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知识点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科上册知识要点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科上册知识要点1、我们的生长发育1、一个人要经历“婴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五个阶段。
人的生长发育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
人有两个生长高峰期:①由胎儿期开始到出生后1岁;②女孩约10-12岁,男孩约12-14岁。
2、10岁以前,男孩在身高、体重稍高于女孩。
10岁以后,女孩无论身高、体重等平均数都高于男孩,形成曲线上的第一次交叉;12岁左右男孩开始发育,约14岁男孩身高、体重又超过女孩。
形成发育曲线上的第二次交叉。
3、(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的特性之一。
2、地球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历时(三年)率领船队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地球是个(球体).3、地球仪地轴与地面相交的两点,是南极和北极。
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叫(赤道).其他与赤道平行的圆周线叫纬线。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其中北半球有条纬线叫北回归线,在南半球,与北回归线对应的一条纬线叫南回归线。
在地球仪上,许多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半圆弧线叫经线,指示南北。
4、地图看地图要注意哪三要素?首先要知道比例尺,比例尺是图上距离它所表示的实际距离的比。
其次,要判断方向:或根据经纬线定向;或根据指向标定向;或面对地图,定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四个方向。
最后,地图上附有图例,每个符号都代表具体的地理事物。
知道了标志的作用,我们就能够通过读图来了解一个地方的状况了。
5、建立“地球档案”地球的构造: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球表面积约为 5.1亿平方千米,半径平均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4月22日为“世界地球日”。
6、昼夜交替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太阳中心”说。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365天,地球绕轴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昼夜交替一次约为24小时。
地球的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
7、谁先看到日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是自西向东。
在我国是东边先看到日出,最后是西边地方。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1课)1.要知道我与去年比较,身体发生了变化,就应该测量我的(身高)、(坐高)、(体重)、(头围)、(脚长)、(臂长)等数据。
2.观察课本第3页中间图,人在一生中一般要经历(婴儿期〈又叫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
3.自己与妈妈或爸爸在形态特征等方面相似的现象,是一种(遗传)现象。
自己与妈妈或爸爸在形态特征等方面存在差异的现象,是一种(变异)现象。
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的特性之一。
第二单元(2——5课)1.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张衡)认为“天地”就象一个(鸡蛋),地球是(蛋黄),蛋清、蛋壳就是(“天”)。
2.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3.地球上的七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4.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叫(赤道),在南北半球上各有一条纬线(虚线)叫(南回归线或北回归线)。
地球最南端的一点叫(南极),最北端的一点叫(北极)。
5.识读地图的三要素为:(比例尺、判定方向、图例)。
“0-360千米”表示地图上1(厘米)的距离,地球上的实际距离为(360千米)。
6.地图的地图上的颜色表示地形的高低,颜色越深的表示地形、地势越(高)、颜色越浅的表示地形、地势越(低)。
7.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半径平均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8.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
9.人类认识地球经历了哪些艰难历程(站在地面观察、航海环球观察、到太空中观察等)10.地球表面是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海洋面积大)11.地球陆地上是山多还是平原面积大(山多)12.从地图上看,我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总的趋势是西高东低)13.长江、黄河的源头在哪里(青藏高原)14.怎样制作地球档案(地球的形状、大小、地形、地貌、陆地、海洋、动植物、物产、矿藏、人类和环境等资料)第三单元(6-9课)1.“太阳中心”学说是(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于1543年在(《天体运行论》)中提出来的。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学习资料A4

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1、我们的生长发育一、填空1、要知道我与去年比较,身体发生了变化,应该测量我的身高、坐高、体重、头围、脚长、臂长等数据。
2、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我身体变化比较明显的是身高和体重。
3、人的生长发育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
4、人有两个生长高峰期:①由胎儿期开始到1岁;②青春发育期女孩约10-12岁,男孩约12-14岁。
5、10岁以前,男孩在身高、体重稍高于女孩。
10岁以后,女孩无论身高、体重等平均数都高于男孩,形成曲线上的第一次交叉;12岁左右男孩开始发育,约14岁男孩身高、体重又超过女孩。
形成发育曲线上的第二次交叉。
6、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的特性之一。
7、自己与妈妈或爸爸在形态特征等方面相似的现象,是一种遗传现象。
8、从统计结果看,我班女生的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比男生高和重。
二、问答题1、人在一生中一般要经历哪个阶段:答:婴儿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五个阶段。
2、动物、植物有遗传现象吗?举例说明。
答:(有)。
如:小猫、小狗、小鸡都分别与它们的爸爸、妈妈形态相似;小麦、稻谷、油菜等植物小的与大的也相似。
2、地球一、填空1、世界上最早提出“地球说”的是古希腊人。
2、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历时三年率领船队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3、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张衡认为“天地”就象一个鸡蛋,地球是蛋黄,地幔是蛋清、蛋壳就是“天”。
4、地球上的七大洲分别是:亚洲、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非洲、面积3020万平方千米;欧洲、面积1016万平方千米;北美洲、面积2423万平方千米;南美洲、面积1797万平方千米;南极洲、面积1405万平方千米;大洋州、面积987万平方千米。
5、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面积17968万平方千米;大西洋、面积9336万平方千米;印度洋、面积7492万平方千米;北冰洋、面积1310万平方千米。
6、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
湖北教育出版社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提纲知识点复习提纲

湖北教育出版社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课课知识要点第一课一、填空1、人的一生经历(婴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这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中(婴儿期)和(青春期)生长最快。
2、(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特征之一,它影响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二、问题1、你现在处在什么生长发育时期?应该注意什么?答、我现在处在青春发育期。
应该注意锻炼身体加强营养,合理休息等。
2、青少年生长发育时期男女生长有什么规律?答、青少年发育期女生从12岁开始发育,男生从13岁—14岁开始发育,在此时期女生比男生早发育2年,10岁以前男同学平均身高略大于女同学的身高,12岁开始女孩的身高、体重超过男孩。
3、举例说说你遗传你父母的哪些特点?有哪些变异(植物也举例说明)3、什么叫遗传现象?什么事变异现象?答、自己与爸爸妈妈在形态特征等方面相似的现象叫遗传现象,父母与子女兄妹姐弟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的现象是一种变异现象。
第二课一、填空。
1、(地球)是人类唯一居住的星球,它是一个(水)球。
人类认识它经历了(漫长)而又(艰难)的历程。
2、地球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大多是(咸)水。
3、古希腊人通过(出港的远方航船、船桅和船身不是同时出现或隐没)的现象,提出了“地球说”。
4、(哥伦布)是地理发现的先驱者。
5、(麦哲伦)是航海家,探险家第一个用实践证明地球是球形。
二、问题1、地球是一个什么样的球体?答、地球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大多是咸水。
2、古希腊人通过什么现象提出地球说?答、古希腊人通过出港的远方航船、船桅和船身不是同时出现或隐没的现象,提出了地球说。
第三课一、填空。
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2、(0度经线)叫本初子午线。
3、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纬指示(南北方向)。
4、地轴与地面相交的两点是(南)极和(北)极。
二、问题1、什么叫地球仪?有什么作用?答、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一定比例缩小后就制成了地球的模型这就叫地球仪。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要点第1课我们的生长发育1、一个人一生经历的阶段:婴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2、我们发现自己与爸爸或者妈妈在形态特征等方面有相似的地方,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遗传现象。
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的现象,是一种变异的现象。
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的特性之一3、比较五年级到六年级的变化数据与以往每年的变化数据,又有什么发现?答:同学们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每年的身高、体重等方面都在发生变化,而且发生的变化数据每年都不相同,女同学在9岁到12岁之间每年的身高、体重变化加快。
而且五年级到六年级这一年里比以前每年的变化大。
第2课地球1、世界上最早提出“地球说”的是(古希腊人)。
2、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张衡认为“天地”就象一个(鸡蛋),地球是(蛋黄),蛋清、蛋壳就是(“天”)。
3、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4、地球上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州)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有人认为将“地球”称为“水球”更科学。
通过分析,说说你的看法。
答:地球总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部分主要分为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陆地面积仅占地球表面积的29%;海洋部分分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海洋总面积大约有3.6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所以将“地球”称为“水球”更科学。
第3课地球仪1、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成了地球的模型,这就是(地球仪)。
2、地球仪都是由(底座)、(固定支架)、(球体)、(地轴)四部分构成的。
3、地球仪大致有四种类型:经纬网格地球仪、政区地球仪、地貌地球仪、地形地球仪,也还有一些特制的地球仪,如航海用的地球仪、装饰用的地球仪等。
4、地球在宇宙空间绕一根假想的轴自转,这根轴叫(地轴)。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复习资料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复习资料近年来,随着教育的普及和发展,鄂教版科学教材已经成为了广大学生和家长首选的教材。
而对于六年级科学的复习,尤其是考前的复习,很多学生和家长都会面临一定的困难。
本篇文章就提供一些鄂教版六年级科学复习资料,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1.科学实验常识科学实验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之一。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科学实验常识,如怎样进行实验、实验应该注意哪些安全事项等等。
在这方面,学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书籍或网上的资料来规范自己。
2.地球与月球地球与月球的关系是初中的课程内容,但在六年级科学里也有相关的知识。
这方面的复习可以从地球和月球的构成、运动方式、相互影响等多个方面学习。
3.生物的分类六年级科学还包括了生物学相关的知识。
而生物的分类是其中的一个重点。
生物可以按照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等特点分类。
在此方面的复习,主要包括生物分类的意义、分类的依据和方法等。
4.电学常识电流是最基本的电学概念之一。
而电流的实际应用则十分广泛,如电动机、电灯等。
在复习电学相关知识的时候,学生需要了解电流的概念、电流的方向等基本概念。
5.能量能量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学生在复习能量的时候,主要应该掌握能量的种类、互相转化的关系、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结语:鄂教版六年级科学复习资料的种类非常多。
无论是通过查阅教科书、习题册,还是上网查询资料,都有很多有用的信息可供参考。
不过,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注重筛选和整理资料,适当地进行总结和归纳,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
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上下册知识梳理

地球自身不发光, 科学家研究
也不透明,太阳在 发现,地球
同一时间只能照亮 围绕太阳公
地球的一半,产生 转一周约为
昼夜。
365天,地
只转有变化有,昼,“同夜而地时变且球自化才围转,符绕”又合太才有实阳会四情公既季。球一小交约绕 周 时 替 为2轴 约 , 一4自 为 昼 次小2转 夜 也时4。
以希腊亚里 士多德为代 表,认为地 球是宇宙的 中心。其它 天体则以地 球为中心, 在不停地运 动。这种观 点,就是 “地心说”。
纬度:人们为了区别各条纬线,
分别为它们标度的度数。
1、度数范围:
0°(赤道)~90°(两极点) 2、表示:
北纬-#°N ,南纬-#°S 南北半球分界线: 南极圈 0°纬线(赤道)
重要纬线: 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越
向
北
度
数
越 大
越
西
向
南
度
数
越
大
66.5°N
90°N 北极圈 高 纬 60°N
30°N
读“时区和国际日界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时区数*15=中央经线数
(1)西八区的中央经线是
。东十一区的中央经是 。
(2)中时区的经度范围是7.5°W─7.5°E,东十区的经度范围是
。
西六区的经度范围
。
(3)纽约所在的时区是
,莫斯科所在的时区是
,
两地的时差是
小时。
(4)若太平洋标准时间(西八区区时)是2时,则北京时间是
A、什么叫经线? 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极并垂
直于纬线的弧线。 B、经线的特征:
半圆;相交于极点;长度都相等; 指示南北方向。 a 概念:人们为了区别各条经线,分 别为它们标度的度数。 b 经度的标定: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要点第 1 课我们的生长发育1、一个人一生经受的阶段:婴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2、我们觉察自己与爸爸或者妈妈在形态特征等方面有相像的地方,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遗传现象。
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存在着肯定差异的现象,是一种变异的现象。
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的特性之一3、比较五年级到六年级的变化数据与以往每年的变化数据,又有什么觉察?答:同学们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每年的身高、体重等方面都在发生变化,而且发生的变化数据每年都不一样,女同学在9 岁到12 岁之间每年的身高、体重变化加快。
而且五年级到六年级这一年里比以前每年的变化大。
第 2 课地球1、世界上最早提出“地球说”的是〔古希腊人〕。
2、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张衡认为“天地”就象一个〔鸡蛋〕,地球是〔蛋黄〕,蛋清、蛋壳就是〔“天”〕。
3、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围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4、地球上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州〕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有人认为将“地球”称为“水球”更科学。
通过分析,说说你的看法。
答:地球总面积约为5.1 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局部主要分为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陆地面积仅占地球外表积的29%;海洋局部分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海洋总面积大约有3.6 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外表积的71%;所以将“地球”称为“水球”更科学。
第 3 课地球仪1、人们依据地球的外形,按肯定的比例缩小后,制成了地球的模型,这就是〔地球仪〕。
2、地球仪都是由〔底座〕、〔固定支架〕、〔球体〕、〔地轴〕四局部构成的。
3、地球仪大致有四种类型:经纬网格地球仪、政区地球仪、地貌地球仪、地形地球仪,也还有一些特制的地球仪,如航海用的地球仪、装饰用的地球仪等。
4、地球在宇宙空间绕一根假想的轴自转,这根轴叫〔地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考点汇总第一单元(1课)1、要知道我与去年比较,身体发生了变化,就应该测量我的(身高)(括号内为参考答案,下同。
)、(坐高)、(体重)、(头围)、(脚长)、(臂长)等数据。
2、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我身体变化比较明显的是(身高)和(体重)。
3、从统计结果看,我班女生的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比男生(高)和(重)。
4、观察课本第3页中间图,人在一生中一般要经历(婴儿期〈又叫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
5、自己与妈妈或爸爸在形态特征等方面相似的现象,是一种(遗传)现象。
6、你从三年级到六年级进行过几次体检,一般在哪里检查的?(据实回答)6、说一说你与去年相比,身体还发生了哪些变化?(据实回答)8、你的形态特征等方面与爸爸相似还是与妈妈相似?(据实回答)9、你的哥哥、姐姐或弟弟、妹妹的形态特征与爸爸相似还是与妈妈相似?(据实回答)10、动物、植物有遗传现象吗?举例说明。
(有)、(如小猫、小狗、小鸡都分别与它们的爸爸、妈妈形态相似;小麦、稻谷、油菜等植物小的与大的也相似)第二单元(2——5课)1、世界上最早提出“地球说”的是(古希腊人)。
2、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认为“天地”就象一个(鸡蛋),地球是(蛋黄),蛋清、蛋壳就是(“天”)。
3、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历时三年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4、地球上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州)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叫(赤道),在南北半球上各有一条纬线(虚线)叫(南回归线或北回归线)。
6、地球最北端的一点叫(北极)。
7、地图上的颜色表示地形的高低,颜色越深的表示地形、地势越(高)、颜色越浅的表示地形、地势越(低)。
8、“0-360千米”表示地图上1(厘米)的距离,地球上的实际距离为(360千米)。
9、我国的首都是(北京),我省的首府是(武汉),我市的市府是(荆门)。
10、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半径平均约(6371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11、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
12、人类认识地球经历了哪些艰难历程?(站在地面观察、航海环球观察、到太空中观察等)13、地球表面是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海洋面积大)14、地球陆地上是山多还是平原面积大?(山多)15、在月球上看地球,地球是什么样子的?(象一个蓝色为主的彩色“月亮”)16、从地图上看,我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总的趋势是西高东地)17、我国的地形象什么形状?(象一只雄鸡)18、长江、黄河的源头在哪里?(在青藏高原)19、怎样制作地球档案?(地球的形状、大小、地形、地貌、陆地、海洋、动植物、物产、矿藏、人类和环境等资料)第三单元(6-9课)一、填空题1、“太阳中心”学说是(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于1543年在(《天体运行论》)中提出来的。
2、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
3、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365)天,地球绕轴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
4、地球的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往东)自转。
5、我国大陆最早见到太阳升起的地方是(黑龙江的绥芬河市),最晚见到太阳升起的地方是(新疆的喀什市)。
6、一天之中,温度最高的时候是(14时)左右,温度最低的时候是早晨(6时)左右。
7、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趋势是早晨6点-下午12点(由低到高),下午12点-早晨6点(由高到低)。
8、太阳照射地面的情况与温度的变化关系是(太阳直射地面,气温高;太阳斜射地面,气温低)。
9、人类一般是白天(工作),夜晚(休息),猫头鹰则是白天(休息),夜晚(工作)。
10、大多数植物是白天(生长)夜晚(休眠)。
11、地球绕太阳公转和绕地轴自转时,地轴的北极始终对着哪个方向?(北极星)12、太阳是不是宇宙的中心?(不是,它只是太阳系的中心)13、我国发射的神舟6号载人飞船一天绕地球168圈,那么,飞船上的人一天可以看到多少次太阳升起和落下?(168次)14、下午6点钟从北京乘飞机到新疆乌鲁木齐需2.5小时,天还未黑,这是为什么?(因为有2.5小时的时差)15、引起一天中气温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太阳的照射)16、小学生为什么不能经常熬夜?(经常熬夜破坏了人的生活规律,对小学生生长发育不利)17、养鸡场为什么要用电灯给蛋鸡照明?(用电灯给蛋鸡照明,使鸡以为是白天,它们就不停的生蛋,可以提高蛋鸡的产蛋率)18、为什么要在黑暗处养蚯蚓?(因为蚯蚓是喜欢黑暗的动物)19、经常睡懒觉的人为什么会发胖?(睡觉人就生长)20、调查或查阅资料,看一看一天中气温变化与海洋或沙漠有没有关系。
(有关系,海洋散热慢,一天气温变化不大,沙漠散热快,一天中气温变化很大)21、有什么办法让肉鸡长得又肥又大。
(圈养、暗处,让肉鸡多吃多睡)22、查阅资料,了解一下我国冬天北方比南方冷的原因。
(北方太阳大都是斜射的接受的光照少,所以就冷一些)第四单元(10-16课)1、我们经常在(沙堆里)、(公路上)、(河床中)等地方见到卵石。
2、我发现卵石大都集中在河床的(下)游。
3、往石灰岩上滴几滴稀盐酸,我发现石头会(冒气泡)。
4、我们荆门最有名的三大溶洞我知道是(京山的空山洞)、(钟祥的黄龙洞)、(东宝的香龙洞)。
5、我在语文上学过,我知道浙江金华有个著名的溶洞是(双龙洞)。
6、我曾经进过溶洞,我观察后发现,钟乳石是(吊在洞顶上的)、石笋是(从地下往上“长”的)。
8、黄河流到河南省郑州市以后,河床就逐渐高出两岸达(10)米以上。
9、(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
10、到了黄河的中下游,河中的泥沙含量达到每立方米(30)多千克。
11、沙尘暴多发生于(沙漠)、(沙地)和干燥的(沙质裸露)的地表。
12、我国沙尘暴发生的次数随着工业的发展在逐年(增加)。
13、我们都知道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时间为(2008年5月12日),地震强度为(8.0)级。
14、20世纪初,德国的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15、在2亿年以前,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是(一块大陆)。
16、河滩上的卵石是从哪里来的?(是通过流水的冲击从河的上游搬运下来的)17、河流上游的岩石是怎样变成下游的卵石的?(通过石块、河床[河岸]、流水等摩擦、冲击和流水的搬运而形成的)18、溶洞的形成应具备哪些条件?(1、石灰岩地貌,2、有含酸性的水流过)19、黄河下游河床中沉积下来的泥沙等物体是从哪里来的?(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带走了那里的大量的泥沙,被河水搬运到下游,流水速度减缓,泥沙就沉积下来了)20、黄河两岸的大量泥沙流失沉积到黄河中,是哪些原因造成的?(过度放牧、植被破坏、水土流失)21、产生沙尘暴的原因的什么?(过度放牧、植被破坏、土地沙化)22、地震是怎样产生的?(岩层相互跻压、变形,最后发生断裂,就发生了地震。
)23、火山爆发是怎样形成的?(地层内融化的岩浆剧烈活动,压力很大,往地面猛冲,一旦冲出地表,喷发出来,就形成了火山喷发。
)24、看课本第54页下的资料,推测3亿年前,黔江可能是什么样的地貌?(3亿年前这里可能是海洋地区)25、人类的活动给黄河带来了哪些影响?我们应该怎样做?(工业不断发达,过度开发利用土地,导致土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地球环境越来越坏,人类居住环境越来越差;我们要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大力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优化美化人类的居住环境。
)26、认真分析课本第49页实验,说说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当挤压到一定程度,纸板承受不了较大的压力就会断裂,形成“地震”)第五单元(17-20课)1、冬夜,仰望星空会看到很多闪亮的星星,其中(猎户座)最为明显了。
2、(星图)是找星座的最好办法。
3、找星座是这样找的,面对(南方)站立,把冬季南天星图举到一定角度,进行对照观察。
4、在不同季节里,我们所能见到的主要星座都不一样,春季有(狮子)座、夏季有(天鹅)座、秋季有(飞马)座。
5、星座可以帮助我们(辨认方向),晴朗的夜晚,我们可以利用(北极星的位臵)找到北方。
6、地球上的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绕太阳公转且地轴倾斜方向不变)有关。
7、荆门地区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是(冬季),其中(1、2)两个月最冷,最热的季节是(夏季),其中(7、8)两个月最热。
8、荆门地区下第一场雪的时间一般为(12月底或1月初)。
9、冬天,天气寒冷,很多地方会出现(结冰)的现象。
10、我知道我家乡有水的地方在冬季(流动的水)不容易结冰,(静止的水)容易结冰。
11、我知道很多动物过冬的方法,如蚕、菜青虫等一些昆虫(用虫卵)过冬,野兔、野鼠等(在洞里)躲藏过冬,牛、马、鸡、狗等一些家养地位(用长毛〈或〉羽毛)过冬。
12、水稻、棉花、狗尾草等植物(用种子)过冬;小麦、油菜等植物(用幼苗)过冬。
13、水有(固态)、(液态)、(气态)的变化14、怎样利用星图找星座?(找哪个方向的星座,就面向那个方向举起星图卡片,进行对照观察)15、为什么不同的季节,看到的主要星座不一样?(因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不同季节地球相对太阳和星座的位臵不同,我们看到的星座也不同)16、找到北极星后,怎样确定东、南、西、北方向?(面队北极星站立,前面是北方、后面是南方、左面是西方、右面是东方)17、我们这个地方昼夜平分的季节是哪些节气?(春分和秋分)18、我们看到的霜你知道是怎样形成的吗?(在气温低于0℃的时候,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凝结成小冰粒就是霜)19、我们生活中你知道哪些物质有三态的变化?(举3-5例)(食用油、汽油、酒精、醋、蜡烛等)20、靠落叶过冬的植物你知道有哪些?(举3-4例)(杨柳、石榴、梧桐、绊根草、槐树、皂角树)21、我知道靠根过冬的植物有这些。
(举3-5例)(红薯、地瓜、蒲草、篙瓜、洋芋)22、你知道冬天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蚂蚁?(在树洞里、地下干燥的洞里或墙缝里)23、冬天来了,大雁为什么往南飞?(大雁怕冷,它们往南飞是去南方过冬)24、你知道青蛙是怎样过冬的吗?(青蛙冬天躲在土洞里,不吃又不动,进行休眠过冬)25、我们这儿的冬天,湖面上也会结冰,我们能不能到湖上去溜冰?(不能,因为我们这儿的冬天并不是太冷,湖面冰层不厚,如果我们到湖面上去溜冰会发生冰层破裂的危险)26、你夜里观察过星座吗?你认为大熊星座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样子的?(象一吧勺子)27、你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晴朗的夜晚如何辨别方向?(通过找北斗星特别是北极星来辨别方向)28、完成课本第64、65页的曲线图,分析一年中气温的变化有什么特点。
(从立春到冬至,一年气温变化的特点是由冷到热,再由热到冷,年年循环往复不断)29、你做过课本第66页的实验吗?说一说做这个实验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