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强国共识”下的经济崛起
吴晓波:用第三只眼睛紧盯下一轮的发展!
吴晓波:用第三只眼睛紧盯下一轮的发展!中国第一代企业家的弱点已经暴露出来了。
原来认为,做企业只要把产品质量做好,客户服务做好就行,但如今的问题却是—产品的主导技术每天在更新。
中国和美国的互联网创新区别就在这里,美国大部分互联网创新公司都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平台,我们的很多互联网企业没有技术支撑,所以淘汰率很高。
■文/沈伟民高峰对话地处中国民营经济最为活跃地区的浙江大学管理学院,自2012年至今,已连续四年推出了《中国企业健康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按照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吴晓波的话说:“该项研究还将继续,并期待着与所有关心中国企业健康发展的人们一起,共同构筑下一个三年、十年、三十年的中国企业健康发展的康庄大道。
”作为同样关注中国企业健康的《经理人》,跟踪了该《报告》四年。
我们注意到,《报告》并不局限于浙江区域的企业,而是将其目标对象锁定为全国各经济区域中的企业。
为什么作为一个管理学院,会如此执着于这样一件事情?吴晓波表示:“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的愿景就是,培养、引领中国未来发展的健康力量!”的确,在历年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学生中,不乏那些对行业经济具有引领影响的人物,这些人物包括“不走寻常路”的美特斯邦威集团董事长周成建、家居业知名品牌顾家家居的董事长顾江生、中国蓄电池产业的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以及主导了包括对超华科技、华伍股份和潍柴动力等20多家上市公司投资的深圳东方富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创始合伙人程厚博等企业家群体。
可以说,对于中国民营经济的创新和指导,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扮演了极其重要的导师作用。
在当下新常态和新阶段中,包括周成建在内的无数中国企业家们,正在遇到新的难题和困惑,而作为与中国企业家零距离的吴晓波院长及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的老师们,则运用创新思路结合实践探索,为企业家、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应对策略。
跨越机会《经理人》:今年《报告》中,提到“中国企业创新力、领导力、市场力改善缓慢乏力”。
吴晓波2小时超长演讲:传统行业如何转型升级都讲清楚了未来趋势:新实业新消费新金融新城镇化
吴晓波2小时超长演讲:传统行业如何转型升级都讲清楚了!未来趋势:新实业、新消费、新金融、新城镇化近日,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厦门发表演讲,阐述了2015年是大企业危机年。
吴晓波认为,过去的经验已经不行了,中国大企业面临的危机是系统性的、生态性的,而人才、资本战略转型是系统性问题,如果你用过去成功的方式走到今天,你会发现如果你不进行变化的话,你一定会被淘汰。
以下是吴晓波的演讲全文:大家上午好,说到产业的变革,首先要花一点时间谈宏观经济。
4月15日是物价局公布一季度数据的时间,有10个人参加,其中有5个经济学家,去之前我们大家还没有看到最终的数据,但大家都知道,今年的GDP是2014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最差的数据。
总理开了两个半小时的会,所有的部长都在,5个经济学家给到总理的意见,其实只有一个意见,就是货币必须更加的宽松。
而且5个人里面有3个认为中国和全球都处在新常态,未来5年内全球经济都好不了,每个国家货币发行的容忍度更大。
开完会我说不到一个月就会降息,宏观层面没有太大的办法,我觉得这个应该是近十年来最大的一次资产泡沫的崛起。
整个数据从去年的四季度以后到今年一季度的,所有的数据都处在下滑的阶段。
从宏观来看,实业在往下走,泡沫在往上涨。
我们国家最重要的经济智囊之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在上个礼拜的经济论坛有一个判断,他认为中国经济会在未来的两年内成功探底。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策层的判断,他认为未来两年我们处在探底的通道中。
这个探底怎么达成呢?他用了另外一个词“高投资处理”,通过货币大规模的投放,来推动产业转型。
这一次李总理在经济复苏过程中使用的办法很新,就是拉网抓鱼。
湖里面很多鱼,一张网,船往中间挤,所有的鱼都会自己跳起来,政府说未来一定有相当一部分投资会转移到实体经济。
北京有一个新三板,今年有2000家以上的公司上市,然后加快直接融资,政府通过拉网的方式把资金往资本市场赶,这个就是今天经济的景象,然后就出现了产业的问题。
激荡三十年读书心得体会
激荡三十年读书心得体会激荡三十年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容的图书,通过对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历程的回顾和梳理,作者吴晓波对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和感动,对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现实社会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首先,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
通过吴晓波的描述和讲解,我了解到中国从封闭落后的国家逐渐崛起为世界经济强国的过程。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科技创新的突飞猛进,这一切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时,我也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他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为中国的崛起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中国改革开放中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尽管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也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挑战。
作者以扎实的数据和事实让我清晰地看到了中国面临的问题,比如人口老龄化、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
这些问题不容忽视,需要我们加倍努力来解决。
再次,这本书让我对中国的政治体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作者在书中多次提到中国的政治改革和民主进程,并提出了一些观点和建议。
通过对中国政治现状的描述和分析,我感到中国的政治改革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官僚主义、腐败问题等。
但作者也指出,中国的现状是复杂的,不能简单照搬西方的政治体制,需要因地制宜地进行改革。
这让我对中国的政治体制有了更全面和客观的认识。
最后,这本书让我对个人的责任和担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书中,作者多次提到个人担当的重要性,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进步和发展负责。
这让我深思,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我应该如何为社会做出贡献?我应该如何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发挥作用?这些问题都让我更加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和成长,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进步做出努力。
总之,激荡三十年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思考,让我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让我对现实社会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我相信,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为中国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历代经济变革得与失-吴晓波
一、研究中国的方法方法一:利益博弈的方法: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无产阶级,有产阶级。
中国与统一的文化:统一是中国的文化。
中国地理决定论导致集体的国家,构向统一就需要独裁的控制。
历史上的集权与专制:两大制度矛盾:中央与地方,党权和政府权利中国历代的政治趋势:1、逐步强化的中央集权,2、节制资本的政策沿革。
(中国政府对于经济的压制)3、追求稳定的社会共识,4、缺乏法治的思想土壤。
在经济上的体现:发展和稳定周期率(发展到最后到中央政府和无产阶级的庞大,地方政府和有产阶级的无限小)历代经济变革的三大核心课程:财政、货币、土地。
方法二:四大基本制度分析:中央政府的治理的重要性:1、中央与地方的权利模式——郡县制度2、控制全民的思想——尊儒制度3、控制社会的精英(写字,赚钱,大家)——科举、军爵制度4、宏观经济制度模式——国有专营、特许经营制度历代千年的发展轨迹其三个都是呈现稳定的钟表式,最后一点经济制度及其不稳定。
三、中国经济的历史发展事件。
出现争夺之后,国家的概念就会产生。
需要借助国家的暴力系统进行镇压,从而引起经济的变革。
(中央集权的可能下进行改革,在第一第二次变法中徘徊。
)1、管仲变法“史农工商”,征税——“唯官山海为可耳”,(盐和铁是支柱产业),被征税而渗入价格之中。
垄断资源之后才会产生不断的收税。
现在的问题是价格没有标识价格的行业,“政府像一个很大的企业,国企像一个很大的政府(稳定社会安全)”2、商鞅变法以农立国(有粮食才能打仗,控制人口流动),军爵制,加强中央集权。
3、汉武帝变法。
中国人口首次超过5000万人。
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大国,民间富足。
(财富集中在能源和资源类的企业。
)地方有割据。
削藩之后出现七国之乱!中央对地方持久性的压制。
中央集权制需要军队,所以需要很多的经济给予军队,导致军队绑架当地经济。
改革在产业、流通、税收的改革。
产业:盐铁、潴钱,酿酒国营化。
流通:“均输与平准”税收:20%的收费,算缗令,告缗令。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吴晓波共75页文档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吴晓波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Βιβλιοθήκη
浙江大学毕业演讲稿
浙江大学毕业演讲稿毕业的时候,我们少不了演讲,为了方便大家,我带来了浙江大学毕业演讲稿,请看下面:祝贺你们依法毕业了!朕私下想,诸位书生必是极好的。
众爱卿均是高帅富,众爱妃均是白富美。
但是,请你们记住:事业有成的、当领导的,往往都是矮挫穷——我们的领导除外。
因为,法律只评价客观行为,而不关心主体形象。
最后一刻,我们来一起回忆一下浙大精神和之江印象,好不好?竺校长曾经问过两个问题,“到浙大来干什么,将来毕业要做什么样的人”。
你们说,到浙大来混,将来要做一个混混。
但是,浙大毕业生不能做个小混混,要做个敢爱、敢恨、敢裸奔的文艺混混。
潘靓超同学有这样的气质——身材那么差还敢光着出来混。
他的行为,充分的阐释了浙大的草根精神。
记着,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混,中国最需要普法的地方是中南海。
我希望,你们去中南海里面去做个大混混,假如有那一天,请记着,把浙大求是无畏的精神刻在中南海的每个角落里。
要不然,竺校长会去找你商量的,老校长可伤不起啊。
紫金港,西溪,玉泉、之江、华家池,浙江大学每一个校区都带着水字,浙江二字一半是水,所以,浙江大学是中国最水的大学,但是,我们的毕业生绝对不能做水货,我们今天不能做富二代,我们也不要去当丝。
事实上,浙大绝对不是水校,在各大排行榜中,我们常年排第三。
在江湖,人称小三。
这种小三精神,也是浙大人特有的人生哲学:只做不说,明知没地位,坚信有机会。
而且,在武书连的流行排行榜中,浙大已经排第一。
至于你们信不信,我反正是信了。
其实,第三还是第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浙大从来没有二过。
但是,即使有一天浙大二了,我们也会死心塌地地爱她,这就是母校。
之江校区是最美丽的(白天);也是最恐怖的(晚上)。
紫金港校区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大一的女生数量多,质量好。
玉泉校区是一个来了还想再来的地方——工科猥琐男钱多人傻好管理。
之江呢,山高、林密、路远,是一个来了,想走都走不了的地方。
虽然有Y5公交车,却像你们的校园爱情一样,总也等不来,即使来了,也到不了终点,总得中途换车,而且不止换一次。
4.1.1吴晓波跨年演讲:激荡四十年
吴晓波跨年演讲:激荡四十年需要致敬四类人网易财经综合 2019-12-31 08:21(原标题:吴晓波跨年演讲:激荡四十年|首发)来源:创业家吴晓波跨年演讲:激荡四十年需要致敬的四类人12月30日,“预见2019”吴晓波年终秀在无锡灵山梵宫举行,财经作家吴晓波发表了跨年演讲,创业家&i黑马受邀参加。
吴晓波以一个写作者,以及和中国一起成长的亲历者,深入解读改革开放史(1978-2019),回溯了让中国发生巨变的激荡四十年。
一款为创投圈大佬定制的APP,欢迎内测!口述吴晓波整理朱丹编辑王根旺在过去四十年里,西方学者们多次认为中国就要垮了。
“但直到今天的年终秀,中国经济还是没有垮。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独特性是什么?我们究竟做对了什么?”吴晓波认为,中国经济变革有四大动力:一、制度创新,中国的制度创新不是顶层设计的结果,所有的改革都是从违法开始的;二、容忍非均衡,中国从集体贫穷到让容忍一种非均衡的发生,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三、巨国效应,中国的人口红利让很多企业形成了巨大优势;四、技术破壁,技术革命不可逆,是一种新动力。
此外,吴晓波还携手吴伯凡、沈晓卫、刘加隆、管清友四位专家,从人、技术、资本、经济四大维度进行了的预测。
以下为吴晓波演讲节选,经创业家&i黑马精编,未经其本人审阅:人生有各种各样的相遇方式,有一种叫偶遇,人生的拐角处,突然遇到你;有一种叫奔赴,虽千里万里,你一定要找到那个人。
还有一种是等待,我在这片草地下、这片星空下,一定要等你出现。
第四种相遇就是年终秀,此时此刻在灵山·梵宫遇见大家,非常感恩。
这是我的第三场年终秀,前两场都在上海举办的。
年终秀的常规节目是两个预见:预见过去的一年以及预见即将到来的一年。
今年的年终秀有点特殊,因为我们处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我是一个写作者,也和中国一起成长的亲历者。
今天我们让一起回顾一下改变中国命运的改革开放四十年——1978到2019。
[好书推荐]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xx两千七百年前,春秋时期的管仲改制变法,使得齐国一跃成为霸主,傲视群雄;公元1069年,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推行新法,一时国库充实,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为之缓解;公元1978年,邓小平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百年积弱的中国经济再度崛起,重回强国之列。
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经历了十数次重大的经济变革,每一次变革,都顺应社会发展而发生,也都对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而今,新的社会发展又提出了继续变革的要求。
作者简介吴晓波,著名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上海交通大学、暨南大学EMBA课程教授,常年从事公司研究。
2009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年度“中国青年领袖”。
主要出版著作有:《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上下卷)、《跌荡一百年:中国企业1870-1977》(上下卷)、《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吴敬琏传:一个中国经济学家的肖像》、《大败局》、《大败局Ⅱ》等。
其中《激荡三十年》被评为“2007年度中国最佳商业图书”、“2008年《新周刊》新锐榜之年度图书”,《跌荡一百年》被中国图书评论学会评为“2009年度十大图书”,《大败局》被评为“影响中国商业界的二十本书”之一。
推荐理由本书是作者近年来研究中国经济变革史的集大成之作,对中国历史上十数次重大经济变革的种种措施和实践作了系统的概述和比照,指明因革演变,坦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式改革的历史脉络,又剖析了隐藏在历代经济变革中的内在逻辑与规律。
辩驳得失,以史为鉴,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经济史”。
目录导论研究xx的方法崛起或崩溃,是一个问题“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谁家的“大势”?两个研究工具及两个结论第一讲xx变法:两千多年前的“xx”被严重误读的“士农工商”“放活微观,管制宏观”“盐铁专营&"的始作俑者鼓励消费的异端思想“以商止战”与和平称霸xx古代版的“凯恩斯”第二讲xx变法:命令型计划经济的鼻祖xx:第一个在土地改革中尝到甜头军爵制度:打造出世界上第一个平民社会郡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的政治雏形。
激荡十年,水大鱼大读后感
激荡十年,水大鱼大在《激荡三十年》中,吴晓波先生对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做了全景式、深层次的解读,相比于过去的三十年而言,从2008年到2018年的十年时间,以北京奥运为起点,中国经济全速前进。
在这十年里,中国的经济总量增长了2.5倍,一跃超过日本,居于世界第二,人民币的规模总量增长了3.26倍,外汇储备增加了1.5倍,急速扩容的经济规模和不断升级的消费能力,如同恣意泛滥的大水,它在焦虑地寻找疆域的边界,而被猛烈冲击的部分,则同样焦虑地承受着衍变的压力和不适。
它既体现在国内各社会阶层之间的冲突、各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与妥协上,也体现在中国与美国、日本、欧盟,以及周遭邻国之间的政治及经济关系上。
在十年时间里,中国人的信息获取、社交、购物、日常服务以及金融支付等方式都发生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改变。
甚至在文化趣味上,中国式的自信也正在复苏,国学和“中国风”重新复活,人们回顾更值得赞美的过去,并呼唤它的内在精神回归。
很多人觉得“天”变得比想象的快,旧有的人文环境和商业运营模式正在迅速式微,人们所依赖的旧世界在塌陷,而新的世界露出了它锋利的牙齿,我们要么被它吞噬,要么骑到它的背上。
大鱼的出现,造成了大水的激荡,并在鱼群之间形成了新的竞合格局,它同样是让人不安的。
我们的国家就是一艘驶往未来的大船,途经无数险滩、渡口,很难有人可以自始至终随行到终点,每一代人离去之时,均心怀不甘和不舍,而下一代人则感念前辈却又注定反叛。
未来从来不会自动地发生,它诞生在一片被击碎的旧世界的废墟上。
这个地球上,总会莫名其妙地冒出一群偏执狂,他们破坏旧秩序,创造新物种,然后自己又在历史中变得不合时宜。
这个时代从不辜负人,它只是磨炼我们,磨炼每一个试图改变自己命运的平凡人。
这就是我们在过去十年看到的景象,它既波澜壮阔又混沌失控,充满了希望又令人疑惑。
大水对速度的渴望以及恐惧,大水与其他大水之间的博弈,大水与大鱼之间的适应,以及大鱼与其他大鱼、小鱼之间的冲撞,构成了一幅难以理性静察的壮观景象。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书评【精选】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后感1.书籍简介在《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一书中,作者吴晓波对中国历史上十数次的重大经济变法的种种措施和实践作了系统的概述和比照,指明因革演变,坦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式改革的历史脉络,又剖析了隐藏在历代经济变革中的内在逻辑与规律。
2.作者简介吴晓波教授是著名财经作家,同时是“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上海交通大学、暨南大学EMBA课程教授,他常年从事公司方面的研究。
2009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年度“中国青年领袖”。
3.读后感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奇迹,并非是人类行为的意外后果,而是中华民族持续了几千年的经济变革合理演进的结果,成绩固然令人欣喜,但是我们要提防后续的各种风险。
中国有一句俗话“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意思是太过关注细节,从而失去了认清更大局面的机会。
非但我们普通人容易犯这种错误,即使是学术界大名鼎鼎的专家,往往也会陷入局部细节的陷阱。
比如说,中国通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令全球瞩目的成就,持续多年不可思议的高速发展,让西方诸强国相形见绌。
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要知道,改革开放之前的新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完全就像是个外行人,中国人是如何一下子步入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不明就里的外国专家只能把这一奇迹称之为“人类行为的意外后果”,意思是中了彩票而已。
我们这几十年来的经济奇迹是否只是简单地“中了彩票”呢?在今天的这本《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中,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吴晓波教授一起,来探讨这个有意思的话题。
接下来,我将从细数中国历史上的经济变革,以及中国历代经济变革的核心逻辑这两部分出发,带领大家走进历史,把以往历史书中独立的历次经济变革放在一起,看看中国人这几千年来为了经济发展都做了哪些努力。
第一部分,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中国历史上的历次经济变革。
要想细数中国的历代经济变革,我们得从公元前七世纪的管仲变法开始。
这两千多年来,中国历经了多场经济变革,从公元前七世纪的管仲变法到新中国的改革开放,前后持续了超过两千五百年,可以说,在经济变革的道路上,中国从来没有停下过探索的步伐。
读书笔记——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读书笔记——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2015年3月对当前中国经济崛起的解释,经济学界众说纷纭,甚至出现两极化的分歧——有的认为是“人类行为的意外后果”,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经济改革;有的认为存在“结构性缺陷”,中国经济正在崩溃,即将成为一个新的危机发源地。
对此,吴晓波先生的《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从中国历史的基本面入手,给出了另外一种说法。
在该书中,吴晓波先生创造性地利用四大利益集团(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有产阶级——无产阶级)博弈法和四大基本制度分析法(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模式——全民思想控制模式——社会精英控制模式——宏观经济制度模式)两个研究工具,以经济制度的变革为核心,从遥远的公元前7世纪止于当下的2013年,沿着历史的脉络,对中国历代经济变革做了一次跨时空的论述和分析,并据此给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释和结论。
首先,作者论述了中国完成大一统之前的两次重要变法。
一是公元前7世纪的“管仲变法”。
管仲重视商业,采取“放活微观、管制宏观”改革思路:强调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首创国家“盐铁专营”。
作者认为:管仲是一位尊重市场规律的国家干预主义者,并将其视为中国古代版的“凯恩斯”;二是公元前4世纪的“商鞅变法”。
商鞅在土地私有化,郡县制、户籍制、军爵制上进行大胆创新,很快使秦国变得强大起来。
商鞅在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模式上采取郡县制度,在社会精英控制模式上采取军爵制,在全民思想控制模式上采取“不许思想”的愚民政策,在宏观经济制度模式上采取“命令型的计划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奠基人。
作者认为:管仲变法和商鞅变法分别提供了两个颇为极致的治理模型,如左右极般地站在后世历次变革的两端。
第二,作者论述了汉代的“汉武帝变法”和“王莽变法”。
汉武帝变法在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模式上采取“推恩令”,在社会精英控制和全民思想控制模式上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宏观经济制度模式上由桑弘羊作操盘手,推出了一系列强硬的国营化经济政策:在产业改革中采取铸钱、盐铁与酿酒专营,在流通改革中采取均衡与平准,在税收改革中采取告缗令与算缗令。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讲座摘录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书笔记(2012年7月)最近在看《腾讯大讲堂》中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教授的系列讲座:《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在讲座中,吴晓波先生以诙谐的口吻,解读历史,旁征博引,通过对历次改革的梳理,表达了其对当下和未来中国改革的个人观点。
本人现将其主要观点整理如下,以供大家思考和讨论。
我们对历史的所有好奇,都来自于当代的困顿。
吴晓波先生从经济的视角来看待每个朝代的兴衰,人们说读史而知今,在历朝历代的从初建到强盛,无不由改革而起;也因改革而衰。
从改革开放三十年至今,伴随着改革长大的我,在这个讲座的指导下开始思考和关注中国处在历史中的什么位置,来理性看待社会的一切。
今日之中国种种是非现象,皆能从历史中抽丝剥茧的找到渊源。
一切只是开始,一切都还没有结束。
在这里就简单阐述一下吴晓波先生的主要观点:一、中分析历代改革的两个模型第一个模型是利益集团象限分析法,第二个模型是四大基本制度分析法。
(一)利益集团象限分析法这四个利益集团象限分别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无产阶层和有产阶层。
历朝改革都是在四方力量的博弈之下而进行,你强我衰,你长我消,难以取得平衡。
1、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有产阶层、物产阶层,历代经济变革的焦点,从来就是这四大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调整。
2、引用钱穆对中国历代统治的四大倾向,即逐步强化的中央集权、节制资本的政策沿革、追求稳定的社会共识和缺乏法治的思想土壤,分析中国历代集权与专制的具体做法及其对改革的影响。
3、改革在经济上体现为“发展—稳定”的周期律。
4、历代经济变革的三大核心课题是财政、货币和土地。
三者皆稳,盛世;三失其一,维稳;三失其二,动荡;三者皆失,乱世。
上图中显示的是中央政府的力量比地方政府强大很多,无产阶层的力量和基础比有产阶层要强大很多;处于这种力量解构的社会时,国家比较稳定,但是经济缺乏活力,有产者减少。
上图中显示的是中央政府相对于地方政府的力量稍显弱小,有产阶层比无产阶层力量也更强大。
《吴晓波作品: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商战:电商时代+大败局(套装共3册)》的读后感
《吴晓波作品: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商战:电商时代+大败局(套装共3册)》的读后感,700字
《吴晓波作品: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商战:电商时代+大败局(套装共3册)》的读后感是,我在读这三本书的时候,深刻体会到了吴晓波对于中国历史经济变革的精准把握和深刻剖析。
他通过对历史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准确把握历史,把历史放在宏观的大背景之下,通过深入分析历史经济变革的推动力,让人们从中看到了历史变革具有长期性,以及新的经济体系在影响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同时,他提出了对于“商战”理论的重要洞察,以及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下的电子商务的普及,如何整合企业现有的市场资源,以及如何把握市场发展的脉搏,从而有效提升企业的整体市场竞争力。
此外,吴晓波还通过他深入研究历史、充分利用经济学模型,对“大败局”作出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从而在很多方面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认识,并提出了改变大败局,以及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建议。
总之,读完这三本书,我对于吴晓波的智慧和洞察力深感钦佩。
他的作品让读者在历史的脉络的影响下,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历史上经济变革的发生以及影响,同时,从现实出发,提出新的经济发展观点,无疑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动力。
吴晓波:60、70退下,让80、90后上吧!
吴晓波:60、70退下,让80、90后上吧!60、70年代,曾经是中国充满活力、变化与挑战的时代。
由于改革开放的政策,中国新一代知识分子和蓬勃发展的青年人才不断冒出,他们在不同的领域里浴火重生,令中国新书写出激情、新意和革命性的发展历史。
其中,有一位可以说是这一时期中国引领者之一,他就是吴晓波。
他出生于1964年,曾是安徽省一名英语教师,后来升任安徽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更因此被称为“中国记者之父”。
他是一个充满激情的文字工程师,也是一位出色的风尚作家,以及一位传奇性的社会活动家。
吴晓波以其缜密而创新的思想及优秀的新闻报道和社会议题的影响力,让他的声誉远播海外,因此他也多次受邀出访海外发表演讲,受到海外很多国家的普遍好评。
此外,他还有被称为“中国政治家”的美誉,他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不懈的努力最终让他入选《财富》杂志中“中国十大社会公众人物”,并在2009年度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大会上作为中国代表发言。
尽管在近几年,吴晓波已退休,但他为中国近30多年的改革开放做出的贡献,以及那股激流般的勇气和信念,永远不会消逝。
让60、70后的他们退下,让80、90后的新一代上台,续写中国新的发展历史!80年代起,中国出现了一批新的人才和思想家,比如马云、王小波、乔布斯等,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思想和精神,不断推动中国发展不断向前。
而吴晓波也可以说是这一时期的引领者之一,他通过诸多关注社会问题的文章、节目和活动,为把中国的发展推向更高水平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同样,吴晓波在我国教育体制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不仅大力提倡作为一种激励学习的方式,也为中国学子提供了更多创新思维和发展能力的机会。
他曾经建议,为了改进学生的教育体验,学校应强调课堂学习的内容,而不是只注重课程的形式,使教育更加有趣、更加令人满意。
正是这些中国改革的先驱者,给后来的80、90后留下了自由的空间去发挥自己的才华,积极参与到中国的发展和改革中来,为中国带来了发展和繁荣。
吴晓波
吴晓波
作者:暂无
来源:《经理人·深商》 2019年第4期
吴晓波
财经作家,890 新商学、蓝狮子出版创始人
常年从事中国企业史和公司案例研究,著有《大败局》I和II、《激荡三十年》、《跌荡
一百年》、《浩荡两千年》、《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腾讯传》等颇具影响力的财经书籍,
著作两次入选《亚洲周刊》年度最佳图书。
2018年出版《激荡十年,水大鱼大》,记录2008
年到2018年的中国企业改革史。
吴晓波是中国著名财经作家,以研究企业史闻名,他创作的《大败局》(2000年)和《激
荡三十年》(2008年),销售均超过两百万册,是中国最畅销的企业史作品。
他的作品两度入
选《亚洲周刊》年度十大图书之一。
同时,他也是中国拥有最多订户的财经自媒体人,他开在
微信公众号上的“吴晓波频道”拥有350万订户,他的新浪微博订户为450万,今日头条粉丝150万。
吴晓波出生于1968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曾在新华社担任十三年的记者,2004年创办了一家财经出版公司,出版过上百家中国著名公司的企业成长传记。
目前,他还是一家
新媒体公司的董事长。
吴晓波与中国企业界有广泛的接触,长期以来坚持市场化改革的立场,以敏锐的观察、深
厚的人文关怀和高超的叙述能力,而受到尊重。
他是每年一度的“中国十大经济年度人物” 评委会主席(2015?2018)。
2018年,吴晓波出版《激荡十年,水大鱼大》,记录2008年到2018年的中国企业改革史。
吴晓波中国经济未来四大动力
吴晓波:未来经济发展四个动力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四个周期,第一个是1978-1992年,一个自下而上的增量改革时期,这个时期,中国慢慢变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二个是1993年-2003年,一个自上而下的整体配套改革时期,大部分产业集中在吃、穿、用三个方面;第三个是2003年-2012年,一个外延扩张时期,运行三驾马车;第四个是2013年至今。
中国经济目前正处在“通货紧缩”状态。
今天中国的货币总量已经超过美国,但是我们的经济总量只有美国一半,没有办法来发行货币,只有执行宽松的信贷政策。
大规模的资金被驱赶到资本市场,这样在资本泡沫前提下,实体经济应该要适度自我实现。
在产业巨变前我们必须知道中央怎么想,这个国家全球经济是怎么样经济规模里,再来讨论怎么办。
一代有一代人市场,有一代人获利模式和商业模式。
运行长达16年中国“三驾马车”——消费、出口、投资已经失灵了,今天中国产业变革不是量化的变革,是一次生态性变革,就是环境生态开始发生大的变化。
我们需要从一个旧世界进入一个新世界。
中国经济四大新动力——新实业、新消费、新城镇化、新金融新实业危机中的制造业三十五年,“中国制造”模式走到尽头,传统制造业的四大成本优势——土地、人力、税收、环境全数丧失。
我们延续了36年制造业的基本模型发生了变化,今天中国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发生了集体危机,集中在生产模式、品牌、营销、资本、人才。
制造业转型:专业公司+信息化改造+小制造转型就是互联网+,我们要用信息化产生所有成果到传统行业每一个细胞,但是好难。
互联网+对制造业来讲不是一次营销意义上的创新,什么是互联网+?真正的互联网+是这么一个过程——第一,你必须是一家专业公司;第二,你必须要完成企业内部的所有的信息化改造,用信息化手段再造和消费者之间关系;第三,内外两个信息化改造完成以后,能够有一个大规模制造变成一个小制造。
什么是新制造?旧制造和新制造跟你从事什么行业没有关系,当今中国没有所谓传统产业,每一个产业是新的。
吴晓波经典语录
吴晓波经典语录导语:吴晓波打破了写而优则仕、写而优则商的中国习惯。
他脚踏几船,既从事出版事业,同时还坚持每周写作6000字以上的习惯,稳稳当当,自得其乐地与妻女栖居于杭州。
1.我最大的道德就是让我全村的人都富起来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我是那只抓住老鼠的猫。
2.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除了造纸术以外,其他三项都出现在宋朝。
宋代的工商业非常发达,经济和企业制度方面的创新也很多,有很多新鲜的事物最早出现在宋代:中国最早的股份公司,最早的一批职业经理人,最早的期货贸易,纸币,人口第一次超过一个亿。
3.在我们这个国家,最昂贵的物品是自由与理想。
4.中国的国民性中有一个十分重大的缺陷,那就是,当人们反抗一个暴政时,往往以推翻它为成功的终点,却很少从制度上去思考和设计,如何防止它再度发生,这便造成了国家悲剧的循环式重演。
5.所谓商业之美,就其本质而言,是人们对自然与物质的一种敬畏,并在这一敬畏之上,以自己的匠心为供奉,投注一生。
6.喜欢,是一切付出的前提。
只有真心的喜欢了,你才会去投入,才不会抱怨这些投入,无论是时间、精力还是感情。
7.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个国家、每个时代、每个家庭的年轻人都有权利去追求自己所喜欢的未来。
所以,如果你侥幸可以,请千万不要错过。
8.对于大多数的人而言,要实现卡尔维诺的这一认知进化,绝不是从一次阅读到另外一次阅读的过程,其中,必须加入日常生活的琐碎、磨难和喜悦。
9.我刚才站在对面的时候,我就焦虑症发作,因为我在看旁边那堆书,我在找有没有我的书,就一本也没有找到,写作者都有这样的焦虑。
10.进入一个行业,专业化,然后全球化,这才是赚钱的唯一途径。
11.在我们这个时代,最昂贵的物品是自由与理想,它们都是具体的,都是不可以被出卖的,而自由与理想,也不可被相互出卖。
12.在某个时间段人就是没办法自证的,人不要太焦急,被误会啊,被打击啊,被泼冷水啊,只要不被肉体消灭掉,都是有机会证明你自己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国共识”下的经济崛起吴晓波 2009-09-28 19:48:26 / 个人分类:时代背影自1870洋务运动之后,“强国”这个词汇覆盖了中国所有的主题,成为无数热血国人的毕生理想。
在很多时候,这个梦想化身为一场场流血的革命,一次次不对称的抗争与寂寞的漂泊,或是一个个玫瑰色的工业梦想——它构成了百年中国沉重的旋律。
在很多时候,我们急迫的寻找着通往未来的道路,有时候甚至迫不及待,在一条道路还没有完全考察清楚的时候,都不惜铤而走险;而有的时候,当历史的浪潮涌来时,我们又会在徘徊不前中与历史机遇擦肩而过。
这是一场漫长而令人焦虑的探索,在这探索的尽头,我们找到了实业救国、实业强国的道路。
到今天,当改革开放走过30年,当共和国迎来一甲子的庆典,我们站在历史的台阶上回望30年、60年与130年的漫长,会生怎样的感慨?我们已经触摸到了“强国梦”的边了么?还有多少随风逝去的实业家被我们怀念?未来,我们又该如何自信的走下去呢?……这是一些散落在历史深处的问题。
新角色1884年,后来被誉为“晚清商父”的盛宣怀入主招商局,当时,面对财尽民贫、国家饱受侵略屈辱的状况,绝顶聪明的盛宣怀历史性地创造出了“官督商办”的商业模式,从而将洋务事业引向了一个万劫不复的深渊。
此后的漫长岁月里,出于强大国力的需要,国有企业跟国家的命运不断结合,在依靠政策支持、资源垄断而获得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不断错失真正的市场化机会。
企业由此患上“政策依赖症”,在最终更加剧烈的竞争中走向衰亡。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说法并非全盘否定国有力量在中国富强道路上的作用。
事实上,在旧时代的整个“实业强国”的蓝图中,国有企业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支撑起了中国的现代工业的脊梁。
但国有企业的过于强大却又反复的变成影响商业现代化的阻力,甚至在某些时刻成为了倾覆政权的力量。
在清代末年,正是国营资本与民营资本的一次激烈博弈,最终导致了帝国的覆灭。
而在20世纪40年代里,以所谓“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集团,也给国家治理带来了重大的负面效应。
新中国的成立是国有资本新角色的开始,在共和国60年的历程上,国有资本始终具有决定性角色与地位,这依然是一个无比顽强的传统。
为了统一管理全国经济,1952年7月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随后又相继成立国家建设委员会、国家经济委员会、国家技术委员会和国家物资供应总局等机构。
这些机构均下设至县级政府,形成了一个封闭、垂直式的计划管理体系。
这是一只无比庞大、无所不在的“看得见的手”。
1956年,随着私人工厂的“绝种”,国有及集体企业成为惟一的企业生态。
在雄心勃勃、严密的计划体制下,所有的工厂都仅仅是一个生产单位,国家需要建设什么工厂、生产什么产品、培植多大的生产能力,以及产品的产量和投资的规模,都由国家通过计划直接安排。
国家既在宏观上进行投资规模、投资结构、投资布局等宏观决策,又在微观层面上担负着项目决策管理任务。
这种体制的优劣在日后无比清晰地呈现出来,强大的计划性大大提高了资源聚集的能力,能够以“举国之力”办成大事,而它所必然带来的则是低效率、浪费和反应迟缓等等病症,与计划经济并蒂而生的两个景象是官僚主义和短缺经济。
于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国有企业的改革成为一个主要话题。
但在1998年之前,国企改革的主题一直是“放权让利”,其后开始了产权改革,但随着数以十万计的中小型国有企业转变“身份”改为民营,国有资本却最终在能源型和资源型领域形成了新的垄断态势。
强国逻辑强国的梦想,让中国人愿意为之牺牲一切,即便到了和平建设的时期,痴念不改。
开国之初,为了在短时间内把重工业抓上去,从中央到地方倾全力而为之,计划经济的威力以及因此而形成的“举国效应”发挥了重大作用。
以用电量为例,一五期间,全国电力的八成以上都用于工业,农村用电只占全国电量的0.6%。
此外,农业对工业的反哺一直非常之大。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GDP的年均增长速度高达9.2%。
1978年之后,为了从混乱和积弱中摆脱出来,我们又采取了不顾一切的战略,“不管白猫黑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这一策略的成效,便是举世瞩目的中国之真正崛起。
过去三十年里,中国是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体,经济总量相继超过了英国、德国,一跃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甚至某些外国媒体以G2——美国与中国——来描述当今世界的两极景象。
然而,偏执性的强国追求,也让中国付出了重大的代价。
早在1956年8月,毛泽东就发表了著名的“开除球籍”的论断。
为了不被开除“球籍”,1958年,毛泽东提出“超英赶美”的口号,发动了大炼钢铁的“大跃进”,提出在一年内把中国的钢铁产量翻一番,一举超过英国,全国上下为了这一目标顿时陷入疯狂,各地建起了数以十万计的小高炉,人们满怀热情地日夜炼钢。
这场带有自毁性的大运动,给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灾害。
而其初衷,正是为了强国。
1978年之后,中国经济的成就毋庸置疑。
不过,相伴随的“负面成果”和破坏性也是巨大的。
在宏观经济的策略选择上,对国有资本的依赖以及巨量投资的冲动,成了“强国共识”的衍生理念。
吴敬琏在评价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时便说,“企图以海量投资带动经济高速增长的大跃进运动造成了我国经济情况极度恶化以及巨大的财富乃至生命损失,然而,即使造成了这样大的灾祸,传统的工业化战略却始终没有得到纠正。
经济增长主要倚靠投资、特别是重化工业投资,成为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开始改革开放的几十年中我们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这样基本特征的背后,其实就是“强国逻辑”的支撑。
转轨民营资本在中国的60年成长,经历了“保护-消灭-复活”的曲折历程,可谓跌宕坎坷。
而这又是“强国逻辑”的另外一种演绎。
据薄一波回忆,在攻克北平和天津之后,毛泽东专门对他嘱咐,城市接收工作主要是接收官僚资本,对民族工商业要好好保护,接收工作要“原封原样,原封不动”,让他们开工,恢复生产,以后再慢慢来。
但是,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私人资本在产业经济中的空间越来越小。
1954年9月,全国人大颁布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它正式确定了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明确提出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以发展生产合作社作为改造个体手工业的主要道路。
1955年10月,毛泽东在《农业合作社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一文中明确提出要让资本主义马上“绝种”。
于是,仅仅一个月内,私人资本便在中国“绝种”了。
这其中还有过一个小插曲。
私人资本消亡了20年后,1970年代中期的一些农村市场又冒出了星星之火,1974年,已经当上国务院副总理的原大寨村支部书记陈永贵到福建省晋江市视察,在一个叫石狮的小渔镇里,看到了让他大吃一惊的景象:光天化日之下,当地的农贸市场乱糟糟地挤作一团,人们在各种各样的摊点前兴奋地交谈着,彼此讨价还价,这些聚集的摊贩绝大多数是无照经营。
由于道路狭窄,来来往往的小商贩们造成了交通堵塞,以至于陈永贵的专车竟无法顺利通行。
陈触景生情,说出了一句后来在全国广为流传的话:“这是资本主义挡住了社会主义的路,堵不死资本主义的路,就迈不开社会主义的步!”后来的史家当然给予了石狮完全不同的定论。
原因便是在4年之后的1978年,正是福建的晋江地区、广东的潮汕地区以及浙江的温州和台州地区,成为私人经济率先活跃起来的发源地,也掀开了中国民间工业兴起的大幕。
这是一场百年漫长的等待,当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日渐瓦解的时候,一群民间的小人物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试验场,从而让中国以不可逆转的姿态,向商业社会转轨了。
尽管其间依然包含了太多的波折。
整个20世纪80年代,在很多城市,到民营工厂上班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而自己开一个小铺子做一个小生意,就会被蔑称为“个体户”,也就是一个“没有组织的人”,一个不受保护的体制外的流浪汉,这个社会印象一直要到“万元户”这个名词出现之后,由蔑视到暗暗羡慕,再到全社会的无度的称颂。
他们是一场意外,就像设计了中国改革开放蓝图的邓小平在1987年讲的“十年改革,中央最大的意外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
”如今,这股意外的力量已经变成了中国社会的中坚力量,历史将他们推到了今天的高度,但未来依然充满未知。
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每隔四到五年便会遭遇一次“宏观调控”,而调控的主要对象便是“民营企业”。
在中国最近的30年历史上,1998年和2003年附近,都发生过大规模的企业倒塌事件。
再将目光放到今天,当2008年世界遭到“次贷危机”袭扰,中国主体经济亦遭受重创时,国家发布了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但急需国家输血的民营企业,依然在最急迫的时候,被抛弃在拯救范畴之外。
另一方面,那些还活着的,追求更高发展的民营企业,也在不断地碰到壁垒。
今天,私人企业吸纳了全国八成的就业人口,纳税占税收总额的近一半,但在很多领域——主要是资源型和能源型产业中,民间企业家仍然不得其门而入。
破局最让我们担忧和值得思考的正是——很可能在今天,延续了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强国共识”已经破局了。
原因有三。
其一,中国已俨然成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之一、全球最大债权国,不可谓不强大了,强国目标已经基本达成;其二,在国家强大的同时,却发生了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景象,国强与民富并没有同步出现;其三,国有资本的强大,已经造成对其他所有制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的压抑。
正是因为这些有目共睹的原因,人民的意志已经很难用“强国”来统一。
在今日中国,必须与改革同时被讨论的是,共识、利益与权益。
回望最近三十年的中国经济变革,我们看到,在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之前,改革的推进是建立在对计划经济体制的破坏之上的,所有的改革都是从“违法”开始。
因为,现行之法是一种“恶法”,先行者前赴后继,改革以自下而上的潮流推进,政府则在其后以追认的方式认可,原有的既得利益集团已经瓦解,或者说已无利可图,新的商业利益的获得者都是在体制外成长起来的。
自1998年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之后,情况悄然发生了大的变化,随之,中国的产业结构开始向重型化转移,能源及资源——这些要素无需通过改革的方式培植——成为商业利益的新争夺点,到2003年之后,因反对计划经济体制所形成的改革共识终于被利益分化掉了。
从此,中国经济由共识时期进入到了博弈时期。
我们无法用好或是坏来形容这样的景象,这也许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逻辑,不过让人担忧的是,政商界、知识阶层以及市民阶层对这种变化的发生显然非常陌生,要么不肯承认,要么有意回避。
以一例来说明。
2008年底,因宏观调控过度及受美国金融危机波及,中央政府推出了四万亿元的强力启动计划。
很快,一个声音便从民间生出:这四万亿元到底给了谁,是民营企业还是国营企业?甚至,有律师专程赴财政部登门询问。
这是一个很有寓意性的事件。
如果在十五年前,政府推出投资计划,是不会、或者也不敢提出这样的问题的;如果在美国及其他商业国家,政府推出了一个经济振兴计划,也是不会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