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56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圆的认识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十单元“圆”中第一课时“圆的认识”。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
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多种方式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同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从直线图形到曲线图形的知识,无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变化。
教学这部分内容,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而且也能给学生探索学习的方法注入一些新的内容,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发展。
圆的有关知识的学习,也是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
(二)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对象是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小学五年级三班的学生。
本班共有32名学生,大部分聪明活泼,积极向上,喜欢学习数学,研究数学,班级学习气氛浓厚,各科教学成绩名列级部第一。
学生的年龄在10-11岁之间,学习了近五年的数学知识与数学技能,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的能力。
本课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基本特征及其周长、面积公式,并在已经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学生已具备探究平面图形特点的能力,由于本课是从直线图形到曲线图形的转化,无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
因为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都存在差异,所以学习时归纳概括圆的特征有一定的困难,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也有难度。
(三)教学环境分析选择的教学环境是学校的多媒体教室,选择的理由是里面有多媒体、实物投影仪、音响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方便与我运用PPT课件进行授课。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江苏省昆山市淀山湖中心小学校段杰【教学背景】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课件已成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项工具。
特别是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已经不能满足于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模式,他们想要的是更精彩更联系生活的知识。
多媒体课件就可以实现这个愿望,它能使数学问题由抽象变具体,由复杂变简单。
每次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上课,学生总是兴致勃勃,教学效率也较平时有所提高。
现在的学生对电脑已经很熟悉了,有时让学生亲自用课件练习,学生也总能全神贯注地领会教学意图。
【教材简解】圆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里最后教学的一个平面图形,也是教学的唯一的曲线图形,是学生对平面图形认知结构的一次重要拓展。
此前,学生已经学过了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诸多直线图形。
《圆的认识》教材编排思路是从情境入手,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掌握圆规画圆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圆的相关概念,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教学这部分内容,既能丰富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也是为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打下基础。
【目标预设】1. 知识与技能目标:在观察、画图、操作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直径;能借助工具画圆,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画图、比较、猜想等活动,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 情感与态度目标: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美和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圆的各部分的名称,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图教学难点:归纳圆的特征【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1.复习旧知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了许多的平面图形,仔细想一想有哪些常见的平面图形?(学生回忆常见平面图形)提问:这些平面图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指出: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平面上的直线图形。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第一课《圆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第一课《圆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第一课《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圆的定义、特点、圆心、半径等基本概念,以及圆的周长、直径等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生活中的圆形物体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课堂上,学生可能对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等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对圆的周长、直径的计算方法还需通过实例进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圆的定义、特点、圆心、半径等基本概念。
2.学会计算圆的周长、直径,并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定义、特点、圆心、半径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2.圆的周长、直径的计算方法的掌握与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际为例,引导学生认识圆、探索圆的性质。
2.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圆的定义、特点等。
3.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测量、计算,巩固圆的周长、直径的计算方法。
4.运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圆形的实物,如硬币、圆桌、圆形玩具等。
2.准备圆的模型或图片,用于展示圆的性质。
3.准备圆的周长、直径的计算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圆形实物,如硬币、圆桌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识这些物体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物体都是圆形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的一些基本知识。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圆的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圆的特点,如圆心、半径等。
同时,教师讲解圆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圆的概念。
3. 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圆形纸片,让学生亲自测量圆的直径、周长,并记录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第一课《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第一课《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第一课《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圆的形状,了解圆的直径、半径等基本概念,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认知基础,对形状、长度、面积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特殊性质和计算方法,学生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圆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圆的形状,了解圆的直径、半径等基本概念,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环节,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形状、直径、半径的概念,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趣味性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圆的特点和应用。
2.探究式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操作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3.直观教学法:运用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圆的概念。
4.讲解法:教师耐心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掌握圆的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形的实物、模型、图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圆规、直尺等。
3.课件:利用多媒体制作教学课件,包括圆的形状、直径、半径等概念的介绍,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硬币、地球、车轮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圆的特点。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圆的认识》教案(大市公开课)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圆的认识》教案(大市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认识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包括圆的定义、直径、半径、弧、圆周率等。
此章节为后续学习圆的计算和应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几何知识基础,但对于圆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物和图形来帮助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已较为熟悉,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来加深对圆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直径、半径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圆周率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定义及其性质。
2.直径、半径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圆周率的含义及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导入-实物演示-小组讨论-总结提升”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的模型、圆规、直尺、圆周率计算器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圆形物品,如硬币、圆饼干等。
3.课件:圆的认识相关图片、动画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圆形物品,如硬币、圆桌、地球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引入圆的概念。
2.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圆的定义和性质,如圆是由无数个等距离于圆心的点组成的,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同时,展示直径、半径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物操作,用圆规和直尺画圆,测量直径和半径,验证圆的性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关于圆的题目,让学生独立解答。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区级公开课;定稿)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区级公开课;定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中的一节重要课程,主要让学生认识圆的特征,理解圆的半径、直径等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画圆、测量圆的半径和直径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深入学习圆的周长、面积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图形的知识,对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圆的特征和性质,以及圆的半径、直径等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逐步理解和掌握圆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圆,了解圆的特征,知道圆心和半径的概念。
2.培养学生画圆、测量圆的半径和直径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特征和性质。
2.圆的半径、直径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引入圆的概念。
2.采用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圆的特征,发现圆的性质。
3.采用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画圆、测量圆的半径和直径。
4.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圆形的实物,如硬币、圆桌、圆形卡片等。
2.准备圆规、直尺、绳子等画圆和测量工具。
3.准备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圆形的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引入圆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圆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圆的特征,引导学生发现圆的性质。
同时,教师讲解圆心和半径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用圆规和直尺尝试画圆,并测量圆的半径和直径。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圆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如:“圆的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如何计算圆的面积?”等。
苏教版五下《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下《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圆的定义、圆的性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等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对圆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主动探索圆的特征和性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在学习圆的相关概念和性质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对圆的无限点、半径、直径等概念产生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性质,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定义、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圆的无限点、半径、直径等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图片,激发学生对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主动探索圆的特征和性质。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圆的定义、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等内容。
2.学习材料:准备圆的相关图片、实物模型等,方便学生观察和操作。
3.计时器:用于控制教学过程的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太阳、地球、车轮等,引导学生关注圆在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圆的特征,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圆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圆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圆的无限点、半径、直径等概念。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1课《圆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1课《圆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圆,了解圆的性质,掌握圆的周长和直径的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圆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图形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在学习圆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一步理解圆的特征,以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计算方法。
此外,学生还需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圆,了解圆的性质,掌握圆的周长和直径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提高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和直径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圆的性质,以及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圆,理解圆的性质。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形的实物、圆规、直尺、绳子等。
2.学具:学生自带的圆形物品、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如硬币、圆桌、地球等,引导学生关注圆形物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提问:“你们对这些圆形物品有什么认识?”,让学生初步了解圆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1)教师介绍圆的定义:圆是平面上所有点到一个固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2)教师讲解圆的性质: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圆的直径是圆的最长线段,圆的周长公式为C=2πr,其中r为圆的半径。
(3)教师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苏教版五下数学《圆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五下数学《圆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的一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圆的特性,包括圆的直径、半径、周长等概念,并学会用圆规和直尺画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圆的相关知识,为后续学习圆的计算和应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知能力,对一些基本的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学习圆的相关概念时,仍需通过实物操作和亲身体验来加深对圆特征的理解。
此外,学生还需掌握圆规和直尺的使用方法,以便能熟练地画出圆形。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圆的直径、半径、周长等概念,了解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和直尺画圆。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掌握圆的相关概念,学会用圆规和直尺画圆。
2.难点:学生对圆的直径、半径、周长的理解以及圆规和直尺的使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物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圆的特征的理解。
3.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圆规、直尺、铅笔等画图工具。
2.圆形实物,如硬币、瓶盖等。
3.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圆形实物,如硬币、瓶盖等,引导学生观察圆的特点,引发学生对圆的好奇心。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物体为什么是圆的吗?”让学生思考圆的特性。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介绍圆的定义、直径、半径等概念,并用动画展示圆的周长计算过程。
同时,教师讲解圆规和直尺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如何画圆。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物操作,尝试用圆规和直尺画圆,并测量圆的直径、半径和周长。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画圆心得和测量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圆的特点和画圆方法。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认识》教案(区级公开课;定稿)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认识》教案(区级公开课;定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认识》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圆的定义、圆的性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圆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平面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圆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还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性质,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2.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圆的模型、圆规、直尺等。
2.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如圆的定义、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硬币、圆桌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圆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圆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初步理解圆的概念和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使用圆规和直尺,自己画一个圆,并测量圆的周长和面积。
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圆的性质和周长、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圆的性质和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
5.拓展(10分钟)利用圆的相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圆形草坪的面积,或者设计一个圆形的活动场地等。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圆的认识》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特征和性质,包括圆的半径、直径、周长、面积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圆的特征和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掌握圆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特征和性质,了解圆的半径、直径、周长、面积等。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法,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克服困难,勇于探索。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基本概念、特征和性质,圆的半径、直径、周长、面积等。
2.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趣味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圆的概念和性质。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圆形实物、模型、图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圆形物品,如硬币、圆饼干等。
3.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圆的定义、特征、性质等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圆形实物,如硬币、圆饼干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都是圆形的物品,今天我们来学习圆的相关知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圆的定义、特征和性质等内容,同时进行讲解。
《圆 的 认 识》(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一、教学内容《圆的认识》是2023-2024学年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圆,理解圆的特征,掌握圆的画法,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掌握圆的画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圆的特征,如圆心、半径、直径等。
2. 掌握圆的画法。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量角器等。
2. 学具:圆规、直尺、量角器、白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车轮、风扇、圆桌等,引导学生关注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通过对生活中圆形物体的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圆的特点,如圆心、半径、直径等。
同时,让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初步感知圆的画法。
3. 深入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圆的特征及画法。
引导学生关注圆心、半径、直径的定义及作用,以及圆的画法。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圆规、直尺、量角器等工具画圆,并测量圆的半径、直径。
通过实践,巩固学生对圆的认识。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圆的特征及画法。
同时,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圆的认识》2. 内容:- 圆的特征:圆心、半径、直径等- 圆的画法:圆规、直尺、量角器等七、作业设计1. 课堂练习:让学生用圆规、直尺、量角器等工具画圆,并测量圆的半径、直径。
2.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找出身边的圆形物体,并描述其特点。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了圆的特征及画法。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认识》教案(校公开课资料)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认识》教案(校公开课资料)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图形”中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圆的初步知识,包括圆的定义、特点、圆心、半径等概念,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图形的知识,对生活中的圆形物体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圆的深入理解,特别是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还需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心、半径等基本概念,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定义、特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以及灵活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导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总结提升”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卡片等教学辅助工具,直观展示圆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3.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卡片等教学辅助工具。
2.学生分组,准备小组讨论和操作的材料。
3.圆的相关图片和生活实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如硬币、地球、太阳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引入对圆的认识。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圆的概念,能够描述圆形;
2.掌握圆的特征,能够用正确的方法画圆;
3.能够解决与圆相关的问题。
二.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圆的定义和性质;
2.画圆的方法。
难点
1.圆的公式及其应用。
三.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1. 圆的定义和性质
1.呈现圆形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出圆形的特点,例如用直线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长度相等,圆上所有点与圆心的距离相等等。
2.讲解圆的定义,从圆上任意一点引出各种研究问题,引出圆的性质,例如圆心角相等,弧长与圆心角成比例等。
3.通过案例让学生运用圆的性质解决问题。
2. 画圆的方法
1.介绍画圆的方法,比如用圆规、网格纸、三角版和直尺等工具,并讲解如何精确测量并画出圆。
2.带领学生实操,进行绘制圆的练习。
3. 圆的公式及其应用
1.通过案列讲解圆的公式,包括圆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公式。
2.在实例中让学生掌握圆的公式的应用,例如用公式计算球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等。
四. 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概念、特征、公式及应用。
2.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画圆的练习,提高学生对圆的认识和掌握画圆的方法。
五. 教学评价
1.解答板书找出圆的定义和性质;
2.画出不同半径的圆来;
3.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
4.能够解决与圆相关的问题。
六. 教学资源
1.教材:《数学》五年级下册,苏教版;
2.PPT、图片等线上教学资源;
3.圆规、直尺、三角板、网格纸等现实教育资源。
苏教版五下《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学校
学科
数学
班级
五7班
人数
50
课题
圆的初步认识
教时
1
执教
日期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圆的产生过程,从本质特征上认识圆;能正确的指出圆的圆心和半径,并能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
2.能正确熟练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操作步骤。清晰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3.通过动手操作画圆,渗透两圆的位置关系。
通过观看同学的展示对画圆的三点进行巩固认识。
学生通过对画圆工具的自主设计和操作对圆的三要素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规范
画圆
练习:自己规范地画一个圆,并写出圆心和半径。
巩固:再画一个半径为3厘米的圆。
学生演示不同的画法。
学生观察,体会规范画圆的步骤和注意点。
学生能真正地体会规范画圆的过程,并能自己掌握正确画圆的方法。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自主发现、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制定依据:
教材分析:
圆是指平面上一动点以一定点为中心,一定长为距离运动一周的轨迹。也可看作是平面中到一个定点距离为定值的所有点的集合。教材对圆的认识分为两步来完成,第一步是低段平面图形的直观认识,让学生对圆有初步的形象感知。随后在平面图形的单元中不断地巩固;第二步是在五年级下册对圆进行较为系统的特征认识。使学生对圆的各部分名称、圆的周长和面积进行深入地学习。
学生尝试画圆。
学生对画圆的步骤及不同背景下画圆的情况有所了解。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和同桌相互交流想法。
通过和同学的辨析交流认识圆的各个部分。
通过学生尝试性的表述使其对画圆的三步要素有一次认识。
通过让学生想观看在操场上画圆,看教师甩球画圆,继续对画圆的三步要素积累认识。
苏教版五下《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板书:直径=半径*2(d=2r)
3、回顾总结:同学们很会操作研究,具备了一个科学家应该有的素质。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了关于圆的精确记载。墨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他这样描述圆:圆,一中同长也。所谓一中就是指一个圆有一个圆心,那么“同长”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课 题
圆的认识
主备
课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的意义,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一个圆里(或等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介绍圆规的结构。
师:你也能用圆规画一个圆吗?先试着画一画,再和同桌说说用圆规画圆时要注意什么。
交流展示,相机完善并小结用圆规画圆的方法(板书):定长、定点、旋转。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圆规再画一个圆,如果全班画出圆大小一样,怎么办?
交流后,学生动手画圆,老师借机在画板画一个圆。
2、认识圆心、半径。
师:我们都用圆规成功地画出了一个圆,这个圆在我这个自行车相当浪里车轮的车圈。我们知道车轮上还有车条,如果我想画一根车条应该怎么画?
这个发现比西方整整早了1000多年,听了这个消息,同学们觉得怎么样?好,让我们自豪的中国人一起来完成下面的任务。
三、实际应用,深化认知
1.看图指出半径和直径。
图略
2.完成填表。
练习十三第1题。
3.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四、欣赏圆的美,感受圆魅力
1.播放生活中的圆的图片,哲学圆的美。
【精品教案】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docx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知道同一圆内半径、直径的特征,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或半径。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初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屮的实际问题。
4、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或半径;画圆。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出示课题:圆的认识师:今天这节课,王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来认识圆,说说看,你在哪里见到过圆?师:今大王老师也给同学们带來了一些,让我们一起來欣赏一下吧!找到圆了吗?圆形物体美吗?师:那么,如此简单的图形为什么受到人们如此的钟爱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用数学的眼光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二、展开新课(一)认识曲线图形师:圆是个平面图形,想想看,之前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师:圆和这些平面图形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曲线图形)(二)画圆1、师:你会画圆吗?请利用你手屮的工具来画圆,看谁的方法最多?交流圆规是画圆最常用的工具,冇句古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是说古时候没有矩这个工具是无法画方形的,没有圆规是无法画圆形的。
师:①拉开两脚,确定距离,(定长));②固定针尖(定点));(③抓住手柄,重心在针尖,旋转一周)师:现在,请把你们的圆规张开2厘米,一起来画一个漂漂亮亮的圆吧。
(三)认识圆心、半径、直径1、师:举起手里的这个圆,观察这个圆,圆上留卜•了什么痕迹?(针尖痕迹)你知道这个针尖痕迹是圆的什么?(圆心)在圆上,除了圆心,你还知道什么?(半径、直径)W:什么叫圆心、半径、直径?我们来自学一下,打开书本86页。
2、下而我们来完成一些判断题(哪条是圆的半径、直径?)(四)探索半径与直径Z间的关系1、师:其实就半径和直径,还蕴藏着许多丰富的规律呢!我们继续來探索!讨论提纲:(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iFHi多少条半径?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2)在同一个圆里可以iFfli多少条直径?一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3)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活动要求:1、小组合作;2、结合讨论提纲,通过“折、量、冊i、数、比、看、议”等方式,探索圆的一直径、半径及其关系;3、填表名称条数长度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字母表示)备注半径直径23、“圆,一中同长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56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泰州市泰东实验学校吴红江
教材简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圆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平面图形,也是教学的惟一一个曲线图形。
教材编排思路是从情境入手,实物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掌握圆规画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借助于例3和练一练,引导学生认识圆的相关概念,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教学这部分内容,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使学生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也为以后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1 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
学会用圆规画规定大小的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并形成圆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圆各部分名称及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画圆,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纸圆、、尺、圆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到山洞里面寻宝。
出示课件:山洞寻宝。
师:提示:宝物在距离你左脚3米的地面上。
师:宝物可能在什么地方呢,思考一下,把它的位置在纸上表示出来。
(生纸上进行操作)
师:现在我们进行一下展示,出示学生作品。
师:还有不同的位置吗,(很多)那么这些可能存在的位置如果都表示出来将会形成什么,(圆)(动画演示出圆)
师:这时表示左脚的点我们把它叫做圆心,左脚到宝物3米的距离我们把它叫做半径。
(设计思路:通过寻宝活动~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通过自己动手画出宝物的位置~为认识圆心和半径打下基础。
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和学习认知的习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自然过渡。
) 2、认识特征
师:你还能再画出半径吗,学生操作。
师:从圆上你发现什么了,(一个圆心,无数条半径且半径相等) 师:古人云:圆,一中同长也。
——墨子
谁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师:这里有一些图形,他们也可以说是一中同长吗,出示:
学生进行辨别。
师:你发现这些图形和圆有什么不同吗,(圆没有角,而这些图形都有角) 师:如果将这些图形的边数继续增加,你能想象一下,到最后将会变成什么将会变成圆的样子) 样子,(
师:古人云:大方无隅。
——庄子
(设计思路:通过圆的特征的认识~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辨析正误~并联系古人的发现~体会圆与其他所学平面图形的不同。
在感受古人的伟大的同时~初步渗透极限的思想。
)
3、知识介绍
师:说说你以前怎样画出一个圆的。
学生讨论交流后汇报。
师:今天,我们利用专门的画圆工具——圆规来画圆。
(出示视频) 学生观看。
师:说一说,视频上画圆分为几个步骤,
学生讨论后汇报。
(四个步骤:1、确定半径;2、确定圆心;3、旋转一周;4、标出数据。
)
师: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 B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如OA)是半径,通常用 d o r 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如BC) A 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
C 师:自己画一个半径3厘米的圆,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学生动手操作,投影展示。
(设计思路: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了解画圆的步骤~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在学生已初步感知圆心和半径的基础上介绍圆各部分的知识~并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个~让学生经历一个从感知到认知的过程。
)
4、自我认知。
课件出示例3
(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
(3)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4)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
师:根据准备好的圆,自己动手画一画,折一折,比一比,然后同桌交流。
(设计思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课程强调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认识圆各部分名称关系~用让学生自学的方式~让学生自主的去学习~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加以总结~培养自学能力。
学生在画画、量量、折折、观察等一系列活动中~动手操作~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
)
5、联系生活
师:你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下面的问题吗,
视频出示:篮球比赛时中圈跳球的场景。
问:为什么队员要站在圆圈上,
图片出示:自行车车轮
问:问什么车轮要做成圆的,车轴放在那个位置才好呢,
(设计思路:联系生活中人们对于圆的知识的运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学生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深刻。
)
6、图片欣赏
师:瞧,生活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数学规律呢。
其实,在我们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美的使者和化身。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师小结:这一切,不正是圆的魅力所在吗,正如古希腊一位数学家曾经说
过:“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丽的”。
(设计思路:新课程强调~要尽量让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相联系~欣赏生活中的圆这一环节~让学生能够充分让学生感受到圆无处不在。
)
7、全课总结
谈话:其实短短的一节课,要想真正了解圆还不太容易。
那么就让我们从今天起,走进历史,走进文化,走进圆的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