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5篇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5篇学校科学五班级上册教案篇1一、指导思想:以培育学校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乐观提倡让同学亲身经受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育他们的奇怪心和探究欲,进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1、整体概述:由“沉和浮”、“热”、“时间的测量”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
教学时要留意以下几点:供应足够的材料让同学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关心同学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同学的熟悉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进展。
本册有很多动手制作的项日,肯定要让同学亲自经受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进展同学的科学探究力量。
2、单元简析:第一单元沉和浮:同学从物体的沉出现象开头,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讨论影响沉浮的变量,最终形成有关沉出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出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出现象。
其次单元时间的测量:同学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进展史,及对“时间”的熟悉进展过程。
熟悉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进展对人类生活和进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第三单元热:同学在三班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连续观看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看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究热量传递的规律,发觉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同学经受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看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熟悉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3、材料清单:第一单元沉和浮: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木块、小刀、透亮胶带、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球、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体、玩具潜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带定滑轮)、钩码、垫圈、弹簧秤、马铃薯、酒精灯、木夹子、食盐、白糖、烧杯。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10篇)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优秀10篇)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过程与方法: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来证明观点。
【教学重点】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
【教学难点】用实验数据验证推测。
【教学准备】实验小车一辆、粗线一根、挂铁垫圈的小钩子一个、铁垫圈若干、秒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小车,提问:你有哪些方法让这辆小车动起来?(推、用绳子拉)2、揭题:那我们今天就来研究研究用绳子拉的小车,板书:我们的小缆车二、安装小缆车1、提问:要把这辆小车改装成小缆车,能改装吗?说说看怎么改?2、学生动手操作:将粗线绑在小车上。
3、提问:这样的小缆车需要什么力量才能把它拉动?4、提问:请你仔细想一想,可以用其它力量代替人的力量吗?说说为什么。
5、学生交流讨论:在绳子上挂重物,让重物拉动小车。
6、出示挂铁垫片的钩子和垫片,让学生安装小车。
三、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1、提问:刚才大家在用垫圈的力量拉动小车,发现用了几个垫圈可以拉动小车?学生说出不同的个数2、很多小组的数据都不一样,为什么?可能哪些地方存在问题。
3、学生交流讨论:①可能每个垫圈有点差别。
②放垫圈要一个一个放上去,直到小车动起来为止。
4、学生实验,获得数据。
5、提问:刚才我们已经用实验获得了数据,知道用多少个垫圈的力能使小车动起来,那你认为拉力的大小和小车运动有什么样的关系,如何用实验证明?学生交流讨论,推测:拉力越大,小车的运动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的运动速度越慢提示:(1)、标明小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每次实验都要从起点开始,终点结束(2)、每次多个多个增加垫圈,观察和记录小车的运动是怎样变化的。
6、指导学生看71页记录表7、学生实验8、交流汇报四、小结1、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的速度越慢2、要获得准确的数据需要多次重复实验。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一、活动主题:探索光的传播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特点,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 活动准备:(1)透明塑料尺、铅笔、直尺(2)手电筒、蜡烛、光屏(3)教学课件3. 活动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课件,引导学生思考光是如何传播的。
(2)实验一:光的传播路径①让学生用透明塑料尺和铅笔在直尺上画出光的传播路径。
②讨论光在空气中、水中、玻璃中的传播情况。
(3)实验二:光的反射①让学生用手电筒、蜡烛和光屏进行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②探讨反射定律。
(4)小结:总结光的传播特点和反射定律。
二、活动主题:制作简易指南针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指南针的原理,学会制作简易指南针。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3)增强学生对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了解和自豪感。
2. 活动准备:(1)铁丝、磁铁、针、线、支架(2)教学课件3. 活动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原理。
(2)制作指南针:①让学生用磁铁在铁丝上制作指针。
②讲解指南针的构造和作用。
③讨论如何使指南针指准北方。
(3)实验:让学生尝试用自制的指南针辨别方向。
(4)小结:总结指南针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三、活动主题:的认识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物质的不同状态及其转化原理。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活动准备:(1)水、冰、晶体、液体等物质(2)教学课件3. 活动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课件,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不同状态。
(2)观察实验:让学生观察水、冰、晶体等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特点。
(3)讨论:探讨物质状态转化的原理和条件。
(4)小结:总结物质不同状态的特点和转化原理。
四、活动主题:简单电路的搭建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学会搭建简单电路。
2024年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7篇
教学过程
1、导入。
(1)讲述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2)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螳螂、蝉、黄雀之间有什么食物关系?谁吃谁?谁被谁吃?蝉吃什么呢?
(3)讲述: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2、认识食物链。
(1)按照谁被谁吃的顺序,说一说:树、蝉、螳螂、黄雀之间的关系。
(7)学生练习写几条食物链,交流。
(8)小组研究:观察写的几条食物链,讨论:这几条食物链从什么开始的?为什么从绿色植物开始?这几条食物链到什么结束?
(9)讲解:在食物链中,植物能制造自己需要的营养物质,叫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利用生产者制造的营养物质,叫做消费者。
(10)指出上面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4)找一找,这些食物链中,哪些生物能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哪些动物能吃不同的食物?这些食物链之间的关系怎样?
(5)讲解:小结:多种生物在取食关系上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多种食物链相互交错,相互联结,形成网状的结构,人们形象地称之为食物网。
4、保护青蛙,维护生态平衡教育。
(1)讨论:以一条食物链(稻子→稻螟虫→青蛙→蛇)为例:如果食物链中有一种生物(比如:青蛙)死光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教学目标:
1、知道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的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
2、能通过研究,概括出凸透镜和凹透镜镜片的不同特点和不同作用。
3、通过制作简易望远镜,能提出更多可自己研究的有关透镜的问题。
教学重点:
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教学难点:
制作简易望远镜
准备器材:
凸透镜、凹透镜、烧杯、水、铅笔、实验报告单
多种生物在获取食关系上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多种食物链相互交错,相互联结,形成网状的结构,人们形象地称之为食物网。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一、第一章:认识科技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科技的定义和作用。
(2)培养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学内容:(1)科技的定义:科技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术。
(2)科技的作用:科技可以改善生活、提高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
3. 教学活动:(1)观看科技视频,了解科技的发展历程。
(2)讨论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手机、电脑等。
(3)学生分享对科技的认识和看法。
二、第二章:探索科学现象1.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科学现象。
(2)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2. 教学内容:(1)科学现象的定义:科学现象是自然界中可以用科学方法解释的现象。
(2)探索科学现象的方法:观察、实验、推理等。
3. 教学活动:(1)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如水蒸发、物体浮沉等。
(2)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如制作彩虹糖、探究磁铁的性质等。
(3)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和心得体会。
三、第三章:学习科技发明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科技发明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1)科技发明的定义:科技发明是新的技术、产品或方法的创造。
(2)科技发明的重要性:科技发明可以推动社会进步、改善生活质量。
3. 教学活动:(1)学生了解我国著名的科技发明,如四大发明、高铁等。
(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尝试发明解决问题的产品。
(3)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意和发明,分享发明过程和心得。
四、第四章:了解信息技术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发展。
(2)培养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和正确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2. 教学内容:(1)信息技术的定义:信息技术是用于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和利用信息的技术。
(2)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互联网、等。
3. 教学活动:(1)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如网络通信、大数据等。
(2)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Word、Excel等办公软件的使用。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计划和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计划和教案一、活动主题:探索光的传播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特点,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 活动准备:(1)透明塑料尺、铅笔、直尺(2)手电筒、蜡烛、火柴(3)教学课件或黑板3. 活动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光是如何传播的。
(2)探究:分组讨论,用手电筒和蜡烛进行实验,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3)总结: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讲解光的传播特点。
二、活动主题:制作简易风向标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向标的原理和作用。
(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气象学的兴趣。
2. 活动准备:(1)纸板、彩笔、剪刀(2)订书机、铅笔、直尺(3)教学课件或黑板3. 活动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和讲解,让学生了解风向标的作用。
(2)制作:分组讨论,按照图纸制作风向标。
三、活动主题:调查身边的植物1. 活动目标:(1)让学生认识常见的植物,了解其特点和作用。
(2)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能力。
(3)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2. 活动准备:(1)植物标本、图片(2)调查表、笔记本(3)教学课件或黑板3. 活动过程:(1)导入:展示植物标本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植物。
(2)调查:分组讨论,填写调查表,记录不同植物的特点。
(3)总结:学生汇报调查结果,教师讲解植物的特点和作用。
四、活动主题:探索声音的产生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 活动准备:(1)气球、木棒、尺子(2)教学课件或黑板3. 活动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探究:分组讨论,用气球和木棒进行实验,观察声音的产生。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第一章:走进科技世界1. 教学目标:了解科技对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技兴趣。
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科技的发展历程,观察生活中科技的运用,探讨科技对人类的影响。
3. 教学活动:观看科技发展纪录片,讨论科技对生活的改变,进行科技主题的绘画或写作。
第二章:探索身边的科学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2. 教学内容: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探究其背后的原理。
3. 教学活动: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如制作火山爆发模型,观察植物的生长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三章:小小发明家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发明创造。
2. 教学内容:介绍一些简单的发明创造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发明创造的尝试。
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发明创造的讨论和设计,进行展示和评选。
第四章:计算机科技探秘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技的兴趣,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
2. 教学内容: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教学活动: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如输入法的学习,简单编程语言的入门等。
第五章:环保科技我来做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了解科技在环保方面的应用。
2. 教学内容:介绍环保科技的知识,如太阳能、风能的利用,垃圾分类的处理等。
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环保科技主题的手工制作或绘画,进行环保知识的问答游戏等。
第六章:探索宇宙奥秘1.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天文知识的认知。
2. 教学内容: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如恒星、行星、银河系等,认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3. 教学活动:观察夜空,识别主要星座;观看航天发射视频,了解航天器的基本构造;制作太阳系模型。
第七章:智能科技体验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智能科技的兴趣,了解智能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内容:介绍、等智能科技的基本概念,观察智能科技产品。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计划和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计划和教案一、活动主题:探索光的传播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原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2. 活动准备:(1)透明塑料管、水、彩纸、剪刀、胶带。
(2)实验报告单。
3. 活动过程:(1)引导学生回顾光的传播基本概念。
(2)分小组进行实验,探究光的传播路径。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总结光的传播规律。
(4)完成实验报告单。
二、活动主题:制作简易指南针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指南针的原理。
(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2. 活动准备:(1)针、铁丝、塑料片、磁铁、棉线。
(2)指南针制作指南。
(1)讲解指南针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2)学生分组制作简易指南针。
(3)测试指南针的准确性,引导学生改进制作方法。
(4)学生展示自己的指南针作品,分享制作心得。
三、活动主题:调查身边的科技产品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
(2)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科技发展的认识。
2. 活动准备:(1)调查表。
(2)记录笔和笔记本。
3. 活动过程:(1)布置调查任务,讲解调查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进行调查,记录身边科技产品的信息。
(3)整理调查成果,进行分享和讨论。
四、活动主题:创新思维训练——设计未来教室1. 活动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
(2)提高学生对教育科技发展的关注。
(3)激发学生对未来学习的期待。
(1)未来教室设计方案模板。
(2)绘画工具、剪刀、胶带等材料。
3. 活动过程:(1)讲解未来教室的概念和设计要求。
(2)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未来教室方案。
(3)学生动手制作未来教室模型。
(4)展示设计成果,进行评价和交流。
五、活动主题:学习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的基本概念。
(2)培养学生对技术的兴趣。
(3)提高学生对科技发展的关注。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集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集一、教案1:《光的传播》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光的传播特点,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光现象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光的传播特点。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教学难点:1.光的传播特点。
2.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知道光是什么吗?(2)光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3)那么,光是如何传播的呢?2.学习光的传播特点(1)讲解光的传播特点。
(2)通过实验验证光的传播特点。
3.学习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1)讲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通过实验验证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4.实践活动(1)设计实验,验证光的传播特点。
(2)小组讨论,分析实验结果。
(3)全班分享实验成果。
5.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6.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观察生活中的光现象,思考光的传播特点。
二、教案2:《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声音现象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声音的产生原理。
2.声音的传播原理。
教学难点:1.声音的产生原理。
2.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吗?(2)声音是如何传播的?2.学习声音的产生原理(1)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2)通过实验验证声音的产生原理。
3.学习声音的传播原理(1)讲解声音的传播原理。
(2)通过实验验证声音的传播原理。
4.实践活动(1)设计实验,验证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小组讨论,分析实验结果。
(3)全班分享实验成果。
5.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6.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观察生活中的声音现象,思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三、教案3:《物质的溶解》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物质溶解的原理。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计划和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计划和教案一、活动主题:探索光的传播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特点,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2. 活动准备:(1)学生分组,每组一份实验器材(包括激光笔、透明塑料尺、白纸等)。
(2)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和视频。
3. 活动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课件和视频介绍光的传播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在透明塑料尺中的传播情况,记录实验现象。
(3)讨论: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光的传播特点。
(4)总结:教师归纳光的传播规律,强调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二、活动主题:制作简易风向标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向标的制作原理和作用。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3)培养学生对气象科学的兴趣。
2. 活动准备:(1)学生分组,每组一份实验材料(包括竹签、彩纸、胶带等)。
(2)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和视频。
3. 活动过程:(1)导入:教师介绍风向标的作用和制作原理,引导学生关注气象现象。
(2)制作:学生分组制作简易风向标,教师巡回指导。
(4)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风向标的制作过程和观测风向的方法。
三、活动主题:电磁铁的制作与应用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电磁铁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对电磁学的兴趣。
2. 活动准备:(1)学生分组,每组一份实验材料(包括铁钉、电线、电池等)。
(2)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和视频。
3. 活动过程:(1)导入:教师介绍电磁铁的原理和应用,引导学生关注电磁现象。
(2)制作:学生分组制作电磁铁,教师巡回指导。
(3)实验:学生利用电磁铁进行铁钉吸引实验,观察电磁铁的磁性变化。
(4)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电磁铁的制作过程和磁性变化规律。
四、活动主题:环保小制作1. 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最新13篇)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最新13篇)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各种自然力量在重塑地表形态的过程中,也会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
人类自身的活动也在改变着地表的形态,我们要尽量减少土地遭受侵蚀。
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实验,检验自己的家园能否经住暴雨的侵袭。
对实验结果进行反思,并寻求改进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各种力量在重塑和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时,也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认同人类活动要尊重自然规律,减少因自身活动带来负面影响的观点。
认识到土地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关注人类为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地不被破坏而采取的各种措施。
【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检验自己的家园能否经住暴雨的侵袭。
【教学难点】对实验结果进行反思,并寻求改进的。
方法。
【教学准备】分组器材:长方形塑料水槽(或大盘子)、土、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降雨器、水、接水容器、建造房屋的材料等。
教师演示:防治水土流失的图片、录象或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1、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会侵蚀土地。
侵蚀使某些地方的土壤流失,改变了地形地貌,同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人们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侵蚀。
出示预防水土流失的图片、录象或课件。
2、今天我们就运用我们在这个单元所学的知识,在一个大水槽里建造一个有山地有平原的地形,然后选择地形中的一个地方建造房屋。
如果暴雨即将来临,我们的家园能经得住风雨的袭击而不被破坏吗?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来比一比吧。
二、设计和建造我们的家园1、我们建造什么样的地形,用什么材料?选择什么位置建筑房屋?小组讨论并画出设计图。
2、全班交流展示设计图,并描述为什么这样建造地形,解释为什么这样选择家园的位置,以及选择建造地形及房屋所需要的材料的理由。
3、评价、小结。
4、预测暴雨过后,我们的家园会怎样?三、暴雨对我们的家园有什么影响1、思考:在比赛实验中,每组的什么条件应该保持相同,为什么?2、学生进行比赛实验:用喷水器装水模拟暴雨降临,观察自己的家园能否经得住暴雨的袭击。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上册5篇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上册5篇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上册1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现象2、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3、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过程与方法1、按照说明正确进行实验操作2、制作简易潜望镜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二、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有关反射的图片或课件、潜望镜模型分组实验:手电筒、小镜子、制作潜望镜的材料三、教学重、难点认识光的反射及应用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1、导入请同学们观察实验室的日光灯管,上面为什么要装灯罩呢?2、照亮目标(1)书上有三个照亮活动,请仔细阅读操作要求,并在书上画出光的路线(2)学生反馈实验发现(3)什么叫光的反射(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
)3、运用光的反射(1)汽车反光镜(凸镜)(2)医生带的额镜(凹镜)(3)试着画出光的路线图(4)不锈钢勺的内外两面4、做一个潜望镜(1)自学书上的制作要求(2)每个人利用现有材料进行制作(3)利用反光镜制作的其他玩具:万花筒、观景箱等5、反光带给我们的不便(1)玻璃幕墙光的污染(2)瞳孔能控制入射光线的强弱六、作业设计万花筒的制作七、板书设计2.4光的反射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汽车反光镜:凸镜医生带的额镜:凹镜光的路线图光的路线图潜望镜的制作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上册2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热总会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传导。
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2)用文字和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我们的家园——地球1.1地球的结构1.2地球上的资源1.3地球上的气候2.第二单元:奇妙的生命2.1生物的分类2.2生物与环境2.3生物的适应与进化3.第三单元:物质的变化3.1物质的状态3.2物质的变化3.3物质的性质4.第四单元:技术与生活4.1技术的发展4.2技术与生活4.3技术的利与弊5.第五单元:宇宙探索5.1宇宙的奥秘5.2太阳系5.3宇宙探索三、教学安排1.第一单元:我们的家园——地球第1课时地球的结构教学过程:1.1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1.2讲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地核。
1.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地球的结构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作业:绘制地球结构示意图。
第2课时地球上的资源教学过程:2.1引导学生了解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如水、土地、矿产等。
2.2讲解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利用。
2.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合理利用和节约自然资源。
作业: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自然资源。
第3课时地球上的气候教学过程:3.1引导学生观察气候变化,了解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2讲解气候的成因和变化规律。
3.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作业:记录一周的天气情况。
2.第二单元:奇妙的生命第4课时生物的分类教学过程:4.1引导学生观察生物,了解生物的分类。
4.2讲解生物的分类方法和特点。
4.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生物分类的意义。
作业:绘制生物分类图。
第5课时生物与环境教学过程:5.1引导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5.2讲解生物适应环境的方法。
5.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现象。
作业:调查学校附近的生物与环境。
第6课时生物的适应与进化教学过程:6.1引导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
小学科学五年级教案精选10篇
小学科学五年级教案精选10篇篇一:小学科学五年级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通过对潜望镜内部结构的研究,使学生能利用语言、文字、绘图等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通过课前搜集和整理有关潜望镜的资料,使学生学会利用书籍及其他信息源获取信息。
2、通过制作潜望镜的活动,使学生学会欣赏、评价他人的作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愿意合作交流;积极查阅资料,关心新科技、新发明。
3、认识平面镜反光性质的应用;会制作简易潜望镜。
学生准备:1.课前搜集有关潜望镜的文字、图片资料。
2.制作简易潜https:/// 望镜的材料:条形纸盒、粘纸或双面胶、美工刀、镜子或镜片等。
教师准备:1.有关潜望镜的图片、文字资料。
2.自制简易潜望镜。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玩镜子玩出了好多有趣的科学道理,还记得是怎么玩的吗?生(齐):记得!师: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小组内交流)师:哪个小组用两面镜子看到了窗外用眼睛直接看不到的景物?生:我们小组做到了。
师:上来说说你们的做法,演示给大家看一看。
生:(边演示)我们是这样做的:两个镜片,一个斜对着窗外要观察的景物,不断调整另一个镜片的角度,最后就看到了窗外的景物。
现在看到了,大家过来看看吧!(教师指派几个同学观看)师:看到了吗?生:看到了。
师:从刚才这个小组的做法你联想到了什么?生1:我想到了我们做的“传光游戏”,当时我们用了4面镜子。
生2:我想到了潜艇上用的潜望镜。
我从百科全书上看到潜望镜就是利用两个平面镜做成的。
师:你知道的真多!(竖起大拇指)他说得很有道理,潜望镜就是利用镜子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反光)原理制成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潜望镜的秘密。
2.交流资料,整体感知。
师:课前同学们搜集了一些关于潜望镜的资料,结合自己对潜望镜的认识,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资料的情况。
)师:哪个小组先说一说通过交流你们获得了哪些信息?生1:我们知道潜望镜开始只是用在潜水艇上,后来又发展到陆地上,主要在军事上用的多,这是我们小组找到的一张潜望镜的图片。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计划和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计划和教案一、活动主题:探索科学的奥秘1. 活动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 活动内容:(1) 学习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进行科学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力;(3) 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主题:小小科学家1. 活动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
2. 活动内容:(1) 学习科技的基本知识和应用;(2) 进行科技制作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3) 展示科技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活动主题:环保小卫士1. 活动目标: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
2. 活动内容:(1) 学习环保的基本知识和原则;(2) 进行环保调查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3) 宣传环保理念,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活动主题:网络世界探秘1. 活动目标:培养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2. 活动内容:(1) 学习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技巧;(2) 进行网络安全实践和模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3) 讨论网络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活动主题:创新思维训练1. 活动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
2. 活动内容:(1) 学习创新思维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 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3) 展示创新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活动主题:数学思维培养1. 活动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 活动内容:(1) 学习数学思维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 进行数学问题和难题的探讨与解决,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实践能力;七、活动主题:探索宇宙奥秘1. 活动目标:培养学生对宇宙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计划和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计划和教案第一章:科技活动概述1.1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2 活动内容科技知识学习:了解科技发展的历史和趋势,学习基本的科技知识和技能科技实践活动:进行科技创新实验,动手制作科技作品科技探索交流:开展科技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分享科技探索成果第二章:科技活动组织2.1 活动准备确定活动主题和内容准备活动材料和设备安排活动时间和地点2.2 活动实施引导学生参与科技知识学习,提供学习资料和指导组织科技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验引导学生开展科技探索交流,提供展示和分享的平台2.3 活动评价评估学生的科技知识掌握程度和技能水平评价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实践成果总结活动经验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第三章:科技活动案例3.1 案例一:简单的电路制作学习电路基础知识制作简单的电路作品,如小灯泡亮灯装置3.2 案例二:探秘了解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制作简易,进行编程控制3.3 案例三:环保小卫士学习环保知识和技能制作环保作品,如自制净化水装置3.4 案例四:小小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和观察,探索科学现象制作科学实验作品,如自制火山爆发模型3.5 案例五:创意电子制作学习电子知识和技能制作创意电子作品,如音乐播放器第四章:科技活动注意事项4.1 安全事项遵守实验室和活动场所的安全规定使用安全设备和工具,避免危险发生4.2 环保事项提倡环保意识和行为,减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妥善处理活动废物和垃圾4.3 尊重知识产权学习和使用正版科技资料和软件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不抄袭和剽窃第五章:科技活动资源与参考推荐科技活动相关的书籍、杂志、网站等资源提供科技活动的参考教案和教学计划推荐科技活动相关的展览、比赛和活动信息第六章:科技活动设计与创新6.1 活动设计原则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结合科技发展趋势和教育目标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6.2 活动创新方法引导学生提出创新性问题鼓励学生尝试新的解决方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改进第七章:科技活动指导与支持7.1 教师角色作为引导者和协助者,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评价7.2 同伴互助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和帮助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第八章:科技活动评估与反馈8.1 评估方法采用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学生的过程表现和成果展示采用多种评估工具和方法,如观察、访谈、作品评价等8.2 反馈与改进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根据反馈进行改进和提高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和方法第九章:科技活动拓展与延伸9.1 跨学科整合结合数学、语文、美术等学科进行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9.2 社区参与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科技活动和志愿服务增强学生对科技与社会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9.3 课外活动与竞赛鼓励学生参加科技俱乐部和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和展览活动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培训第十章:科技活动总结与展望10.1 活动总结总结科技活动的成果和经验反思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和优化的建议10.2 活动展望展望科技活动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引导学生继续探索和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成长机会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活动目的的设定解析:活动目的是整个科技活动的核心,它直接影响到活动的内容和过程。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计划和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计划和教案一、活动主题:探索科学的奥秘1. 活动目的: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活动时间:第一学期每周一下午课外活动时间。
3. 活动地点:学校实验室。
二、活动内容:1. 第一周:认识科学实验器材内容:介绍实验室常见器材,学会正确使用。
活动方式:教师讲解演示,学生动手操作。
2. 第二周:简单的物理实验内容:学习力的作用,了解重力、摩擦力等。
活动方式: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3. 第三周:有趣的化学实验内容:学习酸碱反应,进行酸碱中和实验。
活动方式: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 第四周:植物的生长观察内容: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长需求。
活动方式:学生种植植物,定期观察并记录生长情况。
5. 第五周:科学小制作内容:利用废旧物品进行科学小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活动方式:学生动手制作,教师指导。
三、活动步骤:1. 准备阶段:教师提前准备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布置活动场地。
2. 活动阶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或观察,学生动手操作,记录实验结果。
3. 总结阶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分享实验心得和观察结果。
四、活动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2. 学生表现: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如动手能力、观察力、创新能力等。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活动感悟和意见,不断改进活动方案。
五、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场地安全,避免意外伤害。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指导和关爱。
3. 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意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活动拓展:1. 邀请科学家或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
2. 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或实验室,拓宽学生的科技视野。
3. 开展校园科技节,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科技作品。
七、家长沟通与反馈:1. 定期向家长发送活动通知和进展,让家长了解学生在科技活动中的表现。
五年级科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
五年级科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了解人类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了大量仿生的发明创造。
2.具有认真观察和探究仿生的兴趣。
知识与技能:1.初步具有模仿生物的构造或功能进行发明和创造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运用创造性想象和“原型启示法”提出一些小发明的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2.意识到动物、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了解人类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了大量仿生的发明创造。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运用创造性想象和“原型启示法”提出一些小发明的思路。
教学准备:1.供课堂观察用的茅草的叶、苍耳的果实(或其他植物),放大镜等工具。
2.鸡蛋与薄壳结构屋顶、鸟与飞机、鱼鳍与船桨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
(1)讲述:鲁班发明锯子的故事。
(2)提问:鲁班为什么能发明锯子?(发现茅草——观察茅草——产生联想——大胆尝试——发明锯子)(3)交流:我们在树林、在野外有过类似鲁班的经历吗?哪些植物容易划破和刺伤我们?哪些植物容易粘在我们的衣服上?(4)我们也像鲁班一样,来认真研究我们身边的这些植物。
2.观察容易划破和刺伤人、容易粘衣的植物的特点。
(1)为每个小组提供一份观察材料和必要的观察工具。
(2)学生分组观察,记录观察发现。
(3)交流。
(4)讨论:我们观察了这些植物的特点,能产生哪些想法呢?3.了解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完成的发明。
(1)讲述: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发明了许多物品。
你们知道这样的例子吗?(2)用课件或图片展示:鸡蛋与薄壳结构屋顶、鸟与飞机、鱼鳍与船桨。
(3)小组讨论:图中这些新技术分别是在什么生物的启示下研制出来的?它们有什么相似之处?(4)根据以上发明的实例,你认为在生物启示下进行发明创造要经过怎样的过程?(5)讲解:在生物启示下的发明创造,通常要经过以下过程:明确需要:在生产或生活中,为了完成某种工作,需要具有什么功能的工具或设备。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第一章:认识科技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技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科技的基本概念:科技是指人类利用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来改变自然、解决问题的活动。
2. 科技的作用:科技可以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社会进步等。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让学生举例说明他们所了解的科技产品或现象。
2. 讲解科技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3. 学生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并分享讨论成果。
作业:1. 让学生收集有关科技的信息,了解科技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探索科学现象活动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观察和实验: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和进行简单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
2. 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让学生举例说明他们所了解的科学现象。
2. 讲解观察和实验的重要性。
3.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实验,记录观察结果。
4. 分享和讨论:让学生分享观察和实验结果,讨论科学现象背后的原理。
作业:1. 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第三章:了解技术应用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新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技术应用: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技术应用,如互联网、智能手机等。
2. 新技术的发展:让学生了解新兴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如、虚拟现实等。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让学生举例说明他们所了解的技术应用。
2. 讲解技术应用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
3.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调查生活中技术应用的例子,并分享调查成果。
作业:1. 让学生收集有关新兴技术的信息,了解其应用和发展前景。
第四章:培养创新能力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讨论:纸盒能把水烧开的奥妙是什么?
3、议一议
1、找出教材中图中实验失败的原因。
2、一根细棉线容易被火烧断,把棉线绕在粗铁棒上,它容易被烧断吗?为什么呢?
3、把棉线绕在细铁丝上,它容易被烧断吗?为什么呢?
4、记录2、3的实验结果。
3、广角镜——纸盒能烧水的原因
1、物体燃烧的三要素:有可燃物、可燃物达到燃点、与助燃物接触。
D.换个部位进行以上4个步骤,并且记录实验情况。
F.换角色实验。
2.找出自己身体中最敏感的部位。
二、想一想
1.将自己的数据和同学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2.你的实验有误差吗?找出原因并且改进。
三、课外思考:
人除了身体可以感觉物体外,还有什么别的方法感觉物体吗?
课题:2.测一测你的感觉——抓尺实验
主备人
2、在其中的一个杯子中加入几勺盐,搅动两分钟,再静置两分钟。你发现哪个杯子里的冰先融化?然后再次分别测量两个杯子里的温度,并且记录下来。
1.“小 喷 泉”
主备人
陈美兰
活动时间
第一周
累计课时
第1节
活动内容
会制作简易的小喷泉。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探究,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2.通过操作感知吹的气越多,喷泉喷得越高;吹的气越少,喷泉喷得越低。
3.在实验中体验发现成功的快乐。
活动重点
乐于参与探究,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难点
小喷泉形成的原理。
3、培养实验的动手能力和实验的兴趣。
活动重点
棉线为什么绕在粗铁棒上烧难得烧断,绕在细铁丝上容易烧断的原因。
活动难点
明白:水的沸点是100°,而一般情况下纸的燃点是130°,当水达到沸点沸腾时,温度保持在100°左右不再升高,当然就不会达到纸的燃点,因此用纸盒烧水,水可烧开而纸不会烧着。
活动准备
挂历纸、胶水、三脚架、酒精灯、石棉网、粗铁棒、棉线、细铁丝等。
四、阅读了解“广角镜”---- 喷泉景观
2.测一测你的感觉——针刺反应
主备人
陈美兰
活动时间
第二周
累计课时
第 2 节
活动内容
针刺反应
活动目标
通过针刺反应知道自己身体最灵敏的部位发布的地方。
活动重点
针刺反应活动过程。
活动难点
找出自己敏感部位的发布。
活动准备
回形针等。
教 学 过 程
活动环节及活动预设
个性化批注
2、了解几种物质的燃点(着火点)。
3、纸盒能烧水的原因
水的沸点是100°,而一般情况下纸的燃点是130°,当水达到沸点沸腾时,温度保持在100°左右不再升高,当然就不会达到纸的燃点,因此用纸盒烧水,水可烧开而纸不会烧着。
课题:4.自制冰激凌
主备人
活动时间
累计课时
第 节
活动内容
自制冰激凌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盐和冰块能降温。
活动时间
累计课时
第 节
活动内容
抓尺实验
活动目标
通过抓尺实验测试人的听觉、视觉、触觉的灵敏度。
活动重点
抓尺实验的过程。
活动难点
找出实验中的误差。
活动准备
尺子
教 学 过 程
活动环节及活动预设
个性化批注
1、活动导入:人除了身体可以感觉物体外,还有什么别的方法感觉物体吗?
2、做一做
1、抓尺实验(同桌互相实验)
教 学 过 程
活动环节及活动预设
个性化批注
1、活动导入:
你家里的炊具一般用什么制作的?它们的好处是什么?可是有个小朋友说他能用纸盒烧水,你相信吗?
2、做一做:
1、做纸盒烧水的实验。
A.根据教材上的提示做好纸盒。
B.将三脚架上放石棉网,将装了大半盒水的纸盒放在石棉网Leabharlann ,把酒精灯放到三脚架下给纸盒加热。
(二)分组制作“小喷泉”。
注意事项:
1.提示使用工具时要注意,不要打逗、嬉闹。
2.提示倒水的时候注意部要把水撒到地上。
三、想一想
1.水通过B管流出时,瓶内的气压有什么变化?水通过A管进入上面的瓶中,有说明了什么?喷泉的形成与大气压力有关系吗?
2.在广口瓶中装入三分之二的水,将2跟塑料管并排插入水中,插入深度相同,用橡皮泥密封插孔边缘。口含其中一根塑料管吹气,另一根塑料管会出现喷泉吗?
2、能自己制作冰激凌。
3、培养实验的动手能力和实验的兴趣。
活动重点
能自己制作冰激凌。
活动难点
了解盐和冰块能降温。
活动准备
塑料杯、牛奶、可密封塑料袋(大小各一个)、糖、巧克力酱、冰、盐等。
教 学 过 程
活动环节及活动预设
个性化批注
1、活动导入:
不用冰箱能制作冰激凌,你们相信吗?
2、做中学
1、拿2个塑料杯,每个杯子中装半杯冰,测量出它们的温度,并且记录下来。
E.换角色实验。
2、想一想:
1、你发现自己的听觉、视觉、触觉中,哪个感觉最灵敏?
1、将自己的数据和同学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2、你的实验有误差吗?找出原因并且改进。
3、广角镜----大脑
课题:3.纸盒烧水
主备人
活动时间
累计课时
第 节
活动内容
用纸盒烧水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明白纸盒烧水的原理。
2、通过查找可燃物的着火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活动准备
广口瓶2个、橡皮泥若干、吸管2根、适量的水、锥子1个等。
教 学 过 程
活动环节及活动预设
个性化批注
一、谈话导入:你们看见过喷泉吗?当我们在公共广场欣赏喷泉的时候,你想过什么?你是否想过你也可以制作一个喷泉。
二、独立阅读“ 做一做”,了解“小喷泉”的制作方法。
(一)师生共同设计制作步骤:
1.准备有盖广口瓶2个,细长塑料管2根。
2.在一个盖上钻2个孔,大小正好能插入塑料管。
3.将管插入孔中,一根(A管)插入50毫米,一根(B管)插入10毫米。(插入指插进瓶内部分),用橡皮泥封好插孔边缘。
4.在瓶中倒入水:一个装满,另一个四分之一。将钻孔的盖盖在盛水少的瓶口上,拧紧。
5.将有盖的瓶子倒过来,将瓶盖外较短的塑料管(a管)插入另一个瓶子中(注意塑料管别碰到瓶底。)
A.取根直尺,让同学把手张开适当的距离,将尺子竖直放在他的虎口上方,并使尺子的零刻度线跟他的手齐平。
B.突然双开尺子,看看同学抓住尺子的哪个部位(以食指上缘的读数为准)。然后记录下实验情况。
C.让同学闭上眼睛,你边发出“抓紧”的信号边松手,然后记录下实验情况。
D.让同学闭上眼睛,你边轻轻拍同学的肩膀边松手,然后记录下实验情况。
一、活动引入:
你和小伙伴玩过挠痒痒的游戏吗?你身体上哪儿最怕被人挠痒痒?
二、做一做
1.做实验:针刺反应(同桌互相实验。)
A.把回形针拉直弯成U形,并且使针尖并在一起。
B.请一个同学闭上眼睛,用针头轻轻的碰触他的手掌,问他感觉到是一个还是两个针尖。
C.将两个针尖分开一点,重复实验,知道对方感觉到有两个针尖。测量出这时两个针尖的距离。并且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