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详细)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详细)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36a37747e518964bcf847c4e.png)
1.背景:分裂状况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1864 普奥对丹麦;1866 普 奥战争;1870 普法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1871 年,建立了统一的德意志帝国。 2.1871 年宪法颁布——确立德国君主立宪政体以及是联邦制国家 (1)内容: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和决定对外政策等;宰相主持内阁工作, 由皇帝任命而不是议会选举产生,任期由皇帝决定,只对皇帝负责;议会是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权利很小,通过 的法案须皇帝和联邦议会批准)组成。 三、德意志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1.特点:①皇帝握有实权,内阁对君主负责,议会权利很小,行政机构控制立法机构 ②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③ 确立君主立宪政体,具有宪政色彩 ④实行联邦制,普鲁士在联邦中享有特殊地位。 2.评价: 积极:①以法律形式巩固统一 ②走上近代民主政治道路,资产阶级开始参与国家政治 ③促进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很快跻身 资本主义强国 局限:①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②保留并强化了专制主义、军国主义传统,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 法国共和制和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点: 项目 相 同 点 法国共和制 德国君主立宪制
第九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一、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1.法国大革命(1789.7.14)背景:封建君主专制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尖锐 2.特点:(1)政局动荡,政权更替频繁(2)共和之路艰难曲折 3.原因:(1)法国是君主专制国家,封建势力十分强大,竭力维护君主专制(2)法国工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工业资 产阶级力量薄弱(3)周围君主制国家的干涉[英国](4)资产阶级强烈反对君主专制,号召人民争取自由民主 4.艰难历程:1789 年法国大革命和第一共和国的建立;1870 年第三共和国的确立。 5.确立标志:通过 1875 年宪法确立共和政体 (1)规定:立法权属议会(参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任期 9 年、众议院普选产生),参议员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众议院提 出并通过法案,但受总统和参议员控制;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 7 年,可连选连任。 (2)内容:国家大权由总统掌握,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有权任命部长等高级官员、缔结条约和实行特赦;经众议院同意 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3)作用:标志法兰西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并巩固;为法国资本主义发展奠定基础 为什么资产阶级能建立共和制? ①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工业资产阶级扩大②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③封建势力受排斥④欧洲大陆封建势力衰落 二、德意志的统一: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5dc6ed403d8ce2f0166232e.png)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1、【光荣革命】时间:1688年原因: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原因——新航路的开辟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2、【《权利法案》】时间:1689年。
特点: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会逐渐处于“同而不治”的地位目的:直接目的——限制国王权利根本目的——扩大资产阶级权利3 、1832年英国议会进行了选举改革。
改革原因: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兴起意义: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4责任内阁制:首相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2.君主立宪制形成: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政治基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史传统:国王征新税必得议会同意理论依据:英国启蒙思想家声音正式确立:《权利法案》颁布发展完善:责任制内阁,议会改革作用:政治方面:1.结束了英国封建专制统治,是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代便历史发展进步趋势。
2.资产阶级不同利益斗争,在议会中以和平有序方式出现,有利于社会稳定。
经济方面: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英国成为资本主义强国。
世界影响: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为其他国家成立一种模式。
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1776年7月4日美国独立)1、“1787年宪法”的制定:独立初期的美国,只是一个邦联制国家。
原则:“分权”与“制衡”: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之间制约达到平衡;总统和国会之间、国会本身两院之间、司法与其他部门之间均构成制约。
行政权总统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是军队总司令同,在战时可行使独裁权。
立法权国会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国会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众议员由选民直接选出,人数与该州人口成正比。
司法权联邦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终身任职。
联邦法院拥有解释一切法律及条约的权力。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f028f02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56.png)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点
一、英国白皇朝
1、英国白皇朝又称英国汉斯王朝,是英国历史上从1485年到1603年存在的王朝,
由乔治二世开创。
2、乔治二世获得了历史上著名的“摘下皇冠覆盖之役”的胜利,使罗马天主教会从
英国出现了独立的宗教活动,从而取代了托马斯·克莱恩的乔治王朝。
3、乔治时期英国白皇朝的朝代在英国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由女王伊丽莎白
一世(Elizabeth I)统治,并带来了英国有史以来最辉煌的时代——伊丽莎白文艺复兴。
4、伊丽莎白时期,英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航海技术有了重大进步,社会文化发
展极快,人们思想改革如兴起的英国古典主义和特雷斯特文学的影响。
二、马其顿帝国
1、马其顿帝国是希腊古典时期繁荣的一个帝国,曾凭借着伟大的政治家亚历山大大
帝而一度声名远扬,极大地发展了希腊的文化艺术等,一度成为希腊古文明的杰出代表。
2、马其顿帝国以亚历山大大帝打下的基础,加上屡创辉煌的君主,成为希腊古典时
期强大的帝国,它决定了希腊后期政治、宗教、文明、文化的方向。
3、马其顿帝国是由亚历山大大帝建立的,它的特征有:加强了行政的统一性,整合
了希腊世界的政治经济,使希腊文明走向了文化复兴,影响了希腊古典文化的发展,又对
古代文化以及精神文明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4、马其顿帝国被誉为古代希腊文明的重要贡献之一,它影响了古代文化以及精神文明,开启了古典文化复兴时期,使传统文化以新的方式流传开来。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总结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总结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5b379ded770bf78a6529542f.png)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课标要求: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3、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单元综述:本单元主要介绍在与封建制度的长期斗争中,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不断成长壮大。
为在政治上取得支配地位,西欧的主要国家英国、法国和德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先后建立。
美国通过独立战争和1787年宪法的制定,也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
本单元三课分别介绍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总统制、法国的共和制与德国的君主立宪制等几种不同形式的政治制度,概括总结了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方现代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就第1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来说,英国由于最早建立起君主立宪制,不仅对于英国政治文明发展起了重要的保证作用,而且对于其他西方国家确立现代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本单元需要掌握的核心问题是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的本质:即“资产阶级通过议会的设置把国家的主要权力──立法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以限制君主或总统等对行政权力的滥用,并通过立法保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学法指导:学习本单元内容,应注意把握以下问题:1、把握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特点和意义、影响,认识到代议制政治的进步性。
2、分析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特点和意义、影响,认识美国1787年宪法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3、把握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过程、意义,认识到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4、分析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局限性和意义、影响,认识德意志帝国的特点。
5、要注意充分结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认识到民主政治和各国宪法,都属于政治上层建筑方面的内容,应充分结合各国具体的国情,把握其形成、确立的原因、条件及特点。
6、依法治国、民主政治建设是当今的时政热点问题,应结合国际、国内的相关热点问题进行探究、剖析,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学会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三单元)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三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a19c502f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fc.png)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三单元)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三单元)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近代:欧美)自查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和发展历程、特点?美国共和制确立和发展历程、特点?法国共和制最终确立标志?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背景、确立的标志、特点?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过程:光荣革命:1688年,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权利法案》:1689年,确立君主立宪制,议会主权,国王受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首相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特点:①保留国王,实际上“统而不治”的地位,作为国家的象征而存在。
②国家的最高权力在议会,实行代议制。
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二、美国共和政体背景: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美国诞生,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即邦联)确立:1787年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一部联邦宪法,贯彻分权与制衡,包括联邦制原则、三权分立原则、人民主权原则评价:①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确立美国为联邦制总统共和政体。
②促进美国近代化的发展。
局限性:承认黑人奴隶制,印第安人没有公民权,妇女地位低下。
发展:1789年联邦政府成立,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19世纪中期,美国形成民主党、共和党轮流执政的格局三、法兰西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背景:(艰难之路)1789年法国大革命和第一共和国的建立;1870年第三共和国的确立。
确立:1875年初,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意义: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制共和国),标志着法兰西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四、德意志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背景:俾斯麦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
1871年,建立了德意志帝国。
确立: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特点:皇帝不是虚位,而是握有实权。
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的大权。
议会对政府没有监督权。
高中历史解题技巧历史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总觉得需要背的很多记不住,往往考试的时候时间来不及或者回答了很多但是分数不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三单元知识要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三单元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bd41edf90242a8956bece468.png)
近代西方资本主议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一)英国的君主立宪制1、君主立宪制的含义资本主义国家用宪法限制君主权力的政治制度。
一切都要由法律决定,君主没有实权,而且本身也要遵循法令。
如英国,从法律上看,英王是“一切权力的源泉”、“国家的化身”,但实际上英王的权力虚有其表,法律上赋予英王的权力都由内阁和议会行使。
在现代英国,国王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一种权力象征。
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光荣革命”后,议会权力有相当的扩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在议会中所处的优势,进一步扩大和巩固他们的统治权,并限制国王权力,约束英王的实际统治权。
英国议会相继通过了一系列法案,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权利法案》。
这些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形成了一种新的政治体制,这就是习惯上所说的“君主立宪制”。
随着议会的不断立法,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在君主立宪制政体下,国王是国家元首、联合王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国教的世袭领袖。
就法律地位而言,国王可以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和各属地的总督,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批准和公布法律等。
但实际上,立宪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而作为国家的象征的地位更为突出。
(2)国家权力的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光荣革命”后,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从国王手中夺取了政治、法律、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最高权力,议会的主要职权有立法权、财政权和对行政的监督权。
从表面上看,议会通过的法案要经过国王批准,但这只是一种形式。
(3)自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逐渐保守,议会的作用下降,国家的权力中心逐渐转移到内阁和首相手中。
4、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作用(1)英国君主立宪的确立和发展,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各派可以通过议会斗争,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并使其政治斗争在一个有序的状态中,对社会的稳定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9cf7f1fe9e3143323968938a.png)
四、作用与影响
1、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维护了社会稳定,为英国资 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巩固了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为后来国家提供了模式
本课小结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统而不治
2、君主立宪制确立了资产阶级代以制度,有利于促进资产 阶级民主,避免独裁统治
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二、德意志的统一
1、德意志的统一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四分 五裂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 的发展 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 2、确立的标志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 布,确立了德国君主立政 体。
3、宪法的内容 (1)、皇帝依然掌握国家大 权,是国家元首和、 军队统帅 (2)、议会是立法机构,由 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 组成,宪法还规定德 意志是一个联邦制国 家 4、意义 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推 动了德国资本主义的迅速 发展
本课要旨
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共和派与君主派妥协的结果。 总统和参议院有很大的权力,又相互制约 2、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保留了浓厚的专 制残余,君主是实,立宪为虚
2、议会权力的发展 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 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 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三、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历史渊源 1721年,英国责任内阁制 开始逐渐形成
2、成员与职能 内阁的首脑是首相,内阁 成员是各部大臣,内阁名 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是 对议会负责,首相行使行 政权力
三、评价
1、积极 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 成文宪法,它强调国家权力, 又在权力结构中突出“分权与 制衡”原则,以避免权力的过 于集中,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 神,为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 展奠定了基础,对法国大革命 和拉美的独立运动产生了积极 的影响 2、局限 宪法没有废除奴隶制度,并且 带有一定的种族歧视色彩
高一上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
![高一上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f4604c4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83.png)
高一上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未来。
在高一上学期的历史学习中,第三单元的知识点是非常关键的。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介绍:1.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在秦汉时期,实行了封建制度和集权制度。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而西汉刘邦时期,采取了郡国制和丞相制,也继续了秦朝的集权制度。
这些制度为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秦朝的政治改革:秦朝的政治改革有两个主要方面。
首先是行政区划的改革,将全国分为三十六个郡,郡下辖县,实行郡县制。
其次是推行的农田制度的改革,实行均田制,均分土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这些改革在当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3. 汉朝的政治制度:西汉刘邦创立了汉朝,采取了郡国制。
国家设立郡县,郡县设立守令,实行丞相制。
刘邦还设立了推行政策的三公九卿制度。
这个制度在汉朝发挥了重要作用,稳定了社会秩序,推动了汉朝的繁荣。
4. 儒学的发展与推广:在秦汉时期,儒学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发展。
儒家思想成为了统治者的主要政治倾向,并在教育领域得到了重视。
儒家的思想观念强调仁德礼义,提倡君子之道,对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5. 丝绸之路的开启:在秦朝和汉朝时期,丝绸之路开始形成和发展。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和贸易的重要通道,成为了古代世界的重要贸易路线。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等地区开展了广泛的贸易和文化交流,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发展。
6. 汉代经济发展:在汉朝时期,经济发展迅速。
推行农田制度的改革,稳定了社会秩序,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经济活动逐渐多元化,商业和手工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为后来的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7. 兵器和军事制度的发展:在汉朝时期,兵器和军事制度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陶制的灵活弩和铁制的强力弓是当时的重要武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e2878c0aa300a6c30d229f03.png)
影响:君权神授遭否定,议会掌握立法权,议会的权力日益
超过王权,国王逐渐处于“ 统而不治” 的地位,标志着英国的君 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4.代议制:
定义:指议会由选举产生,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
作用: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实行集体统治,防止专制独裁; 资产阶级不同集团利益之间,以和平方式实现,有利于 避免矛盾冲突
C.联邦法院
拥有最高司法权,大法官由总统任命,但需经 参议院同意。他们除非犯罪,终身任职。联邦 法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
三者关系及原则、意义
关系:三者独立平பைடு நூலகம்,互相制约
原则:三权分立、分权与制衡 意义:( 1 )美国 1787 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性质),在美国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制度,保障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 利益 (2)1787年宪法突出“分权与制衡”的原则,避免权力过于集中,体现了一定 的民主精神。 (3)局限性:没有反映人民的权益,经过几年斗争后作为修正案才补充了人
5.责任内阁制:
形成于18世纪前期(1721年)
( 1 )内阁首脑是首相,由国王任命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
党领袖担任 ( 2 )首相掌握行政与立法大权。首相有权提名内阁成员,内
阁成员集体负责,与首相共同进退
(3)内阁对议会负责 ( 4 )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首相也有 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5)国王统而不治
三.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的发展
(一)法国
背景: 18 世纪时,法国封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反
对统治阶级的斗争日益激烈,启蒙思想深入人心。 又由于法国的资产阶级发展不充分,法国资本主义 制度的确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艰难的法兰西共和历程
必修一第三章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必修一第三章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56ff147f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be.png)
必修一第三章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是必修一第三章历史知识点,你都掌握了其中的知识点了吗?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必修一第三章历史知识点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必修一第三章历史知识点一、权利法案1、《权利法案》:1689年议会颁布-------立法权向议会转移意义: ①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利受到议会的明确限制,它标志着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
②“光荣革命”后,英国实行议会与国王集体统治,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英国社会从此进入了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
2、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行政权向责任内阁转移①“光荣革命”后,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
②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③19世纪中期,议会变成两大政党之间的权力角逐,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首相由多数党领袖担任,有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
3、责任内阁制特点①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②责任内阁制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核心,名义上是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
4、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①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以责任内阁为核心;②英国国王“统而不治”,是国家元首,扮演仪式性的角色;③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名义上是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④内阁行使行政权,首相是最高行政首长,首相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有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⑤整个政治制度以代议制民主为基础。
必修一第三章历史知识点二、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1、1787年宪法的内容①联邦制原则:宪法规定了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即中央政府),同时让各州保留了较大的自主权②分权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③民主原则:总统和议会由民选产生。
保证政府代表广泛民意,具有一定的民主性。
2、美国政体为总统制共和制;国家结构形式为联邦制3、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c8ab5c6d856a561253d36f14.png)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1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1.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和“光荣革命”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的议会最终获得胜利,国王查理一世被押上断头台。
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玛丽和荷兰执政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
这次不流血的政变,历史上称为“光荣革命”。
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此后,英国逐渐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2.了解《权利法案》内容: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内容:限制国王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影响;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使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3.了解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⑴形成:1721年,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沃尔波尔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位首相。
⑵内阁产生过程:下院选举→(国王任命)多数党领袖为内阁首相→首相提出内阁名单→(国王)批准组成责任内阁。
⑶内阁、议会和国王的关系①名义对国王负责,实际对议会负责②成员集体负责: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与首相共进退⑷首相的职权①首相是多数党的领袖②有权提名各部大臣③决定国家的重要政策,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③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④有权解散议会。
4.了解1832年英国议会的选举改革原因: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影响: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加强了在议会中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5.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最大特点:责任内阁制(1)君主立宪制的特点:①议会权力至上②国王统而不治③首相掌握实权(2)理解:英王是国家元首,是国家统一的象征。
但真正掌握国家实权的是代议制政府。
第2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理解美国1787年宪法和了解联邦制的权力结构1、1787年宪法的内容:⑴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
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
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发挥地方的积极性。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04e9de52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82.png)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主要内容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
本单元主要包括了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和文化特点以及历史地理背景。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夏朝的政治制度实行的是封建制度,统治者被称为"夏"。
2.夏朝的政治权力是世袭的,世袭制及府邑制在夏朝都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3.夏朝的统治者以洛邑为中心,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政权和行政机构。
4.夏朝使用的象征物有玉璜、龙首、象提等。
二、夏商的经济特点1.夏商时期的经济以农业为主,人们以农耕为生,农业生产主要是粮食作物,如小麦、稻谷等。
2.夏朝奖励和保护了农民,开发了夏商时期大规模的农田,并且进行了水利工程的建设来提高农业生产力。
3.夏商时期也有手工业的发展,如陶瓷、酒器等工艺品的制作,手工业成为了夏商时期的重要经济支柱。
三、夏商的文化特点1.夏商时期的宗教形式主要是类似于巫术的宗教。
人们相信自然界存在着各种神灵,需要通过祭祀和巫术来祈求神灵保佑和福祉。
2.夏商时期的艺术表现主要是青铜器,夏商时期的青铜器是中国青铜器艺术的起源。
3.“甲骨文”是指商代时期卜辞、题名、铭文等写在兽骨或龟甲上的文字,是中国最早的文字。
四、历史地理背景1.夏朝的疆域首都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偃师市,后来迁至洛阳。
2.商朝的疆域主要分为南方和北方两个地区,商朝南方的中心城市是洛邑,北方的中心城市是安阳。
3.周朝的统治中心在鲁地。
五、夏商周时期的历史变迁1.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华民族从部落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2.商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奴隶社会阶段,中国的封建制度得到了较为完善的发展。
3.周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封建社会,封建制度开始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特征。
总结: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主要介绍了夏商周三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以及历史地理背景。
通过学习这一单元,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和进化过程,对于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经济活动和文化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bd98584e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e2.png)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归纳如下:一、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1.封建制度的起源:封建制度在中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君主赐地给亲信的贵族,以换取他们忠诚的效忠。
2.封建制度的基本特征:封建制度的特征包括君权最高、土地私有、等级分明、臣子效忠、亲族联结等。
3.封建社会的等级结构:封建社会的等级结构由皇帝、王公贵族、士大夫、庶民等组成,不同等级的人有不同的权力和地位。
二、封建时代的经济体制1.农业经济的重要性:封建时代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导,农业生产是封建王朝维持统治的基础。
2.封建时代的土地制度:土地制度有"世袭制"和"政府承包制"两种形式,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实现了土地私有制。
3.封建时代的农业技术:封建时代的农业技术相对落后,主要包括耕作工具和农业方法等。
三、封建时代的政治制度1.君主专制制度:封建时代的政治制度以君主专制为核心,皇帝拥有最高权力,是政治、军事、经济的统一领导者。
2.官僚体制:官僚体制是封建时代的基本政治组织形式,官员都是由官员的家族世代相传,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3.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封建时代选拔人才的制度,采取经过一系列考试选拔官员,使得社会上层有了一种通过考试取得地位的途径。
四、封建文化与思想1.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封建时代的主导思想,强调礼仪,尊重孝道和家庭关系,追求和谐与社会秩序。
儒家经典《论语》、《大学》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佛教传入:佛教在东汉时传入中国,流行于封建时代,对文化、艺术和人们的精神追求产生了深远影响。
3.文化繁荣:封建时代是中国文化繁荣的时期,出现了许多文学、书法、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如唐诗、宋词、元曲等。
五、封建时代的社会生活1.社会等级:封建时代社会分为士农工商四个阶层,各有不同的职责和地位。
2.家族制度:封建时代家族制度非常重要,家族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并且在政治、经济、社会关系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历史必修一第3单元
![历史必修一第3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d563d26da98271fe910ef96a.png)
• 6.戈登·布朗于2007年6月27日接替前任首相 6.戈登 布朗于2007年 27日接替前任首相 戈登 布朗于2007 布莱尔成为英国第52位首相。 52位首相 布莱尔成为英国第52位首相。布朗成为首相 的条件包括 • ①担任政党领袖 • ②该党在议会中是第一大党 • ③通过国王的任命 •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 2. (2007年济南模拟)伏尔泰在《以英国人口 2007年济南模拟 伏尔泰在《 年济南模拟) 的口吻》中写道: 的口吻》中写道:“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 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 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 一边是贵族重臣, 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 一边是贵族重臣 一边是城市代表, 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国君共分立法之权”。材料所反映的政治体制 是 • A.君主专制 B.共和制 • C.贵族制 D.君主立宪制 •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国君的权力受到了 解析】 限制,依此判断该体制为君主立宪制。 限制,依此判断该体制为君主立宪制。
• 11.下列关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和德意志帝 11.下列关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和德意志帝 国的立法机构的表述,正确的是( 国的立法机构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都由两院制议会组成 • B.都能选举产生国家元首 • C.其代表都由人民选举产生 • D.都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 12.华盛顿在1787年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谈到: 12.华盛顿在1787年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谈到: 华盛顿在1787年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谈到 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 “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 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 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 很大程度上归咎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 很大程度上归咎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华盛 顿这段话表明美国建国之初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是( ) • A.加强中央集权与维护共和的矛盾 A.加强中央集权与维护共和的矛盾 • B.大州与小州之间的矛盾 B.大州与小州之间的矛盾 • C.解决州权问题 C.解决州权问题 • D.南北生产方式的差异 D.南北生产方式的差异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精品课件 第三单元 单元整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精品课件 第三单元 单元整合](https://img.taocdn.com/s3/m/9169fbb1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84.png)
试题回放 话题归纳
试题回放 话题归纳
2.(2019课标全国Ⅱ)法国史学家索布尔认为,从某种角度而言,法国 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可 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法国大革命( ) A.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 B.以暴力为革命主要方式 C.根除了专制复辟危险 D.以社会平等为首要目标 解析:本题考查启蒙思想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题干材料提出了 “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的历史观点,考查考生历 史解释的素养。在启蒙思想的影响下,美国比法国更早建立了民主 共和政体,A项不能说明法国大革命超过了美国革命,排除;英美也 都采取过暴力革命的形式,故B项错误;法国大革命并没有根除专制 复辟危险,故C项错误;法国大革命相对于英美两国的革命,更坚定 地贯彻了启蒙思想家社会平等的思想,故D项正确。 答案:D
核心观点 归纳整合
一
二
(2)美国
①美国没有童年,没有专制传统,因此,美国完美地实践了法国启
蒙思想家三权分立的主张,建立了三权分立制的共和国。
②分权制衡是美国代议制最突出的特色。
(3)法国
①法国有长期的君主制传统,保守势力强大;地处欧洲大陆的核
心地带,其政体的变革过多地受到了外力的干涉,这一切导致法国
试题回放 话题归纳
1.(2019课标全国Ⅲ)16世纪,英国自上而下地进行宗教改革,国王成 为英国国教教会唯一的首脑。17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国王查理二 世宣布实行宗教自由,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此举旨在
() A.促进信仰自由 B.巩固君主立宪 C.强化专制统治 D.落实《权利法案》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的宗教改革。16世纪时,英国宗教改革确立了 国王在国教教会中的地位,17世纪时查理二世在宗教自由的背景下, 强调英国国教的至尊地位,实际上就是强化他本人的地位,强化君 主专制统治,故C项正确;查理二世的改革实际上限制了宗教自由, 故A项错误;君主立宪制是在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确立的,故 B、D两项错误。 答案:C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重点知识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重点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252262a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c1.png)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重点知识总结对于历史这门学科来说,如今已不是死记硬背就能够解决问题的了,现如今应知道如何去学习。
学完每个章节号要对重点知识进行总结。
店铺整理了人教版必修1的知识点,欢迎阅读!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一课考点重点: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天朝田亩制度》难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1、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1864年;2、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等创立的拜上帝教结合了:西方__教义、中国儒家思想、农民平均主义;3、1851年,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4、永安建制(永安分封诸王)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
5、1853年定都天京,太平天国形成和清朝对峙的局面。
6、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组织了北伐、西征、东征7、太平天国革命纲领:早期有《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建国纲领,是几千年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也是无法实行的空想;后期有《资政新编》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8、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标志的是:1864年7月天京的陷落;9、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10、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的探索;对后来的民主革命有重要影响。
第二课考点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难点:三民主义、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局限性1、上海和日本东京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中心。
2、第一个资产阶级的革命团体——兴中会(1894年)3、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4、中国同盟会(1905年):政治纲领:驱除达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意义: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新阶段;中国同盟会的性质: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5、辛亥革命爆发的标志和时间: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6、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7、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高中历史必修1.第三单元
![高中历史必修1.第三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93f4ab7101f69e31433294f6.png)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1、民主革命的分期:2、民主革命的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三个敌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3、民主革命的对象和任务:两个任务:反封建、反对外来侵略。
4、新旧民主革命的异同:5、民主革命主要史实:●辛亥革命:狭义:1911年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广义: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2年袁世凯夺权,争取实现资产阶级民主而进行斗争。
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暴露无遗。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经济条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阶级条件:资产阶级力量得到一定壮大。
思想条件: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三民主义的提出(辛亥革命指导思想)。
组织条件:革命团体、革命政党的建立。
1、兴中会:1894年在檀香山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孙中山)2、同盟会:1905年在日本东京建立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军事条件: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辛亥革命过程:武昌起义: 时间:1911年 主力:湖北新军。
结果: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国号为中华民国。
①封建旧官僚、立宪派投机革命,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 ②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
武昌起义成功原因: 1.有利时机(保路运动)。
2.文学社和共进会的长期工作。
3.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革命武装起义对革命形势的推动;人民群众的配合;湖北新军革命党人的首创精神。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意义: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质)。
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南京临时政府:1.主权在民2.三权分立3.责任内阁制度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袁世凯能够篡夺革命政权的原因:1、帝国主义支持。
2、资产阶级软弱妥协。
3、立宪派和旧官僚进攻。
4、袁世凯个人权术和阴谋。
辛亥革命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1、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历史高考必修一第三单元
![历史高考必修一第三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f4740a40f7ec4afe04a1dfb8.png)
第七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光荣革命”。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经过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斗争,1688年的“光荣革命”标志着这场革命的完成。
二,《权利法案》与责任内阁制。
1689年3月,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对王权的限制和议会所拥有的权利用法律的形式加以肯定,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政治体制,即君主立宪制。
这种由议会制约王权的政体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国家体制,是资产阶级责任内阁制的雏形。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对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且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它作为资本主义的政治上层建筑,发挥了对经济基础的积极促进作用。
马克思得出结论:“正是随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在英国才开始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巨大发展和改造。
”1、君主立宪制建立的条件1)经济:17世纪初,英国的资本主义获得较大发展。
2)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日益强大,要求限制王权。
3)资产阶级革命(“光荣革命”)4)历史传统:议会。
2、光荣革命(曲折的过程)概括起来就是:杀了一个国王,逐了一个国王,请了一个国王。
3、君主立宪制的确立“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权利法案》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为非法行为。
2、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而征收金钱……为非法。
3、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
4、除经议会同意之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5、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6、议会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7、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应经常集会。
分别限制了立法权、税收权、司法权、军事权、选举权、言论自由、集会权利。
《权利法案》否定了“君权神授”,用法律严格限制国王的权利,使其成为了国家的象征,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而原本处于弱势的议会,不但掌握了制定法律的权力,还可以监督政府和重大的经济政策,权力日益超过国王。
权力中心由国王转至议会,标志着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高中必修一历史·第三单元
![高中必修一历史·第三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9fc19619ff00bed5b9f31d1b.png)
第三单元知识回顾知识结构图示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英国标志《权利法案》形式君主立宪制美国标志1787年宪法形式总统制共和制法国标志《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形式总统制共和制德意志标志《德意志帝国宪法》形式君主立宪制局限军国主义帝制要点知识整合整合一: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含义、特点和历史作用1、含义:代议制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由全体公民通过普选方式选择自己的代表组成公共权力机构,代表他们行使权力、制定法律和管理公共事务。
当今资本主义各国的国情不同,政体亦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国家的权力都掌握在经选举产生的议会手里。
这一制度已有300多年的发展历程,至今仍显示出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2、特点(1)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
议会由民选产生的代表民意的议员组成,讨论并制定国家的重大立法和重大决策,并监督政府的行为,是一种间接的民主方式。
(2)一般都采取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
(3)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制大都实行下沉政治,由在议会选举或大选中获胜的政党领袖出任总统或首相,并以本党人员为主组成内阁。
3、作用:资产阶级通过设立议会,把国家的立法权力掌握在自己手里,并以此来制约君主或总统滥用行政权力,从而通过立法保障资产阶级的利益。
从代议制的出现,到“制衡”宪法的诞生,再到民主政治的扩展,既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以资产阶级为代表的各种民主政治力量长期斗争的结果。
它有利于欧洲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的形成;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调节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对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产生了广泛影响。
例1、“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
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 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C.公民的整体参政素质 D.革命的彻底性解析:本题考查对资产阶级代议制特点的认识,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都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与A、C、D三项无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一、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1.法国大革命(1789.7.14)背景:封建君主专制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尖锐 2.特点:(1)政局动荡,政权更替频繁(2)共和之路艰难曲折 3.原因:(1)法国是君主专制国家,封建势力十分强大,竭力维护君主专制(2)法国工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工业资 产阶级力量薄弱(3)周围君主制国家的干涉[英国](4)资产阶级强烈反对君主专制,号召人民争取自由民主 4.艰难历程:1789 年法国大革命和第一共和国的建立;1870 年第三共和国的确立。 5.确立标志:通过 1875 年宪法确立共和政体 (1)规定:立法权属议会(参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任期 9 年、众议院普选产生),参议员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众议院提 出并通过法案,但受总统和参议员控制;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 7 年,可连选连任。 (2)内容:国家大权由总统掌握,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有权任命部长等高级官员、缔结条约和实行特赦;经众议院同意 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3)作用:标志法兰西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并巩固;为法国资本主义发展奠定基础 为什么资产阶级能建立共和制? ①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工业资产阶级扩大②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③封建势力受排斥④欧洲大陆封建势力衰落 二、德意志的统一:
2.三权分立具体内容:(1)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2)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国家 行政大权;对宪法负责,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有权提名任命政府高级官员;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但须得到国会批准(3) 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对法律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 3.评价:积极性:①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②加强了国家权力,实践了三权分立原则,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精神。 ③维持美国长期稳定,促进资本主义发展④对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起示范作用 局限性:承认黑人奴隶制,印第安人没有公民权,妇女地位低下。 三、两党制——联邦制的发展(19C20D 末-30D 初) 1.发展:1860 年,共和党开始执政,此后,两党轮流执政 2.特点:两党对垒,交替执政 美国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点: 项目 相同点 国家性质 司法 政体 不 同 点 政府首脑 国家元首及产生方式 国家元首地位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首相 国王;世袭 国家象征“统而不治” 英国君主立宪制 美国总统制 资产阶级专政 独 立 总统共和制 总统 总统:间接选举;有一定任期 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总揽 行政权、军权 国家权利中心 政府产生方式 元首、议会、政府的关系 议会 议会产生,国王任命 政府(内阁)对议会负责,不对元首负责 总统 总统任免,议会通过 政府(内阁)对总统负责,内阁、总统不 对议会复杂 3.实质:资产阶级政党 4.作用:有利于美国民主制的实行
1.背景:分裂状况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1864 普奥对丹麦;1866 普 奥战争;1870 普法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1871 年,建立了统一的德意志帝国。 2.1871 年宪法颁布——确立德国君主立宪政体以及是联邦制国家 (1)内容: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和决定对外政策等;宰相主持内阁工作, 由皇帝任命而不是议会选举产生,任期由皇帝决定,只对皇帝负责;议会是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权利很小,通过 的法案须皇帝和联邦议会批准)组成。 三、德意志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1.特点:①皇帝握有实权,内阁对君主负责,议会权利很小,行政机构控制立法机构 ②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③ 确立君主立宪政体,具有宪政色彩 ④实行联邦制,普鲁士在联邦中享有特殊地位。 2.评价: 积极:①以法律形式巩固统一 ②走上近代民主政治道路,资产阶级开始参与国家政治 ③促进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很快跻身 资本主义强国 局限:①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②保留并强化了专制主义、军国主义传统,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 法国共和制和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点: 项目 相 同 点 法国共和制 德国君主立宪制
二、1787 年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一部联邦宪法 P41 1.内容: 原则 联邦制原则 具体内容 联邦政府拥有一系列权力;联邦法律是全国最高法律,联邦政府有权强制各州实施联邦法律;各州可以 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 三权分立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 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部分,分别由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行使,互相制约 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总统和议员都实行任期制
第八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一、美国政府的建立: 1.背景:1776 年,英属北美 13 个殖民地独立,美国诞生。独立之初的美国实际上是 13 个州的松散联盟(即邦联),使独立之初 的美国面临严峻形势。1789 年联邦政府成立,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19 世纪中期,美国形成民主党、共和党轮流执政的 格局 2.制定宪法的必要性 (1)政治:松散、社会动荡、中央政府权力有限、地方各州权力很大(2)经济:发展困难 3.可能性: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18C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
皇帝 世袭 皇帝 由各邦代表组成 行政权控制立法权, 元首拥有绝 对的实权,可解散议会
都是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体制;议会由两院组成,享有立法权;总统或皇帝是国家 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总揽行政权力,有权任免官员和解散议会的权利
国家元首 不 同 点 元首产生方式 国家权力中心 议会产生方式 元首、议会、政府关系
总统 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 议会 参议员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普选产生 立法权控制行政权,总统对议会负责;法国总统经参议 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七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立宪制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宪制:以世袭的君主为国家元首,君主权力按宪法受到一定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1.背景: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过程:1640 年英国爆发革命。期间,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 年光荣革命,标志英国革 命的完成。 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1.历史传统:议会制度的形成(有限王权,法律至上)13C《大宪章》开始限制王权 2.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有较大发展 3.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日益强大 4.政治前提: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技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资产阶级统治确立。 5.结果: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政权,为君主立宪制的确定奠定基础。 三、1689 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是正式确立的标志。 (1)核心思想:以明确法律条文限制国王权利,保证议会权力。从此权力中心由国王→议会 (2)意义:否定君权神授,国王开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确立议会主权,法律至上原则;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 四、资产阶级代议制:议会由选举产生的议员产生,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 (1)作用:A.在代议制下,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以防止专制独裁 B.资产阶级不同集团的权益之争,在议会中得以和平的方式实现,这有利于避免暴力冲突 五、1832 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为工业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提供和保障 六、责任内阁的形成(1721 年沃尔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位首相) (1)运行原则: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致方针上保持一致,与首相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 台,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2)首相地位:有权提名内阁成员即各部大臣;决定国家的重要政策;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 (3)首相产生条件:本人必须是政党领袖;本人所在政党必须在下院大选中获胜多数党;由国王任命 (4)作用:使立法机构得以控制行政,有效地调节了立法权与行政权之间关系 (5)中英内阁区别:明朝——皇帝内侍机构,封建王朝专制强化的产物;英国——国家的行政机关,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产物 七、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是君主制、民主制和贵族制三者融合一体 2.保留君主,但由议会掌权,以议会内阁为中心,君主统而不治 3.国家的权力中心是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的立法机关。 八、影响: 1.对英国(1)政治:保障资产阶级统治,促进英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结束君主专制制度,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利于社会稳 定。(2)经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对世界(1)是世界上第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2)为其他国家建立新制度提供政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