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手段的实验管理模式探索

合集下载

基于信息化环境的现代审计管理模式——集成化审计管理信息系统探索

基于信息化环境的现代审计管理模式——集成化审计管理信息系统探索
计算机审计
基于信 息 化环 境 的现 代 审计 管理 模 式
集成化 审计 管理信 息 系统探 索
审计 管 理 模式 的发 展 与创 新 信息化环境 的现代 审计管理模式—— 集 求 , 记录审计过程各环节重要信息 , 使审 ( 现行审计管理模式探析 一j 成化 、 网络化 、 实时化 审计管理模式 , 通 计过程具有高度可追踪性和可管理性 。 审计 管 理 所 涉 及 的 范畴 很 广 ,从 功 过科学化 、 规范化 、 制度化 、 人性化的现 3 计算机辅助审计功能。实施电子 、 能上看 , 包括计划 、 指挥 、 控制 和协调等 ; 代审计管理体系,构造 以审计业 务流为 财务数据 的采集转换 ,完成 审计抽样和 从 内容上看 , 有行政管理与业务管理 , 决 核 心 的 全 新 审计 管 理 模 式 。 与该 模式 的 数据 分析 ,实现现场审计作业数据与远 策 管 理 与 执 行 管理 ,任 务 管 理与 资源 管 相对应的实施系统则为 :集成化审计管 程审计机关之 间的数据交互和共享 ,为 理管理等等。 国现行的审计 管理模式 , 理 信 息 系 统 ( IM- Cm u rI er e 线 审计 人 员 提供 辅 助 与技 术 支 持 。 我 CA - o p t t a d e ngt 基本 』是原计划经济时代传统行政管理 A d a gm n) 本系统的 目标是在审 二 uiM t e et。 t m 4 联机分析处理功能。通过人机交 、 模 式 的延 续 , 已有很 大 的进 步与 改 良 , 计资源集成 、 虽 信息集成 、 功能集成 、 过程 互方式 , 对审计信息进行汇总 、 分析 , 辅 但仍远远落后于审计事业发展的需求 。 集成 和组织集成基础上 ,通过整合与优 助完成审计文 书的编写工作 ;利用系统 主要 表 现在 : 化, 建立一体化的集成系统 ; 在完整 、 先 智能化分析功 能,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类 1 各级审计机关很大程度还处在一 进 的信息技术解决 方案基础上 ,通过网 信息 ,并将监测信息转化为审计 监督 预 、 种 粗 放 管 理状 态 ,还 没 有形 成 科 学 、 系 络计算解决方案 ,实现审计机关在审计 警信号 ,或形成具有典型意义的综合报 统、 规范的审计管理体系。 如在计划管理 监督 、 审计管理、 电子政务以及信息交流 告 ,为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决策提供信息 管理上重计划制定 , 轻执行监督; 在信息 等环 节的一体化 ,全面提高审计 业务与 支持与服务 。 管 理 上 重统 计 结 果 , 轻动 态 变 化 ; 在质 量 审计管理的质量与效率 。 5 基础信息支持功能。建立审计业 、 管理上重 目标要求 , 轻过程管理 , 等等。 ( )IM 系统 需求 分析 一 CA 务支持数据库群 , 包括法律法规库、 审计 2 审计 管 理 基本 上 没 有发 挥 统 筹 规 、 根据集成化 、 网络化 、 实时化 审计管 专家库 、 审计案例库 、 审计对象库等 , 为 划、 资源调配 、 风险管理 、 质量控制等方 理 模 式 的 管 理 理 念 与 功 能 要 求 ,CA 整个审计应用 系统提供完整 、有效信息 IM 面 的作 用 。 系统应具备下列基本功能: 支持。 3 审计资源整体效能较低 。由于审 、 1 以行政公文流转 为核心的行政事 、 6 审计信息发布功能 。将审计机关 、 计 项 目管 理 不 够科 学 ,在 计 划 安 排 上仍 务处理功能 。实现上下 级审计机关及 同 管理的内容, 有选择地对社会公众、 上下 然 存在较多的交叉审计 ,增大了审计成 级政府机关之问的公文 流转 ,以及审计 级审计审计机关 、本级人 民政府等进行 本, 降低 了审计效率 , 增加了被审计单 位 机关 内部的公共信息、 文书档案 、 网上培 公告 、 通报 、 汇报 , 提供高效 、 透明、 廉洁 工作量。同时 , 由于组织结构不合理 , 不 训 、 人事信息等行政事务管理。 的政 务 管理 服 务 。 利 于 “ 盘 棋 ” 整体 使 用 审计 资 源 , 一 地 难 2 审计项 目动态管理功能。通过办 、 ( )  ̄ M 系统的 解 决 方案 二 CA 以形成审计合力。 公与审计业务的有机结 合 ,为审计管理 根据功能需求分析 , IM系统 由行 CA 4 审计机关虽拥有现代化的信息技 人员提供实时的 、动态 的审计项 目执行 政办公系统 、 、 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 、 审计 术 , 因缺乏有效的配套管理和应用 , 但 技 信息 ,实现审计项 目的实时监控与全过 支持系统 、 审计决策系统 、 政务公 开系统 术 优 势 还 不 能 完 全转 化 为 生 产 力 。我 们 程管 理 。遵循 审 计 署 5 令 、 号 令 的要 等五大模块组成 ,五个模块全面覆盖审 号 6 在 管理 模 式 上 基本 上 还 是 延 续原 手 工 作 系统功 能结 构 如 图 1 示 。 所 业 的模式 ,信息技术只不过是替 代手 工 的工具 ,并没有给审计管理带来 根本性

浅谈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

浅谈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

浅谈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摘要:自我国进入信息时代之后,不仅国家综合实力有了稳步提高,同时也带动了各行各业的飞速发展与技术转型,高校实验室的科学搭建,不仅能够辅助学生强化知识,甚至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成效。

不过,必须要注意强化高校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制定更为标准化、高效化、科学化的管理体系。

当然,高校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绝非朝夕之间便可完成,必须依赖行业内所有相关技术管理者共同努力,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用多元化、创新化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以此来加强高校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信息化建设;有效路径前言:实际上,任何正规的实验室系统,制定实验室管理制度时,都需要经过相关政策通过才可以公布实施。

另外,实验室应该严格规范教师、学生的标准化实验室行为,把每一位实验人员的行为规范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配套管理制度,只有制度落实到位,才能确保后续工作正常推动。

如下,笔者将结合自身多年来相关实验室管理工作实践,首先就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展开综合论述,分析当前我国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之中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从多个维度入手,分别探究在新时代优化高校实验室信心化建设水平的有效措施。

还望个人之见,能为广大技术管理同仁提供可行的一些参考建议。

一、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综述(一)实验室信息管理发展趋势就当前我国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各行各业以及社会大众的日常学习与工作几乎都离不开信息化,甚至进入到数字化转型阶段,开始智能化探索。

但在咨询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家对信息化的了解程度不尽相同,存在对信息化及信息化系统的认识模糊。

而今,“互联网+教育”的数字化时代已然来临,面对高校除了日常工作使用的校园门户、教务系统、报销系统外,各细分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也应紧跟时代脚步。

考虑到实验室是各大高校教育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理工类学科,而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方式存在诸多诟病,已然跟不上新时代教育体系的发展,严重者甚至影响到校园安全。

盂县第三实验小学:一场基于教育信息化建构的教研探索

盂县第三实验小学:一场基于教育信息化建构的教研探索

SHANXI EDUCATION盂县第三实验小学:一场基于教育信息化建构的教研探索文郭瑞祺郭润芳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盂县第三实验小学摸着石头过河,在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引导下,持续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路径。

学校紧紧围绕“整校推进”的核心理念,创新培训机制,逐级开展教育信息化建构的研修实践。

一、立足三年目标,擘画蓝图第三实验小学是几所农村小学合并转型而成的一所学校。

几年来我们守正创新、争优创特,成功跻身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之列。

在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方面,我们确立了“建设数字化校园,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形成“全面推进信息化办公,全员提升信息化素养,全力构建信息化校园”的“三全”发展模式。

根据《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指南》(下称《指南》),我校建构了“学用结合”的校本培训模式,着力推进技术创新课堂,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创新融合为抓手,以多位一体的精准测评体系等教育信息技术发展新机制,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教研、管理和服务的深度融合,实现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

我们设立“三年一贯”目标,努力向着构建“智慧数字校园生态”砥砺前行。

第一年,强化教师队伍信息化能力的培养和实践。

坚持面向全员,突出核心骨干教师,全面落实信息化教学研修目标,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专业素养。

第二年,逐步加强学校的信息化应用,强化信息化资源管理和建设。

以应用驱动教与学的信息化发展,全面提升教师与学生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学校的信息化教学应用达到常态化和优质化,实现师生信息技术的互动。

第三年,进一步提高学校信息化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创造条件开展“智慧校园”建设,使管理、教学、教研、培训实现“一条龙”发展,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智能化、品质化。

二、夯实保障措施,细化落实学校的信息化发展重在落实,更重在务实落地。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高校实验室是高等教育教学科研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培养人才、推动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传统的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化科技发展的需求,急需进行改革和创新。

高校实验室建设面临着设备更新、信息化管理、资源共享、人才培养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实现高效管理、提升实验教学质量,成为当前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重要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旨在从互联网+的角度对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如何借助互联网+技术手段推动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现代化转型,提高实验室资源的利用率和管理效率,为高校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更好的支持。

通过对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分析、需求分析和问题探讨,结合互联网+的理念和技术,探讨建立符合互联网+时代需求的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推动高校实验室数字化转型和信息化管理策略的实施。

1.2 研究意义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在互联网+环境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实验室作为教学科研的重要场所,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研究如何借助互联网+的技术手段,优化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将有助于提高实验室的教学科研效率,推动高校教育的信息化、数字化发展。

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如设备更新不及时、资源浪费严重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高校实验室的发展。

通过研究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可以探讨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和管理水平。

研究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也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提供实证支撑,推动实践经验的总结和传播。

通过对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研究,将有利于促进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推动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本文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问题进行深入探究的方法论基础。

制药企业质量管理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制药企业质量管理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制药企业质量管理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随着人们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制药企业的市场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良好的质量管理成为企业立足市场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制药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加强了探索和实践,不断推出新的质量管理模式,为保障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实现全覆盖在传统的质量管理模式中,常常将质量管理看作是“专家”的营业,企业其他员工只是负责生产和销售,缺乏全员参与的概念。

而在新的质量管理模式中,企业将质量管理纳入全员经营的范畴,构建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体系,每位员工都要参与到质量管理工作中。

从生产、销售到售后,质量要求是全方位、全过程的,每一个岗位、每一位员工都承担着质量管理的任务和责任。

通过全员参与的方式,企业可以在质量管理上实现全覆盖,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二、信息化手段,提升质量管理效率为了提高质量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许多制药企业开始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全流程管理,建立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生产、质量检测和销售的全链条信息系统。

通过信息化手段,企业可以将各环节的数据、信息实现精确记录,快速分析和处理,提升质量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规避风险,保障产品质量,为企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三、流程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在制药生产过程中,流程的优化是提高生产效率和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制药企业可以通过流程优化、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方式,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优化生产工艺,防范问题和风险的发生,保证产品的品质和稳定性,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四、标准化管理,提高质量稳定性在制药企业质量管理中,标准化管理是企业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手段。

针对不同的产品和服务,可以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建立起科学、系统、可操作、可跟踪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实现企业质量稳定性的提高,不断优化企业的管理、流程、产品和服务。

五、创新驱动,推进质量管理转型升级对于制药企业来说,创新是推进质量管理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

高校实验教学和管理新模式探索

高校实验教学和管理新模式探索

高校实验教学和管理新模式探索发布时间:2021-05-26T12:18:37.74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5期作者: 1卢杨2吴炀3刘喜梅[导读] 高校做好实验教学与管理模式的探索能够促进高校教学模式的革新1卢杨2吴炀3刘喜梅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实验中心;经济管理学院管科系浙江杭州310000摘要:高校做好实验教学与管理模式的探索能够促进高校教学模式的革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为国家与社会培养更多高水平人才。

本研究对高校实验教学与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其中主要问题为高校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知不明确、实验室管理模式落后、实验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性以及实验教学考核方式的欠缺。

结合这些问题,本研究对高校实验教学和管理新模式的探索进行了探讨,分别为正确认知实验室教学的重要性;加强实验室建设,促进校企融合;提升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水平;调整实验教学的内容以及改革实验教学考核方式。

关键词:高校;实验教学;实验管理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培养具备综合素养的实践性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建设做出贡献,高校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点部门,而高校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尤其是对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增加学生的实验教学比例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改革措施之一。

但随着实验教学比例的增强,如何对原有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提高实验室教学的有序性以及保障实验教学的安全性是保障实验教学能够有效落实的关键。

因此,本研究将围绕高校开展实验教学以及促进实验教学管理的新模式进行探讨,为相关的教学人员以及实验室管理人员提供参考。

1.高校实验教学与管理的现状分析1.1 高校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知不明确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往往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实验教学自身对学生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得不到正确的认知。

由于高校管理人员认知的偏差,而使实验教学的建设力度以及实验管理力度突显不足,尤其是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往往不能及时学习到新的技术,对前沿的科学技术没有一个良好的训练。

调研报告:基于信息化平台的社会基层治理模式创新探索和思考

调研报告:基于信息化平台的社会基层治理模式创新探索和思考

基于信息化平台的社会基层治理模式创新探索和思考随着城市化、信息化进程迅速加快,基层在城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凸显。

社区作为城市中最基础的组织,是连接政府和居民的桥梁和纽带,是城市开展基层工作的中流砥柱。

带着如何加快建立统一的村(社区)综合服务信息平台,提升基层治理信息化、现代化的初衷,我们进修班第三小组来到了宁波XX区,实地调研了白云街道“云服务””管理服务平台,参观了云服务大厅和指挥中心,听取了XX区政务信息资源中心介绍及其平台演示,通过看、听、访、询等途径,亲身感受了该区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社区减负增效工作的轨迹,正是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进程中的一个缩影。

本文从宁波XX区的实践入手,谈一些粗浅认识和想法,供参考。

一、推进社会基层治理信息化模式创新的背景近年来,各条线、各部门工作重心不断下移,纷纷提出工作进基层、进社区的目标,其目的初衷是把各种政府资源和公共产品直接输送到基层,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变味现象。

比如,一些部门将自身工作职责层层转嫁分解给基层和社区,并以检查、评比、创建等方式对基层进行考核,从“运动员”变为“裁判员”,导致基层疲于应付,不堪重负。

(一)问题导向倒逼治理启动从目前基层社区管理的现状和需求来看,存在较多问题。

以XX区为例,20XX 年前社区工作存在“六个多”问题:一是考核台账多。

社区96个大项工作中,有47项要求制作台账。

很多考核台账不仅数量多、要求高、规定细,还存在电子和纸质重复要求的现象,使得社区用于做台账耗费的精力多,浪费大。

二是创建活动多。

据统计,各条线在社区开展的创建活动共计41项,部分“创建”不完全符合社区实际,不贴合居民需求,社区不欢迎,居民较反感。

三是普查调查多。

20XX年—20XX年,社区共承担普查调查工作36项,其中一部分专业性较强,社区无法单独承担,如污染源普查、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地名普查等,但有关部门对街道、社区只作简单培训,难以保证工作质量。

高校信息化实验室管理新模式

高校信息化实验室管理新模式
二、 信 息化 实 验 室 管 理 模 式 的 提 出
台, 建立优 良的实验室才真正有助于达到一流大学的标准。 高校实验室作 为实践教学 的重要场所 ,已逐渐发展 成为 集教学 、 科研 于一体 的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的主要基地 。 高校实验室管理 整体水平 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 水平 、 科研水平 、 创新水平 和管理水平 。实验室管理的信 息化是突破高校 实验室传统管理观念和管理手段 、提高
基金 项 目: 1 . 山 东省 优 秀 中 青 年 科 学 家 科 研 奖 励 基 金 资 助 ( B S 2 0 1 1 DX 0 4 0 ) ; 2 . 中 央 高 校 基 本 科 研 业 务 费 专 项 资金 资 助
( 1 1 CX0 4 0 4 5 A) 。
T h e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I C T i n E d u c a t i o n 49
《 中国教 育信息 编辑部 : m i s @m o e . e d u . c n

高校信 息化实验室管理新模 式
陈 真. 王 钊
( 中国石 油大学【 华 东] 信 息与控制 工程 学院 , 山东 青 岛 2 6 6 5 8 0 )
摘 要 : 随 着 高校 教 学 改 革 的不 断 深入 . 传 统 的 实 验 室管 理 模 式 已制 约 实验 室信 息化 水 平 的 提 高和 创
实 验 室 管 理水 平 和充 分 发 挥 实 验室 功 效 的 必 然趋 势 。

信 息化技 术 的飞速发展 , 促使科 研 、 教学领 域必 须
建设协作创新 、 交 流共 享 、 高 效灵 活 的 信 息 化 实 验 室 。 实

高校文科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高校文科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高校文科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探索华南理工大学 赵苗苗摘要:本文立足对高校文科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实践,阐述了高校文科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意义,分析了高校文科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风险。

对高校文科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优化安全管理模式、强安全宣传教育、培养高质量实验室管理队伍三大方面对文科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文科实验室;安全管理;应急管理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49-0204-0002实验教学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培养高校文科人才的重要实践教学机构,文科实验室对于帮助学生加强对专业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培养学生专业实践探究能力,促进科研自由,推进学科专业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随着文科实验室建设进程进一步加快,建设规模逐步扩大,实验资源开放共享程度不断提高,高校文科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挑战也逐渐增大。

需要对实验教学中心安全管理实践进行反思和探索。

一、高校文科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风险高校文科类实验室设备种类增多,涵盖了计算机、多媒体设备、学科基础实验实训设备等主要硬件设施以及模拟分析软件、仿真软件等各类学习软件。

高校文科类实验室的潜在安全问题主要集中于资产安全、消防安全、用电安全、人身安全和网络安全等领域。

资产安全是实验室安全基础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实验室的硬件设施、设备、相关配件等的安全,通过加强实验室监控即可有效预防资产遗失或遭到人为侵害的管理目的。

消防安全和用电安全是文科类实验室最大的安全威胁,常常伴随着重大人身安全隐患。

因此,消防安全和用电安全成为文科实验室安全事故预防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应开展常态化安全宣传教育,防微杜渐。

在网络开放信息共享的大背景下,网络安全问题成为计算机实验室难以回避的挑战。

应引导学生严格遵守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规范,注意计算机实验室的数据安全,按要求进行病毒查杀,最大程度规避计算机被网络入侵或重要数据遗失的风险。

实验室传统管理模式基于网络技术管理模式比较论文

实验室传统管理模式基于网络技术管理模式比较论文

实验室传统管理模式与基于网络技术管理模式的比较摘要本文对基于传统管理模式和基于网络技术管理模式的实验室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管理内容和管理效果进行了比较。

列举了在实验教学管理、实验室日常管理、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实验室安全防范和实验教学评价等方面两种管理模式的不同。

关键词管理模式网络技术实验教学档案管理教学资源高等学校实验室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基地,是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课堂。

其中,实验室管理模式、管理手段和机制反映了一个学院在实验教学方面的综合实力。

将网络等信息化技术全面地应用在实验教学与管理领域,是提升和深化实验教学的改革、实验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提高实验室整体管理水平的关键。

一、我院实验室传统管理模式的革新与提升近年来,我院在实验教学管理、实验室日常管理中逐步地引入了网络技术和信息化技术。

目前,实验教学管理模式和实验室运行机制基本实现了由传统方式到网络化管理的转型。

建立了网络化的实验教学和实验室日常管理平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有利于激励学生学习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管理机制,建立了学生自主选择实验项目和个性化学习的平台。

管理模式变更后,正在建立基于网络化技术的实验教学评价机制和实验教学资源开放运行机制及实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传统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阻碍了实验教学改革的深化。

随着我院实验中心规模的扩大、实验教学工作量的增加和服务领域的拓展,基于传统模式和手段的管理方法和运行机制的弊端突显,实验课从排课、实验过程考核到学生成绩管理都处于离散状态。

不但增加了实验中心管理工作量,也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实验教学各个环节的管理处于分散、独立、不协调状态,这种管理模式不利于实验教学资源的共享,限制了实验中心开放服务的有效展开。

在传统的实验室日常管理中,实验中心的实验室档案管理、仪器设备管理、学生实验资料管理、实验课程管理、实验室运行记录管理、设备维护和运行监控、实验教学队伍管理、低值易耗品管理等主要采用手工记录。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实验室进行全面的、系统化的管理,以提高实验室的效率和质量。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实验室工作的不断复杂化,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已成为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概念、优势和应用以及存在的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概念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是指将信息技术与实验室管理相结合,对实验室的资源、设备、人员、实验数据等信息进行集中管理和优化利用的一种管理模式。

通过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实验室工作的高效、准确和可追溯性,从而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和实验效率。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核心是实验室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

这些系统包括实验室管理系统、实验设备管理系统、实验数据管理系统等,可以将实验室的各个环节进行集成和协调,实现实验室工作的流程化和自动化。

二、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带来了许多优势,对实验室的管理和科研工作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首先,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提高了实验室工作的效率。

通过实验室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可以实现实验室各个环节的自动化和流程化,减少了繁琐的手工操作和重复性工作,节省了大量时间和人力资源。

其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提高了实验室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信息系统的应用,可以对实验数据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减少了数据的错误和误操作,保证了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再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提高了实验室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通过实验室信息系统的应用,可以对实验室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监控和控制,提高了各项管理指标的可测量性和可控性,确保了实验室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最后,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促进了实验室与外部环境的对接。

通过信息系统的应用,实验室可以更好地与科研机构、企业和其他实验室进行数据共享和合作,推动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三、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应用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在实验室的各个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可满足实验室日常管理和科研工作的需求。

中学实验室有效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中学实验室有效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6 ) 填 写有 关 实验记 录
器在 进入 课堂 之前 都必 须经 过装 配调试 和操 作试 验, 确保 实验 教 学 正 常进 行 。每 次实 验 前 实 验 员 都要 仔 细检查 调 试 : 如 酒 精 灯 要检 查 灯 芯 是 否 已 烧焦 , 酒 精量 是 否 合适 , 酒 精 灯 能 否点 燃 ; 各 类计
优势 , 不仅 是学 校完 成教 学 目标 、 提高 教学 质量 的
必 备硬 件设 施 , 也 是衡 量 学 校 总体 办 学 条 件 的一
项 重要 内容 。
实验 室管理是 学校管 理工作 的重要组成 部分 。 作 为实验室 主任 , 我不 断在摸索如何 在传 统 的实验
室 管理基础 上 , 采 取更 加科 学 有 效 的管 理 模 式 , 通 过各 种有效 的措施 , 提 高管理效率 。我还 探索 充分 利用 实验室各 项资源 , 最 大 限度地 发挥 实验 室在实
2天在 网上 预 约 , 学 生 分 组 实 验 提 前 2至 3天 预 约, 实 验 员及 时安 排实验 。开学前 两 天 , 实 验室 主
任主 动 和各学 科 教 师 沟通 好 , 安 排好 开 学 第 一 周
的所 有 的 演 示 和 分 组 实 验 , 确保实验正 常、 完 好
开设 。
生 教研 组 的实 验教 学 进 行 科 学 有 效 管 理 , 强 化 实
学生 分组 实 验 。对 于 操 作 不 规 范 、 损 坏仪 器 的现
象及 时 纠正 。对 操 作 中有 困 难 的 学生 , 实 验员 要 协助 辅 导 。
验 室对 实验 教 学 的保 障 和 服务 功 能 , 从 而提 高 课 堂实验教学的效率 , 确 保 实 验 教 学 目标 的 完 成 。

基于网格化管理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探索_—_—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

基于网格化管理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探索_—_—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

2022年第3期总第555期No.3,2022SumNo.555 Journal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高校实验室是学校教学及科研人员开展科学研究、实验教学、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场所[1]。

随着国家对高校投入的加大,各高校实验室的数量、规模都在不断扩大,实验室的管理、使用人员逐年增多,随之而来的是,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问题也越发严峻。

实验室安全是实验室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它不仅关系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和国家、学校的财产安全,也关系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因此,如何构建更加完善、更加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体系,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隐患,避免安全事故发生,是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2]。

青岛农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是一所拥有70余年历史的农业院校,拥有农、工、理、经、管、文、艺、法8个学科门类,实验室也相应地涉及化学类、生物类、机电类和电子类等多种类型学科。

在多年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过程中,我校逐步形成了具备自身特色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

1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1.1安全意识缺乏,责任制难以落实目前,高校仍然存在“重教学科研,轻安全环保”的现象,师生安全意识淡薄[3],安全教育流于形式。

科研实验室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尤其不足,“不出事就是没事”的思想普遍存在。

实验室安全在二级单位考核、科研项目考核和科研人员考核中,所占比重不高。

在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安全责任制有时难以得到有效落实,具体原因包括:(1)奖惩机制不明确,学校往往只注重对人才引进、科研成果进行奖励,针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奖惩机制,导致安全责任制难以真正落实到位。

(2)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缺少统一标准,难以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有效考核评估。

1.2实验室管理专职人员配备不足根据教育部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要求:理(除数学)、工、农、医等类院系有专职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文、管、艺术类、数学等院系有兼职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4]。

民办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构建研究

民办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构建研究

民办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构建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民办高校实验室在教学科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构建对于提高实验室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实验室设备的更新换代,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实验室管理的需求。

探索新的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模式对于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民办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构建需要考虑实验室的特点和需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实验室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构建也需要关注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支持,以确保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模式的顺利实施和运行。

本研究旨在探讨民办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构建问题,为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通过对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概述、构建要素、案例分析、优势和挑战以及发展趋势的研究,希望能够为实验室管理者和相关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构建在民办高校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首先,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民办高校实验室也逐渐面临着信息管理的挑战和机遇。

构建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可以提高实验室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提升实验室的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从而推动民办高校的整体发展。

其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模式的研究对于探索高校管理模式创新、提升管理水平、促进管理现代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构建,可以为民办高校提供可行的管理经验和指导,有助于推动高校管理方式向信息化、智能化、创新型转变。

因此,本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促进民办高校实验室管理水平的提高,更在于为高校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新思路和借鉴。

2. 正文2.1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模式概述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模式是指在民办高校实验室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实验室资源、设备、数据等进行管理和运营的一种模式。

该模式通过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对实验室的智能化监控、资源调配、数据分析等功能,提高实验室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基于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基于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基于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一、引言目前,在高职高专院校范围内,越来越注重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因此,信息化教学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 那么,具体的信息化教学的模式到底是什么?我们在课堂上给学生授课的过程当中,到底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更加适合现在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们在多年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体会到,发扬信息化教学的优点,克服了其存在的不足,是我们一直努力的目标,信息化教学模式应用在课堂教学中的思路也越来越清晰.二、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我们知道,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要符合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特点,必须有适合于高职高专教育方向的优质的视频共享课程,必须有完善的网络平台供学生使用,方便与老师和学生Z 间的互动.第一、教育无界的思索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是偏向于职业化的发展方向,那么,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如何才能享受到与其他院校的学生一样的优质的教育资源,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专业实践的能力,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让学生能够在网上、手机上、平板电脑上学习,随时随地查阅学习资料,使它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优质学习资源、让所有学习者能够共享.第二、信息化教学模式走入课堂的思索信息化的技术应用在现今社会的各个领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校在办公、管理等领域都在应用信息化技术•但是,信息化技术还没有完全走入课堂,近几年,课堂教学也仅仅是由一支粉笔进步为粉笔外加多媒体的教学•现在,社会的发展趋势, 信息化技术必然会走进课堂,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为学生能够更加生动、更加有效的学习提供服务,提供平台•我们学院在信息化教学方面已然走在了前而,从2013年开始,我院的领导就开始为信息化教学打卜•基础,号召学院老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教学改革,老师们也对信息化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和实践.第三、信息化教学模式走入课堂的探索课堂教学改革针对于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出发点,在教学中,两个问题是我们教师一直思索的,一是课堂为谁而设立?二是学生在上课之前是否要做必要的准备?显然,一方面课堂是为学生而设立的,老师传授知识,努力的进行讲解,而学生接受多少知识不知道,通过作业也只能是只见其一,不见其二,不到课堂上课的学生就更加听不到老师的讲解.以前,我们会运用业余时间给学生补补课,大多数时候却是因为时间的关系不能补课了,学生就少上了一节课,有些课程就会慢慢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了•在此种情况下,使用信息化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节约了时间,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更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协作能力•另一方而,信息化教学更加强调课堂前的准备,做了充分准备的学生更加能掌握课堂里学到的知识,更加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培养和潜力的挖掘•预习是学生锻炼自主学习与自我发展的最好途径,学生独立学习的机会就是从预习中充分体现的,指导学生提前做好预习是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必要环节之一.第四、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实施1.寻找和筛选优质视频共享课程,可以使用录屏软件进行捕捉有关的课程片段,结合老师们自己制作的课件,进行课堂教学设置.2•把课堂教学的视频共享课程、多媒体课件以及课堂讨论的题目上传到网络学习平台,帮助缺课或没跟上的学生补回本节课.3.课堂上面对面的师生交流,转变成网络上的点对点即时交流,是信息化教学的网络学习平台的特点,它可以在任何一种环境下进行,在家里,在图书馆,等等.4.运用信息化教学模式,学生能根据自身的基础,提前学习、巩固学习和复习性学习,使得学生能够有方向、有目的、有指导的进行学习,不至于不知道从哪里入手,找不到方向.第五、信息化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探索学生利用教学视频,根据自身情况來安排学习时间,控制学习进度,在课内和在校外都能看老师的教学视频讲解,还可以在轻松的环境屮进行,给那些由于种种原因来不了学校或者课堂的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快进或慢放或停顿,进行思考和记录笔记,可以在平台上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互动交流,互相学习•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环境宽泛了,老师们也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网上进行答疑和交流,学生也可以在网上进行相互讨论,组成学习小组,老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学生的学习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也会得到时间上的保障,它能记下学生什么时间学习了,学习多长时间,作业交没交等等,家长也能在网上看到学生的学习现状,能更加放心•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管理自己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生涯进行规划,通过学习平台的记录,能够整理出自己已经学习了的知识,还有哪些没有学习,对自己的学习整体有一个完整的规划.三、高职高专院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成果第一、提升了老师自身的知识量: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开展使老师不仅拥有原来的知识,而且锻炼了课内外的指导能力,进行信息化教学,先要做好计划,再进行安排,选择优质视频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要实现信息化教学,老师们就要充分把握好各种共享学习资源,形成一个知识资源库,课内外老师都要进行关注,从培养学生学习知识延伸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些过程,对老师来说,本身就是学习.第二、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开展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因为学生要完成一节课的知识点学习,必须要有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由被传授知识过渡到主动学习和探索知识,这样的一个过程需要老师们的指导和培养. 通过信息化教学,学生获取的信息量大大增加,在独立处理问题方面有了更加清晰的方法和渠道.第三、奠定了学院持续性发展的基础创建新的教学模式,是学院发展的基础,也为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和新的途径•从简单的多媒体和粉笔的教学模式到信息化教学模式,是学院在教学改革方面的一个大的飞跃,为高职高专院校在课堂教学改革方而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使得现代化信息的运用更加贴近时代的发展,视野更加广阔.四、高职高专院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不足在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上,现在也是在探索阶段,还没有一个完整的模式供大家参考,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还有许多不足: 学生知识系统参差不齐,主动性和自觉性有待提高,老师们的控制力度不够,老师们在整理知识能力方面有待提高,目前仅仅是一部分班级在开展信息化教学模式,平台正在建设当中.五、对高职高专院校信息化建设提出的改进思路首先,要有一个整体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模板,对老师们进行培训,使得老师们在运用信息化教学模式上课时有一个参考,再根据自己班专业的特点进行改进.其次,在开展信息化教学模式Z前,在班级向学生介绍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点和要求,使学生有一个整体的清楚的认识,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是有要求的.最后,要求学院能够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多提供一些教学资源共享网站,多开通一些优质的论文网,让老师们提升运用知识和整合资源的能力,有更多的图书供老师们参考,给老师们配备优质的电脑和教学用具.结束语:我们在实践中知道,信息化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改进的过程•在信息化的时代,只有不断树立新的教育理念,贴近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教育才能有更广阔的天地•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老师要不定期的进行培训,提供培训平台•对学生的培养不能一成不变,要有更高的培养目标.。

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信息化管理的探索

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信息化管理的探索

三 、信 息 化 平 台 的构 成
养 ,适应社会对于高素质 、强技 能的大学教育的需求 。
技术 的课 程 设 置 。 比如 ,本 校是 一所 商 贸类 学校 ,商类 师 资力量较 强 ,所 以我 们 在 培养 学生 的 时候 主要 偏重 于商 务方 面 的培 养 ,所 以在课 程 设 置 中 ,我 们在加 强学 生信 息技术 能力 的 同时 ,主要安排 了 电子商 务原 理与实 务 ,市 场 营销 、推销实 务 、经济 法 、电子商 务英语 、国际贸 易 、物 流与配 送 、电子 商务案 例 分析 、电子商 务模拟 实训 、商务 网 站建设 、商业 数据 库等 课程 。使学 生在 校期 间 ,具有 以下几 种能 力 () 1 掌握市 场营 销 、商 品推销 与广 告策 划 、商务信 息处 理的 能力 。2 () 具有使用  ̄e e 事进出 口贸易 ,熟 练制作各种 出口单据 ,使用 E I t t m 从 D
功 能 ,充 分发 挥 了 实验 室 的 最 大 效 益 。
关 键词 :计算 机 实验 室 教 学 菅理
引 言
信 息化 平 台 实 验室 作 为实 验 教学 的平 台 和载 体 ,其建 设 和 管理 水 平直 接 决 定着 实 验 教学 质 量 的 高低 。 因此 ,实 验 室建 设 的指导 思 想 应 定 位于 实 用 、高 效 、节 约 ,着 眼 于构 筑 与 时代 发 展相 适 应 的信 息 化 环境 ,确保 实 验室 内部 知识 信 息从 创新 到 应 用各 环 节 间 相互协 调 与高 效 运作 。建设 的核 心是 将 教学 资 源 、教学 软 件 、实 验 室仪 器 设备 等 采 用现 代化 的手 段加 以 科学 管理 和有效 重 组 ,为实 验 室 管 理者 提 供 有效 的 网络 管 理环 境 ,为教 师 提供 有 效 的 网络 教 学 和 科 研 环 境 ,为学 生 提 供 有 效 的 网络 学 习 环境 。 实 验室 信 息化 平 台 ,服 务 于 “ 以学 生 为本 ,知 识 、能 力 、素 质 协 调发 展 ” 的实 验教 育 理念 和 “ 以能 力 培 养 为核 心 ” 的实验 教 学 观念 ,是一 个 开 放 、深 度 、学 术 、实 战多 方 面结 合 的平 台 ,是 个提 供 全 面 系统 的知 识 产 品 和知 识 服 务 的平 台 ,是 一个 既重理 论 更 重实 践 的平 台 , 也是 一 个服 务 于 知 识 经 济 、知 识 传播 、知 识 分 享 、知 识 学 习 、知识 创 新 和所 有 知 识者 的平 台 。该 平 台 打破 了 传 统 的实 验 室 管理 模 式 和 实验 教 学 方 式 ,充 分体 现 以 内 容 为主 、 学 生 优 先 、师 生 互 动 、资 源共 享 的 原则 。

信息化环境下实训设备管理新模式

信息化环境下实训设备管理新模式

信息化环境下实训设备管理新模式在信息化环境下,实训设备管理新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设备采购与选型、设备使用与维护、设备管理与监控。

首先,设备采购与选型是实训设备管理的关键环节。

在信息化环境下,实训设备的选型需要考虑设备的功能和性能是否满足实训目标以及适应信息化环境的需求。

同时,还需要考虑设备的互联互通能力,以便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协作。

在设备采购过程中,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集中采购,通过网络渠道获取设备信息并进行筛选。

其次,设备使用与维护是保障实训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在信息化环境下,可以通过设备管理平台实时监控设备的使用情况,及时掌握设备的工作状态,预防和解决设备故障。

同时,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设备使用记录和维护记录,对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维护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寿命。

最后,设备管理与监控是实训设备管理的重要内容。

在信息化环境下,可以利用设备管理平台实时监控设备的使用情况和工作状态,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和管理。

通过设备管理平台,可以随时随地对设备进行监控和管理,及时了解设备的使用情况,准确掌握设备的工作状态,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和问题。

同时,设备管理平台还可以对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潜在问题,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总之,信息化环境下的实训设备管理新模式主要包括设备采购与选型、设备使用与维护、设备管理与监控。

通过合理的设备选型、科学的设备使用与维护、高效的设备管理与监控,可以提高实训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寿命,保障实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信息化环境下的实训设备管理还可以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和管理,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110Internet Security互联网+安全高校实验室不仅是开展各项科研实验的场所,更为社会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基地。

经过一系列的推进和发展,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效果显著,但安全事故仍持续发生。

据统计,2001年—2020年期间,全国公开的实验室安全事故113起,其中600余人受伤,99人次死亡[1]。

这些事故多为实验过程中操作不当和实验室安全管理不到位等因素导致,为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敲响了警钟,同时,也说明高校实验室开展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形势紧迫。

一、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及现状(一)国家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政策要求2021年9月新颁布的《安全生产法》提出,生产经营单位要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确保安全生产[2]。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检查项目表》中提出,高校要采用信息化手段维护实验室安全,建设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用于实验室安全管理[3]。

(二)高校实验室规模随高等教育发展不断扩大的客观要求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促进了高校实验室规模的扩大。

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实践能力和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促使学生参加实验课程频次增加。

高校专业实验室作为学校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以及“双一流”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承担着繁重的实验任务。

高校实验室具有数量大、种类多、分布广等特点,不安全环节多且内容复杂,一旦发生事故,将会对社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和危害[4]。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三)以信息化建设改变传统落后管理方式的新技术要求随着高校实验室规模的扩大,传统安全管理方式存在对实验室相关安全动态数据掌控不够及时准确、对数据分析应用效率低下、数据信息共享程度差等问题。

传统安全管理方式过度依赖人的作用,不仅耗时费力,而且对安全管控的时效性、预警的前瞻性要求较高,有时甚至造成人为事故[5]。

基于信息化的开放教育综合实践环节教学管理的研究

基于信息化的开放教育综合实践环节教学管理的研究

基 于信 息 化 的开放 教 育综 合 实践 环 节 教 学 管理 的研 究
谢 馨
( 天滓广播 电视大学,天津3 0 9 ) 0 1 1
摘 要 :文章分析 了 目 前综合实践环节教 学管理 工作 中存在的 问题,参考流程再造理论 ,利用
信息技 术手段 ,以满足客户需求为 目标,提 出信 息系统设计设想 ,并依 此设 想实现综合 实践环
收稿 日期 :2 O一 72 Fra bibliotek 8 O— O 7
作者 简介 :谢馨 ( 8 ),女 ,天 津广播 电视大学教 务处 ,助 理研 究员。 17 一 9

3 ・ 2

馨 :基 于信 息化 的开放 教 育 综合 实践环 节教 学 管理 的研 究 表 1 0 7 2 0 学年 度综 合实 践环 节成 绩验 收情 况统 计 2 O — 0 8
第1 卷 第3 2 期
2 0 年 9月 08
J nO。n 乏inr i i J u n .。 _ a 。v n s O aI T n d d . iU 。 r T a _ a eI u e v u i O l 。 nr afa R eO vt s V
赣 淘 i 冀
综合实 践环节是培养 学生运用所 学的理论知 识 研究 、探讨 实际 问题 的实践 锻炼 ,是综 合考察学生 分析 问题 和解决 问题 能力 的重要教 学环节 。在远 程 开放教 育中 , “ 统筹规划 、分级办学 、分级管理 ” 的教学 与管 理模式 ,学 习过程 中学 生 、教师 和管 理 人员 的准永 久性分离状 态 ,成为加 强综合实践 环节 教学过 程管理和教学 质量监控 、实 现开放教育 应用 型人才培养 目标 的难 点 ,也是我们 亟须研究 的重 点 问题 。本 文拟从实 际管理工作 的视 角 ,聚焦 于综 合 实践教学管 理工作 的 “ 问题” ,参考流程再造理论 , 对开放教 育综合实践 环节的教学 管理工作需求 进行 分析 ,借 助计算机 网络通信 和多媒 体技术等信 息技 术手段 规范过程管理 ,提 出设计 具有双 向交 互功能 的综 合实践环节远 程教学管理平 台的设想 。 综合实践 环节教 学管理 现状 广播 电视 大学的办学模 式规定 了系统 要执行统 的教学与管理要求 。 自2 0年 秋季 ,天津 电大经 06 中央电大批准 开始 实施综合 实践环节教学工 作 的改 革试 点项 目,意在 发挥各分校 的能动性 ,充 分调动 分校 管理 的积极性 和责任意识 ,达到从教 学工作源 头保 证质量 的 目的 。试点项 目要求 由分 校组织实施 具体 的教学工作 和对成绩 的全员初审验 收 ,市校对 整个 教学过程 、指导教师审批 、答辩组织 实行统筹 规划和全面监 控 ,对初审合 格的成绩进行 抽查验 收 ( 综合实践环 节教学管理工 作基础流 程图见 图1 )。

基于超星学习通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基于超星学习通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基于超星学习通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教育教学的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信息化教学成为了当今教育领域的重要趋势,尤其在大学教育中,教学管理系统已经成为必备的工具。

超星学习通是我国当前最流行的一种教学管理系统,它的应用已经成为信息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超星学习通是一种具有多功能的教育平台,它提供了在线交流、在线学习、在线考试等多种信息化教学工具。

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超星学习通进行电子课件的制作、视频、音频的播放和教学内容的发布等多个环节。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超星学习通进行在线交流,快速反馈学习中的问题,并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互动。

超星学习通的应用为信息化教学模式带来了很多变化。

首先,它将学习解放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让学生不受时间和场地的限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并进行在线学习。

其次,学生通过超星学习通可以进行多元化的学习。

除了文本、图示等传统的学习方式外,学生还可以通过视频、音频、互动性教学等方式进行学习。

最后,超星学习通也可以降低教学成本。

传统的教学需要老师进行大量的复印和讲解工作,而教学成果也难以进行集中管理,超星学习通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集中管理和评估,降低了教学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

除了上述的优点,超星学习通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信息化教学需要配备相应的设备和带宽,而这对一些学校来说具有较高的成本,尤其是在肆虐的新冠疫情下,远程教学实行时无法确保所有学生都能有适当的设备和稳定的网络。

其次,信息化教学也存在管理难题。

由于其开放性和互动性,很难保证教学的质量和合法性,管理难度加大。

针对这些问题,超星学习通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和管理规范,保证教学的质量和安全。

总的来说,超星学习通的应用为信息化教学模式带来了很多机遇和挑战,特别是在疫情下这一教学工具的使用价值更为显著。

但是,在使用这一工具的过程中,需要有规范、有标准的运用,来保证教学的质量和合法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信息化手段的实验管理模式探索
作者:熊凡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5年第36期
【摘要】随着实验技术的发展与高校实践教学的不断改革深入,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已经逐渐不能满足目前的需要,在人才培养的创新上也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如何提高实验室管理的效率以及加速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大新课题。

本文就目前我国高校的实验室管理模式进行探析,对信息化的实验室管理模式进行展望分析,就如何将信息化实验室管理模型进行进一步普及展开探索,期以为同类高校实验室的管理可以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关键词】信息化手段;实验室管理;模式探索
1.引言
近年来高校实验室的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已得到逐渐显现,由于各所高校的实验室规模以及体制的不同,导致教学模式也各有不同,因而没有产生一个可以多方面指导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传统的纸质、手工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目前实验室的规模的扩张以及管理,引入信息化手段将对实验室的管理更加科学高效,提高实验室的资源利用率,为院校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同时,在授课过程中,目前院校所开设的“开放性实验教学”、“综合性实践教学”等环节中,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也无法对课程改革的需求有一个良好的衔接,这都表明对高效便捷的信息化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强烈需要。

本文以我校计算机学院实验室为对象,对信息化实验室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探讨。

2.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优势
2.1提高实验室管理效率
信息化实验室管理模式对于实验室的管理效率而言有了很大的提高。

首先,实验室的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以及工作负担都得到了很大的减轻,对于实验室设备机器问题的反应,也都可以进行更及时的反馈,并高效解决,这是传统实验室管理模式所不具备的优势。

再者,对于教师以及学生而言,都可以依托自主学习平台进行更好地良性互动,拓展学习的模式,加强自身潜能的开拓,教师也可以针对学生的问题及时解决,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2.2提高教学模式的创新
目前各大院校都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信息化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可以加速这一进程。

自主学习平台的搭建可以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及时更新的数字课程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参考,在网络课堂上进行系统的一门课程的自主学习,而教师则在后台起到一定
的监管作用,及时对学生的在线问题做出解答,线下也可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进一步评估和指导。

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是新一轮教学模式的创新开展,信息化实验室管理系统的搭建有利于提高教学模式的创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3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开放式的教学课堂以及越来越多的综合性实践课程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好地利用开放预约系统以及自主学习系统进行实验学习。

我校也增设了学生刷脸上机的功能,也可通过校园一卡通进行刷卡进入实验室,同时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考核。

对于学生参加各类实验类项目的大赛也有一个良好的技术设备的支撑,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对于本科生的毕业设计的多元化也有了一定的数据支撑。

3.构建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
3.1实验教学管理系统
我校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校园网的使用大范围普及,网络信息点也均已连接到实验室,此次结合实验室的使用特点以及计算机课程的创新改革,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在依托校园网的同时构建了“实验室信息管理平台”,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之上并开发集成了“实验设备管理系统”。

与此同时,搭建了配套的实验应用系统诸如自主学习平台、实验教学管理平台以及开放预约平台等等。

3.2创建自主学习平台
自主学习平台的建立主要依托于和SQL Server2005等技术,该平台的建立整合了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所需要的有效信息资源例如课程学习信息、在线答疑、提交作业、班级模块交流等模块,可以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自主安排时间进行线上学习交流,进一步提高实验室课程环节的考核和上课效果。

不仅如此,自主学习平台的搭建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数字教学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课程进行学习,如遇问题可以在平台上与在线学习的同学进行线上交流,或者给实验室管理员或者指导教师留言,这样就形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和交流,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堂学习的有机结合,使学生的成绩进一步提高的同时也增添了师生之间的互动。

同时,实验室管理员和任课教师可以及时监控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并根据具体情况提出进一步指导。

3.3创建实验设备管理系统
根据我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特点,利用ASP和Access数据库技术,以应用为中心建立了设备信息管理数据库,为教学设备的型号、位置以及运行情况做一个良好的监督管理作用。

实验设备管理系统可以对实验室内所有的设备机器进行记录,尤其是对于历史维修记录的存档,可
以为设备的寿命以及保养工作做一个良好的评估,并积极对设备机器进行定期维护保养,这些都可以为教师的实验室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技术支持保障,如若使用传统的实验室管理系统,则会给设备机器的维修保护工作带来不便。

4.结语
通过信息化手段对高校实验室进行管理是目前的大势所趋,传统实验室的管理已无法满足现在教师以及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信息化的管理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良性互动,更可以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创新和自主研发的能力。

同时,对于不断扩张的实验室的规模的管理也提供了更好的数据支撑,可以及时地为设备机器提供维护保修工作,减少给师生上课带来的不便。

只有不断地对信息化实验室管理系统进行修正、完善,才可以更好地满足师生的需要,也给实验室管理人员带来便捷,使信息化实验室管理系统发挥其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巧珍,徐全富,景作亮等. 浅谈化学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J]. 中国轻工教育,2006(F12):53-55.
[2]陈珊,陈润恩,栾长萍等. 高校实验室网络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0(8):93-95,.
[3]叶含笑.基于网络的小型助学平台设计与实现[J].中国校外教育,2009(7):166-167.
[4]赵兴浩,陶然,聂溟峰.电子信息类综合创新性实验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6):132-133,136.
作者简介:
熊凡(1977-),男,湖北武汉人,本科,实验师,研究方向:实验室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