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八 动物和人生命活动的调节
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综练 专题8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2021年整理)
新高考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综练专题8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新高考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综练专题8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新高考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综练专题8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的全部内容。
八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6河南郑州第一次质检,22)下面对神经调节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不一定兴奋B.神经细胞兴奋部位膜两侧电位的逆转是由于K+的大量内流造成的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的电位不一定是外负内正D.大脑皮层中的高级中枢可以调控脊髓中的低级中枢【答案】B【解析】感受器受到的刺激需达到一定强度才能产生兴奋,A说法正确;神经细胞兴奋时膜电位的变化是Na+大量内流形成的,B说法错误;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抑制性递质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的电位为外正内负,C说法正确;大脑皮层为最高级中枢,可以调控脊髓中的低级中枢,D说法正确。
2.(2016四川高中毕业班名校检测,3)依据神经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神经递质的能力B.神经与肌肉接点的突触间隙中有组织液C.神经细胞静息时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D.突触后膜的特定蛋白决定了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答案】D【解析】突触前神经元产生并释放神经递质,A说法正确;突触间隙在两个神经元之间,其中的液体是组织液,B说法正确;神经细胞静息电位是由K+外流引起,C说法正确;突触后膜不能释放神经递质,而是含有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D说法错误。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演练: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1.如图为膝跳反射的结构示意图,以下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伸肌和屈肌均属于效应器B.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C.膝跳反射完成过程中存在兴奋的传递和传导D.在A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不属于反射2.下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a、b为微型电流计F的两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从细胞B传到细胞D,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B.从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处,效应器能产生反射活动C.刺激皮肤细胞A,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神经元静息时,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加以维持电位差3.如图甲、乙分别表示同一细胞的部分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静息电位是指①②之间的膜内电位差B.兴奋由图甲部位传导至图乙部位时,不需要消耗能量C.图乙的分泌物可能是某种激素D.图甲传导的兴奋在图乙部位将化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4.如图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上的微电表,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变化;d表示神经与骨骼肌连接的区域(属于突触的一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用电极a刺激神经,不能引起骨骼肌收缩B.d内信号变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用电极b刺激骨骼肌,c处能记录到电位变化D.用电极b刺激骨骼肌,刺激处骨骼肌细胞膜外为正电荷5.如图表示兴奋的传导和传递过程以及膜电位变化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轴突膜处于bc段时,钠离子大量内流,消耗ATPB.轴突膜处于ce段时,钾离子大量外流,不消耗ATPC.轴突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D.A处只有在兴奋传到后才能合成神经递质6.如图是反射弧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切断②处,刺激④处,⑤处仍能出现反射活动B.兴奋传导方向是⑤→④→③→②→①C.在②所在的神经元上,完成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D.③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7.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在非细胞条件下也能发挥作用B.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C.血液中未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都是记忆细胞D.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的传导都以局部电流为前导8.现有一种含催产素的新药,它能使人们对陌生人产生信赖感,这一新药可能有助于治疗孤独症等疾病,催产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后叶释放的一种九肽荷尔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催产素一定含有C、H、O、N四种元素,含有9个肽键B.孤独症患者直接口服适量该药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C.下丘脑中有些细胞不仅能够分泌激素,而且能传导兴奋D.催产素参与的调节过程具有作用范围比较局限、作用时间比较长等特点9.关于人体生命活动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饮水不足时,下丘脑抗利尿激素产生量会增加B.促甲状腺激素的靶器官是甲状腺和垂体C.胰岛素主要通过催化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使血糖含量降低D.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的抗体可以阻断TSH的效应,体内含有该抗体的患者的血液中TSH含量应比正常值低10.下图为神经调节中两个重要的结构模式图,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A.图甲中③内的物质为神经递质,它可以和⑥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B.图甲为图乙中结构e的局部放大图像C.图乙中b受损的情况下,刺激a仍有感觉,但是肌肉不能收缩D.图乙中的X所示神经纤维为传入神经11.下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图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到轴突,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
高中生物专题复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选择题1.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下丘脑某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可以间接调节血糖平衡B.下丘脑通过分泌并释放抗利尿激素调节水平衡C.下丘脑是躯体感觉和体温调节的主要中枢D.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性激素的分泌,阻断下丘脑与垂体联系后,受影响最小的内分泌腺是胰岛答案:A2.用图甲装置测量神经元的膜电位,测得的膜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①图乙显示的是膜外电位变化②钠离子大量内流发生在cd段③ab段为静息电位④将刺激点移到X处,显示的膜电位变化相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3.如图表示激素作为信号分子对靶细胞作用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B.若该细胞是垂体细胞,则A可以是甲状腺激素C.若突触后膜的D损伤会引起兴奋传递中断,效应器不发生反应D.若图中A、B、C分别是胰岛素、葡萄糖、多糖,则该细胞一定是肝细胞答案:D4.(湖北七市联考)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胰岛素的分泌受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共同作用B.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调节C.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D.婴幼儿经常尿床是因为其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的结构不完整答案:D5.很多人看恐怖电影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同时人会出现出汗、闭眼等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此过程涉及神经递质的释放与识别B.激素起作用后被灭活,血压能恢复正常C.心跳加速是激素作用的结果,没有反射弧的参与D.此过程涉及生物膜之间的融合和转化答案:C6.(江西宜春统考)下列关于神经递质与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识别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只能分布在神经元上B.激素在机体中发挥完生理作用后立即被灭活C.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D.识别某种激素的特异性受体只能分布在靶细胞或靶器官上答案:A7.人体皮肤瘙痒的感觉与一种神经递质——5羟色胺有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痒觉和痛觉的形成都属于人体的条件反射B.若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降低,动作电位的峰值将减小或不出现动作电位C.当神经递质进入受体细胞后,会引起后者兴奋或抑制D.神经递质、激素、抗体等细胞间信息分子发挥完作用后会被灭活答案:B8.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刚宰杀的家兔探究影响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的因素,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不合理的是( )A.3号瓶、4号瓶和5号瓶对比说明甲状腺激素和下丘脑是影响TSH分泌的因素B.2号瓶和5号瓶对比说明垂体对下丘脑分泌TSH有促进作用C.1号瓶、2号瓶、3号瓶对比说明TSH是由垂体分泌的D.由3号瓶、4号瓶可知,甲状腺激素对TSH的分泌有抑制作用答案:B二、非选择题9.(河北衡水模拟)生物钟又称生理钟,它是生物体内的一种无形的“时钟”,实际上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人体除了人脑主生物钟外,还存在肝脏、胰脏等器官和脂肪组织中的局部生物钟.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各级神经中枢中,与生物节律控制有关的中枢在________,该结构还具有分泌功能,如能分泌________激素调节水盐的平衡,分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激素调节垂体的活动,进而垂体调节性腺的活动.(2)活跃在人脑中的主生物钟基因在肝脏、胰腺等组织的细胞中________(填“存在”或“不存在”).科学家发现,若小鼠肝脏细胞中的生物钟基因被敲除了,小鼠会出现低血糖症状,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机体存在与肝脏生物钟相反的调控系统,在进食后限制过多的血糖.这一系统中,________是最主要的激素,这种物质由________细胞产生.当人用餐后,葡萄糖进入血液,引起该种激素的分泌,促进组织细胞加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答案:(1)下丘脑抗利尿促性腺激素释放(2)存在肝脏细胞中的肝糖原分解产生葡萄糖并释放进入血液,受生物钟基因调控(3)胰岛素胰岛B 摄取、利用和储存10.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如下图所示.甲图中Ⅰ、Ⅱ、Ⅲ表示三种模式,乙图为模式Ⅲ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1)甲图中模式Ⅰ所示的调节方式为________调节,一个典型实例是________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2)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能通过甲图中模式________进行,抗利尿激素的合成部位是________.(3)人体血糖升高时,也可以通过甲图中模式Ⅲ调节________的分泌量,以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模式Ⅲ中,兴奋在A处的传递方向是(用乙图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________.(4)乙图中离子X是________,c对应的膜电位变化和a对应的膜电位变化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答案:(1)神经—体液甲状腺(或性)(2)Ⅱ下丘脑(3)胰岛素a→b→c(4)Na+相同11.下图为人和高等动物体内存在的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表示不同的器官,a、b、c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激素c是________,其分泌受________(填器官名称)分泌的激素a直接调节.(2)经研究发现,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为三肽化合物,促甲状腺激素为糖蛋白,向用a、b、c三种激素分别配制的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后,溶液会变紫色的是________;激素________作用的靶细胞在人体内分布最广.(3)通常采取抽取血样的方法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这利用了激素调节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某单位组织体检,小王的体检结果出现异常,下图为其验血报告单的部分截图.由验血报告单可知小王体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测其可能病变的器官是________.项目名称英文缩写结果参考值促甲状腺激素TSH 227 0.2~7.0甲状腺激素T4 2.8 5.5~12答案:(1)(2)a、b c(3)通过体液运输甲状腺激素水平偏低,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偏高甲状腺12.下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机制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若图1表示反射弧结构部分模式图,a表示传入神经,c表示传出神经,则b表示________,兴奋在b 处的传递方向是________(填“单向的”或“双向的”),原因是在b处形成了如图2所示的突触结构,兴奋会刺激图2中[ ]________所含的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通过________方式释放,作用于[ ]________([ ]中填图中数字).(2)若图1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则d代表________激素,c代表的腺体所分泌的激素的靶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图1表示预防接种一段时间后的同种抗原再次入侵,a表示记忆细胞,则b表示________细胞,二次免疫反应中c产生的特点是更快、更多,则c表示________.(4)若图1表示血糖的调节途径,a表示胰岛________细胞,则b表示胰岛素,c表示相应的靶细胞.答案:(1)神经中枢单向的 1 突触小泡胞吐 3 突触后膜(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几乎全身细胞(3)浆抗体(4)B13.不同神经元的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的种类不同,作用于突触后膜产生的效应存在差异,如图表示乙酰胆碱、甘氨酸(Gly)、去甲肾上腺素(NE)的作用过程.请回答:(1)图中能够体现出的内环境的构成部分是________;图1中离子通道甲应是________(填“K+”或“Na +”)通道.(2)图2中,当兴奋抵达时,贮存在突触小泡内的甘氨酸(Gly)释放出来,并与分布在________上的Gly 受体结合.当Gly与受体结合后,离子通道乙开启,使________(填“阴”或“阳”)离子内流,导致A处的兴奋不能传至B处.释放到突触间隙的Gly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再被利用,图中结构①表示________.(3)图3中,去甲肾上腺素(NE)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这一过程中信号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兴奋处的细胞膜的外表面电位为________.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NE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NE的分解,这种药物的效应是_______________.(4)NE反过来作用于突触前膜受体,抑制前膜的递质释放.由此可知,图示神经元的突触传递存在着________(填“正”或“负”)反馈调节机制.答案:(1)组织液Na+(2)突触后膜阴载体蛋白(3)化学信号→电信号负电位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4)负。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PPT教案
组别 实验动物
实验处理
观察指标
实验 饥饿处理
小鼠生活
连续注射一定量胰岛素
组 的小鼠
状况
对照 饥饿处理 组 的小鼠
连续注射一定量胰岛素 →出现低血糖症状→补 充糖类
小鼠生活 状况
第32页/共85页
感悟经典 3.(2011·课标全国理综)人在恐惧、紧张时,在内脏
神经的支叙述错.误.的是( )
感悟经典 2.(2011·浙江高考)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
动作电位示意图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第23页/共85页
A.a~b 段的 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B.b~c 段的 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C.c~d 段的 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D.d~e 段的 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
第6页/共85页
2.人脑的高级功能
1W 区→失写症能听、说、读,不能写
言语区2 3
V S
区→失读症能听、说、写,不能看懂文字 区→运动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不能说
4H 区→听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
第7页/共85页
整合拓展 1.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组成反
射弧的任何部分受到损伤,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2.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破坏后,产生的结
第24页/共85页
【解析】 a~b段为去极化过程,Na+顺 浓度梯度内流,方式为被动运输,不消耗能 量,A项错误;b~c段Na+继续内流,B项错 误;c~d段为复极化过程,K+外流即由高浓 度流向低浓度,该过程不消耗能量,C项正确; d~e段K+继续外流,D项错误。
【答案】 C
第25页/共85页
三、动物激素的调节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知识链接
会考专题八 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会考专题八—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会考知识点】(一)生长素的发现1、1880年,达尔文父子研究了植物的向光性(P2)实验一:植物幼苗(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时,总是向光源____;说明植物具有______。
实验二:切去植物幼苗的尖端,用锡箔小帽罩住植物幼苗的尖端,植物幼苗________。
实验三:用透明罩子罩住植物幼苗的尖端或用不透明的锡箔套住植物幼苗尖端下面一段,植物幼苗仍然弯向光源生长。
他们的结论是:_________是感光部位;由于弯曲部位在________________,他们推测:。
①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哪些组________________。
②显微镜观察表明,幼苗弯曲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13年,波森和詹森实验(P3)是为了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是:插有明胶片的幼苗,插有云母片的幼苗;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实验(P4)温特在实验前进行了假设,假设的内容是什么?图1-4中,反映了_____组对照实验?温特的实验充分证明了苗尖中确实存在一种________________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的名称是,它是一种小分子有机物——,是由合成的。
①试验中幼苗弯曲的方向总是______琼脂块,其原因是琼脂块中生长素向下扩散,使幼苗茎中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放琼脂的一侧比未放的一侧浓度高,结合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生长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______生长。
②幼苗向光生长的原因,也是由于茎的背光面生长的块,说明单侧光作用是,使幼苗尖端的生长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其它植物激素1、目前已经确定有五大类植物激素,调节植物生长和发育,他们是:生长素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乙烯。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题
高三生物二轮专题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考纲要求: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Ⅱ)3.人脑的高级功能(Ⅰ)4.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Ⅱ)5.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Ⅱ)构建网络考点1神经调节的结构与机制1.兴奋的产生与传导(1)兴奋的产生(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观察传导图示作出分析)(3)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观察图示作出分析)①传递特点:____________。
②神经递质释放的方式为____________。
③递质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糖蛋白)识别,其作用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思维辨析】(1)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的传导都以局部电流为前导( )(2)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分泌到胞外( )(3)起跑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其调节的神经中枢是听觉中枢( )(4)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反射( )(5)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6)突触后膜的表面积与突触前膜的相同( )(7)一个乙酰胆碱分子可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 )(8)引起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Na+通过被动运输进入突触后膜内( )(9)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10)降低环境中的Na+浓度,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峰值会降低( )考点2动物激素的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注:TRH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SH表示促甲状腺激素;“+”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
1.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2.扩展—性激素也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典例】右图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其中A、B和C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
回答下列问题:(1)A、B和C三种激素的名称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机体受到某种刺激时,血液中C的含量增加,则机体的产热量会_______,成年个体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_________。
(整理)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题概述:稳态与调节是高考四大命题点之一,命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下丘脑—垂体—相关内分泌腺”的负反馈调节。
(2)血糖、水、体温的调节。
(3)反射弧及兴奋的产生与传导的综合分析。
(4)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及其关系。
(5)生长素和其他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及相关实验分析。
试题大多以实验数据、图表、曲线为命题背景,结合社会、科技及生产、生活实际等新情境进行考查考纲要求:(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Ⅱ(3)人脑的高级功能Ⅰ(4)动物激素的调节Ⅱ(5)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Ⅱ(6)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Ⅱ考点分析:考点一、人和动物的神经调节具体考点: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1)反射弧的5个基本环节和兴奋传导方向: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2)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即不能发生。
但在反射弧的前三个环节(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完好的情况下能产生感觉,产生感觉不属于反射。
(3)反射弧中兴奋的单向传导,取决于突触部位兴奋的单向传递。
2.兴奋的传导特点及分析(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神经元间传递过程的比较①在神经纤维上:由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双向传导a.在膜外,兴奋传导的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反。
b.在膜内,兴奋传导的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②在神经元之间: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单向传递a.是由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过程。
b.由于突触的单向传递,使得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够有规律地进行。
3.突触与递质(1)突触的类型①轴突—树突型突触:②轴突—胞体型突触:(2)递质①概念:递质是神经细胞产生的一种化学物质,对有相应受体的神经细胞产生特异性反应(兴奋或抑制)。
②供体:轴突末端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
③传递: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④受体:与轴突相邻的另一神经元的树突膜或细胞体膜上的糖蛋白。
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8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
【答案】C 【解析】看到酸梅时唾液会大量分泌,在这个过程中,人 并没吃到酸梅,但是看到酸梅时,联想到酸梅的味道,从 而引起唾液分泌,是一种条件反射,因此需要大脑皮层的 参与;唾液是由唾液腺分泌,所以效应器是唾液腺;酸梅 的色泽是由视觉感受器感知,并传到大脑,从而通过有关 神经作用于唾液腺,引起唾液分泌,并不能直接刺激神经 中枢,C错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会有“电—化 学—电”形式的信号转化。
【真题印证】(2016课标全国Ⅱ,30)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 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 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填“A” “C”或“E”)。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 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____________ (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 (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 小泡内的A-C通过____________这一 跨膜运输方式释放到____________,再到达突触后膜。 (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 _______。
【答案】(1)神经中枢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效应器 (2)大脑皮层 (3)轴突 细胞体 【解析】(1)结合题干观察图形,题干表明深吸气后肺扩张,感 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过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所以可以判断出b 为传入神经,a为神经中枢,c为传出神经,d为对应的效应器。 (2)屏住呼吸属于条件反射,所以其调控中枢为图中的大脑皮层。 (3)观察图(a),我们可以看到神经元①的细胞体在大脑皮层,所 以突触小体是由该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形成;而观察图(b)我 们可以看到突触小体是与神经元②的细胞体直接接触的,所以 突触后膜是位于该神经元的细胞体上。
【答案】(1)C 能 (2)胞吐 突触间隙 (3)兴奋 【解析】(1)分析图示可知,在乙酰胆碱合成时,能循环利 用的物质是C。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也能作为神经 递质。(2)神经递质是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突触间隙,再通 过扩散达到突触后膜的。(3)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效应 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若由 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兴 奋。
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讲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
2.[2014·海南高考]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 d 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 B.d 处位于传出神经上 C.从 a 到 d 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D.牵拉骨骼肌时,c 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 解析 由牵拉肌肉可引起神经冲动并传到 d 处,并且神经节位于传入神经可知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b 位于传入神 经,c 位于神经中枢,d 位于传出神经,AB 正确;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释 放神经递质,引发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D 正确;图中 a 到 d 不包含效应器,不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C 错误。
经诊断甲为下丘脑功能缺陷,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病人乙是垂体功能缺陷、病人丙是甲状腺功能缺陷 B.注射 TRH 后,三位病人的甲状腺激素浓度都可以暂时恢复正常 C.表中数据不能说明“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之间存在反馈调节 D.TRH 与 TSH 的作用相同
解析 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TRH 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 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 来抑制下丘脑、垂体分泌相关的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使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不至于过高。甲状腺 的分级调节,存在着反馈调节。
考点聚焦·升知能
易错母题探究
1.如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 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 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 C.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 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解析 在“神经—肌接头”处,存在突触,神经传来的兴奋(电信号)可转化为“神经递质”这种化学信号,进 而传递至肌细胞膜上,故 A 正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进行“双向传导”,故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且兴奋会 向右传导至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偏转,B 选项正确;由于兴奋在“神经—肌接头”处的传递是单向的,不可逆向 传递,故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不能产生兴奋,电流计不会记录到电位变化,故 C 选项不正确;神经纤维上兴奋 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故 D 正确。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08动物和人生命活动的调节教学案含解析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08动物和人生命活动的调节教学案含解析专题08动物和人生命活动的调节1.从考试内容来看,血糖平衡调节、水分平衡调节、激素分泌的递阶调节和激素的生理功能是命题的知识点。
2.从考查角度上看,多结合人体健康及相关病例考查血糖平衡调节和水平衡调节;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以实验探究形式考查激素生理作用及应用。
3、从命题趋势的角度看,2022年度高考命题仍倾向于以图表曲线作为知识载体,以实验探索的形式来检验血糖平衡、水平衡调节和激素的生理功能。
4.从考查内容上看,对“反射与反射弧”和“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考查最为突出。
5.从检查的角度来看,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往往与特定的反射活动有关,并基于对反射弧各部分功能和异常的分析;它还将以实验分析和探索的形式进行检验。
6.从趋势预测上看,预计2021年高考命题仍会对神经冲动产生与传导、反射、反射弧进行考查,极可能将其与人脑高级功能相联系进行综合命题考查。
I兴奋、反射弧和结构特征的产生和传导兴奋传导将内外刺激到受体感觉神经末梢的信息转化为神经兴奋,将受体的兴奋传递给神经感觉神经元,并通过神经中心神经末梢和支配效应器2的肌肉和腺体,将来自神经中心的兴奋传递给传出神经的运动神经元,再传递给效应器运动神经元。
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电传导的活动对内外界刺激发生相应只有感觉无效应只有感觉无效应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既无感觉又无效应既无感觉又无效应既无感觉又无效应功能影响结构破坏对功能的(1)静息电位的形成:① 电位:内部为负,外部为正。
② 机制:钾外流。
(2)动作电位的形成:+① 电位:内部正电位和外部负电位。
② 机制:钠的内部流动。
(3)励磁传导:+① 传导形式:局部电流。
② 传导特性:双向传导。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传递(1)突触类型:①轴突――胞体型:②轴突――树突型:(2)突触的结构:(3)交付流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八动物和人生命活动的调节【考向瞭望】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细胞外液的成分及其作用、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一、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细胞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1 .体液血浆细胞外液=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毛细血管壁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毛细淋巴管壁淋巴(淋巴循环)二、细胞外液的成分(一)血浆中含有的水约占90%,溶质中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约占7%~9%,无机盐约占1%,其他部分为血液运送的物质。
(水,无机盐(Na+, Cl- ),蛋白质(血浆蛋白)(二)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三)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a.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气体: O2、CO2等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b. 血浆各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含量保持动态的稳定,所以分析血浆化学成分可在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内物质代谢情况,可以分析也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及其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一)渗透压 1、定义: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2、功能: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3、血浆渗透压的决定因素:主要由无机盐和蛋白质含量决定,其中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是由Na +和Cl -决定的。
典型事例:(高温工作的人要补充盐水; 严重腹泻的人要注入生理盐水, 海里的鱼在河里不能生存; 吃多了咸瓜子,唇口会起皱; 水中毒; 生理盐水浓度一定要是0.9%; 红细胞放在清水中会胀破; 吃冰棋淋会口渴; 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二)酸碱度:1、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 为7.35~7.45。
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 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 CO2+H2O H2CO3 H+ + HCO3-2、维持因素:与含有HCO 3-、HPO 42-等离子有关。
3、维持酸碱平衡的体系:主要由Na +、K +和HCO 3-、HPO 42-、有机酸和蛋白质构成,它们均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可以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三)温度:1、人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所以人体内酶的最适宜温度也是37℃左右。
有三种测量方法(直肠,腋下,口腔),恒温动物(不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与变温动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不同.温度主要影响酶。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 间接参与的系统(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内分沁系统)-免疫人体稳态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同时调节也是相对的。
2、体温:幼年>成年>老年;女性>男性。
(四)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体。
组织细胞通过内环境实现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而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各个器官的参与。
组织细胞既依赖于内环境,又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具体物质交换过程如图所示:1、体内细胞只有经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因此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溶质微粒数量 对水的吸引力 渗透压大小 越多 越大 越大 越少 越小 越小的媒体。
2、直接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有关的系统有四个;不同的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不同。
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3、人的呼吸道、消化道、膀胱等由孔道与外界相连。
储存的液体也直接与外界接触,所以这些液体不属于体液。
四、血浆中成分的变化与人体的代谢和健康(一)从水的含量及平衡分析:人体每天都要从饮食中获取水,同时又通过多种途径排出水,当血浆中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含量上升,增加对水的重吸收。
(二)从O2的含量来分析1、刚进入高原的人,对高原缺氧环境所产生的生理反应:呼吸频率和心率加快,以便于运输更多的O2并排出CO2,以满足新陈代谢所需。
2、短时间的剧烈运动,O2的量暂时无法满足机体的需要,能量主要来自无氧呼吸。
(三)尿液的形成过程尿的形成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当尿液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
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
(四)从蛋白质、废物的含量来分析1、血浆蛋白质含量降低的可能原因是①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蛋白质进入组织液②营养不良③肾炎,蛋白尿,使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低2、当代谢废物含量上升时,说明肾功能衰竭,会患尿毒症。
【思考感悟】长期营养不良的病人,血浆蛋白含量降低,组织液的相对含量会发生什么变化?血浆的渗透压变小,组织液中的水回渗的速率降低,组织液的量会相对增加,造成组织水肿。
【基础训练】1、大量的组织液积累在细胞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面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D )①毛细血管管壁破损;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③淋巴管阻塞;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②③④C、只有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2、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中,叙述错误..的是( D )A、血浆中某些物质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组织液B、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扩散与渗透C、一些组织液可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D、淋巴与组织液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3、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 C )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和血浆;④淋巴和组织液。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高考模拟】4、(2007全国卷Ⅱ3)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其中有( D )A、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B、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D、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5、(2008宁夏理综4)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为( B )A、降低、CO2、Na2CO3B、降低、乳酸、NaHCO3C、升高、CO2、H2CO3D、升高、乳酸、NaHCO3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稳态:(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2)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1、单细胞(如草履虫)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 a+、cl-占优势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成分相对稳定内环境稳态温度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酸碱度(PH值)渗透压a.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b.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c.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及皮肤)d.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⑵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三、内环境稳态与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的功能联系(一)在气体交换中的联系1、氧气从外界进入组织细胞需要多种器官、系统的参与。
首先氧气借助呼吸系统进入肺泡,然后扩散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借助血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处,接着从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扩散出来,经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参与物质的氧化分解。
2、二氧化碳的排出过程与氧气的进入过程刚好相反。
(二)在物质交换中的联系1、各种营养物质必须经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才能进入循环系统,然后经循环系统的运输才能到达组织细胞周围的组织液,接着被吸收进入组织细胞。
2、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也必须先进入组织液,才能通过循环系统的运输后,借助呼吸系统或泌尿系统、皮肤排出体外。
五、从内环境稳态的角度分析人体健康:运用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如渗透压、pH、温度稳定机制,分析有关人体健康的症状,以便加深理解保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渗透压的平衡。
当患肠胃炎时,我们常常感到四肢无力,其原因是体内丢失了大量的无机盐,使无机盐平衡遭到破坏,因此需要输液来补充。
(二)血糖的平衡。
当我们长时间没有进食时,常感到四肢无力、头晕眼花,这是由于葡萄糖供应不足,大脑得不到足够的能量而引起的。
(三)体温的恒定。
当我们感冒发烧时,食欲低下、精神不佳,这是由于体温升高,影响了消化酶等各类酶的催化功能,导致消化不良和其他生理活动紊乱的缘故。
【思考感悟】(1)直接参与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系统有哪些?(2)内环境环境处于稳态的机体是否就一定能够进行一切的生命活动?(1)有消化、呼吸、循环和排泄系统。
(2)不一定,如植物人就无躯体运动功能和语言功能。
【基础训练】1、如图为哺乳动物的某组织,其中①毛细血管、②红细胞、③血浆、④细胞内液、⑤组织液,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肌肉细胞缺氧时,③的pH会降低,但由于Na2CO3的调节作用,③的pH会维持相对恒定B、②呼吸作用的终产物CO2不会引起③p H的变化C、②中的氧气到达④需要经过4层膜,②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D、③与⑤相比,③中含有蛋白质而⑤中不含蛋白质2、某同学参加学校组织的秋季越野赛后,感觉浑身酸痛,并伴随着大量出汗等。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B )A、参加剧烈运动的人,体内会产生大量的乳酸,致使血浆pH显著下降B、应该及时补充盐水,并注意适当散热,维持水盐与体温平衡C、由于能量大量消耗需要进食较多蛋白质类食品D、当人体内环境pH失衡时,会出现酶促反应加快,细胞代谢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