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研究
高职院校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与研究
高职院校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与研究作者:刘佳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20年第07期【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教育行业也得到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除了基本的文化知识教学之外,还开展了各种艺术学科。
高职院校的舞蹈专业目的是培养专业型的舞蹈表演人才,在当前舞蹈艺术发展前景大好的趋势下,高校还需不断创新舞蹈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舞蹈教学资源,使舞蹈专业表演人才的思维得到创新发展,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高职院校;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J712 【文献标识码】A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得到全面提升,百姓的业余生活也逐渐丰富,茶余饭后开始关注各类艺术文化。
在艺术市场全面拓展的形势下,我国舞蹈人才的培育也逐渐有了热门专业课程,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许多高职院校增设了舞蹈专业,使高职学生有了更多就业机会,不断优化改革舞蹈人才的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方案。
舞蹈艺术表演除了迎合大众需求之外,更是对民族艺术文化的一种传承,当前高职院校在舞蹈表演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还需要结合社会发展实际,不断创新舞蹈艺术表演,给舞蹈注入时代的灵魂,不断传承发扬舞蹈的艺术价值。
一、高职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育的意义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得到明显改善,文化艺术生活逐渐丰富,对一些艺术表演也更加关注。
舞蹈表演在我国古代就已经形成体系化、规模化的艺术形式,考古出土的各类壁画都记载着古代舞蹈的超高艺术水准,当代高职的舞蹈表演专业的开设不仅是为了迎合现代化大众需求,更是对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一种传承,让中国舞蹈艺术在世界艺术文化中得以流传发扬。
对此,高职舞蹈专业还需不断探索创新舞蹈表演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融合时代潮流特色,使舞蹈艺术成为时代精髓的见证,为群众带来更高的艺术文化熏陶。
二、高职院校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我国舞蹈专业教育体系是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才逐渐完善,对人才的培养经过几十年的探索改革,已经初步形成体系化培育模式。
高校舞蹈专业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
高校舞蹈专业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舞蹈专业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适应现代舞蹈艺术发展的趋势,推动高校舞蹈专业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在传统高校舞蹈专业教育模式中,通常注重技术训练和舞蹈作品的表演,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
随着社会对舞蹈艺术的需求不断变化,传统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
对高校舞蹈专业教育模式进行创新是必要的。
现代舞蹈艺术发展趋势呈现出多样化和跨学科融合的特点,要求学生具备广泛的知识背景和扎实的舞蹈技能。
而传统的舞蹈教育模式往往局限于舞蹈技巧的传授,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探讨高校舞蹈专业教育模式的创新已成为当务之急。
1.2 研究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舞蹈艺术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
探讨高校舞蹈专业教育模式的创新,有助于把握舞蹈艺术发展的趋势,及时调整教育内容和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高校舞蹈专业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还对高校教育体系的改革和提升具有借鉴意义。
通过改进舞蹈专业的教育模式,可以促进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推动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
深入研究高校舞蹈专业教育模式的创新是十分有必要的。
1.3 研究目的高校舞蹈专业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适应现代社会对舞蹈人才的需求,提升高校舞蹈专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具体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传统高校舞蹈专业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2. 研究现代舞蹈艺术发展的趋势,探讨高校舞蹈专业教育与时代发展的契合点,为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指导。
3. 探讨高校舞蹈专业教育模式创新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寻找适合时代发展需求并符合舞蹈专业特点的教育模式。
4. 通过案例分析,总结成功的高校舞蹈专业教育模式创新经验,为其他高校提供借鉴。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达成,可以更好地推动高校舞蹈专业教育模式的创新发展,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和时代发展要求的优秀舞蹈专业人才。
高职院校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进行创 新 , 对于全面提 升舞蹈 专业人 才创新 能力和 实践能力有 着重要 的意义 , 本文就该 问题展 开探 讨 , 并提 出了相应 的建
议, 期望为高职 院校舞蹈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提供 可行 的参考。
关键词 : 高职院校 ; 舞蹈专业; 人才培养
中图分 类号 . J 7 0 5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5 — 5 3 1 2 ( 2 0 1 4 ) 0 8 — 0 1 3 8 — 0 1
2 0 1 3 ( 4 ) : 1 4 7 .
要确保学生综 合舞蹈素质尤其是 实践应用 能力 的发展 , 仅 仅依靠课堂训 练是远远不足 的,广东省作为我 国社会 文化改革 与发展的重要 阵地 , 舞蹈产业发展迅 速 , 可供利用 的社会 资源越 来越多 , 为 了提升学生的实践表演能力 , 学 院应对社会 资源加以 充分利用 , 积极 为学生拓展社会 实践渠道 , 争取演 出机会 , 促 进
学校的舞蹈高手 ,高手之间 的相互较量和切磋不但有助 于促进 彼此技术 与能力 的不断提高 ,也激励着舞蹈社 团全体成员 的学
、
高职 院校舞蹈专业人才培 养现状
7 0年代 以来 , 我国舞蹈教育 体系逐渐 完善 , 相应 的人 才培
养模式得 到不断完善 , 但长期 以来 , 我国高校舞蹈教育事业将重 心放 在专业技术训练上 , 强调对高精尖舞蹈专业人才 的培养 , 形
演过程 中逐渐形成创新 能力 ,在今后 的学 习和工作 中表现出 良 好 的适应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参 考文献 :
[ 1 ] 李 晓君. 关 于高职 院校舞蹈教学 的几点思考[ J ] . 大众文艺 : 学 术版. [ 2 ] 于磊 . 关 于高职 院校舞 蹈教学 的几点 反思『 J ] . 新课 程 : 教 育学 术.
高校舞蹈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探讨
高校舞蹈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探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舞蹈已经不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它已经成为了一门专业学科,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设置。
而对于高校舞蹈学专业的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当下备受关注的教学模式之一。
本文将围绕高校舞蹈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展开探讨。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以实际应用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
该模式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从事相应专业工作的能力。
对于舞蹈学专业而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在于,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舞蹈技艺和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作能力,使其能够在舞蹈行业中立足并快速成长。
1. 课程设置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高校舞蹈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素养和能力。
除了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外,还应设置丰富多样的实践课程,包括舞蹈表演、编导设计、舞蹈教学等方面的课程,以确保学生在毕业时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2.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核心环节。
高校舞蹈学专业应该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可以设置舞蹈实验室、工作室等专门的实践教学场所,提供专业的舞蹈设备和场地,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创新和探索,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课堂互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班授课的形式,鼓励学生与老师的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表达和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创造力。
4. 实习实训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高校舞蹈学专业可以与舞蹈公司、艺术团体等行业内单位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
学生可以通过实习实训来积累工作经验,了解行业内的实际情况,同时也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1. 培养适应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使其能够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
试论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研究
试论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产业的兴盛,舞蹈表演专业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
传统的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满足市场需求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面临着一定的困难。
对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传统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传统的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以教学内容和方法为中心,以学校及其教师为主体,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技巧的训练,忽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由于缺乏与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机制,导致学生在毕业后面临着就业压力大、适应能力弱等问题。
二、创新性研究的必要性面对传统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创新性研究是必要的。
随着社会文化产业的发展,舞蹈表演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和复杂化,需要培养更加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舞蹈表演专业人才。
新时代下舞蹈表演人才所需的技能和素质要求已经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对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性研究成为当务之急。
三、创新性研究的路径和方式1.培养目标的调整在创新性研究中,需要对舞蹈表演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调整。
除了注重专业技术和艺术功底的培养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跨学科综合能力等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多元化和复杂化的需求。
2. 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在创新性研究中,需要对舞蹈表演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
除了注重舞蹈技巧和表演艺术的传授外,还应注重开设跨学科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全面的综合素质。
还应注重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3. 与社会的紧密合作在创新性研究中,需要舞蹈表演专业学校和社会进行紧密的合作。
通过与舞蹈表演市场的企业和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的趋势,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应用型本科舞蹈表演专业“演教融合、德艺并重”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应用型本科舞蹈表演专业“演教融合、德艺并重”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发布时间:2021-04-08T12:17:03.88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6期作者:李德贤[导读]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应用型本科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建立在人才培养思想和理论基础上李德贤广西北海市北海艺术设计学院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应用型本科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建立在人才培养思想和理论基础上,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
针对应用型本科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在总体上沿着“问题提出—现状分析—创新探索—总结”逻辑思路展开。
舞蹈表演专业“演教融合、德艺并重”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促使高校舞蹈表演专业课程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舞蹈表演;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一、应用型本科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研究当今发展的社会,需要舞蹈表演人才既要具备很强的实践能力,又要具备很高的综合素养,所以,在定位培养应用型舞蹈专业人才的目标上,培养的舞蹈人才不但要具有一定的表演能力,还要有很高的综合素养。
针对于高等院校来说,设置舞蹈表演人才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与专业艺术学院培养舞蹈表演人才的需要相适应,培养专业技能强和高素质的舞蹈表演人才,从而使学生舞蹈专业表演的水平得以有效地提高。
培养舞蹈表演人才的人数并不多;其二,与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对基层表演的舞蹈人才进行培养,这些舞蹈人才需要具有行业应用的能力,对舞蹈表演的实用性基础人才进行培养,并以此作为基础,来确定培养舞蹈人才的目标。
舞蹈教育需要对培养舞蹈表演人才的目标进行科学准确地定位,致使培养舞蹈专业人才的正确方向得以有效地保证,从而使有效培养舞蹈表演人才得以实现。
以北海艺术设计学院舞蹈表演专业为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应该要牢牢抓住本校生源质量,结合就业市场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能力为本,制定出一条适合民办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舞蹈表演专业人才的成功之路。
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分析
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分析作者:暂无来源:《尚舞》 2021年第17期平原赵任博【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关注人才培养的效果。
舞蹈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
目前,影响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效果的因素不只与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更与教学形式息息相关,这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就是舞蹈表演意识,表演者只有具备良好的表演意识,才能理解舞蹈的意境和特点,因为艺术本身就是由情感和美感支撑的。
【关键词】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民族民间舞;创新中国民间舞蹈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动作和表演方式,因在自然环境、地域特征、人文习俗、文化艺术等方面存在差异,舞蹈风格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培养民族民间舞蹈人才的过程中,我国应给予更多的重视。
舞蹈作为一门特色课程,应贯穿于舞蹈专业表演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本文从加强课程建设、完善课程体系、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几方面出发,将区域主义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突出地域优势和办学特色,制定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使学生更全面地学习和掌握民族地区的民俗文化。
同时,结合教学实践,把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表现力。
1.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内涵1.1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舞蹈表演专业作为一种具有特色的专业模式,在人才培养期间应重点关注学生的舞蹈意识,作为一名舞蹈表演专业的教师,只有切实地了解学生,才能更精准地激励和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舞蹈。
舞蹈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包括舞蹈技巧和方法,通过专业艺术团体、艺术培训中心等进行舞蹈表演、舞蹈教学和编舞,以适应专业艺术队伍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专业技能的高素质舞蹈演员。
简言之,舞蹈表演专业学生的自信心不是很高,但自尊心却很强,他们比较注重教师的态度和评价,因此,教师在教学期间要给予其一定的耐心,通过细致的帮助和教育,使学生能够逐渐适应新的生活和新的学习模式。
舞蹈表演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舞蹈表演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作者:刘晓琴来源:《参花(下)》2018年第04期摘要:舞蹈表演体现了人对艺术的追求。
因此,对舞蹈表演人才的培养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视提高人才综合素质;增加舞蹈实践比赛,增强人才实践技能;优化舞蹈课程设置,迎合时代发展趋势。
关键词:舞蹈表演人才培养模式舞蹈艺术是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在舞蹈中可以看到文学、美术、音乐等多项艺术形式的影子。
舞蹈艺术具有直观的舞蹈动作、优美的舞蹈姿态,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反映。
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人们对舞蹈表演这种丰富的精神世界的追求愈加强烈,社会对舞蹈表演人才的需求也愈加强烈,因此,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应该重视舞蹈表演人才的培养。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视提高人才综合素质在舞蹈表演人才培养中,要掌握一定的教育方法,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在舞蹈表演教育中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多种教育方法并行,提高人才综合素质。
在创新舞蹈表演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要着重从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把握教学改革要点,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传统的舞蹈教学方式主要是以言传身教为主,也就是教师示范动作给学生看,让大家在观看的过程中把握动作要点,然后从模仿动作开始,逐渐把握舞蹈动作的精要所在。
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走进学校教育当中,舞蹈教育也要锐意改革,与时俱进,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进度。
多媒体拥有丰富的资源,且直观形象,在学习某些舞蹈动作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找到相关的视频,组织学生进行观看,对要点和难点进行细致的讲解。
其次,注重评价方式的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单一的评价可能稍微片面,在评价方式改革中可以增加学生互评和专业互评等环节,全方位地考查人才。
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1072023年4月刊(总第 120 期)学校体育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创新研究王 美,王田田,辛显阳(首都体育学院,北京 100191)摘 要:人才培养方案既是高校专业课程建设的核心,也是高校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依据。
舞蹈表演专业起步较晚,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科互融、教学模式以及综合实践环节5个方面入手,对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根据舞蹈表演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与创新的原则提出相应建议,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高质量的复合型舞蹈表演专业人才。
关键词: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与创新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要求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于2020年又发布了《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相继发布了多个有关高等教育的重要文件,表明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培养高质量人才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教育工作开展的重点任务。
一流专业的建设离不开一流学科的建设,而一流学科的建设取决于人才培养的质量。
人才的培养需要依托社会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本文对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深入研究,对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改革与创新的策略,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对舞蹈表演专业人才的需求,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高质量的复合型舞蹈表演专业人才。
1 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存在的现实问题1.1 人才培养目标单一以往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往往倾向于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尤其注重学生技术与技能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舞蹈表演专业型人才的需求比重越来越少,传统的培养模式容易造成舞蹈表演专业学生“错位就业”,在进入社会后一时难以适应,这正是由于培养目标的单一性造成的。
目前,人们不仅仅追求物质生活方面的需求,同时开始追求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这为舞蹈表演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新时期国标舞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新时期国标舞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文化需求和舞蹈发展趋势,培养更具创新型人才成为当前国标舞教育领域的迫切需求。
对新时期国标舞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和探讨,不仅可以推动国标舞的发展,也可以为我国舞蹈教育的进步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国标舞人才培养现状,探讨新时期国标舞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方案,旨在为国标舞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1.2 研究意义新时期国标舞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有助于深入挖掘国标舞的艺术魅力和内涵,激发学生对国标舞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通过研究和实践,可以不断提升国标舞人才的综合素养和技能水平,培养具有艺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国标舞专业人才。
新时期国标舞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有助于促进国际国标舞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国标舞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通过与国际先进舞蹈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的对接,可以带动国标舞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推动国标舞走向世界舞台的发展。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指研究者为了解决研究问题所采取的一系列系统的科学方法和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多种研究方法进行探究新时期国标舞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问题。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国标舞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总结前人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从而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方法。
通过设计问卷以及面对面或在线调查的方式,获取新时期国标舞人才和相关专家对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看法和需求,收集实际情况和实践经验,为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数据支持。
本研究还将采用实地调研方法。
通过走访国标舞培训机构、参与相关培训活动等方式,深入了解现实情况,分析不同培训机构的培养模式和效果,为优化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实践经验。
综合运用以上研究方法,将有助于全面深入地研究新时期国标舞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问题,为该领域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和指导。
创新型舞蹈编导艺术人才培养的研究
创新型舞蹈编导艺术人才培养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创新型舞蹈编导艺术人才培养的研究背景在传统的舞蹈教育中,对于舞蹈编导的培养模式和方法往往偏向保守和传统,缺乏创新和前瞻性。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舞蹈创作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的培养模式已经无法完全满足现代社会对于舞蹈编导人才的需求。
对于创新型舞蹈编导艺术人才培养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通过对创新型舞蹈编导艺术人才培养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分析其现状、特点、模式、关键因素和策略,进而探讨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舞蹈教育领域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2000字】1.2 研究意义创新型舞蹈编导艺术人才培养的研究意义:舞蹈编导是舞蹈表演艺术中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要负责舞蹈的创作和编排,还要负责整个舞蹈作品的呈现和表达。
在时代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舞蹈编导所承担的责任变得更加重要和复杂。
研究创新型舞蹈编导艺术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型舞蹈编导艺术人才培养可以为舞蹈行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提升舞蹈作品的质量和水平。
只有不断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舞蹈编导人才,才能推动舞蹈艺术的持续创新和发展。
研究创新型舞蹈编导艺术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舞蹈行业的发展和提升舞蹈教育的质量,为舞蹈艺术的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2. 正文2.1 创新型舞蹈编导艺术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我国舞蹈编导专业的知名度不高,导致对于这一专业的认识和了解程度较低,学生选择这一专业的意愿也相对较低。
一些院校对舞蹈编导专业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投入不足,导致培养质量不高。
舞蹈行业的市场需求和就业形势也不明朗,影响了学生对于选择舞蹈编导专业的信心和热情。
针对目前舞蹈编导艺术人才培养领域存在的问题,需要加大对舞蹈编导专业的宣传推广力度,提升专业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只有通过不断完善舞蹈编导教育体系,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型的舞蹈编导艺术人才。
创新型舞蹈编导艺术人才培养的研究
创新型舞蹈编导艺术人才培养的研究【摘要】本文围绕创新型舞蹈编导艺术人才培养展开研究,首先从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入手,引出正文内容。
在分别探讨了创新型舞蹈编导人才培养模式、现行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策略与方法、国内外经验对比分析以及实践案例分析。
通过对不同国家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进行对比,梳理出创新型舞蹈编导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点。
文章总结了创新型舞蹈编导艺术人才培养的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研究的局限性以及结论和建议,为相关领域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促进舞蹈编导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推动舞蹈艺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创新型舞蹈编导艺术人才培养,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舞蹈编导人才,模式探讨,存在的问题,策略与方法,对比分析,实践案例分析,发展趋势,局限性,结论和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创新型舞蹈编导艺术人才培养是当前舞蹈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随着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舞蹈编导人才的培养也成为了舞蹈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研究对创新型舞蹈编导艺术人才培养的关注,旨在探讨如何培养具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舞蹈编导人才,满足现代社会对舞蹈艺术的需求。
通过对创新型舞蹈编导艺术人才培养的研究,可以为舞蹈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深入思考和参考,促进舞蹈编导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完善。
加强对创新型舞蹈编导人才的培养,也可以为舞蹈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对创新型舞蹈编导艺术人才培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意义创新型舞蹈编导人才的培养可以提高舞蹈作品的质量和水平,推动舞蹈艺术的传播和推广。
优秀的舞蹈编导人才可以带领团队创作出具有国际水准的舞蹈作品,提升舞蹈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
舞蹈是一种具有文化传承和艺术价值的表现形式,通过培养创新型舞蹈编导人才,可以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
对创新型舞蹈编导艺术人才培养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推动舞蹈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对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高校舞蹈专业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
高校舞蹈专业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一、引言二、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性传统的高校舞蹈专业教育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主。
学生们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听课、排练等方式进行舞蹈技能的磨练。
这种教育模式存在一些局限性:1. 缺乏实践机会:传统的教育模式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但往往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学校期间,往往没有足够的机会参与到真实的舞台演出中,以锻炼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3. 不适应市场需求: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学生技术的培养,但往往忽视了市场需求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舞蹈行业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无法及时适应市场的需求,导致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不强。
三、创新教育模式的探索为了解决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性,高校舞蹈专业需要创新教育模式。
以下是几个创新教育模式的探索:1. 实践教育: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高校舞蹈专业可以与当地舞蹈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学生可以参与舞台演出、比赛等活动,锻炼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和趋势。
2. 创新教学: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高校舞蹈专业可以开设一些创新教学课程。
组织学生开展研究课题,进行创作和表演等。
学校还可以邀请舞蹈行业的专家和艺术家来校授课,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实践。
创新教育模式的推行面临一些挑战,包括教师培训不足、资源有限等问题。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 教师培训:高校舞蹈专业需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与培训班和研讨会,提供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学校还可以邀请舞蹈行业的专家和艺术家来校授课,提供业界最新的经验和知识。
2. 资源共享:高校舞蹈专业可以与其他学校和机构建立资源共享的网络,使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机会。
学校可以建立在线平台,提供教育资源和资料,方便学生进行学习和交流。
3. 市场调研:高校舞蹈专业需要定期进行市场调研,了解行业的最新需求和趋势。
舞蹈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舞蹈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近年来,舞蹈艺术在我国的发展日益蓬勃,对舞蹈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然而,传统的舞蹈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对舞蹈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以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舞蹈人才。
一、培养目标的明确在舞蹈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首先应该明确培养目标。
传统的舞蹈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动作技能和演出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因此,新的舞蹈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使他们能够在舞蹈创作、教学和管理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课程设置的完善在舞蹈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课程设置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传统的舞蹈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专业技能的训练,而对综合素质和学科知识的培养往往比较欠缺。
因此,新的舞蹈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在保证专业技能培养的基础上,增加相关学科的知识训练,如舞蹈理论、舞蹈史等,以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实践环节的加强传统的舞蹈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论教学和课堂训练,而对实践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
然而,舞蹈艺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舞蹈技巧和表达能力。
因此,在舞蹈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应该增加实践环节,如舞蹈实训、舞蹈创作等,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的创新舞蹈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还需要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师生传统的师徒关系,学生被动接受教育,往往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而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新的舞蹈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项目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总而言之,舞蹈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于提升我国舞蹈艺术水平和培养更多优秀舞蹈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明确培养目标、完善课程设置、加强实践环节和创新教学方法,我们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舞蹈人才,为舞蹈艺术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地方高校舞蹈专业人才模式改革与创新
地方高校舞蹈专业人才模式改革与创新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艺术的重要性也受到了越来越高的关注。
舞蹈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文艺形式,也越来越受到个人和社会的关注。
出于这种背景,地方高校舞蹈专业人才模式改革与创新变得非常迫切和重要。
本文将分析和探讨这一话题。
第一部分:舞蹈专业人才模式的现状和问题地方高校的舞蹈专业是一支非常重要的培养舞蹈人才的力量。
但是,这些院校的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些问题:1. 教学方式陈旧。
目前,很多地方高校的舞蹈专业教学方式比较陈旧,学生们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缺乏真正的创新和创造力。
2. 就业形势不明朗。
地方高校的舞蹈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比较大,大多数人会选择到企业和学校工作,但随着市场的变化和就业形势的不明朗,这些机会将会减少,给毕业生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
3. 缺乏前沿技能和知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变化,舞蹈专业的技能、知识和理论都必须跟进,否则学生们将很难跟上形势的发展。
但是,地方高校的舞蹈专业在技能、知识和理论上的更新和跟进较少,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以上几个问题都导致了地方高校的舞蹈专业人才模式存在一些缺陷,许多毕业生同样面临就业难题,因此,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第二部分:舞蹈专业人才模式的创新策略针对舞蹈专业人才模式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制定一些创新策略,以期得到更好的解决方案:1. 强化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培养优秀舞蹈人才的基础。
我们要强化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对当代文化和社会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以此推动舞蹈艺术领域的前沿性和创造性。
2. 提升教育质量。
学校应该调整教育结构,扩大艺术教育课程,提升趣味性和实践性,引导创新行为,同时加强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训,让学生有机会接触真实问题,提高教育质量。
3. 加强产学研合作。
高校应该积极与舞蹈企业和研究机构合作。
这种合作有利于学生了解舞蹈市场的动态和发展趋势。
有学生参与项目实施,加强与当地舞蹈界联系。
高校舞蹈专业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
高校舞蹈专业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摘要:舞蹈专业教育在高校中的教育模式一直以来都是值得研究的领域。
本文对高校舞蹈专业教育模式的创新进行了研究。
通过分析舞蹈专业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创新教育模式的几个关键点:跨学科融合、实践导向、多元评价、国际交流等。
研究结果表明,创新教育模式能够提高舞蹈专业教育的质量,培养出更优秀的舞蹈人才。
一、引言二、舞蹈专业教育模式的现状和问题目前,舞蹈专业教育模式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1. 课程设置过于单一。
传统舞蹈专业教育主要以舞蹈技术训练为主,忽视了其他学科知识的积累。
2. 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教学方法主要以传授知识为主,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
3. 评价体系不完善。
传统舞蹈教育主要以考试成绩为评价标准,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1. 跨学科融合。
舞蹈专业应该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开设跨学科的教育课程,使得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
2. 实践导向。
舞蹈专业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实践性,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
3. 多元评价。
传统舞蹈教育主要以考试成绩为评价标准,创新教育模式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考核项目、作品展示等。
4. 国际交流。
舞蹈是一门具有国际性的艺术形式,创新教育模式应该注重学生的国际交流,提高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舞蹈水平。
四、创新教育模式的实施效果和展望通过对创新教育模式的实施,能够有效地提高舞蹈专业教育的质量。
学生在跨学科融合课程的学习中,能够增加对其他学科的了解,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实践导向课程的开展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多元评价方法的应用,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国际交流的开展能够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交流能力。
未来,高校舞蹈专业教育模式创新的研究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深入,探索更多创新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
要不断加强舞蹈教师队伍的培养,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为创新教育模式的实施提供坚实的支持。
结论:创新舞蹈专业教育模式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优秀人才的有效途径,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舞蹈专业教育模式创新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高校舞蹈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探讨
高校舞蹈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探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舞蹈艺术逐渐成为了一门备受关注的专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舞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高校舞蹈学专业的教学模式也需要与时俱进,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舞蹈艺术需求。
本文将探讨高校舞蹈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高校舞蹈学专业的现状目前,我国的高校舞蹈学专业在培养模式上主要分为理论性和实践性两种。
在理论教学上,学生需要学习舞蹈的历史、理论知识以及相关的舞蹈学科知识;在实践教学上,学生需要进行舞蹈技术、编导和表演等方面的训练。
这种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学生全面了解舞蹈艺术,并培养出一定的舞蹈专业素质。
随着社会对舞蹈艺术需求的不断增加,传统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于舞蹈专业人才的需求。
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虽然能够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舞蹈技术和知识,但是缺乏对于实际工作环境的了解和适应能力。
高校舞蹈学专业需要进行培养模式的改革,将培养重点从理论向实践转移,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1. 实践教学的重视为了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高校舞蹈学专业需要更加重视实践教学。
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参与到舞蹈团体中,进行实际的舞蹈表演和编排工作。
学校可以与相关的舞蹈公司、舞团进行合作,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实际的演出工作中,亲身感受舞蹈艺术的魅力。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实际工作经验,也可以拓展学生的职业发展空间。
2. 跨学科的融合3. 实践能力的培养除了舞蹈技术和表演能力外,高校舞蹈学专业应用型人才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学校可以设置相关的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舞蹈编排、演出策划、艺术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实际的项目实践,让学生学会应对实际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增强自己的实战能力。
4. 社会实践的参与未来,高校舞蹈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还可以继续进行创新和改进。
学校可以加强舞蹈教育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引入舞蹈与影视、舞蹈与数字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对于现代舞蹈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创新意识。
试论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研究
试论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研究创新性的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舞蹈表演是一门需要身体技巧、表达能力、艺术修养等多方面能力的综合性学科,因此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非常重要。
教育机构可以通过开设多门相关课程,如舞蹈技巧、舞蹈理论、舞蹈史等,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
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开设形体训练、表演技巧等相关课程,提升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舞蹈比赛或者表演交流活动,提供学生展示自己才艺的平台,帮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创新性的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注重个性化的培养。
每个人的个性和特长都是独一无二的,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教育机构可以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例如可以开设个体教学或者小班授课,更加注重学生的个别辅导和培养。
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一些自由创作的活动,提供他们表达个人风格和个性的机会。
创新性的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应该注重国际化的培养。
随着世界各国之间文化交流的增加,舞蹈表演专业人才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也越来越重要。
教育机构可以通过开设一些国际化的课程或者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活动,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创新性的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个性化和国际化的培养。
通过这些创新性的培养模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出高素质的舞蹈表演专业人才,为舞蹈艺术的发展和传承做出更大的贡献。
舞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机制研究
舞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机制研究一,我国高等舞蹈教育的发展历程我国高等舞蹈教育体系的建设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以吴晓邦的“舞运班”成立为标志。
此背景下成立了我国第一所正规的舞蹈学校—北京舞蹈学校,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从事舞蹈行业的人员较少,缺乏成立协会的条件,因此将其划入戏曲部门。
随着舞蹈行业蓬勃发展,急需舞蹈行业的编导和教师,在吴晓邦先生的努力下中央戏剧学院舞蹈系舞蹈运动干部培训班应运而生。
“舞运班”在新中国的舞蹈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为新中国培养了第一批舞蹈运动干部,他们也成为各地舞蹈相关行业的骨干力量和领导者。
60年代专业舞蹈体系建设取得进一步发展,广东、沈阳、四川、安徽、广西、内蒙古相继成立艺术学校,纷纷建立舞蹈科系,专业舞蹈演员的培养工作快速发展,各地相继成立的舞蹈专业学校和舞蹈系,构成了中国当代舞蹈教育的风景线。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来临,1985年设立北京舞蹈学院舞蹈编导系,1993年成立现代舞专业班,至此打破了苏联芭蕾艺术教育模式的禁锢,逐步实现吴晓邦先生倡导的全面开发舞者编、演、综合能力的教育理念。
自1982年吴晓邦任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长开始招收第一批舞蹈类硕士研究生,至1995年高校舞蹈类硕士点达54所,1998年袁禾拜读于德高望重的舞蹈史学家王克芬门下从而成为中国舞蹈学第一位博士生。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是我国高等舞蹈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各类型的院校开办舞蹈系、舞蹈专业或者开始舞蹈课程,以上海戏剧学院和广西艺术学院分别在1997年和2003年设立舞蹈系为代表,部分综合性大学开设舞蹈专业或选修课程同时组建校级舞蹈团体并逐步发展为内相对专业的舞蹈表演团,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
二,现阶段我国职业舞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现状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将中专舞蹈教育提升为本科教育,标志着我国舞蹈教育正式进入高等教育领域。
我国高等舞蹈教育主要分为两大类:职业教育、普通教育。
前者主要是舞蹈类院校兴办的专科教育,培养过程中强调学生的舞蹈艺术性与专业性。
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材料
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材料舞蹈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日益相互交融,舞蹈表演已逐渐成为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文化产业。
培养全面发展型(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综合型(具备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创新型(具备舞蹈表演以及通过舞蹈教学来启发和促进创造精神发展的能力)的舞蹈表演人才,探寻适合六盘水地方经济发展状况的高校舞蹈表演教育模式,是当前舞蹈表演教育面临的重要工作任务。
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高教﹝1997)7 号)第二章、第五条,以及《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管理工作的通知》(高教厅﹝2007)2 号)要求,对舞蹈表演本科专业进行了认真论证,根据六盘水师范学院及教育与音乐学院的办学条件,特申请在我院教育与音乐学院开办舞蹈表演本科专业,并根据人才的需求和行业技能的要求,科学合理的制定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经过长时间的调研与论证,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均达到了高校对舞蹈表演人才需求的标准,舞蹈教师在多年的教学中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证:一、人才培养方案科学系、可行性调研论证本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进行了充分的调查和研究,通过行业调研、区域调研、岗位调研、专家研讨的方式进行调研论证。
专业调研:艺术教育被认为是培养和育人的重要途径,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道”“德”“仁”“艺”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在竞争压力日趋紧张的社会形态中,作为艺术重要表现形式的舞蹈表演对于提高人的审美情趣,提升个人修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等教育在构建新时期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通过舞蹈表演的各种方式感染和熏陶学生,培养高雅情趣,增强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
区域调研:由于我校地处喀斯特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又是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地方经济转型发展的大潮使得该区域旅游经济发展迅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试论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研究
作者:王华茹
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20年第02期
[摘; 要]随着社会各方面的发展,知识型舞蹈人才的需求量增加。
知识型舞蹈人才是指有
深厚的文化底蕴,具备美学、文学、音乐、舞美、民族学、心理学、哲学等知识素养,以及对自然科学或者其他领域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也可以说是一些能编、能演、能教的高素质人才。
舞蹈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在新世纪舞蹈人才的培养模式方面,要注意把握知识型舞蹈的特征,培养出能演、会编、懂教的高素质舞蹈人才。
[关键词]舞蹈人才; 舞蹈教育; 创新性培养模式
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每个时代都会被赋予新的内容和特色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审美需求。
而要成为新世纪的舞蹈人才,应该主动适应新时代对舞蹈人才的要求,从单一型和简单型的舞者向知识型、复合型的高素质舞蹈人才转变。
知识型舞蹈人才将改变过去社会对舞蹈人才只会跳舞不会编舞的认知,更不擅长舞蹈教育的认知。
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普及,新世纪的舞蹈人才必须是知识型的舞蹈人才。
知识型舞蹈人才的内涵
舞蹈是人类历史上诞生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甚至早在人类有成熟的语言之前,早期的人类已经用肢体舞蹈来进行情感交流,舞蹈也是祭祀神灵和祖先的重要内容。
随着历史的发展,舞蹈逐渐成为大众娱乐的艺术形式之一。
纵观我国的舞蹈教育现状,在新时代里,迫切需要知识型的舞蹈人才。
时代的进步不可避免地为艺术注入新的活力,舞蹈艺术要体现新世纪的特色。
作为一名大学舞蹈教师,应自觉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在舞动编导和舞蹈排练的时候,要积极思考舞蹈动作背后的文化底蕴,投入自己的感情,不满足简单的动作展现,而是要思考动作的来龙去脉。
因此,作为新世纪的知识型舞蹈人才,不仅要学习和掌握舞蹈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人文和科学方面的知识。
如果把知识型舞蹈人才的素质作为一个金字塔,没有人文和科学素质作为塔基,就不能托起金字塔尖的舞蹈专业素质。
目前,舞蹈理论界对于知识型舞蹈人才的定义还没有达成共识。
在综合各位学者观点的基础上,笔者认为知识型舞蹈人才是指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具备人文和科学素养,能编、能演、能教的具有创造精神的综合型人才。
新的时代背景下,舞蹈艺术迫切需要知识型的高素质舞蹈人才推动舞蹈艺术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