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文:引导学生课前预习的几点体会

合集下载

指导学生有效预习之我见

指导学生有效预习之我见

指导学生有效预习之我见预习是指在学习特定内容之前,对所要学的知识结构、内容和要点进行初步了解,以便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的一种学习方法。

有效的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下面我将谈谈我对指导学生有效预习的看法。

一、明确预习的目的学生在进行预习时必须要明确预习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了解整个知识结构,还是为了对某些重点难点进行了解。

只有明确了预习的目的,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才能更好地提高预习的效果。

教师在进行预习指导时,首先应当帮助学生明确预习的目的,让学生知道预习的重要性和目的所在。

二、选择合适的预习材料学生在进行预习时,必须要选择合适的预习材料。

预习材料不宜太多,也不宜太少,要选择那些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知识框架和重点难点的材料进行预习。

在选择预习材料时,学生可以参考教材、课外读物、相关网站等,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预习。

三、合理安排预习时间预习时间的安排也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在进行预习时,要合理安排时间,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而应该注重质量。

可以利用零散的时间进行预习,比如在上学路上、课间时间、晚自习时间等,都可以利用起来进行预习。

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一个预习计划,将预习时间合理分配,确保预习的时间充足且有质量。

四、掌握预习方法学生在进行预习时,必须要掌握一定的预习方法。

预习方法的选择决定了预习的效果。

在进行预习时,学生可以采取预读、预习提问、归纳总结等方法。

在预习时,学生首先可以快速浏览预习材料,了解整个知识框架;然后可以提前预习课文、重点词汇、难点句型等,进行重点突破。

学生还可以在预习过程中,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课程特点,灵活运用各种预习方法,提高预习的效果。

五、及时总结复习学生在进行预习后,必须要及时总结复习。

及时总结复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预习所学内容,加深印象。

也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提高预习的效果。

在总结复习时,学生首先可以对预习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归纳,提炼知识要点;然后可以进行问题澄清,找出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最后可以进行预习检测,进行自我评价,检验预习效果。

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指导的几点体会

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指导的几点体会

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指导的几点体会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通过预习可以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以下是我对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指导的几点体会。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式。

语文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而预习作为引导学生主动阅读的一环,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自主阅读课文,进行初步了解和理解,为课堂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预习,学生可以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在预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自主选择课文进行阅读,并理解文章内容。

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种主动思考的学习态度,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去理解课文。

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运用一些学习方法,如阅读技巧、笔记整理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经验总结和不断实践,学生可以建立起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预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预习内容通常为一篇完整的课文,学生可以通过预习了解到课文的大致内容和主题,激发对课文的兴趣。

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惑,需要进行思考和解决。

这种预习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课文知识。

预习可以促进课堂学习和巩固知识的效果。

预习作为课前的准备工作,可以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识点。

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提前了解到一些生词和重点句型,有利于课堂上对这些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和讨论。

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对课文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前预习暑期培训心得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前预习暑期培训心得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前预习暑期培训心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前预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掌握相关的语言知识点,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而在暑期培训中,我发现以下几点心得体会可以提高课前预习的效果。

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辨能力,因此在课前预习中,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文章或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对文本的思考,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其次,合理安排预习时间。

在暑期培训中,学生的时间比较充裕,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安排课前预习时间。

可以在每天的早上或晚上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预习课文,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理解和消化所学内容。

同时,可以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写读后感或简要总结,以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并为课堂授课提供材料。

第三,提供支持和指导。

预习是学生独立学习的一部分,但教师也要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可以通过讲解一些重点知识,提供一些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做好预习。

在课堂上也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最后,及时反馈和巩固。

在课堂上,教师要及时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反馈,纠正学生的偏差或错误,激励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改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适当安排一些巩固练习,巩固学生在预习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综上所述,课前预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在暑期培训中,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合理安排时间、提供支持和指导以及及时反馈和巩固等方式,促进学生的预习效果,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之我见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之我见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之我见作为小学生的我,在学习语文课程时,经常需要做课前预习。

对于课前预习这件事情,我有自己的一些见解。

我觉得课前预习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课前预习,我可以提前了解老师要讲的内容,对我在课堂上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如果我提前知道老师要讲的内容,那么在课堂上就会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记住。

而且,做好了课前预习,我还可以在课堂上更主动地提问和参与讨论,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我的语文学习兴趣和能力。

课前预习可以让我更好地掌握学习节奏。

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很容易产生拖延和懒惰的情绪。

但是只要我每天都能认真地做好课前预习,就可以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避免拖延学习,保持学习的连贯性和持续性。

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掌握学习节奏,提高学习效率。

课前预习也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有时候,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可能会比较抽象或者比较难理解,但是通过课前预习,我可以提前查找相关资料和参考书籍,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识点。

这样就可以在课堂上更好地跟上老师的思路,提出自己的疑惑,并更好地领会知识的要点。

除了以上这些好处,课前预习还可以帮助我养成独立学习的能力。

通过自己阅读教材、查找资料和整理笔记的方式进行课前预习,可以让我更独立地进行学习,培养我的学习自觉性和学习主动性。

这对于我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

尽管课前预习有这么多的好处,但是有时候我还是会觉得课前预习很枯燥、很累人。

特别是在放学后还要做许多作业的时候,我还需要额外花时间来做课前预习,觉得很不舒服。

但是我清楚地知道,这些困难都是暂时的,只要我能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对于课前预习,我觉得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要做到有计划地进行。

在预习之前,我可以先浏览一下教材,了解一下老师要讲的内容。

然后,我可以根据教材上的提示和问题,逐个地逐个点进行预习。

这样就可以有计划地进行预习,避免盲目地、片面地进行预习,提高预习的效果。

课前预习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非常重要。

指导学生有效预习之我见

指导学生有效预习之我见

指导学生有效预习之我见预习是指在课前预先阅读教材或者准备相关的知识内容,为接下来的课堂学习做准备。

有效的预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预习工作,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谈一谈我对指导学生有效预习的见解。

我们要引导学生明确预习的目的。

预习不是为了赶时间,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

学生在进行预习时要明确预习的目的,知道自己要学习和了解些什么。

只有明确了预习的目的,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不会盲目地浪费时间,也不会因为预习的目的不明确导致预习内容和课堂内容之间的脱节。

我们要教会学生选择合适的预习方法。

预习方法有很多种,包括阅读教材、查找相关资料、做思维导图等。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格,因此在进行预习时,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预习方法。

有的学生喜欢通过阅读来进行预习,有的学生喜欢通过做思维导图来进行预习,有的学生喜欢通过电子设备来进行预习。

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要指导他们选择合适的预习方法,让他们在预习中收获更多。

我们要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的预习。

深入的预习不仅仅是对教材内容的简单阅读,更是对知识的深入思考和挖掘。

在预习时,可以提前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查找相关的资料,对一些难点和重点内容进行额外的思考。

这样的深入预习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也能够在课堂上更自如地提问和展示思维。

我们要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的预习,让他们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并为之做好准备。

我们要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对学生的预习进行评价和辅导。

学生进行预习后,我们可以通过课前小测验或者课堂调查等方式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评价,看看他们是否明确了预习的目的,是否选择了合适的预习方法,是否进行了深入的预习。

对于预习做得不够好的学生,我们可以给予适当的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改进。

也要及时肯定和鼓励那些预习做得好的学生,让他们在预习中有所收获。

指导学生有效预习是需要我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和时间的,但这是非常值得的。

指导预习心得

指导预习心得

指导学生预习的做法与思考谈及语文学习中的预习,其意义与作用不外乎以下几点:1.发现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和难点,在上课时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顺利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2.对以前没有学过的知识有个初步的了解,有利于顺利听课。

3.巩固所学的知识。

4.提高上课效率。

随着二期课改课程的全面铺开,语文教学时间锐减。

因为按照现行的学生课程安排的相关规定,一节课减少了五分钟,而一周的语文课课时相对于扩容近一倍的教材而言并未增加,而是严重缩水。

因此,课前的预习是否有效对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高低起着越发重要的作用。

在08学年第二学期,重点关注的是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当时,学生在前一学期通过课堂内预习指导已初步学会预习。

因此,我把预习布置在课外进行,但每一课均根据教材落实具体要求,如:解释指定的词语;查找相关资料;提出疑问等。

认真检查,及时校正预习中的错误,提高预习水平,对预习效果进行评估,并将评估分值统计入学生平时成绩中。

通过以上做法,帮助学生养成习惯。

09学年第一学期,重点关注预习方法的指导。

此时的学生能自觉在预习时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写写画画,圈圈点点,如含义深的句子画上线,重点的字词加圈加点,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基本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学力的差异,实行了分层的预习要求:1.初级目标——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基本内容(完成此目标为“及格”)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读通课文,划出不理解的字词,然后查字典、词典理解词义,把字词放到课文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

采用这种方法,扫清了课文中的文字障碍,为教师的讲授进程加快了速度。

2.中级目标——理清文章思路,学习写作方法(完成初、中级目标为“良好”)用文字表述在预习时理清的文章思路及文章的结构,从所预习的文章中学习写作方法。

学生起初觉得无从下手,因此给学生以必要的提示,例如引导理清文章思路时,设置以下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开始怎样?后来怎样?结果怎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还训练了书面语言的表达,对于提高写作水平也是大有好处的。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几点体会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几点体会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几点体会从事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如果语文课的课前预习这一环节做得好,就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够发挥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预习是一种课前自学,预习了才知道难点,重点是什么,不懂的地方在哪里,心中有数,听讲才能主动,才能容易与教师产生共鸣,配合默契,积极主动地学习。

因此,我对课前预习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给预习的方法,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

要使预习有效,首先要让学生喜欢预习,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为学生持续预习和提高自学能力提供内因条件。

因此,我采取了这样的策略,挪出部分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预习,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根据不同的课文类型,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

学生一般都能按老师的要求完成读课文,划出生字这些最基本的预习要求。

但这样做,他们的思维是不活跃的。

因此,我觉得在预习前给学生一点目标,一点探索空间,会激起他们认真读的欲望。

我一般会引导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进行迁移,对新课文感兴趣。

如:预习识字韵文,就让学生想想这篇要学习的韵文和以前学过的韵文有没有联系,告诉学生,仔细读读会有新的发现。

有些都是写景物,只是季节不同,脑中有了上述问题,学生就不觉得枯燥了。

在预习课文时,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课文,对课文的好词好名或各种问题,鼓励学生用笔画下来,或用不同的记号标出来。

让学生逐步养成读、画、写的习惯,同时逐步引导学生学会质疑的方法。

对于人物故事或离学生生活较远的一些课文,则引导学生从《课文同步拓展阅读》中去查阅资料,拓展深化对预习内容的了解。

这样不断地进行方法上的指导和提供适时的帮助,学生预习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他们会逐渐喜欢上预习这一学习活动,渐渐地,也就养成了预习的好习惯。

二、摘抄知识要点,激发阅读兴趣。

预习中所涉及的知识比较广泛,包括文章的作者,时代背景,诗词常识以及课文中的人、事、景、物等内容。

这些内容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课前预习论文

语文课前预习论文

语文课前预习论文预习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前奏曲”。

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必要途径。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语文课前预习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课前预习论文篇一预习是学生锻炼自学能力的舞台,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捷径。

古语云:“预则立,不预则废”即不论做什么事,事前是否有准备是能否成功的关键,同样学习知识也要做好准备工作,即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学习新课的前提,更是高效率学习的基础。

那么该如何指导学生预习呢?根据自己多年实践,我想在这里提出自己的几点浅见。

首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明确预习的任务和意义,使学生正确对待课前预习这种自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

其次,为使学生有效完成预习任务,需要为其提供具体的预习方法,帮助学生寻找既快捷又全面的学习方法,并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针对教学规律,我为学生制定课前预习“四部曲”。

1、查查找课文相关写作背景,掌握作者的身份及作品,特别是遇到专业名词和术语时,可以到网上查阅或用其他方法查找资料,以帮助学生加快理解文章,减少课上的繁琐介绍。

比如:在《回延安》这一课的预习中,有个学生把延安革命圣地的以前和现在做了详细的了解,再和作者重温当年革命生活后,在课堂就即兴编了一段信天游为课堂助兴。

2、读要读准课文的重点字音,读懂词语意思,读清文章题目带给我们的信息,读出文章思路,掌握大意,要完成预习任务不是读一遍就能应付得了的,必须多读,反复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样做也缩短了课堂的阅读时间。

3、思预习中,要结合课后“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最后归纳文章的主题,通过思考找出自己理解上的疑难之处,从内容、背景、布局谋篇等处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之后就可以在课堂有针对性地听课。

这样做了之后,不但会提高听课的注意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理解并吸收所学的内容,缩短了课后理解巩固的时间。

教学论文《谈谈如何做好语文课前预习》

教学论文《谈谈如何做好语文课前预习》

教学论文《谈谈如何做好语文课前预习》第一篇:教学论文《谈谈如何做好语文课前预习》谈谈如何做好语文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措施,他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新课的内容,了解重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在预习的过程中,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作为问题提出来。

这不仅可以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发现学习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是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课前预习课文是每个学生都知道的,但是有不少同学认为预习就是读课文,读一遍课文就算是预习完课文了。

针对学生这种情况,我设计一个课前预习的好办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一条鲜明的教学理论:以学定教。

这一基本理念将教学活动牢牢定位于学,学生学先于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

每一教学过程是从学生的自学开始的,教师则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施教,有学有教,不学则不教。

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师“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

可见,预习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前奏曲”。

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

本学期我对学生进行了课前预习的研究。

一、课前预习要有一定的指导原则。

1、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的原则上,由易到难,由扶到放,进行课前预习指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前预习并不意味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反,教师有目的地指导、精心设计预习题、有效地检查评价措施都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更充分发挥,其目的是使学生得到更切实的收获。

2、教师根据材料和学生的特点所制定的课前预习内容要“具体化”,而学生课前预习的过程则要“精思化”、“求异化”。

所谓“具体化”,不是指翻书式的预习,而是指预习内容要有可操作性,教师要给学生具体的预习提示,充分调动学生的耳、眼、口、手等器官。

所谓“精思化”,是指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不是为了预习而预习,而是要学会思考,学会质疑,让大脑充分运转,使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论文范文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论文范文

⼩学语⽂课前预习论⽂范⽂ 预习能⼤⼤提⾼上课时的学习效果,有助于加深理解,解决疑难问题。

课堂要达到⾼效,那么课前预习是语⽂学习中的⼀个重要环节。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学语⽂课前预习论⽂,⼀起来看看吧。

⼩学语⽂课前预习论⽂篇⼀ 古⼈云:“凡事预则⽴,不预则废”。

⼯⼈建房要备料,农民耕作要备耕,军队打仗要备战,教师讲课要备课,学⽣上课更要备学,这也就是预习。

预习是语⽂学习的⼀个重要环节,是激发学⽣求知欲推动学⽣不断进取的“前奏曲”,预习是上好语⽂课的重要环节之⼀。

从实践来看,语⽂课前预习⾄少有三个⽅⾯的积极意义: ⼀、预习提⾼了学⽣的⾃学能⼒。

预习是学⽣⾃⼰摸索,⾃⼰动脑,⾃⼰理解的过程,也就是⾃⼰学的过程。

经过预习,学⽣的⾃学能⼒得到了锻炼,⽽提⾼学⽣的⾃学能⼒正是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

⾃学能⼒的提⾼主要体现在以下⼏个⽅⾯: 1.强化了学习动机,提⾼了学习积极性。

在预习过程中,学⽣带着问题⾃读课⽂,⼀种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他们认真读书,积极思维;在听课的时候,⾃⼰到底解答是否正确,教师和同学将对⾃⼰的解答如何评价,⼀股强烈的好胜⼼⼜促使他们认真听课。

整个学习过程,学⽣都处于亢奋状态。

学⽣只要有了动机,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是负担,⽽执著追求。

2.⾃我的探索,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础。

学⽣通过预习,初步进⾏了探索,什么地⽅已学懂,什么地⽅还不会,⼼中有数。

促使学⽣把注意⼒集中在难于理解的知识上,⽽加强了听课的⽬的。

这样,在学习中对不懂的地⽅,他们会听得更专⼼。

这从⼼理学的⾓度来讲,为上课创造了有利的⼼理状态,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础;⽤教育学的理论说,带着问题上课,求知欲更强。

3.培养了阅读书籍兴趣,课外知识丰富了。

由于学⽣在预习中逐步养成了边读边思考的良好读书习惯,在预习课⽂中将会发现很多疑问,这些疑问,通过教学有的可能解决了,有的可能没有解决或没有彻底解决。

少年⼉童的求知欲是很旺盛的,很⾃然会产⽣解决这些问题的迫切愿望;如果教师因势利导,适当加以启发与指点,学⽣就会产⽣阅读能⼒,他们将投⼊到科普读物的阅读中去,这样,预习就起了“牵⼀发⽽动全⾝”的作⽤。

小学语文教学小论文,如何指导学生预习之我见

小学语文教学小论文,如何指导学生预习之我见

小学语文教学小论文,如何指导学生预习之我见指导学生学会预习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指导预习要有模可循。

预习和课堂学习一样,有着一般的步骤和方法,教师要向学生介绍预习的操作步骤,以便学生有模可循。

在教学实践中,我把预习数学的方法和步骤编成了一个顺口溜:“先读书,划批注;有缺陷,及时补;多用脑,勤动手;试练习,找疑处。

持之以恒先预习,学好数学很容易。

”1.“先读书,划批注”是预习的第一步,数学课本是学习数学知识的依据,读课本的过程就是一个感知新知识的过程。

读的时候要逐字逐词逐句地认真阅读,可边读边划,边读边写。

可以把重点字词、重点概念、关键语句、疑难处、学会的、不会的分别用圆点、直线、双直线、波浪线、对号、问号等不同的符号分别做上标记;也可以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或独特见解写在书上的空白处。

2.“有缺陷,及时补”是指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新知识的“前衍部分”有不明白不清楚之处,就要及时复习,把与新知相关的基础打好,为学习新知扫清障碍。

3.“多用脑,勤动手”则是学习数学的一大法宝,它告诉同学们,预习过程中,要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千万不要死记定律、硬背公式。

遇到定律、公式时,可以自己先推导一遍,需要实验的就动手做实验,需要实践的就动手去操作,通过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化对概念、公式的理解,这样更利于掌握新知。

、4.“试练习,找疑处”可以算作预习的最后一步。

课本中的“想想做做”“练一练”安排的都是与例题同步的模仿练习,完成以上任务后,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做练习,通过试做,可以检查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掌握程度,内化新知,然后回顾整个预习过程,归纳出新知识的重点,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难题、有疑问的地方,以便听课时重点解决。

指导预习要因人而异。

低年级的小朋友识字不多,应尽量少布置预习或不布置预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我们可以把三年级作为学生学会预习数学的起点。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论文范文(2)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论文范文(2)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论文范文(2)小学语文课前预习论文篇三一、了解课前预习的意义对于学生而言,预习不是一种虚设的强制性完成作业的活动,是学生们认识新课程、了解新课程、对新课程进行地相关补充和延伸的活动;是让学生对即将要学的内容作好思想、情感、态度、知识上的准备,是学生自我完成知识和能力的构建与提高。

对于教师而言也不是指为实施某次课堂教学所作的相应的备课准备,而应是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方式;是为了满足学生自由探索的需求;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而进行的活动。

二、正确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培养学生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1.掌握好学生课前预习的时间安排一般而言,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安排学生预习都会安排在本节课快结束时或放学后。

这在意识上就缺乏前瞻性。

预习根据时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1)即效性老师要有时间观念上的提醒指示,督促学生及时预习。

比如老师可以安排自己的课程代表在上课前在黑板上写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或者出“请预习课本内容”等文字提示,让学生有意识地去自学老师要讲授的新课。

(2)阶段性合理安排自己的授课时间,在当堂课上留时间让学生预习下节课的内容或相关段落,并作出阅读提示。

比如我在讲解《桂林山水》一课时,就留了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预习下一段落的内容,并且要求他们写下阅读笔记,领会文章的意境。

学生都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

(3)学期性这主要针对假期而言。

既在假期安排学生自行学习新学期要讲的内容,并作出相关提示。

例如在暑假期间我要求学生对下一学期的新课《草原》进行预习。

学生们非常踊跃,有的同学还在父母的带领下亲身到草原之上体验了一把,把作者的感受与自己的亲身感受写成了一篇作文,词语真切、感人。

三、引导学生掌握课前预习方法1.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内容。

标出自己不懂的语句段落;划分段落,概括段落的中心思想;指出文章的重难点;对文章思路的分析;摸清文章的脉络结构;2.搜集整理相关课文的资料。

比如说文章的作者、出处、简介等。

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性论文(2)

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性论文(2)

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性论文(2)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性论文篇三一、初步了解学习内容对于语文学习,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可以初步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通过预习来实现相应的学习目标。

将这个预习的过程放在了课前,就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和深度。

比如学习一篇文章,可以先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相关生平事迹,也可以了解作者写作时的社会背景、生活状况等。

再比如学习某篇新课文,老师首先会布置学生熟读文章,初步了解文章中的生字、词,学生可以通过查阅字典等方式,掌握生字的写法、读音、字义等。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记忆相关内容的效率,还能满足更多层面学生的需求。

以《岳阳楼记》的课前预习为例,学生课前可以了解一下古代的三大名楼,其中位于湖南省岳阳市的岳阳楼就是其中一座。

对这一背景知识的了解首先会让学生想象岳阳楼在当时是非常美丽壮观的,这样就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的兴趣和欲望;第二,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下作者范仲淹的生平事迹及思想,能对学生阅读文章、了解文章起到一定的提示和引领作用,有助于学生更深刻更透彻地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第三,是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自主学习生字,这样能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对不能完成的内容,或和其他同学一起合作探究解决,或在教师的指导下真正领会。

这样,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前,对学习内容已经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获取第一印象上的认识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已经形成了对学习内容的初步认识,这能有效提升学生对后面的学习内容的进一步认识。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会形成自己的第一印象,这个第一印象对学生思维的冲击力是非常大的,很多学生会受第一印象的影响。

比如,很多教师都发现,学生做错了题目,在教师评讲结束一段时间后,学生会再次犯同样的错误,其原因就是学生受到了第一印象的干扰。

那么,我们是不是要避开这样的第一印象呢?不是。

我们要通过课堂教学,让这第一印象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语文学习。

关于课前预习的论文

关于课前预习的论文

关于课前预习的论文一课前预习既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些孩子开始也进行了预习,但很难坚持。

有些孩子认为“预习没必要,反正老师要从头到尾讲一遍”。

还有的觉得预习太难了,所以放弃了预习。

我认为只有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才能积极地去实践,并持之以恒,最终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一.预习是学习新课的第一步。

只有预习充分,才能提高听课的效率。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后教的知识都要根据先教的知识,即理解新知识需要旧知识作基础。

预习可以使自己发现旧的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并在上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为听课扫清障碍。

不经过预习的听课,只能是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分不清难点和重点,失去了听课的目的性和选择性。

而预习后再听课,学生对于什么地方已学懂,什么地方还不会,已经心中有数。

这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难于理解的知识上,从而加强了听课的目的性。

这样,在预习中弄不懂的地方,他们会听得更专心。

这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为上课创造了有利的心理状态,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础.用教育学的理论说,带着问题上课,求知欲更强。

变被动为主动。

这样一来,自然就提高了听课的效率。

二.预习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现代汉语词典》就把预习解释为:“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

”一般初中的孩子都是根据老师给出的提纲独自预习,这本身实际上就是孩子自学行为的一种体现。

预习一般是独立地阅读和思考。

在预习的过程中,孩子学习的不仅仅是科学知识,更是孩子用所学知识去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这实际上是孩子在主动进行探索的过程,吃现成包子的人永远也学不会做包子,不经过自学实践,永远也提高不了自学能力,如果一个学生能坚持进行预习,自学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三.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

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必须边读书边思考,在预习过程中他们将会发现很多疑问,学生的求知欲是很旺盛的,很自然会产生解决这些问题的迫切愿望;如果教师因势利导,适当加以启发与指点,他们将投入到科普读物的阅读中去,这大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

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指导的几点体会

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指导的几点体会

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指导的几点体会
1. 提出预习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在上课前,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预习时有所思考,比如课文中的难点、生字
词等等。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更加有针对性地学习,更加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

同时,预习问题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

2. 合理安排预习时间,避免学生负担过大
一般来说,小学高年级的课程比较繁重,在预习方面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尽量避免给
学生过大的负担。

可以将课程内容分配到几个预习时间中,每次预习的时间不宜过长,以
免影响学生的休息和睡眠。

3. 善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网络成为了我们学习的重要渠道。

在语文预习方面,我们可以利用网
络资源,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网上的资料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例如,在阅读名著中,可
以让学生通过阅读相关专题网站来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

4.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创造力
在预习方面,我们也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在预习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作品的创造,例如编写续写、分享作品等等,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
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文思维和创造力。

总之,预习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需要加强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
指导。

只有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善用资源、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他们更快乐地学习语文。

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指导的几点体会

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指导的几点体会

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指导的几点体会语文课是小学生学习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语文课前的预习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习惯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课前预习指导,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体会:一、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意识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学习的能力,因此在语文课前的预习过程中,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一些课前预习的任务或者提供一些预习材料,引导学生主动进行预习。

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阅读、思考和总结,培养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掌控能力。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二、注重预习内容的引导和选择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课前预习中,教师需要注重预习内容的引导和选择。

预习内容既要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又要符合学生们的实际水平和学习需求。

在预习内容的选择上,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进度,选择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文章、诗歌或者段落,要求学生在预习材料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就感。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个性特点,进行个性化的预习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预习任务。

三、引导学生正确预习的方法和技巧预习不仅是对教材内容的简单浏览,更是通过阅读、思考和总结来提前了解课程内容,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一些正确的预习方法和技巧。

在阅读预习材料时,要求学生注重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了解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寻找生词、重点词汇并进行记忆,发现作者想表达的观点和情感,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还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思考和交流,使他们在预习中积极参与、主动思考。

四、预习和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预习不仅是为了提前了解课程内容,也是为了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指导中,教师要注重预习和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导学生课前预习的几点体会
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通过预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自学的方法,将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的语文老师往往总是一句带过:“明天要上新课了,请大家好好预习一下。

”预习什么呢?怎样预习呢?学生虽满口答应,其实大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样的预习效果可想而知。

那么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呢?这里谈谈自己几点浅见。

一、确定常规预习模块,指导预习基本方法。

读。

完成三目标①基础目标:读准字音,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生字词,利用工具书自行解决。

②中等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努力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方向前进。

③高等目标画自己喜欢的句、段进行诵背。

例如《趵突泉》这课,要求学生完成基础目标:正确读释“趵突泉、纯洁、疲乏、水藻”等词语;完成中等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验、感受大泉和小泉的美;高等目标;通过诵读喜欢的句段,进一步萌发学生内心深入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想。

联系新旧知识或联系上下文思考,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试着给课文分段,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与目的,体会
其中意思。

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是一篇同学们早已熟悉的英雄故事,预习前要求学生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在预习过程中学生抓住“纹丝不动”这个词。

想: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纹丝不动?”,体现了邱少云的什么精神?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了解邱少云在烈火烧身时怎样忍受剧烈的疼痛,探索作者的思路,进一步掌握文章的中心。

同学们通过这样的预习,就会体会到某些关键词语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牵一词”,“动全文”,从而了解字、词、句、篇与中心内容,中心思想之间的有机联系,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爱动脑的习惯。

议。

议也就是质疑,有疑才有思,让学生学会质疑。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所谓学问就是学与问的融合,学而不问就难以长进。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勤于思考,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质疑:(1)从课题入手质疑。

课题常常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对文章的题目进行质疑问难的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从某些关键词句入手。

在教学中,抓住一些关键词句进行质疑问难,能成为理解课文内容的突破口,帮助学生准确地感知课文描述的情景。

(3)在矛盾处质疑。

创设认知冲突的情景,让学生主动提问,这样的质疑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4)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想提什么,就提什么,这能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查。

可以从有的关书籍、报纸、杂志、字典、词典中找查资料;可以从网上下载资料;也可以从生活中去寻找资料。

现在的孩子求知欲极其旺盛,因此,针对不同的教材,笔
者就会设计不同的课前预习作业。

问。

可以问老师、同学、家长或周围的人,可以从同学和周围人的讨论中,通过思考给自己在读文中产生的疑问定答案。

写。

(1)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句、段摘记下来。

(2)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实际,进行片段练习。

如《山雨》这课,同学们把许多优美的语句,摘抄诵背,不仅陶冶了同学们的审美能力,而且为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预习内容,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

高年级学生的独立意识逐步增强,如果学生的预习作业,一直是老师所布置的,学生没有自主选择,自由发挥的权利,就一定会削弱他们预习的积极性,特别是一些优秀、爱动脑的学生更是如此。

此时,预习内容自由选择以及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一定会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

可以成立预习超市,让学生自主选择。

或者重视预习质疑,让学生主动思维。

无论是自主选择预习作业,还是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预习,其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促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同时学会从不同起点主动走向新的学习之旅。

三、建立和完善评价体系,调动学生的预习积极性。

对于预习作业,我们老师往往有这样的思想,反正课
堂上还会教,一些预习作业有时间看看,没时间就不看了。

这样的做法会带来许多不利。

每个人其实都有惰性,小学生年纪小,更是如此,如果老师一此两次三次地不看不批,学生预习成果得不到老师的认可,他们就会失去预习的热情。

这样的话,提高预习的实效性就成了一句空话。

老师必须认真批改学生的预习作业,学生才会有认真做的动力。

同时,还应形成另一个检查机制,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

实践证明,重视语文课前预习的引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