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研究生《温病学原著选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制订与实施的探讨
温病学教学法探讨与运用.docx
1注重教学方法改革及创新11善用启发式与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就是要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活动的客观规律,采用启发诱导的办法来传授知识,训练思维能力。
[1]这种教学方法,通过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易至难的逐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
而逻辑推理教学法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前提,推导出一个未知的结论的思维过程。
是从已知的知识得到未知的知识过程。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已知知识,找出问题的突破口,来培养学生认真阅读,仔细分析、合理判断、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若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启发式结合逻辑推理教学法,则能更好地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潜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
温病学由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所组成,对抽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教学,采取启发式结合逻辑推理教学法,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来完成对温病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如在温病学绪论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不仅使学生掌握温病学的发展形成过程,更重要使学生从中发现温病学发展创新思维的形成过程,认识到温病学不仅是祖国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还是祖国医学发展史上对中医经典理论发展创新的典范。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温病学的兴趣。
又如温病的概念一章,温病定义和特点是重难点内容,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式结合逻辑推理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展开论述、归纳总结、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掌握了温病定义、特点的同时,通过设问、推理、排除方法,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温病四大特点在临床上还是判断是否是温病的重要依据,并由此引出下一节内容温病的范围,从而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
12注重对比启发教学方法人们要正确的认识事物,就必须善于分析对比,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比提出和解决问题,既可以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促进积极思考,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巩固,又可以培养进行对比分析鉴别的能力。
《温病学》教学改革浅探
合 乎临床实际的认识 , 增加对《 伤寒论》 这一学科的信心 , 自 将
己临床感受与学生分享 , 堂更加生动活泼 , 使课 提高 了教学效 果, 使讲课逐渐 受到学生欢迎。
5 针对不 同层 次 , 采用相 应 的教学 方法
的课堂教学模式 , 主要 由教师对各个 知识点进行讲解 , 学生进 行识记和理解 , 从而掌握温病学的辨证方法 和理法方药知识 。
因此 , 积极探讨改革教学 方法 , 高以上 内容 的教学效果 , 提 对
收稿 E期 :0 0 0 - 5 t 2 1 - 8 2 基金项 目: 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 十一五 ” 立项项 目( 编号 :0 6 5 ) 2 0 B 8 通讯作 者 : 艾军
《 温病学》 是- (重要 的中医经典 主干课 程 , 是一门指 7 也 导学生 由学 习中医基础知识走 向学 习中医临床诊疗技能 的桥 梁课程。经过第 一至第五版《 温病学》 统编教材的发展 , 现在
《 温病学》课程基本形 成了 以讲授温病辨证论 治基 本理论知
识、 各病具体辨证论治 、 温病名著原文选读三大部分 内容为主
文, 使他们学过之后马上就可 以为他们 的临床工 作带来一些
改进 , 这样可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 改善教学效果 。
6 对《 伤寒 论》 学 的建议 教
《 伤寒论》 是一 门实践性很强 的学 科 , 目前 的教学 仅有课 堂教学 , 没有后续 的教学环节 , 这对《 伤寒论》 的学习产生 了比
感受 , 过一两年 ,伤寒论 》 《 在脑海 里已基本没有印象 了 , 何谈
运用 《 伤寒论》 的理 法方药于临床 , 笔者建议增加 《 伤寒论 》 临 床见 习及 实习这一环节 的教学 。就 目前的条件 , 要对所有学 《 伤寒论 》的学生进行临床见习和实习教学是没有条件的 , 但
对_温病学_教学改革的认识与思考_宋健
189第11卷 第1期 2009 年 1 月中医药大学学报辽宁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1 No. 1 Jan . ,2009《温病学》是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和预防方法的一门临床学科,属于中医主干学科之一,与《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合称为“中医四大经典”。
《温病学》在中医临床各科热性病的诊断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实用性和指导性,因此加强《温病学》的教学工作对培养中医临床人才具有重要意义[1]。
在《温病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临床辨治思维、加强《温病学》理论对于热性病临床诊治的指导作用,是笔者一直在探讨的问题。
为此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的基对《温病学》教学改革的认识与思考宋 健(陕西中医学院,陕西 咸阳 712046)摘 要:《温病学》与《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合称为“中医四大经典”,属于中医主干学科之一,对中医临床有着广泛的实用性和指导作用,加强《温病学》的教学工作对培养中医临床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温病学》教学的实践体会,提出了“5个结合”的认识。
关键词:温病学;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09) 01- 0189- 02收稿日期:2008-07-18作者简介:宋健(1978-),男,陕西蓝田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温病学。
About Teaching Reformation of Study of Warm DiseaseSONG Jian(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Xianyang 712046,Shaanxi,China)Abstract:Study of Warm Diseases ,Internal Classic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 and Synopsis of Golden Chamber (Jinkui Yaolue) are called “Four Classics of Traditional Cinese Medicine (TCM)”,belong to the main subjects of TCM,and have wide practical and directive effects on TCM clinic . To streng then the teaching work of study of Warm Disease is significant for the training of TCM clinical personnel.For this reason ,we summarized the experience of teaching the study of Warm Diseases ,and proposed the understanding of "Five-combination"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consideration and discussion.Key words:Warm Diseases ;Teaching;Reformation 并看护过程中待患者“如手足之亲”的高尚医德,读来令人感慨万分;《钱仲阳传》中描写钱仲阳得病笃重,四肢痉挛不能动的极端困苦的情况下,患者却日造门,累累满前,但他从不拒之门外,皆详细看病并授之药;扁鹊游走各地,深入民间,随俗为变,深受人民的爱戴。
《温病学》教学大纲
南京中医药大学《温病学》教学大纲总学时63学时开课对象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专业前言温病学是一门研究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方法的临床学科。
温病学的理论和诊治方法具有指导临床工作的实际意义。
温病学是中医专业的必修课,是中医学的理论和诊治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温病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诊治温病的基本技能,为诊治温病和其他有关疾病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内容主要由二个部分组成:其一是温病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主要介绍温病学的发展史、温病的概念、病因发病、辨证、诊法、治疗和预防等;其二是讨论主要温病,包括风温、春温、暑温、湿温、伏暑、秋燥、大头瘟、烂喉痧等病的病因病理、传变规律、辨证论治。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上篇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一)了解温病学的定义、学习温病学的意义。
(二)了解温病学的发展概况,明确温病学是在对外感热病认识不断深入的基础上,为适应医疗实践的需要而形成的。
(三)了解对温病学形成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著作如《内经》、《难经》、《伤寒论》、《千金要方》等和医家如朱肱、刘河间、郭雍、王安道等人对温病学发展的主要贡献,熟悉主要温病学家如吴又可、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等人的学术成就及其代表著作。
【教学内容】一、温病学的定义。
二、温病学研究对象和任务。
三、温病学的发展概况(一)战国~晋唐时期(介绍该阶段对温病的认识及《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肘后方》、《千金要方》等著作对温病的主要论述)(二)宋~金元时期(介绍朱肱、刘河间、郭雍、王安道等主要学术思想及代表著作)(三)明清时期(介绍张凤逵、吴又可、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等人的主要学术思想和代表著作)(四)近现代温病学理论的发展四、温病学教材的主要内容和学习研究方法第二章温病的特点、范围和分类【目的要求】(一)明确温病的概念。
(二)掌握温病的特点。
(三)了解温病的范围及命名依据。
(四)熟悉温病的分类。
《温病学》课程教学原则探析
湖 北 中 医学 院学 报
・
2Q 年 3月第 4卷第 1期 02
M口 .0 2 v 4。 0 1 2 0 。 d. N .
5 4
Jt  ̄ Uu e 0l o 咖 om: l bi I c e f
【 高教 园地 】
《 病 学 》 课 程 教 学 原 则探 析 温
《 温病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贴近临床是教学
中必须 遵循 的原 则 。贯彻 这一原 则 ,首 先应在 讲 授
理 论 问题 时避 免 以经解 经 ,要从 指 导 临床运 用 的角 度 出发 ,着 重 分 析 其 临床 意 义 及运 用 规律 。例 如 ,
的事 例 ,让学 生了解 掌 握温病 学 理论 能解 决哪些 问 题 , 目前研 究 副什 么程 度 ,面对社 会需 求 如何发 展
中医 临床基 础学科 ,三 者互通互 补 ,有 利 于学科 的
养人才的要求出发,深化 《 温病学》课程的教学改 革 ,是 《 温病学》教学工作者关注的问题。笔者近
发展。因此在讲授 《 温病学》辨证体 系时 ,可将 《 伤寒论》的有关 内容联 系起来,通过辩证内容 的
整合 , 使学生对三大理论 体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 如 要 弄清卫 气 营血 辨证 的实质是 一种 识别 温病 由浅 人深、( 录象 、幻 灯 片 、 图片等 ) 如 ,来 加 强 对 这
其他温病学家的学术特色一 现代温病学家对 《 温 病学》理论体系的研究和创新;( )内经的三焦气 2
化理 论—一 叶天士 、薛 生 白有关 三 焦 论 治湿 热 病 的
学术 经验—一吴鞠 通 的三 焦辨 证 ;( )将 三焦 气化 3 学说 与三 焦分 证 及 湿 热病 的论 治 联 系起 来 。再 次 , 要将诊法、治法与 《 中医诊断学》的有关 内容联系 起来 。在 讲解 温病 诊法特 色 时要 突 出重 点 ,避 免重
中医经典课程《温病学》教学方法刍议
体系, 而是综 合数 百 年温 病 学家 临床 实践 和 理论 成 果 的结 晶, 因此 , 在实际教学 中需要不断地 横 向联 系 , 综合各 学科知
治的依据 。温病学病 因病机 学说 的核 心强调 审证求 因 , 也就 是根 据疾 病的证候 , 结合季节特 征 , 断 四时病因 , 出相应 推 给 的治疗措 施 J 。只有对病 因病机 有了清晰 的把握 , 才能真正
( 收稿 日期 :0 1—1 2 ) 2 1 0— 7 ( 本文编辑 : 李静 )
中医经典课程 《 温病学》 学方 法刍议 教
胡研 萍
【 摘要 】 温病常常被称为“ 四时温病 ”《 ,温病学》 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审证求 因, 突出病 因病机 的讲解 ; 教学 内
容 与时俱进 , 补充近年新 出现或流行的传染病的 内容 , 增加学生 的学 习兴趣 ; 加强课堂教 学方式 的变革 , 合运用传 综 统教学 和多媒体教学 , 开展师生教学互动 , 促使学生主动探究 , 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 关键词 】 中医 ; 温病学 ; 教学方法
中医温病学是仲景学说 的继 承和发 展 , 它将仲景 学说发 展 到了一 个新的高峰 , 尤其 是清代温病 四大 家为弘扬 和发展 仲景 学说 作出 了突 出的贡献 , 在六经辨 证 的基 础上所 提 出的 卫气 营血 辨证和 三焦辨 证是 中 医理论 的辉 煌顶 点 。温病学 的形成 , 使得 中医理 论最 终 完成 了较 为完 整 的 临床 辨 证体 系。近现代 , 某些 旧的传 染病 死灰 复燃 , 一些 新 的传染 病也 在不 断的出 现 , 这些 传 染 病大 多 隶属 于温 病 的范 畴 。因 而
《温病学》教学大纲
《温病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温病学(中文)课程编码:学时与学分:4学分/72学时先修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伤寒论、金匮要略等适用专业(方向):中医学五年制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温病学是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重要课程,它研究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诊治和预防方法,对指导温病的诊治有很强的临床实用性,同时,温病学的理论和诊治方法在中医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临床各科发热性病证的诊治也有指导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以“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为核心的温病理论体系和常见温病的诊治技能,培养学生治疗温病注重病证结合、以证为主的临床思辩能力;了解明清时代主要温病医家的学思想及近代本学科的学术动态。
它的任务在于揭示温病的本质,研究对临床各种发热性病证的辨证论治方法。
教学内容分为总论、各论和附篇三大部分:从绪论至第六章的总论部分为温病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主要介绍温病学和温病的概念、历代医家对温病病因与发病的认识以及现代研究概况、温病辨证纲要和防治方法;从第七章至第十章的各论部分为常见温病的辨证论治,主要介绍各种温病的病因病理、传变过程、诊断要点、辨治原则、病证归类和辨证治疗以及临床运用;从第十一章至第十三章的附篇部分选讲《温热论》、《湿热病篇》和《温病条辨》,主要介绍温病名家的主要学术思想,加深对温病理论精华的理解。
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1.加强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2.注意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比较。
3.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可结合临床见习。
4.适当运用投影、视频图片、幻灯等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
二、基本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绪论2学时目的要求【掌握】明清时代吴又可、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等医家对温病学的主要学术贡献。
【熟悉】温病学发展简史,尤其是近现代研究与发展的概况。
【了解】温病学的概念和任务。
教学内容1.温病学的研究对象、任务;明确温病学的性质及其在中医学中的地位。
中医经典课程《温病学》教学方法刍议
中医经典课程《温病学》教学方法刍议温病常常被称为“四时温病”,《温病学》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审证求因,突出病因病机的讲解;教学内容与时俱进,补充近年新出现或流行的传染病的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综合运用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开展师生教学互动,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标签:中医;温病学;教学方法中医温病学是仲景学说的继承和发展,它将仲景学说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尤其是清代温病四大家为弘扬和发展仲景学说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六经辨证的基础上所提出的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是中医理论的辉煌顶点。
温病学的形成,使得中医理论最终完成了较为完整的临床辨证体系。
近现代,某些旧的传染病死灰复燃,一些新的传染病也在不断的出现,而这些传染病大多隶属于温病的范畴。
因此,重新认识温病,体现温病学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是中医人士义不容辞的责任。
然而,和《内经》、《伤寒论》等经典著作不同的是,温病学不是一本独立的著作自成体系,而是综合数百年温病学家临床实践和理论成果的结晶,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需要不断地横向联系,综合各学科知识,纵古数今,这对于高校温病学科教师而言,一方面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修养,同时也要关注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更新。
本人从事温病教学多年,对于温病学教学方法有一些自己的体会和方法,浅述如下,与各位同仁交流。
1 强调审证求因,突出病因病机的讲解温病学教学主要面对的是大学三年级的学生。
对他们而言,大部分中医基础课程已经学完,且有了短时间的临床见习经历。
因此,许多学生迫不及待地将注意力投向对病证的临床治疗而忽视了对中医基础理论的深刻把握,特别是忽视对病因病机的认识,而病因病机又是中医温病学的重要教学内容。
温病常常被称为“四时温病”,其来源就在于其有着独特的病因病机学说理论。
古代医家认为温病的致病因素主要是“四时六淫”为患,强调每个季节有其特定的致病因素,即所谓“一病自有一气”。
改革《温病学》教学的几点设想
学 生 虽然
我 们 应 当学 习 研究 现 代 信
,
但其 中辨 舌 验齿
。
、
辨斑 疹 白瘩 是
,
息科 学 的 理 论 与技 术 的器 材和 设 备
合起 来
, ,
掌握 和 熟练运 用 现 代
,
温 病 学 家叶 天 士 在 诊 断 学 方 面 的 独 特创 见 是 教 学 的重 点 内容 血 辨证 与 三 焦 辨 证
独立 和 自
,
,
对 学 生 自学过 程 中未能 弄
主的意 识 较强
在 教 与 学 这 对矛 盾 中
。
学是
清 的问题 答疑
。
教 师应 安排 一定 的 时 间进 行 辅 导
矛盾 的 主 要 方面
中 医 专 业 本科 生 的 《温病
,
一 些 带普 遍性 的疑难 问题 则 可 留 在 讲
。
学 》 课 一般 在第 三学 年开课
富 有启发性 和 争议性 的 但 又 是 学 生 力 所
。
能 及的 问题
提 倡学 生 自学为 主
,
通 过 学生 自 己 学 习
,
自 己解
,
一
答
只 有教
。
从 而 培养 激 发 学 生 的 思 维 能 力
。
打开 他
,
教 学 是 教 师 与 学 生 的双 边 活 动
们 的思 路
,
每 个学生 的学 习 方 法各 有不 同
、
例 如 《温 病学 》 总论 部分
、
讲 重 点教学 内容 为主
无 师 自通 的 地 方
、 、
凡 是 学 生 已 经 领 悟或 教师
《温病学》教学师生互动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
《温病学》教学师生互动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作者:李彩云晁立辉李鑫辉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20年第15期【摘要】《温病学》作为一门临床基础学科,对引导学生快速进入中医临床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可通过易位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形式多样的学生竞赛、在线互动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从而提高学生的临床应用能力。
【关键词】温病学; 师生互动; 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5-0232-01《温病学》作为伤寒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医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在中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辨证论治理论对临床各科发热病证的诊治,均有极高的实践价值。
作为一门临床基础学科,要求《温病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仅限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辨证思维,掌握以“卫气营血”、“三焦”为核心的温病学理法方药理论体系和常见温病的诊治技能;熟练运用温病学理论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思路和方法,更多地倾向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吸收,对学生的临床应用能力的培育较薄弱。
结合温病学乃至整个中医的发展、传承特点,唯有教师与学生能够充分互动,相互配合,才能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中医临床思维和技能,以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温病学理论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非常有必要对课堂的师生互动方式进行探究。
1.易位式教学易位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学过程中的一定阶段师生换位,即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换角色,由学生上讲台授课,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变学生被動接受为主动探索学习的教学方式[1]。
《温病学》课程每年坚持易位式教学,在授课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章节进行师生换位教学,例如“温病的常用诊法-辨常见症状”一节,因其内容与已学课程《中医诊断学》、《中医基础理论》有密切联系,便于学生理解和深入展开。
根据课程内容,可将每班学生分成5组,每组分别讲授辨发热、辨汗出、辨神志异常、辨痉证,辨厥脱。
《温病学》课程教学中应用模拟病例教学方法的相关理论探讨
136内蒙古中医药第38卷2019年7月第7期Inner Mongoli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38No.72019《温病学》课程教学中应用模拟病例教学方法的相关理论探讨赵宏澜曹丽(包头医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40)摘要《温病学》是中医专业的必修课,是四大经典之一,是中医学重要的理论组成部分。
作为一门临床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传统课堂授课模式不能有效发挥实践特性,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是《温病学》乃至其他各临床课程的难题之一。
因此,积极探讨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对提高学生运用中医临床思维的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学经典、用经典”有重要的意义。
笔者采用模拟病例教学方法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温病学;教学法;模拟病例教学法;创新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温病学》是一门重要的中医经典主干课程,也是一门指导学生由学习中医基础知识走向学习中医临床诊疗技能的桥梁课程。
《温病学》是中医专业的必修课,是四大经典之一,是中医学重要的理论组成部分。
尽管是四大经典之一,但该课程远不及《伤寒论》《黄帝内经》《金匮要略》三门课程受学生及老师甚至临床医生的重视,濒临边缘化。
近年来,随着成人、儿童流行性感冒、咽喉炎、急性肺炎、手足口病、湿疹、禽流感等温热病、湿热病的广发,尤其是结合运气学说,温热病邪重回中医界的视野.温病学理论又重新被中医界所重视。
目前大多数中医院校对于温病学课程现有的教学模式仍主要以传统的课堂理论讲授为主,即以教材为中心,应付考试为目的,授课教条、刻板,考试答案固化,与临床联系不够紧密,不能灵活指导临床应用。
枯燥的理论讲授容易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低下,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不足,理论灵活应用能力不足,甚至导致学生厌学,影响中医思维的建立。
作为一门与临床实践紧密相关的课程,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是《温病学》乃至其他各临床课程的难题之一。
《温病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作 ,使 得所谓 “ 充分暴露 ” 、 “ 充分向患者解 释操作 目 的” 、 “ 人文关怀 ”等完全成 了一句空话 ,出现了理论
与实践脱节的现象 。在这样 的基础上 ,s P 应运 而生 ,有
s k i l l s o f f o u r t h - y e a r s t u d e n t s a t f o u r N e w E n g l a n d m e d i c a l s c h o o l s [ J ] . A c a d
( 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呼和浩特 0 1 0 1 1 0 )
摘 要 :温病 学是 一 门理 论 与 实践 紧密联 系的 学科 ,是 中 医的 四 大经 典之 一 。现今 广 泛使 用 的 多媒 体教 学 已经偏 离 了本 学 科 实际 的教 学 目的 ,不 能提 高 学生的 学 习兴趣 ,理论 与 实践相 脱 节 。故笔 者提 出加 强师 资队伍 建设 、建立 中医经典 网络教 学平 台、运 用多元 化教 学方 法 、重视 经典 原著教 学及 临床 实践 的教 学 改革 。 关键 词 :温病 学 ;教 学 效果 ;教 学改革 ;中医经典 ;网络教 学 ;师 资队伍 建设
及考 核 中具 有重要 意义 ,尤其是 在病史 采集 、体格 检
查 、医患沟通 、人文关怀等方 面 ,但可能 因为s P 不能为 学生提供病历 书写辅导 的缘故 ,两组病历书写成绩并无
太大差别。教学诊断学是临床各 学科 的基础 ,其所包 含 的病史采集 和体格检查是医学生及临床 医生必须掌握 的
基本功之一。在传统诊断学教学及考核 中 ,病史采集 占
s P 培养 中 ,除 了培养一批 稳定 的社会 s P 之外 ,更应 该 以补贴交 通费 ,平 时考核加 分等方 式 ,鼓励 动员 在校 学生积极 参与其 中 ,通过短 期强化 培训学 生标准 化病
《温病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温病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丁鑫;王乐平;钱占红;任存霞;白雅雯;荣宝山【摘要】温病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学科,是中医的四大经典之一.现今广泛使用的多媒体教学已经偏离了本学科实际的教学目的,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故笔者提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中医经典网络教学平台、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重视经典原著教学及临床实践的教学改革.【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7(015)001【总页数】3页(P43-45)【关键词】温病学;教学效果;教学改革;中医经典;网络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作者】丁鑫;王乐平;钱占红;任存霞;白雅雯;荣宝山【作者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呼和浩特010110;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呼和浩特010110;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呼和浩特010110;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呼和浩特010110;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呼和浩特010110;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呼和浩特010110【正文语种】中文温病学是一门中医临床基础学科,与《伤寒论》、《金匮要略》及《黄帝内经》合称为四大经典课程。
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介绍温病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中篇主要介绍四时温病的具体证治,下篇是温病名著重要节选。
传统教学主要由教师对各个知识点进行讲解,学生要么埋头抄笔记,要么识记和理解,从而掌握温病学的辨证方法和理法方药知识。
这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及学科实际的需要,因此,温病学迫切需要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采用更加适合教学需要的方法,旨在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基本理论扎实、实践能力过硬的中医应用型人才,这对促进学生主动“学经典,用经典”有着重要的意义。
1.1 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联合多媒体教学使用在高校已经蔚然成风,中医各科课程教学也将其广泛使用。
将枯燥的医学理论以PPT、Flash动画、临床视频等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到学生面前,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深受广大师生欢迎。
《温病学》教学方法改革探索与实践
《温病学》教学方法改革探索与实践
崔健;岳小强;彭文博
【期刊名称】《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9(33)1
【摘要】就如何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温病学的教学质量,从病案切入法、PBL教学法、记忆教学法等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总页数】2页(P130-131)
【作者】崔健;岳小强;彭文博
【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中医系,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中医系,上
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中医系,上海,20043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46.0
【相关文献】
1.打造"双师型"《温病学》教学团队的探索与实践 [J], 李青雅;张晓艳;曹珊;郭选贤
2.温病学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 [J], 周丽雅;李欣
3.秘书实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J], 葛嵩
4.《畜牧业推广学》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J], 田秀娥; 王永军
5.基础医学(专科)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探索与实践 [J], 胥博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融入课程思政的《温病学》“每日经典”教学法探索与实践
融入课程思政的《温病学》“每日经典”教学法探索与实践摘要以《温病学》经典原文记忆和背诵为前提条件,以原文理解为基本要求,以原文临床运用为基本目标,以熟悉中医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为最终目标,由教授四大经典课程及有临床经验的教师组成课题组,共同探索实践融入课程思政的《温病学》“每日经典”教学法,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研究。
关键词温病学;教学改革;中医经典;课程思政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Everyday Classics”Didacticswith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 in the Course of Epidemic Febrile DiseaseYANXin JIANG Chunhua WANGMeng QIFeng JIA Yongsen WU Fanwu*(College of TCM,North China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ngshan 063210,China)Abstract:The prerequisite is to memorize and recite the classictext of Febrile Diseases, with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original textas the basic requirement,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originaltext as the basic goal. The ultimate goal is to be familiar with the thinking of TCM, cultivating the consciousness of innovation,improving the level of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 and theresearch group composed of teachers who teach four classical coursesand have clinical experience, jointly explore the "Daily classic"teaching method of Febrile diseases integrating practice into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Finally,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is evaluated and studied.Keywords:Course of epidemic febrile disease;teaching reform;TCM classics中医经典课程主要包括《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俗称“四大经典”,是高等中医药教育中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和主干课程,中医四大经典构建了中医学的理论核心,是中医学的根源与精髓。
温病学原著的理论及指导意义
温病学原著的理论及指导意义温病学原著与《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一起构成中医理论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学的核心内容,是基础的基础。
我们当中有些人认为,当前主流是创新,古典文献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我以为创新首先是中医的创新,并不是将中医变成现代医学。
如果承认这个前提,就会认识到中医要创新,首先要有深广、坚实的中医基础,再适当地借助现代科学手段,才可能有所成就。
要有深广、坚实的中医基础,四部原著无疑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上述四部原著之中,温病学最为年轻,并包含极为丰富的内容。
可以这样认为:“中医药学是伟大的宝库,而温病学原著则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现在根据笔者几十年温病学教学及长期临床实践的体会,来说明温病学原著的指导意义。
一、学习(一)温病的范畴和病种温病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它可概括两大类(即湿热类和温热类)以及十余种乃至数十种具体疾病。
面对温病临床,首先是温病的种类问题。
因为不同病种,有不同的病因病机以及发生发展规律。
对这样一个基本问题,并不是所有人都认识那么清楚。
因此遇到一种外感病,尤其是少见外感病的出现,对它的范畴问题就会出现不同认识,甚至引起争论。
“非典”的出现就是这样,当时对“非典”的中医归属,就提出不下十余种。
实际上在温病学原著中,对于温病病种,早有明确的记载。
例如争论的焦点之一:温病与温疫的关系问题,《温病条辨》上焦篇第一条就有明确记载:“温病者有风温,有温热,有温疫,有温毒,有暑温,有湿温,有秋燥,有冬温,有温疟。
”吴鞠通指出了9种代表性温病病种,其中包括温疫。
可见在整个温病这个大范畴中,包括“温疫”在内。
换句话说,温疫就是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温热病(但温疫与瘟疫有别,后者泛指流行病,包括热疫与寒疫在内)。
非典争论的另一个焦点是关于湿热与温热问题。
有人认为非典属湿温,也有人认为是温热。
叶天士的《外感温热论》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这是对以风温为代表的新感温病的典型发生发展规律的描述。
温病学习心得
温病心得很高兴在这一个学期中,开设了《温病学》这一课程,在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复习到了原来的相关学科的知识。
比如中医诊断、中药、方剂等,同时也学习到了许多新的知识,更可贵的是课堂上老师时常把临床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让我逐渐学会把理论运用到临床上。
《温病学》是奠定我们走向临床操作的基础和桥梁。
众所周知,大学的学习生活与高中大不相同,我们有了更多的自由安排时间,教科老师不在像高中老师那样的严厉。
然而走进《温病学》的课堂,我发现老师对我们非常的严格,每次上课前都会点人回答上一节课的相关问题,而且实行打分制。
课堂上有的同学分数高,有的同学的分数则不是很理想。
这使我们原本松弛的情绪又变得紧张起来,以至于我们不得不在上课前抽出时间来复习功课,起初这样的生活让人觉得很压抑,也很枯燥,让人觉得像是回到高中时代。
但是慢慢地,我发现老师的严厉是很有必要的,若没有老师的严格要求,我不会再课后抽时间来看书,也就不会及时的学到相关知识。
此外,老师还经常在课堂上教导我们,医学时一门圣神的行业,来不得半点马虎。
将来,我们是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打交道。
这就要求我们用认真严谨的态度来学好每一门学科。
记得,又一次上课,老师点人回答什么是内闭外脱,由于我们的不认真,好几个同学都没有回答出来。
老师在课堂上严厉的批评的我们。
那时全班的同学都保持着安静。
来到大学还没有一个老师发过这么大的火。
如今想来,老师的当时的话语又在耳边响起,同时也让自己再一次的陷入了深思中。
现在读大三的我们,三年来由于自己的不足,不知道遗漏了多少知识,将来如何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呢?想到这,自己也为自己的将来感到担忧起来,同时也为自己的不认真感到自责。
往后我应该认真的对待每一门学科,学好每一门学科知识,构建牢固的知识框架,为以后的临床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于《温病学》老师,我怀疑感激之情。
因为在课堂上可以看扫老师认真的教学态度。
每一个知识点都讲解的非常详细,重点、难点讲解的非常的有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研究生《温病学原著选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制订与实施的探
讨
溫病学原著的学习有助于深化研究生对温病的认识,提高学生的临床辨证水平,养成并提高其中医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制订完备的温病学原著教学内容与方法对于研究生学好温病至关重要。
标签:温病学;研究生
《温病学》作为四大经典课程之一,在中医院校学生本科阶段已广为开展,其对学生日后医疗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本科阶段讲授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初步掌握了温病的辨治理论体系,在临床实习中亦能有初步运用。
通过与其它三门经典课程比较分析,学生了解了温病学的独特辨证手段与治疗方法。
而经典课程的学习是无止境的,其影响深远,挖掘价值之高已在业内学者中形成共识,尤其对于经典原著的学习,更要求学习者精益求精,认真领悟经旨内涵,结合临床,研究分析原文的指导意义。
但本科生由于学时数所限及对温病学的认识还较为浅显,开展原著选读的学习条件尚不成熟,而研究生阶段正是其学习温病学原著的最佳阶段,这一阶段学生已掌握了大量的中西医知识,并经过临床实习见到大量的病例,具备了一定的诊疗能力,对所学知识能够进一步领悟,能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因此,研究生阶段的学生对于温病学的学习更需要深入且细致的研究。
温病学原著的学习有助于深化研究生对温病的认识,提高学生的临床辨证水平,养成并提高其中医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制订完备的温病学原著教学内容与方法对于研究生学好温病至关重要。
1 条文的选取与学习要求
清代四大医家叶天士、吴鞠通、薛生白、王孟英系统地阐述了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创造性的建立了以”卫气营血”和”三焦”为核心的辨证理论体系,并提出相应的治则治法与方药,其著作影响深远,为后世医家留下了宝贵财富。
温病学原著的学习也正是紧紧围绕这四位医家的著作展开,而每部著作内容涉猎广泛,条文众多,非一时一课之功所及,因此,条文的选取为此门课程开展优劣之前提。
首先,教师应选取有代表性且能突出每位医家学术思想的条文,并要符合现代疾病的治疗需要,在临床中屡获疗效的原文为教学内容。
教师需要对四部温病学经典著作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并能及时总结四位医家的独特辨证方法、对疾病的认识规律、代表性的治则治法及潜方用药规律,根据现代人体质及疾病发生发展需要,选择实用性强,具有较好治疗效果的条文为宜。
其次,制订条文的学习程度。
由于大部分学生对温病原著条文为初次学习,难免有主次不清,方向把握不准的现象出现,因此,教师有必要为学生制订出对条文学习的浅深程度。
可将选取的条文分为三类。
对于主要条文,能总体反映该医家学术思想且临床常用的
条文可列为一类条文,此类条文要求学生背诵,并掌握原文实质内涵,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对于部分反映该医家学术思想及独特见解的条文可列为二类条文,此类条文可让学生熟悉理解,观点鲜明的词句要求背诵;对于理论性较强还有待于为现代疾病验证的条文可列为三类条文,此类条文可让学生一般了解。
2 教学方法
研究生的教育应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和研究精神。
教学方法就成为培养研究生具备上述能力的重要手段,合理的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开展好研究生《温病学原著选读》的重要保证。
首先,对于条文的学习,教师应当运用讲授式的教学方法,讲解条文内容,分析条文内涵,让学生理解条文主旨。
讲解中,可以《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为基础,让学生结合这三门经典课程,找出条文中运用这三门经典中的理论,同时,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温病理论与其存在的差异点,并允许学生提出质疑与反驳,敢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其次,学生运用所学条文解决临床问题当是重要目标。
教师不只是要讲授条文,还要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所学条文。
教师要将所学条文结合临床实际案例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
此阶段的教学方法即以案例教学法为主。
教师可在讲授条文后给出实际案例作为学生课下作业,让学生预先准备,下节课让学生自主发言,结合条文分析医案,讲出自己的观点。
同时,其余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进行交流讨论。
医案的选取当围绕所学条文的医家记载的医案展开,如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眉寿堂方案选存》,吴鞠通的《吴鞠通医案》,薛生白的《扫叶庄医案》等。
3 考核方法
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效的手段,其形式可灵活多样。
而一次终结性考试往往让学生唐突准备、疲于应付、紧张备考,成绩亦不足以反映其真实水平。
改变单一的考试形式有助于学生充分发挥水平,提高学习兴趣,轻松备考。
《温病学原著选读》考核可将其贯穿于课堂与课下进行。
课堂考核内容可以学生背诵条文、汇报案例、提出问题、发表观点为主;课下考核内容可以论文形式为主。
通过学生研读温病学原著,教师可让学生对某一著作或某一学术观点进行论述,形成论文。
期末考试可以融合所学内容进综合测试,如条文填写、条文释义与案例等。
教师可将课堂考核与课下考核权重比加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制订完备的打分细则有助于考核的公平合理。
4 课程评价
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学生对此门课程的学习程度是评价课程的重要指标。
因此,除考核反映学生学习情况外,还需要征得学生对此门课建议与意见,围绕授课形式与教学内容两大方面进行调查,学生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反馈总结。
综合评定后改进不足之处,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经典原著的学习有助于提高中医院校学生的中医思维,《黄帝内经》、《伤寒论》与《金匮要略》都是以原著为基础对学生进行经典教学,温病学的原著教学
尚显不足,筛选与制订一套完备的温病学原著教学体系对于研究生学好温病学原著至关重要。
因此,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到考核方式的制订都需要细心斟酌,并在教学中不断摸索总结、不断改进方能锤炼出一套完整合适的温病学原著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