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除湿胃苓汤治疗女性型脱发(脾虚湿热型)的临床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中和医派杨建宇论经典名方除湿胃苓汤

中和医派杨建宇论经典名方除湿胃苓汤

中和医派杨建宇论经典名方除湿胃苓汤中华中和医派杨建宇论首批经典名方系列(93)中和医派杨建宇论经典名方除湿胃苓汤*张旭冉1于大远2△杨建宇3.4*李志明4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 100078)3、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慢病医养中心(龙脉温泉)中和医派传承工作室(北京102211)4、中华中医药中和医派杨建宇京畿豫医工作室 北京知医堂中和国医馆(北京 100031)*基金项目:中关村炎黄中医药科技创新联盟中和医派经方经药专项课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北京昌平沙河高教园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和医派传承工作室专项课题*通讯作者/指导老师△执笔人【摘要】除湿胃苓汤出自清·吴谦《医宗金鉴》,由苍术、姜厚朴、陈皮、猪苓、泽泻、赤茯苓、白术、滑石、防风、山栀子、木通、肉桂、生甘草、灯芯草组成。

此方功效为清热燥湿、理气和中,常应用于治疗主要表现为皮肤局部溃烂、疼痛、渗液、水疱的皮肤疾病,如湿疹、脂溢性皮炎、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脂溢性脱发等。

【关键词】除湿胃苓汤;清热;燥湿;理气;和中;湿疹;脂溢性皮炎;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脂溢性脱发;中和医派;杨建宇;平胃散;五苓散除湿胃苓汤出自清·吴谦《医宗金鉴》引《外科正宗》方,原文“此证俗名蛇串疮,有干湿不同,红黄之异,皆如累累珠形。

……湿者色黄白,水皰大小不等,作烂流水,较干者多疼,此属脾肺二经湿热,治宜除湿胃苓汤。

”此方药:苍术、姜厚朴、陈皮、猪苓、泽泻、赤茯苓、白术、滑石、防风、山栀子、木通各一钱(3g),肉桂、生甘草各三分,、灯芯草二十根。

方以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以五苓散(白术、泽泻、茯苓、猪苓、肉桂)健脾助阳、化气利水渗湿;“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加栀子、木通、灯芯草清心泻火,合滑石清热利湿;少佐防风散肝舒脾,祛风胜湿,也寓“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之意。

健脾除湿汤治疗带下病(脾虚型)的临床观察

健脾除湿汤治疗带下病(脾虚型)的临床观察

沉 迟无力 ) 的患者 6 O例 , 皆符 合国家 中医药管理局 医政司制 定的 中 医内外妇儿诊断疗效标准 “ 带下有色质气 味等改变 , 可伴有腰酸腿软 、 小
腹 坠胀等症状者 ” 的诊断[ 1 ] , 年龄在 2 0 — 4 5 岁, 病程 在 6 个月 一 5 年, 平均
封藏而使任脉不固 , 带脉失 约, 津液滑脱 ; 肾阳不足寒湿 内停 , 注于 下焦 ,
虚失固所致 , 影响任带二脉 , 以致带脉失约 , 任脉不 固而为病 。平 时脾气 虚弱或饮食不节 , 或劳倦 , 或 思虑过度 , 情志抑郁 , 肝气乘 脾 , 损伤脾气 , 脾运失职 , 不能运化水谷精微 , 停 聚而为湿浊 , 流注下焦 , 伤及任带二脉 ; 或素体肾气不足 , 下元 亏损 , 或 房劳过 度 , 伤及肾气 , 肾气亏耗 , 以致 肾失
脾益气 , 升 阳除湿 ; 肾虚者 , 补肾固涩 , 佐 以健脾除湿 ; 湿热者 , 清热利湿 ;
本研究 中通过采 取 自拟 的健脾 除湿汤治疗带下病 ( 脾 虚型 ) 的总有
效率达 9 3 3%, 元 明显不 良反应 出现, 而使用除湿 白带 丸的总有 效率仅
有8 3 - 3 %, 可见前 者疗效 明显 , 起 到理想的健脾化 湿 、 益肾止带 的功效 。
出现明显 的不 良反应 。 3 讨论
带下 病是指带下 的量 明显增多 , 色、 质、 气味发生异 常或伴有全 身 、 局部症状 的一种病症。妇人的带 下古人分为五种 , 即青 、 赤、 黄、 白、 黑 五
色带 。 临床上最常见 的为黄 、 白带。 带下病 的辨证有虚实之分 。 临床以实 证较多 , 尤其合并阴痒者更为多见。 该病 的治疗 以祛湿为主 。 脾虚者 , 健

除湿胃苓汤加减联合火针治疗慢性湿疹脾虚湿蕴证临床研究

除湿胃苓汤加减联合火针治疗慢性湿疹脾虚湿蕴证临床研究

除湿胃苓汤加减联合火针治疗慢性湿疹脾虚湿蕴证临床研究【摘要】目的:研讨除湿胃苓汤加减联合火针治疗慢性湿疹脾虚湿蕴证临床效果。

方法:将30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均分两组,施以氯雷他定片和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的为对照组,施以除湿胃苓汤加减联合火针治疗为研究组,比较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瘙痒评分。

结果: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瘙痒评分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接受治疗后,研究组各项分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除湿胃苓汤加减联合火针治疗慢性湿疹脾虚湿蕴证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中医证候评分,减少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有效抑制瘙痒症状的出现,适宜临床使用。

【关键词】除湿胃苓汤加减;火针;慢性湿疹;脾虚湿蕴证慢性湿疹在各大医疗单位的皮肤科非常常见,该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很难彻底治愈,具有非常高的复发率,给病人的正常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

目前,临床上应用于慢性湿疹的治疗药物种类繁多,但引起的不良反应也是层出不穷。

整体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1-2]。

基于此,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的研究成为了皮肤科医务人员研究的重点。

本文研讨除湿胃苓汤加减联合火针治疗慢性湿疹脾虚湿蕴证临床效果,目的在于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22年4月-2022年6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慢性湿疹病人随机均分为两组,研究组男10例,女5例,年龄20-63岁,平均(45.21±2.26)岁;对照组男9例,女6例,年龄19-61岁,平均(45.85±2.42)岁。

两组年龄、性别可比(P>0.05)。

1.2方法对照组施以常规药物治疗:口服拜耳医药生产的批号JS12643的氯雷他定片,该药规格为每片10毫克,一次一片,一天一次;口服卫材(中国)药业生产的批号17156的复方甘草酸苷片,该药规格为每片25毫克,一次两片,一天三次。

研究组施以除湿胃苓汤加减联合火针治疗:除湿胃苓汤加减药方如下:陈皮6克、甘草6克,厚朴10克、黄柏10克、猪苓10克、苍术10克,泽泻15克、茯苓15克、麸炒白术15克、车前子(包煎)15克、薏苡仁15克,地肤子30克。

脾虚湿蕴皮科常用解读加减除湿胃苓汤

脾虚湿蕴皮科常用解读加减除湿胃苓汤

脾虚湿蕴皮科常用解读加减除湿胃苓汤赵炳南先生从医60余年,在诸多皮肤病的致病因素中,对湿邪与热邪尤为重视。

加减除湿胃苓汤是赵炳南先生的常用方,在治疗脾虚湿蕴型皮肤病方面疗效卓著。

皮科加减除湿胃苓汤的功用是健脾燥湿、和中利水;主治带状疱疹(湿盛型缠腰火丹)、慢性及亚急性湿疹(湿疡)、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银屑病(白疕)以及其他疱疹性和渗出性皮肤病等。

正确解读加减除湿胃苓汤是我们学习传承赵炳南先生经验的关键,学习《伤寒杂病论》后,笔者获得了新的视角,今从六经归属角度对该方作一下分析。

加减除湿胃苓汤包括苍术、厚朴、陈皮、滑石、炒白术、猪苓、炒黄柏、炒枳壳、泽泻、赤苓、炙甘草等药。

从处方结构看,平胃散由苍术(二钱)、厚朴(二钱)、陈皮(三钱)、炙甘草(三钱)组成,五苓散由炒白术(四钱)、猪苓(四钱)、泽泻(三钱)、赤茯苓(四钱)组成,加减除湿胃苓汤是在平胃散、五苓散合方的基础上,增加了滑石块(四钱)、炒黄柏(四钱)、炒枳壳(三钱),减去大枣、生姜和桂枝三味药。

平胃散加五苓散合方半表半里平胃散:治疗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口苦无味,胸满短气,呕哕恶心,嗳气吞酸,面色萎黄,肌体瘦弱,怠惰嗜卧,体重节痛,常多自利。

分析平胃散主证,较之柴胡证仅少了往来寒热,若不以“往来寒热”为必见证,则难与柴胡证鉴别,对于习惯于经方体系者,临床也会被辨为柴胡证,应用小柴胡汤也能解决上述证候。

而应用平胃散后,同样,脾胃一和,“柴胡证”自解,故可知柴胡为专治脾胃之方,介于太阴、阳明之间或谓虚实之间;即所谓柴胡“去心腹肠胃中结气,推陈致新”之谓也,正与平胃散“平胃之敦阜”之意同。

五苓散为《伤寒杂病论》方,功专化气行水,治疗痞、利、心悸、渴、汗、小便不利、水逆诸证。

其妙在寒热并用,补泻兼施,表里双解;可以命名为太阳、阳明、太阴合病,绝非一经之病,若参考148条,何尝不可称之为“此半在里半在外也”。

加减除湿胃苓汤强调寒热虚实较之平胃散加五苓散的合方,皮科加减除湿胃苓汤增加了滑石块、炒黄柏及炒枳壳,减去了大枣、生姜、桂枝。

加减除湿胃苓汤的功效与作用

加减除湿胃苓汤的功效与作用

加减除湿胃苓汤的功效与作用
关于《加减除湿胃苓汤的功效与作用》,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健康养生的方式许多,实践经验中药材中的药方便是一个非常好的挑选。

今日为大伙儿详细介绍一种功效很好的药方交互除湿胃苓汤!
特异药方生产
赤芍2钱,姜厚朴2钱,茯苓3钱,滑石头4钱,炒白术4钱,猪苓4钱,炒黄柏4钱,炒枳壳3钱,泽泻3钱,赤苓4钱,生甘草3钱。

特异功效与作用生产
健脾胃化湿,中和利湿。

主带状疱疹(湿盛型缠腰火丹),湿疹(湿疡),牛皮癣(寒湿性白疕)。

特异使用方法使用量生产
特异每家阐述生产
聚瑞姜厚朴、茯苓、赤芍、甘草化湿中和;泽泻、猪苓、薏苡仁、白术茯苓健脾胃利湿;赤苓、黄柏、长石清热祛湿;枳壳理气以助水液之消化吸收。

临床治疗湿盛型湿疹,若有湿盛喷射式的特
点,就可以运用。

特异摘抄生产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上边为大伙儿简易的详细介绍了交互除湿胃苓汤的材料,期待大伙儿看了本文以后能够学得一些有关药物的专业知识。

除湿胃苓汤治疗脾虚型湿疹,疗效如神!

除湿胃苓汤治疗脾虚型湿疹,疗效如神!

除湿胃苓汤治疗脾虚型湿疹,疗效如神!门诊一女患者,32岁,主诉:双侧手背、手掌皮肤粗糙、变硬奇痒,有时流水,已经有1年多了,患者1年前两手皮肤开始发红,有痒感,经常搔抓后起红疹,有时有渗液,结痂,经外院诊断为手部湿疹,用药后渗出液减少,但是皮肤逐渐变厚、粗糙、变硬,颜色也逐渐变暗,瘙痒感明显,有时感到全身也痒,影响工作,曾多方治疗,效果都不显著。

问诊发现她常年大便不成形,偏稀,脉滑,舌苔白厚腻,辩证属于脾虚湿盛型湿疹,给予除湿胃苓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拟方如下:
厚朴6g 陈皮10g 滑石粉12g 茯苓15g
猪苓12g 黄柏12g 枳壳10g 白癣皮15g
地肤子15g 太子参15g 白术15g 陈皮6g
山药20g 薏仁米20g 苍术10g 车前子10g
7剂水煎服,每日两次
外用马齿苋、黄柏、龙胆草煎水冷湿敷,每日一次。

复诊时皮损面渗出液明显减少,皮面干燥,仍瘙痒不止。

继用前方,加用荆芥、防风各10g加强祛风止痒,继服10剂后皮损基本痊愈,痒止。

除湿胃苓汤出自《医宗金鉴》,功能健脾利湿,兼有清热之效。

方中苍白术、茯苓、薏仁米、炙甘草健脾燥湿;太子参健脾和中;厚朴、枳壳、陈皮理气和中导滞;猪苓、车前子利尿清热利湿;白癣皮、地肤子祛风止痒。

诸药合用,功效显著。

且对于渗出糜烂比较严重的患者,用中药湿敷的方法效果还是满意的。

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脾虚湿蕴型蛇串疮的临床观察

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脾虚湿蕴型蛇串疮的临床观察

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脾虚湿蕴型蛇串疮的临床观察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脾虚湿蕴型蛇串疮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脾虚湿蕴型蛇串疮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方法:选取200例脾虚湿蕴型蛇串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

观察组患者给予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8%,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对照组为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脾虚湿蕴型蛇串疮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脾虚湿蕴型;蛇串疮一、引言蛇串疮是一种由湿热侵袭引起的急性皮肤感染疾病,临床上以局部皮肤红肿疼痛、有时伴有红线症状为特征。

传统中医认为,其病机主要为脾虚濕蕴引起。

而除湿胃苓汤是一种常用于治疗濕蕴证的中药方剂。

本文旨在观察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脾虚湿蕴型蛇串疮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以期为蛇串疮的治疗提供参考。

二、材料与方法2.1 材料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某医院就诊的200例脾虚湿蕴型蛇串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10例,女性90例,年龄范围为19-57岁,平均年龄38岁。

根据患者的意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

2.2 方法观察组:观察组患者给予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

方剂组成为:薏苡仁30g、白术15g、茯苓20g、炙甘草6g、草豆蔻9g、紫苏叶9g、黄芩9g、柴胡9g、黄蜀葵花9g、鲮鲤50g。

煎药后,口服,每日2次,连续治疗3周为一个疗程。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清创、抗感染、止痛等治疗措施。

具体治疗方案依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估,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三、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8%,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胃苓汤中医临床应用案例

胃苓汤中医临床应用案例

胃苓汤中医临床应用案例中医药学是中华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理论体系和独特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胃苓汤作为中医药中的经典方剂之一,具有清热解暑、健脾胃、益气润阴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类胃肠疾病。

以下将通过介绍一例胃苓汤在中医临床应用中的案例,以探讨其疗效及应用价值。

患者李某,女性,45岁,主述腹痛、腹胀、食欲不振已有数日,伴有口干、口苦、大便干结等症状。

中医体检发现患者面色暗黄,舌质红绛,苔腻黄,脉弦细数。

结合患者的症状表现和脉象特点,辨证归纳为“湿热壅滞型”胃肠疾病。

根据辨证施治原则,针对患者的病情特点,中医医师决定采用胃苓汤治疗。

胃苓汤是由茯苓、猪胆汁、半夏、陈皮等中药组成的复方中药制剂,具有清热解暑、健脾胃、益气润阴的功效,适用于治疗脾胃湿热、痰饮内蕴引起的腹痛、腹胀等症状。

患者按照医师的建议,连续服用胃苓汤3剂后,症状明显好转,腹痛、腹胀减轻,食欲逐渐增加,口干口苦症状有所减轻,大便通畅。

中医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表现,适时对方剂进行调整,继续巩固治疗,直至患者症状完全缓解,体质逐渐恢复。

该例患者的治疗过程表明,胃苓汤在中医临床应用中具有显著疗效,能够有效改善胃肠道疾病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胃苓汤作为经典方剂之一,其疗效已在临床实践中得到证实,为中医临床治疗提供了有力的药物支持。

在使用胃苓汤治疗胃肠道疾病时,中医医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特点,辨证施治,合理选药,掌握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及时调整方剂以保证疗效。

同时,患者在服用药物的过程中也需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变化,配合医师进行治疗,避免饮食不当或其他不良生活习惯影响药效。

总之,胃苓汤作为中医经典方剂在胃肠道疾病的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中医药学在治疗胃肠道疾病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借助传统中医药的理论和经验,可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综合性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更深入了解胃苓汤的临床应用,进一步推动中医药学在胃肠道疾病治疗中的发展和应用。

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脾虚湿热型脂溢性皮炎的临床效果

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脾虚湿热型脂溢性皮炎的临床效果

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脾虚湿热型脂溢性皮炎的临床效果顿志强(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昌吉分院皮肤科,新疆昌吉 831100)【摘要】目的 研究脾虚湿热型脂溢性皮炎临床接受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3月本院脾虚湿热型脂溢性皮炎患者40例,接受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视作观察组,另外选取40例接受常规西药治疗的患者视作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皮损评分、症状积分结果分别为(0.51±0.02)分、(2.64±0.37)分,对照组为(1.72±0.14)分、(6.82±1.08)分,P<0.05。

结论 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脾虚湿热型脂溢性皮炎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加快患者康复,可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脾虚湿热型;脂溢性皮炎;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33.162.02脂溢性皮炎属于一类慢性发作的炎症性皮肤病,主要症状为局部皮肤皮脂溢出,多发部位为皮脂腺较多处,比如头皮、面部等,患者皮肤红斑上覆油腻,或者皮肤干燥鳞屑,部分有瘙痒感,研究认为饮食习惯不良、真菌感染、皮脂分泌异常是这一疾病的诱发因素[1]。

中医认为这一疾病治疗主要重在健脾利湿、清热利水,本研究具体分析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我院2016年1月~2018年3月40例脾虚湿热型脂溢性皮炎的效果。

1资料及方法1.1 基础资料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3月本院脾虚湿热型脂溢性皮炎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

观察组包括26例男以及14例女,年龄平均(39.28±5.36)岁,病程平均(6.35±2.27)个月;对照组包括24例男以及16例女,年龄平均(39.59±5.14)岁,病程平均(6.50±2.31)个月。

胃苓汤加减治疗脾虚湿盛型高脂血症的疗效分析

胃苓汤加减治疗脾虚湿盛型高脂血症的疗效分析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2018 年第 5 卷第 49 期2018 Vol.5 No.49107胃苓汤加减治疗脾虚湿盛型高脂血症的疗效分析王 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 100010)【摘要】目的 探究胃苓汤加减治疗脾虚湿盛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4例脾虚湿盛型高脂血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2例采用胃苓汤加减治疗,对照组32例给予血脂康胶囊治疗。

再对比两组血脂改善情况。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TC 、TG 、LDL-C 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HDL-C 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 <0.05);观察组治疗后TG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

结论 采用胃苓汤加减治疗高脂血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关键词】胃苓汤加减;脾虚湿盛型;高脂血症;血脂水平【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49.107.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转变,高脂血症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不断上升。

高血脂症是导致动脉硬化、冠心病以及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1]。

临床传统治疗常采用降脂药物,该种方式普遍存在停药反跳、肝肾损害以及横纹肌溶解等毒副作用。

在祖国医学中高脂血症归属于中医“痰湿”、“浊阻”、“血瘀”范畴[2]。

中医降脂注重整体调节、个体化治疗,因此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研究中32例高脂血症患者采用胃苓汤加减治疗,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12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64例脾虚湿盛型高脂血症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为44~72岁,平均年龄为(57.5±7.3)岁;对照组32例,你那22例,女10例,年龄为42~78岁,平均年龄为(56.9±8.1)岁。

加减除湿胃苓汤治疗女性型脱发(脾虚湿热型)的临床疗效观察

加减除湿胃苓汤治疗女性型脱发(脾虚湿热型)的临床疗效观察

( 1 . e S e c o n d A f i f l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o fH e i l o n g ] i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fC o h i n e s e Me d w i n e , H a r b i n 1 5 0 0 0 1 , C h i n a ; 2 .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f o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 H a r b i n 1 5 0 0 4 0 , C h i n a )
f o r F e ma l e P a t t e r n Ha i r L o s s( S p l e e n Da mp—h e a t T y p e )
H O U H u i —x i a n ,WA N G Y i n g , J I AN G J i n— y a n , r A N G Y u—i i e ”
d a mp—h e a t f e ma l e p a t t e r n h a i r l o s s .Me t h o d s :6 1 c a s e s we r e r a n d o m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wo g r o u p s , w i t h 3 1 e a s e s i n t h e t r e a t me n t g r o u p a n d 3 0 c a s e s i n t h e c o n t r o l ro g u p . Mo d i i f e d d e h u mi d i i f c a t i o n We i l i n g d e c o c t i o n w a s g i v —

分析除湿胃苓汤、针刺联合应用对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的临床治疗效果

分析除湿胃苓汤、针刺联合应用对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的临床治疗效果

分析除湿胃苓汤、针刺联合应用对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的临床治疗效果作者:俞鑫朱立宏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8年第02期【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除湿胃苓汤、针刺联合应用对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在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之间,选取我院门诊治疗的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患者60例,采用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除湿胃苓汤联合针刺治疗,分析临床应用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复发率(3.3%)低于对照组(16.6%)对比差异显著,且P【关键词】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除湿胃苓汤;针刺;效果【中图分类号】R75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2-03-0-01亚急性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炎性皮肤病,介于急性湿疹和慢性湿疹的过渡阶段。

湿疹的病因复杂,中医最早对本病的记载见于《黄帝内经》,随着历代医学家对本病的认识不断加深,《诸病源候论》中指出“风湿所乘、湿热相搏,故头面身体皆生疮。

”,可见风、湿、热三邪为湿疹的病因。

本次研究分析除湿胃苓汤、针刺联合应用对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的临床治疗效果,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之间,选取我院门诊治疗的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患者60例,采用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男性10例,女性20例,年龄分布在19~74岁,平均(51.2±3.6)岁,病程3.2~26.5个月,平均(14.2±2.3)个月;观察组男性9例,女性21例,年龄分布在18~71岁,平均(50.9±3.9)岁,病程3.4~25.9个月,平均(13.9±2.7)个月。

根据病史、皮损形态及病程,湿疹以红斑、丘疹、丘疱疹为主,皮损中央明显,逐渐向周围散开,有渗出倾向,符合《湿疹中西医诊疗指南》中关于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的诊断标准。

胃苓汤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胃苓汤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基金项目:广州中医药大学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2310572095)作者简介:黄雨欣(2001.05—),女,本科,研究方向:中医学。

胃苓汤临床应用研究进展黄雨欣 杨帆 陈奇祺 麦绮琪 赵楷波 余箫洋 杨锐锋 王润亿 黄佳莹 陈跃洲(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405)【摘要】胃苓汤汤剂出自《丹溪心法》,原名“胃苓散”,具有健脾和中,利水化湿的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水湿内盛,气机阻滞证。

本文主要从理论基础和临床应用对胃苓汤进行分析,对于胃苓汤的适应病机和症状进行了阐述,以及胃苓汤用于腹泻、肝硬化、肾病综合征、肾炎、疱疹、湿疹、卵巢囊肿等临床多种疾病的应用,涉及到内科、皮肤科、儿科、妇科等方面,旨在将研究结果作以下综述,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加广阔的思路。

【关键词】胃苓汤;理论基础;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3)04-0191-04胃苓汤汤剂出自《丹溪心法》,原名“胃苓散”,出自南宋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水湿内盛,气机阻滞证,可见腹泻、呕吐、湿疹等症状。

根据辨证论治,在胃苓汤的基础上加减药物,能够为不同体质患者给予相应的方药。

目前胃苓汤在临床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文就胃苓汤的临床应用研究进行文献检索,为临床上使用胃苓汤提供参考。

1 理论基础1.1 胃苓汤的病机和症状认识胃苓汤的病机为水湿内盛,气机阻滞。

湿邪阻滞脾胃气机,脾失健运,故可见脘腹胀满;脾不能运化水湿,水走肠间,则大便溏薄,甚至泄泻如水样;太阳表邪不解,内传于腑,膀胱气化失司,可见小便不利;水湿内停,泛溢于肌肤,可见水肿;由于水湿内盛,故还可见舌苔白,脉濡等症状[1]。

故可用本方健脾和中,利水化湿。

《丹溪心法·泄泻》记载“胃苓汤,夏秋之间,脾胃伤冷,水谷不分,泄泻不止……”,《丹溪手镜·泄泻》亦言“平胃五苓散,治湿泄、水恣泄、热泄”,可见胃苓汤主治夏秋之间,脾胃伤冷,水谷不分,泄泻如水,以及水肿、腹胀、小便不利者。

加味除湿胃苓合剂治疗脾虚湿热型脂溢性脱发临床效果观察

加味除湿胃苓合剂治疗脾虚湿热型脂溢性脱发临床效果观察

加味除湿胃苓合剂治疗脾虚湿热型脂溢性脱发临床效果观察发表时间:2019-06-13T16:04:35.0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11期作者:雪彦锋乔建荣靳萱雷鸣姚守恩[导读] 加味除湿胃苓合剂治疗脾虚湿热型脂溢性脱发疗效较佳,可显著改善患者自觉症状,且安全。

(宁夏医科大学附属银川市中医医院皮肤科宁夏银川 750001)【摘要】目的:观察加味除湿胃苓合剂治疗脾虚湿热型脂溢性脱发临床疗效。

方法:临床选取脾虚湿热型脂溢性脱发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予院内协定方除湿胃苓合剂口服,对照组50例予赵炳南经验方祛湿健发汤口服,1月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三个疗程,观察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两组疗效相当,无不良反应。

结论:加味除湿胃苓合剂治疗脾虚湿热型脂溢性脱发疗效较佳,可显著改善患者自觉症状,且安全。

【关键词】加味除湿胃苓合剂;祛湿健发汤;脂溢性脱发【中图分类号】R28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1-0222-02脂溢性脱发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临床表现为双侧发际逐渐上移,颠顶部发质细软,毛发稀疏,头皮油脂分泌旺盛,瘙痒异常。

发病率逐年增加,尤其以20~30岁男性多见。

目前缺乏疗效好、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

因此本研究观察了加味除湿胃苓合剂治疗脾虚湿热型脂溢性脱发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观察对象为2017年5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门诊100例脾虚湿热型脂溢性脱发患者,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和赵炳南著的《简明中医皮肤病学》[2]中脾虚湿热型脂溢性脱发诊断标准: 毛发稀疏,脱落,头皮搔痒,脱皮屑,头油多,大便不干,小便清长或微黄,舌红体胖大苔白腻或黄腻,脉沉滑数。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50例,男42例,女6例;年龄20~35(28.6±5.3)岁;病程1~9(3.4±0.34)年。

加减除湿胃苓汤治疗女性型脱发(脾虚湿热型)的临床疗效观察

加减除湿胃苓汤治疗女性型脱发(脾虚湿热型)的临床疗效观察

加减除湿胃苓汤治疗女性型脱发(脾虚湿热型)的临床疗效观察侯慧先;王莹;蒋金艳;王玉杰【摘要】目的:观察加减除湿胃苓汤治疗脾虚湿热型女性型脱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脾虚湿热型女性型脱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1例给予加减除湿胃苓汤治疗,对照组30例运用2%米诺地尔外用治疗,治疗12周后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7.09%,对照组有效率63.33%,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加减除湿胃苓汤治疗女性型脱发(脾虚湿热型)的疗效优于2%米诺地尔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期刊名称】《中医药信息》【年(卷),期】2016(033)006【总页数】2页(P104-105)【关键词】脾虚湿热型女性型脱发;除湿胃苓汤;Ludwig分期【作者】侯慧先;王莹;蒋金艳;王玉杰【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6女性型脱发属于非瘢痕性弥漫性脱发,以往称为女性雄性激素性脱发、女性脂溢性脱发或女性弥漫性脱发。

此类脱发以颠顶部脱发为主,毛发逐渐稀疏,发软变细且无光泽,严重者可累及颞部。

皮肤镜下可见毛周征、皮下色素沉淀和黄点征,常见于青少年女性[1-4],严重影响女性容貌的美观。

既往研究发现,祛湿法对男性雄性激素脱发疗效显著[5]。

因此对于女性脱发此法亦应有效笔者运用加减除湿胃苓汤治疗脾虚湿热型女性型脱发患者31例,疗效较佳,结果报导如下。

1.1 一般资料61例患者均来自于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美容科2014年10月—2015年9月间门诊就诊的女性型脱发(脾虚湿热型)患者。

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61位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脾虚湿热型脂溢性皮炎的临床观察

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脾虚湿热型脂溢性皮炎的临床观察

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脾虚湿热型脂溢性皮炎的临床观察
林皆鹏
【期刊名称】《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年(卷),期】2017(17)8
【摘要】目的:探讨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脾虚湿热型脂溢性皮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6年12月我院皮肤科收治的188例脾虚湿热型脂溢性皮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皮疹改善情况、中医证候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皮疹颜色、皮疹面积、瘙痒程度、皮疹潮红微肿等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疲劳、尿黄、纳差、口渴便干等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肠道不适、轻度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除温胃苓汤加减治疗脾虚湿热型脂溢性皮炎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皮损症状及全身症状,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总页数】3页(P47-49)
【作者】林皆鹏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州市中医院皮肤科漳州36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8.736
【相关文献】
1.除湿胃苓汤加减联合湿疹霜治疗亚急性湿疹30例临床观察
2.加减除湿胃苓汤治疗女性型脱发(脾虚湿热型)的临床疗效观察
3.除湿胃苓汤加减方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30例
4.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亚急性湿疹26例临床观察
5.除湿胃苓汤加减治疗脾虚湿热型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除湿胃苓汤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

除湿胃苓汤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

除湿胃苓汤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
曹婷;谈楚琛;彭斌;翟晓翔
【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年(卷),期】2020(13)13
【摘要】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具有防御、调节体温和免疫的作用[1]。

中医认为"有形于外,必诸于内",皮肤病虽发人体表面,但多因人体阴阳盛衰和脏腑功能失调所致。

除湿胃苓汤为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中的经典方剂,方中以平胃散(厚朴、陈皮、苍术,甘草)燥湿健脾,行气和胃及五苓散(猪苓、茯苓、白术、泽泻、桂枝)健脾助阳,化气利水渗湿为基础,加栀子、木通、滑石、防风清热祛风除湿,使全方有清热健脾利湿之效。

本方常用于治疗由内湿或外湿引起的皮肤疾病,如湿疹、类天疱疮及掌跖脓疱病等,疗效较好。

【总页数】2页(P110-110)
【作者】曹婷;谈楚琛;彭斌;翟晓翔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徐州市中医院;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中医院;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5
【相关文献】
1.加减除湿胃苓汤治疗带状疱疹脾虚湿蕴证的临床试验
2.除湿胃苓汤联合红光治疗脾虚湿蕴型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
3.除湿胃苓汤联合灸法及复方樟脑乳膏治疗湿疹
临床观察4.除湿胃苓汤联合针刺治疗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的临床效果5.加味除湿胃苓汤联合止痒方治疗肛周湿疹临床评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湿气重,不妨试试除湿胃苓汤

湿气重,不妨试试除湿胃苓汤

湿气重,不妨试试除湿胃苓汤
湿气重,不妨试试除湿胃苓汤
三秦中医
2月5日· 西安中医脑病医院副主任医师
湿气,又称湿邪,属中医特有概念。

分为外湿和内湿,外湿来自自然界,属六淫之一;内湿,是由于脾失健运,水液停聚体内而形成内湿。

湿气的表现
1、大便不成形,溏稀或者便秘。

2、口干,口苦,口臭,牙疼,痰多,咳嗽,嗓子不清爽,脱发,白发。

3、浮肿,眼袋下垂,黑眼圈,脖子上长小肉疙瘩,脸上长斑,起痘,满脸油光,起湿疹,头发油腻。

4、腰酸关节疼痛,胸口闷,睡觉打呼噜,头晕没精神,特别疲劳。

5、阴囊潮湿,白带有异味,瘙痒。

6、肥胖,减肥后容易反弹。

胃苓汤组成:苍术、厚朴、陈皮,茯苓、猪苓、泽泻、炒白术、桂枝、炙甘草。

功效:健脾胃,祛湿浊,调脏腑。

适用于头发油腻,皮肤发黏,口苦口臭胸闷,身体肥胖浮肿,体重没精神,疲劳,睡眠差,容易出汗,私处潮湿,湿疹不断,皮肤无名瘙痒,全身酸痛,食欲不佳,大便恶臭,溏稀不成型,手脚冰凉等症。

用法:每天1剂。

分二次饭后服。

禁忌:孕妇哺乳期严重心脏病禁服。

以上用药供您参考,具体用药以临床医生建议为准!。

加味藿朴夏苓汤对脾胃湿热证临床疗效及舌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加味藿朴夏苓汤对脾胃湿热证临床疗效及舌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加味藿朴夏苓汤对脾胃湿热证临床疗效及舌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卓冬婷;吕军影;黄李平;阙铁生;李佳荃【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年(卷),期】2011(31)2【摘要】目的探讨加味藿朴夏苓汤对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黄腻苔舌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 50例脾胃湿热证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分别给予加味藿朴夏苓汤及多潘立酮片治疗,疗程均为2周。

30名健康志愿者为正常组。

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舌苔变化、主要证候分级评分和临床疗效;运用TUNEL技术检测正常组及脾胃湿热证患者的舌上皮细胞凋亡指数。

结果治疗前脾胃湿热证患者舌上皮细胞凋亡指数低于正常组(P<0.01,P<0.05);治疗后治疗组舌上皮细胞凋亡指数较治疗前增加(P<0.01),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

治疗组治疗后舌苔分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无明显改善(P>0.05)。

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证候总积分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治疗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1)。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90%vs65%,P<0.01)。

结论加味藿朴夏苓汤对脾胃湿热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可加速舌上皮细胞凋亡,对黄腻苔有显著的消退作用。

【总页数】4页(P168-171)【关键词】加味藿朴夏苓汤;脾胃湿热证;细胞凋亡【作者】卓冬婷;吕军影;黄李平;阙铁生;李佳荃【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广西医科大学医学科学实验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81.502【相关文献】1.藿朴夏苓汤加减对脾胃湿热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炎性因子及临床疗效的影响观察 [J], 刘迎辉2.藿朴夏苓汤联合PPI三联治疗相关胃病之脾胃湿热证Hp阳性临床疗效观察 [J], 鄢雪辉3.浅析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胃脘痛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 [J], 万小辉4.穴位贴敷联合加味葛根芩连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临床疗效观察[J], 金月萍;李学军5.穴位贴敷联合加味葛根芩连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临床疗效观察[J], 金月萍;李学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湿热型脂溢性脱发的专题报告

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湿热型脂溢性脱发的专题报告

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湿热型脂溢性脱发的专题报告发布时间:2022-03-14T06:09:54.682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1期作者:王晓军[导读] 脂溢性脱发属于一种难治性皮肤疾病,以双侧发际线上移、脱发、毛发稀疏、头发瘙痒、油腻为主要症状,该病经常发生在青春期与青春期后阶段,以男性为主,近些年该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王晓军甘肃华亭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华亭744100脂溢性脱发属于一种难治性皮肤疾病,以双侧发际线上移、脱发、毛发稀疏、头发瘙痒、油腻为主要症状,该病经常发生在青春期与青春期后阶段,以男性为主,近些年该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脂溢性脱发虽然不会影响到患者多的健康,但是对心理的影响比较大[1]。

西医认为该病的发生是因为头皮毛囊激素代谢异常所致,在治疗上主要以调节雄激素为主,代表药物为雄激素受体抑制剂,该药物对治疗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不良反应比较明显。

中医认为,该病属于蛀发癣范畴,疾病的发生机制为肝肾亏虚、风邪乘袭所致,中西医联合治疗效果更明显,可以控制病情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善症状[2]。

基于此,本文中针对中西医联合治疗的效果展开进一步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基础资料选取2015年1月到2021年6月收治的脂溢性脱发患者共3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8例。

所有患者均为男性,对照组平均年龄(45.28±3.56)岁,平均病程(3.57±0.29)年,研究组平均年龄(45.87±3.19)岁,平均病程(3.48±0.32)年,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对照组:应用非那雄胺片口服治疗,每天服用一次,每次1 mg;5%米诺地尔酊外用,每天涂抹患处一次,每次1mL,涂抹后按摩1分钟,直到药物完全吸收。

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应用中药汤剂治疗,选用木瓜菖蒲三子汤,药方为:30g侧柏与木瓜,20g菟丝子、丹参、旱莲草、女贞子,10g 枸杞子与石菖蒲,每天一剂,分成早晚两次服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a mp—h e a t f e ma l e p a t t e r n h a i r l o s s .Me t h o d s :6 1 c a s e s we r e r a n d o m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wo g r o u p s , w i t h 3 1 e a s e s i n t h e t r e a t me n t g r o u p a n d 3 0 c a s e s i n t h e c o n t r o l ro g u p . Mo d i i f e d d e h u mi d i i f c a t i o n We i l i n g d e c o c t i o n w a s g i v —
Ab s t r a c t : 0 b j e c t i v e :T o o b s e r v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e f f i c a c y o f m o d i i f e d d e h u mi d i i f c a t i o n We l l i n g d e c o c t i o n o n s p l e e n
关 键词 : 脾 虚湿 热型女 性型 脱发 ; 除 湿 胃苓 汤 ; L u d w i g分期 中 图分 类号 : R 2 8 5 . 6 文 献标识 码 : B 文章编 号 : 1 0 0 2—2 4 0 6 ( 2 0 1 6 ) 0 6— 0 1 4— 0 0 2
Cl i n i c a l Obs e r v a t i o n o f Mo d i ie f d De h um i d i ic f a t i o n We i l i n g De c o c t i o n
哈尔 滨
1 5 0 0 4 0 )
要: 目的 : 观察 加减 除 湿 胃苓 汤治 疗脾虚 湿热 型女性 型脱 发 的临床 疗效 。方 法 : 将6 l例符合 患者 随机 分为 治疗组 和 对照组 。治 疗组 3 l例给 予加 减除 湿 胃苓 汤治 疗 , 对 照组 3 0例运 用 2 % 米诺地 尔外 用治 疗 , 治疗 1 2周后 观 察和 比较 两 组 患者 的 临床 疗效 。结 果 : 治 疗组有
加 减 除 湿 胃苓 汤 治疗 女 性 型脱 发 ( 脾虚湿热型) 的临床 疗效 观 察
侯 慧先 , 王 莹 , 蒋金 艳 , 王 玉 杰
( 1 . 黑 龙江 中医药 大 学附属 第二 医 院 , 黑龙 江 2 . 黑 龙江 中 医药 大学 , 黑 龙江

哈尔滨
1 5 0 0 0 1 ;
效率 8 7 . 0 9 %, 对照 组有效 率 6 3 . 3 3 %, 两组 差异 显 著 ( P<0 . 0 5 ) , 具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结论 : 应 用 加 减 除 湿 胃苓 汤治疗女 性型 脱发 ( 脾虚 湿热 型 ) 的疗效优 于 2 % 米诺地 尔的疗效 , 值得在 临床 上推 广应 用 。
e n i n t h e t r e a t me n t g r o u p, a n d 2% Mi n o x i d i l t r e a t me n t wa s g i v e n i n t h e c o n t r o l ro g up . Af t e r 1 2 we e ks , o bs e r v e
f o r F e ma l e P a t t e r n Ha i r L o s s( S p l e e n Da mp—h e a t T y p e )
H O U H u i —x i a n ,WA N G Y i n g , J I AN G J i n— y a n , r A N G Y u—i i e ”






2 0 1 6年 1 1 月第 3 3卷第 6期
Vo 1 . 3 3, No . 6, No v . 2 01 6
1 0 4・
I n f o r ma t i o n o n T m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a n d c o mp a r e t h e e ic f a c y b e t w e e n t wo ro g u p s .R e s u l t s :T h e t o t a l e f f e c t i v e r a t e i n t h e t r e a t me n t ro g u p w a s
( 1 . e S e c o n d A f i f l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o fH e i l o n g ] i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fC o h i n e s e Me d w i n e , H a r b i n 1 5 0 0 0 1 , C h i n a ; 2 .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f o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 H a r b i n 1 5 0 0 4 0 , C h i n 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