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第四单元
人教版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反侵 略求民主的 潮流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课件 (共21张 )
●中国何以战败?
——两种改革
明治维新 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三、公卿与武家同心,以至于庶民,须使各 遂其志,人心不倦; 四、破历来之陋习,立基于天地之公道; 五、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 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
●中国何以战败?
——两种改革
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 日人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 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 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 在此乎?
日本对清宣战诏书
惟朕即位以来……求文明 之化于平和之治……朝鲜乃帝 国首先启发使就与列国为伍之 独立国,而清国每称朝鲜为属 邦,干涉其内政。于其内乱, 借口于拯救属邦,而出兵于朝 鲜。朕出兵备变,更使朝鲜永 免祸乱,得保将来治安,欲以 维持东洋全局之平和……清 国……派大兵于韩土,要击我 舰于韩海,亦不得不公然宣 战……
——摘编自《盛世之毁》
●中国何以战败?
——两种准备
日本准备 一旦军舰大炮稍微充实,便当开拓虾夷。晓喻琉球 ,使之会同朝觐;责难朝鲜,使之纳币进贡;割南满之 地,收台湾、吕宋之岛,占领整个中国,君临印度。
——吉田松阴(1855年)
1887年日本参谋本部制定了计划武力攻取中国沿海 地区并划归日本版图,然后进一步肢解中国,达到控制 中国的目的的方案。 1893年决定成立战时大本营,完成了侵略中、朝的 战争准备。
●中日因何而战?
从中国的棉花输入,从1887年82万元增长到600万元, 急剧增长了7.5倍。为了节约棉花的输入费,1887年,第 一银行的涉泽荣一,计划在上海设立加工厂,但被清朝 官员拒绝。后来三井物产只能与英美系商会合资在上海 设厂,没有支配权。 从1887年开始的5年间日本的纺织业,生产规模增长 5倍,生产量提高9倍,成本大幅下降,比印度棉丝有价 格的竞争力。但是,由于西方与中国有一系列不平等条 约,如固定关税等,日本棉丝在上海市场上反而处于不 利的地位。
[课件]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第四单元 第13课 辛亥革命
—— 邹容、陈天华、章炳麟
组织 建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 兴中会 准备 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 中国同盟会
军事 准备
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
皖浙起义、广 —— 州黄花岗起义
三、辛亥革命的爆发——武昌起义
1911年武昌起义
武汉三镇光复
湖北军政府成立 改号中华民国
各省独立,清政 府统治土崩瓦解
★武昌起 义为什么 会如此迅 速取得成 功?
材料3反映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 现这种现象?
材料4:
1912年3月2日,孙中山以大总统的 名义发布命令:“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 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 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社会生活习俗变化
根据材料4, 说明辛亥革命在 哪个方面对当时 中国社会产生变 化?
1广91州1年黄4花月岗27起日义,是黄辛兴亥等七革人十命发二之动烈前广士规州墓模起最义大,的即一黄次花起岗义起义
同盟会成立前后的 主要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一览表
成立时间 1894 1904
名称 兴中会 华兴会
1904 1906
光复会 日知会
主要成份 华侨和会党 留学生和学界
留学生和学界 学界和新军
领导人
阅读与思考:据材料分析,辛亥革 命在哪些方面推动了社会进步?
材料1: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国民享有……等项权利。约法按照立法、行政、 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据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整理
政治民主化、社会法制化
辛亥革命对当时中国政治引发哪些变化?
经济工业化
材料2: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 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 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 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 汽动力,1913年为43 448马力,1918年为 82 750马力,约增加1倍。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练习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练习(一)1.“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下列对材料主旨的理解正确的是()A.揭示了鸦片输入的危害B.说明中国人民勇敢,不怕刀枪火炮C.刀枪火炮都有较大危害D.因吸烟,中国死亡亿万千人2.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阿美士德”号对上海进行侦察和测绘,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了一个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开放上海。
该条约是()A.《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南京条约》3.在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从中国割占了大量的领土,下列四幅地图中,显示地区是在《南京条约》签订后被割占的是()A B C D 4.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B.长期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C.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D.专制君权受到强烈冲击5.近代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深重地灾难和创伤,有人咏叹一场战争时说:“通川(州)烽火逼,仓皇幸热河,密云惟豆麦,宫禁满兵戈。
”这反映的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6.马克思称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以下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B.洗劫并焚毁圆明园C.以战争为主要手段D.增开商埠,扩大商品输出7.马克思说:“俄国不花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文中的“好处”是指俄国()A.得到大量战争赔款B.取得许多通商口岸C.在中国内地开设工厂D.割占中国大片领土8.从本质上看,英国侵略者发动的两次鸦片战争都是为了()A.使鸦片贸易走私合法化B.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C.占领中国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D.报复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经济损失9.拜上帝教创立后势力发展迅速,这能从本质上反映当时的社会()A.宗教迷信严重B.拜上帝教有创新精神C.阶级矛盾尖锐D.人民渴望平等、平均10.“人无贵贱皆兄弟,物论多少一秤分。
统编版高一历史上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一历史上第四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 掌握每一项古代发明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 能够分析和比较不同发明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造纸术- 历史背景:了解造纸术的发展历程,介绍与造纸术相关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 基本原理:掌握纸张的制作过程和原料的选择,了解造纸术对书写、传播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 应用与影响:分析造纸术在经济、科技和文化领域的影响,并讨论其现代应用。
2. 指南针- 历史背景:了解指南针的起源及其传入中国的历史,介绍指南针在航海和地理探索中的重要作用。
- 基本原理:掌握指南针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指南针的指向规律和使用方法。
- 应用与影响:分析指南针在航海、探险和地图制作中的应用,探讨指南针对航海技术和地理认识的影响。
3. 印刷术- 历史背景:介绍印刷术的起源及演变过程,介绍与印刷术相关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 基本原理:了解活字印刷的制作和印刷过程,掌握印刷术对知识传播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 应用与影响:讨论印刷术在书籍出版、知识普及和文化交流中的应用和影响。
4. 火药- 历史背景:了解火药的起源及其在古代中国的应用,介绍与火药相关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 基本原理:掌握火药的制作和基本成分,了解火药在军事和民用领域的应用。
- 应用与影响:分析火药在战争、烟花爆竹和医学等方面的应用与影响。
三、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以小组讨论和合作实践为主要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 视听教学:通过图片、视频和多媒体展示,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想象力。
- 团体辩论: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加深对不同发明之间联系和影响的理解和思考。
四、教学评估- 个人笔记: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记录有关每项发明的重要信息和理解。
-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项发明进行深入研究并组织展示。
- 期末考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测试学生对发明原理和应用的理解。
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
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
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主要涉及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秦代的中央集权制以及西汉时期的政治制度等内容。
具体来说,这个单元可以细分为以下部分:
1.封建制度:以封建地主阶级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在中国古代占据主导地位。
2.秦代的中央集权制: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
3.西汉时期的政治制度:西汉时期继承了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同时实行分封制,以巩固封建统治。
此外,该单元还可能涉及其他相关知识点,如各个封建君主对自己的领地行使的统治权、封建社会中的阶级关系、封建制度下的政治和文化特点等。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整理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整理
1. 商朝(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
-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确凿记载的朝代,也是最早的封
建国家。
- 商朝的社会经济以农业为主,玉器和青铜器的制作工艺高度
发达。
- 商朝的统治者实行制,社会分为贵族、农民和奴隶。
- 商朝的最后阶段发生了严重的社会动荡,导致其灭亡。
2. 周朝(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
-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封建王朝。
-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西周时期周天子的权力较大,东周时
期天子的权力逐渐减弱。
- 周朝的社会经济依然以农业为主,农民分为自耕农和受苦农。
- 周朝实行分封制,封建诸侯享有一定的自治权。
- 周朝的最后阶段发生了封建制度崩溃和诸侯争霸的时期,称
为春秋战国时代。
3.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22年-公元前221年)
-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各国争霸的时代。
- 春秋时期是距今最早的一部中国历史年代体系记载。
- 战国时期是春秋时期的延续,国家更加分裂,形成了七个较
大的国家。
- 战国时期的农业生产有所发展,手工业也有较大进展。
- 战国时期的主要外交政策是争霸,各国争相扩张和征伐。
4.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一个政权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
- 秦始皇统一了文字、度量衡等制度,修建了万里长城。
- 秦朝实行了严密的中央集权制度,称为法家政治。
- 秦朝和商朝一样,也因为社会不公和暴政导致了短暂的统治。
以上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章的知识点整理,希望对您有帮助。
高一历史的第四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的第四单元的知识点总结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一、两次鸦片战争鸦片走私与虎门销烟: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
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1839年6月,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要求扩大海外市场和大量掠夺原料两次鸦片战争的起止年代:1840-1842年,1856年—1860年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时间及其内容:1842年。
《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十口通商、外国军舰商船能够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1860年《北京条约》规定了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等沙俄侵占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英国侵占我国领土香港地区(条约及地图)经过: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1898年强行租借新界。
二、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廷对峙的政权。
通过北伐、西征,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
1856年发生天京内讧。
1864年曾国藩指挥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洪仁玕著《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内容及其评价内容:①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②关于产品的分配,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单元达标测试卷: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一、单选题1.乾隆年间各地陆续出现一系列“叫魂”案件,从浙江始发波及全国。
乾隆因发现其中有偷剪别人头发的作案手段,“叫魂”案随即被定性为“反叛”,要求严查重判,造成社会上人心惶惶。
军机大臣们老成持重,他们采取的措施是一面重视和查办,一面刻意把矛盾的案情信息大量送乾隆审阅,十个月后,乾隆不得不低调叫停追查该类案件。
据此可推知( )A.军机处利用职权可以轻易干预司法审判B.军机处具有对皇权的东方式柔性约束力C.乾隆年间民间反清组织仍有很强的势力D.清代中期皇帝不满官僚系统的行政效率2.忠州(今重庆忠县)人秦良玉是明朝著名女将,自幼深受“执干戈以卫社稷”庭训的影响,承袭石柱宣抚使后,重视家规建设,要求子孙做到“崇祖德,守邱墓;重家塾,敦人伦;守恒业,正心术;端风俗,示激劝”。
秦氏家规教育出了满门忠烈,秦良玉一家兄弟子侄前后七人为国捐躯,战死沙场。
这反映古代家训( )A.有效实现民众教化B.有效加强君主专制C.扩大社会统治基础D.理学核心渗透其中3.明中后期,地主、文人、士子经商的现象日渐增多,他们儒贾兼业,并不以经商而降低身份……而一般的商人们,也常常凭借资财科举捐纳,跻身于官僚行列。
这些现象表明当时( )A.阶级结构发生根本变化B.科举制度弊端日益严重C.抑商观念受到现实冲击D.商人文化素质普遍提高4.“这个紧凑的小班子能迅速作出决定、提供快捷咨询且高度保密。
由于效率卓著,它在战事结束后仍保存下来……”。
据此判断,材料中的“它”是指( ) A.尚书台 B.政事堂 C.枢密院 D.军机处5.据明代官方实录记载,永乐二十一年(1423)十二月,龙潭、忠峒、容美等土司“各遣人贡马,贺明年正旦”。
正统六年(1441)四月,由于忠峒安抚司等土司未能在上年的圣节、冬至及当年的正旦向朝廷朝贡,招致朝廷“俱合问罪”。
高一历史必修知识点归纳-第四单元
高一历史必修知识点归纳第四单元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概述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下列实践活动:①三大改造→起止时间:1953~1956年底;主要内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质: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意义: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以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②中共八大→1956年确定的我国当时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评价:大会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
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面对三年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其中核心为调整。
调整的含义是:调整国民经济的比例。
〗④十年“文革”→1966年,“文革”爆发。
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1971年,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2.总结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⑴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⑵经济建设必须尊重客观规律;⑶国民经济建设要有计划、按比例进行;⑷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决策及意义:㈠决策:(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2)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最能体现会议转折性的决策〗,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决定实施改革开放。
〖改革的根本原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㈡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4、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⑴试点: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村⑵主要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到组,建立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上册(配人教版)第四单元测评
第四单元测评一、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据学者统计,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9月14日至21日,内外诸司奏事札达1 660件,共3 391事,明太祖朱元璋平均每日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事。
他工作如此之多的制度原因是()A.中央机构效率低B.宰相制度的废除C.宦官专权的出现D.内阁制度的形成2.随着内阁制度的形成,诸司在上疏之前,对重大问题的处理一般得与内阁商议,以达成谅解。
同时,内阁与拥有执行权的六部相互配合、制衡,提高了行政质量与效率。
这反映了明朝()A.内阁拥有一定议政权B.削弱六部加强君权C.创设了集体议事制度D.分割事权相互牵制3.《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据此判断,郑和下西洋的初衷是()A.了解海外形势B.开拓贸易市场C.彰显明朝国威D.加强友好往来4.明朝洪武年间,严格海禁,“缘海之人往往私下诸番贸易香货”,某些官员也不顾禁令,进行走私活动。
上述材料意在说明()A.海禁政策名存实亡B.明朝政治黑暗腐败C.民间贸易并未断绝D.官府独占海外贸易5.下图为《明太祖实录》中的部分记载。
据此推断,明政府实行海禁政策的目的是()A.防御倭寇骚扰B.封锁日本经济C.限制海外贸易D.打击走私活动6.明朝在长城沿线的军镇辽东、大同等地开放马市,与蒙古、女真各族展开贸易。
同时,中原地区还通过茶马贸易与西藏进行经济交流。
由此可知()A.明朝为了获取优良战马开放马市B.明朝民族交融的方式以战争为主C.经济互补是民族交流的重要原因D.游牧民族在贸易中处于被动地位7.元朝设置宣政院管辖西藏等地,明朝在藏族地区设置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清朝设置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
这些机构的设置()A.推动了边疆地区对外开放B.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C.旨在防御西方列强的侵略D.促成了各民族风俗趋同8.一位日本学者认为:(雍正帝)虽深居大内,而于各地官僚之作为、政治、经济及社会动态,无不了如指掌……可称之为奏折政治。
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第四单元思维导图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反侵略鸦片战争求民主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原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运动(背景)抗日战争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无产阶级国共十年对峙解放战争原因经过《南京条约》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出超与入超概念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内容危害影响附件a b c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经过《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影响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经过:《马关条约》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内容影响经过《辛丑条约》影响背景口号内容危害全民族的抗战日军的罪行胜利国民党共产党境外战场历史意义原因原因经过文件《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内容评价内容历史地位评价失败的原因历史作用局限性背景:中华民国的成立失败经济基础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军事基础导火线时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地位历史意义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一次国共合作导火线经过结果意义口号性质特点影响历史条件中共一大时间、地点党纲背景开始标志北伐失败标志原因教训南昌起义土地革命长征经过意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土地革命时间地点内容意义领导人井冈山工作重心内容意义“工农武装割据”政权建设原因遵义会议胜利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内容意义时间意义争取和平民主阶段战略防御阶段战略反攻阶段战略决战重庆谈判旧政协背景《双十协定》时间内容粉碎 粉碎 开始标志三大战役影响北平谈判渡江战役意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部分丧失了国家主权,并且在保留封建主义的同时又发展资本主义。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选择题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挑选题试题1.“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
”该对联反应的是A.西方列强的侵华暴行B.烟草传人中国后的盛况C.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D.西方列强在中国暴力殖民的情形2.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奉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A.清朝统治者闻目塞听、愚昧无知B.清朝统治者为了保护其统治地位C.中国社会自然经济居统治地位D.中国物产丰富,不必与外国交往3 .鸦片战争清政府失败反应的本质问题是A.清政府组织抗击不力B.清政府奉行让步让步政策C.清政府的落后D.腐朽的封建主义没法与新兴的资本主义相对抗4.在日本马关春帆楼的中日谈判中,李鸿章说:“贵国何必急?台湾已是口中之物。
”伊腾回答:“尚未下咽,饥甚。
”此对话说明了①日本军国主义的强盗本性②汉*卖国贼的奴才嘴脸③谈判中要有一定的策略④李鸿章以退为进的方法为保住清政权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5.柳亚子在《题太平天国战史》诗中说:“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漫天红。
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
”诗中的“煮豆燃萁”是指A.金田起义B.天京变乱C.定都天京D.湘军攻陷天京6.李大钊说:“太平天国制止了鸦片,却采取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段话指太平天国A.没有实行宗教改革B.不能充分依靠群众C.缺少科学理论指导D.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7. “五四运动带着辛亥革命不曾有的姿势”,这种不曾有的姿势,主要指的是A.有无产阶级先进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B.受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直接影响C.具有彻底地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特点D.工人阶级起了主力军的作用8.谭嗣同在1896年春写下《有感》诗:“四万万人齐下泪,天际何处是神洲?”其悲愁之绪直接缘于A、甲午中日战争失败B、俄国侵占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C、八国联军攻陷北京D、日本全面侵华,我国沿海地区基本沦陷9.慈禧太后在允签《辛丑条约》的上谕中说:“今兹和约不侵我土地,不掠我人民,念友邦之见凉,疾愚暴之无知。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重点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1、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的主要史实①1840----1842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②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③1894----1895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④1900----1901 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确立2、1842年,中英两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其中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5处为通商口岸;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895年《马关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瓜分中国的侵略要求(开设工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1900年6月初,八国组成侵略联军。
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
拆除北京至大沽炮台。
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3、禁烟运动的高潮是林则徐在广东的虎门销烟,以此为借口,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侵占了香港岛;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洗劫并焚毁了皇家园林圆明园。
到19世纪80年代,俄国共侵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
4、1840年至1900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鸦片战争中:广州北郊三元里人民抗英,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
高一历史上册四单元知识点
高一历史上册四单元知识点高一历史上册的第四单元主要涉及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点。
本文将按照合适的格式来介绍这些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一、夏商周时期1. 夏朝: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又称为“夏代”。
介绍夏朝的起源、历史、社会制度和文化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2. 商朝:商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又称为“商代”。
探讨商朝的政权更迭、社会经济、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知识点。
3. 周朝:周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又称为“周代”。
介绍周朝的建立、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封建制度等相关内容。
二、春秋战国时期1. 春秋时期: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介绍春秋时期的政治格局、列国争霸、孔子思想等方面的知识点。
2. 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介绍战国七雄、儒家、道家、兵家等各种思想与学派。
三、秦汉时期1. 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介绍秦始皇统一六国、焚书坑儒、修筑长城等相关内容。
2. 汉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大一统王朝,介绍汉朝的开国皇帝、政治制度、文化繁荣等方面的知识点。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 三国时期: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介绍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点。
2. 两晋南北朝:介绍东晋、西晋、南朝和北朝的历史演变、政治制度、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五、隋唐时期1. 隋朝: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大一统王朝,介绍隋炀帝的统一江山、开凿大运河等方面的知识点。
2. 唐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四个大一统王朝,介绍唐朝的盛世、政治制度、文化艺术等相关内容。
六、宋元明清时期1. 宋朝: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五个大一统王朝,介绍北宋、南宋政权的更迭、科技发展、文化变革等方面的知识点。
2. 元朝: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建立的王朝,介绍元世祖成吉思汗的征服、社会经济变革、文化交融等相关内容。
3. 明朝: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六个大一统王朝,介绍明朝的建立、政治制度、农民起义等方面的知识点。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说课稿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是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的内容。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封建社会的发展与变革”,我们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深入了解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首先,我们将从封建社会的概念入手,明确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和社会结构。
封建社会是一种以土地为基础,通过封建关系维系的社会形态。
在这种社会中,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而封建领主通过对土地的控制来统治农民。
我们将探讨封建制度是如何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形成和演变的,以及它对后世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会重点学习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朝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是唐朝乃至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两个黄金时期。
在这两个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兴盛,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会分析这两个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政策和文化成就,以及它们是如何推动社会进步的。
此外,我们还将探讨宋朝的社会变革。
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许多创新。
特别是在经济领域,宋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这是金融史上的一大进步。
同时,宋朝还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发展,这些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学习这些历史事件的同时,我们还会关注到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
比如唐太宗李世民,他的治国理念和政策对贞观之治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
再如宋太祖赵匡胤,他的改革措施为宋朝的繁荣打下了基础。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人性和智慧。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我还会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鼓励他们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和评价。
在课程的最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小组讨论,主题是“封建社会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通过这次讨论,我希望学生能够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理解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并能够将历史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本案例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强调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通过分析时事热点,设计相关的历史问题,引导学生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提高了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种教学策略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解,而且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4.引导学生运用史料阅读、历史地图、时间轴等工具,提高历史信息的获取、整理、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史料阅读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问题驱动、情景创设等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有效性。
3.结合历史与现实,设计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4.结合时事热点,设计相关历史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设计具有合作性的学习任务,让小组成员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观点,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学习效果。
3.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开展讨论、辩论,培养其独立思考、辩证分析的能力。
3.以问题导入新课,如:“资本主义制度是如何产生的?”“它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知
1.简要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出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背景,如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商业资本的发展等。
2.详细讲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历史事件,阐述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过程。
2.要求学生在课后收集与资本主义制度相关的历史资料,如图片、故事等,为下一节课的分享做准备。
3.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拓展知识面,关注资本主义制度在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
[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册第四章知识点 复习必看!
[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册第四章知识点复习必看!本文导航1、首页2、单元检测题3、阅读与思考4、参考答案1912-1927年是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时期,也是中国革命和社会出现重大转折的时期,一方面继续沉沦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另一面中国社会新的经济因素、新的阶级因素等也在不断增加。
高一历史上册第四章知识点详细内容如下:[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册第四章知识点复习必看!【第四章北洋军阀的统治知识点】第一节袁世凯的独裁统治镇压二次革命之后,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又下令解散国民党。
1914年初解散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望连任,可以指定继承人。
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元旦登基。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高一历史袁世凯的独裁统治重点知识第二节军阀割据下的中国政局府院之争是难点。
军阀各派系之间的争夺是日本与英美在中国争夺的反映。
府院之争,从现象上看,是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和以段祺瑞为产的国务院为是否出兵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争,而实质是美、日在中国争夺的反映。
段祺瑞获胜,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在华势力的扩张。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高一历史上册军阀割据下的中国政局常考知识点第三节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辛亥革命的推动(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2)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地位的提高和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投资热情。
(3)各种发展实业的团体,如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中华实业团的建立,形成了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新热潮。
(4)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国内工业。
点击查看完整内容:高一历史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六课 五四爱国运动
• 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
• 1915年1月,日本驻华公使向袁世凯政府递交了 “二十一条”密约,妄图使中国沦为它们的殖民 地。 •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 商讨如何处理战败国以及维护世界和平的问题。 英、法、美、日、意五个强国操纵和会,重新瓜 分世界。中国以战胜国身份出席会议,希望改变 中国在国际上的屈辱地位。
民国的建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就 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以五色旗为国旗,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 时约法»----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 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 1912.1 孙中山上台 • 1912.2 清帝退位 • 1912.3 袁世凯上台
•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中国第一个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标志着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 1905年,第一个全球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 党----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孙中山被推 举为总理。
中国同盟会
• 宗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 权。---被孙中山概括为“三民主义”。 • 机关刊物:«民报»。 •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是较完整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有软弱妥协的一面) • 同盟会成立后,与康有为、梁启超等改良派展开 思想论战-----主要围绕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 要不要建立共和政体等问题展开。 • 武装起义:1911年4月黄兴等人发动的广州起义 (黄花岗起义)。
五四精神1-5
• 1.五四运动性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 体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牺牲精神。 • 2.它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转折点。 • 3.五四运动也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 化运动,体现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 • 4.五四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体 现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 5.爱国救亡、民主科学、文化启蒙构成五四新文 化运动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袁世凯独揽大权的原因
• 1.手握重兵 • 2.在义和团运动时期树立了“保境安民” 形象 • 3.帝国主义列强的支持 • 4.同盟会处于十分涣散的境地,成分非常 复杂,很多人把推翻帝制的希望寄托在袁 世凯身上。 • 5.立宪党人和旧官僚害怕革命的发展会危 及自己的利益,也希望袁世凯主持大局。
辛亥革命的影响
• 举例具有爱国精神的人:海军提督丁汝昌、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 • 1895年«马关条约»---1.中国割让辽东半岛、 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2. 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3.开放重庆等地 (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新的通商 口岸4.允许日本在华设厂。 • “三千万两赎辽”---在列强的干涉下,日 本同意中国追加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 费”,交还中国的辽东半岛。
武昌首义 主力: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
• 1911(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熊秉坤、 金兆龙率先发难,起义胜利后,成立湖北 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宣布“五族 共和”,定国号为“中华民国”。 • 影响:短短一个月,全国十几个省相继独 立。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也发生了响应武昌 起义的革命运动。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 崩瓦解
第十五课 辛亥革命
• 清末民主革命风潮:
• 背景:1.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 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2.清政府内外交困,试 图通过新政来挽救政治危机------以孙中山为首的资 产阶级革命党人成立兴中会等革命团体,决心推 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3.民族 资本主义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4.革命党 准备。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 形势:国际---1.民族危机严重2.俄国十月革命 • 国内---1.北洋军阀政府黑暗统治2.一战间工人阶级队伍壮大3. 新文化运动 • 五四运动的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 五四运动:---北京---主力:青年学生
• 1919.5.4-1919.6.3,北京各校学生3000余人汇集天安门广场,高呼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打倒卖国贼曹汝霖、 章宗祥、陆宗舆”等口号,爱国情绪高涨。 • 上海(6.3后)---主力:工人阶级--把五四运动推向高潮 • 三罢斗争:罢课、罢工、罢市 • 初步胜利:1.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 • 2. 6.28,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 3.释放被捕的青年学生
第14课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 华
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 根本原因:清政府软弱无能。 • 根本原因: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 野心不断膨胀,逐渐形成了侵略朝鲜、夺取中国 的东北和台湾、占领全中国、进而征服全世界的 对外扩张的政策。(制定“大陆政策”,蓄谋已 久) • 直接原因: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 不稳。 • 导火线: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农民军) • 1894年7月,日军悍然在朝鲜半岛海域丰岛海面 偷袭清军运兵船,挑起甲午中日战争。(丰岛海 战)
谢谢观赏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马关条约»危害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
• 1.«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后危害最为 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列强侵略势力 深入到中国腹地。 • 2.外国资本的挤压,严重阻碍着中国民族 资本主义的发展。 • 3.巨额战争赔款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不 得不举借外债。
影响
• 4.甲午战争后中国国势艰危,民生凋敝, 中华民族陷入极其深重的危机。 • 5.日本的胜利极大的刺激了西方列强,拉 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 • 6.甲午战败后,为挽救统治危机,清王朝 开始进行军事改革。 • 7.面对民族的生存危机,中国的知识界和 各阶层民众始而震惊,继而奋起,以不同 的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