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总复习学案·诗歌鉴赏专题

合集下载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专题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专题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专题教案教案标题: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专题教案教学目标:1. 熟悉高考诗歌鉴赏的考点和要求。

2. 掌握常见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解读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教学重点:1. 领会并掌握不同诗歌的意境和深意。

2. 学会分析和解读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个性化理解和感悟。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诗歌作品的创意思维和多元解释的能力。

2. 帮助学生运用文学理论和背景知识评析诗歌。

3. 提升学生对于诗歌的表达和创作能力。

教学准备:1. 高考诗歌鉴赏的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

2. PPT或者幻灯片展示材料。

3. 活动或练习题和答案。

4. 样例诗歌作品和学生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一首经典的诗歌,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情。

2. 引导学生讨论诗歌的作用和意义。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介绍高考诗歌鉴赏的考试要求和评分标准。

2. 介绍常见的诗歌鉴赏方法和技巧,如意象分析、情感分析、结构分析等。

3. 分析不同年代和流派的诗歌特点和风格。

三、诗歌解读与分析(40分钟)1. 选择一首经典的高考诗歌作品,逐句解读诗歌的意境和深意。

2. 分析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并解释其作用和效果。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四、练习与互动(25分钟)1.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和技巧进行诗歌鉴赏。

2. 分组讨论,学生互相评析所给的诗歌作品,并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悟。

3. 针对学生的作业和练习进行答疑和指导。

五、课堂总结(5分钟)1. 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学生在高考诗歌鉴赏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和技巧。

2. 激励学生继续深入研究诗歌,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激情。

延伸活动: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经典的诗歌作品,并分享自己的诗歌创作经验。

2. 带领学生参观文学馆或诗歌展览,拓宽他们对诗歌的了解和体验。

3. 组织学生参加诗歌鉴赏比赛,并为优秀作品颁发奖励。

2024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考点培优训练复习任务群6古代诗歌鉴赏练案53分析诗歌的情感内涵

2024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考点培优训练复习任务群6古代诗歌鉴赏练案53分析诗歌的情感内涵

练案53分析诗歌的情感内涵一、(2023·湖北高三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9分)岸贫①梅尧臣无能事耕获,亦不有鸡豚。

烧蚌晒槎沫②,织蓑依树根。

野芦编作室,青蔓与为门。

稚子将荷叶,还充犊鼻裈③。

此诗作于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当时北宋边患严峻,朝廷每年供给契丹、西夏大量的绢币。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大批农民破败流徙。

②槎沫:水上漂浮的零枝断梗。

③犊鼻裈:短裤,或称围裙,因形如犊鼻,故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河岸边贫苦人家失去了土地,无法耕种与收获,也没有办法饲养鸡豚。

B.他们用晒干的断梗枯枝烧蚌蛤吃,用“野芦”“青蔓”搭建居住的地方。

C.小孩子们把荷叶穿在身上充当短裤,刻画了小孩子们无忧无虑的形象。

D.全诗只描绘场景,客观直白,未加任何评论,让读者自己思考。

2.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

(6分)二、(2023·河北沧州校联考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

(9分)念奴娇·垂虹亭朱敦儒放船纵棹,趁吴江风露,平分秋色。

帆卷垂虹波面冷,初落萧萧枫叶。

万顷琉璃,一轮金鉴,与我成三客。

碧空寥廓,瑞星银汉争白。

深夜悄悄鱼龙,灵旗收暮霭,天光相接。

莹澈乾坤,全放出、叠玉层冰宫阙。

洗尽凡心,相忘尘世,梦想都销歇。

胸中云海,浩然犹浸明月。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放船纵棹”三句,写出词人在金秋之际乘舟泛江,“放”“纵”二字表现出无拘无束、随心而行的情趣。

B.“与我成三客”化用李白《月下独酌》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但意境有别,韵味各异。

C.“叠玉层冰宫阙”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出冰清玉洁的景象,表达出词人对神仙生活的向往之情。

D.这首词清畅旷达,想象奇特,文采斐然,在皎洁莹白的水月光影中,营造出高远超凡的艺术境界。

4.本词和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都描写了月下泛舟的情形,抒发了词人的情思,请比较其情感的异同。

2014届高三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诗歌鉴赏训练(三)——边塞诗(学生版)

2014届高三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学案:诗歌鉴赏训练(三)——边塞诗(学生版)

1、(2012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8分)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

②鸊鹈泉:泉水名。

(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诗。

(2分)(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6分)2、(2011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7分)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

(4分)3、(2010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题目。

雨雪曲江总①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

历仕梁、陈、隋三朝。

②榆溪:指边塞。

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4、(2010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岁暮① [唐]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làng中)。

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

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4分)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4分)。

2019-2020年高三语文 诗歌鉴赏复习学案

2019-2020年高三语文 诗歌鉴赏复习学案

2019-2020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复习学案(一)06至10年高考四川卷试题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06)夜归周密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燐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此代指竹杖。

(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7)葛溪驿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

(2分)(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6分)3.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8分)(08)[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吴西逸①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

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

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

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

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

②趱:赶快。

③苫:用草覆盖。

(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08延)野夕答孙郎擢①(何逊②)山中气色满,墟上生烟露。

杳杳星出云,啾啾雀隐树。

虚信无宾客,幽居乏欢趣。

思君意不穷,长如流水注。

[注]①孙郎擢:孙擢,何逊的友人,生平不详。

②何逊(?一约518):南朝梁诗人。

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

曾任尚书水部郎、庐陵王记室等职。

(1)诗题为“野夕答孙郎擢”,诗的前四句是怎样写“野”、“夕”的?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表现出诗人什么样的心情?末句中的“流水”比喻什么?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09)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高三培优语文专题复习学案——诗歌鉴赏之读懂诗歌

高三培优语文专题复习学案——诗歌鉴赏之读懂诗歌

高三培优语文专题复习学案——诗歌鉴赏之读懂诗歌【教学目标】学习读懂诗歌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到解读诗歌的钥匙【教学方法】讨论法、鉴赏法【教学过程】一、读懂诗歌的作用1、诗歌备考的四个环节知识——读懂——鉴赏——表述2、知识包括形象、语言、技巧、思想内容和古诗词常识3、读懂的作用读懂是知识的综合运用。

读懂是鉴赏和表述的基础。

二、怎样才算读懂?1、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2、领会深层意思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3、例如: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大意:(我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

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远方的)城郭在前面的水面上浮动;波涛汹涌,浪拍云天,摇荡起(远方的)天空。

襄阳风光美丽,(似乎想要把我)留下,与山翁共谋一醉三、如何读懂诗歌(一)、如何明白浅层意思?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

练习:翻译这首诗的大意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大意:傍晚时分,一阵微风吹来,把我从冥坐中惊醒。

我走近窗户,思绪飘渺起来。

(风)吹开门,又吹动竹子。

(我听到动静)以为是故人来(看望我)。

(风)吹落竹枝上的露珠,露珠滴在石阶下的青苔上。

(这风)应该掀开门帘进屋来,为我拂去绿琴上的尘埃。

(二)、如何领会深层意思?1、联系信息,揣摩语言信息:题目、注释、诗人生平;意象语言、情感语言、首尾句1)、标题“题者,额也;目者,眼也。

2024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考点培优训练复习任务群6古代诗歌鉴赏练案55赏析人物形象

2024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考点培优训练复习任务群6古代诗歌鉴赏练案55赏析人物形象

练案55赏析人物形象一、(2023·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校考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9分)蝶恋花·送祐之弟辛弃疾衰草斜阳三万顷,不算飘零,天外孤鸿影。

几许凄凉须痛饮,行人自向江头醒。

会少离多看两鬓,万缕千丝,何况新来病。

不是离愁难整顿,被他引惹其他恨。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衰草、斜阳、孤鸿,三个意象萧瑟颓败,渲染了送别时的悲凉心情。

B.因“几许凄凉”才“须痛饮”,唯有如此,才能忘记你我兄弟离别之苦。

C.依据“江头”这一意象分析,本词的主旨应该与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十分接近。

D.离愁很容易消除,但是被其他的忧愁或怨恨引起,使离别之愁更显忧愁。

2.结合词的具体内容分析下片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6分)二、(2023·山东新高考联合质量测评)阅读下面这首金诗,完成3~4题。

(9分)题五丈原武侯庙郝居中筹笔无功事可哀,长星飞堕蜀山摧。

三分①岂是平生志,十倍②宁论盖世才。

坏壁丹青仍白羽,断碑文字只苍苔。

夜深老木风声恶,尚想褒斜③万马来。

三分:诸葛亮在隆中与刘备相见时,即定下魏、蜀、吴三分天下的战略计划。

②十倍:刘备临死前曾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③褒斜:褒斜道,诸葛亮伐魏多次由此道出兵。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诗歌题目可以看出,本诗是诗人拜谒武侯庙有感而发所作的咏史怀古诗。

B.颈联上句写武侯庙内的景象早已不复当年,坏墙上诸葛亮的壁画已不可见。

C.颈联下句写残毁的碑石上已生满了青苔,从中可以看出武侯庙的破败荒凉。

D.尾联运用想象,通过深夜风吹林木之声想到当年蜀军北伐时万马奔腾之景。

4.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诸葛亮的形象的?请结合诗的前两联简要分析。

(6分)三、(2023·广东河源高三统考开学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9分)送从叔尉①渑池顾非熊同登科第皆清列②,尚爱东畿一尉闲。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学目的:1.了解诗歌的特点,包括语言、结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等方面。

2.把握一些诗歌的解题技巧,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教学重点:1.了解诗歌的意象及构成的意境,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和作者的写作背景。

2.把握诗的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

3.诗歌鉴赏题回答的表述技巧。

教学设想:在复习诗歌鉴赏时,先给同学们介绍有关鉴赏诗歌的专业术语,这就要从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入手,然后复习语言风格、作者诗歌的风格,再此基础上对诗歌进行分类复习,让学生能较好地把握诗歌的解题方法。

教学课时:十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介绍诗歌的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一、考点评析2002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由客观题改变为主观题形式,考查的范围从新诗古诗并举缩减为古代诗歌。

从高考角度看,如何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较好地完成诗歌鉴赏题已成为全体语文教师面临的新问题。

笔者认为,根据作品体裁特点进行阅读和鉴赏,是我们常用的基本的方法。

但是,目前的语文报刊上的高考诗歌阅读和鉴赏解题指导文章,大都注重所谓解题技巧的指导,总是给人以隔靴搔痒之感,尤其是达不到真正培养学生阅读和鉴赏诗歌能力的目的。

我认为,关键还是要让学生抓住诗歌的特点以及诗歌的表现手法,从而达到教学和考试的根本目的,这样还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诗歌的各种表现手法在鉴赏诗歌时必然会遇到一些术语的运用,同时在鉴赏诗歌时必然要结合诗人在诗歌中所采用的表现手法,本节课就先从诗歌的表现手法进行分析,下面结合具体例子重点分析以下一些表现手法。

㈠赋、比、兴“赋、比、兴”是对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歌表现手法的总结。

其后的诗歌继承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赋,就是详细地叙事写景,并表示出作者的态度。

如《诗经·伐檀》中,“砍砍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缠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狟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描写一群伐木的奴隶替奴隶主砍伐檀木制造车子,在艰苦繁重的劳动中联想到奴隶主不劳而获,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怒。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学案2.doc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学案2.doc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学案(3)学习内容:鉴赏诗歌语言风格学习过程:1、形象生动。

其特点是状物描形,使人读了富有实感,如入其境。

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2、含蓄。

如李商隐的《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3、精炼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4、清新○1王维:唐代诗人,画家。

○2孟浩然5、平淡,也称质朴。

6、绚丽。

如杜牧《江南春》。

比如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琢春泥。

李商隐的诗歌不但绚丽,而且朦胧晦涩,李贺的诗也比较绚丽乃至于奇丽。

7、明快。

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如白居易的《卖炭翁》8、简洁。

其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9、专用术语:1简洁又表述为: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

浅显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

2、质朴清新淡雅,自然. 3、词藻华丽4、明快:明白通畅。

5、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

6、雄健雄浑:雄壮、强健、浑厚等,这一般是用在诸如杜甫、辛弃疾、陆游等人的身上。

二、悉熟作家风格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迈飘逸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维的诗画一体温庭筠的绮丽香艳高适的悲壮苍凉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陆游的悲壮爱国三、典型例题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和今人分析唐诗的一段言论,完成15-16题。

唐诗一首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实宵。

五更鼓角声悲注,三峡星河影动摇。

⑴请根据有关唐诗知识分析判断上述一首唐诗的作者是李白还是杜甫,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⑵为什么说"诗圣"杜甫已不是盛唐之音?请参照上文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杜牧:《题禅院》觥船一棹百分空,十载青春不负公。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一轮复习专项(学案)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一轮复习专项(学案)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一轮复习专项(学案)【读懂诗歌三步骤】第一步:读标题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

标题可以负载以下信息:①揭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②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③奠定作品的感情基调;④揭示作品的线索;⑤表明诗歌的题材;⑥暗示诗歌的表达技巧。

如:第二步:翻译理解正文诗的正文是阅读的核心,读懂正文也是读懂诗歌的关键所在。

平时可以尝试翻译全诗,同时要注意以下两个关键点:1.读懂“诗家语”。

“诗家语”是诗人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和诗词格律的要求对诗歌的语言所做的变形处理。

(1)改变词性。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

如: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自己另举两例:(2)改变词序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自己另举两例:2.抓关键词句品情态。

中国古典诗歌大都篇幅短小,而其语言高度凝练、概括、含蓄而有跳跃性,因此,应一个字一个字地品读,边读边想其意,力求还原诗歌画面。

当然,最重要的是抓关键词句,迅速定位情感基调。

如:练习示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淇上别赵仙舟王维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1)题目提供的信息:(2)诗歌翻译:(3)抓住关键词句: “笑”“泣”“伤离”“愁”。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4)请用几个短语概括这首诗中诗人所经历的情感阶段。

诗人在表达感情时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选择其中的一种,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答: 第三步:抓暗示信息诗歌中除了标题的信息外,还有作者、注释和题干等提示性信息,这些信息也很重要,有的还可能是解题的关键。

1.作者信息(知人论世)同样的景物,因诗人遭遇、心境的不同,会寓含截然不同的情感。

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如何、境况如何,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如何、朝政如何。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复习课教案设计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复习课教案设计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复习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 掌握常见诗歌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3.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课前导入:通过朗诵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课堂讲解:介绍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特征和意义。

3. 课堂练习:根据教师提供的课外经典诗歌,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的分析与解读。

4. 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展开讨论。

三、教学步骤与内容1. 课前导入(10分钟)通过播放一首经典诗歌的朗诵录音,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感受与思考。

2. 课堂讲解(20分钟)(教师以幻灯片或黑板为辅助手段进行讲解)a. 介绍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

b.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特征和意义,包括韵律、修辞手法、意象等。

3. 课堂练习(35分钟)a. 教师提供两首经典诗歌,要求学生在课前阅读并做简要分析。

b. 学生展示分析结果,进行个人鉴赏分享,并接受其他同学的提问与评价。

c. 课堂讨论与互动,激发学生的多角度思考和对诗歌的个人理解,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诗歌的内涵。

4. 课堂总结与扩展(15分钟)a. 教师进行本节课的总结,强调重点内容和思考方法,并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诗歌鉴赏与复习。

b.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与实践,提高诗歌的欣赏能力,并培养审美情趣。

四、教学资源1. 朗诵录音:经典诗歌的朗诵录音。

2. 幻灯片或黑板:用于教学讲解和展示。

3. 诗歌选集:教师提供的经典诗歌,供学生进行鉴赏分析与讨论。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与互动:观察学生对诗歌鉴赏的理解与表达。

2. 学生展示与讨论:评估学生对诗歌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3. 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诗歌鉴赏高考专题复习教案

诗歌鉴赏高考专题复习教案

一、诗歌鉴赏高考专题复习教案二、章节名称:第一章诗歌基本概念与术语复习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如诗、词、赋、散文等。

2. 让学生了解各种诗歌形式的特点和区别。

3.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概念和术语的定义与区分。

2. 各种诗歌形式(如古体诗、近体诗、词、赋、散文等)的特点和区别。

3. 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的鉴赏方法。

五、教学步骤:1. 复习诗歌的基本概念和术语,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

2. 分析各种诗歌形式的特点和区别,让学生进行实际案例分析。

3. 教授诗歌的鉴赏方法,让学生进行实际诗歌鉴赏练习。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基本概念和术语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各种诗歌形式的识别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对诗歌鉴赏方法的运用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七、作业布置:1. 整理并复习诗歌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 分析一首诗歌的形式特点,写成小论文。

3. 选取一首诗歌进行鉴赏,记录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八、教学资源:1. 诗歌基本概念和术语的资料。

2. 各种诗歌形式的案例分析。

3. 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九、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十、教学延伸:1. 深入研究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探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和历史文化背景。

3. 组织诗歌朗诵和创作活动,提高学生的诗歌素养。

六、诗歌鉴赏高考专题复习教案七、章节名称:第二章诗歌的修辞手法与表达技巧八、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2. 让学生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对诗歌表达效果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诗歌创作的能力。

九、教学内容:1. 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例子。

2. 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和表达效果的分析。

3. 诗歌创作中修辞手法的运用练习。

十、教学步骤:1. 介绍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

2. 分析一首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让学生进行实际案例分析。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复习导学案 新人教版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复习导学案 新人教版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一中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复习导学案新人教版目标:把握旧体诗的语言特点,弄懂表层义及句法特点考点透析进行诗歌鉴赏,首先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即要懂得“诗家语”,懂得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这是诗歌鉴赏的基础。

同时,也是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方法点拨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

而这些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

三、咀嚼体味(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释词1)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柳永)2)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李清照)3)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杜甫)4)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5)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孟浩然)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7)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8)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杜甫)9)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范成大《横塘》)10)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11)西路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骆宾王《咏蝉》)12)此行不为鲈鱼鲙, 自爱名山入剡中(李白《秋下荆门》)2、调整语序1)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2)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3)蔌蔌衣巾落枣花(苏轼《浣溪沙》)4)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5)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辛弃疾《西江月》)6)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杜甫《秋兴》)7)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8)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钱起)9)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刘叉《从军行》)10)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李白)11)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李商隐《安定城楼》)12)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13)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辛弃疾《永遇乐》)14)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叶梦得《贺新郎》)补出省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一、诗歌鉴赏之形象【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文在高考中的常规考点、题型。

2、掌握阅读古代诗文的方法及技巧。

3、鉴赏诗文当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阅读古诗的方法,鉴赏诗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教学时数】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及方法。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在浩瀚的诗海中,伟大的诗人们为我们塑造了很多不朽的艺术形象:如夕阳下断肠的游子,南宫中卧听滴漏的宫女,悠然采菊东篱下的隐者,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将士,哀民生之多艰的爱国爱民者……今天我们一起来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板书课题)二、朗读宋诗,探究阅读方法。

?次石湖书扇韵①??(全国卷Ⅰ)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波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问题:同学们读完这首古诗,我们应注意些什么?三、诗歌鉴赏一般解题方法。

1、要注意题目。

2、要注意作者。

3、要注意注释。

4、要注意题材。

5、要注意意象。

四、鉴赏诗歌中的形象1、人物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如咏物诗的“事物”和送别诗中的细节。

五、人物形象鉴赏:1、明确什么是诗歌人物形象。

高三语文总复习教案:古代诗歌鉴赏

高三语文总复习教案:古代诗歌鉴赏

高三语文总复习教案:古代诗歌鉴赏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要点;2. 掌握古代诗歌鉴赏中的常用修辞手法;3. 能够独立分析和鉴赏古代诗歌。

教学重点:1. 古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2. 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3. 古代诗歌的韵律和格律。

教学难点:1. 如何分析和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2. 如何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古代诗歌鉴赏;3. 如何准确把握古代诗歌的韵律和格律。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种古代诗歌的鉴赏材料;2. 音乐播放器;3. 录音设备。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 (5分钟)通过播放古代诗歌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Step 2:引入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要点 (10分钟)讲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意境深远、精炼、含蓄;形式多样、韵律优美;常用修辞手法丰富等。

引导学生研究并分析古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Step 3:分析古代诗歌的修辞手法 (20分钟)介绍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反问等,并通过具体的古代诗歌例子进行解析和分析。

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修辞手法进行古代诗歌鉴赏。

Step 4:分析古代诗歌的韵律和格律 (15分钟)介绍古代诗歌的韵律和格律,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并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能够准确把握古代诗歌的韵律和格律。

Step 5:演示古代诗歌鉴赏的步骤和方法 (10分钟)给出几首古代诗歌,并演示古代诗歌鉴赏的步骤和方法,包括理解诗歌主题和意境、分析修辞手法、品味诗歌韵律和格律等。

Step 6:学生练习和讨论 (20分钟)让学生在小组中自主进行古代诗歌鉴赏的练习和讨论,相互交流意见和观点,并互相评价和提出建议。

Step 7:作业布置 (5分钟)布置古代诗歌鉴赏的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他们喜欢的古代诗歌进行鉴赏,并写一篇鉴赏文章。

Step 8:课堂小结 (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古代诗歌鉴赏的重要性和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古代诗歌鉴赏为主题,通过介绍和分析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修辞手法、韵律和格律等,引导学生研究和分析古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一轮复习(学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一轮复习(学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一轮复习(学案)一、考纲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等级D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等级D级二、最新考向1.2018年选择题为单选,分值为9分;各选项的设置侧重于从综合鉴赏的角度设题,就是说这道选择题可能既涉及考查考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能力,也会涉及考查考生对诗歌表现手法、情感态度、锤炼字句等鉴别和赏析能力。

预计2022年依然会延续这种新形式。

2.主观简答题由主要考查手法、情感等大多有序可循、有套路可讲的题目,转变为更加注重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预计2022年依然会延续这种出题模式。

三、必备知识(一)诗歌体裁分类古代诗歌按诗歌的形式可分为: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于古体诗。

古体诗不拘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近体诗,包括律诗和。

律诗是格律要求非常严格的近体诗。

常见的有“五律”“七律”和“排律”三种。

“五律”“七律”以句完篇,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

按照律诗写作的起承转合结构,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第三联为,第四联为尾联。

、上下句都必须对仗,律诗的第句要押韵。

绝句本称“截句”,乃截取律诗一半而来。

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

3.词,又称、长短句、曲子、曲子词等。

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根据字数不同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或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或下片;词的第二段的开头称作,具有承上启下以及过渡转折的作用。

4.曲,又称、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高三总复习语文专题15《古代诗歌鉴赏》教案

高三总复习语文专题15《古代诗歌鉴赏》教案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清溪行①李白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①这首诗为李白在天宝十二载(753)秋游池州时所作。

(1)北宋诗评家胡仔在谈到此诗时说:唐初诗人沈佺期“船如天上坐,人似镜中行”句,脱胎于东晋王羲之的“山阴路上行,如坐镜中游”;李白“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虽有所袭,然语益工也”。

你是否同意胡仔对李白诗句的评价?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山水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如梦令秦观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

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

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1)分析末句“瘦”在词中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词前两句与后面几句,在情感上有何变化?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人与绿杨俱瘦”用了拟人手法,一个“瘦”字,写出了主人与绿杨的消瘦与憔悴,人物因伤春而瘦,形象地表达了主人公伤春的忧思哀伤之情。

高考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教师+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高考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教师+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高考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复习教案教师第一课时诗歌鉴赏之形象教案一、考纲解读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着眼点,也是高考试题中一种最为常见的题型。

诗歌鉴赏考查的形式主要是主观题。

从命题内容上看,主要包括人物形象的概括与赏析、意象的赏析以及诗歌所描绘的景象图画赏析等。

从命题形式上看,考查的试题多种多样,主要有:概括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概括景物特征、赏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以及比较两首诗中描写的景物形象或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异同。

二、知识归纳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融合了诗人思想情感的景或物。

人物形象分析1、概括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征2、赏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3、分析人物形象在诗歌中的作用4、赏析诗歌中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描写等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景物形象分析1、概括景物特征2、赏析景物形象3、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三、例题剖析及方法指导例: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11分)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 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5分)(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6分)(1)、答案:①艳丽②清幽①“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

②“乔木峥蝾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分析景物形象方法指导1、概括景物特征2、分析意象,感知意境。

3、注重想象,补充空白4、分析手法,概括形象(2)、①行为洒脱②情趣高雅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依”,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亭角寻诗满抽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学案学习内容:掌握考纲考点学习过程:一、导入“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二、考纲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高考题型(一)高考选材特点(二)高考命题趋势(三)高考题型1、简答题型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广西、海南、西藏、陕西、内蒙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评价题型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扰壮,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 l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 2 )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

亦可另抒己见。

3、比较评价题型这种题型命题者往往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示例〗比较阅读下列诗词曲,回答问题【越调】天净沙·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双调】沉醉东风·景挂绝壁松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

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

散西风满天意。

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如果从作品的意境及作者表现的情感角度出发,你更喜欢这两首中的哪一首?为什么?4、综合表述型综合表述型就是命题者在问题设置上比较笼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分析评价诗歌。

这是一种全开放性的鉴赏题型,学生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从作答结果看,答案相当于一篇100~200字的小论文。

(2004高考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和对联,完成第16—18题。

赤壁杜庠①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②。

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③眼里已无吴,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矾鸥鸟满烟芜。

[注]①杜庠: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

②舳舻;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样子。

③曹瞒:即曹操。

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郭朝祚题湖北黄冈东坡赤壁门楼16.对联在语言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

17.对联中的“周郎一炬”与上面诗歌中的“___ ________”一句同说一事;“苏子两游”与上面诗歌中的“______ ______”一句同说—事。

18.就诗歌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诗,从—个角度(如景和情的关系)写一段鉴赏文字(80字左右)。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学案(2)学习内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学习过程:一、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

而这些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

(一)把握词的含义,体会诗人所炼之意:诗僧齐己写了一首《早梅》,有句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王驾写《晴景》一诗:“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色在邻家。

1、动词: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例1羌笛何须怨杨柳风不度玉门关例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例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例4: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

(《郊兴》王勃)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1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例2 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2,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3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例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a.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李清照)b.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

作用有一: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帘外雨潺潺,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浪淘沙》李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杜甫)c.表颜色的词:欣赏时,要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

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怜惜与伤别离的情愫尽在“绿”与“醉红”中。

例:过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扬州慢》姜夔)红藕香残玉簟。

(《一剪梅》李清照)4、改变词性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例1、“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例2、常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例3、王昌龄“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例4、王安石“风又绿江南岸”例5、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例6、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风已老,莺正年轻。

(二)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

典型的比如(1)主语后置: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2)宾语前置:杜甫《月夜》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3)主、宾换位:叶梦得《贺新郎》词:“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卢纶《塞下曲》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林暗风惊草)等。

再如白居易《长恨歌》“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门户生光彩),(4)定语的位置a.定语挪前:王昌龄《从军行》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刘叉《从军行》诗:“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闻横笛声)都是同类的例子。

陆游《昼卧》诗:“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

”(帐里生香雾,枕边积书山。

)b.定语挪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意即“一月夜飞渡镜湖”。

(5)以宾语面貌出现的状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风。

例如:杜甫《兴》八首之二:“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朝晖中千家山郭静,日日于江楼翠微中坐。

)李商隐《安定城楼》诗:“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永忆江湖白发时归。

)都是同类的例子。

其他:苏轼《念奴娇》词:“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应笑我多情。

)如毛泽东词“独立寒,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第一、是声律的要求。

第二、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

(三)注意诗词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

二、高考例题1、2004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2、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吉林、黑龙江、四川、云南)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木兰花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 縠皱:皱纱。

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

对词中“红杏枝头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3、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朱淑真夜久无眠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

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4、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湖北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来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

此诗或题《江南意》。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情与景的关系。

三、课堂练习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这“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台。

3.你觉得颔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4.有人认为,诗中的“独”字是诗歌的诗眼,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终南别业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生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5.首联中“晚”意为______,“家”意为______。

颔联中“独”、“空”写出了诗人___ ____的情趣。

浦歌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霜。

6.“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这句诗的诗眼是___________,作者运用__________手法,突出了作者________之情感。

7.“不知明镜里,何处得霜。

”霜色白,以代指白发。

诗句的诗眼是“得”,请分析“得”字在诗歌中的作用。

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