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鹏飞-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11-06

合集下载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及答案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及答案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及答案1.社会调查研究分析人口对社会的影响,主要关注人口的等级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社会调查研究准备阶段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设计调查方案、确定调查对象和具体准备。

3.有效的测量规则必须符合三个条件: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4.目前,搜集文献的渠道主要有个人、机构和网络三种。

5.资料分析包括三方面内容: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混合分析。

6.访谈法按照操作方式和内容可以分为结构式访谈和非结构式访谈两种。

7.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该尽可能采取邮寄或直接送发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以保证问卷的回复率。

8.实地观察多用于观察和描述,适用于定性类型的调查研究。

9.实验调查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有效地控制实验过程。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引入自变量的控制,二是对因变量的控制。

10.调查报告除了文字表达以外,还可以采用图表、图片等非纯文字表达形式。

一)单项选择题1.D 现代社会调查研究的重心在美国。

2.B 描述性研究是对社会事实的客观描述。

3.A 离散变量只反映质的区别,不反映量的差异。

4.A 分类抽样主要解决总体异质性程度较高的问题。

5.C 一般的访谈时间最好为1-2小时。

二)多项选择题1.A、B、C、E 初级社会群体包括家庭、社会组织、村落和非正式组织。

2.B、C、D、E 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包括客观性、伦理与道德原则、科学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

3.A、B、E、F 样本规模的选择取决于总体的规模、异质性程度、调查者所拥有的经费、人力、物力和时间因素,以及样本精确度要求。

4.A、B、C 摘取信息一般包括浏览、筛选和精读三个步骤。

D.记录编制纲要,撰写札记,排除与实验无关的社会环境因素对实验过程的干扰的主要方法有A.排除法B.纳入法C.比较法D.平衡法E.统计分析法F.分类法。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程序包括准备阶段、调查阶段、分析阶段和总结阶段。

准备阶段包括确定课题、设计调查方案和具体准备;调查阶段是执行调查方案并按照调查计划进行资料收集;分析阶段是审核、整理、统计和分析所收集的资料;总结阶段是总结调查工作、评估调查结果和撰写调查报告。

电大最新《社会调查研究》第十一章资料分析

电大最新《社会调查研究》第十一章资料分析
② 通过集中量数不仅能够反映出各部分的一个集中趋势和一 般水平,而且能够对不同时间、空间的同类现象进行比较, 还能够分析某些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③ 常用的集中量数有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一)平均数
• 平均数指一组数据的平均值,主要有以 下几种:
• 1、算术平均数 • 算术平均数是我们常见的一种平均数,
• 强度相对指标主要用以表明现象的强度、密度及程 度,是我们常见到的一类指标,我们利用强度相对 指标可以表示人口密度,人均产品产量,可以用来 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发展程度。
• 强度相对指标大多用复名数表示,也有用百分数、 千分数表示的。
第二节 集中量数和离中量数统计分析
• 一、集中量数分析
使用简单计算法和加权法。
• (二)中位数
• 将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按照大小关系进行排序后,我们把 居于中间的那个数值,称为中位数。
• 2.统计分析按照涉及变量的多少,又可以分为
①单变量分析---集中量数和离中量数分析以及动态分析 ②双变量分析----相对指标分析和因素分析 ③多变量分析----相关和回归分析、抽样推断分析、预
测分析、综合评价分析等都属于推论性分析
第一节 相对指标分析
• 相对指标----是指通过对比的方法,得到的表明事
• 1.集中量数-----又称集中程度或集中趋
势,是从一组数据中抽象出的表明现象之 共性和平均水平的代表值。它具有同质性、 抽象性、代表性和集中性的特点,是在进 行社会学研究时重要的一项指标。
• 2.集中量数分析
① 事物总体中的各部分、各成员的标志值都是有差异的,但 又都是以一个代表值为中心上下波动的,只不过波动幅度 有大有小,所以,可以说集中量数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运动 中心,各单位的标志值或多或少都有接近它的趋势。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第十一章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第十一章

职场上的性别差距是社会上的性别差距的缩影。因此,研究 性别不平等问题及思考如何应对这个问题时,需要把经济和社会方 面的因素考虑进去。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性别平等研究框架分为4 个维度,包含了15个指标(见表11-1)。
表11-1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性别平等研究框架及指标
为了解各个性别平等指标之间的关系及经济发展发挥的作 用,MGI对95个国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以及性别平等指标与人均GDP和城市化等整体经济发展指标之 间的关联。MGI在报告中明确指出,相关性并不等同于因果关 系。在许多情况下,各个指标之间可能存在互相加强的关系, 而非因果关系。然而,相关性研究仍然是一个有用的工具,它 有助于发现存在协同效应的领域,以及实现性别平等的着力点。
二、 单变量、双变量和多变量统计
在社会调查研究中,通常都会涉 及多个变量。但是在统计分析中,究 竟是进行单变量统计分析,还是进行 双变量统计分析或多变量统计分析, 取决于调查研究者的意图和目的。
单变量统计分析只能进行描述性研究。因为单变量统计分 析只涉及一个变量,所以它只能用统计数值(如平均数、百分 比、标准差等)来描述单个变量的特征,不能对变量之间的关 系做出解释,而只有双变量统计分析或多变量统计分析才能进 行解释性研究。因为只有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时,才有 可能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包括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才有 可能用自变量来解释因变量。也就是说,如果要进行解释性研 究,就必须进行双变量统计分析或多变量统计分析。常用的双 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包括列联表分析与χ 2检验、各种双变量相 关分析、一元回归分析等等。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目录
第一节 定量资料的整理
第二节 定性资料的整理
学习目标
熟悉定量资料分析的类型。 掌握单变量、双变量统计分析的方法。 了解多变量统计分析的方法。

抽样刁鹏飞-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10-27

抽样刁鹏飞-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10-27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 ——公共管理硕士(MPA)2010,2011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刁鹏飞(博士、副研究员) 社科院研究生院良乡校区,2011-10-27
第三讲 抽样
抽样与抽样调查 抽样的概念、术语与程序 概率抽样 非概率抽样 样本量计算
4、非概率抽样
•便利抽样因其简便易行而被广泛采用
抽样步骤示例
事后加权就是依据已有的总体统计数据来校正样本
男 性别

16-20 21-30 31-40 年龄 41-50 51-60 61-70
采用分层多阶段抽样的方式抽取调查点
▪ 步骤1:采用城镇人口比例、居民年龄、教育程度、产业比例4大 类指标7个变量,对东中西部的2797个区市县进行聚类分层,在划 分好的37个层中,采用PPS方法抽取130个区市县
▪ 步骤3:在抽中的每一区市县中,采用PPS方法抽取2个乡/镇/街道, 共抽取了260个
7.84 100.00
100.00
用随机方法寻找 一个起点
抽样间距 =100%/2=50 %
33.15%+50% =83.15%,抽取 的第2个居委会
抽样步骤示例
实施抽样时,每一阶段会采用特定的抽样技术
3级抽样单位(如家庭户) ——根据地址、家庭名册的等距抽样
居/村委会的家庭抽样,首先要制作详细的家庭名册作为 抽样框,如果无法得到有效的名册,则要进行实地的地 址登记,或绘制街区图。然后对抽样框进行等距抽样。
第三讲 抽样
抽样与抽样调查 抽样的概念、术语与程序 概率抽样 非概率抽样 样本量计算
5、样本量计算
样本量的大小和总体的规模有关系吗?
常会有这样的误判:“全国的样本量应该比只做一个城市调查 的样本量大得多”。其实并非如此。从样本代表性的角度看, 当样本量达到一定规模时,代表性就几乎到了极点,再加大样 本量就没有意义了——无论总体的规模多么大。 当然,全国调查的样本量会比单一城市的样本量大一些,但这 不是全国人口多的缘故,只是因为要考虑地域差异加大了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类别:任意选修课适用专业:财务管理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1.理解社会研究的理论基础;2.掌握基本的研究方式;3.掌握定量与定性数据分析方法;4.掌握研究报告的撰写。

为学生最终达到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研究财务管理领域中的现实问题奠定研究方法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学习本课程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要将书本知识与调查研究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自觉运用科学理论与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认识中国社会的具体情况和社会问题,并以调查得到的事实来检验理论;熟练掌握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包括抽样、问卷设计、访谈和资料分析等一些基本调查方法;能够独立设计研究方案和主持社会调查。

三、先修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学四、课程教学重、难点重点:社会研究的概念、方法体系,理论与研究,选题与文献回顾,研究设计,测量与操作化实施,抽样,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的定量方式,定量资料的分析,实地研究,定性资料的分析,研究报告的撰写。

难点:选题与文献回顾,研究设计,四种研究方式(调查研究、文献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的特点及选择,定性与定量资料的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课堂讲解、课内讨论、课后作业相结合。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导论(2学时)1.教学内容(1)社会研究的基本概念与特征;(2)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3)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4)研究的过程。

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定量研究;定性研究;社会研究的过程。

(2)教学难点: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定量与定性研究对比。

第二章理论与研究(2学时)1.教学内容(1)理论及其层次;(2)理论的构成要素;(3)理论与研究的关系;(4)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

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理论的概念;理论的构成要素;理论与研究的关系;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学习辅导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学习辅导
一、单一实验组设计P213 二、经典实验设计P215 三、两组无前测实验设计P216 四、多组实验设计和多因素实验设计P217
2019年5月11日
7
第四节 实验法运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P219
一、实验者、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的选择 P219
二、实验过程的控制P220 三、实验的信度和效度P222
2019年5月11日

一是
,其整理方法略有不同。
2.对于文字资料的审查,主要解决其真实性、

问题。
3. ____资料是社会调查中最具价值的重要
资料,其整理也叫
资料的整理。
2019年5月11日
21
第十章重要知识点综合练习:
二、选择题 1.文字资料整理通常情况下的基本步骤是( )。
A.收集 B筛选 C分类 D汇编 E审查 F.分析
8
第五节 实验法的评价P224
一、实验法的优点 二、实验法的缺点
2019年5月11日
9
第九章重要知识点回顾:
1.实验法的概念; 2.实验法的类别; 3.各种实验设计的内容; 4.控制实验过程的方法。
2019年5月11日
10
第九章重要知识点综合练习:
一、填空题
1.实验法的主要任务就是明确
和 ____


方面着手。
2019年5月11日
11
第九章重要知识点综合练习:
二、选择题 1.在各种调查方法中,最复杂、最高级的是( )。 A.文献法 B.问卷法 C.观察法 D.实验法
2.实验法具有的一些不同于其他调查方法的特点是( )。 A.实验环境的特殊性 B.实验主体的实践性 C.实验对象的动态性 D.实验目的的因果性 E.实验过程的可控性 F.实验方法的综合性

刁鹏飞-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10-29

刁鹏飞-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10-29

• 观察什么? • 何时何地进行观察? • 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是什么? • 如何取得准确的观察资料?
观法
观察的类型 观察的步骤 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非结构观察与结构式观察 观察的效度与信度 观察法的特点
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参与观察,指观察者亲身参与到所观察的社会现象和社 会生活中,以成员的身份进行的观察。
观察法强调的是“研究的自然本质”,即“自然的行为、 自然的环境、自然的变量操弄”。
观察法是以被研究对象的生活世界为中心展开的,被研 究对象是主动者,而研究者是适应者。因此研究者框架、 研究者假设的强加性最小。
观察法
观察的类型 观察的步骤 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非结构观察与结构式观察 观察的效度与信度 观察法的特点
观察的类型
观察法是一种搜集社会初级信息或原始资料的方法。通过直接感知 和直接记录的方式,获得由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所决定的一切有关 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情报。
观察场所分类 观察者角色分类
观察程序分类 观察对象分类
实验室观察 实地观察 局外观察 参与观察 结构式观察 非结构式观察 直接观察 间接观察
观察法
非参与观察(局外观察),指观察者置身于所观察现象 之外,以无干预的方式了解研究对象的活动和表现。
非参与观察与参与观察中,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
完全的观察者
作为参与者的观察者 作为观察者的参与者
完全的参与者
Complete observer observer as participantparticipant as observerComplete participant
访问法
结构式访问 无结构式访问 访问的程序与技巧 访问员的挑选与训练 访问法的特点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课件 复习精华版11第十一章 思维加工(修改版)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课件 复习精华版11第十一章 思维加工(修改版)

企业文化的不同组成部分
同一事物不同部分间的比较
例:企业文化组成部分不同激励功能及效果比较 企业文化由精神层、物质层和制度行为层构成。 精神层激励的实效长、强度大、范围广,是对员工精 神世界深层次的激励; 物质层激励的时效短、强度弱、范围小,是对员工精 神世界浅层次的激励; 制度行为层的激励作用介于两者之间。
(1) 简单枚举法: ~是根据某类事物中部分对象具有(或不 具有)某种属性,而又没有发现相反的事例,从而推论出该 类事物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方法。 简单枚举法的公式是: S1是(或不是)P, S2是(或不是)P, …… Sn是(或不是)P, (S1,S2……Sn)是S类中的部分对象,没有相反情况)
1.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有两种正确形式: (1) 肯定前件式 ~的规则是:肯定前件就必然肯定后件 ~公式为: 如果P,那么Q, P 所以Q (2) 否定后件式 ~的规则是:否定后件就必然否定前件 ~的公式为: 如果P,那么Q, 非Q, 所以,非P
艺术品商人招聘员工的标准
而暂时地和有条件地撇开其它方面。”
二、分类法 (一)~的概念: 分类法: ~是根据认识对象的相异点或相同点,将认 识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的逻辑方法。 (比较是分类的前提,分类是比较的结果) (二) ~的要素 分类包含三个要素:分类标准: 1. 分类的母项 性别 2. 分类的标准 3. 分类的子项 男性 子项 母项 人口
(Loop)
(Whorl)
(Arch )

比较法常用的有以下三种方法:横向比较 法、纵向比较法、理论和事实比较法。 1. 横向比较法 ~是根据同一标准对不同认识对象进行比较 的方法。
可以是同类事物之间的比较;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课件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课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一节 科学与社会研究
三、社会研究
1、含义:社会研究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在一般情况下,科学家并不 对这一概念作严格的定义,它指的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 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 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有时为防止概念混淆,人们不笼统地使用 社会研究一词,而直接用社会学研究、人类学研究、政治学研究或经 济学研究。
实验法的设计原则对社会学研究设计的改进有重大影响,社会学目前常 用的相关分析,控制变量及趋势研究的设计都来源于实验法的思想。
第一节 科学与社会研究
3、人类学方法: 人类学中的参与观察法和访谈法是社会研究中最古老、
最通用和最易实施的方法。社会学中的许多著名调查都是 以参与观察和访谈为主完成的。如怀特(William Foote Whyte)的《街角社会》就是通过三年半的参与式观察得 到的结果。
一、“科学环”
社会学家华莱士(W.Wallace)1971年提出 了社会研究的逻辑模型,它也称为“科学环”:
第二节 社会研究的逻辑和程序
理论建构(归纳法)

形成概念

建立命题、

理论的方法

理论
理论演绎(演绎法)
逻辑推论方法
逻辑演绎方法
经验概括
接受或拒绝假设
假设


检验假设的方法

究 量度、测定与分析方法
第一节 科学与社会研究
四、社会研究手段的发展 统计调查法
社会学
实验法
实地研究法
社会研究方法与各学科的关系
统计学 心理学 人类学
第一节 科学与社会研究
1、统计学方法: A 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政治经济学之父、统计学

某医学院300名学生偏侧咀嚼与安氏错颌系统相关性调查研究

某医学院300名学生偏侧咀嚼与安氏错颌系统相关性调查研究

大多数人使用左右两侧牙列咀嚼,这样能充分发挥全部牙齿的咀嚼功能,能利用食团、唾液等对牙面的摩擦、冲刷,起到自洁作用预防龋齿等各种口腔疾病。

而且对颌骨和肌肉也有生理性刺激,这对处于生长发育的青少年尤为关键。

但由于种种原因,例如有些青少年常常习惯于只用一侧的牙齿咀嚼,而另一侧牙齿则完全弃之不用,继而形成偏侧咀嚼习惯,从而造成多方面的危害[1]。

自从安氏(Angle)在1899年提出他的错颌分类法以后,50余年间,多数学者又提出了他们的分类法,在这些分类法中,比较广泛采用的,还是安氏分类法[2]。

偏侧咀嚼时下颌经常偏向咀嚼侧运动,牙弓向咀嚼侧旋转,便其呈远中关系,而废用侧呈近中关系,下前牙中线向咀嚼侧偏移,颜面左右两侧发育不对称[3]。

故本文旨在通过一定统计学方法探讨偏侧咀嚼与安氏错颌分类系统之间的相关性[4],为偏侧咀嚼的预防和治疗在安氏错颌分类系统标准下提供一定方法和途径,也为相关的科研实验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1对象和方法1.1调查研究对象本调查研究对象为皖南医学院2012级及2013级口腔医学专业在校学生300名,其中男女各占一半,在调查前均征得本人同意并承诺给予参与者一定物质奖励。

1.2前期材料及准备口腔调查表的修订使之满足本次调查研究的需要(《关于人群偏侧咀嚼基本情况和诱发因素调查问卷》)共300套问卷、300副一次性医用橡胶手套、一定数量酒精棉球、医用酒精、一次性标准口腔检查器械300套、用以记录的一定数量的笔和纸张等文具。

1.3调查研究方法本次研究调查人员利用课余时间,对皖南医学院2012级及2013级口腔医学专业在校学生300人进行标准口腔检查问卷调查(经修订版)及标准口腔检查。

1.3.1偏侧咀嚼的筛选其中标准口腔检查问卷调查表(经修订版)为《关于人群偏侧咀嚼基本情况和诱发因素调查问卷》,用于偏侧咀嚼学生的筛选。

包含的内容有:(1)基本信息,包括调查对象的姓名,性别,联系方式等一些基本情况。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件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件

(二)拟定研究方案
研究方案的内容:
a. 明确调查目的
b. 明确调查范围、对象
c. 确定抽样方法
d. 确定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方法
e. 调查的组织分工
f. 编制调查预算,做好物资准备
g. 安排调查时间
返回
三、抽样与社会测量
(一) 抽样的重要性 《文学摘要》例子
(二) 抽样方法 随机抽样: 非随机抽样:
单位进行调查分析,并将调查结果用于对全 滚雪球抽样:从总体少数成员开始调查,并在调查中寻找更多符合条件的样本。
(三) 调查研究的步骤
体调查对象的推断。 空间抽样:按一定固定空间距离抽取调查单位的方法。
空间抽样:按一定固定空间距离抽取调查单位的方法。 (二) 调查研究的主要类型 《文学摘要》例子 社会调查研究就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研究目的,通过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经验研究手段,有步骤地实地考察有关的社会现象,收集大 量的、具体的社会事实,在对这些资料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探索社会现象发生、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达到认识社会、 改造社会的目的。 问题应该避免带有双重含义。 偶遇抽样:即研究者将碰巧遇到的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 (三) 问卷数据的录入和分析 简单随机抽样:即按照随机的原则从总体中抽取若干单位作为样本。 (二) 问卷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它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状态的社会现象。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件
(优选)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 件
一、导论
▪ (一) 什么是社会调查研究 ▪ (二) 调查研究的主要类型 ▪ (三) 调查研究的步骤
(一) 什么是社会调查研究
▪ 社会调查研究就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研究目的, 通过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经验研究手段, 有步骤地实地考察有关的社会现象,收集大 量的、具体的社会事实,在对这些资料进行 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探索社会现象发 生、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达到认识社 会、改造社会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国家社会主义的再分配:比福利国家进步 (Stephen 1986),然而导致更大程度的不平等(康 拉德1979;Szelenyi 1983)
◦ 再分配强化享有特权和权力者的优越地位 ◦ 再分配的效果主要体现在非工资待遇上(住房、
教育、补贴、保健和退休金)(Szelenyi 1983) ◦ 再分配者是利己的,分配稀缺资源时“优待”同
论 理论与现实——中国城乡差异、官员社
会网络 方法论——数据、变量、模型 假设检验结果与讨论 结论
市场转型理论:
——国家社会主义由再分配到市场
理论综述——国家社会主义中的社会不平 等
◦ 官方分层观
否认阶级的存在 社会由两个阶级(工人、农民)构成
◦ 不同意见
新阶级理论(吉拉斯 1957) 职业变动与劳动分工(Hegedus 1977; Ferge 1979) 非市场交换(普兰尼1957)与经济剩余的提取
◦ 资本主义经济中非正式成分的增长(Portes 和Sassen-Koob 1987)
◦ 国家社会主义经济的类市场的第二经济令 人惊奇
◦ 资本主义第二经济在阴影中运作,社会主 义第二经济在阳光下合法
市场转型理论: ——国家社会主义由再分配到市场
导言——研究问题
◦ 第二经济特征:
社会试图创造维持相对独立于政府的活动(Stark待 发表)
选题
从集中的主题到研究问题:
◦ 哪几类土地优先被置换, ◦ 每一类土地置换出来的用途是什么, ◦ 土地置换与公共工程的征地补偿的异同;
选题
从集中的主题到研究问题:
◦ 为什么那些离城较远、交通不便、或者不 够平整的土地没有得到置换?
◦ 如果没有土地置换,新农村怎样建设? ◦ 如果所有农村的土地都进行置换会怎么样?
•研究设计 •资料获取 •资料分析
•逻辑结构 •信息呈现
•对假设的验证 •对理论的支持 或启发 •研究的局限 •建议
评分内容 论文选题 文献综述
研究方案
选题的价值和意义
评分指标
选题结合工作以及对本选题的知识积累情况
题目是否明确了研究的关键问题、与论文内容是否相符 文献来源是否广泛 文献来源质量 是否符合相关格式要求 文献与主题匹配程度 对研究现状的了解程度和对新近资料的掌握程度
市场转型理论: ——国家社会主义由再分配到市场
理论与现实—中国市场改革政治经济学
农村部门向市场协调的决定性转变
◦ 机会结构发生变化,(Watson 1988) ◦ 多样化经济带来的多样化收入来源,表格
(国家统计局1986a: 583) ◦ 因此选择农村经济验证市场转型理论
市场转型理论: ——国家社会主义由再分配到市场
◦ 市场权力论题:
如果生产剩余不被分配部门垄断,而是通过市场 交易配置,
两个结果:再分配对资源的控制变小,类市场的 交易权力增大;劳动力与商品价格以买卖双方同 意为基础,不由行政命令决定,直接生产者对其 商品和劳务享有的决定权增加。
因此市场转型有利于直接生产者的权力转移。
市场转型理论: ——国家社会主义由再分配到市场
再分配经济中作为“贡献者”的部门和地区,市 场转型后的收益将大于原来的“收益者”
市场转型理论: ——国家社会主义由再分配到市场(倪志伟)
导言——目的、背景、研究问题 理论综述——官方、不同意见 提出理论——批评之前理论、提出论题、
推论 理论与现实——中国城乡差异、官员社
会网络 方法论——数据、变量、模型 假设检验结果与讨论 结论
选题
从集中的主题到研究问题:
◦ 土地置换从何而来, ◦ 为什么要进行土地置换,怎样进行, ◦ 土地置换后会发生什么, ◦ 有关土地置换的文件是否有变化,
选题
从集中的主题到研究问题:
◦ 土地置换在新农村建设中意味什么, ◦ 在国家三农政策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 土地置换对农村、农业、农民意味什么, ◦ 土地当中的什么要素在置换中起决定作用
是否进行全面的评述总结并对其进行批判反思
逻辑思路的清晰程度 是否考虑运用公共管理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决问 题 结构框架是否囊括了所要论述的内容
进行实地考察与调研的实证研究设计情况
选题
题目从哪里来?
◦ 兴趣 ◦ 宽泛的主题 ◦ 集中的主题 ◦ 问题 ◦ 研究问题
举例:
选题
兴趣
◦ 工作中的困扰 ◦ 舆论的压力 ◦ 领导的压力 ◦ 朋友的闲谈 ◦ 课程作业 ◦ 互联网讨论
举例
市场转型理论(倪志伟 1989)
◦ 《美国社会学评论》1989.10月
市场转型理论: ——国家社会主义由再分配到市场(倪志伟)
导言——目的、背景、研究问题 理论综述——官方、不同意见 提出理论——批评之前理论、论题、推
论 理论与现实——中国城乡差异、官员社
会网络 方法论——数据、变量、模型 假设检验结果与讨论 结论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 ——公共管理硕士(MPA)2010,2011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刁鹏飞(博士、副研究员) 社科院研究生院良乡校区,2011-11-06
撰写研究计划和研究报告
研究计划的结构
导言
•选题 •目的 •背景 •意义
理论
方法 预期
文献 及附录
•理论综述 •分析构架 •提出问题 •初步研究 假设
◦ 希望证明市场转型改变社会经济地位获得的决 定因素
市场转型理论: ——国家社会主义由再分配到市场
导言——来源
◦ 再分配:通过集中化决策收集分配资源 (Polanyi 1957a)
◦ 再分配机制存在于各类社会中
◦ 国家社会主义的再分配构成经济的整合准 则
◦ 国家社会主义再分配机制包括:再分配者 与直接生产者之间纵向联系,多级官僚体 系调拨资源并分配收入(康奈 1989)
市场转型理论: ——国家社会主义由再分配到市场
理论与现实—中国市场改革政治经济学
◦ 城市经济仍然是再分配的
康奈(1986)认为局部改革的困境来自经济协调 对官僚与市场的“双重依赖”
官僚机构的微观干涉束缚了国有公司的市场化管 理(Kornai 1984)
尽管国有部门试图引进市场协调,但城市经济仍 然是再分配的(Lin 1989)
理论与现实—中国市场改革政治经济学
非集体化与官员的社会网络
◦ 非集体化削弱了村干部的再分配权 ◦ 干部仍然控制剩余的集体资产、征收税费 ◦ 经济交换根植于官员占据重要位置的社会网络
(Nee 1989)
官员作为经纪人或中间人 利用社会网络得到资金、劳动力、原材料、技术和市
场 只要经济协调的等级制占主导,个人关系就继续提供
但上述分析不足在于没能区分城市和农村经济内的再 分配者和生产者
Szelenyi虽然指出再分配机制的基本过程, 但却没能解释为什么向市场转型会使直接生产者受益 Manchin和Szelenyi(1987)也未能阐明的权力和特权
转移的本质
市场转型理论: ——国家社会主义由再分配到市场
提出理论——市场转型的三个论题
提出理论——市场转型的三个论题
◦ 市场机遇论题:
向市场转型带来新的以市场为核心的机会结构,
创办企业成为国家社会主义中除了官僚制晋升之 外的另一途径
市场转型理论: ——国家社会主义由再分配到市场
提出理论——市场转型理论的推论
◦ 物资调配中转向市场机制的彻底程度影响 社会分层结构
商品化程度低的内地、公有企业中,权力和特权 分配的连续性较强
提出理论——市场转型的三个论题
◦ 市场动力论题:
市场为直接生产者提供刺激, 市场交易中生产者有保留其产品或劳务的权力,
因而可以掌握较大部分的盈余, 报酬与生产效率关系更紧密, 教育作为生产效率的最佳指标(Mincer 1958;
Schultz1963)带来收益增加。
市场转型理论: ——国家社会主义由再分配到市场
市场转型理论:
——国家社会主义由再分配到市场(倪志伟)
导言——目的
◦ 经济改革为研究“从再分配到市场”的转型提 供机会
◦ 迄今为止,对国家社会主义市场改革的研究侧 重效益和制度变迁
◦ 极少数学者探讨市场改革对社会经济获取的影 响
◦ 如果市场转型包含资源调拨和分配方式改变, 它很可能改变社会分层秩序
类(Szelenyi 1978:77)
市场转型理论: ——国家社会主义由再分配到市场(倪志伟)
导言——目的、背景、研究问题 理论综述——官方、不同意见 提出理论——批评之前理论、提出论题、
推论 理论与现实——中国城乡差异、官员社
会网络 方法论——数据、变量、模型 假设检验结果与讨论 结论
◦ 如此多的问题,如此少的时间——收缩范 围
选题
从宽泛的主题到集中的主题
◦ 4-5个词的是一个宽泛的主题 ◦ 加上几个词就可以变成集中的主题
◦ 农村土地置换 ◦ 农村土地置换对失地农户生活的影响, ◦ 谁在农村土地置换中有话事权,
选题
从集中的主题到研究问题:
◦ 不是要找到相关主题的所有资料 ◦ 要形成自己的问题, ◦ 拓展问题举例:
缺乏完全合法化和完善的私有产权
◦ 国家社会主义市场改革不太可能制造出完整市 场经济
◦ 改革——再分配部门和第二经济组成的混合经 济
◦ 本文研究:第二经济扩展对社会经济不平等的 影响
市场转型理论: ——国家社会主义由再分配到市场(倪志伟)
导言——目的、背景、研究问题 理论综述——官方、不同意见 提出理论——批评之前理论、论题、推
•研究方式(可
行性)
•对假设的验证
•选择研究对象 •对理论的支持
•变量及测量 或启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