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4课 科举制的创立
1、图说历史:分别展示①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人物图片;②“唐太宗时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图;③《武状元苏乞儿》剧照及状元曹鸿勋的殿试画面。引导学生讨论:
①你知道他们是谁吗?他们对完善科举制起到了什么作用?。
②唐太宗为完善科举制采取了什么措施?
③武举、殿试考试出现在何时?诗赋何时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
课题
4、科举制的创立
主备人授课
备课时间
2011年2月
上课时间
教
学
目
标
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及影响。
2、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3、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基础题:
1.科举制度创立于( )
A.三国时期B.南北朝时期C.隋朝时D.唐朝时
2.科举制度正式创立时的皇帝是( )
A.隋文帝B.隋炀帝C.唐高宗D.唐太宗
3.开创“殿试”先例的皇帝是( )
A.隋炀帝B.武则天C.唐高宗D.唐玄宗
4.进士科是什么时候开设的?( )
A.隋文帝时B.隋炀帝时C.唐高祖时D.唐太宗时
5.明经考试的主要内容是( )
A.儒家经书B.诗赋D.书法、算学C.时务策
6.下面对科举制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改善了用人制度B.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D.为高门权贵打开了做官之门C.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提升题:
7.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教学课件】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金榜题名 名落孙山 独占熬头 连中三元 蟾宫折桂
2021/8/17
13
1919年,越南举行了最后一科会试,取中23名。此 后,科举制度在越南和世界历史上终于完全退出了 历史舞台
在漫长的1300年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出700多名 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至于秀才就 更不计其数了)。隋唐以后,几乎每一位知识分子 都与科举考试有着不解之缘和密切关系,从未参加 过科学考试的是极少数。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安邦 的名臣、名相,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 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 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
2021/8/17
黄梅戏《女驸马》
为救李郎离家园 谁料皇榜中状元 中状元着红袍 帽插宫花好啊好新鲜 我也曾赴过琼林宴 我也曾打马御街前 人人夸我潘安貌 原来纱帽罩婵娟 我考状元不为把名显 我考状元不为作高官 为了多情李公子 夫妻恩爱花好月儿圆 喜洋洋 就等告假回故乡 见了李公子 我送他一个状元郎
1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一、隋朝科举制度的诞生
1、隋文帝时期: 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2、隋炀帝时期: 正式设置进士科 科举制正式诞生
二、唐朝科举制的完善
1、唐太宗时期: 扩充国学规模 开创殿试
2、武则天时期 开创武举
3、唐玄宗时期: 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三、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用人制度
2、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20231/、8/17促进文艺事业的发展
10
2021/8/17
何 物 动 八人 月, 桂二 月 杏 花
11
2021/8/17
2006年10月1 日,韩国首尔, 身着韩国传统 服装的老年韩 国人正在扮演 参加一个国家 考试 “Gwageo” (科举)。 “Gwageo”最 早出现在公元 958年,是为了 选拔政府官员, 在1984年就废 除了。
第四课 科举制度
教法设计
本课重点
解决问题
本课
学生所得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准备
教师教学准备
教学后记
年月日
注:1.本页手写;2.“课型”栏填写新授课、练习课、活动课、复习课、作文课等;3.其他栏均在授课前写好,“教学后记”栏在授课后写好。4.推门听课的行政、督学、教研组长等的签字位置在“教案编号”栏上面。
教学过程
(“三讲三不讲”:讲重点、难点,讲规律、拓展,讲易错、易漏、易混点;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
让学生探讨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弊病。
(1)官员大多只能从高门权贵中选拔,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为朝廷和国家出力。
(2)官员的选拔权力集中在地方权贵手中,不利于中央集权。
怎样解决这些弊病呢?利用考试选拔官员。
二、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
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17页的内容,找出在科举制度的产生过程中有哪几件重要事情。(学生阅读课文后,举手回答,教师归纳并板书。)一、隋朝时科举制诞生(板书)1、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板书)2、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诞生(板书)
㈢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围绕一个问题进行了步步深入的探讨。现在,我想请同学们来总结一下,我们是围绕什么问题进行讨论的,又是怎样步步深入的?(学生总结)
知识结构或板书设计
人物
贡献
隋文帝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诞生阶段
隋炀帝
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唐太宗
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
完善阶段
武则天
主备人
备课时间
教出时间
教案编号
教学内容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初中历史《科举制的创立》课件
二、科举制的完善
1、唐太宗扩大国学 (1)、原因:笼络人才
——
十慈 七恩 人塔 中下 白最题 居少名 易年处
,
二、科举制的完善
1、唐太宗扩大国学 (1)、原因:笼络人才
(2)、作用:为读书人提供了成功为官 的途径,更为统治者选拔了重视维护统治 的人才。
二、科举制的完善 2、武则天创殿试、武举
三、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
三、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特别是诗赋的发展
“我们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
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
试。”
——《英国大百科全书》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
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
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
三、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特别是诗赋的发展 4、科举制对世界其他各国的考试选官制 度产生影响
课后思考
学习了科举制后,请想一想, 你对现在学校的考试制度和考试形 式满意吗?你有什么好的意见或建 议吗?
二、科举制的完善
2、武则天创殿试、武举 (1)、殿试:公平、公正、透明
二、科举制的完善
2、武则天创殿试、武举 (1)、殿试:公平、公正、透明 (2)、武举:增强军事实力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二、科举制的完善 3、唐玄宗以诗赋为科考主要内容
三、科举制的影响
陈子昂
王昌龄
韩愈
岑参
王维
欧阳修
苏轼
苏辙
范丽君——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3、唐太宗看到很多中举士子鱼贯而出时,高 兴地说:天下人才都为我所用了。这一记 载(B ) A反映了我国古代帝王的奢侈生活 B能说明唐朝科举制的实施情况 C属于后人杜撰且不符合当时的情况 D说明了唐太宗善于虚心纳谏
人名尽处是孙山 名落孙山 贤郎更在孙山外
梳理知识
阶段
形成 (隋朝)
关键人物
隋文帝 隋炀帝 唐太宗
主要贡献
开始分科考试 设进士科 扩充国学规模 首创殿试和武举 将诗赋作为考试内容
完善 (唐朝)
武则天 唐玄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解决问题
隋以前的人才选拔制度
远古:“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夏商周:“家天下”“世卿世禄”
战国时期:“游说”和“自荐”
二、科举制的完善 1、唐太宗:扩大国学 (1)原因:笼络人才 (2)作用:促进了唐朝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科举制的完善 2、武则天:创殿试、武举 (1)殿试:公平、公正、透明
二、科举制的完善 2、武则天:首创殿试、武举
二、科举制的完善 2、武则天创殿试、武举 (1)殿试:公平、公正、透明 (2)武举:增强军事实力
三、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特别是诗赋的发展
“我们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
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 试。” ——《英国大百科全书》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 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 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
科 举 制 创 立 的 意 义
选拔权力: 地方——中央
将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有利于加 强中央集权。
二、科举制的完善 1、唐太宗:扩大国学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精品历史课件】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寒门苦读
一朝登天
科举制的诞生 原因:改变不合理的人才选拔制度 朝代:隋朝 人物:隋文帝、隋炀帝 过程:文帝: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 意义:打破门第限制,将选官权集中到中央
科举制诞生的背景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只
——《晋书·刘毅传》
注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
重
——《晋书·王沈传》 门
世界 俄国十月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时代到来
中国 现代史
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1917年) 五四运动(1919年)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分界 新中国成立(1949年) 开始社会主义现
代化道路的探索
三、史料实证
(一)概念 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二)目标 (1)能够区分史料的不同类型;在解答某一历史问题时,能够尝试从多种渠道获取与 该问题相关的史料;能够从所获得的材料中提取有关的信息。 (2)能够认识不同类型的史料所具有的不同价值;明了史料在历史叙述中的基础作用 ;在对史事与现实问题进行论述的过程中,能够尝试运用史料作为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 。 (3)在探究特定历史问题时,能够对史料进行整理和辨析;能够利用不同类型史料, 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互证,形成对该问题更全面、丰富的解释。 (4)能够比较、分析不同来源、不同观点的史料;能够在辨别史料作者意图的基础上 利用史料;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独立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恰当地运用史料对所探究 问题进行论述。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 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科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 试。”
1864年,在狄更斯主编的英文周刊中刊载了一篇题为 《中国的科举考试》的文章,指出科举的独一无二之处在 于:“科举这个教育机器几乎是从不间断地实施其功能: 它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 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地影响的制度,当其他帝国 统治的代表一次又一次被推翻并被践踏为尘土时,它在全 民族的眼中却是神圣的唯一避难所。”
七年级 人教版 历史 第四课 科举制的创立
武则天首创殿试
唐玄宗
措施: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内容
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内容:
陈子昂
王维
欧阳修
岑参
柳宗元
王昌龄
张九龄
韩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课堂小结:
科举制大事表
科 唐太宗 举 制 完 武则天
善 唐玄宗 创 隋文帝 立 隋炀帝 开始尝试分科考试 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诞生 扩充国学规模,进士第一名称状元 开创殿试、武举 诗赋成进士科主考内容
“我们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 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英国大百科全书》
“以科举考试为核心的中国文官行政制度的 创立,是中国对世界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美国学者克拉克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 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我 们中国学过去的。可见隋唐开创的科举考试制度, 对东西方都发生过较大的影响。” —— 孙中山《五权宪法》
魏晋时期的人才选拔制度已经不合时宜!
隋文帝
开始尝试使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隋朝 创立
隋炀帝
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诞生!
意义:让有真才实学的读书人凭才学做官,有利于统治。
本课笔记(1):
一、科举制的诞生
隋文帝:尝试采取分科考试。 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意义:让有真才实学的读书人凭才学做官,有利于统治。
本课笔记(3):
三、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四、科举制的废除: 延续了1300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课堂小结:
科举制大事表
创 隋文帝 立 隋炀帝 唐太宗 完 武则天 善 科 唐玄宗 开始尝试分科考试 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诞生 扩充国学规模,进士第一名称状元 开创殿试、武举 诗赋成进士科主考内容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状元匾
贡院考场
天下英雄,入我彀中矣
唐太宗
太宗皇帝真长策,
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赵嘏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春风得意马蹄急, 一夜看尽长安花。 ——孟郊 慈恩塔下题名处, 十七人中最少年。
白居易
举子看榜图
范进中举
范进中举
《儒林外史》中,范进未中举前穷困潦 倒,待到晚年一中了举,有人送银子,有人 送房子,有人送丫鬟,有人送衣服。就连平 日恶语相对的岳丈胡屠户,也送来了猪肉和 几千钱。而范进听说自己中举后,竟然发疯 了。
以愿报名参加官府的考试,考中可
以做官,选官大权就控制在中央 手中.
一、科举制的诞生 原因:改变不合理的人才选拔制度
朝代:隋朝
人物:隋文帝、隋炀帝
过程:文帝: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
意义:打破门第限制,将选官权集中到中央
二、科举制的完善
唐朝科举制的完善与哪些皇帝有关?
看书、讨论并归纳:
• 唐朝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对于唐 朝文学繁荣和发展、诗歌艺术的 普及与提高是有利的。对于确立 唐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 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1 .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是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
)
B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高祖 D.唐太宗 )
2.“天下英雄,入吾彀中”是哪个皇帝说的( A.隋文帝 B.唐玄宗 C.唐高祖 3.科举制度在何时被废除(
2、科举考试把读书、应考和做官三件事紧密联系起 来,读书成了他们取得高官厚禄权势的门路。这种 人生哲学支配了学校教育,很多人由此消耗了一生。
3、朝廷通过科举考试用所谓圣贤之书严重束缚了读 书人的思想,造成科学始终得不到发展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一、隋朝科举制度的诞生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1、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应生 活在 B A.南北朝 B.隋朝 C.唐朝 D.明朝 2、“天下英雄,入吾彀中”是哪个皇帝说的 D A.隋文帝 B.唐玄宗 C.唐高祖 D.唐太宗 3、科举制度在何时被废除 D A.隋朝 B.明朝 C.清初 D.清末
4、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名将郭子仪是由武 举进入仕途。武举制创立于 D A.隋文帝时 B.隋炀帝时 C.唐太宗时 D.武则天时 5、唐玄宗以后,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是 A.诗赋 B.帖经 A C.对联 D.八股文 6、隋唐实行科举制的积极意义不包括 B A.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B.对皇帝的专制权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C.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D.改变了传统的用人制度
2.科举制的诞生 隋王朝建立之初,沿袭以前的选官制 隋朝 (1)朝代:度,但是两年之后(583年)隋文帝就下 (2)原因:改变不合理的人才选拔制度 诏令予以废除。他为什么要废除呢? 隋文帝、隋炀帝 (3)人物:隋文帝刚刚建立隋朝,一是为了巩固
自己的统治,需要加强中央集权;二 文帝:分科考试选拔官员,他令各州推 (4)过程:是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才能有 举人才,参加考试,合格者可以做官 效地(供计出策并保证各种政令的实施)进行统 炀帝:正式设臵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 治。旧的选官制度使得选官实权控制 法,按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在地方官员手中,一些没有真才实学 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 (5)意义: 的人得以出任官职,不利于(低效且创新 高门权贵的子弟失去了什么?原来把持选官实权 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的地方官和高门权贵失去了什么?出身低微的读 少)隋王朝的统治。 书人得到了什么?朝廷得到了什么?
国学,规定以儒家经典为主要课程。788年, 新罗又仿唐朝科举,设“读书三品科”,规 定由国家按三品统一考试,科目全为儒家经 典。同时还派遣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参 加科举考试。新罗著名诗人崔致远,就是入 唐后考中科举的。 唐朝的科举制和学校制度对日本也有影响。 日本大化革新后,也仿照唐制,在中央和地 方设立大学寮、国学,通过学校教育培养人 才,并重用从唐朝归来的留学生。
七下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优质课课件
四、科举制的创立—驭统天下
四、科举制的创立—驭统天下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唐太宗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以上两句话,说明了什么?
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封 建统治的基础,选拔官员的权力从地方 集中到中央。
四、科举制的创立—驭统天下
王昌龄 陈子昂 王维 岑参
张九龄
柳宗元 韩愈
三、科举制的创立—学优则仕
动动脑
明经考试有一种叫做“帖经”的试题类型:考 官任意选取《五经》中的某一段,用纸条遮盖其中 的几个字或几句话,要求考生将其默写出来。 你怎样看待这种类型的试题?我们现在的考试 中有相似举制的创立—学优则仕
武举开始于武则天长安二年。 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等。
狄仁杰:“房兄,您可是我们中获得恩科最早的进士啊!” 房玄龄:“非也,为兄考官职时,尚无进士科,何来进士 之谓,实乃《旧唐书》误传,倒是听说怀英(狄仁杰)文 武双全,名噪一时啊!” 狄仁杰:“惭愧甚矣,弟不才,初仅以明经得一小官,要 说文武双全,纯属后人杜撰,倒是身边元芳真是武功一绝, 若是参加我朝初设的武举,肯定一举夺魁。” 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来,两位仁兄我们共饮一杯, 想当年我以几首小诗考取功名,如今想来,实属容易!” 三人齐笑:“哈哈哈· · · · · · ” 路人甲(自言自语):“如今白首,尚无功名,唉,听说 我朝天子要扩充国学,报个名吧,来年再考!”
三、科举制的创立—学优则仕 举 人 , 第 乡一 名 试称 “ 解 元 ” ( ( 贡 士 , 第 一 会 试名 称 “ 会 元 ” ( 进 士 , 第 一 殿名 试称 “ 状 元 ”
生 员 童, 俗 试称 秀 才
( )
连中三元
) )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本课分析“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标志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进步。
科举制作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开考试、平等竞争的特性,使处于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能的机会,提高了他们的政治地位,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
它从创立到清朝末年被废除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学情分析科举制作为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作为一个专题学习,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有些困难,但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一方面带有儿童的特点,希望老师讲课内容新鲜、充实、饶有趣味;另一方面已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如高考制度是我国现在选拔人才的主要制度,在古代则是通过科举制来选拔人才的。
学习科举制,需要教师充分利用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结合隋唐时主要皇帝的图片、科举中的“状元”“榜眼”“探花”这些词等进行趣味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因素,并加以讲解引导,在教学过程中鼓励他们去深入探究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及影响,以达到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和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2.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带来的变化、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3.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问题探究法、分组讨论法和联系实际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高考制度是我国现在选拔人才的主要制度,这种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是什么时候诞生的?谁对它的完善作出了重要贡献?它有什么影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隋唐,看看当时是通过什么制度选拔人才的。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材料一: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 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材料二: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 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 们中国学过去的。 1、材料一中的“选举制度”是指什么?诞生于中 国历史上的那个朝代? 科举制度 隋朝 2、该制度形成和完善的过程中有五位隋唐帝王发 挥了关键性作用,请说出他们分别是谁?
1、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应生 活在 B A.南北朝 B.隋朝 C.唐朝 D.明朝 2、“天下英雄,入吾彀 (gòu)中”是哪个皇帝说 的 D A.隋文帝 B.唐玄宗 C.唐高祖 D.唐太宗 3、科举制度在何时被废除 D A.隋朝 B.明朝 C.清初 D.清末
4、魏晋时期,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是( C ) A、才能 B、财产 C、门第 D、民族 5、科举制诞生时,统治者选拔人才的考试内 容是: ( B ) A、儒家经书 B、对时事的看法 C、科技知识 D、风俗民情 6、最早用分科考试办法选拔官员是在( B ) A、魏晋时期 B、隋朝时期 C、唐朝初期 D、唐朝中期 7、开元年间,科举出身的宰相占:( C ) A、三分之一 B、二分之一 C、三分之二 D、五分之二
记忆小测试
1、隋文帝开始用 分科考试 的方法选 官。 隋炀帝时期,科举制正式诞生。科举制 废除于 清 朝,延续了 一千三百 多年。 2、武则天时,科举考试增加了以骑射为主 的 武举 ;唐玄宗时,把 诗赋 作为进士科 的主要内容。 3、唐朝的皇帝中,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是 唐太宗 、 武则天 、 唐玄宗 。 4、科举制考试科目很多,以 进士、 明经 两 科最为重要。
14.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于?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四课《科举制度的创立》
对未来的展望
改革考试制度
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针对科举制度的局限,未来的考试制 度应该更加注重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创 新能力,减少对单一知识点的考察。
通过改革考试制度和选拔机制,打破社 会阶层的固化,让更多有才华的人能够 脱颖而出,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强化实践能力
未来的选拔制度应该更加注重考生的 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使选拔出来的 人才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选拔人才需要
为了打破门阀士族对政治的垄断,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进入政 府,科举制度应运而生。
创立过程
隋朝创立
隋文帝废除九品官人法,采用分 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 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 成。
唐朝发展
唐朝继承并发展了科举制度,增 加考试科目,严格考试程序,提 高进士科地位,使其成为科举中 最重要的一科。
元朝科举制度的存废之争
元朝曾一度停废科举,但后恢复并确立了科举取 士的规则。
清朝科举制度的衰落与废除
清朝末年,科举制度弊端丛生,废除科举成为必 然。
科举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戊戌变法与废除八股文
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废除了八股文,改试策论 。
辛亥革命后的改革
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新式学校开始 兴起。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创举,为人才 选拔提供了相对公平的途径。
科举制度促进了儒家文化的传播,强化了社会对教 育的重视。
科举制度对东亚地区的考试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如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科举制。
02
科举制度的起源
起源背景
社会阶层固化
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势力的崛起,社会阶层逐渐固化, 寒门子弟难以进入上层社会。
科举制度的意义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 5 6课知识点总结.doc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 5 6课知识点总结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一)第4 课科举制的创立一、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二、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人物贡献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完善阶段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的人数诞生阶段武则天增设殿试、武举唐玄宗丰富考试的内容: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三、科举制的影响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士人用功读书风气盛行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也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二)第5 课和同为一家一、唐朝周边的少数民族西南--吐蕃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1、7 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2、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3、8 世纪初,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4、吐蕃的风俗习惯①生活的地区:青藏高原一带。
②生产:游牧为业,有的以农耕为生。
③崇尚战功,以战死为荣。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的意义?①维护了和平,增强了友谊。
②②密切了双方经济文化交流5、金城公主入吐蕃北方--回纥的勃兴:8 世纪中前期,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后来,回纥改名为回鹘。
东北--靺鞨( 车书本一家):7 世纪末,粟末靺鞨部首领大祚荣统一了周围各部,建立政权。
8 世纪前期,唐玄宗封他为渤海郡王,加授渤海都督。
从此,粟末靺鞨政权以渤海为号。
粟末靺鞨有海东盛国之称。
西南--苍山洱海见的南诏:六诏居民是今天彝族和白族的祖先。
玄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民族活动地区与唐朝的关系今何族的祖先吐番西北和同为一家: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尺带珠丹与金城公主通婚。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知识点学习七年级历史知识的第一步——就是求知。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欣赏吧。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1、隋朝创立:隋文帝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分科取士)。
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科举制正式诞生。
2、唐朝完善:唐朝科举制度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重要。
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则天。
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武则天开创了殿试、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3、影响:科举制诞生之后,选拔官吏的权力也由地方集中到了朝廷。
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4、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一)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①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是人类文字载体的革命;②印刷术的出现,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改变了欧洲只有上等人才能读书的状况;③指南针发明及应用于航海,促进了中国航海事业的发展,为欧洲航海家进行发现美洲和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④火药武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
两位杰出科学家:①北宋时期科学家沈括的科学成就有《梦溪笔谈》、创制“十二气历”。
②元朝时著名天文学家和水利专家郭守敬的科学成就有《授时历》测定一年为365.2425天,与现在公历的公历基本相同,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约三百年。
什么因素促使宋元时期科技得到如此巨大的成就?”宋元时期政治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各民族各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承继隋唐时期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辛勤的劳动等等。
课件1: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科举考试的最大获益者是谁? 封建最高统治者皇帝
武举考试内容: 负重、骑射、步射、马枪等技术
你认为唐朝的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好不好?为什么?
唐朝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对于唐朝的文学繁荣发展、诗歌艺术的普 及与提高,是有利的;对于确立唐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有 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应试场面
贡院考场
举子看榜图
出他们分别是谁? 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3、材料一、二的主要观点有什么相同之处?
都认为考试制度最早起源于中国
4、说说“选举制”对唐朝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课堂小结
科举制度
诞生 完善 影响
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
隋炀帝时设进士科 唐太宗时扩大了国学的规模 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将诗赋作为考试内容 改善了用人制度 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的
诞
隋炀帝: 正式设置 进士 科,考核参选者 对时事的看法 我
生
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唐太宗: 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进士第一名称状元。
进士 通过科举考试最后一级者称为进士 最
重 武则天: 大力提倡科举,创设殿试和武举。
要
的
明经 考儒家经书
科
目 唐玄宗: 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生
员
童 试
, 俗 称
科举制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可以从人才选拔、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社会 风气习俗、国外、后世等方面分析。
三、科举制的影响
人才:改善了用人制度,有才识的读书人可以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政治:巩固了统治,促进了社会的繁荣 思想:有利于思想的统一 文化: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特别是唐诗的繁荣。 教育: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社会习俗:士人用功读书,求取功名的风气盛行。 国际:日本和新罗引入中国科举制 世界考试制度的开始 后世:沿用1300多年,直到清末。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一个读书人的一生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大雁塔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三、科举制的影响
1、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 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房玄龄 张九龄 据统计,唐玄宗开元年间,科举出身的 宰相,占有三分之二。
私塾
2、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 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Hale Waihona Puke ——想一想: 假如你是唐朝的书生,你必 须通过哪些努力才能考取状元?
( 举 人 , 乡元第 试”一 名 称 “ 解 ) ( 贡 士 , 会元第 试”一 名 称 “ 会 ) ( 进 士 , 殿元第 试”一 名 称 “ 状 ) ( 生 员 , 童俗 试称 秀 才 )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白居易
第4 课 科举制的创立
据史料记载:隋朝建立后,仍沿用魏晋 时期的选官制度,但第二年隋文帝就废除 了旧的选官制度。 请你分析一下这是为什么呢?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 贵的子弟中选拔。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 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隋朝以前做官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 1.本人要出自高门权贵家庭 2.必须有地方官员和高门权贵的推荐
一、科举制的诞生
1.科举制的含义 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
2.科举制的诞生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
法。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3.科举制的直接作用 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 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二、科举制的完善
创立 隋 朝 完善 唐 朝
皇帝
隋文帝 隋炀帝
对科举制的贡献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课件 新人教版
背景: 隋文帝:
本课小结
诞生:
科 举 制 的 创 立
完善:
隋炀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对中国的影响:
影响:
对世界的影响:
2、古人说人生有四大喜事是指:久旱逢 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 题名时。与“金榜题名”有关的制度正 式诞生于以下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课后背诵
• • • • 1什么时期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2什么时期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 3科举考试以哪两科最为重要? 4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是谁?他们分别都 采取了哪些措施? • 5科举制的影响是什么?什么时间被废除?
B
4、“据统计,唐玄宗开元年间,科举出身的宰 相,占到三分之二。”小军同学分析这则材料, 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科举出身的官员确实多有真才实学 B B、如果想成为宰相必须参加科举考试 C、科举制度成为选拔官员的重要渠道 D、科举出身的官员得到提拔的机会多
5、隋唐时期,青年李进是当地远近闻名的骑射好手。 一天,他告别父母,满怀信心地赶赴洛阳参加武举 考试。这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 A.隋文帝 B.隋炀帝 D C.唐太宗 D.武则天
二、科举制的诞生
隋文帝:分科考试 选拔官员 隋炀帝:设置进士科 —— 标志着科举制的诞生
从此,门第不高的 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 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 集中到中央。
唐朝科举制的完善与哪些皇帝有关?
三 科 举 制 的 完 善
唐太宗:扩充 国学规模;进 士科考中第一 名的称状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
唐诗的繁荣。
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 枯竭,贫无一寸铁,佘不得,欠不得, 虽有近亲远戚,谁敢雪中送炭。 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 合适,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 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在漫长的1300年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出700多 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至于秀才 就更不计其数了)。隋唐以后,几乎每一位知识分 子都与科举考试有着不解之缘和密切关系,从未参 加过科学考试的是极少数。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安 邦的名臣、名相,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 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 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
秦朝以前,中国社会采用分封制,选士也依靠世袭 制度。西周时,天子以及诸侯分封天下。周礼之下, 社会阶级分明。管理国家由天子、诸侯、卿、士分 级负责。而各阶层按伦常,依照血缘世袭。到了东 周,制度开始崩溃,于是有“客卿”、“食客”等 制度以外的人材,为各国国君服务。 到了汉朝,分封制度逐渐被废,皇帝中央集权得以 加强。皇帝为管理国家,需要提拔民间人材。当时 采用的是察举制,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材。 由州推举的称为秀才,由郡推举的称为孝廉。察举 制缺乏客观的评选准则,虽有连坐制度,但后期逐 渐出现地方官员徇私,所荐者不实的现象。
科举制的完善
武则天
唐玄宗
开设殿试和武 举 重视诗赋
科举考试的最 大获益者是谁?
封建最高统治者皇帝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
三、科举制度的影响
(1)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
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
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①材料一中的“选举制度”是指什么?诞生于中国历史上 的哪个朝代? 科举制度 隋朝 ②该制度形成和完善的过程中有五位隋唐帝王发挥了关键 性作用,请说出他们分别是谁?
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③材料一、二的主要观点有什么相同之处?
都认为考试制度最早起源于中国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一、隋朝科举制度的诞生
1、隋文帝时期: 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2、隋炀帝时期: 正式设置进士科 科举制正式诞生
二、唐朝科举制的完善
1、唐太宗时期: 扩充国学规模 2、武则天时期 开创殿试 开创武举
3、唐玄宗时期: 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三、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用人制度 2、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文艺事业的发展
武状元苏乞儿
武则天
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
曾八次举行殿试
唐玄宗
殿试
要准备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 这样,既增加了考试的严格性, 又增加了进士的光荣感,觉得是 “天子门生”了,更加忠君爱国。
诗赋
推动文化的繁荣(诗歌) 和教育的发展
(
(
生 员 , 童俗 试称 秀 才
举 人 , 第 一 乡名 试称 “ 解 元 ”
人生四大喜事
久旱逢甘露 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 金榜题名时
第 科 四 举 课 制 的 创 立
本课重点、难点: 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和逐渐完 难点:如何客观评价科举制度
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及其对中外历 史的深远影响。
善的过程,尤其是唐太宗、武则天、 唐玄宗三位皇帝的作为。
一、科举制度的诞生
二、科举制度的完善 三、科举制的影响
权贵子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而许多出身 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 地方任高官。
一、科举制的诞生
1、科举制诞生背景 ①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 贵子弟中选拨。权贵子弟无论优劣, 都可以做官。 ②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 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2、诞生
隋生
二、科举制的完善
唐朝科举制的完善与哪些皇帝有关?
看书、讨论并归纳:
他们分别为科举制度的完善做了哪些贡献?
2、关键人物
扩充了国学的规模
考试人数多,以考取进士为荣
进士科第一名称“状元”
严格考试制度
唐太宗
现 存 的 唯 一 一 张 状 元 卷
开创殿试制度
创设 武举
应试者多至万人
魏文帝时,陈群创立九品中正制,由中央特 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 为九品录用。两晋、六朝时沿用此制。九品 中正制是察举制的改良,主要分别是将察举 之权,由地方官改由中央任命的官员负责。 但是,这制度始终是由地方官选拔人才。魏 晋时代,世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 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 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现 象。不但堵塞了民间人材,还让世族得以把 持朝廷人事,影响皇帝的权力。
(
贡 士 , 第 一 会名 试称 “ 会 元 ” )
进 士 , 第 一 殿名 试称 “ 状 元 ”
( )
)
)
他们谁的成绩好?
二、科举制的完善
唐太宗: 扩大国学,严格考试 武则天:开设殿试,创设武举 唐玄宗:主考诗赋,亲自面试
隋文帝
科举制的创立
隋炀帝 唐太宗
开始用分科考 试的办法选拔 官员 创立进士科 扩大国学规模
王维
岑参
张九龄
韩愈
你了解科举制后来如何吗?
太宗:扩充国学 严格考试 则天:殿试、武举 玄宗:殿试诗赋 文帝:分科考试 (完善科举) 炀帝:设进士科 八股文 (科举创立) 禁锢思想 衰落 鼎盛 察举制、 九品制 隋 唐宋 明清
材料一: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 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材料二: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 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 们中国学过去的。
九品中正制
州郡中正负责察访与之同籍的士人,了 解其家世源流,整理其德才表现材料,并据 此作出简短的总评语。“家世”也称“品”, 本人才德谓之“状”,中正官注明士人“品 状”后评定其等第。等地分为九品:上上、 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 中、下下。
1、魏晋时期,政府是如何选拔官吏的?
要出自高门权贵家庭,要有地方官员和高 门权贵的推荐。 2、这样的选官制度有什么弊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