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1课时作业19: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1课时作业15: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练习题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一、选择题1.(2018·河南鲁山一高月考)在欢庆胜利的时刻,周恩来庄严宣告:“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打倒反革命。
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
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这里的“起义”指的是()A.南昌起义B.武昌起义C.广州起义D.秋收起义『解析』据“周恩来”“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打倒反革命”“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可知,这次起义是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所以『答案』选A项。
『答案』 A2.“八七会议”给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前进的方向”是指()A.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B.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C.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D.依靠群众,继续北伐,领导国民大革命『解析』“八七会议”的内容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节发动起义,故选C项。
『答案』 C3.(2017·广东佛山高一期末)1926年,毛泽东指出:“论功行赏,如果完成民主革命的功绩作十分,则市民(工人)及军事的功绩只占三分,农民在乡村革命的功绩要占七分。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毛泽东()A.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B.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C.放弃发动工人参与革命D.开展了国民革命运动『解析』据材料“农民在乡村革命的功绩要占七分”可知,毛泽东看到农村革命的重要性,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故A项正确。
『答案』 A4.1930年,闽西苏区掀起文化建设热潮,有一首歌《你追我赶实在忙》唱道:“哥哥栽禾妹送秧,横直疏密要适当,但愿今年多产谷,支援红军打胜仗。
”这反映出()A.苏区的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发展起来B.土地革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和革命积极性C.苏区人民期盼结束内战的美好愿望D.苏区农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根本的改善『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苏区人民努力生产(生产积极性)和对红军的支持(革命积极性),这是中国共产党在苏区实行土地革命的结果,故选B项。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作业
第四单元第15课一、选择题1.(2019·江西赣州南康中学月考)1927年7月27日,周恩来在江西大旅社宴会厅召开前敌委员会会议。
他说:“我们这次起义是敌人逼出来的,不如此便没有出路。
起义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成功的关键在于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在于有周密的准备,出敌不意,攻其不备,一举歼灭南昌的敌人。
”从材料中,可知中国共产党()A.摆脱了右倾思想的影响B.正确认识了当时中国的革命形势C.准备独立领导武装斗争D.走上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起义”指的是南昌起义,材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准备独立领导武装斗争,故C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南昌起义是以城市为中心,所以尚未正确认识当时中国的革命形势,也未走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故排除B、D两项。
2.(2019·江苏南京金陵中学调研)1931年8月26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关于中国共产党的任务的决议》高度评价、赞扬了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斗争策略,指出“中国共产党必须推广(毛泽东的)良好经验”。
材料中的“良好经验”是() A.发动城市工人武装暴动B.开辟农村包围城市道路C.领导红军实行战略转移D.与国民党合作共同抗日【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斗争策略”可知,“良好经验”指的是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发生于1934—1936年,排除;D项所述事件开始发生于1937年,排除。
3.从1931年开始,南京国民政府在鄂豫皖赣闽等地大力推行农村合作运动,当地的农村合作社得到空前发展。
这反映了当时国民政府()A.受到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B.试图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C.企图抵制中国共产党农村革命的影响D.把经济建设的重心放在农村【答案】C【解析】南京国民政府在阶级性质方面属于资产阶级政权,A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故A 项错误;国民政府的政权性质就决定了其是资产阶级利益的维护者,它不可能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故B项错误;1927年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在农村进行土地改革,“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正在全面展开,南京国民政府推行的农村合作运动,正是试图抵制中国共产党农村革命的影响,故C项正确;“把经济建设的重心放在农村”属于主观臆断,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高中历史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含解析)
高中历史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含解析)(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A组(基础题)1.1997年,江泽民参观南昌起义纪念馆时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他题词的依据是南昌起义( ) A.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C.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D.揭开了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序幕解析:从题中“军旗升起的地方”可作出判断。
A项是秋收起义部队的旗号;B项是南昌起义的意义,但与题干不符;D项是在秋收起义失败后开始以农村包围城市,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揭开了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序幕。
答案:C2.朱德曾赋诗道:“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
领导有方经百炼,人民专政靠兵权。
”它所反映的历史大事是( )A.南昌起义B.三湾改编C.秋收起义D.井冈山会师解析:抓住材料中的“红军荟萃井冈山”,就是指红军到井冈山会合,即井冈山会师。
答案:D3.观察下图,下列对图中建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A.位于今江西省的瑞金市B.见证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C.反映了国共合作的成就D.体现了农村根据地的成长壮大解析:图示中的机构成立于1931年,而国共合作在1927年就破裂,故C项叙述错误。
答案:C4.在20世纪上半叶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这条道路是( )A.采取暴力革命B.领导工人运动C.农村包围城市D.国共两党合作解析:中国独特的革命道路是相对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而言的,俄国走的是以大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中国走的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
答案:C5.有人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分成前14年和后14年,因为在此中间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次会议是指( ) A.遵义会议B.中共二大C.八七会议D.中共一大解析:根据题干“前14年(即1935年之前)”“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等信息,可以得出这次会议是遵义会议。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每课一练(人教必修1)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1927年中国共产党吸取了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发动了南昌起义。
下列毛泽东的论断与这个“教训”有密切关系的是()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枪杆子里面出政权”C.“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D.“将革命进行到底”解析:国民大革命时期,由于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中共放弃了武装(即枪杆子)而导致大革命失败,中共吸取教训发动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答案:B2.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方针的原因是()①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②中共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③回击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④人民大众同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是在一战期间,八七会议召开于1927年,故①错误。
答案:B3.原中共中央宣传部长陆定一同志曾为井冈山题词:“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
”说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A.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B.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C.开始创建人民军队D.揭开了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序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史料信息的能力。
毛泽东在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失败后转入井冈山,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探索出“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带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答案:B4.“福”是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原意为:“人人有田,人人有衣穿。
”有田就有保障,有保障就是福。
下列政策或措施中,充分满足了农民土地要求的是() A.《资政新篇》B.《天朝田亩制度》C.孙中山的“民生主义”D.中共井冈山时期的土地政策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根据材料中“人人有田”可知农民阶级获得了土地,从而满足了其土地要求。
A、B两项属于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由于战乱并未真正实施;而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并未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课时训练: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含解析
第四单元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陕西省委在西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的决议明确指出:坚决反对冯玉祥,发动群众破坏其军事设施;党到农村去,在土地革命政纲之下,加紧农村阶级斗争,准备总暴动,建立农协政权。
该决议反映了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B。
中共认识到农民革命的重要C。
红军在陕北的力量发展壮大D。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确立2、“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下列选项对该事件描述正确的是( )A.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C.表明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D.表明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辟3、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土地分配的标准:以乡为分配土地的单位。
所有乡村中男女老幼,一律平分。
现依中央办法,改以劳动力为标准,能劳动的比不能劳动的多分一倍."这一变化主要是为了()A。
满足贫苦农民的土地要求B。
争取大多数农民对革命的支持C.体现公平、公正的社会原则D.增强井冈山根据地的经济实力4、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陕西省委在西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的决议明确指出:坚决反对冯玉祥,发动群众破坏冯的军事设施;党到农村去,在土地革命政纲之下,加紧农村阶级斗争,准备总暴动,创造农协政权,推翻冯的统治;党到国民党军队中去,加紧培植革命的军事基础。
这些决议出台的背景是A.中共八七会议的召开B.南方工农武装运动蓬勃发展C。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5、纪念章中存留着回忆.如图所示纪念章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准确的是()A.②③④① B.②①④③C.④③①②D.④③②①6、1927年8月20日毛泽东在代表中共湖南省委致中央的信中说:“中国客观上早已到了1917年”,“我们不应再打国民党的旗子了,我们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工农兵苏维埃完全与客观环境适合,我们此刻应有决心立即在粤湘鄂赣四省建立工农兵政权;此政权既建设,必且迅速地取得全国的胜利。
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课时同步练习: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1.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批准,将每年8月1日定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
与这个节日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武昌起义B.秋收起义C.南昌起义D.红军长征2.1921年中共的诞生证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在艰难曲折的革命斗争历程中,党逐步走向成熟。
中共历史上的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都A.及时作出了挽救党和革命的决定B.为长征的胜利创造了条件C.推动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D.促成了团结抗日局面的实现3.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这一道路的开端是A.中共“一大”召开B.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C.南昌起义的爆发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4.1928年11月,毛泽东在给中共中央的报道中指出:(湘赣)边界各县的党,几乎完全是农民成分的党。
此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暴动的失利B.国民党右派的屠杀C.土地革命的进行D.中共转为农民政党5.毛泽东曾指出:因为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创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借以长期战争中逐步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基于上述认识,毛泽东主张A.城市中心武装暴动B.创建工农联盟C.枪杆子里面出政权D.“工农武装割据”6.下图是1927~1928年中共党员成分构成变化示意图。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B.“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C.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D.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7.1935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红军立刻抢渡乌江、攻占遵义;“关于作战方针,以及作战时间与地点的选择,军委必须在政治局会议上做报告。
”实际上取消了共产国际代表李德独断专行的军事指挥权。
这说明当时红军A.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支持B.有勇往直前的斗争精神C.军事力量超越国民党军队D.已着手纠正“左”倾错误8.美国记者斯诺根据在延安采访的资料,于1937年10月在英国出版了《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介绍了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和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无私奉献、甘愿牺牲的伟大精神,在西方引起轰动,先后被译成多种文字而广为流传。
课时作业20: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一、选择题1.1931年春,毛泽东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制定出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这一政策的出台()A.得到所有农民热情拥护B.巩固了抗日民主政权C.适应了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D.表明中共放弃革命的领导权2.1935年10月,陈云在向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写道:此次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目前,我们党在新的情况下能够自己提出新的任务”。
这说明()A.中共开始由幼稚走向了成熟B.红军已粉碎国民党的围剿C.中共建立了完整的领导核心D.红军完成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3.热播电视剧《东方》中,面对新中国的成立,阎锡山劝慰蒋介石说:“我们不急,急的是他毛泽东。
不就是建个什么国嘛,不要太在意了。
1931年他们也成立了苏维埃,几年后,都在湘江里淹死了。
”苏维埃“在湘江里淹死”指的是()A.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严重损失B.秋收起义失败后向井冈山地区进军C.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地区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长征4.毛泽东著名的词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抒发了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
这首《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
此时,中国工农红军()A.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粉碎国民党的三次军事“围剿”C.开赴抗日战争的前线D.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5.下图为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撰写的一本著作的目录,根据目录推断这部著作产生于()A.国民大革命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6.“(本次大会)向全世界与全中国的劳动群众,宣布它在全中国所要实现的基本任务,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
”这次大会的召开地点位于下图中()A.①B.②C.③D.④7.1928年1月,毛泽东率军攻占遂川县城后,集合部队讲话:“大家要打土豪,筹款子,发动群众,我们要在晚上把东西秘密送到穷人家里去或者把这个地方土豪的资财带到另个地方分给农民”。
历史人教必修1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作业(1) Word含解析
《国共的十年对峙》一、单选题1.1930年6月,中共中央决议认为“中国经济政治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都是同样继续尖锐化,没有丝毫根本的差别”“总的形势,都表明中国新的革命高潮已经逼近到我们的前面了”,并“有极大的可能转变成为全国革命的胜利”。
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B.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C.试图打破国民政府的军事封锁 D.对革命形势作了过高的估计2.1931年春,毛泽东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制定出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这一政策的出台()A.得到所有农民热情拥护 B.巩固了抗日民主政权C.适应了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 D.表明中共放弃革命的领导权3.1934年9月《红旗周刊》指出:“期--西等六省灾情最重,良田被毁,饿殍遍布,国民政府因国民党腐化而教灾不力,只有推翻国民党统治,建设劳动农贫民自己的政权,才能从根本上根绝水患。
”该文章的主旨是()A.向全国通报六省灾情以争取救援 B.揭露国民政府的腐朽性和反动性C.长征中争取人民对共产党的支持 D.将救灾工作同革命事业结合起来4.毛泽东曾对美国记者斯诺说:“从城市的观点来看,这个运动似乎是注定要失败的,因此中央委员会这时就明确地指责我。
我被撤销政治局常委的职务。
湖南省委也攻击我们,说我们是枪杆子运动”。
材料中的“这个运动”()A.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B.扭转了长征以来被动挨打的不利局面C.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产物D.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5.中央红军长征期间曾经先后设想在湘西、云贵高原、川西、新疆等地建立新的根据地,最后选定在陕北。
这表明()A.红军战略转移计划周密 B.敌强我弱形势没有改变C.西部地区群众基础薄弱 D.北上抗日成为全民共识6.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
高中历史 课时作业15 国共的十年对峙(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课时作业 15 国共的十年对峙一、选择题1.2019年8月1日是人民军队建军92周年纪念日,而南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
我们这样说的主要依据是南昌起义( )A.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C.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D.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解析:从四个选项看,B、C两项都符合南昌起义的情况,但是根据题中“军旗升起的地方”这一关键信息,主要强调其在人民军队建军史上的地位,因此选C项。
答案:C2.1927年9月17日,毛泽东下令各团向浏阳文家市撤退。
9月19日,他在前敌委员会上分析了敌强我弱和工农革命军面临的严重形势,主张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部队沿罗霄山脉南下,在农村实行土地革命,开展游击战争。
这表明( )A.毛泽东准备实施敌后战争B.毛泽东准备将工作重心放在农村C.毛泽东准备实施西北战略转移D.毛泽东依然坚持走城市包围农村的革命道路解析:材料中叙述了秋收起义的过程,秋收起义本打算进攻长沙,可是由于敌人力量过于强大,只得放弃长沙转而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
这是毛泽东思想的雏形,这是中国革命理论的开始。
因此本题选择B项。
其他三个选项均说法不正确。
答案:B3.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中,对“八七会议”决议有所发展的内容是( )A.根据地建设 B.武装斗争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土地革命解析:“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组织武装斗争的总方针,而“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中又提出了加强根据地的建设。
答案:A4.下图所示是江西省遂川人民1928年传唱的一首歌谣,歌谣反映了当时遂川( )①红军长征的到来②土地革命的开展③红色政权的建立④人民的喜悦心情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由题干时间1928年,可知长征尚未开始(长征从1934年10月开始)。
再由“分田”“打土豪”可知,②③④正确。
答案:C5.工农红军1934~1936年的长征是“伟大的战略转移”,这里的“转移”是指( ) A.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B.革命的中心地区发生转移C.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转移D.中国革命的方式发生变化解析:红军长征从江西瑞金出发,最后到达陕北,完成了战略的转移。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训练: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一、选择题1、2015年5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参加了俄罗斯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莫斯科红场阅兵仪式,展示了我国作为和平大国的国际形象,这支军队创建于( )A、黄花岗起义B、武昌起义C。
南昌起义ﻩD、秋收起义【解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是解题关键,它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都是同盟会领导下的起义,参加者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排除A、B两项;秋收起义发生在南昌起义之后,排除D项【答案】 C2、某游客在浏览周恩来纪念馆时拍摄了周恩来曾穿戴过的一套服装、这套服装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历史见证、据此分析周恩来曾穿戴这套服装参加了( )A、中共“一大" B。
北伐战争C、南昌起义D、秋收起义【解析】选C 结合关键信息“周恩来”和“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可推理出,周恩来曾穿戴过这套服装领导了南昌起义,答案为C。
【答案】C3、中国共产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中得出的最深刻的教训是( )A、必须尽快解决农民土地问题B、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大城市C、必须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D、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解析】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都以失败而告终,其原因在于片面学习苏俄的革命经验,即先进攻城市再由城市领导农村,没有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从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中得出的深刻教训是从中国国情出发探究革命道路,故选C项。
【答案】 C4、从1927年到1930年上半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革命依照地和红军得到了迅速发展,其根本措施是( )A、肃清右倾投降主义路线B、“工农武装割据”波浪式推向全国C、纠正“左”倾军事冒险计划D、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解析】打土豪、分田地是革命依照地土地革命的重要内容。
农民的支持和参加是依照地和红军发展的主要条件,因此土地革命的广泛开展是根本措施。
【答案】 D5、李立三曾说,南昌暴动在广大群众没有出路的时候,在全国树立出新的革命中心、此处李立三指出了南昌起义的( )A、历史背景 B、参加主力C。
新高中历史人教必修1习题: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基础巩固1贺龙说:“南昌起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斗争的胜利。
”这说明()A.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B.北伐战争胜利C.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土地革命的重要性D.红军长征取得胜利“与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斗争”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中,认识到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认识到掌握武装的重要性,故选A项。
B、C、D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2某同学从图书馆借了一本《政治大纲》,封面上有“一九二九年十二月十日”“琼崖红军军事政治学校出版”等字样。
通过阅读该书他可以了解()A.革命统一战线的来龙去脉B.“工农武装割据”的伟大创举C.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D.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支持3油画《井冈山上》描绘了毛泽东率军队到达井冈山的场景。
当时毛泽东在井冈山重点思索的是()A.如何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B.如何把苏联的指导落到实处C.如何尽快建立新统一战线D.如何尽快同党中央取得联系4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党的主要领导人王明等人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
其错误产生的根源是()A.完全听命于共产国际的指导B.完全否定毛泽东正确的军事和政治路线C.顽固坚持苏联式的革命道路D.没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闪闪的红星》电影海报5《闪闪的红星》中的潘冬子曾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少年的偶像,年仅十岁的潘冬子一心要参加红军,参加革命。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根据地广大人民踊跃参加红军,主要是为了()A.表明革命的决心B.为根据地经济发展赢得稳定环境C.粉碎国民党的经济封锁D.保卫土地革命的胜利果实6“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
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
”朱德这首诗缅怀的是()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八七会议D.遵义会议72016年暑假,为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某学校组织学生“重走长征路”,他们沿着当年红一方面军的长征路线,经过下列重要景点的先后顺序应是()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④①②③D.①④③②8“陕北出了个刘志丹,红旗一举半边天。
高中历史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测)新人教版必修1
国共的十年对峙一、选择题(每题4分,12小题,总共48 分.)1.《中间地带的革命》写道:“布哈林在中共六大的会议上指出了中国革命‘左'倾盲动本质,纠正了中共中央一味进攻,不考虑力量对比的‘蠢汉'做法,提出了争取群众、扩大苏区、建立红军的任务。
”当时,中共领导的革命应处于A.国民革命时期B.井冈山时期C.延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答案】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中共六大……’左’倾盲动本质……提出了争取群众、扩大苏区、建立红军的任务” ,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会议时间、井冈山时期建立苏区、建立红军等史实入手,即可排除错误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2.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
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
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确的是A.南昌起义T遵义会议T《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中共“七大” T“工农武装割据” T敌后游击战C.秋收起义T“工农武装割据” T中共“七大”D.遵义会议T井冈山道路T《论持久战》答案】C【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的历程,题目难度不大,但是关键在于考生在复习中要建构历史知识体系,厘清历史发展脉络,理解历史事件的前后联系。
如本题只要学生在复习中理清了中共党史的脉络,就很容易得出正确答案。
3.下图所示是江西省遂川人民1928 年传唱的一首歌谣,歌谣反映了当时遂川过新年、过新年,今年不比往常年,共产党军来到了,你分谷子我分田。
过新年、过新年,你拿斧头我拿镰,高举红旗开大会,打了土豪分了田。
过新年、过新年,今年不比往常年,共产党军来到了,你分谷子我分田。
过新年、过新年,你拿斧头我拿镰,高举红旗开大会,打了土豪分了田。
①红军长征的到来②土地革命的开展③红色政权的建立④人民的喜悦心情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 1928 年”“共产党军来到了” “打了土豪分了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 年10 月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红色政权,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受到广大贫苦农民的积极拥护,故②③④正确;红军长征开始于1934年,时间晚于题干时间,故①错误;所以答案选Co【点睛】“ 1928年” “共产党军来到了”“打了土豪分了田”是解题的关键信息。
高中历史 4_15 国共的十年对峙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1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第Ⅰ卷一、选择题。
本卷共12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标语口号对特定时期的革命斗争起了促进作用。
“打倒反革命的新军阀蒋介石,打倒假革命反革命的汪精卫,继续完成国民革命”。
上述口号所鼓动的革命事件是A.中共一大 B.国民革命军北伐C.南昌起义 D.红军长征2.南昌起义前夕,中共宣言称:孙中山之光荣的旗帜永久是在革命的民众、工农兵小资产阶级广大的群众方面,决非反动的妥协的伪国民党所能盗窃的。
中国几万万的民众始终要认得真正革命的国民党的旗帜,始终知道中国共产党永久站在国民革命的最前线。
这反映出中共A.明确放弃了革命领导权 B.希望争取更多的国民党革命者C.希望再次与蒋介石合作 D.没有认识到国民党的反动面目3.南昌起义之后,有的战士说出“什么革命?大家不过跟着走到汕头,好有出路”,“这是叶挺、贺龙想做军长、总指挥罢了”之类的话。
这反映出A.中共对起义的宣传不足 B.国民革命军北伐的动力不足C.南昌起义失败的必然性 D.中共内部革命策略存在分歧4.中国共产党的某一次会议通过的《最近农民斗争的议决案》指出:“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的有计划的尽可能的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利用今年秋收时期农村中阶级斗争剧烈的关键”,来发动和组织农民举行秋收暴动。
这次会议是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C.瓦窑堡会议 D.洛川会议5.有一首山歌唱道:“朱毛红军到古田,工农当家掌政权……朱毛红军到古田,一人分到十担田。
”与这首山歌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北伐战争 B.井冈山的斗争C.南昌起义 D.八七会议6.观察下列地图,地图所反映的历史时期的主要特点是A.中共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B.打倒列强、除军阀C.革命军队的创建和发展 D.红军战略转移7.毛泽东说:“《水浒传》里有个水泊梁山,朝廷的千军万马拿他们没办法。
我们到井冈山这样的地方,反动派也奈何不了我们,我们就到那儿去当山大王!”这实际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要走A.统一战线道路 B.工农武装割据道路C.城市中心道路 D.国共合作道路8.20世纪30年代,在中共领导下的苏区百姓可能不知道“苏维埃政府”这个拗口的外来词语的原意,但并不妨碍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这个词语,他们将“苏维埃政府”称为“埃政府”,这个“埃”在客家话中就是“我”的意思,“埃政府”也就成为“我们的政府”。
高中历史必修1课时作业21: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练习题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一、单选题1.美国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1936年访问某一地区时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竞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英,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和抗日胜利的曙光。
这一地区指的是()A、土地革命时期的中央革命根据地B、邓小平领导建立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C、红一方面军结束长征到达的陕甘根据地D、抗战初期建立的晋察冀根据地2.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
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插上一刀”揭开了()A.解放战争的序幕B.战略防御的序幕C.战略反攻的序幕D.战略决战的序幕3.20 世纪30年代初,红军能够粉碎国民党的三次大“围剿”的主要原因在于()A.广大人民支持B.土地革命路线正确C.国民党腐败D.军事方针正确4.去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假设你是一个导游,你带团重走红军长征路,下列哪个地点不是你们所选择的地点?()A.江西的瑞金B.贵州的遵义C.江苏的南京D.陕西的延安5.“这种战略为俄国所忽略。
这种从农村中建立政党与军队的共产革命方式,是毛泽东自中国独特历史环境所领悟的。
”这种“战略”是指()A.无产阶级暴力革命B.“工农武装割据”C.城市中心论D.议会斗争6.1926年中共广东区委在一份报告中认为农民有“不能集中,地方主义色彩浓厚.......等六大先天性弱点,“这六个弱点都是革命中的大阻碍,有其一便不能革命”中共最早否认这一认识并取得较大成果是在()A.国民大革命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7.“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A.扩大革命根据地B.华北事变,民族危机C.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战略转移D.“避其主力,打其虚弱”,更好歼灭敌人8.有学者认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村合作社迅速增多的原因,是南京国民政府对合作社的扶植政策和乡村建设运动的发展。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15课_国共的十年对峙含解析.doc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编者选题表1.(2017·湖南益阳期末)有学者指出:南昌起义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武装斗争的开始,还存在着认识与实践上的不足。
由于这些不足,南昌起义虽然成功了,但在国民党军的反扑之下,胜利果实并没有保存多久。
这里的“不足”应指( )A.“左”倾思想严重影响领导者决策B.共产党没有掌握革命领导权C.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D.共产党没有创建革命军队解析:C 南昌起义时中国共产党仍然在学习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在敌人大城市发动武装暴动,没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尚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C项正确;A、B、D三项与当时的史实不符。
2.“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这条“相反的道路”的起点是( )A.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B.南昌起义C.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D.“八七会议”解析:C 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可以看出俄国十月革命走的是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而中国“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条道路始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3.(2017·天津滨海期末)“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这是毛泽东的诗词,写于1928年秋。
据此推断该诗词是( ) A.《沁园春·长沙》 B.《清平乐·六盘山》C.《西江月·井冈山》D.《忆秦娥·娄山关》解析:C 材料反映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内容,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部队到达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故C项正确。
4.“十月十日的黄昏,我们的队伍从瑞金雄赳赳地出发了……帽子、衣服、布草鞋、绑带、皮带,从头到脚都是崭新的,都是我们苏维埃工厂制造的,出发以前才发来的新家伙。
”材料中“我们的队伍”( )A.出师北伐B.开始长征C.奔赴抗日前线D.奔赴南昌发动起义解析:B 从材料“从瑞金雄赳赳地出发了”“苏维埃”等信息可知,“我们的队伍”是中央红军,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瑞金等地开始长征,B项符合题意。
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课时同步练习: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课时同步练习: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1.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暂时中央政府答应,将每年8月1日定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怀念日。
与这个节日直接相关的汗青事件是A.武昌叛逆B.秋收叛逆C.南昌叛逆D.红军长征2.1921年中共的诞生证明了中国革命的偏向,在艰难曲折的革命斗争历程中,党逐步走向成熟。
中共汗青上的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都A.实时作出了挽救党和革命的决定B.为长征的胜利创造了条件C.推动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成长壮大D.促成了联合抗日场面的实现3.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门路。
这一门路的开端是A.中共“一大”召开B.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碎C.南昌叛逆的爆发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4.1928年11月,毛泽东在给中共中央的报道中指出:(湘赣)边界各县的党,险些完满是农民成分的党。
此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暴动的失利B.百姓党右派的屠杀C.土地革命的举行D.中共转为农民政党5.毛泽东曾指出:因为强盛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那就必须把掉队的农村创造成先进的、稳固的根据地,借以长期战争中逐步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基于上述明白,毛泽店主张A.城市中心武装暴动B.创建工农同盟C.枪杆子里面出政权D.“工农武装割据”6.下图是1927~1928年中共党员成分组成变化示意图。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百姓革命运动的失败B.“农村包围城市”门路的开辟C.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D.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7.1935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红军立刻抢渡乌江、攻占遵义;“关于作战目标,以及作战时间与所在的选择,军委必须在政治局会议上做报告。
”实际上取消了共产国际代表李德独断专行的军事指挥权。
这说明当时红军A.得到本地群众的普遍支持B.有勇往直前的斗争物质C.军事力量超越百姓党军队D.已着手改正“左”倾错误8.美国记者斯诺根据在延安采访的资料,于1937年10月在英国出版了《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先容了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和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自由事业无私奉献、甘愿牺牲的伟大物质,在西方引起轰动,先后被译成多种文字而广为流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一、选择题
1.在欢庆胜利的时刻,周恩来庄严宣告:“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打倒反革命。
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
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这里的“起义”指的是()
A.南昌起义B.武昌起义
C.广州起义D.秋收起义
2.1927年9月17日,毛泽东下令各团向浏阳文家市撤退。
9月19日,他在前敌委员会上分析了敌强我弱和工农革命军面临的严重形势,主张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部队沿罗霄山脉南下,在农村实行土地革命,开展游击战争。
这表明()
A.毛泽东准备实施敌后战争
B.毛泽东准备将工作重心放在农村
C.毛泽东准备实施西北战略转移
D.毛泽东依然坚持走城市包围农村的革命道路
3.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中,对“八七会议”决议有所发展的内容是() A.根据地建设B.武装斗争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D.土地革命
4.下图所示是江西省遂川人民1928年传唱的一首歌谣,歌谣反映了当时遂川()
过新年、过新年,今年不比往常年,
共产党军来到了,你分谷子我分田。
过新年、过新年,你拿斧头我拿镰,
高举红旗开大会,打了土豪分了田。
①红军长征的到来②土地革命的开展③红色政权的建立④人民的喜悦心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红军不怕远征难·突破封锁线》中唱道:“三十昼夜飞行军,突破四道封锁墙……全军想念毛主席,迷雾途中盼太阳。
”这里的“迷雾”是指()
A.右倾机会主义
B.“左”倾错误
C.蒋介石对红军的第五次“围剿”
D.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6.“万里长征路不平,‘左’倾错误总横行。
遵城举会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
”诗中的“会”是指()
A.中共二大B.八七会议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
7.某学生做了一张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知识复习表,把党的正确探索总结为“三次变化”,表中甲、乙两处空白应为()
三次探索开始于
革命方式的变化甲
革命道路的变化毛泽东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中央领导的变化乙
A.秋收起义、八七会议
B.南昌起义、长征的胜利
C.南昌起义、遵义会议
D.八七会议、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二、非选择题
8.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参加过遵义会议的伍修权同志曾回忆起当年开会时的情景:“……会议开始还是由博古主持,他坐在一张长条桌子中间的位置上……在报告中,他为自己的错误辩解。
……毛主席稍后做了重要发言。
……批驳了博古为自己作辩护的观点。
毛主席的发言反映了大家的共同想法和正确意见,受到王稼祥、张闻天、朱德、周恩来等与会绝大多数同志的热烈拥护。
……会上直接被批判的是博古。
批判博古,实际上就是批判李德。
因此,会议一开始,李德的处境就很狼狈,别人都是围着长桌子坐的,他却坐在会议室的门口,……完全像是处在被告席的地位上。
别人发言时,我把发言的内容一一翻译给李德听,他一边听一边不断地抽烟,一支接一支地抽,垂头丧气,神情十分沮丧。
”
(1)博古和李德在遵义会议上为什么会遭到党内大多数同志的批判?
(2)在批判了博古和李德的错误后,遵义会议做出了什么重要决定?
(3)遵义会议在历史上有着什么样的重要意义?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解析』材料“周恩来”“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打倒反革命”“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起义是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B项是1911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C项没有周恩来;D项是毛泽东领导的。
『答案』A
2.『解析』材料中叙述了秋收起义的过程,秋收起义本打算进攻长沙,可是由于敌人力量过于强大,只得放弃长沙转而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
这是毛泽东思想的雏形,这是中国革命理论的开始。
因此本题选择B项。
其他三个选项均说法不正确。
『答案』B
3.『解析』“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组织武装斗争的总方针,而“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中又提出了加强根据地的建设。
『答案』A
4.『解析』由题干时间1928年,可知长征尚未开始(长征从1934年10月开始)。
再由“分田”“打土豪”可知,②③④正确。
『答案』C
5.『解析』材料“迷雾途中盼太阳”是指开始长征的中央红军指战员要求结束“左”倾错误领导,确立党的正确领导,故选B项。
『答案』B
6.『解析』由“万里长征”“‘左’倾错误”“遵城”等信息可确定“会”是指遵义会议。
『答案』C
7.『解析』秋收起义不是革命方式变化的开始,故A项错误;长征的胜利与中央领导的变化无关,故B项错误;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故C项正确;八七会议做出了武装反抗的决策,却不是武装起义的开始,井冈山根据地建立,中共中央领导并未变化,故D项错误。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8.『解析』第(1)问需要结合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开始时遭受的损失来分析。
第(2)问需要结合遵义会议的内容回答,从军事、组织方面的决定进行总结。
第(3)问意义要从对党、红军及中国革命的影响等方面层层递进地回答。
『答案』(1)在第五次反“围剿”时,博古、李德等人不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犯了“左”倾错误,给革命造成了惨重损失。
(2)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取消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