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3课古代印度 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说课稿2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说课稿2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是本册教材的第三课,主要介绍了古代印度的历史。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印度河流域文明、吠陀时期、孔雀王朝、佛教的兴起、印度教的传播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脉络,对印度河流域文明、吠陀时期、孔雀王朝、佛教的兴起、印度教的传播等内容有所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等古代文明,对古代文明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古代印度的历史了解相对较少,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

同时,本课涉及一些宗教和文化的内容,学生可能对这些内容有一定的好奇心,可以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脉络,掌握印度河流域文明、吠陀时期、孔雀王朝、佛教的兴起、印度教的传播等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印度文明的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和宗教的包容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印度河流域文明、吠陀时期、孔雀王朝、佛教的兴起、印度教的传播等内容。

2.教学难点:对印度河流域文明、吠陀时期、孔雀王朝、佛教的兴起、印度教的传播等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图片,引导学生对古代印度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印度河流域文明、吠陀时期、孔雀王朝、佛教的兴起、印度教的传播等内容。

3.合作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印度河流域文明、吠陀时期、孔雀王朝、佛教的兴起、印度教的传播等内容的内在联系。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新编)《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新编)《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新编)《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古代印度,教材主要围绕印度的文明、宗教、社会制度、科技文化等方面进行介绍。

教材内容丰富,涉及印度河流域文明、佛教、印度教、阿拉伯数字等,旨在让学生了解古代印度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印度历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古代文明,如古埃及、古希腊等,对古代文明有一定的了解。

但印度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学生熟悉的内容有所不同,需要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接受。

同时,学生对于宗教、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深入的知识还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获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印度的基本情况,包括文明、宗教、社会制度、科技文化等方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印度历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古代印度的文明特点2.印度宗教的起源和发展3.印度的社会制度和科技文化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和资料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印度历史文化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印度的历史文化。

4.互动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2.相关资料和案例3.多媒体教学设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印度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印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古代印度的文明特点,包括印度河流域文明、城市遗址等。

让学生了解古代印度的繁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印度的宗教起源和发展,如佛教、印度教的产生和传播。

4.巩固(10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巩固学生对印度宗教的认识,了解不同宗教在印度的影响。

5.拓展(10分钟)介绍印度的社会制度和科技文化,如种姓制度、阿拉伯数字等。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古代印度》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三课,主要介绍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印度河流域文明和孔雀王朝的兴衰,佛教的创立和传播,以及古代印度的科技文化成就。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古代印度的历史进程,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古代印度的历史可能较为陌生。

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呈现和操练环节,教师应注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

在巩固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小组合作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拓展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印度文明对后世的影响,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深入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印度河流域文明和孔雀王朝的历史发展,掌握佛教的创立和传播过程,了解古代印度的科技文化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印度文明的尊重和认识,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印度河流域文明、孔雀王朝、佛教的创立和传播、古代印度的科技文化成就。

2.教学难点:佛教的教义和传播过程,古代印度科技文化成就的评价。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比较教学法:将古代印度文明与其他文明进行比较,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素材。

3.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印度河流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印度的文明成就。

简要介绍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引发学生的兴趣。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3课 古代印度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3课  古代印度

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古代印度的自然环境,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文明形成的影响;知道雅利安人对印度的入侵;了解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佛教的产生及传播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文,体会印度河对古代印度文明的重要作用,认识自然环境与人类文明的相互关系。

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的材料,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印度的初步了解,使学生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古代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种姓制度是印度奴隶社会的一大特点,是奴隶主阶级对奴隶和其他劳动人民进行统治的社会制度。

体会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教学难点】了解佛教的产生及传播。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图片中的建筑是位于今印度的那烂陀寺遗址。

这是公元5世纪时,印度笈多王朝的鸠摩罗笈多王为了佛法的传承而在那烂陀创建的一所佛教大学。

那烂陀寺规模宏大、建筑壮丽、藏书丰富,是当时世界佛教学术思想的一大中心。

中国唐代高僧玄奘西行取经时,就曾在那烂陀寺讲习修学15年,这里也是中印文明交往的见证。

那么,同学们知道佛教是如何产生的吗?佛教的诞生地古代印度又产生了怎样的文明?下面我们来学习第3课《古代印度》。

二、新课讲授(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教师讲解:大河流域产生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除了古代中国、古代埃及、古巴比伦以外,还有古代印度。

古代印度位于今天的南亚次大陆,印度河与恒河为其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使那里成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它包括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地,北面是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西部是印度河,东部是恒河。

印度的名字源于印度河,中国古代称其为天竺。

2.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第10~11页,归纳古印度国家的产生和演变过程。

学生回答:约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出现了以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等为代表的早期文明→公元前1500年左右,中亚的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并定居,印度北部出现一些小国家→公元前4世纪—前2世纪,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印度基本实现统一→后来,印度多次受到外族的侵扰。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教案
思考、归纳、总结
通过设计板书,培养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六、巩固复习
完成配套练习相应习题。
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及理解。
重点
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兴起。
难点
佛教的传播。
课时计划
1课时
实际完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利用西游记的故事导入新课。
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古印度的起源和发展,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及佛教的兴起和传播。
2.通过史料充分认识种姓制度和佛教教义。
3.通过对印度的初步了解,使学生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第3课古代印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古印度的起源和发展,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及佛教的兴起和传播。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在教师提示下,归纳总结大河文明的产生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正确分析古印度成为文明古国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印度的初步了解,使学生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阿拉伯数字”、佛像艺术等。古代印度的佛像艺术对中国影响巨大,如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都深受印度佛像艺术的影响。
3.说说种姓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1)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2)种姓制度严重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4.佛教为什么能够很快发展壮大,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同时,由于佛教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因此信仰的民众日益增多,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3课 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3课 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3课古代印度》主要介绍了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包括印度河流域文明、吠陀时期、孔雀王朝等阶段。

本课内容较为丰富,涉及印度的宗教、文化、社会制度等方面,旨在让学生了解古代印度的历史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古代印度的历史文化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可能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脉络,掌握印度河流域文明、吠陀时期、孔雀王朝等阶段的特点;认识古代印度的宗教、文化、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会从多角度评价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树立和平、合作、发展的理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脉络,印度河流域文明、吠陀时期、孔雀王朝等阶段的特点。

2.难点:古代印度的宗教、文化、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发挥团队协作的力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古代印度的历史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2.资料:图片、视频、案例等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展示古代印度的文明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脉络,概括印度河流域文明、吠陀时期、孔雀王朝等阶段的特点。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古代印度》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古代印度》教案

第3课古代印度教案公元前324年—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师讲述:孔雀王朝因其创建者旃陀罗笈多出身于饲养孔雀的家族而得名。

该王朝是第一个基本统一印度的政权。

开国君主月护王,定都华氏城,历九位君主,享国139年。

(4)讲述:古印度文明成就——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计数法由于简便科学便为世界所通用,但是阿拉伯数字实际上起源于印度,后经阿拉伯人传播到世界各地,被人称为“阿拉伯数字”。

4.学习第二部分:森严的种姓制度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后,用种姓区分征服者与被征服者,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婆罗门编造说:从造物神的嘴演化出婆罗门,从手生出刹帝利,从腿生出吠舍,从脚生出首陀罗。

(1)请回答宣传造物主用不同部位造出不同的人,其目的是什么?生答:宣扬种姓制度的合理性和神圣性,以便奴役低等种姓的民众。

(2)找出种姓制度的内容:①最高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②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③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④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

(3)请归纳印度种姓制度的实质。

生答:实质是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

(4)归纳种姓制度的特点:低贱种姓的人如果用身体的某一部分伤害了高级种姓的人,就必须将那一部分肢体斩断;如果是首陀罗辱骂了婆罗门,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而高级种姓人的如果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

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

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归纳为:界限森严、职业世袭、实行内婚(5)归纳种姓制度的影响:出示图片和材料,生归纳:严重地阻碍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5.学习第三部分:释迦牟尼创立佛教(1)简介释迦牟尼: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原为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国王净饭王的太子,后来人们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

据说生下来就会走路,双脚各踩一朵莲花。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1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

最新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历史第3课 古代印度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历史第3课 古代印度教案

第3课古代印度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教材分析《古代印度》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上第3课,新的部编教材对世界古代史的内容进行了较大的重编.原人教版教材利用一节课讲述了除中国之外的亚非三大文明古国,而新教材则将其编为一个单元,分三课时,分别讲述了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印度三大文明古国的历史.古代两河流域是本单元的第3课,也是世界古代史的第3课.本课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森严的种姓制度;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三部分内容之间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古代印度河流域创造了灿烂的人类古文明;种姓制度是雅利安人创立的影响至今的一种制度;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就,佛教诞生在古代印度,是有其深刻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根源的,种姓制度就是其社会根源.学情分析本课的学习者是初三学生,经过两年多的初中生活,生理和心理上都有新的成长,精力旺盛,独立性增强,接受新知识和独立学习能力也趋于成熟,完全具有独立阅读教材,理解基础知识的能力。

但他们还是一群十五六岁的少年,精力充沛,但不耐久;活泼热情,但不深刻。

所以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持久的注意力,本课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增强课堂内容的直观性、趣味性。

充分利用古代印度文明的魅力—阿拉伯数字的产生;种姓制度的严格规定;佛教艺术的神秘广博等等,吸引同学们的兴趣。

在学习方法和技能方面,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和历练,掌握了初步的历史学习方法,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具备了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练习了合作探究的方法,这为学习本课基础知识和探究综合题目提供了条件;但鉴于同学们历史综合概括能力和材料分析能力欠佳,因此本课在安排自主学习和探究时,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并提供大量课外史料,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古代印度文明的先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目标,更好的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初步了解印度,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精品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精品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古代印度》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教材从古印度的历史背景、文明成就以及社会制度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旨在让学生了解古印度文明的发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古印度的历史发展脉络,了解古印度的文明成就,认识到古印度文明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文明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古印度历史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知识盲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印度的历史背景、文明成就以及社会制度,认识古印度文明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印度文明的尊重和理解,增强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印度的历史发展脉络、文明成就以及社会制度。

2.教学难点:古印度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图片、视频、PPT等。

2.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机等。

3.教学参考书目:相关的历史书籍、论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为学生展示古印度的美丽风光和文明成果,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古印度的历史发展脉络、文明成就以及社会制度,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呈现的素材,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最后一册历史教材,本课主要内容是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包括印度河流域文明、吠陀时期、孔雀王朝等历史阶段。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生动地展现了古代印度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历史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九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我国古代历史和古代埃及、巴比伦的历史,对古代文明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古代印度的历史与他们所熟悉的历史背景有很大的不同,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认识古代印度的历史。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脉络,掌握印度河流域文明、吠陀时期、孔雀王朝等历史阶段的基本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文明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脉络,印度河流域文明、吠陀时期、孔雀王朝等历史阶段的特点。

2.教学难点:古印度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异同,学生对史料的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

3.史料:收集与古代印度相关的史料,如图片、视频等。

4.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史料,展示古代印度的景象,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呈现(10分钟)介绍印度河流域文明、吠陀时期、孔雀王朝等历史阶段,让学生对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 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 教案

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目标1.知道古印度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文明历程;印度种姓制度;佛教的兴起和传播||。

2.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教义的相关材料||,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重点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兴起||。

教学难点种姓制度的落后性||。

教学内[来源学+科+网]容新课[来源:Z_xx_]导入[来源:1ZXXK][来源:]导入1(情境式导入)播放《西游记》动画片主题曲||,让学生结合唐朝时期的历史知识说说《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取经的目的地是哪里?由此导入新课||。

[来源:Z+xx+]导入2(图片式导入)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古代印度是个地理概念||,它包括今天哪些国家呢?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

非常正确!同学们请看图||,它北面是雄伟的喜马拉雅山||,东面有一条河流是恒河||,西部一条河流就是印度河||。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又会有着怎样的故事呢?课堂探究板块一古代印度国家1.看图片大河流域的亚非文明古国||,让学生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图中A、B、D分别是哪一文明古国?教师引导学生观察C所处位置有哪两条河流?结合课本知识说出这两条大河流域孕育了哪一文明古国的文明?答案:图中A、B、D的文明古国依次是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王国和古代中国;印度河和恒河;古代印度||。

2.结合课本知识说说古代印度国家产生的时间、民族||。

约公元前6世纪至前4世纪被称为什么?答案:公元前2300年左右||。

雅利安人||。

列国时代||。

过渡语:由于雅利安人对达罗毗荼人的征服和奴役||,以及雅利安人内部的贫富分化||,在古印度社会中形成了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

板块二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1.看图片(见课件)种姓等级示意图||,结合课本知识说出种姓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案:种姓制度把古代印度居民从高到低分成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第一等级婆罗门掌管宗教祭祀||,不从事生产劳动||,是特权等级;第二等级刹帝利是世俗统治者||,主要掌管国家军事和行政权力||,不从事生产劳动||,也是特权等级;第三等级吠舍是具有自由身份的平民||,主要从事农业、牧业和商业||,是劳动者等级||,通过纳税等方式承担供养不从事生产劳动的婆罗门和刹帝利||。

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新编)《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新编)《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新编)《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古代印度》是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课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古印度文明的发展、印度河流域的城镇和农业、古印度的政治制度、宗教文化以及与中国的文化交流。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古印度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古印度文明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知识体系去理解和掌握古印度文明。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线、地理位置等细节可能容易混淆,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印度文明的基本情况,包括其发展、政治制度、宗教文化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印度文明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古印度文明的基本情况,包括其发展、政治制度、宗教文化等。

2.难点:古印度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古印度文明的基本情况。

2.互动式教学: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古印度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课,了解古印度文明的相关知识,准备教学PPT等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了解古印度文明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埃及、古希腊等文明,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5分钟)教师利用PPT等资料,展示古印度文明的发展、印度河流域的城镇和农业、古印度的政治制度、宗教文化等。

学生在观察和思考中了解古印度文明的基本情况。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通过回答问题,学生巩固对古印度文明的理解。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3课《古代印度》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3课《古代印度》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3课《古代印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印度的历史和文化;2. 理解印度教、佛教、婆罗门教的起源和发展;3. 掌握阿育王的治理原则和政绩;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代印度的历史和文化;2. 印度教、佛教、婆罗门教的起源和发展;3. 阿育王的治理原则和政绩。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展示、视频短片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阿育王的治理被认为是古代印度的黄金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有哪些成就?2. 学习印度的历史和文化(25分钟)2.1 印度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教师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环境等基本情况。

2.2 古印度的政治制度教师让学生了解古印度的政治制度,包括吠陀时期、摩揭陀王朝、孔雀王朝等政治制度的演变和特点。

2.3 古印度的文化特点教师通过图片展示、视频短片等方式介绍古印度的宗教信仰、文学艺术、哲学思想等文化方面的特点和成就。

3. 学习印度教、佛教、婆罗门教的起源和发展(40分钟)3.1 印度教的起源和发展教师简要介绍印度教的起源和发展,包括阿耨多伽神话、吠陀文献、吠陀教等内容。

3.2 佛教的起源和发展教师简要介绍佛教的起源和发展,包括释迦牟尼的生平、四谛八正道、三宝等内容。

3.3 婆罗门教的起源和发展教师简要介绍婆罗门教的起源和发展,包括婆罗门阶层的兴起、维达文献、吠陀时期的宗教信仰等内容。

4. 学习阿育王的治理原则和政绩(35分钟)4.1 阿育王的生平和治理原则教师通过图片展示、视频短片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阿育王的生平和治理原则,包括打破种姓制度、重视农业、建造渠道、修建道路等内容。

4.2 阿育王的政绩教师通过图片展示、视频短片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阿育王的政绩,包括统一印度、促进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福利、追求和平等内容。

5. 总结与拓展(10分钟)教师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总结出古代印度的历史和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公开课教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公开课教案_0

《古代印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印度的自然环境,初步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文明的培育和制约作用。

了解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了解佛教的产生及传播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体会印度河和恒河在古代印度文明中的重要作用,认识自然环境与人类文明的相互关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尝试通过网络、书籍、报刊等途径收集历史资料,用历史的眼光认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了解佛教的产生及传播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2.难点:体会种姓制度对印度文明的影响。

三、教学策略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

2.采用情境创设法,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3.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4.学生准备:预习课本。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视频,呈现泰姬陵、印度舞蹈、服装、街上踱步的牛、恒河沐浴的教徒以及印度美丽的风光等2)你知道这是哪里吗?这是个怎样的地方?2.自主学习1).古印度文明发源于哪个大陆,位于哪两条河流流域?2).什么时间开始出现城市?3).雅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后,形成了一种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是什么?其中居于统治地位的是哪些等级?居于被统治地位的是哪些等级?4).古代佛教产生于什么时间,其宣扬什么主张?活动二:种姓制度呈现活动任务单(一)引导学生思考并完成:料一:2006年某国一村落,集体烧死该村官员的女儿,因为该少女未经父母同意与低种姓男子结婚,在结婚当天被父母抓回,经全村决定烧死该少女1.该国是哪个国家?为什么该少女会被烧死?源于那一制度?是如何规定的?2.该男子祖先是理发师,那该男子属于哪一等级?被烧死的少女是哪一等级?3.该制度合理吗?其实质是什么?4.该事件说明什么?你认为该制度是否该继续存在吗?如果你是法官你会怎么做?请说明理由活动三:印度佛教呈现活动任务单(二)引导学生思考并完成:材料二:“我普度众生呼吁众生平等,人要忍受苦难,超脱自我,等待来世入我极乐世界”1.我是谁?这是哪一宗教的观点?该宗教起源于何时何地?2.该思想是针对哪一制度提出来的?为什么该思想提倡“修来世观念”?3.该宗教得到谁的大力支持?为什么他会支持该宗教?课堂小结同学们,经过本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结合课本师生归纳出本节内容的知识框架五、板书设计(1)古印度的位置及文明的出现古代印度(2)种姓制度(3)佛教的建立与传播(4)佛教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六、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本课是一节综合探究课,教学活动中一定要体现综合探究课的特点,即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得出结论,获取信息,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教学设计)《古代印度》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教学设计)《古代印度》

《古代印度》教材分析:南亚的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又一个发源地。

印度是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

大约在公元前23世纪,这里出现了哈拉巴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

公元前1500左右,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在印度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它人为地把印度社会自上而下分为四等,等级不同,权利义务不同。

在反对种姓制度的斗争中,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佛教。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古印度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文明历程;2、印度种姓制度;3、佛教的兴起和传播【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教义的相关材料,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印度的初步了解,使学生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兴起【教学难点】如何看待佛教的教义教学准备1、电脑、投影仪;2、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3、相关的音像制品及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印度这一名称起源于印度河,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最早把印度河以东的广大地区称为印度,后来西方人沿用了这一名称。

在我国的《史记》中把印度称为“身毒”,《汉书》中把它称为“天竺”,《大唐西域记》中才把它成为印度。

现在印度共和国的印地语的国名为“婆罗多”,起源于古代婆罗多族。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古代印度。

【设计意图】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教师提问:古代印度河上游两岸土地肥沃。

造成这里土地肥沃的原因和我们前面讲过的哪个国家相似?提示:非常准确,就是埃及。

2.教师讲述: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

他们自称雅利安人,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教学任务】教材分析:《古代印度》首先介绍了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经历了早期文明,雅利安人统治时期,到孔雀王朝统治时期达到了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在古代印度文明的这一发展历程中,有两个核心内容,一是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建立的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是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学情分析:近年来描写印度的影师文学作品不少,加上地理课的学习,学生对印度有大致了解,也较感兴趣;但对于印度文明如何产生、种姓制度等内容较为陌生。

初三的学生已具备基本的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能力,也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

教学重点:种姓制度、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佛教的传播。

教学难点:种姓制度的影响。

【教学流程】1、教学设计2、设计意图3、情境引入展示印度国徽中的元素阿育王石柱中的牛像,以及漫步在街头、有着漂亮装饰的神牛,说明印度神牛的地位崇高。

为何印度人民会如此崇拜牛,印度文明是如何起源又如何发展的?让我们一起走入《古代印度》。

攫取印度中社会现象——对牛的崇拜,结合现实问题,引发学生兴趣。

讲授新课:(说明古印度的地理范围)一、吠陀时代——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通过北部的开伯尔山口,到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定居。

1.展示印度地图,引导学生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分析印度的地理环境特点,并分析印度的地理环境对印度文明的影响。

(优渥而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有利于早期文明的诞生。

)2.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展示图片)在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前,早在公元前23世纪就已经出现文明,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后来却突然消失了。

3.雅利安人的统治——种姓制度(1)提问:作为人口、外貌相差甚远的雅利安人应当如何巩固自己的统治?(2)用图示讲解种姓制度的内容及特点。

(3)以舞王湿婆像说明为何这种不平等的制度得以在印度存续。

(4)以印度神牛地位提升说明种姓制度的影响。

(5)设计环节:假如你生活在种姓制度中,你是怎样的感受。

第3课古代印度-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3课古代印度-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3课古代印度-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印度的地理、历史背景以及文化特点;2.掌握印度教、佛教、耆那教的起源、发展及其影响;3.了解古代印度社会阶层和经济发展情况;4.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增强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1.古代印度的地理、历史背景以及文化特点;2.印度教、佛教、耆那教的起源、发展及其影响;3.古代印度社会阶层和经济发展情况。

三、教学难点1.理解印度教、佛教、耆那教的发展和影响;2.分析古代印度社会阶层的形成与特点;3.探究古代印度的经济发展和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有关印度的一些地理和文化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探究(2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就印度教、佛教、耆那教的发展和影响进行分析和讨论。

3. 教师讲解(15分钟)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点拨,并介绍印度教、佛教、耆那教的起源、发展及其影响。

4. 学生思考(15分钟)请同学思考和回答以下问题:1.古代印度的社会阶层有哪些?特点是什么?2.古代印度的经济发展情况如何?5. 教师总结(5分钟)教师对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并补充相关知识点。

五、教学方法1.学生合作探究法;2.研讨讨论法;3.问答法。

六、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参与问题探究等方式进行课堂评估。

可以根据以下指标进行评估:1.知识掌握情况;2.学习态度和表现;3.参与小组讨论的贡献。

七、教学资料1.教材《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2.课件PPT。

八、教学反思本课程采用合作探究法和研讨讨论法,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增强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但是,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更加充分地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课堂互动效果。

在课后作业设计方面,可以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更好地将学习成果应用到实际中去,提高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着再通过几幅图找出印度河、哈拉巴、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遗址?
2、出现国家的时间
3、种族:雅利安人(入侵)
4、鼎盛时期: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1、展示图片,让学生大概了解种姓制度的含义
2、师:种姓制度分为几个等级?分别都有哪些代表以及特点?(特别要指出哪些属于统治阶级,哪些是被统治来自级)总结提升板书
第3课古代印度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位置:印度河、恒河
2、种族:雅利安人
3、鼎盛时期:孔雀王朝
二、种姓制度
1、四个等级
2、特点
3、目的:维护奴隶主利益
4、意义
三、佛教的创立与传播
1、时间:公元前6世纪
2、人物:乔达摩悉达多
3、教义:总生平等
4、传播
3、师:除了四个等级之外还有贱民。不同等级各自固定的职业,世代沿袭,等级不同的人不能来往,更不能通婚。
4、合作探究:
展示一段材料,让学生从材料和所学知识去分析,种姓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点拨: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师:那么总的来说,种姓制度产生了什么意义?这样的制度对底层人民长期来说,能起到积极作用吗?(生:不能)
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课题
第3课古代印度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中国历史
年级
九年级
学习
目标
1.了解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2.了解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的深远影响
3.初步了解早期佛教的基本内容
重点
种姓制度、佛教及早期传播
难点
正确认识种姓制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播放《印度河文明》的相关短视频,引起学生的注意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华严经》
《佛说阿弥陀佛经》
四、知识拓展
1、2008年5月,印度拉贾斯坦邦过半城镇爆发种姓民众展开的暴力示威,有37人在暴乱中丧生。
2、2008年5月23日开始,古吉拉特人发动了一场“种姓战争”。几千名古吉拉特人与警察冲突,目前冲突已导致43人死亡,印度的多条铁路线也陷入瘫痪。
2、师:印度在中国古代时被称为什么?(天竺)引入新课课题
观看,各抒己见
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知识吸引学生兴趣,进而产生探知欲望
讲授新课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
展示古代印度的地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识别印度的位置(点拨:古代印度是个地理概念,指南亚次大陆,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等国。)

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多思考,多动脑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史实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课堂小结
学习这一课让我们了解了古代印度的早期文明发展历程,种姓制度对当时的社会以及后来的印度发展的影响,佛教的源来和传播发展对世界各国的影响,尤其是我们中国宗教的影响深远
师:所以种姓制度的意义应该是?
(归纳:严重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甚至是后世印度社会的进步)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师:为了反对婆罗门教,在印度有一种新的宗教诞生了,它就是?(佛教)
2、佛教的创始人和教义
3、展示佛教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地图
4、历史小课堂
佛教经典
《大藏经》
《金刚经》
《千手千眼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大悲神咒》
观察图片
学生阅读课本,进行概括: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学生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和阅读课本,找出相应的答案:
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学生思考)
合作探究
生: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生:释迦牟尼也做作乔达摩悉达多,教义是“众生平等”
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