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见欢》诗词鉴赏
《相见欢》诗词鉴赏《相见欢》诗词鉴赏1【作者】:李煜--《相见欢》【内容】: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注释】:此词的词牌亦有作"乌夜啼"。
谢:凋谢。
胭脂泪:指女子的眼泪。
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赏析】: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
起句"林花谢了春红",即托出作者的伤春惜花之情;而续以"太匆匆",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得以强化。
狼藉残红,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
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了作者对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是风雨侵龚,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为过多地栉风沐雨?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叹。
"无奈"云云,充满不甘听凭外力摧残而又自恨无力改变生态环境的感怆。
换头"胭脂泪"三句,转以拟人化的笔墨,表现作者与林花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这里,一边是生逢末世,运交华盖的失意人,一边是盛时不再、红消香断的解语花,二者恍然相对,不胜缱绻。
"胭脂泪",遥按上片"林花谢了春红"句,是从杜甫《曲江对雨》诗"林花著雨胭脂湿"变化而来。
林花为风侵欺,状如胭脂。
"胭脂泪"者,此之谓也。
但花本无泪,实际上是惯于"以我观物"的作者移情于彼,使之人格化—作者身历世变,泣血无泪,不亦色若胭脂?"相留醉",一作"留人醉",花固怜人,人亦惜花;泪眼相向之际,究竟是人留花抑或花留人,已惝恍难分。
李煜《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全词译文赏析.
李煜《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全词译文赏析不是体物。
融景入情,景为情使,感叹南唐小朝廷如林花之谢春天那看似写景,但用“太匆匆”这样含情的辞语,惋惜好景不长,乃抒情而一个一个地飘落,实在太匆忙了。
原因在于早上的寒雨晚上的风,摧样,匆匆忙忙结束了它的命运,这位风流倜傥的李后主遽然终结了自残生物的威力实在太厉害了。
这首词恐为李煜入宋后的作品。
这两句译文:能重逢?人生长恨,自象那流水长向东。
风雨中的残花,像女子脸带胭脂把泪淌,使人迷醉,更不知何时才林花调谢,失去了春天的艳红,未免过于匆匆。
无奈摧残她的,这几句词是说,园林的花已经辞谢了春天,它那红艳艳的花朵都己的帝王生涯,为之十分感伤。
有那朝来的寒雨和晚来的风。
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
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乌夜啼②谢:凋谢。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③胭脂泪:指女子的眼泪。
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句解:④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风雨花残之事,蕴涵极广,可以概括古今。
下片紧接上片,“胭脂上接春红”,宫中享乐生活令人心醉神迷,可好景不长,今后很难再“春红”代表一些美好的事物,表现了作者对一些美好的事物在零落中与美人重逢,这分明是令人撕心裂肺的绝望呼喊。
全词的概括力极强。
断,夹议,三句溯其经过因由。
那么多春天盛开的名花都匆匆地凋谢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遭到风雨暴力摧残的哀痛心情。
而那朝雨晚风既是自然界的现象,又的浩叹。
此首为借咏落花以叹人生之词。
上片三句,首句叙其事,次句一了,是因为凄风苦雨的摧残、蹂躏,这自然使人联想到人世间的许多的大彻大悟,难怪有人以词中佛主称之于作者。
虽伤感低沉,而境界却大,感慨亦深。
结末三字句作小顿,接着九字句又大开,更显得一往奔放,淋漓尽致,为同期花间词人不能与之比拟的艺术珍品悲慨。
李煜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全词译文赏析
李煜《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全词译文赏析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
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谢:凋谢。
③胭脂泪:指女子的眼泪。
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④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句解: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这几句词是说,园林的花已经辞谢了春天,它那红艳艳的花朵都一个一个地飘落,实在太匆忙了。
原因在于早上的寒雨晚上的风,摧残生物的威力实在太厉害了。
这首词恐为李煜入宋后的作品。
这两句看似写景,但用“太匆匆”这样含情的辞语,惋惜好景不长,乃抒情而不是体物。
融景入情,景为情使,感叹南唐小朝廷如林花之谢春天那样,匆匆忙忙结束了它的命运,这位风流倜傥的李后主遽然终结了自己的帝王生涯,为之十分感伤。
译文:林花调谢,失去了春天的艳红,未免过于匆匆。
无奈摧残她的,有那朝来的寒雨和晚来的风。
风雨中的残花,像女子脸带胭脂把泪淌,使人迷醉,更不知何时才能重逢?人生长恨,自象那流水长向东。
赏析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
起句“ 林花谢了春红”,即托出作者的伤春惜花之情;而续以“太匆匆”,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得以强化。
狼藉残红,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
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了作者对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是风雨侵龚,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为过多地栉风沐雨?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叹。
“无奈”云云,充满不甘听凭外力摧残而又自恨无力改变生态环境的感怆。
换头“胭脂泪”三句,转以拟人化的笔墨,表现作者与林花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李煜《相见欢》原文和翻译译文
李煜《相见欢》原文和翻译译文1、李煜《相见欢》原文和翻译译文李煜《相见欢》原文和翻译原文: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译文]姹紫嫣红的花儿转眼就要凋谢,春光未免太匆匆,无奈禁不住早晨的冷雨,夜晚的风!春花雨,美人泪,给人留下多少醉,如今何时再重逢人生本长恨,恰如春水日日流向东!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
起句“林花谢了春红”,即托出的伤春惜花之情;而续以“太匆匆”,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得以强化。
狼藉残红,春去匆匆;而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
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了对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是风雨侵龚,而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为过多地栉风沐雨?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叹。
“无奈”云云,充满不甘听凭外力摧残而又自恨无力改变生态环境的感怆。
换头“胭脂泪”三句,转以拟人化的笔墨,表现与林花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这里,一边是生逢末世,运交华盖的失意人,一边是盛时不再、红消香断的解语花,二者恍然相对,不胜缱绻。
“胭脂泪”,遥按上片“林花谢了春红”句,是从杜甫《曲江对雨》诗“林花著雨胭脂湿”变化而来。
林花为风侵欺,状如胭脂。
“胭脂泪”者,此之谓也。
但花本无泪,实际上是惯于“以我观物”的移情于彼,使之人格化——身历世变,泣血无泪,不亦色若胭脂?“相留醉”,一作“留人醉”,花固怜人,人亦惜花;泪眼相向之际,究竟是人留花抑或花留人,已惝恍难分。
着一“醉”字,写出彼此如醉如痴、眷变难舍的情态,极为传神,而“几时重”则吁出了人与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无法实现的怅惘与迷茫。
结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一气呵成益见悲慨。
【古诗词】林花谢了春红全诗赏析
【古诗词】林花谢了春红全诗赏析
林花谢了春红此词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它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
景的描绘中,表面上是伤春咏别,实质上是抒写“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深切悲慨。
这种悲
慨不仅是抒写一己的失意情怀,而且是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种融汇
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浩叹。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
原文为:林花谢了
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
长东。
翻译:树林间的红花已经凋谢,花开花落,才有几时,实在是去得太匆忙了。
也是无
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飘落遍地的红花,被雨水淋过,像
是美人双颊上的胭脂在和着泪水流淌。
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如醉如痴,什么时候才能
再重逢呢?人生从来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李煜诗词《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文译文赏析
李煜诗词《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文译文赏析《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五代·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留一作:留人)【译文】姹紫嫣红的花儿转眼已经凋谢,春光未免太匆忙。
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着雨的林花娇艳欲滴好似那美人的胭脂泪。
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从来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注释】相见欢: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三十六字,上片三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谢:凋谢。
无奈朝来寒雨:一作“常恨朝来寒重”。
胭脂泪:原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在这里,胭脂是指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指代美好的花。
相留醉:一本作“留人醉”。
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赏析】南唐后主的这种词,都是短幅的小令,况且明白如话,不待讲析,自然易晓。
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饰装做,扭捏以为态,雕琢以为工,这些在他都无意为之;所凭的只是一片强烈直爽的情性。
其笔亦天然流丽,如不用力,只是随手抒写。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起笔“林花”,但不是重点,重的却是“谢了春红,太匆匆”:林花凋谢,遍地落红。
花开花落几时许?春去太匆匆。
无奈啊,娇艳的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朝来的寒雨晚来凄风?春季是最美好的季节,“春红”是最美好的物品,“红”最美丽的颜色。
这样美好的事物突然间竟自“谢了”,而且是“太匆匆”,多么令人惋惜感叹!以“春红”二字代花,乃至极美好可爱之花,既是修饰,更是艺术;随手拈来,直写事物,乃天巧人工之笔。
作者以花比喻一切美好的事物(当然也包括人的美好生命),这就具有更丰富的内容。
“谢了”二字中所表现的惋惜感叹之情本已十分强烈,然犹嫌言不尽意,复又于其后加上“太匆匆”三字着力形容,使惋惜感叹之情更加突出。
李煜《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全词译文赏析
李煜《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全词译文赏析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
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谢:凋谢。
③胭脂泪:指女子的眼泪。
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④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句解: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这几句词是说,园林的花已经辞谢了春天,它那红艳艳的花朵都一个一个地飘落,实在太匆忙了。
原因在于早上的寒雨晚上的风,摧残生物的威力实在太厉害了。
这首词恐为李煜入宋后的作品。
这两句看似写景,但用“太匆匆”这样含情的辞语,惋惜好景不长,乃抒情而不是体物。
融景入情,景为情使,感叹南唐小朝廷如林花之谢春天那样,匆匆忙忙结束了它的命运,这位风流倜傥的李后主遽然终结了自己的帝王生涯,为之十分感伤。
译文:??? 林花调谢,失去了春天的艳红,未免过于匆匆。
无奈摧残她的,有那朝来的寒雨和晚来的风。
风雨中的残花,像女子脸带胭脂把泪淌,使人迷醉,更不知何时才能重逢人生长恨,自象那流水长向东。
赏析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
起句“ 林花谢了春红”,即托出作者的伤春惜花之情;而续以“太匆匆”,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得以强化。
狼藉残红,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
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了作者对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是风雨侵龚,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为过多地栉风沐雨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叹。
“无奈”云云,充满不甘听凭外力摧残而又自恨无力改变生态环境的感怆。
换头“胭脂泪”三句,转以拟人化的笔墨,表现作者与林花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文及赏析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文及赏析《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文及赏析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朝代:五代作者: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留一作:留人)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北宋太祖开宝八年(公元975年)李煜被俘之后。
待罪被囚的生活使他感到极大的痛苦。
他给金陵(今江苏南京)旧宫人的信说“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
此词即写于作者身为阶下囚时期。
译文姹紫嫣红的花儿转眼已经凋谢,春光未免太匆忙。
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着雨的林花娇艳欲滴好似那美人的胭脂泪。
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令人遗憾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注释相见欢: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三十六字,上片三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谢:凋谢。
无奈朝来寒雨:一作“常恨朝来寒重”。
胭脂泪:原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在这里,胭脂是指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指代美好的花。
相留醉:一本作“留人醉”。
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赏析南唐后主的这种词,都是短幅的小令,况且明白如话,不待讲析,自然易晓。
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饰装做,扭捏以为态,雕琢以为工,这些在他都无意为之;所凭的只是一片强烈直爽的情性。
其笔亦天然流丽,如不用力,只是随手抒写。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起笔“林花”,但不是重点,重点却是“谢了春红,太匆匆”:林花凋谢,遍地落红。
花开花落几时许?春去太匆匆。
无奈啊,娇艳的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朝来的寒雨晚来凄风?春季是最美好的季节,“春红”是最美好的物品,“红”最美丽的颜色。
这样美好的事物突然间竟自“谢了”,而且是“太匆匆”,多么令人惋惜感叹!以“春红”二字代花,乃至极美好可爱之花,既是修饰,更是艺术;随手拈来,直写事物,乃天巧人工之笔。
【春天的诗句: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春天的诗句: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文注释、翻译赏析林花谢了春红,[2]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3]相留醉,几时重,[4]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注释[1]此词的词牌亦有作“乌夜啼”。
[2]谢:凋谢。
[3]胭脂泪:指女子的眼泪。
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4]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赏析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
起句“林花谢了春红”,即托出作者的伤春惜花之情;而续以“太匆匆”,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得以强化。
狼藉残红,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
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了作者对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是风雨侵龚,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为过多地栉风沐雨?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叹。
“无奈”云云,充满不甘听凭外力摧残而又自恨无力改变生态环境的感怆。
换头“胭脂泪”三句,转以拟人化的笔墨,表现作者与林花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这里,一边是生逢末世,运交华盖的失意人,一边是盛时不再、红消香断的解语花,二者恍然相对,不胜缱绻。
“胭脂泪”,遥按上片“林花谢了春红”句,是从杜甫《曲江对雨》诗“林花著雨胭脂湿”变化而来。
林花为风侵欺,状如胭脂。
“胭脂泪”者,此之谓也。
但花本无泪,实际上是惯于“以我观物”的作者移情于彼,使之人格化——作者身历世变,泣血无泪,不亦色若胭脂?“相留醉”,一作“留人醉”,花固怜人,人亦惜花;泪眼相向之际,究竟是人留花抑或花留人,已惝恍难分。
着一“醉”字,写出彼此如醉如痴、眷变难舍的情态,极为传神,而“几时重”则吁出了人与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无法实现的怅惘与迷茫。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翻译赏析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翻译赏析《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翻译赏析《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
此词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它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表面上是伤春咏别,实质上是抒写“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深切悲慨。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翻译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注释】⑴谢:凋谢。
春红:春天的花朵。
⑵匆匆:一作忽忽。
⑶无奈,作常恨。
寒雨:一作寒重。
晚:一作晓。
⑷胭脂泪:原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在这里,胭脂是指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指代美好的花。
胭脂,一作臙脂,又作燕支。
⑸相留醉:一本作“留人醉”,意为令人陶醉。
留,遗留,给以。
醉,心醉。
⑹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⑺自是:自然是,必然是。
【翻译】树林间的红花已经凋谢,花开花落,才有几时,实在是去得太匆忙了。
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飘落遍地的红花,被雨水淋过,像是美人双颊上的胭脂在和着泪水流淌。
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如醉如痴,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从来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创作背景】这首词当作于公元975年(北宋太祖开宝八年)李煜被俘之后。
南唐灭亡,李煜被俘北上,留居汴京(今河南开封)二年多。
待罪被囚的生活使他感到极大的痛苦。
他给金陵(今江苏南京)旧宫人的信说“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王铚《默记》卷下)。
此词即写于作者身为阶下囚时期。
【赏析】南唐后主的这种词,都是短幅的小令,况且明白如话,不待讲析,自然易晓。
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饰装做,扭捏以为态,雕琢以为工,这些在他都无意为之;所凭的只是一片强烈直爽的情性。
李煜诗词《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文译文赏析
李煜诗词《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原文译文赏析《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五代·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留一作:留人)【译文】姹紫嫣红的花儿转眼已经凋谢,春光未免太匆忙。
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着雨的林花娇艳欲滴好似那美人的胭脂泪。
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从来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注释】相见欢: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三十六字,上片三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谢:凋谢。
无奈朝来寒雨:一作“常恨朝来寒重”。
胭脂泪:原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在这里,胭脂是指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指代美好的花。
相留醉:一本作“留人醉”。
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赏析】南唐后主的这种词,都是短幅的小令,况且明白如话,不待讲析,自然易晓。
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饰装做,扭捏以为态,雕琢以为工,这些在他都无意为之;所凭的只是一片强烈直爽的情性。
其笔亦天然流丽,如不用力,只是随手抒写。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起笔“林花”,但不是重点,重的却是“谢了春红,太匆匆”:林花凋谢,遍地落红。
花开花落几时许?春去太匆匆。
无奈啊,娇艳的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朝来的寒雨晚来凄风?春季是最美好的季节,“春红”是最美好的物品,“红”最美丽的颜色。
这样美好的事物突然间竟自“谢了”,而且是“太匆匆”,多么令人惋惜感叹!以“春红”二字代花,乃至极美好可爱之花,既是修饰,更是艺术;随手拈来,直写事物,乃天巧人工之笔。
作者以花比喻一切美好的事物(当然也包括人的美好生命),这就具有更丰富的内容。
“谢了”二字中所表现的惋惜感叹之情本已十分强烈,然犹嫌言不尽意,复又于其后加上“太匆匆”三字着力形容,使惋惜感叹之情更加突出。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翻译、解析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五代: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留一作:留人)译文姹紫嫣红的花儿转眼已经凋谢,春光未免太匆忙。
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着雨的林花娇艳欲滴好似那美人的胭脂泪。
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令人遗憾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注释相见欢: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
三十六字,上片三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谢:凋谢。
无奈朝来寒雨:一作“常恨朝来寒重”。
胭脂泪:原指女子的眼泪,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在这里,胭脂是指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指代美好的花。
相留醉:一本作“留人醉”。
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北宋太祖开宝八年(公元975年)李煜被俘之后。
待罪被囚的生活使他感到极大的痛苦。
他给金陵(今江苏南京)旧宫人的信说“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
此词即写于作者身为阶下囚时期。
赏析南唐后主的这种词,都是短幅的小令,况且明白如话,不待讲析,自然易晓。
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饰装做,扭捏以为态,雕琢以为工,这些在他都无意为之;所凭的只是一片强烈直爽的情性。
其笔亦天然流丽,如不用力,只是随手抒写。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起笔“林花”,但不是重点,重的却是“谢了春红,太匆匆”:林花凋谢,遍地落红。
花开花落几时许?春去太匆匆。
无奈啊,娇艳的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朝来的寒雨晚来凄风?春季是最美好的季节,“春红”是最美好的物品,“红”最美丽的颜色。
这样美好的事物突然间竟自“谢了”,而且是“太匆匆”,多么令人惋惜感叹!以“春红”二字代花,乃至极美好可爱之花,既是修饰,更是艺术;随手拈来,直写事物,乃天巧人工之笔。
作者以花比喻一切美好的事物(当然也包括人的美好生命),这就具有更丰富的内容。
李煜《乌夜啼》赏析
李煜《乌夜啼》赏析李煜《乌夜啼》赏析汇编李煜《乌夜啼》原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李煜《乌夜啼》赏析〔注〕①此词原为教坊名曲,又名《相见欢》。
李煜《乌夜啼》赏析一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号莲峰居士。
南唐中主第六子。
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
他即位后对宋纳贡称臣,苟安于江南一隅。
宋兵南下攻金陵。
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
他四十二岁生日时,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
他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
此词是他的后期作品,他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惆怅寄寓于惜春伤春的感伤情怀之中,率真、自然,含义隽永。
起句“林花谢了春红”,林花凋谢,残红飞舞,落英缤纷,即显示出作者的惜花伤春的怅惘。
春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春日迟迟,卉木萋萋”(《诗经•小雅》),“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唐朝孟浩然),“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清朝高鼎)这样美丽的时光,美丽的事物却香魂消逝,怎能不让人暗然神伤!美好的事物易逝,美好的时光短暂,美好的人生难留,作者最美好的一段生命已如林花一样飘去,续以“太匆匆”使这种低沉的情绪得到了强化。
明示春花“明媚鲜艳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暗中寄寓“日月既往,不可复追”(曾国藩)之情。
春光消逝,来去匆匆,本是人力所不可制止的,李白说到: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
本诗中的风可不是洒雨露的东风,而是冰冷无情的寒雨冷风,风雨袭来,不知有多少明艳的花朵会从枝头陨落,娇柔的春花怎堪风雨的吹打呀!又著一“无奈”,显然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消融亦觉痛心,人力有限,不能阻止朝雨晚风对春花的摧残,也不能时时护花,使花朵免遭凋零,是多么的无可奈何,多么的痛苦自责。
林花、春红,春天里美好的事物竟默然殒落,消失的难道仅仅是春天里红艳的花朵吗?我觉得不尽然。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乌夜啼》赏析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乌夜啼》赏析李煜《乌夜啼》赏析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注释】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
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谢:凋谢。
胭脂泪:指女子的眼泪。
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赏析一】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
起句“林花谢了春红”,寄托出作者的伤春惜花之情;而续以“太匆匆”,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得以强化。
狼藉残红,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
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不也糅合(rou2he2,动词,掺和,混杂)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kui4tan4,动词,因感慨而叹气。
喟然长叹),包蕴了作者对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是风雨侵龚,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为过多地栉风沐雨?(zhi4,梳子,篦子等梳理头发的用具。
动词用作梳理的意思。
)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叹。
“无奈”云云,充满不甘听凭外力摧残而又自恨无力改变自然生态环境的感怆(chuang4,悲伤)。
“胭脂泪”三句,转以拟人化的笔墨,表现作者与林花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这里,一边是生逢末世,运交华盖(hua2gai4,①名词,古代帝王所乘车子上伞形的遮蔽物。
②名词,古星名。
迷信的人认为运气不好,是有华盖星犯命,叫交华盖运。
但据说和尚华盖罩顶是走好运。
)的失意人,一边是盛时不再、红消香断的谢雨花,二者恍然相对,不胜缱绻。
(qian3quan3,形容词,形容情投意合,难舍难分;缠绵。
)“胭脂泪”,遥按上片“林花谢了春红”句,是从杜甫《曲江对雨》诗“林花著雨胭脂湿”变化而来。
李煜《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全词译文赏析
李煜《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全词译文赏析(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李煜《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全词译文赏析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
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谢:凋谢。
③胭脂泪:指女子的眼泪。
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④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句解: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这几句词是说,园林的花已经辞谢了春天,它那红艳艳的花朵都一个一个地飘落,实在太匆忙了。
原因在于早上的寒雨晚上的风,摧残生物的威力实在太厉害了。
这首词恐为李煜入宋后的作品。
这两句看似写景,但用“太匆匆”这样含情的辞语,惋惜好景不长,乃抒情而不是体物。
融景入情,景为情使,感叹南唐小朝廷如林花之谢春天那样,匆匆忙忙结束了它的命运,这位风流倜傥的李后主遽然终结了自己的帝王生涯,为之十分感伤。
译文:林花调谢,失去了春天的艳红,未免过于匆匆。
无奈摧残她的,有那朝来的寒雨和晚来的风。
风雨中的残花,像女子脸带胭脂把泪淌,使人迷醉,更不知何时才能重逢人生长恨,自象那流水长向东。
赏析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
起句“ 林花谢了春红”,即托出作者的伤春惜花之情;而续以“太匆匆”,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得以强化。
狼藉残红,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
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了作者对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是风雨侵龚,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为过多地栉风沐雨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摘要:一个“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末代帝王作家,一个贾宝玉似的风流才子人物,却“可怜误作人主”,他的身上体现着强烈的人生错位,这种错位在一定程度上注定了南唐灭亡,“日夕以泪洗面”的人生悲剧。
但也正是这种人生悲剧使李煜对人生的追问和感叹超越了个体有限生命,超越了具体时空,具有强烈的悲剧美。
关键词:历史悲剧;性格悲剧;命运悲剧;悲剧美李煜(公元937—978年)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史称南唐后主或李后主。
他天资聪颖,好读书。
“精就六经,旁综百氏”,又喜欢佛教。
文章、诗、词样样精通,还“洞晓音律,精别雅郑”,工书善画,尤擅于作词,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一、历史悲剧“五代十国”继唐而起,中国社会又经历了一场割据分裂,前后延续五十三年。
到李煜即位做帝王,这是历史制造的悲剧。
李煜善文、工书画、晓音律,是个风流倜傥的才子。
论政治魄力和军事才能,他自不如大哥弘冀;论长幼之序,他排行老六,所以他压根就没想过当皇帝。
更何况残酷的宫闱斗争使他希望远离灾祸,与世无争。
可历史偏偏喜欢和这个放荡诗酒的文人墨客开玩笑。
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太子弘冀毒杀晋王景遂不久,自己也死了。
李煜的其他几个哥哥也都早卒。
煜以次改封吴王,以尚书令知政事居东宫。
宋太祖建隆二年(961),立为太子。
同年李璟病故,遂即位于金陵。
年仅二十五岁的李煜就这样被推上了历史政治舞台。
那时正当宋太祖建隆二年,南唐已向宋称臣了。
当时的南唐已处在一个从属国的地位。
“大厦将倾”,对于岌岌可危的局势,李煜难道真的会没有丝毫觉察吗?李煜身处封建社会的乱世,时代的分崩离析,割据政权的朝夕不保,使他缺乏政治进取心,只想追求现世的快活。
“冷消秦皇经远略,静伶姬满苦时巡”,“谁能役役尘中累,贪合鱼龙构强名”。
奏始皇、周穆王,虽然雄视天下,耀威四海,但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堕入尘网之中,只能是自寻苦恼。
万古到头终一死,大可不必为了虚名面劳瘁心力。
“揖让月在手,动摇风满怀。
“倾碗更为寿,深卮递园宾。
”瞧!这是多么的自在潇洒。
“自出胶库,心疏利禄。
被父兄之荫育,乐日月议优游。
思追巢许之余尘,远慕夷齐之高义。
”这是李煜亲自草拟的《即位上宋太祖表》,表达出了他年轻时代的理想,流露出自甘寄人篱下的卑微情感。
在政治忧惧和失落中,李煜沉醉于花前月下、宴饮游乐中以麻醉清醒的神经,猎取时日无多的欢乐。
我们来看他这一时期创作的一首词:浣溪纱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萧鼓奏。
那些因春伤怀,感秋落泪,长夜欢饮,宫闱调情,李煜一一写来,勾勒刻画地有情有致。
他的这些作品,与其说写尽了风流缠绵,不如说是作者在温香软玉中寻求的一种精神慰藉,寻求自己在政治生活中那被严重扭曲了的自我意识。
欢乐是暂时的,痛苦却是永远的。
由皇帝到俘虏的生活,那种悔恨,那种反思,那种悲痛,那种忏悔是可想而知的。
“梦里不知身是客”“独自莫凭栏”使我们仿佛看见一个寄人篱下的无限辛酸而不敢稍有放肆的不幸者形象;“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准确强烈地传达出了词人无可奈何又无可解脱的不尽悲哀;真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二、性格悲剧李煜生性懦弱,多情善感,只喜欢作诗填词,欣赏音乐书画。
像他这样一个贾宝玉似的人物却偏偏生于帝王之家,由于中国古代皇帝实行世袭制将他推上了皇帝的宝座,这自然要生出许多可悲可叹的事来,他在位仅十五年,便把江山拱手相送,成了宋军的俘虏。
人们对南唐灭亡的原因往往归咎于李煜的身上,对他横加指责,孰不知李煜作皇帝是历史的误会,与其说他毁了南唐,不如说南唐毁了他。
他温柔敦厚,多愁善感的性格与乱世中的帝王显然是格格不入的,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和加深了他的性格悲剧。
与端庄美丽的娥皇喜结秦晋之好,更使李煜沉浸于温柔乡里不可自拔。
善诗词、精书画、知音律的才子和通书史、能歌舞、工琵琶的娥皇相得益彰,可谓珠联璧合,天从人愿。
在这里,李煜找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找到了幸福与美满。
试读《相思》词:云一涡,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锣,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
夜长人奈何。
娥皇出水芙蓉般地绝代佳人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多情的李公子将自己满腔的爱意诉诸于妙笔之上,尽力宣泄满腹的痴情。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李煜迂执痴情、容易沉湎。
他多情而又专情,对身边每一位红颜知己都付出过他真挚的感情,虽然感情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渐趋平淡。
正如叶嘉莹所说:“无论是享乐的欢愉,还是悲哀的痛苦,他都全身心地投入其间。
”《玉楼春》中在对美丽的宫人在宫廷里奏乐的刻画中显示出妩媚的形态,散发出芳香的气味;《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描写在一个娇艳的花正开在朦胧淡月迷蒙轻雾之中的环境里,一对男女幽会的情景,精细地表达出他的心理活动,都是他作为南唐小朝廷的君主,终日征歌逐舞,豪奢生活的缩影。
他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全忘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的宋太祖,这是他的个性使然!李煜入宋后,“有旨不得与人接”,如身居囹圄之中。
“日夕以泪洗面”,过着含悲饮恨的生活。
由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这是多么强烈的反差,怎能不刺痛他的心,是他心碎断肠。
当他孜孜以求的豪奢生活结束之时,他陷入了绝望的悲哀之中。
然而他是热爱生活的,全心倾注,哪怕是苦难和虚无他也紧紧拥抱,他咀嚼品味着最痛彻心扉的悲哀。
对理想的神往,对自由的渴望,对生命的思考,对前途的迷茫,使他在词中频频回望故土,环思宇内,寻找答案。
故国不堪回首,却又频频回首,然而只有在梦中才能“一晌贪欢”。
这种任情任性的个性更加速了他的悲剧。
陆游《避暑漫钞》道:“李煜归朝后,郁郁不乐,见于词语。
在赐第七夕,命故伎作乐,鼓闻于外,太宗怒。
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祸。
” 李煜太任性、太不懂得保护自己了,陷入了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而不能自拔,以致招来了杀身之祸。
试想,如果他也如三国刘禅或是五代其他降王那样,浑浑噩噩,自得其乐,或者装疯卖傻,苟全性命,做出一副“乐不思蜀”的模样,宋太宗或许可以让他多活几年也未可知。
那他的悲剧人生还会如此令我们感叹吗?三、命运悲剧“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有时这“三分”的“注定”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谈到命运,人们总有一些神秘色彩和宿命的味道。
人有时在多舛的命运前是无能为力的。
关于命运的悲剧,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给以明晰的界说,即“人类跟主宰着自然界以及其他人们活动的外在的必然法则进行艰苦斗争的悲剧”。
作为皇子的李煜,给自己安排了两条道路:要么做一个风流倜傥的文人墨客,要么做一个满腹经纶的高人隐士。
《渔父》两首词就颇有隐士风度: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身,世上如侬有几人。
一招春风一叶舟,一给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倾波中得自由。
(见,《五代名画补遗》)烟波江上,春风和美,举酒垂钓,何等地逍遥自在!这就是李煜理想的生活。
然而命运弄人,上天居然让这样一个毫无政治抱负的人做了皇帝,从他即位的那一天起,就预示着南唐灭亡的悲剧命运。
李煜一生,政治上平庸昏聩,无所建树,他既疏于治国,又任用非人,终于成为亡国之主。
生活上奢侈享乐,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荒淫君主之一。
人们对此也是嗤之以鼻的,然而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政局想要振作,想图强,又谈何容易?以其父的英明决断,尚不能保社稷于不衰,而李煜这个懦弱文士又怎能力挽狂澜呢?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人生定位,各自担负起自身的职责。
让一个文弱书生承担帝王的使命,难道能苛刻地归咎于人吗,这何尝不是命运的播弄?李煜渴望平淡自由的生活和无法摆脱悲剧命运这一矛盾主题构成了强烈的冲突,无论他如何努力,他都在劫难逃,主定尝尽苦痛的悲哀。
尽管他也曾纵情声色,那也是含着眼泪的微笑,个中滋味有谁知?尽管他是封建帝王,他那悲惨的命运也是值得人同情和怜悯的。
残酷的社会现实时时挤压着李煜,使他喘不过气来。
然而他是坚强的,在政治的暴风雨中呐喊,虽不高亢,但很执着。
他无心计,无提防,单纯天真。
无论在填词上还是在为人处世的态度上都显得那么坦诚而没有半点城府。
我们先看他的词作,无论是谁,都不会否认李煜词抒情的真,不管是豪华奢靡的宫廷生活感受还是“归为臣虏”后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他都毫无掩饰地宣泄出来,表现出一个非常真实的自我。
我们来看他这时期的代表作之一——《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风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官娥。
上片回忆昔日身为南唐之主,宫室园林极其华美,未尝得知战乱为何物。
下片叙述降宋以后,过着悲惨的生活,因而折磨得鬓发斑白,腰围瘦损,受辱日甚,感慨极深。
最后几句是指自己在城破之时,身着白衫纱帽,奉表纳降、匆促拜辞宗庙的一幕;在他看来,这是最大的悲剧。
人生幼稚,性格的软弱,难道就能葬送一个国家吗?然而事实正是如此。
一旦有变,国亡家破,千古蒙羞,那难堪真是难以表述。
他为自己的无能感到内疚,他为错杀了潘佑、李平感到后悔,他为故国的沦丧于己手感到不安,他也为城破之时没有及早自尽感到心酸。
真的,活着倒不如死了,以自身的鲜血洗刷掉昏聩、懦弱和无能。
乐不思蜀的刘禅不是享尽天年了吗?是的,但他如行尸走肉,他的灵魂早已死亡。
仰人鼻息,寡廉鲜耻,那才是真正的昏君。
李煜不应当属于这一类。
他有笔,富有文学才华,他可以用乐府歌辞来发泄愤值心音,来反抗凌辱和摧残,来恢复自己被扭曲了的人性和尊严。
人生悲剧的命运和艺术家的美学追求完美地融汇在一起。
四、人生悲剧美李煜大起大落的人生际遇使他寄托于词这种文学形式之中,文学是对人生真谛的探索。
“归为臣虏”是他的悲哀。
然而也许正是从那时起,那无尽的泪水,那绝望的好词,如那东流水,渐行渐远渐无穷,注定与他相伴生命中最悲苦的时光。
记得一位文学家说过,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不朽的眼泪。
李煜真正用血泪写出了他那种亡国的不幸;他的词本色而不雕琢,多用口语和白描,词篇虽美,却是天生丽质,不靠容饰和词藻;他至情至性,缺少理性节制。
他在亡国后不曾冷静地自省,而是直面人生的种种无奈与悲哀:“人生愁恨何能免”,“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把自身惨痛的经历泛化,获得一种广泛的形态和意义。
王国维说“词至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由一个江南小皇帝变成受屈辱繁荣囚徒,“天上人间”的差别使李煜的人生蒙上了强烈的悲剧色彩,但也正是这种特殊的社会阅历让他在文学上的收成也格外光荣而伟大。
“在欢乐的词里,我们看见一朵朵美丽之花;在悲哀的词里,我们一缕缕的血痕血泪。
”他的生命价值此时才得到真正的体现,不是作为皇帝,而是作为一个卓有建树的文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