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定位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
如何上好农村小学思品社科课
如何上好农村小学思品社科课让学生喜欢品社这门课程,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认识,思想上重视《品德与社会》课《品德与社会》学科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工具。
因此,对《品德与社会》课要提高认识,就要从思想上重视,加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让品德与社会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
二、结合实际,让道德教育工作有特点农村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应面向农村,紧密结合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
要利用《品德与社会》课加强爱农村、爱劳动的教育。
与家长紧密配合,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
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仅仅停留在说教上显然是不行的。
还需要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方法来教育学生树立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课堂教学,要多方位多角度地展开农村小学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均采用了单一的、古老的说教式教学模式。
这种以说教为主的思想品德教育在现实社会面前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
要改变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就要改变过去的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方法。
可采用自主探究法,问题讨论法,合作表演法等。
四、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学生背着沉重的作业包袱怎么能快乐健康的学习?把玩耍的时间留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思想品德良性意识,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自律、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乐群、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健身、学会生活、学会劳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让学生学会认识社会,正确了解社会,同时还得养成良好习惯品质,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情感,更是要让学生走进历史,在认识祖国辉煌历史的基础上正确了解祖国,通过不断学习,加强理论修养,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实践等活动,不断修炼自己,教会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浅谈农村小学品德和社会教学
82776 农村研究论文浅谈农村小学品德和社会教学一、提高认识,从思想上重视《品德与社会》国家为了促进小学生德育的发展,开设了品德和社会教育课程。
因此,要想上好品德和社会课程,使德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加强对德育的重视,要逐步从思想上重视起来,让品德和社会课程真正的在学校实施开来,并对学生的思想产生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一)与学生平等交流,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有的学生觉得自己已经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在家想承担一些家务劳动,可是,学生家长为了不耽误孩子学习,就不让孩子参加劳动,甚至什么家务都不让他们做。
这样一来,这些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心理:自己想做家务,可是父母不让做,我也实在没有办法。
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会找合适的机会引导学生去进行锻炼。
还有的学生说:“我跟父母讲道理,如果他们不听,就通过信件等形式告诉我他们自己的想法。
”还有的学生表示:“我父母最怕我哭闹,所以我一哭,父母马上答应了,这种方法非常的有效。
”有的学生还这样说:“自己先做做看,通过做的效果让他们对我刮目相看。
”学生七嘴八舌地说着自己的想法。
我说:“生活中会有非常多的困难和险阻等待着我们,我们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克服这些困难,而不是想方设法去逃避困难。
回家后,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机会,想出一个好办法,肯定能够成功的。
我相信每位同学的能力。
”(二)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儿童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是一些学生的思想同新的道德观念不一致,如有的学生善良的举动在残酷的现实中受到了很大的阻碍,所以学生就会对道德规范产生错误的认识,所以,教师在讲授课程的时候,不能简单的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亲自去实践,体会一下,让他们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因而,教学要同学生们密切相关的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联系实践情况,做到教学的独特和新颖我国的大部分人都生活在农村,很多学生都在农村学校上学,因此,要把小学品德和社会课程在农村深入贯彻好。
如何上好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
·131·
第6期
投资与创业
心, 与其他意见群体进行思想和意见的交锋。由于意 见领袖为整个群体分担和抵挡了来自不同意见阵营 的攻击和压力, 从而保护了群体中的大多数。 三、 微博意见领袖的消极影响 (一)专业局限性的影响 微博意见领袖多是某一领域的专业人士, 他们对 自己领域的看法会比较妥当和有可信度, 值得借鉴。 但在微博这样的大环境下, 他们跨出自己的专业范围 进行发声的时候, 他们的思想和观点会带有较大的局 限性, 这种局限性会让这些观点产生负面的影响。 (二)认识局限性的影响 微博意见领袖虽然拥有众多的追随者, 话语的影 响力很大。但是就微博意见领袖的整体水平来讲, 他 们对专业的认识深度, 对社会事件的认识深度, 也存 在着肤浅, 流于表面。这种时候, 他们站在自己个人 的立场发声, 没有更多的深刻考虑, 但是由于他们本 身的影响力, 这种认识的片面性就会在很大范围内产 生影响, 对网络舆论的引导产生一种消极的作用。 (三)内容选择局限性的影响 除了表达观点的局限性, 微博意见领袖在作为 一个微博传播中的把关人, 对自己接触到的内容的选 择性发布, 也容易产生局限性。例如部分微博意见领 袖由于自己的立场和自身价值选择的限制, 在微博传
投资与创业
第6期
如何上好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会》 是我国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 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注重通过活动促进学生 的发展, 本文从课件、 小组合作、 课外资源等几个方面, 对如何上好农村小学这一门课程进行探讨。 关键字: 品德与社会; 课程; 教学 《品德与社会》 是我国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 它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国家公民良好道德品质的重 任, 为帮助学生参与社会、 适应社会, 成为具有爱心、 责任心、 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 公民奠定基础。 《品德与社会》 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 会生活为基础, 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的综合课程。这门课程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注重 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如何上好农村小学的 《品 德与社会》 课, 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 我认为, 在教学 中应当特别应当注意教学手法的把握, 才能创造一个 轻松、 愉快、 开放的教学环境, 贴近学生, 贴近生活, 让学生在简单的日常中就能够掌握思品课程, 享受快 乐, 并且学会做人、 学会做事、 学会生活、 学会创造。 一、 精心准备课件 小学教学, 特别是思品教学, 离不开多媒体课件 的使用。在多媒体使用已经非常普及了的今天, 只是 单一的一张张播放知识点的多媒体, 已经完全不能吸 引学生的注意力, 所以对老师课件的准备提出了新高 度的要求。教师的课件既要突出体现本节课的知识 点, 又要贴近生活、 吸引学生, 既要让学生感兴趣, 又 要服务于教学。我认为,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联系时事热点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抓取近期发生的时 事热点, 结合当前授课内容, 作为教辅内容在课堂上 引入。一方面以时下最新时事热点, 引起学生的好奇 心, 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另一方面将教学内容与实际 事件相结合, 已达到学以致用。 (二)游戏获取成就 学生都喜欢游戏, 特别是小学生。教师在备课时 可以考虑从这一点出发, 结合本节课知识点, 设计一系 列简单的小游戏, 让学生在玩中学习, 在好奇心的驱 使下, 层层递进, 完成小游戏任务, 获得成就感, 并在 小游戏中, 掌握了本堂课的知识内容, 完成教学目标。 (三)歌曲点燃激情 使用音乐引入思品教学, 能够给沉闷的教学课堂 添上一抹生动。音乐给人以美的享受和震撼, 以其感 染人心的旋律和节奏, 把学生带入到教师营造的环境 中, 能够让课堂生动起来, 让学生活跃起来, 激发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 ( 四 ) 图片拓展思维 教学中, 图片的使用也是比较多的, 因为图片具 有直观、 趣味、 启发、 幽默等特质为一体, 特别是图片 中的漫画图。教学中使用图片, 能够将枯燥的内容转 变为生动形象展现出来, 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 的共鸣, 启发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 五 ) 视频诠释中心 视频影像, 以其丰富多彩的画面、 真实传神的描 述、 震撼人心的音乐、 扣人心弦的声响, 非常具有艺 术感染力, 能够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沉浸在视频 影像当中, 思考视频影像所要传达的内容和思想, 深 刻掌握中心。 二、 活用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在思品教学中能够营造积极向学的良 好学习氛围, 在合作中竞争, 在竞争中合作, 充分发 挥每一个学生的特长, 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在能量, 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热情。小组合作应注意一下 方面。 ( 一 ) 科学分组 可以在班级原有分组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在思 品课堂上的表现适当调整分组, 既要考虑学生之间的 学业水品差异, 又要考虑学生个体特性, 充分发挥小 组中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 调动相对薄弱同学的积极 性, 营造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 ( 二 ) 合理分工 小组合作要起到积极作用, 组内的合理分工非常 重要。小组长作为小组学习的灵魂人物, 至关重要, 对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要求比较高。为了让每个 组员都对组有归属感和责任感, 可以采用轮换制和民 族推选的方式, 每隔两个周轮换一次小组长, 积极调 (下转第 136 页)
如何上好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
生 由被 动学 习转 为主动 学 习。 如 上六 年级 第一单 元 《 学 会合 作》 时, 我 设 计 了这样 一 个游 戏 : 把 班 里的 学生 分 为五 个 小
组, 每组给 一个 窄 口瓶 , 每个 瓶子 里都装 有相 同数 量且 系着 小绳子 的纸 团 ,要 求学 生在最 短 的时 间内把 纸 团从窄瓶 里
呢?
一
段。 如我在上五年级《 圆明园的诉说》 一课时 , 由于小学生对
、
激 发学 生学 习本学 科 的兴趣
中国的屈 辱历 史认 识不 够 , 单凭 文字 的解 说 、 图片 的说 明 以
及 师生 的想 象 , 也不 能很 好地激 发学 生 的爱 国热情 , 更 达不 到“ 勿 忘 国耻 , 爱我 中华 ” 的教学 效果 。所 以 , 我先 用课 件形
拉出 , 看看 哪组 能拿 第一 。为 了争第 一 , 学 生们 争 先恐 后地
拉 绳子 , 可 是纸 团却 堵在瓶 口 , 拉不 出来 。只有 一个 组 的学 生 是 一个接 一个地 往外 拉 ,最 后获 得 了第一 名 。做 完游 戏 后, 我再让 学生 说 一说 : “ 为 什 么拉不 出纸 团? 拿到 第一 的小
其他 ・ 思品
如何上好农 村小 学《 品德 与社会》 课
广西德保 县 马隘 中心校 ( 5 3 3 7 0 9 ) 罗朝 昌
品德与 社会这 门课 是 以儿童 社会生 活为 基础 , 以态度 、 情 感和 行为 的改变 及培 养 品德 良好 、 乐于探 究 、 热 爱生活 的 儿 童为 目标 的活动 型综 合课程 。它 承担 着培养 社会 主义 国
到发展 常识 和国 情教 育 ,无 不与学 生 的生活 有着 千丝 万缕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探讨《品德与社会》是小学中高年级的综合性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较大的开放性特点。
小学中高年级是学生逐步熟悉和理解社会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形成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养成行为习惯的最重要阶段。
为此,我就谈一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旨在抛砖引玉,以求同行的良方,共同提高本课程教学效率。
一、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一)部分教师思想陈旧,教学脱离实际生活。
《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亲自参与的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这说明了本课程教学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更不是为了使学生一字不漏地记住课本中某些文字片断,而是在教材相关内容的引领下,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体验、去感知,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
因此,广大《品德与社会》课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学方法,认清本课程的本质,转变陈旧的教学思想,从单纯的“政治理论性教学观念”转变到“实践性教学观念”中去,使孩子们在实践中去体验和感悟;从单纯的“记住课本中某些文字片断”转变到“知行统一的互动学习的过程”中去。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严重滞后。
在我们落后的西部农村小学,尤其是村小,教学设备落后,教室里面只有黑板和粉笔,教师手里面只有教科书,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造成教学过程与方法滞后。
(三)教学评价不科学,传统教育观念在头脑中根深蒂固,一时难以转变。
作为一名“新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推广者,我对农村小学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评价方式,进行了多方面的研讨。
发现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致使很多地区教学评价方式很不符合当前教学的要求。
教学中,很少重视课堂因素,很少重视过程与方法的考察,轻视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评价,也很少去了解学生对实际生活的体验、探究问题的过程如何而给予肯定,没有做到以上“三个统一”。
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评价往往大而空,有的评价还脱离学生的年龄特征;有的评价非常单一,缺乏激励性。
如何上好农村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课
如何上好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品德与社会》教学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塑造小学生美好心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
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大多由兼职教师担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对《品德与社会》课不够重视,上课敷衍了事,教学效果不佳;学生缺乏正确的引导,把《品德与社会》课当成了玩课。
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
怎样让品德与社会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呢?作为一名农村教师,在《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以下几点:一、把握教材,明确目标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资源,详细地解读教材是开展有效教学活动的保证。
上好《品德与社会》课就必需明确《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的品德课教学的目标。
明确了目标,我们的品德教学才有正确的指向,才能很好地把握教材;在备课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能更清楚课题含义。
对课题的道德观点的概念更清楚明白,也才能更好地领会课文的教育目的,通过课文的典型事例,看清其反映的教育意图,分析出其蕴含的道理。
二、创设情境,培养激情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
我们在实际教育时,应着力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行动,看到事情的真实部分,引发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触及他们的心灵,才能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
《品德与社会》教材所涉及的内容极其丰富,但有些内容距学生生活较远,学生认识肤浅;还有些内容虽近在身边,但学生欠留心观察。
这就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没兴趣、不信任或课堂发言无话可说。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设计后包含到情境中,以拉近与已有知识和经验的距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为学生提供知识的生长点。
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真实的情境,学生对学习就会感兴趣。
三、切身体验,明确道理由于《品德与社会》课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使学生从中学到知识、明白道理,对学生的教育就需要回归生活,重视生活的价值取向。
只有通过小学生切身的体验,才能使其明白其中的道理,从而形成符合时代发展的价值观。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初探
【 摘 要 】《 品德 与社会 》是 以儿童社会 生活为基础 ,全面促进 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会性发展 的综合课程。农村 小学品社课教学存 在诸多的问题 ,严重影响 了 《 品德与社会 》课 的教 学 效果 。 本 文 提 出 了一 些改 变现 状 的应 对 策略,力求使农村小学的 《 品德与社会 》课达
行情感的体验 。源于生活的实际体验 ,能够激 发学生内心的道德情感,引发他们真实的道德 《 品德与社会 》课程将 “ 促进学生 良好品 体验和道德认 知,从而使 《品德与社会》课 的 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为学生认识社会 、参与 教学 走 向生 活 化 。 社会、适应社会 ,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 、良 ( 2)让课 堂教学开放化 。农村 小学 《 品 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 主义合格公民 德与社会 》课 堂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往往采用 奠定基础”作为 总目标 ,实现了情感 、态度、 单古 老的说教式教学模式 。要改变以说教为主 价值观、能力和知识这几个 目标 的内在统一。 的 教 学 模 式 为 开 放 性 的 教 学 但是 ,由于各方面 的原因 ,农村小学 《 品德与 模式。开放性 的教 学模式就 社会》课 的教学常常很难 达到这一总 目标。现 是以多方位 多角度为理念 , 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农村小学品社课教学。 以开放的氛 围为前提 ,以开 农 村 小 学 品 社 课 教 学 现 状 分 析 放的课堂为核 心,开放 教学 1 .专职教 师配 备 不 齐 ,无 法开 展教 研 活 动 实践 ,主体参与 贯彻始终 , 由于农村小学学额不足,教师定编人数有 开放性的教学模式要 从下面 兰 限, 教学人员紧张。语 文、数学两科教师确定 几个 方 面人 手 : 足 后, 《 品德与社会 》课就不可能有专职教师了, ① 拓 宽 教 学 阵 地 。 开 放 基本上就是兼任。这种兼任方式随意性很 强, 性教 学要打破教学场地 的限 大多是 以教师的工作量 的大小课时的轻重来搭 制,除了在教室里教学外, 刍 配, 很少考虑教师的教学、 教研能力 , 造成了《 品 还可 以根据教学 内容,组 织 辽 德 与社会 》兼课教师队伍 的不稳定。因此担任 学生 到教室 以外 的场所 去进 阳 《 品德与社会 》课 的教师一般不把它当成教学 行教学活动。如 《 平安回家 》 教研 的主攻方向,从而导致教师对 《 品德 与社 课 ,就 可 以 组 织 学 生 到 校 会 》课的教学没有太多的热情 ,既不钻研教材 , 外 去 实 地 了 解 交 通 标 志 、 交 县 也 很 少研 究 教 法 。 通信 号、交 通标线 ,走进 生 兴 2 .教 学 思 想 陈 旧,教 学过 程 脱 离生 活 活 的教 学要 比把学生关在 教 农村小学 《品德与社会 》课 的教学大多 由 室里 死啃 书 本强得多。 誉 ② 设计情 景表演。结 合 . 语数教师兼任 ,因此对 《 品德与社会 》教学的 厶 方法搞不清楚。有 的教师把 《 品德与社会 》课 有关教学内容 , 采取讲故事、 小 上成 了语 文课 ,只注意讲解课文 的语言文字 , 听歌 曲、情景 朗读、角色游 竽 根本不联系学生 的生活实际 ,违 背了 《 品德与 戏、小品表演 、知识 竞赛等 : 社会 》课 教学 目标 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 多种形 式的 “ 情景表 演”。 享 法 、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诸方 面协调发展这一 教学 中分别让学生角色扮演 , 基本原则。有 的教师为 了简单操作,把 《 品德 加 深 了认 识 和 理 解 ,形 成 思 辽 与社会 》课 上成 了满堂空洞的说教,既没有以 想品德 意识 。这种教学形式 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 ,也没 学生能充分参与、 积极表现 , 育 有遵循知情 意行 的道德形成规律 ,没有通过教 比较 自然 地 主 动 发 展 ,从 而 材 中出 现 的 一 系列 的 “ 社会事件”、 “ 现 实 生 深化道德行 为,内化道德情 丽 活主题”或者 “ 社会生活场景”与儿童的真实 感,起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 。 性 生 活联 系起 来 … … 凡 此 种种 , 教 学 过 于片 面 , ( 3)让 教 学 手 段 多 样 没有把 《 品德与社会 》课的社会性 、生活性、 化。 心 理 学 家 布 鲁 纳 曾经 情感性 、实践性融为一体。 说 过: “ 最 好 的 学 习 动 因 是 3 . 教 学方法和教 学手段过于落后 学 生对所学教材有 内在的兴 农 村 小 学 教 师 很 少参 加 教 研 活 动 ,因 而在 趣 。”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 堂 教学过程 中大多运用传统的教法 。许多适用于 教 学 效 果 的 关 键 。 电化 教 学 能将 抽 象 的道 德 观 品 特点的教学方法如:故事启迪法、讨论辨析法、 点形象化 ,它以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为 《 分组活动法 、游戏表演法 等很少使用。还有不 德与社会 》课堂教学提供 了很大的方便条件 , 少农村小学受教学条件的限制 ,使用多媒体现 充分的发挥了思想品德课的育人作用。 代 化 教
如何在农村小学上好《品德与社会》课
如何在农村小学上好《品德与社会》课新垌中心小学邓煜珍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尽量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给予充分表现的机会,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行判断、共同评价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恶,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但是,如今大部分的小学特别是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育仍流于形式。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许多,主要是社会、学校、教师等不重视这门课程。
如何才能将当前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程落到实处,上好这门课。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
一、思想上提高认识,重视《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社会》是国家重视小学德育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工具。
因此,对《品德与社会》的重视与否,课上得好与坏,是德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从思想上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对《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让《品德与社会》真正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在《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以下两点:1.走进学生的心里,与他们进行交流,及时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
如:我担班主任的班里有个陈同学,平时学习懒散,还有小偷小摸的坏习惯,有多个同学已经跟我反映情况。
针对这事,我专门设计了一课关于中华民族美德的品德课,让学生讨论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分享他们的观点,大多同学都非常主动积极地回答,观点颇多如“勤劳勇敢”“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尊老爱幼”等,当有个同学说“不贪图小便宜,洁身自爱”的时候,我发现陈同学羞愧地低下了头。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之我见
重庆市渝北 区洛碛 中心小学校 王德英
当今 社会飞速发展 ,社会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进步 。我国正在全面推进 “ 素质 教育 ” , 我们所说 的素质 教育 是以德育 为核 心,以培养创新新精神和 实 践能力 为重点, 以提高 国民素质为宗 旨的教育 。
《 品德 与社 会》课程是一 门以学生社会 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 良好 品德 形成和 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这 门课程 注重学生主体性 发展 , 注重通过活动促进学 生的发展 。 《 品德与社会 》 课程标准指 出: 学生 的生 活是课 程的基础 。学生 的品德和社会 性源 于他们对生活 的 认识、体验和感悟 。 我在平 时教 学中,通过实践探索建立起生活化 的小学思想品德 课堂教学 的生活化 方式,强化思想品德教育 的生活指 导功 能,让学 生在充分体验 中构 建起 良好的道德品质 ,促进全体学 生素质 的全 面 提高 。也就是在 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中,以现代德育理 论和生活 教育思想为指导 ,以丰 富学生生活知识,提高其适应与创造 生活 能 力,确立其积极生活态度 ,形 成其健 康人格为宗 旨,通过教师 的组 织渗 与, 指导帮助,并结合学生 自身的生活实践, 真 正使学生在道 德 学习中确立起健康 向上, 合理融合传统与现代 的生活理念 , 优 化其生 活过 程,提高其生活质量 ,构建起 良 好 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素质得 以全 面提高 ,让小学思 品课教 学成 为回归生活的教学 ,让小学思 品 教育 成为回归生活 的教育 。在平 时教 学中,从我校学生生源和教学 现状 来看,小学思想 品德教学 中存在 的问题 是:当前 品德与社会 的 教育仍有些 “ 假、大 、空” , 特 别是我们的农村孩子的这种状况更为 突 出。造成 这方面的原因有许多 ,如 :社会 、学校 、家庭受应试教
农村小学如何上好品德课
、
先播放 V C D多媒 体课件 , 做“ 农事 5 分钟新 闻发 布会” , 对学生进行 农业 科技教育 , 再组织学 生展开 “ 种 子发芽 ” 的条 件讨 论。然 后结合 类似 事 例, 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 对于农 业生产 发展 的重要 性 , 增 强他们从 小 爱科学 、 学科学 、 用科学 、 长大攀登科学高峰 的自党性 。 三、 课堂教学 。 要 多方位 多角度地展开 农村小学在 品德与社会 课程 教学过 程 中, 往往均 采用 了单一 的 、 古 老 的说教式教学模式 。这种 以说 教为 主的思想 品德教 育在 现实社 会面 前显得是那 么的苍 白无 力。要改 变思想 品德教 育 的现状就 要改变 过去 的以说教为 主的教学模式 。经过这几 年教学的不断 实践 , 我探索 出以下 几种较为有效 的教学模式 。 1 . 明理 激情 导行模 式 这是在传统的讲解模 式基础 上演化 而来的 , 适用 于品德 与社会新授课 中的各 种课型 。它是 以教 师为主导 , 通 过直观 演示 、 口头讲解 、 文字 阅读 、 评 价行为 、 激发情 感等 手段传 递信息 。学生 通过观察感知 、 理解教材 、 动情 明理 、 自省辨析 , 最后 由教师 评价提 出行 为要求 。这种模式 的特点是 使学 生能够在 较短 的时 间内掌握 道德 知识 或某一方 面的行为方式 。选用这种教 学模式 的时候 , 要注意发挥 学生学
人手 。
提高认 识. 思想 上重视《品德 与社 会》 品德 与社会 是国家重 视小学 德育的重要 体现 , 也是对学 生进行 德育 的重要工具 。因此 , 对 品德 与社会 的重视与 否 , 课程上得好 与坏 , 是 德育 能否取得 良好效果 的重 要前 提。提高 认识 , 就要从 思 想上重 视 , 加强品 德与社会 的教学工作 , 让 品德 与社会触 及儿 童 的内心 世界 , 影 响他 们 的 心灵 。作 为一名教 师 ,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 中我注重 了以下几点 : 1 . 与学生平等交流 , 解决他们遇 到的实做家 务可是 家长 不允许 。于是 , 有 的学生就 会产 生这样的想法 , “ 不是我 不愿意 做 , 而是 大人不 上我做 , 那 我就 不做 吧! ” 面对这种想法 , 我就适 时引导学生去讨论怎样去争取实践 的机会 。 有 的 学 生 说: “ 我 就 跟 他 们 讲道 理, 如 果 不 听 我 就 给 他 们写 一 封 信 说 明 我 的 想 法。 ” 有 的 学 生 说: “ 我 家 里的 人最 怕 我 哭, 我 就 哭, 直 到 他 们同 意 。 ” 也 有的 说: “ 我 就 偷 偷 地 做, 让 他 们 瞧 瞧 我 有 能 力 做。 ”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设计探究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设计探究一、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1.设置道德教育课程:在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设计中,可以设置专门的道德教育课程,通过讲授道德知识、案例分析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2.组织品德实践活动:在课堂外,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品德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义务劳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奉献社会的快乐,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品德修养。
二、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1.通过社会调研教学:在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社会调研了解社会的发展变化、人们的生活状态等,从而培养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2.进行社会交往实践:利用社会交往实践课程,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实地实践等形式,让学生与社会接触,从中学习如何与人沟通、合作等社会交往技巧。
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1.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农村社区公益活动,如环境保护、义卖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意义,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进行社会问题讨论:在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设计中,可以设置社会问题讨论课程,让学生了解社会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从自身做起,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四、教学策略和方法1.手段多样化:在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设计中,可以采用讲授、讨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切实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体验式学习: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品德与社会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3.学生主体性:在教学环节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引导他们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主动提出问题和意见。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设立道德教育课程、组织实践活动等方式进行教学,同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品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浅谈对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初探
浅谈对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初探随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农村小学的品德教育和社会课程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在农村小学教育中,品德教育和社会课程是不可分割的,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品德教育和社会课程的融合。
本文就如何在农村小学教育中进行品德教育和社会课程进行初步探讨。
一、品德教育在农村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品德教育是一种深入人心的教育,品德是一个人的精神财富,它不仅是个人行为表现的准则,也是社会行为规范的准则。
在农村小学教育中,品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品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教会他们如何尊重他人,如何学会感恩和理解。
品德教育还可以让学生产生自信心和勇气,为他们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品德教育应该贯穿于农村小学的各个方面,不仅在所学的学科中进行,还应该在学校日常生活中进行。
在学校的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品德,如在早读时请学生带上一本好书与大家分享,组织学生志愿者为学校清扫,推广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等。
社会课程是指与社会有关的各类课程,如地理、历史、人文、公民等课程。
在农村小学教育中,社会课程也是很重要的。
社会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的运作机制,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社会课程也应该融入到农村小学教育的各个方面,如在历史课上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中国的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在地理课上学习自然环境和地理知识,在公民课上学习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争取自己的权益。
同时,通过社会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家乡和祖国,提高自己的文化自信心,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更好的融入社群中。
三、品德教育与社会课程的融合在农村小学教育中,品德教育和社会课程应该进行融合,这样才能让学生受益更多。
品德教育和社会课程的融合可以使学生同时获得发展品德和社会知识的机会。
例如,在社会课上可以让学生掌握社会的常识、道德规范等,同时还可以与品德教育相结合,教会学生学会如何尊重他人,如何理解他人,如何培养感恩之心,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让品德与社会真正地走进农村小学
社会真正地走进农村小学。
【 关键词 】 交流 ;道德;农村实际;模
式 转 变
提 高 认识 ,思想 上重 视 《 品德 与 社 会》 品德 与社 会 是 国家 重 视 小 学 德 育 的 重要
一
、
体现 , 也是对学生进行德 育的重要工具 。 因此 , 对品德 与社会的重 视与否 , 课程上得好与坏, 是德育能 甭取得 良好效果 的重要 前提。提 高 认识 ,就要从思想 j 二 j 嚣视 ,加强 品德与社会 的教学: I : 作 ,让品德与社会触及儿童 的内心 世界 ,影响他们的心灵。作为 一名教 师,在 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以下 几点 : 1 . 与学 生平等交流 ,解决他们遇到 的实
际 问பைடு நூலகம்
为透 彻 。
4结 语 总之 ,语文情境是语文教学的重点 ,它为 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掌握知识 提供了 良好 的
外部环境 。因此 ,如何塑造 一个语 文情境式初 中语文教学 的普遍 的问题。同时 ,情境教学这 种方法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对教 学内容有着充 分的认识和理解 ,还能有效促进他们独立思考 。 因 此 ,在 今 后 的 教 学 过程 中 ,教 师 应 注 重 引入 教学情境措施的不断完善 与创新 ,以切实提升 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 参考文献 : [ 1 ]杨淑嫒 . 初 中语文教 学如何创 设有效 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 J ] . 软件:教育现代化 (电 子版 ), 2 O l 3 。 ( 1 1 ) :l 1 8 [ 2 ] 刘燕玲 . 浅析情境教 学在初 中语 文课堂 中的应用 [ J ] . 学苑教育 , 2 0 1 3 , ( 1 5 ) :3 3 [ 3 ] 日增 南木 日. 在初 中语文教 学 中如何 贯彻情境教学 [ J ] . 考试周刊 , 2 0 1 3 , ( 3 6 ) :4 8
如何定位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
如何定位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时,我们不难发现教材的部分教学内容更适合于城市儿童,与农村儿童的生活联系不够紧密。
“教学赋予教材以生命。
”教师应怎样对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课进行科学的定位?这一直是我们一线教师探讨的问题,以下本人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以供同行讨论。
一、教学目标,应促进农村儿童发展《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农村品德与社会课程实施的主要目标应定位于促进农村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为学生认识农村社会、参与农村社会奠定基础,培育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合格公民。
这样一个总目标,必须分散落实到每一个单元、每一课之中。
为了促进农村儿童的发展,对教材的原有教学目标必要时可以做出适当的调整。
如《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一课中,课本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了解各民族的文化,知道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并学会尊重、欣赏、接纳不同民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针对这一教学目标,考虑到我们农村人群的单一性和学生的发展实际,我在教学时,作了有所侧重,重点是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
首先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知道的风俗习惯,然后全班交流,同时讨论一下,这些农村风俗习惯,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是全盘否定?还是继承发扬?让学生明白这些风俗习惯的背后,蕴藏着什么样的历史和文化。
通过学习,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历史文化都有了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形成了一种正确处理各种风俗习惯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应贴近农村生活实际《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品德与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的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
农村生活对农村儿童具有独特的价值,农村儿童只有在自己的生活中才能接受教育者的引导,形成和发展教育者所期待的德行。
贴近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更精彩
要 晓 之 以 理 ,而 且 要 导 之 以 行 。 如
些 小 事 ,如 :每 天上 学 的 嘱 咐 ,谁 为 我们 整理 衣 服 等 , “ 当 家里 煮 的
饭 不 够 吃 的 时 候 ,谁 先 吃 ” ? “ 晚
养 儿 童 的 品 德 和 习 惯 ,引 发 儿 童 探 索 的欲 望 ,让 他 f f l f  ̄够 生 动 、活 泼 、 主 动 的学 习 ,身 心健 康 的 成 长 。
一
上 睡 觉 时谁 会 帮 我们 盖被 子 ” 等 观
点 之 后 ,教 师 可 推心 置腹 地 向学 生
谈 谈 自己 在 父母 的关 怀下 成 长 的故 事 , 以 及 自 己 身 为 父 使 师 生 间 产 生 感 情 上 的 认 同 和 共 鸣 ,促 使学 生 主 动地 以实 际行 动来
点 爱 ,世 界 将 变 成 美 好 的 人 间 。
这 种 教 学模 式着 眼 于 学生 个 人
的 潜 能 和 整 个 人 格 的 发 展 ,给 学 生
提 供 了 大 量 的 思 考 辨 析 机会 ,培 养
本 学 科 从 思 想 上 没 有 引 起 足 够 的 重
学生 “ 悟 理 一 讲 理 一 用 理 ” 的 能 力 ,适 用 于 哲 理 性 较 强 的课 。 如 在 教 《 假 如生活 中没有 了诚信》 , 先 提 出 一 些 问 题 : 房 子 钢 筋 质 量 不 好 、食 品 不 安 全 、衣 服 质 量 不 过 关 ,教 室 的 风 扇 质 量 不 过 关 ,游 戏
浅谈如何上好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
浅谈如何上好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品德与社会》是我国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
它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国家公民良好道德品质的重任,为帮助学生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如何上好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来谈一下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收集资料,为上好课做铺垫要上好《品德与社会》课,首先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
我在课前要求学生从各类书籍、报刊、杂志等资料中收集相关资料。
如:我在上《科技带给我们生活的变化》这一课之前,让学生进行一次“科技在我家”的小调查:奶奶年轻的时候,是手工洗衣服的吗?洗衣服的同时还能做其他的事情吗?观察妈妈洗衣服的同时,她还能干些什么?从而引出科技产品——洗衣机。
这样一来,学生对科技带给我们生活的变化就有了初步的认识。
又如:《不能忘记的屈辱》这一课内容是从国土被侵占、财产被掠夺,人民被欺凌三个主题来建构学习的,其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中国曾经遭受过外国列强的侵占,体会外国列强的凶横残暴与中国人受尽的欺辱。
我根据这三个主题以及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书刊、观看影片、上网调查、采访周围的人去收集近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侵略的历史资料,让学生初步感受列强的凶横残暴,为实现教学目的,做好铺路。
二、创设一种宽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欧洲新教育家德可利乐认为:“兴趣是水闸,依靠它能打开注意的水库和指引注意流下来。
”因此,要根据教材和乡村小学生的特点,创设一种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轻松、愉快、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地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大胆汇报收集的材料,看图说话等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的兴趣。
在上课前几分钟,我脸带微笑让学生汇报收集的资料,学生讲述后给予表扬与肯定,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接着让学生介绍图片,让学生爱上品德与社会课,由此完成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化。
如何指导上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
如何指导上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正确社会价值观的重要课程。
而如何指导上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则是每一位教师都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运用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探讨如何指导上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在指导上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择:首先,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在品德与社会课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真实的道德故事、引导学生进行道德思考和道德行为训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提升他们的道德素养。
其次,关注社会问题与社会责任。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作为教学内容,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讨。
例如,环境保护、公益活动等主题,既能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也能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最后,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能力。
在品德与社会课中,教师可以通过选拔学生参与班级议事会、撰写社会调研报告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研究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指导上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时,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下面是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首先,情景模拟法。
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并感受,进而引发他们对待问题的思考。
例如,组织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家庭、学校或社区中的一些场景,让他们在模拟中通过思考和讨论解决问题。
其次,案例分析法。
选取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的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和总结。
通过对真实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深入思考社会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案,并通过分析案例中的角色行为,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
再次,合作学习法。
开展小组活动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例如,组织学生开展社区调研,让他们合作进行问题提出、数据收集和分析,从而培养他们的合作与研究能力。
最后,自主学习法。
倡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自主评价的方式进行学习。
如何上好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课
怎样上好乡村小学《道德与生活》课[纲要 ]《道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少儿生活为基础的全新课程,它是应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而开设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各地经济、教育等发展很不平衡。
特别是乡村小学,在教课设施、教课环境、师资力量、生源质量等与城市还存在很大差距。
教育要实现平衡发展,一定从乡村教育开始,只有乡村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才能实现教育的真实平衡发展。
乡村小学《道德与生活》课作为一门崭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改变理念落伍的乡村教育来说不亚于改革开辟的急前锋,掌握《道德与生活》课程的精神实质,对此后乡村校校课程改革拥有必定的指导意义。
[要点词 ]乡村小学上好《道德与生活》课[中图分类号 ]G623.2 [ 文件表记码 ]A [ 文章编号]1009-5349 ( 2016) 08-0200-02《道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少儿生活为基础崭新课程,它是陪伴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开设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跟着《道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公布与实行,这门全新的课程就在全国教育园地的土壤中生根抽芽、开花结果。
《道德与生活》课的目的是经过各样游戏和少儿喜爱的主题活动,面向少儿生活世界,以少儿的现实生活为主要题材,经过学生喜闻乐道、开朗高兴的游戏和鲜亮的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对于道德的、科学的和生活的启发教育,为他们形成踊跃的生活态度、优秀的道德质量和实质的生计能力打下坚固的基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各地经济、教育等发展很不平衡,特别是乡村小学,在教课设施、教课环境、师资力量、生源质量等与城市还存在很大差距。
教育要实现平衡发展,一定从乡村教育开始,只有乡村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才能实现教育的真实平衡发展。
乡村小学《道德与生活》课作为一门崭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改变理念落伍的乡村教育来说不亚于改革开辟的急前锋,掌握和运用好《道德与生活》课程的精神和实质,对此后乡村校校课程改革拥有必定的指导意义。
农村小学品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农村小学品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农村社会的快速发展,小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面对农村小学生品德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制定一套实施方案,推动品德教育工作的开展,是我们的紧迫任务。
二、目标本实施方案旨在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品德素质,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三、实施步骤1. 制定品德教育课程根据农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制定符合课程要求的品德教育课程。
该课程应涵盖道德规范、团队合作、社会责任等内容,以提升学生的品行和社会适应能力。
2. 培养师资力量加强教师的品德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方法培训,提高他们的品德素养和教育水平。
同时,建立师生互动交流平台,促进教学经验和资源的共享。
3. 强化校本管理建立和完善农村小学品德教育的评估指标和考核机制,加强对教师品德教育工作的监督和评估。
同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4. 创设品德教育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品德教育活动,如主题讲座、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等,培养学生正义、公平、诚信的品质。
同时,注重与教育资源富集地区的合作,拓宽学生的社会视野。
四、预期成果通过本实施方案的实施,预期实现以下成果:1. 农村小学生的品德素质得到明显提升,表现出较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惯。
2. 教师的品德教育水平得到有效提高,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
3. 农村小学品德教育工作的管理机制更加完善,能够持续开展并取得实质性效果。
4. 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的合作关系更加紧密,形成育人合力。
五、实施计划根据实施步骤,我们将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并定期评估和调整方案的执行效果。
以上为农村小学品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希望能够有效推动品德教育的发展,为农村小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定位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
安庆市怀宁县石牌镇联合小学向勤苗
教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时,我们不难发现教材的部分教学内容更适合于城市儿童,与农村儿童的生活联系不够紧密。
“教学赋予教材以生命。
”教师应怎样对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课进行科学的定位?一直是我们一线教师探讨的问题,以下本人谈一点肤浅的认识以供同行讨论:
一、教学目标,应促进农村儿童发展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农村品德与社会课程实施的主要目标应定位于,促进农村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农村社会、参与农村社会奠定基础,培育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合格公民。
这样一个总目标,必须分散落实到每一个单元、每一课之中。
为了促进农村儿童的发展,对教材的原有教学目标,必要时可以做出适当的调整。
如《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一课中,课本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各民族文化的了解,知道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并学会尊重、欣赏、接纳不同民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针对这一教学目标,考虑到我们农村人群的单一性和学生的发展实际,我在教学时,作了有所侧重,重点是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
首先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知道的风俗习惯,然后全班交流,同时讨论一下,这些农村风俗习惯,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是全盘否定?还是继承发扬?让学生明白这些风俗习惯的背后,蕴藏着什么样的历史和文化。
通过学习,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历史文化都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形成了一种正确处理各种风俗习惯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应贴近农村生活实际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品德与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的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
农村生活
对农村儿童具有独特的价值,农村儿童只有在自己的生活中才能接受教育者的引导,形成和发展教育者所期待的德行。
因此,教师要让教学内容贴近农村儿童的生活实际,真正使“德育内容生活化”。
如《马路不是游戏场》一课中,教材内容是引导学生学习遵守交通规则,知道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时走斑马线,认识各种交通标志等等,这些内容对于一个农村小学学生来说,偏离了生活实际,在农村大多数没有红绿灯,没有斑马线,我们应该以教材为契机,引导学生学习一点实际的内容,比如:教育学生上学、放学回家的路上,靠右边走;不要在池塘边玩水;不要走在庄稼地里;不要爬上顺路的拖拉机等等。
这样的内容看似与教材不符,但这正是新课改理念的体现,教材是学生进行思想活动的话题、范例。
学习教科书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学生学习人类文化的一根拐杖,是调动学生进行心理活动、思想活动,促进学生自我建构的手段,这样的教学内容更贴近农村儿童的生活实际,不空洞,更容易被他们接受和喜欢,更具有教育意义。
三、教学手段,应符合农村教育实情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在城市学校,多媒体具有很好的辅助功能,然而许多农村小学,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学手段更应该从生活实际出发,合理选择和运用一些简单的教学工具,以提高教学效果。
如《蔚蓝色的地球》一课中,由于农村小学没有互联网,没有高科技的教学仪器来演示,所以,我把许多关于地球方面的资料制作成幻灯,同时辅以文字说明,这样,随着一张张变幻的幻灯片,一段段科学准确的文字介绍,学生也能了解到我们这个美丽的地球,也能感受到人们在认识地球中所经历的漫长的探索过程。
事实证明,只要选择合理、运用得当,传统手段与教育过程的优化组合,也能创造出良好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总之,农村儿童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要看教师如何定位品德与社会课程。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打造出特色农村品德与社会课程,为科学落实新课改的精神实质而努力。
2014-04-16人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