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 水平基因转移
7. 细菌的抗生素抗性:
- 产生抗生素酶
- 改变目标蛋白结构
8. 细菌感染与免疫:
- 引发免疫反应
- 产生抗体
9. 细菌的实验室培养:
- 培养基
- 观察生长形态
- 代谢产物研究
10. 细菌的分布:
- 土壤
- 水体
- 空气
- 动植物体内外
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课堂表现:教师将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合作等。通过课堂表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细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 教师评价与反馈:教师将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展示、随堂测试和学生自我评价进行综合评价,并提供具体的反馈和建议。教师将针对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9. 细菌的实验室培养:细菌在实验室中通常在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通过观察细菌的生长形态和代谢产物来研究细菌的特性。
10. 细菌的分布: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空气以及动植物体内外等,是人类和动植物生存环境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板书设计
1. 细菌的结构特点:
- 细胞壁
- 细胞膜
2.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细菌的显微图像和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使其能运用科学方法对细菌进行分类。
3. 科学探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其在探究过程中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寻找答案。
4. 社会责任:使学生意识到细菌在食品安全和个人卫生方面的重要性,培养其对社会和环境负责任的态度。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四章 第二节《细菌》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四、教学过程:
环节及要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常温下存放3天的剩奶,常温下存放3天的猪肉。
师提问:
(1)装在矿泉水瓶里的这些事物都存放了3天,若打开瓶盖,你会闻到什么气味?
(2)这些食物为什么会发臭?
(3)这些食物上的细菌是如何产生的?
学生都知道打开矿泉水瓶盖会闻到臭味;少数学生知道是细菌引起食物发臭;但很少学生知道这些细菌是如何产生的。
分享故事
芽孢的抵抗恶劣环境的本事可能高得出乎我们的想象有一个真实的事情:
在人类登上月球之前,美国向月球发射了一颗人造卫星,卫星上携带了一台电视摄像机。两年半后,美国的阿波罗12号飞船到达了月球,宇航员把这台摄像机带了回来。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把摄像机的一小块塑料隔离板放在营养液中,几小时后观察,在培养液中发现了一串串链球菌。它25分钟繁殖一代,据此可以推算出,至少有一个链球菌生活在这个摄像机上。在人类登上月球以前,这个链球菌竟然在月球那么严酷的环境下不吃不喝生活了两年半!我们不得不佩服细菌的生活能力呀!
思考:从巴斯德的实验过程中,你学到了什么?
师提问:表面干净的头发和针尖,真的什么都没有吗?利用课件展示电镜下头发周围的细菌图片和针尖周围细菌的图片。
PPT展示几种不同形态的细菌,让学生分组讨论:你能尝试描述细菌的形态吗?不同形态的这些细菌在组成结构上是否一样呢?
PPT展示细菌、动物和植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
对照细菌结构示意图,依次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合作交流后回答: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观看视频
100×28=25600(个)
养成搞好个人卫生的良好习惯,要经常洗手、洗澡、换洗衣服,减少自身携带的细菌数目,减少被细菌感染而生病的可能。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 细菌知识结构细菌的发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细菌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细菌的营养方式:寄生或腐生知识要点1.细菌由荷兰人列文•虎克发现。
由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他被成为“微生物学之父”。
2.细菌个体十分微小,用高倍显微镜或电镜观察,形态分可分为有球状、杆状、螺旋状。
3.细菌的结构:细菌是单细胞生物。
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构成,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 集中的区域。
有的细胞壁外有荚膜,有的生有鞭毛。
与动植物细胞不同:(1)没有成形的细胞核(2)DNA 集中在一定的区域内与植物细胞的不同:没有叶绿体与动物细胞的不同:有细胞壁4.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
分裂n 代会产生2n 个个体。
5.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
有些细菌生长发育后期,体积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的。
芽孢对不良环境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遇到适合环境又会萌发成细菌,所以灭菌以杀死芽孢为标准。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描述细菌的基本形态、结构特点、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2.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将细菌的细胞结构和动植物细胞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2.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的历史性突破,分析巴斯德实验的操作步骤,启发学生思考,锻炼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描述细菌的繁殖方式,认识到细菌繁殖速度很快,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2.认识到科学发展离不开实验技术的进步,更要依靠科学家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
教学重点和难点列文虎克——发现细菌 巴斯德——微生物之父——证实细菌的存在 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 结构:单细胞个体,有细胞壁,无成形细胞核,无叶绿体,有遗传物质DNA1.重点:细菌的主要特征、细菌的繁殖方式。
2.难点:细菌的主要特征,巴斯德实验的历史性突破。
课前准备1.有关细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2.学生准备有关微生物学史的材料导学过程一、导入:细菌发现和研究的三个故事故事一:第一个看到细菌的人不是什么科学家,而是荷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的管理员,他的名字叫列文虎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 细菌》教学设计
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讲授新课2.展示学习目标3.发布主线任务1:细菌的发现,引导学生任务要求:朗读课本71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谁发现了细菌?用什么发现?(2)他观察什么时发现的?(3)他看到的小生物呈什么形态?是怎样存在的?教师评价,补充4.动画展示:任务完成进度,获得隐藏细菌的帮助【板书】二、细菌1.细菌的发现:列文虎克5.进入主线任务2:细菌到底从哪里来?(1)你支持哪种观点?A.细菌是自然发生的。
B.细菌是由原来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
(2)求助“小蓝细菌”——连线巴斯德(3)根据连线巴斯德时,我们知道他还有哪些贡献?教师点评,补充6.进入主线任务3:认识细菌的种类(1)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本P88页的内容,并找出细菌的种类。
(2)触发支线任务1: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空气、水、土壤、人体体表及内部都存在,为什么我们肉眼看不到到它?(3)小蓝有疑问:细菌属于单细胞还是多细胞?教师评价,补充恭喜学生获得关键道具2.学生齐读学习目标3.学生朗读课本71页内容小组代表回答问题(1)细菌的发现者:列文虎克、自制显微镜(2)一个从未刷过牙的老人的牙垢(3)呈杆状、螺旋状、球状(有的单个存在,有的几个连在一起)4.观看5.(1)学生思考(2)学生观看“连线巴斯德”视频学生代表结合视频,回答主线任务2: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3)学生代表发言巴斯德的贡献:发现酵母菌、乳酸菌,提出了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6.学生阅读课本P88页的内容,找出细菌的种类:(1)学生代表回答根据细菌的外部形态不同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2)学生代表回答:细菌个体十分微小,高倍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3)学生代表回答:细菌都是单细胞的,有些细菌虽然相互连接成团或长链,但是每个细菌都是独立生活的。
7.观看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做到有目的性的去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第二节 《细菌》教案-学习文档
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教学设想】(一)教材分析细菌是生物界中一类重要的生物,了解细菌有利于更好地认识生物世界。
教材通过细菌发现的过程,阐明了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这一观点。
通过介绍巴斯德实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
细菌的个体很小,观察它的形态需要在高倍显微镜和电镜下才能观察到,教材通过《观察与思考》让学生了解细菌结构。
与动植物细胞相比较,细菌突出的特征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此外,细菌没有叶绿体,这就决定了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细菌靠分裂生殖,细菌的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等特点,使其几乎无处不在。
(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知道细菌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对细菌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而且在七年级上册生态系统的学习中也学到了细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2、学生学习本课的主要困难:由于细菌太小,用眼睛无法直接观察到,对学生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有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模式本节课总的设计思想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生生互助学习为主的方式进行教学,构建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互助性。
教学模式:知识回顾→交流探究→总结归纳→互助提高→当堂检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会描述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特点。
2、了解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细菌结构示意图和制作细菌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通过互助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三)情感目标:1、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一)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二)细菌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教学难点】细菌的发现史。
【教学用具】模拟巴斯德实验,细菌模型,ppt课件。
【教学准备】教师:收集有关细菌发现过程、细菌形态、结构和生殖等有关的图片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细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描述出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3、结合生活实际,推测细菌的生殖方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细菌的结构和动植物细胞结构图并进行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细菌被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发展离不开实验技术的进步,更要依靠科学家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
通过对细菌繁殖方式的学习研究,认识到细菌繁殖速度很快,生活习惯不卫生很容易被细菌感染,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及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教学难点:细菌的结构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
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推测。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通过复习细菌的分布情况。
从生活实例出发,提出一系列问题,哪里有细菌,你的手上有细菌吗?你的课桌上、书上、钢笔上有细菌吗?我们用肉眼能看到细菌吗?二、探究新知(一)细菌的发现1、质疑过渡:为什么我们时时刻刻在与细菌打交道,却又不了解细菌呢?(细菌微小,肉眼看不见)2、学生阅读书本P71的相关内容,从中可以获取以下的重要信息。
①细菌的发现:17世纪后叶列文虎克②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证明细菌的由来并提出巴氏消毒法)。
3、小结:通过阅读,你对于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二)细菌的形态:1、质疑过渡:细菌很小,所以我们虽然时时刻刻在接触它们,却看不到,那么,它们的形态、到底是怎样的呢?2、屏幕展示细菌形态图片,使学生对细菌的三种形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然后介绍一些与学生身体健康有关的细菌,如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
(三)细菌的结构:1、质疑过渡:细菌的形态不同,但基本结构相同,细菌的结构怎样呢?2、展示细菌结构图片。
学生就细菌结构进行讨论,总结细菌的结构的特点。
3、比较细菌细胞与动植物细胞结构。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5单元 第4章 第2节《细菌》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细菌一、教学目标1.了解细菌的发现。
2.说出细菌的结构。
3.通过与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4.知道细菌的生殖方式。
二、重点难点重点:1.细菌的形态结构。
2.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难点:能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三、教学准备自制课件、细菌图片、巴斯德鹅颈瓶实验动画、细菌分裂动画四、引入新课同学们,请把你们的双手伸出来,让老师检查一下你们的手,我看到有些同学的手很干净,勤剪指甲,但是我也看到有些同学的手有点脏,指甲有些长。
如果我们用这样的手去拿东西吃,会怎样呢?(生病)俗话说得好:“病从口入。
”手如果不经常洗,就会有许多细菌,那么,这些细菌是从哪里来的呢?要想解答这个问题,现在我们就来共同探讨细菌这节内容。
学生伸出双手,互相观察,虽然看不到,但手上有很多细菌。
通过学生自身的卫生情况导入新课,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效果。
五、探究新知一、细菌的发现细菌很小,肉眼看不到,那细菌是怎样被人们发现的呢?最初,人们知不知道细菌是从哪里来的呢?请同学们自学教材71页细菌的发现,解答下面两个问题:问题1:细菌是被谁发现的?列文虎克问题2:细菌是从哪里来的?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播放动画,展示巴斯德的实验过程。
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1.出示图片,学习细菌的三种形态:杆形、球形、螺旋形。
2.课件展示细菌的结构图、植物细胞结构图和动物细胞结构图,比较异同,并填表:教师总结①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原核生物;②细菌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异养;③有的细菌具有鞭毛(运动)和荚膜(保护)。
三、细菌的生殖1.动画展示:细菌的分裂情况分裂生殖。
2.展示有些细菌形成芽孢的图片芽孢是细菌度过不良环境的休眠体。
3.引导学生讨论、计算细菌分裂结果及时进行评价,并向学生灌输讲卫生的好习惯。
阅读书本知识,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寻找问题答案。
观看动画,了解细菌由来的证明过程。
认识图片,初步认识细菌的形态。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第四章 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4章第2节细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这实验中研究的变量是什么?(有无细菌)
(2)从巴斯德的故事里面我们对科学有什么新认识 呢?(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3)巴斯德还有哪些贡献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 (发现乳酸菌、酵母菌;提出巴氏消毒法;防止手术感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细困细胞特点的是()。
A.个体是单细胞的B.细胞有细胞壁、
细胞膜、细胞质
C.细胞中有成形的细胞核D.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
核
3.芽抱是细菌的()。
A.分泌物B.休眠体C.后代D.生殖细胞
4.用罐头来保存食物是根据()的实验发明的。
A.达尔文B.列文虎克C.巴斯德D.弗莱明
5.与绿藻细胞相比,细菌细胞缺少的结构是()。
集体定教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请你们检查一下自己的手上,看干不干净?(干 净)真的很干净吗?我们来看看。(大屏幕展示调查报 告)原来我们手上生活着很多很多的微小生物,我们肉 眼根本无法看见,所以以前的人们根本 不知道有细菌的 存
二、讲授新课
知识点一:细菌的发现者是谁?如何被发现的?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书本P58-P59的相关内容,从中 你可以获取哪些重要信息?
(2)细菌的结构有哪些?(展示图片,学生就图 片回答)其中,鞭毛和荚膜属于特殊结构,其他结构属 于基本结构。与动植物细胞相比,细菌细胞有什么特 点?(没有成型的细胞核)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但DNA会聚集到细胞中一个特定的区域,我们把这样的生 物称为原核生物,把有真正细胞的生物称为真核生物,
(3)那细菌有没有叶绿体呢?(没有)那么我们 推测,它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会,这种营养方式叫做?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生物八年级上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本节课是通过巴斯德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探究细菌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想;通过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节是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
在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中,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检验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已初步掌握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并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菌落学会区别两种菌落的方法,从感观上对细菌有了初步的认识,并通过探究实验了解了细菌的分布和生存条件,而本节则从微观的角度引导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生理特点、分布特点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要求学生学会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生殖等),认同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和热爱科学的兴趣,为后面学习细菌真菌对自然界的作用和人类对细菌真菌的利用奠定了基础,同时为日常生活中细菌性传染病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三、学情分析刚进入八年级的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习了植物和动物的细胞结构的内容,这为接下来学习细菌的结构做了相关的知识上的铺垫。
但由于细菌形态非常微小,对于学生来说学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必须采取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简单易行的学具、图片、录像、动画等,提高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知道细菌发现经历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代表人物是谁?⑵通过观察并能区分不同细菌种类的形态、特征和大小。
⑶能够说出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并知道不同细菌其营养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差异。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通过多媒体演示和教师讲解,给学生提供比较直观、形象的认识,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其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第二节 《细菌》教案
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教学设想】(一)教材分析细菌是生物界中一类重要的生物||,了解细菌有利于更好地认识生物世界||。
教材通过细菌发现的过程||,阐明了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这一观点||。
通过介绍巴斯德实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
细菌的个体很小||,观察它的形态需要在高倍显微镜和电镜下才能观察到||,教材通过《观察与思考》让学生了解细菌结构||。
与动植物细胞相比较||,细菌突出的特征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此外||,细菌没有叶绿体||,这就决定了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细菌靠分裂生殖||,细菌的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等特点||,使其几乎无处不在||。
(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知道细菌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对细菌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而且在七年级上册生态系统的学习中也学到了细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2、学生学习本课的主要困难:由于细菌太小||,用眼睛无法直接观察到||,对学生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有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模式本节课总的设计思想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生生互助学习为主的方式进行教学||,构建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互助性||。
教学模式:知识回顾→交流探究→总结归纳→互助提高→当堂检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会描述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特点||。
2、了解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细菌结构示意图和制作细菌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通过互助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三)情感目标:1、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一)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二)细菌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教学难点】细菌的发现史||。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生物)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观察作业:请同学们在课后观察家中或学校附近的自然环境,寻找可能的细菌生活迹象,如腐烂的植物、水体富营养化等,并记录下来。通过观察,让学生认识到细菌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存在和重要作用。
2.家庭实验:鼓励学生在家中尝试简单的细菌培养实验,如利用废旧酸奶机培养益生菌,观察其生长情况。此实验旨在让学生亲身体验细菌的繁殖过程,增强他们对生物学实验的兴趣。
5.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提高合作能力。
本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细菌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学习生物课程时,已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生命现象有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细菌的了解可能局限于生活中的常见例子,如食物变质、生病等,但对其深入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足。因此,教学中需关注以下几点:
5.掌握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细在食品、医药、环保等方面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对细菌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分析细菌的共性和特性。
3.利用图表、模型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细菌的繁殖和生长过程。
4.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2.难点:
(1)细菌的形态多样性及分类;
(2)细菌的繁殖速度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细菌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包括有益和有害方面。
人教版初中生物课标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 细菌教案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第二节细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
2.通过观察会描述细菌的基本形态;能识记细菌的结构特点。
3.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掌握细菌的主要结构,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结合生活实际,推测细菌的生殖方式。
能力目标:1.通过书籍、杂志、网络来搜索有关细菌的各种资料,学会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
2.通过巴斯德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探究细菌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想。
3.通过观察细菌结构示意图,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掌握细菌的主要结构,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的实验,培养学生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关心科学发展的情感。
2.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结构特征及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特点。
2.教学难点:巴斯德实验的理解;细菌的结构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的原因。
【课前准备】教师:收集有关细菌发现过程、细菌形态、结构和生殖等有关的图片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对本节内容进行预习。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谈话法、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教师:在学习新课前,老师先请同学们观察一组图片,【播放第1-9张幻灯片】多媒体展示电子显微镜下扫描的“钉子上的细菌”的图片(放大33倍、100倍、200倍、300倍、500倍、1000倍、15000倍、30000倍和70000倍的图片)教师:图片所示的是什么?学生:细菌。
教师:在放大到多少倍的时候咱们才能够看见细菌的大致形态?学生:30000倍。
教师:由此我们可以推断细菌的形态具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钉子上的细菌在不同放大倍数下的图片,使学生能体会到细菌个体的微小,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种微小的生物——细菌。
【播放第10张幻灯片】【板书:第二节细菌】二、讲授新课(一)细菌的发现教师:“那么如此微小的细菌是谁通过怎样的过程发现的呢?”【板书:一、细菌的发现】学生回答,教师同时【板书:补充细菌的发现:——列文虎克】教师:第一个看到细菌的人并不算是一位科学家,而是荷兰一个小镇的管理员。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描述出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2、能说出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二)技能目标1、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能力和设计探究实验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对细菌正反两面方面作用(有害和有益)的学习, 正确认识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及在自然界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材分析细菌是生物界中一类重要的生物,了解细菌有利于更好地认识生物世界。
教材通过细菌发现的过程,阐明了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这一观点。
通过介绍巴斯德实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
细菌的个体很小,观察它的形态需要在高倍显微镜和电镜下才能观察到,教材通过《观察与思考》让学生了解了细菌结构。
与动植物细胞相比较,细菌突出的特征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此外,细菌没有叶绿体,这就决定了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细菌靠分裂生殖,细菌的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等特点,使其几乎无处不在。
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细菌在自然界中所起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2.教学重点:细菌的结构特点和营养方式;细菌和人类的关系。
3.教学难点:细菌的营养方式,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
教法设想1.直观教学法:通过课件的直观教学手段,创设生物微观世界,激起学生的感性认识,获得生动的表象,促进对知识比较全面、比较深刻地掌握和理解的教学方法。
2.目标导向法:围绕教学目标,步步激疑启思,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发现问题,使学生逐层探索获取知识。
3.推理法:培养学生学会辨证推理得出结论的方法和能力。
使学生学习透过事物表象,思考、分析、研究事物内涵的方法。
学法指导1.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解决疑难。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同时还可以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对问题的钻研精神和训练语言表达的能力。
2019-2020年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通过观察会描述细菌的基本形态。
2. 能识记细菌的结构特点。
3. 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4. 结合生活实际,推测细菌的生殖方式。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细菌结构示意图,回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总结出细菌的结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的实验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培养学生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 细菌的基本形态。
2. 细菌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对细菌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推测。
•教学方法谈话法、自觉法、比较法、讨论法、分析法•教具准备教师:1.多媒体细菌形态图片2. 挂图——细菌的结构示意图3. 细菌的永久涂片,植物结构示意图4. 显微镜学生:课下收集各种有关细菌的资料或图片,尤其是收集最新科技成果。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导入新课](教师活动)教师:用谈话法复习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采集并培养了细菌和真菌,并观察了两种菌的菌落不同;其实,它们的形态结构也相差甚远。
现在,我们就共同来探讨细菌。
你们先自觉预习课本58~59页一一细菌的发现内容,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或疑问写在纸上,然后再小组讨论、总结,看哪位同学总结得最好。
[创设情境,讲授新课](学生活动)阅读课文,思考、讨论问题,并尝试回答:学生:17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制作了显微镜,并用它发现了细菌。
学生:虎克发现这些小生物呈杆状、螺旋状或球状。
有的单个存在,有的几个连在一起。
学生:简述巴斯德的著名实验,证实肉汤中的细菌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由原来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学生:巴斯德被后人称为“微生物之父”,他对人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
(教师活动)教师: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好,请问这位简述巴斯德的著名实验过程的同学,你是从哪里查到资料的。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细菌〖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2. 能够描述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特点;3. 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和营养方式;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比较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电子显微境下的细菌图片,了解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特点并进一步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2. 观看教师展示的细菌分裂的图片和CAI课件, 了解细菌的快速繁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2.培养学生爱国思想和对科学研究勇于探索的精神,意识到讲究个人卫生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1.细菌的形态特点和细菌的结构特征以及细菌的营养方式;2. 细菌的生殖方式。
〖教学难点〗1.巴斯德实验的理解;2. 细菌的结构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泛的原因。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有关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殖等图片资料,CAI课件,显微镜,细菌永久涂片等。
学生:通过查阅书籍、网站,搜集与细菌有关的材料;加强课前对本节内容的预习。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1.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用多媒体展示与细菌战有关的图片学生交流所知道的细菌战的历史知识,然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资料:(1)七三一部队1932年在中国哈尔滨设立研究中心。
这支部队拥有3000多名细菌专家和研究人员,分工负责实验和生产细菌武器,残忍地对各国抗日志士和中国平民的健康人体用鼠疫、伤寒、霍乱、炭疽等细菌和毒气进行活人实验和惨无人道的活体解剖,先后有一万多名中、苏、朝、蒙战俘和健康平民惨死在这里。
(2)731部队当时已具有可将人类毁灭数次的细菌武器生产能力,他们的“研究成果”投放战场,致使20多万人死伤。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阅读资料,联想已知的历史知识,对日本侵略者充满了仇恨,纷纷表示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使祖国更加强大。
教师趁机激活学生的思维,设疑导入课题:细菌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它为什么会被侵略者利用来危害我们人类呢?这就需要我们学习第二节:细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会描述细菌的基本形态。 2.能识记细菌的结构特点。 3.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4.结合生活实际,推测细菌的生殖方式。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细菌结构示意图,回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总结出细菌的结构特 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的实验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 切相关,培养学生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细菌的基本形态。 2.细菌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对细菌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推测。 ●教学方法 谈话法、自觉法、比较法、讨论法、分析法 ●教具准备 教师:1.多媒体细菌形态图片 2.挂图——细菌的结构示意图 3.细菌的永久涂片,植物结构示意图 4.显微镜 学生:课下收集各种有关细菌的资料或图片,尤其是收集最新科技成果。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教师:用谈话法复习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采集并培养了细菌和真菌,并 观察了两种菌的菌落不同;其实,它们的形态结构也相差甚远。现在,我们就 共同来探讨细菌。你们先自觉预习课本 58~59 页——细菌的发现内容,把自己 掌握的知识或疑问写在纸上,然后再小组讨论、总结,看哪位同学总结得最 好。 [创设情境,讲授新课] (学生活动) 阅读课文,思考、讨论问题,并尝试回答: 学生:17 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制作了显微镜,并用它发现了细 菌。 学生:虎克发现这些小生物呈杆状、螺旋状或球状。有的单个存在,有的 几个连在一起。 学生:简述巴斯德的著名实验,证实肉汤中的细菌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 由原来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2/6
学生:巴斯德被后人称为“微生物之父”,他对人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他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 染的方法。
(教师活动) 教师: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好,请问这位简述巴斯德的著名实验过程的同 学,你是从哪里查到资料的。 学生:课外读物。 教师:很好,希望其他同学向他学习,课余多看一些有关科学发现和进展 的书,开拓自己的视野。我们知道,无论是在空气、水、土壤中,还是在人体 皮肤的表面或身体内部,都有细菌存活着。不过,细菌太微小了,我们用肉眼 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见到它的庐山真面目;虎克显微镜的发明,为我 们配制了一把打开微观世界大门的钥匙。巴斯德实验的科学研究过程,又使我 们认识到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思维和仔细的实验基础上的。下面,我们 就课文中的讨论题“你对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来交流一下你们自己 的看法。 (师生互动) 学生热烈讨论,畅所欲言,互相交流看法,教师参与某一小组的讨论,对 他们新颖独特的看法加以鼓励,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兴趣、探索未知世界的勇 气。 [互相交流,突出重点] 教师:细菌非常微小,我们需要用高倍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 的形态和结构。 多媒体投放出在电镜下的几种细菌形态图片 观察这些图片,总结细菌的形态是怎样的,比一比,看哪位同学总结得最 好。 学生: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大约 10 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一颗小米粒 那么大。 学生:细菌的种类有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种。 学生:它们都是单细胞个体。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你们想不想自己亲自观察一下细菌的形态 呢? 学生:想。 教师:出示显微镜,细菌的永久涂片 学生:分组观察,观察到细菌后很兴奋。 教师:你们在显微镜下只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要了解细菌的结构,必须 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 出示细菌和动植物细胞结构图 学生:观察、回忆、对比,得出结论。 学生: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 学生:动物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学生:细菌有细胞壁(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细菌生有鞭 毛),没有细胞核,只有 DNA 集中的区域,没有叶绿体,有细胞膜、细胞质。 教师: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大家通过复习旧知识,对比新知识,从而能 更准确地把握细菌的结构,你们回忆动植物结构很准确,新旧对比更容易记住
3/6
细菌独特的结构。通过对比我们发现细菌的结构中没有叶绿体,那它是靠什么 来获取营养的呢?结合比较内容,加以推测。
[对比结果,突破难点] 学生:植物体内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自养生物。 学生:动物体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 以现成的有机物作为生物,是异养生物。 学生:细菌体内也没有叶绿体,那它一定也是异养生物了。 教师:同学们根据动植物的营养方式,推测出了细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 说明你们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都很强。你们来考虑一下这个问题:夏秋季人们 容易患的痢疾是由痢疾杆菌生活在人体肠道内引起的;落叶枯草的腐败是由枯 草杆菌引起的,同样是摄取营养,若将两者的生活环境变换,两者能生存吗? 根据你们查阅的资料,讨论分析细菌的营养方式有哪两种。 学生:若将两者的生活环境变换,两者都不能生存,因为它们虽都属异 养,但营养方式不同,痢疾杆菌是营寄生生活的种类,而枯草杆菌是营腐生生 活的种类。 教师:你们能结合生活实际,举一些营两种生活的细菌的例子吗?分组讨 论举例。并比赛。 学生:营寄生生活的:如:肺炎双球菌、幽门螺旋菌、结核杆菌、霍乱弧 菌、炭疽芽孢杆菌等。 学生:营腐生生活的:醋酸杆菌、乳酸菌、甲烷细菌等。 教师:刚才,我们评出了每组的第一名和第一名的小组,大家应该向他们 学习;平时多积累经验和知识,运用大脑去分析判断这些知识,就一定会取得 好成绩。 现在,同学们考虑一个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夏天比冬天鲜肉腐烂的速度 快?猜一猜:细菌的生殖方式是简单还是复杂呢? 学生:因为夏天气温高,空气湿度大,这些条件非常利于细菌的大量繁 殖,我认为细菌的生殖方式很简单——是分裂生殖。 教师:能分析一下它是裂殖的原因吗? 学生:能,我认为只有最简单的裂殖方式,才能使细菌在短时间内大量的 繁殖,我从资料中查到,细菌的繁殖速度是每 30 分钟繁殖一代,如果是有性繁 殖的话,根本不可能这么快,所以我认为它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 教师:太棒了,同学们请为这位同学的精彩发言掌声鼓励;下面我们来检 验一下你们的计算能力。 假如你手上此刻有 100 个细菌,细菌的繁殖速度按每 30 分钟繁殖一代计 算,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4 小时后你手上的细菌数目是多少? 学生:计算得出结果,大约是 25600 个。 教师:哇,好可怕的数字,通过计算,我们看到细菌的繁殖速度如此之 快,数目增加如此之多,如果这么多的细菌被人吃到肚里,将会是个什么后 果? 学生:肯定会得病的,因为病从口入吗? 教师:那么我们应该养成什么样的个人卫生习惯呢? 学生:勤洗手,勤换衣服,搞好环境卫生,多开窗通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