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必备】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9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章末综合检测 中图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九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22讲 区域和区域差异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教
第22讲区域和区域差异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一、区域特征分析1.区域的含义:指一定X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2.区域的特点(1)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区位特征)。
(2)区域内有表现相对一致的特性,区域间有明显差异性。
(3)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X围、级别、边界等。
3.区域的划分(1)划分指标:可以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某一方面的,也可以是综合性的。
(2)区域类型: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行政区、综合区等。
4.区域和区域差异研究(1)方法:比较法。
(2)主要内容:比较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分析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社会发展的影响,探讨区域内部自然与人文要素间、区域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3)意义:为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二、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1.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1)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地域差异。
其中,地形和气候是基本因素,而土壤和植被是自然区域的标志。
(2)三大自然区的差异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分界线400 mm年等降水量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位置东部临海深居内陆西南青藏高原面积45% 30% 25%地形平原、低山丘陵为主高原、高山和盆地为主高原、山地为主(1)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2)自然环境的南北差异(3)3.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1)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的差异、自然资源的地域分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X围(暂未包括港、澳、台)①东部经济地带: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
②中部经济地带:黑、吉、某某、皖、赣、湘、晋、豫、鄂。
③西部经济地带:陕、甘、宁、青、新、藏、云、贵、川、渝。
(3)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①经济发展的差异a.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东部经济地带最高,西部经济地带最低,差距逐渐扩大。
2020 高考总复习 地理 (中图版)--第九章 第3讲
第3讲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最新考纲核心素养定位考情报告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掌握我国主要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和消费分布特点。
(区域认知)2.理解区域资源调配的意义及影响。
(综合思维)3.理解产业转移的原因和规律。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4.掌握产业转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1.以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工程评价及其影响。
往往对相关区域的地理特征进行连带考查,形式多样,频率较高。
2.以区域图、统计图等为背景,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查形式多样,考查频率高。
[梳理知识体系][再现基础知识]一、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的关系(1)区域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时刻影响着人类生产和生活。
(2)人类生产和生活对区域地理环境具有反作用,可改变地理环境。
2.矿产资源的开采读某矿产开采图,回答问题。
(1)影响⎩⎪⎨⎪⎧有利:形成了许多产业部门,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不利:废渣占据农田,浪费土地资源;破坏自然景观;污染水、土地和大气;地面塌陷、地下水漏失阻断水循环(2)治理措施①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提高利用效率。
②大力治理矿山环境,积极推进矿山环境立法,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3.水资源跨区域调配读我国水资源调配图,回答问题。
(1)影响①对调入区⎩⎪⎨⎪⎧增加水源,解决生产和生活之需补偿调节河湖水量,改善小气候缓解生态缺水,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有利于水土保持和防止地面沉降②对调出区和沿途地区也会带来一定影响。
(2)典例①调水工程⎩⎨⎧中国的南水北调,引滦入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北水南调②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北水南调工程。
a.背景⎩⎨⎧北部湿润,萨克拉门托河等水量丰沛南部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而需水量较大b.意义:缓解了南部缺水地区的城市和工农业用水需求,产生了水力发电、防洪、航运、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九单元第讲人类活动地域联精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九单元第讲:人类活动地域联精一、人类活动的地域特征1. 不平衡性•人口分布不均衡:人口密集区与人口稀少区的存在。
•经济发展不均衡: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差距。
2. 空间集中性•人口的集聚:大城市与大都市圈的形成。
•产业的集中:各地经济发展的重心。
3. 地域相互联系•交通联系:交通网络的建设与发展。
•经济联系:产业链的形成与扩展。
•信息联系: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运用。
二、人类活动的地域影响1. 城市与乡村的差异•人口规模:城市人口众多,乡村人口较少。
•经济结构:城市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乡村以第一产业为主。
•社会发展:城市社会发展较快,乡村社会发展相对滞后。
2. 地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城乡差距:城市经济较发达,乡村经济相对落后。
•区域差异: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相对发达,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欠发达。
•城市差异:一线城市与二线、三线城市的经济差异。
3. 人口迁移对地域发展的影响•内部迁移: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流动。
•外部迁移:人口从一国向他国的流动。
•人口迁移对源地和目的地的影响。
三、人类活动的地域规律1. 地理条件对人类活动的制约•自然地理条件:气候、地形、水资源等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文地理条件:文化、宗教、历史等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人类活动对地域的改造•城市建设: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功能的提升。
•农田开发:开发利用荒地、滩涂、草原等。
•环境保护: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与保护。
3. 区域间的经济协作与竞争•区域间资源的互补性与竞争性。
•区域间产业的互补性与竞争性。
•区域间市场的互补性与竞争性。
四、人类活动的地域规划1. 城市规划与发展•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与实施。
•城市更新与城市扩容。
•城市功能区规划与发展。
2. 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区域产业布局与调整。
•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与区域协同发展。
3. 农村规划与乡村振兴•农村居民点整治与建设。
•农田保护与现代农业发展。
•乡村旅游与农产品加工。
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第1课时 认识区域及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4.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 的形式出现。
的应用。
2.以时政材料、影像图片等为载体考查遥
5.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
6.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特点及应用。基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7.数字地球的含义。
第1课时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 主要方式与交通运输布局
演练提能
测控导航
当堂演练
练速度 提能力
考点 区域的划分与区域特征 区域对比分析与区域发展
题号 1、2、3、4
5、6、7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2014晋江期中)中国幅员辽阔,区域特色鲜明,“各处食性之不
同,由于习尚也。则北人嗜葱蒜,滇黔湘蜀嗜辛辣品,粤人嗜淡食,苏
人嗜糖”。到清末时,鲁菜、苏菜、粤菜、川菜、浙菜、闽菜、湘
3.我国的区域差异
地势: 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1自区然域要差素异的降气水温::由由东南南向向北西递北减递减
划分依据: 地形、气候两大要素
名称: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
我国的三大
2 自然区
界线: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大致以400毫米 年等降水量线为界;青藏高寒区的范围与我国地势的
地形
地表崎岖,以 山地、丘陵 为主。平 原狭小,分布零散。多火山、地震
气候 季风气候,海洋性显著,南北差异大
亚欧大陆西侧
高原、低山、丘陵与平原、 山谷交错分布
温带海洋性 气候
植被
森林覆盖率高
水文 河流短急,多峡谷,水力资源丰富
矿产资源
贫乏 1
以草地为主 河网较密,流量 平稳 ,各河 之间多有运河相通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第9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1讲区域和区域差异课件中图版
屋顶坡度大
交通运输 铁路、公路
铁路、公路、 内河 运输
文化
__面__食___为主、说话直率、 米 食 为 主 、 说 话 婉 转 、 方 言
方言较少
繁杂
工业 重工业为主
_轻__工__业___相对比较发达
答案
1.区域特征的分析思路
2.区域自然环境差异的形成原因 (1)气候差异的形成
(2)地貌差异的形成
模、发展水平等差异
交通方式、通达度等
交通
地形、位置、经济、科技、人口等差异
差异
123 4 5 6 7
考法一 结合景观图判读,考查区域环境特征与差异分析 (2017·全国卷Ⅲ)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 年 9 月入选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 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 1~3 题。
交通不便
经济和文化
发达
落后
答案
3.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1)分界线 大致以_秦__岭__—__淮__河__一线为界。
答案
(2)自然环境的南北差异
地区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地形 平原和高原为主 平原、低山和 丘陵 为主
气候 温带季风 气候 热带、 亚热带 季风气候
河湖
结冰
不结冰
矿产 煤、石油、天然气
湖,高__山__冰__雪__融__水_
多,是许多大河的发源
补给为主
地
答案
荒漠植被和草原
土壤
_森__林__植__被__下__发__ 植被下发育的土 _育__的__土__壤__有__机__ 壤,有机质含量 _质__含__量__高______ 较低,可溶性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9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2节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图版课件
2
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图版
本节复习脉络: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9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2节区
3
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图版
考点一|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对应学生用书第157页) [识记—基础梳理]
1.采集和狩猎阶段 人类的衣食住行极大地依赖于_地__理__环__境__,人类繁衍生息于少数动__植__物__资源 丰富的地区。
B.蒸发量增加
C.下渗减少
D.地表径流减少
2.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
过程与图b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Ⅱ、Ⅰ
D.Ⅰ、Ⅲ、Ⅱ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9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2节区
9
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图版
[解图流程]
举例
人地关系
采集和狩 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地 —
猎阶段 区
依赖自然
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 农业社会
河冲积平原、三角 阶段
洲、盆地
尼罗河下流、印度河 流域等农业文明发祥 地
改造环境、驯化禽 畜、栽种植物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9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2节区
6
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图版
资源丰富,区位交通 德国鲁尔区、中国山
12
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图版
(2)综合分析区域发展的方法 区域发展呈阶梯式递进。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
从时间上看 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 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从空间上看 区域发展是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 区域发展一般会经历由以第一产业为主到以第二产业为主,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9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3节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中图版
【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9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3节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中图版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对应学生用书第160页)[识记—基础梳理]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的关系(1)区域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时刻影响着人类生产和生活。
(2)人类生产和生活对区域地理环境具有反作用,可改变地理环境。
2.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1)矿产资源的开采①影响⎩⎪⎨⎪⎧有利:形成了许多产业部门,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不利:废渣占据农田,浪费土地资源;破 坏自然景观;污染水、土地和大气; 地面塌陷、地下水漏失阻断水循环②治理措施a .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提高利用效率。
b .大力治理矿山环境,积极推进矿山环境立法。
c .实施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示范工程,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2)水资源跨区域调配①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北水南调工程a 原因:北部湿润,河流水量丰沛。
南部地势平坦,光热条件好,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
b意义:缓解了南部地区城市和工农业用水需求,产生了水力发电、防洪、航运、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
②跨流域调水的影响①负面影响:如过度砍伐森林,物种急剧减少。
②正面影响a.灌溉、施肥、塑料大棚等使土地的生物产量大幅度增加。
b.培育、改良农产品,使农产品产量有了显著增高,提高了饲养的劳动效率。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和意义(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资源跨区域调配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必需的前提下进行的,根本原因是能源资源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而且已经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分析往往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与资源配置状况入手。
如下表。
(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对资源跨区域调配意义的分析要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资源、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入手。
分析如下:(1)南水北调①南水北调及三条线路比较a.有利影响:有利于回补地下水;遏制因缺水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2019-2020版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9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27讲
C.随着 GPS 技术的普及,民用 GPS 技术发展很快
D.有手机信号就能进行 GPS 定位导航
2.手机 GPS 能够实现的功能有( )
①网络实时监视
②所处位置获取
③失窃汽车查找
④行车路线追踪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栏目 导引
第九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解析:第 1 题,GPS 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这不是人们日 常生活必备的,A 错。GPS 技术本身不能扩大出行范围,B 错。 随着 GPS 技术的普及,人们使用越来越方便,民用 GPS 技术 发展很快,C 对。GPS 定位至少需要 4 颗卫星,不是有信号就 行,D 错。第 2 题,结合前面分析,GPS 主要功能是定位、导 航,可以知道位置,行车路线导航,D 对。GPS 没有监视功能, 也没有查寻功能,①③错。 答案:1.C 2.D
栏目 导引
第九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1.地理信息系统(GIS) (1)概念:专门处理地理__空__间__数__据__的计算机系统。 (2)功能: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_表__达___。 (3)简要程序:信息源→_数__据__处__理___→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 (4)应用领域: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城市管理。
栏目 导引
第九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2018·苏锡常镇四市调研)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建
设的卫星导航系统,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
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下表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步走”发
展概况。据材料回答 3~4 题。
步骤(时间)
系统名称
服务范围
1994 年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九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2课时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课时冲关(含解析
第2课时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测控导航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8·河北邯郸二模)中原经济区规划提出要加快形成“一核四轴两带”放射状、网络化发展格局,其中,四轴是沿陇海发展轴、沿京广发展轴、沿济(南)郑(州)渝(重庆)发展轴、沿太(原)郑(州)合(肥)发展轴。
读“一核四轴两带”示意图,回答1~2题:1.中原经济区所在区域目前处在( )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B.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C.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D.高水平的均衡发展阶段2.为了抓住机遇,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原经济区今后的发展方向是( )A.全力发展大城市,提高城市化水平,把该地区建成世界级的城市群B.利用其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海洋化学工业及海产品工业C.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吸引产业转移,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D.充分利用区域煤、铁、石油资源,大力发展煤炭、钢铁及石化工业解析:1.B 2.C 第1题,从中原经济区内部经济发展的差异看,其经济发展不均衡,大城市发展水平高,需要借助大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带动区域经济整体发展,因此目前该区域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
第2题,区域发展应该依托当地的优势资源,统筹兼顾,建立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合理的产业结构,中原经济区位于我国中部,经济发展整体上落后于东部地区,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同时,可承接东部地区的相关产业,促进当地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
下图示意我国某省1990~2009年人均粮食地域格局变化。
读图,回答3~4题:3.②③④⑤地区从一般余粮区变为重要余粮区的原因是( )①耕地面积大量增加②农业科技投入增加③农田水利设施完善④农业人口数量增加A.②③B.①④C.①③D.②④4.导致南部区域人均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城市化进程快②网络化水平高③区域化分工好④工业化水平高A.②③B.①④C.①③D.②④解析:3.A 4.B 第3题,影响粮食总产量的因素主要有耕地面积和粮食单产,该省(江苏省)农业历史悠久,适宜农耕的土地早已被开垦,因而耕地面积不会大量增加,影响上述区域从一般余粮区变为重要余粮区的主要原因为粮食单产的提高,农业科技投入增加和农田水利设施完善有利于单产的提高。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讲义(经典打印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讲义(经典打印版)高考考纲:1.区域的含义;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3.不同开展阶段天文环境对人类消费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一、区域的特征(1)全体性:区域外部各天文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一致的全体。
(2)差异性:不同区域之间存在相对差异,区域外部也有相对差异。
(3)开放性:区域之间有各种各样的联络,使天文空间出现出开放性的特点。
二、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日本英国自然环境相似性岛国,面积相差不大;地处中纬度,气候暖和湿润位置亚欧大陆东侧亚欧大陆西侧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多火山、地震高原、低山、丘陵与平原、山谷交织散布气候季习尚候,陆地性清楚,南北差异大温带陆地性气候植被森林掩盖率高以草地为主水文河流短小湍急,多峡谷,水力资源丰厚河网较密集,流量颠簸,多有运河连通矿产资源贫乏煤、铁、石油经济发展相似性兴旺的工业化国度;充沛发扬岛国的优势经济特点经济大国,工业化起步较晚工业化最早的国度工业规划临海型规划〝资源型〞规划为主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精耕细作畜牧业兴旺;高产值园艺农业人口城市人口稀疏、城市众多,主要散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1)划分目的:地形和气候。
(2)三大自然区:a东部季风区,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c青藏高寒区。
界限:Ⅰ大致与400mm年等降水量线吻合;Ⅱ大致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Ⅲ大致沿横断山脉一线。
三、天文信息技术及运用特点和功用复杂了解遥感(RS) 地表观察、天文数据搜集是什么?有什么?〔拍照〕全球定位系统(GPS) 空间位置(天文坐标)确实定、导航在哪里?〔定位〕天文信息系统(GIS) 数据采集、数据剖析、决策运用为什么?有何联络?怎样做?怎样办?〔信息处置〕1.芬兰()A.盛行西风,终年平和多雨B.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城镇数量少C.人口稀疏区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D.森林资源丰厚,木材加工业兴旺2.燕麦种植北界呈图示走向,主要是由于该国()A.东部地域的河湖密布,灌溉条件B.西部受暖流、地形影响,气温偏高C.西北部土层较深沉,耕作技术高D.西北部多阴沉天气,日照时间长(2021·海南天文)福建海坛岛面积276.61平方千米,人口约35万人,地势低平,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中央。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九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讲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
C.该地区人们离不开牛羊奶酪和肉食
D.该地区饮食为“饭稻羹鱼”“山珍海味”
5.下列饮食习惯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①山西人爱吃醋与该地区水土流失,土壤中钙较少有关 ②重庆人喜辣的食俗多与该区域冬季气候较同纬度气温更低、湿度更大有关 ③北方喜爱咸是因为冬季寒冷干燥,新鲜蔬菜少,形成了腌制蔬菜的习俗
地区
差异
原因
新疆
浙江
(2)根据材料二,比较两省区的生产总值和增速的异同点。
(3)浙江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大省,近年来,纺织服装业开始实施向中西部转移的策略。试分析新疆承接浙江纺织服装加工业的原因。
解析:第(1)题,河流开发利用方式主要从灌溉、航运、水能开发等角度考虑。第(2)题,依据材料中信息回答即可。第(3)题,新疆具有原料优势,同时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低,利于劳动力指向型工业的发展。
(3)新疆棉花原料和羊毛丰富,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低。
13.(20xx·昆明一中质检)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玛卡是一种原产拉美地区4 000米以上高山的野生植物,忌高温和涝洼积水,因其生存条件恶劣,使其大量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形成品质极佳的药材。近年来,我国云南的某些坝子地区采用人工栽培技术,引进玛卡种植,其产出的玛卡药材品质不及原产地。图1示意玛卡原产地所在国家的位置示意图,图2为玛卡。
④南方人喜爱甜食与南方多雨,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有关
A.①③B.②④
C.①②D.③④
解析:第4题,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河网稠密,应该是有“鱼米之乡”之称的江南地区,故饮食为“饭稻羹鱼”;图示该区域临海,又因区域界线一般为山地,故饮食又有“山珍海味”。注意甲地为多条河流的源头,应该是山地地形,不宜发展水稻种植;乙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势低平,应发展水稻种植。第5题,当地气候条件决定了当地的物产,而物产会影响饮食习惯,故③④正确。山西人爱吃醋与当地“水硬”(碱性强)有关,重庆人喜辣与气候潮湿有关。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部分第9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1节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课件鲁教版
A.市场
B.技术
()
C.资金
D.交通
解析答案
1.C 2.D 3.D [第 1 题,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下游已经变 成人为改造的渠道,无对应的自然标志。秦岭—淮河线是我国重要的地 理分界线,因此有划分指标依据。秦岭—淮河线属于自然地理界线,具 有过渡性,两侧地理环境无明显差异。第 2 题,长江导致两岸交通不便, 联系较少,天然地将江苏省划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因此苏南和苏北 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第 3 题,由于 苏南和苏北地区以长江为界,以前陆路交通联系不密切,不便于两区域 经济联系;进入 21 世纪,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方式的便捷程度提 高,促使苏南和苏北地区经济合作更加广泛。]
A.气候湿热
B.河网密布
C.地势低平
D.地质稳定
(2)与方形土楼相比,圆形土楼的优势主要有( )
①增加实用面积 ②减小地震危害 ③抵御敌人入侵
④利于御寒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答案
(1)A (2)A [第(1)题,屋顶大多采用“人”字形的双坡屋顶是为了排 水;屋顶外缘距墙体较远是为了避免雨水侵蚀墙角;墙体厚实是为了隔 热,反映了当地气候湿热的特点。第(2)题,相对于方形土楼,圆形土楼 首尾相连,实用面积大;方形土楼多死角,不利于防御敌人入侵,圆形 土楼无死角,利于防御敌人入侵。]
矿产 资源
贫乏
_煤__、__铁__、__石__油__资源丰富
答案
(2)经济发展的比较 ①相似性:都是发达的_工__业__化__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都比较高,都发 挥了岛国的优势。 ②差异性
答案
要素
区域
日本
英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章末综合检测(时间:45分钟分值: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7·高考江苏卷改编)下图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时期人均GDP年均增长率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的特征有( )①东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一直领先全国②中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呈加快的态势③1978-1990年,东中西三大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相同④1978-1990年,西部地区与全国的人均GDP年均增速最接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2.1978-2015年我国人均GDP年均增速变化反映了( )①改革开放对东中西部的影响呈现区域差异性②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不断加快③全国人均GDP年均增速主要取决于中西部增速④21世纪以来,三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格局发生了变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第1题,图示三个时期中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由约7.2%→9.2%→13.5%,呈现明显的加速增长态势,则②正确;图示1978—1990年,西部地区与全国的人均GDP年均增速最接近,故④正确。
第2题,图示1978—2015年,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长率不同,前期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而东部地区最先开放,故能体现改革开放对区域影响的差异性,则①正确;2000年后,即西部大开发后,随着政策倾斜,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得以改善,使西部地区人均GDP增速明显加快,则②正确;图示在2000年以前,全国人均GDP年均增速大于中西部地区、小于东部地区,说明全国人均GDP年均增速主要取决于东部增速,则③错误;进入21世纪以来,虽然人均GDP年均增速中西部地区大于东部地区,但经济发展水平仍然是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故④错误。
答案:1.D 2.A(2018·杭州模拟)中国的饮食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演变至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菜系及相应的饮食习惯。
一个地方饮食的建立与许多因素都有关联,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地理环境。
结合下图,回答3~4题。
3.关于该地区农业生产与饮食习惯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区域更适合发展水稻种植B.乙区域更适合发展苹果等林业生产C.该地区人们离不开牛羊奶酪和肉食D.该地区饮食为“饭稻羹鱼”“山珍海味”4.下列关于饮食习惯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山西人爱吃醋与该地区水土流失,土壤中钙较少有关②重庆人喜辣的食俗多与该区域冬季气候较同纬度气温更低、湿度更大有关③北方人喜爱咸是因为冬季寒冷干燥,新鲜蔬菜少,形成了腌制蔬菜的习俗④南方人喜爱甜食与南方多雨,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有关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解析:第3题,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河网稠密,应该是有“鱼米之乡”之称的江南地区,故饮食为“饭稻羹鱼”;图示该区域临海,又因区域界线一般为山地,故饮食又有“山珍海味”。
注意甲区域为多条河流的源头,应该是山地地形而不宜发展水稻种植;乙区域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势低平而应发展水稻种植。
第4题,当地气候条件决定了当地的物产,而物产会影响饮食习惯,故③、④正确。
山西人爱吃醋与当地“水硬”(碱性强)有关,重庆人喜辣与气候潮湿有关。
答案:3.D 4.D(2018·德州模拟)2015年1月30日,中缅石油管道全线贯通。
缅甸西南临印度洋,东北靠中国,在中部①地带种植小麦、棉花,南部及②地区种植水稻和黄麻。
读缅甸区域图,完成5~7题。
5.修建图中输油管线可能遇到的自然障碍主要有( )①多次跨越山脉、河流②地质条件复杂③多寒潮、洪涝等气象灾害④夏季多暴雨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6.关于①、②两地农业发展差异的自然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地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B.②地降水丰富,水源充足C.①地降水相对少,日照较充足D.②地地势低平,土壤肥沃7.中缅石油管道全线贯通有利于( )①建立多元化的石油运输渠道,保证石油运输安全②促进缅甸能源结构优化③从根本上满足我国能源需求④优化国家现有石化工业布局,推动西南经济发展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第5题,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中缅石油管道穿越大山大河,沿线地势起伏大,①对;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地质条件复杂,②对;属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暴雨,④对。
A项正确。
第6题,图中①地地处西南季风背风坡,降水少,日照较为充足;②地地处西南季风迎风坡,降水多,且位于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故选A项。
第7题,修建中缅输油管道为我国建立了多元化的石油运输渠道,为石油运输安全提供了保证,也能够优化国家现有石化工业布局,带动西南地区经济发展。
故选C项。
答案:5.A 6.A 7.C读宁夏农业区划图,完成8~9题。
8.贺兰山对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影响是( )①阻挡西部沙漠入侵②阻挡西北寒冷气流入侵③提供冰川融水补给④抬升冬季风增加降雪量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9.图中Ⅰ~Ⅳ区域( )A.Ⅰ区干旱少雨,不适宜发展种植业B.Ⅱ区水源缺乏,不宜发展畜牧业C.Ⅲ区降水丰沛,可大力发展种植业D.Ⅳ区温凉湿润,适宜发展林牧业解析:第8题,贺兰山阻挡西部沙漠入侵,①对;贺兰山阻挡西北寒冷气流入侵,减少了寒潮灾害,②对;银川平原主要灌溉水源是黄河径流,不是冰川融水补给,③错;抬升冬季风不能增加位于背风坡一侧的银川平原的降雪量,④错。
第9题,Ⅰ区虽然气候干旱,但为冲积平原,地形平坦,有黄河流经,适宜发展灌溉农业;Ⅱ区虽水源较为缺乏,但畜牧业对水源要求不高,可发展畜牧业;Ⅲ区降水较多,可发展种植业,但“大力发展种植业”可能造成该地水土流失加剧;Ⅳ区为贺兰山—六盘山地区,因位于夏季风迎风坡,水草丰美,适宜发展林牧业。
答案:8.A 9.D(2018·安徽百校联考)目前,上海市正计划用3~5年时间把四万余家石油、化工、纺织、电子电器、能源等企业转移出沪(如图)。
此次上海产业转移将向江西倾斜,重点是九江。
据此完成10~11题。
10.九江成为此次上海产业转移重点地区的主要因素是( )A.油气等资源丰富,降低运费B.市场广阔,降低交易费用C.科研力量雄厚,技术支持度高D.有一定产业基础,劳动力丰富11.此次上海-九江产业转移带来的影响主要是( )A.放慢上海市工业化和城市化速度B.上海城市功能转型、产业升级加快C.导致上海市长期性就业率下降D.压制了九江市的工业化发展解析:第10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上海市资源、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向我国中西部转移,目的是利用中西部丰富的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
江西油气资源欠缺,科研力量不足;欠发达地区产业协作、政企协作等能力差,交易费用较高。
第11题,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对移出区来说,有利于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速度,虽短期导致就业率下降,但从长期看随经济加快发展会提高就业率;对产业移入区来说,缩短了产业升级和调整时间,促进了工业化发展。
答案:10.D 11.B二、综合题(共46分)1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2分)(1)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河北作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简述其优势条件。
(6分)(2)说明企业把研发和总部留在北京的主要原因。
(8分)(3)京津冀协同发展要实现互利共赢,分别说出三地在产业转移过程中“赢”在哪里。
(8分)解析:(1)从劳动力、地价、资源、土地空间、工业基础、交通等方面分析河北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
(2)从研发和总部需具备的科技、人才、社会协作、经济条件等角度分析留在北京的原因。
(3)从京津冀三地各自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三地协同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答案:(1)具备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地价低、资源丰富、发展空间大、重工业基础好。
(交通便利、距离近。
)(2)社会协作条件好,专业化服务水平高;地处中心地带、交通中心、信息中心、物流中心、政治中心;科技、教育发达,高素质人才数量多。
(3)河北: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农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
北京:分散首都职能,缓解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交通、就业等问题;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
天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城市环境问题等。
13.(2018·石河子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克罗地亚橄榄油、葡萄酒等农产品以其绿色天然的品质享誉欧洲。
目前,该国正在积极申请农产品欧盟地理标志认证。
下图为克罗地亚地形示意图和甲、乙两城市气候资料统计图。
(1)描述该国的地形特征。
(6分)(2)比较图中甲、乙两城市的气候差异。
(10分)(3)推测该国葡萄、油橄榄的主要分布区,并分析其享誉欧洲的原因。
(8分)解析:(1)地形特征应从地形类型、地势起伏趋势等方面分析。
(2)根据甲、乙两城市的地理位置以及气候资料统计图判断,甲城市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气温年较差大,乙城市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属于地中海气候。
(3)葡萄和油橄榄属于亚热带作物,适合在图中南(西)部沿海的地中海气候区栽培。
这里夏季光照充足,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再加上农业污染程度低,所以出产的葡萄和油橄榄享誉欧洲。
答案:(1)海岸线曲折;西部为高原和山地,东部以平原为主;地势高差大,西高东低。
(2)甲城市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乙城市为地中海气候;甲城市冬季气温比乙城市低,气温年较差较大;甲城市夏季降水较多,乙城市冬季多雨。
(3)主要分布区:南(西)部沿海地区。
原因:光热丰富;农业污染程度很低;具有良好的发展绿色农业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