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翻译专业硕士视角的MTI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合集下载

翻译专业硕士(MTI)笔译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翻译专业硕士(MTI)笔译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翻译硕士(MTI)(英语笔译)(学科专业代码:580100)一、学位名称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英语笔译)二、培养目标1.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要求学生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有理想,遵纪守法,有敬业精神,有职业道德,有团队合作精神,有健康的体魄和心智。

2.掌握一门第二外国语;培养有国际视野、交流才能和创新意识的具有坚实的双语基础、专业知识和口笔译技能,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笔译人才。

三、学习年限2年四、培养方式1.实行学分制。

学生须通过学校规定课程的考试,成绩及格即取得相应学分;修满规定学分后可撰写学位论文;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可申请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2.实行导师组集体指导制。

导师组由校内导师及社会翻译专家共同构成。

3.试行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学生在完成规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还应充分利用寒、暑假及课余完成大约十万字的笔译实践。

五、课程类型及学分总学分:30 学分其中,学位基础课: 3门课 6学分专业必修程: 4门课 8学分专业选修课: 7门课 14学分社会实践与学术会议:提交4篇相关论文 2学分鼓励学生参加国家人事部II级或教育部中级笔译资格证书考试,获证书者计2学分。

六、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学生修满规定学分,各科成绩合格,在导师指导下撰写出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准予毕业并发给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证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者,授予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论文形式二选一:研究论文或实践报告,二者均要求用英语写作,前者字数一万至一万五,后者八千左右。

七、学位论文撰写时间安排6月答辩时间安排12月答辩时间安排八、课程设置九、必读书目I.专著类1.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2.周兆祥.《翻译与人生》.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3.段连城.《怎样对外介绍中国》.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3.4.琼〃平卡姆.《中式英语之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5.金圣华.《齐向译道行》.(《英语世界》2004年至今连载).6.方梦之.《实用文本汉译英》.青岛出版社.2004.7.陈小慰.《新编实用翻译教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8.张健.《报刊语言翻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9.陈刚.《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10.贾文波.《汉英时文翻译教程》.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8.11.常玉田.《经贸汉译英教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12.王颖.《公示语汉英翻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13.方梦之、范武邱.《科技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14.Nida, Eugene, Language and Culture,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15.William, Jenny & Andrew Chesterman.The Map: A Beginner’s Guide to DoingResearch in Translation Studies.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II.报刊类1.《中国翻译》2.《上海翻译》3.《东方翻译》4.《中国科技翻译》5.《中国科技术语》6.《英语世界》7.《译神》(电子杂志)8.《语言桥之声》9.China Daily10.Beijing ReviewIII.工具书类1.《汉英外事工作常用词汇》编篡委员会.《汉英外事工作常用词汇》外文出版社.2000.2.中国日报网站.《汉英最新特色词汇》.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3.张健.《报刊新词英译词典》.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4.方凡泉.《新汉英分类口译词典》.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5.杨全红.《简明汉英时事用语手册》.知识出版社.2002.。

关于翻译专业硕士(MTI)课程教学中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关于翻译专业硕士(MTI)课程教学中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关于翻译专业硕士(MTI)课程教学中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希望本国的语言、文化能在国际上得到传播,从而增强其影响力。

为顺应这种趋势和需求,2007年,15所高校开始开设MTI的课程,以培养专业化的翻译人才。

通过市场调查和相关研究发现,“懂”外语的人越来越多,但真正能满足市场需求的MTI人才极其缺乏。

文章从三个方面探讨MTI课程教学中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标签:MTI 课程教学人才培养解决策略一、从宏观角度看MTI课程教学中的人才培养2005年3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提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想,两年后,国务院于2007年1月正式通过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1]。

同年五月,包括北京大学等在内的15所高校申请MTI教育试办点,并成功获得试办资格,随即该专业的招生工作便开展起来。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的成功之举,无疑给中国的翻译教育事业开辟了新天地,也为培养MTI专业人才开拓了新渠道。

近年来,申请MTI硕士专业学位点的高校越来越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无论是学者还是教育部门对该专业都给予了高度重视。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这可极大地促进中国翻译事业的发展和专业翻译人才的培养,但现实却存在深刻矛盾——一方面,高校走出的MTI毕业生面临着很大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市场上高层次、高水平的翻译人才存在极大的缺口。

这一矛盾急需解决。

二、从微观角度看MTI课程教学中的人才培养(一)MTI课程教学的具体目标《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明文规定,MTI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2]。

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翻译教学目标则为:在学生双语交际能力基础之上,对其进行职业翻译技能训练。

此外,翻译教学以职业需求为出发点,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语言知识、百科知识(尤其是国际政治、经济、法律等)和翻译技能训练(翻译职业知识)。

基于课程设置的MTI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基于课程设置的MTI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基于课程设置的MTI人才培养路径研究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对多语言翻译与口译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各国在翻译与口译教育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其中MTI(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硕士专业课程作为翻译与口译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受到了越来越多学生和教育机构的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对MTI人才培养路径的研究,探讨基于课程设置的MTI专业教育模式,为我国翻译与口译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些建议和借鉴。

二、MTI人才培养路径的现状分析1. MTI人才培养的对象与目标MTI教育的对象主要包括对翻译与口译有浓厚兴趣并具备一定语言基础和跨文化能力的学生,或者已经从事翻译与口译工作的专业人士。

培养目标则是为学生提供扎实的语言基础和专业知识,培养其翻译与口译实践能力,使其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专业翻译与口译人才。

2. MTI课程设置的特点与问题MTI的课程设置通常包括语言学、翻译理论与实践、口译理论与实践、专业知识、专题讲座等内容,力求在理论教育和实践培养两方面取得平衡。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比如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匮乏等,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专业能力的提升。

1. 优化MTI课程设置在优化课程设置方面,可以增加专业实践课程,如翻译实践、口译实践、专业实训等,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

还可以引入跨学科课程,如跨文化交际、国际商务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国际视野。

2. 建设多元化的师资力量在师资力量方面,可以引进国际化的教师团队,并加强与国外相关专业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开展教师交流和学术合作,提高教师的国际化素养和专业水平。

3. 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远程教育、案例教学等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资源,搭建翻译与口译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

翻译硕士“翻译职业伦理”课程构建研究基于语言服务市场现状和MTI教学调研的反思

翻译硕士“翻译职业伦理”课程构建研究基于语言服务市场现状和MTI教学调研的反思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原名《中国外语教育》)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China 2021年2月February 2021第4卷 第1期V ol. 4 No. 1翻译硕士“翻译职业伦理”课程构建研究:基于语言服务市场现状和MTI教学调研的反思1赵田园 李 雯 穆 雷北京外国语大学 海南师范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1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原名《中国外语教育》)(1),26-32页提 要:近年来,翻译硕士(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简称MTI )教学持续发展,学生的技能水平显著提高。

然而,和职业素养培养密切相关的职业伦理教育存在教学关注度不高、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碎片化、教学设计缺乏理论支撑、教学方法科学性不强等问题。

本文对国内外翻译职业伦理教学的现状和不足予以回顾,并基于伦理学等学科理论,从课程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安排、教学模块、教学方式五个方面对MTI “翻译职业伦理”课程进行探讨,以期提高学界对职业伦理教育的关注度,增强MTI 职业伦理教育的科学性。

关键词:职业化;MTI ;课程设置;职业伦理;教学[中图分类号] H3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6105(2021)01-0026-071 引言以翻译为核心业态的语言服务业在21世纪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期,为翻译实践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也对译者的职业操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媒体时常曝光译员道德失范和素养不佳问题,如翻译质量下降、抄袭剽窃、翻译造假、对待客户傲慢无礼、泄露客户机密信息等(冯建中 2006;袁升文、辛全民 2010),致使译员的职业伦理问题引起广泛关注。

例如,“翻译职业道德”成为2001年国际翻译日的主题,中国翻译协会于2016年和2019年分别牵头发起了语言服务诚信承诺活动和《译员职业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研制工作。

中国高校翻译专业硕士(MTI)培养模式实况探究

中国高校翻译专业硕士(MTI)培养模式实况探究

中国高校翻译专业硕士(MTI)培养模式实况探究作者:瞿伟光来源:《神州》2012年第25期摘要:MTI人才培养的研究重心多在课程设置上。

而研究生培养模式涉及课程设置、师资教学、实习项目等诸多环节,本文以列表形式比较了北京外国语大学MTI专业与东北师范大学MTI专业课程设置与师资,并介绍了两校实习项目与论文撰写情况,希望更全面地展示各校MTI培养特色,并结合国外研究生职业教育理念,来探讨MTI人才培养模式未来发展走向。

关键词: MTI 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师资实习项目目前国内对MTI人才培养的研究主要有三类:翻译专业硕士与翻译学硕士培养差别,MTI 课程设置及计算机辅助翻译研究。

本文主要通过比较语言类高校北京外国语大学与师范类院校东北师范大学MTI专业课程设置、师资教学、实习项目及论文撰写等方面,来探讨MTI人才培养的未来发展。

一课程设置与师资下面是两校MTI专业2010级学生课表,笔者通过采访记录了相关课程授课形式与内容,并查阅了相关教师的学历背景及工作经历,希望更全面地展示其师资及教学资源面貌。

通过分析表格(1.1-1.2),两校MTI课程设置与师资特色可略窥一二。

所有课程在三个学期内结束。

北外MTI课程多无教材,授课内容灵活,多关于文学文化媒体,学生会接触很多翻译竞赛真题,如CATTI、考研翻译或韩素音翻译大赛真题等,并兼顾经济学与CAT等应用常识;东师MTI课程多以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系列教材为主,略保守,但授课形式尽量模拟口笔译现场,使学生接触授课教师曾经或正在从事的外事商贸翻译实践素材,商务类居多,教师从自身经验出发给予指导。

北外MTI专业充分利用“外援”优势,从中央编译局、报社、翻译公司等外聘有经验的译员或翻译学者,他们熟谙行业商业背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行业素养,这一点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特色,即加强高校MTI专业培训与行业企业联系。

东师MTI专业教师多出自本校,有外事口笔译经验,但学术气稍浓,行业氛围显弱。

基于翻译专业硕士视角的MTI人才培养模式研究_王丹丹

基于翻译专业硕士视角的MTI人才培养模式研究_王丹丹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3年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C -c /2013/01/006)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丹丹,女,山东枣庄人,中国矿业大学翻译硕士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笔译;钱春花,中国矿业大学外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与翻译。

基于翻译专业硕士视角的MTI 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王丹丹钱春花(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徐州221008)[摘要]MTI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是对现阶段MTI 培养模式的评估,也是及早发现MTI 培养过程中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方案的最好途径。

MTI 在我国迅速发展,为社会提供了众多专业人才的同时,也导致了一些问题,从而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本文分析了在MTI 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在此模式下面临的学业和就业困难,并从学生、导师以及社会等层面提出具体对策和建议,以期对MTI 人才培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MTI ;人才培养模式;翻译人才[中图分类号]H31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5)01-0130-0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生的培养已有30余年,但是由于其将“理论”置于“实践”之前,又没有对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做出具体要求,故而“这一模式既没有培养出响当当的理论大师,也没有培养出翻译巨匠”[1],因而教育家们开始将目光转向了更具有实践意义的专业硕士培养。

自2007年,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a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简称“MTI ”)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3次会议上正式通过,到今日国家批准的MTI 专业学位授予高校已达到159所,全国MTI 在校生已超过2万人。

MTI 专业学位的设置为我国培养了一批批专业翻译人才,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市场对翻译人才需求不断增长的问题。

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设有MTI 专业院校数量迅速增加这一现象并不值得乐观。

我国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研究——以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为例

我国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研究——以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为例
— —
以翻译 硕 士专业 学位 ( I为 例 MT)
裴 强
( 南大学 河 党政 办 公 室 , 南 河 开封 4 50 ) 7 0 1

要 : 代 专 业 学 位制 度 在 我 国的 历 史较 短 。翻 译 硕 士 专 业 学位 的设 置 , 社 会 职 业 分 工 细 化 和 高 等 现 是
21 00—17 ) 22 最终 成 果 。
作者 简 介 : 强 (92一) 裴 17 ,男 , 南 淮 滨 人 ,河 南大 学党 政 办 公 室 副 日新 月 异 ,当今 世 界 对 职 业 分
见》 教研 [0 9 l ) ,旨在促进攻读 专业学位学 ( 20 ] 号 等
示。 叶宏的《 学术学 位与专业 学位研究生 培养模式 比 较研究》 杨 宁的硕士学位论文《 国全 日制专业学位 、 我 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胡玲琳的《 、 学术性学位与
专业 学 位 研 究 生培 养 模 式 的 特 性 比较 》 对 学 术 性 学 均
略见一斑 。 相关政策文件 主要有《 位与研究 生教育 学
专业 学 位 的发 展 , 整 和改 善 了 学 位 结 构 体 系 , 变 调 转 了人 才 培 养 目标 及 培 养模 式 , 大 了应 用 型人 才 培 养 加
专业 学 位 在 我 国 的发 展 历 史 较 短 , 于专 业 学位 对
力度 ,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才培养 的适应性 和竞争
士研究 生的培养》 穆雷 的《 ,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 职业 化教育 的新 起 点 》 ,仲伟 合 的 《 译 硕 士专 业 学 位 翻
( T) M I教育点的建设》 翻译硕 士专业 学位( T ) 、《 M I 及 其对 中国外语教学 的挑 战》 和庄 智象 的博 士学位论文 《 国翻译专业建设—— 问题与对策》 我 等文 , 对翻译硕

翻译硕士专业(MTI)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创新研究

翻译硕士专业(MTI)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创新研究

翻译硕士专业(MTI)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创新研究作者:佟敏强来源:《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年第12期摘要:新行业的产生、已有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细分都对某一领域中的专职翻译人员提出更多要求和挑战。

如何整合种类繁多的翻译知识体系,以达到最好的翻译能力与需求的匹配,是MTI教育发展重点所在。

跨学科的MTI人才培养创新确立学科异化的译者核心能力,确保译员的素养专业化,并打造译者核心竞争力,为专业领域提供更为优质的语言服务。

关键词:翻译专硕;跨学科;人才培养;路径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促进中外交流,培养高层次、应用型高级翻译专门人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07年决定在我国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Translation & Interpreting),简称MTI。

这期间MTI教育获得长足发展,取得不小成绩,也为社会输送相当数量的翻译人才。

但与此同时,由于专业设置时间短、人才培养经验不足等现实问题的存在,MTI人才培养规格和人才培养途径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创新,以满足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

在语言服务行业化、翻译职业化的大背景下,社会对于过去的“翻译通才”的需求转变为如今对“翻译专才”的需求。

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创新思考为MTI人才培养提供新的实践路径。

一、 MTI人才培养创新的必要性任何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都确立于人才需求的基础之上,即社会需求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MTI的设置初衷也同样没有偏离这样的原则。

在短暂的实施过程中,也可以发现一些有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一)MTI教育同质化现象严重自设置MTI教育以来,各培养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出现一定程度的雷同性,主要体现在招生对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大同小异。

这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专业设置的初衷。

作为专业硕士,MTI教育应避免过于学术化,并有别于因遵循研究型硕士而确立的人才培养模式。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英语笔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英语笔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英语笔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55101 学科门类:文学(05)一级学科:翻译硕士学分要求:50一、学科、专业简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英文简称MTI,是在遵循翻译学研究生教育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根据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通过借鉴、吸收国外高层次翻译专门人才培养的有益经验,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促进中外交流,培养高层次、应用型高级翻译专门人才而设立的具有我国特色的专业研究生学位。

200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决定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职业指向性明确,即培养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及国家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需要,具备熟练的翻译技能和宽广的知识面,能够胜任不同专业领域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

该专业学位强调培训高水平专业技能和高度的职业道德,综合培养学生独立承担专业领域翻译工作的能力。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教学大纲设定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的招生对象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具有良好的双语基础。

我校外国语学院于2010年9月获得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授予权,2011年开始招生。

目前,本硕士点共有英语笔译和英语口译2个专业。

外国语学院共有导师17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9人,师资力量雄厚,指导经验丰富。

学院汇聚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依托健全的学术梯队、富有特色的学科方向以及良好扎实的科研基础,近年来取得了卓越的教学和科研成绩。

目前拥有1个校级重点学科、1个校级品牌与特色专业、4门精品课程、6门优秀课程,获得2项省级教学优秀成果奖,并承担30多项校级和省级教学研究项目。

近三年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和译著近20部,获得1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和8项省部级科研课题以及12项省市级科研成果奖。

英语专业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英语专业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英语专业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Innovation Research on Training Mode for English Major Translation TalentsIntroduction:The translation industry plays a vital role in today's globalized world, and the demand for proficient and skilled translation professionals is growing rapidly. In order to meet this demand, it is essential to continuously innovate and improve the training mode for English major translation talents.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innovative approaches in cultivating translation professionals in the field of English language.Current Challenges in English Major Translation Talent Training:Before delving into the innovative research, it is important to address the challenges faced in the current training mode for English major translation talents. These challenges include limited practical experience, inadequate language proficiency, lack of specialization, and insufficient knowledge in various domains such as technology, medicine, and law. Thus, it is crucial to develop innovative strategies to overcome these challenges and enhanc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ranslation professionals.1.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An innovative approach to training translation talents is to integrate theoretical knowledge with practical experience. Students should be exposed to real-life translation scenarios through internships, workshops, and collaborative translation projects. This hands-on approach will help studentsapply theoretical concepts and develop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ranslation techniques, software tools, and industry standards.2. Specialization and Domain Knowledge:To cater to the diverse needs of the translation market, it is essential for English major translation programs to focus on specialization and equip students with specific domain knowledge. This can be achieved by offering elective courses or concentration areas in fields such as legal, medical, technical, or literary translation. By developing expertise in a specific domain, students will be better equipped to handle specialized translation projects effectively.3. Technology Integration:Another area of innovation in translation talent training is the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into the curriculum. English major translation programs should introduce students to computer-assisted translation (CAT) tools, machine translation (MT), and other translation technologies. By familiarizing students with these tools, they can enhance their efficiency, accuracy, and productivity in translation tasks.4.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Translation is not merely about linguistic skills but also requires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various subject areas. Therefore, an innovative training mode should incorporate multidisciplinary subjects such as linguistics, cultural studie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This will enable translation professionals to comprehend thecontext, nuances, and cultural aspects of the texts they translate, thus ensuring high-quality translations.5. Continuou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Innovation in training does not end with graduation. English major translation programs should establish networks with industry professionals and provide continuou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for graduates. This can include conferences, workshops, and online forums to enhance their translation skills, keep up with industry trends, and foster lifelong learning.Conclusion:The demand for highly skilled English major translation professionals is rising globally. To meet this demand, it is crucial to continuously innovate the training mode for translation talents. Integra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emphasizing specialization, integrating technology, adopting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and providing continuou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re key aspects of an innovative training mode. By implementing these approaches, English major translation programs can effectively nurture competent and versatile translation professionals who are equipped to meet the challenges of the translation industry.。

mti人才培养方案

mti人才培养方案

mti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

咱这个MTI专业啊,就是要把大家培养成超级厉害的翻译小能手。

不管是那种高大上的国际会议,还是各种商务洽谈,咱们的毕业生一出场,那翻译得又快又准。

不仅能在中英文之间自由切换,像其他的一些常用外语也得能耍得有模有样。

而且啊,咱培养的可不是只会机械翻译的人,那得有文化底蕴,能理解源语言背后的深意,然后用地道的目标语言表达出来,就像个文化小使者似的。

二、招生对象与入学要求。

招生嘛,就欢迎那些对翻译爱得深沉的小伙伴。

不管你是外语专业的小达人,还是其他专业但对外语和翻译有浓厚兴趣的同学,都可以来试试。

不过入学的时候可得有点基础哦,像外语的听说读写,不能太差劲。

就好比你想当厨师,最起码得会切菜吧。

入学考试呢,就是要看看你有没有这个潜力,外语水平得过关,对翻译的一些基本概念也得有点了解才行。

三、学制与学分要求。

学制一般是两年或者三年,就像一场有规划的旅行,每一步都有安排。

在这个过程中,要修够一定的学分。

这些学分就像游戏里的经验值,你得通过上课、做项目、写论文啥的来慢慢积攒。

其中有基础课程的学分,也有实践课程的学分,不能光纸上谈兵,得理论和实践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四、课程设置。

1. 翻译基础课程。

这就像是盖房子的地基,“翻译理论”是必须的。

咱们得知道翻译界的那些大佬们都有啥高见,这样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嘛。

“翻译技巧与策略”也很重要,就像武林秘籍一样,教你怎么在翻译的江湖里巧妙应对各种难题。

像长难句的拆分、文化特色词的处理,这里面的门道可多着呢。

还有“双语语言对比”,知道两种语言的差别才能更好地进行转换。

比如说中文喜欢意合,英文喜欢形合,这就像两个人的性格不同,你得摸透了才能相处得好,翻译也是这个理儿。

2. 专业方向课程。

如果是偏向商务翻译方向的,那就有“商务英语翻译”“商务合同翻译”这些课。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商务往来频繁,学会准确翻译商务文件那可是相当吃香的。

要是对文学翻译感兴趣,“文学翻译概论”“经典文学作品翻译赏析”就派上用场了。

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大学高级翻译学院 需求之间的脱节现象日益严重,供需矛盾越来
及翻译学研究中心 越突出。另一方面,随着翻译学逐渐获得认可
博士、教授、博士 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为翻译教学在现行教育
生 导 师 , 研 究 方 体制中赢得一席之地,也为高层次翻译专业人
向:翻译学理论与
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学科基础。翻译专业人 才培养的系统化、专业化、科学化被提到议事

5. 计算机与网络应用

6. 职业道德与相关职业知识
能 人文素养 1. 政治思想素养 2. 创新思维能力
3. 中外文化素养
4. 团队合作精神
3 完整翻译教学体系的建设
经过上述分析,不仅可以明确翻译专业与 外语专业不同的培养目标、不同的教学需求和不 同的知识与技能构成,而且可以为教学大纲、课 程设置、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建设奠定理论基础。 我们将上述研究成果运用于翻译教学中,从英语 专业的翻译课程开始,发展出翻译方向本科教 学,再到本科双专业的翻译实务教育,最终设置 独立的翻译本科专业,形成了一整套针对不同类 型学生的教学计划,突出翻译技能训练和职业翻 译知识与素质的培养。特别是整合并完善翻译专 业口译课程体系,2005年广外获得广东省高等 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06年获得两个大学教 学研究项目立项;2007年获得“英语口译(系列课 程)”国家级精品课程;2008年又获得全国翻译硕 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教改项目立项,形 成了以理论为支撑、以成套教材为辅助、以明确 的教学理念为指导的完整翻译教学体系。
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①

仲伟合 穆雷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摘 要: 本文介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外)经过多年探索并已付诸实践的“翻译专业人才 培养模式”。文中讨论了翻译专业人才与外语人才培养的差别、翻译专业人才的 培养特色、完整翻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认为翻译专业人才培养应按分 层次、分类指导的原则,在本科生、研究生/MTI、博士生培养各阶段侧重不同 的教学与研究内容。在此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广外在全国率先建 立了包括翻译本科专业、翻译学/MTI硕士、翻译学博士在内的完整翻译人才培 养体系,实践并检验了本文提出的“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课程设置的MTI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基于课程设置的MTI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基于课程设置的MTI人才培养路径研究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崛起,对于MTI(机器翻译)领域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为了培养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MTI人才,学校需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并建立起完善的MTI人才培养路径。

针对MTI领域人才的培养,学校应该开设与机器翻译相关的专业课程。

这些课程可以分为基础理论课程和实践应用课程两部分。

基础理论课程主要包括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原理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对机器翻译领域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基础。

实践应用课程则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如机器翻译软件使用、语料库构建与管理等,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机器翻译的具体应用技巧。

学校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

机器翻译领域涉及到计算机、语言学、翻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在课程设置中,学校可以考虑引入跨学科的选修课程,如计算机编程、语言学导论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跨学科的视野。

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学校还应该与相关企业进行深度合作。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可以了解市场对MTI人才的需求情况,及时调整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

可以邀请企业专家来校进行讲座和实践指导,让学生能够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和项目经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学校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除了实践应用课程外,学校还可以设置实习或项目实践环节,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项目中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的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基于课程设置的MTI人才培养路径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开设与机器翻译相关的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引入一些跨学科的选修课程;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了解市场需求;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设置实习或项目实践环节,并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学校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的MTI人才。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是为培养具备扎实的翻译理论和实践基础,具备跨文化交际和跨学科综合能力的高级翻译专业人才而设立的学位。

培养目标包括:1. 培养跨文化交际和跨学科综合能力:学生在学习期间将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和实践,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翻译情境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学科综合能力。

2. 培养翻译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学生将通过学习翻译理论和实践课程,掌握翻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翻译实践技能,提升翻译水平。

3. 培养学术研究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使其具备从事翻译相关研究的能力和素质,为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做出贡献。

4. 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开设创新性的教学和培训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使其在翻译领域具备竞争力。

二、培养方案1. 课程设置(1)核心课程a. 翻译理论与方法论:综合介绍翻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系统研究和分析翻译问题的能力。

b. 文化翻译:探讨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培养学生在跨文化情境下进行翻译的能力。

c. 专业翻译:针对各领域的专业知识背景,培养学生进行相关领域翻译的能力。

d. 口译技能:培养学生在现场口译和同声传译方面的技能。

(2)选修课程a. 翻译实践:通过实际翻译项目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

b. 文献检索与学术写作:培养学生查找翻译相关文献并进行学术写作的能力。

c. 翻译软件和技术应用:介绍常用的翻译软件和技术,提升学生的翻译工具应用能力。

d. 商务翻译:培养学生在商务领域翻译的能力,包括商务文件、商务会议等方面的翻译技巧。

2. 实践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研究生期间设有实践环节,包括:(1)翻译实习:学生在翻译机构、外企或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提高实际翻译能力。

(2)翻译课题研究: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开展翻译相关课题的研究,培养学术研究能力。

基于课程设置的MTI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基于课程设置的MTI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基于课程设置的MTI人才培养路径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和机器翻译技术在各个行业和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培养具备机器翻译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机器翻译人才的培养路径进行研究,主要基于课程设置进行思考和分析。

我们可以考虑开设基础性的语言学课程。

语言学是机器翻译的基石,对于学生们深入理解语言结构和语法规则有着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语言学,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机器翻译的原理和算法,从而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质量。

我们可以设置专业的机器翻译课程。

这些课程可以包括机器翻译的基本原理、常用的机器翻译模型和技术、评估方法等内容。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可以掌握机器翻译的核心技术,了解机器翻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能够进行机器翻译系统的开发和优化。

实践性课程也是人才培养路径中的重要一环。

这些课程可以包括机器翻译的实验和项目实践。

通过实际的机器翻译任务,学生们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熟悉机器翻译的工作流程和方法,并且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一来,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经验都能够得到提高。

我们还可以考虑邀请业界专家来进行讲座和交流。

通过与业界专家的互动,学生们可以了解机器翻译领域的最新发展和研究方向,同时也可以与专家进行深入的学术和技术交流,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素养。

实施实习或者实训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实习,学生们可以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了解机器翻译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和挑战,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课程设置的MTI人才培养路径研究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学基础、机器翻译核心技术、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计,我们可以培养出更多具备机器翻译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优秀人才,满足社会对于机器翻译人才的需求,推动机器翻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翻译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需要探讨一种合适的培养模式。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分析翻译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

一、教学内容1.语言基础翻译在本质上是一项语言活动,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翻译人才,必须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

在翻译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语言基础的教育应该放在首位,包括词汇量的积累、语法结构的掌握等。

2.文化素质文化素质对于翻译专业人才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翻译往往牵扯到各种不同的文化元素。

如果翻译人员对各种文化元素的了解不够深入,很容易出现翻译偏差。

因此,翻译专业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应该注重对文化素质的培养,开设文化课程,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

3.翻译技巧翻译是一门技术活,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翻译人才,必须掌握翻译技巧。

因此,翻译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该注重翻译技巧的培养,包括翻译技巧的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

二、教学方法1.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翻译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即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授课和考试,还要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如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等。

这些教学方法能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掌握翻译技巧。

2.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翻译教学的效果。

翻译教学中常用的多媒体技术包括:录像、音频、图像、文本等。

这些技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

三、实践环节1.实践机会的提供翻译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注重理论的教学,还需要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

这些机会可以是校内教学实习,也可以是校外社会实践。

通过实践,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翻译理论,并且提高学生的翻译技能。

2.实践环节的评估实践的评估是翻译专业人才的培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翻译水平和不足之处,从而更好地进行自我调整和提高。

实践评估的方式可以是实践报告、专家评审等。

总结:翻译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应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三个方面进行设计,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进行合理调整。

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

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

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在全球化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背景下,翻译行业正日益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

为满足这一需求,培养高质量的翻译专业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然而,目前的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仍存在一些问题,迫切需要进行优化研究。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翻译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翻译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广博的知识储备以及高超的翻译技巧。

因此,翻译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

在语言能力的培养方面,翻译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出色的母语和外语表达能力,以及准确理解和转换不同语言之间的思维模式和文化差异的能力。

因此,语言学习应当是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环节。

学校可以通过加强口语、写作、阅读和听力等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并搭建模拟翻译实践情境,让学生去感受和练习真实翻译的过程。

在知识结构的培养方面,翻译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广博的文化和专业知识。

翻译过程中,涉及到各行各业,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要求也不尽相同。

因此,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当注重开设多样化的专业选修课程,使学生在大学期间能够广泛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建立坚实的知识基础。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外界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实践项目,提供学生与真实项目合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积累专业知识和经验。

实践能力是翻译专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传统的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缺乏实际的实践操作。

因此,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当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

学校可以与外界建立合作关系,邀请行业专家进行讲座和指导,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实习项目。

此外,学校还可以建立起实践平台,提供模拟翻译实践情境,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下进行实际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此外,翻译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意识。

翻译行业正在快速发展和变化,需要有能力持续学习和适应新技术、新模式的翻译人才。

翻译(笔译)硕士专业学位学生培养方式研究

翻译(笔译)硕士专业学位学生培养方式研究

翻译(笔译)硕士专业学位学生培养方式研究作者:刘丹来源:《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12期刘丹(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摘要:翻译(笔译)硕士专业学位学生的数量逐年增长,但是培养方式的改革却相对缓慢,翻译实践的质量和成果也不尽如人意。

翻译高端人才的培养需要精益求精的翻译实践练习和追求卓越的翻译态度。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分析了翻译成果导向机制的可行性和激励策略,旨在探索更为有效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学生的培养方式。

关键词: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翻译成果导向;培养方式自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07年批准设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以来,该专业的招生规模日益扩大,人才培养模式上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市场为导向,重在实践,为我国“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文化走出去”搭建了桥梁,提供了媒介。

本文对翻译(笔译)硕士专业学位学生的培养方式进行探究,旨在探索科学的培养方式和正确的人才培养导向,解决翻译高端人才短缺的实际问题,为促进我国对外交流的发展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翻译人才。

一、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情况翻译硕士(MTI笔译)学习周期为两年,课程学习主要安排在第一学年,而第二学年主要任务是通过撰写学位论文来检验专业学位学生两年的学习成果,为未来从业进行专业翻译打下良好基础。

学位论文目前多采用三种形式:翻译项目、实践报告和研究论文。

由于翻译项目需要校企合作,鲜少有企业会雇佣未成熟译者翻译正式文本,而专业学位学生以翻译实践为主的课程,难以支撑研究论文所需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所以,“实践报告”成为学生的主要论文模式,以黑龙江大学笔译方向为例,80%以上的学生选择“实践报告”形式。

然而,“实践报告”的选材和分析的空间逐渐缩减,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得不拾人牙慧,无法在分析中找到有创新意义的切入点。

鉴于此,本文对在读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学生进行高质量翻译成果(翻译竞赛)参与意愿的问卷调查,初步了解学生的自我能力认知和面对的问题,进而探索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式。

新文科背景下“翻译+专业”跨学科MTI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新文科背景下“翻译+专业”跨学科MTI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新文科背景下“翻译+专业”跨学科MTI人才培养模式研究①崔建强,季娇阳(石河子大学,新疆石河子832003)[摘要]在当下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时代,社会需要更多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新文科建设要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以培养拔尖人才为目标,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能力。

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MTI人才培养要主动适应时代召唤,创新培养跨专业、跨学科翻译人才。

分析目前MTI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而就新文科背景下跨专业、跨学科翻译人才培养实施路径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我国MTI专业发展提供相关借鉴。

[关键词]新文科;MTI人才;跨学科;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1)28-0110-02一、引言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国内外语言服务行业对翻译和语言服务人才需求不断高涨,我国设置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其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的口笔译高级翻译人才。

据此,新文科背景下,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MTI人才,通过“语言+翻译”模式已经不合时宜。

笔者认为,各MTI培养单位要从培养机制上创新,实施“翻译+专业”的跨专业、跨学科MTI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深度契合国家、地区、行业对复合型高级翻译人才的真正需求。

二、当前“语言+翻译”MTI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自2007年开始设置翻译硕士学位点以来,截至2019年全国已有249所院校拥有翻译硕士学位点。

整体而言,大部分培养单位仍以“语言+翻译”模式作为培养MTI人才的首选,翻译硕士课程仍以英语语言文学课程为主,必修课、选修课学分比例严重失衡,课程种类较为单一,缺乏跨专业、跨学科属性课程,翻译技术类课程普遍缺失,缺乏地方及行业特色。

(一)MTI培养理念不够科学和务实,未能与时俱进自2007年首次设立MTI学位至今,我国的产业结构、经济体量、与世界的经济联系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地区、相关行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也相应有了较大改变,需求量更大,对优秀复合型高级翻译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另 一 方 面 不 知 道 自 己学 了 之 后 能 做 什 么 。 虽 然 6 3 . 5 % 的 同
为了解决 翻译专业硕士培养过程 中的问题 , 众多学者 从 学校 、 社会 、 市场等角度 进行 了研究 硕士专业 是出于对专业 的喜欢 , 但 是经过一段 时
改革开放 以来 , 我 国对 “ 翻译理论与实践 ” 研究生 的培养
已有 3 0 余年 , 但是 由于其将 “ 理 论” 置 于“ 实 践” 之前 , 又没
有对学生 的翻译实践 能力做 出具 体要求 , 故 而“ 这 一模 式既 没有培养 出响 当当的理论大师 , 也没有培养 出翻译 巨匠” …,
“ 教学 管理 方法 不变” “ 职业资格证 书不接 ” 等培养模 式方 面
的问题 J , 导致 M T 1 人才就业 也面临着社 会认可 度不 高 、 学
生 翻译职业 知识 欠缺 、 缺 乏高 端人 才 和专 业性 人才 等 问
题 。
未来就 业中的作 用不 清楚 , 即一方 面不 知道 自己为什 么学 ,
语文 学刊 ・ 外 语教 育教 学
2 0 1 5年 第 1期
基 于翻 译 专业硕 士视 角的 M T 1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研 究
O王丹丹

钱春花

( 中国矿 业大学 , 江 苏 徐州
2 2 1 0 0 8 )
[ 摘 要 ] M T 1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是对现阶段 M T I 培养模式的评估, 也是及早发现 M T I 培养过程中的
间 的学 习 , 很 多 同 学 还 是 找 不 到 方 向 和 目标 。 缺 乏 明 确 的 目
[ 基金项 目] 本 文为 2 0 1 3年江苏省教育科学“ 十二 五” 规划课题 ( c— c / 2 0 1 3 / 0 1 / 0 0 6 ) 的部分研究成果 。
[ 作者简介] 王丹 丹, 女, 山东枣庄人 , 中国矿业大学 翻译硕士专业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 : 英语笔译 ;
[ 关 键词 ] M T I ; 人才培养模式; 翻译人才
[ 中图分类号] H 3 1 9 .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2 — 8 6 1 0 ( 2 0 1 5 ) O 1 — 0 1 3 0一 O 2
养过程应着重“ 厘清理念 , 探索模式 , 突出实践 , 顺 应市场 , 打 造 队伍” 。朱波 ( 2 0 1 1 ) 提 出翻译硕士教育 中导师应该充 当多 重 角色 , 即“ 设计者” 角色、 “ 诱导 者” 角色 、 “ 研 究者 ” 角 色 以
因而教育家们开始将 目光转 向了更具 有实践 意义 的专 业硕 士培养 。 自2 0 0 7年 , 翻译硕士专 业学位 ( Ma t e r 0 f T r a n s l m i o n
及“ 管理 者” 角色。 从行业本身出发 , 苗菊认为 , M T I 教育应
紧密联系翻译产业 , 突 出培养 职业能 力 , 注重实 用性课 程的
的设置为我 国培养 了一批批专业翻译人才 , 一定程 度上解决
了市场对 翻译人才 需求 不断增 长的 问题 。同时 我们也 应注
意到 , 设有 M T I 专业院校数量迅速增加这一现象并不 值得乐 观。这其 中不乏一些 为 了完 善 自身学科 体系 而匆忙 申请 的 学校 , 也有一些学 校为 了赶 M T I 招生 的热潮 , 在 培养 体系并 未完善的情况下就 开始 招生培 养 , 正是这 些原 因, 导致 M T I
但上述 MT I 培养模式 中的问题都是宏观的 , 针对 的都是 人才培养方在培养过程 中的问题和不足 , 鲜有人从 翻译 专业 硕 士的视角来研究学 生在学 习和 就业 中面临 的问题 以及解 决相应 问题 的措施 。 二、 学生在 M T I 培养模式下面临的主 要问题 为 了解 MT I 专业 学生在校 学 习情 况 , 笔者对 l 4所 高校 的M T I 学生进行 了问卷调查 , 共 发 出了 1 6 0份 网络问 卷 , 最 终 回收 的有效 问卷为 1 4 2份 , 问卷有效 回收率达 8 8 . 7 5 %, 十 ‘
设置 。
a n d I n t e  ̄r e i f n g , 简称 “ M T I ” ) 在国务院学位委员 会第 2 3次会 议上正式通过 , 到今 日国家批准 的 MT I 专业学位授予 高校 已
达到 1 5 9所 , 全 国 MT I 在校生 已超过 2万人 。MT I 专 业学位
问题 以及提 出解决方案的最好 途径。M= I 1 在 我 国迅速 发展 , 为社 会提供 了众 多专业人才 的 同时 , 也 导致 了一些 问
题。 从 而影响 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本文分析 了在 M T I 培 养模 式存在 的问题 以及 学生在此模式 下面临的学业和就 业
困难 , 并从 学生、 导师 以及 社会等层 面提 出具体对策和建议 , 以期对 MT 1 人 才培 养有一定 的借鉴意 义。
现 阶段 翻译 硕 士专 业 教育存 在 “ 人 才 培养 理 念 不 清 ” “ 人 才培养 方案 不妥 ” “ 教学方式方法不新~ 实践基 地不用 ”
首先 , 学习 目标不 明确 。正如 上文所 述 , 人 才培养 单位 面临的主要 问题 是人才培养 目标 以及理 念不清 , 其直接影 响 就是大多数 学生 学 习 目标不 明确 。受 调查 的同学 中有一半 的同学 对 M T I 未来在市场上 的竞 争力 以及学 校所学 知识 在
现 阶段 的教 育 出现 了一 系 列 问题 。

四所高校分 布于 9省 1 2市 , 且 问卷涉及英语 、 德语 和 日语方
向的 M T I , 具有一定 代表性 。调查结 果显示 , 现 阶段 MT I的
学 生 在 学 习 和就 业 中 主要 面 临 以下 问题 。

M 1 1人 才培 养模 式 现 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