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思维方式,轻松破解高考物理大题难题-2019年教育文档

合集下载

2019年高考物理 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 专题1-17【共17套305页】

2019年高考物理 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 专题1-17【共17套305页】

本套资源目录2019年高考物理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01力与物体的平衡热点难点突破2019年高考物理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02直线运动规律及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热点难点突破2019年高考物理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03力与曲线运动热点难点突破2019年高考物理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04功能关系在力学中的应用热点难点突破2019年高考物理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05功能关系在电磁学中的应用热点难点突破2019年高考物理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06电场磁场的基本性质热点难点突破2019年高考物理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07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热点难点突破2019年高考物理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08恒定电流和交变电流热点难点突破2019年高考物理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09电磁感应现象及电磁感应规律的应用热点难点突破2019年高考物理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0力学实验综合应用热点难点突破2019年高考物理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1电学实验综合应用热点难点突破2019年高考物理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2分子动理论气体及热力学定律热点难点突破2019年高考物理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3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光原子结构与原子核热点难点突破2019年高考物理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4选择题解题方法与技巧热点难点突破2019年高考物理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5计算题解题方法与技巧热点难点突破2019年高考物理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6实验题解题方法与技巧热点难点突破2019年高考物理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7物理图象解题方法与技巧热点难点突破专题01 力与物体的平衡1.如图所示,无风时气球在轻绳的牵引下静止在空中,此时轻绳的拉力为F.当有水平风力作用时,轻绳倾斜一定角度后气球仍静止在空中,有风时与无风时相比( )A.气球所受合力减小B.气球所受合力增大C.轻绳的拉力F减小D.轻绳的拉力F增大【答案】D【解析】有风时与无风时,气球都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合力为零,不变,A、B 错误;无风时气球在竖直方向受重力、绳子拉力和浮力,由平衡条件得F浮-mg-F=0,解得F=F浮-mg;有风时,设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绳子的拉力沿竖直方向的分量等于浮力和重力之差,则有F浮-mg-F′cos θ=0,解得F′cos θ=F浮-mg,故F′>F,所以F增大,C错误,D正确.8.如图3,某同学将一本物理书用手指压在竖直的墙壁上保持静止,则与书本相关的作用力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A.书本受到的摩擦力一定等于书本的重力B.手指对书本的摩擦力一定等于书本的重力C.墙对书本的摩擦力一定等于书本的重力D.当手指对书本的压力增大时,书本受到的摩擦力也增大【答案】A9.一只蜗牛沿着弧形菜叶从右向左缓慢爬行,如图5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5A.菜叶对蜗牛的弹力大小一定不变B.菜叶对蜗牛的摩擦力大小一定不变C.菜叶对蜗牛的摩擦力大小一定不断减小D.菜叶对蜗牛的作用力大小一定不变【答案】D【解析】设坡角为α,蜗牛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三力平衡,根据平衡条件可得:F N=mg cos α,F f=mg sin α;由于坡角α先变小后变大,故支持力F N先增大后减小,静摩擦力先减小后增大,故A、B、C错误;菜叶对蜗牛的作用力是静摩擦力和支持力的合力,始终与重力平衡,一直不变,故D正确.10.中国书法是一种艺术.在楷书笔画中,长横的写法要领如下:起笔时一顿,然后向右行笔,收笔时略向右按,再向左上回带,该同学在水平桌面上平铺一张白纸,为防止打滑,他在白纸的左侧靠近边缘处用镇纸压住,如图7所示.则下列关于行笔过程中各物体的受力情况正确的是( )图7A.毛笔对纸的压力一定大于毛笔的重力B.镇纸受到了向右的静摩擦力C.白纸受到了3个摩擦力D.桌面受到了向右的静摩擦力【答案】D11.如图8所示,一个教学用的直角三角板的边长分别为a、b、c,被沿两直角边的细绳A、B悬吊在天花板上,且斜边c恰好平行于天花板,过直角的竖直线为MN.设A、B两绳对三角形薄板的拉力分别为F a和F b,已知F a和F b及薄板的重力为在同一平面的共点力,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8A.薄板的重心不在MN线上B.两绳对薄板的拉力F a和F b之比为F a∶F b=b∶cC.两绳对薄板的拉力F a和F b之比为F a∶F b=b∶aD.两绳对薄板的拉力F a和F b是由于薄板发生形变而产生的【答案】C【解析】三角形薄板受重力、两个拉力处于平衡状态,三个力虽然不是作用在同一点,根据三力汇交原理,三个力的延长线必然交于一点,由几何关系,三个力一定交于三角形下面的顶点,所以重心一定在MN线上,故A错误;三角形薄板受力分析如图所示.14.如图11所示,两段等长细线串接着两个质量、电荷量相等的带电小球a、b,a带正电、b带负电,悬挂于O点.现在空间加上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则此装置平衡时的位置可能是下列哪幅图( )图11【答案】A15.如图12所示,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带电小球A 用绝缘细线悬挂于O 点,另一个带电荷量也为Q 的带电小球B 固定于O 点的正下方,已知细线长OA 为2l ,O 到B 点的距离为l ,平衡时带电小球A 、B 处于同一高度,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静电力常量为k ,则( )图12A .A 、B 间库仑力大小为kQ 2l 2 B .A 、B 间库仑力大小为2mgC .细线拉力大小为3mgD .细线拉力大小为23kQ 29l2 【答案】D【解析】A 、B 间库仑力F =kQ 23l 2=kQ 23l2 又由平衡条件得F =mg tan 60°=3mg细线拉力F T =mgsin 30°=2mg19.如图所示,斜面上放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a 、b ,两物体间用一根细线连接,在细线的中点加一与斜面垂直的拉力F ,使两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b 两物体的受力个数一定相同B .a 、b 两物体对斜面的压力相同C .a 、b 两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一定相等D .当逐渐增大拉力F 时,物体a 先开始滑动【答案】BD20.表面光滑、半径为R 的半球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球心O 的正上方O ′处有一无摩擦定滑轮,轻质细绳两端各系一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球挂在定滑轮上,如图所示.两小球平衡时,若滑轮两侧细绳的长度分别为L 1=2.4R 和L 2=2.5R ,则这两个小球的质量之比为m 1m 2,小球与半球之间的压力之比为F N1F N2,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m 1m 2=2425B.m 1m 2=2524C.F N1F N2=2524D.F N1F N2=2425【答案】BC21.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体C 置于水平地面上,一条细线一端与斜面上的物体B 相连,另一端绕过质量不计的定滑轮与物体A 相连,定滑轮用另一条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的O 点,细线与竖直方向成α角,A 、B 、C 始终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若仅增大A 的质量,B 对C 的摩擦力一定减小B .若仅增大A 的质量,地面对C 的摩擦力一定增大C .若仅增大B 的质量,悬挂定滑轮的细线的拉力可能等于A 的重力D .若仅将C 向左缓慢移动一点,α角将增大【答案】ACD【解析】设A的质量为m,B的质量为M,由平衡条件可知B受到细线的拉力T=mg,若Mg sinθ>mg,则有:Mg sinθ=mg+f,若Mg sin θ=mg,则f=0,若Mg sin θ<mg,则有:Mg sin θ+f=mg,若仅增大A的质量,B对C的摩擦力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所以A 项错误;以B、C为整体分析可知若仅增大A的质量,绳子拉力T增大,地面摩擦力F f=T cos θ=mg·cos θ,所以B项正确;A、B、C始终处于静止状态,连接A、B细线的拉力始终等于物体A的重力,增大物体B的质量不会影响该细线的拉力,悬挂定滑轮的细线的拉力等于物体A上细线拉力和物体B上细线拉力的合力,它们之间的夹角不可能为120°,所以悬挂定滑轮的细线的拉力不可能等于A的重力,所以C项错误;若仅将C向左缓慢移动一点,连接A、B细线的拉力不变,而两细线夹角变小,合力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等于α,合力沿角平分线方向,所以α角将减小,D项错误.专题02 直线运动规律及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1.一旅客在站台8号车厢候车线处候车,若动车一节车厢长25米,动车进站时可以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他发现第6节车厢经过他用了4 s ,动车停下时旅客刚好在8号车厢门口(8号车厢最前头).则该动车的加速度大小约为( )A .2 m/s 2B .1 m/s 2C .0.5 m/s 2D .0.2 m/s 2【答案】C2.如图所示, a 、b 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 1、m 2,由轻质弹簧相连.当用恒力F 竖直向上拉着a ,使a 、b 一起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弹簧伸长量为x 1,加速度大小为a 1;当用大小仍为F 的恒力沿水平方向拉着a ,使a 、b 一起沿光滑水平桌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弹簧伸长量为x 2,加速度大小为a 2.则有( )A .a 1=a 2,x 1=x 2B .a 1<a 2,x 1=x 2C .a 1=a 2,x 1>x 2D .a 1<a 2,x 1>x 2【答案】B【解析】以两物体及弹簧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竖直向上运动时,F -(m 1+m 2)g =(m 1+m 2)a 1;沿光滑水平桌面运动时,F =(m 1+m 2)a 2,比较两式可得:a 1<a 2,A 、C 项错误;以b 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有:kx 1-m 2g =m 2a 1,kx 2=m 2a 2,解得:x 1=x 2=m 2Fk (m 1+m 2),B项正确,D 项错误.7.在一东西向的水平直铁轨上,停放着一列已用挂钩连接好的车厢.当机车在东边拉着这列车厢以大小为a 的加速度向东行驶时,连接某两相邻车厢的挂钩P 和Q 间的拉力大小为F ;当机车在西边拉着车厢以大小为23a 的加速度向西行驶时,P 和Q 间的拉力大小仍为F .不计车厢与铁轨间的摩擦,每节车厢质量相同,则这列车厢的节数可能为( ) A.8 B.10C.15 D.18【答案】BC8.如图所示为运送粮袋的传送装置,已知AB间长度为L,传送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工作时运行速度为v,粮袋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正常工作时工人在A点将粮袋放到运行中的传送带上,关于粮袋从A到B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A.粮袋到达B点的速度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vB.粮袋开始运动的加速度为g(sin θ-cos θ),若L足够大,则以后将以速度v 做匀速运动C.若μ<tan θ,则粮袋从A到B一直做加速运动D.不论μ大小如何,粮袋从A到B一直做匀加速运动,且a>g sinθ【答案】AC【解析】粮袋在传送带上可能一直做匀加速运动,到达B点时的速度小于v;可能先匀加速运动,当速度与传送带相同后,做匀速运动,到达B点时速度与v相同;也可能先做加速度较大的匀加速运动,当速度与传送带相同后做加速度较小的匀加速运动,到达B点时的速度大于v,故A正确;粮袋开始时受到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μmg cosθ,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加速度a=g(sinθ+μcosθ),故B错误;若μ<tan θ,则重力的下滑分力大于滑动摩擦力,故a的方向一直沿传送带向下,粮袋从A到B一直是做加速运动,可能是一直以加速度g(sin θ+μcosθ)匀加速;也可能先以加速度g(sin θ+μcos θ)匀加速,后以加速度g(sin θ-μcosθ)匀加速,故C正确;由此上分析可知,粮袋从A 到B 不一定一直做匀加速运动,故D 错误.9.如图5甲所示,质量为m =1 kg 、带电荷量为q =2×10-3C 的小物块静置于绝缘水平面上,A 点左侧上方存在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小物块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乙所示,取g =10 m/s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5A .小物块在0~3 s 内的平均速度为43 m/sB .小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C .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为3 000 N/CD .物块运动过程中电势能减少了12 J 【答案】CD10.如图甲所示,某人通过动滑轮将质量为m 的货物提升到一定高处,动滑轮的质量和摩擦均不计,货物获得的加速度a 与竖直向上的拉力T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图线与纵轴的交点的绝对值为gB .图线的斜率在数值上等于物体的质量mC .图线与横轴的交点N 的值T N =mgD .图线的斜率在数值上等于物体质量的倒数1m【答案】A【解析】由题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可得:2T -mg =ma ,则有a =2mT -g ,由aT 图象可判断,纵轴截距的绝对值为g ,A 正确;图线的斜率在数值上等于2m,则B 、D 错误;横轴截距代表a =0时,T N =mg2,则C 错误.14.(多选)如图甲所示,小物块从光滑斜面上自由滑下,小物块的位移x 和时间的平方t 2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 =10 m/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物块的加速度大小恒为2.5 m/s 2B .斜面倾角为30°C .小物块2 s 末的速度是5 m/sD .小物块第2 s 内的平均速度为7.5 m/s 【答案】BD15.质量m =50 kg 的某同学站在观光电梯地板上,用速度传感器记录了电梯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情况 (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由图象提供的信息可知( )A .在0~15 s 内,观光电梯上升的高度为25 mB .在0~15 s 内,电梯地板对人的支持力做了-2 500 J 的功C .在20~25 s 与25~35 s 内,观光电梯的平均速度大小均为10 m/sD .在25~35 s 内,观光电梯在减速上升,该同学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 2【答案】C【解析】在速度-时间图象中,与时间轴所包围的面积即为位移,故0~15 s 内的位移为x =12×10×15 m=75 m ,故A 错误;5~15 s 内加速度为a =Δv Δt =-1010 m/s 2=-1 m/s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N -mg =ma ,解得F N =45 N ,5~15 s 内上升的高度为h =12×10×10 m=50 m ,故支持力做功为W =F N h =22 500 J ,故B 错误;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等于初末速度之和,故v =202 m/s =10 m/s ,故C 正确;在25~35 s 内,观光电梯在减速下降,故D 错误.16.如图所示,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某时刻(t =0)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已知物块与木板的质量相等,物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在物块放到木板上之后,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可能是图中的( )【答案】A17.在游乐场中,有种大型游乐机叫“跳楼机”.参加的游客被安全带固定在座椅上,由电动机将座椅提升到某一高处,然后由静止释放.座椅沿光滑杆自由下落一段高度后开始受到压缩空气提供的恒定阻力,下落36 m 后速度刚好减小到零,下落的总时间是6.0 s .求:(g 取10 m/s 2)(1)座椅被释放后,下落过程中速度的最大值v m ; (2)座椅被释放后,自由下落的距离s 1;(3)有一游客质量为60 kg ,在下降过程中,座椅对该游客支持力功率的最大值P m . 【答案】(1)12 m/s (2)7.2 m (3)9 000 W 【解析】(1)v m =2s t =2×366.0m/s =12 m/s.(2)自由下落的距离s 1=v 2m2g =1222×10m =7.2 m(3)减速下落的距离s 2=s -s 1=(36-7.2)m =28.8 m 减速下落时的加速度a 2=0-v 2m 2s 2=-1222×28.8 m/s 2≈-2.5 m/s 2(说明:正负均可)由ma 2=mg -F N 可解得F N =mg -ma 2=60×12.5 N=750 N 支持力的功率最大值P m =F N v m =750×12 W=9 000 W18.某运动员做跳伞训练,他从悬停在空中的直升飞机上由静止跳下,跳离飞机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做减速下落.他打开降落伞后的速度图线如图甲所示。

2019年物理高考题结构分析及解法建议

2019年物理高考题结构分析及解法建议

高三的同学刷题无数,手中的笔,犹如战士的枪。

陈旧的笔管,换了无数的笔芯,却又取舍的扔掉,因为,正是它,伴随了自己走过孤独,爬出雷坑,登上正解之峰!有时候,静静的看着它,脑海里便浮现出题海里鏖战群雄的画面。

所以,今天我们不讲笔,我们讲倒在笔下的无数习题真题模拟题。

我们都知道物理高考试题千变万化,每年的考试题目都不相同。

所以,刷了无数题的你有没有那么一刻,放下手中的屠刀(笔),回顾这一道道题,然后感悟出一些关于高考题的独家心得体会?我们分析了众多物理高考全国卷试题,发现试题结构以及试题命制的思维方式是有章可循的,甚至可以说试题结构是有固定模式的。

今天跟大家一种试题结构,我们把它称为“一境多体”试题结构。

其中“一境”指的是同一或相似的物理情境,“多体”指的是多个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个物体,也可以是某个过程。

这种结构在历年的高考题都有出现。

我们将以全国一卷的试题为例子,按由近及远的时光倒流方式,逐年向大家分析,揭开高考题神秘的面纱。

你会看到,每年都有神似的试题影子。

限于篇幅,一文只介绍一年的典型题目。

我们将写成一个系列微文推向公号,请大家保持关注哦。

真题再现(2019,全国卷Ⅰ,第21题)在星球M上将一轻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物体P轻放在弹簧上端,P由静止向下运动,物体的加速度a与弹簧的压缩量x间的关系如图中实线所示。

在另一星球N上用完全相同的弹簧,改用物体Q完成同样的过程,其a–x关系如图中虚线所示,假设两星球均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

已知星球M的半径是星球N的3倍,则A.M与N的密度相等B.Q的质量是P的3倍C.Q下落过程中的最大动能是P的4倍D.Q下落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压缩量是P的4倍试题结构分析这道题是物理选择题的最后一题,可以说是物理选择题的压轴题,创设的情境和介入的研究对象往往比较复杂。

我们先不谈解题,我们先来看看这个试题结构。

题目提供了在某星球表面压缩弹簧的物理情境。

初看试题似乎有两个物理情境,因为有两个星球,可实际上这两个星球表面的情况是类似的:两星球均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都可以认为星球表面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即遵循相同的物理规律。

高中物理解题常用思维方法

高中物理解题常用思维方法

高中物理解题常用思维方法高中物理解题常用思维方法一、逆向思维法逆向思维是解答物理问题的一种科学思维方法,对于某些问题,运用常规的思维方法会十分繁琐甚至解答不出,而采用逆向思维,即把运动过程的“末态”当成“初态”,反向研究问题,可使物理情景更简单,物理公式也得以简化,从而使问题易于解决,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中物理解题常用思维方法二、对称法对称性就是事物在变化时存在的某种不变性。

自然界和自然科学中,普遍存在着优美和谐的对称现象。

利用对称性解题时有时可能一眼就看出答案,大大简化解题步骤。

从科学思维方法的角度来讲,对称性最突出的功能是启迪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用对称法解题的关键是敏锐地看出并抓住事物在某一方面的对称性,这些对称性往往就是通往答案的捷径。

高中物理解题常用思维方法三、图象法图象能直观地描述物理过程,能形象地表达物理规律,能鲜明地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物理学中常用的工具,图象问题也是每年高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

运用物理图象处理物理问题是识图能力和作图能力的综合体现。

它通常以定性作图为基础(有时也需要定量作出图线),当某些物理问题分析难度太大时,用图象法处理常有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功效。

高中物理解题常用思维方法四、假设法假设法是先假定某些条件,再进行推理,若结果与题设现象一致,则假设成立,反之,则假设不成立。

求解物理试题常用的假设有假设物理情景,假设物理过程,假设物理量等,利用假设法处理某些物理问题,往往能突破思维障碍,找出新的解题途径。

在分析弹力或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时,常利用该法。

高中物理解题常用思维方法五、整体、隔离法物理习题中,所涉及的往往不只是一个单独的物体、一个孤立的过程或一个单一的题给条件。

这时,可以把所涉及到的多个物体、多个过程、多个未知量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这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的解题方法称为整体法;而把整体的某一部分(如其中的一个物体或者是一个过程)单独从整体中抽取出来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则称为隔离法。

2019年-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分析与2019年备考策略-PPT精选文档-PPT精选文档精选课件

2019年-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分析与2019年备考策略-PPT精选文档-PPT精选文档精选课件
• 试题以知识考查为载体实现对五种能力(理解能力、推 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 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目标。
• 2019 年物理试题的题型配置、情境选择、知识覆盖、 难度设计、区分度实现等方面,既体现了选拔性考试的要 求,又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要求。
二、2019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试题分析
• 开关。此外还有细沙、天平、米尺和若干轻质导线。
• (1)在图中画线连接成实验电路图。
• (2)完成下列主要实验步骤中的填空
• ①按图接线。
• ②保持开关S断开,在托盘内加入适量细沙,使D处于平衡状
二、2019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试题分析
• 接 1第. 不大近二注量问41该成意考,.试题的题生题以题考设的面学生条第内分生在件二容析熟第,问这悉一自解种的问作答叙“出主中述用现张始使拖问,终得把题擅没部拖,自有分地典更出考”型改现生的错题λ理生,误设解活可有条上经以:件发验说。生作明题困为对面难问题中。题意明这情不明一境能已问,理经存而解定在不。义的是θ典角依型是托错拖学误把生有:
地球表面处的“黄金代换公式”,但不能构造矿井底部的“黄金代换公式”,普遍存在
机械套用公式的现象(选 D),因而得分率很低。事实上,由本题可知,重力加速度以
地表为最大,地表内的重力加速度与距球心的距离成正比,地表外的重力加速度与距球
心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地球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视为质点,正是本题解答的关键,更是万
• A. 一直增大
• B. 先逐渐减小至零,再逐渐增大
• C. 先逐渐增大至某一最大值,再逐渐减小
• D. 先逐渐减小至某一非零的最小值,再逐渐增大
• (2019)20.一带负电荷的质点,在电场力作用下沿曲线 abc从a运动到c,已知质点的速率是递减的。关于b点电场 强度E的方向,下列图示中可能正确的是(虚线是曲线在b 点的切线)

2019年新高考模式下高考物理复习的策略构想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

2019年新高考模式下高考物理复习的策略构想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

新高考模式下高考物理复习的策略构想承载着一年一度高考物理复习教学的成与败、喜与怨,我们与新的高考复习一路同行。

“新的高考模式和招生政策、‘五严’要求和‘减负增效’的教学理想、不足的课时量及学生的心理状态”等因素,使我们从事高三物理教学的同仁们不得不“背水一战”。

回望往届高三:我们找尽“新题”,立足“题海”,喊哑“嗓子”,生够怨气,终不见云开雾散。

想到这些,我们的物理教师们难免有点“此生归路愈茫然,无数青山水拍天”的职业倦怠感。

但深究我们往届教学,对比每一届高考的效果,不难看出:传统的“教学的理念和习惯”时常影响着我们积极地行动,恐惧和顾虑太多则是我们前进之大忌。

在当前形势下,高三物理教学能否如愿以偿、扎扎实实,能否适应新高考的要求呢?下面结合我校2011届高三复习谈几点体会:一、六个问题:回顾以往几届高三复习,我们的高三教学有如下问题:(1)复习计划不当,程序乱。

表现为:时间安排不当,前松后紧、初期过慢、后期过紧;复习无稳定的程序,学生无所适从。

(2)讲课无新意,详略不得当,重结论轻过程。

表现为:把复习课上成压缩的新授课,讲授不改变形式,疑点把握不准,平均用力,引不起学生共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只讲概念规律的结论,不讲来龙去脉,学生理解知识不深,不准确,不透彻,知识不能迁移。

(4)对高考要求把握不准。

表现为:个别知识点挖得过深、过难;训练题目过程理想化,且过于繁、难。

如:运动学公式在复杂的情景、运算、过程中的运用。

共点力平衡问题、多力作用下或复杂连接体模型中运动牛顿运动定律或向心力公式、复杂电路等问题常挖得过深、过难,但高考却从来不考。

(5)解题不少,能力不高。

表现为:就题论题,而不是就题论法,过分强调题目结论,压缩思维过程,不对解题思维过程进行提炼、归纳,就难以形成能力,思想方法就难以灵活迁移;题目重复过多,增加学生负担,效率不高。

(6)“讲” “练” “考” “评” “补”的教学环节实施不到位。

高考物理答题技巧解密-2019年精选学习文档

高考物理答题技巧解密-2019年精选学习文档

高考物理答题技巧解密物理学是研究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的自然科学。

小编准备了高考物理答题技巧,希望你喜欢。

一、高中物理选择题的答题技巧选择题一般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的理解及应用这些知识进行一些定性推理和定量计算。

解答选择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每一选项都要认真研究,选出最佳答案,当某一选项不敢确定时,宁可少选也不错选。

(2)注意题干要求,让你选择的是“不正确的”、“可能的”还是“一定的”。

(3)相信第一判断:凡已做出判断的题目,要做改动时,请十二分小心,只有当你检查时发现第一次判断肯定错了,另一个百分之百是正确答案时,才能做出改动,而当你拿不定主意时千万不要改。

特别是对中等程度及偏下的同学这一点尤为重要。

(4)做选择题的常用方法:①筛选(排除)法: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和自身掌握的知识,从易到难,逐步排除不合理选项,最后逼近正确答案。

②特值(特例)法:让某些物理量取特殊值,通过简单的分析、计算进行判断。

它仅适用于以特殊值代入各选项后能将其余错误选项均排除的选择题。

③极限分析法:将某些物理量取极限,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

④直接推断法:运用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抓住各因素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甚至要用到物理工具进行计算,得出结果,确定选项。

⑤观察、凭感觉选择:面对选择题,当你感到确实无从下手时,可以通过观察选项的异同、长短、语言的肯定程度、表达式的差别、相应或相近的物理规律和物理体验等,大胆的做出猜测,当顺利的完成试卷后,可回头再分析该题,也许此时又有思路了。

⑥整体法与隔离法:分析多个对象时,一般要采取先整体后局部的方法。

二、物理实验题的做题技巧(1)实验题一般采用填空题或作图题的形式出现。

作为填空题,数值、单位、方向或正负号都应填全面;作为作图题:①对函数图像应注明纵、横轴表示的物理量、单位、标度及坐标原点。

②对电学实物图,则电表量程、正负极性,电流表内、外接法,变阻器接法,滑动触头位置都应考虑周全。

高考物理题目思维拓展

高考物理题目思维拓展

高考物理题目思维拓展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能量变化和运动规律的学科。

在高考中,物理是一门重要的科目,考查的内容多样复杂,需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的思维方法。

本文将从高考物理题目的思维拓展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在考试中应对各类题目。

高考物理试题通常涵盖力学、热学、光学、电学等多个领域,其中既有考查基础知识的计算题,也有考查应用思维的探究题。

为了在解答物理题目时能够得心应手,我们需要掌握几种常用的思维方法。

首先,物理问题解决的基本思路是分析、归纳和演绎。

在解答一道物理题目时,我们可以先对问题进行分析,明确问题的要求和已知条件。

然后,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归纳,找出与问题相关的物理定律和公式。

最后,根据定律和公式进行演绎,推导出问题的答案。

这一思维方法适用于大部分物理题目,能够帮助我们快速解决问题。

其次,对于一些复杂的物理问题,我们可以采用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指从问题的解答出发,反推回问题的条件和规律。

通过分析已知答案,我们可以找出与之相关的物理定律和公式,然后根据这些条件和规律,推导出问题的答案。

逆向思维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物理问题,提高解题的效率。

再次,对于一些具有创新性和拓展性的物理问题,我们需要运用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通过改变原有的观念和方法,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在解答这类物理题目时,我们可以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尝试不同的方法和理论,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创新思维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复杂的物理问题,还能够培养我们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

除了以上几种思维方法,我们在解答物理题目时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

首先,要熟练掌握常用的物理定律和公式,这是解答题目的基础。

其次,要注意理解题目中的关键词和限定条件,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找出解答问题的线索。

再次,要注意理解题目中的图表和图像,这些可以提供更直观的信息,帮助我们理解问题和求解答案。

在高考物理考试中,思维拓展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

2019高三生必读:高考物理各题型详解及应对策略精品教育.doc

2019高三生必读:高考物理各题型详解及应对策略精品教育.doc

高三生必读:2019高考物理各题型详解及应对策略导读:2019高考刚刚结束,又迎来了2019年高考复习的开始。

在高考的各个科目当中,物理是高考中同学们遇到困惑比较多的学科之一。

怎样打好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总攻的第一枪?以下是2019高考物理各题型详解,请您看正文:一份试卷的压轴题,难度大,分值也大,是用来鉴别考生掌握知识与综合应用能力高下的分档题。

所以,拿下压轴题,就能胜券在握。

压轴题显著特点综合的知识多一般是三个以上知识点融汇于一题。

譬如:电磁感应综合的压轴题,可以渗透磁场安培力、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功能原理、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牛顿定律、运动学公式,力学平衡等多个知识点。

物理技能要求高解题时布列的物理方程多,需要等量代换,有时用到待定系数法;研究的物理量是时间、位移或其他相关物理量的函数时,则通过解析式进行分析讨论;当研究的物理量出现极值、临界值,可能涉及三角函数,也有用到判别式、不等式性质等。

难易设计有梯度虽说压轴题有难度,但并不是一竿子难到底,让你望题生畏,而是先易后难。

通常情况下的第(1)、(2)问,估计绝大多数考生还是有能力和信心完成的,所以,绝对不能全部放弃。

压轴题解答思路压轴题综合这么多知识点,又能清晰地呈现物理情境。

其中,物理问题的发生、变化、发展的全过程,正是我们研究问题的思路要沿袭的。

分析物理过程根据题设条件,设问所求,把问题的全过程分解为几个与答题有直接关系的子过程,使复杂问题化为简单。

有时压轴题的设问前后呼应,即前问对后问有作用,这样子过程中某个结论成为衔接两个设问的纽带;也有的压轴题设问彼此独立,即前问不影响后问,那就细致地把该子过程分析解答完整。

分析过程,看清设问间关系才能使解答胸有成竹。

分析原因与结果针对每一道压轴题,无论从整体还是局部考虑,物理过程都包含有原因与结果。

所以,分析原因与结果成为解压轴题的必经之路。

譬如:引起电磁感应现象的原因,是导体棒切割磁感线、还是穿过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或者两者同作用。

高中物理八大解题方法之七:逆向思维法

高中物理八大解题方法之七:逆向思维法

l t高中物理解题方法之逆向思维法江苏省特级教师 戴儒京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几道物理题的解法分析,阐述逆向思维解题方法的几种应用:一、在解题程序上逆向思维;二、在因果关系上逆向思维;三、在迁移规律上逆向思维。

所谓“逆向思维”,简单说来就是“倒过来想一想”。

这种方法用于解物理题,特别是某些难题,很有好处。

下面通过高考物理试卷中的几道题的解法分析,谈谈逆向思维解题法的应用的几种情况。

一、在解题程序上逆向思维解题程序,一般是从已知到未知,一步步求解,通常称为正向思维。

但有些题目反过来思考,从未知到已知逐步推理,反而方便些。

例1.如图1所示,图1一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分别由双线圈ab 和cd (匝数都为n 1)、ef 和gh (匝数都为n 2)组成。

用I 1和U 1表示输入电流和电压,用I 2和U 2表示输出电流和电压。

在下列四种接法中,符合关系的有:12212121,n n I I n n U U ==(A )b 与c 相连,以a 、d 为输入端;f 与g 相连,以e 、h 为输入端。

(B )b 与c 相连,以a 、d 为输入端;e 与g 相连、f 与h 相连作为输入端。

(C )a 与c 相连,b 与d 相连作为输入端;f 与g 相连,以e 、h 为输出端。

(D )a 与c 相连,b 与d 相连作为输入端;e 与g 相连、f 与h 相连作为输出端。

析与解:一般的选择题,是从题干所给的已知条件去求解,解出结果与选项比较,哪个正确选哪个。

但本题我们不能根据两个公式去求解法,而只能逐一选项讨论哪种解法能得出题干给出的公式。

对(A ),初级ab 和cd 两线圈串联,总匝数为2 n 1,次级ef 和gh 两线圈亦串联,总匝数为2 n 2,据变压器变压比公式及变流比公式有。

121221212121,22n n U U I I n n n n U U ====对(B ),初级总匝数为2 n 1,次级总匝数为n 2(ef 与gh 并联),不符合题给两公式。

2019年高考物理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4选择题解题方法与技巧教学案

2019年高考物理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4选择题解题方法与技巧教学案

专题14 选择题解题方法与技巧【2019年高考考纲解读】高考物理部分的选择题主要考查物理概念、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和物理规律的认识、理解和应用,题目信息量大、知识覆盖面广、干扰性强、考查方式灵活,能考查学生的多种能力;但难度不会太大,属于保分题目.只有“选择题多拿分,高考才能得高分”,在平时的训练中,针对选择题要做到两个方面:一是练准确度:高考中遗憾的不是难题做不出来,而是简单题和中档题做错;平时会做的题目没做对,平时训练一定要重视选择题的正确率.二是练速度:提高选择题的答题速度,能为攻克后面的非选择题赢得充足时间.解答选择题时除了掌握直接判断和定量计算常规方法外,还要学会一些非常规巧解妙招,针对题目特点“不择手段”,达到快速解题的目的.【高考题型示例】方法一、直接判断法直接判断法适用于推理过程比较简单的题目,通过观察题目中所给出的条件,根据所学知识和规律推出结果,直接判断,确定正确的选项.例1、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下列对氢原子在能级跃迁过程中辐射或吸收光子的特征的认识正确的是( )A.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可以吸收能量为14 eV的光子使电子电离B.一群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能辐射出4种不同频率的光子C.一群处于n=2能级的氢原子吸收能量为2 eV 的光子可以跃迁到n=3能级D.用能量为10.3 eV的光子照射,可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跃迁到激发态【答案】A【解析】基态氢原子的能量为-13.6 eV,吸收能量为14 eV 的光子可以发生电离,故A正确;根据 C23=3知,一群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能辐射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故B错误;n=2和n =3能级间的能量差为1.89 eV,能量为2 eV的光子不能被吸收,故C错误.10.3 eV的能量不等于任意激发态与基态间的能量差,故该光子能量不能被吸收,故D错误.【名师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知道什么是电离,能级的跃迁满足hν=E m-E n(m>n).注意吸收光子是向高能级跃迁,释放光子是向低能级跃迁,吸收或释放的能量要正好等于能级间的能量差.方法二特殊赋值法有些选择题根据题干所描述物理现象的一般情况,难以直接判断选项的正误,可针对题设条件选择一些能反映已知量与未知量的数量关系的特殊值,代入各选项中进行检验,从而得出结论.【例2】在光滑水平面上,物块a以大小为v的速度向右运动,物块b以大小为u的速度向左运动,a、b发生弹性正碰.已知a的质量远小于b的质量,则碰后物块a的速度大小是( ) A.v B.v+uC.v+2u D.2u-v【答案】C【名师点评】本题若用常规方法解,需要对系统列动量守恒与机械能守恒方程,计算过程及讨论极其复杂,若让题目中所涉及的速度分别取特殊值,通过相对简单的分析和计算即可快速进行判断.方法三“二级结论”法熟记并巧用一些由基本规律和基本公式导出的结论可以使思维过程简化,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例3】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一半圆形轨道,圆心为O,一小球(可视为质点)从轨道上与圆心等高的A点以速度v0向右水平抛出,落在轨道上的C点,已知OC与OA的夹角为θ,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球从A运动到C的时间为( )A.2v0gcotθ2B.v0gtanθ2C.v0gcotθ2D.2v0gtanθ2【答案】A【名师点评】使用推论法解题时,必须清楚推论是否适用于题目情境.非常实用的推论有:(1)等时圆规律;(2)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方向的反向延长线过此时水平位移的中点;(3)不同质量和电荷量的同种带电粒子由静止相继经过相同的加速电场和偏转电场,轨迹重合;(4)直流电路动态变化时有“串反并同”的规律(电源有内阻);(5)平行通电导线同向相吸,异向相斥;(6)带电平行板电容器与电源断开,仅改变极板间的距离不影响极板间的电场强度等.方法四等效思维法等效思维法就是要在保持效果或关系不变的前提下,对复杂的研究对象、背景条件、物理过程进行有目的地分解、重组、变换或替代,使它们转换为我们所熟知的、更简单的理想化模型,从而达到简化问题的目的.【例4】(多选)如图,一均匀金属圆盘绕通过其圆心且与盘面垂直的轴逆时针匀速转动.现施加一垂直穿过圆盘的有界匀强磁场,圆盘开始减速.在圆盘减速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圆盘处于磁场中的部分,靠近圆心处电势高B.所加磁场越强,越易使圆盘停止转动C.若所加磁场反向,圆盘将加速转动D.若所加磁场穿过整个圆盘,圆盘将匀速转动【答案】ABD【解析】将金属圆盘看成由无数金属辐条组成,根据右手定则可知圆盘处于磁场中的部分的感应电流由边缘流向圆心,所以靠近圆心处电势高,所以A正确;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知,感应电动势E=BLv,所以所加磁场越强,产生的电动势越大,电流越大,受到的安培力越大,越易使圆盘停止转动,所以B正确;若所加磁场反向,只是产生的电流反向,根据楞次定律可知,安培力还是阻碍圆盘的转动,所以C错误;若所加磁场穿过整个圆盘,圆盘整体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相当于电路断开,不会产生感应电流,没有安培力的作用,圆盘将匀速转动,所以D正确.【名师点评】金属圆盘一般有两种等效方式,一是可以将金属圆盘等效看做由无数金属辐条组成,然后用切割观点分析;二是可将金属圆盘看做由无数微小的回路组成,然后分析其中一个微小回路中磁通量的变化,从而确定该回路中的电流情况与受力情况.方法五作图分析法物理图象能从整体上反映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物理量的定性或定量关系,根据题意画出图象,再利用图象分析寻找答案,能够避免繁琐的计算,迅速找出正确选项.【例5】每隔0.2 s 从同一高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初速度大小为6 m/s的小球,设小球在空中不相碰.g 取10 m/s2,则在抛出点以上能和第3个小球所在高度相同的小球个数为( )A.6 B.7C.8 D.9【答案】B【名师点评】v-t图象隐含信息较多,我们经常借助v-t图象解决有关运动学或动力学问题,而忽视对x-t图象的利用,实际上x-t图象在解决相遇问题时有其独特的作用,解题时要会灵活运用各种图象.方法六逆向思维法逆向思维可以使解答过程变得非常简捷,特别适用于选择题的解答,解决物理问题常用的逆向思维有过程逆向、时间反演等.【例6】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可以测出被测物体的速度.某时刻测速仪发出超声波,同时汽车在离测速仪355 m 处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测速仪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时,汽车在离测速仪335 m 处恰好停下,已知声速为340 m/s,则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A .5 m/sB .10 m/sC .15 m/sD .20 m/s【答案】B【名师点评】对于匀减速直线运动,往往逆向等同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可以利用逆向思维法的物理情境还有斜上抛运动,利用最高点的速度特征,将其逆向等同为平抛运动.方法七 整体隔离法对于不要求讨论系统内部物体之间受力情况的问题,首选整体法;如果要考虑系统内部各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则必须使用隔离法.整体法常常和隔离法交替使用,一般采用先整体后隔离的方法.【例7】 水平铁轨上有一列由8节车厢组成的动车组.沿动车组前进的方向,每相邻两节车厢中有一节自带动力的车厢(动车)和一节不带动力的车厢(拖车).该动车组在水平铁轨上匀加速行驶时,每节动车的动力装置均提供大小为 F 的牵引力,每节车厢所受的阻力均为f ,每节车厢的质量均为 m ,则第4节车厢与第5节车厢水平连接装置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为( )A .0B .2FC .2(F -f )D .2(F -2f )【答案】A【解析】动车组整体受到的牵引力为4F ,阻力为8f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加速度为 a =4F -8f 8m = F -2f 2m;设第4节车厢与第5节车厢水平连接装置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为T ,以前面4节车厢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2F - 4f - T = 4ma ,即2F - 4f - T =4m ×F -2f 2m ,解得 T = 0,只有选项A 正确.【名师点评】整体法一般适用于连接体问题、叠罗汉式木块问题,适用于不需要求解内力的问题,本题中先将8节车厢作为一个整体研究,然后再隔离前4节车厢研究.方法八 对称分析法当研究对象在结构或相互作用上、物理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以及物理量在分布上具有对称性时,宜采用对称法解决.常见的对称情况有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点电荷在电场中运动的对称性、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轨迹的对称性等.【例8】 如图所示,一边长为 L 的正方体绝缘体上均匀分布着电荷量为 Q 的电荷,在垂直于左、右面且过正方体中心 O的轴线上有 a 、b 、c 三个点,a 和 b 、b 和 O 、O 和 c 间的距离均为 L ,在 a 点处固定一电荷量为 q (q <0) 的点电荷. k 为静电力常量,已知 b 点处的场强为零,则 c 点处场强的大小为( )A.8kq 9L 2 B .k QL 2 C .k q L 2D.10kq 9L 2 【答案】D【名师点评】一般来说,非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在中学范围内不能直接求解,但若巧妙地运用对称法和电场的叠加原理,则能使问题顺利得到解决.在高中阶段,关于电场、磁场的新颖试题的情境往往有对称的特点,所以常常用对称法结合矢量叠加原理求解.方法九 筛选排除法排除法主要适用于选项中有相互矛盾或有完全肯定、完全否定的说法的选择题(如电磁感应中图象的识别、某一物理量大小的确定等).【例9】 如图所示,宽度均为 d 且足够长的两相邻条形区域内,分别存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 、方向相反的匀强磁场.总电阻为 R ,边长为433d 的等边三角形金属框的 AB 边与磁场边界平行,金属框从图示位置沿垂直于 AB 边向右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取逆时针方向电流为正,从金属框C端刚进入磁场开始计时,下列关于框中产生的感应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答案】A【名师点评】本题巧妙地使用面积排除法,这是一般学生想不到的,要学会从不同方面判断或从不同角度思考与推敲.运用排除法解题时,对于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的选项,可通过举反例的方式排除;对于相互矛盾的选项,最多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方法十类比分析法将两个(或两类)研究对象进行对比,根据它们在某些方面有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进一步推断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有相同或相似的属性的一种思维方法.解决一些物理情境新颖的题目时可以尝试使用这种方法.【例10】 (多选)如图,一带负电的油滴在匀强电场中运动,其轨迹在竖直平面(纸面)内,且关于过轨迹最低点P的竖直线对称,忽略空气阻力.由此可知( )A.Q点的电势比P点高B.油滴在Q点的动能比它在P点的大C.油滴在Q点的电势能比它在P点的大D.油滴在Q点的加速度大小比它在P点的小【答案】AB【名师点评】本题的突破口是类比重力场中斜拋运动的模型分析带电体的运动.斜拋运动所受合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类比可知油滴所受合力方向竖直向上.方法十一假设判断法利用假设法可以方便地对问题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恰当地运用假设,可以起到化拙为巧、化难为易的效果.物理解题中的假设,从内容要素来看有参量假设、现象假设和过程假设等,从运用策略来看有极端假设、反面假设和等效假设等.【例11】如图所示是发电厂通过升压变压器升压进行远距离输电,接近用户端时再通过降压变压器降压给用户供电的示意图.图中变压器均可视为理想变压器,图中电表均为理想交流电表.设发电厂输出的电压一定,两条输电线总电阻用R0表示,滑动变阻器R相当于用户用电器,用电器增加时,相当于R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小,则当进入用电高峰期时( )A.电压表V1、V2的读数均不变,电流表A2的读数增大,电流表A1的读数减小B.电压表V3、V4的读数均减小,电流表A2的读数增大,电流表A3的读数减小C.电压表V2、V3的读数之差与电流表A2的读数的比值不变D.线路损耗功率不变【答案】C方法十二极限思维法在某些变化过程中,若我们采取极限思维的方法,将发生的物理变化过程推向极端,就能把比较隐蔽的条件暴露出来,从而迅速得出结论.极限法只有在变量发生单调、连续变化,并存在理论极限时才适用.【例12】 如图所示,一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跨过定滑轮后,两端分别悬挂质量为m 1和m 2的物体A 和B .若滑轮有一定大小,质量为m 且分布均匀,滑轮转动时与绳之间无相对滑动,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设细绳对A 的拉力大小为T 1,已知下列四个关于T 1的表达式中有一个是正确的.请你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通过一定的分析,判断正确的表达式是( )A .T 1=(m +2m 2)m 1g m +2(m 1+m 2) B .T 1=(m +2m 1)m 1g m +4(m 1+m 2) C .T 1=(m +4m 2)m 1g m +2(m 1+m 2) D .T 1=(m +4m 1)m 2g m +4(m 1+m 2)【答案】C【解析】设滑轮的质量为零,即看成轻滑轮,若物体B 的质量较大,由整体法可得加速度a =m 2-m 1m 1+m 2g ,隔离物体A ,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T 1=2m 1m 2m 1+m 2g .应用“极限推理法”,将m =0代入四个选项分别对照,可得选项C 是正确的.【名师点评】题目中滑轮有质量,同学们接触的题目中大部分是轻质滑轮,质量不计,做选择题时不妨将物理量的值推向极限(如本题中将m 推向0),按照常规题型去求解,解得结果后看看哪个选项符合即可.。

例谈物理思维过程在高考中的体现及启示 -----以2019年全国理综1卷物

例谈物理思维过程在高考中的体现及启示 -----以2019年全国理综1卷物

例谈物理思维过程在高考中的体现及启示 -----以2019年全国理综1卷物理第33题为例发表时间:2020-08-31T17:02:07.82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1期作者:黄桂兰1 黄湓山2[导读] 物理综合思维(科学思维,人文思维,创新思维)是物理核心素养的主要组成部分物理综合思维(科学思维,人文思维,创新思维)是物理核心素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基于物理学科的内容和学科属性特点提炼出来的内容,是关键能力,是能够高质量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必须具备的能力。

物理思维过程是学生在物理数据或者情境认识过程中,能独立、批判地综合应用抽象与联想,归纳与概况,推演与计算、模型与建模等思维来组织、调动相关的知识与能力,解决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情境中的问题过程。

近年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非常注重考查物理综合思维过程的分析。

本文以2020年高考全国理综1物理第33题为例,浅谈物理思维过程在高考试题中的体现及对高考复习的教学启示。

一.真题呈现33.(物理 --选修3-3,15分)(1)分子间作用力F与分子间距r的关系如图所示,r= r1时,F=0。

分子间势能由r决定,规定两分子相距无穷远时分子间的势能为零。

若一分子固定于原点O,另一分子从距O点很远处向O点运动,在两分子间距减小到r2的过程中,势能_____(填“减小“不变”或“增大”);在间距由r2减小到r1的过程中,势能_____ (填“减小”“不变”或“增大”);在间距等于r1处,势能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零。

(2)甲、乙两个储气罐储存有同种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

甲罐的容积为V,罐中气体的压强为p;乙罐的容积为2V,罐中气体的压强为。

现通过连接两罐的细管把甲罐中的部分气体调配到乙罐中去,两罐中气体温度相同且在调配过程中保持不变,调配后两罐中气体的压强相等。

求调配后(i)两罐中气体的压强;(ii)甲罐中气体的质量与甲罐中原有气体的质量之比。

2019高考物理经典解题妙法82

2019高考物理经典解题妙法82
a
2019/7/27
16
思考题:
除上述“假设”法外,你还见过哪些“假 设法”的应用,请自作归纳补充。
2019/7/27
17
物理解题方法2--极值法
2019/7/27
18
一、利用配方法求极值 将所求物理量表达式化为 “y=(x-a)2+b” 的形式,从而可得出:当x=a时,y有极 值b。(二次函数求极值法)
14
[例6]一个质量为1kg的问题,用绳子a、b系在一根直杆 上的A、B两点,如图所示。AB=1.6m,a、b长 均为1m。求直杆旋转的转速ω=3rad/s时,a、b绳上的 张力各是多大?
2019/7/27
15
分析:设临界ω0----b恰好拉直但Tb=0 Tasinα=mω02R Tacosα-mg=o ∴ω0=√(gtgα/R)=3.5rad/s ∵3<3.5 ∴直线b上无张力Tb=o→即可用力的合成分解求Ta。
2019/7/27
21
[例2]如图,n个倾角不同的光滑斜面具有共同 的底边AB,当物体沿不同的倾角无初速从顶 端滑到底端,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 (A)倾角为30o时,所需时间最短。 (B)倾角为45o时,所需时间最短。 (C)倾角为75o时,所需时间最短。 (D)所需时间均相等。
2019高考物理经典解题妙法
物理解题方法(一)--假设法 物理解题方法(二)--极值法 物理解题方法(三)--临界分析法 物理解题方法(四)--等效法 物理解题方法(五)--构造法 物理解题方法(六)--微元法
2019/7/27
物理解题方法(一) --“假设法”
2019/7/27
2
一、什么叫假设法? 假设法是一种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 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用假设法分析物体受力、用假设法判 定物体运动、假设气体等温等容等压、 假设临界进行计算判断......, 在物理解题中屡见不鲜。

学以致用__思维创新_2019年高考理综新课标卷_物理试题分析_施晓红

学以致用__思维创新_2019年高考理综新课标卷_物理试题分析_施晓红

201 9
07 -007
0 - 1



标 中
图 分 类号
G :
6 32.
4 7 9文 献
识 码 B :

要 : 通 过 对 2 01 9 年 高 考理 综 新课 标 卷 n

部分物理试题的
分析 ,

力探究


试题
如何体现和

实《
普通

中 物 理 课 程 标 准 ( 20 1 7 年 版 ) 》 中 的 学 科 核 心 素 养 和 课 程 标 准 ; 着 力 探 究 高 考 推 动 学 生 关 键 能 力 和 核 心 素 养 在 教 学 中 的
分体 现 德 智 体 美 劳 全 面 发 展 要 求 , 以 立 德 树 人 为 鲜 明
导 向 , 减 少 单 纯 死 记 硬 背 的 知 识 性 考 查 , 推 动 学 生 关
键 能 力 和 核 心 素 养 在 教 学 和 考 试 中 的 落 地 落 实 , 助 力


育人 方式 改革
” 。
V N o l . 4 8
o . 7
u J
l.
20
1 9
教 学 参 考
试 題 研 究
学 以致用
新 思 维 创

20 1 9 年 高 考 理 综 新 课 标 卷 II 物 理试 题 分析
施 晓 红 ( 甘肃 省张掖 市 第 二 中 学 甘肃 张掖
7 3 4 0 0 0 )
文 章 编 号 X 1 00 2- 2 1 8 :
落 实 , 助 力 高 中 育 人 方 式 改 革 。
关 键 词 高 考 试 題 分 析 学 以 致 用 思 维 创 新

高考专题17.2 逆向思维法-2019年高考物理100考点最新模拟题---精校解析Word版

高考专题17.2 逆向思维法-2019年高考物理100考点最新模拟题---精校解析Word版

100考点最新模拟题千题精练17- 2第十七部分 物理思维方法二、逆向思维法一.选择题1.(2019湖南调研)如图所示,在xoy 平面内有一倾角为q=30°的绝缘斜面AB 长度为3l 。

BC 长度为l 23,斜面上方BC 间有沿斜面向上的匀强电场,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小物块自A 端左上方某处以初速度v 0=gl 3水平抛出,恰好在A 点与斜面相切滑上斜面,沿斜面向下运动,越过C 点但未能到达B 点,在电场力作用下返回,最终恰好静止在A 点,已知物块与斜面间摩擦因数为33=μ,不考虑运动过程中物块电荷量变化,重力加速度为g ,则A . 小物块抛出点的坐标为()l l 23,-B . 小物块的最大电势能为2.5mglC . 匀强电场的场强qmgE 4=D . 小物块在AC 和BC 之间运动的时间之比为【参考答案】AC【名师解析】由题意可知,小物块的末速度方向与斜面相切即与水平方向成300,将速度分解可知,,,竖直方向的位移为:,水平方向的位移为:由以上各式解得:,,故A 正确;从A 点到小物块速度为零用动能定理,设A 点到速度为零点间的距离为x ,则有:从A 返回A 应用 能量守恒有:,其中 联立解得:,故B 错误;由和解得:,所以小物块在电场中运动的位移为,由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可知,,所以,故C正确;2.一小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自光滑斜面的底端a点上滑,最远可达b点,e为ab的中点,已知物体由a到e的时间为t0,则它从e经b再返回e所需时间为()A.t0 B.(2-1)t0C.2 (2+1)t0 D.(22+1)t0【参考答案】C【点评】此题中物体沿光滑斜面上滑,类似于竖直上抛运动,具有时间对称性、速度对称性和位移对称性。

解题时要注意运用这些对称性,简化运算。

3.一物体以某一初速度在粗糙的平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静止下来。

若物体在最初5s内通过的路程与最后5s内通过的路程之比为s1∶s2=11∶5,若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1m/s2,则()A.物体运动的时间可能大于10sB.若物体在最初5s内通过的路程与最后5s内通过的路程之差为s1-s2=15mC.物体运动的时间为8sD.物体的初速度为10m/s【参考答案】BC【名师解析】设物体一共运动了(T+t)s,运动时间(T+t )是大于10s还是小于10s,从题述中无法判断。

2019年高考物理经典问题的妙解策略专题10电磁感应【word版】.doc

2019年高考物理经典问题的妙解策略专题10电磁感应【word版】.doc

专题10 电磁感应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选择题、计算题考点一 利用程序法和逆向推理法分析二次感应问题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二次电磁感应问题在高考题中时常出现,解决该类问题的方法有程序法、逆向推理法等. (一)程序法(正向推理法)(二)逆向推理法首先依据二次感应产生的效应,判断二次感应电流的方向.⇩ 其次依据螺线管中感应电流的方向,应用安培定则,判定二次感应电流产生的磁通量方向,明确它是阻碍第一个感应磁场变化的.⇩ 然后依据楞次定律,得出第一个感应磁场的方向及相应的变化的可能情况,从而得到引起磁场变化的电流的方向与变化.⇩最后,依据电流的方向,判断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方向与速度.考点二 加速度公式a=vt ∆∆在电磁感应中的应用(1)在含容电路中某导体在恒力作用下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由a=vt ∆∆和牛顿第二定律F-BCBl vt∆∆l=ma 结合,求导体棒运动的加速度a=22Fm CB l +.(2)加速度公式a=vt ∆∆和牛顿第二定律-BIl=ma 结合,求流过导体棒的电荷量q=0mv Bl(3)加速度公式a=v t∆∆和牛顿第二定律-BIl=ma 即-22B l Rx=m(0-v0),求导体棒的位移.考点三 电磁感应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有关问题电磁感应现象与生活密切相关,高考对这部分的考查更趋向于有关现代信息和STS 问题中信息题的考查.命题背景有电磁炉、电子秤、电磁卡、电磁焊接术、卫星悬绳发电、磁悬浮列车等.考点四 闭合线框从不同高度穿越磁场的问题闭合线框从不同高度穿越磁场时,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运动、减速运动,或先后多种运动形式交替出现,解决此类问题的三种思路:(1)运动分析:分析线圈进磁场时安培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判断其运动性质. (2)过程分析:分阶段(进磁场前、进入过程、在磁场内、出磁场过程)分析. (3)功能关系分析:必要时利用功能关系列方程求解.★考点一:利用程序法和逆向推理法分析二次感应问题◆典例一:(多选)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两条光滑轨道上有可自由移动的金属棒PQ 、MN ,MN 的左边有一闭合电路,当PQ 在外力的作用下运动时,MN 向右运动,则PQ 所做的运动可能是( )A .向右加速运动B .向左加速运动C .向右减速运动D .向左减速运动【答案】BC◆典例二:(多选)如图所示装置中,cd 杆原来静止.当ab 杆做如下哪些运动时,cd 杆将向右移动( )A .向右匀速运动B .向右加速运动C .向左加速运动D .向左减速运动【答案】BD【技巧总结】在二次感应现象中,“程序法”和“逆向推理法”的选择 1.如果要判断二次感应后的现象或结果,选择程序法. (3)由牛顿第二定律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则有-BIl=ma, 而I=Blv R;若Δt→0,则有a=vt ∆∆;联立解得-22B l v RΔt=mΔv则有-22B l R∑vΔt=m∑Δv,即-22B l Rx=m(0-v 0)解得x=022mv R B l .◆典例二:(2016·河南郑州高三质量预测)(多选)用一段横截面半径为r 、电阻率为ρ、密度为d 的均匀导体材料做成一个半径为R (r ≪R )的圆环。

【备战2019高考】专题07 逆向思维法-高中物理八大解题方法 Word版含解析

【备战2019高考】专题07 逆向思维法-高中物理八大解题方法 Word版含解析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之逆向思维法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几道物理题的解法分析,阐述逆向思维解题方法的几种应用:一、在解题程序上逆向思维;二、在因果关系上逆向思维;三、在迁移规律上逆向思维。

所谓“逆向思维”,简单说来就是“倒过来想一想”。

这种方法用于解物理题,特别是某些难题,很有好处。

下面通过高考物理试卷中的几道题的解法分析,谈谈逆向思维解题法的应用的几种情况。

一、 在解题程序上逆向思维解题程序,一般是从已知到未知,一步步求解,通常称为正向思维。

但有些题目反过来思考,从未知到已知逐步推理,反而方便些。

例1.如图1所示,图1一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分别由双线圈ab 和cd (匝数都为n 1)、ef 和gh (匝数都为n 2)组成。

用I 1和U 1表示输入电流和电压,用I 2和U 2表示输出电流和电压。

在下列四种接法中,符合关系12212121,n n I I n n U U ==的有: (A ) b 与c 相连,以a 、d 为输入端;f 与g 相连,以e 、h 为输入端。

(B ) b 与c 相连,以a 、d 为输入端;e 与g 相连、f 与h 相连作为输入端。

(C ) a 与c 相连,b 与d 相连作为输入端;f 与g 相连,以e 、h 为输出端。

(D ) a 与c 相连,b 与d 相连作为输入端;e 与g 相连、f 与h相连作为输出端。

析与解:一般的选择题,是从题干所给的已知条件去求解,解出结果与选项比较,哪个正确选哪个。

但本题我们不能根据两个公式去求解法,而只能逐一选项讨论哪种解法能得出题干给出的公式。

对(A ),初级ab 和cd 两线圈串联,总匝数为2 n 1,次级ef 和gh两线圈亦串联,总匝数为 2 n 2,据变压器变压比公式及变流比公式有121221212121,22n n U U I I n n n n U U ====。

对(B ),初级总匝数为2 n 1,次级总匝数为n 2(ef 与gh 并联),不符合题给两公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变思维方式,轻松破解高考物理大题难题
大题难题历来是同学们难以攻克的得分障碍,很多同学都反映,在考场上很难有充裕的时间去认真分析大题难题,再加上考场的氛围和时间使得很多同学根本做不到冷静清
晰地去分析,更谈不上快速准确的得到答案。

下面以物理中的力学为例,来具体阐述破解大题难题的正确思维。

一.大题难题的本质
要想成功破解大题难题,首先要明晰它的本质。

所有科目的大题难题,看似很繁杂,理不出头绪,其实就是一些基本现象和知识的叠加而已。

所以我们不要被它的假象所蒙蔽,一看到它就首先在心理上占了弱势,尤其是在考场环境下,更加容易让自己知难而退,丧失掉得分的机会。

只要我们熟练掌握了课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就完全可以成功破解所谓的“大题难题”,更为关键的是做题者的心理。

二、审视自己对于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
就拿物理科目来说,你必须非常熟练的掌握各种物理现象和理论、定律,才能正确的分析题目。

比如力学部分:有两部分,一是经典力学(直线运动、圆周运动、牛三定律),二是功、能、动等。

前一部分是一种过程,后一部分是一种结果。

电学部分更为简单,无非是力学部分的公式变形而已,虽然公式有所变化,但是具体的分析跟力学有异曲同工之处的。

三、现象拆分过程
既然这些大题难题都是一些基本现象和理论的叠加,那只要我们把这些现象和知识点进行拆分即可。

将这些复杂的知识点拆分成一个个小的简单的知识点后,我们就能很轻易的各个击破了。

在拆分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关于受力分析
由于多年的习惯,我们一看到有关力学的题,往往一上来就会进行受力分析。

其实,这样做是不正确的,因为有些题根本不需要进行受力分析,这样很浪费时间,还会适得其反。

时机要掌握好。

拿力学来说,一是当物体平衡时,可以进行受力分析;二是当由各个力相互作用产生加速度时,也可以
进行受力分析。

其余的问题根本不需要进行受力分析。

视情况而定。

简单的受力分析,直接画图进行分析即可;复
杂一点的只要把握住一点即可,也就是只要假设撤掉某个力,分析其他力的发展趋势即可。

2.按一定的顺序进行
这个顺序很简单,只要记住一句话即可:但凡任何突变就是两个现象的分界点,对这个分界点进行受力分析即可。

例:一个小木块,静止在桌布上,放在桌子的中央。

桌布的
一边与桌子的一边重合。

已知木块与桌布的摩擦因数和木块与桌面的摩擦因数。

现突然以恒定的加速度将桌布抽离桌面,假如木块最后没有从桌面掉下来,那么加速度应满足什么样的条件?
分析:此题是一个典型的各种物理现象叠加的题,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拆分,然后分别进行受力分析。

对于木块来说:与桌布有摩擦,属于匀加速运动;离开桌布后,属于匀减速运动。

对于桌布来说:自始至终,就只有一种匀加速运动。

这样来看,这个复杂的题就被分成了几个独立的小点,题目变得清晰起来。

四、公式的选择问题
题目中涉及到:匀加速和匀减速运动,所以选择的公式就是这两方面的公式。

1.首先,我们要注意先不要急于罗列公式。

2.要先分析已知间的关系,这样整个题的流程就清晰地呈现出来了。

五、列公式结束的时机判断
当你的思路和解题走不下去的时候,只要想想问题答案解决的前提是什么即可。

就上例而言,要想让木块不掉下去,前提就得是木块的总位移≦二分之一桌长。

寻找两个相连现象间的共性,也就是缺谁补谁即可。

上例中,
所缺的就是木块的总位移,要补齐这个总位移,只要通过已知的加速度的公式转化即可。

总之,大题难题并不难,只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找到分界点,拆分成各个简单现象即可完成。

这种思维需要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中慢慢体会,反复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