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纸带问题分析知识梳理学案 教科版必修1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易错知识点总结(带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易错知识点总结单选题1、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得到的记录纸带如右图所示,图中A、B、C点为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0.10s。
每两相邻的计数点之间有几个点未画出( )A.3B.4C.5D.6答案:B中学实验所用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f=50Hz周期为T=1f=0.02s则n=tT=0.10.02=5则每两相邻的计数点之间有4个点未画出。
故选B。
2、在实验条件下,复兴号从静止开始加速到350 km/h,用时65 s;在实际情况下,复兴号从静止开始加速到350 km/h,需用时8 min。
关于复兴号的两次加速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变化量的大小在实验条件下更大B.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在实验条件下更小C.实验条件下的平均加速度约为1.5 m/s2D.实际情况下的加速度大小恒为0.2 m/s2答案:CAB.复兴号两次加速过程的速度变化量相同,实验条件下用时更短,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更大,AB错误;CD.已知复兴号的末速度为v=350 km/h=97.2 m/s,实验条件下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a1=ΔvΔt1=97.265m/s2=1.5 m/s2实际情况下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a2=ΔvΔt2=97.28×60m/s2=0.2 m/s2但并不一定是恒定的,D错误,C正确。
故选C。
3、下面的几个速度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A.子弹射出枪口的速度是800m/sB.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是40km/hC.汽车通过一站牌时的速度是72km/hD.子弹以790m/s的速度击中目标答案:BA.枪口是一个位置,所以子弹射出枪口的速度是瞬时速度,故A错误;B.汽车从甲站沿直线行驶到乙站是一个过程,所以40km/h速度是平均速度,故B正确;C.站牌是一个位置,所以汽车通过一站牌时的速度是瞬时速度,故C错误;D.击中目标是一瞬时,所以击中目标的速度是瞬时速度,故D错误。
物理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1知识点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一、基本概念1、质点: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时,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参考系: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3、坐标系:定量的描述运动,采用坐标系。
4、时刻和时间间隔: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
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5、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6、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动。
可用从起点到末点的有向线段来表示,是矢量。
位移的大小小于或等于路程。
7、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程度。
分类平均速度:物体通过的位移与所用的时间之比。
瞬时速度: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与速率的区别和联系速度是矢量,而速率是标量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率=路程/时间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时速率8、加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定义: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速度变化〔vt—v0与完成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a=〔vt—v0/t 〔即等于速度的变化率a不由△v、t决定,而是由F、m决定。
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不确定。
〔或与合力的方向相同二、运动图象〔只研究直线运动1、x—t图象〔即位移图象〔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始位置。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曲线表示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
〔3、斜率表示速度。
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v—t图象〔速度图象〔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物体作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发生变化。
〔3、纵坐标表示速度。
纵坐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纵坐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优质】最新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自由落体运动知识梳理学案教科版必修1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优质】最新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自由落体运动知识
梳理学案教科版必修1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重点掌握其运
动规律.
2.知道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知道地球上不同地方重力
加速度大小的差异.
3.理解用频闪摄影研究运动的基本原理,会根据照片分析自由落体运动.
4. 熟练运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决简单问题.
5. 理解伽利略利用斜面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所蕴含的思想方法.领会
“提出假设、数学推理、实验检验和合理外推”的科学研究方法.
【要点梳理】
要点一、自由落体运动
要点诠释:
1、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的两个基本特征
①初速度为零;
②只受重力。
3、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性质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竖直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4、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
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做重力加速度。
通常用符号“g”来表示。
g的方向竖直向下,大小随不同地点而略有变化。
尽管在不同地点加速度g值略有不同,但通常的计算中一般都取
g=9.8m/s2,在粗略的计算中还可以取g=10m/s2。
■。
[推荐学习]2018高中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1.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学习目标]1.了解两种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学会安装和使用.2.掌握测瞬时速度的方法,会用打出的纸带求瞬时速度.3.会用图象表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一、打点计时器及其原理二、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1.实验步骤(1)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并穿好纸带.(2)把打点计时器的两个接线柱接到交流电源上(电源频率为50Hz ,电磁打点计时器接6V 以下低压交流电,电火花计时器接220V 交流电).(3)先接通电源开关,再用手水平拉动纸带,纸带上就打下一行小点,随后立即关闭电源. (4)取下纸带,从能看得清的某个点开始,往后数出若干个点,如果共有n 个点,那么n 个点的间隔数为n -1个,则纸带的运动时间Δt =(n -1)×0.02s. (5)用刻度尺测量出从开始计数的点到最后的点间的距离Δx . (6)利用公式v =ΔxΔt 计算出纸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2.注意事项(1) 打点前,应使物体停在靠近(填“靠近”或“远离”)打点计时器的位置. (2) 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打点稳定后,再拉动纸带. (3)打点计时器不能连续工作太长时间,打点之后应立即关闭电源.(4)对纸带进行测量时,不要分段测量各段的位移,正确的做法是一次测量完毕(可先统一测量出各个计数点到起始点O 之间的距离). 三、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 1.原理纸带上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可以粗略地由包含这一位置在内的一小段位移Δx 内的平均速度表示,即根据v =ΔxΔt ,当Δt 或Δx 较小时,用这个平均速度代表纸带经过该位置的瞬时速度.如图1所示,E 点的瞬时速度可用D 、F 两点间的平均速度代表,即v E =ΔxΔt.图12.数据处理(1)测量:把纸带上能看得清的某个点作为起始点O ,以后的点分别标上A 、B 、C 、D ……,如图2所示,依次测出各点到O 点的距离,再算出OA 、AB 、BC ……的距离x 1、x 2、x 3…….图2(2)计算:若打点计时器打点的周期为T ,则A 、B 、C 、D ……各点的瞬时速度分别为:v A =x 1+x 22T、v B =x 2+x 32T 、v C =x 3+x 42T 、v D =x 4+x 52T…….(3)列表比较:把数据填入下表,根据数据判断纸带运动速度的变化情况.3.注意(1)为了减小实验误差,A 、B 、C 、D ……不一定是连续计时点,比如可以每隔四个点选一个点(称为计数点),此时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 =0.1s.(2)计算计数点的瞬时速度时,Δx 、Δt 应取此计数点前、后两个计数点之间的位移和时间,即v n =x n +x n +12T. 四、用图象表示速度1.速度-时间图象(v -t 图象)用横轴表示时间t ,纵轴表示速度v ,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测量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即得到物体运动的v -t 图象. 2.v -t 图象的意义v -t 图象非常直观地反映了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但它不是(填“是”或“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例如,如图3所示是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图3由v -t 图象可知在0~4s 内速度随时间不断增大,表示质点做加速运动;在4~8s 内速度不随时间变化,表示质点做匀速运动;在8~10s 内速度随时间不断减小,表示质点做减速运动.质点在t =0时刻的速度为0.在5s 末的速度大小为15m/s.一、打点计时器的应用原理及操作例1 用打点计时器可测纸带运动的时间和位移.下面是没有按操作顺序写的不完整的实验步骤,按照你对实验的理解,在各步骤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内容,然后按实际操作的合理顺序,将各步骤的字母代号按顺序写在空白处.A.在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两接线柱上分别接上导线,导线的另一端分别接在频率为50Hz 的低压________(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的两个接线柱上.B.把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让纸带穿过______,并压在________下面.C.用刻度尺测量从计时开始点到最后一个点间的距离Δx .D.切断电源,取下纸带,如果共有n 个清晰的点,则这段纸带记录的时间Δt =________.E.打开电源开关,再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F.利用公式v =ΔxΔt 计算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答案 交流 限位孔 复写纸 (n -1)×0.02s BAEDCF解析 A 项中电磁打点计时器应使用低压交流电源;B 项中应将纸带穿过电磁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并放于复写纸的下方;D 项中纸带上记录的时间Δt =(n -1)×0.02s.合理的实验步骤为BAEDCF.【考点】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题点】打点计时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二、瞬时速度的计算和速度—时间图象的画法例2 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 ,某次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的情况如图4所示,纸带在A 、C 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在A 、D 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B 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______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图4答案 0.35 0.42 0.35解析 由题意知,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A 、C 间的距离为0.014m.A 、C 间对应的时间为0.02×2s =0.04s. A 、D 间的距离为0.025m.A 、D 间对应的时间为0.02×3s =0.06s由公式v =Δx Δt 得:v AC =0.0140.04m/s =0.35 m/s ,v AD =0.0250.06m/s ≈0.42 m/s. B 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A 、C 间的平均速度.【考点】瞬时速度的测量 【题点】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例3 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电源频率为50Hz ,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 、B 、C 、D 、E 、F 、G 共7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5所示,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本题计算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图5(1)在实验中,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______再______(填“释放纸带”或“接通电源”).(2)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________个点没有标出.(3)试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每隔0.1s 测一次速度,计算出打下B 、C 、D 三个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并将各个速度值填入下表.(4)将B 、C 、D 、E 、F 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标在图6直角坐标系中,并画出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图6答案 (1)接通电源 释放纸带 (2)4 (3)0.400 0.479 0.560 (4)见解析图 解析 (1) 在实验中,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 (2) 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n =Δt ΔT -1=0.1s0.02s -1=4个点没有标出.(3)v B =(3.62+4.38)×10-22×0.1m/s =0.400 m/s ;v C =(4.38+5.20)×10-22×0.1m/s =0.479 m/s ;v D =(5.20+5.99)×10-22×0.1m/s ≈0.560 m/s.(4)图线如图所示:【考点】用图象表示速度 【题点】用图象表示速度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多选)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除重物(小车)、纸带外,还需选用的仪器是( )A.秒表B.刻度尺C.速度计D.交流电源 答案 BD解析 由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点的间隔数可知任意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故不需要秒表,选项A 错误;再利用刻度尺测出两点间的距离就可进一步求出平均速度,故不需要速度计而要使用刻度尺,选项B 正确,C 错误;打点计时器要使用交流电源工作,选项D 正确. 【考点】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题点】打点计时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2.(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多选)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若打点周期为0.02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先接通电源,后拉动纸带 B.先拉动纸带,后接通电源C.电火花计时器使用6V 以下的交流电源D.连续n 个计时点间的时间间隔为(n -1)×0.02s 答案 AD解析 使用打点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打点稳定后,再拉动纸带,A 正确,B 错误;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220 V 交流电,C 错误;每相邻的两个计时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 s ,连续n 个计时点间有n -1个时间间隔,故时间为(n -1)×0.02 s ,D 正确.【考点】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题点】打点计时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3.(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如图7所示是一位同学使用打点计时器得到的两条纸带,他将两条纸带(甲、乙)上下并排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在图中A 、B 两点之间,两条纸带(甲、乙)运动的时间之比是( )图7A.1∶1B.2∶1C.1∶2D.无法比较 答案 B解析 设纸带上每打出两个相邻点所经历的时间为T ,所以纸带甲、乙上A 、B 两点间时间之比为t 1t 2=10T 5T =21,选项B 正确.【考点】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题点】打点计时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4.(瞬时速度的测量)用气垫导轨和数字计时器能更精确地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如图8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1=0.29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2=0.11s,已知遮光板的宽度为 3.0cm,则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为________,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为________.图8答案0.10m/s 0.27 m/s解析由于滑块经过光电门时遮光板的挡光时间较短,所以滑块经过光电门的速度可用遮光板挡光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表示.经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v1=dΔt1=3.0×10-20.29m/s≈0.10 m/s,经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v2=dΔt2=3.0×10-20.11m/s≈0.27 m/s.【考点】瞬时速度的测量【题点】用传感器测量速度5.(瞬时速度的测量)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9所示,在纸带上选择0、1、2、3、4、5共六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纸带旁并排放着带有最小分度为1mm的刻度尺,0点跟“0”计数点对齐,由图可以读出三个计数点1、3、5跟0点的距离并填入表格中.图9计算小车通过计数点“2”的瞬时速度为v2=______m/s.答案 1.20 5.40 12.00 0.21解析 x 1=1.20cm ,x 2=5.40cm ,x 3=12.00cm.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 =0.10s ,v 2=x 132T =(5.40-1.20)2×0.10×10-2m/s =0.21 m/s.【考点】瞬时速度的测量 【题点】用打点计时器测量速度6.(用图象表示速度)如图10所示是一条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电源频率为50Hz,0、1、2、3、4、5、6是七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各计数点到0的距离如图所示.图10(1)求出2、4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并填入表格.(2)在图11坐标纸中画出质点的速度—时间图象.图11答案 (1)0.40 0.69 (2)见解析图 解析 (1)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T =0.1sv 2=x 132T =(9.0-1.0)×10-22×0.1m/s =0.40 m/sv 4=x 352T =(22.8-9.0)×10-22×0.1m/s =0.69 m/s(2)根据(1)表格中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然后连线得到图象如图所示.【题点】用图象表示速度。
高中物理必修1《运动的描述》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1《运动的描述》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认识运动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参考系1.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2.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
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质点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的大小<<它通过的距离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
第二节时间位移时间与时刻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
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t2—t1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路程和位移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第三节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打点记时器: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信息的仪器。
;一般打出两个相邻的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
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是物体的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
其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
单位是m/s。
v=s/t瞬时速度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时刻前后无穷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018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word版】.doc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一、考点突破此部分内容在高考物理中的要求如下:知识点考纲要求题型分值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正确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实验题4~5分二、重难点提示重点:对纸带的分析,求速度。
难点:打点计时器打点计时原理。
1. 对打点计时器的认识: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火花计时器结构原理它是一种记录运动物体在一定时间间隔内位移的仪器。
当接通6 V以下低压交流电源时,在线圈和永久磁铁的作用下,振片便上下振动它是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小点而显示点迹的计时仪器。
当接通220 V交流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经接正极的放电针、墨粉纸盘到接负极的⑴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按照要求装好纸带。
⑵打点计时器接交流电源。
⑶接通电源,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纸带上就打出了一行小点,随后立即关闭电源。
⑷取下纸带,从能看得清的某个点数起,数一数纸带上共有多少个点,如果共有n 个点,那么点的间隔数为n -1个,则纸带的运动时间t =0.02(n -1)s 。
⑸用刻度尺测量一下从开始计数的一点到最后一点n 间的距离。
⑹利用公式v =Δx /Δt 计算出纸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⑺根据v =Δx/Δt 计算出0,1,2,…,5各点附近的平均速度,把它当做计时器打下这些点时的瞬时速度,并记入下表中,点0作为计时起点,t =0,便可看出手拉纸带运动的速度变化情况。
起来,位于振片一端的振针就跟着上下振动而打点,这时,如果纸带运动,振针就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当交流电源频率为50 Hz 时,它每隔0.02 s 打一个点,即打出的纸带上每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 s 。
纸盘轴,产生火花放电,于是在运动纸带上就打出一系列点迹。
当电源频率为50 Hz 时,它也是每隔0.02 s 打一次点,即打出的纸带上每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也是0.02 s 。
工作电压 6 V 以下低压交流220 V 交流阻力与纸带有接触,阻力大电火花计时器工作时,纸带运动时受到阻力小,比电磁打点计时器实验误差小手拉纸带在几个时刻的瞬时速度位置0 1 2 3 4 5时刻(t/s)0 0.10.20.30.40.5瞬时速度(v/m·s-1)例题 1 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______电源的计时仪器,它的工作电压是________V,当电源频率是50 Hz时,它每隔______s打一次点。
2018年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自由落体运动知识梳理学案教科版必修1
自由落体运动【学习目标】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重点掌握其运动规律.2.知道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知道地球上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的差异.3.理解用频闪摄影研究运动的基本原理,会根据照片分析自由落体运动.4. 熟练运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决简单问题.5. 理解伽利略利用斜面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所蕴含的思想方法.领会“提出假设、数学推理、实验检验和合理外推”的科学研究方法.【要点梳理】要点一、自由落体运动要点诠释:1、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的两个基本特征①初速度为零;②只受重力。
3、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性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竖直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4、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做重力加速度。
通常用符号“g”来表示。
g的方向竖直向下,大小随不同地点而略有变化。
尽管在不同地点加速度g值略有不同,但通常的计算中一般都取g=9.8m/s2,在粗略的计算中还可以取g=10m/s2。
■要点二、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要点诠释:1、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可以用以下四个公式来概括■2、以下几个比例式对自由落体运动也成立①物体在1T末、2T末、3T末……nT末的速度之比为v1:v2:v3:……:v n=1:2:3:……:n②物体在1T内、2T内、3T内……nT内的位移之比为h1:h2:h3:……:h n=1:4:9:……:n2③物体在第1T内、第2T内、第3T内……第nT内的位移之比为H1:H2:H3:……:H n =1:3:5……(2n-1)④通过相邻的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1:t2:t3:……:t n=1:():():……:()要点三、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1.伽利略的科学研究过程的基本要素为:对现象的一般观察、提出假设、运用逻辑(包括数学)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对假设进行修正和推广等.2.伽利略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和谐地结合起来.【典型例题】类型一、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的考查例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质量大的物体自由落体时的加速度大B.从水平飞行着的飞机上释放的物体将作自由落体C.雨滴下落的过程是自由落体运动D.从水龙头上滴落的水滴的下落过程,可近似看做自由落体运动【思路点拨】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
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章小结学情分析重难点分析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章小结: 如何描述质点的运动?导语:本章我们学习了如何描述运动。
根据机械运动的定义, 想要描述清楚物体的运动, 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研究谁?相对于谁的运动?如何表示时间?如何表示地点?怎样精确的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一、本章主要知识网络梳理如下:从网络图可知, 本章知识的学习过程体现了人类对事物认知的一般思路: 现象→感知→粗略→精确→确定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研究事物的本质属性。
(本章知识只限于对运动的描述部分, 后续部分将继续完成)二、本单元知识网络解读:1.研究对象——质点生活中做机械运动的物体有各种各样、不尽相同, 研究和描述其运动十分困难。
聪明的物理人创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建立理想化模型, 把研究对象的主要因素凸显出来——质量, 把次要因素忽略掉——大小和形状, 这样就建立了“质点”这一理想化模型。
2.描述运动的基础概念——参考系、坐标系、时间、时刻、位移我们知道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是绝对的。
想要描述清楚物体做怎样的运动, 需要一个假定为不动的参照物——参考系, 这样就可以确定物体是否运动、做怎样的运动了。
但这仍停留在现象感知、感性认识的层面, 还处在粗略的定性描述阶段。
为了定量描述物体运动, 物理学家们选择了用坐标系这一数学工具来确定质点的空间位置和位置变化(位移), 类比坐标轴建立了时间轴来表示时间和时刻。
这样某个运动状态的描述对应时刻和该位置坐标, 某个运动过程的描述对应时间与位移。
3.精确地描述运动的物理量——速度、加速度初中用路程和速率粗略地描述运动, 高中借助数学工具实现了由粗略的定性描述向精确的定量表达的升级。
用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速度变化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加速度来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
利用位移、速度、加速度来更加清晰、精确地描述运动, 实现了对运动认识由具体到抽象、由标量到矢量的进阶。
4.关注物理量的表达方式和跨学科概念路程、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学习让我们了解了对事物的认识和研究可以从多角度进行, 其实物理量的表达方式也是多样的, 例如位移、速度、加速度这些物理量的表达方式有语言文字、公式符号、图形图像等, 我们可以选用恰当的角度和方式对不同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描述。
2018版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4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平均速度 速度—时间图像课件教科版必修1
关
侧,较远的点舍去.
案
栏 目
还可以求出位移.根据位移公式 x=vt,在 v-t 图像中对应
开 关
着边长分别为 v 和 t 的矩形面积,如图乙中画斜线的部分.
学习·探究区
例 2 图 5 是一个物体运动的 v-t
图像,从以下三个方面说明它的速
本
学 案
度是怎样变化的.
栏
目
(1)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还是具有
开
关
一定的初速度?
图5
(2)物体运动的方向是否变化?
(3)物体的速度大小是否变化?怎样变化?
学习·探究区
解析 (1)由题图可知,在 t=0 时,v≠0,所以物体具有
一定的初速度.
本 学
(2)在 0~t3 这段时间内,速度为正值,说明物体沿正方向
案 栏
运动,t3 时刻以后,速度为负值,说明物体沿与正方向相
目 开
反的方向运动,所以物体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
1、2、3、4、5、6 是七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
本 学
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各计数点到 0 的距离如图所示.
案
栏
目
开
关
图6 (1)求出 1、2、3、4、5 计数点的瞬时速度. (2)画出速度—时间图线.
学习·探究区
本 解析 (1)1 点是 0~2 点间的中间时刻,求出 0~2 点间的
学 案
平均速度即可认为是 1 点的瞬时速度,同理可求出 2、3、
学习·探究区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图4
学习·探究区
答案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由图像可知,小车速度均匀减小.
学习·探究区
2.从 v-t 图像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高中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纸带问题分析知识梳理学案 教科版必修1
纸带问题分析【学习目标】1.知道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火花计时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2.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3.会用打出的纸带求加速度、瞬时速度4.能通过纸带上点的位置关系分析物体运动【要点梳理】要点一、电磁打点计时器与电火花计时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要点诠释:1.电磁打点计时器及电火花计时器的构造电磁打点计时器及电火花计时器的构造分别如图甲、乙所示.2.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原理电磁打点计时器是利用电磁原理打点计时的一种仪器,它的工作原理可以用图甲、乙来说明.当线圈中通入的交流电为正半周时,设电流方向如图甲所示,则线圈中被磁化的钢制簧片左端为N极,永久磁铁使簧片受到一个向下的力;当交流电转为负半周时,电流方向如图乙所示,簧片左端变为S极,永久磁铁使簧片受到一个向上的力.随着交变电流方向的周期性变化,簧片周期性地受到向下、向上的力就振动起来.位于簧片一端的振针随簧片的振动而在复写纸上打点.如果在复写纸下有运动的纸带,振针就在纸带上打出了一系列的点.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0.02s打一个点,即打出的纸带上每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02s.3.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原理电火花计时器的原理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相同,不过在纸带上打点的不是振针和复写纸,而是电火花和墨粉,它是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点迹的计时仪器.使用时,墨粉纸盘套在纸盘轴上,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当接通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经放电针、墨粉纸盘到纸盘轴,产生火花放电,于是在运动的纸带上就打出一行点迹.当电源频率是50Hz时,也是每隔0.02s打一次点.4.电磁打点计时器与电火花计时器的比较①两种计时器使用的都是交流电源;当电源的频率为50Hz时,都是每隔0.02s打一个点.②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4~6V交流电,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是220V交流电.③无论是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还是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的点,都记录了纸带运动的时间.如果纸带是跟物体连接在一起的,纸带上的点就相应地表示出了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点之间的距离,就可以了解在不同时间里物体发生的位移、速度的大小和变化情况.④电火花计时器工作时纸带运动受到的阻力比较小,实验误差较小.5.使用打点计时器的注意事项①会安装复写纸,并且会调节复写纸的位置,将纸带从复写纸下穿过.将计时器接入50Hz交流电源,从交流4V开始,观察振片振动情况,若振片振幅较小,再升高电压至6V;对电火花计时器,应将墨粉纸盘套在纸盘轴上,两条纸带要对齐穿过限位孔,墨粉纸盘夹在中间,使用220V交流电源.②开启打点计时器,待1~2s再拖动纸带打出点,观察点迹是否清晰,打完纸带后,立即关闭电源.③在纸带上打不出点或点迹颜色过淡情况下,纠正时大致从以下方面注意:电源电压较低情况下,可适当提高(对电火花计时器这种情况较少);调整复写纸位置或更换复写纸(或墨粉纸盘);调整打点计时器.④调整打点计时器.如果打不出点,首先要检查压纸框的位置是否升高,阻碍了振片上的振针打不到纸带上,若是,可将压纸框向下压,恢复到原来的位置.这种情况一般是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的.另外也可能是振片没有工作,在共振情况下,此时可松动固定振片的螺丝,适当调节振片位置,紧固后观察振幅,若达到或接近共振状态即可正常工作.如果振片振动较大仍打不出点,可调整振针的位置,直到打出点为止.若振针向下调节过长,则打点的声音过大,且易出现双点,调节时要仔细.⑤如果将打点计时器错接在学生电源的直流电源上(非稳压电源),也能在纸带上打出点迹,这是因为直流输出单向脉冲电流,频率为100Hz,会导致数据处理时错误.⑥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时,若用一条纸带要将纸带压在墨粉纸盘下,打完一条纸带后要将墨粉纸盘转一角度再打另一纸带,否则会只用纸盘的某一位置,打出的点迹颜色较淡;若使用双纸带,将墨粉纸盘夹在中间,拖动时由于两条纸带的摩擦作用,墨粉纸盘会随纸带转动,电火花将墨粉纸盘上不同位置的墨粉蒸发到纸带上,点迹颜色较重,而上面的纸带没有点迹,可重复使用,但用两条纸带时摩擦阻力较大.不管用哪种方法,打完纸带后都应立即关闭电源.要点二、实验原理和步骤、注意事项要点诠释:1.实验目的①进一步练习打点计器的使用、纸带数据处理和测量瞬时速度的方法.②利用打点纸带研究小车的运动情况,分析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实验器材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带小钩的细线、钩码若干、打点计时器、纸带、刻度尺、导线、交流电源.3.实验原理把纸带跟运动物体连接在一起,并穿过打点计时器,这样纸带上的点不但记录了物体的运动时间,而且相应地表示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这些点的情况,就可以了解物体的运动情况.4.实验步骤①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台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如图所示.②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面挂上合适的钩码.放手后,看小车能否在木板上平衡地加速滑行,然后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车的后面.③使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列小点,再按同样的方法(不改变钩码个数)打出两条纸带.从这三条纸带中选用一条最清晰的,记录为纸带Ⅰ.④增加一个钩码,按上述方法打出纸带Ⅱ.⑤在打纸带I 时的基础上减少一个钩码,仍按上述方法打出纸带Ⅲ.⑥整理器材. 5.注意事项(1) 平行:纸带和细绳要和木板平行.(2) 一先一后:实验中应先接通电源,后让小车运动;实验后应先断开电源后取纸带.(3) 防止碰撞:在到达长木板末端前应让小车停止运动,要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与滑轮相撞.(4) 减小误差:小车的加速度宜适当大些,可以减小长度的测量误差,加速度大小以能在约50 cm 的纸带上清楚地取出6~7个计数点为宜.(5)弄清间隔:要区别计时器打出的点与人为选取的计数点,一般在纸带上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即时间间隔为T =0.02×5s=0.1s .(6)仔细描点:描点时最好用坐标纸,在纵、横轴上选取合适的单位.用细铅笔认真描点. 要点三、实验数据的处理 要点诠释:1.纸带上点的意义①表示和纸带相连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②通过研究纸带上各点之间的间隔,可以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③可以利用纸带上打出的点来确定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 2.纸带的选取从三条纸带上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一些比较密集的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来确定计数点.为计算方便和减小误差,通常用连续打五个点的时间作为时间间隔,即T =0.1s . 3.采集数据的方法如图所示,不直接测量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而是要先量出各个计数点到计时零点的距离x 1、x 2、x 3、x 4…然后再计算出相邻的两个计数点的距离.11x x =,221x x x -=,332x x x -=,445x x x -=,554x x x -=.4.根据纸带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并计算速度(1)根据纸带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并计算平均速度①在纸带上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均为0.02s(电源频率为50Hz),所以点迹密集的地方表示纸带运动的速度小. ②根据xv t∆=∆,求出任意两点间的平均速度,这里△x 可以用直尺测量出两点间的距离,△x 为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数与0.02s 的乘积.这里必须明确所求的是哪两点之间的平均速度. (2)粗略计算瞬时速度某点E 的瞬时速度可以粗略地由包含E 点在内的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来表示,如图所示,DG F v v =或DF E v v =.【说明】在粗略计算E 点的瞬时速度时,可利用xv t∆=∆公式来求解,但需注意的是,如果取离E 点越接近的两点来求平均速度,这个平均速度越接近E 点的瞬时速度,但是距离过小会使测量误差增大,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这两个点.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用平均速度来代替,即1212x x v t ∆+∆=∆,2322x x v t∆+∆=∆…(△t 为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将各计数点对应的时刻及瞬时速度填入下表中:①如何由实验数据得出v-t 图象有了原始实验数据,如何更好地确定运动规律呢?最好的方法是作v-t 图象,具体的运动规律便能直接显现.根据表格中的v 、t 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中仔细描点.作一条直线,使同一次实验得到的各点尽量落到这条直线上,落不到直线上的各点,应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这条直线就是本次实验的v-t 图象,它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如图所示.②如何由实验得出的v-t 图象进一步得出小车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可以从两条途径进行:一是通过直接分析图象(如图所示)的特点得到.小车运动的v-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那么当时间增加相同的值△t,速度也会增加相同的值△v.也就可得出结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或变化).二是通过图象写出函数关系式进一步得到结论,既然小车的v-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那么v 随t 变化的函数关系式为v =kt+b ,显然v 与t 成“线性关系”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或变化). 6.由纸带求加速度的方法由图所示的纸带各计数点1、2、3、4、5…所对应的速度分别是v 1、v 2、v 3、v 4、v 5…T 为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211v v a T -=,322v v a T -=,433v v a T -=,…,1n n n v v a T +-=. 求加速度的平均值122132111()()()++++⋅⋅⋅+-+-+⋅⋅⋅+--===n n n n a a a v v v v v v v v a n nT T从结果看,真正参与运算的只有v 1和v n+1,中间各点的瞬时速度在运算中都未起作用. 方法二:逐差法求 41123∆-∆=x x a T ,52223∆-∆=x x a T ,63323∆-∆=x x a T ,则 1234561232()()39++∆+∆+∆-∆+∆+∆==a a a x x x x x x a T这样可使各点的瞬时速度都参与了运算,可减小误差.比较两种方法,“方法二”比“方法一”好,一般不用方法一.方法三:由图象求加速度由多组数据描绘出v-t 图象,v-t 图象的直线斜率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三种方法中,最准确,科学的是方法三,不过较繁一点. 要点四、一些利用现代技术测速度的方法除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外,还可用以下的方法进行测量: (1)借助传感器用计算机测速度如图所示是一种运动传感器的原理图,这个系统由A 、B 两个小盒子组成.将红外线、超声波发射器A 盒固定在小车上,接收传感器B 盒固定在某一位置并调整其高度与传感器A 等高.小车上A 盒发射器对着接收器B ,并处在同一直线上.将接收传感器B 探测到的红外线、超声波到达的时间差等数据输入计算机,利用专门软件可以分析小车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将这些位移和对应的时间差再利用计算机进行处理,就可以分析小车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根据小车的两个位置变化可求得△x,两位置的时间差为△t,则小车速度x v t∆=∆.(2)利用光电门测瞬时速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使一辆小车从一端垫高的木板上滑下,木板旁装有光电门,其中A 管发出光线,B 管接收光线.当固定在车上的遮光板通过光电门时,光线被阻挡,记录仪上可以直接读出光线被阻挡的时间.这段时问就是遮光板通过光电门的时间.根据遮光板的宽度△x 和测出的时间△t,就可以算出遮光板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x v t ∆⎛⎫=⎪∆⎝⎭.由于遮光板的宽度△x 很小,因此可以认为,这个平均速度就是小车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3)利用频闪照相分析计算物体的速度频闪照相法是一种利用照相技术,每间隔一定时间曝光,从而形成间隔相同时间的影像的方法.在频闪照相中会用到频闪灯,它每隔相等时间闪光一次,例如每隔0.1s 闪光一次,即每秒闪光10次.当物体运动时,利用频闪灯照明,照相机可以拍摄出该物体每隔相等时间所到达的位置.通过这种方法拍摄的照片称为频闪照片.如图中是采用每秒闪光10次拍摄的小球沿斜面滚下的频闪照片,照片中每两个相邻小球的影像间隔的时间就是0.1s ,这样便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而物体运动的位移则可以用尺子量出.与打点计时器记录的信息相比,频闪灯的闪光频率相当于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迹.因此,运动物体的频闪照片既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信息,又记录了物体运动的位移信息.至于求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两者都是一样的.【典型例题】类型一、对实验操作步骤的考查例1、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为了能够较准确地测出加速度,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在横线上:________A .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B .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C .再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每次必须由静止释放小车D .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E .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直流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换上新纸带,重复三次F .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比较密集的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并把每打五个点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在选好的开始点下面记作0,往后第六个点作为计数点1,依此标出计数点2、3、4、5、6,并测算出相邻两点间的距离G .根据公式()2141()/3a s s T=-,()2252()/3a s s T =-,()2363()/3a s s T =-及123()/3a a a a =++求出a【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实验的具体步骤,回顾自己做实验的过程和具体环节即可。
高中物理必修一纸带问题分析要点分析
纸带问题分析【学习目标】1.知道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火花计时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2.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3.会用打出的纸带求加速度、瞬时速度4.能通过纸带上点的位置关系分析物体运动【要点梳理】要点一、电磁打点计时器与电火花计时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要点诠释:1.电磁打点计时器及电火花计时器的构造电磁打点计时器及电火花计时器的构造分别如图甲、乙所示.2.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原理电磁打点计时器是利用电磁原理打点计时的一种仪器,它的工作原理可以用图甲、乙来说明.当线圈中通入的交流电为正半周时,设电流方向如图甲所示,则线圈中被磁化的钢制簧片左端为N极,永久磁铁使簧片受到一个向下的力;当交流电转为负半周时,电流方向如图乙所示,簧片左端变为S极,永久磁铁使簧片受到一个向上的力.随着交变电流方向的周期性变化,簧片周期性地受到向下、向上的力就振动起来.位于簧片一端的振针随簧片的振动而在复写纸上打点.如果在复写纸下有运动的纸带,振针就在纸带上打出了一系列的点.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0.02s打一个点,即打出的纸带上每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02s.3.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原理电火花计时器的原理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相同,不过在纸带上打点的不是振针和复写纸,而是电火花和墨粉,它是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点迹的计时仪器.使用时,墨粉纸盘套在纸盘轴上,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当接通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经放电针、墨粉纸盘到纸盘轴,产生火花放电,于是在运动的纸带上就打出一行点迹.当电源频率是50Hz时,也是每隔0.02s打一次点.4.电磁打点计时器与电火花计时器的比较①两种计时器使用的都是交流电源;当电源的频率为50Hz时,都是每隔0.02s打一个点.②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4~6V交流电,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是220V交流电.③无论是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还是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的点,都记录了纸带运动的时间.如果纸带是跟物体连接在一起的,纸带上的点就相应地表示出了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点之间的距离,就可以了解在不同时间里物体发生的位移、速度的大小和变化情况.④电火花计时器工作时纸带运动受到的阻力比较小,实验误差较小.5.使用打点计时器的注意事项①会安装复写纸,并且会调节复写纸的位置,将纸带从复写纸下穿过.将计时器接入50Hz交流电源,从交流4V开始,观察振片振动情况,若振片振幅较小,再升高电压至6V;对电火花计时器,应将墨粉纸盘套在纸盘轴上,两条纸带要对齐穿过限位孔,墨粉纸盘夹在中间,使用220V交流电源.②开启打点计时器,待1~2s再拖动纸带打出点,观察点迹是否清晰,打完纸带后,立即关闭电源.③在纸带上打不出点或点迹颜色过淡情况下,纠正时大致从以下方面注意:电源电压较低情况下,可适当提高(对电火花计时器这种情况较少);调整复写纸位置或更换复写纸(或墨粉纸盘);调整打点计时器.④调整打点计时器.如果打不出点,首先要检查压纸框的位置是否升高,阻碍了振片上的振针打不到纸带上,若是,可将压纸框向下压,恢复到原来的位置.这种情况一般是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的.另外也可能是振片没有工作,在共振情况下,此时可松动固定振片的螺丝,适当调节振片位置,紧固后观察振幅,若达到或接近共振状态即可正常工作.如果振片振动较大仍打不出点,可调整振针的位置,直到打出点为止.若振针向下调节过长,则打点的声音过大,且易出现双点,调节时要仔细.⑤如果将打点计时器错接在学生电源的直流电源上(非稳压电源),也能在纸带上打出点迹,这是因为直流输出单向脉冲电流,频率为100Hz,会导致数据处理时错误.⑥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时,若用一条纸带要将纸带压在墨粉纸盘下,打完一条纸带后要将墨粉纸盘转一角度再打另一纸带,否则会只用纸盘的某一位置,打出的点迹颜色较淡;若使用双纸带,将墨粉纸盘夹在中间,拖动时由于两条纸带的摩擦作用,墨粉纸盘会随纸带转动,电火花将墨粉纸盘上不同位置的墨粉蒸发到纸带上,点迹颜色较重,而上面的纸带没有点迹,可重复使用,但用两条纸带时摩擦阻力较大.不管用哪种方法,打完纸带后都应立即关闭电源.要点二、实验原理和步骤、注意事项要点诠释:1.实验目的①进一步练习打点计器的使用、纸带数据处理和测量瞬时速度的方法.②利用打点纸带研究小车的运动情况,分析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实验器材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带小钩的细线、钩码若干、打点计时器、纸带、刻度尺、导线、交流电源. 3.实验原理把纸带跟运动物体连接在一起,并穿过打点计时器,这样纸带上的点不但记录了物体的运动时间,而且相应地表示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这些点的情况,就可以了解物体的运动情况.4.实验步骤①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台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如图所示.②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面挂上合适的钩码.放手后,看小车能否在木板上平衡地加速滑行,然后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车的后面.③使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列小点,再按同样的方法(不改变钩码个数)打出两条纸带.从这三条纸带中选用一条最清晰的,记录为纸带Ⅰ.④增加一个钩码,按上述方法打出纸带Ⅱ.⑤在打纸带I 时的基础上减少一个钩码,仍按上述方法打出纸带Ⅲ.⑥整理器材.5.注意事项(1) 平行:纸带和细绳要和木板平行.(2) 一先一后:实验中应先接通电源,后让小车运动;实验后应先断开电源后取纸带.(3) 防止碰撞:在到达长木板末端前应让小车停止运动,要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与滑轮相撞.(4) 减小误差:小车的加速度宜适当大些,可以减小长度的测量误差,加速度大小以能在约50 cm 的纸带上清楚地取出6~7个计数点为宜.(5)弄清间隔:要区别计时器打出的点与人为选取的计数点,一般在纸带上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即时间间隔为T =0.02×5s =0.1s .(6)仔细描点:描点时最好用坐标纸,在纵、横轴上选取合适的单位.用细铅笔认真描点.要点三、实验数据的处理要点诠释:1. 纸带上点的意义①表示和纸带相连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②通过研究纸带上各点之间的间隔,可以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③可以利用纸带上打出的点来确定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2.纸带的选取从三条纸带上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一些比较密集的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来确定计数点.为计算方便和减小误差,通常用连续打五个点的时间作为时间间隔,即T =0.1s .3.采集数据的方法如图所示,不直接测量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而是要先量出各个计数点到计时零点的距离x 1、x 2、x 3、x 4…然后再计算出相邻的两个计数点的距离.11x x =,221x x x -=,332x x x -=,445x x x -=,554x x x -=.4. 根据纸带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并计算速度(1)根据纸带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并计算平均速度①在纸带上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均为0.02s(电源频率为50Hz),所以点迹密集的地方表示纸带运动的速度小.②根据x v t∆=∆,求出任意两点间的平均速度,这里△x 可以用直尺测量出两点间的距离,△x 为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数与0.02s 的乘积.这里必须明确所求的是哪两点之间的平均速度.(2)粗略计算瞬时速度某点E 的瞬时速度可以粗略地由包含E 点在内的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来表示,如图所示,DG F v v =或DF E v v =.【说明】在粗略计算E 点的瞬时速度时,可利用x v t∆=∆公式来求解,但需注意的是,如果取离E 点越接近的两点来求平均速度,这个平均速度越接近E 点的瞬时速度,但是距离过小会使测量误差增大,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这两个点. 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用平均速度来代替,即1212x x v t ∆+∆=∆,2322x x v t∆+∆=∆…(△t 为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5.由实验数据得到v-t 图象①如何由实验数据得出v-t 图象有了原始实验数据,如何更好地确定运动规律呢?最好的方法是作v-t 图象,具体的运动规律便能直接显现.根据表格中的v 、t 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中仔细描点.作一条直线,使同一次实验得到的各点尽量落到这条直线上,落不到直线上的各点,应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这条直线就是本次实验的v-t 图象,它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如图所示.②如何由实验得出的v-t 图象进一步得出小车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可以从两条途径进行:一是通过直接分析图象(如图所示)的特点得到.小车运动的v-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那么当时间增加相同的值△t ,速度也会增加相同的值△v .也就可得出结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或变化).二是通过图象写出函数关系式进一步得到结论,既然小车的v-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那么v 随t变化的函数关系式为v =kt+b ,显然v 与t 成“线性关系”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或变化).6.由纸带求加速度的方法由图所示的纸带各计数点1、2、3、4、5…所对应的速度分别是v 1、v 2、v 3、v 4、v 5…T 为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211v v a T -=,322v v a T -=,433v v a T -=,…,1n n n v v a T+-=. 求加速度的平均值122132111()()()++++⋅⋅⋅+-+-+⋅⋅⋅+--===n n n n a a a v v v v v v v v a n nT T从结果看,真正参与运算的只有v 1和v n+1,中间各点的瞬时速度在运算中都未起作用.方法二:逐差法求 41123∆-∆=x x a T ,52223∆-∆=x x a T ,63323∆-∆=x x a T,则 1234561232()()39++∆+∆+∆-∆+∆+∆==a a a x x x x x x a T 这样可使各点的瞬时速度都参与了运算,可减小误差.比较两种方法,“方法二”比“方法一”好,一般不用方法一.方法三:由图象求加速度由多组数据描绘出v-t 图象,v-t 图象的直线斜率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三种方法中,最准确,科学的是方法三,不过较繁一点.要点四、一些利用现代技术测速度的方法除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外,还可用以下的方法进行测量:(1)借助传感器用计算机测速度如图所示是一种运动传感器的原理图,这个系统由A 、B 两个小盒子组成.将红外线、超声波发射器A盒固定在小车上,接收传感器B 盒固定在某一位置并调整其高度与传感器A 等高.小车上A 盒发射器对着接收器B ,并处在同一直线上.将接收传感器B 探测到的红外线、超声波到达的时间差等数据输入计算机,利用专门软件可以分析小车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将这些位移和对应的时间差再利用计算机进行处理,就可以分析小车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根据小车的两个位置变化可求得△x ,两位置的时间差为△t ,则小车速度x v t∆=∆.(2)利用光电门测瞬时速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使一辆小车从一端垫高的木板上滑下,木板旁装有光电门,其中A 管发出光线,B 管接收光线.当固定在车上的遮光板通过光电门时,光线被阻挡,记录仪上可以直接读出光线被阻挡的时间.这段时问就是遮光板通过光电门的时间.根据遮光板的宽度△x 和测出的时间△t ,就可以算出遮光板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x v t ∆⎛⎫=⎪∆⎝⎭.由于遮光板的宽度△x 很小,因此可以认为,这个平均速度就是小车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3)利用频闪照相分析计算物体的速度频闪照相法是一种利用照相技术,每间隔一定时间曝光,从而形成间隔相同时间的影像的方法.在频闪照相中会用到频闪灯,它每隔相等时间闪光一次,例如每隔0.1s 闪光一次,即每秒闪光10次.当物体运动时,利用频闪灯照明,照相机可以拍摄出该物体每隔相等时间所到达的位置.通过这种方法拍摄的照片称为频闪照片.如图中是采用每秒闪光10次拍摄的小球沿斜面滚下的频闪照片,照片中每两个相邻小球的影像间隔的时间就是0.1s ,这样便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而物体运动的位移则可以用尺子量出.与打点计时器记录的信息相比,频闪灯的闪光频率相当于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迹.因此,运动物体的频闪照片既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信息,又记录了物体运动的位移信息.至于求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两者都是一样的.【典型例题】类型一、对实验操作步骤的考查例1、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为了能够较准确地测出加速度,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在横线上:________A .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B .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C .再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每次必须由静止释放小车D .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E .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直流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换上新纸带,重复三次F .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比较密集的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并把每打五个点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在选好的开始点下面记作0,往后第六个点作为计数点1,依此标出计数点2、3、4、5、6,并测算出相邻两点间的距离G .根据公式()2141()/3a s s T =-,()2252()/3a s s T =-,()2363()/3a s s T =-及123()/3a a a a =++求出a【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实验的具体步骤,回顾自己做实验的过程和具体环节即可。
近年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学案教科版必修1(2021年整理)
2018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学案教科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学案教科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学案教科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一、考点突破:此部分内容在中考物理中的要求如下:知识点考纲要求题型说明1. 打点计时器的使用2。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1。
了解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的构造、差异及功能2。
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初步学会从纸带上获取时间和位移等实验数据信息,并进行处理3。
能根据纸带上的点痕计算纸带的平均速度实验题打点计时器是高中物理实验中经常用到的一种计时仪器,是高频中的考点,如: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运动,牛顿第二定律,自由落体运动,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等多个实验二、重难点提示:重点: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及利用纸带数据求平均速度。
难点:对纸带上记录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
一、打点计时器1。
电磁打点计时器(1)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计时仪器.它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在6V以下。
当电源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0。
02s打一个点。
(2)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思考1: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低压交流电源工作,想一想,能不能使用直流电源,为什么?2. 电火花计时器(1)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是利用火花放电使墨粉在纸带上打出墨点而显出点痕的一种计时仪器,需接220V交流电源,当电源频率为50Hz时,每隔0。
高中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梳理
高中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梳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考点一:质点:为了研究方便把物体简化为一个没有大小但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
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是由问题的性质决定的。
考点二: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
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
如: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三:路程与位移的关系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但不能说位移就是路程)。
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考点四:速度与速率的关系考点五:速度、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的关系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 1. 基本公式(1)速度—时间关系式:at v v +=0(2)位移—时间关系式:2021at t v x +=(3)位移—速度关系式:ax v v 222=- 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 、v 、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1)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021(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0221(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2202v v v x +=(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2aT n m x x x n m -=-=∆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一、x-t图象(左图)①表示物体静止在距离原点x2处的某点;②表示物体从原点出发做匀速直线运动;③表示物体从距离原点x3的位置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④表示物体从距离原点x1的位置开始向原点匀速运动,t2后背离原点做匀速直线运动;⑤表示物体从距离原点x4的位置开始向原点匀速运动,t1后一直向前做远离原点的匀速直线运动.图象斜率表示运动物体的速度。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知识总结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一、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而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叫质点2.条件◇由问题性质决定:当物体的大小与形状在研究的问题中可以忽略时,物体可以当质点(总)◇做平动时,研究整体运动,物体可以当质点;研究局部运动,物体不可以当质点(分)◇做转动时,研究问题的距离远大于物体自身尺寸,物体可以当质点;距离未远大于物体自身尺寸时,物体不可以当质点(分)3.理解◇物体能否当质点,不看物体绝对大小或远近,只看相对数据,即研究问题的距离远大于物体自身尺寸,可以当质点;距离未远大于物体自身尺寸时,不可以当质点◇质点和几何点有何异同?同:无大小,无形状异:质点有质量;几何点无质量二、参考系1.定义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假设静止不动的另外物体。
2.(1)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个运动,观察的结果可能不一样。
(2)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但在不同参考系中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繁简程度不一样,因此,选取参考系应以观察和研究问题方便为准。
(3)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必须选择同一参考系才有意义。
三、坐标系1、建立目的: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
2、坐标建立的5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物理量和单位3、坐标系分类:A、一维坐标系B、二维坐标系C、三维坐标系1.2 时间和位移一、时刻与时间间隔1.时刻:是指某一瞬时,在表示时间数轴上,用点来表示2.时间间隔:是指两时刻的间隔,在表示时间数轴上用线段来表示.时间间隔简称时间.3.时间的测量:在实验室中常用秒表和打点计时器进行测量4. 单位:秒(s),分钟(min),小时(h)难点:结论:◇n秒末、n秒初是指时刻。
◇第n秒末和第(n+1)秒初指的是同一时刻。
◇n秒内是指n秒的时间。
◇第n秒内是指1秒的时间。
二、路程与位移1.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路径)的长度.2.位移是用来表示物体(质点)的位置变化的物理量用由物体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3.位移理解(1)位移与路程的比较:①路程与位移都是用来表示质点位置变动的物理量②路程着重突出的是物体经过的路径的长度位移则重点突出了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距离与方向(2)位移的方向不一定是质点的运动方向(3)位移的大小与路程有何关系①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②质点做往返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位移有大小,又有方向,求位移,必须:位移大小=?位移方向=?三、矢量与标量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叫矢量。
高中物理第一章小结学案教科版必修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一、关于速度v、速度变化量Δv与加速度a的理解1.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变化量是末速度与初速度的矢量差;加速度是速度变化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它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也称为速度的变化率.2.速度v、速度变化量Δv、加速度a三者的大小无必然联系.3.速度的方向是物体的运动方向,速度变化量的方向是加速度的方向,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决定了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1)当加速度与速度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2)当加速度与速度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例1关于速度、速度变化、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方向与规定正方向相反,物体速度一定减小B.加速度不为零,物体速度一定增加C.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一定不断减小D.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解析只有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速度才减小,故A错误.加速度不为零,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速度减小,故B错误.当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加速度减小,速度仍然增大,故C错误.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快,加速度大,故D正确.答案 D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理解和应用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1)基本公式:v t=v0+at x=v0t+12at2使用时应注意它们都是矢量,一般以v0的方向为正方向,其余物理量与正方向相同的为正,与正方向相反的为负.(2)常用的导出公式:①速度位移公式:v2-v 20=2ax②平均速度公式:v=xt,此式为平均速度的定义式,适用于任何运动.v t2=v=12(v0+v t),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③位移差公式:Δx=aT22.逆向思维法把运动过程的“末态”作为“初态”的反向研究问题的方法.例如,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看做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3.比例式法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利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解题.4.图像法应用v-t图像,可把复杂的物理问题转化为较为简单的数学问题,尤其是用图像定性分析,可避免繁杂的计算,快速求解.例2 一物体以某一速度冲上一光滑斜面,前4 s 内的位移为1.6 m ,随后4 s 内的位移为零,那么物体的加速度多大?(设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且返回时加速度不变)你能想到几种解法? 解析 设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 ,由题意知a 加速度的方向沿斜面向下. 解法一 常用公式法物体前4 s 内位移为1.6 m ,是减速运动,所以有x =v 0t -12at 2,代入数据1.6=v 0×4-12a×42①随后4 s 内位移为零,则物体滑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为t =4 s +42 s =6 s ,所以初速度为v 0=at =a×6②由①②两式得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 =0.1 m/s 2.解法二 公式v =v t2法物体2 s 末时的速度即前4 s 内的平均速度为v 2=v =1.64m/s =0.4 m/s. 物体6 s 末的速度为v 6=0,所以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 =|v 6-v 2t |=0.4-04 m/s 2=0.1 m/s 2.解法三 公式Δx=aT 2法 由于整个过程a 保持不变, 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由Δx=at 2得物体加速度大小为 a =Δx t 2=1.6-042m/s 2=0.1 m/s 2. 解法四 由题意知,此物体沿斜面速度减到零后, 又逆向加速.对前4 s 内和全过程分别应用x =v 0t +12at 2得1.6=v 0×4-12a×421.6=v 0×8-12a×82由以上二式得a =0.1 m/s 2,v 0=0.6 m/s 答案 见解析三、运动图像的意义及应用首先要学会识图.识图就是通过“看”寻找规律及解题的突破口.为方便记忆,这里总结为六看:一看“轴”,二看“线”,三看“斜率”,四看“面”,五看“截距”,六看“特殊值”. (1)“轴”:纵、横轴所表示的物理量,特别要注意纵轴是位移x ,还是速度v.(2)“线”:图线反映运动性质,如x -t 图像中图线为倾斜直线时表示匀速运动,v -t 图像为倾斜直线时表示匀变速运动.(3)“斜率”:斜率往往代表一个物理量.x-t图像斜率表示速度;v-t图像斜率表示加速度.(4)“面”:即面积,主要看纵、横轴物理量的乘积有无意义.如x-t图像面积无意义,v-t 图像与t 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5)“截距”:初始条件、初始位置x0或初速度v0.(6)“特殊值”:如交点,x-t图像交点表示相遇;v-t图像交点表示速度相等(不表示相遇).例3如图1所示是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x-t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A.甲启动的时刻比乙早t1B.两物体都运动起来后甲的速度大C.当t=t2时,两物体相距最远D.当t=t3时,两物体相距x1解析由题图可知甲从计时起运动,而乙从t1时刻开始运动,A正确;都运动后,甲的图像的斜率的绝对值小于乙的图像的斜率的绝对值,所以甲的速度小,B错误;当t=t2时,甲、乙两物体的位置相同,在同一直线上运动,说明两物体相遇,C错误;当t=t3时,甲在原点处,乙在x1处,两物体相距x1,D正确.答案AD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解题方法)一辆汽车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开始计时时速度为6 m/s,运动28 m后速度增加到8 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段运动所用时间是4 sB.这段运动的加速度是3.5 m/s2C.自开始计时起,2 s末的速度是7 m/sD.从开始计时起,经过14 m处的速度是5 2 m/s答案ACD解析由v2-v 20=2ax得a=v2-v 202x=82-622×28m/s2=0.5 m/s2.再由v=v0+at得运动时间t=v-v0a=8-60.5s=4 s,故A项对,B项错.2 s末速度v2=v0+at2=(6+0.5×2) m/s=7 m/s,C项对.经14 m处速度为v′,则v′2-v20=2ax′,得v′=62+2×0.5×14 m/s=5 2 m/s,即D项对.2.如图2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由图可知,该物体( )图2A.第1 s内和第3 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B.第3 s内和第4 s内的加速度相同C.第1 s内和第4 s内的位移大小不相等D.前2 s内和前4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答案 B解析由题图知,0~1 s内向正方向做加速度为1 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1~2 s内向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2~3 s内向正方向做加速度大小为1 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3~4 s内向负方向做加速度大小为1 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选项A错误,B正确.据速度—时间图像中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大小表示位移大小可知,第0~1 s内和0~4 s内的位移大小均为0.5 m,选项C错误.0~2 s内与0~4 s内位移大小相等,但时间不同,故平均速度大小不相等,选项D错误.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纸带问题分析【学习目标】1.知道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火花计时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2.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3.会用打出的纸带求加速度、瞬时速度4.能通过纸带上点的位置关系分析物体运动【要点梳理】要点一、电磁打点计时器与电火花计时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要点诠释:1.电磁打点计时器及电火花计时器的构造电磁打点计时器及电火花计时器的构造分别如图甲、乙所示.2.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原理电磁打点计时器是利用电磁原理打点计时的一种仪器,它的工作原理可以用图甲、乙来说明.当线圈中通入的交流电为正半周时,设电流方向如图甲所示,则线圈中被磁化的钢制簧片左端为N极,永久磁铁使簧片受到一个向下的力;当交流电转为负半周时,电流方向如图乙所示,簧片左端变为S极,永久磁铁使簧片受到一个向上的力.随着交变电流方向的周期性变化,簧片周期性地受到向下、向上的力就振动起来.位于簧片一端的振针随簧片的振动而在复写纸上打点.如果在复写纸下有运动的纸带,振针就在纸带上打出了一系列的点.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0.02s打一个点,即打出的纸带上每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02s.3.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原理电火花计时器的原理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相同,不过在纸带上打点的不是振针和复写纸,而是电火花和墨粉,它是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点迹的计时仪器.使用时,墨粉纸盘套在纸盘轴上,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当接通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经放电针、墨粉纸盘到纸盘轴,产生火花放电,于是在运动的纸带上就打出一行点迹.当电源频率是50Hz时,也是每隔0.02s打一次点.4.电磁打点计时器与电火花计时器的比较①两种计时器使用的都是交流电源;当电源的频率为50Hz时,都是每隔0.02s打一个点.②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4~6V交流电,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是220V交流电.③无论是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还是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的点,都记录了纸带运动的时间.如果纸带是跟物体连接在一起的,纸带上的点就相应地表示出了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点之间的距离,就可以了解在不同时间里物体发生的位移、速度的大小和变化情况.④电火花计时器工作时纸带运动受到的阻力比较小,实验误差较小.5.使用打点计时器的注意事项①会安装复写纸,并且会调节复写纸的位置,将纸带从复写纸下穿过.将计时器接入50Hz交流电源,从交流4V开始,观察振片振动情况,若振片振幅较小,再升高电压至6V;对电火花计时器,应将墨粉纸盘套在纸盘轴上,两条纸带要对齐穿过限位孔,墨粉纸盘夹在中间,使用220V交流电源.②开启打点计时器,待1~2s再拖动纸带打出点,观察点迹是否清晰,打完纸带后,立即关闭电源.③在纸带上打不出点或点迹颜色过淡情况下,纠正时大致从以下方面注意:电源电压较低情况下,可适当提高(对电火花计时器这种情况较少);调整复写纸位置或更换复写纸(或墨粉纸盘);调整打点计时器.④调整打点计时器.如果打不出点,首先要检查压纸框的位置是否升高,阻碍了振片上的振针打不到纸带上,若是,可将压纸框向下压,恢复到原来的位置.这种情况一般是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的.另外也可能是振片没有工作,在共振情况下,此时可松动固定振片的螺丝,适当调节振片位置,紧固后观察振幅,若达到或接近共振状态即可正常工作.如果振片振动较大仍打不出点,可调整振针的位置,直到打出点为止.若振针向下调节过长,则打点的声音过大,且易出现双点,调节时要仔细.⑤如果将打点计时器错接在学生电源的直流电源上(非稳压电源),也能在纸带上打出点迹,这是因为直流输出单向脉冲电流,频率为100Hz,会导致数据处理时错误.⑥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时,若用一条纸带要将纸带压在墨粉纸盘下,打完一条纸带后要将墨粉纸盘转一角度再打另一纸带,否则会只用纸盘的某一位置,打出的点迹颜色较淡;若使用双纸带,将墨粉纸盘夹在中间,拖动时由于两条纸带的摩擦作用,墨粉纸盘会随纸带转动,电火花将墨粉纸盘上不同位置的墨粉蒸发到纸带上,点迹颜色较重,而上面的纸带没有点迹,可重复使用,但用两条纸带时摩擦阻力较大.不管用哪种方法,打完纸带后都应立即关闭电源.要点二、实验原理和步骤、注意事项要点诠释:1.实验目的①进一步练习打点计器的使用、纸带数据处理和测量瞬时速度的方法.②利用打点纸带研究小车的运动情况,分析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实验器材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带小钩的细线、钩码若干、打点计时器、纸带、刻度尺、导线、交流电源.3.实验原理把纸带跟运动物体连接在一起,并穿过打点计时器,这样纸带上的点不但记录了物体的运动时间,而且相应地表示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这些点的情况,就可以了解物体的运动情况.4.实验步骤①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台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如图所示.②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面挂上合适的钩码.放手后,看小车能否在木板上平衡地加速滑行,然后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车的后面.③使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列小点,再按同样的方法(不改变钩码个数)打出两条纸带.从这三条纸带中选用一条最清晰的,记录为纸带Ⅰ.④增加一个钩码,按上述方法打出纸带Ⅱ.⑤在打纸带I 时的基础上减少一个钩码,仍按上述方法打出纸带Ⅲ.⑥整理器材.5.注意事项(1) 平行:纸带和细绳要和木板平行.(2) 一先一后:实验中应先接通电源,后让小车运动;实验后应先断开电源后取纸带.(3) 防止碰撞:在到达长木板末端前应让小车停止运动,要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与滑轮相撞.(4) 减小误差:小车的加速度宜适当大些,可以减小长度的测量误差,加速度大小以能在约50 cm 的纸带上清楚地取出6~7个计数点为宜.(5)弄清间隔:要区别计时器打出的点与人为选取的计数点,一般在纸带上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即时间间隔为T =0.02×5s=0.1s .(6)仔细描点:描点时最好用坐标纸,在纵、横轴上选取合适的单位.用细铅笔认真描点.要点三、实验数据的处理要点诠释:1.纸带上点的意义①表示和纸带相连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②通过研究纸带上各点之间的间隔,可以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③可以利用纸带上打出的点来确定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2.纸带的选取从三条纸带上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一些比较密集的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来确定计数点.为计算方便和减小误差,通常用连续打五个点的时间作为时间间隔,即T =0.1s .3.采集数据的方法如图所示,不直接测量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而是要先量出各个计数点到计时零点的距离x 1、x 2、x 3、x 4…然后再计算出相邻的两个计数点的距离.11x x =,221x x x -=,332x x x -=,445x x x -=,554x x x -=.4.根据纸带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并计算速度(1)根据纸带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并计算平均速度①在纸带上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均为0.02s(电源频率为50Hz),所以点迹密集的地方表示纸带运动的速度小. ②根据x v t∆=∆,求出任意两点间的平均速度,这里△x 可以用直尺测量出两点间的距离,△x 为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数与0.02s 的乘积.这里必须明确所求的是哪两点之间的平均速度.(2)粗略计算瞬时速度某点E 的瞬时速度可以粗略地由包含E 点在内的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来表示,如图所示,DG F v v =或DF E v v =.【说明】在粗略计算E 点的瞬时速度时,可利用x v t∆=∆公式来求解,但需注意的是,如果取离E 点越接近的两点来求平均速度,这个平均速度越接近E 点的瞬时速度,但是距离过小会使测量误差增大,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这两个点. 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用平均速度来代替,即1212x x v t ∆+∆=∆,2322x x v t∆+∆=∆…(△t 为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将各计数点对应的时刻及瞬时速度填入下表中:①如何由实验数据得出v-t 图象有了原始实验数据,如何更好地确定运动规律呢?最好的方法是作v-t 图象,具体的运动规律便能直接显现.根据表格中的v 、t 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中仔细描点.作一条直线,使同一次实验得到的各点尽量落到这条直线上,落不到直线上的各点,应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这条直线就是本次实验的v-t 图象,它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如图所示.②如何由实验得出的v-t 图象进一步得出小车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可以从两条途径进行:一是通过直接分析图象(如图所示)的特点得到.小车运动的v-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那么当时间增加相同的值△t,速度也会增加相同的值△v.也就可得出结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或变化).二是通过图象写出函数关系式进一步得到结论,既然小车的v-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那么v 随t 变化的函数关系式为v =kt+b ,显然v 与t 成“线性关系”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或变化).6.由纸带求加速度的方法由图所示的纸带各计数点1、2、3、4、5…所对应的速度分别是v 1、v 2、v 3、v 4、v 5…T 为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211v v a T -=,322v v a T -=,433v v a T -=,…,1n n n v v a T+-=. 求加速度的平均值 122132111()()()++++⋅⋅⋅+-+-+⋅⋅⋅+--===n n n n a a a v v v v v v v v a n nT T从结果看,真正参与运算的只有v 1和v n+1,中间各点的瞬时速度在运算中都未起作用.方法二:逐差法求 41123∆-∆=x x a T ,52223∆-∆=x x a T ,63323∆-∆=x x a T ,则 1234561232()()39++∆+∆+∆-∆+∆+∆==a a a x x x x x x a T这样可使各点的瞬时速度都参与了运算,可减小误差.比较两种方法,“方法二”比“方法一”好,一般不用方法一.方法三:由图象求加速度由多组数据描绘出v-t 图象,v-t 图象的直线斜率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三种方法中,最准确,科学的是方法三,不过较繁一点.要点四、一些利用现代技术测速度的方法除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外,还可用以下的方法进行测量:(1)借助传感器用计算机测速度如图所示是一种运动传感器的原理图,这个系统由A 、B 两个小盒子组成.将红外线、超声波发射器A盒固定在小车上,接收传感器B 盒固定在某一位置并调整其高度与传感器A 等高.小车上A 盒发射器对着接收器B ,并处在同一直线上.将接收传感器B 探测到的红外线、超声波到达的时间差等数据输入计算机,利用专门软件可以分析小车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将这些位移和对应的时间差再利用计算机进行处理,就可以分析小车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根据小车的两个位置变化可求得△x,两位置的时间差为△t,则小车速度x v t∆=∆.(2)利用光电门测瞬时速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使一辆小车从一端垫高的木板上滑下,木板旁装有光电门,其中A 管发出光线,B 管接收光线.当固定在车上的遮光板通过光电门时,光线被阻挡,记录仪上可以直接读出光线被阻挡的时间.这段时问就是遮光板通过光电门的时间.根据遮光板的宽度△x 和测出的时间△t,就可以算出遮光板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x v t ∆⎛⎫= ⎪∆⎝⎭.由于遮光板的宽度△x 很小,因此可以认为,这个平均速度就是小车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3)利用频闪照相分析计算物体的速度频闪照相法是一种利用照相技术,每间隔一定时间曝光,从而形成间隔相同时间的影像的方法.在频闪照相中会用到频闪灯,它每隔相等时间闪光一次,例如每隔0.1s 闪光一次,即每秒闪光10次.当物体运动时,利用频闪灯照明,照相机可以拍摄出该物体每隔相等时间所到达的位置.通过这种方法拍摄的照片称为频闪照片.如图中是采用每秒闪光10次拍摄的小球沿斜面滚下的频闪照片,照片中每两个相邻小球的影像间隔的时间就是0.1s ,这样便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而物体运动的位移则可以用尺子量出.与打点计时器记录的信息相比,频闪灯的闪光频率相当于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迹.因此,运动物体的频闪照片既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信息,又记录了物体运动的位移信息.至于求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两者都是一样的.【典型例题】类型一、对实验操作步骤的考查例1、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为了能够较准确地测出加速度,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在横线上:________A .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B .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C .再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每次必须由静止释放小车D .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E .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直流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换上新纸带,重复三次F .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比较密集的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并把每打五个点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在选好的开始点下面记作0,往后第六个点作为计数点1,依此标出计数点2、3、4、5、6,并测算出相邻两点间的距离G .根据公式()2141()/3a s s T =-,()2252()/3a s s T =-,()2363()/3a s s T =-及123()/3a a a a =++求出a【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实验的具体步骤,回顾自己做实验的过程和具体环节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