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v 合践活程学生身各活,在 “手 做”“ ”“探究”“ ”“作 ”“反思”的程中行 “体 ”“体 悟”“体 ”,在全身心参与的活中,、分析和解决 ,体和感受生活,展践新能力。
整理ppt
9
v 3.开放性
v 合践活程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具体活内 容具有开放性。教要基于学生已有和趣,打 破学科界限,合性活内容,鼓励学生跨域、跨 学科学,学生自主活留出余地。要引学生把自己 成的境作学所,在与家庭、学校、社区的持 互中,不断拓展活空和活内容,使自己的个性特 、践能力、服精神和社会任感不断得展。
v 4.程价主多元价和合考察
v 本程要求突出价学生的展价,充分肯定
学生活方式和解决策略的多性,鼓励学生
自我价与同伴的合作交流和分享。提倡多
采用性价方式,避免将价化分数或等
。要将学生在合践活中的各种表和活
成果作分析考察程施状况与学生展状况
v 合践活除了以上活方式外,有党教育活、 博物参等。合践活方式的划分是相的。在活 可以有所重,以某种方式主,兼其他方式; 也可以整合方式施,使不同活要素彼此渗透、融合 通。要充分信息技于各活的支持作用,有效 促解决、交流作、成果展示与分享等。
整理ppt
12
v 2.社会服
v 社会服指学生在教的指下,走出教室, 参与社会活,以自己的足社会 或他人的需要,如公益活、志愿服、勤 工学等,它学生在足被服者需要 的程中,得自身展,促相关知技 能的学,提升践能力,成履尽、 敢于担当的人。社会服的关要素包括: 明确服象与需要;制服活划; 开展服行;反思服,分享活 。
整理ppt
16
v 2.合践活程与学科程
v 在与施合践活程中,要引 学生主运用各学科知分析解决 ,使学科知在合践活中得到延 伸、合、重与提升。学生在合践活 中所的要在相关学科教学中分析 解决,所得的知要在相关学科教学中拓 展加深。防止用学科践活取代合践 活。
4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教材〔2017〕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现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各地要充分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意义,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面开设到位。
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纲要,切实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精心组织、整体设计和综合实施,不断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教育部2017年9月25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二)基本理念1.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2.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
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
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开展区域教研活动
组织区域内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 动课程的教研活动,促进学校之 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课程实施
水平。
社会支持网络构建
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与合作
积极与社区、企业、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为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的实施提供社会支持和资源保障。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课程建设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开发和实施,形成多 元化的课程建设模式。
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原则
过程性评价
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参与度、合作能力、创新思维等 方面,通过观察、记录、分析等
方式进行评价。
结果性评价
关注学生实践活动的成果,如作品 、报告、演示等,通过评价成果的 质量、创新性、实用性等方面进行 评价。
相结合原则
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全面评价学生的实践活动表现, 既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又重视学 生的实践成果。
02
课程实施建议与要求
课时安排及教学组织形式
课时安排
建议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每 周安排2-3课时,确保学生有足够 的时间进行实践活动。
教学组织形式
采用小组合作、项目式学习等多 样化教学组织形式,鼓励学生积 极参与、主动探究。
教师角色定位及专业素养提升途径
教师角色定位
教师应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 评价者,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 持。
多元主体参与评价方式探索
01
02
03
04
教师评价
教师作为评价的主体之一,通 过观察、指导、批改等方式对 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评价。
学生自评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实践活动进 行反思和评价,提高学生的自
我认知和自我发展能力。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1]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二)基本理念1.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2.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
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
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
在实施过程中,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组织与方法、过程与步骤等做出动态调整,使活动不断深化。
4.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本课程要求突出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充分肯定学生活动方式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和经验分享。
提倡多采用质性评价方式,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
要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分析考察课程实施状况与学生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二)基本理念1.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2.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
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
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
在实施过程中,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组织与方法、过程与步骤等做出动态调整,使活动不断深化。
4.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本课程要求突出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充分肯定学生活动方式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和经验分享。
提倡多采用质性评价方式,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
要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分析考察课程实施状况与学生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教材〔2017〕4号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教材〔2017〕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现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各地要充分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意义,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面开设到位。
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纲要,切实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精心组织、整体设计和综合实施,不断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教育部2017年9月25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二)基本理念1.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2.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
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
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
教材〔2017〕4号《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doc
教材〔2017〕4号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现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各地要充分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意义,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面开设到位。
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纲要,切实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精心组织、整体设计和综合实施,不断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教育部2017年9月25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二)基本理念1.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2.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
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
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一、前言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推进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特制定本指导纲要。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3.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道德品质和身心健康。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
三、课程内容1. 研究性学习:通过课题研究、项目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2.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3. 劳动与技术教育:通过劳动实践、技术制作、技能培训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技能水平和动手能力。
4. 信息与技术教育: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5. 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训练等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提高心理素质。
6. 艺术教育:通过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修养和创造力。
7. 体育与健康:开展各类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
四、课程实施1. 课程设置: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合理设置课程内容,确保课程实施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2. 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评价: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4. 资源整合: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
5. 教师培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确保课程实施的质量。
五、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课程实施工作。
2. 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课程管理制度,确保课程实施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二)基本理念1.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2.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
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
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
在实施过程中,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组织与方法、过程与步骤等做出动态调整,使活动不断深化。
4.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本课程要求突出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充分肯定学生活动方式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和经验分享。
提倡多采用质性评价方式,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
要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分析考察课程实施状况与学生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出自中国哲学家司马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够使中小学生全面而准确地把握和提炼学习内容,有助于深化理论、掌握新知识、熟悉新技能,它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提出指导纲要。
一、理论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纲要应结合社会发展需要,以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应该体现学生在发展全面健全的身心、学习优秀的学习能力、形成完善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社会习惯等方面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
二、课程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包括学习有关的理论知识,并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重点强调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
特别是在语文课程方面,针对不同学期的不同内容,应提供适当的讨论、阅读、写作、表演等各种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文化情感和审美能力。
同时,对于小学生来说,要将各种实践活动与社会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根据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实施“教与学相结合”的教学实践,以互动式和体验式教学为主,充分发挥各种自然实验、社会实践、文体活动等活动的作用,繁重的学习任务,使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管理规范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应充分考虑学校的安全、师生之间的和谐,以及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良好效果等要素,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并落实到实际教学中。
五、考核评价为了掌握综合实践活动的效果,应建立综合性的考核评价体系,实施多元化的考核评价,突出考核评价的公正性原则,以及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
这可以使学生安全、规范的参与综合实践活动,从而获得规范的课程教学效果。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中小学生发展身心、学习优秀学习能力、形成完善道德品质和良好社会习惯等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学校特点,应提出更加适合本校实际的课程指导纲要,为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快乐成长提供坚强的支撑和保障。
综合实践指导纲要
综合实践指导纲要一、实践目的与意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社会、接触自然,提高观察、思考、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实践活动类型1. 社会实践:包括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活动,旨在让学生了解社会现象,培养社会责任感。
2. 科技实践:包括科技创新、科学实验等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 文化实践:包括文化体验、文艺演出等活动,旨在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4. 体育实践:包括体育竞赛、健身锻炼等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三、实践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2.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3.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提升;4.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四、实践活动内容与要求1. 实践活动内容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同时要注重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和综合性。
2. 实践活动应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勇于尝试。
3. 实践活动应注重安全,制定安全预案,确保学生的安全。
4. 实践活动应注重实效,确保学生能够从实践中获得有益的经验和收获。
五、实践活动时间安排1. 活动时间应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安排,可采取集中或分散的方式。
2. 学校应对实践活动的时间进行统筹规划,确保实践活动有序进行。
3. 实践活动的时间安排应充分考虑季节、节假日等因素,合理安排活动时间。
六、实践活动组织与实施1. 学校应制定实践活动的具体方案,包括活动目标、内容、时间安排等,并及时向学生发布活动通知。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二)基本理念1.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2.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
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
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
在实施过程中,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组织与方法、过程与步骤等做出动态调整,使活动不断深化。
4.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本课程要求突出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充分肯定学生活动方式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和经验分享。
提倡多采用质性评价方式,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
要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分析考察课程实施状况与学生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二)基本理念1.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2.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
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
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
在实施过程中,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组织与方法、过程与步骤等做出动态调整,使活动不断深化。
4.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本课程要求突出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充分肯定学生活动方式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和经验分享。
提倡多采用质性评价方式,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
要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分析考察课程实施状况与学生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课程指导纲要”)是我国教育部在2015年11月20日颁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旨在加强课程教学,推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指导纲要包括宗旨、目标、基本原则、实施过程、实施机制等内容,为中小学教育机构和教师提供操作指导,以便为学生提供质量有保障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一、宗旨本指导纲要的宗旨是:充分认识和重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科学地安排和组织教育课程,引导学校加强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高实践活动课程的质量,达到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全面发展有素质的人才。
二、目标根据《中小学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引导学校科学地安排和组织课程,立足学生实际,切实抓好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培养全面发展有素质的人才的目标。
三、基本原则1、实施基础: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教育教学改革为目标,不断深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模式,推动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2、实施理念:以创新、探索、实践为主要特点,以全面发展为重要目标,注重实践性、拓展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自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发展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国际能力,构建独立活动、开放学习、尊重创新、加强指导的教学理念。
3、实施对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学校依据当地地理环境、社会文化情况,围绕学科核心素质和能力要求,开展学生参与重大实践活动的课程,包括校外体验式活动、研究式活动等。
四、实施过程(1)科学开展实践活动课程,首先要结合学校的特点,以满足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基础,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历史文化、社会实践等,制定高质量的教学计划,构建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课程,并科学组织实施。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教职部2023版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教
职部2023版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 教职部2023版
前言
本文档旨在为中小学教师提供指导,促进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与发展。
本指导纲要基于教育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心的研究成果,结合教育实践和学科特点而制定。
一、背景与意义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社会适应能力等。
二、核心目标及内容
1. 核心目标: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社会责任感等。
2. 内容涵盖:科学实验、社会调查、艺术创作、体育运动、科技创新等多个方面,可以结合学科知识和学生兴趣进行设计。
三、实施原则和方法
1. 实施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任务设计与学生情感体验的结合,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支持。
2. 实施方法:根据实践活动的性质和目标,灵活运用探究式研究、合作研究、问题解决等教学方法。
四、课程组织与评价
1. 课程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作为独立课程设置,也可以与其他学科课程有机融合。
2. 评价方法:根据实践活动的不同特点,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观察记录、作品展示、小组讨论等。
五、师资培训和资源支持
1. 师资培训:加强教师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相关培训和专家指导。
2. 资源支持:为教师提供实践课程教材、教学素材、实验设备等必要的教学资源。
结语
本指导纲要是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框架,教师可根据具体教学实际进行细化和调整。
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将共同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二)基本理念1.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2.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
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
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
在实施过程中,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组织与方法、过程与步骤等做出动态调整,使活动不断深化。
4.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本课程要求突出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充分肯定学生活动方式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和经验分享。
提倡多采用质性评价方式,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
要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分析考察课程实施状况与学生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完整版)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17最新)(最新整理)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二)基本理念 1.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 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2.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 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
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
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 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
在实施过程中,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组织与方法、过程与步骤等做出动态调整,使活动不断深化。
4.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 本课程要求突出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充分肯定学生活动方式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和经验分享。
提倡多采用质性评价方式,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17年9月25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现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各地要充分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意义,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面开设到位。
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纲要,切实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精心组织、整体设计和综合实施,不断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教育部2017年9月25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二)基本理念1.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2.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
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
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二)基本理念
1.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
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2.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
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
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
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
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
在实施过程中,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组织与方法、过程与步骤等做出动态调整,使活动不断深化。
4.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
本课程要求突出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充分肯定学生活动方式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和经验分享。
提倡多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