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除颤术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心电除颤实训报告小结

心电除颤实训报告小结

一、实训背景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心脏疾病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逐年提高。

其中,心电除颤作为一种重要的急救手段,在救治心脏骤停患者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临床医护人员的急救能力,我院于近期组织了一次心电除颤实训活动。

本次实训旨在让参训人员熟练掌握心电除颤的操作流程,提高急救成功率。

二、实训内容1. 心电除颤理论知识实训开始,由心电除颤专家对心电除颤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了讲解。

主要包括:(1)心电除颤的定义、原理及作用。

(2)心电除颤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3)心电除颤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4)除颤仪的种类及使用方法。

2. 心电除颤实操演练理论知识讲解完毕后,参训人员进行了心电除颤实操演练。

主要内容包括:(1)除颤仪的使用方法:参训人员按照操作步骤,依次打开电源、连接电极板、涂抹导电糊、选择能量等。

(2)电极板放置位置:参训人员根据患者体型和病情,正确放置电极板,确保电极板与皮肤紧密接触。

(3)除颤操作:参训人员按照操作流程,进行除颤操作,包括充电、放电、观察心电图变化等。

(4)除颤后护理:参训人员学习除颤后的护理措施,如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记录除颤过程等。

三、实训效果通过本次心电除颤实训,参训人员取得了以下成果:1. 理论知识方面:参训人员对心电除颤的相关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心电除颤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2. 实操技能方面:参训人员熟练掌握了心电除颤的操作流程,能够正确使用除颤仪,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救治。

3. 团队协作能力:在实训过程中,参训人员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心电除颤操作,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4. 应急反应能力:通过实训,参训人员对心脏骤停的应急反应能力得到了提高,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四、实训总结1. 心电除颤是救治心脏骤停患者的重要手段,临床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心电除颤的操作技能。

2. 定期开展心电除颤实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急救能力,有助于降低心脏骤停患者的死亡率。

除颤术实验报告

除颤术实验报告

除颤术实验报告在医学领域中,心脏病往往是造成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挽救心跳停止的患者生命,现代医学引入了一项重要的技术——除颤术。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除颤术的效果和原理,并对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进行讨论。

实验设计:本次实验使用了具有相似心脏病症状的实验动物作为测试对象。

我们将这些动物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传统心肺复苏和心肺复苏+除颤术两种处理方法。

实验过程:首先,我们使用实验仪器监测动物的心电图变化,并记录下每一次心脏骤停的时刻。

当心脏骤停时,我们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措施,包括按压胸部和给予呼吸道支持等步骤。

我们记录下每一次进行心肺复苏的时间和持续时间。

在一定的时间后,我们开始进行心肺复苏+除颤术的处理。

除颤仪将通过调节能量大小,对动物体内的电流进行释放,以重建心脏正常的节律。

我们也记录下了除颤的次数、能量大小和成功恢复心跳的时间。

实验结果:通过多次实验,我们得出了一系列有关除颤术的数据。

首先,我们发现心肺复苏+除颤术组的成功率要明显高于传统心肺复苏组。

在心肺复苏+除颤术组中,70%的动物成功恢复了正常心跳,而在传统心肺复苏组中,成功率仅有45%。

其次,我们观察到除颤术的时间与能量大小对其成功率的影响。

较早进行除颤和相对较高的能量释放可以有效地提高除颤术的成功率。

当除颤术在心跳停止后的前3分钟进行时,成功率达到了80%;而当除颤术在3分钟后进行时,成功率仅为30%。

讨论与意义:本次实验结果明确表明了除颤术在心脏骤停抢救中的重要作用。

与传统心肺复苏相比较,心肺复苏+除颤术能够显著提高成功恢复心跳的概率,从而提高患者存活率。

因此,在临床应用中,除颤术可作为一种重要的救治手段,用于心脏骤停病患的紧急抢救。

此外,实验结果也揭示了除颤术的时间与能量释放对其成功率的影响。

对于心脏骤停患者,尽早进行除颤术可以取得更佳的救治效果。

因此,临床抢救团队在遇到心脏骤停时,应尽快使用除颤仪进行治疗。

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心肺复苏+除颤术的研究,明确了除颤术对心脏骤停病患的紧急抢救的重要性。

电除颤实训报告心得体会

电除颤实训报告心得体会

一、前言作为一名医学专业的学生,我对心脏骤停和电除颤这一重要急救技能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

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一技能,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电除颤实训课程。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对电除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现将实训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二、实训背景心脏骤停是一种紧急情况,如果不及时救治,患者将在短时间内死亡。

电除颤是一种常用的心脏骤停急救方法,通过给予心脏一定量的电能,使心脏恢复正常的跳动。

在本次实训中,我们学习了电除颤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以及注意事项。

三、实训内容1. 理论学习(1)心脏骤停的原因:心脏骤停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如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等。

(2)电除颤的原理:电除颤通过在心脏表面施加一定量的电能,使心脏肌肉同时收缩,从而消除心律失常,恢复正常的跳动。

(3)电除颤的适应症:适用于室颤、室速、心室扑动等严重心律失常。

(4)电除颤的禁忌症:心室颤动、心室扑动、室速、房颤等心律失常均适合电除颤。

2. 实操训练(1)操作流程:连接电源、打开除颤仪、选择能量、电极片放置、确认除颤、记录数据。

(2)电极片放置:电极片应放置在患者的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和左腋前线第五肋间。

(3)能量选择:根据患者体重和除颤仪推荐能量选择合适的能量。

(4)除颤步骤:在除颤前确认患者已脱离电源,然后按下除颤按钮。

(5)注意事项:操作过程中要确保患者安全,避免误伤;操作过程中要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除颤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3. 案例分析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分析了多个电除颤案例,了解了不同患者、不同心律失常情况下电除颤的应用。

四、实训心得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只有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才能真正掌握电除颤技能。

2. 操作技能的提升在实训过程中,我学会了电除颤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在实训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团队合作,共同完成了电除颤操作。

电除颤的操作实训报告

电除颤的操作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电除颤是治疗心室颤动(室颤)的有效方法,能够迅速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

为了提高医护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急救能力,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我们于2021年X月X日在医院心内科进行了电除颤操作实训。

二、实训目的1. 掌握电除颤仪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

2. 熟悉电除颤的能量选择和电极板放置技巧。

3. 提高医护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实训内容1. 电除颤仪的基本结构及功能介绍。

2. 电除颤操作流程:(1)评估患者病情,确认患者处于室颤状态。

(2)准备除颤仪,确保设备完好,电量充足。

(3)将患者摆放为复苏体位,迅速擦干患者皮肤。

(4)选择除颤能量,单相波除颤用360J,直线双相波用120J,双相指数截断(BTE)波用150~200J。

(5)将电极板涂以专用导电糊,均匀分布于两块电极板上。

(6)正确放置电极板,STERNVM电极板上缘放于胸骨右侧第二肋间,APEX电极板上缘置于左腋中线第四肋间。

(7)确认周围人员无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操作者身体后退一小步,不能与患者接触。

(8)双手拇指同时按压放电按钮,进行电击除颤。

(9)电击后立即进行常规导联心电图,并进行心电、血压、呼吸和意识的监测。

3. 电除颤的注意事项:(1)确保除颤仪处于完好备用状态,电量充足。

(2)在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确保操作顺利进行。

(3)注意保护患者,避免电极板与患者皮肤产生气泡。

(4)电击后立即进行心电监测,观察患者心律变化。

四、实训过程1. 讲解电除颤仪的基本结构及功能,使学员了解设备的基本操作。

2. 分组进行电除颤操作实训,每组由一名指导老师负责指导。

3. 学员按照操作流程进行电除颤操作,指导老师进行现场指导和纠正。

4. 学员反复练习,熟练掌握电除颤操作技巧。

五、实训结果通过本次电除颤操作实训,学员们基本掌握了电除颤仪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提高了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以下是部分学员的操作情况:1. 学员A:在操作过程中,能够按照流程进行操作,电极板放置位置准确,操作熟练。

急救除颤实验报告(3篇)

急救除颤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人工体外除颤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

2. 熟悉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方法。

3. 提高对心源性猝死的急救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原因为心室颤动(简称室颤),是一种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

室颤导致心脏失去有效的排血功能,即使进行心脏按压或其他急救措施也只能延长室颤的持续时间,无法恢复有效灌注的心律。

因此,快速终止室颤是挽救生命的关键。

人工体外除颤术通过向心脏施加高能量脉冲电流,使心肌细胞瞬间同时除极,造成心脏短暂的电活动停止,随后由最高自律性的起搏点重新主导心脏节律,从而恢复心脏的正常功能。

三、实验材料1.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一台2. 模拟人(用于模拟患者)3. 电极板两块4. 模拟心脏按压装置5. 记录表四、实验步骤1. 准备阶段:- 确认实验环境安全,开启AED电源。

- 将模拟人放置在实验台上,调整姿势为仰卧位。

- 将电极板贴在模拟人胸部适当的位置上,通常位于右胸上部和左胸左乳头外侧。

2. 操作阶段:- 将电极板插头插入AED主机插孔。

- AED开始分析心律,操作者需遵循AED的语音提示进行操作。

- 若AED提示进行除颤,告知附近人员远离患者,操作者按下放电键进行除颤。

- 除颤后,继续观察模拟人心律变化,如需再次除颤,重复以上步骤。

3. 记录阶段:- 记录除颤次数、每次除颤的时间、心律变化等信息。

- 观察模拟人反应,如呼吸、心跳恢复等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除颤次数:实验过程中,模拟人共进行了2次除颤。

2. 心律变化:第一次除颤后,模拟人心律恢复为窦性心律;第二次除颤后,模拟人心律再次出现室颤,随后通过再次除颤恢复正常。

3. 模拟人反应:除颤后,模拟人呼吸、心跳逐渐恢复,表明除颤效果良好。

六、注意事项1. 操作者需熟悉AED的使用方法,遵循语音提示进行操作。

2. 除颤过程中,操作者需确保自身安全,避免接触患者。

3. 除颤后,需继续观察患者心律变化,如需再次除颤,重复以上步骤。

心室除颤实验报告

心室除颤实验报告

心室除颤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心室除颤在心脏骤停时的应用效果,并评估其对生命体征恢复的影响。

实验原理心室除颤是一种通过给予电击来纠正心脏骤停引起的严重心律失常的方法。

通过传导能量到心肌组织,使心肌细胞尽可能地同步除极,达到恢复正常心律的效果。

实验装置- 心电监护仪- 心脏模拟器- 电除颤仪- 实验动物(猪)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确保实验装置处于良好状态,连接心电监护仪、心脏模拟器和电除颤仪,并校验参数设置无误。

预先准备好实验动物,确保其处于麻醉状态。

2. 心电图监测将心电监护仪的电极贴在实验动物胸壁上,记录并观察实验动物心电图变化。

在稳定状态下进行下一步。

3. 基线记录记录实验动物心电图的基线数据,包括心率、QRS波群间期等参数。

4. 诱导心脏骤停通过心脏模拟器模拟心脏骤停,观察实验动物心电图的突变和心率的下降。

5. 心室除颤在心脏骤停状态下,使用电除颤仪进行心室除颤。

根据实验动物的体重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能量水平,并按照指示进行电击。

6. 心电图监测及评估除颤后,重新开始心电图监测,并记录各项心电参数,如心率、QRS波群间期和ST段等。

根据监测结果评估心室除颤的效果。

7. 监测生命体征的恢复记录实验动物心率的恢复情况,并观察其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实验结果心电图监测结果在心脏骤停状态下,实验动物的心电图表现为快速而不规则的心室颤动。

经过心室除颤后,心电图恢复为正常的窦性心律,并且心率恢复较快。

心率恢复情况在进行心室除颤后,实验动物的心率往往能够迅速恢复到正常水平。

在实验中,心率的恢复时间平均为10秒左右。

生命体征的恢复除了心率的快速恢复外,实验动物的呼吸和血压也得到了相应的改善。

呼吸变得平稳,血压恢复到正常范围内。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心室除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心脏骤停的方法,能够纠正心室颤动。

2. 心室除颤可以使心脏恢复正常的窦性心律,并且心率迅速恢复。

3. 心室除颤的应用对生命体征的恢复有积极的影响,包括呼吸和血压的改善。

除颤实验报告

除颤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人工体外除颤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

2. 掌握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方法。

3. 提高对心源性猝死患者的急救能力。

二、实验原理心源性猝死是因心脏原因导致的突然死亡,其中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心室颤动(室颤)。

室颤是一种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心脏失去有效的排血功能,无法为重要脏器提供足够的血液和氧气。

人工体外除颤术通过在患者胸部施加一定量的电能,使心脏细胞恢复正常的电活动,终止室颤,从而挽救生命。

三、实验材料1.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一台2. 实验模拟人一个3. 心肺复苏(CPR)模拟训练器一个4. 电极板两块5. 记录表一份四、实验步骤1. 熟悉AED的操作流程:打开盖子,根据提示操作,贴电极板,插头插入主机插孔,分析心律,进行除颤。

2. 将实验模拟人放置在平坦的地面上,解开模拟人的上衣,露出胸部。

3. 将电极板贴在模拟人的右胸上部和左胸左乳头外侧,确保电极板紧密贴合。

4. 将电极板插头插入AED的主机插孔。

5. 按下AED的“分析”键,开始分析模拟人的心律。

6. 若AED提示进行除颤,操作者应告知周围人员远离模拟人,然后按下AED的“放电”键进行除颤。

7. 除颤后,观察模拟人的心律是否恢复正常。

8. 若除颤后模拟人的心律仍未恢复正常,进行5个周期的CPR。

9. 重复步骤5-8,直至模拟人的心律恢复正常或实验结束。

五、实验结果本次实验中,模拟人在第3次除颤后心律恢复正常,实验成功。

六、实验讨论1. 人工体外除颤术是心源性猝死患者急救的重要手段,应熟练掌握AED的使用方法。

2. 在操作过程中,注意电极板与皮肤的接触要紧密,避免接触不良导致除颤失败。

3. 除颤后,立即进行CPR,提高患者生存率。

4. 在实际急救过程中,应迅速判断患者是否处于室颤状态,尽早进行除颤。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使我们对人工体外除颤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AED的使用方法。

在今后的急救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提高急救技能,为挽救患者生命贡献自己的力量。

电击除颤术的实训报告

电击除颤术的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击除颤术已成为抢救心搏骤停患者的重要手段。

为了提高急救人员的急救技能,我们进行了电击除颤术的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让参与者了解电击除颤术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提高急救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对心搏骤停患者的救治能力。

二、实训目的1. 了解电击除颤术的基本原理;2. 掌握电击除颤术的操作步骤;3. 熟悉电击除颤术的注意事项;4. 提高急救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对心搏骤停患者的救治能力。

三、实训内容1. 电击除颤术的基本原理电击除颤术是通过向心脏施加一定强度的电流,使心脏肌肉细胞同时产生兴奋,从而使心脏恢复正常节律的一种治疗方法。

电击除颤术适用于心室颤动、心室扑动等严重心律失常患者。

2. 电击除颤术的操作步骤(1)检查患者意识:迅速检查患者意识,判断患者是否心搏骤停。

(2)准备除颤器:打开除颤器,确保除颤器处于待机状态。

(3)将电极片贴于患者胸部:将电极片贴于患者胸部的心尖部和锁骨下缘,确保电极片与皮肤接触良好。

(4)确认除颤:按下除颤按钮,进行除颤操作。

(5)观察患者反应:除颤后,立即观察患者反应,判断除颤效果。

(6)后续处理: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后续处理,如心肺复苏、药物治疗等。

3. 电击除颤术的注意事项(1)确保患者心搏骤停:在除颤前,务必确认患者心搏骤停。

(2)正确选择电极片位置:电极片应贴于患者胸部的心尖部和锁骨下缘,确保电极片与皮肤接触良好。

(3)避免除颤器误操作:除颤时,确保除颤器处于待机状态,避免误操作。

(4)注意安全:除颤过程中,确保急救人员与患者保持安全距离,避免触电。

(5)观察患者反应:除颤后,立即观察患者反应,判断除颤效果。

四、实训总结通过本次电击除颤术的实训,我们深刻认识到电击除颤术在抢救心搏骤停患者中的重要作用。

以下是本次实训的总结:1. 电击除颤术是抢救心搏骤停患者的重要手段,急救人员应熟练掌握。

2. 电击除颤术的操作步骤简单,但需严格按照要求进行。

体外电除颤术实训报告

体外电除颤术实训报告

一、引言体外电除颤术是一种紧急治疗心室颤动(VF)和室性心动过速(VT)等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

通过一定量的电流冲击心脏,使心脏恢复正常的跳动节律。

为了提高对这一技术的掌握和操作能力,我参加了体外电除颤术的实训课程。

以下是我在实训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二、实训目的1. 熟悉体外电除颤术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2. 掌握除颤仪的使用方法;3. 培养临床急救意识,提高对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应急处置能力。

三、实训内容1. 体外电除颤术的理论知识体外电除颤术是一种紧急治疗心脏骤停的方法,适用于VF和VT等快速型心律失常。

其原理是通过一定量的电流冲击心脏,使心脏恢复正常的跳动节律。

体外电除颤术的操作步骤如下:(1)检查患者意识,判断患者是否处于心脏骤停状态;(2)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CPR),保持呼吸道通畅;(3)连接除颤仪,设定合适的能量参数;(4)涂抹导电膏,将电极板放置于患者胸部;(5)按下除颤按钮,进行电击除颤;(6)观察患者反应,判断除颤效果。

2. 除颤仪的使用方法(1)打开除颤仪电源,进入操作界面;(2)选择合适的能量参数,根据患者情况调整;(3)将电极板放置于患者胸部,确保电极板与皮肤充分接触;(4)按下除颤按钮,进行电击除颤;(5)观察患者反应,判断除颤效果。

3. 临床案例分析在实训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多个临床案例分析。

通过对病例的分析,我们了解了体外电除颤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以及不同患者情况下的操作要点。

四、实训心得1. 体外电除颤术是一种紧急治疗心脏骤停的有效方法,掌握其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至关重要;2. 在操作过程中,要保持冷静,准确判断患者情况,合理选择能量参数;3. 熟练掌握除颤仪的使用方法,确保电极板与皮肤充分接触,提高除颤效果;4. 在临床急救中,体外电除颤术与其他急救措施相结合,如心肺复苏、药物救治等,共同提高抢救成功率。

五、总结通过本次体外电除颤术实训,我对体外电除颤术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以及除颤仪的使用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非同步电除颤技术实训报告

非同步电除颤技术实训报告

本次实训旨在使学生掌握非同步电除颤技术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及基本原理,提高学生对心血管急救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训内容1. 非同步电除颤技术的基本原理非同步电除颤技术是一种通过高能量电流使心脏心肌细胞瞬间除极,恢复窦性心律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心室颤动、心室扑动和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等致死性心律失常。

2. 非同步电除颤技术的操作流程(1)观察心电图示波,确定患者是否发生致死性心律失常。

(2)评估患者意识、颈动脉搏动、是否有抽搐、发绀等症状。

(3)检查患者胸部皮肤是否干燥完整、有无胸毛、是否有心脏起搏器及导电物质。

(4)人员准备:立即呼叫他人帮助,准备除颤仪、导电糊、纱布、生理盐水、抢救车、心电图机等物品。

(5)环境准备:环境宽敞、安全,隔帘遮挡,便于抢救。

患者去枕仰卧于硬木板床,复苏体位有氧源,迅速调节流量至8-10L/min。

(6)打开除颤仪,选择非同步电除颤。

(7)“Z”字涂抹导电糊,均匀覆盖患者胸部皮肤。

(8)选择能量120-200J,给予充电。

(9)术者手握绝缘柄,告知在场人员离开病床。

(10)再次观察心电示波,确定需要除颤位置:负极位于胸骨右缘第二、三肋间(心底部),正极位于左锁骨中线剑突水平(心尖部)。

(11)观察记录,如除颤无效,立即再实施5个周期CPR(约2分钟),如转为窦性心律,复查心电图。

(12)整理用物并记录心电监护。

(13)健康宣教,评价除颤是否及时有效,除颤部位皮肤有无灼伤。

1. 实训前,指导教师简要介绍非同步电除颤技术的原理、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进行实训操作,每组由一名指导教师负责指导。

3. 学生按照操作流程进行非同步电除颤技术实训,指导教师现场纠正错误操作。

4. 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注重观察心电图变化,掌握除颤时机和能量选择。

5. 实训结束后,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评价,总结实训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四、实训心得通过本次实训,我对非同步电除颤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在实训过程中的心得体会:1. 非同步电除颤技术在心血管急救中具有重要作用,掌握该技术对于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心电监护除颤实训报告范文

心电监护除颤实训报告范文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使学生熟悉心电监护除颤仪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和使用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对心电监护和除颤操作技能的掌握,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正确地使用除颤仪,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抢救措施。

二、实训时间2023年11月10日三、实训地点XX医院急诊科监护室四、实训对象XX医学院护理专业学生五、实训内容及步骤(一)心电监护仪的使用1. 开机及设备检查:打开心电监护仪电源,检查设备各部分是否完好,包括电极片、导联线、电源线等。

2. 连接电极片:将电极片正确连接在患者胸部,确保电极片与皮肤接触良好,连接牢固。

3. 设置参数:根据患者情况,在心电监护仪上设置合适的参数,如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

4. 监护观察:实时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并根据监护结果调整监护参数。

(二)除颤仪的使用1. 开机及设备检查:打开除颤仪电源,检查设备各部分是否完好,包括电极片、导联线、电源线等。

2. 连接电极片:将电极片正确连接在患者胸部,确保电极片与皮肤接触良好,连接牢固。

3. 设置参数:根据患者情况,在除颤仪上设置合适的参数,如能量、波形等。

4. 除颤操作:- 确认患者已处于室颤状态,并征得家属同意后,进行除颤操作。

- 将电极片紧贴患者胸部,按下除颤按钮,给予患者电击。

- 除颤后,立即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和生命体征,必要时重复除颤。

(三)注意事项1. 在进行心电监护和除颤操作前,必须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史,确保操作的正确性。

2.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电极片与皮肤的接触,确保连接牢固。

3. 设置监护和除颤参数时,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避免过高或过低。

4. 在进行除颤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避免触电。

5. 操作过程中,要保持冷静,迅速、准确地进行各项操作。

六、实训总结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掌握了心电监护和除颤仪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了在紧急情况下为患者提供有效抢救措施的能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为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护理技能除颤实训报告总结

护理技能除颤实训报告总结

一、实训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心脏骤停的抢救成功率逐渐提高。

其中,除颤技术在抢救心脏骤停患者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技能,我们科室组织了一次护理技能除颤实训,旨在让护理人员熟练掌握除颤仪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二、实训目的1. 使护理人员掌握除颤仪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2. 提高护理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对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能力;3. 增强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实训内容1. 除颤仪的基本原理及工作原理;2. 除颤仪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3. 除颤仪的注意事项及常见故障处理;4. 模拟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过程。

四、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首先,由经验丰富的带教老师对除颤仪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进行讲解,并强调注意事项和常见故障处理方法。

2. 实操练习:在学习完理论知识后,护理人员分组进行实操练习。

带教老师现场指导,纠正操作中的错误,确保每位护理人员都能熟练掌握除颤仪的使用。

3. 模拟演练: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我们组织了一次模拟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演练。

在演练过程中,护理人员按照除颤仪的操作步骤,迅速对患者进行抢救,并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救治措施。

五、实训总结1. 护理人员对除颤仪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2. 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3. 通过模拟演练,护理人员对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流程有了更加熟练的掌握。

六、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部分护理人员对除颤仪的操作不够熟练,需加强实操练习;2. 部分护理人员对除颤仪的注意事项和常见故障处理不够了解,需加强理论学习和实操练习;3. 在模拟演练过程中,部分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仍有待提高。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 定期组织除颤仪的操作培训和实操练习,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熟练度;2. 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确保护理人员对除颤仪的注意事项和常见故障处理有充分了解;3. 开展急救技能竞赛和团队协作训练,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习除颤术实验报告

学习除颤术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学习除颤术实验报告篇一:除颤仪的使用学习总结除颤仪的使用学习总结篇二:xin急救护理学实验报告《急救护理学》实验指导与实验报告专业:年级:姓名:学号:广州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20XX年2月实验一救护技术【目的要求】1.掌握常用的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的方法。

2.熟悉止血、包扎法、骨折固定的原则。

3.做到止血有效,包扎松紧适宜、骨折固定有效。

动作熟练,轻巧、准确。

【实验内容】1.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的用物准备。

2.受伤部位的评估。

3.常用四肢止血、包扎的、前臂骨折固定步骤与方法。

【实验用物】病床单位及进口普通护理人模型、无菌纱块、各类型的绷带及棉垫、三角巾、多头带、治疗盘、止血带、止血带衬垫、夹板、记录牌、笔等,必要时备屏风。

【实验程序】1.准备工作:(1)操作者的准备:仪表、洗手、戴口罩。

(2)环境的准备:安静、光线充足、安全。

(3)病人的准备:核对病人、解释、评估、取适合体位并暴露伤口。

2.备齐用物至病人的侧患。

3.上止血带:(1)大腿或上臂上1/3铺衬垫,扎止血带。

(2)记录牌上注明:上止血带日期、时间。

4.包扎:(1)棉垫或纱布(视伤口而定)覆盖伤口,用绑带从肢体远心端向近心端包扎。

(2)包扎方法正确,外观美观,不违反原则。

5.前臂骨折固定:(1)适当牵引;上夹板,分三段用绳索固定。

(2)上三角巾,使上肢处于功能位。

6.观察:肢体保持功能位置,肢端血运及止血效果良好。

7.整理、记录和评价。

【实验时间】年月日节次:实验二气管插(:学习除颤术实验报告)管术【目的要求】1、掌握气道开放的有效手法及气管插管的用物准备。

2、掌握气管插管术的操作方法3、做到有效通气,动作熟练,轻巧、准确。

【实验内容】1、准备经口气管插管的用物准备2、开通气道的常用方法及怀疑颈椎损伤病人的有效通气法【实验用物】病床单位及进口气管插管护理人模型、治疗盘、无菌治疗巾、喉镜、气管套管、牙垫、3m胶布、铜芯、10ml注射器、气囊面罩、一次性手套、听诊器、吸痰机连接管、吸痰管两条、无菌盅、生理盐水。

除颤术实验报告

除颤术实验报告

除颤术实验报告除颤术实验报告引言:心脏疾病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

而心脏骤停是一种严重的状况,需要紧急处理。

除颤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通过电击来恢复心脏正常的节律。

本实验旨在探究除颤术对心脏骤停患者的疗效及其机制。

实验设计:我们选择了一组20只实验动物(小鼠)进行实验,将它们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将进行除颤术治疗,对照组则不进行任何治疗。

每只小鼠在实验开始前都会被麻醉,并通过手术将心脏暂停。

实验过程:实验组的小鼠在心脏骤停后,我们使用电击器对其进行除颤术治疗。

我们将电击器设置在合适的能量水平,并在合适的时间点进行电击。

对照组的小鼠则没有进行任何治疗,只是被观察。

实验结果:在实验组中,经过除颤术治疗后,大部分小鼠的心脏恢复了正常的节律,重新开始跳动。

而对照组中的小鼠则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心脏仍然停止跳动。

这表明除颤术对心脏骤停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

讨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看出除颤术对心脏骤停患者的治疗效果是显著的。

除颤术通过电击来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这种电击可以打乱心脏中不正常的电信号,让心脏重新开始跳动。

这个过程类似于重启一台电脑,让它重新开始工作。

除颤术的机制是通过电流对心脏进行刺激,使其恢复正常的节律。

电流的大小和时间都是非常关键的,过大或过小的电流都可能对心脏造成伤害。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合适的电击参数。

此外,除颤术的成功率也与治疗的时间点有关。

如果能在心脏骤停发生后的几分钟内进行除颤术治疗,成功率会更高。

因此,对于心脏骤停患者来说,及早进行除颤术是至关重要的。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除颤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心脏骤停的方法。

它通过电击来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从而挽救了许多生命。

然而,除颤术的应用仍然需要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研究和改进,以提高治疗的效果和成功率。

参考文献:1. Zhang, Y., et al. (2015). The effects of defibrillation on cardiac function and gene expression in a rat model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PloS one, 10(6),e0128244.2. Weisfeldt, M. L., et al. (2010). Cardiac arrest survival: where do we go from here? Circulation, 122(18), 1781-1789.3. Kudenchuk, P. J., et al. (2016). Resuscitation Outcomes Consortium Investigators. Amiodarone, lidocaine, or placebo in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74(18), 1711-1722.。

除颤术实验报告

除颤术实验报告

除颤术实验报告除颤术实验报告概述:除颤术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用于恢复心脏正常的心律。

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电流强度对除颤术效果的影响,以提供临床实践中的参考。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动物模型,选择健康的大鼠作为实验对象。

实验分为三组,分别施以不同电流强度的除颤术。

每组实验对象数量为10只。

实验过程中,记录每只大鼠的心律恢复时间和成功率。

实验步骤:1. 麻醉:使用适量的麻醉剂将大鼠麻醉,确保其处于无痛觉状态。

2. 导电贴片:在大鼠胸部两侧粘贴导电贴片,确保良好的电流传导。

3. 电流施加:根据实验组的不同,施以不同电流强度的除颤术,持续时间为5秒。

4. 记录数据:记录每只大鼠的心律恢复时间和成功率。

5. 数据统计: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比较不同电流强度对除颤术效果的影响。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电流强度对除颤术效果有显著影响。

在实验组A中,电流强度为X的除颤术心律恢复时间平均为10秒,成功率为80%。

在实验组B中,电流强度为Y的除颤术心律恢复时间平均为8秒,成功率为90%。

而在实验组C中,电流强度为Z的除颤术心律恢复时间平均为5秒,成功率为95%。

讨论: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随着电流强度的增加,除颤术的心律恢复时间缩短,并且成功率也随之提高。

这可能是因为较高的电流能够更有效地刺激心肌细胞,恢复其正常的兴奋传导。

然而,过高的电流强度可能会对心肌细胞造成损伤,因此在临床实践中需要谨慎选择合适的电流强度。

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除颤术的电流强度对其效果有明显影响。

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情况和心律失常类型选择适当的电流强度,以提高除颤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此外,本实验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不同电流强度对心肌细胞的影响机制,以优化除颤术的应用。

实验局限性:本实验仅采用动物模型进行,结果可能与人体情况存在差异。

此外,实验中仅考虑了电流强度对除颤术效果的影响,其他因素如电极位置、心律失常类型等也可能对除颤术的效果产生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

除颤术实训报告

除颤术实训报告

除颤术实训报告作为医学专业的一名学生,我在校期间接受了大量的理论课程和临床实习,但是直到参加除颤术实训,我才真正了解到在紧急情况下如何有效地抢救生命。

在本次实训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心脏骤停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认识到了抢救中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首先,我们学习了心脏骤停的识别和处理方法。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停止或无法正常跳动,如果不及时处理,患者会立即死亡。

识别心脏骤停的方法包括观察患者有无意识和呼吸,检查脉搏等。

如果发现患者意识丧失、没有呼吸和脉搏,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接着我们学习了心肺复苏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心肺复苏包括心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两个部分。

心外按压是通过按压胸部来产生人工心跳,提供血液循环。

人工呼吸则是通过嘴对口给患者进行人工通气。

在实践中,我们重点练习了心外按压的手法和节奏。

心外按压需要注意的是手法要正确,节奏要稳定,力度要适合患者,以免造成更多伤害。

除颤术是心脏骤停后的最后一道抢救工具。

我们了解了除颤仪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除颤仪通过向心脏施加电击,使心脏重新恢复正常的跳动。

在使用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患者是否有体表湿度和已经粘贴好的电极是否贴合紧密,以确保除颤过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在本次实训中,我不仅学到了心肺复苏和除颤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体会到了在紧急情况下正确的处理方式和应对方法。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做到高效团队合作,分工明确,协调配合。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逻辑思考能力,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够迅速地做出正确的决策。

总之,本次除颤术实训使我了解到了心脏骤停抢救的紧急性和挑战性,增强了自己的应急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今后更好地服务患者奠定了基础。

除颤术实验报告

除颤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操作除颤术,掌握除颤技术的操作流程,了解除颤术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并熟悉相关注意事项,以提高现场急救能力。

二、实验器材1. 除颤器2. 除颤电极片3. 模拟人4. 心电图机5. 模拟呼吸器6. 心肺复苏(CPR)模拟人7. 记录表三、实验步骤1. 准备阶段(1)检查除颤器电量,确保充足。

(2)检查除颤电极片是否完好,如有破损或过期应及时更换。

(3)将模拟人放置在平坦的实验台上,确保模拟人处于安静状态。

2. 操作步骤(1)打开除颤器,按照操作手册进行操作。

(2)将除颤电极片分别贴在模拟人的右胸上部和左胸左乳头外侧,确保电极片与皮肤紧密接触。

(3)观察除颤器屏幕,确认心律失常类型。

(4)根据除颤器提示,选择合适的能量级别进行除颤。

(5)按下除颤按钮,完成除颤操作。

(6)观察模拟人的心律变化,确认心律是否恢复正常。

(7)如心律未恢复正常,重复以上步骤,直至心律恢复正常。

3. 注意事项(1)除颤前,确保患者除颤部位无破损、无红肿、无潮湿、无多毛、无敷料。

(2)清洁擦干皮肤,不能使用酒精、含有酒精的消毒液等。

(3)除颤过程中,避免接触患者,以免影响除颤效果。

(4)如患者出现室颤,除颤后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

(5)除颤操作应严格按照操作手册进行,确保安全。

四、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掌握了除颤术的操作流程,了解了除颤术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并熟悉了相关注意事项。

在模拟操作过程中,我们成功终止了模拟人的室颤,使心律恢复正常。

五、实验总结本次实验使我们深刻认识到除颤术在抢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重要作用。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除颤效果。

同时,我们还应加强心肺复苏(CPR)等急救技能的培训,提高现场急救能力,为挽救患者生命争取宝贵时间。

六、参考文献[1] 电除颤术的实验报告[2] 除颤术实验报告总结合集[3] 学习除颤术实验报告.docx[4] 学习除颤术实验报告.docx[5] 学习除颤术实验报告注:本实验报告仅供参考,实际操作过程中请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除颤术实训报告

除颤术实训报告

除颤术实训报告一、引言除颤术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医疗措施,用于治疗心脏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等严重心律失常。

本篇报告将详细介绍除颤术的实训过程和相关要点。

二、实训准备在进行除颤术实训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 确保人员安全:除颤术涉及使用电能进行心脏除颤,因此需要确保实训场地安全,并配备专业人员指导操作。

2. 熟悉除颤仪器:了解并熟悉使用常见的除颤仪器,如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和手动除颤器等。

熟悉仪器的操作界面和功能,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3. 掌握除颤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除颤术适用于心室颤动和室速,但对于一些心律失常或心脏病患者可能存在禁忌症,因此需要了解具体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4. 掌握常见的除颤药物:了解并熟悉常见的除颤药物,如肾上腺素和胺碘酮等。

在实训中使用药物时,应注意正确的剂量和给药途径。

三、实训过程1. 身体准备:将患者放置在平坦的地面上,确保患者安全。

解开患者的衣物,尽量使胸部裸露,以便进行电极贴附和除颤操作。

2. 确认心脏骤停:通过观察患者的意识、呼吸和脉搏等指标,判断是否存在心脏骤停。

如果患者没有意识、呼吸和脉搏,应立即进行心脏骤停判定。

3. AED使用:对于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按照仪器的提示进行操作。

首先打开AED,跟随语音指令和屏幕提示,贴附电极片到患者胸部,并确保电极片贴附良好。

然后,根据AED的指示进行除颤操作,确保周围人员远离患者。

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和心律变化。

4. 手动除颤器使用:手动除颤器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专业技能。

操作时,应先选择适当的除颤能量,并确保电极贴附良好。

然后,按下除颤按钮,释放电能进行除颤。

在除颤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和心律变化,并根据需要进行多次除颤。

5. 药物治疗:在除颤过程中,可以结合药物治疗,以提高成功除颤的几率。

常用的药物包括肾上腺素和胺碘酮等。

在使用药物时,要注意正确的给药途径和剂量,并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心律变化。

四、注意事项1. 实训过程中,要保持冷静和专注,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急救除颤仪的实训报告

急救除颤仪的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心脏骤停是心血管疾病中最严重的急症,发病突然,救治成功率低。

因此,掌握急救除颤仪的使用方法对于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我院医护人员急救技能,我院于近期组织了急救除颤仪实训活动。

二、实训目的1. 熟悉急救除颤仪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2. 掌握急救除颤仪的正确使用步骤,提高急救成功率;3. 增强我院医护人员对心脏骤停的应急处置能力。

三、实训内容1. 理论学习(1)急救除颤仪的基本结构:包括主机、电极片、导线、电源等;(2)急救除颤仪的工作原理:通过电极片将电流导入患者心脏,使心脏恢复正常节律;(3)急救除颤仪的操作方法:开机、选择模式、贴电极片、放电等。

2. 实操练习(1)准备工作:打开急救除颤仪,检查设备是否完好,连接电极片,确认电源充足;(2)贴电极片:根据患者性别、年龄选择合适的电极片,将电极片贴于患者胸部,确保电极片与皮肤接触良好;(3)放电操作:按下放电按钮,根据仪器提示进行放电操作;(4)观察患者情况:放电后,密切观察患者心率、心律等生命体征变化,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3. 模拟演练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模拟演练,模拟心脏骤停患者现场,要求参与者按照急救除颤仪操作流程进行救治。

演练过程中,指导老师对操作不规范的地方进行纠正,确保每位参与者都能熟练掌握急救除颤仪的使用方法。

四、实训成果通过本次实训,我院医护人员对急救除颤仪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有了深入了解,掌握了急救除颤仪的正确使用步骤。

以下是部分实训成果:1. 参与实训的医护人员对急救除颤仪的操作熟练程度明显提高;2. 参与实训的医护人员对心脏骤停的应急处置能力得到增强;3. 我院医护人员对急救除颤仪的使用信心得到提升。

五、实训总结1. 急救除颤仪是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重要医疗设备,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其操作方法;2. 定期组织急救除颤仪实训,提高医护人员急救技能,为患者生命安全保驾护航;3. 加强急救除颤仪的维护与管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提高急救成功率。

除颤实验报告

除颤实验报告

除颤实验报告除颤实验报告引言:心脏疾病是当今世界上最常见的致命疾病之一,每年造成数百万人死亡。

在心脏骤停的情况下,除颤是一种重要的急救措施,可以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

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电流强度对除颤效果的影响,以提供更好的心脏复苏方法。

实验方法:1. 实验设备准备:准备一台除颤仪、心电图监护仪、电极贴片等设备。

2. 实验对象选择:选择健康的小白鼠作为实验对象,确保它们没有任何心脏疾病。

3. 实验组设置:将小白鼠分为不同的实验组,每组包含5只小白鼠。

分别设置不同的电流强度组,如10mA、20mA、30mA和40mA。

4. 实验过程:将小白鼠固定在实验台上,将电极贴片粘贴在小白鼠胸部,连接到除颤仪和心电图监护仪上。

然后,按照设定的电流强度进行除颤操作。

5. 数据记录:记录每次除颤操作后的心脏复苏情况,包括恢复心率的时间、心律恢复的稳定性等。

实验结果:通过对不同电流强度组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发现除颤电流强度对心脏复苏的影响是显著的。

在10mA组中,平均恢复心率的时间为15秒,心律恢复的稳定性较差。

而在40mA组中,平均恢复心率的时间仅为5秒,心律恢复的稳定性较好。

这表明较高的电流强度可以更快地使心脏恢复正常节律,并且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讨论:1. 电流强度与心脏复苏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较高的电流强度可以更快地使心脏恢复正常节律。

这可能是因为较高的电流能够更有效地刺激心肌细胞,促使其重新产生正常的电活动。

2. 电流强度与心脏损伤的关系:尽管较高的电流强度可以更快地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但它也可能对心脏组织造成一定的损伤。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权衡电流强度对心脏复苏效果和心脏损伤的影响。

3. 除颤仪的优化:通过本实验的结果,我们可以进一步优化除颤仪的设计,使其能够提供更准确、更安全、更有效的除颤操作。

例如,可以增加电流强度调节的范围,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较高的电流强度可以更快地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并且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学习除颤术实验报告
篇一:除颤仪的使用学习总结
除颤仪的使用学习总结
篇二:xin急救护理学实验报告
《急救护理学》
实验指导与实验报告
专业:年级:姓名:学号:
广州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20XX年2月
实验一救护技术
【目的要求】
1.掌握常用的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的方法。

2.熟悉止血、包扎法、骨折固定的原则。

3.做到止血有效,包扎松紧适宜、骨折固定有效。

动作熟练,轻巧、准确。

【实验内容】
1.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的用物准备。

2.受伤部位的评估。

3.常用四肢止血、包扎的、前臂骨折固定步骤与方法。

【实验用物】
病床单位及进口普通护理人模型、无菌纱块、各类型的绷带及棉垫、三角巾、多头带、治疗盘、止血带、止血带衬垫、夹板、记录牌、笔等,必要时备屏风。

【实验程序】
1.准备工作:
(1)操作者的准备:仪表、洗手、戴口罩。

(2)环境的准备:安静、光线充足、安全。

(3)病人的准备:核对病人、解释、评估、取适合体位并暴露伤口。

2.备齐用物至病人的侧患。

3.上止血带:
(1)大腿或上臂上1/3铺衬垫,扎止血带。

(2)记录牌上注明:上止血带日期、时间。

4.包扎:
(1)棉垫或纱布(视伤口而定)覆盖伤口,用绑带从肢体远心端向近心端包扎。

(2)包扎方法正确,外观美观,不违反原则。

5.前臂骨折固定:
(1)适当牵引;上夹板,分三段用绳索固定。

(2)上三角巾,使上肢处于功能位。

6.观察:肢体保持功能位置,肢端血运及止血效果良好。

7.整理、记录和评价。

【实验时间】年月日节次:
实验二气管插(:学习除颤术实验报告)管术
【目的要求】
1、掌握气道开放的有效手法及气管插管的用物准备。

2、掌握气管插管术的操作方法
3、做到有效通气,动作熟练,轻巧、准确。

【实验内容】
1、准备经口气管插管的用物准备
2、开通气道的常用方法及怀疑颈椎损伤病人的有效通气法
【实验用物】
病床单位及进口气管插管护理人模型、治疗盘、无菌治疗巾、喉镜、气管套管、牙垫、3m胶布、铜芯、10ml注射器、气囊面罩、一次性手套、听诊器、吸痰机连接管、吸痰管两条、无菌盅、生理盐水。

【实验程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