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旧常态到新常态需要三大发动机

合集下载

三方面简析“十一五”车用发动机发展情况

三方面简析“十一五”车用发动机发展情况

三方面简析“十一五”车用发动机发展情况来源::中国汽车报日期:2011-02-10 作者:杨彬《中国汽车报》2月10日报道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十二五”将是我国建设汽车内燃机强国的关键时期。

总结“十一五”的经验和教训、成绩和不足,梳理技术热点难点,对于“十二五”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本版结合汽车工业发展,从技术进步、结构变化和市场发展三方面言简意赅地分析了“十一五”期间我国车用发动机行业的发展情况,以供业界人士参考。

技术篇“三个三”考验企业智慧对于“十一五”期间发动机的技术方面,可以用“三个三”来概括,那就是三大热点发动机、三大热议话题和三大关键零部件系统。

所谓三大热点发动机,即满足国Ⅲ排放要求的柴油机、满足国IV排放标准的直喷汽油机以及新能源汽车专用发动机。

在节能减排越来越受关注的情况下,提高燃油经济性,降低排放成为“十一五”期间促进发动机技术进步的关键。

“十一五”期间,汽车发动机企业,尤其是柴油机企业最关注的莫过于国Ⅲ排放法规的实施。

2008年,我国全面实施国Ⅲ排放标准,对国内柴油机企业提出巨大挑战。

柴油机从国Ⅰ升级到国Ⅱ,甚至从国Ⅲ升级到国Ⅳ,技术跨度都没有从国Ⅱ升级到国Ⅲ大。

因为从国Ⅱ到国Ⅲ,柴油机供油系统要发生本质变化,从机械供油系统转变为电控高压燃油供给系统,同时柴油机燃油喷射压力大幅提升,对相关零部件的强度提出更高要求。

国内柴油机企业,尤其是重型柴油机企业积极应对这一变化,适时推出符合标准的产品。

在汽油机方面,能大幅提高整机燃油经济性的缸内直喷+涡轮增压技术路线得到青睐。

由于技术难度大,目前国内自主开发并成功推向市场的该类产品寥寥无几。

随着新能源汽车开发热的到来,其专用发动机的开发成为业内关注焦点。

一些企业同样在这方面获得突破,例如长安、奇瑞等企业先后自主开发出了混合动力汽车专用发动机。

三大热议话题,分别是国Ⅲ技术路线选择、轿车柴油机发展以及新能源汽车对内燃机发展的影响。

围绕这些热议话题,人们形成各种观点,思想的碰撞有助于推动我国发动机技术进步。

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基本特征

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基本特征

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基本特征经济新常态的三大特征: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中国经济新常态就是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在经济结构对称态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新常态就是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在经济结构对称态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稳增长。

经济新常态是强调结构稳增长的经济,而不是总量经济;着眼于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及在对称态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而不仅仅是gdp、人均gdp增长与经济规模最大化。

经济新常态就是用增长促发展,用发展促增长。

经济新常态不是不需要gdp,而是不需要gdp增长方式;不是不需要增长,而是把gdp增长放在发展模式中定位,使gdp增长成为再生型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模式的组成部分。

崭新常态涵盖两层含义:一是“新”,全球经济外在的演化趋势和内在的运行机理都呈现出与以往截然不同的特征,旧秩序被打破,新秩序“将立未立”。

在秩序转变过程中,不确定性广泛存在,增长规律、市场法则、变量关系、预期机制和博弈均衡都不断发生着经典理论和传统经验难以解释的变化,地缘政治动荡频繁发生,国际金融市场大幅波动。

二就是“常”,全球经济运行出现逊于预期的变化,并不是短期现象,而是一个不断被证实的中长期态势。

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从高速快速增长变为中高速快速增长。

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

三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为技术创新驱动。

拉动中国经济:旧三驾马车到新三驾马车

拉动中国经济:旧三驾马车到新三驾马车

拉动中国经济:旧三驾马车到新三驾马车作者:暂无来源:《中国商界》 2018年第9期中国经济增长已经来到了关键的十字路口。

经过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前40 年的高速增长,现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都出现了疲软的情况。

什么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经济学家认为是投资、出口和消费。

首先说投资,我们是一个投资增长速度非常快的国家。

2007 年中国的投资增长率是24%,但是十年后增长的速度下降到了7%。

2018 年中国经济上半年投资的增长速度是6%,看来投资的增长要落后于GDP 的增长了。

投资增长速度下降,带来了经济增长的放缓。

有投入才有产出,如果大家都不投资了,而是坐吃山空,那么经济肯定会出现不良信号。

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二驾马车出口。

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连WTO 都说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强大动力。

如果连中国经济都出了问题,那么全世界的经济增长率都会下降。

在全球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中国有200多种,占世界第一,出口支撑起了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

但是今年,中国的出口遇到了非常大的障碍,最大的障碍就是美国特朗普政府宣布从7月6 日起对中国的多达340 亿美元商品加征25% 的关税。

在中国做出了反击之后,美国又宣布继续对2000 亿美元的商品加征关税,而且最近又打算把税率从10% 提高到25%,最后甚至有可能对高达5500 亿美元的中国出口商品增加关税。

所以说,支撑中国经济的增长的第二驾马车也挑战重重。

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驾马车是消费。

如今出口下降了,投资也下降了,但中国经济仍然在增长,增长的贡献来自于消费。

有人说,中国是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大家挣了钱之后舍不得花,都存进了银行。

但如果从数据上看,中国的高储蓄率又成了一个伪命题: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居民2018年一季度的杠杆率是50%。

如果一家公司的负债率达到了50%,那么一定会有财务警示信号。

为什么人均负债率达到了50% ?因为人人都会贷款买房。

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与发展动力

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与发展动力

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与发展动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着新的变化和转型,进入了一个被称为“新常态”的阶段。

本文将探讨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以及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旨在深入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一、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是指在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情况下,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发展方式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一种状态。

这一转变标志着中国经济由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向了中高速增长,并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引起了一些担忧,但另一方面,这也为中国提供了机会进行结构性改革,加快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二、新常态下的发展动力1. 创新驱动在新常态下,创新成为了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中国政府提出了创新驱动的战略,加大了对科研与技术创新的投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

创新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还可以推动产业升级,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

2. 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中国经济的新常态要求进行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中国正从传统制造业向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产业转型,推动经济发展向更高层次迈进。

在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同时,还应注重解决过剩产能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3. 内需扩大和消费升级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需要依靠内需来推动经济增长。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消费升级和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随着中产阶级的扩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将持续增长,给中国经济带来新的发展动力。

4. 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中国经济的新常态需要更加积极地走向世界,加强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投资合作。

这不仅可以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还可以为全球经济增长作出贡献。

三、新常态下的挑战与应对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不仅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需要时间和资源的投入,也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和指导。

浅谈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遇到的挑战和机遇

浅谈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遇到的挑战和机遇

浅谈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遇到的挑战和机遇1. 引言1.1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定义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定义是指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逐渐转向中高速增长阶段,以经济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为主要特征。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稳中向好,经济结构得到优化,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进入更加稳健和可持续的轨道。

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存。

挑战主要体现在经济增长放缓和结构调整困难两方面。

经济增长放缓主要是由于全球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加大、国内消费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导致经济增速放缓。

结构调整困难则是由于传统产业转型困难、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着经济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在挑战之中也蕴藏着机遇。

转型升级的动力、创新驱动的发展以及开放合作的机遇都为中国经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通过深化改革、推动结构优化,加大创新力度,提升经济竞争力,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1.2 挑战与机遇并存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意味着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结构性调整加剧。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局面。

挑战是必然的,但也是机遇的源泉。

只有正确认识这些挑战,才能更好地把握机遇。

挑战之一是经济增长放缓。

随着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增长速度自然也会减缓。

这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发展压力,尤其是在面临国际经济形势不确定性的情况下。

另一个挑战是结构调整困难。

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存在,要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并不容易。

挑战之中也蕴藏着机遇。

转型升级的动力来自于改革的推进和创新的引领。

中国正在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大科技投入,培育新兴产业,为经济升级提供了契机。

开放合作也为中国经济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与国际市场的深度融合,中国有望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要应对挑战,抓住机遇,中国需要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加大创新力度,提升经济竞争力。

只有在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才能迎来更加稳健和可持续的发展。

中特最终版答案

中特最终版答案

7、如何理解新常态?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关键环节是什么?答:新常态:“新”就是“有异于旧质”;“常态”就是时常发生的状态。

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这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

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使中国政治生活进入新阶段,中国政治呈现出新常态,拿下周老虎徐老虎,刑可上常务,给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奢侈消费、公款旅游、迎来送往等戴上“紧箍咒”,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深入;“新常态”也不仅仅是指中国社会建设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中国社会建设呈现出新常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包括北京市老百姓国学会等一大批社会组织紧跟党走在时代前列,倡导社会风尚,促进和谐社会幸福社会建设;“新常态”使中国文化发展进入新阶段,中国文化发展呈现出新常态。

新常态主要特点:1、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2、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3、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4、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5、中国政治呈现出新常态;6;中国社会建设呈现出新常态。

新常态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1、经济增速虽然放缓,实际增量依然可观。

习近平说,即使是7%左右的增长,无论是速度还是体量,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的。

2、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

习近平说,以确定的战略和所拥有的政策储备,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

我们正在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这有利于化解各种“成长的烦恼”。

中国经济更多依赖国内消费需求拉动,避免依赖出口的外部风险。

3、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

习近平以前三季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投资、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第二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高于工业平均增速、单位GDP能耗下降等数据指出,中国经济结构“质量更好,结构更优”。

中国经济转向新常态的原因

中国经济转向新常态的原因

中国经济转向新常态的原因
中国经济转向新常态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1.人口结构转变: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减弱,人口老龄化问题
日益突出,就业人口增速和劳动力质量都在逐渐下降,从而影响了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2.外部环境变化: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包括国际环境、贸易
保护主义的抬头、全球投资和金融市场的波动等,都会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

3.结构调整: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这种调整是在传统的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逐渐过时的情况下实现的。

中国需要加强创新和升级转型,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新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4.资源环境压力:以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对环境和资
源的过度消耗也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因此,中国需要在转型过程中更好地解决资源供应、环境保护等要素问题。

这对经济转型提出了新的要求。

5.经济增长速度趋缓: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逐渐趋缓,表明中国经济正逐渐走向饱和,这就需要经济转型来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17国家刺激经济政策相关规定

2017国家刺激经济政策相关规定

2017国家刺激经济政策相关规定为了刺激经济,出台了哪些相关政策。

2017年出台了哪些刺激经济的相关政策。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7国家刺激经济政策,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2017国家刺激经济政策“稳中求进”纳入经济政策框架从2012年起就担当中国经济工作总基调的“稳中求进”的重要性此次进一步提升,和“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体系”一起组成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政策框架”。

会议强调,稳是“主基调”和“大局”,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

对度的强调并不意味着改革放缓,而是意味着未来改革创新将更加强调稳妥,更加注重与风险、监管等事项的协调。

如在风险频发的金融领域,会议要求深入研究并积极稳妥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

“稳”字要求贯穿财政货币政策2017年,中国延续了稳健货币搭配积极财政的策略。

货币政策的“中性”区间由“稳”来锚定:往偏松端,货币政策必须稳稳压住资产泡沫的膨胀;往偏紧端,货币政策不能影响流动性的基本稳定。

“宏观上管住货币”的要求下,财政政策将在“稳增长”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更加积极有效”的要求意味着2017年将有更多的减税和更多的政府投入,而要实现减收增支,官方将需要在预算安排上作出调整。

超长篇幅指导楼市平稳发展和前几年会议不同的是,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公报用专门的段落布局楼市。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语句,更是清晰传达了高层对于楼市的态度。

对炒房的围堵将从供需两端展开。

房价高涨城市2017年将被要求供应更多土地,官方还将严控投机性购房信贷来减少炒房者的筹码。

虽然强调防止楼市大起大落,但会议明确否定了利用货币放水救楼市的做法,强调要把去库存和人口城镇化结合起来,这意味着三四线城市要解开楼市的冰封,需要通过提高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来拉动购房需求。

强调汇率合理均衡基本稳定对于近期频繁登上头条的人民币汇率,会议也给出了清晰的态度。

三种发动机工作原理

三种发动机工作原理

三种发动机工作原理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它能够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从而推动
汽车行驶。

目前市面上的汽车发动机有很多不同的工作原理,可以分
成三大类:1.内燃发动机,2.电动发动机,3.氢燃料电池发动机。

1.内燃发动机
内燃发动机是最常见的汽车发动机,也是消费者最熟悉的发动机类型。

内燃发动机通过在活塞室内混合空气和燃料并点燃混合气体,从而驱
动活塞推动曲轴,将机械能转化为动力输出。

内燃 engine 又分为汽
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两种。

2.电动发动机
电动发动机是一种使用电能来驱动车轮的发动机。

电动发动机的工作
原理非常简单,它们由电池组和电动机组成。

电池会将存储的电能转
化为电流,电流经由电缆输送到电动机内部,从而驱动车轮运动。


动发动机是一种非常环保且高效的发动机。

3.氢燃料电池发动机
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属于一种可持续的发动机,它本质上是一种电动机,但它的电能是由氢燃料电池产生的。

氢燃料电池通过将存储在储氢瓶
中的氢气与空气反应来生成电能,并将其传输到电动机中。

与其他发
动机相比,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是非常环保且高效的。

总的来说,我们现在有许多不同类型的发动机可供选择。

在决定
哪一种发动机最适合自己的汽车时,我们需要考虑到许多不同的因素。

有时候,我们需要考虑环保性和能源使用效率,而有时候则需要重视
动力输出和加速度。

不管怎样,在选择汽车之前,我们应该详细研究
不同类型的发动机,以便做出最佳的购买决策。

准确理解经济发展新常态(国内经济组讲稿)

准确理解经济发展新常态(国内经济组讲稿)

准确理解经济发展新常态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是中央全面总结发展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和未来走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给年轻人成长和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机遇。

一、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有新就有旧。

经济常态是一个经济体运行的“经常性状态”或“稳定性状态”。

我们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那旧常态什么样呢?或者说,我国上个发展阶段经济运行状态是怎样的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史无前例的持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接近10%,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中国奇迹”,这是我国经济过去的一种常态。

为什么会有持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呢?主要在于我国具有稳定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改革不断释放出制度红利,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带来技术溢出效应,劳动力快速增长释放出人口红利,高储蓄率使得资本积累快速增长。

概括起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充分发挥了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体现出投资拉动型和出口导向型特征。

30多年的高速增长使我国发生了巨变。

2014年,我国GDP总量达到63.6万亿元人民币,首次突破60万亿元,以美元计,亦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稳居世界第二位;商品进出口总额4万多亿美元,不论进口还是出口均居世界前列;外汇储备高达3.84万亿美元,连续多年高居世界第一位。

人均GDP由1978年的190美元提高到2014年的约7485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已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

因此,我国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升,老百姓生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实现“中国梦”有了雄厚基础。

我们在看到高速增长的旧常态积极一面的同时,也要深刻认识其另一面,看到我们付出的沉重代价。

比如粗放式发展对资源环境的新压力与人民群众对改善生存环境的新要求之间矛盾空前突出。

在中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空气、水、土地的承载能力及污染程度大都接近极限。

简述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简述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简述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新常态是指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在这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特点和挑战。

下面简述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1. 转型升级: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从传统的投资驱动转向以创新为核心、以消费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2. 新旧动能转换:在新常态下,需要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

3. 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成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减少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来推动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4. 自主创新:在新常态下,自主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需要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新兴产业和壮大现有产业。

5. 国际化:在新常态下,我国的经济发展必须与全球经济紧密结合,推动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加强国际化战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总之,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供给侧改革、自主创新和国际化等方面。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能力,以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怎样推动经济新常态形成

怎样推动经济新常态形成

怎样推动经济新常态形成
经济新常态是一个发展势头日益强劲的新型经济形态,它涉及到深刻改变经济结构和经营模式,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升级换代。

要想形成经济新常态,就需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新兴产业,构建经济普惠化发展模式。

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要建立改革驱动经济发展的机制,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改造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定价机制,增强市场弹性,促进生产要素适度转移,提高经济结构的合理度。

二、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要培育新兴产业,使之成为经济的发展新引擎,支持高新技术、新能源、新型化工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优化新兴产业发展结构,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支持新兴服务业等深度融合、高端发展。

三、完善双循环发展机制。

要积极实施双循环发展战略,推动内需和外贸并举,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强化资源效率,扩大有效投资规模,建立面向国内外投资者的开放融资机制,增加对外开放步伐。

四、注重社会治理创新。

要变革传统的企业治理模式,实行社会治理制度创新,推动政府、社会和市场三方面的协同治理,改进社会风险治理,强化社会组织治理结构,提升治理能力,促进共同发展。

以上就是推动经济新常态形成的主要措施,只有实施以上措施,才能实现经济的转型发展,使新常态写入发展的历史空间,推动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更加平衡、更加可持续的新阶段。

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度互动和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和持续增长的基础上,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就是新常态。

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需要进行转型升级,以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变化。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问题。

一、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需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以实现经济增长的转型。

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传统产业的投资增速逐渐降低,经济结构调整进入深水区。

一方面,投资对增长的贡献逐渐降低,另一方面,效率提升能够提高质量和竞争力,这意味着产业质量的提高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

因此,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

二、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通过改革来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改革的核心是优化产业结构和营商环境,这将有助于提高经济总体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可以减少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进而推动经济发展。

目前,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中国已经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如简化审批程序,减少税收负担等,以鼓励更多的企业投资和创业。

这些措施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三、加强创新,提升科技含量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必须加强创新和提升科技含量,以适应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需求。

尤其是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5G等领域,中国需要更多的投资和研发,提高技术含量。

在此基础上,中国可以利用先进技术和创新理念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提高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性。

因此,创新和科技含量的提升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总之,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需要进行转型升级,以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变化。

中国需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创新和提升科技含量等方面推动经济的转型和升级。

这些举措将有助于提高中国经济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新常态的特点主要包括什么

新常态的特点主要包括什么

新常态的特点主要包括什么新常态的特点主要包括什么所谓常态,就是正常状态;新常态,就是经过一段不正常状态后重新恢复正常状态。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新常态的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新常态的特点1、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2、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3、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新常态的定义人类社会就是从常态到非常态再到新常态的否定之否定中发展,人对社会的认识就是从常态到非常态再到新常态的否定之否定中上升。

贯穿在常态-非常态-新常态中的主线,是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人类总是经历事物的正反面发展、总结正反面经验,经过感性-知性-理性、具体-抽象-具体的否定之否定后,才对事物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才能认识事物的规律与本质。

经济新常态,就是人类经济发展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波浪式前进的成果;经济学新常态,就是人类经济认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螺旋式上升的结晶。

新常态经济是经济学范式转换、经济发展模式转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新常态经济是与GDP导向的旧经济形态与经济发展模式不同的新的经济形态与经济发展模式。

新常态经济用发展促进增长、用社会全面发展摒弃GDP增长,用价值机制取代价格机制作为市场的核心机制,把改革开放的目标定位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不是不可持续增长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新常态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常态经济学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

以新常态经济为经济形态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新常态经济学为理论形态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是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

新常态的内涵要把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贯穿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

而要“适应”“把握”进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正确的认识无疑是前提。

新常态不是一个事件第一个认识误区是将新常态当成一个事件,以“好”或“坏”来界定新常态的“性质”。

新常态不是一个筐子新常态不是一个筐子,不要什么都往里面装。

飞机发动机发展历程

飞机发动机发展历程

飞机发动机发展历程飞机发动机发展历程始于20世纪初,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需求的增长,飞机发动机在性能、工艺和材料方面都得到了重大的突破和改进。

本文将从早期的蒸汽动力到现代的高效涡轮发动机,总结出飞机发动机发展的主要里程碑。

第一阶段:蒸汽动力(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早期的飞机发动机基本上使用蒸汽动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著名飞行家莱特兄弟使用的内燃机飞行器发动机。

蒸汽动力的不足之处在于重量和功率比不高,对机身结构和空气动力学效能的要求高。

第二阶段:活塞引擎(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活塞引擎是飞机发动机的重要里程碑,它将航空发动机技术推向了新的高度。

早期的活塞引擎包括液冷和空冷两种,液冷活塞发动机由于复杂性和重量问题逐渐被空冷活塞发动机取代。

活塞引擎的飞机在二战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在民航领域广泛使用。

第三阶段:涡轮风扇引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涡轮风扇引擎的出现标志着飞机发动机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涡轮风扇引擎利用燃气涡轮原理,通过高速旋转的涡轮推动空气进入压缩机,并产生推力。

这种引擎具有较高的推力和燃油经济性,并且噪音低,成为民航飞机的主流发动机。

第四阶段:高涵道比涡轮风扇引擎(20世纪70年代至今)高涵道比涡轮风扇引擎以其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燃油消耗率,成为现代航空发动机的代表。

它在设计上增加了风扇的直径,使得发动机能够更有效地推动空气。

高涵道比涡轮风扇引擎具有更好的经济性和环保性能,广泛应用于大型客机和远程飞行。

第五阶段:新一代发动机技术(21世纪至今)随着航空业的快速发展和对更高性能的需求,新一代发动机技术已经出现。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超高涵道比涡扇引擎和无人机用发动机。

超高涵道比涡扇引擎进一步提高了效率和推力,并减少了噪音和排放。

无人机发动机的需求方面则更注重轻量化和高效能。

飞机发动机的发展历程是科技进步和需求驱动的结果。

从蒸汽动力到现代的高效涡轮发动机,飞机发动机的性能和性格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经济“新常态”的三个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的三个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的三个关键词“新常态”在当下已经成为讨论整个中国经济发展态势中一个使用频率非常高的概念。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5月首次提及“新常态”这一概念,同年9月再次提及。

在不久前的APEC 第26届部长级会议上,习总书记又一次专门展开地谈到了“新常态”。

对习总书记系列讲话和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行梳理,不妨用三个关键词来阐释“经济新常态”的内涵。

一、关于经济增长速度的关键词:“中高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现在合乎规律地需要阶段性地有所改变,原来的两位数10%以上的高速增长状态,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

各个国家、各个经济体的发展经验无一不表明,这样的一种高速发展阶段势必要发生变化。

中国现在的实际生活当中,种种相关因素及指标分析,都指向这样一个阶段性变化已经到来的基本认识。

所以,“中高速”就是会以不同于两位数高速增长状态的新阶段来取代原来的旧阶段。

“新常态”的“新”字,首先表现运行形态上的这样一种变化和阶段性的转变。

“新”字后面跟的是“常”字,所以还得进一步考虑中高速在“新”之后,怎么样趋稳,怎么样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即成为常态。

众所周知,中国经济在经历了几年的增长速度下行之后,并没有完成探底过程,所以现在进入“新常态”是要继续完成这样一个探底。

在完成探底的过程中,中央已明确地把当下局面表述为“三期叠加”,一个是增长速度的换挡期,一个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还有一个是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

我们可以认为,在三期叠加这个描述后面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改革攻坚克难的推进期。

增长速度进入换档期是由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动选择;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是化解多年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必经阶段。

把改革攻坚克难的推进期放在三期叠加之上,意在必须强调我们主观能动因素的发挥。

“中高速”这个概念所隐含的逻辑,是在我们完成探底之后,应该趋稳,趋稳以后要得到一定发展动能的积蓄,就是蓄势。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现实与政策张为杰摘要: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完善我国的供给体系,提高供给质量与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比较了宏观需求侧管理政策与供给侧管理政策的理论与实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速、结构优化、动力机制转换等特征之间的内在一致性。

结合我国当前工业供给侧的事实对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供给不足的结构性扭曲进行了理论分析。

从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资源环境倒逼机制、创新驱动机制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优化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政策导向一、引言结构调整阵痛、增长速度换挡、刺激政策消化的叠加效应对我国经济带来了明显的影响。

尽管我国实施了一些扩大总需求的财政货币政策,但仍收效甚微。

从2012年开始,我国经济增速连续3年以7.7%、7.7%、7.4%开始回落,2015年前3个季度增速跌破7%,经济发展进入了中高速增长区间。

与此同时,作为拉动增长“三驾马车”的需求侧出现了一些阶段化变化。

国际经济疲软乏力,外部性需求常态性萎缩,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

贸易出口值增速从2011年开始总体趋势下滑,2015年出口值负增长;国内市场消费需求增速下滑,由2010年第4季度的19.1%下滑至2015年第4季度的11.1%;投资增速持续放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2010年第4季度的24.5%下滑至2015年第4季度的10.2%。

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连续性下滑,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从2015年8月份开始一直低于50%。

我国的工业增加值增速自2011年来持续性下滑,工业形势比较严峻。

通过数据研判,我国需求侧对经济的拉动力明显不足,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因此,依靠刺激总需求拉动经济的空间有限。

2015年11月,中央层面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的概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让“三大发动机”成为经济发展动力

让“三大发动机”成为经济发展动力

让“三大发动机”成为经济发展动力
让“三大发动机”成为经济发展动力
2015-12-31
“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不是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制度变革、结构优化和要素升级‘三大发动机’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要让‘GDP中心论’回归经济发展正途。

”日前在由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北京城乡创新发展博士研究会承办的“经济新常态与发展动力转型研讨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指出。

李佐军指出,要让“GDP中心论”回归经济发展的正途,必须“三管齐下”。

一要转变观念,将经济增长当手段而非目的,综合考虑经济总量增长、经济结构优化、经济质量提升、经济环境改善、民生福利增加等目标。

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将社会公平正义、民众权利保障置于更重要的位置。

二要改革制度,特别是有针对性地改革政府制度,转变政府职能,让企业成为增长的主角,政府主要承担公共服务职能;改革干部考核制度,不能仅以GDP论英雄,提高民生、环境等指标的考核权重;改革价格制度,由市场供求来决定产品和要素价格。

三要转变发展方式,将经济发展由粗放转为集约,由主要依靠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来拉动经济增长,转为主要依靠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三大发动机”来拉动经济增长。

作者:记者梁捷来源:《光明日报》2015年12月31日。

《中国经济的旧制度与新常态》 读后感

《中国经济的旧制度与新常态》 读后感

《中国经济的旧制度与新常态》读后感我国经济的旧制度与新常态近年来,我国经济面临着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转型。

这一转型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既包括了对经济增长速度的重新定义,也包括了对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的深刻调整。

如何在这一转型中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而要解决这一课题,我们首先需要深入了解我国经济的旧制度与新常态。

一、我国经济的旧制度1. 传统投资驱动模式我国经济在过去长期内一直依赖于传统的投资驱动模式,以规模化扩张和低成本竞争为主要手段,从而实现了快速增长。

这一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也带来了环境恶化、资源浪费等问题。

2. 重工业为主导我国经济长期以来以重工业为主导,大规模的基建和制造业投资成为了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这使得我国经济的结构过于单一,能源消耗和污染问题严重。

3. 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我国传统上实行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政府对产业发展、资源配置等方方面面进行干预和调控。

这一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也导致了“政府手”的问题,例如产能过剩、债务风险等。

二、我国经济的新常态1. 转型升级面对诸多问题和挑战,我国经济正在逐渐实现从传统的投资驱动模式向创新驱动模式的转型。

这一转型旨在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2. 以消费和服务为主导我国经济的新常态下,正逐渐实现从重工业为主导向以消费和服务业为主导的转变。

这一转变通过促进居民消费、提高服务业占比等方式,旨在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3. 市场化、法制化的改革我国经济正逐渐实现向市场化、法制化的改革。

通过深化改革、放开市场准入等方式,使得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推动经济发展更具活力和韧性。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我国经济的旧制度与新常态,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性变革和升级。

传统的增长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转变思维,实现全面转型升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旧常态到新常态需要三大发动机李佐军:■经济旧常态从1978年改革开放启动时算起,截止时间可以确定为2012年“十八大”召开之前。

旧常态时期中国经济有四个主要特点:一是经济高速增长。

1978-2012年,中国经济保持了年均9.8%的高速增长:二是经济增长模式比较粗放。

中国经济主要依靠资源能源投入来拉动增长,积累了比较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三是产业结构以工业为主。

1978年以来,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形成了以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四是政府主导型经济体制。

虽然30多年来市场化改革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政府主导经济的体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直没有完全理顺。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从旧常态向新常态过渡的过渡态时期。

经济过渡态时期从2012年到2016年或者2017年,估计约5年左右时间。

过渡态时期持续多长时间取决于改革和转型的速度。

经济过渡态有四个特点:一是新旧形态掺杂,既有旧的形态,也有新的形态;二是经济不太稳定,由于经济处于增速换挡过程中,总体表现不太稳定;三是不可持续,既然经济不太稳定,我们就不希望它持续太长时间,而是希望它尽快进入新常态时期;四是存在经济结构调整阵痛,一些产能过剩行业、附加值较低的行业项目将被淘汰,必然伴随着部分企业破产的阵痛。

■经济新常态时期是指2016年或2017年以后的5年、10年或更长时期。

经济新常态是我们要努力实现的目标状态。

它有三方面内涵:一是新常态有很多新的表现形态,既与旧常态时期的形态不一样,也与过渡态时期的形态不完全一样,新形态集中体现为六大特征;二是新常态应是相对稳定的、是均衡的。

如果经济还在急剧变动,还在增速换挡,还在调整阵痛,就还没有进入到新常态时期;三是新常态应是可持续的。

因为既然是常态,那就不能很短暂,就应持续比较长的时间。

■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的主要动力只能是“三大发动机”。

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三大发动机”是通过提高生产率来促进经济增长,因而是健康、可持续的。

中国目前的许多制度还不成熟、不合理,正因为不成熟、不合理,还可以通过改革来释放制度变革的生产力。

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正处于中后期阶段和加速发展阶段,还有巨大的释放结构生产力的潜力。

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增加和信息化等要素升级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未来中国经济三大发动机制度变革中国目前许多制度不成熟、不合理。

可以通过制度变革来释放生产力结构优化中国工业化、城镇化正处于中后期与加速发展阶段,有释放结构生产力的潜力要素升级通过提高生产率来促进经济增长,是健康、可持续的,有很大提升空间从旧常态到过渡态再到新常态时间特点旧常态1978-2012经济高速增长、增长模式粗放、重化工业为主、政府主导经济过渡态2012-2017新旧形态掺杂、经济不太稳定、持续时间不长、结构调整阵痛新常态2017-出现六大特征、相对稳定均衡、可持续稳健发展最近一年多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中国经济要适应新常态,这是对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判断,也是一个重大的经济新战略。

既然有“新常态”,就一定对应着一个“旧常态”,同时从旧常态到新常态中间还有一个“过渡态”。

本文重点探讨中国经济从旧常态到过渡态再到新常态的路径和对策。

以前的经济旧常态经济旧常态时期从何时开始算起?笔者认为有两种算法:一种是从1978年或改革开放启动时算起,另一种是从2002年开始算起。

截止时间可以确定为2012年“十八大”召开之前。

旧常态时期中国经济有如下四个主要特点:第一,经济高速增长。

1978-2012年,中国经济保持了年均9.8%左右的高速增长,2003-2007年期间更是达到了年均11.6%以上的增长速度。

这在世界经济增长史并不多见,故有人称之为经济增长的“中国奇迹”。

第二,经济增长模式比较粗放。

在此时期,中国经济主要依靠大规模资源能源投入来拉动增长,以致积累了比较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

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要素投入推动,据华冬芳等人采用索洛余值法估算,1979-2009年全要素生产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8%,要素投入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3.24%。

同时,投资效率较低,据史正富的研究,1978-2010年中国的资本产出比为3.92,美国1965-2010年的资本产出比为5.29,日本1980-2010年的资本产出比为14.69。

第三,产业结构以工业为主。

1978年以来,中国工业化快速推进,2000年以来重化工业更是快速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形成了以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直至2013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才开始超过第二产业的占比。

大规模建设工业园区、增加工业产值,成为各地的主要追求目标。

第四,政府主导型经济体制。

虽然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市场化改革取得了明显进展,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大幅度提高。

但政府主导经济的体制始终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各级地方政府程度很深地直接参与了经济建设,中央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也很频繁,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直没有完全理顺。

目前的经济过渡态经济过渡态时期从2012年到2016年或者2017年,估计约5年左右时间。

过渡态时期持续多长时间取决于改革和转型的速度。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过渡态时期,未来两三年仍然处于向新常态过渡的过程中。

首先,我们来看看经济过渡态的内涵。

内涵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新旧形态掺杂,既有旧的形态,也有新的形态。

第二,经济不太稳定,由于经济处于增速换挡过程中,总体表现不太稳定。

第三,不可持续,既然经济不太稳定,我们就不希望它持续太长时间,而是希望它尽快进入新常态时期。

第四,存在经济结构调整阵痛,因为过渡态时期也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一些产能过剩行业、附加值较低的行业项目将被淘汰,必然伴随着部分企业破产的阵痛。

然后,我们来看看过渡态时期面临什么样的机遇和有利条件。

第一,在过渡态时期,新一届中央领导已有了新的发展思路和战略方针,如强调推进全面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进依宪治国、依法执政,提出要适应新常态,所有这些都有利于我们平稳度过过渡态时期。

第二,平稳度过过渡态时期需要口袋里有一些“子弹”,幸运的是,我们还有一些子弹。

比如说,目前的财政赤字不是太多,还有扩大财政赤字的空间,同时还有进一步释放流动性、降息降准的空间,还有增加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空间,还有利用巨额外汇储备扩大对外投资、推进“一路一带”等重大战略的空间,还有强力稳稳的空间。

第三,目前已积累了向新常态过渡的一定基础。

如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一直在稳步提高,2014年前三季度已经达到了46.7%,还在进一步上升过程中;就业的压力并不像我们原来想象的那么大;政府财政收入、企业效益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幅比GDP增幅更高一些;中西部地区、新兴城镇和新兴农村地区有不少发展的回旋空间。

最后,我们来看看过渡态时期面临何种挑战和不利条件。

第一,过渡态时期多种问题在碰头。

不仅有经济方面的问题,还有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等方面的问题,不同问题交织在一起,错综复杂,考验着党和政府的调控智慧。

同时,国内问题还与国际问题交织在一起。

第二,过渡态时期面临着诸多的两难选择。

比如稳增长与调结构、稳增长和控风险、稳增长与促改革、稳增长与保环境之间,都存在两难选择。

许多人认为,改革一定有利于经济增长,其实不完全如此,原因有:一是改革的目的是多元的,包括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等,有时为了维护社会公平不得不牺牲一些经济增长,而且社会公平确已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二是部分改革有可能震破泡沫,影响经济增长。

同时,稳增长与保环境(或建生态)之间也存在两难,要想有好的环境,经济增长速度就不能太快。

这些两难问题需要我们通过高超的宏观调控艺术去解决,需要像“走钢丝”一样去维持平衡。

第三,在过渡态时期需要花较多的精力防范、控制和化解经济风险。

过去十多年的超高速增长积累了一些风险和泡沫,化解这些风险和泡沫仅靠改革、转型和创新还不够,还需要运用其他一些特殊的手段,特别是挤泡沫和释放风险的手段。

今后的经济新常态经济新常态时期是指2016年或者2017年往后的5年或10年甚至更长时期。

经济新常态是我们要努力实现的目标状态。

经济新常态的内涵有三个方面。

第一,新常态有很多新的表现形态,既与旧常态时期的形态不一样,也与过渡态时期的形态不完全一样,新形态集中体现下述六大特征中。

第二,新常态应是相对稳定的。

用经济学的语言来说,应是均衡的。

这也是常态的应有之义。

如果经济还在急剧变动,还在增速换挡,还在调整阵痛,就还没有进入到新常态时期。

正因如此,真正的新常态是几年之后的事情。

第三,新常态应是可持续的。

因为既然是常态,那就不能很短暂,就应持续比较长的时间。

经济新常态是一组由多种新常态构成的画卷,有如下六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经济增长速度的新常态。

即经济增长速度由过去三十多年9.8%左右的高速增长,转为今后五年左右6%-8%的中高速增长,再往后可能是更低的中速增长或中低速增长,因为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现象,当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达到一定阶段后,经济增长速度就要下台阶。

当2030年前后中国成为发达国家后,经济增长速度有可能进一步下降到当今西方发达国家2-4%左右的水平。

第二,经济结构的新常态。

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和排放结构的新常态。

其中,产业结构的新常态表现为服务业或者第三产业比重占主导地位,并越来越高,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绿色低碳产业比重进一步提高;区域结构的新常态表现为新型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进一步缩小;排放结构的新常态表现为废水、废气、废渣、二氧化碳等的排放逐步减少,氧气、水蒸气的排放逐步增加。

第三,经济质量的新常态。

主要表现为:经济效率(劳动力生产率、土地生产率等)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整个经济的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第四,经济增长动力的新常态。

主要表现为:由原来的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转为创新驱动;由主要依靠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增长,转为主要依靠制度变革、结构优化和要素升级“三大发动机”(简单说即改革、转型、创新)拉动经济增长;需求动力结构内部,由主要依靠外需转为主要依靠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转为主要依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政府投资转为主要依靠社会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第五,财富分配的新常态。

主要表现为:由主要实现国富转为主要实现民富,由少数垄断行业富裕转为各个行业共同富裕,由少数人暴富转为绝大多数人共同富裕。

也就是说,要提高居民收入在整个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使收入财富分配更加公平合理,让广大老百姓分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第六,制度环境的新常态。

主要表现为:由政府主导型经济体制转为市场主导型经济体制,政府则由权力型政府转为服务型政府、由经济型政府转为社会型政府,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