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合集下载

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暂行管理办法

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暂行管理办法

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暂行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促进不同高校间的合作与交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教育部的相关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与管理,通过建立联合培养基地,实现不同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师资优势互补、科研合作等目标。

第三条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高校共同建设的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教学科研单位或组织机构。

第四条联合培养基地的设立应符合以下条件:1.参与联合培养的高校具有硕士研究生招生和授权授予硕士学位的资质;2.有明确的学科方向和研究领域,能提供优质的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3.有具备较强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教师团队;4.有完善的学术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5.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和管理机构。

第二章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第五条各高校应根据本校的学科特点和优势,选择适合联合培养的学科领域和合作高校,进行协商和共识达成。

第六条联合培养基地应明确负责人负责协调各高校之间的合作关系,组织和协调联合培养基地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第七条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和管理由各高校共同承担。

明确各高校的责任分工,制定详细的合作协议和章程,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八条联合培养基地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实施计划。

根据学科特点和需要,设计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并进行教学大纲的编写和修订。

第九条联合培养基地应建立科研平台和实验室,提供必要的科研设备和条件,为培养学生提供实践和科研机会。

第十条联合培养基地应建立完善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机制,鼓励学生到其他合作高校进行交流和合作研究。

第三章学生管理第十一条学生的招生工作由各高校分别负责,联合培养基地负责协调和督促各高校的招生工作。

第十二条学生的培养工作由联合培养基地负责组织和协调。

制定学生培养计划和教学任务分配,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工作。

第十三条学生在联合培养期间须完成各高校的学分要求和课程学习,同时进行科研和实习工作。

从创新能力提升角度探讨研究生科研竞赛培养机制——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培养为例

从创新能力提升角度探讨研究生科研竞赛培养机制——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培养为例

一、引言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强调了创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在前期积累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要不断增强我国的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校高等教育的最高一层,是创新人才培育的重点阶段,对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最高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之际,就研究生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强调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截至2020年,我国在校研究生高达300万,研究生成为国家建设和发展中创新力量的强大主力军,如何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成为研究生教育的关键问题。

[2]二、科研竞赛对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的助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基于研究生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联合举办“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以下简称“系列大赛”)。

“系列大赛”创办的初衷是为了提高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基于此,“系列大赛”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目标,结合研究生不同学科门类下的不同赛事,打造政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利用社会资源协同推动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水平的全面提升。

科技竞赛为研究生提供了研究成果落地转化的契机,将学生专业领域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能够极大地推动研究生更快更深入地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并激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

科技竞赛尤其是“系列大赛”是大学生提升创新能力的平台,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载体。

“系列大赛”举办了7年,得到在校研究生,以及企业、行业的广泛肯定,形成了相当活跃的局面,现已成为各大高校公认的研究生国家级学科竞赛。

赛事的举办与普及极大地刺激了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助力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成为推动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有力抓手。

三、研究生校内科研竞赛体制建设模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历来重视研究生培养质量,坚持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目标,以研究生从创新能力提升角度探讨研究生科研竞赛培养机制程斯纳(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浙江杭州310018)[摘要]创新能力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2020年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强调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协议书

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协议书

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协议书甲方:乙方:为加快推进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和未来职业发展能力,本着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经双方友好协商决定,与学院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针对行业需要,培养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加强高等学校与行业、企业和部门合作建立强化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特签订此协议。

一、甲方为乙方选派至联合培养基地的研究生提供实践基地,为其提供科研、技术创新、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支持和指导。

二、乙方为甲方提供研究生人才培养服务,为甲方提供优秀的人才资源。

三、双方根据有关政策规定,以培养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

鼓励双方共同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共同开设实践课程。

四、联合培养研究生在甲方开展专业实践,在乙方完成课程学习,着重培养研究生掌握相关行业产业或职业领域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并通过研究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校内导师和行业导师协同指导研究生论文选题、开题、学位论文的指导工作。

五、双方要正确把握联合培养研究生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和评价标准。

学位论文选题应强化学位论文应用导向。

六、双方有维护对方知识产权等有关权益的义务,研究生在基地实践期间所形成的科研成果,经甲乙双方认可,可联合申报知识产权或在国内外期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研究生参加双方联合承担的科研课题,研究成果归双方所有。

涉密项目,相关方面应签订保密协议。

七、双方应高度重视研究生的安全问题。

甲方应负责联合培养研究生在基地学习期间的安全教育、日常管理和评价,提供必要的学习工作条件,配备相应的人员加强对研究生的指导和管理。

乙方应加强对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安全教育。

八、甲方根据岗位需求,优先考虑录用在基地联合培养的研究生。

甲方可提供相应条件为乙方推荐本单位青年教师进入基地进行实践培训,提高专业技术应用和实践能力。

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管理制度

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管理制度

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是指本单位与其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联合建立的,用于培养研究生的实践教学基地。

第三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应当遵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本单位成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

第五条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三章基地建设第六条本单位与合作单位应当签订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七条本单位应当根据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合作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研究生联合培养计划,并报领导小组批准。

第八条合作单位应当为研究生提供必要的实践教学条件和指导教师,确保研究生能够顺利完成实践教学任务。

第四章教学管理第九条本单位应当按照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联合培养计划,安排研究生到基地进行实践教学。

第十条合作单位应当按照本单位的有关规定,对研究生进行管理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本单位。

第十一条本单位应当加强对研究生实践教学的指导和监督,确保研究生实践教学质量。

第五章师资队伍建设第十二条本单位应当与合作单位共同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第十三条合作单位应当为本单位教师提供实践锻炼机会,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第十四条本单位应当鼓励教师到合作单位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第六章经费管理第十五条本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合理使用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经费。

第十六条合作单位应当按照协议约定,向本单位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

第七章附则第十七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十八条本制度由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管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浙江:“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名单公布.pdf

浙江:“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名单公布.pdf

浙江:“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名单公布浙江:“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名单公布近日,全国工程教育指导委员会公布第一届“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荣誉称号名单,浙江大学和中国计量学院入选。

本次评选旨在推动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建设,推进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行业企业的紧密合作,不断提高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浙江大学(ZhejiangUniversity)简称“浙大”,前身是1897年创建的求是书院,是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现代高等学府之一。

1928年更名为国立浙江大学。

中华民国时期,浙江大学在竺可桢老校长的带领下,成长为中国最顶尖的大学之一,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

浙大是中国首批7所“211工程”大学、首批9所“985工程”大学,中国大学C9联盟、世界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的成员,是中国著名顶尖学府之一。

截至2014年6月,浙江大学共拥有紫金港、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5个校区,占地总面积 4.50平方公里,校舍总建筑面积2072303平方米,图书馆藏书643万余册,并有7家附属医院;全日制在校学生45678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3799人,博士研究生8577人,本科生23302人。

国家重点一级学科14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21个;本科专业12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9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2个。

中国计量学院是我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业唯一的本科院校,是一所具有鲜明的计量标准质量检验检疫特色的浙江省重点建设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庄松林教授任名誉校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浙江省特级专家林建忠教授任校长。

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东方休闲之都——浙江省省会杭州。

学校占地面积1580亩,校园环境优雅,办学条件优越,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 3.3亿元,纸质图书200万册。

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验收

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验收

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验收【导言】尊敬的读者,今天我将为您带来一篇关于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验收的文章。

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作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平台,对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叙述和分析的方式,从不同角度探讨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的经验与挑战,并分享我个人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观点。

【正文】1. 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的重要平台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是国家教育部经过全国选拔认定的以高水平大学为主导,并与其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培养研究生的平台。

通过为研究生提供多样化的学术研究、创新实践和国际交流机会,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旨在培养具备较高学术水平、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

2. 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验收:全面评估保证质量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验收是对其培养质量和管理体系的全面评估与认证。

这一过程通常由教育部和相关高校专家组成的评估团队进行实地考察,包括考核基地的师资力量、学术研究实力、科研平台及创新实践等方面。

验收标准严格,旨在确保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的质量与水平。

3. 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的经验与挑战3.1 经验:(1)优质师资力量: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能够吸引优秀的导师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术指导和激励。

(2)多方合作机制:示范基地依托全国顶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形成扎实的合作关系,使学生能够在不同领域获得学习和研究机会。

(3)科研平台建设:示范基地拥有一流的科研平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条件和学术资源,促进创新研究的开展。

3.2 挑战:(1)队伍建设:示范基地需要高水平的导师队伍,确保学生能够得到有效的指导和培养。

然而,导师资源的有限性和高层次人才的流动性是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

(2)创新形式:示范基地需要创新培养模式,使学生能够在学术、科研和实践中不断探索,并获得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机制:不同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以促进资源共享和合作研究的深入开展。

基于校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双导师制的建设研究

基于校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双导师制的建设研究

基于校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双导师制的建设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校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双导师制应运而生。

本文将就基于校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双导师制的建设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设方案。

一、校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双导师制的意义和作用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校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双导师制是将学校和企业资源有机结合,为研究生提供更广阔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平台,使其在学术和实践方面都能得到全面的培养。

学校导师能够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提供学术指导,而企业导师则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产业实践,掌握行业动态,提升实际操作能力,使研究生更具竞争力,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2. 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校企合作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趋势。

通过校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双导师制,学校和企业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培养人才的目标。

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不仅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够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促进科技成果与生产力的结合,推动产学研各环节的深度融合。

3. 打通研究生就业渠道校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双导师制使得培养过程更加贴近产业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实际操作经验,并且在企业中建立更广泛的人脉,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渠道。

4.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校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双导师制,通过为研究生提供双向指导、双向管理,全面提高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监督和评估机制,有助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确保研究生在全方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校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双导师制的建设方案1. 建立校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首先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设立校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搭建一个学术和实践相结合的平台。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8.07.01•【字号】浙教高科〔2018〕62号•【施行日期】2018.07.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正文浙江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浙教高科〔2018〕62号各市、县(市、区)教育局,各高等学校、研究生培养单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研究生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要途径。

近年来,我省相关高校积极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出了“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政府助题”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昌实践模式”,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为进一步推进我省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高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牢固树立服务意识。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扎根浙江大地,强化应用导向,服务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求,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人工智能和八大万亿产业发展,支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支持区域特色支柱产业发展。

二、吸引各方广泛参与。

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参与协同育人积极性,构建互利共赢的应用型人才产学研合作培养新机制。

“打开围墙”“搭建桥梁”,依托协同创新中心、产学研联盟等平台,以问题为导向,主动对接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提高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参与高层次人才培养积极性,构建多方投入、共建保障的运行机制。

加强校际合作,鼓励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科研院所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

三、深化教学模式改革。

分类制定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加强课程建设,突出课程实用性,建设一批与职业资格认证相衔接的课程、案例教学课程、实践课程、职业素养课程等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色课程,构建全省专业学位研究生特色课程共享平台,推动各培养单位间课程共享、学分互认。

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方案

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方案

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方案一、背景与意义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发展的背景下,高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为了更好地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势在必行。

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旨在促进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与合作,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水平,培养具备全球视野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高层次研究人才。

二、基地建设目标1.建立一套完整的研究生培养体系,提供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研究生的需求;2.构建高校之间的人才培养合作机制,加强合作学术研究,共同解决关键科学问题,推动科学进步和创新发展;3.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满足国家和地方社会发展的需求;4.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人才培养经验和模式,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高层次研究人才。

三、基地建设内容1.建立联合培养机制:高校之间建立联合培养协议,确定相互配合、共同培养研究生的具体安排和学分转换机制。

2.构建师资队伍:各高校通过交流合作形式,共享优质师资资源,开展联合指导教师的培养和交流活动。

3.开展科研合作项目:各高校共同申报科研项目,组建联合研究团队,开展创新性的科研工作,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4.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定期组织学术研讨会、学术沙龙等活动,鼓励研究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术水平。

5.加强实践教育:通过联合培养基地,提供更广泛的实践机会,鼓励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企业实习等,提升实践能力。

四、基地建设阶段及时间安排1.基地筹备阶段(1年):确定基地建设方案,商洽合作内容,制定联合培养协议等。

2.基地建设阶段(3年):组建师资队伍,开展科研合作项目,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加强实践教育等。

3.基地稳定发展阶段(长期):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完善基地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

五、基地建设保障措施1.资金投入:充分利用国内外各类项目资金,引导各高校加大对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资金支持。

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管理制度

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管理制度

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管理制度一、总则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是指由两个或更多高校或研究机构共同组建,共同承担研究生培养任务的合作机构。

为了规范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与管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基地的建设与备案1.基地的设立需经过联合组建高校的批准。

组建的高校需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和科研基础,同时应在培养领域或研究方向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

2.基地的设立应制定详细的合作协议,明确各方的责任与义务,并报有关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3.基地应具备完善的学术硬件设施和条件,包括研究室、实验室、图书馆等资源,以保证培养过程中的学术需求与支持。

三、基地的管理机构1.基地应设立基地管理委员会,由各组建高校的相关负责人组成,其中包括基地主任、副主任等。

基地主任由主持基地管理工作的高校任命,副主任由各组建高校推荐并经基地主任任命。

2.基地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基地的发展规划、培养计划、培养标准等,并监督实施。

3.基地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基地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改进和完善的措施,并汇报给各组建高校做进一步的意见反馈和改进。

四、研究生培养与管理1.基地应按照研究生的培养规划,制定具体的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

同时,每年进行培养计划与课程的调整与改进。

2.基地应由双方共同组织并开展研究生的招生工作,招生标准应公开、公平、公正,招生录取程序应通过专门的研究生联合招生委员会进行。

3.基地应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科研环境,建立健全的导师制度,确保每位研究生有所属导师并及时指导与评估研究生的学术和科研工作。

4.基地应建立健全的考核评估体系,明确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评估指标和标准。

每年定期开展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评估,并针对评估结果进行改进与完善。

5.基地应加强研究生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学习保障,保障研究生的权益和利益。

五、基地的解散与调整1.若基地因一方高校发生变故(如撤销、关闭等)而导致无法继续开展联合培养任务的,基地应根据相关协议与义务,进行合理的解散与分流处理。

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介绍

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介绍

在当前教育体系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正逐渐备受关注。

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种新型培养模式,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旨在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深入和实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其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的要求。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其对学生和社会的意义。

1. 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概述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是指由学校与企业、政府部门等社会力量合作共建的研究生培养基地,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都与社会需求密切相关。

这种培养模式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专业素养培养,有助于研究生在毕业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2. 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意义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立,对学生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学生而言,通过参与联合培养基地的培养,能够更为全面地掌握所学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增强专业素养,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社会而言,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培养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有利于提高就业率和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对于学生个人和社会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3. 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个人观点在我看来,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立和发展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一大创新举措。

它有利于打破传统教育的局限性,充分发挥学校、企业等社会资源的优势,为研究生提供更为全面、深入和实用的培养模式。

通过参与联合培养基地的培养,研究生们能够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为社会创新和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

我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持非常肯定的态度。

总结回顾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作为一种新型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对学生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它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专业素养培养,有助于研究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通过参与联合培养基地的培养,研究生们能够更为全面地掌握所学专业知识,为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

研究生院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考察建设

研究生院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考察建设

研究生院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考察建设最近,研究生院开展了一项挺有意思的活动——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考察建设。

说实话,一开始我也没完全明白这到底是个啥东西,感觉就像是那种你听了之后嘴里念了几遍,心里却还是没啥概念的事情。

后来,才慢慢弄明白,这个联合培养基地其实是个很“有套路”的平台,目的是让研究生在实践中学到真本事,培养出更多能“打得过”的人才。

你想,单单在学校里埋头读书,最多能学到些理论,跟实际操作一对比,可能就有点差距了。

联合培养基地就是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学生们有机会去不同的企业、研究机构、甚至是社会组织进行实践,体验那种“动手做”的感觉,比起死读书强多了。

嗯,大家不觉得吗?在实际工作中摸爬滚打,学的东西才是真的可以用得上的。

说到这个联合培养基地,大家可能会想,哎,为什么要去“联合”呢?是的,就是得拉上不止一个单位。

你想想,单靠学校的资源,肯定不够全方位。

联合培养基地就像是一个大杂烩,集中了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优质资源。

学校的学术氛围固然重要,但企业的实际需求也不能忽视。

更何况,许多研究生最终都得进入社会工作,提前和行业接轨,总不至于让他们毕业了才去找工作,吧?这就像是训练士兵一样,不能总是让他们待在训练营里,总得去实地锻炼才能知道真正的战场是什么样的。

说到这些基地的建设,还是挺有意思的。

你看,每个基地都不是“土豪式”的那种单打独斗,而是通过校企合作,资源共享,把企业、科研单位、学术机构全都拉进来。

大家一起出点子,搭建平台。

你想象一下,如果是单纯的学校来做,可能会太“书生气”,而企业那边呢,也不可能完全了解学术方面的需求。

可是,两个方面互相配合,结合了理论和实践,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就像我们平时吃饭,有时候光吃大米也腻了,得配点菜、点汤,那才是“齐活儿”。

有个挺有趣的事儿,就是我们这些研究生在这个过程中能从中学到很多课本上没有的东西。

你想,平时书本上讲的那些概念,到了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很多时候都得变得“接地气”。

高校之间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协议书

高校之间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协议书

高校之间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协议书甲方:学校名称: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 。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 。

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 。

联系人:________________ 。

职务:________________ 。

电子邮件:________________ 。

乙方:学校名称:________________ 。

地址:________________ 。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 。

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 。

联系人:________________ 。

职务:________________ 。

电子邮件:________________ 。

为了推动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加强高水平人才培养,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甲乙双方经过充分协商,就共同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达成如下协议:第一条:合作宗旨本协议旨在通过双方学校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教学与科研互动,共同为研究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和更深厚的学术积淀。

希望通过这一合作,能培养出更多具备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第二条:合作内容1. 联合培养模式:甲乙双方将在研究生的招生、课程设置、导师指导、学位授予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具体而言,双方将依据研究生培养计划和学生发展需求,共同设计跨校联合课程,安排双导师制,培养方案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

哎呀,想想就有点兴奋了,两个学校的专家教授为学生量身定制的培养方案,这岂不是给学生多了一条路?2. 科研合作:在学术研究方面,甲乙双方将共同开展相关学科的研究项目,特别是在前沿领域的合作研究,如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环境保护等。

研究生不仅要上课,还要参与科研项目,做做实验,写写论文,真是“学以致用”的好机会。

3. 师资交流与培训:双方将在学术讲座、研讨会、教师培训等方面加强互动,鼓励双方教师互派讲学、交流研究成果。

专业学位硕士联合培养基地计划

专业学位硕士联合培养基地计划

专业学位硕士联合培养基地计划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专业学位硕士联合培养基地计划应运而生,旨在整合各地区、各类型高校的优势资源,提升硕士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高水平创新型人才。

本文将从联合培养基地的意义、建设目标和实施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联合培养基地的意义1.解决人才培养资源不均衡的问题目前,中国各地区、各类型高校的人才培养资源存在不均衡的情况。

一些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具有明显优势,而一些地区或高校由于资源条件的限制,无法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培养资源。

专业学位硕士联合培养基地能够整合各高校的优势资源,解决培养资源不足的问题,提高培养质量。

2.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联合培养基地可以促进高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将产学研有机结合。

通过企业的实际需求和高校的专业知识,培养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这有助于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3.提升人才培养水平联合培养基地能够扩大学生的学科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通过与其他高校和企业的交流合作,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学术和实践资源,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这有利于培养更加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水平人才。

二、建设目标1.构建合理的培养模式联合培养基地应该根据各自的专业特点和人才需求,构建合理的培养模式。

可以采取“1+X”模式,即一个高校主导培养,其他高校或企业提供专业课程、实训及实习等资源。

也可以采取“2+2”、“3+1”等灵活的培养模式,形成多元化的培养体系。

2.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目标之一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人才。

3.深化与企业的合作联合培养基地应该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开展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教育培养模式。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需求的培养环境,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三、实施措施1.优化学科布局联合培养基地应该根据各高校的学科特长和需求,优化学科布局。

联合培养研究生

联合培养研究生

联合培养研究生联合培养研究生,是指由两个或多个高校或研究机构联合组织的研究生培养项目。

这种培养模式通常是在学生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让学生在两个或多个合作单位间进行学术交流和研究合作。

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模式在国内外许多高校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为培养高层次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学术交流提供了重要平台。

联合培养研究生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术合作,充分发挥各合作单位的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术资源和研究条件。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通过在不同单位的交流学习和合作研究,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提高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联合培养研究生也促进了不同高校或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加强了学术界的合作网络,提升了整体科研水平。

联合培养研究生一般分为两种模式:联合导师制和联合培养基地制。

联合导师制是指学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有两位或多位具有高级职称和较高学术水平的导师共同指导。

这种模式下,学生需要在不同单位间进行学术交流和研究合作,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的撰写。

联合培养基地制是指学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在两个或多个单位之间轮流培养,每个单位都提供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研究机会。

这种模式下,学生需要在每个单位中完成一定量的课程学习和科研任务。

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模式对于培养高水平、复合型的研究生很有益处。

首先,联合培养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术资源和研究条件。

学生可以通过在不同高校或机构间的交流学习和合作研究,接触到更多的学术思想和研究前沿。

其次,联合培养可以促进不同高校或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通过共同培养研究生,各单位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推动科技创新和学术交流。

最后,联合培养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学生在参与联合培养项目的同时,可以积累更多的人脉资源,为日后的就业或学术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联合培养研究生是一种有效的培养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术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高校或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通过联合培养研究生,可以培养更多高层次、复合型的研究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学术发展。

高校之间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协议书

高校之间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协议书

第1条(缔约国当事人)甲(第一当事人):大学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乙(第二当事人):大学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第2条(目的)为提高研究生质量、深化研究,促进两校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根据本协议,甲、乙双方将共同建立研究生培养基地。

第3条(基地的设立和运营)甲方和乙方在协议范围内共同设立并运营研究生培养基地。

基地的运营通过两校的负责部门进行。

第4条(共同培养内容)甲、乙双方共同选定研究生的指导教师,制定研究生的教育、研究计划,并进行指导和管理。

两校之间相互利用研究设备、图书馆等资源,支援研究生的研究活动。

促进两校之间的学术交流,拓宽研究生的国际视野。

第5条(费用负担)共同培养基地设立及运营所需费用由甲乙双方协商决定。

特别是研究生的移动费、住宿费等,原则上由接收大学(甲方或乙方)承担。

第6条(协定期限)本协议自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______年。

有效期届满后,经甲乙双方协商,可以更新。

第7条(解约)一方想解除本协定时,应事先以书面形式通知另一方,并经过协商。

解约后,共同培养基地的善后处理由甲乙双方协商决定。

第8条(其他)本协议书自甲乙双方代表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

本协议书由甲乙双方分别______通保管。

第9条(签名栏)甲(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乙(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19年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认定和首批基地建设实效自评工作的通知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19年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认定和首批基地建设实效自评工作的通知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19年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认定和首批基地建设实效自评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公布日期】2019.06.20•【字号】浙教办函〔2019〕214号•【施行日期】2019.06.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19年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认定和首批基地建设实效自评工作的通知浙教办函〔2019〕214号各研究生培养单位:为进一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经研究,决定开展2019年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认定和2018年首批基地建设成效自评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2019年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认定认定条件。

按照《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18年浙江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认定工作的通知》(浙教办函〔2018〕228号)有关规定执行。

符合直接认定为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条件的,可按规定直接申请认定。

申报对象及数量。

实行限额申报,其中浙江大学限额申报5个,省重点建设高校限额申报2个,其他研究生培养单位限额申报1个。

本次拟认定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5个左右(浙江大学和申请直接认定的除外)。

申请直接认定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不受申报名额限制。

材料报送。

请拟申报单位于2019年9月30日前将有关材料报送省教育厅高教处,同时发送电子版至指定邮箱*****************,逾期和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受理。

具体材料要求按照浙教办函〔2018〕228号文件要求执行。

二、第一批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实效自评(一)自评对象。

2018年认定的45个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二)自评内容。

按自评报告提纲撰写自评报告,并按照评价指标体系组织专家打分。

评价指标体系和自评报告提纲见附件。

(三)自评程序。

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所属单位自行邀请至少5位专家(应包含省学科评议组成员或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和2位企业行业专家,本单位专家回避)开展建设实效自评,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形成自评报告和自评结果报省教育厅备案。

培育基地汇编管理制度

培育基地汇编管理制度

一、总则1.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推动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特制定本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与其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联合建立的,用于培养研究生的实践教学基地。

二、基地建设1. 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资源共享,优势互补;(2)注重实践,强化创新;(3)科学规划,合理布局;(4)规范管理,持续改进。

2. 基地建设应具备以下条件:(1)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任务;(2)有稳定的研究生培养规模;(3)有完善的实践教学设施和实验设备;(4)有良好的师资队伍和管理团队;(5)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保障措施。

三、基地管理1. 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实行校地、校企合作管理,由双方共同负责。

2. 基地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明确职责,协同推进;(2)加强沟通,密切合作;(3)严格考核,确保质量;(4)注重实效,持续改进。

3. 基地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制定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2)组织实施实践教学,提高实践能力;(3)开展科研合作,促进成果转化;(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5)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确保培养质量。

四、基地运行1. 基地运行应遵循以下原则:(1)规范操作,确保安全;(2)注重实效,提高效益;(3)强化服务,优化环境;(4)持续改进,提升水平。

2. 基地运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开展实践教学,提供实践机会;(2)组织学术交流,拓宽学术视野;(3)开展科研合作,促进技术创新;(4)提供就业指导,助力学生就业。

五、保障措施1. 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基地建设和运行所需资金。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和教学质量。

3. 优化实践教学环境,提升基地硬件设施水平。

4.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基地建设和运行。

5. 加强宣传推广,提高基地知名度和影响力。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本单位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申报认定书
牵头单位(公章):
共建单位(公章):
联系人:
联系电话:
传真:
填报日期:年月
一、基本情况
二、基地定位与运行情况
三、基地保障条件建设情况
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成效
五、管理运行及研究生安全保障机制
六、支持教师职业发展举措
七、产学研合作规划
八、佐证材料
主要包括合作双方签订的合作协议、已制定的规章制度、相关保障条件的证明、导师队伍清单、联合培养的研究生清单、产学研合作项目清单、人才培养代表性成果与实施成效证明以及其它材料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