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uster

合集下载

Cluster(存储集群)

Cluster(存储集群)

Panasas ActiveScale Storage Cluster(存储集群)目录◆摘要◆第一代存储体系结构●直接连接存储(DAS)●网络连接存储(NAS)●存储域网(SAN)◆Panasas ActiveScale体系结构:下一代存储设计●智能灵巧的指挥刀片(DirectBlades)和存储刀片(StorageBlades)◆Panasas ActiveScale文件系统●Panasas ActiveScale文件系统的基本操作●建立一个全局名字空间(Name space)●Panasas存储集群的基本操作◆用于负载均衡和高可用性的ActiveScale集群●动态负载均衡●用于容错和数据可靠性的集群◆Active RAID●Active Spares●PanActive管理器—前瞻的数据保护◆DirectFLOW存储刀片软件—将数据优化布局到物理介质上◆总结摘要Panasas ActiveScale存储集群,以其智能灵巧的存储,加速了Linux集群计算速度。

将并行文件系统与基于对象的存储相结合,Panasas存储集群戏剧性地提高了Linux集群环境的可管理性和性能。

系统有如下特点:1.将集群的操作一体化,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管理时间。

2.提高了应用的数据吞吐率,使昂贵的集群资源得到最大的回报。

3.能无缝地集成到现有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中去,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现有投资。

本文从技术上概括地描述了Panasas ActiveScale体系结构,以及Panasas ActiveScale存储集群是如何设计成下一代高可扩展,且易于管理的存储网络系统的。

第一代存储体系结构数据密集型的应用正在将传统的计算体系结构推向极限。

无论是绘制人类基因图,还是地球表面结构成像以找到新的能源储藏,或者是制作最新的巨型炸弹爆炸的栩栩如生的影片,这些应用需要极大的数据容量和吞吐率。

要满足这些要求,在计算方面,需要增长Linux计算集群。

什么是集群(cluster)

什么是集群(cluster)

什么是集群(cluster)1、集群1.1 什么是集群简单的说,集群(cluster)就是⼀组计算机,它们作为⼀个总体向⽤户提供⼀组⽹络资源。

这些单个的计算机系统就是集群的节点(node)。

⼀个理想的集群是,⽤户从来不会意识到集群系统底层的节点,在他/她们看来,集群是⼀个系统,⽽⾮多个计算机系统。

⽽且集群系统的管理员能够任意添加和删改集群系统的节点。

1.2 为什么须要集群集群并⾮⼀个全新的概念,事实上早在七⼗年代计算机⼚商和研究机构就開始了对集群系统的研究和开发。

因为主要⽤于科学project计算,所以这些系统并不为⼤家所熟知。

直到Linux集群的出现,集群的概念才得以⼴为传播。

对集群的研究起源于集群系统的良好的性能可扩展性(scalability)。

提⾼cpu主频和总线带宽是最初提供计算机性能的主要⼿段。

可是这⼀⼿段对系统性能的提供是有限的。

接着⼈们通过添加CPU个数和内存容量来提⾼性能,于是出现了向量机,对称多处理机(SMP)等。

可是当CPU的个数超过某⼀阈值,象SMP这些多处理机系统的可扩展性就变的极差。

主要瓶颈在于CPU訪问内存的带宽并不能随着CPU个数的添加⽽有效增长。

与SMP相反,集群系统的性能随着CPU个数的添加差点⼉是线性变化的。

图1显⽰了这中情况。

图1. ⼏种计算机系统的可扩展性集群系统的长处并不仅在于此。

以下列举了集群系统的主要长处:⾼可扩展性:如上所述。

⾼可⽤性:集群中的⼀个节点失效,它的任务能够传递给其它节点。

能够有效防⽌单点失效。

⾼性能:负载平衡集群同意系统同⼀时候接⼊很多其它的⽤户。

⾼性价⽐:能够採⽤便宜的符合⼯业标准的硬件构造⾼性能的系统。

1.2.1 集群系统的分类尽管依据集群系统的不同特征能够有多种分类⽅法,可是⼀般我们把集群系统分为两类:⾼可⽤(High Availability)集群,简称HA集群。

这类集群致⼒于提供⾼度可靠的服务。

⾼性能计算(High Perfermance Computing)集群,简称hpC集群。

cluster团簇式半导体

cluster团簇式半导体

cluster团簇式半导体
团簇式半导体(Cluster Semiconductor)是一种新型的半导体
材料,具有由团簇组成的特殊结构。

团簇是由几个原子聚集在一起形成的稳定结构,在团簇之间通常存在较大的能隙,在团簇内部则存在较小的能隙。

与传统的晶体半导体相比,团簇式半导体具有以下特点:
1. 尺寸效应:团簇的尺寸通常在纳米级别,其能带结构和光学性质会因尺寸的变化而发生显著变化。

这使得团簇式半导体在光电子学和纳米电子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2. 光学性质:团簇式半导体具有较大的吸收截面和较小的能带宽度,使其在光学材料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例如光催化、光电转换等领域。

3. 电子传输性质:团簇式半导体的电子传输性质受尺寸效应的影响较大,具有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和较低的载流子散射率,能够提高电子器件的性能。

团簇式半导体目前仍处于研究和发展阶段,但已有不少研究表明其在各种应用领域具有广泛的潜力,例如太阳能电池、光电传感器、催化剂等。

然而,团簇制备和合成的方法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以提高材料的稳定性和性能。

markercluster聚合原理

markercluster聚合原理

markercluster聚合原理摘要:一、MarkerCluster聚合原理简介1.背景介绍2.聚合原理概述二、MarkerCluster核心概念1.标记(Marker)2.标签(Label)3.聚类(Clustering)三、MarkerCluster算法流程1.数据准备2.相似度计算3.聚类划分4.标记生成5.标签分配四、MarkerCluster优缺点分析1.优点2.缺点五、实际应用案例1.文本聚类2.图像聚类3.网络数据聚类六、MarkerCluster在数据挖掘中的应用1.数据降维2.特征提取3.主题发现七、MarkerCluster的未来发展展望1.算法改进2.跨领域应用3.深度学习与MarkerCluster的结合正文:一、MarkerCluster聚合原理简介MarkerCluster聚合原理是一种基于标记和标签的聚类方法。

在众多数据聚类技术中,MarkerCluster脱颖而出,以其独特的聚类思路和良好的聚类效果受到广泛关注。

1.背景介绍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量呈现出爆炸式增长,如何在海量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

数据聚类作为一种无监督学习方法,可以自动将相似数据组织在一起,从而发现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这样的背景下,MarkerCluster应运而生。

2.聚合原理概述MarkerCluster聚合原理基于标记和标签的思想,通过对数据进行相似度计算和聚类划分,实现数据的聚合。

具体来说,它通过计算数据点之间的距离或相似度,将相似的数据点划分为一类,从而实现数据的聚类。

二、MarkerCluster核心概念1.标记(Marker)在MarkerCluster中,标记是用于表示数据点的一种概念。

每个数据点都拥有一个唯一的标记,可以用来区分不同数据点。

2.标签(Label)标签是用于表示标记聚类结果的一种概念。

每个聚类都有一个唯一的标签,可以用来表示聚类的性质和特征。

群集

群集

群集:什么是Cluster呢?目前常见的Cluster(丛集)架构有两种,一种是Web/Internet cluster system,这种架构主要是将数据放置在不同的主机上面,亦即由多部主机同时负责一项服务;而另外一种则是所谓的平行运算了!平行运算其实就是将同一个运算的工作,交给整个Cluster里面的所有CPU来进行同步运算的一个功能。

由于使用到多个CPU的运算能力,所以可以加快运算的速度。

目前比较常见于平行运算功能的,通常需要在超级计算机上面才看的到,这些超级计算机主要是用在天文、军事、物理等需要很精密的、大量的运算的工作中,而考虑到稳定性,则通常是用在Unix 系统上面的硬件架构上。

高可用性群集系统可使应用程序服务能够在发生硬件或软件故障时仍继续运行。

高可用性系统使用户不受软件故障以及系统处理设备 (SPU)、磁盘或局域网(LAN) 组件的故障的影响。

当某个组件出现故障时,将由冗余组件接管操作。

群集和其他高可用性子系统负责协调各组件之间的切换。

广义上说,相互独立的一些系统构成了一个组就是集群。

一个客户与集群相互作用时,集群的行为像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一样。

从狭义上讲,集群是一些相互独立的计算机,这些计算机作为一个整体对外提供服务。

对于客户来说,这些计算机的行为就好像一个计算机一样,但是其处理能力、可靠性、IO能力都得到了大幅的提升。

采用集群的目的采用集群技术的目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性能.一些计算密集型应用,如:天气预报,核试验模拟等,需要计算机要有很强的运算处理能力,现有的技术,即使普通的大型机其计算也很难胜任,这时,一般都使用计算机集群技术,集中几十台甚至上百台计算机的运算能力来满足要求。

提高处理性能一直是集群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

降低成本.通常一套象样的群集配置,其软硬件开销要超过 $100,000。

但与价值上百万美元的专用超级计算机相比已经相当便宜。

在达到同样性能的条件下,采用计算机集群比采用同等运算能力的大型计算机具有更高的性价比。

化学团簇研究

化学团簇研究

团簇及掺杂团簇的研究现状及意义原子团簇和分子团簇,简称为团簇(Cluster);团簇这一名词是Cotton在1996年提出的,并认为团簇是具有金属-金属键的多核化合物。

团簇由几个乃至上千个原子、分子或离子通过物理或化学结合力组成的相对稳定的微观和亚微观聚集体,团簇的空间尺度大约在几埃至几百埃,其物理以及化学性质随所含原子数的变化而变化。

团簇的许多性质不同于单个的原子或分子,也不同于固体或液体,并且也不能从单体和体相材料的性质作简单的线性外延和内插来得到。

因此,团簇被看作是介于原子分子以及宏观固体之间物质结构的新层次,称之为物质的“第五态”,它是各种物质由原子分子向体相物质转变的过渡态,也可说它是代表了凝聚态物质的初始状态,团簇的研究有利于我们认识由单个原子向大块凝聚物过渡时性质的变化规律。

团簇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与人类的实践活动中,涉及的许多现象如燃烧、晶体生长、催化、成核和凝固、相变与临界现象、薄膜形成、溶胶和溅射等可构成物理和化学的一个交汇点。

况且,在团簇中还出现了些新的物理现象,例如壳层结构与幻数、液相与固相并存与转化、表面等离子激发、磁性增强、同位素效应以及金属非金属转变等等。

因而对团簇的研究将带动凝聚态物理、表面物理和化学、原子分子物理和化学动力学的发展。

团簇作为介于气态与固态之间的一种过渡态,对其形成和运动规律的研究,不仅为发展和完善原子间结合理论以及各种固体和大分子形成规律提供了合适的对象,也是在实验条件下对大气烟雾和溶胶、宇宙分子和尘埃、云层的形成和发展等的一种模拟,可为气侯人工调节、大气污染控制和天体演化的研究提供线索,丰富了生命科学、大气科学和宇宙科学学科的内容。

另外,团簇的理论研究也促进了理论物理和计算物理的发展。

团簇在空间上是有限尺度的,零维至三维的模型系统可通过对其几何结构的选择来提供。

在团簇的理论研究中,所开发出的一些计算方法也可进一步的推广到有机分子、生物大分子以及固体材料等复杂的系统的计算模拟中。

Cluster(聚类)

Cluster(聚类)
i i xCi i
x
局部极小值
K-means每一次类别划分均选择
Je 解空间的局部极小值;
层次聚类
• 分裂或凝聚
算法运行到某一阶段,类别划分结果达到聚类标准时 即可停止分裂或凝聚;
密度聚类(一)
• 将数据看作空间中的点,将数据间的相似度 看作数据间的距离; • 按密度对数据进行类别划分,将类别看作是 被低密度区域分割的高密度区域; • 任意形状的类别分布; • 速度快,对噪声不敏感; • 初始参数: 邻域半径- ; 邻域内最小对象数 MinPts ;
基于密度的网格聚类(一)
• 1 将数据空间划分为有限个网格单元; • 2 计算每个网格单元的密度; • 3 如果网格单元的密度大于一定阈值则此网 格单元为密集网格; • 4 将临近的密集网格单元合并为一个类别;
基于密度的网格聚类(二)
SOM
• SOM(自组织映射)的由来: 1991,Kohonen提出,模拟人脑中的神经元层; • 人脑中不同的神经元区域负责不同的功能;
聚类图示
聚类中没有任何指导信息,完全按照数据的分布进行类别划分
什么是分类?
• 数据集合 Data ,类别标记集合 C
x Data, Class( x) C
• 数据集合: 训练数据 TrainData 待分类数据 ClassData • 已知 x TrainData; konwClass( x)&&Class( x) C • 问题:t ClassData; Class(t)? • 方法:根据训练数据获得类别划分标准 f ( x)
聚类算法简介
报告人: 刘铭 mliu@
什么是聚类?
• 聚类就是对大量未知标注的数据集,按 数据的内在相似性将数据集划分为多个 类别,使类别内的数据相似度较大而类 别间的数据相似度较小;

Cluster全攻略

Cluster全攻略

Cluster 全攻略 一.准备设置:1. PC 或者是双 CPU 节点机 2. 交换器或者 Hub 3. Linux (Red Hat7.2 及以上版本,AS2.1、AS3.0) 将机器用网线通过交换机或者 Hub 连接好,然后在各个节点上安装操作系统。

注意, 请选择完全安装,设置防火墙的时候选择 No Firewall,如果在后期需要防火墙设置,那么 在主节点上进行设置即可。

二.架设整体架设中,所需要的程序设置包括: 主节点: NFS Server NIS Server RSH MPICH 计算节点: NFS Server NIS Server RSH 主机名称请修改 /etc/sysconfig/network NETWORKING=yes HOSTNAME=server.cluster (主机名称) 网卡 IP 地址设置请修改:/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DEVICE=eth0 ONBOOT=yes BOOTPROTO=static IPADDR=192.168.0.1 (IP 地址设定,按照节点的不同进行排列) NETMASK=255.255.255.0 主机名称与 IP 对应关系请修改:/etc/hosts 127.0.0.1 localhost localhost.localdomain 192.168.0.1 console.cluster 192.168.0.2 node1.clusterNFS 设置:主节点设置: 设定要共享出去的文件夹,比如说/home 目录: 编辑/etc/export 文件 /home *(rw,no_root_squash) 编辑完成后发布共享目录,命令为: exportfs -rv 发布目录后请确认 nfs 服务已经开启,开启命令为: > /etc/rc.d/init.d/nfs start > chkconfig –level 35 nfs on,或者使用 setup 命令设置,完成后使用/etc/rc.d/init.d/xinetd reload 命令开启 计算节点设置: 启动 nfs 服务,命令为 > /etc/rc.d/init.d/nfs start > chkconfig –level 35 nfs on,或者使用 setup 命令设置,完成后使用/etc/rc.d/init.d/xinetd reload 命令开启 修改/etc/fstab 文件以确保开机时能够挂载共享目录。

集群clusteering名词解释

集群clusteering名词解释

集群clusteering名词解释集群(Clustering)是一种将多台计算机或服务器连接在一起的技术,使它们能够协同工作,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可伸缩性和性能。

在大型企业应用程序和互联网应用中,集群技术已经成为了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

本文将对集群技术进行详细解释和介绍。

一、集群(Clustering)的定义集群(Clustering)是一种将多台计算机或服务器连接在一起的技术,使它们能够协同工作,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可伸缩性和性能。

集群是由多个计算机节点组成的一个分布式系统,它们可以通过网络连接在一起,共同完成一些任务,如提供服务、存储数据、处理事务等。

集群技术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因为即使其中一台计算机出现故障,其余的计算机仍然可以继续工作,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集群(Clustering)的分类根据集群的不同特点和用途,可以将集群分为以下几类:1. 高可用性集群:主要用于提高系统的可用性,确保系统在出现故障时能够快速恢复。

高可用性集群通常采用双机热备份或多机冗余技术,当其中一台计算机发生故障时,另一台计算机可以自动接管它的工作,从而避免系统中断。

2. 负载均衡集群:主要用于提高系统的性能,通过将请求分发到不同的计算机节点上,实现请求的平均分配,避免某一台计算机负载过重。

负载均衡集群通常采用DNS轮询、IP负载均衡、应用层负载均衡等技术。

3. 数据库集群:主要用于提高数据库的可用性和性能,通过将数据库分散到多个计算机节点上,实现读写分离、数据复制、负载均衡等功能。

数据库集群通常采用主从复制、多主复制、分区复制等技术。

三、集群(Clustering)的组成集群由多个计算机节点组成,每个节点都是一台独立的计算机或服务器,它们通过网络连接在一起,共同完成一些任务。

集群的组成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集群管理器(Cluster Manager):负责管理集群的配置、监控、故障检测和恢复等工作。

集群管理器可以是软件或硬件设备,通常由集群厂商提供。

集群和负载均衡的概念 集群(Cluster)

集群和负载均衡的概念  集群(Cluster)

集群和负载均衡的概念集群(Cluster)所谓集群是指一组独立的计算机系统构成的一个松耦合的多处理器系统,它们之间通过网络实现进程间的通信。

应用程序可以通过网络共享内存进行消息传送,实现分布式计算机。

负载均衡(Load Balance)网络的负载均衡是一种动态均衡技术,通过一些工具实时地分析数据包,掌握网络中的数据流量状况,把任务合理均衡地分配出去。

这种技术基于现有网络结构,提供了一种扩展服务器带宽和增加服务器吞吐量的廉价有效的方法,加强了网络数据处理能力,提高了网络的灵活性和可用性。

特点(1)高可靠性(HA)。

利用集群管理软件,当主服务器故障时,备份服务器能够自动接管主服务器的工作,并及时切换过去,以实现对用户的不间断服务。

(2)高性能计算(HP)。

即充分利用集群中的每一台计算机的资源,实现复杂运算的并行处理,通常用于科学计算领域,比如基因分析、化学分析等。

(3)负载平衡。

即把负载压力根据某种算法合理分配到集群中的每一台计算机上,以减轻主服务器的压力,降低对主服务器的硬件和软件要求。

LVS系统结构与特点1. Linux Virtual Server:简称LVS。

是由中国一个Linux程序员章文嵩博士发起和领导的,基于Linux系统的服务器集群解决方案,其实现目标是创建一个具有良好的扩展性、高可靠性、高性能和高可用性的体系。

许多商业的集群产品,比如RedHat的Piranha、Turbo Linux 公司的Turbo Cluster等,都是基于LVS的核心代码的。

2. 体系结构:使用LVS架设的服务器集群系统从体系结构上看是透明的,最终用户只感觉到一个虚拟服务器。

物理服务器之间可以通过高速的LAN或分布在各地的WAN相连。

最前端是负载均衡器,它负责将各种服务请求分发给后面的物理服务器,让整个集群表现得像一个服务于同一IP地址的虚拟服务器。

3. LVS的三种模式工作原理和优缺点:Linux Virtual Server主要是在负载均衡器上实现的,负载均衡器是一台加了LVS Patch的2.2.x版内核的Linux系统。

cluster id概念

cluster id概念

cluster id概念什么是cluster id概念?Cluster id概念是在数据聚类中使用的一个重要概念。

在数据聚类分析中,我们经常需要将相似的数据样本归为一类,以便于进一步分析和理解数据集。

为了方便对每个数据样本进行唯一标识和分类,我们通常会为每个聚类分配一个唯一的标识符,这个标识符就是cluster id(聚类id)。

聚类id是一个用于区分每个聚类的独特的标识符。

它可以是任何类型的数据,比如整数、字符串等。

在聚类分析过程中,通过对相似的数据样本进行聚类,我们可以生成一个包含多个聚类的聚类解决方案。

每个聚类都有一个独特的cluster id来区分它们。

为什么我们需要cluster id?使用cluster id的目的是为了将数据样本划分到各个聚类中。

当我们进行聚类分析时,我们通常会使用某种聚类算法来将数据样本按照相似性进行分组。

一个好的聚类结果应该能够将相似的数据样本划分为同一个聚类中,而将不相似的数据样本划分到不同的聚类中。

cluster id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标识唯一的聚类:cluster id能够对每个聚类进行唯一标识,使得我们可以方便地对聚类进行引用和分析。

2. 数据样本的归属:通过cluster id,我们可以知道一个数据样本属于哪个聚类。

这在后续的分析和应用中非常有用,比如在推荐系统中,我们可以根据用户所属的聚类来为其推荐最相关的产品。

3. 聚类的评估和比较:通过cluster id,我们可以对聚类进行评估和比较。

比如,我们可以计算每个聚类的平均距离、方差等指标来评估聚类的质量。

如何为聚类分配cluster id?为聚类分配cluster id的方法有很多种,具体的选择取决于聚类算法和数据的特点。

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 序号分配法:最简单的方法是为每个聚类分配一个从1开始递增的整数作为cluster id。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适用于聚类数量较少且数量已知的情况。

cluster翻译

cluster翻译

cluster翻译
集群翻译技术可以极大地提升语言翻译质量和效率,成为当今语言翻译行业的重要一环。

集群翻译(Cluster-based Machine Translation)是一种利用计算机高度自动化的机器翻译方法,它有助于构建准确快速的机器翻译系统。

集群翻译技术有效利用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技术,使翻译系统能够更加准确地提取原文中的语义信息,从而更快地提供准确的翻译结果。

它可以将一些复杂的语句或文章分解为更小的部分,从而更容易让机器翻译系统进行翻译。

集群翻译技术可以利用语言模型和语料库,以及其他机器学习算法,来编写翻译软件。

语言模型可以用来帮助计算机根据原文内容推理出正确的语法和排列顺序。

语料库可以用来存储已有的翻译结果,这样机器就可以根据前面的已有结果和语言模型来生成翻译结果。

此外,集群翻译技术还可以利用词法分析、句法分析、语义分析和句子生成算法等来更准确地翻译一些特定语言构造。

比如,当遇到一个比较复杂的句子时,它可以利用词法分析算法来帮助计算机确定词语的词性和拼写,以及它们之间的语法关系,从而得出更准确的翻译结果。

集群翻译技术还可以引入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的智能机器翻译,来更准确地提取原文的语义信息,提高机器翻译质量。

语义分析可以作为一个中间步骤,帮助计算机更准确地理解和分析原文,从而获得更好的翻译结果。

最后,集群翻译技术也可以让语言翻译变得更加便捷,让用户可以更轻松地在不同语言之间进行翻译。

有了它,用户不仅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翻译,还可以更迅速地提供准确的翻译结果。

集群翻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正在不断改善人工翻译的质量和效率,在语言翻译行业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kubernetes cluster资源隔离原理

kubernetes cluster资源隔离原理

kubernetes cluster资源隔离原理Kubernetes 集群的资源隔离原理主要是通过容器调度和资源分配来实现的。

在 Kubernetes 集群中,每个节点(Node)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容器运行的实体,这些节点上可以运行多个容器,而这些容器之间需要进行资源隔离,以避免资源争抢和冲突。

一、资源隔离概述Kubernetes 集群中的资源隔离主要涉及 CPU、内存和存储等方面的隔离。

这种隔离机制可以确保每个容器都只能使用其分配的资源,而不会影响其他容器的资源使用。

这种资源隔离的实现主要依赖于Linux 操作系统的内核特性,如 cgroup、namespace 和 iptables 等。

二、CPU 隔离在 Kubernetes 集群中,CPU 资源的隔离主要通过 cgroup 的cpuset 子系统来实现。

每个容器在运行时都会被分配一个 CPU 亲和性(CPU affinity),这个亲和性规定了容器可以运行在哪些 CPU 核心上。

通过设置 CPU 亲和性,可以确保容器不会运行在特定的 CPU 核心上,从而实现 CPU 资源的隔离。

此外,Kubernetes 还提供了 CPU 共享(CPU share)的机制,允许多个容器共享 CPU 资源。

CPU 共享通过为每个容器分配一个权重值来实现,权重值决定了容器在 CPU 资源分配时的优先级。

权重值越高,容器在 CPU 资源分配时就越有竞争力,可以获得更多的 CPU 资源。

三、内存隔离在 Kubernetes 集群中,内存资源的隔离主要通过 cgroup 的memory 子系统来实现。

每个容器在运行时都会被分配一个内存限制(memory limit),这个限制规定了容器可以使用的最大内存量。

通过设置内存限制,可以确保容器不会使用超过其分配的内存量,从而实现内存资源的隔离。

此外,Kubernetes 还提供了内存共享(memory share)的机制,允许多个容器共享内存资源。

cluster_louvain加权算法原理

cluster_louvain加权算法原理

cluster_louvain加权算法原理
cluster_louvain加权算法是一种用于社区发现的算法,它基于
贪心策略,旨在最大化整个网络的模块度。

其原理如下:
1. 初始化:将每个节点作为一个单独的社区。

2. 计算每对节点之间的边的权重:将节点对之间的边的权重设置为节点间的连接权重之和。

3. 对于每个节点,计算它与所有其他社区的连边权重之和。

这个过程可以用于寻找与指定节点相邻的其他社区。

4. 对于每个节点,将它移动到与其相邻的社区中,如果这个移动能够使模块度增加。

5. 重复步骤3和4,直到不能再进行移动为止。

在每次迭代中,都会重新计算每对节点之间的边的权重,以反映节点移动后的变化。

6. 最后,将所有节点按照他们所在的社区进行聚类,输出最终的社区划分结果。

cluster_louvain加权算法通过不断迭代节点的移动,将相邻节
点划分到同一个社区,并尽量减少社区之间的边的权重,从而提高整个网络的模块度。

模块度是一个衡量社区结构优劣的指标,用于评估社区内部的紧密性和社区之间的松散程度。

因此,
cluster_louvain加权算法可以用于发现网络中的社区结构,并提供一种有效的社区划分方法。

cluster基因序列

cluster基因序列

Cluster基因序列1. 引言在生物学领域中,基因序列是研究基因功能和进化的重要工具。

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大规模的基因序列数据已经成为常态。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数据,科学家们需要开发有效的方法来对基因序列进行分类和聚类。

其中一种常见的方法是使用聚类算法对基因序列进行分组。

本文将介绍聚类基因序列的概念、应用和常见的聚类算法。

我们还将讨论如何使用这些算法来解决生物学中的实际问题,并探讨未来在该领域中的发展方向。

2. 聚类基因序列的概念聚类是一种无监督学习方法,它通过将相似样本归为一组来识别数据集中的模式和结构。

在生物学中,聚类可以用于将具有相似特征或功能的基因序列分组在一起。

聚类基因序列可以帮助科学家们理解不同物种之间及同一物种内部基因表达和功能上的差异。

通过比较不同群体或环境条件下的聚类结果,我们可以揭示出生物体适应环境变化的潜在机制。

3. 聚类基因序列的应用聚类基因序列在生物学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3.1 物种分类聚类基因序列可以帮助科学家们识别和分类不同物种之间的遗传关系。

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基因序列,我们可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这对于研究物种演化和构建系统发育树等都非常重要。

3.2 基因功能注释聚类基因序列还可以帮助科学家们预测未知基因的功能。

通过将未知基因与已知功能明确的基因进行聚类,我们可以推断出未知基因可能具有类似或相关的功能特征。

3.3 疾病诊断和治疗聚类基因序列在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通过将患者样本中的基因序列与已知与特定疾病相关的样本进行聚类,我们可以快速筛选出可能患有该疾病或对某种治疗方法敏感的患者。

4. 常见的聚类算法聚类基因序列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聚类算法:4.1 K-MeansK-Means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聚类算法。

它将数据集分为K个簇,每个簇都有一个代表性的中心点。

该算法通过迭代优化每个簇中样本与中心点之间的距离来实现聚类。

聚类 cluster 矩阵转换

聚类 cluster 矩阵转换

聚类是数据分析领域中常用的技术,它通过将数据分成相似的组来识别模式和关联性。

在聚类过程中,矩阵转换是一个重要的步骤,它可以帮助将原始数据转化为适合聚类分析的格式。

本文将探讨聚类和矩阵转换的相关概念,并介绍在实际应用中如何进行矩阵转换以实现更准确的聚类分析。

1. 聚类的基本概念聚类是一种无监督学习的技术,它旨在将数据分成不同的组,使得组内的数据点相似度较高,而不同组之间的数据点相似度较低。

聚类分析的目标是识别数据中的模式和结构,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预测。

在实际应用中,聚类可以帮助企业发现客户裙体、市场细分、识别异常值等。

2. 矩阵转换的作用在进行聚类分析之前,通常需要进行矩阵转换,将原始数据转化为适合聚类分析的格式。

矩阵转换的作用在于将数据转化为数学模型可处理的形式,通常是将数据矩阵化、标准化、降维等操作,以便更准确地识别数据的模式和结构。

3. 矩阵转换的方法矩阵转换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常见的包括数据标准化、主成分分析(PCA)、奇异值分解(SVD)等。

数据标准化可以将数据转化为平均值为0,标准差为1的标准正态分布,以消除量纲差异对聚类结果的影响;主成分分析可以将高维度的数据转化为低维度的数据,从而减少特征的数量,简化模型;奇异值分解可以将数据矩阵分解为三个矩阵的乘积,以发现数据的内在结构和规律。

4. 实际应用中的矩阵转换在实际应用中,矩阵转换是聚类分析的关键步骤之一。

以客户细分为例,假设某企业有大量客户数据,包括消费金额、购物频次、地理位置等信息。

通过矩阵转换,可以将这些数据转化为适合聚类分析的格式,比如将金额和频次标准化,将地理位置进行编码,然后进行聚类分析,找出不同类别的客户裙体。

5. 结语聚类分析是数据分析中常用的技术之一,它可以帮助企业发现数据中的模式和结构。

而矩阵转换是聚类分析中的关键步骤之一,它可以将原始数据转化为适合聚类分析的格式,从而实现更准确的聚类结果。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矩阵转换方法对于聚类分析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因此需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和分析的目标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矩阵转换。

multi-cluster概念

multi-cluster概念

Multi-cluster(多集群)是一种集群架构,其中包含了多个集群,这些集群可以是相同类型的,也可以是不同类型的。

每个集群都可以独立运行和管理,但它们也可以通过某种方式进行协调和合作,以实现更广泛的目标。

这种多集群架构可以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可靠性和灵活性,使得系统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业务需求。

在云计算领域,多集群架构通常用于构建大型分布式系统,例如云原生应用、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等。

在这些系统中,每个集群可以承载不同的工作负载,例如计算、存储、网络等,通过协调和合作,实现更高效、更灵活的资源管理和任务调度。

多集群架构需要解决许多技术挑战,例如数据一致性、集群间通信、负载均衡等。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通常需要使用一些专门的技术和工具,例如容器编排工具、分布式数据库、消息队列等。

总之,多集群架构是一种重要的集群架构,可以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可靠性和灵活性,为各种复杂的业务需求提供更好的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Mware Workstation 6.0 中Cluster配置指南目录一、群集介绍 (3)二、群集专业术语 (3)三、实验环境介绍及要求 (4)1、拓扑图 (4)2、软件配置说明 (4)(1) DC软件配置信息 (4)(2) Cluster Node A软件配置信息 (4)(3) Cluster Node B软件配置信息 (5)3、硬件配置要求 (5)(1) 网卡 (5)(2) 共享磁盘 (5)四、安装群集前的准备工作 (6)1、创建共享磁盘 (6)(1) 创建用来保存共享磁盘的目录 (6)(2) 创建仲裁磁盘 (6)(3) 创建数据共享磁盘 (7)(4) 验证共享磁盘是否成功创建 (7)(5) 附加共享磁盘 (8)2、网络及系统配置 (10)(1) 创建群集服务帐户 (10)(2) 添加群集A记录 (12)(3) ClusterNodeA上的共享磁盘配置 (12)(4) 网络配置 (16)(5) ClusterNodeB上的共享磁盘配置 (21)五、安装群集服务 (24)1、在A节点上新建一个群集 (24)2、将B节点加入现有群集 (29)六、配置群集服务 (35)1、群集网络配置 (35)2、心跳适配器优先化 (37)3、仲裁磁盘配置 (38)4、创建一个启动延迟(此操作非必需) (39)5、测试群集安装 (40)七、故障转移测试 (42)1、初级测试 (42)2、高级测试 (44)(1) 手工模拟故障1次 (44)(2) 手工连续模拟故障4次 (45)(3) 停止群集服务测试 (47)(4) 模拟意外断电时故障转移 (49)八、结束语 (50)一、群集介绍服务器群集是一组协同工作并运行Microsoft群集服务(Microsoft Cluster Service,MSCS)的独立服务器。

它为资源和应用程序提供高可用性、故障恢复、可伸缩性和可管理性。

它允许客户端在出现故障和计划中的暂停时,依然能够访问应用程序和资源。

如果群集中的某一台服务器由于故障或维护需要而无法使用,资源和应用程序将转移到可用的群集节点上。

(说明:本文档编写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大家实现所关心的如何在VMWare Workstation中完成典型群集的配置步骤,不会具体的涉及到如何安装群集应用程序,如Exchange群集等)二、群集专业术语节点: 构建群集的物理计算机群集服务: 运行群集管理器或运行群集必须启动的服务资源: IP地址、磁盘、服务器应用程序等都可以叫做资源共享磁盘: 群集节点之间通过光纤SCSI 电缆等共同连接的磁盘柜或存储仲裁资源: 构建群集时,有一块磁盘会用来仲裁信息,其中包括当前的服务状态各个节点的状态以及群集转移时的一些日志资源状态: 主要指资源目前是处于联机状态还是脱机状态资源依赖: 资源之间的依存关系组: 故障转移的最小单位虚拟服务器: 提供一组服务--如数据库文件和打印共享等故障转移: 应用从宕机的节点切换到正常联机的节点故障回复: 某节点从宕机状态转为联机状态后,仍然继续宕机前的工作,为其他节点分流三、实验环境介绍及要求1、拓扑图2、软件配置说明(1) DC软件配置信息OS:Windows Server 2003 X86 SP1 中文企业版Role: Active Directory域控制器Domain:ServerName:IP:192.168.0.254 (以“桥接”方式连接)Netmask:255.255.255.0Gateway:192.168.0.254(2) Cluster Node A软件配置信息OS: Windows Server 2003 X86 SP1 中文企业版Role: Member ServerServerName:IP1:192.168.0.1 (以“桥接”方式连接)Netmask1:255.255.255.0Gateway1:192.168.0.1Dns1:192.168.0.254IP2:10.0.0.1 (以“VMnet2”方式连接)Netmask2:255.0.0.0Gateway2:NoneDNS2:None(3) Cluster Node B软件配置信息OS: Windows Server 2003 X86 SP1 中文企业版Role: Member ServerServerName:IP1:192.168.0.2Netmask1:255.255.255.0Gateway1:192.168.0.1 (以“桥接”方式连接)Dns1:192.168.0.254IP2:10.0.0.2 (以“VMnet2”方式连接)Netmask2:255.0.0.0Gateway2:NoneDNS2:None3、硬件配置要求(1) 网卡1) 群集中的每个节点需要有两个网卡。

一个用来连接您的公共网络,一个用来进行群集节点间的通讯,俗称“心跳连接”。

2) 心跳线必须通过交叉线直接连接群集节点,不能通过任何路由设备。

因为群集心跳数据包的生存时间TTL值为1。

我们知道,数据包在每经过一个路由节点时,TTL值都会减一。

(2) 共享磁盘1) 除操作系统所在磁盘外,还需要两个额外的SCSI磁盘。

一个用来做仲裁磁盘,另一个用来充当数据共享磁盘。

2) 共享磁盘必须位于系统驱动器所用的控制器以外的另一个控制器上。

不要和操作系统所在磁盘使用同一个总线。

3) 所有共享磁盘,包括仲裁磁盘,必须在物理上附加到一个共享总线。

4) 仲裁磁盘空间大小最小50 MB。

为了得到最佳的NTFS文件系统性能,建议采用最小500MB的磁盘分区。

5) 所有共享磁盘必须配置为基本磁盘,而不能为动态磁盘。

6) 共享磁盘不支持软件容错,不要再试图对共享磁盘做软RAID。

7) 如果您使用的是64位版本的Windows Server 2003的系统,需要注意的是,所有共享磁盘必须配置为主引导记录(MBR),也就是建立主分区。

也不要试图配置为GPT磁盘,因为它不能作为群集磁盘得到支持。

8) 群集磁盘上的所有分区必须格式化为NTFS。

9) 群集节点的操作系统必须采用同架构的版本,不能节点A采用32位系统,而节点B却使用64位系统。

(说明:在本次实验中,模拟的SCSI共享磁盘柜均是通过VMware Workstation自带的相关工具来创建)四、安装群集前的准备工作1、创建共享磁盘(1) 创建用来保存共享磁盘的目录在本实验中,我在D:\Virtual Machines目录下新建了一个ShareDisks文件夹,用来保存后面两个操作建立的虚拟仲裁磁盘文件和数据磁盘文件。

(2) 创建仲裁磁盘进入VMware Workstation软件安装目录,在命令提示符窗口敲入如下命令:vmware-vdiskmanager.exe -c -s 600Mb -a lsilogic -t 2 “D:\VirtualMachines\ShareDisks”\Quorum.vmdk(3) 创建数据共享磁盘进入VMware Workstation软件安装目录,在命令提示符窗口敲入如下命令:vmware-vdiskmanager.exe -c -s 2Gb -a lsilogic -t 2 “D:\VirtualMachines\ShareDisks”\ShareDisk.vmdk(4) 验证共享磁盘是否成功创建进入D:\Virtual Machines\ShareDisks中,可以看到步骤2、3创建的4个虚拟磁盘文件。

(5) 附加共享磁盘通过前面的操作,我们已经成功的创建了群集所需要的共享磁盘。

接下来将虚拟磁盘文件附加到ClusterNodeA和ClusterNodeB上。

1)进入ClusterNodeA所对应的虚拟系统目录(不是虚拟机软件安装目录),找到.vmx(VMware配置文件),用记事本打开,添加如下记录:disk.locking = "false"diskLib.dataCacheMaxSize = "0"scsi1.present = "TRUE"scsi1.virtualDev = "lsilogic"scsi1:5.present = "TRUE"scsi1:5.fileName = "D:\Virtual Machines\ShareDisks\Quorum.vmdk"scsi1:6.present = "TRUE"scsi1:6.fileName = "D:\Virtual Machines\ShareDisks\ShareDisk.vmdk"2)在ClusterNodeB上重复前一个操作,并做相应的修改。

3)关闭VMware Workstation软件后再次打开,会发现先前创建的共享磁盘均附加到ClusterNodeA和ClusterNodeB上了。

从上两个图中可以看出:1)共享磁盘属于SCSI通道1,和系统盘SCSI通道0不在一个共享总线上,符合集群需求2)共享磁盘的仲裁磁盘和数据磁盘均位于SCSI通道1上,亦符合集群需求2、网络及系统配置(1) 创建群集服务帐户1)群集服务需要一个属于可运行群集服务的每个节点上的本地管理员组成员的域用户帐户。

因为安装群集服务时需要用到这个用户名和密码,所以该用户帐户必须在配置群集服务前予以创建。

该用户帐户只能专门用于运行群集服务,而不能属于个人。

建议该账户是普通域账户,而不是域管理员账户。

2)如下图所示,必须勾选“密码永不过期”,建议同时将“用户不能更改密码”勾选。

当然,如果您希望每次密码到期前都手工重设密码,以便在您的工作周报中多一个已完成的工作记录,我不反对。

3)创建完毕后,再将其添加到各个节点的本地管理员组中即可。

(2) 添加群集A记录如果您需要将运行在群集服务上的应用程序服务(该服务器即为虚拟服务器)以域名的形式对内或对外发布,您可能需要在域控制器的DNS管理器中添加群集名的A记录。

例如,本次试验中,我给节点A和节点B通过群集虚拟出来的地址192.168.0.10分配一个对应的A 记录名:(3) ClusterNodeA上的共享磁盘配置1)启动ClusterNodeA(不要开启ClusterNodeB,使其保持关闭状态。

这样有助于保证附加到共享总线的磁盘上的数据不会丢失或遭到破坏。

)2)打开ClusterNodeA 的“磁盘管理”,系统会自动找到先前创建的两个共享磁盘。

进入“磁盘初始化和转化向导”3)“新建磁盘分区”4)选择建立“主磁盘分区”。

5)给仲裁磁盘分配一个约定成俗的驱动器号Q。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