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部编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9 精神的三间小屋 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精神的三间小屋》 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精神的三间小屋》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精神的三间小屋》是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对三间小屋的描写,寓意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课文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精神生活的真谛,鼓励人们要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建立健康的精神生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文学作品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方面仍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课文的主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会从不同角度理解课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的精神风貌。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领会课文的主旨。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精神世界。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3.课文注释及解析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中描绘的精神世界。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出发,谈谈自己对精神生活的理解和追求。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课文中所传达的精神价值观。
7.家庭作业(5分钟)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精神生活的作文。
【教案】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参考教案1
【教案】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参考教案1一. 教材分析《精神的三间小屋》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通过对三间小屋的描绘,寓意着人们在精神生活中需要建构起自己的精神空间,以追求精神的富足和成长。
课文语言优美,寓意深刻,旨在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精神追求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散文的阅读和理解有一定的能力。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方面可能存在困难,对于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可能需要老师的引导和解释。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课文所涉及的人生哲理的思考还不够深入,需要老师的启发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旨思想;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能力;通过对比喻和象征手法的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理解课文所传达的人生哲理,引导学生建构自己的精神空间,追求精神的富足和成长。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旨思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传达的人生哲理;对于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情感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传达的人生哲理。
3.对比喻和象征手法的分析: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比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用于学生在课堂上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相关参考资料:用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拓展。
3.课件:用于辅助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及知识点(精选)
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三维目标: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关系。
2.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3.体会本文“大中求小,以小见大”的精妙构思。
4.品味本文具有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1.理解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
2.品味文章具有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
3.理解第三间小屋中“自身”的内涵。
教学方法:讨论,品读。
教学过程:一、配乐导入。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浏览全文,思考:作者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修建了哪三间小屋?各有什么特点?明确(板书):2.讨论(难点突破):第三间小屋中的“自身”有怎样的内涵?(1)自由朗读第14—17自然段,概括第三间小屋的特点。
(2)讨论:如何理解文中“自己的思维、自己的发现、自己的话及自己的意见”?(3)小结:这里的“自身”不单指人的个体生命,更是指向这个个体生命所具有的特立独行的人文精神。
它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更是一种心灵的纯净与精神的超越,甚至是一种不为形役,高远圣洁的人生境界。
所以,我们只有学会珍视自我,这间小屋才会更加独特与安稳。
(4)配乐朗诵:学生朗读第14——16自然段,老师背诵第17自然段。
3.理清逻辑:(1)学生讨论:有人认为三间小屋之间是并行平列关系,你同意吗?(2)教师小结:是啊,情感、事业、自身是密不可分的。
爱恨之情,是精神的原动力,“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岳飞,“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以及“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不都是在爱国情感驱使下完成宏图伟业,实现人生价值的吗?所以情感是精神的基石,事业是精神的支撑,自身则是精神的栖息地。
“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为了真理而献出生命的布鲁诺不都开辟了自己的精神圣地,让自己的精神小屋金光闪闪而彪炳千古吗?4.分析文章结构,体会“大中求小,小中见大”的精妙构思。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本节课主要围绕课文《精神的三间小屋》展开教学。教学内容包括:
1.理解课文标题的含义,探讨作者为何将精神比喻为三间小屋。
2.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领会作者通过这些修辞手法表达的思想感情。
4.提升学生的表达与交流技巧,通过课堂分享、讨论,锻炼学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与人沟通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人文素养,使学生从课文中认识到精神生活的重要性,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精神的三间小屋》的主题思想,即精神生活的构建与重要性。
3.掌握课文生字词,如:宽敞、幽雅、狭隘、贫瘠等。
4.深入理解课文中“三间小屋”的寓意,即:信仰、爱情、友情。
5.探讨作者如何通过描述三间小屋的构建过程,传达出对美好精神生活的追求。
6.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认识到培养健康精神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精神世界的关注和热爱。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精神追求,同时锻炼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审美情趣。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精神的三间小屋》中关于信仰、爱情、友情的精神世界构建。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努力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认识到培健康精神生活的重要性。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9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新人教版20180921176
9.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关系。
过程与方法体会本文“大中求小,以小见大”的精妙构思。
品味本文具有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学习重点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关系。
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学习难点体会本文“大中求小,以小见大”的精妙构思。
学法指导品读法;讨论探究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环节一新课导入如果说人的身体活动需要空间,那么,人的精神活动是不是也需要空间呢?精神活动的疆域应该怎么来分配呢?这正是《精神的三间小屋》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们的。
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议论性文章,它将“说理”融入“情感”之中,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
环节二自主学习环节二自主一、助学资讯作者简介:毕淑敏,女,1952年生于新疆伊宁。
17岁赴西藏高原阿里地区当兵11年。
历任卫生员、军医,1980年转业回北京。
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
共发表作品200余万字,主要有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昆仑殇》《预约死亡》,散文集《素面朝天》《提醒幸福》《保持惊奇》等。
著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长篇小说《红处方》等。
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二、字词积累1.读准字音。
积攒.(zǎn)宽宥.(yòu)游弋.(yì)困厄.(è)惊骇.(hài)濡.养(rú)麾.下(huī)灰烬.(jìn)矗.立(chù)襟.怀(jīn)广袤.(mào)驰骋.(chěng)坍.塌(tān)自惭形秽.(huì) 轻觑(qù)2.理解词语。
襟怀:胸襟;胸怀;心胸。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九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九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
案设计
天道酬勤,恒者能胜,只有勤奋,才能胜利,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
教学目标:
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关系。
2、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3、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
2、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4
第一二课时
一、导入:
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曾说: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座园圃,意志是这园圃里的园丁……让它荒废不治也好,把它辛勤耕植也好,那权力都在于我们的意志。
俄国大文豪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必须具备三个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
没有知识或知识不多就难免愚昧;不习惯思维就会造成粗鲁或莽撞;没有高尚的情操,就是卑俗。
“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
”
我们生活的世界,按常规来看,可以被称之为三维空间。
空间如此广阔,时间如此漫长,不是我们这些弱小的生命体能够体会得到的。
但是,我们人类除了拥有空间感之外,还拥有精神,它能够穿越一切空间和时间,造就一种永恒的力量。
那么,人的精神是如何发挥这种作用的呢那就必须要给人的精神活动以空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
二、。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设计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设计夷陵区鄢家河初中教学目标:1、速读课文,提炼本文作者观点,理清论证层次。
2、精读课文,品读课文说理性语句,体会作者从容不迫的风范。
3、延读课文,领悟“精神小屋”的内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
教学难点:领悟“精神小屋”的内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教学重点:品读课文说理性语句,体会作者从容不迫的风范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问题导入:1、抢答: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抒发作者忧国忧民情怀,希望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的句子是哪一句?2、这句诗中“广厦”的意思是什么?“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们该如何理解?很好,看来大家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掌握得非常熟练,这句诗中,杜甫希望有坚固的房子让天底下所有饥寒交迫的百姓不再受风寒之苦,在这首诗中,房子是具象的,它保护的是我们的肉体,那么,同学们你们想过为我们的“精神”搭几间温馨小屋,生几堆惬意小火,重燃生命的风度和温度吗?你们没想到,但有人想到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毕淑敏的精神小屋做客!二、疏通字词,验收预习在正式上课前,我为大家预留了预习任务,现在我就来验收一下大家的成果,看谁是学习的NO.1!课前下发预习资料,学生自主完成,课上教师评价:1、在下列括号里注音或者填写行楷体汉字(1)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自惭自秽.(.).。
(2)也许因为我们不过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终是可望而不可及,便以位卑宽yòu( )了自己。
2、圈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行楷体汉字)形消骨立()鸠占雀巢()孺养()3、完成填空并解释填入字的意思相得益() ______重峦叠()_______二、整体感知,提炼观点用你最“得意”的阅读方式读课文,划出你认为能够体现作者观点的句子,并加以交流。
提问:1、为什么是三间,而不是两间或者是四间?二居室紧巴点,三居室虽说并不富裕,也算小康了。
2 、读下一段,你能从那个词语中读出小康的涵义?(基本达标)能否用一个比较通俗的词语替换“小康”这个词语?二间太少,四间太多,三间刚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018部编版)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精神生活相关的问题,如“如何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宁静?”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短的写作练习,让学生尝试运用文章中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精神追求。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生活中构建自己的精神空间”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文章主题的基本概念。《精神的三间小屋》是作者对精神生活的比喻和阐述。它是我们追求内心平和、独立思考与自我价值的体现,对于我们理解人生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文章中对“三间小屋”的具体描述。这个案例展示了作者是如何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入的思考,探索精神生活的重要性和价值。
此外,课程总结环节,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对文章主题思想的内化程度不够。为了加强这一点,我决定在课后布置一些相关的思考题,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反思,将所学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4.品味文章精彩语句,感悟作者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思考。
5.掌握文章结构,理解作者如何通过描述三间小屋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6.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好,培养自己对精神生活的关注和热爱。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9《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
这好像是一个怪异的说法。我们自己的精神住所,不住着自己,又住着谁呢?
可它又确是我们常常犯下的重大失误——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惟独没有我们自己。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他人思想汽车驰骋的高速公路,却不给自己的思维,留下一条细细的羊肠小道。我们把自己的头脑,变成搜罗最新信息网络八面来风的集装箱,却不给自己的发现,留下一个小小的储藏盒。我们说出的话,无论声音多么嘹亮,都是别的喉咙嘟囔过的。我们发表的意见,无论多么周全,都是别的手指圈画过的。我们把世界万物保管得好好,偏偏弄丢了开启自己的钥匙。在自己独居的房屋里,找不到自己曾经生存的证据。
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于是,宜选月冷风清竹木萧萧之处,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蔑视……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间不容发。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飘逝,在某一个金戈铁血之夜,它们会无师自通,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阴风惨惨,厉鬼出没,你的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
文章以三间小屋为载体,阐述了精神追求的内涵及其意义,激励人们关注自我心灵,提升精神境界,使人格得到升华。
【教案】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参考教案3
【教案】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参考教案3一. 教材分析《精神的三间小屋》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在贫困、艰难的环境中,依然保持着乐观、积极的心态,用精神的信念和勇气为自己的生活创造了美好的空间。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到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拥有健康的精神生活,才能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独立的思考能力,对于课文的内容能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但同时,他们对精神生活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刻,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课文出发,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精神力量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把握作者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态度;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增强精神力量。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课文中所提到的“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内涵,以及作者是如何用自己的信念和勇气去构建这三间小屋的;2.难点的突破:通过小组讨论、写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精神生活的意义,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五. 教学方法1.阅读理解:通过自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2.讨论交流: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的主题和精神内涵;3.写作实践:通过写作,让学生表达自己对精神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2.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视频资料;3.写作纸张和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和情感。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屏幕展示课文中的重要段落,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态度。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课文中所提到的“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内涵,以及作者是如何用自己的信念和勇气去构建这三间小屋的。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个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汇报,让学生在汇报中进一步理解和巩固课文内容。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018部编版)9《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并运用“宽宥、濡养、李代桃僵、相得益彰”等词语。
2.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具体内涵及关系,理解作者关于建构个体精神世界的观点。
3.学习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体会本文形象的、感性的、文学的语言特点。
4.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内心世界,积极建构个体的精神空间。
重难点: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具体内涵及关系,理解作者关于建构个体精神世界的观点。
2.学习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体会本文形象的、感性的、文学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生互动:师:同学们,第一次见面,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大家猜猜是什么?师:今天这份礼物比较特别,虽然我不曾花一分钱,但是我却可以神奇地送给在座的每一个人。
师:对,礼物,除了是物质的,还可以是精神的。
我们快来看看吧。
我相信每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
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
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师:同学们,你知道这段话的出处吗?你读了这段话后有什么感想?师: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是无法重现的幸福,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
我也和大家一样深有同感:我第一次读到毕淑敏的文字时,就被她深深地折服。
在她笔下,山间的白云、溪间的流水、飞翔的蝴蝶、熙熙攘攘的市井,一段对话、一个场景,都可能或浓或淡地蕴含着哲理和智慧。
特别幸运的是,今天我们可以一起来学习她的《精神的三间小屋》,相信定会获益匪浅。
二、检查预习,扫除障碍广袤云霓宽宥游弋悲戚轻觑麾下窗棂坍塌栖息潮汐濡养间不容发:两物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形销骨立:形容身体极其消瘦。
鸠占鹊巢:比喻强占别人的居处。
李代桃僵:原比喻兄弟互相帮助,后借指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
人教版语文(2018部编版)九年级上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2018部编版)九年级上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文阅读,了解作者毕飞宇及其创作背景;掌握生字词,如“祛除”、“慰藉”等;分析课文结构,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寓意;品味精彩语句,如“我们这个时代,是个充满变化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时代”等;探讨作者如何通过“三间小屋”的比喻阐述人的精神世界;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精神生活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珍惜精神世界的情感。
举例:用生活中的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例子解释“三间小屋”的意义,如学习、家庭、友谊等。
(2)深层寓意的挖掘:文章中包含许多深层次的寓意和哲理,学生可能难以把握,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
举例:分析“祛除杂念,让心灵宁静”的含义,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实践这一理念。
(3)文化背景的融入:学生对作者及其创作背景了解不足,可能影响对课文的理解,需要教师补充相关文化背景知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的主旨: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所蕴含的深层意义,即如何构建丰富的精神世界,体会作者对精神生活的重视。
举例:分析“三间小屋”的比喻,理解其代表的知识、情感和理想三个方面。
(2)品味精彩语句:指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句,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构建精神家园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绘制。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整理和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上)《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其给予的生活启示。
2.把握比喻论证、正反论证的方法,体会其作用。
3.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积极建构个体精神空间。
4.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重点难点: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关系。
(重点)3.体会本文“大中求小,以小见大”的精妙构思。
(难点)4.品味本文具有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
(难点)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经常把人的心灵比喻为天空、海洋,用以形容它的广阔。
同学们,你们还会用什么来比喻人的心灵呢?毕淑敏把人的精神比喻成小屋,她认为人的精神应当有三间小屋,可以盛下情感、事业和我们自身。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
(板书课题)走近作者:毕淑敏:当代著名女作家,祖籍山东,1952年生于新疆伊宁,长在北京。
作家王蒙称她为“文学的白衣天使”。
她的成长经历分为两个阶段:医生时代:(17岁)1969年入伍,在西藏阿里当兵11年。
历任卫生员、军医,(28岁)1980年转业回北京进工厂任主任医生。
作家时代:(35岁)1987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毕业于北师大研究生院中文系,心理学博士方向结业,现在是注册心理咨询师,国家一级作家。
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昆仑殇》、《预约死亡》,散文集《素面朝天》《提醒幸福》《保持惊奇》,长篇小说《红处方》等。
了解文体:本文是议论文单元的最后一课,但这是一篇议论性散文。
议论性散文就是既有形散神聚的散文特点,又有一定议论说理特色的散文形式。
它拥有一个或多个中心,以议论、记叙、抒情方式,来表达作者的某个观点的文章。
它的特点是理中含情,情中有理,意蕴深广。
给人以哲理的启示和情感的熏陶。
二、预习检测1.生字注音。
自惭形秽.(huì)襟.怀(jīn)广袤.(mào) 积攒.(zǎn) 云霓.(ní) 宽宥.(yòu) 铮.铮作响(zhēng) 游弋.(yì) 自惭形秽.(huì)困厄.(è) 轻觑.(qù) 濡.养(rú) 麾.下(huī) 赘.生物(zhuì) 要诀.(jué) 驰骋.(chěnɡ) 嘟.囔(dū)潮汐.(xī) 坍.塌(tān) 窗棂.(línɡ)2.词语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课堂展示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如果说人的身体活动需要空间,那么,人的精神活动是不是也需要空间呢?精神活动的疆域应该怎么来分配呢?这正是《精神的三间小屋》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们的。
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议论性散文,它将“说理”融入“情感”之中,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毕淑敏,女,祖籍山东,1952年生于新疆伊宁。
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
(2)背景链接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自己的居住条件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家”越来越大,越来越漂亮,身体活动的空间越来越宽敞,可人们是不是也该想到“心灵活动”的疆域,是否也需要拓宽,也需要达标呢?正如书中所说,“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是应该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2.生难字词
(1)字音
宽宥.(yòu)游弋.(yì)轻觑.(qù)麾.下(huī)
广袤.(mào) 赘.余(zhuì) 窗棂.(líng) 坍.塌(tān)
要诀.(jué) 困厄.(è) 襟.怀(jīn) 灼.晃(zhuó)
自惭形秽.(huì) 憎恶
..(zēng wù )
(2)词义
【自惭形秽】原指因自己的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林林总总】林林,众多的样子;总总,众多而杂乱的样子。
形容品种繁多。
【俯拾即是】俯,低头,弯腰;即,就。
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
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
【鸠占鹊巢】斑鸠占据喜鹊的巢。
比喻强占别人的房屋、土地、产业等。
【李代桃僵】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帮助,后借指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
【形销骨立】形容身体极其消瘦。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
明确:第一部分 (第1~6段):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
第二部分(第7~17段):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三间小屋”。
第一层(第7~8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一间精神小屋,即盛着我们的爱和恨的小屋。
第二层(第9~13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二间精神小屋,即盛放我们的事业的小屋。
第三层(第14~17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三间精神小屋,即安放我们自身的小屋。
第三部分(第18~19段):指出把精神的三间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的条件,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了解
1.作者说的是哪三间精神的小屋?
明确:(1)第一间小屋盛着我们的爱和恨。
(2)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
(3)第三间小屋安放我们自身。
2.第1~6段写的是什么?与后文写的精神的三间小屋有什么关联?
明确:第1~3段:是全文的引子,表达了作者对两句名言的感慨与思考,引出对精神空间的理解。
第4~6段:由身体活动的空间引出对人的心灵活动空间的思考。
3.第一间精神小屋是什么样的?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明确: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
作者首先选用两组带有对立情感的排比句,说明这种对比鲜明的爱和恨会将小屋挤得满满的,接着又用了几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人生爱恨交织的经历。
接下来用一个假设句,告诉人们精神的小屋应多装爱。
充分体现了作者如大地、海洋、天空般深广的胸怀。
4.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明确:作者先列出一组庞大的数字,给人们一个对事业的时间概念,揭示出一个道理:不要小看人们所从事的事业对人产生的深远影响。
并告诫人们适合自己的事业要自己寻找,只有规划好自己的事业,才能使事业和人生相得益彰。
5.第三间小屋安放我们自身,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明确:作者首先用一个反问句引出下文,接着用了两个比喻句说明没有自己的悲哀。
告诫人们:做人不能迷失了自我。
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步骤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集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的说理性散文,通过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描写、议论、抒情,表现了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
2.拓展延伸
如果我们也来建造自己的精神小屋,你们会盛放哪些内容呢?
3.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拓展美读:师生朗诵毕淑敏散文《造心》第16、17段。
(3)完成《名师测控》或《精英新课堂》本课练习。
板书设计
精神的三间小屋
毕淑敏
盛着爱恨——光明温暖
盛放事业——坚固优雅
安放自身——独特安稳
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教学反思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觉得学生们的思想境界有了变化,他们明白了这里的“自身”不单指人的个体生命,更是指向个体生命所具有的特立独行的人文精神。
它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更是一种心灵的纯净与精神的超越,甚至是一种不为形役,高远圣洁的人生境界。
所以,我们只有学会珍视自我,这间小屋才会更加独特与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