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学案
3.2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同步(统编版必修4)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梳理发展的概念、实质、状态以及发展的原因、道路和趋势。
2.强调正确对待发展的重要性,提醒学生点,强调发展的普遍性和必然性,激发学生对发展的关注和热情。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设计小组合作任务,如共同分析发展案例、共同探讨发展问题等,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交流、学习。
3.鼓励学生进行小组汇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公众演讲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思考自己对于发展的理解是否全面、深入。
3.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组织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维度去体验和理解发展,提高了他们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4.反思与评价的培养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同时,教师也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了评价,提供了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和进步。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发展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2.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深入研究发展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思维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为学生提供反馈和指导。
五、案例亮点
1.让学生理解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这一基本观点,掌握发展的概念、实质、状态以及发展的原因、道路和趋势。
第一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学案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一、重要内容: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二、知识梳理(一)发展的普遍性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二)发展的实质1、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新事物和旧事物: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
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走向灭亡的东西,则是旧事物。
3、区分新旧事物事物的根本标准判断一个事物是新是旧,就要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不能以①事物出现时间的先后②事物一时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是否成熟完善③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等判断区别新旧事物。
(三)方法论: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三、课堂练习(一)判断题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就是发展的观点。
2、整个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3、所有的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4、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二)单项选择题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就是A.事物的运动变化 B.事物由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阶段C.宇宙中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D.前进性和上升性的运动变化2、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宇宙中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B.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数量的增减、位置的变更3、下列观点中,符合发展概念的是①人类的返祖现象②病树前头万木春③星星之火,可以燎原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⑤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②③④4、下列既体现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发展观点的一项是A.邯郸学步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C.青出于蓝而胜于蓝D.唇亡齿寒5、“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句话主要蕴含如下哲理A.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B.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C.运动是一种变化发展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6、事物变化与发展的区别在于A.变化是看得见的,发展是看不见的B.变化是发展的,发展不一定是变化C.变化是倒退向下的变化,发展则是前进上升的变化D.变化既有前进的也有倒退的,而发展是前进上升的变化7、“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学案)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学习目标】1、识记发展的实质;理解发展的普遍性;明确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
2、说明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又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3、培养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增强对社会发展的信心。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发展的普遍性及实质一、发展的普遍性导疑:案例一地球经历了天文演变和地质演化阶段,形成了生命起源和演化条件。
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又经历了从化学进化到生物学进化的上升过程,最后产生了人类。
人类的出现,是自然界的一次巨大飞跃。
人类的进化大体经历了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四个阶段,才逐渐演变为今天这种体质的人类。
导学:看书p60,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它说明了什么?导疑:案例二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
几千年的历史,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也经历了几千年的沧桑历程。
从夏商周到秦汉;再到唐宋元明清。
到了近代,为了中国的发展,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导学:看书p62,根据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近代我国社会制度的变迁?其揭示了什么哲学道理?导疑:案例三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先后提出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
胡锦涛于2003年10月提出了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2004年3月又阐述了其理论基础、深刻内涵、基本要求和指导意义;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全面系统的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导学:看书p6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的变化反映了什么哲学道理?导行:思考:三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二、发展的实质导疑:有人说,“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也有人说,“发展就是变化,变化就是发展。
”你赞成那种观点,为什么?导学:看书p63,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展示区别联系运动变化发展导行:下列_____属于发展,______属于运动变化?A、爬行类动物变成始祖鸟B、始祖鸟变成现代鸟类C、恐龙灭绝D、候鸟迁徙E、环境破坏,鸟类减少F、退耕还林,还草,鸟类回归G、旧办公楼经过装修后焕然一新导疑:案例四改革开放初期,许多大公司的老板出门时手里总是要拿着一只“大哥大”,人们总是用羡慕的眼光盯着那“大家伙”过了若干年,“大哥大”又变成了小巧玲珑的模拟手提电话。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案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案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世界无限发展的特点;2.掌握世界各个方面取得的不断发展;3.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发展态度。
二、教学重点。
1.了解世界无限发展的特点;2.掌握世界各个方面取得的不断发展。
三、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发展态度。
四、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法;2.讲解配合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参与互动。
五、教学内容。
世界是一个永恒不变的发展过程,从古至今,世界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本课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科学技术的发展。
科学技术是世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从人类最普通的火石打火,到现代高科技的晶片技术、航天技术、通讯技术,人类的科技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提升,这些技术的发展也一直在深入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产力的发展。
2.经济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发展的核心,经济发展可以解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问题,现代市场经济也越来越广泛的和全球化发展结合在一起。
例如,全球贸易和国际金融系统的虚拟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
3.民主制度的发展。
民主制度是现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它是人类制度结构和政治文明发展的象征。
不同国家和文化遵循不同类型的民主制度,如议员制度、总统制度、国王制度等等。
4.文化艺术的发展。
人类在不断地发展中,文化艺术的发展历史极悠久,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和艺术传统越来越发达,多种艺术形式不断的出现和演变,如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文学等等,它们在固有的情感中饱含人类精神的内核。
六、教学总结。
世界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地方,处在不断变化中的人类也需要不断适应和进化。
我们应该抱持一种持续发展的进取态度,相信世界是在向好的方向前进,只有不断了解和应对各种新事物、新风向,才能不断进步发展,为个人、社会和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
第八课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学案)
8.1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学案)【导】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发展的实质、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基本概念。
2、把握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
(二)能力目标培养判断是非、正误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增强对社会发展的信心。
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发展的实质教学难点:把握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
【思】一、发展的普遍性1. 表现(发展普遍性原理):(1)自然界是发展的:(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2.方法论要求:二、发展的实质1. 发展的实质是:2. 新事物与旧事物:(1)什么是新事物(2)什么是旧事物(3)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议】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1)如何感悟“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2)阅读这首诗,对你有何哲学启示?【检】1.我国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2015年安排1 000万亩。
到2020年,将全国具备条件的坡耕地和严重沙化耕地约4 240万亩退耕还林还草,土地沙化蔓延趋势将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将明显改善。
上述事实说明A.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B.人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愿望改造自然物C.人的认识是发展的D.任何两个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2.“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唐代诗人孟浩然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A.自然界是客观的B.人类社会是客观的C.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D.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3.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上私家车的时候,自行车这种“落后”的交通工具却重获西方人的青睐。
因为自行车占地少、投资小、节能环保,还可以减少交通拥堵,所以在制定城市交通政策时,西方一些国家特别注重鼓励自行车出行、以自行车优先为原则的政策和规划。
这启示我们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②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④真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A.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③④4.《孙子兵法》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学设计(通用4篇)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学设计(通用4篇)《世界是永恒进展的》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内容本框题系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块四之《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节内容。
主要内容是学习进展的观点,包括了解进展的普遍性,结合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熟悉的有关事实,说明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变化进展中;把握进展的实质,说明进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从而学会用进展的观点看问题。
二、同学分析高中同学处于身体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一阶段的同学对世界布满了奇怪,他们求知欲强,简单接受新事物。
但是,他们涉世不深,对事物的熟悉易消失偏激和偏差,对世界的熟悉停留在感性熟悉上。
因此,若没有正确引导,他们对唯物辩证法的进展观的把握可能不够全面、精确和理性。
三、设计思想本课力争在教学过程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在教学中坚持老师的主导性和同学的主体性原则,实现教与学的双边互动。
通过设置详细的教学情景,以循循善诱的设问引导同学进行思索和争论,体现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 的教学理念和学习策略,激发同学参加课堂的主动性和乐观性。
同时,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拓展同学的视野和学习的空间。
四、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目标:(1)使同学懂得世界是永恒进展的,了解进展的普遍性,正确理解进展的实质。
(2)通过教学,培育和提高同学的比较分析力量,提高同学推断是非正误的力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探究法、争论法、分析法,创设详细的情景作为载体,总结分析哲学道理,使哲学道理生活化、通俗化,理解哲学道理过程化、自主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培育同学辩证法的思想,并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进展观。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进展的实质2、难点:区分运动、变化和进展六、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老师活动同学活动第一框题世界是永恒进展的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古时,荆人欲夜袭宋国,先派人在白天测量了雍水的水位,而后在夜间徒步过河。
生活与哲学学案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系观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导学案【基础知识梳理】。
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1)发展具有普遍性,表现在:①从自然界来看:②从人类社会来看:③从人的认识来看:(2)方法论要求:2.发展的实质:【知识拓展】1. 联系与发展的联系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世界既是普遍联系的,也是永恒发展的,二者是统一的。
联系指事物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由此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而事物的运动变化又包含着一种前进性上升性的趋势,这就是发展——联系构成变化发展。
2.发展与运动变化的关系运动变化有两种情形:一是前进的、上升的;二是倒退的、落后的。
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才是发展。
因此发展是运动变化,但运动变化不一定是发展。
3. 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①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在把握这一知识点时,应抓住“实质”“前进和上升”“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等关键词去理解发展的实质。
②发展的意义:因为有了发展才有了缤纷秀丽的自然界,才有了生生不息的人类社会,才有了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
③图示说明什么是唯物辩证法所说的发展【课内探究案】【合作探究】活动一: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今年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学向前发展,对知识的淘汰率越来越高。
知识大爆炸还在发展,将以每15~20年翻一番的速度积累知识。
专业学科越分越细,知识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
材料二:宇宙结构观念的发展。
在中国西周时期,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人们提出的早期盖天说认为,天穹像一口锅,倒扣在平坦的大地上。
公元前7世纪,巴比伦人认为,天和地都是拱形的,大地被海洋所环绕,而其中央则是高山。
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认为天体和我们所居住的大地都是球形的。
但直到1519~1522年,葡萄牙的F.麦哲伦率领探险队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后,地球是球形的观念才最终证实。
公元2世纪,托勒密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地心说。
月亮、太阳和诸行星以及最外层的恒星天都在以不同速度绕着地球旋转1543年,N.哥白尼提出科学的日心说,认为太阳位于宇宙中心,而地球则是一颗沿圆轨道绕太阳公转的普通行星。
人教版必修4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学案
3.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导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发展的实质。
2.理解发展的普遍性。
3.说明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又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学习重点】发展的实质【学习难点】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预习导航】(一)预习提纲1•发展的普遍性(1 )自然界是发展的(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2.发展的实质(二)基础知识梳理1•发展的普遍性(1 )自然界是发展的①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_________ 、由简单到________ 的发展过程中。
整个自然界经历了一个漫长的________ 和__________ 过程。
②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_____________ 引起的。
正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______________ 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________________ 的依次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每个人的认识都经历着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___________________ 的过程,对各种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________________ 的过程。
整个人类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
2.发展的实质(1)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_________ 和_________ ,是 ____________ 的产生和_________ 的灭亡。
(2)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所包含的______________ 和______ 的趋向性。
提醒: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运动变化有前进的、上升的,也有倒退的、下降的,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变化才是发展。
【合作探究】1.材料一地球经历了天文演变和地质演化阶段,形成了生命起源和演化条件。
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又经历了从化学进化到生物学进化的上升过程,最后产生了人类。
人类的进化大体经历了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四个阶段,才逐渐演变为今天这种体质的人类。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案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系统。
2.掌握探究世界发展的方法和技巧。
3.培养对未来世界的预测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永恒发展–世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永远在变化和发展。
–永恒发展是指世界在不停地变化、演化和进步。
2.世界的演化历史–从宇宙大爆炸到地球形成的过程。
–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的发展。
–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演化。
3.探究世界发展的方法–观察:通过观察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来了解世界。
–实验:通过实验探究世界的规律和原理。
–研究:通过研究历史和现状来了解世界的变化。
4.预测和创造世界的能力–通过对世界的了解和分析,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变化。
–培养创造性思维,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三、教学过程1.介绍教学目标和内容(10分钟)–通过简要介绍教学目标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什么是永恒发展(15分钟)–通过 PPT 和实例,向学生解释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系统。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世界为什么要不断发展?这种发展有什么好处?3.探究世界发展的方法(30分钟)–分组讨论:观察、实验和研究这三种方法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方法,通过案例或实例展示其应用。
4.世界的演化历史(40分钟)–利用多媒体资料或图表,向学生讲解世界演化的历史。
–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不同阶段的演化是如何发生的?有哪些重要的里程碑事件?5.预测和创造世界的能力(25分钟)–分组讨论:通过对历史和现状的分析,预测未来世界的发展方向。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提出自己的预测和创新方案,并分享给全班。
6.总结和反思(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生的参与情况。
–学生进行个人反思和讨论:本节课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没有理解或困惑的地方?四、教学评估1.学生小组展示和讨论的参与度和质量。
2.学生书面反思的内容和思考深度。
3.教师的课堂观察记录和学生互动情况。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学导学案
2.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学●导学案)云和中学毛慧敏学习目标(明确目标,心中有数)知识与技能:识记发展普遍性的原理,把握发展的实质,以及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
过程与方法:列举事例,主动探究,交流探讨,归纳提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树立起发展的意识和观点,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学习重难点发展的实质、判断新旧事物的客观标准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学习过程【基础梳理】(课前浏览教材,自主梳理,并记住它)唯物辩证法既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也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和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一、发展的普遍性1、自然界是发展的自然界总是处在由向、由到的运动过程中。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纵观历史的进程,人类社会经历了、、、,有些国家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人类还将进入到,而共产主义社会仍将继续发展。
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任何理论都在不断发展。
每个人的知识积累都会经历着由到、由到的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由入的过程。
二、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和,是的产生和的灭亡。
【问题探究】(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分析下列问题,要认真思考哦)一、发展的普遍性【探究1】思考: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它说明了什么?【探究2】材料一:人类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还将进入到共产主义社会。
材料二:百年回眸:100年前,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80多年前,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60多年前,中国饱受日帝的蹂躏;60多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30多年前,中国改革开放,走上强国之路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约18美元;2000年,人均国民收入900美元;总体小康水平;国力;2011年,人均GDP5414美元,综合国力世界第二。
材料三:手机从笨重到轻薄,从单一功能到多功能思考:人类社会形态的更替、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人们使用手机的更新换代,对你有什么启示?【探究3】材料:人们对雷电的认识思考:人们对于雷电的认识经历了“雷公”扣击“连鼓”,产生雷声;“电母”“持镜”,形成电光——“雷为天怒”——雷电属于自然现象——电位差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放电现象,这是一个怎样的过程?说明了什么?探究结论:无论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类的认识,都是,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案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世界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让学生认识到发展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介绍世界永恒发展的概念。
回顾世界发展的历史。
分析世界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世界永恒发展的概念,分析历史和现状。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世界发展的影响和重要性。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
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
第二章:世界发展的历史回顾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世界发展的历史过程。
让学生认识到历史对现在和未来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回顾世界发展的主要历史阶段。
分析历史事件对世界发展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世界发展的历史过程。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历史事件的影响。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了解程度。
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
第三章:世界现状及发展趋势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当前世界的现状。
让学生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3.2 教学内容分析世界现状: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
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等。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世界现状及发展趋势。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未来的发展趋势。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对世界现状的理解。
评估学生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
第四章:发展的影响及应对策略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发展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影响。
让学生掌握应对发展的策略。
4.2 教学内容分析发展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影响。
讨论应对发展的策略:教育、科技创新等。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发展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影响。
头脑风暴法:引导学生提出应对发展的策略。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对发展影响的分析。
评估学生提出的应对策略。
第五章:案例分析及实践5.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深入理解世界永恒发展的现象。
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5.2 教学内容分析具体案例:国家、企业、个人发展的案例。
实践活动:让学生制定个人发展计划。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案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发展的普遍性,认识到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2. 引导学生把握发展的实质,理解事物发展的内外部因素。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发展的普遍性2. 发展的实质3. 发展的内外部因素三、教学难点1. 发展的普遍性的理解2. 内外部因素在发展中的作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发展的普遍性、实质和内外部因素。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发展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发展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内容1. 第一部分:发展的普遍性1.1 引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
1.2 发展的概念:解释发展的含义,强调发展的普遍性。
1.3 发展的事例:举例说明发展在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中的体现。
2. 第二部分:发展的实质2.1 发展的实质:解释发展的实质是事物性质的变化和质的飞跃。
2.2 事物内部矛盾:讲解事物内部矛盾是发展的根本动力。
2.3 事物外部条件:分析事物发展受外部条件的影响,如环境、政策等。
3. 第三部分:发展的内外部因素3.1 内部因素:讲解事物内部矛盾对发展的影响。
3.2 外部因素:分析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的作用。
3.3 内外部因素的互动:阐述内外部因素在事物发展中的相互影响。
4. 第四部分:创新意识与解决问题4.1 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强调创新意识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4.2 培养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方法。
4.3 解决问题:分析具体问题,运用发展观点解决问题。
5. 第五部分:案例分析5.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提供一些发展中的实际案例。
5.2 分析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案例中发展的关键因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发展普遍性、实质和内外部因素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运用发展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导学案
第八课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导学案2010-03-15 班级姓名小组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发展的实质。
2、理解发展的普遍性。
(二)能力目标培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地对待生活中失败与成功、困难挫折与理想目标之间关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增强对社会发展的信心;培养脚踏实地的精神,自觉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1.重点:发展的实质2.难点:运动、变化与发展的关系三、合作探究一(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组内讨论)(必答)材料一,地球经历了天文演变和地质演化阶段,形成了生命起源和演化条件。
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又经历了从化学进化到生物学进化的上升过程,最后产生了人类。
人类的出现,是自然界的一次巨大飞跃。
人类的进化大体经历了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四个阶段,才逐渐演变为今天这种体质的人类。
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它说明了什么?材料二,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
几千年的历史,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也经历了几千年的沧桑历程。
从夏商周到秦汉;再到唐宋元明清。
到了近代,为了中国的发展,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根据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近代我国社会制度的变迁?其揭示了什么哲学道理?材料三,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先后提出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
胡锦涛于2003年10月提出了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2004年3月又阐述了其理论基础、深刻内涵、基本要求和指导意义;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全面系统的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的变化反映了什么哲学道理2.从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谈谈你的成长历程。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案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讨论的主题,并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世界发展的兴趣,促使学生认识到世界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的,要始终保持对世界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意思,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难点:通过文章理解世界的发展规律,并能够把握文章中的主题和思想。
三、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一个问题引入新课,例如“你认为世界是怎样的?世界会不会永远保持现状?”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为引入文章主题做准备。
3.讨论主题:与学生讨论文章的主题和思想,让学生自己表达对世界发展的看法和观点,激发学生对世界发展的兴趣。
4.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归纳总结,并能够表达自己对世界发展的看法。
5.拓展延伸:可以通过给学生展示一些世界发展的案例或者观点,让学生了解到不同领域的世界发展情况,并思考世界发展的重要性和意义。
四、教学评估:1.通过课堂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检测学生对文章主题和思想的理解程度。
2.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小论文或者做一次简短的演讲,表达自己对世界发展的看法和观点,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表达能力。
3.提供阅读材料或者题目,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和思考,然后撰写一篇作文,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和提升。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对世界发展的兴趣和认识。
同时,可以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让学生思考世界发展的重要性和意义,引导学生热爱世界和关注世界各种发展变化。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可以使学生更加了解世界,关心世界,积极参与和促进世界发展。
学案13:8.1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懂得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了解发展的普遍性,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2)通过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判断是非正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探究法、讨论法、分析法,创设具体的情景作为载体,总结分析世界是永恒发展的道理,使哲学道理生活化、通俗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辩证法的思想,并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发展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发展的实质2、难点:区分运动、变化和发展三.教学方法:综合采用问题引领、情境创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四、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连续播放多幅画面。
包括动植物演化过程的图片、人类进化的图片;人类生产工具的演变、人类进步的阶梯示意图;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人类对机器人研究的深化。
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一)发展的普遍性◇课堂探究:(1)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它说明了什么?(2)你认为人类的体质还会发展吗?◇探究提示:(1)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从化学进化到生物进化的上升过程,最后产生了人类。
人类的出现是自然界的一次巨大飞跃。
它说明了自然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2)会发展。
因为人类社会也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
怎样理解唯物辩证法讲的发展的普遍性?(1)唯物辩证法所说的发展的普遍性包括三个层次: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2)自然界是发展的。
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中。
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相互联系引起的。
正是由于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才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课堂探究:(1)回顾20世纪中国的历史,你能否体会到中国社会的巨大发展?(2)20世纪人类社会的巨大发展对你有什么启示?◇探究提示:(1)从课本中的两幅图片,以及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例,我们可以感觉到我们国家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各方面的巨大变化。
3.2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优秀教学案例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二)问题导向
本节课通过设置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他们在思考中感悟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例如,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什么是发展?发展的普遍性体现在哪些方面?”“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绩背后,体现了发展的哪些实质?”等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整个教学过程,我会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关注他们的学习进度,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同时,我会用人性化的语言,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思考和实践中收获知识,提高能力。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引入:本案例通过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发展带来的变化,从而引起学生对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的关注。这种生活情境的引入,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发展的概念和规律,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小组评价等,让学生在评价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评价过程,给予及时的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Biblioteka 在导入新课时,我会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一些图片和视频资料,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城市化进程、农村扶贫工作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然后,我会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发展?发展有哪些普遍性?”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关注每个小组的学习进度,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四)反思与评价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检查自己对发展的普遍性、实质以及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理解程度。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思考题,如:“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对发展的认识有哪些变化?”等,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学案.doc
8. 1《世界是永恒发展地》学案【教师寄语】高中三年,不是鲜花铺就地,不是轻松造就地,更不是浪漫成就地.高中三年,是一个由蛹化蝶地过程,是一个由花到果地过程,是一个由苗到材地过程,是一个石墨变金刚石地过程.其间会有疼痛,会有失落,会有压力,更会有约束,有义务,有责任.【学习目标】1、通过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地认识永恒发展地分析理解,懂得发展具有普遍性;2、通过对事物发展过程地分析,准确把握发展地实质.【学习重难点】发展地实质【学习过程】探究一:东方朔地论辩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探究二:所有地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对吗?为什么?【知识清单】1、 发展是唯物辩证法地另一个总特征(联系地观点也是唯物辩证法地一个总特征)2、 发展地普遍性(1) 表现:第一,自然界是发展地;第二,人类社会是发展地;第三,人地认识是发展地.整个世界都处于不断运动变化发展之中,世界是永恒发展地.【提示】a 世界永恒发展是指事物运动变化所包含地趋势,而并非指任何事物在任何时候都处于发 展之中.b 发展与联系地关系一一物质世界地相互联系包含着相互作用,事物间地相互作用构成事 物地变化与发展.c 发展地原因:事物地变化发展是由事物之间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引起地(2) 方法论要求:世界是永恒发展地,要求我们用发展地观点看问题.3、 发展地实质发展地实质是事物地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地产生和I 日事物地灭亡.【提示】发展与运动变化地关系:运动变化有两种情形:一是前进性地;二是倒退性地.前进地、上升地运动变化才是发 展,那种倒退地、下降地运动变化则不是发展.因此发展是运动变化,但运动变化不一 定是发展.4、 发展地含义:发展就是新事物不断产生,旧事物不断灭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地过程.【拓展】关于新事物与旧事物a 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地事物.判断是否新事物地标准,不是 形式地新旧,不是产生地先后,不是一时力量地强弱,其根本标志在于它是否同事物发展 地必然趋势和符合. b 新事物也是相对地、有条件地,不会永远是新事物.自主探究基础知识(抓关键词)小组合作探究 一、发展地普遍性 1. 自然界是发展地:2. 人类社会是发展地:3.人地认识是发展地:1 .议一议:喜马拉雅山是绝 对静止、永不变化地吗? 二、发展地实质1. 发展是事物地前进和上升:2. 发展是新事物地产生和旧事物地灭亡:2发展地实质是什么?如何 理解发展地概念?姓名c新事物在I日事物中孕育产生,是对I日事物地“扬弃”.【走近高考】1、(2010高考•浙江卷31)历史学家可以记录和重述己经发生地事情也可以预测未来.他们预测未来地客观基础有%1未来世界多变,但并非杂乱无章②过去发生过地事,未来必定也会发生③未来会发生地事,过去或现在必有端倪④距离过去或现在不远地事,变化一定不会太大A.①②B.③④C.①③D. (2)(4)2.(2008 •全国1,29)随着人类社会地发展,极端天气对人类生活地影响越来越大.这表明()①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地实践不断发展使人与自然地矛盾也随之深化和发展②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地实践不断发展使人与自然地矛盾越来越激化和失控③人类社会地发展使人类与自然界地联系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④人类社会地发展越来越使人类超越自然而逐渐成为自然界地主宰A.①②B. (2)(3)C.①③D.②④ 3“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这体现了A.社会变化总是循环往复地B.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地C.人民群众是历史地创造者D.社会发展是有规律地4、《孙子兵法》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制胜者, 谓之神.”这段话表明地哲理是%1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是联系地,认识了前者就认识了后者%1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1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地%1事物变化无常,人地认识能力无限A.①②B.②③④C.①④D.②③答题卡:1234【课后作业】一、最佳选择题:1.“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唐代诗人孟浩然地这句诗体现地哲理是A.世界是普遍联系地B.世界是永恒发展地C.自然界具有物质性D.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2.在距今2亿年前一4000万年前,青藏高原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由于地壳运动逐渐演化为高原地带.今天,青藏高原整体上仍然处在隆升过程中.青藏高原地形成和变化过程主要说明A.自然界是发展地B.人类社会是发展地C.人地认识是发展地D.事物联系是客观地3.纵观历史地进程,人类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木主义社会,有些国家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人类还将进入到共产主义社会,而共产主义社会仍将继续发展.社会形态地依次更替表明A.自然界是一个不断发展地过程B.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地过程C.人地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地过程D.人地认识是一个无限发展地过程4.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地200多年地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后来相对论力学和量子力学地出现打破了这一神话.这说明①人地认识是发展地②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③人们对事物地认识有一个由浅入深地过程④任何理论都有局限性,都是不正确地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5.创新是一个民族地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地不竭动力.这里地“创新”体现了A.世界地物质性地观点B.规律地客观性原理0.唯物辩证法地联系观 D.唯物辩证法地发展观6.下列说法中正确反映发展地实质地是①发展就是事物地运动和变化②发展是事物地前进和上升③发展具有普遍性④发展是新事物地产生和旧事物地灭亡A.①②B.(3)(4)C.①③D.②④7.从原始人地石刀、石斧,到传统手工工具,再到近代机器工具,再到现代地机器人,生产工具地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地前进.这说明A.没有前进地、上升地发展,就没有人类社会B.生产工具地发展是人类社会前进地唯一动力C.唯物辩证法从事物发展地整个过程上理解发展D.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地无限发展过程8.对于变化与发展地关系,下列说法正确地是①发展一定是变化②变化一定是发展③发展不一定是变化④变化不一定是发展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9.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变化与发展地内在关系是A.联系构成事物地变化,变化地实质就是发展B.事物地相互联系构成了事物地变化和发展C.事物地联系是事物变化发展地根本动力D.发展是事物变化地趋势,事物地变化决定了发展10.唯物辩证法地总特征是联系和发展,下列对发展认识正确地是①发展就是宇宙间一切事物地变化和过程②发展具有普遍地意义,不仅存在于物质世界,也存在于精神世界③事物发展具有永恒性,没有终点也没有顶峰④发展是从质变开始地曲折过程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11.我国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一观点说明A.法、势、事例、风气都是客观实在B.客观事物随着人们认识地变化而变化C.龚自珍是一个辩证唯物论者D.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地答题卡:1234567891011 12.有人认为,“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这句话是说,人都是不断发展进步地.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谈谈你地认识.8. 1《世界是永恒发展地》学案答案高考例题:CCB D 课后作业:BABCD DACBC D12 (1)这句话是说人是不断变化和发展地,要用发展地观点看问题,有正确地一面.但不能把人地任何变化都说成是发展.(2)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地,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发展地实质是事物地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地产生和旧事物地灭亡.它不包括下降地、后退地运动.(3)有地人“三日”之后,在品德、学习和工作上都有了很大进步,这种变化是发展.如果退步了,这种变化就不是发展.(4)在观察人和事物地运动变化时,必须作具体分析.题目中地观点是片面地.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用户可将本文地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地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地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文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人及相关权利人地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Users may use the contents or services of this article for personal study, research or appreciation, and other non-commercial or non-profit purposes,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y shall abide by the provisions of copyright law and other relevant laws, and shall not infringe upon the 1egitimate rights of this website and its relevant obiigees. In addition, when any content or service of this article is used for other purposes, written pennission and remuneration shalI be obtained from the person concerned and the relevant obligee.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地地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文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Reproduction or quota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must be reasonable and good-faith citation for the use of news or informative pub I i c free information. It shall not misinterpret or modify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i s articl e, and shal1 bear 1ega1 1iabi1i ty such as copyrigh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课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导学案
临沂二十六中赵守旭 2010-03-15 班级姓名小组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1、识记发展的实质。
2、理解发展的普遍性。
(二)能力目标培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地对待生活
中失败与成功、困难挫折与理想目标之间关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增强对社会发展的信心;培养脚踏实地的精神,自觉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1.重点:发展的实质
2.难点:运动、变化与发展的关系
三、合作探究一(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组内讨论)(必答)
材料一,地球经历了天文演变和地质演化阶段,形成了生命起源和演化条件。
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又经历了从化学进化到生物学进化的上升过程,最后产生了人类。
人类的出现,是自然界的一次巨大飞跃。
人类的进化大体经历了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四个阶段,才逐渐演变为今天这种体质的人类。
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它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
几千年的历史,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也经历了几千年的沧桑历程。
从夏商周到秦汉;再到唐宋元明清。
到了近代,为了中国的发展,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根据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近代我国社会制度的变迁?其揭示了什么哲学道理?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先后提出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
胡锦涛于2003年10月提出了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2004年3月又阐述了其理论基础、深刻内涵、基本要求和指导意义;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全面系统的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的变化反映了什么哲学道理
2.从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谈谈你的成长历程。
【知识总结】
【课堂达标】1.以下各项能说明发展普遍性原理的是()
①青藏高原海陆变迁②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③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④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合作探究二(抢答)
手机已成为当前人们普遍使用的通信工具。
1973年世界上第一部手机摩托罗拉Dyna TAC,其内部电路板数量达30 个,通话时间只有35 分钟,而充电时间却要10 小时,仅有拨打和接听电话两种功能;10年之后摩托罗拉推出世界上第一台便携式手机,这台名为Dyna TAC 8000X的手机重794克,长33厘米,它那笨重厚实的造型,使国人习惯称作“大哥大”。
1995年摩托罗拉3200是进入中国最早的手机,俗称板砖。
该手机重520 克,仅支持英文短信,英文电话薄,支持DTMF音频发送,缩位拨号等功能。
2009年12月,智能3G手机摩托罗拉XT800 上市,该手机重137g,理论通话时间340分钟,并具有GPS全球定位、双摄像头等强大功能。
1.假设现在有两部手机,摩托罗拉3200和摩托罗拉XT800,你会使用哪部?为什么?
2.手机的更新换代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合作探究三(抢答)自然界的地壳运动会导致海陆变迁,也会引发地震;为应对全球
变暖,各国提出了节能减排目标;我国政府一小部分官员由“我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到“人民为我服务”的转变,由“民本位”到“官本位”的转变;“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这些都体现了事物是运动变化的,但我们能说都是发展的吗?
请讨论交流:运动变化一定是发展吗?
【知识总结】
【课堂达标】
我国有古诗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据此回答2—3题。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表明( )
A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C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 D任何运动都存在相对静止
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的原因在于( )
A新事物代表了事物的发展方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B新事物是和旧事物相比较而言的
C物质是客观实在,是永不消亡的
D事物的联系是无条件的,因而发展也是无条件的
4.某些人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搞“科学算命”,并称其为“发展”。
这种观点是()
A.正确的,因为它运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
B.正确的,因为它是以前所没有的
C.错误的,因为它没有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D.错误的,因为它没有看到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5.下列哪些现象属于“发展”?
①大临沂、新临沂的建设②始祖鸟变成现代鸟类③候鸟迁徙④退耕还林,还草,鸟类回归
⑤环境破坏,河水污染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⑤
D.①③④
6. 2010年3月14日上午9时12分,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
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通过了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在1953年制定第一部选举法时规定:选举全国人大代表时,农村和城市每位代表所
代表的人口比例为8:1(即农村8000人可以选一名人大代表,而城市1000人选一名人大代表),此后1995年将其改为4:1,并沿用至今,这次将其改为1:1.修改选举法,符合民主发展的趋势,也符合人民的要求,顺应现代化和民主化进程,标志着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巨大进步。
运用所学辩证法的知识,分析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道理?
知识体系
【拓展训练】(感悟生活,学以致用)
临沂近几年发展比较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快提高;但是在变化的背后,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
结合你周围的现象,写一份临沂市发展情况调查报告,并找出哪些是哲学意义上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