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动物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动物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生物技术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 64 学时 4 学分(全学年)其中实验学时: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动物学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的主要科目之一,是动物系列科学的基础主干课。
课程内容主要涉及动物有机体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关系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
其目的是阐明动物的生命活动规律,以利于动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通过本课程学习,着重加强对动物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系统地掌握动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加深对以动物适应机制为中心,系统发育为主线及动物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统一、形态与机能的统一、机体与环境的统一的动物学原理的理解,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和从事专门研究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培养学生具备胜任中学动物学教学及开展自然科学教育技能。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是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学好动物学,必须要勤于观察,善于观察。
动物世界和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因此要学会用动物学的知识解释生活,生产实践中的问题,为今后开展动物科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1. 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和结构;2. 牢固掌握动物各门及主要纲的特征;重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与机能的适应;动物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主要门类的演化关系;动物地理分布的基本知识和了解动物学科的发展前沿;3. 了解华北地区的动物种类及分布,生物多样性与生存环境的关系,从而加强动物资源的保护意识;4. 以生物多样性及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成果为线索,介绍动物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今后开展科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三、先修课程无四、课程教学重、难点通过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多方面接触自然、联系实际,丰富感性认识,通过描述、比较和实验等常用的研究手段,将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纳,作出科学的解释,从而揭示动物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及系统发育等。
《动物科学专业导论》教学大纲
《动物科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授课对象:动物科学专业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程就是要让学生加强动物科学的基本概念、内在联系及规律的学习,提高学生主动探索动物科学专业的积极性,让学生们在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中提高创新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习后续的饲料学、饲养学、草地学、繁殖学、遗传学及各种动物生产学等课程中能够从动物科学的角度进行正确的分析,达到学习与实践的和谐统一。
二、课程教学的总体要求本课程让学生重点掌握动物科学专业所学知识,掌握相关知识,了解研究方向,让学生们系统的了解动物科学专业的所学知识和相关的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
充分调动学生对本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动物科学专业,并在以后的学习及择业时建立正确的观点。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动物科学 (4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动物科学的涵盖内容和研究方向;为什么学习动物科学及如何学习动物科学教学重点:动物科学涵盖内容及如何学习动物科学教学难点:如何学习动物科学教学方法::教师讲课为主、课堂讨论为辅教学主要内容:1、动物科学;2、涵盖内容;3主要要就方向;4为什么学习动物科学;5、如何学习动物科学第二章动物的起源 (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生命的开始;动物的种类和分类教学重点:生命的种类和分类教学难点:生命的进化教学方法:教师讲课为主、课堂讨论为辅教学主要内容:1、动物的起源;2、动物的种类;3、动物的分类第三章动物的生长发育 (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教学重点:动物的发育教学难点:动物的发生教学方法::教师讲课为主、课堂讨论为辅教学主要内容:1、胚胎的发育;2、胎儿的发育;3、新生儿的发育及生长过程第四章动物的遗传育种与繁殖 (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动物的遗传规律、育种方法和繁殖规律教学重点:动物的繁殖规律教学难点:动物的繁殖规律教学方法:教师讲课为主、课堂讨论为辅教学主要内容:1、遗传及遗传规律;2、育种方法;3、繁殖规律第五章动物的营养与管理 (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动物的式样管理是怎么进行的教学重点:动物营养与管理教学难点:动物营养教学方法:教师讲课为主、课堂讨论为辅教学主要内容:1、动物饲料;2、动物的营养需求;3、动物的管理第六章人类健康与动物疾病 (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人畜共患疾病、健康的概念和健康的质量评价教学重点:主要疾病的简介和生命质量评价教学难点:致病因素教学方法:教师讲课为主、课堂讨论为辅教学主要内容:1、人畜共患主要疾病;2、健康的概念;3、健康的质量评价第七章动物科学与人类未来 (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动物科学在农业、医学等方面的应用;动物科学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教学重点:动物科学在农业、医学等方面的应用教学难点: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教学方法::教师讲课为主、课堂讨论为辅教学主要内容:1、农业应用;2、医学应用;3、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四、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先修课程:动物学、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后续课程: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繁殖学、动物遗传学、牛生产学、羊生产学、猪生产学、家禽生产学等五、考核方式本课程的学业总成绩中期末笔试占70%,平时成绩占30%六、建议使用的教科书及参考书达姆龙.动物科学概论.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第三版).2008。
动物科学专业课程设计
动物科学专业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物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对动物科学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动物的分类、生理、生态、遗传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动物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观察、分析动物现象的能力;训练学生进行动物实验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动物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动物科学的研究成果,具备科学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动物的分类、生理、生态、遗传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具体安排如下:1.动物的分类:介绍动物的分类系统,使学生了解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2.动物的生理:讲解动物的器官系统,如消化、呼吸、循环、神经、内分泌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动物的生态:介绍动物与环境的关系,使学生了解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
4.动物的遗传:讲解动物遗传的基本原理,使学生了解遗传变异、育种等知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动物科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2.讨论法:引导学生就动物科学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动物科学案例,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4.实验法:学生进行动物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的动物科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动物科学的知识点。
4.实验设备:配备必要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取多种评估方式相结合的方法。
《动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动物学》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中文名称(课程英文名称):《动物学实验》experiments of zoology二、课程编码:1221295008三、课程目标和基本要求:《动物学》是高等院校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专业主要基础课程之一,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动物学实验能将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验中得到验证。
实验教学大纲的撰写是动物学这门课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以代表动物和动物分类为主要内容,对学生的动物解剖技术和动物分类方法进行训练,使学生掌握动物学实验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练掌握各类动物的解剖方法,掌握基本的动物学绘画方法与技能,了解动物分类基本知识和方法,培养其独立动手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实验技能得到系统的训练,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教学内容,使动物学知识形成系统化;通过本课程的教学,着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水平,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课程总学时:42 学时(共14次实验,野外实习5天)[理论:学时;实验:42 学时]五、课程总学分: 1.5 学分六、适用专业和年级: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二年级学生注:根据具体情况选做实验八、十、十三、十五、十六中任意一个(6学时)或两个(3学时)实验。
八、大纲内容:实验一淡水原生动物的采集、培养与观察[实验目的和要求]1、通过对眼虫、变形虫和草履虫的采集与培养,使学生了解原生动物采集与培养的方法。
2、通过示范原生动物的代表,比较它们之间的主要异同点,从而加深对动物机体构造与生活方式相适应的理解。
3、通过草履虫的观察,了解纤毛虫纲的主要特点。
4、通过变形虫的观察,了解肉足虫纲的主要特点。
[实验内容]1、眼虫(Euglena sp.)的采集、培养与观察采集:选择在不流动、腐殖质较多的沟渠与池塘。
培养:采集的置于三角烧瓶中不被阳光直射的窗口,培养10天,一般可以得到大量的眼虫。
《动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动物学》实验教学大纲《动物学》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动物学》是一门阐述动物形态、结构、分类、生态、生理、演化等方面的学科,是生物科学的重要分支。
本实验教学大纲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操作,帮助学生加深对动物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及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目标本课程实验教学的目标如下:1、掌握动物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和方法,如解剖、观察、分类等。
2、通过实验,加深对动物结构、生理、生态等知识的理解。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及观察、记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本课程实验教学包含以下内容,共计32学时:1、动物解剖实验(8学时)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动物的解剖结构,了解其内部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内容:观察不同动物的解剖结构,如青蛙、鸡、猪、鱼等。
2、动物分类实验(8学时)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动物的形态特征,掌握动物分类的基本方法。
内容:观察不同动物的形态特征,如体形、毛皮颜色、牙齿形状等,进行动物分类。
3、动物生理实验(8学时)目的:通过实验操作,了解动物的生理机能。
内容:观察动物的生命活动,如心跳、呼吸、消化、运动等。
4、动物生态实验(4学时)目的:通过实验操作,了解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内容:观察动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存方式,如栖息地、食物来源、繁殖等。
5、综合性实验(4学时)目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内容:设计并完成一个综合性实验,如探究某种环境因素对某种动物生长的影响。
四、实验要求1、学生应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认真进行实验操作,并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2、学生应按时参加实验课程,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定,注意实验安全。
3、学生应在实验前做好充分准备,了解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明确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4、学生应注重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5、学生应在实验结束后,按照要求整理实验场地和实验器材,确保实验室的整洁和安全。
动物科学课教学计划
动物科学课教学计划一、课程简介动物科学是一门研究动物生物学、动物医学和动物生产方面知识的学科。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动物的结构、功能以及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动物的分类及特征。
2. 掌握动物的基本生理生态知识。
3. 了解动物的遗传及繁殖特性。
4. 学习动物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控知识。
5.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物科学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动物的分类及特征:介绍动物界的分类和典型动物的特征,包括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等。
2. 动物的生理生态知识:讲解动物的消化、循环、呼吸、排泄等生理功能,以及动物在自然界中的生态角色。
3. 动物的遗传及繁殖特性:探讨动物的遗传规律和繁殖方式,包括性状遗传、基因突变等内容。
4. 动物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控知识:介绍动物的饲养技术、饲料配制、疫病防治等内容,培养学生动物饲养管理能力。
5. 动物科学实验操作:进行动物解剖、生理指标检测、疾病诊断等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结合实践:通过教师讲授、图文展示、实地考察等方式,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动物科学知识。
2. 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开展动物科学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3. 实验操作和实践演练:安排实验课程和实践操作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五、教学评估1. 学生课堂表现:包括出勤情况、课堂参与、作业情况等。
2. 学生考试成绩:通过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3. 实验报告和实践操作:对学生的实验报告和实践操作成果进行评价,检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六、教学资料1. 教材:《动物科学导论》2. 参考书目:《动物结构与功能》、《动物繁殖生理学》等3. 多媒体资料:准备PPT课件、教学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辅助教学。
七、教学安排每周安排2节理论课,1节实验课,时间地点详见每学期教学计划。
动物科学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1
《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适用专业:动物科学专业本科总学时数:76学时理论学时:50学时实验学时:26学时一、制定本课程实验大纲的依据依据生理学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为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而制定。
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和深入理解每个实验的基本原理,学会运用原理解决实践中有关问题。
另外,要求学生有强烈的事业心,热爱本专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动手解决实践相关的问题。
实验中要认真、仔细,爱护公共财产,并能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以保证顺利完成每次实验。
二、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及学生能力标准1.通过实验教学验证部分生理学基础理论,加强学生对一些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与掌握。
2.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些动物生理机能的研究方法。
3.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学生基本机能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生理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实践中有关问题能力。
三、学时分配、教学形式及实验性质学时分配:本课程总学时为76学时,其中实验课26学时。
教学形式:实验前要求学生预习实验内容。
实验课上指导教师概述实验的基本原理、方法及仪器的使用,并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具体实验步骤,包括实验动物的手术操作,生理实验仪器的使用及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指导学生完成实验结果的讨论,并有针对性完成实验综述和实验论文。
实验性质:少部分实验为验证性实验(20%)大部分实验为综合性实验(80%)四、实验成绩评定根据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及实验完成情况逐项打分,并结合实验报告情况综合评分。
实验成绩单独记分。
五、实验项目、内容及学时分配实验内容实验一 RM6240多媒体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试验目的原理:掌握RM6240系统的使用。
实验材料:RM6240多媒体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计算机实验方法:RM6240多媒体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的操作练习。
实验作业:熟练掌握RM6240多媒体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的计算机操作。
实验二生理实验控制动物常用方法;生理手术;腓肠肌标本制作实验目的原理:掌握和了解生理实验控制动物常用方法及观察组织的兴奋性、兴奋过程及骨骼肌收缩特点。
动物学教学大纲
动物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动物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学分:X学分课程总学时:X学时适用专业:具体专业名称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一)课程性质动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动物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它是生物学、生态学、动物医学、动物科学等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
(二)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动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了解动物的多样性和进化历程,培养学生对动物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和从事动物相关领域的研究、保护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程任务1、使学生了解动物的分类系统和各类群动物的主要特征。
2、掌握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生态适应等方面的知识。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动物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要议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绪论1、动物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2、动物学的发展简史和研究方法。
3、动物在生物界的地位和与人类的关系。
(二)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1、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概念。
3、动物体的基本机能,如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等。
(三)原生动物门1、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
2、原生动物的分类及代表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3、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四)多细胞动物的起源1、多细胞动物起源的学说。
2、胚胎发育的主要阶段和基本过程。
(五)多孔动物门1、多孔动物的主要特征。
2、多孔动物的分类和代表动物,如海绵。
(六)腔肠动物门1、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2、腔肠动物的分类和代表动物,如水螅、水母、海葵等。
3、腔肠动物的生态和经济意义。
(七)扁形动物门1、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扁形动物的分类和代表动物,如涡虫、吸虫、绦虫等。
3、扁形动物的寄生生活和对寄生生活的适应。
动物学教学大纲
《动物学》教学大纲(jiào xué dàɡānɡ)说明动物学是生物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为后续课程如动物解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态学、动物系统学、动物组织胚胎学、动物养殖学、进化生物学、系统生物学及进化论等奠定基础的。
因而(yīn ér)在内容安排上要注意到知识连贯性和系统性,又要避免与有些后续课程的重复。
生物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中学生物学教师,生物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等院校师资及专业研究人员。
因此,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既要满足作为中学生物学教师必须具备的动物学知识和技能(jìnéng)的要求,同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有较大提高,以适应培养更高层次的专门人才。
1、教学目的:通过动物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不同类群动物体的形态结构、分类及有关动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巧和动物学的系统知识,具有(jùyǒu)胜任中学动物学教学工作能力和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
2、学时(xuéshí)分配:总学时136。
讲授内容:70学时;实验内容:66学时。
绪论一、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其中的地位二、学习动物学的目的、任务和方法三、动物分类知识第一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第一节细胞(自学)第二节组织和器官系统的基本概念一、组织1.上皮组织:⑴被覆上皮⑵腺上皮⑶感觉上皮2.结缔组织:各种结缔组织的结构、分布及功能3.肌肉组织:各种肌肉组织的结构、分布与功能4.神经组织:神经组织的结构、分布与机能二、器官和系统1.器官2.系统(xìtǒng)第二章原生动物(yuánshēng-dòngwù)门第一节原生动物门的主要(zhǔyào)特征及分类一、原生动物(yuánshēng-dòngwù)门的主要特征二、原生动物(yuánshēng-dòngwù)门的分类三、目前对原生动物的分类研究概况第二节鞭毛纲一、代表动物——绿眼虫二、鞭毛纲的主要特征三、鞭毛纲的重要类群第三节肉足纲一、代表动物——大变形虫二、肉足纲的主要特征三、肉足纲的重要类群第四节孢子纲一、代表动物——间日疟原虫二、孢子纲的主要特征三、孢子纲的重要类群第五节纤毛纲一、代表动物——大草履虫二、纤毛纲的主要特征三、纤毛纲的重要类群第六节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总结和系统发展1、原生动物总结2、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3、原生动物的系统发展第三章多细胞动物的起源第一节多细胞动物起源的证据一、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二、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三、多细胞(xìbāo)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的证据1.古生物学(ɡǔ shēnɡ wù xué)方面的证据2.形态学方面(fāngmiàn)的证据3.胚胎学方面(fāngmiàn)的证据第二节动物(dòngwù)的发育一、动物的个体发育二、胚胎发育的重要阶段1.受精与受精卵2.卵裂3.囊胚的形成4.原肠胚的形成5.中胚层及体腔的形成6.胚层的分化三、生物发生律第三节关于多细胞动物起源的学说一、群体学说二、合胞体学说三、其他学说第四章多孔动物门(海绵动物门)附:扁盘动物门第一节海绵动物的形态结构一、海绵动物的主要特征二、海绵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二节海绵动物门的分类及分类地位一、海绵动物的分纲二、海绵动物的分类地位三、海绵动物的经济价值附:扁盘动物门(自学)附:栉水母(shuǐ mǔ)动物门第一节腔肠动物(qiāngcháng-dòngwù)的形态结构及特征一、腔肠动物(qiāngcháng-dòngwù)的形态结构二、腔肠动物(qiāngcháng-dòngwù)的主要特征三、腔肠动物(qiāngcháng-dòngwù)门代表动物——水螅第二节腔肠动物门的分类及系统发展一、腔肠动物门的分纲1.水螅纲2.钵水母纲3.珊瑚纲二、腔肠动物的分类地位三、腔肠动物的系统发展附:栉水母动物门(自学)第六章扁形动物门附:纽形动物门第一节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一、两侧对称体形及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二、中胚层的出现及在进化上的意义三、排泄器官的出现及其组成第二节扁形动物的分类一、扁形动物门的分纲二、扁形动物门各纲分述1.涡虫纲(代表动物——三角真涡虫)2.吸虫纲(代表动物——华枝睾吸虫)3.绦虫纲(代表动物——猪带绦虫)三、寄生虫与寄主的关系及防治原则四、扁形动物的系统发展附:纽形动物门(自学)附:棘头动物(dòngwù)门、线形动物门第一节线虫(xiàn chónɡ)动物门一、线虫动物门的主要(zhǔyào)特征二、代表(dàibiǎo)动物——人蛔虫(huíchóng)三、线虫动物门的分类四、几种重要的线虫第二节其他原腔动物及系统发生一、其他原腔动物及系统发生1.轮虫动物门2.腹毛动物门二、原腔动物的系统发生附:棘头动物门、线形动物门(自学)第八章环节动物门附:螠虫门、星虫门、须腕动物门第一节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一、分节现象及其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二、次生体腔的出现及其意义三、代表动物——环毛蚓第二节环节动物门的分类及系统发展一、环节动物门的分纲1.多毛纲2.寡毛纲3.蛭纲二、环节动物的经济意义三、环节动物的系统发展附:螠虫门、星虫门、须腕动物门(自学)第九章软体动物门第一节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一、身体分部二、贝壳(bèiké)三、体腔(tǐqiāng)和循环系统四、呼吸器官的出现(chūxiàn)第二节软体动物门的分类(fēn lèi)及系统发展一、软体动物(ruǎntǐ-dòngwù)的分纲1、腹足纲(圆田螺为代表)2、瓣鳃纲(以无齿蚌为代表)3、头足纲(以乌贼为代表)二、软体动物的经济意义三、软体动物的系统发展第十章节肢动物门第一节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一、几丁质的外骨骼二、高效的呼吸器官三、分节的附肢四、新出现的马氏管第二节节肢动物门的分类及系统发展一、节肢动物门的分纲1.甲壳纲(以日本沼虾为代表)2.蛛形纲(以圆蛛为代表)3.多足纲4.昆虫纲(以中华稻蝗为代表)昆虫纲的分目(主要目、常见种类)二、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三、节肢动物的系统发展第十一章苔藓动物、腕足动物门、帚虫动物门(该章全为自学)第十二章棘皮动物门附:毛颚动物门一、棘皮动物(jípí dòngwù)的主要特征二、棘皮动物(jípí dòngwù)的分类三、棘皮动物的系统(xìtǒng)发展第十三章脊椎动物(jǐzhuīdòngwù)概述第一节半索动物门一、斗索动物的主要(zhǔyào)特征二、其他半索动物三、半索动物在动物界的地位第二节脊索动物门一、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二、脊索动物分类1.尾索动物亚门2.头索动物亚门3.脊椎动物亚门三、脊索动物门分述1.头索动物——文昌鱼2.脊椎动物亚门——圆口纲以七鳃鳗为代表动物第十四章鱼纲第一节鱼纲的主要特征一、概述二、鱼类的形态结构1.鱼类的外部形态2.鱼类的内部结构(呼吸、循环、消化、运动、泌尿生殖、神经等)三、鱼类对水生生活的适应第二节鱼纲的分类一、鱼纲的分类系统二、鱼纲各主要目的分述第十五章两栖纲第一节两栖纲的形态(xíngtài)结构(以青蛙为代表)一、从水生到陆生的转变(zhuǎnbiàn)二、外部形态(xíngtài):包括无尾目、有尾目及无足目三、内部构造:(消化(xiāohuà)、呼吸、循环等)第二节两栖纲的分类(fēn lèi)一、两栖纲的分类系统二、两栖纲各主要目三、两栖纲的起源和演化本章重点:两栖纲适应陆栖生活的结构特征第十六章爬行纲第一节爬行纲的主要特征一、羊膜卵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二、外部形态三、内部构造第二节爬行纲的分类一、爬行纲的分类系统二、爬行纲各主要目、龟鳖目、有鳞目、鳄目三、爬行类的起源演化本章重点:内部构造、中生代恐龙的兴衰史、羊膜卵第十七章鸟纲第一节鸟纲的主要特征一、恒温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二、外部形态三、内部结构:以呼吸、循环、消化为重点第二节爬行纲的分类一、鸟纲的分类系统二、鸟纲各主要目本章重点:鸟类适应(shìyìng)飞翔生活的结构特征第十八章哺乳纲第一节哺乳纲的主要(zhǔyào)特征一、胎生(tāishēng)哺乳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二、外部(wàibù)形态三、内部构造:以呼吸(hūxī)、循环、消化、神经、生殖及骨骼等系统为主第二节哺乳纲的分类一、哺乳纲的分类系统二、哺乳纲各主要目三、哺乳纲的起源和演化本章重点:内部结构、胎盘第十九章比较解剖学一、比较解剖学概念、意义二、皮肤系统、骨骼系统、肌肉系统的各纲比较解剖三、消化、呼吸及循环系统的各纲的比较解剖本章重点:骨骼、呼吸、循环、生殖系统的比较第二十章脊索动物的起源和演化第一节生命的起源及进化的例证一、关于生命起源问题的探索二、动物进化的例证三、进化原因的探讨——进化理论1.拉马克学说2.达尔文学说3.达尔文以后的进化论的发展第二节动物进化形式与种系发生一、进化形式二、绝灭三、种系发生四、物种(wùzhǒng)及物种形成第二十一章动物(dòngwù)地理学一、生物圈二、动物(dòngwù)的分布三、世界及我国动物地理(dìlǐ)区系划分第二十二章动物(dòngwù)生态一、生态学的有关概念二、生态因子三、生态学研究的几个层次及研究内容(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动物学实验(shíyàn)》教学大纲动物学是生物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动物学实验是动物学教学、实验、实习(shíxǐ)三大环节之一,这三大环节缺一不可。
《动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动物学》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动物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程总学时:_____实验总学时:_____适用专业:_____二、实验教学目的与任务动物学实验是动物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旨在达到以下目的:1、加深学生对动物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动物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现象相结合,巩固和拓展课堂所学内容。
2、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素养,使学生熟练掌握动物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如动物的解剖、标本制作、观察和记录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仔细观察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习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分工合作、相互交流和协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5、增强学生对动物的保护意识和对生命的尊重,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了解动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树立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观念。
三、实验教学基本要求1、学生在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目的、内容、方法和步骤,熟悉实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2、学生必须按时参加实验,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听从教师的指导,保持实验室的安静和整洁。
3、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必须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如实记录实验结果,不得抄袭他人的实验数据。
4、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必须认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结果、讨论和结论等,实验报告要求书写工整、图表清晰、数据准确、分析合理。
5、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必须认真备课,精心组织实验教学,严格要求学生,及时指导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认真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
四、实验项目设置(一)基础性实验1、显微镜的使用和动物细胞的观察实验目的: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观察动物细胞的形态结构。
动物科学教学设计方案
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动物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了解动物科学在农业、医药、环保等领域的应用。
(3)熟悉国内外动物科学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3)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动物科学的学习兴趣,培养科学精神。
(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动物科学概述2. 动物生理学3. 动物生态学4. 动物遗传学5. 动物育种学6. 动物营养学7. 动物繁殖学8. 动物疾病防治9. 动物产品加工与质量控制1. 讲授法:系统讲解动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4. 情景模拟法:通过模拟实际场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5.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结合实际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讲授新知:系统讲解动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 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掌握实验技能。
5. 情景模拟:模拟实际场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7.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8.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质量等。
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
中学动物科学课程设计
中学动物科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动物的基本结构、生理功能和生物学特性;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并了解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3. 学生能够掌握动物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为后续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对动物进行科学探究;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并提出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措施;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动物科学实验和观察,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动物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探索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2. 学生能够尊重生命,关注动物福利,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3. 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学习,认识到动物科学在国民经济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中学动物科学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基本知识、研究方法和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培养科学素养和生态保护意识。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好奇心旺盛、求知欲强烈的年龄段,对动物世界充满兴趣,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收获知识和成长。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动物科学》进行以下安排:1. 教学内容章节:- 第一章:动物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第二章:动物分类与进化- 第三章:动物生理功能与生态环境2. 教学大纲:- 第一节:动物细胞与组织(1课时)- 动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动物基本组织的分类与特点- 第二节:动物器官与系统(2课时)- 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主要器官及其功能- 器官系统的协同作用- 第三节:动物分类与进化(2课时)- 动物界的主要类群及其特征- 生物进化与动物分类的关系- 第四节:动物生理功能与生态环境(2课时)- 动物的运动、生殖、发育等生理功能- 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生物多样性保护3. 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节:1课时- 第二节:2课时- 第三节:2课时- 第四节:2课时教学内容力求科学性和系统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动物科学实训课程设计
动物科学实训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动物科学的基本概念,理解动物生理结构和生长发育规律。
2. 使学生了解动物饲养、繁殖、疾病防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3. 帮助学生了解动物产品的加工、质量检测与安全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具备动物饲养、繁殖、疾病防治等实践操作能力。
2. 提高学生分析动物生长发育数据,制定科学饲养方案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动物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生命科学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3. 培养学生具备科学精神,严谨认真、勤奋好学的品质。
本课程针对学生的年级特点,结合动物科学实训课程的性质和教学要求,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提高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掌握动物科学的基本知识,还培养他们的实践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动物生理结构与生长发育规律:介绍动物体内的主要器官、系统及其功能,分析动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
2. 动物饲养管理:讲解各类动物的饲养方法、饲养环境调控、饲料配制与营养需求,使学生掌握科学饲养的基本技能。
3. 动物繁殖技术:介绍动物繁殖的基本知识、繁殖障碍及其防治方法,培养学生具备动物繁殖实践操作能力。
4. 动物疾病防治:讲解动物常见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提高学生分析病因、制定防治方案的能力。
5. 动物产品加工与质量控制:介绍动物产品加工工艺、质量检测方法及安全控制措施,使学生了解动物产品质量保障体系。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组织,具体安排如下:第一周:动物生理结构与生长发育规律第二周:动物饲养管理第三周:动物繁殖技术第四周:动物疾病防治第五周:动物产品加工与质量控制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动物科学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的实践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生
汉语
农业与生物学院
动物科学专业基础类必修课和部分专业类必修课
李新红等高级职称教师
课程网址 (Course Webpage)
毕业设计(论文)课程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最后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深
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是学生创新思
维、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是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论证的重
指导教师 辅导
7. 毕业设计(论
文)论文撰写
10
指导教师 按时提交论
specific course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the selected graduation design (thesis) subject, and participate in and pass the graduation design ( Paper) Replies.
课程性质 (Course Type)
授课对象 (Target Audience)
授课语言 (Language of Instruction)
*开课院系 (School) 先修课程 (Prerequisite) 授课教师 (Instructor)
*课程简介 (Description)
专业综合训练必修课
要依据;也是衡量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评价内容。通过毕业设计(论文)
这一教学环节不仅要使学生融会贯通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掌握学习、
研究与综合运用于实际的方法,以及培养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因此,每一位学
生都应该在具体的教师指导下,就所选定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按照具体要
求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这一特定课程的学习,并参加和通过毕业设计(论文)
答辩。
*课程简介 (Description)
Graduation design (dissertation) course is the final important link to achieve the goal of undergraduate training; it is an important process of student learning and deepening; it is a comprehensive summary of student learn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results; it is a student's innovative thinking,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practical ability training effect The comprehensive test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students' qualifications for graduation and degree qualification;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evaluation content for measuring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running a school. Through the graduation design (dissertation), this teaching link should not only enable students to integrate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they have learned, but also master the methods of learning, research, and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to practical methods, as well as fostering innovation and practical ability. Therefore, each student should, under the guidance of a specific teacher, complete the graduation design (dissertation) of this
《毕业设计(论文)(动物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Course Information)
课程代码 (Course Code)
BS464
*学时 (Credit Hours)
*学分
255
(Credits) 10
*课程名称 (Course Name)
毕业设计(论文)(动物科学) Undergraduate graduation design (thesis)
课程教学大纲(Course Syllabus)
*学习目标(Learning Outcomes)
*教学内容 进度安排及要求 (Class Schedule &
Requirements)
*考核方式 (Grading)
1. 了解动物科学最前沿研究方向和内容(A5); 2、清晰思考和用语言文字准确表达的能力(B2, B7) 3.学生依据技术课题任务,进行资料的调研、收集、加工与整理和正确使用工具 书;培养掌握实验、测试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锻炼分析与解决专业问题的能
力 (B2, B7 ,C2,C4)。 4. 通过毕业设计(论文)课程,学生应能树立正确的设计与研究思想;养成严肃
认真的科学态度知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在专业工作中,树立正确的专业意识与
经济意识,树立正确的生产观点、经济观点与全局观点(B2, B7 ,C2,C4)。
教学内容
学时 教学方式 作业及要求 基本要求 考查方式
1. 毕业设计(论
文)查阅文献
10
查阅文献
2. 毕业设计(论
文)选题
10
选题得当
3. 毕业设计(论
文)实验设计
10
指导教师 辅导
实验设计 及方案可
行4. 毕业设计(论来自文)材料准备15
5. 毕业设计(论 文)实验开题及 125 实验开展
PPT 讲解
6. 毕业设计(论
文)期中检查
20
PPT 讲解
6. 毕业设计(论 文)实验数据分 10 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