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教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教案-1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高一下) 最新

高一历史教案-1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高一下) 最新

第五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一、教育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日本进一步扩大侵华范围。

华北事变。

“华北五省自治”。

2.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3。

抗日民主运动的高涨。

“一二·九”运动。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对日本进一步侵华引起国内各阶级、阶层对抗日态度的变化的认识,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介绍抗日救亡的民主运动高涨的史实,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分析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培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复杂历史现象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1.通过讲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制定过程和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善于把握不断变化的革命形势,中国共产党能够顾全大局及时制定出符合全民族利益的政策,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代表全民族利益的政党。

2.通过讲述“一二·九”运动,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和革命人生观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及疑点解法(-)重点1.中国共产党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2西安事变。

(二)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扭转时局的关键。

(三)解决办法1.关于中国共产党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一方面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广大人民、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正是中国共产党这一性质的体现。

是中国共产党从有利于民族、有利于抗战,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作出的一次重大政策调整,是国共关系、政策的一次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斗争艺术的提高和进~步的成熟。

另一方面从“八一宣言”的号召,到瓦窑堡会议的确定方针,再到《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奠定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这反映了这一方针的逐步完善过程。

2.关于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第12章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第12章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第一节
一、田中奏折
题为《帝国对满蒙 之积极根本政策》
日本侵华
日 本 内 阁 总 理 大 臣 田 中 义 一
惟欲征服支那, 必先征服满蒙, 如欲征服世界, 必先征服支那。 1927年7月25日
二、万宝山事件与中村事件
万宝山事件
日军参谋本部的间谍中村 震太郎(左)和退伍上士 井杉延太郎(右)
三、九一八事变
六、长城抗战
七、《塘沽协定》
主要内容:
中国军队迅速撤退, 日军退到长城一线。 中间地区为非武装 区,由中国警察机 关负责治安,中国 军队不得进入。塘 沽协定是一份丧权 辱国的军事协定, 使得日军随时都可 以进占河北、察哈 尔以及平津。
八、经济提携
外务省经过策划,于1934年2、3月期间接 连派驻南京的总领事须磨弥吉郎与南京 政府接触,要求在经济方面两国实施 “提携”。国民政府没有给予任何实质 性的回复。 4月中旬,外务省情报处长天羽英二公开发 表了外相广田弘毅的训令,即“天羽声 明”。英美等国反应强烈,国民政府也 发表了两次声明,谴责日本独霸中国的 野心。
英美
姓张的和姓 杨的竟敢扣 押蒋委员长, 真是大逆不 道!我的军 队一定和你 们拼到底。
哈!哈!蒋介石 呀蒋介石你也有 今天。你放心吧, 等你死了,委员 长的宝座我替你 坐着。
何应钦
“检束与忍耐,勿使 和平绝望”,“推进 军事之前,先尽力求 委员长出险”。
宋美龄
西安事变 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受中共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影响,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遭到蒋的拒绝。张、杨于12月12日清晨发动 “兵谏”。 23日,24日,宋子文、宋美龄与张、杨正式谈 判,周恩来作为中共中央全权代表参加谈判。 经过谈判,达成六项协议。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给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建立了必要的前提。

第1课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第1课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第1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一、教学目标(1)知道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八·一三”事变和南京大屠杀有关主要史实,理解对以上历史事件的定性与评价。

(2)通过对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与南京大屠杀的陈述与再现,使学生初步了解对现代侵略战争从爆发、扩大、战争带来的灾难等各角度进行分析认知的方法。

(3)通过对抗战爆发及抗战初期历史形势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在巨大民族灾难前表现出的凝聚力,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团结中的积极主动,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惨痛伤害有所认识。

二、重点难点重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难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淞沪会战的意义三、课时1课时四、教学过程1、导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大举侵华,中华民族开始了反对日本侵略的斗争。

在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和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背景下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2、西安事变1、国际和国内背景(1)华北事变后日本要变中国为殖民地,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3)国民党蒋介石继续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同红军和解停战,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2、西安事变经过:1936年12月,蒋介石到西安威逼张学良、杨虎城执行“剿共”计划,张、杨多次劝说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却遭到蒋介石无理训斥。

张、杨于12月12日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蒋抗日。

3、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1A、事变发生后,日本企图挑起中国大规模内战,乘机扩大侵华战争;国民党内亲日派何应钦企图置蒋于死地,挑起内战以夺取统治权;B、亲英美派宋美龄、宋子文等为营救蒋介石,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积极奔走;C、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

(2)意义:A、显示了中国各阶层包括国民党内许多人士要求实现团结抗日的强烈愿望;BC、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31、七七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PPT教学课件2 人教版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PPT教学课件2 人教版
第二节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 步形成
一、原因
1、“一二•九”运动 (1)背景: 《秦土协定》: 秦德纯、土肥原 《何梅协定》: 何应钦、梅津 美治郎 华北事变:日本想控制华北五省 (2)经过:19页 爆发?扩大? (3)影响: 20页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 觉醒,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掀 起了新高潮。
• 亲爱的全国同胞: 华北自古是中原之地,现在,眼 见华北的主权,也要继东三省热河之 后而断送了!------(我们能)安心读 书吗?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 平静的书桌了!------亲爱的全国同胞, 中华民族的危机,已到最后五分钟。 我们,窒息在古文化城里上着最后一 课的青年,实已切身感受到难堪的亡 国惨痛。-----—《清华大学救国会告全国民众书》
• • • • • • • • 伪满洲国的建立 C、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D、中共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 4、一二九运动和五四运动的不同点是: A、由民族危机引起的 B、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C、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D、由北京扩展到全国各地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确立 (1)背景: ①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八一宣言”,初步提出 (2)制定: 瓦窑堡会议(1935年底)
最重要的成就是?
怎样确定的?
(3)理论基础: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①内容:当前的政治形式、党的任务 ②意义: 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的理论基础,推动了全国各阶层 爱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 5、对瓦窑堡会议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目的是制定适应民族革命战争需要的政 治路线 • B、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 C、推动了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 • D、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策略》 的报告
•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11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1)背景及条件:①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这
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根本原因。②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不断
高涨,推动了各阶级、各阶层团结抗日。③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建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这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成为
可能。
(2)初步形成:①中国共产党制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族华
生 死 关 头 !
处 在 亡 国 灭 种
北 危 急 ! 中 华
平 、 津 危 急
的民!
动抗 走日 向救 高亡 涨运
6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确立
1、发表“八一宣言”
1935、8
内容: 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作用: 有力的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和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发展
7
2、瓦窑堡会议
背景
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到来
政策,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发表“八一宣言”,
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的方针。毛泽东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
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主要内容有:
指出了目前政治形势的基本特点,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
民地,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就是建立
四、西安事变
中国的形势
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原因 中共的努力
张、杨爱国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 二位将军富有爱国激情
蒋介石反共
顽固坚持反共政策
时间:1936、12、12
日本
国际方面 英美
各方的态度
南京政府
国内方面 中共方面

第1课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学案(含答案)

第1课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学案(含答案)

第1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学案一、学习目标识记:①知道卢沟桥事变全面爆发的时间;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③淞沪会战与上海沦陷;④南京沦陷与南京大屠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理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所起到的重大历史影响二、学习重点与难点:1、重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

2、难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淞沪会战的历史意义。

三、学习过程:说明:★为高考要求;◆为选学或仅限于理解层次【课前汇报】通过将本课学案与教材实际结合,经过预习,我获得了如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阅读教材2-5页,完成下列问题(知识整理)一、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探究1:想一想,西安事变事变的爆发基于哪些历史因素?又反映了什么实质性问题?1、历史原因:(1)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2)受中共联合抗日主张的影响,国民党营垒分化;(3)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不得人心探究2:中华民族面临为国灭种危机时刻,中共采取了哪些政策①1935年8月1日,“八一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②1935年12月25日,“瓦窑堡会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史料补充】1935年底,陕北瓦窑堡会议在本次会议上,中共提出将全国人民组成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这一主张,得到了全国各界爱国人士的支持和拥护。

同时也确立了对蒋介石的态度:反蒋抗日。

会后,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这个报告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2、时间及主要参与者:3、事变过程梗概◆:4、事变结果:探究3:面对西安事变,社会各派力量的态度及主张?日本:主张逮捕张杨,对西安发动军事进攻,希望挑起更大规模的内战,有利于侵华亲日派:取蒋介石而代之亲英美派:营救蒋介石,主张和平解决英美:为维护在华权益,在维护蒋介石的前提下,主张同共产党合作中共:正确分析国内外形势,从民族大义出发,希望和平解决围绕西安事变的解决,南京政府内部的明争暗斗反映出日本与英美之间的矛盾,斗争的实质在于扩大内战还是和平解决,问题的焦点在于如何处理蒋介石。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教学课件PPT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教学课件PPT
第七讲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 步形成

一、国民政府对日政策的转变
• 政策变化的原因: ① 日本侵略的扩大严重影响英美和国民党政权的 利益; ② 国民党内部分化瓦解,继续坚持“攘外必先安 内”政策可能导致国民党的分裂; ③ 人民抗日要求的高涨; ④ 红军军事威胁的解除; ⑤ 蒋介石的民族立场。
• “和平未到完全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 牺牲未到最后关头,亦不轻言牺牲。” • “和平有和平之限度,牺牲有牺牲之决 心。”
• 外交上:争取国际援助,特别是苏联。 • 经济上:币制改革,筹备财源。 • 交通上:迅速修通粤汉、浙赣铁路,延伸 陇海铁路。新建桂越、甘新、川康等战略 公路。 • 军事上:于京沪杭一线修建国防工事,整 编军队,征集新兵。
二、国共两党的秘密接触与谈判

• •
1、国民党与苏联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 团的接触 国民党的基本立场:“溶共” 1936年春:邓文仪(国民政府驻苏使馆首 席武官)——王明(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 团团长)
• 1936年7月,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 • “任何国家要来侵扰我们领土主权,我们绝对不 能容忍,我们绝对不订立任何侵害我们领土主权 的协定,并绝对不容忍任何侵害我们领土主权的 事实。”(蒋:《外交之限度与组织国防会议之 意义》) • “遇有领土主权被侵害之事实发生,如用尽政治 方法而无效,危及国家民族之根本生存时,则必 出以最后牺牲之决心,绝无丝毫犹豫之余地。” ( 《全会宣言》)
• • •

2、国民党与中共的联络 (1)通过宋庆龄与中共中央的联络 蒋介石---宋子文---宋庆龄---董健吾(上海 圣彼得教堂牧师) 共同的结果:地方士绅反对,政府或军阀 站在地主一方。
• (2)与中共北方局的联络 • 周小舟(中共党北平市委宣传部长)与曾 养甫(铁道部常务次长)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4、巩固与实战练习
1、单元内容框架梳理
2、将游戏内容用于实战练习
1、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于( )
A.九一八事变B.柳条湖事件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1、中国军队在抗战中取得的第一次大捷是:( )
A、台儿庄战役B、松沪会战C、平型关大捷D、百团大战
2、1938年,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战役中歼敌一万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重大的胜利。这次战役的指挥者是:( )
你拍十,我拍十,大家请勿忘国耻
注释:945时间1945,937是时间1937,大写数字是事件。
游戏导入目的:学生对本单元的内容已经有一定的把握,主要目的是加强记忆,不理解的,记不牢的进行针对性复习。
2、游戏规则:每两个同学一组,看哪组能快,准的将游戏做完。
3、总结:每小组出错的数字,针对学生没有把握的内容进行复习。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记住九一八事变、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西安事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2、记住南京大屠杀发生的时间、制造者和中国被害同胞的人数
3、记住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和地位。抗战胜利的时间和历史意义。
4、归纳总结历史事件,培养学生学习历史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史论结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5、板书设计
6、单元小结
用板书做课堂小结,让学生来补充为完整的内容。
3、作业布置
复习巩固,做同步练习。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3、南京大屠杀。
4、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中共七大开始。
2、南京大屠杀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一课的教学设计

《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一课的教学设计

作者: 周靖
作者机构: 华东师大二附中
出版物刊名: 历史教学问题
页码: 56-57页
主题词: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初步形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学生;塘沽协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日本帝国主义
摘要: <正> “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是中国历史第三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最后一课,它与教材抗日战争的第一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本课内容繁多,头绪复杂,如何做到重点与一般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并重?我是这样组织教学的。

本课以“一二·九”运动和西安事变为重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难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线索依次层层铺展。

导入新课时我提问:“九·一八”事变的时间、结果;《塘沽协定》的时间、内容、结果,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自然地引出“一二·九”运动的背景。

“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的“绝对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东北三省相继沦陷。

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上海成了日军留驻的城市。

1933年5月的《塘沽协定》承认了日军对东北三省和。

最新整理高一历史教案第五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docx

最新整理高一历史教案第五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docx

最新整理高一历史教案第五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第五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教学目标基础知识目标“何梅协定”、“华北五省自治”、瓦窑堡会议与中国xxx确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一二九运动及其意义、xxx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思想教育目标1、通过分析华北事变,使学生进一步认清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使日本得寸进尺,华北将沦为第二个伪满洲国,进一步认识蒋政权的反动本质。

2、一二九运动和xxx事变是在日本不断侵华、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情况下,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突出反映。

3、中国xxx指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和策略符合全民族利益,使国共两党结束内战走向合作抗日。

能力问题目标1、通过日本进一步侵华引起国内各阶级、阶层对抗日态度的变化,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中国xxx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xxx事变,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复杂历史现象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重点知识:xxx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xxx事变;难点知识:xxx事变的和平解决。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想:本节课可以围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这一中心问题,分为两大部分来进行教学。

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背景,可以从华北事变入手,指明这标志着中日民族矛盾完全上升为主要矛盾。

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过程,讲清楚瓦窑堡会议、一二九运动、xxx事变的主要影响即可。

教学要点:一、历史背景——华北事变:1、“何梅协定”:2、“华北五省自治”:3、影响:中日民族矛盾完全上升为主要矛盾二、过程1、xxx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八一宣言:正式提出(2)瓦窑堡会议:确定方针(3)xxx报告:理论基础2、一二九运动(1)背景(2)经过:(3)影响:3、xxx事变:(1)背景:(2)经过:1936.12.12.(3)结果:和平解决(4)历史意义: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讲授过程:引入新课: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第三节和第四节所学的内容,在第三节里我们学到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全境沦陷,成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加紧对华的进一步侵略,又发动了一二八事变,但并未达到扩大侵略的目的,因此仍在寻找机会继续侵略,在第四节里,我们学过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前提下,蒋介石却置日本侵华于不顾,执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全力围剿红军,红军未能打破敌人的第五次“围剿”,被迫进行长征,请大家回忆一下,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是什么?长征中,xxx召开了xxx会议,成为党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红军胜利到达陕北。

高一历史1.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教案旧人教版

高一历史1.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教案旧人教版

第一章国共的十年对峙第五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教案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何梅协定”;所谓“华北五省自治”;瓦窑堡会议与中国共产党确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一二·九运动及其意义;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1.华北事变,表明日本在侵占我国东北以后,逐步从政治、军事上控制了华北,华北将沦为第二个伪满洲国,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使日本得寸进尺,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严重危机。

2.一二·九运动和西安事变是在日本不断侵华、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情况下,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突出反映。

3.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和策略,符合全民族利益,使国共两党结束内战走向合作抗日。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1.通过日本进一步侵华引起国内各阶级、阶层对抗日态度的变化,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复杂历史现象的能力。

教学要点一、华北事变1.“何梅协定”2.日本策划的“华北五省自治”二、瓦窑堡会议1.八一宣言与瓦窑堡会议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三、一二·九运动四、西安事变1.西安事变发生的背景2.西安事变的爆发及各方的态度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4.西安事变的意义教学要求和建议一、本课重点:中国共产党制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西安事变。

本课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二、讲述本课内容之前,教师应先让学生回顾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然后指出,东北已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加紧对华的进一步侵略,华北是日本侵华的下一个目标。

蒋介石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置日本侵华而不顾,全力“围剿”红军,使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然后,让学生明确由于日本得寸进尺加紧侵华步伐,使国内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三、“华北事变”一目,需要讲明三个问题。

1.“华北事变”。

华北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妄图吞并中国,在华北地区制造的一连串新的侵略事件。

下1-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课用)

下1-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课用)

⑶一二.九运动 一二. ①背景: 背景: 华北事变,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民族危机严重. A华北事变,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民族危机严重. B蒋介石仍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蒋介石仍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C中共的推动 ②概况: 1935年12月9日 北平 概况: 1935年12月 学生
口号: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口号:"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反对华北自治" "反对华北自治" ③意义: A促进了中华民族新觉醒; 意义: 促进了中华民族新觉醒; B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
③依据材料三,指出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又采 依据材料三, 取了什么新的方针. 取了什么新的方针.这一新方针的实施产生了怎 样的积极影响?(3分 样的积极影响 分)
答案要点: 答案要点: 变化: 变化:拥(联)蒋抗日. 蒋抗日. 影响: 影响: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或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或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 或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
⑶影响: 影响: ①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中日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中日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扩大国民政府内部对日问题上派系的对立和分化; ③扩大国民政府内部对日问题上派系的对立和分化; ④损害英美在华利益——英美扶植蒋政权抵制日 损害英美在华利益 英美扶植蒋政权抵制日 本扩张. 本扩张.
2.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⑴原因: 原因: 华北事变后, ⑵中共政策调整——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共政策调整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①初步提出: 初步提出: 1935年 八一宣言" 1935年"八一宣言":"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②确定方针:1935年底瓦窑堡会议 确定方针: 年底瓦窑堡会议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③理论基础: 理论基础: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 高中历史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 高中历史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
这么多古诗词当中,有明月寓相思,有书信寓相思,还有佳节寓相思。在纳兰性德这首《长相思》当中,他的相思又寓托在哪里呢?
纳兰性德,他生在关内,长在关内,在这个初春的季节,他去塞外,冰雪未消,一切在他的眼中都是那么的荒凉,寂寞。难怪他会思念。寒冷的帐外,帐内的点点灯光应该是最温暖的,这一暖一寒,更让纳兰性德和无数将士们心里想着故园。带着这份思念,带着这份想念,一起走进《长相思》。
教师姓名
××
单位名称
××
填写时间
×年×月×日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五年级(上)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七单元21《长相思》
难点名称
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要通过理解诗句,展开想象,将凝固的语言转化为可感的画面,具有一定的难度。
①从1931年起,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占据了东三省,表现了对侵略中国的强烈野心。
②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卢沟桥事件,全面侵华开始。之后日本步步向国民政府首都南京逼近,迫使南京国民政府在1937年9月22日,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二)内因:①国情的需要。日本的全面侵华使中国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为了民族独立,国共两党联合抗日是势在必行。
全班配乐朗读。
教师姓名
毛得启
单位名20.6.12
学科
高中
年级/册
历史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
难点名称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高一历史教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2 最新

高一历史教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2 最新
一.华北事变
1.概念
2.原因
(1)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助长了日本侵略气焰。
(2)侵占东北为日本进一步侵华提供了基地。
3.过程:关东军入关,威逼平津→国民政府妥协,与之达成“何梅协定”→日本策划“华北五省防共自治运动”→国民政府妥协,华北政治、经济日趋殖民地化
4.实质:
面对国民政府的妥协退让,日本侵略者妄图把华北变成第二个满洲国。
3.思想:通过“一二九”运动的教学,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和人生观的教育,激发学生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相联系的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中国共产党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和西安事变。
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复习提问: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有何变化?蒋介石政府推行怎样的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三.抗日民主运动的高涨
1.一二·九运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原因
①华北事变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民族矛盾上升为最主要矛盾。
②中共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影响。
③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领导。
(2)概况
(3)意义影响
打击了国民党的卖国政策,
揭露了日本企图吞并中国的阴谋,
宣传了中共的抗日主张。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4)都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5)运动后,爱国青年学生都踏上了与工农相结合的成长道路。
不同点:一二·九运动是在中共直接领导下掀起的,更具有组织性和纪律性,爱国青年学生斗争的规模也较大;一二·九运动爆发时的民族危机更为严重,中共也日趋成熟;一二·九运动宣传了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思想主张,使党赢得了爱国志士的广泛支持和拥护;一二·九运动也为爱国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人教版必修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人教版必修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华北事变的情况并认识华北事变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2.掌握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过程及这一方针的内容。

3.了解一二·九运动的情况并理解其意义。

4.掌握西安事变发生的背景、了解西安事变的过程、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二、德育目标1.通过对一二·九运动这一历史事件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使学生深刻认识蕴藏于人民群众中的伟大斗争力量。

2.通过指导学生认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事变前后的行为,培养学生为维护国家、民族根本利益而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和前途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能力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认识由于日本进一步侵华所引起的国内各阶级、阶层对抗日态度的变化,培养学生运用矛盾分析的观点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复杂历史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1.中国共产党制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2.西安事变。

●教学难点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的原因及意义。

●教具准备关于西安事变的影视资料片断(应精心选择一些能直观反映所讲内容的片断,最好以多媒体形式随着所讲问题有针对性地向学生展示)。

●教学方法1.讲述法:对基本历史过程的讲述,应注意概括、条理。

2.启发式教学法:问题启发;练习辅导启发。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堂构思第一,从整体线索方面讲,教师处理本节内容时依然采用本章第三节的思路,即“在日本加紧对中国侵略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的态度和政策、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表现(第三节是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本节课是一二·九运动)、国民党爱国将领的抗日行动”这几部分内容。

第二,从局部内容来看,教师处理本节课要“两轻两重”,即重点讲解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和西安事变,对华北事变及一二·九运动,讲清即可。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之一,导入语例示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蒋介石在“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下“围剿”红军及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进行长征的有关史实,即国内阶级斗争的情况。

【K12学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教学案

【K12学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教学案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教学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目标导航知识与能力:了解或掌握华北事变;“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

过程与方法:(1)综合分析日本进一步引起国内各阶级、各阶层对抗日态度的变化。

(2)分析中共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日本侵占东三省后,又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制造了华北事变,妄图把华北变成第二个满洲国,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团结抗日已成为全民族的呼声。

中国共产党不失时机地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使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将要到来时掌握政治上的主动,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总结中国革命的成功、失败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已经逐渐成熟起来,能够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自己的方针政策。

西安事变发生后,当时中国共产党把握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及时制定出符合民族利益需要的正确政策,顾全大局,促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这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全民族利益的政党,也说明中华民族具有很强的凝聚力。

课时安排2课时重点、难点分析.重点分析:(1)中国共产党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是重点。

日本侵占东三省后,又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制造了华北事变,妄图把华北变成第二个满洲国,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中国共产党不失时机地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使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将要到来时掌握政治上的主动,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总结中国革命的成功、失败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已经逐渐成熟起来,能够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自己的方针政策。

(2)西安事变是重点。

西安事变是在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和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背景下发生的。

它的发生对中国乃至世界都有很大的影响。

而它是否和平解决,又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问题。

2.难点分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扭转时局的关键。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局势的发展存在着两个可能性。

这是中华民族命运如何发展的大问题。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对当时中国时局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甘肃省金昌一中高一历史《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说课稿

甘肃省金昌一中高一历史《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说课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说课稿高一年级人教版金昌市一中王玥一、教材分析【内容和地位】本节内容上接第三节“九一八事变”,主要讲授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引发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从而导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又为第二章的“抗日战争”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而在教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要求掌握华北事变、西安事变等主要史实,并培养学生分析日本侵华引起国内各阶级阶层对抗日态度的变化,以及中共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等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归纳日本对华北地区侵略的事实;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学习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通过设问、探究、讨论、辩论等活动,强化对西安事变及和平解决的认识。

3.情感与价值观:认识到日本侵华使中国危机加深的情况下,中共能根据时局的变化,及时制定出符合民族利益的正确决策,是代表全民族利益的政党,及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中共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与西安事变。

因为这两点意味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为中国抗日战争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教学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因为教材对此只作概括性的说明,并未具体分析,当时中国政治形势复杂,难以理解,需要作出全面和长远的分析。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他们信息来源广泛,思想前卫活跃。

因此学生可以根据课前预习提纲的要求和指导,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并能互相合作,交流探讨,进行课堂讨论,达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三、教法指导根据“引导式互动课堂教学”的课堂教学改革的精神,教师主要是精心准备预习提纲,设计问题,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并适时点拨、归纳、升华和评价,综合运用分析法、比较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起到组织课堂教学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课前准备:提前布置学生从教科书、课外读物、互联网中搜集自己最感兴趣的西安事变中的重要人物的材料。

第1课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教案

第1课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教案

第1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教案第1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并掌握华北事变、瓦窑堡会议与中国共产党确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一二&#8226;九运动及其意义、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等主要史实。

通过华北事变及日本对华北地区侵略的教学,培养学生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瓦窑堡会议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整理和归纳日本对华北地区侵略的事实,明确由于日本得寸进尺加紧侵华步伐,使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运用矛盾分析和阶级分析的方法,学习并掌握毛泽东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在问题的引导下,在分析、归纳中掌握一二&#8226;九运动的基本史实;通过设问、探究、答疑等活动,强化对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日本对华北地区侵略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实质──变中国为其殖民地;通过一二&#8226;九运动的教学,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和人生观的教育,激发学生把个人命运同祖国命运相联系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制定过程和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过程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团结抗日已成为当时全民族的呼声,中国共产党善于把握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及时制定出符合民族利益的正确决策,顾全大局,促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全民族利益的政党,也说明中华民族具有很强的凝聚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西安事变。

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提前布置学生从教科书、课外读物、互联网中搜集自己最感兴趣的西安事变中的重要人物的材料。

教师根据学生搜集的材料指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分类和整理。

教师精心选择一些文献材料和《毕业歌》、“一二&#8226;九运动”、“西安事变”等影视资料,并制成多媒体。

高一历史下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学案

高一历史下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学案

高一历史下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学案【考试目标】一、华北事变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为侵占华北而蓄意制造了一连串事件,总称。

包括(1)《何梅协定》的主要内容是。

(2)日本又策划,妄图把华北变成第二个满洲国。

二、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制定①1935年,“”,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②同年底,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

③毛泽东作的《》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三、“一二·九”运动年12月9号,北平学生游行示威,高喊、、等口号,这就是“一二·九”运动。

它促进了中华民族新觉醒。

四、西安事变1、背景①华北事变后,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②在中共感召下。

③张杨要求④蒋介石2.和平解决原因:要求和平解决的力量有、、、。

3、历史意义显示出各阶层要求的强烈愿望。

中共表达了团结抗日的诚意。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的序幕,它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题型示例】例1 中国共产党发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号召是在A蒋介石对中央苏区第四次“围剿”时 B“何梅协定”签订后C瓦窑堡会议期间 D西安事变发生后〖解前思考〗解题关键,掌握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方针政策随之调整.〖解析〗 2000年全国高考题,考查记忆能力。

A史实发生于1933年,正时“围剿”与反“围剿”斗争激烈的时刻,不可能提这样的口号。

《何梅协定》签订是1935年,红军正处于长征阶段,但面临华北事变,民族危机的关头,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共提出了这一号召。

〖答案〗B〖解后归纳〗分析主要矛盾的变化影响政党的方针政策。

共产党在1931年九一八以后,发表宣言,号召“发动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展开反蒋抗日斗争,1935年华北事变后,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领导“一二·九”运动,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国民党方面,蒋介石先是实行不抵抗政策,接着又提出“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爱国将领冯玉祥、蔡廷锴等抗日反蒋,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教学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目标导航知识与能力:了解或掌握华北事变;“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

过程与方法:(1)综合分析日本进一步引起国内各阶级、各阶层对抗日态度的变化。

(2)分析中共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日本侵占东三省后,又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制造了华北事变,妄图把华北变成第二个满洲国,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团结抗日已成为全民族的呼声。

中国共产党不失时机地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使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将要到来时掌握政治上的主动,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总结中国革命的成功、失败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已经逐渐成熟起来,能够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自己的方针政策。

西安事变发生后,当时中国共产党把握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及时制定出符合民族利益需要的正确政策,顾全大局,促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这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全民族利益的政党,也说明中华民族具有很强的凝聚力。

课时安排2课时重点、难点分析.重点分析:(1)中国共产党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是重点。

日本侵占东三省后,又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制造了华北事变,妄图把华北变成第二个满洲国,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中国共产党不失时机地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使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将要到来时掌握政治上的主动,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总结中国革命的成功、失败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已经逐渐成熟起来,能够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自己的方针政策。

(2)西安事变是重点。

西安事变是在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和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背景下发生的。

它的发生对中国乃至世界都有很大的影响。

而它是否和平解决,又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问题。

2.难点分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扭转时局的关键。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局势的发展存在着两个可能性。

这是中华民族命运如何发展的大问题。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对当时中国时局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既结束了国共两党十年来的对峙局面,停止了内战,又为两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共赴国难,一致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因此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教学过程设计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1931年9月18日以来日本帝国主义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国的?而国民政府又是怎样做的?生:(思考并回答)一、华北事变师:华北事变指的是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为侵占华北而蓄意制造的一连串事件。

同学们想一想,华北为什么成为日本大规模侵略的目标呢?先看二段材料。

(投影)材料一:全国煤产量不过2800万吨,而(华北)五省每年所有产量约在1300万吨左右;河北棉花和山东小麦的产量,均为当时全国之冠;全国国有铁路实有长度13017公里,……五省境内实有4631公里,占实有总长度的35%;天津、秦皇岛、青岛、烟台等地,为五省对内对外贸易的重要进出港口;在南京国民政府的财政收入中,五省关、盐、统三大税收合计,每年有13200万元。

——中国现代史大事纪事本末》(上)第688~689页材料二: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室孝良在给关东军的秘密情报中说:“1931年九一八,发动满洲事变而占据之,一时帝国市场与原料,得稍缓和。

……现在,满洲市场亦臻饱和,短期间亦难再行扩大,即不能与帝国生产率之增进相调和。

”“帝国原料与市场问题的解决是不能不注意易于进攻的。

……中国华北。

”“华北,诚我帝国之最好新殖民地。

”——《中国现代史大事纪事本末》(上)第688~689页生:(研读材料,然后回答)师:正由于华北在全国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并有着优越的交通条件,日本为了满足其扩展的需要,自然就把新的侵略目标放在华北。

结合刚才看到的材料,从中可以看出,日本侵略华北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生:(回答)师:为了达到把华北变成第二个满洲国的目的,1935年,日本在华北先后制造了一系列的事件。

.“何梅协定”师:同学们看课本有关何梅协定的背景和内容。

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说何梅协定的签订,使华北危机日益严重?生:(思考并回答)师:日本通过何梅协定,实际控制了河北省,华北门户洞开。

日本为了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又策划了“华北五省防共自治运动”。

2.日本策划“华北五省防共自治运动”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图和资料。

提示学生:华北五省包括河北、山西、察哈尔、绥远、山东)1935年10月,日本内阁会议正式确立了《鼓励华北自主案》。

接着,河北香河县汉奸在日军掩护下,占领县城,实行“自治”。

随后,河北数十个县相继“自治”。

11月,汉奸殷汝耕在通县发表宣言,宣称冀东22个县“脱离中央”,“自治独立”,成立了“冀东防共自治政府”,他自任“政务长官”。

国民党政府不允许华北脱离中央政府的管辖而“自治”,但又慑于日本的武力威胁,采取了适应日本“华北政权特殊化”要求的方针,成立了“冀察政务委员会”。

委员会名义上隶属国民政府,实际上具有很大的独立性。

日本把它看作是使华北成为第二个满洲国的过渡。

师:华北事变的影响是什么呢?生:(思考并回答)师:(加以归纳)影响有两个:一是使华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日趋殖民地化,中国的民族危机加深;二是损害了英美在华北的经济利益,引起英美对日本的不满。

二、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师: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从中华民族的利益出发在政策上作了重大调整。

同学们先看课本。

想一想,哪些史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策?生:(回答)师:第一是发表“八一宣言”。

请同学们看课本“八一宣言”的这段材料并思考两个问题:(1)材料中的三个“无论”,表现出中国共产党政策有什么变化?(2)中国共产党向全中国人民发出什么号召?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生:(思考并回答)师:“八一宣言”的发表,表明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政策的态度有了明显变化。

在大敌当前之时,中国共产党向全中国人民发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反映了当时全国广大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发展。

第二是1935年底,结束万里转战的中央红军,刚刚在陕北站稳脚根,中共中央即在瓦窑堡召开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及时地制定出适合新情况的政治路线和革命策略。

第三是毛泽东在瓦窑堡会议结束后,在一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根据瓦窑堡会议精神,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

请同学们看书课本,思考并讨论三个问题:毛泽东的这个报告讲了几个内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什么必须由共产党领导?为什么说这个报告奠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生:(阅读、思考并回答)师:第一和第二个问题比较容易理解,我们看看第三个问题。

(看投影)由于当时政治形势和中日民族矛盾上升,这就迫使一切不愿当汉奸亡国奴的中国人起来参加抗日民族战争,党就要“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是今天的革命向反革命进攻的需要。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155页师:毛泽东这段话告诉了我们什么?生:(回答)师:我们再来看一段材料。

(看投影)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

……这种情形,就给中国一切阶级和一切政治派别提出了“怎么办”的问题。

……中国的工人和农民都是要求反抗的,小资产阶级也是要反抗的,民族资产阶级的态度在今天的时局下有起变化的可能性。

国民党营垒中,在民族危机到了严重关头的时候,是要发生破裂的。

……他们中的英美派,从自身利益出发,在英美的督促下,是有可能参加抗战的。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第136页师:毛泽东这段话讲了什么观点?生:(回答)师:在这两段话里,毛泽东阐述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毛泽东的这个报告从主要矛盾变化入手,分析了当时中国政治形势的特点,论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这就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中国共产党开展建立统一战线的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

此时正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的伟大转折时期。

瓦窑堡会议和毛泽东的报告表明党已克服了长征以来“左”的思想干扰,不失时机地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

因而使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就要到来的时候,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表明中国共产党已在革命实践中逐渐成熟起来,能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制定自己的方针政策。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在当时起了怎样的作用呢?最好用史实来说明。

生:(回答)三、“一二九”运动师:我们先来看一段材料。

(投影)亲爱的全国同胞:华北自古是中原之地,现在,眼见华北的主权,也要继东三省热河之后而断送了!……安心读书吗?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亲爱的全国同胞,中华民族的危机,已到最后五分钟。

我们,窒息在古文化城里上着最后一课的青年,实已切身感受到难堪的亡国惨痛。

……——《清华大学救国会告全国民众书》1935.12.9根据这段材料,同学们说说“一二九”运动是在什么情况下爆发的?生:(回答)师:(概括)冀察政务委员会即将成立,华北人民痛感沦亡迫在眉睫,华北危机日益严重。

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的号召下,在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北平大中“一学生成立了联合会,并于12月9日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二九”运动开始了。

它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2月9日这一天的示威游行,清华、燕京大学等城外的学生被军警阻拦,在西直门与军警发生冲突。

城内二千多名学生冲破军警包围,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到新华门前请愿。

由于请愿没有结果,学生们把请愿改为游行。

当游行队伍到达王府井大街时,人数已增加到三千人。

军警用水龙头向学生队伍喷射,并用皮鞭、木棍从两侧夹击过来,学生队伍被打散了,有40多人受伤。

第二天,北平各校举行全市总罢课。

第二阶段12月16日是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的日子。

这天,北平学联又组织了浩大的游行。

大家看课本小字,了解游行的概况。

生:(看课本)师:了解了“一二九”运动发生的背景和经过之后,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

一个是“一二九”运动发生在当时有什么意义和影响?二是现代青年应该向当时的青年学习什么?生:(思考并讨论)师:(概括地指出)第一个问题在书上,讲了四点(指导学生在书中找出四点)。

第二个问题是作为现代青年,应该发扬“一二九”运动的爱国主义传统,爱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时刻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当祖国需要的时候,我们应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

现在,在千百万张平静的书桌都能放下的时候,国家和民族需要什么?我们又应怎样去做呢?生:(思考)师:“一二九”运动后,党指出:革命青年知识分子必须走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目的是扩大学生运动的影响,向工农宣传抗日,争取最大多数的群众加入抗日的行列。

北平学联组织了南下宣传团,到平津和河北等地区的工厂、农村、军队中,进行抗日宣传。

其它地区的学生们也组织起来,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出现新高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