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发酵工程课程设计模板
《发酵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发酵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240000吨/年啤酒工厂设计基础数据:生产规模:240,000吨/年生产规格:12度淡色啤酒生产天数:320天/年原料配比:麦芽:大米=80:35原料利用率:96%麦芽水分:7% 大米水分:14%无水麦芽浸出率:80% 无水大米浸出率:90%啤酒损失率:(对麦芽汁) 冷却损失:6%发酵损失:2% 过滤损失:2%装瓶损失:2% 总损失:12%糖化次数:生产旺季(160天)9次/天生产淡季(160天)9次/天菌种;主酵6天,发酵周期为14天一课程设计目的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专业理论,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具体发酵共场公艺,工程设计的能力,其基本目的是:1.对学生书本上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巩固,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为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进行发酵工程工业设计及主要设备设计的方法和设计步骤3.对学生的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巩固,例如作图设计,计算数据等等。
二设计内容1根据设计任务查阅有关文献,收集必要的技术资料与工艺数据,进行生产方法的选择比较,生产工艺流程与工艺条件的确定与论2工艺计算:发酵车间的物料衡算;糖化或发酵车间的热量蘅算(蒸汽耗量的计算);无菌空气耗量的计算。
3糖化或发酵车间生产设备的选型计算(包括设备的容量、数量、主要外形尺寸)三设计要求1.根据以上设计内容,书写设计说明书(以《发酵工厂工艺设计概论》车间初步设计说明书的编写要求书写)。
2.完成图纸一张(一号图纸),糖化或发酵车间工艺流程图四设计时间2014-2015学年秋季学期,共两周附录:设计说明书格式及要求一、封面;二、设计任务书;三、目录;四、设计方案简介;五、工艺确定、工艺流程草图及说明(论证);六、工艺计算:1.全厂物料衡算;2.糖化车间的热量衡算(即蒸汽量的计算);3.发酵车间耗冷量的计算。
七、发酵罐的设备和糖化车间、发酵车间其他设备选型及说明:1.糖化\发酵主要罐体尺寸计算和设计;2. 其他设备生产能力的计算和选型。
发酵工程第三版课程设计 (2)
发酵工程第三版课程设计简介发酵工程是以微生物为主体,利用微生物代谢活动进行物质转化和能量转换的一门交叉学科。
通过发酵工程的学习,能够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生理特征、代谢途径和酶工程基础知识,掌握工业发酵技术的设计原理和实验技能,培养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设计一个发酵工程的实验方案,深入了解发酵工程的原理和应用,同时提升其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课程目标1.熟悉发酵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2.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3.能够解释和分析实验结果;4.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理论讲解1.发酵原理;2.发酵工程的设计原则和方法;3.不同微生物发酵的特点。
实验设计1.实验方案设计;2.实验条件的设定;3.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实验内容1.选择微生物和培养基;2.建立微生物发酵体系;3.检测基础代谢产物和酶的活性。
课程实践实验操作1.实验前的准备工作;2.实验操作规范;3.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数据处理与分析1.数据统计分析;2.结果图表呈现;3.结果解释和讨论。
课程作业1.发酵工程实验报告撰写;2.实验结果讨论和分析。
教学方法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课程相结合的方式。
理论课程通过课堂讲解和激发讨论,使学生了解发酵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实验课程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还将组织学生参加讨论和辩论活动,促进交流和思想碰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1.Blanch HW, Clark DS. Biochemical Engineering[M]. SecondEdition. New York: Marcel Dekker Inc, 2002.2.樊晓陆, 贾述华. 化工实验与设计[M]. 第二版.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3.陶浩民. 发酵工艺学[M].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总结本课程的设计旨在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发酵工程的原理和应用,同时提升其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门结合理论与实践的挑战性课程。
发酵食品及制作课程设计
发酵食品及制作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发酵食品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在生活中的应用;2. 掌握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作用及其对食品品质的影响;3. 掌握发酵食品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技能目标:1. 能够独立完成发酵食品的制作,如酸奶、豆腐乳等;2. 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分析发酵食品的品质;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发酵食品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发酵技术的兴趣,激发探索食品科学的热情;2. 增强学生对传统发酵食品文化的认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3. 培养学生食品安全意识,关注食品健康问题。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活动课程,结合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旨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发酵食品的制作技能。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已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化学知识基础,对食品制作有一定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1. 发酵技术概述- 发酵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及其作用2. 发酵食品的分类及特点- 常见发酵食品的介绍(如酸奶、豆腐乳、泡菜等)- 发酵食品的营养价值及保健作用3. 发酵食品制作原理及工艺- 发酵食品制作的微生物学原理- 发酵食品制作的基本工艺流程4. 发酵食品制作实践- 酸奶制作方法及技巧- 豆腐乳制作方法及技巧- 泡菜制作方法及技巧5. 发酵食品品质鉴定- 发酵食品品质鉴定的方法与标准- 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发酵技术概述、发酵食品分类及特点第二课时:发酵食品制作原理及工艺第三课时:酸奶制作实践第四课时:豆腐乳制作实践第五课时:泡菜制作实践第六课时:发酵食品品质鉴定及问题分析本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发酵食品制作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发酵工程教案(打印)
发酵工程教案(打印)第一章:发酵工程的概述1.1 发酵工程的定义发酵工程的概念发酵工程的组成1.2 发酵工程的应用领域食品工业制药工业生物化工1.3 发酵工程的发展历程传统发酵技术现代发酵工程技术第二章:发酵过程的微生物学基础2.1 发酵微生物的分类与特性细菌真菌放线菌2.2 发酵微生物的培养与筛选培养基的选择与制备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2.3 发酵微生物的代谢调控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微生物的代谢途径第三章:发酵设备的类型与选择3.1 发酵设备的类型大型发酵罐生物反应器膜分离设备3.2 发酵设备的选择原则生产规模产品特性经济效益3.3 发酵设备的运行与维护设备的启动与停止设备的清洗与消毒设备的故障处理第四章:发酵过程的控制与管理4.1 发酵过程的控制参数温度pH值溶氧量营养物质4.2 发酵过程的控制技术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4.3 发酵过程的管理与优化生产计划的制定发酵条件的优化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第五章:发酵工程的案例分析5.1 乳酸菌发酵工程案例酸奶的生产泡菜的制作5.2 酵母菌发酵工程案例啤酒的生产葡萄酒的制作5.3 放线菌发酵工程案例抗生素的生产维生素的生产第六章:发酵工程的安全与环保6.1 发酵工程的安全问题微生物的危害生物安全措施发酵罐的安全操作6.2 发酵过程中的污染控制污染的来源污染的检测与控制清洁生产技术6.3 发酵工程的环保问题废水处理废气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第七章:发酵工程的产业化应用7.1 发酵工程在食品工业的应用面包酵母的生产乳酸菌的产业化7.2 发酵工程在制药工业的应用抗生素的产业化维生素的产业化7.3 发酵工程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生物燃料的生产生物材料的产业化第八章:发酵工程的研发与创新8.1 发酵工程的新技术发展重组DNA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合成生物学技术8.2 发酵工程的新设备开发高通量筛选设备生物反应器的设计自动化控制系统8.3 发酵工程的产业化挑战与机遇产业化过程中的问题产业化发展的趋势产业化政策的分析第九章:发酵工程的实例分析与评价9.1 发酵工程案例分析某乳酸菌产品的生产某抗生素的生产9.2 发酵工程项目的评价技术与经济评价环境与社会影响评价风险评价9.3 发酵工程的发展前景与建议行业发展趋势技术创新方向政策与支持措施第十章:发酵工程的实验操作10.1 发酵实验的基本操作菌种的制备与保藏发酵液的制备发酵过程的监控10.2 发酵实验的设计与优化实验设计方法发酵条件的优化实验结果的分析10.3 发酵实验的操作技能培养实验操作的安全规范实验设备的操作与维护实验数据的准确记录与处理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发酵微生物的分类与特性重点掌握不同类型发酵微生物的分类、特点及应用领域。
发酵过程课程设计
发酵过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描述发酵过程的基本概念,掌握发酵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 学生能掌握发酵过程中涉及的微生物种类及其作用。
3. 学生能了解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制作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发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 学生能通过实验操作,掌握发酵技术的基本步骤,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 学生能运用发酵技术制作简单的食品,培养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发酵技术产生兴趣,培养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2. 学生认识到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对科学的热爱。
3. 学生能意识到发酵技术在环保、资源利用等方面的重要性,培养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生物学科选修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学生特点:八年级学生对生物学科有一定的基础,对实验操作感兴趣,但需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发酵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通过讲解、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掌握发酵技术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发酵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 发酵过程中的生物化学变化2. 发酵技术的应用- 食品发酵:如面包、酸奶、豆腐等- 药品发酵:如抗生素、疫苗等3. 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 常见微生物种类及其特性- 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的控制与优化4. 发酵技术的实验操作- 实验室发酵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发酵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5. 发酵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现代发酵技术在生物产业中的应用- 发酵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发酵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原理第二课时: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第三课时:发酵技术的应用第四课时:发酵技术的实验操作(动手实践)第五课时:发酵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教材章节及内容:第一章:微生物与发酵技术1.1 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1.2 发酵过程中的生物化学变化第二章:发酵技术的应用2.1 食品发酵2.2 药品发酵第三章: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3.1 常见微生物种类及其特性3.2 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的控制与优化第四章:发酵技术与实验操作4.1 发酵设备的使用与维护4.2 发酵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第五章:发酵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5.1 现代发酵技术在生物产业中的应用5.2 发酵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确保教学内容科学性、系统性的基础上,结合课程目标,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发酵技术相关知识。
发酵工程教案(打印
发酵工程教案(打印)第一章:发酵工程的概述1.1 发酵的定义和意义1.2 发酵工程的起源和发展1.3 发酵工程的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第二章:发酵过程的基本原理2.1 微生物的生长与代谢2.2 发酵条件的控制2.3 发酵过程中的物质变化第三章:发酵设备及其设计3.1 发酵罐的设计与选择3.2 发酵过程的自动化控制3.3 发酵设备的清洗与消毒第四章:发酵条件的优化与控制4.1 发酵条件的优化方法4.2 发酵过程的监控与控制4.3 发酵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第五章:发酵工程的应用实例5.1 微生物肥料的生产与应用5.2 生物农药的发酵生产5.3 食品工业中的发酵应用第六章:发酵工程在药品生产中的应用6.1 抗生素的发酵生产6.2 维生素的发酵生产6.3 重组蛋白的发酵生产第七章:生物化工领域的发酵工程7.1 氨基酸的发酵生产7.2 有机酸的发酵生产7.3 生物酶的发酵生产第八章:发酵工程在环保领域的应用8.1 生物滤池技术8.2 生物脱硫技术8.3 生物降解技术第九章:发酵工程的产业化与发展9.1 发酵工程的产业化流程9.2 发酵工程的技术创新与挑战9.3 我国发酵工程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第十章:发酵工程的可持续发展10.1 发酵工程与资源利用10.2 发酵工程与环境保护10.3 发酵工程的循环经济模式第十一章:发酵工程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11.1 重组蛋白药物的发酵生产11.2 疫苗的发酵生产11.3 基因治疗的发酵工程应用第十二章:发酵工程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12.1 微生物肥料的发酵生产12.2 生物农药的发酵生产12.3 动物疫苗和生物兽药的发酵生产第十三章:发酵工程在生物能源中的应用13.1 燃料酒精的发酵生产13.2 生物柴油的发酵生产13.3 生物气体的发酵生产第十四章:发酵工程在生物材料中的应用14.1 发酵生产生物塑料14.2 发酵生产生物纤维14.3 发酵生产生物复合材料第十五章:发酵工程的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15.1 发酵工程案例分析15.2 发酵工程的实践操作技巧15.3 发酵工程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涵盖了发酵工程的概述、基本原理、设备设计、条件优化与控制、应用实例、药品生产、生物化工、环保领域应用、产业化发展、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以及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等多个方面。
发酵工程活动设计方案范文
发酵工程活动设计方案范文一、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发酵工程作为一种新兴的工程技术,正在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发酵工程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产品质量、保护环境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因此,为了提高广大青少年对发酵工程的了解和认识,激发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我们特举办此次发酵工程活动。
二、活动目的本次发酵工程活动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发酵工程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研究进展、发展前景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实践操作和观察,提高学生对发酵工程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好奇心和向往。
三、活动内容1. 发酵工程基础知识讲座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学生们进行发酵工程基础知识的讲解,包括发酵工程的概念、原理、应用、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对发酵工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发酵工程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发酵工程实验操作,让他们亲自动手参与到发酵工程的实验中,通过观察、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认识发酵过程的特点和规律,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发酵工程应用案例分享邀请从事发酵工程工作的专业人士前来分享他们在发酵工程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发酵工程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的具体应用,激发他们对发酵工程的好奇心和向往。
4. 发酵工程专题讲座邀请发酵工程领域的专家为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分享发酵工程研究的前沿知识和发展趋势,让学生了解发酵工程领域的最新进展,培养他们的科学研究兴趣和创新精神。
5. 发酵工程创新设计比赛组织学生参与发酵工程创新设计比赛,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和实践经验,设计和制作符合一定要求的发酵工程产品或装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6. 发酵工程实验室参观安排学生前往当地的发酵工程实验室参观,让他们近距离了解和感受发酵工程实验室的设备和环境,激发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向往和热情。
发酵罐 课程设计模版
食品发酵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的设计设计人:××学院:××××××班级:××××指导教师:××设计时间:××年×月×日~ ×月×日目录设计任务书 (1)第一章味精生产工艺 (2)1.1 味精生产工艺概述 (3)1.2 味精发酵法生产的总工艺流程.......................... . (4)第二章发酵罐设备设计与选型 (6)2.1 发酵罐的选型 (6)2.2 发酵罐生产能力、数量和容积的确定 (6)2.2.1 发酵罐容积的确定 (6)2.2.2 生产能力的计算 (6)2.2.3 发酵罐个数的确定 (7)2.3 发酵罐主要尺寸的计算 (7)2.4 发酵罐冷却面积的计算 (8)2.5 发酵罐搅拌器设计 (8)2.6 发酵罐搅拌轴功率的计算 (9)2.6.1 计算Rem (9)2.6.2 计算不通气时的搅拌轴功率P0 (9)2.6.3 计算通风时的轴功率Pg (10)2.6.4 求电机功率P电 (10)2.7 发酵罐设备结构的工艺计算 (10)2.7.1 空气分布器 (10)2.7.2 密封方式 (11)2.7.3 冷却管布置 (11)2.8 发酵罐设备材料的选择 (13)2.9 发酵罐壁厚的计算 (13)2.9.1 计算法确定发酵罐的壁厚S (13)2.9.2 封头壁厚计算 (13)2.10 发酵罐接管设计 (14)2.10.1 接管的长度h设计 (14)2.10.2 接管直径的确定 (14)2.11 发酵罐支座 (15)2.12 发酵罐过滤器 (15)2.12.1 过滤器滤层直径计算 (15)2.12.2 过滤器直径 (15)2.12.3 过滤器的壁厚 (15)2.12.4 进出气管 (15)2.12.5 数量 (15)2.12.6 滤层厚度 (15)2.12.7 过滤器高度 (15)第三章发酵罐参数设计汇总 (17)主要符号说明 (18)参考文献 (19)致谢 (19)食品发酵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第一章味精生产工艺1.1味精生产工艺概述味精生产全过程可划分为四个工艺阶段:(1)原料的预处理及淀粉水解糖的制备;(2)种子扩大培养及谷氨酸发酵;(3)谷氨酸的提取;(4)谷氨酸制取味精及味精成品加工。
发酵工程课程设计正文
1概述1.1苹果酸简介苹果酸(Malic acid),由于分子中有一个不对称碳原子,有两种立体异构体。
大自然中,以三种形式存在,即D-苹果酸、L-苹果酸和其混合物DL-苹果酸。
苹果酸是一种较强的有机酸,又名羟基丁二酸,是一种白色或荧白色粉状、粒状或结晶状固体。
晶体中不含结晶水,DL-型熔点129℃,L-型熔点100℃,加热到180℃可以失水分解成富马酸或马来酸。
在通常条件下,苹果酸是稳定的,但其纯晶体稍有吸湿性,在高湿度条件下可能液化。
在相对湿度98%,25℃下放置6天,约增重50.4%. 苹果酸在催化剂存在下与醇可发生酯化反应。
以三氟化硼为催化剂与醇回流可形成单酯。
与多元醇、芳香多元羧酸作用,可形成树脂类产品,如醇酸聚酯树脂。
在氧化银存在下,苹果酸酯与卤代烷反应可以产生醚类,如乙氧基琥珀酸。
在醇溶液中,苹果酸酯与氨作用,可以生成苹果酸酰胺。
苹果酸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食品应用行业,被生物界和营养界誉为“最理想的食品酸味剂”,目前在老年及儿童食品中正取代柠檬酸。
除此之外,苹果酸可作为保鲜剂、除腥脱臭剂、面试强化剂等。
在医药行业,L-苹果可以用于治疗肝病、贫血、免疫力低下、尿毒症、高血压、肝衰竭等多种疾病,并能减轻抗癌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毒害作用。
苹果酸主要用于食品和医药行业。
1.2苹果酸发酵机理L-苹果酸在生物体中普遍存在,它作为三羧酸循环的一员而参与细胞代谢。
在一般生物中它只参与循环而不会大量积累,否则会造成代谢流的阻塞。
要想积累苹果酸,必须要有补充4碳酸的途径。
理论上讲,补充4碳酸的途径有两条:乙醛酸循环和丙酮酸羧化支路。
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acidcycle acid cycle ,TCA cycle,TCA循环)是一个由一系列酶促反应构成的循环反应系统,在该反应过程中,首先由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含有3个羧基的柠檬酸,经过4次脱氢,2次脱羧,生成四分子还原当量和2,重新生成草酰乙酸的这一循环反应过程成为三羧酸循环。
《食品发酵工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食品发酵工程技术Fermenta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ies of Foods课程代码:09410061学分:2学时:32 (其中:课堂教学学时:28 实验学时:4 上机学时:0 课程实践学时:0)先修课程: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机械,工厂设计等。
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技术,等。
教材:(教材名称、主编、出版社、版次)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技术等专业的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二)课程目标1. 知识方面1.1掌握食品发酵基础知识,了解食品发酵在食品科学中的重要作用及地位、发展现状、国际前沿、发展趋势;1.2掌握食品发酵主要工程技术、设备作用和功能;1.3掌握菌种保藏与复壮、主要原料成分在发酵和保藏中的化学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食品品质(色、香、味、体、营养)、加工和储藏稳定性、安全性的影响及产品储藏和病害防治等基本原理和技术;1.4在掌握食品发酵工程原理和技术的基础上,理解通过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对食品发酵进行代谢调控的方法和手段;2. 能力与素质方面2.1能够正确表达一个食品发酵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运用基本原理,分析食品发酵过程的影响因素,证实解决方案的合理性,获得有效结论2.2能够根据某一发酵食品特征识别和判断食品发酵和储藏过程中引起主要成分变化的关键环节和参数,选择合适的发酵设备,设计合理的发酵工艺;2.3 能够快速熟悉特定发酵食品管理体系、质量调控技术,识别生产和贮存过程中潜在的化学、生物和物理危害并制定合适的预防方案;2.4 基于对本课程内容科研前沿的学习和思考,培养学生对食品发酵工程技术相关领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思维和能力;2.5能够运用所学专业术语就食品发酵工程问题与他人进行有效交流与沟通;初步具备撰写食品发酵工程技术报告、设计文稿、陈述发言和清晰表达及回应指令的能力。
发酵工厂课程设计
发酵工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发酵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2. 学生能掌握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种类、生长条件和代谢特点。
3. 学生能描述发酵工厂的工艺流程和设备功能。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发酵技术制作简单的发酵食品,如酸奶、泡菜等。
2. 学生能分析发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3. 学生能运用数据记录和分析发酵食品的品质,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发酵技术产生兴趣,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学生认识到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实践能力。
3. 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 学生关注食品安全,树立正确的食品安全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科学实践活动,结合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和实验操作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发现、解决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发酵技术的基本概念: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发酵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微生物与发酵技术”,第1节“发酵技术的基本概念”。
2. 发酵微生物的种类与特点: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及特点。
教材章节:第三章“微生物与发酵技术”,第2节“发酵微生物的种类与特点”。
3. 发酵过程中的条件控制:温度、pH、氧气等对发酵过程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三章“微生物与发酵技术”,第3节“发酵过程中的条件控制”。
4. 发酵食品的制作:以酸奶和泡菜为例,介绍发酵食品的制作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微生物与发酵技术”,第4节“发酵食品的制作”。
5. 发酵工厂的工艺流程与设备:发酵罐、无菌操作设备等在发酵工厂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微生物与发酵技术”,第5节“发酵工厂的工艺流程与设备”。
初中发酵技术课程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发酵技术年级:初中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发酵技术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常见发酵食品的制作方法。
3. 认识发酵技术在食品、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合作等能力。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发酵技术的概念、基本原理和常见发酵食品的制作方法。
2. 教学难点: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及发酵条件的调整。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发酵实验器材(如:发酵瓶、温度计、PH试纸等)3. 发酵原料(如:面粉、大米、水果等)4. 安全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发酵食品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提问:什么是发酵技术?发酵技术在食品、医药等领域有哪些应用?二、讲授新课1. 讲解发酵技术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包括微生物发酵、酶的作用等。
2. 介绍常见发酵食品的制作方法,如:面包、酸奶、豆腐、酱油等。
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发酵技术在食品、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三、实验演示1. 教师演示面包制作实验,讲解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控制和发酵条件的调整。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其他发酵食品的制作方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提问:什么是发酵技术?发酵技术在食品、医药等领域有哪些应用?二、实验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发酵实验,如:制作酸奶、豆腐等。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实验总结1.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发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 教师点评实验操作,总结发酵技术要点。
四、拓展延伸1. 讨论发酵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酿酒、制药、生物工程等。
2. 鼓励学生设计发酵实验方案,进行创新实践。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情况等。
食物发酵课程设计
食物发酵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食物发酵的基本原理,理解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作用;2. 了解常见发酵食品的制作过程及其对食物口感、营养的影响;3. 熟悉食品安全与发酵过程中的卫生要求,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学会制作简单的发酵食品;2.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对发酵过程进行监控和调整;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查阅相关资料,进行食品安全评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食物发酵技术的兴趣,激发探究欲望;2. 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发酵食品的认识,弘扬民族文化;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4. 培养学生关注食品安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科学探究课程,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发酵技术。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合作交流。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生活品质。
二、教学内容1. 发酵原理与微生物作用:讲解发酵的定义、原理,介绍常见发酵微生物及其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发酵与微生物”2. 常见发酵食品制作:学习酸奶、泡菜、豆腐乳等食品的制作方法,了解其营养价值和口感特点。
教材章节:第三章“发酵食品的制作”3. 食品安全与卫生要求:介绍发酵过程中的食品安全问题,讲解卫生操作规范,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
教材章节:第四章“发酵食品的卫生与安全”4.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发酵食品制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发酵技术。
教材章节:第五章“实践操作”5. 食品安全评估: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对市场上销售的发酵食品进行安全评估。
发酵工程第三版课程设计
发酵工程第三版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和目的发酵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其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环保等多个方面,成为维持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
为了满足发酵工程专业学生的需求,本课程设计以《发酵工程》第三版为依据,设计一套包含分类学、发酵生理学、发酵工艺学、产品微生物学、发酵工艺综合实验等多个方面的教学任务,从而帮助学生在发酵工程方面获得更深入的学习和实践经验。
二、课程设置1.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
具体目标为:•掌握发酵工程在食品、医药、化工、环保等领域中的应用;•熟悉基本发酵生理学、发酵工艺学概念,了解发酵过程,掌握发酵工艺和装置设计;•掌握微生物在发酵生产中的作用,发酵传感技术、低调节发酵等发展趋势;•具备语言表达和科学论文写作的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2. 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本课程涵盖了以下模块:•发酵微生物分类和筛选:主要介绍细菌、酵母、真菌及大肠杆菌等微生物的分类和筛选,以及微生物在发酵生产中的应用。
•基本发酵生理学:介绍微生物细胞和代谢的基本知识,讲解酸碱稳定性、营养要求和菌群互作等方面的知识。
•发酵工艺学:涵盖了不同类型的发酵工艺,包括常态发酵、离子运输发酵、液体表面发酵等。
同时,介绍了发酵罐的设计和构造、发酵动力学研究、发酵实时控制技术等。
•产品微生物学:介绍了工业生产中常见的微生物发酵产品的制造过程,包括酸奶、酵母、纤维素、酱油、发酵饮料等领域。
•发酵工艺综合实验:包括发酵罐、酸奶制作、酵母生长动力学测定、纤维素发酵产酶等多个子项目,通过实践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为讲授和实践相结合。
讲授环节重点讲解概念和理论知识,实践环节主要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具体的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
3. 课程评估体系和考试方式本课程采用综合成绩评估的方式,即理论考试占40%、实验报告占30%、文献阅读及论文写作占30%。
发酵工程课程设计
发酵工程课程设计课程介绍发酵工程学是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运用化学、生物、物理等多种科学的一个交叉领域。
发酵工程旨在通过人工调节各种发酵条件,使得菌种进行正常生长和繁殖,维持并增强酵素系统的活力,使菌体产生所需的代谢产物。
因此,本课程将重点介绍发酵工程原理、菌种选型、优化发酵条件以及代谢工程的设计方法。
项目背景生产工艺中使用的许多常见的化学原料都可以通过发酵催化来替代,具有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优点。
因此,本项目将探索如何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生物能源原料甲酸,并通过优化生产工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项目目标1.掌握发酵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尤其是涉及甲酸发酵的微生物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优选条件等;2.熟悉甲酸生产的传统工艺和现代化新技术;3.掌握代谢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际的甲酸发酵生产过程,并加以优化;5.通过实践操作,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实验流程1.菌株的筛选与优选–选择适合甲酸发酵的微生物菌株,如甲酸菌、醋酸菌等;–通过平板菌株筛选和消毒培养探究出最适合甲酸生产的微生物菌株;–根据菌株生理生化特性和微生态环境条件,筛选最优菌株。
2.发酵反应条件的优化–确定最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的pH值、温度、氧气、营养物质等发酵条件;–对不同菌种需要的条件进行对比实验研究,探究不同条件的影响;–通过对比不同的发酵条件,找到合适的条件来提高发酵效率。
3.代谢工程的设计与优化–研究菌株产生甲酸的代谢途径,考虑如何引入外源代谢途径可以提高得到甲酸的产率;–探究并应用代谢工程技术优化甲酸发酵生产过程的生产效率,在保证品质的基础上探究提高产率的方法。
项目成果1.实验数据分析报告:–包括生成菌株的生长曲线、生理生化指标、方案实施、微生生态环境下的基础条件寻找及优选等分析;–对甲酸发酵条件的优化方案、代谢工程设计方案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结合分析数据,优化生产工艺,以期达到更好的乙酸生产效果。
发酵毕业课程设计
发酵毕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发酵技术的定义、原理和应用领域,理解发酵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掌握发酵过程中关键因素的影响。
3. 学生能够掌握发酵产品的制作方法,了解我国传统发酵食品的特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发酵技术制作简单的发酵产品,如酸奶、豆腐乳等。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发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3. 学生能够运用发酵技术改进生活,为家庭和社会创造价值。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对发酵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生能够通过发酵技术的学习,增强对传统发酵食品的传承和保护的意识。
3. 学生能够形成环保、健康的生活观念,关注发酵技术在食品质量和安全中的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毕业课程,旨在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深入了解发酵技术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对生活中的现象具有好奇心,动手操作能力较强。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发酵技术的概念与原理- 微生物与发酵的关系- 发酵过程中的关键因素2. 发酵技术的应用领域- 食品发酵:如酸奶、豆腐乳、酱油、醋等- 饮料发酵:如啤酒、葡萄酒等- 药品发酵:如抗生素、维生素等3. 发酵产品的制作方法- 酸奶制作:材料准备、发酵过程、注意事项- 豆腐乳制作:材料准备、发酵过程、注意事项- 家庭发酵实验:如泡菜、酸菜等4. 发酵过程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发酵失败的原因分析- 防止发酵失败的措施- 发酵过程中的质量控制5. 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与改进- 发酵技术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影响- 发酵技术的环保意义- 发酵技术创新与发展趋势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发酵技术概念、原理及微生物与发酵的关系第二课时:发酵应用领域及食品发酵实例第三课时:发酵产品制作方法(以酸奶、豆腐乳为例)第四课时:发酵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第五课时: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与改进教材章节关联:《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五章 生物学——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第三节 发酵技术与应用。
食品发酵工程课程设计 2
食品发酵工程课程设计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的设计姓名:王艳丽班级:食品101学号:2010035120指导教师:冮洁 2013年6月27日目录1 设计任务书 (1)2 设计概述与设计方案简介 (2)2.1 谷氨酸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2)2.2.2 谷氨酸生产原料及处理 (2)2.2.3 谷氨酸生产工艺流程图 (2)2.2 设计概述与设计方案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工艺及设备设计计算.. (3)3.1 生产能力计算 (3)3.2总物料衡算 (3)3.3发酵罐的主要尺寸计算 (4)3.3.1 发酵罐的选型 (4)3.3.2 生产容积的确定 (4)3.3.3 发酵罐的高度和直径 (4)3.3.4 冷却面积及冷却水用量的计算 (4)3.3.5 搅拌器的计算 (6)3.3.6发酵罐壁厚的计算 (7)3.4 管道设计 (8)3.4.1 接管的设计 (8)3.4.2 蛇管的计算 (5)3.5 辅助设备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1 消泡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2 传动机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3联轴器及中间轴承................................................................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发酵工程课程设计 酵母菌高密度发酵
谢谢观赏 10-生技 第6组
在高细胞密度发酵过程中,如果葡萄糖浓度 超过其一阈值,碳源供给量高于酵母所能同 化的速率,即使是在供氧充足的条件下也会 发生克拉布特里(Crabtree)效应而产生乙 醇,而糖的有氧氧化受到抑制,这是对发酵 不利的。所以要对营养物的配比进行优化
解决途径:在实际发酵中,基质 浓度和碳源氮源比例主要依靠流 加补料来实现和维持。(碳氮比、 流加量、流加频率)
我们用的培养基类型
种子培养基:蔗糖25g/L,尿素3g/L,KH2PO4 10g/L,MgSO4 2.5g/L,微量元素10 ml/L,维生素液 15ml/L,pH 5.0(供发酵前菌体大量生长繁殖) 发酵培养基:(NH4)2SO4 15g/L,KH2PO4 8.0g/L, MgSO4 3.0g/L,微量元素液 10 ml/L,消泡剂 0.3ml/L, ZnSO4 0.4g/L. 流加培养基:KH2PO4 9.0g/L,MgSO4 2.5g/L,K2SO4 3.5g/L,NaSO4 0.28g/L,蔗糖500g/L(流加补料,用于 维持高比生长速率或者高产物生产速率)
压力的影响
在发酵工程中必须保持罐压为正压,如果 罐压为0或者负压,则会造成细胞的染菌, 甚至造成整罐发酵液的废气。罐压增高能 适度增加氧在发酵液中的溶解度,但二氧 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要比氧大30倍,溶解 过多的二氧化碳会造成细胞染菌,所以罐 压也不能太高。 我们选取的罐压为0.05Mpa.
CO2的影响
生产条件总汇
• • • • • • • • • • 接种量:10% 温度:30℃ PH:5.0 DO溶解度:40%~60% 罐压:0.05Mpa CO2溶解度:1%~3% 转速:300rpm~600rpm 调节PH:氨水或者硫酸铵 补料时间:有待观察(2~4h左右) 通气量:50~100L/h
发酵过程课程设计
发酵过程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发酵过程的基本知识,包括发酵的定义、原理、类型及其在食品、药品等领域的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描述发酵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识别和区分不同类型的发酵。
3.解释发酵在食品、药品等领域的应用。
4.设计简单的发酵实验,并能够分析实验结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发酵的定义和原理:介绍发酵的定义,解释发酵的基本原理。
2.发酵的类型:讲解不同类型的发酵,如酒精发酵、乳酸发酵等。
3.发酵的应用:介绍发酵在食品、药品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4.发酵实验:设计并完成简单的发酵实验,分析实验结果。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用于讲解发酵的基本原理、类型和应用。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发酵过程和应用。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发酵应用实例,让学生了解发酵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4.实验法:设计并完成发酵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发酵过程。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合适的教材,如《微生物学》、《发酵工艺学》等。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以便学生深入了解更多关于发酵的知识。
3.多媒体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发酵过程和应用。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所需的设备,如发酵罐、显微镜等。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方面,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包括练习题和小论文等,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3.考试:进行定期的考试,包括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以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发酵原理课程设计
发酵原理课程设计一、前言发酵是指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生长繁殖的过程中,通过代谢产物的选择和积累,使受到微生物侵染的有机物,从而起到变质、酸化、醇化、干燥等作用。
而中国发酵技术在发展历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尤其在食品工艺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本课程设计着眼于发酵原理这一理应掌握的基础知识,运用所学知识来设计一个完整且可行的课程。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洞悉发酵原理;2.掌握制造发酵食品的基本方法;3.能够独立设计并制作出发酵类食品;4.熟悉相关规范性法律法规,培养安全观念。
三、课程设计3.1 课程形式本课程采用融合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模式,每周2学时,连上4周,每周包括一次理论课和一次实践课。
3.2 课程内容3.2.1 理论课内容1.发酵的定义、分类、特点及优缺点;2.发酵条件,微生物的营养需求以及影响因素;3.发酵过程的基本原理以及对其进行控制的方法;4.发酵食品的制作技术及其产生的风险;5.发酵食品质量安全控制相关法律法规。
3.2.2 实践课内容1.制作面酵母;2.酸奶和乳酸菌饮料的制作;3.造红曲和鲍汁。
3.3 课程评价方式评价方式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做出自己的探究和思考,并结合所在课堂和实习经验的展示、表现进行评价。
四、教学指导下面列出了一些教学指导,用于帮助教师提高教学的效果:1.合理安排实验课和理论课之间的比例,以便学生深入了解发酵原理;2.深入实地调查发酵工艺,了解其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前进行食品安全控制;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了解发酵食品的历史发展、现状及前景;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通过知识交流和分享提高课堂气氛和学习效果。
五、结语发酵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知识体系,而本课程的设计和实施的宗旨就是让学生真正地掌握其本质。
本课程不仅仅是对授课教师的考验,也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检验。
我们相信,在广大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本课程将会实现其应有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发酵工程课程设计
机械搅拌
通风发酵罐的设计
姓名: 王艳丽
班级: 食品101
学号: 035120
指导教师: 冮洁
6月27日
目录
1设计任务书 (1)
2设计概述与设计方案简介 (2)
2.1谷氨酸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2)
2.2.2谷氨酸生产原料及处理 (2)
2.2.3谷氨酸生产工艺流程图 (2)
2.2设计概述与设计方案简介 (3)
3工艺及设备设计计算 (3)
3.1生产能力计算 (3)
3.2总物料衡算 (4)
3.3发酵罐的主要尺寸计算 (4)
3.3.1发酵罐的选型 (4)
3.3.2生产容积的确定 (4)
3.3.3发酵罐的高度和直径 (5)
3.3.4冷却面积及冷却水用量的计算 (5)
3.3.5搅拌器的计算 (6)
3.3.6发酵罐壁厚的计算 (7)
3.4管道设计 (8)
3.4.1接管的设计 (8)
3.4.2蛇管的计算 (8)
3.5辅助设备的确定 (9)
3.5.1消泡桨 (9)
3.5.2传动机构 (10)
3.5.3联轴器及中间轴承 (10)
3.5.4机械密封 (10)
4.设计结果汇总表 (10)
5.设计评述 (11)
6.参考资料 (11)
7.主要符号说明 (12)
8.致谢 (13)
1设计任务书
2设计概述与设计方案简介
2.1谷氨酸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2.1.1谷氨酸发酵工艺技术参数表
表2-1主要工艺技术参数
指标
生产工序参数名称
淀粉质原料糖蜜原料
1 制糖( 双酶法) 淀粉糖化转化率% ≥98
2 发酵产酸率g/dl ≥8.0 ≥8.0
3 发酵糖酸转化率% ≥50 ≥55
4 谷氨酸提取提取收率% ≥86 ≥80 2.2.2谷氨酸生产原料及处理
表2-2原料及动力单耗表
单耗(t/t) 序号物料名称规格
淀粉原料大米原料糖蜜原料
1 玉米淀粉含淀粉86% 2.12
2 大米含淀粉70% 3.0
3 糖蜜含糖50% 3.97
4 硫酸98% 0.4
5 0.45 0.45
5 液氨99% 0.35 0.35 0.35
6 纯碱98% 0.34 0.34 0.34
7 活性炭0.03 0.02 0.10
8 水309 309 309
9 电 Kwh/t Kwh/t Kwh/t
10 蒸汽11.4 11.4 11.4
谷氨酸发酵的主要原料有淀粉、甘蔗糖蜜、甜菜糖蜜、醋酸、乙醇、正烷烃(液体石蜡)等。
国内多数谷氨酸生产厂家是以淀粉为
原料生产谷氨酸的, 少数厂家是以糖蜜为原料进行谷氨酸生产的, 这些原料在使用前一般需进行预处理。
2.2.3谷氨酸生产工艺流程图
淀粉
↓
消泡剂—葡萄糖—消泡剂
水—↓—水
无机盐—→配料罐→定容罐定容罐←配料罐←←—无机盐
糖蜜—↓↓—糖蜜
玉米浆—二级种子罐连消器—玉米浆
纯生物素—↓↓—纯生物素
实消维持罐
↓↓
斜面→一级种子降温换热器
↓↓—消泡剂
液氮→二级种培养发酵罐←—高浓度糖液
↑—液氨
无菌空气
图2-1谷氨酸发酵工艺流程图
3工艺及设备设计计算 3.1生产能力计算
年产味精2万吨( 99%味精占80%, 80%的味精占20%, 折算为100%MSG: 19040t/a 80%20%2000099%%8020000=⨯⨯+⨯⨯ 日产商品MSG: d t /5.62320
20000
=( 其中99%的MSG50t, 80%的
MSG12.5t); 日产100%MSG: d t /5.59320
19040
= 3.2总物料衡算
生产1000kg 纯度为100%的味精需耗用的原辅材料及其它物料量。
( 1) 发酵液量V 1
()3166.15%112%98%80%481501000m V =⨯⨯⨯⨯÷=
式中150——发酵培养基初糖浓度( kg/m 3) 48%——糖酸转化率 80%——谷氨酸提取率 98%——淀粉糖转化率
112%——味精对谷氨酸的精制产率 发酵液配制需水解糖量G 1 以纯糖算)(234915011kg V G =⨯=
(3)耗用淀粉原料量
理论上, 100kg 淀粉转化生成葡萄糖量为111kg, 故理论上耗用的淀粉量G 为:
G=2349/(86%×95%×111%)=2590.2kg
式中86%——淀粉原料含纯淀粉量
95%——淀粉糖转化率
3.3发酵罐的主要尺寸计算
3.3.1发酵罐的选型
选用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
3.3.2生产容积的确定
发酵罐容积的确定: 选用公称容积为100m3的发酵罐。
生产能力的计算: 取发酵罐的填充系数j=70%。
发酵罐个数的确定: 公称体积为100m3的发酵罐, 总体积为118(m3)每天需糖液体积V糖=15.66×59.5=931.77(m3)
每天需要发酵需要发酵罐的总体积为V0( 发酵周期为34h) 。
V0=V糖/φ=931.77/0.7=1331.1(m3)
发酵罐个数
N1=V糖t/( V总φ24) =931.77×36/(118×0.7×24)=16.9( 个)
取公称体积100m3发酵罐17个。
每天的装罐量: 17/36×24=11.3m3
实际产量验算: 118×0.7×11.3/(15.66×80%×99%+15.66×80%×20%)×320= 5t/a
富裕量:( 5- 0) / 0=0.2%, 能满足产量要求。
3.3.3发酵罐的高度和直径
D为发酵罐公称直径, H是发酵罐圆筒高, 取高径比H: D=2: 1
设发酵罐的圆筒体积为筒V, 封底体积为底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