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合集下载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内化素G的功能初探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内化素G的功能初探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内化素G的功能初探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内化素G的功能初探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一种革兰氏阳性杆菌,可以引起食物中毒和严重的感染疾病。

在感染宿主细胞过程中,李斯特菌可以通过分泌多种类型的蛋白质来促进其内化和生存。

其中,李斯特菌内化素G(Internalin G)是一个被广泛研究的蛋白质,被认为在李斯特菌的侵袭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李斯特菌内化素G是一种表面蛋白,能够结合并激活宿主单核细胞的内化过程。

内化素G的结构特点包括一个N端的信号肽序列、多个内源性的抗原结构域和一个C端的细胞外膜锚定序列。

根据先前的研究,内化素G可以在静态环境中与单核细胞表面的受体相互作用,进而激活细胞内信号通路,并引导细胞吞噬李斯特菌。

经过多年的研究,科学家们逐渐揭示了内化素G在单核细胞增生中的功能。

研究发现,内化素G与单核细胞膜上的受体TLR2(Toll-like receptor 2)结合后,可以激活多种信号传导通路,包括MAPK(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通路和NF-κB(nuclear factor kappa-light-chain-enhancer of activated B cells)通路。

通过这些通路的激活,内化素G可以诱导单核细胞的增殖和巨噬细胞的分化,并促进细胞对病原体的内化和清除。

内化素G的功能不仅局限于单核细胞的增殖和巨噬细胞的分化,还涉及到炎症反应的调节。

研究发现,内化素G可以诱导多种炎症因子的产生,如IL-1β(interleukin-1 beta)、IL-6(interleukin-6)和TNF-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从而参与抗菌活性和免疫调节。

此外,内化素G还可以激活多种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产生,如IFN-γ(interferon-gamma)、IL-8(interleukin-8)和MCP-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进一步增强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对感染的反应和防御能力。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MPN计数法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MPN计数法
04
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定性检验-GB 4789.30-2016 第一法
※初筛 自选择性琼脂平板上分别挑取3个~5个典型或可疑菌落,分别接种木糖、
鼠李糖发酵管,于36 ℃±1 ℃培养24 h±2 h,同时在TSA-YE平板上划线,于 36 ℃±1 ℃培养18 h~24 h,然后选择木糖阴性、鼠李糖阳性的纯培养物继续 进行鉴定。
04
一、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生物学特性
※生化特征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 monocytogenes)37 ℃、24 h培养,可以 分解葡萄糖、果糖、海藻糖、水杨苷、鼠李糖,产酸不产气;不分解棉 子糖、肌醇、菊淀粉、卫茅醇、侧金盏花醇、木糖和甘露醇。MR和VP 试验阳性,不产生靛基质,硫化氢阴性。
※ 确认实验-鉴定 :染色镜检、动力试验、生化鉴定、溶血试验、协同溶血试 验cAMP(可选项目)
04
三、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平板计数法-GB 4789.30-2016 第二法
※典型菌落计数以及对应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计数范围要求:选择有典型菌落的平板,菌落数合计在15 CFU~150 CFU之间的平板,计数典型菌落数。 ※计算公式1计算公式2.
04
三、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平板计数法-GB 4789.30-2016 第二法
※样品的接种 ※根据对样品污染状况的估计,选择2个~3个适宜连续稀释度的样品匀 液(液体样品可包括原液),每个稀释度的样品匀液分别吸取1 mL以0.3 mL、0.3 mL、0.4 mL的接种量分别加入3块李斯特氏菌显色平板,用 无菌L棒涂布整个平板,注意不要触及平板边缘。
※小鼠毒力试验(可选项目)
04
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定性检验-GB 4789.30-2016 第一法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测技术是什么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测技术是什么

龙源期刊网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测技术是什么作者:周林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31期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包含在食源性致病菌范围当中。

就目前来看,免疫学检测方法和分子学检测方法是很多单增李斯特菌检测方法中使用最频繁的两种方法。

免疫学检测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时间短的特点,然而其非常依赖高特异性的抗体,结果容易出现失误,需要对检测结果进行详细判定。

和免疫学检测法相比,分子学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省时省力等特点,然而分子学检测方法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较多的操作经验,同时不能在大批量检测中应用。

一、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概述(一)生物学特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一种革兰阳性短杆菌,其对营养的需求量较少,生长温度通常最低不能低于2摄氏度,最高不能超过42摄氏度,同时可以在弱酸、弱碱和6.5%NaCl肉汤中得到快速成长,并且能够形成β-溶血。

在其生长过程中还可以发酵出很多种糖类物质,按照O抗原以及H抗原能够分解成十三中血清型,其中1/2a与4b这两种类型在致病菌株中的占比最大。

(二)污染源及流行病学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一种致病菌,抗冻能力非常强,其主要传播路径是通过粪-口这种方式进行。

健康人粪便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携带率通常为0.6%至16.0%,然而奶制品、水产品以及家禽中均携带相应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另外,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通过胎盘、黏膜、性以及产道鞥部位都可以进入到体内,从而导致感染。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致病性与其具有的毒作用、宿主的免疫状况以及年龄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宿主的细胞免疫可以有效的解除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中存在的病菌。

各种免疫力弱的人群都属于易感人群,比如新生儿、四十岁以上的成人等。

健康成人感染后会出现和感冒相似的情况,然而其他免疫力功能较低的人可能会出现更加严重的症状,乃至会直接死亡。

二、相关检测技术(一)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就目前来看,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与运用。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引言: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一种潜伏在食品中常见的致病菌,能引起严重的食物中毒,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因此,研究和发展一种快速、高效的检测技术对于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目前关于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并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一、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简介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能在广泛的温度(0-45℃)和pH(4.4-9.6)范围内生长,且具有金属抗药性。

在食品中,该菌可以通过肉类、蔬菜和奶制品等途径传播,使其成为食品安全的重要隐患之一。

由于该菌对常规的煮沸和加热处理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因此需借助有效的检测技术对其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

二、传统检测方法的局限性目前常用的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传统培养方法、蛋白酶结合效应(ELISA)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然而,这些方法存在着以下局限性:1. 传统培养方法耗时长,需要较长的培养时间才能获得结果,无法快速检测;2. ELISA方法虽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需要复杂的样品处理和实验步骤,使得检测过程繁琐;3. 分子生物学方法虽然能够提供较快的检测结果,但其仪器成本高,技术要求较高,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

三、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不断探索和开发更为快速、准确的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检测技术。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快速检测技术:1.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技术:该技术以其高效、精确和快速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检测。

qPCR技术可以快速扩增和定量样品中的特定基因片段,结合荧光定量技术实现李斯特菌的快速检测和定量。

2. 微生物芯片技术:微生物芯片是基于生物芯片技术的一种新型检测平台,可实现对多种菌种的快速识别和检测。

研究人员通过设计特定的探针,可以在芯片上同时检测多种致病菌,包括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可视化检测方法的建立与评价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可视化检测方法的建立与评价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可视化检测方法的建立与评价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

近年来,由该菌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该菌可感染人和动物引发李斯特菌病。

临床症状为脑炎、脑膜炎、败血症等,病死率较高。

因此,对其进行现场监控与快速准确检测已成为公共卫生检测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

目前,单增李斯特菌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主要有传统分离培养生化鉴定法、免疫学检测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这些方法均存在着耗时长、灵敏性低、对实验条件和操作人员要求较高等不足。

因此开发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灵敏的单增李斯特菌检测新方法,对于李斯特菌病的防控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旨在依据单增李斯特菌的结构性质和致病机制,将分子生物学技术,纳米技术相结合,构建针对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快速、灵敏、简便的可视化检测方法。

为环境生物毒素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也为食品安全的现场检测提供技术支持。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单增李斯特菌鸡卵黄抗体IgY的制备及纯化鉴定(1)以单增李斯特菌灭活菌悬液,分别制备弗氏完全佐剂疫苗和弗氏不完全佐剂疫苗。

采用皮下多点注射法将疫苗接种于鸡胸处皮下,收集免疫前后鸡蛋,采用聚乙二醇沉淀法提取卵黄抗体,采用凝胶过滤层析法对卵黄抗体IgY进行分离纯化,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所得抗体IgY进行纯度鉴定。

结果显示,纯化前的IgY除目标链之外出现多条杂带,纯化之后的IgY仅有目标链显现,表明纯化后抗体纯度较高。

(2)采用BCA蛋白定量试剂盒测定卵黄抗体蛋白含量。

经测定所提取IgY 的蛋白含量范围为5.51-22.89mg mL<sup>-1</sup>,第15周所提取的IgY的蛋白含量最高,为22.89 mg·mL<sup>-1</sup>。

单核增生李斯特菌

单核增生李斯特菌

该菌可通过眼及破损皮肤、 该菌可通过眼及破损皮肤、粘膜进入体内而造成 感染, 感染,孕妇感染后通过胎盘或产道感染胎儿或新生 儿,栖居于阴道、子宫颈的该菌也引起感染,性接 栖居于阴道、子宫颈的该菌也引起感染, 栖居于阴道 也是本病传播的可能途径,且有上升趋势。 触也是本病传播的可能途径,且有上升趋势。 携带该菌的动物或人,尤其是食品从业者,均可 携带该菌的动物或人,尤其是食品从业者, 成为该菌的污染源。 成为该菌的污染源。 食品的交叉污染或出售的食品消毒不好是造成该 菌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 菌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
(四)致病物质 1. 溶血素 溶血素O 也为 溶血素。溶血素 最主要作用为 也为α-溶血素 溶血素O最主要作用为 溶血素。 介导细菌溶解。溶血是LM致病的一项重要标志 致病的一项重要标志, 介导细菌溶解。溶血是 致病的一项重要标志,临床 分离的LM全部溶血 不溶血的无毒性。溶血素O还可 全部溶血, 分离的 全部溶血,不溶血的无毒性。溶血素 还可 通过抑制巨噬细胞抗原的递呈而建立感染。 抑制巨噬细胞抗原的递呈而建立感染 通过抑制巨噬细胞抗原的递呈而建立感染。除溶血素 O外还发现另外一种形式的溶血素 为一种2.0kb基因 O外还发现另外一种形式的溶血素,为一种2.0kb基因 外还发现另外一种形式的溶血素, 片段编码的2.3× 蛋白, 片段编码的 ×103蛋白,与链球菌溶血素和溶血素 蛋白 O抗血清无交叉反应,称为 溶血素,β-溶血素也与 抗血清无交叉反应, 溶血素, 溶血素 溶血素也与 抗血清无交叉反应 称为β-溶血素 LM菌在细胞内生存和增殖有关,对动物有毒性,能协 菌在细胞内生存和增殖有关, 菌在细胞内生存和增殖有关 对动物有毒性, 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马红球菌的溶血( 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马红球菌的溶血(即cAMP现 现 象)。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羊肝浸出液琼脂上的 菌落:圆形,光滑, 奶油状,稍扁平,用 透过光观察是透明的。
在5-7%的血平板 上,菌落通常也不大, 灰白色,刺种血平板 培养后可产生窄小的 β-溶血环。
• 该菌生长需要B族维生素(生长素、核黄素、 硫胺素和硫辛酸)和氨基酸。
• 葡萄糖能促进所有的李斯特氏菌生长并生成 L(+)乳酸
五、致病性
• 该菌进入人体后是 否发病,与李斯特 氏菌的毒力和宿主 的年龄、免疫状态 有关
• 无免疫缺陷的未怀 孕的健康人对单核 细胞李斯特氏菌感 染具有很强的抵抗 力
• 很少有证据表明这 样的健康人能够感 染此菌
电镜下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抵抗力
• 该菌对理化因素抵抗力较强。 在土壤、粪 便、青储饲料和干草内能长期存活。
• 针对李斯特菌病疫情,加拿大卫生管理局给出了 食品安全的8项建议:
• 1.砧板的卫生状况很重要,要有专门切肉、蔬菜、 家禽、海鲜的砧板和刀,且每次烹饪完毕后一定 要对刀具与砧板进行全面清洁。
• 清洗盖子,开罐器在每次使用后也应该消毒。
• 3.将一些小型器具如食品加工机、绞肉机及搅拌 机分开,使用后进行全面清洁与消毒。
• 目前,中国输往欧、美、日的肉类产品, 李斯特菌是应检项目
• 2001年11月以来,中国质检部门多次从美国、加 拿大、法国、爱尔兰、比利时、丹麦等二十多家 肉类加工厂进口的猪腰、猪肚、猪耳、小排等三 十多批近千吨猪副产品中检出单增李斯特菌、沙 门氏菌等致病菌。
冰箱中的“杀手”!?
• 冰箱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却也伴 随着健康的隐患。
• 近年来由于吃放在冰箱里的食物而闹肚子、得胃 炎,甚至患上肺炎的人数在不断增加。
• 更为恐怖的是,无锡市疾控中心食品污染物监测 点在冰箱食物中竟然发现了一种致命细菌——李 斯特氏菌,该细菌喜冷不爱热,在低温环境中可 大量繁殖,如果人被感染,将有三成的病死率, 且大多数都是老人。

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病诊断要点

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病诊断要点

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病诊断要点
1 流行病学特点
1.1 发病季节:全年都可能发生。

1.2 发病原因:经口食入被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的食物导致的感染型食源性疾病。

1.3 致病食品:主要为生肉及肉制品、鸡蛋、蔬菜沙拉、乳与乳制品、海产品及即食食品和直接或间接被本菌污染的其他食品。

1.4 易感人群:新生儿、孕妇、免疫缺陷患者
2 临床表现
2.1 潜伏期一般为 4 d~21 d,最短 3 d,最长 70 d。

2.2 主要症状为健康成人个体出现轻微类似流感症状,新生儿、孕妇、免疫缺陷患者表现为呼吸急促、呕吐、出血性皮疹、化脓性结膜炎、发热、抽搐、昏迷、自然流产、早产、死产、脑膜炎、败血症直至死亡。

3 实验室检验
3.1 由可疑食物中检出>10 2 cfu/g(ml)数量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3.2 患者粪便或肛拭子中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3.3 由可疑食物中检出与患者粪便或肛拭子中相同血清型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3.4 由患者的血液或脑脊液检测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3.5 按 GB 4789.30 进行检验。

4 诊断
4.1 符合流行病学特点与临床表现,由可疑食物中检出与患者粪便或肛拭子中相同血清型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即可确诊。

4.2 符合本菌的流行病学特点与临床表现,由可疑食物中检出>10 2 cfu/g(ml)数量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即使患者粪便或肛拭子中未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也可以确诊。

4.3 其他情况,按照 GB 14938.1 执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基因组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基因组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基因组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的基因组包含多个染色体和质粒,其中主染色体长度约为3.2百万碱基对(Mb),编码约2600个可预测的蛋白质。

该菌的基因组具有以下特点:
1.基因组中富含长度的基因,其中许多与代谢、细胞周期和细胞壁结构有关。

2.它具有调节渗透压、调节转录和翻译、DNA复制和修复、代谢、细胞周期和细胞壁结构等功能的基因。

3.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基因组具有潜在的代谢多样性,可以利用各种碳源和氮源进行生长。

4.基因组中包含多个与氨基酸、维生素、嘌呤、嘧啶、核苷酸和脂类的代谢有关的功能基因。

5.该菌还具有潜在的运动能力,其基因组包含编码鞭毛蛋白和鞭毛马达蛋白的基因。

6.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基因组对理化因素具有较强的抵抗力,这与其存在环境中的生存和传播有关。

总的来说,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基因组复杂且高度可变,其中包含许多与生存、适应和传播有关的基因。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培养基和试剂(一)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培养基和试剂(一)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培养基和试剂(一)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M)是一种由李斯特氏菌属(Listeria)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该疾病主要感染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通常会导致败血症和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因此,开发出一种快速、敏感、高效的LM检验培养基和试剂至关重要,这可以加速LM 的检测和诊断,有效地减少疾病的传播。

一. 检验培养基1. 构成成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培养基是由肉汤、肉汤胰蛋白胨、乳糖、黄曲霉素、普鲁兰甲酸和酵母提取物等组成的。

2. 作用:肉汤是一种富含氮源和其他必需营养成分的培养基,在培养微生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肉汤胰蛋白胨是一种蛋白质水解物,可为细菌提供营养和生长因子,促进其繁殖。

乳糖则是一种碳源,能够促进细胞的代谢和繁殖。

黄曲霉素作为一种广谱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抑制杂菌的生长。

普鲁兰甲酸和酵母提取物则可以用来增加LM在培养基上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3. 优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培养基在培养LM时具有快速、敏感、特异性好等优点,可以大大缩短LM的检测时间,确保病菌的检测率。

二. 检验试剂1. 依赖性及非依赖性试剂:检验试剂可分为依赖和非依赖试剂。

依赖试剂需要依赖细菌代谢产物或生长结果的变化来作出结果,如葡萄糖酶试剂。

而非依赖试剂则不需要依赖于细菌代谢的结果,如反应纸片试剂。

2. LM检测常用试剂:LM检测常用试剂包括气体生成剂试剂和反应纸片试剂。

前者是一种单元试剂,含有半胱氨酸脱氨酶和甲酸氢化酶等催化剂,当培养基内细菌产生气体时,该试剂会发生颜色变化,表示LM检测阳性。

而反应纸片试剂则能够迅速地检测LM生长的结果,并呈现出明显的颜色变化。

这种试剂具有使用方便、结果稳定等优点。

3. 优点:LM检验试剂具有便于使用、结果稳定和灵敏度高等特点,可以有效地加速LM的检测和诊断,从而避免其传播和蔓延。

结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培养基和试剂是一对极为重要的检测手段,在LM的检测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培养方法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培养方法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培养方法前言本文档旨在介绍一种关于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 is te ri am on oc yt o ge ne s)的培养方法。

这种培养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有效地培养和研究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提供便利的实验操作流程和相关规范。

材料和试剂-培养基:大肠杆菌肉汤培养基(LB Br ot h)。

-平板培养基:L BA ga r平板。

-培养器具:试管、枪口鳌头瓶、平板培养基瓶。

-紧缩酶(R es tr ic ti o nE nz ym es):用于D NA修饰。

步骤1.准备试管:将适量的LB Br ot h培养基加入试管中,每株文化需要一个试管。

试管要标记清楚,以便记录。

2.孵育菌种: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取出,置于L BA ga r平板上,静置于37°C培养箱中孵育12-16小时。

3.菌种接种:从平板上挑取一小块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菌落,用枪口鳌头瓶内的紧缩酶捉摄菌落悬液,均匀地滴入LB Br oth培养基试管中。

4.培养:将接种的试管放入37°C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2-16小时。

在培养过程中,营养条件适宜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会迅速繁殖生长。

5.存储:选择健康生长、菌量适宜的菌株,用含有20%甘露醇的L B Br ot h培养基制备菌液,并将其分装保存于枪口鳌头瓶中,并在-80°C低温冰箱中保存,确保菌株的长期保存。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一种针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培养方法。

通过遵循上述步骤,我们可以在实验室中成功培养和研究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这一方法的重要性在于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操作流程,并且可以在不同实验室间进行标准化操作。

希望本文档能够对相关研究工作者提供帮助,并促进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领域的研究进展。

成人中枢神经系统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误诊的临床分析

成人中枢神经系统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误诊的临床分析

成人中枢神经系统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误诊的临床分析成人中枢神经系统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误诊的临床分析引言:成人中枢神经系统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感染病例。

由于其症状多样化,易于与其他疾病混淆,导致误诊的情况时有发生。

本文旨在通过临床分析,探讨成人中枢神经系统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的误诊情况,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断准确性。

一、病例概述:本次病例为一名50岁男性患者,主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意识模糊等症状已持续一周。

患者既往无特殊病史,近期无外伤史和旅游史。

体格检查时发现病人神志不清,颈项强直,腰穿脑脊液检查结果显示压力增高,单核细胞增生。

初步诊断为脑膜炎。

二、误诊情况:在早期的诊断过程中,脑膜炎是首先考虑的疾病之一,因为患者出现典型的脑膜刺激征。

针对脑膜炎的常见病原菌进行治疗,包括青霉素和第三代头孢菌素。

但在治疗后的三天内,患者的症状并未明显缓解。

三、正确诊断分析:在考虑到常见的脑膜炎病因无效后,医生决定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发现脑脊液培养结果显示李斯特菌感染。

四、成人中枢神经系统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的特点:李斯特菌感染对成人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相对较为罕见。

这种感染的症状多样化,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头痛、意识障碍、恶心、呕吐等。

腰穿脑脊液检查结果可见压力增高,但脑脊液中的细胞数和蛋白质含量均可正常或轻度升高,而单核细胞增生是其中的典型特点。

此外,李斯特菌感染通常与食物中毒相关,因此在病史询问和流行病学调查中,也应充分考虑食物史。

五、误诊原因与启示:成人中枢神经系统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易被误诊的主要原因是其症状多样化,类似于脑膜炎和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例。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提高对该疾病的警惕性,并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以尽早确诊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此外,在进行治疗后,如病情无明显好转,应及时重新评估诊断,以避免延误治疗时间。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简介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简介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革兰阳性短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4℃环境下有繁殖能力,主要通过食源性感染有免疫抑制或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1%-5%的人是无症状的肠内携带者。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在成人中,主要引起原发性脓毒血症、脑膜炎和脑炎,病死率高达50%;在妊娠妇女中,经常会引起轻微自限性流感样病症,短暂的菌血症可造成胎盘炎和羊膜炎,并通过胎盘感染胎儿、造成流产、死胎或早产;在新生儿中,可分为早发型和迟发型,早发型是由子宫内感染造成的,呈现出肉芽肿性婴儿脓毒症。

迟发型指新生儿出生平均14天后出现的感染。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罕有耐药菌株,为治疗首选药物,也可联合氨基糖苷类,以提高青霉素的杀菌能力;但对氯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四环素有一定的耐药性,建议参考药敏结果使用。

食品中单核增生细胞李斯特氏菌快速检测研究

食品中单核增生细胞李斯特氏菌快速检测研究

食品中单核增生细胞李斯特氏菌快速检测研究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在病原学上作为一种人畜共患和食源性疾病的致病菌已得到世界范围普遍的公认。

近年来,如何分离和鉴定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已成为研究热点。

本文结合近十年的各种该病菌的快速检测方法作了系统综述,介绍了针对该病菌的快速检测方法,如显色培养基快速检测方法、酶联免疫试验检测方法、结合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反转录-PCR 检测方法、生物芯片,以期对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检测起到帮助和指导作用。

标签:单核增生细胞李斯特氏菌;检测方法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是一种短小的革兰氏阳性无芽孢杆菌[1],它能引起人畜的李氏菌的病,该病发病率较低,但致死率高达20%~30%[2],感染后主要表现为败血症、脑膜炎和单核细胞增多。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食品中存在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对人类的安全具有危险,该菌在4℃的环境中仍可生长繁殖,是冷藏食品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因此,在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中,必须加以重视。

本文拟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检测方法及其当前存在的问题等作系统介绍,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1快速检测方法1.1 显色培养基快速检测方法显色或荧光鉴别培养基的基本原理是针对李斯特氏菌的β-D-葡萄糖苷酶和毒力因子PI-PLC酶,设计相应的底物,加入到常规选择性培养基中,利用酶对底物的分解,产生荧光或显色物质,使其菌落形态或颜色不同于其他李斯特氏菌和非李斯特氏菌,从而实现对李斯特氏菌快速定性鉴定和菌落数目快速定量。

张淑红等[3]检测了显色培养基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实验证明此种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灵敏度、特异性和选择性,是非常有价值的分离平板。

1.2 免疫学检测方法1.2.1 酶联免疫试验检测方法(ELISA)早期起初人们采用简单直接的细胞计数法进行检测,运用细胞计量术对牛奶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进行检测。

但是由于病原微生物的含量很低,仅通过细胞计数的方法检测灵敏度无法达到。

30123B VIDAS快速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LMX)

30123B VIDAS快速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LMX)

REF3012314226B-zh-2009/11 VIDAS快速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X)仅供实验室用VIDAS®快速单核细胞增多李斯特菌(LMX)分析是在VIDAS®上采用酶联荧光免疫分析(ELFA)方法,对人类食品和环境样本的单核细胞增多李斯特菌进行特异性检测。

概述李斯特氏菌属现分为6个种,包括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英诺克李斯特菌、绵羊李斯特、西尔李斯特、威尔斯李斯特菌及格氏李斯特(1)。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唯一对人致病的菌。

人类李斯特氏菌病包括脑炎、脑膜炎、败血症和流产。

高危人群包括孕妇、新生儿、免疫损伤患者及老年人(2,3)。

单核细胞增多李斯特菌在环境中分布广泛,对未加工原料、部分加工食品及发酵食品具有潜在危害。

VIDAS®快速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X)试验是一种快速筛选试验,将取代费时的传统方法,可直接筛选人类食品(如肉类、乳制品、海产品和蔬菜)或环境样本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原理VIDAS®快速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一种采用自动化VIDAS®系统(参见用户手册)作为酶联荧光免疫分析(ELFA)方法,对李斯特菌抗原进行检测的酶联免疫方法。

固相容器(SPR®)是一个类似于加样头的一次性装置,起加样器的作用。

SPR®内壁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单克隆抗体包被。

各种测试试剂为即用型,均预先放置在密封的试剂条内。

VIDAS®系统自动完成全部实验程序。

反应底物在SPR®内外循环数次。

将部分增菌肉汤加于试剂条上,样本中的单增李斯特菌抗原与SPR®内面包被的抗单增李斯特菌抗体结合,未结合的样本则被洗去。

与酶结合的的抗体也在SPR®内外循环,并与固定于SPR内壁的单增李斯特菌抗原结合。

测生物素的存在。

酶复合物由孵育的碱性磷酸酶标记的二抗检测。

最后洗去未结合的酶复合物。

最后在SPR®.中加入荧光底物,磷酸4-甲基伞型物。

单核增生李斯特菌

单核增生李斯特菌

(三)危害 可引起食物中毒,病死率高达 % 可引起食物中毒,病死率高达30%— 70% % 易感者为新生儿、孕妇及40岁以上的成人,此外, 岁以上的成人, 易感者为新生儿、孕妇及 岁以上的成人 此外, 酗酒者、免疫系统损伤或缺陷者、 酗酒者、免疫系统损伤或缺陷者、接受免疫抑制剂 和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及器官移植者也易被该菌感 染。
该菌可通过眼及破损皮肤、 该菌可通过眼及破损皮肤、粘膜进入体内而造成 感染, 感染,孕妇感染后通过胎盘或产道感染胎儿或新生 儿,栖居于阴道、子宫颈的该菌也引起感染,性接 栖居于阴道、子宫颈的该菌也引起感染, 栖居于阴道 触也是本病传播的可能途径,且有上升趋势。 触也是本病传播的可能途径,且有上升趋势。 携带该菌的动物或人,尤其是食品从业者,均可 携带该菌的动物或人,尤其是食品从业者, 成为该菌的污染源。 成为该菌的污染源。 食品的交叉污染或出售的食品消毒不好是造成该 菌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 菌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孙皎皎( ) 张岩( ) 段鑫( ) 孙皎皎(45) 张岩(46) 段鑫(47)
李斯特氏菌属(Listeria)早在 世纪初即被发现,它 早在20世纪初即被发现 李斯特氏菌属 早在 世纪初即被发现, 共有8个菌种 革兰氏染色阳性。 个菌种, 共有 个菌种,革兰氏染色阳性。其中单核细胞增生 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简称单增李斯 李斯特菌 , 特菌) 是唯一能引起人类疾病的, 特菌 ,是唯一能引起人类疾病的,也是一种人畜共 患的病原菌。 患的病原菌。 (一)病原特点 革兰阳性好氧或兼性厌氧菌 直的或稍弯曲的小杆状,常呈单个、 直的或稍弯曲的小杆状 常呈单个、 常呈单个 短链状,或呈V字形成对排列 短链状,或呈 字形成对排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形态特征:
①革兰氏阳性的类球形杆菌
②大小约为0.4~0.5µm x 0.5~2.0µm
③两端钝圆
④在有些培养基中稍弯,单个、成V形或成对平行排列
⑤在陈旧培养中的菌体可呈丝状及革兰氏阴性
⑥兼性厌氧,无芽孢,一般不产生荚膜
⑦在20~25℃时以4根周毛运动,在37℃时只有较少的鞭毛或1根鞭毛
培养特性:
①需氧和兼性厌氧
②生长范围为2-42℃
③最适温度为35-37℃
④pH中性至弱碱性(pH9.6)
⑤在6.5% NaCl 肉汤中生长良好。

⑥在20-25℃培养有动力,穿刺培养2-5天可见倒立伞状生长,肉汤培养物在显微镜下可见翻跟斗运动。

⑦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初始很小,透明,边缘整齐,呈露滴状,但随着菌落的增大,变得不透明。

⑧在5-7%的血平板上,菌落通常也不大,灰白色,刺种血平板培养后可产生窄小的β-溶血环。

⑨在0.6%酵母浸膏胰酪大豆琼脂(TSAYE)和改良Mc Bride(MMA)琼脂上,用45°角入射光照射菌落,通过解剖镜垂直观察,菌落呈兰色、灰色或兰灰色。

生化特性:(甘露醇、木糖为阴性,其他为阳)
1.该菌触酶阳性,氧化酶阴性。

2.发酵多种糖类,产酸不产气。

发酵葡萄糖、乳糖、水杨素、麦芽糖、鼠李糖、七叶苷、蔗糖(迟发酵)、山梨醇、海藻糖、果糖。

不发酵木糖、甘露醇、肌醇、阿拉伯糖、侧金盏花醇、棉子糖、卫矛醇和纤维二糖。

3.不利用枸橼酸盐,40%胆汁不溶解。

4.吲哚、硫化氢、尿素、明胶液化、硝酸盐还原、赖氨酸、鸟氨酸均阴性。

5.MR-VP试验和精氨酸水解阳性。

生化试验:
①动力试验+
原理:有动力的细菌扩散生长,培养基浑浊,无动力的细菌培养基澄清。

(结果:有动力,呈伞状生长,底为弯月牙形)
②过氧化氢酶试验(触酶试验)+
原理:具有过氧化氢酶的细菌,能催化过氧化氢生成水和新生态氧,继而形成分子氧出现气泡。

(结果:汽包产生为+)
应用:葡萄球菌和微球菌均产生过氧化氢酶,而链球菌属为阴性,故此试验常用于革兰阳性球菌的初步分群。

③MR-VP试验+
原理:葡萄糖→丙酮酸→大量混合酸→pH4以下→(+甲基红指示剂)→培养基变红
V-P试验:葡萄糖→丙酮酸(脱羧)→乙酰甲基甲醇(强碱+V-P试剂)→二乙酰(胍基)→培养基变红
糖发酵试验
葡萄糖和麦芽糖发酵试验+
原理:有些细菌分解某些糖(醇、苷)产酸产气,培养基由紫(蓝)变黄(指示剂溴甲酚紫或溴百里酚蓝由紫或蓝遇酸变黄的结果),并有气泡;有些产酸,仅培养基变黄;有些不分解糖类(-),培养基仍为紫(蓝)色。

(结果:黄+)
七叶苷水解试验+
原理:某些细菌(如类肠球菌)可水解七叶苷,生成葡萄糖和七叶素。

七叶素可与培养基中的柠檬酸铁试剂的二价铁离子反应生成黑色化
合物沉淀,是培养基变黑。

(结果:黑+,黄-)
甘露醇发酵试验-
原理:由于各种细菌含有发酵不同糖(醇、苷)类的酶,故分解糖类的能力各不相同,有的能分解多种糖类,有的仅能分解1~2种糖类,还有的不能分解。

细菌分解糖类后的终末产物亦不一致,有的产酸、产气,有的仅产酸,故可利用此特点鉴别细菌。

(结果:黄+,绿-)
木糖发酵试验-
原理:某些细菌能利用D-木糖作为碳源。

木糖本身有抗细菌和霉菌的功能,尤其是革兰氏阴性菌及白色念珠菌。

(结果:黄+)
鼠李糖发酵试验+
原理:鼠李糖在细菌中以多糖或脂多糖存在与细胞表面。

(结果:黄+)
24h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