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的发展过程

合集下载

医学影像发展历程

医学影像发展历程

医学影像发展历程医学影像发展历程的第一个阶段是X射线成像的发展。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发现了X射线。

这一发现引发了医学领域对X射线在诊断中的潜力的关注。

不久之后,人们开始运用X射线来观察和诊断骨骼和器官的病变。

这种成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检测骨折、肺部感染等疾病。

随着时间的推移,医学影像的发展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即放射线造影技术的出现。

1927年,英国医生安德鲁·布莱尔·道尼开创了放射线造影技术,这种技术通过向体内注射特定的荧光剂来增强影像的对比度,使医生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内部结构。

放射线造影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肾脏、血管等器官的观察和诊断。

第三个阶段是医学超声成像技术的出现。

20世纪50年代初,医学科学家开始尝试利用超声波在人体内部产生图像。

医学超声成像技术是一种无创、实时的成像技术,通过检测超声波在组织中的反射和散射来形成图像。

这种技术在妇产科、心脏病学和肝脏病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第四个阶段是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的出现。

1972年,英国科学家高德曼和南丁格尔开创了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这种技术通过将X射线成像与计算机图像重建技术相结合,可以获得更准确、更详细的断层图像。

CT技术在肿瘤学、神经学和心脏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到了20世纪80年代,医学磁共振成像(MRI)技术逐渐成熟。

MRI技术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来产生图像,可以为医生提供高分辨率、多层面的内部结构图像。

MRI技术在神经学、骨骼学和肌肉病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最近几十年来,随着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也进入了数字化时代。

数字医学影像技术使得医生能够将影像数字化、存储、传输和分析,进一步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总之,医学影像发展经历了X射线成像、放射线造影、医学超声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和医学磁共振成像等多个阶段的发展。

每个阶段的出现都标志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为医生提供了更多的诊断工具和方法。

医学影像学发展历程

医学影像学发展历程

医学影像学发展历程1985年11月8日,当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Wilhelm Conrad Rontgen)用一个高空玻璃管和一台能产生高压的小型机器做实验时,发现了X线。

1895年11月22日,伦琴用X线为其夫人拍摄了手的照片,就开始了X线摄影。

1901年伦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伦琴与1923年2月10日去世)。

(一)放射技术开始:1895年12月22日,一张X线照片诞生,早期的X线管(阴极射线管)是有正负电极的真空玻璃灯泡,其电阻不能稳定;1908年Willian D Coolidge博士,制造了用乌斯作为电子源的保持高度真空的热阴极X线管。

1896年2月3日美国物理学家制造了第一台医用X线设备。

1896年,荧光屏是由一张卡纸片的一面涂上氰化铂钡制成的,不久,爱迪生发现了钨酸钙的荧光物质比氰化铂钡成像效果好,他制出了自己的荧光屏装置,命名为爱迪生荧光检查器。

1906年我国第一台X光机安装在宁波。

1913年,Gusraw Bucky博士制作出控制散射线的滤线栅,同年推出了X线胶片。

1921年匈牙利人提出了体层理论。

大约1929年荷兰推出了第一台旋转阳极X线管;(技术专家WWMowry认识到技术标准化的必要性),于30年代提出一套穿透身体每一部位的技术,即在人体不同部位厚度不同的基础上,精心制作出一个曝光条件表;部位厚度d乘以2+27(常数)得到可充分穿透不同部位的最小kVp值、固定mAs值(即变动kV法)。

1953年,上海医疗器械公司制造出我国第一台X线机。

1972年,研制出稀土增感屏,并投入临床应用。

1983年,日本富士公司首先推出了他们的存储荧光体方式的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即CR系统。

1997年以后,数字摄影,即DR相继问世。

医学影像学发展历程

医学影像学发展历程

医学影像学发展历程医学影像学是指利用各种影像技术来观察和分析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一门学科。

它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历程。

早期探索: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

当时主要使用的是X射线技术,医生通过照射患者身体部位,然后观察并分析X射线的像片来进行诊断。

放射学技术的突破:20世纪20年代,放射学技术有了重大突破。

首先是引入了造影剂,使得内脏器官和血管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在X射线图片上。

此外,还发展了透视技术和摄影技术,使得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观察和分析影像。

核医学的兴起:20世纪50年代,核医学作为医学影像学的一个分支逐渐兴起。

核医学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来观察人体器官的代谢和功能状态。

通过核医学技术,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一些疾病,如肿瘤等。

超声波技术的应用:超声波技术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应用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

超声波技术通过声波的反射和传导来观察和分析人体内部结构。

该技术具有无创、安全、实时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计算机断层扫描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的发展引起了医学影像学的一场革命。

CT技术通过多个角度的X射线扫描,生成横断面的影像。

它能够提供更准确细致的图像,帮助医生更好地进行诊断。

磁共振成像的突破:20世纪80年代,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开始在医学影像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MRI技术利用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来观察和分析人体内部结构。

该技术对于柔软组织的成像效果较好,因此在神经学、骨骼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随着计算机和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医学影像学也得以蓬勃发展。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得影像的传输、存储和分析更加便捷,同时也提高了影像的质量和分辨率。

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医学影像学将继续迎来新的突破。

例如,人工智能的应用将能够帮助医生更快速、准确地进行诊断。

此外,微创手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也将与医学影像学更好地结合,推动医学诊断和治疗的发展。

医学影像学发展历程

医学影像学发展历程

医学影像学发展历程医学影像学作为一门现代医学科学,起源于20世纪初。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影像学在过去的百年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1913年,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发明了X射线,这被视为医学影像学的起点。

当时,人们开始使用X射线技术来获取人体内部的影像信息,从而实现对疾病的初步诊断。

在20世纪20年代,增强型X射线技术的发明与应用使得医学影像学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通过使用对比剂,医生们能够更清晰地看到血管和某些脏器的图像,从而提高了诊断水平。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被广泛应用。

CT技术通过将X射线扫描患者身体的不同部位,然后通过计算机技术将这些扫描结果合成为一个三维图像,从而提供了更为准确的诊断依据。

随着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MRI技术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获得人体内部的详细图像,不需要使用任何放射性物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对骨骼、关节、脑部等的诊断。

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与进步,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又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影像的质量和清晰度,使得医生们能够更准确地观察和诊断患者的病情。

此外,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的引入也使得医学影像学在减轻医生工作负担和提高诊断准确性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在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医学影像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方法,对海量医学影像数据库进行分析和学习,从而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与预测。

总而言之,医学影像学作为一门现代医学科学,经历了从X射线到CT、MRI和数字化的发展历程。

这一发展历程中,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医生提供了更为准确、快速和安全的影像诊断手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医学影像学将进一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和工作效率,为患者的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技术

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技术

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技术医学影像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应用影像技术来诊断、治疗和监测疾病。

医学影像技术是通过不同的影像设备和技术对人体内部组织和器官进行成像和分析的方法。

本文将就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历程、主要影像技术、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历程医学影像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的医学影像技术非常有限,主要依靠X射线等辐射成像技术。

20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成像设备的不断进步,医学影像学取得了巨大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包括CT、MRI、超声等多种影像技术体系,为医学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二、主要医学影像技术1. X射线成像技术X射线成像技术是医学影像学中最早应用的成像技术之一,通过X射线对人体内部进行成像。

它广泛应用于骨科疾病、胸部疾病等方面的诊断和治疗。

2. CT成像技术CT(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是一种通过X射线成像并结合计算机重建多层次断面图像的影像技术,可以清晰显示人体内部各个部位的解剖结构,广泛应用于头部、腹部、胸部等部位的诊断。

3. MRI成像技术MRI(磁共振成像)技术利用核磁共振原理成像获得人体内部组织器官的高分辨率影像,对软组织结构有较好的显示效果,常用于脑部、脊柱、关节等部位的诊断。

4. 超声成像技术超声成像技术是通过声波对人体进行成像,具有无辐射、成本低、便携等优势,适用于多种部位的诊断和治疗。

5. 核医学成像技术核医学成像技术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等成像剂对人体进行成像,可以观察代谢、功能等方面的信息,有着独特的应用优势。

三、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领域医学影像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研究、医学教育等各个领域。

在临床医学中,医学影像技术成为诊断疾病、指导手术、评价治疗效果等必不可少的工具。

在医学研究中,医学影像技术可以用于观察病理生理过程、评估新药疗效等。

在医学教育中,医学影像技术可以帮助医学生更好地理解人体结构、疾病变化等。

四、医学影像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学需求的不断增长,医学影像技术将会朝着更加智能化、精准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及其应用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及其应用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及其应用医学影像学是一门研究生物医学信号获取、处理、分析和诊断的交叉学科,已成为现代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发展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以来,自此以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成为医学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历程、技术进步以及应用现状。

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历程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个主要阶段:X线成像、CT扫描、MRI成像和超声成像。

这些技术的发展根据不同的物理原理和技术特点不断进化,并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X线成像是医学影像学的开端,最早于1895年被发现并应用于医学。

通过X射线穿透人体,把人体内部影像投射到特殊的片子上,从而获得人体内部的结构图像。

尽管X线成像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因为它可以诊断骨折和肿瘤等疾病,但它也具有一定的限制,比如其无法显示软组织,不能诊断脑血管疾病等。

CT扫描是1970年代开始出现的一种新型成像技术。

与X线成像技术类似,CT扫描也是采用X射线穿透体表,然后通过计算机的重建算法,将人体内部的三维结构显现出来。

CT扫描的优势在于它不仅可以识别骨骼结构,同时可以诊断脑部、肺部和腹部器官的疾病。

因为提供了更精确的图像,它成为医学影像学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MRI成像是应用磁共振原理的成像技术,也在1970年代被发明。

与X射线成像和CT扫描相比,MRI成像不需要使用放射性物质,同时也可以产生高质量的图像。

MRI成像在诊断软组织疾病方面非常有用,例如在肌肉骨骼系统和神经系统的诊断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超声成像是一个较新的技术,它基于反射的声波信号,通过放置一个震源在人体表面来扫描人体组织。

超声成像的优点在于它可以实时成像,不需要放射性物质,并且可以在婴儿、孕妇和敏感患者身上进行。

二、医学影像学的技术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医学影像学也不断地得到改进。

以下是一些最新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介绍:1、数字影像处理技术数字影像处理技术基于数字信号,称为数字成像,是医学影像学中的一种新兴技术。

医学影像学发展史

医学影像学发展史

医学影像学发展史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医学影像学已经成为了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医学影像学透过各种技术手段,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疾病病变的位置、形态和特征,为准确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本文将带领读者回顾医学影像学发展的历程。

一、放射学的开端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放射学发现。

当时,德国物理学家康拉德·伦琴用带电粒子(如x射线)照射物体后,发现照射点周围的物质会发出发散性的光,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伦琴射线”。

这项发现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兴趣,从而开启了医学影像学的先河。

二、X射线的应用伦琴的发现为X射线的应用埋下了伏笔。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将X射线应用于医学实践,成功地拍摄到人体的骨骼结构。

这个突破性的发现使得病理学家能够直接观察到人体内部的结构,帮助医生诊断骨折和其他内源性病变。

随后,X射线技术得到了不断改进,成为了常规的临床工具。

三、放射学的崛起20世纪初,放射学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医学领域的重要分支。

放射学家们继续研究X射线的性质,并开发了更加高级的成像技术。

其中,最重要的突破之一是康普顿效应的发现。

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1923年发现,X射线在物质中的散射方向和能量会发生变化,这为放射学家提供了更多关于人体组织内部结构的信息。

四、超声波和核磁共振的出现除了X射线,医学影像学的发展还受益于其他技术的突破。

20世纪50年代,医学界开始使用超声波来成像。

超声波成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方式,可以帮助医生观察到内脏器官、血管和胎儿等。

与此同时,核磁共振成像(MRI)也开始应用于临床医学。

MRI技术通过对人体内部的磁共振信号进行分析,能够提供更为精细的解剖图像,对于神经系统等特定区域的检查非常有帮助。

五、计算机断层扫描的引入20世纪70年代末,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的引入彻底改变了医学影像学的面貌。

CT技术通过结合X射线和计算机算法,能够生成更为精确的人体内部结构图像。

医学影像学专业详解

医学影像学专业详解

医学影像学专业详解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应用生物物理学、医学和计算机科学知识,利用影像设备进行医学诊断和研究的学科。

它是现代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和疗效评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医学影像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应用领域进行详解。

一、医学影像学的基本概念医学影像学是一门以人体内部结构、功能及病理变化为研究对象的学科,通过运用影像设备,将人体内部的结构、功能和病理变化转化为可视化的影像,以便医生能够准确诊断疾病和制定治疗方案。

医学影像学的主要任务是提供高质量的影像,并结合医生的临床经验进行诊断。

二、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历程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的关注点主要是X 射线的应用。

随着X射线成像技术的逐步完善,医学影像学逐渐发展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并引入了其他成像技术,如放射能量成像、超声波成像、核磁共振成像和计算机断层成像等。

这些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医学影像学得以在临床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医学影像学的应用领域1. 临床影像诊断:医学影像学在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影像进行观察和分析,医生能够发现异常发育、肿瘤、感染、损伤等疾病的征兆,并根据影像结果制定治疗方案。

2. 介入放射学:介入放射学是一种通过引导影像设备,将治疗器械直接送达到病变部位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它广泛应用于血管疾病的治疗、肿瘤的化疗和放疗等方面,具有微创、安全、高效的优点。

3. 影像辅助诊断:医学影像学在其他医学学科中的应用也愈加广泛。

例如,它可以用来评估心脏功能、研究脑功能、观察胎儿发育,甚至应用于骨科和牙科等领域的诊疗工作。

四、医学影像学的发展趋势随着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医学影像学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得医学影像的诊断速度和准确度大大提高,同时也降低了医生的工作负担。

此外,虚拟现实技术的引入也使得医学影像的观察和研究更加直观和真实。

医学影像学发展历程

医学影像学发展历程
和介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1901获首届 Nobel 物理奖
伦琴教授
世界首例 X 线片
X线诊断/放射学的形成
X线胸片,陈旧性 心梗-肺淤血、 间质性肺水肿
髋关节脱臼/骨折 X线平片
胃双对比造影 早期胃癌
胸降-腹主瘤样 扩张 + 狭窄
同例球囊扩 张术后
X线心脏造影 单心室畸形+小樑囊 ↓
X线冠脉造影 ↑ 左冠脉及分支正常
病防治进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 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交叉融合,是生命 科学-医学科学发展的另一重要趋向
- 医疗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人”,必然 具有生物学和人文社会的双重特征
• 医学影像学将如何发展
- 影像诊断-由大体形态向生理、 功能、 代谢成像进 展; 介入治疗向纵深发展, 两者结合仍是今后主要 方向
- 专业人员/队伍全面科学素质待提高,尤其加强中 青年学科带头人的培养
- 地区,甚至单位间发展不平衡, 如发达、沿海地 区和欠发达地区,影像诊治/科研水平,有相当/一 定差距
- “大影像” 概念的现代医学影像学科建设,应大力 加强、完善
• 科技事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 1.引进、仿制为主阶段;2.消化、吸收、改进为主阶 段;3.自主创新为主阶段
z 1970后~80初-Lauterbur PC 和 Mansfield PN-MR的开发应用, 2003 获 Nobel 生理 学/医学奖
颅脑CT扫描 ↑ 腔隙样梗塞
肝脏CT扫描巨大肝癌 ↑ 颅脑 CT →
颅脑 MRI →
心脏大血管 MRI
室间隔缺损↓ 主动脉缩窄 →
31P MRS
← DSA 肺静脉期
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形成和发展
• CT的开发、应用、奠定了以体层成像 /电子计算机图

医学影像技术发展历程

医学影像技术发展历程

医学影像技术发展历程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

以下是该领域重要的里程碑和技术进展:1. X射线技术的发现: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偶然发现了X射线。

他的发现引发了医学影像学的诞生,并且很快被广泛应用于医疗诊断。

2. 第一个X射线照片:1896年,第一张X射线照片在德国的基尔发出。

该照片显示了一个人手中铅质戒指的影像,标志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起步。

3. 放射学的建立:20世纪初,医学放射学先驱们开始对X射线产生的影像进行研究和分类。

这一领域的开创者包括威廉·柏金斯、康拉德·罗伊特根、奥古斯特·地尔贝斯和弗里德里希·帕乌利。

4. CT扫描的发明:1972年,英国的高斯顿·霍根斯和美国的艾伦·麦克劳兹分别独立发明了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

CT扫描利用X射线和计算机图像重建技术,可以产生高质量的体内横断面图像。

5. MRI技术的成熟:1977年,美国物理学家雷蒙德·戴维斯发明了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

MRI利用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来生成人体内部的详细图像,对软组织有着很高的分辨率。

6. 数字化医学影像:20世纪末,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医学影像逐渐从传统的胶片形式转变为数字格式。

数字化的医学影像可以更方便地存档、传输和处理,提高了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

7. 影像导航技术的发展:近年来,随着3D成像、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技术的进步,医学影像导航技术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医生可以在手术过程中使用影像导航系统,以提供更准确的导航和操作指导,从而改善手术效果。

总的来说,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X射线到CT、MRI 和数字化影像的演进。

这些技术的进步为医学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准确、便捷和有效的手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医学影像技术还将继续发展,为医学领域带来更多的创新和突破。

医学影像学总论

医学影像学总论

67/100
医学影像学总论
68/100
(四) 驰豫时间与MRI成像 组织弛豫时间恒定与差异
是MRI成像基础。
医学影像学总论
69/100
医学影像学总论
70/100
医学影像学总论
71/100
(五) 脉冲序列与加权像 脉冲 序列(连续施加脉冲)决定将从组织 取得何种信号,重复时间 (repetition time ,TR)决定能否 显示出组织间T1差异。T1加权像(T1 weighted image,质子密度加权像 (proton density weighted image, PDWI) 回波时间(echo time ,TE)左右着 T2信号及时间。T2加权像 (T2weighted image ,T2WI)
医学影像学总论
46/100
三 CT新技术
1.再现技术 (rendering trchnic) 表面再现:最大强度投影:容积再现: 可取得三维立体图像,能够旋转,用于
骨骼显示和CT血管造影(CTA) 2.彷真内镜显示技术。是计算机技术.
能够显示全部管腔器官。
医学影像学总论
47/100
第四节 CT 分析与诊疗 了解扫描技术与方法:窗 技术应用: 病变详细分析:
(2)掌握图象观察与分析方法,并能区分 正常与异常表现以及了解异常表现病理基础 及其在诊疗中意义。
医学影像学总论
6/100
(3)了解不一样成像伎俩在 不一样疾病诊疗中作用 与程度
(4)了解影像学检验在临床 医学诊疗中价值与程度。
(5)介入放射学
医学影像学总论
7/100
第一章 X 线 成 像 第一节 X线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53/100
时间减影法(temporal subtraction method) DSA设备包含IITV,高分 辨力摄像管,计算机,磁 盘,阴极线管和操作台。

医学影像学发展史

医学影像学发展史
人工智能可以对大量的医学影像数据进行有效管理 ,实现快速检索、分析和共享,提高医学影像数据 的利用效率。
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人工智能可以根据患者的医学影像数据和其 他信息,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 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医学影像学在精准医疗中的作用
精准诊断
医学影像学可以为精准医疗提供准确的诊断信息,帮助医生了解患 者的病情和病变情况,为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医学影像学发展史
contents
目录
• 医学影像学早期发展 • 医学影像学的中期发展 • 医学影像学的现代发展 • 医学影像学的未来展望 • 医学影像学的影响与意义
01
医学影像学早期发展
早期的医学影像技术
透视技术
最早的医学影像技术,通过X射线观察人体 内部结构。
放射性核素成像
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差 异进行成像。
04
医学影像学的未来展望
医学影像学的技术革新
医学影像技术不断
升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医学影像 技术也在不断升级,如更先进的 成像设备、更精确的成像算法等, 将进一步提高医学影像的分辨率 和准确性。
医学影像技术的融

未来医学影像技术将与其他技术 进行融合,如光学、超声、核医 学等,实现多模态成像,为临床 提供更全面的诊断信息。
精准治疗
医学影像学可以监测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调 整,提高治疗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精准预防
医学影像学可以通过对人体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监测,发现潜在的疾 病风险,为预防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05
医学影像学的影响与意义
对医学诊断的影响
01
02
03

医学影像学发展史

医学影像学发展史

医学影像学发展史医学影像学是医学领域中的一门重要学科,通过使用各种成像技术,以非侵入性或微创性的方式获取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图像。

本文将介绍医学影像学的历史发展,并探讨其对医学诊断和治疗的贡献。

一、早期成像技术早在公元前500年,人们就开始使用简单的成像技术来观察人体内部结构。

希腊神庙中的铅板描绘了人体器官的形状,帮助医生进行初步的诊断。

公元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发现了X射线,这是医学影像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X射线能穿透人体组织,并在胶片上产生阴影,揭示内部结构,使医生能够进行更准确的诊断。

二、放射学的兴起20世纪初,医学影像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建立起来。

放射学从此成为医学影像学的主要技术领域。

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一些重要的成像技术被发明出来。

1931年,美国放射学家约翰·霍普金斯·斯诺和英国放射科医生约翰·麦克唐纳尔德实现了放射线的旋转成像,这是最早的CT成像技术的雏形。

然而,由于当时计算机技术不发达,这项技术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1942年,英国物理学家兰德尔·莫斯利发明了放射性同位素扫描技术。

这种技术利用注射放射性同位素,通过探测器获取放射性同位素的分布情况,可以诊断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疾病。

三、数字医学影像的崛起20世纪70年代,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使医学影像学迎来了新的变革。

传统的胶片成像技术被数字影像技术所取代,医生可以通过计算机查看和处理图像,大大提高了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

1971年,英国物理学家戴维·夏克利和美国电气工程师莱斯特·费尔茨发明了CT扫描仪,正式开启了现代医学影像学的时代。

CT扫描仪使用旋转X射线和计算机算法来生成体素图像,可以显示人体内部的横截面结构。

1980年代,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开始应用于临床。

MRI利用强大的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可以生成高分辨率的人体组织图像,对诊断脑部疾病和肿瘤起到了重要作用。

影像学发展历程

影像学发展历程

影像学发展历程
影像学是研究和应用影像技术的学科,涵盖了医学影像学、工程影像学、计算机视觉等多个领域。

它的发展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壁画和绘画,但现代影像学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胶片摄影时代:20世纪初,人们开始使用胶片摄影技术进行影像记录和观测。

胶片摄影时代的影像学主要依赖于摄像机和胶片制作的技术,限制了影像质量和处理能力。

2.数字图像革命:20世纪80年代,数字图像技术开始兴起,
数字相机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这一时期的突破是数字化和计算机化,为影像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可能性。

3.医学影像学的崛起:20世纪90年代,医学影像学成为影像
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并且得到了迅猛发展。

医学影像学主要应用于医学诊断、疾病治疗和研究等领域,包括放射学、超声学、核医学等技术。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各种影像设备和技术不断涌现,如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等。

4.工程影像学的兴起:21世纪初,工程影像学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并迅速发展。

工程影像学主要关注图像获取、处理、分析和应用等方面,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和工业界。

例如,机器视觉用于产品质量检测,远程遥感用于环境监测等。

5.深度学习的应用: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在影像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深度学习通过神经网络和大数据训练,能够自动学习和提取影像中的特征,进一步提高影像处理和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

总之,影像学从最初的胶片摄影到现代的数字图像和深度学习技术,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革新。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需求的不断增长,影像学将继续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对医学影像学的认识

对医学影像学的认识

对医学影像学的认识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应用医学和工程学原理的学科,通过使用各种成像技术来观察和诊断人体结构和功能异常。

它在现代医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医生提供了全面且准确的临床诊断手段。

本文将从医学影像学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对医学影像学的认识进行探讨。

一、医学影像学的定义医学影像学是指通过各种成像技术对人体进行影像的获取、处理和解读的学科。

它通过采用X射线、磁共振、超声波等物理技术,将人体内部的结构、器官和功能呈现在医生眼前,从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二、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历程1. 传统X射线影像学:自1895年庆祝射线的发现以来,医学影像学就开始发展。

X射线透视和X射线摄影成为医生最常用的影像学技术,为医学提供了一种无创的诊断手段。

2. 核医学影像学:20世纪中叶,核医学影像学开始崭露头角,该技术通过注射放射性核素来观察人体内部的代谢和功能情况,如放射性同位素心脏显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等。

3. 超声诊断:20世纪50年代,医学中出现了超声波技术,它可以通过声波对人体进行成像,特别适用于妇产科、心脏等器官的检查。

4. 计算机断层扫描(CT):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医学影像学的面貌,它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断层图像,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更多的信息。

5. 磁共振成像(MRI):20世纪80年代,磁共振成像技术开始应用于医学影像学领域,该技术通过利用人体组织的磁性特性来生成图像,无辐射,成像质量高,并可提供多种图像对比度。

6. 其他成像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影像学也不断创新发展。

如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等。

三、医学影像学的应用领域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医学中广泛应用,它在以下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 诊断和鉴别诊断:医学影像学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类型、范围和严重程度,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例如,CT和MRI可以提供详细的图像信息,帮助医生鉴别病变是良性还是恶性。

医学影像学的历史与演变

医学影像学的历史与演变

医学影像学的历史与演变医学影像学是一门使用各种影像技术来诊断、治疗疾病的学科,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自19世纪以来。

本文将深入探讨医学影像学的历史与演变,了解其从最初的发展阶段到如今的技术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早期影像技术的出现医学影像学的雏形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当时医学领域对于人体内部结构的认识主要依靠解剖学和临床表现。

直到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朗特根发明了X射线,才在医学诊断领域引起了革命性的改变。

X射线的发明为医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来观察人体内部结构,从而使得医学影像学逐渐崭露头角。

二、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历程随着X射线技术的逐渐完善和发展,医学影像学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20世纪初,放射科医生开始使用X射线进行常规检查,以寻找人体内部异常。

随后,随着CT扫描、MRI等影像技术的不断涌现,医学影像学逐渐成为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先进的影像技术不仅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还为医生提供了更多治疗方案的选择。

三、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随着科技的持续进步,医学影像学的研究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数字化医学影像技术的出现,使得影像的存储、传输和分析更加方便和快捷。

此外,3D打印技术的应用也为影像学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医生可以通过3D打印出的实体模型更好地理解病变部位,提前制定手术方案,降低手术风险。

四、医学影像学的未来展望在不断变革的医疗环境下,医学影像学也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与挑战。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影像诊断辅助系统将会逐渐普及,大大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和诊断准确性。

同时,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创新,医生对于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案也将会不断地完善和更新。

总结:医学影像学作为医学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发展历程承载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通过对其历史与演变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医学影像学在改善医疗质量、提高诊断准确性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也可展望其未来在医学领域中的更广阔应用前景。

愿医学影像学在不断发展中,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

对医学影像学的认识

对医学影像学的认识

对医学影像学的认识医学影像学是一门通过成像技术对人体各种器官、组织和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医学影像学有多种成像技术,包括X线、磁共振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超声波和核磁共振成像等。

这些成像技术在诊断疾病、监测疗效和进行手术规划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历程医学影像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期的X线发现。

随后,各种成像技术陆续出现,进一步推动了医学影像学领域的发展。

在20世纪50年代,发展出了放射学、超声学和核磁共振成像等新技术,为医学影像学的临床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更丰富的手段。

21世纪初期,数字成像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使得医学影像学在成像精度、图像处理和网络传输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突破。

医学影像学的应用领域医学影像学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检查、诊断和治疗。

在诊断方面,医学影像学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类型、部位和程度等方面,如心血管疾病、癌症、骨折、脑卒中等。

在治疗方面,医学影像学可以为手术、化疗和放疗等治疗方法提供依据,同时监测疗效和预防并发症等。

医学影像学的技术和原理医学影像学的成像技术有多种,每种技术的成像原理和用途都不同。

X线成像:X线成像是最早的一种成像技术,其原理是利用X射线穿过人体组织的不同密度,通过投影到X光底片或数字探测器上来获得图像。

X线成像适用于检查骨骼系统、胸部和腹部器官等。

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成像利用磁场和电磁波进行成像,通过测量组织中的水分子在磁场中的旋转以获得图像。

磁共振成像适用于检查脑部、骨髓和关节等。

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CT)利用X射线和计算机分层成像的技术进行成像。

与传统X线成像不同的是,CT可以产生大量的切片图像,帮助医生更精确地定位病变和情况。

CT适用于检查肺部、肝脏、头部和骨髓等。

超声波成像:超声波成像利用高频声波进行成像,通过测量声波反射信号产生图像。

超声波成像适用于检查心脏、胎儿和肌肉组织等。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趋势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成像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学在成像精度、速度和准确性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医学影像技术发展历程

医学影像技术发展历程

超声成像技术:通过 检测组织对超声波的 反射和散射来研究组 织结构和功能
临床诊断
医学影像技 术在临床诊 断中的应用
医学影像技 术在疾病诊 断中的作用
医学影像技 术在疾病治 疗中的作用
医学影像技 术在疾病预 防中的作用
治疗规划
医学影像技 术在治疗规 划中的应用
影像技术对 疾病诊断和 治疗的影响
04 数字化医学影像技术 的未来发展趋势
三维重建技术
原理:通过计算机算法将二维图像转换为三 维模型
应用:医学影像诊断、手术规划、生物医学 研究等领域
技术发展:从最初的手动重建到自动重建, 从简单的表面重建到复杂的内部结构重建
优势:能够更直观地展示人体内部结构,提 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效率
功能成像技术

1924年,发明CT 扫描技术,实现了 对体内结构的三维
重建
1972年,发明 MRI技术,实现了 对软组织的高分辨
率成像
1990年代,发展 出PET技术,实现 了对生物体内代谢
过程的可视化
数字化医学影像
01 数字化医学影像技术 的发展历程
02 数字化医学影像技术 的优势
03 数字化医学影像技术 的应用领域
03
1913年,美国医生威 廉·康拉德·伦琴发明了 第一台CT扫描仪
05
1950年代,美国医生 艾伦·科恩发明了第一 台核磁共振成像仪
02
1900年,法国医生贝 内迪克特·马雷发明了 第一台X射线机
04
1920年代,英国医生 约翰·麦克劳德发明了 第一台超声波扫描仪
重要里程碑
01
02
03
04
1895年,伦琴发 现X射线,开创了 医学影像技术人:刀客特万

简述医疗影像发展历程

简述医疗影像发展历程

简述医疗影像发展历程医疗影像是指将医学图像技术应用于疾病诊断、治疗和研究的一种方法。

医疗影像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影像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创新。

以下是医疗影像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首次应用射线:医学影像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发现了X-射线。

这一发现引发了医学图像学的诞生。

伦琴的实验表明,在人体上面使用X-射线可以看到骨骼,从而使这一技术成为之后医学诊断中重要的工具。

放射学的兴起:伴随着X-射线的诞生,医学影像学逐渐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1901年,德国放射学家沃尔夫冈·康拉德·伦琴首先将胃肠条形造影图像引入到医学诊断中。

此后,放射学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包括乳腺摄影、脑部扫描以及骨科影像等。

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的发展使得医学影像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CT扫描技术通过将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能够获得更为精确的二维断层图像,为医学诊断提供了更多信息和线索。

这一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影像学的发展方向,使得医学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得到大幅提高。

核磁共振成像(MRI)的引入:20世纪80年代,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引入进一步推动了医学影像学的发展。

和X-射线不同的是,MRI技术利用了核磁共振原理来获取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图像。

与CT技术相比,MRI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全面的结构信息。

因此,它逐渐成为了医学影像学中常用的一种技术。

数字化影像的时代: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进步,医学影像学逐渐从传统的胶片形式转向了数字化形式。

数字化医学影像具有存储、传输和处理方面的优势,医疗机构可以更加方便地管理和共享病人的影像资料。

此外,随着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进步,病人的影像资料也能够进行三维重建和立体显示,为医学诊断和手术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CT新技术的应用
(一)多平面重组与表面三维重组 螺旋CT连续扫描所获的原始数据是多平面重组 (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 ,MPR)及三维重组 技术的基础,利用螺旋CT扫描获得的容积数据,经 计算机重组可形成冠状面、矢状面及任意方位图像, 以及脏器表面结构各种三维图像如最大强度投影 (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表面遮盖 显示(surface shaded display,SSD)、容积再现 (volume rendering,VR)图像等,有利于显示结 构的复杂解剖和空间关系。主要临床应用于骨性结 构、含气器官、腹腔脏器和肿瘤等(图1-1-1- 1~4)。
第三节 MRI检查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利用原子核在 强磁场内发生共振所产生的信号经图像重建的一种成像技术。
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
早在1946年美国科学家Bloch等报道了磁共振现象; 1973年美国科学家Lauterbur在美国著名科学学术杂志Nature 发表了水的磁共振成像图像。1986年第1台磁共振成像仪研 制成功,1993年用于研究与测量人类大脑功能的磁共振成 像仪即功能MRI(f MRI)问世。MRI现已广范应用于医学 影像诊断、医学基础研究,以及医学治疗(MRI介入治疗) 等。 目前,最新超高场7 T全身MR成像仪用于临床的申请 已在2005年1月被美国FDA批准,并开始投入临床测试与应 用;9.4 T MR成像仪现正在美国通过FDA无明显危险许可 证;以3 T为代表的超高场MR成像仪已有成熟的临床与科 研应用报道。因此,超高场MR成像仪现已成为磁共振技术 发展的主力军。
与传统X线成像对比,CR有如下ຫໍສະໝຸດ 点:

1、数字化输入代替了书写或者贴铅字 2、可以反复运用的成像板取代了胶 3、用计算机查阅影像替代了观片灯 4、磁盘存储图像,节约了人力和物力 5、胶片给就诊者,方便临床诊治工作 6、可通过PACS传输图像进行远程会诊 7、可对影像做后处理,提高诊断质量
(四)CT灌注成像

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是获得活 体组织微循环血流信息的一种检查方法,是CT由单一形态 学影像向功能性影像发展的标志。在周围静脉内快速团注对 比剂后,对兴趣层面进行连续快速的同层动态扫描,将所获 得数据通过专用CT灌注软件处理,得出感兴趣每一像素的 时间-密度曲线(time-density curve,TDC),并可利用不同 的数学模型计算出单位时间内组织的血流量(blood flow, 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 (mean transit time ,MTT)、对比剂峰值时间(time to peak, TTP)和表面通渗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等 ,还可进行 伪彩处理,获得直观清楚的上述各参数的彩色图像。CTPI 已应用于脑、肝脏、胰腺、肾脏及前列腺等脏器和占位性病 变的研究。
(三)CT虚拟内镜

CT虚拟内镜(CT virtual endoscopy,CTVE) 是将螺旋CT容积采集的原始数据经后处理技术, 重组出空腔器官内表面的三维图像,类似于纤 维内镜所见。螺旋CT连续扫描获得的原始容积 数据重建出三维图像是CTVE的基础,以此为基 础通过调节CT值阈值及透明度,使勿需观察的 组织透明度设为100%,以消除其伪影,将需观 察的组织透明度设为0,以保留其图像,再设置 人工伪彩,即可获得CTVE图像。CTVE可用于 观察鼻腔、鼻窦、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胃 肠道、膀胱、血管等中空器官的内表面。

二、临床应用进展

MRI不仅可提供解剖结构从二维到三维、 四维并与大体解剖相一致的形态学信息, 而且还可提供比大体解剖更丰富的功能 信息,甚至代谢信息(图1-1-3-1)。
右颈总动脉
左颈总
右锁骨下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图1-1-3-1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3D-CE-MRA):左上叶肺动脉缺如 (箭)
医学影像解剖学
主讲人:王雪梅
第一篇 绪论
医学影像解剖学是基于各种成像技 术,研究正常人体各解剖结构形态、位置 及结构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因此,它是沟通医学影像学和人体解 剖学之间的桥梁,是医学影像学发展的产 物,并伴随医学影像学每一阶段的发展而 发展。据此,本篇将分两章分别概述医学 影像学的发展、临床应用状况和医学影像 解剖学的发展及其相关内容。
CR

DR是利用平板探测器(FDP)接受穿 过人体的X线信息,然后直接将这些信息 转化成数字信号,输送给图像处理系统, 以显示器(软拷贝)或胶片(硬拷贝)显示。 DR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图像质量,减 低了曝光剂量。一些先进功能的开发和 应用如能量减影、时间减影、组织均衡、 计算机辅助诊断(CAD)、图像拼接、 体层合成和骨密度测量等,为临床提供 了更多的诊断信息。

MR皮层功能定位研究已发现了传统解剖学与生理学不 了解的神经反射路径;脑与心肌的MR灌注成像提供了 缺血的脑组织与心肌组织存活的状态,从而修改了传统 的治疗方案;MR扩散成像用于脑肿瘤的影像学分析, 可发现恶性脑肿瘤的范围与MR强化的范围并不完全一 致,而周围水肿区内仍有肿瘤细胞,解释了脑肿瘤术后 复发的疑问; f MRI应用于癫痫研究,解决了癫痫灶的 定位问题;MRI心脏灌注成像可量化心肌在毛细血管水 平的灌注状况,特别是在缺血状态下的灌注特征;MRI 心腔成像可以实时显示心腔中血流状态、心瓣膜形态与 功能、射血分数、心腔容量等;MR胆胰管成像(MR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取代了传统的内窥 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MRI动态增强扫描 能显示肝脏局部病变的血供,并能发现常规MRI不能显 示的病灶,提高了小肝癌的检出率;同时还能显示肝肿 瘤对血管的侵及情况。磁共振波谱(MR spectroscopy, MRS)成像可以观察组织的代谢变化。

第一章医学影像学的发展
学习目标: 了解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和临床应用状况, 掌握现代影像学名词。 重点内容: 1、 现代影像学名词 CR、DR、CT、MRI等 2、CT的后处理技术主要包含哪些?

自伦琴1895年发现X线以后不久,在医学上,X 线就被用于对人体的检查,并奠定了医学影像 学的基础。到70年代末又相继出现了计算机体 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 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发 射体层摄影(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ECT)如单光子发射体层摄影(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和正 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ECT)等技术。近年来,随着医学 影像硬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 发展,极大的促进了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本 章重点介绍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的发 展及临床应用状况。

虽然高场强MR成像仪近年所占比例正逐步提 高,但同时高端产品的技术正在向低磁场MR 成像仪转移。低场产品如开放式MR成像仪的 技术性能明显提高,功能也明显增多;低场中 的梯度磁场普遍可达到15 mT以上,切换率可 达25~50 mT; 如0.5 T、1.0 T、1.5T的低 磁场MR成像仪均可配备SENS技术、全景式阵 列线圈、交互式实时功能等以往只有高端产品 才有的先进技术。 磁共振技术今后的方向将主要体现在射频 系统,而梯度系统将向双梯度或多梯度发展; 磁体将被超短磁体所取代。
第一节 X线检查

X线检查根据临床需求,先后出现了普通X 线摄影、放大摄影、记波摄影、软射线摄影、 高千伏摄影等技术。随着X线硬件技术、计算机 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以及三者的结合, 在20世纪80年代产生了计算机X线摄影 (computed radiography,CR),使普通X线摄影质 量有了较大的改善,解决了X线摄影的数字化问 题,但尚未改变其工作模式和流程;在90年代 中期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进 入临床应用,不但提高了X线摄影质量,而且改 变了传统X线摄影的工作模式和流程,结束了X 线模拟成像时代。

CR是一套系统,工作流程与普通X线摄 影相同,不同点在于X线影像信息的载体 不同,即CR用影像板(imaging plate, IP)替代了X线片。IP是CR的关键部分, 记录通过人体衰减的X线信息,通过激光 扫描装置将贮存于IP上的潜影转换成电 信号,再经过计算机存储和处理,以显 示器(软拷贝)或胶片(硬拷贝)显示。 CR图像可经网络存储和传输,使X线摄 影的数字化得以实现。
肾上腺动脉
左肾 动脉
右 肾 动 脉
图1-1-1-1 肾动 脉CTA:MIP图
图1-1-1-2 结肠SSD图 狭窄处为肿瘤所侵(箭)
锁骨
颈椎
肩 胛 骨 腰椎 骶尾椎
胸椎
肋 骨 脊柱 图1-1-1-3 骨性胸廓VR图
图1-1-1-4 脊柱VR图
(二)CT血管成像

由于MSCT在短时间内可完成大范围的连续 扫描,以及计算机后处理功能的提高,使CT 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成为可能。 CTA图像后处理方法主要包括SSD、VR、MIP、 曲面重组(curved planar reconstruction , CPR)、MPR等,多种方法的,可提高CTA显 示血管病变的准确性。CTA广泛用于全身各部 位血管结构的显示,由于多层螺旋CT大范围薄 层采集的各向同性,血管造影图像质量好,在 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常规血管造影检查(图1 -1-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