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章话语的语用意义下

合集下载

语用学(第六章)

语用学(第六章)

其所谓施事行为就是表明说话人意图的行 为,表明说话人为什么要这么说,或者说, 它表达的是说话人的意义。奥斯汀把说话人 的意义叫做 “行事语力” (illocutionary force) ,简称“语力”(可译成“言外之 意”)。属于这种行为的话语都存在一定的 语力,如“命令”、“警告”、“通知等等。 施事行为的功能是:以言行事。
塞尔就以施事行为目的是指说话人说一句话时的意图适切方向是指先有事实然后用词语去适合它如断或指先有词语然后用行动去适合它如许诺或要求所表达的心理状态是指说话人对所说命题内指称和陈述的内容的态度为标准把施事行为分为五大类1979断言行为类每个成员的目的是说话人在不同程度度上对某种事情的状况被表达命题的真实性承担义务
奥斯汀把施为句分成两种,一种叫显性 施为句,另一种叫隐性施为句。 1.显性施为句 含有描述该行为的词——施为动词的施 为句。例如:
①I promise to be there at two o’clock.(我答应两点钟到那儿。) ②I bereby wam you that the bull is dangerous.(我在此警告你那头公牛是危 险的。) ③I hereby declare you mayor of Casterbridge.(我在此宣布你为卡斯特桥 市市长) ④我在此感谢同学们对我的支持和帮助。
语用学
主讲教师:徐志奇
第六章 言语行为理论
• 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 • 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 • 分析与思考
言语行为理论 (Speech Act Theory)最初 是由英国哲学家奥斯汀(J.L.Austin)提出,由 美国哲学家塞尔(J.Searle)补正、完善的,从 行为角度阐释人类言语交际的一种重要理论。 他们认识到:说话本身就是一种行为——言 语行为,言中有行,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言就是 行:以言行事。

第6节 语用效果与辞格下

第6节 语用效果与辞格下

1、例子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王翰《凉州词》)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堂西畔桂堂东。 (李商隐《无题》)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树池塘淡淡风。

(晏殊《无题》)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3、分类 ( 1 )前同后异

就是前一个词或词素相同,而后一个 词或词素相异。
(2)前异后同 就是前一个词或词素相异,而后一个 词或词素相同。


4、同异的特点

前后两个词语,在形式上既要“求 同”,又要“存异”;在意义上则是前 后对映,词意巧妙,在“巧”、“新” 中显出谐趣。
六、列锦/列景
三、排比

1、定义

用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一 连串语句,把相似或相关的内容表达出 来,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排比。
如【1】【2】【3】【4】【5】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 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 《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 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作也。
2、定义

由两个以上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排 列组合而成的一种修辞手法。 3、特点
列景突破了寻常语法组合的习惯。



列景具有描述的功能,主要用于写 景抒情。
七、顶真

1、定义
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 相连两次以上,首尾蝉联,这种修辞手 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

2、例子

王尔烈说:“天下文章数三江,三 江文章数吾乡,吾乡文章数吾弟,吾弟 请吾改文章。”

语言学概论,讲义第六章 语言的运用特点——语用

语言学概论,讲义第六章 语言的运用特点——语用

第六章语言的运用特点──语用教学要求与目的:了解语境的类型、语境和语句意义的关系、语境和词语所指的关系;了解会话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违反会话准则产生的会话含义,区分蕴含义和预设义;了解“言有所为”、直接和间接的言语行为第一节语用概说一、什么是语用语用就是语言运用,指人们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对语言的实际运用。

语用主要包括以下一些性质。

1、情境性:语言的实际运用是要讲求交际效果,正式场合和非正式场合话语的表现风格不同,要切合语境,表达得体2、社会性:语言运用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与他人密切相关的社会行为3、规约性:语言运用过程必须遵从语言使用的社会习惯和表达规则,按照社会的行为规范行事二、语用研究的范围语用学是一门对立的语言学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句法学、语义学、语言的发出者和理解者;使用语言的环境,语言在语境中产生的临时意义和附加意义第二节语境和语句的意义一、语境的类型语境指言语交际活动的环境,语境大致分为两类:言内语境和言外语境(1)言内语境:又称上下文语境,指语言表达中的前言后语或上下文,是狭义语境(2)言外语境:指言语交际活动相关的时间、空间、场景等交际情景和社会情境,是广义语境二、语境和语句意义1、言内语境的作用:对语言的表达和理解有着明显的制约作用2、言外语境的作用:主要是用来解释词语的非义项和句子的非命题,解释特殊词义和句子,解释不但超过了词语的义项义和句子的命题义三、语境和词语所指1、指示词语和指示意义(1)指示词语:主要是指示词语的所指问题,是随着语境变化而变化的(2)指示意义:包括“人称指示”“时间指示”“地点指示”,指示意义都要借助语境来确定2、一般名词的指称意义区分名词指称中的“有指”和“无指”。

“有指”就是名词有指称性,“无指”就是名词没有指称性第三节会话准则和会话含义一、“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1、合作原则:在言语交际中,为确保交谈双方相互配合而遵守的语用规则,包括“质量准则”“数量准则”“相关准则“方式准则”2、礼貌原则:是人类交际的普遍现象,也是人与人会话必须遵守的准则;要做到“得体和慷慨”“赞誉和谦逊”“一致和同情”二、违反会话准则产生的会话含义1、被迫违反或放弃会话准则:说话人在某些场合或条件下只能迁就一种会话原则放弃另一种会话原则2、故意违反会话准则产生的会话含义:说话人故意违反会话原则来表达某种特殊的意义,或者说是在语句背后还暗含其他意义甲:我这副山水图怎么样/乙:嗯:装裱的不错三、蕴含义和预设义1、蕴含义:句子的基本信息中包含的上位义或整体义,具体分为“衍推义”和“隐含义”两种2、预设义:不在句子断言的范围之内,指句子包含的某个背景信息如:他哥哥在北京上大学第四节言语行为一、言有所为用语句做事,说话本身就是在做“建议、劝告、请求、命令”这一些事,通过语言形式来完成交际的行为就是言语行为二、言内、言外、言后1、言内:言内行为是一种述事行为,指的是“说话”这一行为本身,即通过语音、语汇、语法的等语言形式和手段来传递信息2、言外:言外行为是说话人用某种语言的语音形式说出了这句话,就完成了述事这一行为3、言后:言后是指说话带来的效果三、直接与间接的言语行为1、直接言语行为:用字面意义来实现交际如:我们把空调关了好吗?2、间接言语行为:委婉暗示自己的交际信息如:今天有点冷。

第05章话语的语用意义(2)

第05章话语的语用意义(2)

第五章话语的语用意义(上)主讲人:周明强第五章话语的语用意义(上)第一节语言意义与语用意义第二节话语的一般语用义第三节话语的突现语用义第四节话语的色彩语用义第二节话语的一般语用义 话语的一般语用义,是通过一定的语言形式而使其所带上的语用义。

●着重分析以下几种语用义:●一般语用义——语调、语气、句式、固定等。

●突现语用义——词语、结构、句式、辞格等。

●色彩语用义——语体、形象、感情等。

●言外之义文化意义主题意义一、语调的语用义说话人的目的、意图可以通过语调表现出来。

在口语表达中,语调的语用义可以直接表现出来。

而在书面语中,要依据语境,揣摩说话人的感情来把握语调,体会语调的语用义。

例:得了么?得了。

他是谁? 他是谁? 他是谁? 他是谁?短升,有疑而问,希望回答。

长升,自问自答,急于回忆。

长降,反问。

短降,鄙视。

讨论:k 这时候最热闹的,y1要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m但y2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二、语气的语用义语气是在句子末尾上所带的一种能够表示语用义的现象,在书面上有书写的标志。

1、陈述语气——说明、陈述事实,一般用降调。

A、肯定的陈述语气B、否定的陈述语气C、夸张的陈述语气2、疑问语气A、设问语气B、反问语气C、测度语气3、祈使语气4、感叹语气三、指示语用义由索引词语引出,同语境有密切的联系。

1、人称指示“你的第二个儿子”“我们的儿子”2、时间指示“明”的时间——创作意义(《为了……》) “暗”的时间——双关寓意、象征意义(《雷电颂》)3、地点指示“明”的地点——创作意义(《药》)“暗”的地点——双关寓意、象征意义(《灯》)4、社交指示联系文化背景来理解(隐语、谜语、暗语、黑语、双关语、避讳语等)示例:她有时候感觉到女儿女婿实在并没有“那个”,会有一天,搭,搭,搭,叩门声是他们特别的调子,开进来,是肩并肩的活泼可爱的两个。

修订版《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学习指导书练习参考答案(完整)

修订版《语言学纲要》(修订版)学习指导书练习参考答案(完整)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一、填空1、语言的功能包括(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2、语言的社会功能包括(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

3、在各种信息传递形式中,(语言)是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4、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语言功能及计数、推理能力等由(左)半球掌管,音乐感知、立体图形识别等能力由(右)半球制约。

5、儿童语言习得一般经过(独词句)阶段和(双词句)阶段,这是儿童学话的关键两步。

二、判断正误(对)1、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

(错)2、当说话者陈述一个客观事实时,话语中不具有主观性。

(错)3、书刊上的话语不具有人际互动功能。

(对)4、抽象思维要以语言为形式依托。

(错)5、布洛卡区在大脑的右半球前部。

(错)6、聋哑人不会说话,所以不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

(对)7、不同语言结构的差异体现出思维方式的不同。

(错)8、汉语名词没有数的变化,所以汉语没有区别单数和多数的概念。

三.思考题1、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传递的手段?除了语言之外,人们还使用其他的信息传递工具:(1)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等辅助性的交际工具(2)体态语等伴随性的副语言交际工具,(3)盲文、手语等类语言交际工具。

但这些交际工具或者使用范围的有限,或者运用效率低下,或者使用频率不高,很难与语言这种交际工具相提并论。

文字记录语言,打破了语言交际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中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就是教学生识字、阅读、写作。

但是,文字在交际中的重要性远不能和语言相比。

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是不能没有语言;没有语言,社会就不能生存和发展。

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文字产生以前,语言早已存在,估计有几十万年。

今天世界上没有文字的语言比有文字的语言多得多。

文字产生以后要随着语言的发展而演变,它始终从属于语言,是一种辅助的交际工具。

总之,在上述的种种信息传递工具当中,身势等伴随动作是非语言的交际工具;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之上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传递工具。

《语用学》知识

《语用学》知识

《语用学》知识语用学是语言学各分支中一个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领域,在众多的语用学定义中,有两个概念是十分基本的,一个是意义,另一个是语境,是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

语用学: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的学科领域。

语言学、哲学和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脉络如何影响人运用和理解语言。

语用学分析研究影响语言行为(如招呼、回答、应酬、劝说)的标准和支配轮流发言的规则。

语用学还研究语言用于成事的方式。

例如,「我允诺」用于特定语境中就是允诺。

符号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符号或语言词句与其使用之间的关系。

语用学是语言学各分支中一个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领域,是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

语用学因其本身的目的性和价值性而不同于语法研究,它是关于人类语言本身的研究。

在语言的使用中,说话人往往并不是单纯地要表达语言成分和符号单位的静态意义,听话人通常要通过一系列心理推断,去理解说话人的实际意图。

要做到真正理解和恰当使用一门语言,仅仅懂得构成这门语言的发音、词汇和语法是远远不够的。

语用学的另一核心概念就是意义。

何兆熊先生(1987)在他的语用学概要一书中指出:“在众多的语用学定义中,有两个概念是十分基本的,一个是意义,另一个是语境。

”从发展的观点看,语用学的崛起是语义研究的发展和延伸的结果,因此可以说语用学是一种对意义的研究。

但语用学所研究的意义不同于形式语义学所研究的意义,它所研究的是语言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时体现出来的具体意义。

由此可知,语境对意义的作用在语用学研究中十分重要。

研究在一定的上下文里语言的使用,包括所产生的字面意义和蕴涵意义,以及可能产生的效果的学科。

语用学的概念首先是美国哲学家C.W.莫里斯(1901~1979)和R.卡纳普(1891~1970)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提出的。

语用学视角下的语用意义与语境

语用学视角下的语用意义与语境
称。
义是迥然 不同 的, T h o ma s 认为 , 它包 括非语境意义 、 词汇 意义 、 语义意义或语言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 , 抽象意义 与语境意义是一组相对意义 。然而 , 也有学者 表示 , 语义 学研究抽象意义而语 用学研 究语境 意义 , 但两者 并非完 全独立于所属 学科——在言 语交 际中 , 听话 人能 否从抽 象意义 的层 面过渡到语境意义的层面 , 取决 于词 义 、 指称 意 义 和结 构 意 义 是 否 明 晰 。 也 就 是 说 , 听 话 人 要 推 导 出 说话 人意欲表 达的含意 ( 语境 意义之一 ) , 必 须先琢磨清 楚其 话语 语言形式表达 的抽 象意义 。因此 , 抽 象意义 和 语境 意义是语用推理过程 中两个层面的意义 。倘若语用 意义包含语境 中使用语言所传达 的全部内容 , 则“ 语境 意 义” 似乎可 以理解 为语用 意义 , 而“ 抽 象意义 ” 并 不是语
本研究认为语用意义并不是一种具体意义语境意义非自然意义施为用意和特殊含意实指语用意义语境研究包括研究其生成条件或构成要素两条路径而动态的认知语境观利用关联这个常量来分析语境因此能够恰当地代表语用学学科的语境
第l 3卷 第 4期 2 0 1 3年 4月
鸡 西 大 学 学 报
J OUR NAL OF J I XI U NI VE RS I T Y
关键词 : 语用学 ; 语用意义 ; 语 境 中 图分 类 号 : H 0 3 文献标识码 : A
回顾语用学这一 学科 的发展历 程 , 可 以看 出它具 有 先慢后快 的趋势 和明显 的阶段性 。1 9世纪 3 0年代末期 , P i e r c e 、 M o r r i s 及 C a r n a p等将语用学并入符号学 的哲 学研 究领 域。 _ 】 2 0世 纪 5 0年代 到 6 0年代末 , A u s t i n 、 S e a r l e及 G i f c e等语言哲学家对 言语行 为和会 话含 意理论 的研 究 尽管造诣颇深 , 但仍停 留于哲学研究领域 。2 0世纪 7 0年 代, 《 语用学杂志》 ( J o u r n a l o f P r a g ma t i c s ) 的 出版发 行 , 意味着语 用学 已成为一 门新 兴学科 。2 O世 纪 8 0年代 以 来, 语用学更是 快速 发展 , 1 9 8 6年 成 立 的 国 际 语 用 学 会 ( I P r A) , 使得语用学 的研究迈上 了新台阶 。如今 , 语 用学 的学科独立性 和 良好发展 前景 日益显现 , 再 也没人 怀疑 它的学科地位 。 研究语用 学 , 很难绕开语用意义和语境 。《 新 编语用 学概要》 把语用意义 和语 境定 为语 用学研究 的两个 基本 概念 , 但不可否认 的是 , 语 用学研 究 的意义很 宽泛 , 包括 语用学的意义 、 语用意义和其它意义等 ; 对语境 的研究也 在语 用学 、 语 言学 和社会 学等 不 同学科视 角下 进行 着。 国内语用学对语用意义与语境 的研究 , 可谓众说纷 纭 , 却 又语焉不详 。有人认为 , 语境是一个矛盾 的结合 体 , 既 明 确又模糊 。语用意义亦 是如此 。 1 9 2 3年 , Ma l i n o w s k i 提出了“ 语 境” 的概念 。1 9 8 3年 , L e e c h 将“ 语 用 意义 ” 和“ 语境” 列 为 语 用 学 研 究 的两 个 核 心概念 。 如 果 说 语 用 学 是 一 门研 究 在 特 定 语 境 下 言 语 ( 说话人 意义 ) 如何 生成 和理解 的学 科 , 那么 , 语用 意义 和语境作 为语 用学 的 核心 概念便 迎 刃而 解。但遗 憾 的 是, 当前虽然许多语 用学 著作字 里行 间提及 了语 用意 义 或语境 , 但是并未独辟章节来专 门讨论语用意 义或语境 。 笔者认为 , 这显然与语用 意义 和语 境 的核心地位 极不相

邢福义《语言学概论》(第2版)章节题库(语用学)【圣才出品】

邢福义《语言学概论》(第2版)章节题库(语用学)【圣才出品】

第6章语用学一、名词解释1.话题答:话题是一个句子中句义信息所关涉的那个实体,说话者所选择的信息关涉对象,一般是“有定”的。

所谓“有定”,是指“确定的、有具体所指的实体”。

这不仅是对于说话者来说的,而且是说话者认为对于听话者也同样适用的。

也即,说话者选择的话题,是说话者所认为的听说双方都可以确定所指的实体,以这个有定实体为基点添加新的信息内容,才能更好地向受话者传递说话者在听说双方共有知识的基础上所要传达的信息。

2.语境答:语境是指语言单位出现时的环境。

语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语境是言语内部的上下文或前言后语。

广义的语境既包含狭义语境的内容,也包括言语外部的交际场景和社会文化背景。

语用学中所说的语境,一般是指广义的语境。

语言环境对于语言运用有很强的制约性,不同语境中话语的含意很不一样。

一般分为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又叫社会现实语境)。

词、短语、句子等在语流中出现时,它前面或后面出现的其他语言单位都是该单位的上下文语境。

情景语境则指说话时的人物、背景、牵涉到的人或物,时间处所、社会环境以及说听双方的辅助性交际手段(包括表情、姿态、手势等非语言因素)。

二、简答题1.辨析以下两组例子中各个句子在语义或表达(语用)功能上的区别。

[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研](1)①你想喝点什么?②你想喝点什么吗?(2)①人来了。

②来人了。

答:(1)①从语义上来说,“你想喝点什么?”的句子焦点是“什么”,即询问对方所要喝的东西是什么,而“你想喝点什么吗?”的句子焦点在语气词“吗”上,即询问对方是否要喝东西。

②从表达功能上来说,“你想喝点什么?”是一般疑问句,被询问的一方只需要直接回答;而“你想喝点什么吗?”是是非问句,存在是非选择关系,被询问者要先选择,再回答。

(2)①从语义上来说,“人来了”是特指,是说话双方都知道来人的身份。

而“来人了”中“人”的对象指代不明,是泛指,即来人的身份是不明的。

②从表达功能上来说,“人来了”说明说话人对来的人是有准备的,预设说话人对这件事是已知的。

新编语用学概论(何自然)第6章-1资料

新编语用学概论(何自然)第6章-1资料

• “院子里有条狼狗。”
• 我现在特此告诉你院子里有条狼狗。 • 我现在特此提醒你院子里有条狼狗。 • 我现在特此警告你院子里有条狼狗。
• 3、言语行为 • 行为是通过言语实施。P143 • 关键词:
• 打赌、保证、道歉、宣判、警告、劝告、 请求、祝愿、邀请,等等。
• 我保证下周还你书。 • I promise to give you ten dollars .
• 警察:“住手!” • 指挥员:“冲啊!”。 •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 “领导动动嘴,下面跑断腿”
• (1)显性施为句 • 直接表明言语行为,采用陈述句的形式。 • P149
• 我提醒你院子里有狗。 • 我宣布放假两周。 • 我命名这艘船为伊丽莎白女王号。
• 特点: • ①包含一个言说动词。 • “命令、许诺、打赌、警告”等 • ②具有现在时、现场性的特点。 • “现在”和“特此” • ③具有主语为“我”和宾语为“你”。 • ④施为句是陈述句,采取主动语态
• 爷爷:“小毛,时间不早了,该睡觉了。”(“劝告”行 为)
• 奶奶:“小毛,我建议你马上去睡觉,否则明天又起不来 了。”(“建议”行为)
• 外公:“小毛,我警告你,再不去睡觉我就去找你们老 师。”(“警告”行为)
• 外婆:“小毛,我求你快去睡觉吧,不然又要生病了。” (“请求”行为)
• 爸爸:“小毛,我命令你必须马上去睡觉!(“命令”行 为)
• 4、话语的语力 • 话语行使言语行为的能力。
• 夜已深了,小毛还在网络游戏中战斗。
• 爷爷:“小毛,时间不早了,该睡觉了。”小毛 置之不理。
• 奶奶:“小毛,我建议你马上去睡觉,否则明天 又起不来了。”小毛假装没有听到。
• 外公:“小毛,我警告你,再不去睡觉我就去找 你们老师。”小毛默不作声。

精讲-第六章_语言的运用特点——语用

精讲-第六章_语言的运用特点——语用

二、语境和语句意义
(二)言外语境的作用 1.用来解释词语和句子的具体所指意义。 例如:今天他又迟到了。(上班、上学、约会?) 2.用来解释特殊词义和句义 例如:宁在宝马车里哭,不在自行车上笑。 3.用来解释不但超出了词语的义项义和句子的命题义,而且需要揣 摩才能理解的背后意义。 例如:现在是21世纪了。(陈述事实、回答问题、应该与时俱进)
三、语境和词语所指
3.根据指示词语的类别,指示意义主要包括人称指示、时间指示、地 点指示。有的学者还提出了“语篇指示”和“社交指示”。 例如对话—— A :订书机在你那儿吗?我这儿有东西要订。 B :你来拿吧。订书机不在桌上,在我左边的抽屉了。 这里的“你、我、那儿、这儿、桌上、左边”都表示了明确的人称 、地点指示意义,说话双方都有赖语境才可理解。 《围城》中孙柔嘉对方鸿渐的称呼:方先生、您、你、你这个人
有指:名词有指称性; 无指:名词没有指称性(可以看做是一种特殊的指称); 任指:有指名词与任意的一些或某些对象联系的指称; 全指:有指名词与某类对象的全体联系的指称; 定指:说话人和听话人都知道的有指名词与某个或某些对象联 系的指称; 不定指:至少是听话人不知道的有指名词与某个或某些对象联 系的指称。
重难点和考点
• 本章的重、难点和常考知识点 – 语用的性质(常考单选题、多选题) – 语境的类型、语境和语句意义的关系、语境和词语所 指的关系(常考多选题、简答题) – 会话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违反会话准则 产生的会话含义(常考单选题、术语解释题、简答题) – 蕴含义和预设义(常考单选题、简答题、分析题)
知识点测评题
【简单题】简述什么是语言的运用以及如何认识语用的性质。 【答案】 语用即语言的运用,是指人们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对语言的实际运用 。要想有效地使用语言,不仅要掌握好语言的结构规则,还要了解语 言的使用规律,这中规律就是“语用”。 语用主要包括以下一些性质: (1)情境性。语言离不开具体使用的环境。语言使用的环境既包括由 交际双方的言辞构成的上下文语境,也包括言辞之外的各种主客观因 素构成的言语环境。

语用意义的词汇语用学解析-英语论文-语言学论文

语用意义的词汇语用学解析-英语论文-语言学论文

语用意义的词汇语用学解析-英语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1. 引言语用意义的确定取决于特定的语用交际环境,表现为语境语用化现象。

在话语理解过程中词语可起到语用触发语(pragmatic triggers)的作用,能引导语用者进行以语用环境为基础的语义语用选择。

语义及其所指范围的缩小、扩大或延伸都需要寻找语用意义的最佳关联。

因此,语言交际是一个以语境为基础的语用认知问题,而不只是语义、词法或句法问题。

语用意义的获取和研究应是多角度、多层次和跨学科的,对语用意义进行词汇语用分析是可能和必要的。

词汇语用学和语用意义研究的相互补充更有利于语言学的发展完善。

笔者将以词汇语用学理论为基础,对语义语用凸显倾向和话语词项共现(co-occurrence)的词汇语用理据关联进行尝试性探索,以冀对语用意义的研究有新的启示。

2. 词汇语用学词汇语用学是在其学科自身发展过程中参照语用学和词汇学的目标、理论与方法进行词汇语用研究中衍生出来的分支学科。

它是语用学,但又不同于经典的语用学研究。

语用学理论的研究主要基于社会交往和认知角度的两条理论线索。

前者主要涵盖Austin 和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Grice 的会话含意理论,Leech 等的礼貌原则,Horn 的两原则,Levinson 的新格氏理论,Vers-chueren 的顺应论,Harbemas 的规范语用学等;而后者则主要包括Sperber Wilson 的关联理论和Kasher 的认知语用学理论(徐盛桓2007: 6)。

就现有的语用研究而言,词汇语用学研究尚未取得很成熟的成果或形成很完善的模式,且缺乏语际间的对比分析与词汇语用比较。

冉永平(2005: 343-350)认为,最新的语用学研究趋势和词汇语用的可探讨领域表明,词汇语用学的研究已具备充足的依据。

Blutner(1998: 115-162)把词汇语用学定义为试图系统解释语言应用中不确定性词义(under-specification of lexical items)的语用现象及其语用加工的研究。

语用意义学习要点:了解语用意义的...

语用意义学习要点:了解语用意义的...

第四节语用意义学习要点:了解语用意义的类别:语境意义(包括指称和指示)和言外之意,掌握推求语用意义的方法。

语用意义是指话语在语言意义的基础上由于语言使用者及语境的作用而产生的意义。

它有两种基本的存在方式:语面意义和语用含义。

1、语面意义(字面意义),他包括两类:①语境意义,是跟具体的交际环境发生联系才形成的语用意义。

◎“今天、明天”到底是那一天,“我你他”究竟指谁,必须在特定的语境中跟特定的对象发生联系才能明确起来。

②意图意义,即反映了发话者交际意图的语用意义。

◎“今天星期几?”如果这个疑问句直接反映了发话者的交际意图,它的意义就是意图意义。

⒉语用含义,间接反映发话者意图的语用意义。

包括言外之意和预设。

一、语境意义:指称与指示(一)语境意义的特点抽象的语言意义通过一定的语用手段与特定的语境联系起来而形成的具体意义就是语境意义。

◎今天我还在这块黑板上写字。

把话语与语境联系起来形成语境意义的手段主要有两种:一是指称,一是指示。

(二)指称指称的功能是将词语的抽象意义与语境中对象联系起来,从而转化为具体意义。

◎今天我还在这块黑板上写字。

指称主要是名词的功能,但名词的使用未必一定是指称的。

◎他在三门峡当工程师的时候,结识了一位著名的工程师。

(后一个,是有指称的,要理解这句话的语用意义就要把“工程师”这个词跟现实世界中的一个特定的人联系起来;前一个,是无指用法)专有名词的所指对象是独一无二的,它通常是“有指”,但有时也可用于“无指”,如“雷锋精神”、“王海现象”中的“雷锋”、“王海”,不再指世界上两个独一无二的个体,而是指以这些个体为代表的某些精神品质、思想观念。

“有指”用法,可以通过“实指”用法与语境中的确切的对象联系起来,也可以通过“泛指”的用法与语境中的任意对象联系起来。

◎把这杯酒喝了。

(实指)(是确有所指的酒)◎走,喝酒去。

(泛指)(并不特指什么酒,只要是酒就行)“实指”用法中还有“全指”与“别指”的区别。

语言学概论 第五章 第六章

语言学概论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五章语义第一节词义一、词义及其内容:词义就是词所表示的意义内容。

具体可以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两部分的内容。

(一)语法意义:是指词的表示语法作用的意义。

词的语法意义是语言中的词的语法作用通过类聚之后所显示出来的,所以是一种更抽象更概括的意义。

(上一章讲的)(二)词汇意义:是指词所表示的客观世界中的事物、现象和关系的意义。

如:一般词典中对词项所作的说明就是词的词汇意义。

实词具有词汇意义,虚词是否具有词汇意义?二、词义和概念的关系概念是词义形成的基础;另一方面,词义反映概念,概念凭借词义而成为直接现实。

具体来说:(一)词汇意义中的理性意义是指称客观事物的意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在词义中的反映。

这种意义与概念直接联系,基本上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二)语法意义与词汇意义中的色彩意义也与概念相联系,它们通常是多个概念的综合,与概念之间的联系具有类指性。

三、词义的性质(一)客观性(主观性)(二)概括性(具体性)(三)模糊性(确定性)(四)民族性(普遍性)四、词义的层次原生层——派生层引申义???(本义)比喻义五、词义的概念内容和联想内容概念内容:根据一个词所指称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或共同特点所概括出来的内容,就是这个词的词义,也就是这个词义的概念内容。

联想内容:是指由词义的概念内容引发联想所产生的含义。

它通常是依附于词义的概念内容之上的,不能脱离词义的概念内容而存在。

六、词义的关系:(一)相同关系(二)相反关系(三)上下义关系七、义素分析(一)义素是构成词义的基本要素,是最小的语义构成成分,又叫语义特征。

(二)义素分析就是通过对最合适的语义场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项进行比较、分析,找出这些义项所包含的义素的方法。

(三)义素分析的原则:1、系统性原则。

就是说义素分析必须在一定的语义系统中进行,不在一个系统中无法进行义素分析。

2、对等性原则。

就是说义素分析的结果必须与义项的意义相等,所指范围不能过宽或过窄。

《现代汉语语用》课件

《现代汉语语用》课件
随着文化交流的增加和汉语在国际上的使用,对现代汉语语用学的研究和运用也会越来越重 要。
参考文献
[1] 顾颉刚. 现代汉语词类与语法[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2] 马维婷. 语用学研究的新动态[J]. 语文建设, 2005, 2: 45-50. [3] 王世荣. 现代语用学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9, 1: 13-17.
现代汉语语用
现代汉语语用学是研究中文的语用现象的学科。本课程将介绍语用学的基础 理论和实践应用,并探讨现代汉语语用学的发展前景。
指南与定义
助力学习
课程将为您提供学习语用学 的必要指导和方法
详尽定义
我们将为您展示现代语用学 的各种术语和定义
实用目的
通过实用和生动的案例,您 将了解如何在不同情境下使 用汉语进行交际
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 其更具美感和感染力
话语含义及其建构
1
话语含义的建构
2
在交际过程中,由交际双方主观看法进
行协商
3
话语行为
人们使用语言表达的意图或目的
话语含义的层次结构
包含语音、词汇、句子等层面的含义
语用调查
1 语料库方法
通过大量文本和口语来收集数据,依据数据分析研究语用学的现象
2 调查问卷方法
• 评估方式:通过交际活 动达成的目的来对学生 的表现进行评估
语用教学方法
• 语用学习过程中应当创 造良好的交际环境
• 语用学习的重点是语境 分析和情境理解。
• 语用学习的重点是理解、 应用与实现。
结论
语用学的重要性
语用学是了解交际事实和现象的重要学科,有助于有效地解决交际中的问题。
现代汉语语用学的应用前景

要细读文本词语的语用义

要细读文本词语的语用义

要细读文本词语的语用义“语用学”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哲学家格赖斯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

“语用”顾名思义,就是语言的使用。

语用学讨论在一定的上下文里语言的使用,包括所产生的字面意义和蕴涵意义,以及可能产生的效果,重点讨论言语交际者在特定语境条件下如何利用语境,准确而得体地运用和理解语言。

因为当句子进入具体的语境中时,不仅字面意义具体化明确化了,而且还产生言外之意。

虽然是同一句话,但是在不同的语境中往往会产生不同的言外之意。

这就是丰富多彩的语用现象。

语用学讨论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这个触角才刚刚展开,许多视角对于我们小学老师来说还是非常新颖的。

对于教材这个具体的语言范文,我们在引导学生品析的时候,却经常游离于语言的外壳之外,孤立地把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知识点的学习进行抽象的分析,缺少新课标中提出来的“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育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也就不能深化走进语言深处,这样就对文章的意蕴、的情感把握不准,理解不透。

针对此种现象,我以为语用学的理解视角及理解模式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着眼点,即着眼于话语语用意义的理解。

文章精彩体现在语言,语言精彩体现在重点词句,而词语是最小的意义单位,“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工程,而辨析、体会关键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则是阅读教学的较高要求,因为这是把文本的内容与语言学习融为一体的更为综合的训练”。

当词语离开语境,单独成一个词语时,其是多义的,模糊不清的。

“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

”所以我们在解读这些词语的时候,不能孤立地看这个词,应该把这些词语放在文本中、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对词语的语用意义进行深度解读。

一、发掘词语之历史文化义我国著名的外语教育家王佐良教授曾说过:“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

”历史文化语境对文本语言的影响是比较隐蔽的,在理解过程中的活动形态不明显,学习者要着意加以生意才可发现。

而要对课文进行解读,首先要对课文的内隐性的文化语境进行提取,使得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内涵丰富起来,使读者真正理解其意义。

话语理解教学目标:1.了解言内意义和言外意义理解的理论和途径。2

话语理解教学目标:1.了解言内意义和言外意义理解的理论和途径。2

第三节话语理解教学目标:1.1.了解言内意义和言外意义理解的理论和途径。

2.2.能运用所学理论正确分析话语的言内意义和言外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言内意义理解的理论。

教学难点:信息结构的分析;前提的推断。

教学方法:讲解与练习。

教学内容:一语境的利用语境是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言语环境。

语用学要研究不同语境中语意的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

语境对话语的理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例如,“筷子掉了!”这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中的语用意义是不一样的:在餐厅里对服务员说这句话,意思是“请再给我一双筷子”;在家里,刚学会用筷子的幼儿对母亲说这句话,意思是“帮我拣起来吧”;在同学聚会的饭桌上,对指手画脚、高谈阔论、筷子碰掉了都全然不知的邻座同学说这句话,那意思是“不要动作过大,否则还会把碗碰翻”。

可见,在话语理解中,需要充分利用语境,这样才能对话语的意义作出准确的理解。

语境包含不同的构成因素。

下面从语境因素对话语理解的制约,来说明理解话语时需要充分地利用语境因素。

(一)上下文上下文语境指口语中的前言后语和书面语中的上下文。

阅读和理解的正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无上下文观念或能否对上下文进行分析。

例如:①“妈妈生了小孩!”小姐姐居然敢拉住了姑母的手,往屋里领。

“啊!孩子还不够数儿!添多少才算完呢?”(老舍《小人物自述》)单独看例①中的话语,很难明白为什么小姐姐拉姑母的手是“居然敢”,而姑母又为什么对生孩子表现得那么不耐烦。

实际上在上文有一段对姑母的描述:“姑母是我们家的霸王,除非父亲急了敢和她顶几句,其余的人对她是连眼皮也不敢往高里翻一翻的。

”而且下文又做了交代:“姑母有过两个孩子,据她自己的评判,都是天下最俊秀的娃娃。

”但是都不幸夭折了,“所以,姑母老觉得别人的孩子活着有点奇怪,而且对生儿养女的消息得马虎过去就马虎过去,省得又想起那梳着甜锥锥的宝贝儿来。

”上下文语境帮助读者理解了老舍笔下姑母这个人物的性格和这段话语的意思。

06-05指称_意义和语境_隐喻意义的语用分析

06-05指称_意义和语境_隐喻意义的语用分析

指称、意义和语境———隐喻意义的语用分析刘世理(信阳师范学院外语系,河南信阳 464000) 摘 要:虽然能指和所指构成概念应符合客观和逻辑,但是隐喻意义的形成是由于指称错位或范畴错位,或指称与所存在的语境形成矛盾。

语言在使用中产生意义,意义的产生基于人们对指称或客观世界的认识。

意义取决于指称视语境而定,从而决定了指称、意义和语境的语用关系。

关键词:指称;意义;语境;隐喻;语用Abstract :The concept in language ,which is said to consist of signifier and signified ,must be objective and logical.But the metaphorical meaning of language is formed by reference or category mistakes ,or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reference and its nguage has meaning when it is in use ,which is based on human cognition to the world.Meaning is determined by reference according to certain context ,so there exists a pragmatic relation among reference ,meaning and context.K ey Words :reference ;meaning ;context ;metaphor ;pragmatic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06)05-0008-03 现代语言学普遍认为,语言的能指(signifier )和所指(signified )构成概念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符合一定的逻辑。

第05章话语的语用意义(1)

第05章话语的语用意义(1)

第五章话语的语用意义(上) 主讲人:周明强第五章话语的语用意义(上)第一节语言意义与语用意义第二节话语的一般语用义第三节话语的突现语用义第四节话语的色彩语用义第一节语言意义与语用意义一、什么是语用意义是从人们运用语言符号的行为来看的,是指语用符号(包括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在交际过程中所显现的内容和意义。

又叫“言语意义”。

语言意义——静态的意义(表层意义)语用意义——动态的意义(深层意义)语用意义具有以下特征:1、情景性——语用意义主要是从语言符号的外部——语境中获得,与语境联系密切。

他写了一篇论文。

孔已己……排出十九文大钱。

2、流变性——语用意义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产生,其内容也总会随着语境的流动变化而发生更新。

同一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下其意义完全不一样。

不认识了?老子就是专门找你来算帐的。

3、临时性——语用意义对语境的依赖性很强,语境一变,原来的意义也就自然消失。

丈夫:下午去买空调吗?妻子:等发了工资再去吧!二、语用意义和语言意义的区别1、量的多寡——所带的信息量不同。

语言意义是语言要素(词汇、语法、逻辑等)与客观世界联系的理性意义,信息量少。

话语的语用意义信息量多,是理性意义+语言外的意义(主观意义、情感意义、语境意义等) 2、质的差别——静态的语言义是自足的,动态的语用义则是开放的、鲜活的。

后父—克罗迪南示例:王后:哈姆雷特,你把你父亲大人得罪了。

哈姆雷特:母亲,你把我父亲大人得罪了。

生父●讨论:●当三个女子从容辗转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讨论: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燕子迁居暗示人世沧桑,宦海沉浮 表层意思: 深层意思:●3、形的异同——表示语用意义和表示语言意义的形式、结构相同;所表示的意义不同。

●示例:●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有的人》)三、语用意义的主要类型1、情感意义他是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4)张大千:“梅先生,你是君子,我是小人,我先 敬你一杯。” 梅兰芳:“此作何解?” 张大千:“你是君子——动口;我是小人——动 手。”
•3.根据下面的话语说明共知性的重要性。 •(1)“秃驴的秃怎么写?”“把秀才的秀屁股略微弯弯掉转
就是。” •(2)“萧伯纳先生,这是我们从来没有做过的新手术 啊!”“这好极了,请问你打算给我多少实验费呢?” •(3)明月空中叫,黄狗卧花心。 •明月空中照,黄狗卧花荫。
中国 青年
•பைடு நூலகம்预设—除了传达基本信息之外,还传达一定 的言外之意。例如: • 他说:“今后再也不酗酒了。”
以后不酗酒了 •(基本信息) 预设 他以前经常酗酒
(附加信息—言外之意)
•预设和蕴涵的区别: •预设和语境有关,蕴涵不涉及语境。 •预设有言外之意,而且言外之意可以推导。
[练习]
• • • • • 说明下列语句的预设: 1.妇女们带着浑水,又坐到她们的小船上了。 2.他想再去找校长谈一谈夏令营的事。 3.他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 4.她最近显得有些憔悴。
• (6)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熙凤 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子上坐了,黛玉 十分推让。贾母笑道:“……你是客,原应 如此坐的。”黛玉方告了座,坐了,……迎 春便坐右手第一,探春左第二,惜春右第二。 • (7)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 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王勃《滕王阁序》)
怎么死的?—— 还不是穷死的? (疑问句)
4.感叹句的意义转换 这个婆婆真厉害。
啊呀,这样的 婆婆!…… (感叹句)
(陈述句)
这个婆婆怎么能 这样? (疑问句) 是生活的艰辛和 病魔过早地夺去 了母亲的生命。 (陈述句)
她匆匆离我去 时只有四十九 岁啊! (感叹句)
5.句类转换言外之义的特点
• • • • • • • • (1)依附性 ——依附一定的话语,依附一定的语境。 “她(祥林嫂)不知怎样了?” (2)模糊性 ——听话人的背景语境不完全一样造成的。 [练习] 说明下列语句能转换出怎样的语用义。 1.天气冷了,我不知道柔石在那里有被褥不?我们 是有的。洋铁碗可曾收到了没有?……但忽然得到 一个可靠的消息,说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二 月七日夜或八日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 他的身上中了十弹。
——主讲人:周明强

第六章 话语的语用意义(下)
第一节 话语的言外之义 第二节 话语的文化意义
第三节 话语的主题意义
第一节 话语的言外之义
一、语用预设的言外之义 (一)预设与蕴涵
上义词
蕴涵—理性信息 他是个中国青年。 →他是个中国人。
下义词
中国人
• (3)我在好几篇小说中都提到一座废弃的古园, 实际就是地坛。(史铁生《我与地坛》) • (4)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 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 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 (5)正房炕上横设着一张炕桌,桌上磊着书籍 茶具,靠东壁面西设着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 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亦是半旧的青缎靠 背坐褥。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 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坑一溜三张椅子 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 坐了。
• “那一夜打劫赵家的那一伙人。” • “他们没有来叫我。他们自己搬走了。”阿Q提起 来便愤愤。 • “走到哪里去了呢?说出来便放你了。”老头子更 加和气了。 (鲁迅《阿Q正传》)
• • • • • •
2、说说下面话语的合适性: (1)请你把车开过来。 (2)这篇论文想请你审读一下,看能否发表。 (3)你等会儿把教室打扫一下。 (4)唐先生写文章,我在替你挨骂哩。 (5)您多余操这份儿心,粮店还卖不卖棒子面。
• 周朴园: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 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 鲁侍萍:你不要怕,他永远不会知道的。 • 周朴园:那双方面都好。(《雷雨》) • (3)故意违反关系原则 • 鲁侍萍:她遇人都很不如意,老爷想帮帮她 么? • 周朴园:好,你先下去吧。 (《雷雨》) • 作家:你没有从事过写作,所以你无权对我 的作品提出批评的意见。 • 厨师:我这辈子没生过一个鸡蛋,但我能尝 出炒鸡蛋的滋味,母鸡能行吗?
四、言内意义引申的言外之义 • 1.党委的同志必须学好“弹钢琴”。(《党委 会的工作方法》)(似同引申) • 2.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 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 魄的伟大啊!中国军人屠戮妇婴的伟绩,八 国联军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 抹杀了。(《记念刘和珍君》)(逆反引申) • 3.在一个座谈会上,有几位同志为鬼戏鸣不平, 说是神戏上演了,所谓妖戏也上舞台了,唯 独鬼戏未见登台。一位同志脱口而出:“这 叫做‘神出鬼没’。” (音同引申)
[练习]
• 1、请说说下面这段话中什么地方缺乏共知性而造 成了误解。 • “你从实招来吧,免得吃苦。我早都知道了。招了 可以放你。”那光头的老头子看定了阿Q的脸,沉 静的清楚的说。 • “招吧!”长衫人物也大声说。 • “我本来要……来投……”阿Q胡里胡涂的想了一通, 这才断断续续的说。 • “那么,为什么不来呢?”老头子和气的问。 • “假洋鬼子不准我!” • “什么?……” • “胡说!此刻说,也迟了。现在你的同党在哪里?”
• 3.某些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如“忘记、后 悔、懊悔”等。例如: • (7)小玲忘记了去参加迎新的联谊晚会。 • (8)陈华懊悔把那件事告诉了李明。 • (9)莉莉后悔和班主任讲了有关小青和张鸣的 事。 • 4.连接性的词语。如“继续、正在、仍然” 等。例如: • (10)我们继续唱我们的歌吧! • (11)我到外面兜了半小时,回来她还在发言。 • (12)这学期,他仍然担任我们班的班长。
• (4)故意违反方式原则
• 2.偏离礼貌原则的言外之义 • 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 有名的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 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林黛玉进贾府》) • 周朴园(打量鲁大海):你叫什么名字? • 鲁大海:你不要同我摆架子,难道你不知 道我是谁吗?(《雷雨》)
这件事我自己处理, 你不用插手。 你们是兄弟,你不 能插手。 (陈述句) 你是伤风败俗的人, 不配干这活,否则, 不干不净,祖宗是 不吃的。 (陈述句)
祥林嫂,你放着 罢!我来摆。
(祈使句)
3.疑问句的意义转换 周朴园:(忽然)好! 痛痛快快的!你现 在要多少钱吧! (疑问句) 给你一笔钱,我 们一刀两断,不 准再来缠我! (祈使句) 你不要罗里罗嗦 问这么多,这是 很不吉利的。 (祈使句)
• (2)故意违反量的原则 • 周朴园:你告诉她在我那顶老的箱子里, 纺绸的衬衣,没有领子的。 • 鲁侍萍:老爷那绸衬衣不是一共有五件? 您要哪一件? • 周朴园:要哪一件? • 鲁侍萍:不是有一件,在右袖襟上有个烧 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 的?还有一件—— • 周朴园:梅花? • 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 • 周朴园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 (《雷雨》)
五、语境联想的言外之义
• • • • • • • • • •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第二节 话语的文化意义
• • • • • • 一、什么是文化意义 (一)文化是一种语境(文化背景) 语言对文化的影响: 栗子、枣子、花生 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苏浙人:“死”—改为“xi”— 洗— 改为 “汏” • 温州人:老虎——“大猫”; • 长沙人:腐乳—“猫乳”(“虎”“腐”谐音)。 • 浙江人:忌“离”,“梨子”不能分开吃(分
• • • •
2.时代环境映现的意义 1.话语自身的时代烙印 《诗经》中农作物的名称有: 谷类:禾、谷、稷、秬、秠、粟、粱、穈、芑 (qi)、麦、来、年、稻、稌、稚、穋、稙等; • 豆类:菽、荏菽、藿; • 麻类:麻、苴、纻 • 《说文解字》中从“马”的字117个,从“牛” 的46个,从“羊”的25个,从“犬”的83个, 从“系”的22个。关于性别:骘—公马, 騇—母马,牡—畜父,牝—畜母,羝—公羊, 牂—母羊,豭—公猪,豕婁 —母猪,豕夷—阉了 的公猪。
二、句类转换的言外之义 • 1.陈述句的意义转换 她真是交了好 运了。 (陈述句)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 我的;我也像超出 了平常的自己,到 了另一个世界里。 (陈述句) 你别指望她到你 家做佣人了。 (祈使句) 我多么热爱这静谧 的荷塘,向往自由 自在的生活! (感叹句)
2.祈使句的意义转换
周朴园:没有你 的话! • (祈使句)
• 原来如此!……(《为了忘却的记念》) • 2.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科学,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 问,任何一点调皮都是不行的。我们还是老实一 点吧!(《改造我们的学习》) • 3.前面的路有多长?这峡道会不会有几千几万里, 会不会直通到海底甚至通到地狱?他不知道,也 没有想。前面的路有多险?那高崖会不会劈头盖 顶崩落下来?那礁石会不会狼牙一样遍布江底?那 江水会不会中途变成直下千仞的飞瀑?他不知道, 也没有想。前面的路上会遇到些什么?会不会遇 到百丈的蛟、九头的蛇?会不会遇到双睛似电、 头颅如山的妖魔鬼怪?
(二)文化意义是一种语用意义
• (三)文化意义种种 • 1.文化传统积淀的意义 • (1)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 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 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 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 (2)在衙门里的人物,穿布衣来的,不上十天 也大概换上皮袍子了,天气还并不冷。 • ……爱农做监学,还是那件布袍子。……”
三、偏离规则的言外之义
• 1.偏离合作原则的言外之义 • (1)故意违反质的原则 • 这个人抹一把脸上的水,问他们:“你们干什么去来 呀?” • 水生的女人说:“又给他们送了一些衣裳来。” • 小队长回头对水生说:“都是你们村的?” • “不是他们是谁?一群落后分子!”(《荷花淀》) • 林佩珊斜睨着范博文道:“博文!我要送你一盒名片, 印的头衔是:田园诗人兼侦探小说家!好么?”(茅 盾《子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