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课件:05书序 《伶官传》序

合集下载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精品课件:专题五第2课《伶官传》序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精品课件:专题五第2课《伶官传》序
今义:投身到;处理
②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古义:__表__原__因__,__…_…__的__原__因__。_____
今义:因果连词
5.文言句式 (1)___判__断__句______ 梁,吾仇也。(“……也”表判断) (2) __状__语__后__置__句___ 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状语“以组”后置)
争,反而忍受耻辱,长期向辽王朝缴款纳币,以求维持苟安的 局面。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通过李存勖兴亡史,来呼 吁“忧劳兴国”,警告“逸豫亡身”,便不能不说是对症下药的。 后来的历史事实证明,北宋王朝亡于女真族,南宋王朝又亡于 蒙古族,原因之一都在于宋王朝的统治者只求苟安享乐,毫无 进取之心。欧阳修早在北宋前期便能把这一点作为严重的问题 提出,也说明他是有一定政治眼光的。“忧劳兴国”“逸豫亡身” 的历史教训,在今天也可供人们借鉴。
四、引出教训,总结全文,国家盛衰在于人事
二、内容研读
1.如果说有两个字可以看作本文的文眼,那么是哪两个字?文 章是如何围绕这两个字展开的? [明确]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盛衰之理在于人事。如果说本文有 文眼,那就是“盛”“衰”二字。“盛”“衰”二字贯串始终, 全文从“盛”“衰”两个方面,围绕着“人事”进行层层深入 的对比论述。从提出论点到列举论据,从论证过程到推出结论, 不论是所用的事例或史实,还是作者的感慨和议论,都是围绕 这两个字展开对比的。通过正反两方面的鲜明对比,既突出了 中心论点,使说理深刻透彻,也使文章一气贯通,前后呼应, 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__上__报__,__报__告___ ④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以告.先帝之灵 ___动__词__,__祭__告___
3.词类活用
①函.梁君臣之首 __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_用__木__匣__装____ ②一夫夜.呼 ___名__词__作__状__语__,__在__夜__里_____ ③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___兴__,__形__容__词__的__使__动____ _用__法__,__使__…__…__兴__;__亡__,__动__词__的__使__动__用__法__,__使__…__…__亡____

《五代史伶官传序》课件

《五代史伶官传序》课件

第三段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 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 之理也。 翻译
【注释补充】岂:难道。欤(yú):表疑问的语气助词。抑:或 者,还是。本:考查,探究。迹:迹象。自于:出自,由于。兴: 使……兴旺。逸豫:安闲享乐(不能居安思危)。
提示:在公元908年、913年、923年、926年这几年里,在李存勖身上分别发 生了什么事?(找课文中的话来概括)



908年 23岁 “与尔三矢”
913年 27岁 “系燕父子以组”(灭燕)
923年 38岁 “函梁君臣之首”(灭后梁,建后唐)
926年 41岁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文本解读
得天下
推论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思维导图
《五代史伶官传序》
欧阳修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著名 文学家、史学家,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 运动的倡导者,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为 文主张切合实用,重内容,反浮靡。他的散文明畅 简洁,丰满生动,说理透彻,抒情委婉。著作有 《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 合修《新唐书》。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来自序解题第一段
翻译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 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注释补充】理:道理。岂:难道。原:推其根本,推究。(之)所 以:……(的)原因。者:句中语气词,表停顿。 之:代词,代指这个 道理。
翻译:国家盛衰兴亡的道理,虽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 的作为吗!
【注释补充】世言:世人说。终:生命终结,临死。以1:介词, 把。立:推立,即位。约:订立盟约。以2:相当于连词“而”, 表示承接关系。与:动词,给。其:语气副词,表示期望、命 令的语气,一定。乃:你,你的。以锦囊:状语后置句。负:背 负。及:等到。纳:收入,收藏。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精品教学案:专题五第2课《伶官传》序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精品教学案:专题五第2课《伶官传》序
3.本文涉及许多史实,头绪纷繁,如晋王与梁、燕、契丹交恶,临终遗言,庄宗灭梁、亡燕等一连串的事,谈起来却像一个完整的故事,一气呵成,娓娓动听。作者用什么方法安排得这样好,这些史实是怎样为文章的论点服务的?
[明确] 这是一篇史论,作者以论点统帅史实,使所有的史实都为论点服务。文章开篇立论,指出盛衰之理在于人事。接着点出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实,以作为立论的根据。以下陈述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具体过程,用史实来阐明庄宗,成则在人败也在人。最后引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教训,点出“人事”的内涵,进一步证明了盛衰由人的道理。全文以论带史,一气呵成,中心突出,结构严谨,是史论中的佳作。
⑥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形容词作名词,智勇的人
4.古今异义
①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属官。
今义:投身到;处理
②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古义:表原因,……的原因。
今义:因果连词
5.文言句式
(1)判断句
梁,吾仇也。(“……也”表判断)
(2)状语后置句
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状语“以组”后置)
②盛以锦囊(状语“以锦囊”后置)
③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状语“以成功”后置)
(3)被动句
为天下笑(“为”表被动)
二、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见“专题一《朋党论》”
2.写作背景
北宋王朝建立以后,一直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官僚大地主的政治经济利益,“不立田制”,“不抑兼并”,还让他们享有免役、免税等特权。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对劳动人民的榨取更加残酷。在尖锐的民族矛盾中,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为收复燕云十六州和统一全国而斗争,反而忍受耻辱,长期向辽王朝缴款纳币,以求维持苟安的局面。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通过李存勖兴亡史,来呼吁“忧劳兴国”,警告“逸豫亡身”,便不能不说是对症下药的。后来的历史事实证明,北宋王朝亡于女真族,南宋王朝又亡于蒙古族,原因之一都在于宋王朝的统治者只求苟安享乐,毫无进取之心。欧阳修早在北宋前期便能把这一点作为严重的问题提出,也说明他是有一定政治眼光的。“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历史教训,在今天也可供人们借鉴。

苏教版高三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全册完整课件

苏教版高三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全册完整课件

苏教版高三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 散文选读全册完整课件目录
0002页 0028页 0087页 0119页 0205页 0245页 0274页 0333页 0366页 0422页 0536页 0680页 0694页 0744页 0758页 0772页 0842页
辩论 *桐叶封弟辩 留侯论 进学解 *日喻 *丰乐亭记 越州赵公救灾记 游记 游褒禅山记 书序 《伶官传》序 赠序 送董邵南序 奏议 教战守策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上枢密韩太尉书
辩论
苏教版高三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 文选读全册完整课件
原毁
苏教版高三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 文选读全册完整课件
*桐叶封弟辩
苏教版高三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 文选读全册完整课件
*朋党论
苏教版高三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 文选读全册完整课件
苏教版高三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 文选读全册完整课件
*日喻
苏教版高三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 文选读全册完整课件
杂记
苏教版高三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 文选读全册完整课件
留侯论
苏教版高三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 文选读全册完整课件
杂说
苏教版高三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 文选读全册完整课件
进学解
苏教版高三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 文选读全册完整课件
*名二子说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专题五 第16课 《伶官传》序 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专题五 第16课 《伶官传》序 Word版含解析

第16课《伶官传》序走近作者欧阳修(见《朋党论》)相关背景《新五代史》是我国的“二十五史”之一,原名《五代史记》,记载五代(907-960),即唐宋之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五个朝代的历史。

后人为了把这部书与北宋初年宰相薛居正奉诏监修的《五代史》区别开来,就称为《新五代史》。

《伶官传》是一篇合传,除了写敬新磨善于讽谏外,着重记述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三人祸国乱政的史实。

传中说:“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

……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

”正是由于庄宗的宠幸,这些伶人做了高官,出入宫廷,作威作福,致使朝政日坏。

公元926年,李嗣源叛变,自立为帝,从马直(皇帝的近卫军)指挥使郭从谦(原是伶人,艺名郭门高)乘机率所部士兵作乱,结果庄宗被射死。

按照《新五代史》的体例,多数传文的前面有一段序文,用来评论史事。

《伶官传序》就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文。

文章感知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思维导图一、通假字一夫夜呼,乱者四应,苍皇..东出同“仓皇”二、古今异义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古义:指人的作为,人为因素今义:指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也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指事理人情,或指人的意识对象2.此三者,吾遗恨..也 古义:指遗憾,不满意今义:指到死还感到悔恨或不称心的事情 3.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 古义:……的原因 今义:表示结果4.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指属官,名词今义:指投身到事业中去,或按某种办法处理,动词 5.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古义:方位名词与动词的组合,意思是跑在前面或在前面奔驰 今义:在前面起引导作用的人或事物,名词 6.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古义:“到了……的结局”,是动词与介词的组合今义:作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作介词,表示另提一事三、一词多义1.天下⎩⎪⎨⎪⎧①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指国家的统治权②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指中国或世界③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指全天下的人2.归⎩⎪⎨⎪⎧①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归属,归附,归顺②君臣相顾,不知所归.回,回到什么地方去3.与⎩⎪⎨⎪⎧①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 连词,和②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连词,和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动词,给4.之⎩⎪⎪⎪⎨⎪⎪⎪⎧①盛衰之.理 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相当于“的”②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③与其所以失之.者 代词,指“天下”④可以知之.矣 代词,指代这个道理⑤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代词,指代后唐庄宗李存勖⑦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代词,指“矢”,箭5.以⎩⎪⎨⎪⎧①与其所以.失之者 与助词“所”构成一个复合词②可以.知之矣 与助动词“可”构成一个复合词③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介词,拿,把④皆背晋以.归梁 连词,表承接,用法相当于“而”⑤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介词,拿,用⑥请其矢,盛以.锦囊 介词,用⑦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介词,把6.其⎩⎪⎪⎨⎪⎪⎧①与其.所以失之者 第三人称代词,他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语气词,表期望语气,可译为“一定”“可要”③请其.矢 指示代词,可译为“那”④其.意气之盛 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他的”⑤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与“何”组成双音节虚词,作副词,用于感叹句,表示程度高,相当于“多么”,作状语7.而⎩⎪⎪⎪⎨⎪⎪⎪⎧①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连词,表承接关系,可译为“并且”,也可不译②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连词,表转折关系,可是,但是③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连词,表承接关系,可译为“并且”,也可不译④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连词,表转折关系,可是,但是⑤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 连词,表承接,可不译⑥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连词,表并列关系,可不译8.于⎩⎪⎪⎪⎨⎪⎪⎪⎧①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介词,表处所,可译为“到”“在”②入于.太庙 介词,表处所,可译为“到”③至于.誓天断发介词,可译为“到”,与动词“至”组成复合词,表结果④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从”⑤祸患常积于.忽微 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从”⑥智勇多困于.所溺 介词,表被动,可译为“被”四、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①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在前面 ②乱者四应,苍皇东.出 向着东方 ③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在夜里 (2)名词作动词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 用木匣装2.动词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使……兴盛使……灭亡3.形容词活用形容词作名词智勇..多困于所溺指聪明、智慧的人指勇敢的人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1)梁,吾仇也。

《_伶官传_序》第二课时—苏教版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精选课件 共29张PPT

《_伶官传_序》第二课时—苏教版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精选课件 共29张PPT

⑩全在天津阅兵之举。
⑩举动
⑪莫令事不举
⑪完成,成功
⑫有儒生柳毅者,应举下第
⑫科举(考试)、中举
牛 刀


陈涉亡,众豪杰举(
)项羽为帅。约定先入咸阳者为王。不意刘邦先

举(
)咸阳,项羽设宴于鸿门,欲杀刘邦,然意不决,范增举( )
玉玦促之。樊哙闯入,声讨秦王杀人如不能举(
),且举( )沛
公待项王之事,告项王莫令事不举(
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知识卡片--《新五代史》
《新五代史》是我国的“二十五史”之一,原名《五 代史记》,记载五代(907—960),即唐宋之间后梁、 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五个朝代的历史。后人为 了把这部书与北宋初年宰相薛居正奉诏监修的《五代 史》区别开来,就称为《新五代史》。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2.后唐庄宗最后的结局是: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3.文中写庄宗极盛之时,天下无敌的句子是: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4.看到庄宗落败的结局,欧阳修接连发问: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理 解 性 默 写
1.通过细微的事情也可能导致祸患,溺爱的事物将带来困境的教训

①吾力足以举百钧
①举起,抬起
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②拿
一 词
③聊举数人以训汝。
③举出,提出
多 义
④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④举行,施行
⑤戍卒叫,函谷举。
⑤攻克,占领

《伶官传序》优秀ppt课件

《伶官传序》优秀ppt课件

06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回答问题并小组讨论
问题1
《伶官传序》的作者是 谁,他的其他代表作品 有哪些?
问题2
文章通过伶官这一形象 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和 思想?
问题3
文章采用了哪些修辞手 法,请举例说明。
分享个人阅读心得和体会
心得1
在阅读《伶官传序》时,我深刻感受到了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深 刻揭示和批判。
应用3
将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思想精髓融入到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中,提升 个人素养。
THANK YOU
川剧《伶官传序》
03
以高腔为主,表演生动,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中西方戏剧艺术异同探讨
表现手法
中国戏曲注重唱、念、做、打综合表现,西方戏剧则以说、演为 主
审美观念
中国戏曲追求虚拟性、象征性,西方戏剧则更注重写实性、逼真 性
戏剧结构
中国戏曲采用开放式结构,情节跌宕起伏;西方戏剧则多采用封 闭式结构,情节紧凑严密
欧阳修的代表作有《醉翁亭记》、《秋声赋》等,其散文风格平易流畅,委婉曲折 。
时代背景:北宋社会文化风貌
北宋时期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科技发展达到了巅峰。
社会上重视文化教育,文人地 位较高,形成了独特的士人文 化。
同时,北宋时期也是中国古代 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出 现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文 人。
中国古代戏曲发展历程概述
起源与早期形态
从原始歌舞、巫觋祭祀到汉代百戏、唐代参军戏 等
宋元时期
杂剧、南戏等戏曲形式的出现与发展
明清时期
传奇剧、京剧等地方戏曲的繁荣与流传
不同剧种《伶官传序》演出风格比较Leabharlann 京剧《伶官传序》01
以唱为主,注重表演程式和技巧,音乐伴奏丰富

《五代史伶官传序》精美课件

《五代史伶官传序》精美课件

译:唉!国家兴盛与衰亡 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 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 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 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 这个道理了。
第二段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 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梁,吾仇也;燕王, 吾所立;契丹,与吾约 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 梁。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 父之志!”庄宗受而藏 之于庙。其后用兵,则 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请其矢,盛以锦囊,负 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本文就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 所作的序 言。
五 代 史 伶欧 官阳

传 序
学习目标:
1、了解欧阳修在宋代散文史上的地位和作者写作本文给伶 人立传的目的。 2、掌握重点字词的意义、用法以及特殊句式。 3、理解文章的含义,把握作者总结的历史教训。
一、关于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
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 了,君臣相对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
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 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难道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
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
之易欤?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 自于人欤?《书》曰: “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 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
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 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 纳币输绢以求苟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想
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讽谏当时君王。
自读课文
初步感知
第一段
呜呼!盛衰之理, 虽曰天命,岂非人 事哉!原庄宗之所 以得天下,与其所 以失之者,可以知 之矣。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课件《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伶官传》序》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课件《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伶官传》序》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方法技巧
皆背晋以归梁
前后均为谓语,可 不译,所以应该是 连词
盛以锦囊
不译句意不通,顺 译不合逻辑,所以 要倒装,译为“用 ”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
不译主语错误,顺 译即可,译为“用 ”或“把”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不译句意不通,顺 译不合逻辑,所以 要倒装,译为“用 ”
PART Three
练习实践Biblioteka 练习实践01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
04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 人废言。
05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
02 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 如?
03 (廉颇)以勇气闻于诸 侯。
06 狐偃,其舅也,惠以有 谋。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课件《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伶官传》序》
目录页
cataog
1 学习目标 2 方法技巧 3 练习实践
PART One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了解虚词翻译策略 掌握本课“以”字用法 自主梳理虚词复习策略
PART Two
方法讲解
方法技巧
皆背晋以归梁
盛以锦囊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课件+讲义+练习)专题五 第16课 《伶官传》序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课件+讲义+练习)专题五  第16课  《伶官传》序

第16课《伶官传》序走近作者欧阳修(见《朋党论》)相关背景《新五代史》是我国的“二十五史”之一,原名《五代史记》,记载五代(907-960),即唐宋之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五个朝代的历史。

后人为了把这部书与北宋初年宰相薛居正奉诏监修的《五代史》区别开来,就称为《新五代史》。

《伶官传》是一篇合传,除了写敬新磨善于讽谏外,着重记述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三人祸国乱政的史实。

传中说:“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

……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

”正是由于庄宗的宠幸,这些伶人做了高官,出入宫廷,作威作福,致使朝政日坏。

公元926年,李嗣源叛变,自立为帝,从马直(皇帝的近卫军)指挥使郭从谦(原是伶人,艺名郭门高)乘机率所部士兵作乱,结果庄宗被射死。

按照《新五代史》的体例,多数传文的前面有一段序文,用来评论史事。

《伶官传序》就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文。

文章感知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思维导图一、通假字一夫夜呼,乱者四应,苍皇..东出同“仓皇”二、古今异义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古义:指人的作为,人为因素今义:指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也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指事理人情,或指人的意识对象2.此三者,吾遗恨..也 古义:指遗憾,不满意今义:指到死还感到悔恨或不称心的事情 3.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 古义:……的原因 今义:表示结果4.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指属官,名词今义:指投身到事业中去,或按某种办法处理,动词 5.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古义:方位名词与动词的组合,意思是跑在前面或在前面奔驰 今义:在前面起引导作用的人或事物,名词 6.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古义:“到了……的结局”,是动词与介词的组合今义:作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作介词,表示另提一事三、一词多义1.天下⎩⎪⎨⎪⎧①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指国家的统治权②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指中国或世界③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指全天下的人2.归⎩⎪⎨⎪⎧①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归属,归附,归顺②君臣相顾,不知所归.回,回到什么地方去3.与⎩⎪⎨⎪⎧①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 连词,和②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连词,和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动词,给4.之⎩⎪⎪⎪⎨⎪⎪⎪⎧①盛衰之.理 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相当于“的”②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③与其所以失之.者代词,指“天下”④可以知之.矣代词,指代这个道理⑤世言晋王之.将终也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代词,指代后唐庄宗李存勖⑦庄宗受而藏之.于庙代词,指“矢”,箭5.以⎩⎪⎨⎪⎧①与其所以.失之者与助词“所”构成一个复合词②可以.知之矣与助动词“可”构成一个复合词③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介词,拿,把④皆背晋以.归梁连词,表承接,用法相当于“而”⑤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介词,拿,用⑥请其矢,盛以.锦囊介词,用⑦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介词,把6.其⎩⎪⎪⎨⎪⎪⎧①与其.所以失之者第三人称代词,他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语气词,表期望语气,可译为“一定”“可要”③请其.矢指示代词,可译为“那”④其.意气之盛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他的”⑤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与“何”组成双音节虚词,作副词,用于感叹句,表示程度高,相当于“多么”,作状语7.而⎩⎪⎪⎪⎨⎪⎪⎪⎧①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连词,表承接关系,可译为“并且”,也可不译②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连词,表转折关系,可是,但是③庄宗受而.藏之于庙连词,表承接关系,可译为“并且”,也可不译④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连词,表转折关系,可是,但是⑤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连词,表承接,可不译⑥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连词,表并列关系,可不译8.于⎩⎪⎪⎪⎨⎪⎪⎪⎧①庄宗受而藏之于.庙介词,表处所,可译为“到”“在”②入于.太庙介词,表处所,可译为“到”③至于.誓天断发介词,可译为“到”,与动词“至”组成复合词,表结果④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从”⑤祸患常积于.忽微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从”⑥智勇多困于.所溺介词,表被动,可译为“被”四、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①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在前面 ②乱者四应,苍皇东.出向着东方 ③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在夜里 (2)名词作动词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用木匣装2.动词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使……兴盛使……灭亡3.形容词活用形容词作名词智勇..多困于所溺指聪明、智慧的人指勇敢的人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1)梁,吾仇也。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精品课件:专题五 书序(3课时)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精品课件:专题五 书序(3课时)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专题五 书序
第 1 课 张中丞传后叙
专题五 书序
[专题概说] 本专题共有三篇文章。《张中丞传后叙》是一篇补叙英雄事
迹的散文名作;《〈伶官传〉序》阐述了国家盛衰在于人事的道 理;《战国策目录序》颂扬了先王之道,批判了谋诈之术。
1.《张中丞传后叙》是韩愈在读了李翰作的《张巡传》之 后所写的一篇文章。作者为了说明事实真相,歌颂英雄,弘扬 英雄精神,颂扬正气,批驳流言蜚语,反对藩镇作乱,写了这 篇补叙英雄事迹的散文名作。学习本文,重点了解张巡等忠义 之士的高尚气节,学习将叙述、议论、抒情熔于一炉的表达方 法。2.《〈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
①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 古义:___始__末__,__事__迹__详__情__。_______
今义:起头的部分和末尾的部分。
②竟与巡俱守死,成.功.名 古义:__成__,__成__就__;__功__,__功__业__。____
今义:获得预期的结果;事情令人满意。
__动__词__,__引__申__为__“__宠__幸__”____ _与__“__背__”__连__用__,__解__释__为__“__死__亡__பைடு நூலகம்__
⑦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___被__动__句__的__标__志___
①引.绳而绝之 ____动__词__,__拿__来____ (4)引② ③ ⑤ ④则 公 平 公天 子 原 子下 引 君 引. .之 负 车 侯民 矢 入 生皆 为 市 坐公 引 上.子 领 _坐_先 _而动__望 引 _词.___之 _,__动__矣 _牵___词___动引___,____词____延动____,____请词___引___,___路___伸________

《五代史伶官传序》精品课件

《五代史伶官传序》精品课件
译文: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 人的作为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疏通文意——第一段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
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
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这期间,出现了一个特别的帝王: 后唐——庄宗
史料补充


庄宗既好俳pái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

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
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又别为优名以自
目,曰李天下。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
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
——《新五代史·伶官传》(节选)



908年 23岁 “与尔三矢”
912年 27岁 “系燕父子以组”(灭燕)
923年 38岁 “函梁君臣之首”(灭后梁,建后唐)
926年 41岁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文本解读
得天下
15 年
失天下
3年
为什么?
文本解读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文本解读
找出文中运用对比论证的语句。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 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 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 可谓壮哉!
▲北宋疆域图
文本解读
论点:盛衰之理,在于人事
例证
对比
继承父志 908 灭燕 912 灭梁 923
宠幸伶人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史论
以论带史 以史证论
总结
祸患常积于忽微 智勇多困于所溺
以古鉴今 岂独伶人也哉!

高中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课件:5.《伶官传》序(共60张PPT)

高中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课件:5.《伶官传》序(共60张PPT)
(5)﹒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举:_所__有__的__)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译文:_难__道__真__是__得__天__下__难__而__失__天__下__易__吗__?__ _或__者__说__推__究__他__成__功__或__失__败__的__原__因__,__都__在__于__人__ _为__的__缘__故__呢__?__ (2)译文:_忧__患__与__勤__劳__可__以__使__国__家__兴__盛__,__贪__图__ _安__逸__享__乐__可__丧__失__性__命__,__这__是__很__自__然__的__道__理__。__
_语__,__在__夜__间__ 东:_名__词__作__状__语__,__向__东__面__)
(4)﹒至﹒于誓天断发(至于:古今异义词,古义,
_表__示__达__到__某__种__程__度__,__相__当__于__现__代__汉__语__的__“__以__至__”__ _“__以__至__于__”__;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2.解释下列句中的词语。
(1)盛衰之﹒理(理:_道__理__) (2)岂非﹒人﹒事哉(人事:古今异义词,古义是_指__政__
_治__上__的__得__失__,今义是指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 养等问题)
(3)﹒与﹒其所以失之者(与其:古今异义词,古义,
_与__,__给__;__其__,__他__。今义,表示比较两件事而决
文化常识 动荡时期的记录——《五代史》
在二十四史中,有两部《五代史》:宋初宰相薛 居正奉诏监修的称《旧五代史》,记载了大量帝王 “受命于天”等荒诞不经的事,欧阳修以为此书不宜 于“垂劝诫,示后世”,故重新编写了五代史,称为 《新五代史》。《新五代史》以纪传体记载了自后梁

《五代史伶官传序》(课件)

《五代史伶官传序》(课件)




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

祈使语气,一定,应该
接受
并且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
之。 随从官员
用 羊、猪各一头
祭告祖庙
等到
收藏
译文: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枝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
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 背叛晋而归顺梁。这三者,是我的遗恨;给你三枝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 愿望。”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 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枝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 箭藏入祖庙。
......的原因
代“这个道理”
译文: 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
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 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用于主谓间,取独
告诉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
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
统治者的确立或建立
写作背景
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了自己的感 慨,写成了《新五代史•伶官传》。传中,作 者对为庄宗所宠幸并为非作歹、败国乱政的 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三人予以鞭挞,揭 露他们把持朝政,以致后唐朝廷上下离心互 相猜忌、祸乱不息的罪恶行径。本文就是欧 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 所作的序言。
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欧阳修为何写伶官传,还得从五代开始讲起。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朝 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 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短短53年间,先后换 了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繁, 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后,迷恋伶 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 于是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所惑。后 叛乱四起,拥有重兵的伶官拒不发兵,而庄宗亲征又告败北, 众叛亲离之期,伶官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了庄宗。

16-17语文苏教选修《唐宋八大家》课件:05书序 《伶官传》序

16-17语文苏教选修《唐宋八大家》课件:05书序 《伶官传》序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段 一
阶 段


《伶官传》序
段 二
学 业



段 三
测 评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本课话题 ——磨难与人生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 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 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艰难困苦,玉汝以成。艰苦的环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可以激发人的斗志; 而安逸的环境却可以消磨人的意志,可以弱化人的斗志。勇敢地接受生活的挑战, 才是我们正确的选择。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
(2)困安而在智公勇子多能困.急于人所之溺困.也《魏公 子列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3)告还则矢遣先从王事而以告一.以少成牢功告.庙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4)微微俾其.倪文斯故约人久,,立其吾,辞谁微与与.其归《客《屈语岳原,阳列微.楼传察记》公》子《魏公子列传》
微小的事/如果没有/偷偷地、悄悄地/精妙、深奥/微小 (5)介词,到,在/介词, 到,与动词“至”组成复合词,表结果/介词,从/介词,被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 4 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
(1)苍皇东.出(
)________
(2)一夫夜.呼(
)________
(3)乱者四.应(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 2 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苍.皇.东出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课件:专题五 第16课 《伶官传》序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课件:专题五 第16课 《伶官传》序

四、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 驱 . ②乱者四应,苍皇东 出 . ③一夫夜 呼,乱者四应 . (2)名词作动词 函 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 .
用木匣装 在前面 向着东方 在夜里
2.动词活用 动词的使动用法 忧劳可以兴 国,逸豫可以亡 身 . . 3.形容词活用 形容词作名词 智勇 多困于所溺 ..
够凭借……来”
今义:一个助动词,表示可能或能够,也表示许可
三、一词多义 指国家的统治权 ①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 ②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 指中国或世界 1.天下 笑 .. ③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 指全天下的人
梁 ①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 . 归属、归附、归顺 2.归 ②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回,回到什么地方去 .
告之曰 ①以三矢赐庄宗而 . 连词,表承接关系,可译为“并且”,也可不译 ②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 连词,表转折关系,可是,但是 藏之于庙 . ③庄宗受而 连词,表承接关系,可译为“并且”,也可不译 7.而 士卒离散 ④未及见贼而 . 连词,表转折关系,可是,但是 身死国灭 ⑤数十伶人困之,而 . 连词,表承接,可不译 智勇多困于所溺 ⑥祸患常积于忽微,而 . 连词,表并列关系,可不译
文意感知 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 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 以亡身”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 精图治。
思维导图
一、通假字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苍皇 东出 .. 二、古今异义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 哉 .. 古义: 指人的作为,人为因素 今义:指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也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指事理人情,或指人的意识对象 同“ 仓皇 ”

高中语文5.2《伶官传》序课件苏教选修《唐宋八大散文

高中语文5.2《伶官传》序课件苏教选修《唐宋八大散文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1.识字注音 伶 官(lí ng) 三矢 (shǐ) 燕 王(yān) 契 丹(qì ) . . . . 仇雠 (chóu) 沾襟 (jīn) 逸 豫(yì ) 所溺 (nì ) . . . . 2.一词多义 盛衰之理(形容词,兴盛) (1)盛 请其矢,盛以锦囊(动词,装)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动词,围困) (2)困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动词,困扰) 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形容词,困厄)
问题导学
自主探究
技法导析
文本图解
1.如果说有两个字可以看作本文的文眼,那么是哪两个字?文章是 如何围绕这两个字展开的? 提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盛衰之理”在于“人事”。如果说本文有文 眼,那就是“盛”“衰”二字。“盛”“衰”二字贯串始终。全文从“盛”“衰”两 个方面,围绕着“人事”进行层层深入的对比论述。从提出论点到列举论 据,从论证过程到推出结论,不论是所用的事例史实,还是作者的感慨议 论,都是围绕这两个字展开的。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2.写作背景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 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 53 年间,先后换过六姓十三 君。后唐庄宗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 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庄宗同光四年(926), 贝州士兵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接着又单 骑逃逸,导致乱军大胜。郭从谦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 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是为了告诫当时的北宋王朝执政 者:应该吸取历史的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当满足于表面的繁荣。
目标导航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课件《《伶官传》序》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课件《《伶官传》序》

成败皆人
满招损 谦得益
《伶官传序》欧阳修
总起 提出论题 盛衰之理,是天命也是人事
分说 正面叙说 后唐庄宗得天下 忧劳可以兴国
分说 反面叙说 后唐庄宗失天下 逸豫可以亡身
总结 得出论点 祸患常积于忽微 智勇多困于所溺
得天下 ------ 15年----盛 失天下 ------ 3年----衰
为 什 么?
盛----“忧劳可以兴国” 衰----“逸豫可以亡身”
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 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
盛衰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 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 气之盛,可谓壮哉!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 者四应,仓皇东出,未见贼而士卒离散,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 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
使动用法
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1、第三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说明了一个 什么道理? 答;本段主要写庄宗失天下的经过,是对 “逸豫可以亡身”的说明。
2第三段和第二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 具体说明。 答:正反对比。二段正面叙说,三段反面 叙说。
故方其壮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 强盛 全,所有的 没有人 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
分析第二段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 告诉 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 判断句 统治者的确立或即位 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 而 判断句 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一定,应该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 (于),介后 介后
为文主张切合实用,重内容,反浮靡。积 极培养后进,因而成为北宋中叶文坛领袖。 他的散文明畅简洁,丰满生动,说理透彻, 抒情委婉。诗、词也有很高成就。他的 《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 裁。著作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 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2019-2020学年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训练:专题五第2课《伶官传》序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训练:专题五第2课《伶官传》序 Word版含解析

一、基础过关1.下列各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③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④度我至军中,公乃.入⑤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⑥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A.①③B.②④C.④⑤D.①⑥解析:选C。

①你的;②是;③竟然;④才;⑤才;⑥于是。

2.下列各句中,与“梁,吾仇也”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B.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C.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解析:选A。

A.与例句同为判断句。

B.普通句式。

C.介宾结构后置句,被动句。

D.普通句式。

3.下列各句中,“所以”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C.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解析:选D。

A、B、C项,……的原因;D项,用来……的。

4.与例句中加点字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仓皇东.出A.一夫夜.呼,乱者四应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C.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D.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解析:选C。

例句中“东”为名词用作状语。

A.夜,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间。

B.侧,名词用作状语,从旁边。

C.笑,耻笑。

D.前,名词用作状语,向前。

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以“呜呼”起笔,发出了对伶官误国的感慨。

接着运用反问,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不在天命,而在人事。

这一叹一问,为全文定下了叹惋的基调。

B.第二段以“三矢”贯穿文意。

先写庄宗受命,再写庄宗复命,着力描写了庄宗“请矢”的恭谨态度,从中可以看出他是矢志复仇的,突出了“人事”的作用。

C.第三段对比庄宗极盛、极衰的两种情形,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

通过对“盛衰之理”的议论,揭示了所谓“人事”的基本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忧劳可以兴 国,逸豫可以亡 身( . . (7)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 多困于所溺( .. .. (8)一夫夜呼,乱 者四应( .
【答案】 在四面
(1)名词作状语
向东
(2)名词作状语 (5)动词作名词 (7)形容词作名词
在夜里
(3)名词作状语 (6)动词的
(4)名词作动词
用木匣子装
成功的消息
(3)则遣从事 以一少牢告庙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投身到(事业中去);(按某种办法)处理。 (4)虽曰天命,岂非人事 哉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人情事理;指人的 意识对象;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
[知识· 梳理] 第 1 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答案】
) ) ) )
盛 以锦囊( . 藏 之于庙( . ( 与尔三矢 .
) ) )( )
以三矢赐 庄宗( .
逸豫 可以亡身( .. )
shè nɡ ché nɡ cì cá nɡ chó u yì yù lí nɡ
shǐ
第 2 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苍皇 东出 .. 同“________”
【答案】 仓皇
第 3 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盛 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 请其矢,盛 以锦囊 . (1)盛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 故方其盛 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 之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 . 于所溺 (2)困而智勇多困 . 也《魏公子列传》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
(5)忧劳可以 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助动词,表示可能或能够,也表示许可;形容词,好,不坏,过得去 或厉害。 (6)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在前面起引导作用的人或事,名词 (7)此三者,吾遗恨 也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指到死还感到悔恨或不称心的事


之曰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 . 庙 (3)告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 .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 察公子《魏公子列传》 (4)微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 . 《屈原列传》 其文约,其辞微 . 勃,三尺微 命,一介书生《滕王阁序》 .

庄宗受而藏之于 庙 . 至于 誓天断发 . (5)于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 而智勇多困于 所溺 .

【答案】 (1)形容词, 兴盛的/动词, 装/形容词, 骄盛的/形容词, 强盛的 (2) 动词,围困/动词,困扰/名词,困难 (3)动词,告诉/动词,祭告/动词,禀告 (4) 微小的事/ 如果没有/偷偷地、悄悄地/精妙、深奥/ 微小 (5)介词,到,在/ 介词, 到,与动词“至”组成复合词,表结果/介词,从/介词,被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1.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冯梦龙 2. 我以为挫折、磨难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 ——邹韬奋 3. 逆境展示奇才,顺境隐没英才。 ——霍勒斯 4.逆境能打败弱者而造就强者。 ——尼克松 5. 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 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 ——泰戈尔
使动用法
使„„兴盛;使„„灭亡 作乱
微小的事情;才智勇气
(8)形容词作动词
第 5 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与其 所以失之者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比较两件事而决定取舍时,用在放弃的一面(后面常用“毋宁、不如” 等呼应)。 (2)至于 誓天断发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贝多芬说过: “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 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上百折不挠。 ” 三毛的破碎,源于她那一刹那的明澈与超脱;林黛玉的破碎,在于她有过刻骨铭 心的爱情;凡· 高的破碎,是太阳用金黄的刀子割破生命的剧痛;贝多芬的破碎, 是灵极的黑白键撞击生命的乐章。大树有缺陷仍旧将生命延续在世界各个角落。 文王拘而演《周易》 ,孔子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而赋《离骚》 。曹雪芹 家道巨变乃有《红楼梦》 ;海伦· 凯勒双目失明著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孙膑双 腿被废写出《孙膑兵法》 。磨难也是一种美,它能让你奋发,让你不懈追求完美 人生。
阶 段 一
阶 段 四
阶 段 二
《伶官传》序
学 业 分 层 测 评
阶 段 三
本课话题 ——磨难与人生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 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 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艰难困苦,玉汝以成。艰苦的环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可以激发人的斗志; 而安逸的环境却可以消磨人的意志, 可以弱化人的斗志。 勇敢地接受生活的挑战, 才是我们正确的选择。
第 4 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 (1)苍皇东 出( . (2)一夫夜 呼( . (3)乱者四 应( . (4)函 梁君臣之首( . (5)而告以成功 ( ..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