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词三首 教案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背诵《古诗词三首》。
2.通过分析诗词,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审美情趣。
3.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1.理解并背诵《古诗词三首》。
2.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2.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古诗词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古诗词的美。
2.学习《古诗词三首》第一首:《登鹳雀楼》教师朗读诗词,学生跟随朗读。
学生自读诗词,理解诗意。
教师讲解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首:《望庐山瀑布》教师播放古诗词朗读音频,学生聆听并跟随朗读。
学生自读诗词,理解诗意。
教师讲解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首:《题临安邸》教师朗读诗词,学生跟随朗读。
学生自读诗词,理解诗意。
教师讲解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3.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这三首诗词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教师提出问题:如何鉴赏古诗词?4.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课堂讨论,激发了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学生在朗读、自读、分享和讨论中,逐步理解了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3.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
4.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1.部分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不够,需要在课后加强阅读。
2.部分学生在课堂讨论中,表达不够清晰,需要加强训练。
3.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语速过快,可能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思路,需要调整语速和教学方式。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登鹳雀楼》、《将进酒》、《静夜思》三首古诗;2.理解古诗的意义与韵律;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1.教授古诗的意义和韵律;2.帮助学生了解古诗中的情感表达;3.培养学生善于感受和表达的能力。
教学难点1.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2.学生朗读古诗时的发音和节奏。
教学方法1.朗读法;2.视听法;3.探究法。
教学准备1.电脑及投影仪;2.PPT课件;3.打印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制作PPT课件,展示《登鹳雀楼》、《将进酒》、《静夜思》三首古诗;2.谈论古诗的经典意义,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演示环节1.老师现场朗读古诗,并分段解释古诗的意义;2.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朗读,帮助学生掌握古诗的韵律和发音。
探究环节1.分组讨论古诗的情感表达;2.学生分享彼此的感受和理解;3.整合分组讨论的成果,分享给大家。
练习环节1.按照小组分配,学生进行分组朗读;2.让学生反复练习,提高朗读效果;3.让学生自由朗读,展示自己的朗读技巧。
总结环节1.总结古诗的经典意义;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下一次探究做出思考。
课后作业1.家长与孩子一起探究三首古诗的意义和韵律;2.学生每天朗读和背诵一首古诗;3.写一篇关于古诗的体会。
教学反思通过这样一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古诗有了全新的体会,不仅能够掌握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们的感性认识和表达能力,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和内涵。
同时,教师也应该在上课之前提前准备教学材料,制作PPT,做好多样化的教学准备,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更主动地投入其中,从而得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我们的祖国有巍峨的群⼭,有浩瀚的江海,有⽆边的森林,有起伏的稻⽥。
唐诗宋词中,就有许多是描写⼭⽔风景的。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第三课《古诗词三⾸》教案 教学⽬标: 1.认识“渚”、“轼”2个⽣字,会写“德”、“鹊”等3个⽣字。
会理解“渚”、“茅店、社林”等字词的意思。
2.抓住诗句的描写,展开想象,由画⾯感悟出景物的特点。
3.感悟画⾯美的同时,理解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在诗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语⾔⽂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景⾊的美,并分析感悟景⾊的特点。
2.难点:同样写⽉夜景⾊,表达的感情则不同,所以要借助诗句,想象⽣活画⾯,并能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准备古诗的相关图⽚。
2.描写⽉⾊的古诗和古诗的课件。
第⼀课时 ⼀、导⼊新课,激发兴趣。
1.师:王维说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很多古诗词都是这样,在诗词中描绘了⼀幅幅鲜明的画。
古诗词中描绘了怎样的图画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3课——《古诗词三⾸》2.师板书课题3.古诗词三⾸ 3.根据题⽬,判断诗词,并讲出理由。
(1)《宿建德江》和《六⽉⼆⼗七⽇望湖楼醉书》是诗,因为整⾸诗的每⼀⾏字数相同。
《西江⽉•夜⾏黄沙道中》是⼀⾸词,因为每⼀⾏的字数不相同,有多有少,所以⼜称为“长短句”。
(2)从题⽬可以分析出:《宿建德江》和《六⽉⼆⼗七⽇望湖楼醉书》是诗;⽽《西江⽉•夜⾏黄沙道中》是⼀⾸词,题⽬中已告诉我们这⾸词的词牌名是“西江⽉”。
⼆、学习《宿建德江》。
1.揭题,解题。
(1)介绍作者。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年),湖北襄阳⼈。
是唐代⼀位不⽢隐居,却以隐居终⽼的诗⼈。
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赴长安谋求官职,但以“当路⽆⼈”,只好还归故园。
开元⼆⼗⼋年(740),诗⼈王昌龄游襄阳,和他相聚甚欢,但此时孟浩然背上正⽣毒疮,据说就是因为“⾷鲜疾动”,终于病故,年五⼗⼆岁。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包括《咏柳》、《春晓》、《绝句》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领略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春天的景色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理解古诗意境、体会诗人情感方面仍有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他们深入体会古诗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情感。
2.难点:领悟古诗所表达的美好意境,发挥想象,体会诗人对春天的独特感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春天世界。
2.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深入剖析古诗的意境和内涵。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古诗文本、图片、音乐等的课件。
2.资料:收集与春天相关的图片、诗歌等资料,用于展示和拓展。
3.黑板:准备一块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春天的美景,如柳树、花朵等,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魅力。
同时,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2.呈现(5分钟)教师逐一向学生展示三首古诗《咏柳》、《春晓》、《绝句》,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题目和作者。
3.朗读与背诵(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注意停顿、语气等。
然后,学生进行背诵,鼓励他们大胆地表现自己。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课时教案 第1课 古诗词三首
第一单元乡村生活本单元以“乡村生活”为主题,编排了《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三月桃花水》四篇课文。
《古诗词三首》精选了范成大、杨万里、辛弃疾的诗词,展现了美丽乡村风光。
《乡下人家》描绘了农家不同时节独特、迷人的景致。
《天窗》则写了乡村儿童从天窗中获得想象的乐趣。
《三月桃花水》是略读课文,展现了乡村田野的明丽春光。
这四篇课文编排在一起,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乡村生活的丰富多彩,让人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纯朴、独特与美好。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提示了学生阅读课文、体会情感的方法,“初步”强调了教师教学时应把握好教学目标的难度。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写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安排了“我的乐园”这一习作内容,旨在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乐趣,并表达出自己的快乐感受。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课文古诗词三首2~31.认识22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40个字,会写2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和默写指定的课文。
3.能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4.积累本单元课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能想象并体会句子中的画面和情境。
乡下人家 2天窗 2三月桃花水1口语交际转述 11.能认真倾听,记住别人话语的要点,并准确转述。
2.能读懂书面通知内容,根据对象进行转述。
习作我的乐园2~3 1.回忆自己的生活乐园,借助表格提示,写清楚乐园的样子和自己在乐园中的活动,表达自己快乐的感受。
2.根据要求,与同学交流习作,分享习作表达的快乐。
语文园地交流平台21.了解“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2.联系语境,展开联想,选择词语说一说乡村或城市生活。
3.看图,选择一处风景,仿照例句写一写。
4.朗读、背诵《卜算子·咏梅》。
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合计12~14古诗词三首本课三首诗词中前两首是七言绝句,第三首是词。
三首诗词均作于宋代,描绘的都是纯朴自然的田园生活。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优秀教案
1. 古诗词三首备课素材【教材分析】《宿新市徐公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全诗所选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晚春风光。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是南宋的诗人范成大写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清平乐·村居》就是一幅着色的农村风俗画。
上片勾勒环境烘托气氛。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向往之情,侧面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这首词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词人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作者介绍】杨万里,杨万里生于宋高宗建炎元年九月二十二日(1127年10月29日),他八岁丧母。
其父杨芾精通《易经》,常忍着饥寒购买书籍,在十年之内,积得藏书数千卷。
在父亲的影响下,杨万里自幼读书非常勤奋,广师博学,锲而不舍,曾从师于高守道、王庭珪等人。
绍兴二十年(1150年)春,杨万里赴临安参加礼部试,落第而归,仍继续求学。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进士及第。
次年,拜刘才邵为师。
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授赣州司户参军。
在赣州司户任上,其父杨芾又携领他去拜见谪居南安的张九成和途经赣州的胡铨。
王庭珪、张九成、胡铨等前辈的学问、节操以及力主抗金的爱国精神,给了杨万里以重要的影响。
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十月,调任永州零陵县丞。
时主战派领袖张浚谪居永州,闭门谢客。
杨万里三次前往拜谒而不得见,后以书信力请,并通过其子张栻介绍,才得接见。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词三首 优质版教案
2.拓展延伸(出示课件53)
与“月”有关的诗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静夜思》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飞《满江红》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将进酒》
八、课堂演练,课后作业
1.课堂演练(出示课件54、55)
2.课后作业(出示课件56)
(1)背诵本课古诗词。
(2)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遵循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的教学原则,通过创设学习诗词的美好的意境,引导学生融入想象,自读自悟,勾勒画面,相互交流,体会意境。
并通过课后拓展诗词,吟诵诗词的活动,拓展了学习的时空。
我觉得课堂教学有一些成功之处,主要表现在:我主要采用诵读感悟,品评赏析,积淀深化的教学方法,适时借助多媒体课件,引领学生读中感悟,读中融情,悟中升情。
我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了学生热爱古诗词的情感和学习古诗词的求知欲。
古诗带给学生的是更多想象的空间,这样的创造性的想象有助于把学生引入深远的意境。
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想象画面,想象人物的心情、感受,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帮助学生体会意境,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总之,这节课,我尽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带动学生,不失时机地赞赏,积极有效地引导,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成就感,感受到诗词的独特魅力。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的内容和意境。
2.掌握诗歌中的词语或成语,并能正确理解和运用。
3.培养学生对田园风光的欣赏能力,激发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4.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优美的文学修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并朗读出《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把握诗歌的意境。
2.难点:理解古文诗的语言特点,认识并理解古代田园生活的风俗习惯。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老师版教材和学生课本。
2.课堂录音或音响设备。
3.准备分发诗歌的抄写材料。
四、教学过程1.导入在黑板上写下“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让学生猜测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引导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题材。
2.朗读诗歌请学生齐读或分组朗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注意语调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意境。
3.讲解诗歌解释诗歌中的生字和成语,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含义,并注意诗歌的格律和修辞手法。
4.讨论交流让学生就诗歌中的田园风光展开讨论,引导他们感受自然景观,激发对自然的喜爱。
5.课堂练习布置练习作业,让学生背诵诗歌或撰写感想,巩固课堂学习。
五、教学反馈1.结合作业检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2.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澄清学生的疑问。
六、课后拓展1.鼓励学生自行查找与田园风光相关的古代诗词或现代诗歌,进行欣赏和比较。
2.带领学生实地参观农田或乡村,感受现实中的田园生活,激发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以上是针对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案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9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9篇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 1教学目标:1、学会3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
2、感受清新明丽、宁静美好的的春日垂钓图,感悟作者寄情山水、悠闲自得的心境。
3、初步感受“渔歌子”词的形式特点。
4、培养阅读词的兴趣和对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体会这首词描绘的景象,培养阅读词的兴趣。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寄情山水、悠闲自得的心境。
教学方法:情景感悟法、引导发现法学习方法:自读自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教学准备:PPT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歌景交融( 7 分钟)(一)好语积累:师:出示词语(1) 学生齐读师:这组词都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生:回答师:出示其他几组生:齐读后回答师:好词都是靠我们平时积累的,现在老师就考考大家,就读了这一遍,不看屏幕,谁能记住其中的三个以上?生:汇报师:总结并鼓励。
我们平时学习读书的时候,就是要向今天一样一边读一边往了脑海里记,这样随着时间的增加,我们的词语积累会越丰富,我们的读写能力才会提高的快。
(二)激趣导入:师:播放歌曲:《渔歌子》师:你从画面中都看到了什么?生:汇报看到的内容师:谁能凭着记忆,把歌词给大家念出几句吗?生:试着背出师导入:刚才这支歌,可不是一首普通的歌曲,歌曲中唱的是千古流传的词,这首词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初读正音感知品味( 10分钟 )1、解题师:板书课题 (渔歌子【唐】张志和)生齐读课题师:这《渔歌子》不仅是词的题目也是词牌名,所以这里的“子”不能读成轻声,要读成三声。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忆江南写的是什么?那么大家猜猜,结合你的预习,说说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渔歌子》是写什么的?生:回答师:打开课件理解课题(打渔者或者垂钓爱好者唱的歌。
)2、初读(正音、品味)一读正音,读得字正腔圆生:学生看书试读师:指名读词学生纷纷读词。
(师在声音、字音上加以指导)师:(出示:多音字:塞指导)二读品味,要读得韵味十足师:古时候啊,诗词是用来唱的,它具有很强的节奏感,所以我们要读出古诗词的韵味来。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设计(1)
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古诗词三首》,包括《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和《夜书所见》三首古诗词。
具体内容如下:1.《登鹳雀楼》: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描述了诗人登上鹳雀楼所见到的壮丽景色,表现了诗人胸怀壮志的豪情。
2.《望庐山瀑布》: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3.《夜书所见》: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叙述了诗人在夜晚读书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时光流逝的感慨。
二、教学目标1. 熟练背诵三首古诗词,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 学会诗词中的生字、生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三首古诗词的背诵、理解和感悟。
难点:《望庐山瀑布》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夜书所见》中诗人情感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包括古诗词原文、注释、译文、诗人简介等。
2. 生字卡片:诗词中生字、生词。
3. 诗词朗读录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三首古诗词的意境,引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 初读诗词:学生自读三首古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美,了解诗词大意。
3. 诗词讲解:教师逐句讲解诗词,分析诗词的写作背景、意境、修辞手法等。
4. 生字学习:学习诗词中的生字、生词,掌握字词的正确读音和书写。
5. 朗读练习:学生跟读、齐读诗词,提高朗读能力。
6.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诗人的情感,体会诗词的意境。
7. 随堂练习: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古诗词三首登鹳雀楼:王之涣望庐山瀑布:李白夜书所见:叶绍翁2. 生字、生词七、作业设计1. 背诵三首古诗词。
2. 选择一首诗词,写一篇100字左右的感悟。
作业答案:1. 略2. 略3. 示例:登高望远,我明白了人生要有远大目标。
望着窗外的美景,我想起了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夜深人静,书声琅琅,我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
《古诗词三首》教案:以诗会友,促进师生沟通
《古诗词三首》教案:以诗会友,促进师生沟通。
一、教学目标1.掌握《古诗词三首》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
2.学会读懂古人的诗意和情感表达,领悟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欣赏能力,提升文学素养和艺术修养。
4.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增强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深入理解《古诗词三首》的语言特色、意境描绘和情感表达。
2.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认识历史文化,感受人文气息。
3.通过学习、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促进师生沟通和交流。
三、教学难点1.解读古人的情感体验,领悟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
2.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提高文学欣赏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3.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发挥文学教育的独特价值作用。
四、教学过程1.启发思考通过《诗经》中的《关雎》和《思美人》等经典诗歌,启迪学生的思考,引导其了解古人生活、抒发真情实感的方式和价值观念。
同时,老师也可以用现代流行歌曲或民歌等形式,让学生体验不同形式的情感表达方式,加深对情感表达和艺术形式的认知。
2.导入课文在启迪思考和情感表达方面,杨洵美的《诉衷情》和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等都是非常优秀的范本。
通过逐句解读、注解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基本情境、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老师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不同诗人、不同时代的作品,加深学生对于诗意和情感体验的理解。
3.文学欣赏通过朗读、赏识、注解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课文的语言艺术和丰富内涵。
老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兴趣,在朗读、表演、写作等方面提供启发和指导。
同时,也可以探讨文学作品背后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加深对于文学的认识和了解。
4.交流研讨通过小组讨论、课堂演讲、群体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交流和研讨,发表个人见解和意见。
通过交流和研讨,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含义和文化内涵,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效果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可以达到以下效果:1.提升师生的诗词素养和文学修养。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词三首 优质教案
1 古诗词三首【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乡村生活独特、迷人的景致,丰富学生对乡村生活的热爱,感受乡村生活的魅力,提升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能根据课文描绘的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
思维能力:学习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审美创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是如何通过关键语句表达情感的,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
【课前解析】本课由三首古诗词构成,前两首分别是宋代诗人范成大及杨万里的名作。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选自《四时田园杂兴》,《四时田园杂兴》共有六十首,全诗都是写景,表现了乡村生活的恬静、安详。
诗句浅近通俗,却意境悠远。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了一幅明丽、活泼的乡村春景图,体现了诗人闲适的心境,整首诗给人留下了无尽想象的空间。
《清平乐·村居》中“清平乐”是词牌名,规定了这首词的曲调、句数和字数,“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
整首词清新质朴,浅显易懂。
本课既有诗又有词,词是首次作为精读课文来学习。
为了更好地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自主读诗,继而抓住诗中不同景物的特征展开联想,体会乡村生活的情趣。
【教学目标】1.会认“杂、篱”等6个字,会写“杂、稀”等14个字。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诗词内容,感受古诗词中描绘的乡村风光,体会诗人在诗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自主识字,会读“杂、篱”两个字,会写“杂、稀、蜻、蜓、蝶”等5个生字。
正确读写“杂兴”“菜花稀”“蜻蜓”等词语。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文案策划、工作计划、作文大全、教案大全、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copywriting planning, work plan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s, speech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古诗词三首》是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背景和主题。
2.能够背诵《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
3.掌握古诗词的韵律和朗读技巧。
二、教学重点1.《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古诗词的背诵和朗读技巧。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词中的诗意风景描写。
2.把握古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四、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图片素材、录音设备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利用图片或音乐引入诗词的主题,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2.学习诗词:通过逐句解读,让学生初步理解诗词的意义。
3.背诵诗词:分段进行诗词的背诵,重点在于把握节奏和韵律。
4.朗读训练:指导学生朗读古诗词,注重情感表达和语调转折。
第二课时1.复习:让学生互相背诵古诗词,加深印象。
2.音韵训练:通过音乐、打击乐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之美。
3.朗读比赛:组织朗读比赛,激发学生表现欲,提高朗读水平。
4.总结:对整节课进行回顾,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
六、作业布置1.背诵并朗读《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
2.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词中描绘的场景和情感。
3.准备一段演讲,分享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引入古诗词,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在朗读和背诵环节中,学生的表现积极,但有部分学生在理解古诗词中的深层含义方面还需加强。
未来可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开展更多情感培养和意义探究的教学活动。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为教学提供指导和帮助。
1 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清平乐 村居》【教案】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部编版四年级语文1、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杂、篱”等6个生字,会写“杂、稀”等1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理解诗词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2.理解诗词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策略1.朗读入意境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先引导学生熟读诗词,再借助文字让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感受古诗词语言的魅力。
2.想象入情境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再创设情境,引导想象,入情入境。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课时目标1.认识“杂、篱”2个生字,会写“杂、稀”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3.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导入,初读感知1.出示导语,明确单元主题。
(1)课件出示单元导语。
(2)师指名读;生齐读。
(3)师导入: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单元的课文,走进乡村,去感受惬意、闲适的田园生活吧!2.导入新课,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师引导: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单元的第一课《古诗词三首》。
(课件出示《古诗词三首》)(2)明确本节课目标:学习第一首古诗,认识一位诗人。
3.课件出示诗题《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认识“杂”字。
(1)师指名读诗题,相机指导:“杂”读平舌音,“兴”读第四声。
(2)指导书写。
师范写“杂”字,生边看边书空。
师提醒生注意“杂”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下面部分不要写成“木”。
(3)了解题意。
师引导:“杂兴”就是各种兴致;“四时”在这儿表示一年四季,那么整个诗题的意思是什么?预设: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1.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 (其二十五)》《宿新市徐公店》《清平乐 村居》
1、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哪位同学能来背一背?(《春晓》《咏柳》……)2.引出诗题:这些古诗都写了春天的景致,接下来让我们再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读写“宿”字。
“宿”书写时宝盖头不能写得太宽,适当提醒。
)3.解释诗题:根据诗题,你觉得作者在哪里住宿?(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点拨: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徐公店,是姓徐的人开的店。
诗题意思: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再齐读诗题。
4.导入新课: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
因为他长期居住在乡村,对乡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的乡村自然风光也特别有趣。
你想知道这是怎样有趣的一首诗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自主交流:小组内交流你觉得这首诗中应该提醒大家注意的字音,互相学习。
在相应的字下面做上记号(加点),朗读时注意。
3.朗读节奏。
(出示朗读的节奏)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4.自主练习:这次你一定能更有节奏地朗读好这首诗了,赶紧自己试试吧。
5.多种形式朗读整首诗:指名读、同桌读、小组比赛读、集体读。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读着,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画面,让我也来读一读,好吗?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说说老师读得好在哪里。
(朗读时注意前两句语调平稳、柔和一些,渲染一种宁静、柔美的乡村环境氛围;第三句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句“无处寻”读得慢而稳一点,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1古诗词三首教案
1古诗词三首学习目标①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②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
③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④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课前准备:教学挂图。
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1.激趣导入①导语:我们先实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2.释题,简介背景3.学生自学,初步理解①要求学生围绕问题,自由读诗,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尽:完。
独去闲:能够交换词序解释,悠闲地独自离去了)②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4.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①自由吟读。
②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望洞庭》1.形象感知,揭示诗题出示教学挂图。
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禹锡是怎么描写的。
(板书诗题)2.自由吟读①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解,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②教师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引导集体理解。
3.指名朗读,同桌间逐句说说意思①点拨理解“两相和”,能够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
②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
4.引导赏析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
与上一首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景抒情手法。
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亭》。
5.交流课外积累①说说你知道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②布置课外作业,继续去搜集。
③下节课(或者语文活动课)上实行交流。
第二课时忆江南1.复习导入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忆江南》是一首词,又描写了怎样的景致,怎样的心情呢?2.读课文,理解内容①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边读边看图,理解意思。
②指名读,读准生字,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③指名看图说出意思。
诵读领悟词义,教师做如下点拨:“忆江南”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
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景色的,白居易以前当过杭州刺史。
统编版6年级上第3课《古诗词三首》教案(1)
统编版6年级上第3课《古诗词三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统编版小学语文6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内容包括:1. 《登鹳雀楼》:王之涣2. 《望庐山瀑布》:李白3. 《夜书所见》:叶绍翁详细内容涉及对每首诗词的背景、作者简介、诗词鉴赏、意境理解等方面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三首古诗词的字面意义,掌握诗词的韵律、意境,学会欣赏古诗词的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课堂讨论,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培养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重点:掌握三首古诗词的基本内容和韵律美,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和诗词朗诵,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a. 展示《登鹳雀楼》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诗句描绘的景象。
b. 朗诵《望庐山瀑布》,让学生体会诗句的韵律美。
c. 分组讨论《夜书所见》中的画面,交流感受。
2. 新课内容学习:a. 了解三首诗词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b. 逐句解析诗词,理解诗句意义,分析修辞手法。
c. 课堂讨论,分享对诗词意境的理解和感受。
3. 例题讲解:以《登鹳雀楼》为例,讲解如何鉴赏古诗词,分析诗句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分析《望庐山瀑布》和《夜书所见》的修辞手法,进行课堂互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诗词、作者和韵律特点。
2. 列出每首诗词的关键词和意境。
3. 标注重点诗句和修辞手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三首古诗词,并背诵。
b. 选择一首诗词,写一篇2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
c. 分析《登鹳雀楼》中的修辞手法,结合诗句说明。
2. 答案:a. 抄写、背诵:见教材。
b. 鉴赏文章:示例:“《望庐山瀑布》描绘了庐山瀑布壮美的景象,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其间,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的特点和魅力,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
2.能够理解《古诗三首》的内容和意义,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三首》的含义和意境。
2.掌握古诗中的一些古诗词语。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课时:《古诗三首》课文学习1.讲解古诗《登鹳雀楼》的背景和作者生平。
2.导入古诗,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古诗内容,理解古诗中的意义和感情。
第二课时:古诗赏析和运用1.分析《临江仙》和《鹿柴》两首古诗。
2.比较三首古诗的异同点,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美妙之处。
3.带领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让学生体会古诗的艺术感染力。
四、教学方法1.听说互动法:通过听讲解和诗歌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味。
2.比较分析法:比较不同古诗之间的异同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3.创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古诗创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五、教学反馈与评价1.教师课堂点评: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课堂点评,肯定优秀,鼓励进步。
2.学生自评:学生针对自己在学习和创作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3.家长反馈: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课堂学习和创作中的表现,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
六、教学延伸1.拓展古诗学习: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古诗,进行深入学习和赏析。
2.古诗歌会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古诗朗诵会,展示学生的古诗朗诵和创作成果。
3.古诗创作比赛:举办古诗创作比赛,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创作水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将对《古诗三首》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能够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希望学生们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厚底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教案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学习《独坐敬亭山》一诗的生字
2.了解诗句的意思从而翻译全诗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4.理解诗人的情感,从而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1.了解诗句的意思并想象画面进行吟诵
2.背诵诗歌
教学方法:1.根据注解自学理解诗句
2.在朗读中欣赏、吟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了解李白
(1)抽背学生《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等,让学生回忆作者李白(2)出示李白的简介
2.板书课题——《独坐敬亭山》
(1)齐读。
(2)翻译课题
(3)出示写作背景
二.学习诗歌
1.听范读
2.划节奏
3.组成小组,合作学习,了解诗句意思。
4.汇报解决疑难
5.欣赏诗歌
(1)自由朗读诗歌,找出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别人听,并说说自己的理解以及喜欢的原因。
(2)师生互动,共同欣赏诗歌。
a.出示诗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b.从哪些词可以看出诗人的孤独?
c.此时的天空是怎样的?面对此时的天空,诗人深感
___________________(寂寞、无奈、自在…….)
d.让学生带着诗人的感觉吟咏。
e.过渡:面对如此寂寞的天空,让作者欣慰的是什么?出示诗句: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f.面对着陪伴自己相看不厌的敬亭山,展开想象,此时的敬亭山像
谁呢?
g.这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h.请同学们来当当李白,面对着艰辛的人生,面对着犹如亲人般美
好的敬亭山,朗读全诗。
此时此景你认为李白会对敬亭山说什么话?敬亭山又会对李白说什么话?
6.背诵全诗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再次走进李白,走进李白的诗,感
受到了他心中的苦闷与孤独。
希望大家课后能够继续阅读有关李白的诗。
板书设计:
鸟飞云去
独坐敬亭山
不厌敬亭山
教学反思: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出古诗重难点,教学环节清晰,深入指导学生朗读,但未能顾及到全体学生。
1.古诗词三首(望洞庭)教案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望洞庭》
2.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对诗句展开想象
3.背诵诗歌,默写诗歌
4.理解诗人的情感,从而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教学重难点:1.了解诗句的意思并想象画面进行吟诵
2.背诵诗歌
教学方法:1.根据注解自学理解诗句
2.在朗读中欣赏、吟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诗歌《独坐敬亭山》
2.李白笔下的敬亭山是如此宁静,今天我们来学习刘禹锡笔下
《望洞庭》的水是什么特点的呢?揭示课题。
二.了解作者的生平
1.出示作者的简介
三.学习诗歌
1.听录音画出节奏。
、
2.了解词语的意思
3.了解诗句的意思
四.针对疑难,互教互学
1.词语的意思(除了注释中的解释,不懂的词语,学生之间根据
文意推敲)
2.翻译诗句的意思
五.欣赏朗读诗歌
1.出示图片,一边琢磨图片,一边欣赏诗句。
2.本诗主要描写了什么景色?
3.诗人描写的是什么特定情况下洞庭湖的景色?
(1)湖面的特点是什么,找出相关的句子: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洞庭湖山水的美景。
要求展开想象进行描写。
(3)这么美得景色,该用什么语气来朗读?
(4)画面上的“一青螺”指的是什么?
(5)朗读三、四句诗
(6)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
(7)配乐朗读
(8)小练习: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指出把什么比作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总结
同学们,洞庭湖的美就像一幅画,水光月色交融,青山环绕着绿色,绿水环绕着青山。
诗人运用了形象的比喻,为我们描绘了秋夜月色下的洞庭湖美景。
板书设计:
湖光秋月潭面无风
望洞庭
山水翠一青螺
教学反思:突出古诗重难点,教学环节紧凑,让学生读中感悟,但未能很好的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
1.古诗词三首(忆江南)教案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 学习《忆江南》一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从而翻译全诗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
4.理解诗人的情感,从而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教学重难点:1.了解诗句的意思并想象画面进行吟诵
2.背诵诗歌
教学方法:1.根据注解自学理解诗句
2.在朗读中欣赏、吟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诗歌《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2.出示江南美景,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3.揭示课题
4.了解词的特点
二.了解诗人的生平
三.自主学习诗歌
1.听老师范读,画出节奏
2.了解词语的意思
3.欣赏诗歌
(1)这首诗赞美了什么景色?
(2)江南拥有怎样的美?找出相关诗句。
(3)请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
(4)品读《忆江南》
a.为江南春天的美景而陶醉的同学请读一读。
b.师生评价
c.在这首词哪个字点出诗人忆江南的原因?
d.江南好在哪里?
e.说说这两句写了哪些景物?写了哪些颜色?
f.能不忆江南?这是个什么句式?
g.师过渡:这样美丽的江南勾起了我们怎样的情怀?
h.带着深情的朗读全诗来表达对江南春天的向往。
四.课外拓展
1.出示其他古诗文中描写相关风景名胜的诗句,让学生填空。
2.出示其他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让学生择其一首抄下并背诵,
作积累。
五.课堂小结
江南好!这是诗人游历江南后由衷的赞叹,同学们有机会一定要到江南走走,看一看。
板书设计:
日出江花红胜火
忆江南能不忆江南?
春来江水绿如蓝
教学反思:教学环节紧凑,突出重难点,但教师语言欠精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