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科技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一、活动主题:探索光的传播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特点,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 活动准备:(1)透明塑料尺、铅笔、直尺(2)手电筒、蜡烛、光屏(3)教学课件3. 活动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课件,引导学生思考光是如何传播的。
(2)实验一:光的传播路径①让学生用透明塑料尺和铅笔在直尺上画出光的传播路径。
②讨论光在空气中、水中、玻璃中的传播情况。
(3)实验二:光的反射①让学生用手电筒、蜡烛和光屏进行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②探讨反射定律。
(4)小结:总结光的传播特点和反射定律。
二、活动主题:制作简易指南针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指南针的原理,学会制作简易指南针。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3)增强学生对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了解和自豪感。
2. 活动准备:(1)铁丝、磁铁、针、线、支架(2)教学课件3. 活动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原理。
(2)制作指南针:①让学生用磁铁在铁丝上制作指针。
②讲解指南针的构造和作用。
③讨论如何使指南针指准北方。
(3)实验:让学生尝试用自制的指南针辨别方向。
(4)小结:总结指南针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三、活动主题:的认识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物质的不同状态及其转化原理。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活动准备:(1)水、冰、晶体、液体等物质(2)教学课件3. 活动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课件,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不同状态。
(2)观察实验:让学生观察水、冰、晶体等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特点。
(3)讨论:探讨物质状态转化的原理和条件。
(4)小结:总结物质不同状态的特点和转化原理。
四、活动主题:简单电路的搭建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学会搭建简单电路。
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章:走进科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定义和特点,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科学的定义和特点2. 科学方法:观察、实验、推理、验证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科学的含义,让学生举例说明科学的应用。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科学的特点。
3. 开展实验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方法的过程。
第二章:探索物质世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培养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物质的组成:元素、化合物、混合物2.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常见物质,让学生分析其组成。
2.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结论。
第三章:生物与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培养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2. 生态环境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环境保护措施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生物和环境,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第四章:简单机械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培养对机械世界的探究兴趣。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制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简单机械的原理:杠杆、滑轮、斜面2. 简单机械的应用:工具、机械装置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简单机械,让学生了解其原理。
2.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简单机械的特点。
3. 开展制作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简单的机械装置。
第五章:人体的奥秘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对人体奥秘的探究兴趣。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目录CONTENCT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与手段•知识点梳理与重点难点解析•实验设计与操作技能培养•课堂互动环节设置及效果评估•课后作业布置与批改反馈机制建立•考试复习指导与成绩评定标准制定01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内容概述涵盖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等多个领域。
通过实验、观察、探究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掌握本册教材所涉及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概念。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010203以科学探究为主线,注重学生的实践和体验。
采用“主题-探究-实践”的教材结构,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
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教材特点与结构02教学方法与手段80%80%100%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科学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通过模拟实验、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生动有趣的科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创设情境鼓励创新确定探究主题组织探究活动分享交流探究式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等方式,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引导他们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和心得体会,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兴趣,确定合适的探究主题,明确探究目标和任务。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进行合理分组,让他们在小组内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分组合作明确分工评价反馈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分工和职责,确保每个人都能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
定期对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030201合作学习法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023年科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2023年科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一课时:观察水的物态变化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物态变化,明白水可以存在于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
2. 掌握观察、描述水物态变化的方法。
3. 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内容:1. 水的物态变化的概念2. 水的三种物态及其特征3. 观察水的物态变化的实验教学过程:导入:老师拿出一杯装满冰块的水,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水有哪些不同的形态吗?请想一想。
呈现:1. 老师向学生简要介绍水的物态变化的概念,并让学生了解水的三种物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 老师通过实验展示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物态变化。
首先,老师将水放在室温下,水呈液态;然后,老师放入冰箱中,一段时间后,水变成了固体;接着,老师取出水杯,将其放在加热器上加热,学生观察到水逐渐变成了水蒸气。
实践: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准备一个容器和冷热水。
2. 学生先观察并记录冷水和热水的外观、状态。
3. 学生将冷水加热并观察变化,再将热水冷却并观察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归纳: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水可以在不同温度下发生物态变化,从而加深对水物态变化的理解。
拓展:展示一些与水的物态变化有关的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例如:水蒸发、冰块融化等。
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水的物态变化及其特征,通过实验提高了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课后作业:1. 描述一个日常生活中的水物态变化的例子。
2. 家庭观察并记录两个水的物态变化的实例。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通过实验和观察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和理解水的物态变化,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同时,通过拓展部分的例子,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可以在实践环节中设计更多的实验内容,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水的物态变化。
2024年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1 2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颜色、气味、密度、硬度等物理性质;可燃性、 氧化性、还原性等化学性质。
物质的分类
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如单质、化合 物等。
3
物质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如利用物质的颜色进行染色、利用物质的硬度制 作工具等。
13
实验:探究物质溶解现象
实验目的
探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 溶解现象和溶解规律。
01
02
03
04
结构清晰,按照主题单元组织 内容,便于教学和学生学习。
注重实践性和探究性,通过实 验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科
学原理。
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呈现科 学现象和原理,提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
配套资源丰富,包括实验器材 、教学课件、学生练习册等, 方便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
6
02 生命科学:植物 生长与繁殖 7
现象。
四季变化
地球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 侧来回移动,引起四季变化。
时差
地球自转导致不同地区看到太阳的 时间不同,形成时差。
16
月相变化和日食、月食现象
月相变化
月球绕地球公转,同时自身也在 自转,使得我们从地球上看到月 球被照亮的部分在不断变化,形
成月相变化。
日食
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 三者正好处于一条直线上时,月 球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形成
控制变量,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注意 安全,避免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
10
03 物质科学:物质 变化与性质 11
物质状态及其变化
物质的三态
01
固态、液态和气态,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条件和过程。
温度对物质状态的影响
02
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2024年度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可打印
01
02
03
地球自转
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 的运动,周期为24小时, 导致昼夜交替现象。
2024/2/3
地球公转
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的运 动,周期为365.25天,形 成四季变化。
地球倾斜
地球轴线相对于公转轨道 平面的倾斜,导致不同地 区接受太阳辐射的差异, 从而影响季节变化。
28
天文现象观察及记录方法
2024/2/3
实验步骤
03
06
分析比较不同条件下绿豆生长的差异,得 出结论
8
植物繁殖方式探讨
2024/2/3
繁殖方式
种子繁殖和营养繁殖
种子繁殖
通过开花、结果、种子成熟等过程进行繁 殖
营养繁殖
利用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进行 繁殖,如分株、扦插、压条等
繁殖方式的比较
分析种子繁殖和营养繁殖的优缺点及适用 情况
分析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如森林、 草原、湖泊等。
动物适应性
探讨动物如何适应不同类型的生态环 境,如食性、繁殖方式、栖息地的选 择等。
2024/2/3
环境变化对动物的影响
分析环境变化(如气候变化、人类活 动)对动物行为和生存的影响。
动物对环境的影响
探讨动物对环境的影响,如动物对植 物的生长和繁殖的影响、对土壤质量 的影响等。
复习与测试
每个单元结束后设有复习课和单元测试,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2024/2/3
02
植物生长与繁殖探究
7
植物生长条件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不同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01
实验材料:绿豆、水Biblioteka 土壤、阳光、温度 计等02
04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2.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将按照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科学常识 2. 生活常识与科技常识 3. 实验活动科学常识1.科学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
2.科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科学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
生活常识与科技常识1.学习生活常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事务。
2.科技常识是指与科技发展相关的知识,了解科技常识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利用科技。
实验活动1.科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2.学习实验方法和实验注意事项能够帮助我们进行有效的科学实验。
三、教学步骤1.预习:学生通过阅读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的课文预习本节课内容。
2.理解:教师讲解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3.实验活动:根据课程设置的实验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
4.归纳: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教师对学生的进行点评和补充。
5.拓展延伸:教师通过举例或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拓展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
6.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评估1.实验报告:学生根据所学实验内容进行实验报告撰写,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以及实验分析等内容。
2.平时表现: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
五、教学资源•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材•实验设备和材料六、教学反思本教案针对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教学安排和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
2024版年度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全册教案•教案概述与目标•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二单元:光与影•第三单元:力与运动目录•第四单元:地球与宇宙•实验与探究活动设计•复习与测试策略01教案概述与目标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材,涵盖生物、地理、物理、化学等多个领域。
教材内容注重科学探究,强调实验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教材特点教材按照主题划分单元,每个单元包含若干相关知识点,知识点之间逻辑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知识点分布教材分析与特点使学生掌握教材涉及的基础科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够独立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和实验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科学精神和合作意识,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030201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合作交流。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教学挂图等多种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评价方式与标准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过程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
评价标准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包括知识掌握、技能操作、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
同时,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进步情况,给予及时、准确的反馈和指导。
02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生物体具有新陈代谢、生长、繁殖、应激性等基本生命活动。
生命活动生物体由细胞、组织、器官等结构层次组成,各层次之间具有相互联系和协调作用。
结构层次生物体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使得生物种类得以延续和发展。
遗传变异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因子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环境中的光、温、水、土等生态因子对生物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生物群落在一定空间内,由多种生物种群组成的生物群落,各种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竞争,共同维持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其所处的无机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功能。
五年级科学上册 全部教案 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一、教案第一章:物质的世界1.1 教学目标了解物质的定义和分类。
掌握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1.2 教学内容物质的定义和分类:物质的概念,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定义,举例说明。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变化过程的观察。
1.3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物质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定义。
讲解:讲解物质的分类,性质和变化的定义和特点。
实验:安排实验活动,让学生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
总结:强调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用途。
1.4 教学评价评估学生对物质定义和分类的理解。
评估学生对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掌握程度。
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二、教案第二章:力的作用2.1 教学目标了解力的定义和作用。
掌握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
2.2 教学内容力的定义: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的定义和作用。
力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物体受力后的变化。
2.3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力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力的定义。
讲解:讲解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
实验:安排实验活动,让学生观察力的作用效果。
总结:强调力的作用和力的三要素的重要性。
2.4 教学评价评估学生对力定义的理解。
评估学生对力的三要素的掌握程度。
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三、教案第三章:热现象3.1 教学目标了解热现象的基本概念。
掌握热传递的原理和方式。
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
3.2 教学内容热现象的基本概念:温度、热量、热能的定义。
热传递的原理:热传递的条件,热量的传递方式。
热现象的实验观察:热传导、对流、辐射的实验观察。
3.3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热现象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热现象的基本概念。
讲解:讲解热传递的原理和方式,热现象的实验观察。
实验:安排实验活动,让学生观察热现象的实验结果。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光》教案范文8篇
【导语】光是⼀个物理学名词,其本质是⼀种处于特定频段的光⼦流。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光和影 ⼀、教学⽬标 科学概念 1、学⽣要知道产⽣影⼦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2、明⽩判断光源的标准:正在发光⽽且是⾃⼰发出的光 3、物体影⼦的长短、⽅向随着光源位置、⽅向的改变⽽改变;物体影⼦的⼤⼩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的形状有关 4、从不同侧⾯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活中很有⽤处 过程与⽅法 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记录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准备 教师演⽰:有窗帘的教室 分组实验:⼿电筒、4开的⽩卡纸、长⽅形的⼩⽊块、铅笔、尺⼦ 三、教学重、难点 探究影⼦的特点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引⼊ 引导语:对于光,我们都很熟悉,那么对于光,我们都已经知道些什么 还想知道些什么?我们这个单元的学习是要探索光的秘密。
2、关于影⼦产⽣的条件 1)谁玩过影⼦的游戏?我们怎样才能看到⾃⼰的影⼦? 2)想⼀想:影⼦是怎么产⽣的,亲⾃做⼀做,看看需要有什么条件? 3)在实际操作、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学⽣知道影⼦的产⽣不仅需要阳光、挡光物体,还需要屏(墙⾯、地⾯等) 3、关于“光源”的教学 1)影⼦的产⽣需要光,那么,哪些物体能发光呢?学⽣列举 2)引导学⽣进⾏分类,⾃⼰发光和反射其他物体的光 3)得出光源的描述:像电灯这样可以⾃⼰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4、影⼦的特点 1)在刚才的影⼦游戏中,我们除了知道影⼦产⽣的条件外,还有什么发吗? 2)我们再通过⼀些活动继续探究光源和影⼦的秘密,现⾃学科学书第25页,看看是否明⽩实验的⽅法、步骤、要求。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我们的家园——地球1.1地球的结构1.2地球上的资源1.3地球上的气候2.第二单元:奇妙的生命2.1生物的分类2.2生物与环境2.3生物的适应与进化3.第三单元:物质的变化3.1物质的状态3.2物质的变化3.3物质的性质4.第四单元:技术与生活4.1技术的发展4.2技术与生活4.3技术的利与弊5.第五单元:宇宙探索5.1宇宙的奥秘5.2太阳系5.3宇宙探索三、教学安排1.第一单元:我们的家园——地球第1课时地球的结构教学过程:1.1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1.2讲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地核。
1.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地球的结构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作业:绘制地球结构示意图。
第2课时地球上的资源教学过程:2.1引导学生了解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如水、土地、矿产等。
2.2讲解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利用。
2.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合理利用和节约自然资源。
作业: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自然资源。
第3课时地球上的气候教学过程:3.1引导学生观察气候变化,了解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2讲解气候的成因和变化规律。
3.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作业:记录一周的天气情况。
2.第二单元:奇妙的生命第4课时生物的分类教学过程:4.1引导学生观察生物,了解生物的分类。
4.2讲解生物的分类方法和特点。
4.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生物分类的意义。
作业:绘制生物分类图。
第5课时生物与环境教学过程:5.1引导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5.2讲解生物适应环境的方法。
5.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现象。
作业:调查学校附近的生物与环境。
第6课时生物的适应与进化教学过程:6.1引导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
2024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探究不同光照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通过 设置不同光照强度和时间的实验组和对照组, 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
实验二
实验三
研究不同土壤类型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通过 准备不同土壤类型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 植物的生长状况。
了解植物对养分的吸收与利用。通过给植物 施加不同浓度的肥料,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 并分析肥料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REPORTING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地球自转
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的运动,周 期为24小时,导致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公转
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同时进行的,二 者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了地球上的昼 夜和季节变化。
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的运动,周期为 365.25天,形成四季变化。
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
01
02
03
生物与环境
学习生物的基本特征、生 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物质的变化
学习物质的基本性质、物 质的变化过程以及物质的 分类和性质。
地球与宇宙
学习地球的基本特征、地 球的运动和地球的构造, 以及宇宙的基本知识和探 索宇宙的方法。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明确问题
识别实际需求,明确设计目标。
设计制作
根据选定的方案进行详细设计,并制作模型 或原型。
制定方案
提出多种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和选择。
测试与优化
对模型或原型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进行 优化改进。
工程实例分析与制作
实例分析 选择典型的工程实例,分析其设计思 路、方法和技术特点。
掌握五年级上册科学教 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理解相关知识点之间的
小学科学五年级教案精选10篇
小学科学五年级教案精选10篇篇一:小学科学五年级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通过对潜望镜内部结构的研究,使学生能利用语言、文字、绘图等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通过课前搜集和整理有关潜望镜的资料,使学生学会利用书籍及其他信息源获取信息。
2、通过制作潜望镜的活动,使学生学会欣赏、评价他人的作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愿意合作交流;积极查阅资料,关心新科技、新发明。
3、认识平面镜反光性质的应用;会制作简易潜望镜。
学生准备:1.课前搜集有关潜望镜的文字、图片资料。
2.制作简易潜https:/// 望镜的材料:条形纸盒、粘纸或双面胶、美工刀、镜子或镜片等。
教师准备:1.有关潜望镜的图片、文字资料。
2.自制简易潜望镜。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玩镜子玩出了好多有趣的科学道理,还记得是怎么玩的吗?生(齐):记得!师: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小组内交流)师:哪个小组用两面镜子看到了窗外用眼睛直接看不到的景物?生:我们小组做到了。
师:上来说说你们的做法,演示给大家看一看。
生:(边演示)我们是这样做的:两个镜片,一个斜对着窗外要观察的景物,不断调整另一个镜片的角度,最后就看到了窗外的景物。
现在看到了,大家过来看看吧!(教师指派几个同学观看)师:看到了吗?生:看到了。
师:从刚才这个小组的做法你联想到了什么?生1:我想到了我们做的“传光游戏”,当时我们用了4面镜子。
生2:我想到了潜艇上用的潜望镜。
我从百科全书上看到潜望镜就是利用两个平面镜做成的。
师:你知道的真多!(竖起大拇指)他说得很有道理,潜望镜就是利用镜子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反光)原理制成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潜望镜的秘密。
2.交流资料,整体感知。
师:课前同学们搜集了一些关于潜望镜的资料,结合自己对潜望镜的认识,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资料的情况。
)师:哪个小组先说一说通过交流你们获得了哪些信息?生1:我们知道潜望镜开始只是用在潜水艇上,后来又发展到陆地上,主要在军事上用的多,这是我们小组找到的一张潜望镜的图片。
五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
物质变化的应用实例
01
生活中的物理变化
利用物质的热胀冷缩性质制作温度计;利用物质的导电性质制作电线等
。
02
生活中的化学变化
燃烧提供热量和光照;酸碱中和用于清洁和去污;金属生锈需要防护等
。
03
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例如,氢气密度小可用于填充气球;铜具有导
电性可用于制作电线;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炼钢和焊接等。
地球自转使得太阳能够照射到的地方不断变化,从而形成昼夜交 替。
四季变化的原因
地球公转使得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侧来回移动,导致南北半球接受 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从而形成四季变化。
二十四节气与四季变化
介绍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及与四季变化的关系。
宇宙探索的历程和成果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历程
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再到现代宇宙观的形成。
04
物质变化与性质
物质的变化过程
物理变化
物质在形状、状态等方面发生变化,但化学组成不变。例如,水 的三态变化、金属热胀冷缩等。
化学变化
物质在化学组成上发生变化,生成新的物质。例如,燃烧、生锈、 酸碱中和等。
变化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物质在变化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能量的转化,如吸热、放热、发光等 。
物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性质与分类
植物长到一定阶段后,开始形成花芽 ,进而开花、结果,完成生殖生长。
营养生长
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和养分,通过茎 和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不 断生长壮大。
植物生长的条件
光照
温度
植物需要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不同植物对光照的需求不同,有的需要 强光,有的需要弱光。
温度影响植物的生长速度和酶的活性。不 同植物对温度的要求不同,有的喜温,有 的耐寒。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教案【篇一:小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五年级第五册科学全册备课一、对全册的课程的理解: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反映自然界本质与联系的“科学主题”为教学内容,以从课本中学习与从自然、社会、生活实践中学习相结合为教学途径,以受教育者亲自经历和体验的探究活动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作为课程组织的主要线索。
努力构建具有基础性、科学性、综合性、实践性、趣味性、自主性和开放性等基本特点科学课程。
二、我认为主要体现三个要点:〈1〉指导学生学习了解、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
〈2〉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良好的情感态度。
〈3〉指导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性学习。
三、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以下几个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探究为核心,其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该课程具有开放性,课程的评价应该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四、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发展学生对大自然、对科学和科学技术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人类的生活和自然环境为载体,使学生生活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简单的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初步认识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人类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初步感受自然界事物质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初步体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过程方法:体验学科学和做科学的基本方法,即通过观察、测量、记录、比较、分类、归纳和概括、解决问题等,获取学习科学基础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发展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参与动脑、动手、动眼、动口等科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态度和经历科学、体验科学的欲望。
能主动接纳科学课程,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健康的行为习惯,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发展学生热爱大自然、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和审美情趣;感受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以及科学午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负面和正面影响。
第1课 寻找信息科技 (教案)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人教版
第一课寻找信息科技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亲身感受信息科技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对信息科技重要性的认识。
2.帮助学生了解常见的数字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并熟悉它们的主要功能。
3.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使学生能够理解生活中的在线经济、新兴媒体、人工智能等实例,深刻感受在线社会对学习与生活的影响。
4.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信息科技应用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科技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5.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信息科技带来的便利和挑战,培养学生合理利用信息科技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信息科技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各种应用场景。
2.介绍常见数字设备的基本类型和主要功能,使学生能够清晰区分和理解。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在线经济、新兴媒体和人工智能等概念,并能感受到它们对生活的深远影响。
2.怎样引导学生在众多信息科技应用中,正确认识和应对信息科技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信息安全、网络沉迷等问题。
三、教学准备1.收集并整理丰富的信息科技应用案例图片、视频资料,包括智能家居、在线教育、移动支付等方面。
2.准备多种常见数字设备的实物或模型,如不同型号的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以供学生观察和体验。
3.制作包含教学内容、互动练习和拓展资源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过程。
4.为学生分组,准备小组讨论记录表格,便于学生记录讨论结果和心得。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精彩的视频,展示未来充满信息科技的智能生活场景,如自动驾驶汽车、智能医疗、虚拟办公等。
2.视频播放结束后,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刚刚的视频中展现了很多神奇的场景,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信息科技应用呢?”鼓励学生举手分享自己的经历。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总结,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寻找信息科技。
(二)复习旧知1.教师提问:“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之前学过的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吗?”引导学生回顾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如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五年级科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
五年级科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了解人类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了大量仿生的发明创造。
2.具有认真观察和探究仿生的兴趣。
知识与技能:1.初步具有模仿生物的构造或功能进行发明和创造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运用创造性想象和“原型启示法”提出一些小发明的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2.意识到动物、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了解人类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了大量仿生的发明创造。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运用创造性想象和“原型启示法”提出一些小发明的思路。
教学准备:1.供课堂观察用的茅草的叶、苍耳的果实(或其他植物),放大镜等工具。
2.鸡蛋与薄壳结构屋顶、鸟与飞机、鱼鳍与船桨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
(1)讲述:鲁班发明锯子的故事。
(2)提问:鲁班为什么能发明锯子?(发现茅草——观察茅草——产生联想——大胆尝试——发明锯子)(3)交流:我们在树林、在野外有过类似鲁班的经历吗?哪些植物容易划破和刺伤我们?哪些植物容易粘在我们的衣服上?(4)我们也像鲁班一样,来认真研究我们身边的这些植物。
2.观察容易划破和刺伤人、容易粘衣的植物的特点。
(1)为每个小组提供一份观察材料和必要的观察工具。
(2)学生分组观察,记录观察发现。
(3)交流。
(4)讨论:我们观察了这些植物的特点,能产生哪些想法呢?3.了解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完成的发明。
(1)讲述: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发明了许多物品。
你们知道这样的例子吗?(2)用课件或图片展示:鸡蛋与薄壳结构屋顶、鸟与飞机、鱼鳍与船桨。
(3)小组讨论:图中这些新技术分别是在什么生物的启示下研制出来的?它们有什么相似之处?(4)根据以上发明的实例,你认为在生物启示下进行发明创造要经过怎样的过程?(5)讲解:在生物启示下的发明创造,通常要经过以下过程:明确需要:在生产或生活中,为了完成某种工作,需要具有什么功能的工具或设备。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精选)
一、教学目标1、能对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进行完整的实验研究。
2、能从研究结果中发现新的研究问题。
3、能通过研究找出对种子进行分类的合理方法。
4、能制作出规范、美观的种子标本盒。
二、重点难点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制订较规范的实验方案。
难点:同重点。
三、课前准备豆种、布、等配套实验材料。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开始到撰写实验方案部分。
第二课时,完成交流及总结部分。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种子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萌发?(二)指导学生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1、让学生展开讨论。
2、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
3、学生分小组观察教师事先准备好的种子。
4、学生进行猜想。
5、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1)学生制订实验方案。
(2)学生交流各自的实验方案。
(3)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4)归纳小结。
6、让学生提出还想研究的问题。
7、让学生阅读“科学***”的内容。
(三)指导学生制作种子标本。
六、板书设计1、小苗的诞生适当的水分适当的气温阳光2、土壤与植物的生长活动目标:1、感知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知道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
2、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学习探索空气的简单方法。
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培养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3、培养幼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准备:玻璃杯、玻璃缸、毛巾、背景音乐、袋子、气球活动过程:(一)魔术导入。
1、教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要变个魔术,你们想不想看啊?那小眼睛可要看仔细了!2、教师:这是什么?(毛巾)是干的还是湿的呢?来,小朋友用手摸一摸。
是什么样的毛巾啊?是块干毛巾。
3、教师:这是什么呀?(杯子)老师现在要把毛巾放到杯子里面,然后把杯子直直地倒放在水里,你们猜一猜毛巾会不会湿?(请你说一说)4、教师:那我们取出来看一看,湿了没有呢?小朋友用手摸一摸,湿了没呀?(没有)咦,真奇怪,毛巾明明是放在水里的,却没有湿,是不是很神奇呢?(二)引出空气原理。
1、教师:老师再来变一个魔术,这是什么?(毛巾)这是什么?(杯子)我们也要把毛巾放进杯子里面,这次老师是斜斜地放进水里,小朋友仔细观察哦。
10以内整数的顺序累加五年级信息科技教案
10以内整数的顺序累加五年级信息科技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10以内整数的顺序累加的概念。
2、帮助学生掌握10以内整数的顺序累加的规律和方法。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
4、通过教学,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什么是10以内整数的顺序累加?2、10以内整数的顺序累加的规律和方法。
3、通过实例进行10以内整数的顺序累加的练习。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10以内整数的顺序累加的规律和方法。
2、难点:运用10以内整数的顺序累加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黑板和粉笔。
2、数字卡和计算器。
3、教学PPT和电脑。
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复习10以内数字的顺序和基本加法。
2、教学策略:通过实例演示,讲解和练习结合的方式进行。
3、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互相练习和纠正,老师巡回指导。
教学过程:1、导入:故事导入,讲述一个与10以内整数顺序累加相关的小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讲授新课:介绍10以内整数的顺序累加的概念,通过实例演示其规律和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3、巩固练习:让学生自己尝试进行10以内整数的顺序累加练习,并通过小组讨论和互相纠正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4、归纳小结:回顾10以内整数的顺序累加的概念和规律,总结计算方法,并强调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评价与反馈:1、设计评价策略:通过小组展示和个别抽查的方式,检验学生对10以内整数的顺序累加的掌握情况。
2、为学生提供反馈:在评价后,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并指导他们如何进行改进。
作业布置:1、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
2、在生活中寻找与10以内整数的顺序累加相关的实例,并进行计算。
3、与家人分享今天学习的内容,并尝试为他们解释10以内整数的顺序累加的概念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技制作活动教案
五年级上学期
1、回旋飞镖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制作回旋飞镖的方法、步骤。
2、学会制作回旋飞镖。
教学重难点:
掌握制作回旋飞镖的方法。
教学准备:
硬板纸(木板、塑料板)、胶水、颜料、小刀、砂纸教学过程:
1、剪3至4块形状相同的硬纸板粘和在一起。
2、按书上图示用细砂纸打磨飞镖,只打磨正面。
3、在空旷的地方试飞,不要朝有人喝建筑物的方向投掷。
4、观察飞镖的轨迹,你有什么发现?想想是什么原因?
5、活动评价。
2、气动模型——火箭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制作气动模型——火箭的方法、步骤。
2、学会制作气动模型——火箭。
教学重难点:
掌握制作气动模型——火箭的方法。
教学准备:
塑料瓶、塑料薄膜、棉线、气针(气门芯)、软木塞、粘胶带、剪刀、钳子、锥子、气筒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制作模型火箭
1、在塑料瓶中加入一些水,然后塞紧软木塞。
在软木塞上插入充气针。
2、用铁丝扎制一个发射支架。
3、将塑料片剪成大小相同的3个尾翼,用粘胶带粘牢在塑料瓶上。
4、用气筒向塑料瓶中充气,瓶内的气压增大到一定程度会冲开软木塞,火箭随即飞上天空。
活动二:增加运载回收装置
1、利用一个瓶身给火箭增加运载舱,将降落伞和运载舱内的“卫星”连接,置于运载舱内。
2、将塑料薄膜剪成一个直径大约30厘米的圆形,用粘胶带将6根(或8根)棉线的一端均匀地粘在圆的周边上,然后,将棉线尾部系在一块,制成降落伞。
三、活动评价。
3、帆船模型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制作帆船模型的方法、步骤。
2、学会制作帆船模型。
教学重难点:
掌握制作帆船模型的方法。
教学准备:
泡沫塑料、细砂纸、塑料片、卡纸、吸管、铁丝、橡皮泥、胶、小刀、钢锯条
教学过程:
1、在泡沫块上画图,用锯子或小刀切割成船体,表面打磨平整。
2、切割一块薄泡沫塑料,削成稳向板。
3、在船底部中轴线处挖槽,嵌入稳向板粘牢。
4、将吸管与塑料片粘接成风帆,风帆下沿贴一条卡纸作驶风杆。
5、剪一块硬塑料片粘在铁丝的一端,作小船的舵。
6、船头插一段铁丝,船尾装上舵。
7、风帆套在船头的铁丝上,驶风杆用棉线栓在船柄上。
稳向板下端用橡皮泥配重。
8、活动评价。
4、线动玩具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制作线动玩具的方法、步骤。
2、学会制作线动玩具。
教学重难点:
掌握制作线动玩具的方法。
教学准备:
硬纸板、木螺钉、吸管、棉线、纸杯、剪刀、锥子、细铁丝
教学过程:
1、将木螺钉拧在一个长约10厘米的长方形硬纸板的正中心。
2、纸板上得木螺钉固定在习惯转轴上,在转轴的中上方系上一根棉线。
3、将一节长约12厘米的细塑料笔管或竹管,用锥子在笔管的侧面钻一个小圆孔。
4、转轴上的棉线从竹管的小孔中穿出来(可用细铁丝帮忙)。
5、还可以将纸杯剪成花瓣,用木螺钉将花瓣固定在吸管转轴上做成立体的转转花。
6、活动评价。
5、创意万花筒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制作创意万花筒的方法、步骤。
2、学会制作创意万花筒。
教学重难点:
掌握制作创意万花筒的方法。
教学准备:
六面体饮料瓶、透明胶片、半透明塑料膜、不透明塑料袋、彩色碎纸片、香烟盒、剪刀、钳子、锥子、双面胶带
教学过程:
一、简易万花筒。
1、将六面体饮料瓶的瓶身剪下来,将其中的三片折成三棱镜片。
2、用黑色纸将三棱镜片卷起来,再剪一块大小合适的透明胶片放在卷筒里面。
3、透明胶片上放一些彩色碎纸片,不盖上一块半透明的塑料膜,用双面胶带固定。
4、地步蒙上不透明塑料布,用双面胶带固定,正中心挖一个小孔,卷筒外贴上包装纸。
二、水晶万花筒。
三、卡通万花筒。
四、活动评价。
6、水滴“显微镜”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制作水滴“显微镜”的方法、步骤。
2、学会制作水滴“显微镜”。
教学重难点:
掌握制作水滴“显微镜”的方法。
教学准备:
饮料瓶、小镜子、橡皮泥、剪刀、小刀、观察物(如:叶脉等)教学过程:
1、将一个饮料瓶的瓶身剪下来,在瓶身的上部和中部对着开四个口。
2、剪两块透明塑料胶片(小胶片下夹起一块观察物),插在瓶身的中部;在瓶的底部用橡皮泥支起一面小镜子。
3、剪一块透明塑料胶片插在瓶身的上部,在透明塑料胶片的正中心滴一滴小水珠作为观察镜。
4、用自己制作的水滴显微镜观察树叶的叶脉等,看看效果。
5、活动评价。
7、平衡杂技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物体时怎么样保持平衡的。
2、从中领悟物体平衡的规律。
教学重难点:
初步了解物体时怎么样保持平衡,并从中领悟物体平衡的规律。
教学准备:
尺子、铅笔、钢叉、土豆、线
教学过程:
一、平衡尺子
1、把尺子放在只两分开的手指上。
2、两只手指慢慢地往尺子的中心移动。
(手指移动时要缓慢而稳定)
3、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4、最后移到尺子的中央时,尺子还会平衡吗?
二、平衡训练
1、把餐叉或铅笔放在一只手指上,让它平衡。
你能做到吗?再在铅笔上穿一个土豆,让它们在你的手指尖上平衡。
2、做成功后,想一想其中的道理。
三、平衡杂技
1、用铅笔刺穿土豆,再把叉子刺入土豆的另一边,把铅笔尖放在桌子边缘。
你能让它们平衡而不掉下来吗?
你找到了什么窍门?
2、试试下面这些平衡杂技,最好几个同学一起做。
你还有什么平衡杂技要给大家表演?
四、活动评价。
8、剪纸游戏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剪长方形、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和六边形的方法、步骤。
2、学会剪长方形、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和六边形。
教学重难点:
掌握剪长方形、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和六边形的方法、步骤。
教学准备:
白纸、剪刀、铅笔
教学过程:
1、把一张形状不规则的纸片剪成长方形,然后剪成正方形。
(剪成长方形的方法之一:在不规则的纸片边沿附近折一条直线,下边多余的部分剪掉。
继续折剪几次展开即成)
2、把一张正方形的纸片剪成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
(探讨方法)
3、把一张正方形的纸片剪成正六边形。
(六条边相等的六边形)
4、活动评价。
9、检测室外空气
教学目标:
1、了解灰尘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学会检测室外空气,做到有效减少灰尘。
教学重难点:
学会检测室外空气,做到有效减少灰尘。
教学准备:
宽粘胶带、无盖塑料盒、放大镜、纸、笔
教学过程:
1、活动一:制作测试盒
取几段规格、长度一样的粘胶带,粘面向外粘成环,将环的粘接面向下分别粘贴在几个塑料盒中,再把盒中的胶带环压成扁平椭圆状。
2、活动二:放置测试盒
将测试盒分别放在校园不同的地方进行测试。
想一想,应该放在哪些地方?想好了,在测试盒上贴上标签,放在选定的地方。
3、活动三:分析、比较测试结果
5个小时以后,收回测试盒。
用放大镜观察各个不同地方测试盒中胶带面上的灰尘,比较一下,哪些地方的灰尘多,哪些地方的灰尘少?
4、分析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
讨论:
为什么有的地方灰尘多,有的地方灰尘少?
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减少灰尘呢?
10、承重的结构
教学目标:
1、了解如何才能做到更好的承重。
2、了解影响结构承重力的各种因素。
教学重难点:
了解影响结构承重力的各种因素。
教学准备:
火柴、胶水、瓷盘、书本、小刀
教学过程:
把20跟火柴梗用胶水粘连起来,制成一个每边长度等于火柴梗长的木结构,它能承受一叠书的重量。
进行比赛,看看谁的结构承受的书本数量多。
活动方法:
1、做框架结构。
①参考图1
②参考图2
③参考图3
2、承重测试。
测试在平整的桌面上进行。
结构上放一只瓷盘,瓷盘上放书本。
规则是:每加一本书,结构应坚持3秒钟不垮,否则这本书不计成绩。
3、活动提示。
4、活动评价。
11、科普讲座:揭开纳米的神秘面纱
教学目标:
了解有关纳米的一些知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有关纳米的一些知识。
教学过程:
1、什么是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是纳米技术和材料科学的产物。
2、纳米的长度。
3、纳米材料是黑色的。
4、纳米材料的奇特化学物理特性。
5、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可以为人们做更多以前无法实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