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江苏高考历史学科考试说明WORD

合集下载

名师解读2012年江苏高考历史考试说明(金陵中学历史教研组 张铭)

名师解读2012年江苏高考历史考试说明(金陵中学历史教研组 张铭)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新课标教学网( ) 精品资料 第1页 共1页 历史 加强对“材料题”的考核
评析老师:金陵中学历史教研组 张铭
变化分析
一、今年仅有3处文字表述变动。

“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删去了“与实践”。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增加了“与初步发展”,“通讯工具的变革”增加了“与发展”。

增加的考点大多有利于知识模块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使专题性考题的命题机遇增大。

选考部分考查要求基本与去年保持一致;
二、对“材料题”的考核将进一步加强。

从考核目标与要求中,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并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能力要求,反映了历史高考试卷仍然强调对考生各种能力的测试。

考试说明强调:考查内容的呈现,不拘泥于不同版本教科书的具体表述,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鼓励考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复习建议
1、越来越多地应用“新材料”、“新情景”已成历史高考最大特点,要多进行适应性训练;
2、考试说明中典型题示例,在复习中要认真研读。

要重视对历史现象发展线索和演变过程的相关主干知识的整理和掌握;
3、寻找热点要注意把热点问题与历史学科基础知识联系起来,还要适当关注地方历史的特色。

江苏省高考历史考试说明解读 苏教版

江苏省高考历史考试说明解读 苏教版

江苏省高考历史考试说明解读苏教版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在假期的研训会上,曾就《2007年江苏历史高考考试说明》的变化作了简单的说明。

通过寒假的学习和思考,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现整理如下,与大家交流,有不到之处,敬请指正。

《2007年江苏历史高考考试说明》的第一部分是命题的指导思想。

2007年说明强调了四点,与2006年相比,增加了一条,即第3条,内容为“考试目标的制定和试题的命制,将适当体现高中历史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并在促进学生主体性、积极性作用的发挥以及创新意识的提高方面作积极的探索”。

翻看2006年的江苏高考卷,我们可以看到江苏历史命题组开始向新教材靠拢,主要体现在运用了新教材中的材料和图片,也就是说2007年将加强这一趋势。

我们特别要注意新课程中的专题、研究历史的方法和理念。

比如典型题例6。

比如说中外历史人物、中外的改革等等,看来我们有必要翻一翻新教材,确定好二论复习的思路。

现以改革为例:中国的改革类型有:①古代政治制度与社会制度的变法……②古代赋税制度改革……③近代强国御侮,挽救民族危亡的戊戌变法……④现代改变生产关系的土地改革和三大改造……⑤废除少数民族地区封建落后制度的民主改革……⑥实现民族振兴和现代化的改革开放……世界范围的改革类型有:①社会制度变革的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②资本主义运行机制调整的英国议会改革、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改革等……③社会主义国家的体制改革:苏联和东欧各国的改革……须提醒大家注意的是,2007年高考依然关注历史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

《2007年江苏历史高考考试说明》的第二部分是考试内容及要求。

先看考试内容:1.就呈现形式而言,改变了2006年的考试说明的优点,2006年的考试说明是教学大纲内容具体化。

今年则是将全国考纲表格化。

比如说隋唐时期的手工业2006年要求掌握造船业和制瓷业,2007年手工业的发达。

这种呈现形式,一方面是给命题者以更大的空间,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与新课标接轨。

2012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分析和2013届高三教学建议 .doc

2012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分析和2013届高三教学建议 .doc

2012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分析和2013届高三教学建议南通市教科研中心 xxx2012年江苏高考历史卷秉承了江苏卷“稳重、平实”的风格特色,立足主干,试题难易适中,有利于循序渐进地推进新课程改革。

在命题方式上体现稳步创新的原则,学科能力考查与史学研究方法相结合,注重唯物史观的指导,巧妙渗透“以史为鉴”,历史感醇厚,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的深入开展有着引导作用。

仔细研读,无疑对2013年江苏高三历史复习备考意义重大。

一、试卷特点评析1.知识与能力比翼齐飞2012年江苏历史试题覆盖中外史的三大时间阶段,除了世界古代史比重略多外,考点分布还算合理。

试题覆盖面广,尤其是必修模块考点的覆盖面更为均衡而合理(见下表)。

“考试说明”中一级子目的覆盖率大于55%,总比例达到80%,与2011年相比,二级子目的覆盖率有所上升,试题进一步呈现突出主干知识,落实基础考查的趋势。

各必修模块知识点考查统计表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合计一级二级一级二级一级二级一级二级规定范围9 28 7 23 9 26 25 77实考范围8 12 7 14 5 6 20 32覆盖率(%)2012年88.8 42.8 100 60.8 55.5 23.0 80.0 41.5 2011年77.7 39.2 100 43.3 55.5 23.0 80.0 35.020道选择题都是材料或情景题,但知识与情境依存度非常高,80%的选择题离不开教材的基础和主干知识。

2012年江苏历史试题坚持高考“实现对学科主干知识和学科能力相统一的考核目标”,通过考查主干知识,强化了考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学科基本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整体上看,江苏卷选择题所设置的选项迷惑性不大,难度比2011年有所下降,主观题的难度则保持相对稳定。

主观题主要在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目标层面着力较多。

在一些省份历史试题日益专业化、学术化的今天,江苏试题难易适中,知识与能力比翼齐飞,比较符合高中历史教学现状。

2012年高考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

2012年高考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

2011年高考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新课标版)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招生化学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1)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2)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3)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1)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2)能够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1)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根据2012年江苏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说明(必修)整理

根据2012年江苏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说明(必修)整理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了解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道家:老子和庄子;观点: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

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希望回到小围寡民的理想社会。

老子还认为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战国时期的庄子,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强调精神上的自由。

儒家:孔子(创始人)、孟子、荀子;(1)孔子(至圣):其言论编成《论语》一书。

思想核心是仁。

仁,就是爱人;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政治上主张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包含了民本思想;主张“克已复礼”;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性相近”。

(2)孟子(亚圣):发展“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主张“性本善”。

(3)荀子: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提出“君舟民水”;“人性恶”,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墨家:墨子;观点:主张“兼爱”;宣扬“非攻”;治国主张“尚贤”。

代表平民百姓的愿望。

法家:商鞅、韩非子。

观点: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

法家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影响:4.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1)明朝后期李贽:离经叛道①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②揭露道学家的虚伪,强调人的正当私欲。

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2)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工商皆本。

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认为学术研究要为现实所用;提倡从实践中求得真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王夫之:主张物质第一性的,是一位杰出的唯物思想家;朴素辩证法思想5.理解明清儒学思想的新发展(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

2012年高考真题——历史(江苏卷)word版含答案

2012年高考真题——历史(江苏卷)word版含答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

……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据明代冯梦龙的这段话,与山歌相似、能体现“民间性情之响”的是A.《诗经》B.楚辞C.汉赋D.唐诗2.《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

”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3.以下关于“市冶的材料中,最符合右图场景的是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C.“千竹夜市喧冶;“蛮声喧夜市。

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4.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

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

……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冶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5.右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冶试验武器的情景。

图中三人为: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

图中文云:“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

冶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②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③“师夷长技冶思想的具体实践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6.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

九科名师解读江苏2012年高考考试说明

九科名师解读江苏2012年高考考试说明

九科名师解读江苏2012年高考考试说明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发布2012年九科“江苏高考考试说明”,包括三科高考计分科目语文、数学、英语,以及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思想政治六科。

语文取消说明类文章写作要求出场名师:南京市第十三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长王夫成[主要变化]2012年的“考试说明”与2011年的“考试说明”比对,可以发现变化很少,唯一的变化是取消了说明类文章的写作要求。

[备考建议]首先,不要打探和听从小道消息,要按照考试说明完整踏实地进行复习,不留任何漏洞和死角。

比如,2011年有不少考生听信当时社会上考语音而不考字形的讹传,忽略了对考试说明明确规定的字形这一考查点的扎实训练,结果造成被动。

其次,现时不宜过早进行大规模综合训练,而应对高一和高二所学内容进行温故知新,复习时特别不能怀有猜题押宝的心理,而应做到复习的系统和全面。

比如2011年的语用题涉及鲁迅及其作品,许多考生特别是理科考生极不适应,原因之一是对以前所学内容陌生,缺少应对性的复习。

再如,2011年的文学类文本阅读素材选的是长篇小说节选,习惯了做矛盾冲突激烈的短篇小说阅读题的同学就很不适应。

最后要提醒,在作文方面不要带有投机取巧心理。

比如,不要认为哪种文体比较取巧,就一味地进行这种文体训练,尤其不能不顾学生的生活积累和写作个性,进行强制性的文体训练,要尊重写作自身规律,尊重学生写作特长,展开全面有效的复习。

尤其需要说明的是,作文训练中不能只盯着技巧训练,更要引导学生思考现实,梳理生活,积淀情感。

至于考试说明中取消说明类文章写作这一变化,我们理解是:可能是基于高考写作中在文体不限的情况下鲜有说明文的写作这一客观实际,考试说明顺应它而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数学典型题示例加入高考原题出场名师:金陵中学高三把关教师殷涛[主要变化]数学从考试内容及要求到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与去年基本上保持一致,只是在典型题示例上发生一定变化,加入了最近两年的高考原题。

2012江苏省高考历史考试说明

2012江苏省高考历史考试说明

2012江苏省高考历史考试说明一、命题指导思想2012年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科(江苏卷)的命题将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为指导,以考试说明为依据,实现对学科主干知识、学科能力和思想素养相统一的考核目标,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查内容的选择,以课程标准的模块“学习要点”为依据,结合教学实际和学术标准,实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考查内容的呈现,不拘泥于不同版本教科书的具体表述,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鼓励考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符合考试目标,使考试保持较高的信度、效度,以及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并在命题方式上体现出稳中有变、稳中出新的原则。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本省的实际情况确定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1.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描述和阐释事物·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

4.论证和探讨问题·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二)考试范围考试范围涉及《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必修和选修内容。

其中,历史(I)、历史(Ⅱ)和历史(Ⅲ)三个必修模块为必考内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以及“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四个选修模块为选考内容。

2012年江苏

2012年江苏

2012年江苏“小高考”考试说明解析考点变化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公布了2012年学业水平测试6门科目的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的发布有利于高二考生明确考试重点,有针对性地积极备考。

下面请中华中学高二年级备课组的6位一线名师对考试说明进行分析,拎出考试重点,给出复习建议。

物理:独立操作类题要求微调黄芳(中华中学高二年级物理备课组组长)考点变化:实验题的要求有微调2012年“小高考”物理测试,对知识点的能力要求仍为4种:A为了解、B 为理解、C为应用、a为独立操作。

其中,在“独立操作”上,具体要求有微调,变成“知道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方法;会使用基本的实验仪器,能独立完成相关实验的操作;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能根据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在命题指导思想、测试范围、试卷的结构、测试方式和时间上没有改动。

在测试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上,做了如下变更:1.2011年《说明》上,明确“说明:向心力的定量计算只限于在一条直线上的外力提供向心力的情况”今年这条删去。

2.2011年《说明》上,对选修3-1中“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要求“A”,今年改为操作要求“a”3.2011年《说明》上,对选修3-1中“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改为“安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改为“洛伦兹力”考试重点:应用能级的考点有5个考察以“A”级要求为主,“B”级要求一共有7个,分别是:“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力的合成与分解”、“功”、“功率”、“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C”级要求5个:“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平抛运动”、“向心力”。

操作要求有5个:“探究、实验: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探究、实验: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探究、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探究: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我看2012年江苏《考试说明》(语文)

我看2012年江苏《考试说明》(语文)

我看2012年江苏《考试说明》(语文)的变化2012年江苏《考试说明》(语文)与2011年相比,咋一看,没有多大的变化;仔细一比,才发现问题不是那么简单,基于对2012年高考语文复习的思考,我想说说2012年江苏《考试说明》(语文)的变化。

指导思想上加一个原则2011年江苏《考试说明》(语文)在“命题指导思想”里提出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实施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有利于推进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

”到了2012年江苏《考试说明》(语文)“命题指导思想”部分,前面两个有利于还保存,而第三个有利于却变成了一个原则,单独列出:“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

这看似无关紧要,甚至有的人根本不读“命题指导思想”的内容,我对此却有自己的思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里有如下阐述: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

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

加强考试管理,完善专业考试机构功能,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成立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研究制定考试改革方案,指导考试改革试点。

江苏2012年《考试说明》将这一原则单独列出,可见编写者对《纲要》的研读与重视,这也是真正体现了“生本”思想。

1.“高校”与“科学”的区别。

2011年是“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2012年改成“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

“高校”选拔只是告诉我们是谁在选拔,而“科学”选拔却是告诉我们要正确选拔,这给命题带来了指导性的意见。

2.“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是要求我们的语文试卷能真正引导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方面对学生施以积极的影响。

2012江苏高考历史考试说明

2012江苏高考历史考试说明

2012江苏高考历史考试说明
解读人:金陵中学历史高级教师唐珂
【变化】
1、2012年历史“考试说明”变化较大的是“必考内容”、“选考内容”、“典型题示例必做题部分”等。

与2011年相比,考点增加的多于删减。

删除5处考点,新增10处考点。

2、“必考内容”增加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兴起与影响;启蒙运动的发生;法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

将德国的统一和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的建立细化为德国的统一与德意志帝国的政治体制(德国的统一和德意志帝国的建立;德意志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及其历史影响。

)增加了天京变乱;解放战争中内战的爆发;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勃列日涅夫改革;新政协的召开等内容。

3、“选考内容”的变化为选修4增加了一个人物:柏拉图。

由于强调知识模块,增加的考点大多有利于知识模块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便于专题性考题的命题。

粗略地算一算,明确删除的考点有5处,新增考点有10处,表述上有变化有7处。

从变化中不难看出,新考纲在考点的内涵与外延的表述上更加力求准确。

如郡国并行制(删去汉初),选官制度(删去汉朝至唐朝的)等。

【建议】
要加强对各模块专题知识的有序梳理,重视对历史现象发展线索和演变过程的相关知识整理和掌握。

要更加注重对历史的理解,掌握概念,理清线索,归纳阶段性特点,建立起以通史为主线,兼顾专题纵横交错的知识体系。

仔细研读教科书,关注隐性知识,关注社会热点。

2012年江苏省高考大纲(总体说明和各科)

2012年江苏省高考大纲(总体说明和各科)

2012年江苏高考考试说明总体昨天,江苏省考试院公布了2012年江苏高考考试说明。

今年已是江苏实施“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高考方案的第四个年头。

记者从考试院获悉,明年的高考在加强考生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技能的考查的同时,将加大探究型试题和应用型试题在试卷中所占的比重。

这意味着,明年的江苏高考将更加注重对考生理解知识和灵活应用知识能力的考查。

一、出题思想强化基础知识考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记者昨天获悉,明年的江苏各科试卷都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加大比重。

如语文学科,在要求考生能够准确识记字音和字词,以及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辨析并修改病句等能力的基础上,还提出了考查考生的“推敲、锤炼”语言能力;在英语学科上,要求考生掌握约3500个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并能根据语境连贯、熟练使用。

镇江九中的王汉明认为,从这些要求来看,说明江苏高考对于考生基础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传达出了一个信号:考生在今后的备考中,无论何时都不能抛开书本。

除此之外,记者还发现,明年江苏高考对考生的应用能力提高要求的同时,继续加大了探究题型的比重。

如在语文学科中,将出现不少文本题型,要求考生对这些文本进行独立的思想概括和总结评价,考查的是考生的综合分析和思辨能力。

在物理学科中,也将出现不少课外的实验题,要求考生应用学过的理论或方法,尝试着解决实际问题。

二、试卷结构语文:注重对文化素养的考查语文试卷满分为160分,结构依然分为必考和加考两个部分,其中加考内容由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作答。

在必考部分,又分为语言文字应用、古代诗文阅读以及现代文阅读几个部分。

在加考部分,除了考查考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名著阅读能力,还将着重考查考生的文本材料处理以及分析和鉴赏能力,其中包含归纳题和表述题。

要求学生在对文本的阅读过程中除了要“有见解”“有发现”之外,更要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解读。

这意味着语文科目对考生的考查将更加全面和深入。

2012江苏高考历史

2012江苏高考历史

2012江苏高考历史一、背景介绍2012年,江苏省举行了高中毕业生的高考,历史科目是其中的一门必考科目。

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旨在通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

下面将对2012江苏高考历史科目的考试内容和题型进行详细介绍。

二、考试内容2012江苏高考历史科目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中国古代史考题涉及中国古代历史的各个时期和重要事件,比如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时期等。

学生需要熟悉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掌握各个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2. 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史是考试内容中的重点部分。

考题涉及中国近现代史的各个重要时期,如晚清时期、民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建国初期等。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以及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 世界史世界史是考试内容中的另一个重要部分。

考题主要围绕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展开,包括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欧洲中世纪、工业革命、世界大战等。

学生需要了解世界各个历史时期的背景和影响,理解世界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对历史进程的贡献。

三、考试题型2012江苏高考历史科目的考试题型主要包括选择题和解答题两种形式。

1. 选择题选择题是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之一。

学生需要根据题目给出的选项选择正确的答案。

选择题可以涉及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相关的背景知识等。

考生需要对历史知识有较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才能在选择题中正确地作出选择。

2. 解答题解答题是考试中的主要题型。

学生需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对历史事件或问题进行描述、分析和评价。

解答题一般要求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历史知识,结合相关的历史材料和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和思考。

四、备考建议备考是高考成功的关键环节,以下是一些建议供考生参考:1. 学习历史知识要想在历史科目中取得好成绩,首先要掌握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教科书、历史专著、历史文献等方式,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背景和意义。

2012年江苏高考历史考纲解读

2012年江苏高考历史考纲解读

• (2)生物进化论 • (删拉马克和早期的生物进化思想)达 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 • 太平天国运动 • 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资 政新篇》;天京变乱和太平天国运动的 失败。
近代部分
• (8)解放战争 • 内战的爆发;战略反攻与三大战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 • (3)新文化运动 • 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代表人物和主要 发生、 发生 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012年江苏高考历史考纲解读
一、2012年考试内容与2011的考 试内容的变化
• 古代部分 • (删汉初)郡国并行制;(删汉朝至唐朝的) 选官制度;(删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元朝的)行省制度。 •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与特点; 中央集权制度的(删历史作用与)社会 影响。
古代部分
• 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市”的变 迁与城市的发展(删“市”的形成与发 展;主要的商业城市与著名的商帮);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 (删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汉字与书法艺术;中国画的起源和演变 (删汉字、绘画的起源和演变);
现代部分
• (3)二战后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 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 勃列日涅夫改革 尔巴乔夫的改革。 • (2)19世纪以来的美术 • 19世纪以来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印象主义和现代主义流派 流派的代表性作品。 流派
现代部分
• (3)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 (删电影的出现)电视的发明与发展;影视 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民主政治制度的建 设 • 新政协的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 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的建立。
变化的解读

《2012年江苏高考化学考试说明》与《11考试说明》对照

《2012年江苏高考化学考试说明》与《11考试说明》对照

《2012年江苏高考化学考试说明》与《11考试说明》对照江苏省海门市三厂中学陈达报道摘要:江苏省考试院于2011年11月10日公布了《2012年江苏高考考试说明》。

今年已是江苏实施“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高考方案的第四个年头。

记者从考试院获悉,明年的高考在加强考生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技能的考查的同时,将加大探究型试题和应用型试题在试卷中所占的比重。

这意味着,明年的江苏高考将更加注重对考生理解知识和灵活应用知识能力的考查。

明年的化学调整首先体现在命题指导思想上。

相较今年的命题思路,要既能为高校选拔具备继续学习潜能的学子,又能发挥命题对高中化学教学改革的导向作用。

在考查重心的调整上,表现为试题更加注重对基础知识的熟练应用,减少了偏怪难类型知识点的能力要求。

2012年江苏高考化学考试说明一、命题指导思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学业水平测试等级和综合素质评价情况择优录取。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1. 2012年化学科(江苏卷)的命题将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既能促进化学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又能体现化学基础学科的作用;既关注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潜能的评价,又能发挥高考命题对高中化学教学改革的导向作用。

[11考纲:2011年化学科(江苏卷)的命题将充分体现“有利于普通高等学校选拔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全面发展的新生,有利于基础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推进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改革,有利于正确引导高中化学教学”的指导思想。

]2.2012年化学科(江苏卷)以考查学生的化学科,素养和学科能力为主导,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所要求的基本思想。

基本方法、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为主要考查内容,重点考查考生的信息获取与加工、化学实验探究、从化学视角分析解决问题和化学思维等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江苏省高考说明(历史科)说明:绿色字为2011年内容,2012年删减;红色字为2011年基础上,2012年新增。

一、命题指导思想2012年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科(江苏卷)的命题将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为指导,以考试说明为依据,实现对学科主干知识、学科能力和思想素养相统一的考核目标,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查内容的选择,以课程标准的模块“学习要点”为依据,结合教学实际和学术标准,实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考查内容的呈现,不拘泥于不同版本教科书的具体表述,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鼓励考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符合考试目标,使考试保持较高的信度、效度,以及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并在命题方式上体现出稳中有变、稳中出新的原则。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本省的实际情况确定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1.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描述和阐释事物·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

4.论证和探讨问题·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二)考试范围考试范围涉及《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必修和选修内容。

其中,历史(I)、历史(Ⅱ)和历史(Ⅲ)三个必修模块为必考内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以及“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四个选修模块为选考内容。

为推动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必考内容”与“选考内容”在考试大纲以及本省教学要求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必考内容古代部分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朝至唐朝的选官制度;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元朝的行省制度。

(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5)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与特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与社会影响。

2.古代中国的经济(1)农业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手工业官营手工业与民间手工业;纺织、冶金和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商业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市”的形成与发展;主要的商业城市与著名的商帮;(“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主要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守国”。

3.百家争鸣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孔子与老子的思想;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

(2)汉代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兴办太学和其他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

(3)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4)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汉字与书画汉字(汉字与书法艺术;)、中国绘画的起源和演变;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

(3)文学成就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成就;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4)戏曲艺术京剧等剧种的产生与发展。

5.古代希腊罗马(1)雅典的民主政治自然地理环境与城邦制度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时代的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意义与局限。

⑵罗马法从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3)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关于人的价值的阐述。

近代部分6.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和莎士比亚等人的主要作品;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与发展)。

(2)启蒙运动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启蒙运动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启蒙运动的发生与影响)。

7.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历史背景和影响。

(2)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荷兰、法国和英国等西欧国家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

(3)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8.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688年“光荣革命”;《权利法案》的颁布;责任制内阁的形成;1832年议会改革;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美国的联邦制及共和制的确立美国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1787年宪法的颁布;美国的联邦制以及共和政体的确立。

(3)德国的统一与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的政治体制。

德国的统一和德意志帝国的建立;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及其历史影响9.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0.近代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1)经典力学伽利略、牛顿对经典力学建立所作的贡献;经典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2)生物进化论拉马克和早期的生物进化思想;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

(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1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1)两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

(2)太平天国运动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太天京变乱和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3)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4)辛亥革命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6)国共政权的对峙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土地革命);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7)抗日战争九--八事变与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侵华日军的罪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的抗战与敌后抗日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历史地位。

(8)解放战争内战的爆发;战略反攻与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

1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师夷长技”的主张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维新思想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思想;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

(3)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现代部分14.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俄国十月革命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2)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3)二战后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15.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2)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3)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新变化和经济发展的表现;福利国家的出现;美国的“新经济”。

1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两极格局的形成“冷战”局面的形成;德国、朝鲜的分裂和古巴导弹危机。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从欧洲共同体到欧洲联盟;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以及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表现;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其影响。

1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3)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世界贸易组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其问题。

18.现代科学技术(1)相对论与量子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

(2)现代信息技术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9.19世纪末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1)19世纪以来的文学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的西方文学与苏联文学。

(2)19世纪以来的美术19世纪以来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和现代主义的代表性作品。

(3)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电影的出现;电视的发明与发展;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0.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新政协的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2)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及其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