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实验教学设计 必修2
高一化学教案(4篇)
高一化学教案(4篇)高一化学教学教案篇一【教材版本】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课标分析】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教材从化学键入手,说明化学健与能量的密切联系,揭示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然后分析了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储存与吸、放热的关系,为后面“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教材通过三个实验说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形式,引出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术语。
第三部分,教材为了开阔学生的科学视野,图文并茂的说明了生物体内生命活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能源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使学生在更广阔的背景下认识能源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认识化学技术在其中的重大,甚至关键的作用。
通过化学能与热能的学习,学生将对化学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中的作用与贡献有初步认识;初步树立起科学的能源观;这将增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与情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学情分析】学习者是高中一年级学生,通过在初中的学习,他们对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这一现象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概念。
在这堂课中他们要初步明确产生这一现象的本质原因什么,就是要求他们要从感性认识升级为较为理性的认识,这就要求他们要有化学键的概念,而在上一章他们刚刚学习过,所以接受本堂课的内容对他们来说就显得比较轻松。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之间的关系;2、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吸放热反应的概念,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过程与方法: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挥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质疑、思考,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反思提高的能力;2、有参与化学活动的热情,将化学能与热能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树立正确的能源观;【教学重点】用化学键、物质总能量大小、物质稳定性来解释和判断吸、放热反应。
高中化学必修二全部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全部教案
第一课:化学反应速率
教学目标:学生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掌握计算反应速率的方法,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其原因。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其原因。
教学内容:
1.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3. 反应速率和反应物质浓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1. 实验室器材:玻璃烧杯、试管、搅拌棒等。
2. 实验材料:氢氧化钠溶液、硫酸溶液等。
教学过程:
1. 引入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并进行实验观察反应速率的变化。
2. 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并进行相关题目训练。
3. 分析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其原因,进行讨论和展示实验数据。
4.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相关作业。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以及其原因,为后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教学计划
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教学计划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和要求认真贯彻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以学生发展为本,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须的基本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受益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新课程下的化学高考做准备。
二、具体工作和措施1、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加强教师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研究新课标,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2、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要以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提倡研究性学习、发现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地转变,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例题的选择,习题的配备与要求,可根据每个班级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
4、发挥备课组的集体作用集体备课,集体讨论,补充完善。
同时,根据各班的具体情况,适当进行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标准,让学生学会并且掌握,教案应体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及时反思、归纳总结修改。
备课组要做到资源共享。
作业在完成课本上的习题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完成补充习题。
三、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与操作新课程强调化学教学是化学活动的教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备课的有效目标必须既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又强调师生双边、多边活动的过程。
设置问题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到深,尽量让问题处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突出促进学生、教师的发展,体现学科特点、教师特色,备课思路过程要有特色。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状态、接受能力、兴趣爱好和个性差异,注重师生情感互动,让学生有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为提高学习效率打下感情基础。
高中化学教材必修二教案
高中化学教材必修二教案课题:化学符号、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分类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符号的基本概念及使用方法。
2.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分类方法。
3. 熟悉主要元素的化学符号、名称和性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化学符号的概念和使用;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分类。
难点: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分类规则和性质。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 等教学工具。
2. 实验室器材和化学元素示意图。
3. 课堂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引入化学符号的概念,让学生展示自己熟悉的化学元素符号。
二、讲解化学符号(10分钟)1.讲解化学符号的定义和使用方法。
2.示范一些常见元素的化学符号,并让学生练习。
三、讲解元素周期表(15分钟)1.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历史背景和结构。
2.讲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分类方法,包括主族元素和过渡金属元素。
3.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性性质,如原子半径和电负性。
四、实验演示(10分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演示,展示元素的性质和符号的应用。
五、课堂练习(10分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扩展性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七、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
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化学符号、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分类为主题,通过讲解、实验演示和课堂练习等形式,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同时,通过课堂总结和作业布置,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消化。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实验演示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2_《乙醇》名师教案2
乙醇一、设计思想:基础教育改革强调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改变传统的过分强调传授的被动教学方式,倡导通过以实验、动手拼插、查阅资料等多种探究方式,使学生在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同时,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自主建构知识,从而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教学目标。
本节课由乙醇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入,通过观察和日常了解让学生自己总结物理性质,通过结构探究、性质推断和实验验证,让学生在探究中认识乙醇的结构,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了解乙醇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及制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探究的乐趣,认同结构决定性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在学习乙醇的性质时,同时介绍了乙醇作为燃料的优势,乙醇在人体内的新陈代谢、固体酒精及乙醇氧化产物乙醛的危害等,体现了从生活中走近化学、用化学指导生活的理念,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模块《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的第三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的第一课时。
初中化学只简单地介绍了乙醇的性质、用途,没有从组成和结构角度认识其性质、存在和用途,而乙醇是联系烃和烃的衍生物性质的桥梁,在有机物的相互转化中处于核心地位。
本节教材在通过“联想·质疑”栏目引导学生了解酒、食醋、油脂、糖类、蛋白质等有机物在日常饮食中普通存在的基础上,引入了乙醇的学习。
介绍了乙醇的结构,在研究乙醇的化学性质时,重点研究了钠与乙醇的反应、乙醇的催化氧化。
为了更好地体现饮食中有机化合物这一主题,教材在学习乙醇的性质时,介绍了乙醇作为燃料的优势,固体酒精及乙醇氧化产物乙醛的危害等,体现了从生活中走近化学、用化学指导生活的理念。
教学设计中,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从烃到烃的衍生物的结构变化,强调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在学生头脑中逐步建立烃基与官能团位置关系等立体结构模型,帮助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的方法论基础,同时鼓励学生用学习到的知识解释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5.1二氧化硫学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通过课堂小测试,评估学生对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实验原理的理解以及案例分析的能力。
-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如是否能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遵循实验安全规程,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
2.作业评价:
-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重点关注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和运用能力。
-视频资源:介绍二氧化硫在硫酸工业中的应用的视频,如《硫酸工业中的二氧化硫》。
-实验演示:二氧化硫制备和性质测试的实验操作视频,如《二氧化硫的实验室制备与检测》。
2.拓展要求:
-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阅读相关科普文章,了解二氧化硫对环境的影响以及防治措施。
-提供硫酸工业中二氧化硫应用的视频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其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气体的基本性质、化学反应原理以及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他们了解了酸雨的概念,并对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有一定的认识。
2.学生对化学实验和探索物质性质通常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他们的学习风格多样,有的喜欢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有的则偏好理论分析。
3.学生可能在新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上遇到困难,如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具体影响可能难以把握。此外,实验操作中的精确控制和对实验数据的准确分析也可能成为他们面临的挑战。对于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部分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引导和练习。
5.1二氧化硫学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5.1二氧化硫》
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优秀7篇】
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优秀7篇】篇一:教学过程篇一[新课导入]首先让学生观看人类开发和利用能源的录像、图片等,或提出一个有关能源的社会实际问题进行讨论→进入实际应用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所释放出的能量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研究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重要意义。
[板书]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1、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学生实验]课本实验2-1[思考]为什么要用砂纸打磨铝片?[学生思考回答]因为铝片表面有氧化膜,它阻止铝片与酸的接触,使反应不能进行。
[分组探究]实验中不能用眼睛直接观察到热量变化,那我们应换什么方法去了解热量变化呢?[学生思考]讨论出多种方案,同时纪录实验现象,完成下面表格实验步骤x 眼睛看到的现象用手触摸的感觉用温度计测量的数据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mL 6mol/L的盐酸溶液向含有盐酸溶液的试管中插入用砂纸打磨光的铝条结论[演示实验]课本实验2-2[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1、为什么要将八水氢氧化钡晶体磨成粉末?2、为什么混合后要立即用玻璃棒搅拌?3、反应后有什么气体产生,应如何处理?[学生探究]根据实验现象完成下面表格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将晶体混合后立即用玻璃棒快速搅拌混合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蓝有NH3气生成用手触摸烧杯下部感觉烧杯变凉反应吸热用手拿起烧杯烧杯下面的带有几滴水的玻璃片(或小木板)粘到了烧杯底部反应吸收热量使体系温度降低,使水结成冰将粘有玻璃片的烧杯放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上一会儿再拿起玻璃片脱离上面烧杯底部冰融化反应完后移走烧杯上的多孔塑料片,观察反应物混合物成糊状有水生成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反应: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演示实验]实验2-3酸碱中和反应[实验要点]通过三组强酸和强碱之间的反应对比实验,定性的抽象出“中和热”概念。
在实验中要注意:(1)三组实验所处条件要相同,如使用的仪器、外界环境中温度和压强要相同;(2)三组实验酸和碱的用量要相同,以保证生成水的量相同;(3)控制相同的反应时间。
【教案】乙醇+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课题7.3乙醇和乙酸第一课时乙醇.课型新授课核心素养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认识乙醇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依据乙醇的组成、结构,预测乙醇的化学性质,并能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而且能解释有关实验现象。
学科德育通过乙醇的学习,了解乙醇对人体的危害,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强调酒后驾驶的危险性,深化学生的安全意识。
教材分析《乙醇》是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第七章第三节的内容,是继烃类—甲烷、乙烯之后,学习的第一种烃的衍生物,它是联系“烃”与“烃的衍生物”的桥梁,在有机物的相互转化中处于核心地位。
学习这一课,既稳固了前面所学的烃的性质,又对下一课时,生活中的另外一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以及其它烃的衍生物的学习具有指导性作用,可以让学生掌握在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中心,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使学生学会触类旁通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同时也为有机化学的学习打下知识基础,而且它也是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联系的典型的烃的衍生物。
因此,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学情分析从学生心理情况看,由于乙醇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质,十分贴近生活,容易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从学生学习能力上看,经过高一半年多的学习,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思维创造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是学生对乙醇的认识主要还停留在宏观表象阶段,还没有从微观构造角度来认识乙醇;虽然前面已经学习了甲烷、乙烯两种有机物,但还没有关于有机物官能团的认识,也没有建立起“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摸式。
所以在教学中,应该突出强调乙醇的结构对性质的影响以及性质对用途的决定作用,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起“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学习目标1.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及用途2.掌握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学习重点乙醇的结构和性质学习难点乙醇的催化氧化学法指导以“结构—性质—用途”的学习方式,从乙醇的结构出发,学习乙醇的性质,进一步拓展到乙醇的用途,树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方法。
高中化学新版必修二教案
高中化学新版必修二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周期性律的概念,能够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2. 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能够预测元素的性质和化合物的形成;3.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2. 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及应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各类元素样品、试管、燃烧炉等;2. 教学课件:包括元素周期表的基本信息和周期性规律的描述。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引导学生思考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排列规律;2. 提出问题: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有哪些?这些规律对我们有什么作用?二、讲解(30分钟)1. 介绍周期性律的概念和历史背景;2. 解释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包括周期表中的主族元素、副族元素和过渡金属元素等分类;3. 讲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如原子半径、电子亲和能等性质随周期和族数的变化规律;4. 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如根据周期性规律预测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
三、实验操作(40分钟)1. 学生根据实验步骤,利用元素样品进行实验操作,验证周期性规律;2.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3.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预测元素化合物的形成规律和性质。
四、总结(10分钟)1. 总结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2. 总结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及应用;3. 提出评价问题:元素周期表对化学研究有何重要意义?教学反思: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规律,提高了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同时,通过讨论与总结,学生能够加深对周期性律和元素周期表的认识,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学习兴趣。
5.2.3铵盐、氨气的制备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同步备课教学设计(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整个教学过程紧扣实际学情,凸显教学重难点,注重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同时,通过创新环节和核心素养能力拓展,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教学效果。
知识点梳理
1.铵盐的性质与制备
教学总结:
1.学生在知识方面的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铵盐和氨气的性质、制备方法,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学生对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技能方面的进步:学生在实验操作、观察分析、团队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通过实验,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6.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作业反馈过程,通过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促进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
3.针对课堂上的创新环节,设计一个小研究,探讨如何提高氨气制备的效率或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作业反馈:
1.在批改作业时,重点关注学生对铵盐和氨气制备原理的理解是否准确,实验步骤描述是否清晰,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是否合理。
2.对学生在实验报告中的描述进行详细点评,指出报告中存在的逻辑错误、语言表达不清等问题,并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1)铵盐的组成:由铵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
(2)铵盐的溶解性:大多数铵盐易溶于水。
(3)铵盐的制备方法:通过氨气与酸反应生成铵盐。
(4)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2.氨气的制备与性质
(1)氨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通过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反应。
(2)氨气的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
(3)氨气的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具有碱性。
学生的行为习惯方面,部分学生可能缺乏主动探究的精神,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这对课程学习有一定影响。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学习兴趣和动机不同,对实验类课程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也有所区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设计不同难度的实验问题和操作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实验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安全意识。这些分析紧密结合课本内容,旨在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高一必修2化学燃烧和缓慢氧化教案
高一必修2化学燃烧和缓慢氧化教案高一必修2化学燃烧和缓慢氧化教案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一必修2化学燃烧和缓慢氧化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燃烧和燃烧的条件,了解灭火的原理;了解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现象,及它们与燃烧之间的区别和相互联系。
能力目标:在学习了以上知识后,引导学生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得出防火、灭火、及预防自燃的有效措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相信科学、依靠科学的科学态度;使学生了解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观点。
分析教材在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后,安排了燃烧和缓慢氧化。
这样能使学生认识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等现象,了解其基本原理。
本节教学内容较多,其中包括有发热发光现象的剧烈氧化(燃烧),有不发光热、现象也并不显着的缓慢氧化(金属的腐蚀和呼吸等)。
在燃烧的问题上,讲到了燃烧的条件,又要学生讨论灭火的条件,简单地提到了在有限空间里发生急速燃烧时的爆炸,也谈到了从缓慢氧化自发地转变为剧烈氧化的自燃。
为了使学生很好地抓住中心,教材中指出,所有这些现象的本质都是氧化。
只是由于条件不同而发生了不同的现象。
从而使学生自然的认识到:自然界的一切规律都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而规律又是一切事物固有的必然性,只要有必要的条件存在,变化就会依一定方式进展。
如果学生能对以上氧化反应的各个外因条件了解得比较全面、透彻,就完全有可能想出防火、灭火和预防自燃的基本原理,乃至一些有效措施。
教学建议要求学生了解:①物质在空气里起氧化反应的时候是否有燃烧现象,决定于温度是否达到这种物质的着火点;②物质在空气里的燃烧的急速程度,取决于可燃物跟氧气的接触面积大小;③而急速的燃烧是否会引起爆炸,则决定于可燃物所处空间的大小和是否有气态生成物产生。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设计
课程名称:高中化学必修二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化学反应速率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含义。
2. 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 能够计算反应速率。
4. 能够解释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的关系。
教学重点:
1.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
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难点:
1. 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
2. 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的关系。
教学过程:
引入:
1. 导入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介绍反应速率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
2. 提出问题:你认为什么因素会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
展示:
1. 通过实验演示,展示不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2. 讲解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计算反应速率的步骤和公式。
实践:
1.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根据已学知识,解决一些反应速率计算题。
2.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不同条件下反应速率的变化,加深对影响因素的理解。
总结:
1.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的关系。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加深对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解和应用。
硫及其化合物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
硫及其化合物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硫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硫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的性2H S 2SO 质、制法和用途;通过实验设计的分析与讨论,使学生对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网络化、系统化。
过程方法:以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为载体,以实验设计为核心,训练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生自己对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讨论,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尝试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更加喜爱化学。
3、通过实验设计的讨论与分析,使学生领会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难点】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的实验设计与评价。
硫及其化合物各代表物性质的综合运用。
【教学方法】类比,问题引导【教学过程】引入:初中我们学习氧气的相关性质,氧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什么?硫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什么样的?不难看出氧和硫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由此可以推知硫的性质应该与氧相似。
接下来我们就开始学习与硫有关的单质及化合物的知识。
板书一、硫(S )展示:单质硫图片或实物1.硫的物理性质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2.存在形式:在自然界中硫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存在。
举例说明3.硫的化学性质硫的常见价态、0、、2-4+6+思考:单质硫可能具有什么样的性质?能与什么样的物质发生反应呢?(1)氧化性与铜反应:22Cu S Cu S+思考:为什么不是价铜?2+回忆:S 与钠、铝、铁的反应与氢气反应:22H SH S+(2)还原性与氧气反应:演示燃烧视频?22S O SO +(1)与碱反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22326NaOH 3S 2Na S Na SO 3H O +++提示:歧化反应的特点,如比例问题,电子转移问题,另外注意离子方程式的写法4、用途:用于制取硫酸引入:单质硫与氧气反应可以得到二氧化硫,它是一种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质,例如草编织物的漂白,某些商人的漂白馒头,再比如酸雨等,那二氧化硫到底是什么样的物质呢?板书:二、二氧化硫()2SO ,应从哪几方面入手?[讲解]首先研究其物理性质2SO 让学生思考了解物理性质应注意什么,观察,闻气味(注意操作方2SO 法)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易液化,有2SO 毒。
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二教案
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二教案【导语】高中学习容量大,不但要掌控目前的知识,还要把高中的知识与初中的知识溶为一体才能学好。
在读书、听课、研习、总结这四个环节都比初中的学习有更高的要求。
作者高一频道为莘莘学子整理了《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二教案》,期望对你有所帮助!【篇一】一、教学背景(一)课标分析课程标准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是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干的一些有机化合物的重要知识;并不特别要求去寻求知识的系统性和知识迁移。
(二)教材分析《甲烷》内容挑选于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这一节是学生在中学阶段第一次接触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有关内容,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烃是一切有机物的主体,而甲烷作为烷烃的第一个最简单的分子,学生对它的知道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对各种有机物的知道,因此本节内容对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有机物的学习方法有重要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初中化学就介绍了甲烷的燃烧反应和一些主要的用处,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也介绍了部分物质结构的知识,为学好本节内容提供了条件条件。
本节课将主要介绍以甲烷为代表的烃的分子结构、性质和主要用处,以及它们的性质与分子结构的关系,让学生掌控好甲烷这一节的知识,能为学生学习烃及烃的衍生物等有机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甲烷的存在、物理性质、用处。
2.掌控甲烷分子的化学式、电子式、结构式、空间构型。
3.掌控甲烷的化学性质(通常稳固、取代反应、氧化反应、高温分解)。
4.知道取代反应的概念。
进程与方法:1.通过视察甲烷分子的空间构型模型、观看甲烷产生取代反应的多媒体模拟反应历程,增强学生对甲烷分子空间构型这类抽象的知识的知道,提高空间思维能力。
2.在重点掌控甲烷化学性质的进程中,逐渐知道“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应结构”,并学会迁移运用。
3.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初步学会化学中对有机物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 化学反应的速率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反应的速率》信息化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化学反应的速率,本节内容在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继化学能之后,本节教材从化学反应的快慢这一全新的视角,引领学生继续认识化学反应。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2)知道浓度、温度、压强和催化剂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和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2)采用小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合协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学会从化学反应快慢的这一视角来认识化学反应。
(2)学会从化学反应的快慢这一角度解决生活生产中的有关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温度、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四、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化学的认识模糊、不系统,实验操作设计能力较差五、主要教学方法引导法、实验探究法、问题情境法六、教学工具教师利用传统方法教学,配以部分图片资源进行讲课,利用实验室开展探究。
七、各阶段时间分配第一环节:5 min;第二环节:5 min;第三环节:30 min;第四环节:5 min八、教学流程图开始老师创设情境,设置问题组,引学生查阅资料,思考并回答导学生阅读思考所提问题老师运用迁移,帮助学生理解概学生自学总结,锻炼提念升自学概括能力老师设置问题组,引导学生探究学生思考回答,用实验来验证猜测学生思考解释,课后查老师举例练习,布置作业阅资料结束说明开始或结束教师活动、教学内容学生活动九、教学过程环名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节称第创1、给出工业制硫酸的图片~讲1、课前阅读本节课的内容以工业制一设解制硫酸的历程~提出两个并查阅有关资料硫酸生产条件环情问题:到底是什么在影响着2、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的优化为背景节景硫酸的生产发展,我们今天问题展开内容~并加,学习的知识对硫酸的工业生以图片效果的引产有什么意义呢, 感染~使学生产导2、展示焰火、爆炸、青铜器生生浓厚的兴趣。
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设计教学内容:高中化学必修2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类型;2. 掌握化学反应的平衡原理及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3. 熟悉溶液的浓度计算方法和相关概念;4. 理解化学平衡对生产工艺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化学反应的类型和平衡原理;2. 化学平衡常数和计算方法;3. 溶液的浓度计算;4. 化学平衡在生产工艺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及活动安排:1. 化学反应的类型(30分钟)- 介绍化学反应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分类介绍化学反应的类型:组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氧化反应等;- 分组讨论并总结各种类型反应的特点。
2. 化学反应的平衡原理(30分钟)- 介绍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及平衡常数的概念;- 讲解化学反应平衡的原理和条件;- 搭配实验示范,让学生理解平衡状态的实验现象。
3. 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30分钟)- 讲解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及其计算方法;- 演示不同反应的平衡常数计算过程;- 练习计算不同反应的平衡常数值。
4. 溶液浓度计算(30分钟)- 介绍溶液的浓度和相关概念;- 演示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及实例;- 练习不同浓度溶液的计算。
5. 化学平衡在生产工艺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30分钟)- 分析化学平衡对生产工艺的影响和重要性;- 探讨化学平衡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开展讨论,总结化学平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教学反思及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类型,掌握化学反应的平衡原理及计算方法,熟悉溶液浓度的计算,并理解化学平衡对生产工艺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课程、案例教学等方式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普通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
普通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教学内容:科学研究的意义及方法,化学与社会的关系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研究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2. 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3. 了解化学在社会中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1. 科学研究的意义和方法;2. 化学在社会中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和实验器材;2. 学生阅读相关教材内容。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科学研究对社会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讨论科学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二、讲解科学研究的意义和方法(15分钟)1. 讲解科学研究的定义和特点;2. 介绍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步骤;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科学实验和研究。
三、化学与社会的关系(20分钟)1. 介绍化学在社会中的应用和意义;2. 分组讨论化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并向全班汇报。
四、实验(30分钟)开展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和魅力。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学生就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思考科学研究对社会的意义及化学在社会中的应用。
教学反馈: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并指导学生如何进一步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科学研究能力。
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教材内容,进一步了解科学研究的意义和方法;2. 思考化学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并记录下自己的想法。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科学研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化学与社会的关系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发展科学思维,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7篇)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7篇)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1 知识目的使学生理解如何应用化学反响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使学生理解应用化学原理选择化工消费条件的思路和方法。
才能目的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才能,及理论联络实际的应用才能和分析^p 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
情感目的通过学生领悟理论知识对消费理论的指导作用,使学生树立理论和理论相结合的思想认识;并通过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方法。
本节教材表达了化学反响速率和平衡挪动原理等理论对工业消费理论的指导作用,同时在运用理论的过程中,也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
教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化学反响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等知识,并考虑合成氨消费中动力、设备、材料等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合成氨的消费条件。
第二部分是拓宽思路方面的内容,主要是讨论合成氨的开展前景。
在第一部分内容中,教材针对合成氨的反响是一个放热的、气体总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响,首先要求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讨论为使合成氨的化学反响速率增大所应采取的方法。
在此根底上,又据实验数据讨论为进步平衡混合物中的含量所应采取的方法。
在两个讨论的根底上,教材又结合合成氨消费中动力、材料、设备、催化剂的活性等实际情况,较详细地分析^p 了合成氨时压强、温度、催化剂等的选择情况。
此外,还结合合成氨消费过程示意图,简单提及浓度等条件对合成氨消费的影响,以及原料的循环使用等问题,以使学生理解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应以进步综合经济效益为目的。
第二部分教学在第一部分的根底上讨论合成氨的开展前景,拓宽学生的思路,主要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更多地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训练科学方法。
教学建议第一部分“合成氨条件的选择”的教学:1.提出问题:针对合成氨的反响,首先需要研究如何在单位时间里进步的产量,这是一个化学反响速率问题。
2.复习提问: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响速率影响的结果。
高中优秀化学教案必修2
高中优秀化学教案必修2
课题:化学反应速率
教学内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影响因素、速率方程、反应级数和反应速率常数等内容。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掌握速率方程和反应级数的概念,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速率方程的确定和反应级数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询问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的了解,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
目标。
二、讲授(30分钟)
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定义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速率方程的确定方法
4.反应级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5.反应速率常数的计算
三、练习(20分钟)
1.让学生完成一些速率方程和反应级数的计算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2.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四、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习题作业,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资料:化学教材、习题集、实验器材。
教学建议: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化学反应速率的多个方面,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概念,并能够熟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化学实验课教学设计(必修2)授课人:
高一化学实验课教学设计(必修2)授课人:
高一化学实验课教学设计(必修2)授课人:
【实验过程】
(1)取黄豆大的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放入玻璃管中,
按图示安装好;
(2)慢慢滴入浓盐酸,立即剧烈反应产生氯气;
(3)先排气至管内有足够氯气时,加热钠,钠熔化并燃烧。
实验现象:钠在氯气中剧烈燃烧,火焰呈黄色且有白烟,反
应停止后,管壁上可观察到附着的白色固体。
网、集气瓶、酒精灯、
高一化学实验课教学设计(必修2)授课人:
高一化学实验课教学设计(必修2)授课人:
高一化学实验课教学设计(必修2)授课人:
高一化学实验课教学设计(必修2)授课人:
高一化学实验课教学设计(必修2)授课人:
高一化学实验课教学设计(必修2)授课人:
实验名称石蜡油的分解实验
内容与过程
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室分解石蜡油
的方法、石蜡油的分解
产物及成分
【实验过程】
将浸透了石蜡油(17个碳以上的液态烷烃混合物)的石棉放
置在硬质试管的底部,试管中加入碎瓷片,给碎瓷片加强热,
石蜡油蒸气通过炽热
的碎瓷片表面,发生
反应,可得到一定量
的气体生成物;用该
生成物进行如下实
验:
1.通过酸性高锰酸
钾溶液中,观察现
象;
2.生成的气体通入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观察现象;
3.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气体,点燃,观察燃烧的情况。
现象:1.导管口有气泡冒出,KMnO4溶液红色褪去
2.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橙红色褪去
3.收集到的气体能够在空气中燃烧
【科学探究】
实验装置也可以改为右图所示装置;在试管①中加入石蜡油
和;试管②放在冷水
中;试管③中加入KMnO4溶
液或溴水。
实验要点:
(1)石棉要尽量多吸收石蜡
油。
(2)石蜡油分解反应的温度
要在500 ℃以上。
(3)实验中要注意防止倒吸;
实验中,碎瓷片和氧化铝的作用是:
实验原理石蜡油蒸气通过碎瓷片发生反应,所产生的气体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与溴的CCl4溶液反应
实验
类型探究实验
授课
时间
课时
实验器材石蜡油、KMnO4溶液、溴的CCl4溶液、碎瓷片、硬质试管、带导管的胶塞、铁架台、酒精灯
说明:有酒精灯参与的实验操作,
格外注意安全
实验小结:
高一化学实验课教学设计(必修2)授课人:
高一化学实验课教学设计(必修2)授课人:
高一化学实验课教学设计(必修2)授课人:
【实验过程】
1. 向无水乙醇的烧杯中,加入一粒擦干煤油的金属钠,迅
速塞上配有针头的单孔塞,用小试管倒扣在针头之上,收集
并验纯气体。
2. 点燃,并把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片刻,出现液滴后,
倒转烧杯,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变化。
3.向一支试管中加入3-5ml乙醇,取一根10-15cm长的铜
丝,下端绕成螺旋状,在酒精灯上灼烧至红热,插入乙醇中,
反复几次。
观察铜丝的变化,小心闻试管中液体产生的气味。
、
4. 向一支试管中加入3ml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
慢慢加入2ml浓硫酸和2ml乙酸;按图3-16连接好
装置,用酒精灯缓慢加热,将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
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如图3-16所示)观察现
象。
实验小结:
高一化学实验课教学设计(必修2)授课人:
高一化学实验课教学设计(必修2)授课人:
高一化学实验课教学设计(必修2)授课人:
高一化学实验课教学设计(必修2)授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