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实践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开展浸润式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62课堂NEW WRITING2020.6 语文教学研究开展浸润式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浸润式教学指的是改变传统教学直接灌输的粗暴方法,转而使用更加委婉温和的传授方法,让学生沉浸在实践活动中,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进入到特定的情境中,更全面地发展。
浸润式教学具有三个基本特点,实践性强、开放性强和主动性强。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要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沉浸在语文的世界中,更积极主动地展开语文探究活动,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一、活动浸润,内化能力活动浸润法指的是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参与到各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活动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不仅适合在课堂内展开,而且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
活动还要具有一定的主动性,要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其中,教师只是起到了引导的作用,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是否都真正参与到了活动中。
若发现有学生出现倦怠的情况,就要加以引导,激发他们的参与激情,让学生更投入地参与进来。
在教学七年级《皇帝的新装》的时候,有学生对作品的内容感到不解:“就算皇帝比较傻,真的被骗子欺骗了,可是满朝大臣难道没有一个看出来的吗?没有一个人提醒皇帝吗?”在学生提出质疑后,教师要把握住这个机会,鼓励学生展开自主交流的活动。
首先鼓励学生展开互动讨论,说说此时大臣们的态,猜测如果大臣提出了问题,是否会让皇帝有所领悟。
此后鼓励学生展开课本剧的表演活动,尝试将课本内容展示出来,并对比展示如果大臣揭穿骗子的话,会发生怎样的事情。
这样的活动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有不少学生都主动投入到了活动中。
有学生尝试展开猜想:“当大臣揭穿的时候,皇帝可能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而反过来说大臣不懂得欣赏真正的美,大臣可能会因此而遭殃,这就是大臣都不敢揭露真相的原因。
”在活动表演中,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行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活动浸润中,学生参与到了具有趣味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感受到了课堂的活力,体会到了课堂的整体气氛。
此外,这样的活动还有助于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学生能在互帮互助中围绕某一个主题展开探究,这样学生就能相互借鉴,促使自己的学习能力有所提高。
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发展2023年,随着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变革。
在这样的背景下,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发展显得更加关键。
本文将从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教育理念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语文教育更是引导学生在文字和语言中提升个体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
作为21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秉持“学生为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产生快乐的学习效果。
作为语文教育者,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这个过程要求我们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公民责任感和人类优秀品质的发展。
语文教育应该是多样化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体验到语言与文学的魅力,走进文化与世界的眼界扩展之旅。
二、课程设置从课程设置的角度来看,应该在不同年级的教育阶段中,设置不同的语文学科内容。
各个年级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育意义,科学合理地设计课程,体现课程的知识性、技能性、实践性、审美性等多元化的教育本质,让学习者在学习中获得全面的滋养。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主要以语言基础教学为主。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基础训练,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语言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追求“为学生而学科”,让语文教学更生动、有趣和符合学生个性发展。
初中阶段的语文教育,应该巩固小学阶段学习的基础,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与素养,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性表达和感知能力,并逐步培养学生的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启发学生成为乐学者。
高中阶段的语文教育,应该更多地关注文化和历史,引导学生与文化进行交流与碰撞。
教师需要逐步加深学习者对历史、文化、人文主题等内容的理解和探究,培养其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使学习者可以从多个视角审视文学和语言现象,拓展语言、文化和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环节,它的创新和改革可以促进学生为学习。
语文教学实践专题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报告针对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几个关键问题,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二、教学实践背景近年来,我国语文教学在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阅读兴趣不高、写作能力不足、语文素养培养不够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
三、教学实践内容1. 阅读教学(1)激发阅读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① 创设情境: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创设丰富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② 开展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科普读物等,拓宽知识面。
③ 举办读书分享会: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激发其他学生的阅读兴趣。
(2)培养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以下能力:① 理解能力: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观点、情感等。
② 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论证方法等。
③ 评价能力: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语言表达等进行评价。
2. 写作教学(1)激发写作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① 创设写作情境:通过游戏、讨论、实践活动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②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合适的写作题材。
③ 举办写作比赛: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2)培养写作能力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以下能力:① 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为写作积累素材。
② 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生动。
③ 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文章语言通顺、生动。
3. 语文素养培养(1)加强传统文化教育通过讲解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等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案二:如何引导小学生全面发展语文能力
教案二:如何引导小学生全面发展语文能力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一位懂得语文的人才能更好地沟通交流,更好地理解世界。
作为小学老师,我们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语文能力。
如何引导小学生全面发展语文能力呢?一、培养阅读习惯阅读是开启知识之门的钥匙,也是培养语文能力的基础。
我们应该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培养其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拓展其视野和阅读广度。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合学生阅读难度的材料,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同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分析和推理等方式,提高语文水平。
二、注重写作训练除了阅读外,写作也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生需要通过写作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提高自己表达思想和观点的能力。
在写作训练中,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例如要求学生练习写作短文、诗歌、日记等不同形式的作文,为他们提供写作平台,鼓励他们多写多练,逐渐提高写作能力。
三、进行语言启蒙语文启蒙是指在小学阶段,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课程,为学生提供语言和文字的基础知识和能力,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在语言启蒙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让他们能够辨认字、识别词、分析语言规则等基本能力。
同时,我们还应该帮助学生了解语言的含义、构成和演变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他们在语文学习中的水平。
四、培养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阅读能力不仅仅是指学生能够理解文字的表面含义,更重要的是能够从中理解思想,并对所读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估。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给学生不同难度的阅读材料,让他们在理解中寻找深层次的意义和思想,从而锻炼他们的思考能力。
针对小学生的语文教学要尤其重视。
正常情况下,老师讲的语文课对于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可能会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如果老师能够在授课中结合以上措施,使语文课更加有效的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位的教学成果也就显而易见了。
我们需要在平常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语文启蒙,培养他们的阅读和写作习惯,并逐步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
建设全面发展的语文课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建设全面发展的语文课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2023年,我们的国家正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教育也需要不断地深化和改革,为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
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基本要求,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思维能力,还要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
因此,在未来的语文课堂中,我们应该采取创新性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学习体验。
首先,我们需要将“美”作为语文课堂的核心理念。
语文是一门文化艺术,除了传递知识外,它还涵盖了文学、戏剧、音乐、绘画等方面的内容。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将经典诗词、文学作品、戏曲表演、音乐欣赏、绘画创作等多种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美的力量和魅力。
其次,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积极参与。
学生是语文课堂的主体,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课堂的质量和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意见,鼓励他们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让课堂变得更加灵活和富有趣味性。
同时,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展示和交流机会,让他们能够在课堂和其他场合积极展示自己的语文表现和综合素养。
第三,我们应该将体育运动融入语文课堂。
语文和体育运动本来就有着紧密的联系,例如体育从业者需要掌握专业术语、读解比赛情报和新闻报道、撰写训练计划、组织总结会议等等。
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可以通过体育题材的阅读、写作、讨论、演讲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此外,我们还可以在课堂或课外组织各类运动比赛和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
最后,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不同形式的教学。
现在的学生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年龄段,他们的个性特点也各不相同。
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应该采取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提供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例如,对于具有较高语文能力的学生,我们可以组织专项研究、创意写作、文学赏析等活动,让他们能够更深入地探究语文的内涵和外延;对于较弱的学生,我们可以采取课堂差异化教学,创设趣味性的语文题材,注重学生的兴趣和心理需求,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浅论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浅论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促使全体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个性健康发展,使每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传授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打好基础。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一、激发兴趣,陶冶性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既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力量,又是激发学生创造力,开发学生智力的催化剂。
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乐于接触它了,并且兴致勃勃地全身心投入学习和探索,变“苦学”为“乐学”,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教材处理及教学过程力求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适当采用先进的现代媒体教学,令教学集直观、生动于一体,图文并茂,有声有色;此外,针对学生好动、好奇、好胜的心理特征,应该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如将教学内容与社会上及身边发生的大事、小事、重要事相结合,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使学生可以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而且不仅了解,还会运用所学知识作评价,还能做到以他人为鉴,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还可以创设一个又一个新奇的、具体的、生动的情境,让学生进行思考,以满足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从而广泛吸引他们参与课堂,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求索知识,同时还让学生学会评价身边之事。
二、诱发思考,创新思维培养“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热情。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现代人必备的素质。
只有具备创新精神,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的天地。
培养创新精神,需要从小抓起,从日常教学中抓起。
语文实践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语文实践活动:拓展语文学习,深化教育价值的实践探索语文实践活动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阐述语文实践活动的意义和价值,探讨其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语文实践活动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如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等,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机会。
这些活动形式新颖、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从而增强自信心和动力,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语言表达和交流平台。
在活动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表达和交流,锻炼自己的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
通过不断的实践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可以得到显著提高,进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此外,学生在与他人合作完成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还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语文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操作,将抽象的语文知识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实际操作,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实践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同时,实践活动还能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知识的实用性。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语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实践操作探索新的方法和思路。
在实践中,学生需要不断尝试、探索、创新,从而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五、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语文实践活动往往与社会热点问题、公共事务等紧密相关,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通过关注社会问题、参与公益活动等,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的角色和责任,培养自己的社会意识和公民意识。
语文教学的学科整合实践(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学科整合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本文以语文教学为切入点,探讨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实践,旨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引言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思维品质、审美情趣等多方面能力的重要任务。
然而,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存在“封闭、孤立”的现象,忽视了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实现语文教学的学科整合,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语文教学与学科整合的必要性1.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学科整合能够将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的知识、方法、技能等有机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科整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科整合将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语文教学与学科整合的实践策略1. 跨学科主题阅读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取与语文相关的其他学科主题,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主题阅读。
例如,在学习《红楼梦》时,可以结合历史、文化、艺术等学科,让学生了解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
2. 跨学科写作实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写作实践,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
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时,可以让学生结合美术、音乐等学科,创作一篇以荷塘为主题的作文。
3. 跨学科活动设计教师可以设计跨学科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语文知识。
例如,在学习《草原》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草原,让学生亲身体验草原风光,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
4. 跨学科评价方式教师可以采用跨学科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在学习《背影》时,可以让学生结合心理、伦理等学科,对作品中的父爱进行评价。
四、案例分享1. 案例一:《荷塘月色》与美术学科的整合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邀请美术老师共同授课。
美术老师通过展示荷塘风景的画作,引导学生欣赏荷塘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实践意义(3篇)
第1篇一、引言语文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国民素质的关键环节。
语文教学实践是语文教学理论在现实教育场景中的具体应用,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语文教学实践的意义。
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1.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教学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书面表达和听说读写能力。
通过课堂讨论、演讲、写作等活动,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准确、流畅、生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交际能力。
2. 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文教学实践强调阅读的重要性,通过阅读各类文学作品、科普文章等,学生可以拓宽视野,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同时,阅读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语文教学实践注重写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写作训练,学生可以学会如何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组织材料。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得到锻炼,写作水平得到提高。
4.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语文教学实践关注文学作品的学习,通过赏析优秀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文学素养,培养高尚情操。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文教学实践中的思考、讨论、辩论等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这些思维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2.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文学作品、历史故事等,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语文教学实践中的文学作品、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道德教育,如诚信、友善、勤劳等,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1. 促进教育理念更新语文教学实践有助于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 提高教学质量语文教学实践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收获(3篇)
第1篇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有幸在过去的几年里,投身于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育领域。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探索、总结,收获颇丰。
以下是我对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一些收获。
一、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习惯和认知水平都存在差异。
因此,我努力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1. 课堂提问分层设计在课堂提问时,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提出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则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帮助他们巩固知识。
2. 作业分层布置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布置分层作业。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布置一些拓展性的作业,如阅读名著、撰写心得体会等;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则布置一些基础性的作业,如熟读课文、背诵古诗词等。
3. 针对性辅导在课后,我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针对性辅导。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耐心讲解,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对于有潜力的学生,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
在阅读教学中,我注重以下方面:1. 课前预习在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课堂讲解在课堂上,我注重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4. 阅读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如读书分享会、朗读比赛等,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三、加强写作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
在写作教学中,我注重以下方面:1. 激发写作兴趣通过举办写作比赛、评选优秀作文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 培养写作习惯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写日记、周记,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学校语文教学经验总结: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升
学校语文教学经验总结: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升2023年,学校语文教学在不断发展进步中,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升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使他们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和终身受益的能力。
在过去几年中,学校在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评价方式上做出了不少尝试和创新。
以下是我对学校语文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反思。
第一点,学校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在2023年,学校将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并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导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此外,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各类阅读活动,如朗读比赛、诵读比赛、读书分享会等,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二点,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通过多种写作形式的教学,学生在写作中得到了充分锻炼。
学校鼓励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进行写作创作,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学校还注重写作的评价,通过定期批改作文、互评、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帮助他们不断提升写作水平。
第三点,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在2023年,学校推行了“多媒体课堂”模式,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例如,在课堂上,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以及演讲比赛等形式,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并促使他们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第四点,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2023年,学校强化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他们的分析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在课堂上,学生被鼓励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并通过讨论、辩论等方式,培养他们理性思维和批判思维。
第五点,学校注重教学资源的优化。
学校在2023年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和投入,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资源。
学生可以通过电子图书馆、多媒体设备、互联网等各种渠道获取知识和信息资源,丰富自己的语文学习内容。
组织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堂活动,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
组织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堂活动,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在2023年的语文课堂,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探索不同的组织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口语和写作能力。
这些多样化的活动可以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加强语文表达和理解的能力。
一、小组活动小组活动是一种很常见的语文课堂活动形式,凭借其互动性和趣味性,它可以向学生提供自我表达和实践的机会。
例如,老师可以让小组合作阅读选定的教材,然后针对细节进行讨论。
或者老师可以要求每个小组准备一份关于某个话题的小作文,然后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想法和写作技巧,让学生互相学习。
这样的小组讨论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理解,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角色扮演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活动,以此来模拟某些文学作品或社会情境。
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扮演出某本小说中的角色,在他们的语言牵扯到多个方面的同时,还会促进句子和篇章结构的发展。
通过角色扮演的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同时提高他们的表达技巧和语言调节能力。
三、游戏式学习游戏式学习已经成为了许多教师喜欢采取的活动方式,它以其有趣性和激励作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单词接龙游戏或语法错误改正游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语言实践。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语言的理解,还能够提高自我管理和协作能力。
四、讲故事与写作讲故事和写作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文学作品的结构、意图和表达方式。
例如,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生活中的经历或感受的故事,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
在写作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给予学生详细的指导和评价,从而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总之,通过这些活动的多样化的形式和内容的设计,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充分利用它们,进一步提高口语和写作能力,培养自信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浅析“兴发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浅析“兴发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运用一、兴发教学的理论基础兴发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方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设计和活动安排,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和资源的引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爱好,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引入多媒体和互动游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课堂充满活力和趣味性;组织校内外的语文比赛和朗诵活动,让学生在竞争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外阅读任务,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自主探索知识;引导学生参与语文作文比赛和朗诵比赛,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的语文教学活动和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富有创意的课堂活动和综合性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引导学生进行课外作文和诗歌创作,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组织学生开展文学鉴赏和语言文化活动,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和认知领域。
4.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文修养。
教师可以通过课外拓展活动和社团组织,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和学习体验;开展语文知识展示和成果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组织语文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实践活动
一、引言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实践活动,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改革措施,语文实践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语文实践活动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以期引领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一重要教育改革。
二、语文实践活动的内涵解析1. 语文实践活动的定义语文实践活动是指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的语文应用和运用活动。
这些活动以阅读、写作、口语表达、文学欣赏等形式为主,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展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语文实践活动的特点(1)注重情境引导:语文实践活动将语文学习融入到生活、实践中,通过情境引导,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语文实践,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2)立足学生自主:语文实践活动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的自主思考、创造和表达,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并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3)多元化形式:语文实践活动包括阅读、写作、口语表达、文学欣赏等多种形式,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三、语文实践活动的实施路径探讨1. 以阅读为切入点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和内容。
语文教学应该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入手,设计多样化的阅读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能力。
2. 以写作为抓手写作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通过写作实践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
3. 以口语表达为支撑口语表达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口语表达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4. 以文学欣赏为支点文学欣赏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通过文学欣赏活动,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理解。
四、语文实践活动的效果评估与展望1. 语文实践活动的效果评估通过对语文实践活动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可以发现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和提升。
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促进小学语文全面发展
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促进小学语文全面发展语文是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学科,它不仅承载着语言的学习,更是思维、文化和情感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阶段,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一、语文与数学的融合数学与语文的融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很多契合点。
例如,在学习数学问题时,学生可以通过语言描述问题情境,培养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结合数学主题的作文或口头表达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种方式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同时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实践案例:图形与描述:让学生选择一个几何图形,运用语文知识进行详细描述,并解释其特性。
数学故事:鼓励学生编写与数学相关的小故事,增强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二、语文与科学的融合科学课程中的实验和观察活动,可以为语文学习提供丰富的素材。
学生在进行科学实验时,可以记录观察结果,用语言描述实验过程和结果,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语文表达能力。
实践案例:观察日记:让学生在科学实验后,写下植物生长或物理实验的观察日记,描述实验现象,提升观察与表达能力。
科普写作:组织学生撰写简短的科普文章,将科学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达出来。
三、语文与社会科学的融合社会科学课程常常涉及历史、地理和文化等内容,与语文的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社会现象。
通过阅读历史故事、地理描述等,学生不仅能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增强对社会的认知。
实践案例:人物传记:让学生选择历史人物进行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写传记,锻炼他们的研究能力和写作技巧。
文化交流:组织主题讨论会,学生可以用语文知识分享不同文化背景的故事,增强文化理解和表达能力。
四、语文与艺术的融合语文教育中融入艺术元素,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音乐、绘画等形式,学生可以更加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实践案例:诗歌创作:结合音乐节奏,引导学生创作诗歌,增强他们的语言韵律感和情感表达能力。
评价内容全面化,促进小学语文全面发展
评价内容全面化,促进小学语文全面发展小学阶段是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语文课程不仅仅是语言的学习,更是思维、情感和文化的滋养。
因此,构建一个全面的评价体系,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评价内容的多维性在小学语文的评价中,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通过口头表达、书面表达等方式进行评价。
例如:口头表达:通过参与课堂讨论、课本剧表演等,评价学生的语言流畅度、逻辑性和条理性。
书面表达:通过作文、日记等形式,评价学生的写作技巧、用词准确性和情感表达。
1.2 阅读理解能力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尤为重要。
可以采取以下方式:理解测试:使用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主旨、作者意图及文章结构。
阅读分享:鼓励学生进行阅读报告或阅读心得分享,通过口头表达和交流,强化理解能力。
1.3 文化素养语文学习应当与中华文化的传承相结合。
评价学生的文化素养可以通过: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多读经典文学作品,并通过讨论或写作分享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文化活动:组织传统节日庆祝活动,评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及对文化内涵的理解。
2. 评价方法的多样性采取多种评价方法可以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反馈,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方法:2.1 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记录、课堂提问、小组合作等方式,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与进步。
2.2 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主要用于学期末或单元结束的总结,通常采用考试、作品展示等方式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果。
2.3 自我评价与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与批判思维,帮助他们在评价中发现自身优劣。
3. 评价结果的反馈及时的反馈能够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
评价结果应包括:优点与不足:清晰指出学生在表达、理解及文化认同等方面的优缺点,提出改进建议。
个性化推荐:根据评价结果,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活动建议,激励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不断提升。
语文教学要重视拓展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语文教学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在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因此,语文教学要重视拓展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提高语文素养。
二、拓展实践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实践能力是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通过拓展实践,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语文运用能力。
例如,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阅读、写作等,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2.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拓展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培养良好的语文习惯,提高语文素养。
例如,通过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广泛涉猎各类书籍,拓宽知识面,提高文学素养;通过写作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表达,提高写作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学中的拓展实践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时,他们会更加热爱语文,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
4.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拓展实践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出新的观点和见解。
这种创新精神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语文教学拓展实践的实施策略1. 创设实践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实践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例如,在讲解古诗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古诗中的意境;在讲解文言文时,可以让学生尝试翻译,感受文言文的韵味。
2. 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1)阅读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读书分享会、文学社团等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语文素养。
(2)写作实践活动:开展作文比赛、书信写作、日记记录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实践活动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实践活动的研究,分析了实践活动的意义、实施策略以及评价方法,旨在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引言语文作为我国的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讲授,而是强调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本文将从实践活动的意义、实施策略和评价方法三个方面展开研究。
二、实践活动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主动探索、发现,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践活动要求学生面对实际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实践活动往往需要学生与他人合作完成,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5. 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实践活动为学生的校园生活增添色彩,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生活质量。
三、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1. 选取合适的实践活动主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教学目标,选取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主题,确保活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形式结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小组讨论、辩论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3. 注重实践活动的趣味性将趣味性融入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活动的参与度。
4. 强化实践活动的实践性实践活动要注重实践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5.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四、实践活动的评价方法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表现以及与他人的合作情况,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过程性评价。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研究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学校重要的教育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现自己的兴趣和优点,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文将从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方法、效果等方面阐述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实践活动的目的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其最基本的目的是让学生实践自己所学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实践活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意识、实践操作能力等。
其次,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积累一些社会经验,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
最终,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优点和潜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应根据不同学科和年龄段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
例如,在语文课中可以通过写作、朗读等方式进行实践;在数学课中可以通过实验、制图等方式进行实践;在科学课中可以通过观察、测量等方式进行实践。
此外,还可以开展文化体验活动、实地探究、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了解不同的领域和文化。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活动,对于学生成长和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应该加强对实践活动的投入和管理,不断探索实践活动的方法和效果,并将实践活动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试论语文教育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成学生全面发展
试论语文教育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成学生全面发展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语文教育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试论语文教育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成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在语文教育中积极引导学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通过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从而形成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心,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提高综合素质。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优秀传统文化以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内涵,包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审美情趣、与生活结合的智慧和技艺等方面的信息。
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和责任感,增强学生的道德修养,提高人文素养。
通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学生能够接触到多样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科技等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过程,而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语言文字资源。
通过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学生能够接触到古代经典文学,学习到古代先贤的智慧和思想,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着良好的社会意义。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是我们的文化自信的表现,同时也有助于增强我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
培养学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利于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有利于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语文实践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福建省寿宁县实验小学 叶用聪【摘 要】语文知识的学习只有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在不断完善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的外在内化与内在外化的过程,才能使语文学习充溢着律动和活力。
那如何开展语文阅读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呢?仅就多读、多演、多做谈谈认识。
【关键词】语文实践 学生发展《语文课程标准》在论及语文教育的特点时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知识的学习只有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在不断完善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的外在内化与内在外化的过程,才能使语文学习充溢着律动和活力。
那如何开展语文阅读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呢?仅就多读、多演、多做谈谈认识。
一、多读——引导学生看课外书学生仅靠课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大量的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毕业生(六年制)的阅读量不少于150万字。
据专家研究,学生的阅读量只有达到课本阅读的4.5倍,才有可能形成语文能力。
因此,引导学生参与语文课外阅读实践,促进学生更好发展成为必然。
如何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呢?1.激发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儿童主动积极阅读的基础。
在实际的引导中,首先,根据儿童爱看电视的特点,鼓励他们看动画故事、儿童节目,并告诉他们:这些内容书里皆有,只要自己去看书,书中故事无穷无尽,从而把孩子们从爱看电视引向爱看课外书。
其次,针对孩子们爱听故事的特点,利用晨间、班队课给孩子们讲一些有趣的故事、寓言,读—些词句优美、情节感人的诗词文章。
为树读书“榜样”,让一部分学生先走一步,引导他们先去看书,带头脱“贫”致“富”,然后,让他们代替老师朗读、讲故事,让他们带领其他学生读书,“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再次,根据学生仰慕英雄、名人的特点,经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精神食粮。
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也是不能低估的。
2.开拓阅读的途径如积极鼓励学生进入书店,设立班级图书角,教师带头买书捐书,学生踊跃献书,积极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
在此基础上,适时地向学生们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让学生读好书。
为了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奔驰在书籍这块魅力无穷的乐土上,尽量减少家庭作业,腾出时间要求学生每天读一篇,寒暑假看一本。
为了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指导,还可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帮助学生掌握阅读规律,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目的。
另外,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使他们课内所学的知识得到拓宽、延伸。
如学完《景阳冈》,便可介绍学生读通俗版《水浒》;教学完《草船借箭》一课,就推荐学生读少儿版《三国演义》;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就让学生读一读《安徒生童话选》。
这不仅巩固了学生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还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
3.教给阅读的方法(1)读懂文章内容 默读是日常阅读的基本方式,是阅读训练的目标之一。
略读是课外阅读的基本方法,通过略读,增加阅读量,护大视野,丰富见闻。
速读也是课外阅读的方式。
在课外阅读中有意训练速读,使阅读方式趋向多样化、科学化,如进行选择式的摘读、寻找信息的掠读和限时的阅读等训练。
阅读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强化了他们自主学习读懂文章内容决心。
(2)检查不懂字词 学生在“多读”中必然会碰到“读不懂字词”这只拦路虎,就引导他们借助工具书来阅读并养成习惯。
主要从课内入手,让学生在学习的实践中,经常得到字典这位不会说话的老师的帮助,尝到了使用工具书的甜头,然后扩展到课外阅读中去,逐渐养成了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3)抄录美词佳句 学生如果不断努力增加自己的词汇量,在作文中所遇到的困难就会越来越少。
为此,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佳词美句抄录下来,以便今后运用。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运用又是更主动的学习,在学生习作中,一旦发现学生运用了课外书或读书笔记上的新词,立即予以表扬鼓励,将强化主动学习心向经常化。
(4)写读后心得 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而且要求他们在读书过程中随读随记,不仅记下文章主要内容,摘录其中的好词好句,还要写下读后感。
这样不但使学生真正将一本书读懂读透,还为写作积累素材。
4.展示阅读的效果口头交流是一种省时省力、参与面广、收效快的形式。
每节语文课开始,先让两位学生进行“课前两分钟交流”或背诵优美语段、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或谈点见闻,互通信息,阐述见解;晨间,也轮流让学生朗读文章、讲故事,交流课外阅读所得;开学初,还利用班队活动交流“读了什么书”、“读书的感受和经验”。
这种交流,不仅反馈了读书的情况,也提高了学生选择、归纳、概括、组织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此外,在黑板报的一角开设“采花栏”,介绍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家和作品,介绍文学知识、读书方法;不定期地举办班级小报、故事会、信息交流会、“小博士知识竞赛”、“作家作品知多少”等读报汇报、阅读欣赏活动,把课外阅读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
在这种开放式的阅读氛围的熏陶下,学生们“情动于中”,有“话”想说,有“话”能说,此时,又不失时机地予以引导,让他们凝墨于纸,抒臆于文。
于是从他们的笔下,流淌出了文质兼美的文字。
二、多演——结合课文阅读进行角色表演让学生扮演角色,再现课文中的故事情节,进一步扩大对教材内容理解的广度与深度,从角色的语言、动作、表情、心(下转第202页)199蕴含着“大”。
有时在课堂上,一幅图的出现能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一个实物,却让我们看到了一段历史,再如在7年级讲授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这一课中的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教师补充郑成功严词拒绝荷兰殖民者的贿赂,坚决收回台湾的细节。
表现出郑成功作为一位民族英雄的凛然正气,值得我们学习。
细节虽小,作用却大。
关键是你是不是善于动脑,善于发现,善于利用。
用好历史细节,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这“四两拨千斤”的道理。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善用历史细节这个“四两”,去拨动历史课堂教学这个“千斤。
由历史细节教学,推而广之,教师也应注重自身的细节。
在教学中要体现对学生关爱的细节,如一个爱的手势,一个关爱的眼神,一脸微笑。
这样做,效果颇佳。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注重自己的衣着打扮细节,可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穿不同的衣服。
如在学习开国大典时,教师可以穿喜庆的红色衣服,以示庆祝;讲到南京大屠杀时,教师穿浅色(如白色)衣服,以示对遇难的中国同胞的悼念。
总之,历史学科的独特魅力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充分展示有赖于教师对历史细节材料的成功运用。
当然,在中学历史课教学中,在运用细节材料时,要考虑到中学基础教育的特殊性,其一,选择材料要科学严谨、精简。
历史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时研究素养,科学严谨地选择材料,使所讲历史与社会发展及学生的成长需要相符合,发挥历史材料中的价值导向功能。
其二,要对细节材料进行一些适合中学生学生学识水平、兴趣爱好的处理。
如对一些古文字进行解释、对材料表述进行文学化加工,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
(上接第199页)理活动中,体验到每一个角色在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是学生通过语文阅读实践、积累知识、发展能力、丰富情感的具体表现。
如《陶罐和铁罐》 一文,故事性很强,教学时,可以请学生进行表演。
表演前,先让学生讨论:怎样改编课文中角色的书面语言为自己语言?怎样运用恰当的动作神态表现不同角色?让学生自由发言,交流看法,再在小组里自编自导自演。
让几名学生戴上头饰,扮演角色;其他学生充当导演,献计献策。
小组表演后,选出代表在全班表演。
这大大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得到发展。
又如,在教学课文《黄鹤楼送别》第一自然段时,有学生对“饯行”这个词提出了疑问,于是,师生进行了如下互动—— 生:“饯行”是什么意思?生:“饯行”和“送行”的意思差不多。
师:差不多说明还是有差别的,差别就在这个“饯”字上。
看看它的偏旁,猜一猜,怎样送行是“饯行”?生:应该是和吃有关吧。
生:我想是摆下酒席相送。
师:真聪明!想象一下,饯行时,两人会怎么做。
怎么说?能演一演吗?(学生表演:“李白”倒上满满两杯酒,举起酒杯对“孟浩然”说:“孟兄,今日一别,不知何日相见,你我就满饮此杯吧!”“孟浩然”接过酒杯,张了张嘴,什么也没说,仰头一饮而尽。
)师:请问“孟浩然”为何不说一句话?“孟浩然”:唉,就要离别,不知该说些什么好啊!字词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阅读能力,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理解“饯行”,我让学生在猜一猜、演一演中解释字词,感悟词义。
猜一猜,这种学生喜欢的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轻轻松松地理解了字词的意思。
同时,在猜的过程中,学生关注的是这个字的字形,强化了对字形的记忆。
但理解是理智的,而感受才是情智交融的。
学习不仅需要理解,还需要情感参与。
而后的演一演,正是—种极好的感悟方式。
此时,字词留在学生脑海中已不再是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一幅幅形象可感的画了。
小学语文材料中有很多课文,在教学时,都可让学生进行表演。
在表演中,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
三、多做——提高综合能力俗话说:眼过百遍不如手过一遍,智慧出手指尖。
语文实践也一样,从文到物,需要一个转换过程,心灵与手巧是相互促进的。
语文学习中的“做”主要有:摘抄、剪贴、收集、制作、办小报等。
如教学生做剪报,教师可以从剪贴、分类、装饰等方面进行指导,并且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怎样做剪报,应当注意哪些事项。
然后,可以发给学生若干少年儿童报纸,让他们快速浏览,从中挑选有意义的文章、图片,剪下来,按照一定的类别粘到一个大本子或一册旧杂志上,再加上标题,画上花边。
学生做好后,在班级中传看、展出,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做剪报激发了学生阅读报刊、搜集保存资料的兴趣,填补知识的空白,学习收集、积累剪报的一般方法,培养随时随地搜集资料的习惯。
又如教学生办手抄报,可以分四步指导:1.准备。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着重活动的组织指导与材料的准备。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设计活动的方案,制定活动计划。
可以分小组,也可以个人活动。
要指导学生根据当前社会上所关注的问题,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确定手抄报的主题,并根据主题给手抄报命名。
注意指导学生收集编写手抄报的资料、信息,可以到图书馆、可以上网查寻,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电影中得到有关信息,还可以通过调查、访问得到资料。
总之,要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亲自实践,获取资料。
2.制作。
着重指导学生确定内容,版面设计,分工制作,认真校对,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