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成因和影响-张爱武
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分析
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分析论文报告: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分析一、引言二、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原因分析1.货币政策宽松2.金融领域过度竞争3.国有企业存款增加4.外汇占款增长5.资产负债约束缺失三、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影响及对策1.商业银行利润下降2.金融体系稳健性受到影响3.资金价格下降4.对策探讨四、案例分析1.万科收益率大幅提高2.工商银行房地产业务规模扩大3.招商银行存款增加4.上市公司不断增加自有流动资金5.特斯拉入华融资顺利五、结论引言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然而,也随之而来的是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商业银行无法有效利用这些过剩资金实现高效的投资收益。
本论文就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从原因、影响及对策等方面分析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
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原因分析1.货币政策宽松近年来,为了稳定经济增长、刺激内需、调整产业结构和加强监管,我国实行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方针,如实施降息、降准等,导致各类金融机构普遍流动性充裕,特别是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十分突出。
2.金融领域过度竞争商业银行在利益的驱动下,投资的竞争愈演愈烈,各家银行倾向于过度依赖存款、短期借款等短期资金,将资产转化为流动性过剩。
同时,由于国内商业银行业务同质化、竞争激烈,使资金利率及资金成本长期处于下降趋势,导致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长期失衡,形成了大量的过剩资金。
3.国有企业存款增加中国的国有企业拥有大量财务收入,却缺少有利于财务管理的金融市场工具,这就促使这些企业自己储备大量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并将其存入银行,形成了大量的过剩资金池。
4.外汇占款增长中国商业银行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中国的企业扩大海外业务,进而促进国际贸易,无疑需要大量的人民币资金,因此会增加外汇占款规模。
这些外汇占款长期处于高位,很多银行的人民币资产已经远远超过了贷款需求,形成了大量的流动性过剩。
5.资产负债约束缺失近年来,由于金融体系不断地发行各种不同类型的理财产品,备受网络销售和代销渠道的推崇,使得商业银行面临的政策风险和操作风险越来越大。
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根源与对策
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根源与对策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指银行为资产的增加而融资,以及在负债到期时按约定还本付息的能力。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不仅对银行自身的经营产生负面影响,而且威胁到整个经济的平稳运行,已经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原因任何问题的最终和彻底解决,都离不开对其根本原因和外在条件的分析,目前普遍认为引起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原因有:1、居民的高储蓄倾向。
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财富向一部分人相对集中,加上医疗、教育、住房方面的改革,居民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预期提高,消费升级缓慢,导致居民储蓄率过高,在收入不断增加又缺乏投资渠道的情况下,过多的资金流入银行。
2、商业银行产品结构不合理。
主要业务仍以存贷款为主,当信贷空间受到压缩时,银行缺乏可选择的资金投放渠道,直接限制商业银行资金的合理配置。
3、错估的人民币汇率和僵硬的汇率制度。
长期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保持顺差,规模近年来迅速扩大,外汇储备规模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人民币对美元低估,在普遍预期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国际上大量热钱流入。
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性,央行不得不向市场投入大量的流动性以冲销外汇,投入市场的基础货币过多导致国内流动性过剩。
目前,大部分研究将上述原因看作是当前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原因,但值得商榷的是,我国居民的高储蓄倾向、商业银行的产品结构问题,以及人民币汇率体系问题是我国经济所固有的,早在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显现之前,这些问题就已经存在;相反,20世纪九十年代末之前,国有商业银行一直面临流动性不足的难题。
这不禁使人产生疑问,上述原因真的是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根源吗?如果不是,那么针对性地提出的解决办法可能只能解国有商业银行一时之围,注定是治标不治本之举,一旦相同的情景重演,国有商业银行将重陷流动性过剩的困境。
二、国有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真正根源大凡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的经济个体,都有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冲动,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同样如此。
流动性过剩的影响、成因及对策
流动性过剩的影响、成因及对策[内容摘要]流动性过剩给我国经济、金融运行带来了一系列的严重负面影响。
流动性过剩的直接原因是储蓄、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基本成因是我国经济结构、金融结构的长期失衡,深层原因是以投资、出口为主导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流动性过剩不是一个在短期内能解决的问题,在当前继续实施紧缩政策的同时,应采取多种措施分流储蓄与外汇储备,解决流动性过剩的根本途径在于经济结构的调整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流动性过剩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在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结构中,流动性过剩集中地表现为金融机构的存差资金持续扩大。
2005年末全国金融机构存差资金达9.25万亿元,为当年GDP的51﹪。
尽管2006年以来,中央银行采取了加息、上调存款准备率、发行央行票据及窗口指导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但至2006年9月末存差资金继续增至12.89万亿元,流动性过剩的恶化趋势亟待解决。
一、流动性过剩的负面影响不断积累的流动性过剩带来了银行风险增大、投资过热难以抑制、人民币压力加大、货币政策效力下降等一系列的严重负面影响。
1.流动性过剩导致了银行的过度竞争、贷款盲目追逐“大户”,非理性地降低贷款条件和下浮利率的现象。
一方面,加剧了某些行业的产能过剩、利润下降,甚至出现亏损,增大了称赞的信贷风险;另一方面,在紧缩的约束下,银行利差收缩小。
流动性过剩使银行陷入了短期亏损与箕风险积累的两难选择。
如果,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得不到有效的化解,银行信贷风险可能集中爆发。
2.2005年以来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上升与银行流动性过剩直﹪,达到年内最高增幅。
虽然,2006年以来受宏观政策的调控银行贷款与投资的增长率已经有所放缓,但2006年1~9月份人民币同比多增7984亿元,其中中长期占80﹪﹪。
这表明,央行的信贷调控主要以遏制了短期贷款与票据融资的增速,但流动性过剩助长的中长期与投资的冲动依然强劲。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成因、负效应及共同治理
者存 贷 差 较 大 )超 额 准 备 金 较 高 、 行 间 人 民币 交 、 银
易量较 大 , 可以说 商业银 行存 在流 动性过 剩 。 才
关 键 词 :商业银 行
流 动性过 剩 三元 悖论 文献标 识 码 : A
共 同治理 文章 编 号 :10 — 3 2 2 0 )3 0 3 — 4 0 9 2 8 (08 0— 0 6 0
中 图分类 号 :F 3 .3 8 03
~
、
商业银行流动性状况的定 量评析
2 超 额 准备 金 。这 也 是人 民银 行 衡量 我 国商 业 . 银行 流动性 过剩 的官方指标 。在超额 准备金利率 不断
储蓄 、 全球 流 动性过 剩等 外部 视 角分 析 了其产 生 的综合 原 因, 并分 析 了商行 流动 性过 剩 对 于商业 银行 、 币政 货 策效应 与 经济和谐 发展 的效应 。最后从 商业银 行 、 中央银 行 以及政 府共 同治理 的视 角 , 出 了治理 商业银 行 流 提
动性过 剩 的建议
商业 银行为3 而股份 制商业银 行 、 %, 城市 商业银行 、 城 市信 用 社 、农 村信 用 社 、外 资金 融 机构 分 别达 到 了 7 1 63 %、 1 4 、08 %和 1. %。在央行采 取 . %、. 2 5 1. % 1 . 5 4 20 5 了紧缩性 货币政 策 和超额 准备 金利率 远低 于法定 1 年
平 。进一 步说 , 当银行持 有 的流动 性 资产 超 过稳健 经
营原 则所 对应 的必 要水 平 时 . 就发 生 了流 动性 过 剩 ;
其 核心 是 商业 银行 资产 运 用不 充 分 。 当前 中 国商业 银 行 资产 主要 运 用 于 3 部 分 : 款 、 额 准 备 金 和 个 贷 超 银 行间市 场人 民币交 易 。因此本 文使用存 贷 比( 贷 存
浅析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一)
浅析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一)摘要:我国商业银行“存差”规模过大,导致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历史数据表明,我国商业银行当前流动性严重过剩,流动性过剩形成的原因较为复杂,其原因不仅有宏观经济环境层面的因素,还有微观层面的因素,最后从汇率制度改革、宏观金融环境的改善、商业银行业务改进等方面提出了克服流动性过剩的几点政策建议。关键词: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存差;非利息收入;汇率一、引言近十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存差”逐年放大,存差即指存款额大于贷款额的差额,从1995年起,我国经济中开始出现存差这一经济现象,当年存差为0.33万亿元,而1999—2003年,银行体系存差分别为1.50,2.44,3.13,3.96,4.91万亿元,存差波动上升,进而从2004—2005年,银行体系存差分别为6.32万亿元、9.25万亿元,2006年10月末存差已突破10.81万亿元,显然,近三年存差增速、增幅显著上扬。尽管中国人民银行将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由1.62%调到0.99%,2006年三次上调法定准备金率,由7.5%调升到9%,但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仍居高不下,如2006年9月末,商业银行在央行的超额储备高达8200亿元以上。这表明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对这一点学术界有目共睹。流动性过剩不仅会降低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增加商业银行的运营风险,也影响到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和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因而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的考察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界定流动性最初的含义是指商业银行能够在不遭受损失的前提下,在满足存款人提存及支付需要的情况下,对资产进行变现的能力;根据《经济和商业辞典》,流动性过剩是指银行自愿或被迫持有的“流动性”超过健全的银行业准则所要求的通常水平;从银行的角度看,流动性过剩实质是指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没有充分利用。当前我国金融体制中银行、保险、证券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因而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渠道非常有限,除了用作贷款之外,只能用于同业间货币市场交易或以超额储备形式存于人民银行,获取低额收益,从而可以使用同业间货币市场交易额和超额储备金来判定商业银行出现的流动性过剩。三、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出现流动性过剩之因流动性过剩问题是一个宏观金融现象,如果只从单个银行的角度观察或分析这一现象,难免会得出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只有从商业银行存在的宏观环境层面,并结合商业银行自身微观层面的因素综合分析流动过剩问题,才能揭示其产生的独特机制。(一)汇率制度因素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事实上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维持汇率的稳定,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规避国际“热钱”大规模投机冲击,央行不得不对资本项目进行管制。而现实中的结售汇制使资本流动呈现单向自由化,即外汇储备的激增是以人民币等值投放为代价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会导致我国外汇储备、外汇占款的不断攀高,这是推动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因素。我国的外汇储备从2000年底的1656亿美元增加到2004年底的6099亿美元,通过外汇占款投放的基础货币相应的由1.4亿元上升到5.2亿元,截止到2006年6月底,我国外汇储备高达9146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由此投向的人民币总量超过7万亿元。为保持汇率稳定,央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这就会使商业银行沦为基础货币的吸收器,大量的社会资金流入银行系统,商业银行出现流动性过剩也就不足为奇。(二)我国金融业经营体制的因素在混业经营体制下,银行作为追求盈利性的行为主体,要不断按照市场价格机制原则来调整资产结构;贷款是一项高风险资产,具有收益高、风险大的特征,对商业银行来说发放多大比例的贷款完全由市场需求决定,存差规模大并不能简单说明商业银行流动性会出现过剩,银行可以把更多超额储备投入到股票、债券、期货等资本市场上进行投资。因而在混业经营体制下,根据存差规模来判定流动性过剩是不科学的。然而,我国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商业银行资产运用渠道有限,其资产主要用来发放贷款,其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源于利息差收益,在除贷款以外的资产收益远低于贷款收益情况下,商业银行必然会出现流动性过剩问题。(三)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和股份制改造来分析其成因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经营主要由人民银行决定,缺乏经营决策的主动权,具有较强的行政职能,其流动性和支付能力由人民银行的贷款来维持。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中国加入WTO,特别是新《巴塞尔协议》推行后,银行的经营管理意识和风险意识增强。加强对风险控制,最简单的一个办法就是减少贷款的发放,从而加剧了流动性过剩。。
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探讨-123
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探讨摘要:流动性过剩在宏观层面上表现为货币供给超过了货币的有效需求,在银行层面表现为存款与贷款余额间的差距不断扩大,而这主要是由宽松的货币环境和银行体系相对审慎的信贷投放共同作用的结果。
由于“宽货币、紧信贷”的环境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国内流动性过剩的局面将延续,这会对银行的稳健经营造成一定的威胁。
通过对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影响展开讨论,进而提出解决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流动性过剩;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进入新世纪以来,银行体系流动性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持续宽松的状态。
特别是2005年以来,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日趋突出,主要表现在:商业银行存差持续扩大,超额准备金居高不下,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反弹过快。
如何有效解决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提升金融体系特别是银行体系的运营效率,是银行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1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原因1. 1经济结构性失衡是流动性过剩的根源相对于投资和出口的高速增长,消费近年来虽有增长加快的趋势,但仍远落后于前两者的增速,消费相对落后使大量资金沉淀在银行体系内部循环。
另外投资也存在结构失衡问题:大企业的资金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而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某些热门行业重复投资导致的产能过剩,而医疗、教育等部门严重的投资不足;经济发达地区流动性问题突出,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普遍面临资金不足;城市存在流动性压力,而农村却依然资金匮乏。
1. 2商业银行现有增长方式与经营模式不合理,金融创新明显不足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仍未摆脱传统的“存款第一”的以信贷资产为主体的经营模式,以及高度依赖存贷利差收入的收益增长方式,业务重点在丁•吸收存款,发放贷款。
过去,贷款是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的主要方式,有政府背景的项目贷款需求非常之大,如今,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步完成,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的不断完善,企业面临着众多可供选择的融资方式,对银行来说,必然导致流动资金贷款发放不像过去需求那么大。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存量 的存贷 比为 6 % 以上 ,这 就 意 味 着 商 业 银 行 7
每 吸收 10元 存 款 ,大 约 只有 6 0 7元 转化 为贷 款 进
咖 咖 咖 咖唧 咖栅 脚咖 舢姗姗㈣ 舢㈣姗舢姗
个货 币市场 利率 持续 走低 ,使得 长期 债券 到期 收益
率下 降 。 二 、商业银 行流 动性 过剩 的不利 影响
39 7 .5 83 11
3 15 .6 9 5 14
4 4 2 .5 0 97 5
各项贷款
存 贷 差
2 87 .3 59 0 3
l4 1. 7 2 0 0 8
2 0 3 .4 6 3 14 -
1 85 .6 l12 2
2 10 .0 6 2 54
14 0 .4 2 3 1 7
第2 4卷 第 3期
北 京 财 贸 职 业 学 院学 报
8 8 8 8 8 8 8 7 7 7 7 7 7 7
由表 1可知 ,2 0 0 7年 9月初 到 2 0 0 8年 2月末 ,
场成 为商业 银行 转移 流动 性压力 的 主要手 段 。但 是 中央银行 存 2 0 : 0 5 3月 降 低超 额 准 备 金 率 后 ,整
入实 体经济 领域 ,近一 半 的资金则 滞 留在金融 体系
进行体 内循 环 。
流动性 过剩 的另一 个 重要 表 现 是超 额 准备 金
( )外 汇储 备被 动高 速增 长 ,增 加 人 民币 的 一 升 值压 力
在经常项 目和资本 项 目双顺差 的推 动 下 ,我 国
高 ,超 额准 备金 既可 以用于 发放贷 款增加 资产 ,义
自 20 0 4年 国家实行 最新 一轮 的宏 观调 控 以来 ,
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探讨
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探讨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探讨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流动性过剩。
随着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面临着大量资金的积累,这导致了流动性过剩的现象。
本文将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原因。
在金融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在面对资金存款时常常存在过剩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的不健全和金融监管的不到位所导致的。
同时,我国经济增长迅速,资金需求相对较小,造成了大量的资金积累在银行系统中,导致了流动性过剩的困扰。
商业银行面临流动性过剩问题的主要影响是存在的大量闲置资金所带来的风险和浪费。
首先,流动性过剩会导致银行利润的下降。
银行需要支付一定的利息来吸引存款,而这些资金没有得到有效利用,造成了银行的浪费。
其次,流动性过剩还会增加银行的运营风险,因为过多的资金积聚在银行系统中,一旦发生金融危机或其他风险事件,银行可能会面临较大的压力。
针对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我们可采取以下措施来解决:一、加强资金调控。
通过实行差别化存款准备金制度,对不同规模、不同业务情况的银行采取不同的准备金政策,以实现资金的精确调控。
此外,可以通过大额存单市场的发展,鼓励大额存款的转移,减少银行流动性过剩。
二、完善市场化理财工具。
促进商业银行创新金融产品,推动发展市场化理财工具,通过丰富投资渠道,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减少银行流动性过剩。
三、强化金融监管。
加强对银行流动性风险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存在的流动性问题。
同时,加强金融市场监管,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为商业银行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投资机会。
四、推进金融改革。
加快推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和自由化,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进入我国金融市场,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促进有效资源的流动和配置。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是我国金融体系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
浅析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影响
浅析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影响当前,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加快,发生着许多令人疑惑的经济金融现象。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就是其中之一。
上世纪90年代末以前,受体制性的信贷膨胀及信贷资产质量影响,而产生了流动性不足、支付困难的问题。
然而,随着形势的发展,商业银行面临新的流动性过剩困境:存款增长很快,而贷款没有相应增长,沉淀在商业银行体系内的资金日益成为银行难以背负的重担。
商业银行能否顺利地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关键是看能否深入分析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产生的根源,抓住机遇和挑战,从而进一步推进商业银行的发展和创新。
一、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概述及其产生的根源(一)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概述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大小决定了商业银行应变能力的高低。
但过大的流动性同时也会带来银行收益的降低,所以银行流动性管理的难点就是如何在流动性和盈利性之间保持平衡。
测量流动性,从理论上看,考察银行“储存”的流动性,即流动性资产,是指可用来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类资产,通过财务报表的有关项目计算测量;另一方面.考察银行“购买”流动性的能力,即流动性能力在需要时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内,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可用资金的能力,它的计算涉及到银行本身的声誉、实力等因素,很难进行数量化的测量。
我国银行业目前所面临的流动性问题,是流动性资产的相对过剩,可以通过存贷差来测量,截至2006年4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差达到10.05亿元,比2005年初增加了3.62万亿元。
进一步说就是大量的可用于放贷的存款资金沉积在银行系统内部的过剩。
(二)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产生的根源1、信贷配给的不合理和信贷供需市场转变长期以来,我国实行以银行信贷为核心、间接融资为主体的社会融资体系,商业银行也相应成为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
目前银行类金融机构是金融资源配置的主体,其行为特征虽经多年改进,仍具有显著的信贷配给倾向。
目前银行类金融机构的信贷环境已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大中型企业因产能过剩而不得不减少了贷款需求;中小及民营企业急需资金注入,但各金融机构还基本停滞在只见政策,不见落实的消极状态;中央银行为解决“宽货币、紧信贷”问题,促使商业银行有效融入信贷市场,相继推出了企业短期融资券,资产支持证券等业务,一大批优质企业陆续退出商业银行信贷市场。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成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成因分析商业银行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为应对客户随时提现而具备的偿付能力。
流动性不足可能引发商业银行挤兑现象,甚至导致部分商业银行破产倒闭。
我国商业银行以前主要受流动性不足的困扰,但最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开始凸现出来,存贷款之间的差额逐步扩大,存贷比不断下降。
现将2006年1至9月我国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及对比情况用下表加以说明:从上表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2006年1至9月份我国金融机构的存贷款都呈现增长的趋势,但存款的增长幅度要大于同期贷款的增长幅度,导致存贷差不断扩大,存贷差在1月份是9.5万亿元,到9月份则达到10.67万亿元。
存贷比则从1月份的69.73%下降到9月份的68.67%。
按照国际经验,正常的存贷比应该是75%左右。
从存贷差和存贷比两项指标来看,我国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目前存在比较严重的流动性过剩问题。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削弱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降低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抑制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力。
银行资金过剩不仅给商业银行也给我国整个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究其原因,造成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因素:一、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大幅增加经过二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我国居民可以自由支配的资金越来越多。
由于我国投资渠道有限,特别是在我国进行股权分置改革以前我国证券市场持续低迷,很多居民对证券市场缺乏信心,虽然存款利率很低,但我国大多数居民仍然愿意将资金存放在银行。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最近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在2006年9月底我国金融机构吸收的城乡储蓄存款达到16.33万亿元,与1月份的15.33万亿相比,增长了1万亿元。
二、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导致外汇占款大幅增加自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由于外部贸易条件的改善,我国贸易顺差持续增长,进而导致我国外汇储备的迅速增长。
特别是在04、05年,由于其它因素的共同作用我国外汇储备年均增长超过2000亿美元。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探析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探析摘要:商业银行流动性是指商行为了满足存款人提取现金、支付到期债务以及借款人正常贷款需求的能力。
商业银行流动性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尤其是近年来,流动性过剩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的现状及成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揭露了商行流动性过剩会造成的影响,并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意见。
关键词:流动性过剩;外汇占款;超额准备金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为了应对日常业务的需要,必须保持的变现资金的能力。
流动性作为商业银行的关键,它的不足是造成商业银行挤兑的主要原因之一,甚至会使商业银行濒临破产。
当商行持有的资金远远大于正常情况下变现所需的资金时,就会造成流动性的过剩。
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因为流动性的过剩要负担很大的资本成本。
就目前来说,我国的商业银行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流动性过剩问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近期流动性过剩的问题愈加严重商业银行流动性的过剩是一个必须得到重视的问题,否则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
(一)对商业银行自身的影响。
一直以来,各国政府致力于制定金融政策防止挤兑,银行破产的发生,以免使整个国家的经济产生动荡甚至波及全球。
然而从商业银行自身的角度来看,保持充足的流动性会使其盈利水平大大降低。
而安全性、流动性以及盈利性是商业银行存在与经营的三大原则,这要求商业银行充分重视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基础上尽可能达到盈利性。
这一点和充足的流动性是相矛盾的。
这种盈利困境也和银行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直接相关。
我国金融业发展水平还较低,各银行的风险监测及控制水平不高,使得资金不能得到有效利用,整个银行系统大量的流动性资金无法得到理想的利率收入。
银行拥有大量的流动性也不利于央行通过贴现和票据买卖等手段来间接调控宏观经济。
(二)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在金融市场中,资本市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各行业的发展与资本市场有着紧密的联系。
区别于商业银行的间接资金融通,它是资金需求者和资金供给者直接作用的市场,尽管也存在着大量的虚拟经济交易。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及解决对策作者:张健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年第13期[摘要]流动性是商业银行的生命线,流动性过剩会导致过度竞争,放大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和利率风险,影响金融体系运行效率和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因此需要采取相关措施解决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问题。
本文首先概述了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现状,然后分析了流动性过剩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流动性国际收支资本充足率目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过剩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
流动性是商业银行的生命线,流动性不足会引发商业银行挤兑现象,流动性过剩则意味着,商业银行持有的资金超过维持必要流动性所需的资金,并为此承担较高的资金成本。
因此流动性过剩削弱了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降低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抑制了货币政策传导效力,同时还可能引发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反弹,导致过剩问题进一步激化,资本市场面临冲击。
从宏观上看,流动性过剩必然引起经济局部甚至全面过热,并最终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因此,准确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对经济的平稳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现状2005年以来,我国金融机构流动性过剩问题日渐突出,存货差逐渐扩大,存货比持续下降。
截至2007年3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总额为35. 4248万亿元,各项贷款总额为23. 9586万亿元,存货差达到11. 466万亿元,比2005年初增加4. 62万亿元;存货比67. 63%,比2005年初下降6个多百分点;而存货差与贷款余额之比则从1997年的9%左右升至2007年3月末的48%左右,这意味着每100元存款中,没有作为贷款发放出去的已从9元上升到48元,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面临着严重的流动性过剩问题。
截至2006年6月末,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比下降至67. 61%,远低于75%存贷比上限标准,表明当前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十分明显,2007年第一季度新增贷款1. 42万亿元,同比又多增1678亿元,投放仍然偏多。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探讨
坚持主动性 、 可控性 和渐进 性原则下 , 根据我国 自身改革发展 的需要 , 逐步扩大人 民币汇率 浮动幅度 , 合理确定人 民币汇率 目标区 。通过汇率浮动区间的逐步扩 大 , 用市场机制调节外 利
我 国金融机构 吸收资金的速度 大于消化资金的速度 。 大量资金 积累在金融机构 , 造成金融机构流动性 过剩状况 。
12 超 额 准备 金 居 高不 下
截 止 ̄20 年1 月 ,我 国金融机构 的超额储 备金率达到 06 2 48 有近2 .%, 万亿资 金转 存在 中央银行 , 过高 的超额准备 金率 反映出商业 银行 不能为过多 的流动性资金 找到合适的运用渠 道。2 0 年3 0 5 月我国中央银行将超额存款 准备 金利率 由1 2 .% 6 调低No9 %, . 9 在央行紧缩 货币政策和超额存款 准备 金的利率 远低于法定一年期存款利率的状况下 , 以银行 为主体 的金融机
体系流动性过剩 的状况。
13 银 行 间货 币 市场 利 率持 续走 低 .
市场流动性 出现过剩 的另一个表现 形式 就是大量的 资金 涌入货 币市场和债券市场 , 导致货 币市场利率持续走低 。2 0 05
维普资讯
T E c H N o Lo G
我 国商 业银 行 流 动 性 过剩 问题 探 讨
郑也夫
西 南财经 大学金 融 学院 成 都 6 0 7 104
摘 要 : 几年 来 , 着 我 国 国 民经 济 的 快 速 发 展 , 业银 行 经 营环 境发 生 了 巨大 变化 , 近 随 商 大量 资金 沉 淀 在 商 业银 行 体 系内, 流动 性 过 剩 成 为现 阶段 我 国银 行 业 面 临 的 主要 问题 之 一 。本 文试 分 析 银 行 流 动性 过 剩 的表 现 及 其 原 因 , 并提 出应 对 当前 我 国 商 业银 行 流 动 性 过 剩 问题 的建 议 。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研究综述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研究综述【摘要】: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出现的流动性过剩现象受到了诸多经济学者的关注,文章通过整理学者们对其的研究成果,将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对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成因和对金融市场的不利影响进行归纳,对解决策略做出总结和比较,并就其分析的不同结果进行阐述。
【关键词】: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是指商业性行为了应付可能随时发生的提取而变现资产的能力。
目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显现出过剩,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指标判定出流动性过剩现象。
董积生、戴鉴雄(2007.1)以超额存款准备金和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成交量为判定指标。
原因在于目前分业经营的商业银行,除了贷款业务之外的资金主要用于银行间人民币交易或以超额准备金的形式存于央行。
刘锡良、董青马、王丽娅(2007.2)从需求的角度刻画流动性的静态水平,即按希克斯(1967)的分类,将银行对超额储备的需求分为交易性储备需求、预防性储备需求、投机性储备需求。
并得出判断流动性是否过剩的等式:过剩的流动性=银行持有的流动性-法定存款准备金-交易性储备需求-预防性储备需求-正常的投机性储备需求。
2006年8月央行加息后,商业银行在央行的超额准备金仍高达8200亿元;同时期的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成交量3.7万亿元以上,占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的11.3%,存差的34.7%;从2003年开始,我国不断提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6%上升到现在的9.5%,导致银行投机性超额储备的减少,而交易性储备和预防性储备属于正常范围内。
因此不论使用那种标准判定,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都明显过剩。
1.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成因1.1 宏观角度分析从整个银行体系看,根据货币创造规律,货币的发放多寡并不会影响整个银行体系的存贷差。
因此首先从宏观角度看,导致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的主要因素可归纳为一下几点:1.1.1 对不良贷款的控制和大量剥离从1999年到2005年,四大国有银行剥离与核销的不良贷款共计27383亿元。
银行流动性过剩的现状、成因及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银行流动性过剩的现状、成因及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摘要:近两年,我国银行流动性过剩导致的各种金融问题愈加严重,影响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本文从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表象入手,分析了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并从货币政策工具对流动性过剩的影响和银行流动性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影响两个方面阐述流动性过剩与货币政策有效性之间的关系。
最后提出了一些缓解流动性过剩、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对策。
关键词:流动性过剩;货币政策;有效性20个世纪90年代末以前,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长期不足,信贷膨胀的态势相当明显。
进入21世纪以来,银行体系流动性持续宽松,特别是2005年以来,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日趋突出。
被经济学家认为发生几率极低的“流动性陷阱”已在我国金融运行中初现端倪,并对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营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1]2006年,银行的巨额流动性使到全国性的信贷规模急剧膨胀,间接推动了各种资产价格全面上升,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有效性形成严峻挑战。
如何有效解决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而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是摆在中央银行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银行流动性过剩的表现(一)存差持续扩大自2004年国家实行最新一轮的宏观调控以来,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增速逐渐低于存款余额增速,而且二者间差距不断扩大,贷存比大幅下降。
截至2005年末,存款增速高于贷款增速3.17个百分点,是2000年的3.8倍;金融机构存差达到9.2万亿元,占存款余额的32%;存量的贷存比为68.0%,新增量的贷存比为53.6%。
2005年,商业银行每吸收100元存款,大约只有53元转化为贷款进入实体经济领域,近一半的资金则滞留在金融体系进行体内循环。
(二)超额准备金居高不下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由2000年末的4000亿元增长到2004年末的1.265万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32.9%。
2005年3月17日,中央银行虽然下调超额准备金率0.63个百分点,但金融机构上存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依然是只升不降,到9月末达1.26万亿元。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成因和影响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成因和影响自2001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存款余额不断快速增长,而贷款余额的增长相对迟缓,两者之间的缺口不断加大,存贷比一直呈下降趋势,从2001年6月的一直下降到2006年12月的,只有今年上半年存贷比才略有回升,达到;这说明,我国银行业进入21世纪之后,由流动性紧缺转变为流动性过剩,而且这种流动性过剩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严重;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已经有不少文献分别从外汇占款、汇率制度、风险控制和资本约束强化等角度分析了流动性过剩的成因,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但是,笔者注意到,这些文献未能明确流动性过剩与经济增长、财富分配之间的潜在关系,或者未能区分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在对银行存款的影响方面的差别,因此提出的某些对策建议不会对流动性过剩问题的解决产生成效;本文就此作进一步的分析;一、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成因:存款方面在忽略一些无关的、或者相对稳定的项目之后,商业银行的总流动性可以直接计量为存款与贷款之间的差额;因此探究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应当分别从存款和贷款两方面进行分析;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我国商业银行是从2001年之后才出现流动性过剩现象,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严重起来;2001年6月银行体系存款余额为135190亿元,2007年6月则达到亿元,累计增加%,平均增长率为%;而同期GNP的累计增长率只有%按照国家统计局和季度统计数据和2006年统计公报换算得到,其中2006年GNP使用当年GDP近似计算;为了与存款余额增长率具有可比性,均按当年价格计算,平均增长率为%;为什么银行存款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同期国民财富的增长呢这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导致的:1、外汇占款快速增加在我国现行的汇率形成机制和外汇管理模式下,人民银行只能被动地接受国际收支顺差的变动,外汇占款占基础货币投放的比重越来越大,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进入20世纪之后,我国外汇占款比重不断上升,2004年下半年超过50%,此后继续上升,目前,外汇占款比重已超过85%;这说明,现有的外汇管理体制阻碍居民跨国境调整资产配置,使得对国外财富的索取权转化为对中央银行的债权,并滞留在商业银行体系内;2、国民收入快速增长,同时收入分配结构更加不合理自2001年以来,我国GDP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8%以上,2003年之后更是以两位数的增速增长;这意味着国民收入的不断快速增加;我国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储蓄率导致,这些国民收入尤其是其中的增量中很大一部分转化为银行存款;更重要的是,与此同时,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呈现向富人倾斜的格局,近几年基尼系数逐步上升,已经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例如,2003年我国基尼系数达到,而2004年和2005年则逐步逼近;由于极少数富人占有国民财富的绝大部分,以及更大比例的盈利性资产,他们的边际储蓄倾向较高,国民财富增量较多地转化为商业银行存款;这种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与导致普通公众终生收入不确定性增强的种种因素一起,导致收入较低的群体预防性储蓄的动机增强,也会导致银行存款不断上升;3、实体投资机会匮乏,导致大量财富以金融资产的形式持有据国家发改委最近几年的结构调整报告,我国绝大部分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电力、煤炭、钢铁、电解铝、手机、汽车、化肥等行业过剩严重,这导致工业利润增长整体出现大幅滑坡,亏损面扩大;投资机会的匮乏导致对银行的信贷需求减少;此外,就整体而言,我国企业基础性创新能力薄弱,未能创造新的投资热点;同时,刺激消费、启动内需的政策措施未达到预期成效,出口市场很大部分被外商投资企业所占据,中小型企业难以进入国际市场;这些因素导致实体投资机会因此呈现匮乏局面,从而导致大量财富累积在商业银行体系中,不能得到有效利用;4、工资帐户、支票和电子支付手段广泛应用金融网络的建成和电子计算机的普遍应用,促使更多的资金在银行体系之间保存和划转,与此同时,商业银行竞相推出工资发放服务,支票的应用得以推广,ATM网络的全面铺开以及银行卡合作商铺的大量加盟使得消费者的现金需求量减少,M0占M1的比重逐年下降,由1990年的%下降到8%左右;二、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成因:贷款方面1、资本约束的强化限制了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扩张2004年3月1日,银监会借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监管框架,颁布实施了新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此前,我国主要商业银行的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为%,远远低于8%的最低要求;为了在限期内达到法定要求并通过验收,商业银行需要调整资产结构,降低贷款资产占总资产的加权比;资产结构的调整,尤其是高风险资产比例的缩减,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扩张;2、贷款有效需求相对不足就企业而言,贷款有效需求相对不足一方面是由于产能过剩和实体投资机会匮乏这也是企业和居民金融资产增加、从而导致银行存款增加的原因,这在前文已经分析过,另一方面是由企业短期融资券等直接融资工具的发展应用导致;这些融资工具融资成本低,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而且,由于只有具有相当资质的企业才有资格发行融资券,这意味着实际发行融资券的企业绝大多数都是商业银行的优质客户,因此这些直接融资工具的发行量可以直接视为贷款需求的减少量;而就居民消费贷款而言,国家政策和油价上扬等因素导致房地产贷款、汽车贷款等消费贷款增长乏力;商业银行为了满足资本充足率的达标要求,有意调高个人贷款的比重,但是近几年来,国家为了平抑房价,挤压房地产泡沫,阻击热钱流入房地产市场,相继实施提高贷款利率、征收物业税等手段,使得中长期住房抵押贷款开始萎缩;与此同时,全球石油需求的过快增长导致石油价格持续高企,交通堵塞现象日益严重,汽车消费成本提高,我国汽车消费出现下降趋势,汽车消费贷款因而下滑;3、风险管理加强而企业信用缺失环境依旧,导致银行惜贷现象严重近年来,金融改革不断深化,我国商业银行加强了对国外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体系的引进、学习和消化,强化了风险控制意识,提高了风险管理水平,贷款损失责任的跟踪追究体系得以确立;但是,外部的信用缺失环境尚未出现根本性的改善,完善的征信体系尚未建成,企业贷款违约屡见不鲜;商业银行及其贷款经办人员出于防范风险、降低损失可能性的考虑,产生了惜贷心理;对贷款申请人提出的担保要求过高,以及“卸责心理”导致对竞争力很强的民营经济融资不足,中小企业很难得到贷款;三、流动性过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1、流动性过剩会削弱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在我国当前的金融业分业经营体制下,商业银行的非贷款资产主要运用在以下三个方面:在中央银行留存存款准备金;购买国债、央行票据和金融债券等金融资产;进行银行间交易;这三种资金运用形式的收益与同期贷款利率相比,明显偏低;2、流动性过剩会加剧局部信贷市场的竞争流动性过剩还推动商业银行努力增加贷款数量;为了避免因此大幅提高贷款风险,商业银行会不约而同竞相追逐信誉良好、风险较低的优质客户;这导致对于某些细分市场乃至部分单个客户而言,商业银行彼此之间的竞争加剧,导致商业银行在与这些客户谈判的过程中讨价还价地位恶化,降低了这部分市场的盈利性;3、流动性过剩会激励银行承受更大的风险暴露大量的货币囤积在银行体系内,会导致商业银行拥有更大的投资自由度,在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和盈利的动机推动之下,商业银行可能有更强的动力接受风险超过合理标准的信贷机会,从而导致商业银行承受更大的风险暴露;流动性过剩还会赋予商业银行实施金融创新、拓展表外业务的更大空间,使之面对更大的风险;。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原因与对策研究流动性过剩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特别自2005 年以来,我国市场流动性过剩问题日益突出,金融界和政府管理部门纷纷引起极大的关注。
针对我国银行体系当前流动性过剩问题,系统地介绍了流动性过剩的概念以及表现,深入分析了流动性过剩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从微观和宏观层面上提出了一些有助于商业银行应对流动性过剩的措施与改革方案。
标签:流动性过剩;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1 引言经过多年的宏观调控,我国经济逐步摆脱了通货紧缩的态势,但却出现了市场流动性的供给大于需求的现象。
所谓流动性过剩,广义上是指银行所保有的资金超过社会的有效信贷需求;狭义上是指短期资金(活期存款和现金)超出日常和可预期的现金兑付需求。
2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具体表现2.1 银行系统超额准备金高居不下由于市场流动性过剩,银行只有将过剩的流动性以超额准备金的形式存放在中央银行。
其中仅在2000年到2006年,全国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已经由4000亿元猛增到1.4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32.9%。
从1996年以来,中央银行先后9次将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从1.62%下调至0.99%。
尽管如此,超额储备金目前仍然达到近1.4万亿元。
虽然商业银行此举有获取无风险收益用于将来投资的意图,但是在如此低的超额准备金率下,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存款仍如此之多,也可以说明银行流动性过剩。
2.2 分业经营体制下的存贷差因素存差,顾名思义就是存款和贷款之间的差额。
自1995年开始,我国金融机构由贷差转为存差,到2006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存差达到11.01万亿元,且由过去部分地区存差变为全国各省市均为存差。
我国银行业的存款资金余额到2006年末达33.54万亿元,近10万亿元的存差与30万亿相比,显然不是一个小的比例。
与此同时。
金融机构的存贷比也相应的从1995年的93.8%逐年下降为2006年的67.16%。
【推荐下载】论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
论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本文讲述了关于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内容,供大家参考,接下来我们一起仔细阅读下吧。
摘要:近年来,中国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凸显。
流动性过剩不仅导致资产价格激增和银行间过度竞争,而且影响着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效果。
通过对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现状、成因分析,从转变银行经营理念和金融市场体系改革等方面给出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流动性管理 在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现象在国际及国内双重诱因的作用下也呈现出日益泛滥之势,并对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
从2000年以来国内来看,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曾非常突出。
这种流动性过剩不仅对中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运作能力提出了考验,还对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合理制定提出了挑战。
一、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现状 1.商业银行存贷差持续扩大。
自2000年至今中国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存贷差就一直呈现出一种逐步上升的趋势,十年间存贷差增加了近6倍,年平均增长率约为28.7%。
具体从前三年来看,中国的存款增速分别为2007年16.08%,2008年19.7%,2009年28.2%,基本快于或等同于同期贷款增速的16.16%、15.9%和31.7%,至2010年8月末,中国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存贷差已至22.96万亿元高位,占存款余额的33.45%。
金融机构的存贷差不但没有缩小,反而还在持续扩大。
由于存贷款增速的剪刀差依旧得到维持,金融机构的贷存比由2000年的80.26%下降到2010年8月的66.55%,这意味着商业银行每吸收100元存款,大约只有66.55元转化为贷款投入实体经济领域,其他资金则滞留在金融体系自身内部进行体内循环。
这说明中国金融机构总体上存在存款过剩和资金闲置,又由于中国金融机构的存款过剩有超过90%集中在商业银行,这就说明中国商业银行整体上存在流动性过剩。
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偏高。
【推荐下载】论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
论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本文讲述了关于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内容,供大家参考,接下来我们一起仔细阅读下吧。
摘要:近年来,中国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凸显。
流动性过剩不仅导致资产价格激增和银行间过度竞争,而且影响着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效果。
通过对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现状、成因分析,从转变银行经营理念和金融市场体系改革等方面给出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流动性管理 在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现象在国际及国内双重诱因的作用下也呈现出日益泛滥之势,并对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
从2000年以来国内来看,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曾非常突出。
这种流动性过剩不仅对中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运作能力提出了考验,还对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合理制定提出了挑战。
一、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现状 1.商业银行存贷差持续扩大。
自2000年至今中国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存贷差就一直呈现出一种逐步上升的趋势,十年间存贷差增加了近6倍,年平均增长率约为28.7%。
具体从前三年来看,中国的存款增速分别为2007年16.08%,2008年19.7%,2009年28.2%,基本快于或等同于同期贷款增速的16.16%、15.9%和31.7%,至2010年8月末,中国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存贷差已至22.96万亿元高位,占存款余额的33.45%。
金融机构的存贷差不但没有缩小,反而还在持续扩大。
由于存贷款增速的剪刀差依旧得到维持,金融机构的贷存比由2000年的80.26%下降到2010年8月的66.55%,这意味着商业银行每吸收100元存款,大约只有66.55元转化为贷款投入实体经济领域,其他资金则滞留在金融体系自身内部进行体内循环。
这说明中国金融机构总体上存在存款过剩和资金闲置,又由于中国金融机构的存款过剩有超过90%集中在商业银行,这就说明中国商业银行整体上存在流动性过剩。
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偏高。
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和瓶颈分析
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和瓶颈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过剩从2004年开始初见端倪,2007年央行10次提高准备金率,6次加息,接连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抑制流动性过剩。
种种迹象表明,银行体系汇聚了过多的流动性,而经济体系中又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因素,阻碍了过剩流动性的输出,削弱了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效果。
本文主要分析了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和化解流动性的制约因素。
关键词: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制约因素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的原因2005年开始国内各界纷纷开始关注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央行也积极采取了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回收过多的流动性,但是由于前几年的过度积累,短时期内无法迅速疏通,大量的流动性仍然囤积。
(一)外汇储备的迅猛增长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的迅猛增长是导致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多的主要因素。
我国银行体系存在着持续的、不断积累的流动性过剩,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国际收支的严重失衡。
由于外汇储备增加形成的外汇占款不仅成为基础货币供给的主要渠道,而且也是现行汇率制度下中央银行无法控制的内生变量。
2007年上半年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央行每天至少要收购8亿美元,这意味着每天释放60多亿元人民币的高能货币。
以接近5的货币乘数计算,每天货币将增加300亿元。
为了应对升值压力,稳定汇率,货币决策者有意在货币市场持续维持较为充足的流动性,保持宽松的货币环境,这在客观上缓解了部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但是却进一步加剧了流动性过剩的问题。
(二)强化资本约束下银行资产结构的调整银行为了要达到资本充足率8%的最低要求,在总资产中,逐步降低信贷资产的比重,适当提高本外币债券投资的比重;在信贷资产中,逐步降低一般性贷款的比重,逐步提高票据贴现的比重;在一般性贷款中,适当降低对公贷款比重,逐步提高个人信贷比重;在对公贷款中,逐步提高贸易融资比重;在表外资产中,适当对承兑和担保进行压缩。
这种资产结构的调整,是在补充资本不太容易实现的前提下,保持资本充足率达标的最好办法—减少风险资本的权重,即减少贷款的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成因和影响
作者:张爱武来源:中国经济时报发布时间:2007年
自2001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存款余额不断快速增长,而贷款余额的增长相对迟缓,两者之间的缺口不断加大,存贷比一直呈下降趋势,从2001年6月的0.788一直下降到2006年12月的0.672,只有今年上半年存贷比才略有回升,达到0.679。
这说明,我国银行业进入21世纪之后,由流动性紧缺转变为流动性过剩,而且这种流动性过剩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严重。
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已经有不少文献分别从外汇占款、汇率制度、风险控制和资本约束强化等角度分析了流动性过剩的成因,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但是,笔者注意到,这些文献未能明确流动性过剩与经济增长、财富分配之间的潜在关系,或者未能区分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在对银行存款的影响方面的差别,因此提出的某些对策建议不会对流动性过剩问题的解决产生成效。
本文就此作进一步的分析。
一、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成因:存款方面
在忽略一些无关的、或者相对稳定的项目之后,商业银行的总流动性可以直接计量为存款与贷款之间的差额。
因此探究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应当分别从存款和贷款两方面进行分析。
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我国商业银行是从2001年之后才出现流动性过剩现象,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严重起来。
2001年6月银行体系存款余额为135190亿元,2007年6月则达到369368.28亿元,累计增加173.22%,平均增长率为18.24%。
而同期GNP的累计增长率只有95.71%(按照国家统计局和季度统计数据和2006年统计公报换算得到,其中2006年GNP
使用当年GDP近似计算。
为了与存款余额增长率具有可比性,均按当年价格计算),平均增长率为11.84%。
为什么银行存款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同期国民财富的增长呢?这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导致的:
1、外汇占款快速增加
在我国现行的汇率形成机制和外汇管理模式下,人民银行只能被动地接受国际收支顺差的变动,外汇占款占基础货币投放的比重越来越大,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
进入20世纪之后,我国外汇占款比重不断上升,2004年下半年超过50%,此后继续上升,目前,外汇占
款比重已超过85%。
这说明,现有的外汇管理体制阻碍居民跨国境调整资产配置,使得对国外财富的索取权转化为对中央银行的债权,并滞留在商业银行体系内。
2、国民收入快速增长,同时收入分配结构更加不合理
自2001年以来,我国GDP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8%以上,2003年之后更是以两位数的增速增长。
这意味着国民收入的不断快速增加。
我国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储蓄率导致,这些国民收入(尤其是其中的增量)中很大一部分转化为银行存款。
更重要的是,与此同时,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呈现向富人倾斜的格局,近几年基尼系数逐步上升,已经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例如,2003年我国基尼系数达到0.458,而2004年和2005年则逐步逼近0.47。
由于极少数富人占有国民财富的绝大部分,以及更大比例的盈利性资产,他们的边际储蓄倾向较高,国民财富增量较多地转化为商业银行存款。
这种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与导致普通公众终生收入不确定性增强的种种因素一起,导致收入较低的群体预防性储蓄的动机增强,也会导致银行存款不断上升。
3、实体投资机会匮乏,导致大量财富以金融资产的形式持有
据国家发改委最近几年的结构调整报告,我国绝大部分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电力、煤炭、钢铁、电解铝、手机、汽车、化肥等行业过剩严重,这导致工业利润增长整体出现大幅滑坡,亏损面扩大。
投资机会的匮乏导致对银行的信贷需求减少。
此外,就整体而言,我国企业基础性创新能力薄弱,未能创造新的投资热点;同时,刺激消费、启动内需的政策措施未达到预期成效,出口市场很大部分被外商投资企业所占据,中小型企业难以进入国际市场。
这些因素导致实体投资机会因此呈现匮乏局面,从而导致大量财富累积在商业银行体系中,不能得到有效利用。
4、工资帐户、支票和电子支付手段广泛应用
金融网络的建成和电子计算机的普遍应用,促使更多的资金在银行体系之间保存和划转,与此同时,商业银行竞相推出工资发放服务,支票的应用得以推广,ATM网络的全面铺开以及银行卡合作商铺的大量加盟使得消费者的现金需求量减少,M0占M1的比重逐年下降,由1990年的17.3%下降到8%左右。
二、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成因:贷款方面
1、资本约束的强化限制了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扩张
2004年3月1日,银监会借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监管框架,颁布实施了新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
此前,我国主要商业银行的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为5.75%,远远低于8%的最低要求。
为了在限期内达到法定要求并通过验收,商业银行需要调整资产结构,降低贷款资产占总资产的加权比。
资产结构的调整,尤其是高风险资产比例的缩减,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扩张。
2、贷款有效需求相对不足
就企业而言,贷款有效需求相对不足一方面是由于产能过剩和实体投资机会匮乏(这也是企业和居民金融资产增加、从而导致银行存款增加的原因,这在前文已经分析过),另一方面是由企业短期融资券等直接融资工具的发展应用导致。
这些融资工具融资成本低,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而且,由于只有具有相当资质的企业才有资格发行融资券,这意味着实际发行融资券的企业绝大多数都是商业银行的优质客户,因此这些直接融资工具的发行量可以直接视为贷款需求的减少量。
而就居民消费贷款而言,国家政策和油价上扬等因素导致房地产贷款、汽车贷款等消费贷款增长乏力。
商业银行为了满足资本充足率的达标要求,有意调高个人贷款的比重,但是近几年来,国家为了平抑房价,挤压房地产泡沫,阻击热钱流入房地产市场,相继实施提高贷款利率、征收物业税等手段,使得中长期住房抵押贷款开始萎缩。
与此同时,全球石油需求的过快增长导致石油价格持续高企,交通堵塞现象日益严重,汽车消费成本提高,我国汽车消费出现下降趋势,汽车消费贷款因而下滑。
3、风险管理加强而企业信用缺失环境依旧,导致银行惜贷现象严重
近年来,金融改革不断深化,我国商业银行加强了对国外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体系的引进、学习和消化,强化了风险控制意识,提高了风险管理水平,贷款损失责任的跟踪追究体系得以确立。
但是,外部的信用缺失环境尚未出现根本性的改善,完善的征信体系尚未建成,企业贷款违约屡见不鲜。
商业银行及其贷款经办人员出于防范风险、降低损失可能性的考虑,产生了惜贷心理。
对贷款申请人提出的担保要求过高,以及“卸责心理”导致对竞争力很强的民营经济融资不足,中小企业很难得到贷款。
三、流动性过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1、流动性过剩会削弱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在我国当前的金融业分业经营体制下,商业银行的非贷款资产主要运用在以下三个方面:在中央银行留存存款准备金;购买国债、央行票据和金融债券等金融资产;进行银行间交易。
这三种资金运用形式的收益与同期贷款利率相比,明显偏低。
2、流动性过剩会加剧局部信贷市场的竞争
流动性过剩还推动商业银行努力增加贷款数量。
为了避免因此大幅提高贷款风险,商业银行会不约而同竞相追逐信誉良好、风险较低的优质客户。
这导致对于某些细分市场乃至部分单个客户而言,商业银行彼此之间的竞争加剧,导致商业银行在与这些客户谈判的过程中讨价还价地位恶化,降低了这部分市场的盈利性。
3、流动性过剩会激励银行承受更大的风险暴露
大量的货币囤积在银行体系内,会导致商业银行拥有更大的投资自由度,在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和盈利的动机推动之下,商业银行可能有更强的动力接受风险超过合理标准的信贷机会,从而导致商业银行承受更大的风险暴露。
流动性过剩还会赋予商业银行实施金融创新、拓展表外业务的更大空间,使之面对更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