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合集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产业”融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

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产业”融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

[收稿时间]2023-04-05[基金项目]2022年度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十四五”教学改革项目“以高水平产业人才培养为目标的计算机类专业‘1+1’创新模式研究与实践”(jg20220603);国家级第二批一流本科课程“程序设计I ”。

[作者简介]苏日娜(1978—),女,辽宁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设计与教学改革。

[摘要]随着“互联网+”国家发展战略的持续推进和行业产业不断升级,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各行各业的深度交融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结合地方区域经济发展要求,为更好培养产业所需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需要探索专业与产业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宁波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从专业产业共制育人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改造实践教学、共建实训基地和“双创空间”、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推进“专业”与“产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努力培养满足新时代产业发展和战略需求的高素质综合型复合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产业人才;人才培养;计算机专业[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3)18-0105-04September ,2023University Education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随着“互联网+”国家发展战略的持续推进,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各行各业的深度交融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对以承担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为主要任务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培育高水平、高素质、综合型产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自2018年起,教育部聚焦未来战略领域人才培养,积极探索和推进“新工科”建设。

新工科的主要特征包括跨界整合性、超前性、衍生性、创新驱动性以及应用实践性[1]。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双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双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二 、 “ 息 管 理 与 信 息 系 统 +软 件 工 信 程 群 ,主 要 涉 及 基 础 课 程 群 ;第 二 级 ,专 业 基 础 程 ” 复 合 型 人 才培 养模 式 的 构 建
复 合型 人 才 要 掌 握 两 个 专 业 的基 础 理 论 知 识 和 基本 技 能 ,拥 有较 宽 的知 识 面 ,基 础 扎 实 宽 厚 , 能 够融 会贯 通 多 学科 ,有 良好 专 业 知 识 背 景 。学 教 育平 台 课 程 群 ,主 要 涉 及 信 息 管 理 与 信 息 系 统
来越 受到社会 的关注。“ 息管理 与信 息 系统 +软件工程” 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全新的人 才培 养模 式,大 信
连 交通大 学经过探 索与 实践 ,积 累了丰 富的经验 并取 得了 诸 多成 果。本文主要 分析 了传统 的信 息管理 与信 息 系 统 专业存在的 问题 ,论述 了 “ 息管理与信 息系统 +软件 工程 ” 复合 型人 才培养模 式的 构建和 运行机 制 ,最后 信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促进工业 由大变强” ,体现 了党中央对 推进工业 化和信息 化实践 的决心 。新 形势下信息资源管理 人员更强 调专业化 ,即具有
专 门理论 、专 门知 识 、专 门技 能 ;更 注 重 复合 型 ,
即掌握信息技 术 ,通 晓信 息管理 ,熟 练本行业 业 务 ,精通各种 技术 的综合运 用 ,擅长各类 信息 的

9 ・ 0
第2 7卷第 2期
“ . 管理 与信 息 系统 + 件工程” 双专业复合 型人才培 养模式的探 索与 实践 信E - 软
21 00年 6月
应 性 ,同时 学 生 阅 读 外 文 资 料 等 的 能 力 也 有 待

软件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软件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软件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摘要:本文总结了地方院校软件工程教学的现状,探讨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结合计算机软件的基本属性,给出了在软件工程教学中采用“情景再现法”的具体过程,分析了采用“情景再现法”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情景再现创新建构主义软件工程近年来,中国软件产业呈现迅速发展势头,软件信息服务业日益显示出对产业创新、经济转型的巨大推动作用,经济社会发展对软件产业的需求不断增强。

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和基础,是信息产业自主创新急需取得突破的关键领域。

国务院颁布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把增强软件产业自主发展能力,加快培育信息服务新模式、新业务作为主要任务;三年规划目标中,软件和信息服务收入在电子信息产业中的比重要从12%提高到15%。

为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带来了新的机遇。

中国现在每年有400多万大学毕业生,其中40万左右是学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的。

但是,由于学用脱节等种种原因,这些毕业生不经过培训,基本上不能胜任实际工作。

这就造成一方面有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无法就业,另一方面企业大量缺乏实用型技术人才。

软件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教育体系的各个方面。

本文将从学校教育的重要活动——课堂教学谈谈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

一、课堂教学的现状现在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学同其它学科一样,本质上还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室就像一个剧场,教师在上面演戏,学生在下面看戏,最后只要通过考试就行,把考试成绩当作学生学习好坏的主要判断依据。

反应在具体的讲课中,就是要求学生认真听课,而不管学生是不是听懂,是不是身在心不在。

下课后,按标准的模式把作业做好;考试前,把教师给的重点内容背住,做好模拟题,就可以考出好成绩,成为教师眼中的好学生。

这种学生做作业有标准答案、考试有标准答案的模式,要求学生循规蹈矩地重复旧的知识,有创新想法的学生很可能会考试不及格。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果“只背不懂”,会扼杀大部分学生的创造力,把优秀学生训练成了没有创新、没有个人意识的考试机器。

软件开发毕业论文题目

软件开发毕业论文题目

软件开发毕业论文题目软件开发是一项包括需求捕捉、需求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的系统工程。

是当今世界的研究热门,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让软件开发日新月异,以下软件开发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1、模具CAD/CAE/CAM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2、非机类专业AutoCAD与工程制图的组合教学研究3、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4、基于数据结构教辅系统的实验课程改革5、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软件项目管理中的应用6、地方转型本科高校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7、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8、基于软件技术专业的校企合作有效性评价体系研究9、《影视媒体后期制作》课程教学改革探索10、国产信息技术在支付系统中的应用研究11、基于TEE技术的移动支付研究12、视频图像处理的方法与实现13、电动汽车充电站智能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4、结构拓扑优化中变量连接算法研究与软件实现15、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公交车系统设计16、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环境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分析17、微课在计算机应用软件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18、地方普通院校卓越软件工程师培养模式探究与实践19、高校创新型PHP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高职软件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研究21、程序语言与软件开发在计算机中的分析22、汽车运行加载力模拟软件的研究与开发23、地表残余移动变形预测软件开发24、管壳式换热器热力计算软件的开发25、面向信息系统软件开发项目的管理方法26、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管理软件系统开发27、基于智能手机的盲人语言应用软件的设计与开发28、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基础架构原理研究29、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现状及应用探究30、用户二次开发软件的兼容性架构设计31、基于计算机软件开发的JAVA编程语言探讨32、架空线驰度计算软件开发33、软件开发中软件质量控制和定量评估的研究34、软件开发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35、关于构件的软件开发技术分析36、基于计算机软件开发中影响软件质量的因素探讨37、浅析FixBPMCS平台在软件开发中的技术特点38、基于双目立体视觉原理的立体视频自动生成软件开发39、规则边缘的碎纸片拼接模型及软件开发40、基于二维码开发医疗设备调配管理软件41、基于创新工作室的软件开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42、软件工程课程常用教学资源开发与示例43、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开发风险浅析44、基于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开发探讨45、浅谈计算机软件开发设计的难点和对策46、传感器网络节点参数监测软件研究与开发47、地铁车辆段工艺设备数据库软件开发48、铁路隧道病害三维虚拟展示软件开发49、水电机组虚拟检修培训系统软件平台开发50、工厂方法模式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51、信息处理系统通用测试系统硬件设计52、基于GIS的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53、SET协议系统缺陷及其改进方案54、电子政务SaaS云计算信息安全风险解析55、轨道交通生产设备管理系统应用56、基于Android系统的智能家居设计方案57、虚拟化安全技术调研分析58、3D打印技术支持的凌家滩旅游商品开发模式构建59、大数据分析驱动银行运维体系创新60、档案自动化管理系统开发61、基于LabVIEW技术的宏观观测动物信息管理系统研究62、利用虚拟化技术提升地震解释软件应用能力63、基于网络外部性的软件交易方式与兼容模式选择分析64、随机服务时间下的家庭护理人员调度问题研究65、基于IT过程观的信息系统开发能力理论构建与实证检验66、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动态管理系统设计67、浅议如何提高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68、基于数据仓库的银行线上数据采集方法设计69、环境保障信息传输与控制中间件研制综述70、电子稳像技术研究与实现71、三维模型与属性数据同步的批处理方法研究72、基于移动物联的安全生产数据服务云平台的设计与实现73、基于MCAPI的多核软件开发方法74、数字化校园的发展趋势研究75、基于数据关联度的迁移策略研究76、单链表辅助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77、基于物联网的大气环境PM2监测系统设计78、软件开发质量管理研究79、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变电站检修系统的设计探究80、医院临床监护系统中RFID技术的应用研究81、我国大型企业信息化及信息管理82、SaaS云服务环境下的管理信息系统方案研究83、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要点分析84、电子商务系统开发中85、探究软件工程领域中组合数学的应用86、理论力学虚拟实验与课程管理平台的实现87、基于图像处理的河流数值模拟地形前处理88、“逆向造型”教学模块课题开发89、基于OPC技术的组态软件仿真对象程序设计90、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开放实验室管理系统设计91、高等学校移动信息化建设的研究92、基于工业CT图像重构的网格模型的全局优化方法93、软件构造课程设计及其课程群94、过程控制实验装置的机理建模与虚拟仿真软件开发95、刍议农业气象短信编辑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96、混沌相幅变换耦合像素替代的图像加密算法研究97、扩展SPARQL的室内空间语义查询研究98、物流信息系统架构分析99、车载MOST摄像头和人脸识别接口的设计与实现100、典型地物微波特性知识库的设计与实现101、部队心理医生综合诊疗系统的研制102、面向MOOC的高校图书馆发展战略103、ICT技术对于中国图书馆服务的影响104、SPI软件安装图模块的二次开发及应用105、发电厂虚拟漫游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06、军用数字地图中政区的构建及绘制方法107、在线审计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研究108、地下水自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在内蒙古的开发应用109、协同办公系统在贵州电网的实现与应用110、省级电科院信息化技术架构研究111、数字测绘成果档案管理系统设计112、C语言动画设计的实现探究113、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及其安全预防措施114、面向机械制造企业的快速报价系统设计研究115、浅谈虚拟现实技术的实现与发展116、利用反射技术实现程序结构优化设计117、企业医药管理信息资源的研究及探讨118、多通道热释电IRFPA图像拼接采集系统119、结构定向拓扑优化及软件实现120、软件研制合同履行监管信息管理流程优化对策分析121、医院信息数据挖掘及数据可视化122、基于CityGML的变电站三维信息查询123、应用对称匹配的PET瓶瓶盖缺陷实时检测124、《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实践与体会125、基于LabVIEW联合MATLAB实时拟合曲线软件的设计126、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减振镗杆仿真优化127、基于GIS的防震减灾信息管理与辅助决策系统128、论基于GIS的测绘综合管理系统设计129、数据结构课程GIS专业化教学改革思路的思考130、路面尖锐物图像处理分析与研究131、基于项目驱动的DACUM模型Java课程开发建设研究132、浅谈移动用户界面设计133、数据挖掘背景下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134、云计算环境下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135、教师群体知识转化融合支持系统软件研发136、浅析信息化助力土木工程管理137、关于仿真技术在数控加工中应用的思考138、MIS开发项目进度管理的关键链缓冲区设置139、试论水利自动化系统的维护管理140、电信机房综合管控系统设计。

产教融合培养新工科应用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产教融合培养新工科应用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Journal of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 第40卷第4期Vol.40 No.42021年4月Apr.2021产教 融合培养新科应川型人才的 探索与实践葛金龙1,黄晓晨1,王 旭2,毛长军2(1.蚌埠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安徽蚌埠233000;2.海控三鑫(蚌埠)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安徽蚌埠233000)[摘要]新工科创新人才的培养应该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针对不断发展的新技术、 新产业、新业态,应用型高校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做到多学科交叉融合、产教融 合,多方协同育人。

本文给岀了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多方参与人才培养、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基地 资源、特色导向多学科交叉融合、打造应用型高水平师资队伍等策略和实现路径,以期为地方高校 新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产教融合;新工科;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 -7602(2021)04 -0158 -04在产业迫切需求之下推进的面向未来、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的新型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深化工程教育 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地方产业经济,代表着最新的产业或行业发展方向[1]。

地方本科院校以产业 需求为导向,与产业对接,强调多方协同育人、跨界交叉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培养的新工科人才涉及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

结合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地方本科院校要发挥与地方经济和产业联系紧密的优势,依托办学特色,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构建具有 自身鲜明特色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体系[2]。

蚌埠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主动对接区域硅基新材料产业经济,融入硅基新材料产业结构的新需 求,服务蚌埠市“创新之城,材料之都”建设。

通过转型、改造升级,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着力开展新工科人才 培养,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大工程观,创新协同育人,将新工科人才培养与新材料产业链有机 结合。

基于“产教融合”视角的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基于“产教融合”视角的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基于“产教融合”视角的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产教融合”是当前产业经济转型发展对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已成为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抓手。

文章阐述了“产教融合”对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意义,剖析了目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瓶颈,针对这些问题,明确提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定位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构建了以应用能力为本位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标签:“产教融合”;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升级、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人才需求越来越多样化,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向社会输送的人才结构已不能适应当代产业结构的需求,呈现出高技能人才短缺现象。

地方本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力军,必然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己任,以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级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时至今日,中国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化向大众化发展,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产生的地方本科院校,必然要与传统大学形成错位竞争,转型发展是必然选择,特色办学是生存之本。

“产教融合”是实现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很好地解决了学校层面上“教”与企业层面上“学”的问题;解决了学校层面上的“培养”与社会层面上的“需求”的问题。

“产教融合”已经不仅仅是合作结果,更注重的是合作过程。

一、“产教融合”对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意义1.“产教融合”是实现地方本科院校职能的有效途径“产教融合”是当前产业经济转型发展对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的重要指导思想,已成为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抓手。

高校具备智力优势,科研能力较强,但科研成果转化缺少实践平台;企业具备雄厚的资金与先进的设备,但技术的深度开发缺少人才支撑,“产教融合”无疑是二者的最佳结合。

学校与企业互相借力、实现资源共享,从封闭走向合作直至“水乳交融”,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

校企双方以项目合作与科研成果转化为载体,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发点,以互惠互利为动力,以“校企业合作、紧贴业界、校地协同、产教融合”为主线,共同担负起协同育人的社会责任。

地方本科院校校企融合协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景德镇学院为例

地方本科院校校企融合协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景德镇学院为例

地方本科院校校企融合协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景德镇学院为例余金保①,洪耀球(景德镇学院教务处,江西景德镇 333400)摘 要: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快速升级,对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而产教融合校企协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分析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开展实践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以景德镇学院为例,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介绍开展校企融合协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和实践,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实践教学体系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实践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699(2020)06-0120-04 校企融合协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石,地方本科院校尤其是地处中西部地区院校,由于经济相对比较落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实践教学体系面临的困难较多,进展并不顺利,加上存在一些机制体制方面的问题,校企合作的动力不足、深度不够、方式较单一,影响学校转型发展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1]。

近年来,我国不少地方本科院校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途径,构建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转型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有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不少经验可进行参考借鉴,地方本科高校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对促进学校转型发展,提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有着深远的意义。

1 校企融合协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1.1 对产教融合的认识不够深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高质量发展呼唤更多高质量人才,需要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通过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技术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深远而重大[2]。

目前一些高校存在重视不够,推进力度不够大,效果不够好的问题;存在对产教融合理解不够准确的问题:认为产教融合就是校企合作,更多强调学校的主体作用,而真正的产教融合应该是企业深入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企业和学校都是人才培养的主体,企业与学校充分协调合作,互相监督促进,才能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3]。

2019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评选结果公示

2019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评选结果公示

4 1-7 基于产教融合与多元协同的卓越职教教师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5 4-1
高校思政金课“三面一体”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6 10
公安本科院校大数据条件下实战化教学改革路径研究
7 3-1
课程思政指标点分解及案例库建设探索与实践
8 3-7
地球系统科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研究
9 6-10
智能+虚实结合新工科实践教学系统建设及其应用研究
江苏理工学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重中 之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重中 之重
江苏警官学院
重中 之重
淮阴工学院/江南大学/中国 重中
矿业大学
之重
南京大学
重中 之重
南京师范大学
重中 之重
南京邮电大学
重中 之重
常州大学
重中 品牌专 之重 业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重中 之重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重中 之重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重中 之重
第 1 页,共 34 页
序号 指南 编号
15 8-5
课题名称 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6 9-7
基于AI智慧教育环境的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策略研究
17 9-41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新时代一流高校人才培养高地的内涵建设研究-以东南大学吴健 18 1-1
雄学院为例
19 1-1
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的一流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48
4-1
立足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 革研究
49 4-1 乡村振兴背景下涉农高校经济管理专业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改 革研究
课题主持人姓名 骆正林

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3 应用 型软件 人才培 养模式 的构建
3 1 整合 和优化课 程体 系 . ・
方 面的培训 。
3 3 深化校 企合 作模 式 .
学校 、 业 、 生 三 方如 同三 个 同步 的 、 企 学 契合
的齿轮 , 围绕 着职业 素养 的提升这 一共 同 目标 , 良
性运转 、 螺旋 式 上升 , 融 人走 向融 合 、 从 融通 。 软 件工程 专业配 合课 程体 系的变化应 改变原先 的课 堂设置 和教学 模式 , 提倡 将课 程 设 置在 实 习实 训 场地 , 全方 位 改造 原 有 教 学情 境 和场 所 。具 体 到 软件 工程专 业人 才 培 养 的教 学实 施 中 , 借助 于 校








第3 O卷
学生 必须具 备扎 实 的学 科 知识 基 础 , 能够 在 职业 岗位 上保持较 强 的 学 习后劲 ; 能力是 指 学 生必 硬 须具备 熟练 的专业 技 术 和技 能 , 胜任 职 业 岗位 能 的技术要 求 ; 软能力是 指学 生必须具 有敬业 精神 、 持续学 习能力 、 沟通合 作能力 和写 作表 达 能力 。
第3 O卷第 6 期
21 00年 1 2月








V0 . 0 No 6 13 .
De . 01 c2 0
J u a fHu ng n r l iest o r lo a g a gNoma v ri n Un y
地 方 高 校软 件 工 程 专 业 应 用型 人 才 培 养模 式
或者对原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计划的
基础 上进行 修改 , 养计 划 的偏 差最 终 将 导致 人 培

产教融合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点

产教融合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点

3、资源共享。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资源共享,包括师资、设 备、技术、信息等资源的互利共享。
3、资源共享
1、推动职业教育发展。通过产教融合,职业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 和产业发展趋势,从而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 性。
2、与行业、企业对接。产教融合可以使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建立紧密, 共同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提高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
4、资源整合与共享。加强学校与企业、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资源整合与共享, 实现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 念和教育模式,推动我国产教融合的国际化发展。
5、社会认可与支持。加强社会对产教融合的认可和支持,提高企业和学校 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加强宣传和推广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 和产教融合,为推动其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
产教融合的核心内容包括机制、模式和流程等。机制方面,主要包括政府引 导、市场运作、校企合作等方面的机制建设;模式方面,有订单培养、现代学徒 制、工学结合等多元化模式;流程方面,涉及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教 学实施、实习实训等方面的优化与完善。
尽管产教融合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和 挑战。比如,政策支持不足、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教育资源整合不够充分等。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产教结合。职业学校与产业、企业开展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将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等方面的资源引入学校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 生动的实践环境。
2、工学交替。学生通过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和在企业实践操作,交替进行 学习与工作,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感谢观看
1、人才培养目标与产业需求相匹配。 2、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相衔接。 3、实践教学与生产过程相对接。

基于产教融合的电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以成都工业学院为例

基于产教融合的电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以成都工业学院为例

基于产教融合的电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以成都工业学院为例发布时间:2021-08-09T11:28:24.770Z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10期作者:郭兰芳,郑骊,刘刚利,舒晓[导读] 成都工业学院向应用型本科转型的背景下,针对电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郭兰芳,郑骊,刘刚利,舒晓成都工业学院,四川成都, 610071摘要:成都工业学院向应用型本科转型的背景下,针对电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院通过积极探索了基于产教融合途径的应用型本科 “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模式,通过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创办“校中厂”,共建基于“项目制”、“双师型”教师队伍,共同开发课程与教学资源,共建人才培养体系等多元化育人模式,使得存在的问题得到改善,形成了良性互利的以学校、地方、行业、企业等多方共同构建的多元发展共同体。

关键词:产教融合新工科电类专业人才培养0引言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解决经济转型升级等问题,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在“十三五”期间实施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工程,旨在推动有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打造一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促进地方产业与高校教育双赢,为国家培养更加坚实的人才储备。

成都工业学院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只有结合自身办学特点,顺应时代发展,积极响应国家教育部号召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立足“新工科”建设,大胆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途径,才能为国家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1.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电力产业、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加之近年来西南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需求大增。

所以,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电类专业急需转变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结合电类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社会需要,立足学生基础,深化产教融合,探索 “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传统电类专业教学改革。

为助力四川“5+1”现代产业体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构建与发展,学院积极推进产教融合下电类专业的“新工科”建设,力求引领传统电类专业进行教学改革,加大学生学习的实用性、学科之间的交叉性与融合性,加大专业建设与新兴产业、传统行业的紧密联系。

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contents •引言•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目录contents •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人才培养实践案例•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效果评估•结论与展望目录研究背景与意义当前软件产业的迅速发展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的建设旨在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复合型的软件人才当前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010302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目的与方法国内软件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特点总结国内软件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

国内软件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国内软件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包括师资力量、教学资源、教学质量等方面。

国内软件学院发展历程发展阶段。

国外软件学院发展历程国外软件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特点国外软件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010203国内外软件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异同点国内外软件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的启示国内外比较分析培养目标与定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软件工程人才,以满足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对软件人才的需求。

定位以服务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为导向,以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为核心,以产学研合作为支撑,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软件人才队伍。

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培养方案制定完善的培养方案,包括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实践课程等,注重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体系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注重课程内容的更新和优化,强调课程与产业需求的紧密结合。

培养模式与特色培养模式特色基于CDIO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实践强调实践和理论并重注重团队协作提倡教师角色转变产学研合作模式可以实现学校、企业和研究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包括师资力量、实验设备、科研成果等。

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参与企业项目和实践教学,学生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产学研合作可以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促进科研成果转化010203基于产学研合作的软件人才培养实践培养创新思维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沙盘模拟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创业的全过程。

地方本科院校在深化产教融合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和解决策略

地方本科院校在深化产教融合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和解决策略

地方本科院校在深化产教融合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和解决策略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地方本科院校在深化产教融合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境。

这些困境不仅影响到学校和企业的合作,还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就业和未来发展。

解决这些困境,并找到正确的合作策略对于地方本科院校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困境和解决策略两个方面,对地方本科院校在深化产教融合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

1.产教融合意识不强地方本科院校和企业之间长期以来缺乏密切的联系和合作。

学校的师资力量和研究成果无法有效地为地方企业及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

企业对学校的专业培养方案和学生的素质认可度不高,缺乏对学校毕业生的信任和合作机会。

2.资源优势不明显地方本科院校在深化产教融合过程中,面临着资源优势不明显的问题。

相对于国内一流大学,地方本科院校在师资力量、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这就制约了学校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的可能性,也影响着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和未来发展。

3.合作机制不完善地方本科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相对单一,合作机制不完善。

学校与企业的合作通常只停留在实习或就业安置的层面上,缺乏深度的合作和交流。

双方的合作协议和机制不够完善,导致合作中出现分歧和矛盾。

4.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地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

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与企业的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无法有效地为企业输送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这就使得学校的毕业生很难适应企业的工作要求,也影响到企业和学校的深度合作。

1.加强产教融合理念的宣传和普及地方本科院校需要加强产教融合理念的宣传和普及,增强学校、企业和社会的共识和认同。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高学校师生和企业管理者的产教融合意识,增强双方的合作信心和决心。

2.深化产教融合资源整合地方本科院校需要深化产教融合资源整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补。

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实践基地和技术设备,为学生提供更加实用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实践与探索——以衡阳师范学院中兴通讯信息工程学院为例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实践与探索——以衡阳师范学院中兴通讯信息工程学院为例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实践与探索——以衡阳师范学院中兴通讯信息工程学院为例邓红卫1,陈列尊1,俞晓润2,王承龙1,彭亚云1(1.衡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湖南衡阳421002;2,中兴通讯教育合作中心,广东深圳518000)[摘要]产教融合和协同育人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畫要举措,也是亟待■破解的难题。

该丈通过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开展产教融合的现状分析,结合衡阳师范学院.中兴通讯信息工程学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提出适合当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思考。

[关键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金项目12017年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建设“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的多方协同育人新工科模式改革与实践”(39);2018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建设项目"ICT相关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基地”(53);2019年湖南省普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建设项0"计算机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中心"(58);2017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混合开发框架app餉设计与开发"(201702063026X"ICT专业项目综合实训"(201702018032);2018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新工科背景下多方协同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201801129023)、"云妥全实践基地"(201801087024X"物联网技术创新创业基金"(201801262009);2017年衡阳师范学喘优质课程立项建设项H"数据结构”(2017044)[作者简介]邓红卫(1970—),男,硕士,湖南祁阳人,衡阳师范学陡计算碍学与技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智能感知与深度学习研究;陈列尊(1968—),男,湖南耒阳人,工学博士,衡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非线性光学、光电子技术与教学设计研究。

校政企产教融合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校政企产教融合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69计算机教育Computer Education第 6 期2021 年 6 月 10 日中图分类号:G642文章编号:1672-5913(2021)06-0069-04基金项目: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改项目(沪教委高〔2019〕9号);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一般项目(Z2020-003)。

第一作者简介:毕忠勤,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高等教育管理,zqbi@。

校政企产教融合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毕忠勤1,张 超1,李永斌2(1.上海电力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上海200090;2.上海电力大学 教务处,上海 200090)摘 要:分析现有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存在问题的原因,结合现有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提出“校-政-企”共建、共享、共赢的地方应用型高校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并以服务临港人工智能主导产业,以临港集团共建人工智能学院为例,介绍相关建设方案,为未来产业学院建设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校政企合作办学;未来产业学院; 新工科;学科建设模式0 引 言随着新工业革命来临,中国正在向工业强国的行列阔步迈进,教育部也适时推出了“新工科”计划。

“新工科”计划是适应国际竞争新形势、我国战略发展新需求而提出的工程教育改革方向[1-2]。

开展新工科建设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创新方向和重大举措。

产教融合是新工科建设的基本内涵,深度的产教融合是新工科发展的未来趋势。

在新的工程教育理念下,地方高校现有的工程教育在学校定位、专业内涵、专业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机制、课程教学模式等方面都与新工科教育的培养需求存在多种不适应[3-5]。

地方应用型高校必须进一步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构建产教融合、校政企三方协同育人的模式。

在新工科背景下,从管理机制、教学体系、合作模式、实践体系等方面构建校政企深度融合的互利、互赢办学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现有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校企合作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一直在这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与推进,并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

地方应用型高校计算机类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地方应用型高校计算机类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地方应用型高校计算机类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摘要:文章从产教融合视角出发,分析了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和产教融合面临的困境,确定“一个基础、三个层次、六个方向”的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将产教融合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相结合,以互利共赢的产教融合模式,构建了多维度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实践中取得了较好成效。

关键词:产教融合;工程教育认证;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一、引言产教融合是指产业与教育的融合发展,是高等教育和产业界之间的一种高度参与的关系。

通过产教融合,企业深度参与到确定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编制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实践条件、参与教学设计与活动,最后通过企业的生产实际检验人才能力培养的产出;高校针对企业岗位需求,定向培养人才,节约企业人力成本。

二、计算机类专业产教融合面临的问题⑴ 人才培养供给与地方产业的需求不匹配对于地方应用型高校来说,还存在专业结构转型不快,知识结构不新,理论教学偏多,实践教学不实等问题,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与实际岗位的要求不相符。

⑵ 地方高校与企业合作中的利益诉求不匹配通过产教融合,企业期望可以获得大量的高素质人才,节省人力成本,并可以从高校获得大量科技研究成果。

而地方高校在解决企业关键技术问题、承担重要课题研究等方面的能力不如重点高校,导致产教融合中企业的利益诉求得不到满足。

⑶ 专业教学方式与企业实践环境不匹配。

当前很多高校的教学方式仍是填鸭式的满堂灌,课程教学没有真正达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

陈旧的教学方式难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工程实践能力,以致培养的人才难以适应企业工作环境的需要。

2 计算机类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2.1 科学确定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随着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上,衍生出了一些更结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如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人工智能、信息安全、大数据科学等。

如何根据学校实际,突出特色,科学地确定人才培养方向,是人才培养中的基础工作。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建设与实践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建设与实践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建设与实践摘要:传统的软件工程专业建设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

需要不断探索、尝试新技术的应用、以及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培养能够有力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

以新工科建设要求出发,结合地方高校特点,对软件工程专业建设过程中涉及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实践教学运行机制途径等进行改革,提升专业建设质量,培养合格人才。

关键词:新工科软件工程专业建设中图分类号:TP338.8 文献标识码:A项目来源:吉林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立项支持项目[项目编号:JLJY202127352716]1.引言为适应我国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需要,教育部提出新工科建设理念,为未来新工科专业建设指明了方向。

软件工程专业要求培养学生适应软件行业潮流,具备软件基础理论、技能,能够用软件工程思想、技术进行分析、开发计算机软件的能力。

同时也是热门工科专业的基础,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

由于受到学校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软件高级人才成为制约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瓶颈。

软件工程专业作为培养软件工程人才的专门机构,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如何适应新工科和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成为软件工程专业建设的目标。

为适应“新工科”建设的要求,软件工程专业建设研究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徐晓飞教授探索出“哈理工新型工科‘’方案”,构建面向未来持续竞争力的敏捷教学体系,培养新型工科创新人才和复合型领军人才;国防科技大学毛新军教授研究了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教育方法和经验成果,包括培养理念与目标、课程学习与要求、培养过程与考核分析与总结三所大学在学生培养方面的共性认知与方法,并提出了多项建议;哈工大战德臣教授提出了总结网络教学经验与混合式课程建设相结合的方法,完善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模式。

新工科产教融合与项目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新工科产教融合与项目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新工科产教融合与项目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作者:于倩张璇王杰朱锐郁湧来源:《科技风》2024年第02期摘要:新工科是基于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国际竞争新形势、立德树人新要求而提出的我国工程教育改革方向。

产教融合是推进“新工科”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措施之一,在新工科背景下,结合产教融合模式是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发展的一种新思想、新趋势,是高校与企业相互融入,共同介入人才培养的方法。

本文介绍了在新工科概念指导下,我院结合产教融合模式,使用项目实践教学方法在“软件工程概论”课程中进行的探索与实践,实践证明产教融合模式的教学改革确实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工科;产教融合;项目实践;教学改革新工科专业是以互联网和工业智能为核心,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智能科学与技术等相关工科的专业[1]。

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要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2]。

为实现新工科人才培养“厚基础、强交叉、宽视野、高品位”的定位,我院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模式,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学科交叉融合,教学方面从“以学科为基础”向“以市场为导向”转变,面向未来主动布局,综合全面突出创新的基本理论[34],“产教融合、校企一体”,注重复合型新工科人才培养。

我院与云南南天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推进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在“软件工程概论”中探索与实践了产教融合模式的项目实践教学方法,即从育人、工业融合、人才培养三个体系展开;以课程设置、实践教学、院企合作、师资培养与使用、管理与运行机制六个方面探索与实践,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产业结合,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重,培养符合社会和企业需要的软件高级人才[56]。

一、教学探索与实践现在以及未来新工科专业建设路径是:“预测未来人才市场需求——改造升级现有专业——调整完善现有学科”,从“以学科为基础”向“以市场为导向”的转变[7],这将成为高校各类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共识。

高校课题申报:新工科背景下省属院校IT类专业产教深度融合路径探索与实践

高校课题申报:新工科背景下省属院校IT类专业产教深度融合路径探索与实践

新工科背景下省属院校IT类专业产教深度融合路径探索与实践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省属院校;产教融合;新工科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1一、问题的提出与界定××××××学院与国内知名IT企业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的办学模式, 形成校企共同招生、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与教材、共同组织教育教学、共同建设师资队伍、共同管理和考核评价的“六共同”协同育人机制。

但地方高校受体制、政策的相关制约,如何做到让校企双赢,真正催生行业、企业主动参与高等教育合作育人的内生动力,是产教是否能够深度融合的基础,也是本项目急需解决的问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1.2.1 国外研究现状美国产教融合发展的代表性高校及地区有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高校,对硅谷、波士顿乃至整个美国经济、科技、社会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以斯坦福大学为例,该校为硅谷的兴起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斯坦福大学坚持开放办学,从教育教学到科学研究到社区生活都与硅谷紧密地融合在了一起。

斯坦福大学与硅谷的深度融合一方面解决了大学自身经费不足的难题,另一方面,大学通过双方合作培养和锻炼了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技术人才,为硅谷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科学技术和创新能力。

斯坦福大学与硅谷的这种协同融合发展的模式为双方的未来发展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英国产教融合的代表案例为牛津大学与牛津郡的融合发展。

60年代的牛津郡以农业为主,随着牛津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其对牛津郡及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和贡献度不断提升。

目前,牛津郡地区80%的高科技企业由牛津大学的毕业生创办,科技创新及技术成果的转化促进了牛津地区的快速发展。

据牛津大学校长约翰·胡德(John Hood)介绍,牛津大学技术转让中心平均每6到8周就能创造一个新企业,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为牛津及周边地区的科技创新及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双一流”背景下的地方院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双一流”背景下的地方院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0引言,,。

、、、5G ,,,。

1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1983,();19841985,,。

,。

1988。

2011,。

10,,。

1.1与社会行业需求的不匹配,,,。

、。

“”,,,,[1]。

,,,,,,。

1.2专业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经验不足,,。

,,,。

,,,。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地方院校‘一流’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2019SJGLX326);河南省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面向新工科的软件工程专业通专融合课程及教材体系优化探索与实践”(2020JGLX053)的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杨华,郑州轻工业大学软件学院讲师。

张志锋,郑州轻工业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

马军霞,郑州轻工业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

孙海燕,郑州轻工业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

桑永宣,郑州轻工业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

“双一流”背景下的地方院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杨华张志锋马军霞孙海燕桑永宣(郑州轻工业大学软件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摘要】软件工程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领域,提高高等院校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对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文章在“双一流”建设的契机下,针对地方院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索研究,通过郑州轻工业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建立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同类地方院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思路。

【关键词】双一流;新工科;软件工程;人才培养;6W 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中图分类号:G642.0;TP311.5-4文献标识码:BDOI:10.19694/ki.issn2095-2457.2021.18.03. All Rights Reserved.、、、,,[2]。

1.3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待加强,、,28h。

,。

,,。

[3],、,,,、,。

,,,,。

2地方院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研究,“”,。

,,。

,,,,。

“”,,,。

2.1明确社会需求,确定培养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作者:张贤坤苏静王怡罗新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8年第05期摘要: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是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加强学校与产业、行业、企业间的交流,促进产教融合,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天津科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开展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思路与具体方法,最后总结了产教融合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关键词:产教融合;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软件工程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5-0128-03我国高等教育实施的是分层分类办学,引导高校在不同的层次上发展,“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旨在支持一部分高校向世界一流水平大学发展,其他地方本科院校承担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任务[1]。

2016年7月6日教育部发布的《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1219所本科院校中公办普通本科院校796所,除了少数以“985”和“211”大学为代表的研究性、综合性大学外,多科类或以单一类学科为建设重点的地方本科院校占绝大部分。

2015年10月21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出,地方高校要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

因此,如何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积极开展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合适的人才在地方本科院校当前工作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一、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受益于美国总统林肯1862年颁布的“莫里尔”法案,威斯康星大学得到了滚雪球式的发展;1904年时任校长的范海思提出了“威斯康星思想”的萌芽思想,即“州立大学的生命在于其和州的紧密联系;州需要大学来服务,大学对州负有特殊使命”;1912年该校麦卡锡教授正式提出了“威斯康星思想”,其中最重要一点就是“地方性高校必须参与所在区域的具体社会事务,将所在区域作为教师与学生的社会实践场所”[2]。

“威斯康星思想”告诉我们,一般性的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是服务地方经济,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端应用型人才。

高端应用型人才应该突出三个性,即“地方性”、“应用性”和“创新性”[3]。

“地方性”就是人才培养要立足地方、依托地方、服务地方,以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标。

这需要地方高校加强与所在区域的政府、企业、行业之间形成互动,吸引各种资源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

“应用性”是指人才培养层次,一方面培养的人才要紧密结合所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培养的人才不需要太浓厚的学术素养,但是需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

“创新性”是指地方高校培养的人才须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创新思维和一定的创新能力,此处的创新能力应该是应用集成创新,而不是理论创新。

综合起来,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及定位应该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二、产教融合是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的调整阶段,社会对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明显加大。

然而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已是不争的事实,一方面企业或各类机构感叹难以招聘到符合预期的人才,另一方面每年数以百万计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许多学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人才供需之间的矛盾仍然突出。

经过几十年的长足发展,我们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处于世界前列,部分高校办学水平已处于世界高水平一流大学行列,这表明造成人才供需矛盾的根本原因不是数量问题,而是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出现了问题。

作为占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与层次最大的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规格并没有形成合理的借位发展态势。

以计算机类专业为例,绝大部分理工类高校都开设了计算机类的专业,但是如果仔细查阅各校计算机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学校之间差别微小,甚至有些学校计算机类的专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之间,有些学校的网络工程和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大部分相似或相同。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一方面出现“用工荒”,一方面出现“就业难”的现象。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除了地方高校专业同质化问题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目前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偏重理论教育、忽视实践教育,导致象牙塔里的人才培养结果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为了减少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地方本科院校可以参考威斯康星大学那样主动加强与企业、行业间的合作,引入企业或行业的资源参加学校教学环节,这也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出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对于地方本科院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新常态,充分发挥企业或行业资源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仅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也是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4-5]。

三、我校开展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的具体思路和做法天津科技大学的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天津轻工业学院,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改为现名,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天津市重点建设的多科性大学。

天津科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成立于2005年,至今已有12年的办学历史。

近年来,软件工程专业瞄准社会需求,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探索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较好的成效。

2016年天津市教委公布了2015年天津市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结果,我校软件工程专业在有985等高校参评的情况下获得全市第三名,在天津市具有较好的声誉。

(一)调整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我校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每隔4年左右有一次较大幅度的调整修订。

调整修订主要是根据社会需求和毕业生反馈、任课老师意见等多方面的需求进行调整。

主要工作分三步:1.行业社会需求调研。

通过对毕业生的调查和企业走访,了解企业对专业人才实际需求,以及毕业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与企业需求间的差距等,为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供思路。

2.邀请企业技术骨干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

为了使得人才培养方案能更贴近企业行业需求,每次调整都会邀请相关企业的技术骨干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具体到毕业生需要具备的能力、需要什么样的课对这些能力支撑,以及每门课讲什么内容等。

3.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

人才培养方案正式提交前都会举行论证会,邀请企业、学校督导、相关院校的教学副院长等对人才培养方案把关,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近几年的经验表明,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邀请企业参与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就业竞争力有较大帮助,培养的毕业生受到企业的青睐,学校的办学声誉也得到提高,提高了我校为区域经济服务的能力。

(二)深化产教融合,优化各种资源,形成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机制天津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聚集了像百度、搜狐、中软国际、渣打(中国)科技营运有限公司等知名IT企业,学校积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深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机制。

1.创办了金融IT实验班。

渣打(中国)科技营运有限公司(简称渣打科营中心)是渣打集团全球仅有的三个服务共享中心之一,专门提供金融后台数据外包服务。

渣打科营中心位于天津开发区,现有IT员工600多人。

针对渣打科营中心人才需求以及社会对既懂IT技能又懂金融知识的人才需求情况,学校与渣打(中国)科技营运有限公司共同创办了金融IT实验班,该班首批招生29人,学员毕业后优先进入渣打(中国)科技营运有限公司。

2.创建了晓通网络实验班。

北京晓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华为等网络产品供应商,有固定的业务渠道和用人需求,为此学校积极与晓通公司合作在校内共建北京晓通天津科技大学校内实训基地,同时创建了晓通网络实验班。

该实验班除了给学生传授网络理论和技能外,侧重于大数据方向的应用与开发。

该实验班目前已开办2届,学生全部就业于北京、天津等沿海城市。

3.举办卓越软件工程师实验班。

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是由天津市教委、科委、新技术产业园区合作共建的软件人才培养基地。

该基地为学校与企业搭建了合作平台,以卓越软件工程师实验班形式开展企业项目实训,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校每年选拔30人左右的学生进入卓越软件工程师实验班,学生在实验班里进行为期半年的项目实训后再进行3个月左右的毕业设计,毕业答辩由企业导师与学校导师共同完成。

目前参加的两届学生就业和实践能力明显高于校内学生。

4.引入企业资源来校进行课程转换。

中软国际是中国领先大型综合性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学校积极与中软国际开展合作,软件工程专业每年拿出1—2个课程设计,由企业工程师带着实际项目来校完成教学任务,通过这种形式的课程转换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项目经验和实践能力。

(三)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软件工程专业学生为基础创建了校级“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实验室”。

创新实验室由3个面积约80平方米的实验室组成,每个实验室配备24个工位,每个工位配备一台电脑和桌椅;创新实验室采取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学生在早上6:30到晚上11:00时间内刷卡进入。

每个工位由学生申请使用,申请的学生须有具体的任务。

创新实验室任务的来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部分是学校科研训练类项目,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校级大学生实验室开放基金等;第二部分是学科竞赛,积极筹措资金鼓励教师利用创新实验室平台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第三部分是教师的科研项目,鼓励教师利用创新实验室平台指导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第四部分是企业实际项目,积极引导企业将部分实际开发项目引入到创新实验室,积极促进教师和学生参与企业项目开发。

每项任务结束后重新申请,不定期轮换。

创新实验室建立1年多,学生共申请到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5项、天津市级10项,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12人次、省部级奖项46人次,通过创新实验室孵化共有6名学生注册成立了科技创业公司。

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面向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型以及IT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以培养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竞争力的有效方法,然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不断渐进的过程,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校内专业课与企业实训课间的衔接问题如果要深入开展产教融合,需要对原有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适当调整,在确保本专业必须完成的理论教学和相应实践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方可进入企业实训,否则可能因为应该学习的内容没有学习完成导致知识体系不完备,实训所需的技能不能满足实训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