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检测技术进展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段霞;赖卫华;张莉莉
【期刊名称】《食品科学》
【年(卷),期】2009(030)015
【摘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在病原学上作为一种人畜共患和食源性疾病的致病菌已得到世界范围普遍的公认.WHO也将其列为20世纪90年代食品四大致病菌之一.近年来,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作为食品卫生及流行病学的研究热点,其分离和鉴定方法已取得较大的进步.除传统的检测方法外,利用其生化特性、免疫原性以及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建立的方法,可以从多方面对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进行检测.本文对近十年的各种检测方法作了系统综述.
【总页数】4页(P281-284)
【作者】段霞;赖卫华;张莉莉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47;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47;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4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07.4
【相关文献】
1.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J], 刘书花;魏云波;林小静;李景超
2.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J], 刘海泉;沈潇;吴启华;潘迎捷;孙晓红
3.PCR技术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研究进展 [J], 徐伟;李素芳;刘军
4.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J], 孙静娟;曾海娟;丁承超;王广彬;翟绪昭;王淑娟;李杰;刘箐
5.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能力验证结果及分析 [J], 杨丰旭;曹欢欢;李爽;孟凡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技术

•小的圆形灰绿色菌落,周围有棕黑色水解圈,有些菌落有黑色凹陷
10mLLB2
TSA-YE
鼠李糖
TSA-YE
阳性
选择木糖阴性、鼠李糖阳性的纯培养物继续进行鉴定
革兰氏染色
单增李斯特氏菌和斯氏李斯特氏菌在刺种点周围产生狭小的透明溶血环;在靠近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接种端溶血增强
革兰氏阳性短杆菌
动力试验
MR试验
一、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概况
生物学特性
该菌对理化因素抵抗力较强,在土壤、粪便、青储饲料和食品中能长期存活;对碱和盐抵抗力强,60-70℃经5-20min可杀死,70%酒精5min、2.5%石炭酸、2.5%氢氧化钠、2.5%福尔马林20min 可杀死此菌;湿热灭菌(121℃,至少15min)和干热灭菌(160-170℃,至少1hr)可杀灭该菌,对紫外线和γ射线敏感;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氨基糖苷类、氯霉素均敏感。
食品中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
李斯特氏菌属(Listeria )普遍存在于环境中,最新的分类学研究表明,其分为六个 种: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绵羊(伊氏)李斯特氏菌、 英诺克(无害)李斯特氏菌、斯氏李斯特氏菌、威氏李斯特氏菌、格氏李斯特氏菌在李斯特氏菌属只有两种致病菌: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和伊氏李斯特氏菌可以引起老鼠和其他动物发病。但是,其中通常只有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和人类的李斯特氏菌症(listeriosis)相关。因此,李斯特氏菌中最有检测意义是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
一、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概况
李斯特氏菌属
革兰氏阳性,老龄培养物多转为革兰阴性;兼性厌氧,无芽孢、无荚膜;生长温度范围为2-42℃(也有报道在0℃能缓慢生长),pH范围pH4.4-pH9.6;LM的幼龄菌(16~24h的培养物),为革兰阳性小杆菌,常呈V字形,成对排列。在22~25℃环境中形成4根鞭毛,故在25℃肉汤培养液中出现轻微旋转或翻滚样的运动。而在32℃时仅形成一根鞭毛,动力缓慢。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检测技术进展

。对于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主要是将培养
收稿日期: 2 0 0 8 0 2 1 4 修回日期: 2 0 0 8 0 3 0 7 电子信箱: j y y i n @s t a f f . s h u . e d u . c n 通讯作者,
1 2 6
牛奶) , 则以改良的 F D A法更佳。
特菌均给予高度重视, WH O将其列为 2 0世纪 9 0年代 食品中四大致病菌之一。 根据检测原理, 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方法大致 可以分为三类: 平板培养法、 免疫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 法。这三类检测方法各有利弊, 并且仍在不断地改进和完 善中, 建立简便快捷、 灵敏度好、 特异性高的单增李斯特菌 检测技术成为众多研究者的共同期望。
[ 1 ]
分离后的可疑菌落通过生化反应实验、 溶血实验和动 物实验等, 鉴 定 为 李 斯 特 菌 后 进 一 步 进 行 血 清 分 型。 国际上的检测方法大部分都是由 U S D A F S I S ( t h eU S ? F o o dS a f e t ya n dI n s p e c t i o n D e p a r t m e n to fA g r i c u l t u r e ? S e r v i c e ) 、F D A( t h eF e d e r a lD r u g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和 N G F I S(t h eN e t h e r l a n d sG o v e r n m e n tF o o dI n s p e c t i o n ) 的方法发展而来的, 根据检测食品样品的不同 S e r v i c e 选用不同的选择性培养基进行增菌培养。 平板培养法灵敏度高, 成本低, 可以给出定性和定量的 结果。但检测过程中, 制备培养基、 计算菌落数量和鉴 定菌落的生化特性都耗时耗力, 并且培养方法的成功 依赖于样本中细菌的数量和状况、 培养基的灵敏度、 孵 化条件和分离培养基的选择性, 不适合当前食品快速 检测的需求。因 此 这 类 方 法 趋 向 与 其 它 方 法 进 行 结 合, 并在自动化和系统化的方向上发展, 如生化复合试 剂盒 A P I L i s t e r i a 等的一些快速检测试剂盒也是由此发 展而来的。 目前我国常用的检验方法主要有国标法( G B 4 7 8 9 . 3 0 1 9 9 4 ) 和A P I L i s t e r i a 法, 这两种方法都需要增菌和 ?
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测技术方法进展

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测技术方法进展【中图分类号】R1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5-0112-01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简称LM,以下简称单增李斯特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如土壤、污水、青饲料、食品生产加工器具、多种食品。
动物和人体也带有此菌[1],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
该菌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存活温度范围在-1℃~45℃,PH范围为4.0~9.5,耐盐性相当强,Nacl浓度范围为0.5%~10%,所以在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中单增李斯特菌很难被杀灭,而且单增李斯特菌在4℃仍能生长繁殖,是冷藏食品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原菌之一[2][3]。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中毒严重时可引起人类的败血症、脑膜炎及单核细胞增生等多种疾病,死亡率高达35%~70%[4],所以对实验室检验人员来说,提高单增李斯特菌的检出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方法大致分为三类,即分离培养法、免疫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1 分离培养法是最传统的检测方法,应用国标法,即GB/4789.30—2010作为检测方法,先两次增菌,即LB1增菌液36℃±1℃培养24小时,然后再移取到LB2增菌液36℃±1℃培养18~24小时,对被检样品进行增菌,然后取LB2增菌液划线接种在科玛嘉李斯特菌显色培养基和PALCAM琼脂平板,36℃±1℃培养24~,48小时,然后经初筛鉴定等试验步骤,结果符合生化试验和溶血试验结果进行报告,但该菌革兰氏染色和镜检时要特别加以注意,因为单增李斯特菌在新鲜培养液为G+小杆菌,但在陈旧的培养液中菌体多转为G-,特别是该菌在22℃~25℃环境中能形成4根鞭毛,运动活泼,在32℃环境中仅能形成1根鞭毛,运动缓慢,在36℃培养则无动力,所以容易误判。
虽然该方法实验设备要求不高,可操作性强,但检验周期长,需6~7d,这种传统的检测方法已无法满足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在线检测、食品上市和消费前的快速检验要求 [5]。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研究进展_郭宏华

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项目资助(20100742)吉林省卫生厅项目资(3D511BC43430)*通讯作者文章编号:1007-4287(2013)01-0197-03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研究进展郭宏华1,贾芙蓉2,韩晓英3,何成彦1*(1.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长春130033;2.解放军第208医院;3.长春八一医院)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是一种短小的革兰氏阳性无芽胞杆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的致病菌,可使人和动物患李斯特菌病。
李斯特菌属(1isteria)现在有2个群7个种,分别是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 monocytogenes,LM)(亦称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伊氏李斯特(L.ivanovii)(亦称绵羊李斯特菌)、英诺克李斯特菌(L innocua)(亦称无害李斯特菌)、韦氏李斯特菌(L welshimei)、塞氏李斯特菌(Lseeligeri)、格氏李斯特菌(L.grayi)和莫氏李斯特菌(L.murrayi)。
1 生物学特性LM的幼龄菌(取16h-24h的培养物进行革兰染色),呈革兰阳性小杆菌,长0.5μm-2μm,宽0.4μm-0.6μm,直或稍弯,常呈V字形,成对排列。
在营养肉汤中2O℃-25℃培养24h可形成4根小鞭毛,有动力;36℃培养时无鞭毛,动力消失。
此菌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36℃培养24h呈细小、半透明、微带珠光的露水样菌落,直径约0.2mm-0.4mm,在斜射光下,菌落呈典型的蓝绿色光泽。
在血平板上36℃培养24h-96h,菌落呈β溶血[1]。
2 流行病学LM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致病菌,也是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
LM感染家畜后可引起脑膜炎、脑炎以及自发性流产等,可暴发流行。
LM引起人类的疾病统称为李斯特菌病(1ist—eriosis),人感染后主要表现为脑膜炎、败血症和单核细胞增多。
婴幼儿、怀孕妇女和免疫耐受病人的感染死亡率可高达20%-30%[2]。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引言: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一种潜伏在食品中常见的致病菌,能引起严重的食物中毒,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因此,研究和发展一种快速、高效的检测技术对于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目前关于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并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一、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简介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能在广泛的温度(0-45℃)和pH(4.4-9.6)范围内生长,且具有金属抗药性。
在食品中,该菌可以通过肉类、蔬菜和奶制品等途径传播,使其成为食品安全的重要隐患之一。
由于该菌对常规的煮沸和加热处理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因此需借助有效的检测技术对其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
二、传统检测方法的局限性目前常用的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传统培养方法、蛋白酶结合效应(ELISA)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然而,这些方法存在着以下局限性:1. 传统培养方法耗时长,需要较长的培养时间才能获得结果,无法快速检测;2. ELISA方法虽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需要复杂的样品处理和实验步骤,使得检测过程繁琐;3. 分子生物学方法虽然能够提供较快的检测结果,但其仪器成本高,技术要求较高,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
三、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不断探索和开发更为快速、准确的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检测技术。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快速检测技术:1.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技术:该技术以其高效、精确和快速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检测。
qPCR技术可以快速扩增和定量样品中的特定基因片段,结合荧光定量技术实现李斯特菌的快速检测和定量。
2. 微生物芯片技术:微生物芯片是基于生物芯片技术的一种新型检测平台,可实现对多种菌种的快速识别和检测。
研究人员通过设计特定的探针,可以在芯片上同时检测多种致病菌,包括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测方法进展

食品微生物期末考核题目: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测方法进展姓名:学号:班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测方法进展康阳妃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400715摘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是一种能引起人畜共患病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近年来,在许多国家,它是卫生部门重点监测的几种食源性致病菌之一。
本文介绍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特征。
总结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现行有效的的常规和快速的检测方法及流程,并对各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生物学特征;流行病学特性;检测;致病菌The progress of detection methods to ListeriamonocytogenesKang yangfeiCollege of Food Science ,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Abstract:Listeria monocytogenes is one of foodborne pathogens that can cause zoonosis,it is found ubiquitously in the environment. In recent years, it is one of several kind of foodborne pathogens that the Health department focus on surveillance to in many countries.This paper introduce the biological and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isteria monocytogenes. Summarize the current effective conventional and rapid detection methods and processes of Listeria monocytogenes.Key words:Listeria monocytogenes;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 Detection;pathogens引言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是一种短小的革兰氏阳性无芽胞杆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的致病菌,可使人和动物患李斯特菌病。
应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研究

l o me it d s t ema a o p- d ae io h r l mpl c t n i a i prmes i f o i r we e e ine a d n ve a d i hy pe i c lo . dae r d sg d n a o l n h g l s c f o p me it d i
中 国 动物 检 疫
21 0 0年第 2 7卷 第 9期
一2 5一
持 人 : 藕祥 g wy 胡 d j@ i 肿 m
应 用环 介导 等温扩增技术快速检 测 单 核 细 胞 增 生 李 斯 特 菌 的研 究
唐 梦君 ’, 一 高玉时 , 生 张小燕 , 周 , 唐修 君 , 蒲俊 华 2葛庆联 Ⅲ , (. 1 农业部 家禽品质监督检验 测试 中心 , 苏扬 州 2 0 ;. 江 2 0 32 中国农 业科 学院家禽研 究所 , 5 江苏扬州 2 5 0 ) 2 0 3
k 哪
l h n n l e n lAmpi e ̄aa Asa o p d DI 0 f I mt l a i f sy f r Ra i 她 n o j
M ∞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c
T n n jn a gMe g ,G oYuh u a si ,Z o hn hn ioa ,T n uU ,P u h a ,G igi hu S eg,Z ag X a yn a gXi f jl u Jn u ~ eQ n l n’ a
Ab —
:Ac o dn o c r ig t Ge Ba kp bih d L s r n c tg n s hy g n sq e c , tre p is o p cf n n —u l e it i mo o yo e e lA e e e u n e he ar f s e ic s ea 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 h i n aB i o t e c h n o l o g y
V o l . 2 8N o . 62 0 0 8
在自动酶联荧光免疫检测系统( V I D A S ) 上应用。
8 ] S e w e l l 等[ 将自然食品样本中的单增李斯特菌增 4 5 0 ~ 1 0 c f u / m l 后用 V I D A S检测, 阳性结果检出 菌至 1
[ 5 ]
率为 9 7 %, 假阴性、 假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1 . 9 %, 3 . 0 %, 阳性结果的检出时间从 5 d 减至 3 d , 并且该结果被 2个
4 ] 9 ] 。翁文川等 [ 联用 V I D A S 法和 独立的实验室所证明 [
A P I L i s t e r i a 法, 充分利用 V I D A S的快速筛选性和 A P I 的最终确定性检验及分类食 品 中 李 斯 特 氏 菌 L i s t e r i a 属, 结果可以检验并判断出李斯特菌属中的所有菌种, 鉴定周期从原来的 1 0 d缩减至 5 d , 阴性结果的判断也 从原来的 7 2 h 缩减至 4 8 h 。
[ 1 ]
分离后的可疑菌落通过生化反应实验、 溶血实验和动 物实验等, 鉴 定 为 李 斯 特 菌 后 进 一 步 进 行 血 清 分 型。 国际上的检测方法大部分都是由 U S D A F S I S ( t h eU S ? F o o dS a f e t ya n dI n s p e c t i o n D e p a r t m e n to fA g r i c u l t u r e ? S e r v i c e ) 、F D A( t h eF e d e r a lD r u g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和 N G F I S(t h eN e t h e r l a n d sG o v e r n m e n tF o o dI n s p e c t i o n ) 的方法发展而来的, 根据检测食品样品的不同 S e r v i c e 选用不同的选择性培养基进行增菌培养。 平板培养法灵敏度高, 成本低, 可以给出定性和定量的 结果。但检测过程中, 制备培养基、 计算菌落数量和鉴 定菌落的生化特性都耗时耗力, 并且培养方法的成功 依赖于样本中细菌的数量和状况、 培养基的灵敏度、 孵 化条件和分离培养基的选择性, 不适合当前食品快速 检测的需求。因 此 这 类 方 法 趋 向 与 其 它 方 法 进 行 结 合, 并在自动化和系统化的方向上发展, 如生化复合试 剂盒 A P I L i s t e r i a 等的一些快速检测试剂盒也是由此发 展而来的。 目前我国常用的检验方法主要有国标法( G B 4 7 8 9 . 3 0 1 9 9 4 ) 和A P I L i s t e r i a 法, 这两种方法都需要增菌和 ?
中图分类号 Q 8 1 9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简称“ 单增李斯特菌” , 是 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 它是目前国际上确认的 7 种李斯特菌: 单增李斯特菌 L . m o n o c y t o g e n e s , 绵羊李斯 特菌 L . i u a n u i i 、 英诺克李斯特菌 L . i n n o c u a , 威尔斯李斯 . w e l s h i m e r i , 西尔李斯特菌 L . s e e l i g e r i , 格氏李斯 特菌 L 特菌 L . g r a y i , 默氏李斯特菌 L . m u r r a y i 中唯一能引起人 类疾病的菌
1 2 ] N A产物。 K o o 等[ 用这种方法检 荧光信号来分析 D 3 测h l y A基因, 检测限达到 5 0 0 c f u / m l 的纯培养和 1 0 ~ 4 1 0 c f u / 2 5 g 的脱脂奶, D N A 纯化后的检测时间在 2 . 5 h
左右。为了检出的样品中的活菌, R N A可以作为活体 的一个标志代替 D N A 进行检测, 而反转 录 P C R ( R T ? P C R ) 使这一方法成为可能。 R T P C R先将 R N A反转 ? 录成 c D N A , 再用 P C R进行扩增, 对其产物的分析可以
1 平板培养法
平板培养法是检 测 食 源 性 致 病 菌 的 最 传 统 的 方 法。这种方法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对目标菌进行增菌培 养, 然后进行生化鉴定, 包括增菌、 分离和鉴定三个环 节
[ 4 ]
分纯。A P I 法较国标法在验证实验方面快速简便, 仅需
5 ] 6 ] 要 1天, 而国标法则需要 3~ 1 4天 [ 。程洁等 [ 对改
2 免疫学方法
免疫学方法是基于抗体、 抗原的天然密切关系, 只 需少许样品纯化就可以精确检出抗原, 不易受基质影 响, 并且可以提供实时信息。目前已有的检测方法诸 E L I S A ) 、 酶联荧光分析法 如酶联免 疫 吸 附 剂 测 定 ( E L F A ) 、 同位素标记抗体法( 放射免疫) 及其它多种方 ( 法, 如乳胶凝集、 免疫传感器、 免疫扩散及免疫色谱技 术等。这些方法具有操作简便、 快速的特点, 但共同的 缺点是灵敏度低, 特异性较差, 而且检测反应所需的试 剂价格昂贵, 目前在国内很少推广。 2 .1 酶 联 免 疫 吸 附 剂 测 定 (e n z y me l i n k e d , E L I S A ) i mmu n o s o r b e n t a s s a y E L I S A主要是基于抗原或抗体能吸附至固相载体 的表面并保持其免疫活性, 抗原或抗体与酶形成的酶 结合物仍保持其免疫活性和酶催化活性的基本原理。 在测定时, 底物被酶催化变为有色产物, 产物的量与标 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 根据颜色反应的深浅进 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它有几种不同的衍生方法, 包括 直接 E L I S A 、 夹心 E L I S A和竞争 E L I S A 。 1 9 9 2 年B e s s e s e n等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出 M? 能稳定分泌单增李斯特菌特异性克隆抗体的细胞株 E 7 G I , 应用该抗体建立的 E L I S A法能于 2 0 ~ 2 4 h 内检测出 8 ~ 1 0 c f u / m l ( g ) , 并且对单增李斯特菌具有较高的特异 性
1 1 ] 因的寡核苷酸探针检测 P C R产物。 I n g i a n n i 等[ 在不
。C h e m b o r o 等
[ 7 ]
用夹心 E L I S A方法检测单增李斯
0 c f u / m l , 检测时间为 特菌, 在纯培养中检测限可达 1 3 0 m i n 。两种抗体分别为单增李斯特菌特异性抗体, H R P 抗体, 但是只适合于液体食品样品并且成本昂贵。夹心 ? E L I S A方法 也 被 应 用 于 T L V I A( T E C R AL i s t e r i aV i s u a l I m m u n o a s s a y ) 和 L i s t e r i a T e k快 速 检 测 试 剂 盒。竞 争 ? E L I S A由于不容易受基质影响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但由 于成本高, 灵敏度低, 还没有直接用于检测。 E L I S A方法的缺点是容易受污染, 灵敏度受抗体吸 附能力的影响, 其主要问题是如何制备高特异性的抗 体。目前大多数的抗体主要针对李斯特菌属的细菌, 单增李斯特菌种特异性的抗体很少。 2 . 2 酶联荧光分析法( e n z y mel i n k e df l u o r e s c e n t a s s a y , E L F A ) E L F A通过将荧光标记物联结到抗体可以得到更 高的灵敏度, 同时去除了 E L I S A过程中的色度反应而 缩短了反应时间, 该法的缺点是成本较高。目前主要
良的 F D A法、 N G F I S 法、 S N法( 行标法) 和国标法 4种 选择性增菌和分离方法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对于人工 污染的样品( 生猪肉、 虾和牛奶) , 各种增菌方法的检测 灵敏度都较高, 均能检出样品中 < 1 0c f u / g 的单增李斯 特菌; 但对于不同的自然样品( 生猪肉、 调理食品、 虾和
3 ] 组序列中的特异性序列 [ ( 1 6 S / 2 3 S中间的保守区域)
h l y A , i a p , i n l A , i n l B和 a c t A ) 和特 异 毒 力 基 因 序 列 (
3 , 1 0 ] 等[ 。
由于传统的 P C R方法存在一些缺陷, 比如琼脂凝 胶的分析费时费力且易受主观因素影响, 不能区分样 品中死亡的单增李斯特菌等, 目前研究者们已对 P C R 检测技术进行了多种改进。一些研究者将 P C R和寡核 苷酸探针结合起来, 先进行 P C R , 然后用互补于特异基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 h i n aB i o t e c h n o l o g y , 2 0 0 8 , 2 8 ( 6 ) : 1 2 5~ 1 2 8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检测技术
韩 斌 刘战民 高海燕 尹京苑
( 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上海 2 0 0 4 4 4 )
摘要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L i s t e r i am o n o c y t o g e n e s ) 是一类人畜共患的食源性致病菌。近年来 其检测技术取得了迅猛的发展, 对目前使用的基于培养、 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三大类单核 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 同时也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测的新策略进行了 展望。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检测方法
3 分子生物学方法
近十年来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检测方法迅速发 展起来, 诸如 D N A探针、 P C R ( 聚合酶链反应) 和D N A 芯片( D N Am i c r o a r r a y ) 等方法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3 . 1 P C R检测方法 单增李斯特菌的 P C R检测技术是根据特异性检测 C R扩增, 然后根据检测样品中能 标记设计引物进行 P 否扩增到单增李斯特菌种特异性检测标记作为判断的 标准。目前己知的单增李斯特菌的特异性标记为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