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一、相关概念举例1.管理幅度2.决策3.管理4.非正式组织5.组织6.计划职能8.直线职能制结构9、管理层次10、领导11、沟通12、激励13、正强化二、单项选择题举例⒈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持这一定义的国外学者是( D )A 彼得·德鲁克B 泰罗C 哈罗德·孔茨 D法约尔2.部门化原则是组织设计遵循的重要原则,根据这一原则,组织划分部门的依据通常包括( A )A 职能部门化、产品或服务部门化、地域部门化、顾客部门化、流程部门化B 职能部门化、产品或服务部门化、地域部门化、流程部门化C 职能部门化、地域部门化、顾客部门化、流程部门化D 职能部门化、产品或服务部门化、业务部门化、顾客部门化、流程部门化3.万向集团公司既有汽车零部件业务,又有投资银行、汽车租赁、酒店服务等业务,不同业务市场差别很大。

即使汽车零部件业务,也有国内公司和美国、英国公司等地域差别。

最适合万向公司发展业务的组织结构是( D )A 职能型组织结构B 网络型组织结构C 矩阵型组织结构D 事业部型组织结构4.被管理学界称为“现代管理之父”是( A )A 彼得·德鲁克B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C 迈克尔·波特D 哈罗德·孔茨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的须序为( B )A.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社交需要B.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C.安全需要——生理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D.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社交需要6.以下哪种组织结构的成员存在接受双重领导的问题( D )A. 直线型B. 直线参谋型C. 事业部制D. 矩阵型7.组织规模一定时,管理幅度和组织层次呈( C )A.正比关系B.指数关系C.反比关系D.相关关系8.你认为防止不利于或有碍于组织目标实现的小道消息传播的最有效的措施是( A )A. 加强和疏通正式渠道,及时传递正道消息B. 切断小道消息的传播渠道C. 严厉处置小道消息信息散布者D. 严厉处置小道消息传播者9.下列几项活动中,哪一项不属于管理活动( C )A、部队中的班长与战士谈心B、企业的审计主管对财务部门进行检查C、钢琴家制定自己的练习计划D、医院的外科主任支持会诊10.决策者从最坏处打算,即使遇上最坏的情况,也能保证其盈利不低于某个水平,这种决策方法为( D )A. 大中取大法B. 后悔值法C. 机会均等法D. 小中取大法11.被称为“经营管理之父”,首次提出管理的5项职能和14条管理原则的是下列哪位管理学家(D)A 彼得·德鲁克B 泰罗C 哈罗德·孔茨 D法约尔12.管理学家(D )基于霍桑实验的研究,于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标志着管理学发展到了“以人为中心”的新阶段。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1.管理的首要职能是()(A)计划(B)组织(C)领导 (D)控制2.不属于管理的性质的是( )(A)二重性(B)技术性(C)科学性(D)艺术性3.不属于管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的是( )(A)管理科学的产生和发展(B)管理者及其行为(C)管理方法 (D)管理科学的应用4.不属于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泰罗(B)法约尔(C)梅奥(D)韦伯5.一般管理理论学说是谁提出的()(A)泰罗(B)法约尔(C)梅奥(D)怀特·贝克6.不属于管理科学理论内容的是()(A)运筹学 (B)系统分析(C)决策科学化(D)定性与定量7.决策程序的内容中不包括()(A)诊断问题(B)拟定法案(C)检验可行性 (D)评估效果8.下列选项中属于定性决策方法的是( )(A)判断选择法(B)盈亏平衡法(C)决策树法(D)头脑风暴法9.计划工作的作用不包括()(A)管理者进行指挥的依据(B)降低风险、掌握主动的主要手段(C)减少浪费、提高效益的重要方法(D)有利于统一组织成员的行为10.目标管理的局限性是指( )(A)重视参与管理(B)强调自我控制(C)目标制定困难(D)注重成果第一11.属于战略管理特征的是( )(A)全局性 (B)风险性(C)系统性(D)持久性12.组织设计原则中不属于纵向组织设计原则的是( ) (A)指挥链原则(B)管理跨度原则(C)集权与分权原则(D)工作专门化原则13.组织设计的权变因素不包括( )(A)战略与结构(B)规模与结构(C)技术与结构 (D)部门与结构14.职权分为三类,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职权形式的是()(A)直线职权(B)参谋职权(C)部门职权 (D)职能职权15.有效授权的要素不包括()(A)授权事项必须明确(B)遵循级差授权原则(C)适度授权(D)上下级之间要相互平等16.组织变革的类型不包括( )(A)结构变革(B)技术变革(C)人员变革 (D)管理变革17.关于企业文化的结构表述错误的是( )(A)潜层次的精神文化 (B)概念层的意识文化(C)表层的制度文化(D)显现层的物质文化18.下列选项中属于内容型激励理论的是()(A)需要层次理论 (B)期望理论(C)公平理论(D)目标设置理论1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行为改造型理论的是()(A)强化理论(B)挫折理论(C)归因理论 (D)双因素理论20.关于领导的地位和作用表述错误的是()(A)引导作用 (B)控制作用(C)决策作用 (D)激励作用21.不属于领导者权力构成的是()(A)法定权利 (B)奖赏权利(C)强制权利(D)组织权利22.属于领导行为理论的是( )(A)领导四分图理论(B)菲德勒权变模型理论(C)赫塞-布兰查德的情景领导理论(D)路径-目标理论23.协调的方法与途径不包括( )(A)会议协调 (B)现场协调(C)结构协调(D)员工协调24.有效沟通的实现不包括( )(A)缩短信息传递的途径 (B)选择适当的沟通方式(C)创设有利情景 (D)进行情绪管理25.根据控制的时机和目的不同分类后不包括( ) (A)前馈控制 (B)同期控制(C)反馈控制(D)跟踪控制26.不属于创新性思维表现形式的是()(A)理论思维(B)跳跃思维(C)多向思维(D)逆向思维27.不属于创新原则的是(A)创新与维持相协调的原则(B)开拓与稳健相结合的原则(C)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D)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原则28.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不包括( ) (A)系统思考(B)自我超越(C)建立共同愿景(D)个体学习29.顾客关系管理涉及的方面不包括()(A)管理层集体进修(B)产品信息问题(C)产品问题 (D)消费者意见的处理30.供应链管理方面不包括()(A)供给合作伙伴的选择(B)信息共享(C)共同实施物流战略 (D)跨区域联盟二、判断题:(每个2分,共10分)1、霍桑实验主要研究外界因素与工人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2、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只重视物质技术因素,忽视人及社会因素,没有看到工人的主观能动性及心理因素在生产中的作用。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考试必备)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考试必备)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考试必备)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考试必备)11.直接改变企业相对于竞争对手的实力为目的的项目活动称之为“制定战略”2.战略制定通常包括战略分析,战略设计,以及战略部署和展开等环节。

3.制定战略的核心是要正确地提出和回答问题。

4.外部环境分析包括一般环境分析和产业环境分析。

一般外部环境或宏观环境,是指给企业造成市场机会或威胁的主要社会因素,对所有企业都会产生影响。

一般环境分析又简称为PEST分析,即政治与法律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以及技术因素。

产业环境是对企业经营活动有直接影响的外部环境。

主要的分析内容和方法有产业组织分析,市场细分和竞争对手分析。

5.企业的核心能力是竞争对手无法迅速模仿的能力,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核心能力表现在:①具有建立电子商务网络和系统的技能②迅速把新产品投入市场的能力③更好的售后服务能力④生产制造高质量产品的`技能力⑤开发产品特性方面的创新能力⑥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反应⑦准确迅速满足顾客定单的系统⑧整体各种技术创造新产品的技能等。

6.战略分析就是要理清企业外部的机会和威胁,内部的优势和劣势,回避威胁克服劣势,利用机会发挥优势,为制定战略打下良好的基础。

7.战略设计与展开:①使命:是社会对该组织的基本要求,各种有组织的集体活动都应当由一个使命。

使命表明组织是干什么的,应该干什么②目标③战略:是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动方针以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④政策:是组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时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动的方针和明文规定⑤项目⑥预算:作为一种计划,是以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一种报告书,它也可以称之为“数字化”的计划⑦程序:规定了如何处理那些重复发生的例行问题的标准方法⑧规则:是针对具体场合和具体情况允许或不允许采取特定行动的规定。

8.波特提出三种竞争战略:①总成本领先战略,是以低成本取得行业中的领先地位(麦当劳)②差异化战略(方式:树立名牌形象、设计产品技术特点、性能特点和在顾客服务上别具一格等)③集中化战略:(是主攻某个特殊的细分市场或某一种特殊的产品。

管理学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共

管理学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共

管理学复习资料①管理科学是一门运用多学科,多领域的理论、方法、技术和知识的综合性交叉学科,是一门现代运用科学,其目的是研究人类在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活动方面的动态复杂和创新的社会行为及其规律。

㈠管理科学的基本特征1.是在管理理论丛林基础上形成的管理理论知识的系统化2.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综合交叉科学3.是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知识体系4.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5.是一门边际科学又是一门基础理论科学㈡管理科学研究方面1.合理协调和组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2.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3.协调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的产生:【管理是在人类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而发展】①管理是人类群体活动的产物。

实用文档②管理是人类智慧的产物。

③管理是客观需要的产物。

小知识:ⅰ有据可考的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管理活动:公元前5000年,幼发拉底河流域的闪米尔人。

ⅱ中国古代最早的管理活动:商代——指挥作战。

周朝——设立三公六卿五官2、人类活动的特点:①目的性②依存性③知识性3管理的必要性(在我国):①作为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将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

②作为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落后是阻碍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③高度专业化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国家和企业建立的基础。

④实现预期目标都需要全体成员的长期共同努力。

⑤近几年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的应用和普及。

4、管理的概念管理主体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对管理客体实施整合,协调以达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内涵:①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②管理应当是有效的③管理的本质是协调④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5、管理的基本职能:P13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过程性职能(主干型职能):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实用文档功能性职能:领导协调控制沟通创新【在过程中同时起作用】6、管理的特征:①两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见16-18)②普遍性③组织性(前提两个人以上的共同劳动,共同目标)7、管理的要素:人员(核心)资金物资时间信息(纽带)环境(空间)8、管理的作用和任务作用:①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第一篇: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0054】管理学原理考试复习科学管理理论与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观点、X理论与Y理论关于人性的假设,计划工作、组织工作、人员配备、领导工作、控制工作应遵循的原理,等等。

16。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经济建设与改革的主要任务,管理是关键,必须先行。

⑵学习和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

只有掌握管理理论与方法,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取得成效。

⑶学习和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专业化分工将更加精细,社会化大生产将日益复杂,所有这些都需要更加科学的管理。

17 计划职能归企业管理当局,现场工人则从事执行职能;⑺职能工长制。

将管理工作细分,每一工长只承担一种职能;⑻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即,上级管理人员把一般日常事务授权下级管理人员处理,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权。

32-34 泰罗的职能工长制为以后职能部门的建立和管理专业化提供了基础。

33 对科学管理理论做出重要贡献的还包括⑴巴思。

数学家,为泰罗的工时研究、动作研究、金属切削试验等提供了理论依据;⑵甘特。

他提出的“甘特图”是当时计划和控制工作的有效工具,为计划评审技术(PERT)奠定了基石;他提出的“计件奖励工资制”弥补了泰罗差别计件工资制的不足。

他还很重视管理中人的因素;⑶吉尔布雷斯夫妇。

在动作研究和工作简化方面贡献突出。

吉尔布雷斯被称为“动作专家”;⑷埃默森。

提出了提高效率的12项原则。

35 科学管理的研究范围仅限于劳动作业的技术过程,没有超出车间管理范围。

35 法约尔的代表作是《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他关于管理职能的划分,对管理学研究影响深远。

他还是一位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先驱,是伟大的管理教育家。

法约尔被称为“管理过程理论之父”。

37,40 法约尔的管理思想⑴企业职能不同于管理职能。

任何企业都存在六种活动,即技术、商业、财务、核算、安全与管理活动,管理是其中之一。

下级人员的主要能力是具有企业特点的职业能力,上级人员的主要能力是管理能力;⑵管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管理学原理考试复习资料

管理学原理考试复习资料

管理学原理内容串讲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管理的概念及期其基本特征一、什么是管理(名词解释)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组、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寮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多选)二、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

(单选)管理或者管理活动是否存在,必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两个人_________ 致认可的目标。

(单选)(2 )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3)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管理的作务是: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中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多选)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通过承担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五项基本职能或工作,来实现管理的任务。

(单选)(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三、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单选)管理是一种艺术,这是强调管理的实践_________第二节管理的性质一、管理的两重性(单选)管理的两重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单选)管理的两重性反映出管理的必要性和目的性(单选)管理是由许多人协作劳动而产生的,它是有效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需的,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

(单选)管理体现着生产资料所有者指挥劳动、监督劳动的意志,因此,它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二、掌握管理的两重性,学习管理学和从事管理工作(简答)掌握管理的两重性,对于我们学习管理学和从事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认真总结我国在管理理论与实践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注意学习引进国外对我们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3)要结合实际, 随机制宜地学习与运用。

第三节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一、管理学及其特点(名词解释)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多选)一般来说,管理学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一般性。

(2)多科性。

00054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全

00054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全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泰勒给管理下的定义: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

2.徐国华等人认为: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3.组织是管理的载体。

4.管理的特性:①管理是活动不同于作业活动;②管理工作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③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5.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6.管理有效性的衡量:效率、效果7.管理者的角色:亨利明·茨伯格〔Henry.Mintzberg对此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所要担当的角色进行了仔细的研究,他认为实际管理人员的工作是在扮演十种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可概括为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和决策制定三个方面的角色。

1人际关系方面①挂名首脑角色:管理者履行礼仪性和象征性的业务时,如参加社会活动、宴请重要客户、带领有关领导参观企业。

②领导者角色:管理者激励、指导员工时。

③联络人角色:管理者与内部人员进行沟通、与利益相关者建立良好关系时。

2信息传递方面①监听者角色:管理者通过各种媒介寻求和获取信息以便更好的了解组织和环境时。

②传播者角色:管理者将获得的信息传递给其他组织成员时。

③发言人角色:管理者向外界,如股东、消费者、公众、政府发布组织的有关信息时。

3决策制定方面①企业家角色:管理者积极利用外部机会,不断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开拓新市场时;②混乱驾驭者角色:当管理者处理冲突或问题、调解各种争端时;③资源分配者角色:管理者合理分配组织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时间等资源时;④谈判者角色:当管理者为了组织的利益和其他组织或个人进行讨价还价、商定成交条件时。

〔7管理者的技能:①技术技能②人际技能③概念技能:是指纵观全局、洞察企业与环境要素间相互影响和作用的能力。

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1.亚当斯密:①提出了提出了"分工协作原理"和"生产合理化"的概念;②提出了"经济人"的观点。

管理学原理复习

管理学原理复习

管理学原理复习重要概念1.效率:指产出与投入之比2.效益:指目标的达成度,也就是产出满足需求的程度3.协调:使多个看上去似乎是相互矛盾的事物之间有机结合,同步和谐。

4.组织宗旨:一个组织中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并以一个或一组目标来表示,这个目的被称为组织宗旨5.组织目标:完成组织宗旨所需要达成的一个或一组目标6.管理环境:是指存在于组织内部与外部的影响组织业绩的各种力量和条件因素的总和。

7.决策:是为达到一定的目标,从若干个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或最佳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8.目标:人们期望在未来能够达到的一种状态或能够取得的成果9.计划:作为动词也可作为计划工作理解:管理者确定必要的行动方针,以期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实现目标的过程作为名词:指对未来活动所作的事前预测,安排和应变处理10.组织工作:根据一个组织的目标,将实现组织目标所必须进行的各项活动和工作加以分类和归并,涉及处合理的组织结构,配备相应人员,分工授权并进行协调的过程11.组织结构:组织的框架体系,是一个由工作,责任关系,沟通渠道所构成的系统12.组织设计:进行专业分工和建立使各部分相互有机协调配合的系统结构的过程13.职责:指组织对某部门或岗位的功能要求,或某部门和岗位应该完成的工作,应该达到的工作要求14.职权:组织成员为了履行岗位职责所拥有的开展活动或指挥他人的权利15.人员配备:组织通过对工作要求和人员素质的分析,为每一个岗位配备合适的人员以完成实现组织目标所需开展的各项工作的过程16.职能权力:某一岗位或部门根据高层管理人员的授权而拥有的对其他部门或岗位直接指挥的权力17.直线权力: 组织中上级指挥下级工作的权利,表现为上下级之间的命令权力关系18.参谋权力:组织成员所拥有的地向其他组织成员提供咨询或建议的权力,属于参谋性质19.支配权:指管理者在其分管的工作范围内确定工作目标,建立相应组织,制定规章制度,分配资源,组织开展活动的决策权和对下属的工作调配权20.强制权:是和威胁相联系的迫使他人服从的力量。

《管理学原理》复习要点

《管理学原理》复习要点

《管理学原理》复习要点考试题型一、判断题(1*10=10)二、单项选择题(1*15=15)三、简答题(5*4=20)四、计算画图题(10*2=20)五、案例分析题(10+15=25)六、论述题(10*1=10)复习要点一、管理概述1、管理的定义及其产生的原因。

结论1:从形式上看,管理是一个说不清楚的东西;结论2:从内容上看,管理就是协调;结论3:管理的实质是实现目标的一种手段;结论4:管理的功能就是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结论5:管理就是管人理事;结论6:管理是由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组成的系统过程管理产生的原因在于欲望的无限与资源有限间的矛盾;2、管理的基本职能。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3、管理者的分类(按地位)及其职责。

高层管理者对组织负全责,主要侧重于沟通组织与外部的联系和决定组织的大政方针。

注重良好环境的创造和重大决策的正确性。

中层管理者承上启下。

主要职责是正确领会高层的指示精神,创造性地结合本部门的工作实际,有效指挥各基层管理者开展工作。

注重的是日常管理事务。

基层管理者主要职责是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人员,保证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计划和指令。

他们主要关心的是具体任务的完成。

4、管理者的职权:支配权、强制权、奖赏权。

5、管理者应具备的三种基本技能。

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二、管理思想的演变1、西方管理思想的整体图像。

2、科学管理理论、人群关系理论分别由谁提出?称号、国籍、著作?该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泰勒科学管理之父美国《科学管理原理》梅约行为科学的创始人美国《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科学管理的核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工人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劳动方法、工具、材料的标准化. 企业中除了存在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差别计件工资制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满意度职能工长制例外原则3、一般管理理论、官僚组织理论分别由谁提出?称号、国籍、著作?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法约尔现代经营管理之父法国《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韦伯“古典组织理论”的创始人《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他认为管理的成功取决于是否灵活地贯彻管理的一系列原则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官僚组织结构理论”,或称“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4、定量管理思想和权变管理思想的基本观点。

《管理学原理》复习大纲.doc

《管理学原理》复习大纲.doc

《管理学原理》复习大纲第一篇绪论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管理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一)熟记:1、管理(P4-5)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五个基本职能(P4)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

(二)领会:1、管理的基本特征(P5-6)四大特征:(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3)管理有任务、职能和层次;(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2、管理的任务(P6)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3、管理的普遍性(P5)有组织活动的地方就有管理活动,有管理活动就有管理。

4、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P7-8)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体。

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具有系统化的知识,并用这些知识去观察事物,判定事物的本质,并通过继续不断的观察,验证事物本质的确切性。

管理的艺术性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是实现目标的有效方法或者“诀窍”。

第二节管理的性质(一)熟记:管理两重性(P8)管理的两重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

管理的两重性是指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反映出管理的必要性和目的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是指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有效组织共同劳动。

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共同劳动结果。

(二)领会:掌握管理两重性的意义(P9-11)(1)有利于总结我国管理理论与实践经验,更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有利于引进国外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3)有利于结合实际,发展管理理论。

第三节管理学研究的内容管理学(P11)一门系统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二)领会:1、管理学的特点(P11-12)(1)一般性;(2)多科性;(3)历史性;(4)实践性。

2、管理学研究的内容(P13-14)(1)从社会生产方式的角度研究管理活动的内外在关系;(2)从管理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3)从管理职能的角度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

管理学原理(第二版)复习资料

管理学原理(第二版)复习资料

第一章1、组织的含义:组织是具有既定目标和正式结构的社会实体。

2、管理的定义:管理是在一定环境中、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有效的利用各种资源,已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含义:1、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2、管理是在一定的组织中进行的3、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4、管理的客体是组织中的各种资源5、管理是一个过程。

6、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的目标。

3、管理的职能: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

4、管理的二重性:1)管理的自然属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也称为生产力属性,它是由一定的生产力状况决定的。

2)管理的社会属性。

管理的社会属性也称为管理的生产关系属性,它是指管理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反映一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要求。

表现为维护和发展生产关系的特殊职能,体现了不同社会制度下管理的个性。

第二章1、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1)工作定额原理。

2)标准化原理。

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的原理。

4)实行刺激性的报酬制度。

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变经验工作法为科学工作法。

6)实行“职能工长制”。

7)实行例外原则。

8)心理革命。

2、“经济人”:人的活动仅仅处于个人的经济动机,忽视企业成员之间的交往及工人的情感、态度等社会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社会人”:“自我实现人”:3、如何区分核心能力和非核心能力:1)价值性。

核心竞争力必须对用户看重的价值起重要作用;2)异质性。

一项能力要成为核心能力必须为某公司所独有的、稀缺的,没有被当前和潜在的竞争对手所拥有;3)不可模仿性。

其他企业无法通过学习获得,不易为竞争对手所模仿;4)难以替代性。

没有战略性的等价物。

5)延展性。

从公司总体看来,核心竞争能力必须是整个公司业务的基础,能够产生一系列其他产品和服务,能够在创新和多元化战略中实现范围经济。

4、企业再造:随着工作流程的重新设计,组织结构、员工素质、辅助工作的性质以及过去为这些不同的部门、不同工作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全部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就是企业再造。

管理学原理复习提纲完整版

管理学原理复习提纲完整版

管理学原理复习提纲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管理学原理复习提纲第一章管理概述重点内容一、管理的基本概念1、管理的概念2、管理的职能3、管理者的基本技能二、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1、科学管理理论、2.霍桑实验与人群关系论、3、X理论、Y理论4、管理科学学派、5、决策理论学派、6、权变学派第二章计划与决策重点内容一、计划1.计划的概念和内容要素、计划的分类,计划的作用;2.计划编制的程序3.滚动计划和目标管理二、决策1.决策的概念和类型,2. 决策的原则,决策的步骤,3.决策的理性限制及其克服。

4.决策方法。

第三章组织重点内容一、组织设计1.组织设计的概念2. 组织设计步骤、原则;二、部门化1.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2、部门化的概念、原则三、集权与分权1.集权与分权的概念2.集权与分权主要影响因素四、组织结构的类型组织结构的类型五、人员配备1.人员配备的任务2管理人员的选聘3管理人员的考评4.管理人员的培训第四章重点内容一、领导1.领导的概念及作用2.领导理论:领导方式的连续统一体理论、管理方格理论、权变理论二、激励1.激励概念与过程2.激励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3.激励实务:工作激励、成果激励、批评激励、培训教育激励三、沟通1.沟通的性质及其过程,沟通的类型、沟通网络2.沟通的渠道-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沟通的原则与方法,3.沟通的主要障碍第五章控制重点内容1.控制的概念及要求2.管理控制的过程3.常用的管理控制技术与方法复习题一、基本概念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C)A.提高管理水平B.提高人的积极性C.提高劳动生产率D.提高市场占有率2、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A)A.提高劳动生产率B.配备“第一流的工人”C.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D.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3、1927年到芝加哥附近的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一系列试验的是(A)A.梅奥 B.马斯洛C.麦格雷戈 D.法约尔4、梅奥的霍桑试验表明(D)。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
• 战略性计划的主要内容是:1、远景和使命陈 述 ; 2、战略环境分析;3、战略选择:如差 异化战略、一体化战略、成本领先战略
• 一体化战略——是指通过资产纽带或契约方 式,企业与其业务的输入端或输出端的企业 联合,或与相同的企业联合,形成一个统一 的经济组织,从而达到降低交易费用及其他 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目的的战略。
第四篇 组织
• 人员配备工作在管理中的地位及其重要性。 • (1)管理中的人员配备是指对主管人员进行恰当而有效地选拔、培训和
考评。其目的在于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结构中所规定的各种职 务,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实现组织目标。 • (2)人员配备是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与其他职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目标与计划是组织工作的依据,组织结构决定了所需主管人员的数量 和种类;适当的人员配备有利于做好指导和领导工作;选拔优秀的主 管人员也会促进控制工作;人员配备工作要采用开放的方法,不仅从 组织内部,也通过环境把各项管理职能有机地联系起来。) • (3)人员配备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首先它是组织有效活动的保证;人 是实现组织目标最重要的资源,主管人员在组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 用。其次,人员配备是组织发展的准备。适应组织目标和环境的变化, 人员配备工作还要对主管人员进行有效地选择、培训和考评工作,满 足组织未来的需要。
第一篇 总论
• 人际关系理论——霍桑实验 • 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 • (1)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 • (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是提高生产效率的
关键; • (3)企业中实际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 • (4)人的行为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 • (5)企业领导应采取新型的管理方法。
第一篇 总论
管理学原理复习 资料
第一篇 总论
• 管理是在环境不确定性和资源有限的情况 下,通过其他人的工作来有效利用资源以 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

管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管理概述1、什么是管理学?管理学具有哪些科学性质?答: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的现象、揭示管理的基本规律、探究管理的原理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性质:是一门以社会科学为主的边缘学科;是一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学科;是一门软学科;是一门应用学科。

2、什么是管理?怎样理解管理的属性?答:管理是管理者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以权利为依托,以可利用的资源为保障通过对组织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对组织活动科学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实现组织的目标过程。

属性—(一)自然属性:○1管理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般要求,是共同劳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2管理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具有特殊作用,即有机组合各种劳动要素并使其发挥各自的作用。

(二)社会属性:管理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只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和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具有维护和巩固的关系、实现特定生产目的的功能,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紧密相连。

3、简述我国古代思想的主要内容。

答:(一)先秦时期的主要管理思想流派有○1儒家流派,○2道家流派,○3法家流派,○4兵家流派。

(二)古代管理思想与实践有○1行政组织理论,○2经济管理思想,○3人事管理思想,○4系统工程思想,○5军事管理思想,○6行政管理思想。

4、简述管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答:自从原始社会万起开始,由于阶级、阶层和国家的产生,社会公共事务变得复杂多样,这样就需要建立一个有序的国内秩序和一个协调的国际秩序。

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逐渐萌芽了一些早期的管理思想。

文艺复兴后,随之资本主义的产生,出现了专门的论述管理的著述,管理思想基本形成。

18世纪后,随之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管理研究提供了丰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促进管理思想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5、欧文的人事管理思想对今天的管理有何启示?答:欧文的人事管理思想主要从人出发,他将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给工人提供廉价食物,实行职业技术教育,这样就极大的提高了工人的素质和工作积极性。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管理学原理是指针对组织管理和领导的一系列基本原则、理论和实践方法的研究。

本文将从管理的定义、管理的功能和管理的原则三个方面对管理学原理进行复习。

一、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核心是协调和整合有限的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

管理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等各个领域。

二、管理的功能1. 计划功能:通过确定组织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和方法,为组织的行动提供指导和依据。

2. 组织功能:将各种资源合理地组合起来,形成有机的整体,确保组织内部各项工作的协调和顺利进行。

3. 领导功能:指导和影响组织成员,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实现组织的目标。

4. 控制功能:通过对组织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组织实现预期的目标。

三、管理的原则1. 合理性原则:管理的行为和决策应该具备合理性,即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理性的思考来进行管理。

2. 目标性原则:管理的行为和决策应该以组织目标为导向,明确和具体地制定目标,并通过合理的计划和组织来实现这些目标。

3. 统一性原则:管理应该具备整体观念,将各个环节和部门协调起来,形成有机的整体,确保组织的协同运行。

4. 可操作性原则:管理要注重实践操作,即管理者的理论知识和理念需要能够转化为实际行动和可操作的方法。

5. 适应性原则:管理要随时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根据不同情况和需求进行灵活调整和变革。

4. 总结通过对管理学原理的复习,我们可以了解到管理的定义、功能和原则等方面的内容。

管理学原理为管理者提供了一系列的指导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提高工作效率。

在实践中,管理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原理,以期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我们‖打〈败〉了敌人。

②我们‖〔把敌人〕打〈败〉了。

管理学复习资料①管理科学是一门运用多学科,多领域的理论、方法、技术和知识的综合性交叉学科,是一门现代运用科学,其目的是研究人类在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活动方面的动态复杂和创新的社会行为及其规律。

㈠管理科学的基本特征1.是在管理理论丛林基础上形成的管理理论知识的系统化2.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综合交叉科学3.是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知识体系4.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5.是一门边际科学又是一门基础理论科学㈡管理科学研究方面1.合理协调和组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2.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3.协调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的产生:【管理是在人类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而发展】①管理是人类群体活动的产物。

②管理是人类智慧的产物。

③管理是客观需要的产物。

小知识:ⅰ有据可考的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管理活动:公元前5000年,幼发拉底河流域的闪米尔人。

ⅱ中国古代最早的管理活动:商代——指挥作战。

周朝——设立三公六卿五官2、人类活动的特点:①目的性②依存性③知识性3管理的必要性(在我国):①作为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将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

②作为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落后是阻碍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③高度专业化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国家和企业建立的基础。

④实现预期目标都需要全体成员的长期共同努力。

⑤近几年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的应用和普及。

4、管理的概念管理主体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对管理客体实施整合,协调以达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内涵:①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②管理应当是有效的③管理的本质是协调④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5、管理的基本职能:P13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过程性职能(主干型职能):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功能性职能:领导协调控制沟通创新【在过程中同时起作用】6、管理的特征:①两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见16-18)②普遍性③组织性(前提两个人以上的共同劳动,共同目标)7、管理的要素:人员(核心)资金物资时间信息(纽带)环境(空间)8、管理的作用和任务作用:①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是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③对促进社会发展,提高社会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任务:①实现本机构的特殊目的与使命。

②使工作富有活力并使员工有成就感。

③关心对社会的影响,承担社会责任9、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角色:人际角色—管理者必须扮演组织联络者的角色。

信息角色—监督者决策角色—决策者技能: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概念技能—吧观念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10、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对象: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方法作为研究对象。

方法: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发展一、管理思想的启蒙:以产业革命为分界线。

1、马基雅维里《君主论》①领导需得到群众的拥护②需有内聚力,向心力。

③具有坚强而深沉的意识④具有良好的品质与能力。

2、亚当·斯密 1776年《国民财富性质和原因研究》①劳动创造财富。

(揭示资本主义经营管理的本质)②劳动分工。

(好处:提高技能节省时间工具改进)③“经济人”观点。

(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反映)④生产管理化。

查尔斯﹒巴贝奇 1832年《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罗伯特·欧文—人事管理创始人二、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背景:管理理论系统的建立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称为“古典管理科学”和“科学管理理论”。

19世纪末出现了专门的管理阶层。

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原理》 1911年诞生观点:①科学管理的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泰罗创立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泰罗确定科学管理的原理方法的基础)②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③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在精神上思想上来个彻底的变革。

内容:工时研究标准化差别记件工资制职能原理(计划职能生产职能职能工长制)例外原理评价见P582、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新的管理理论 1916年《一般管理与工业管理》企业职能:【对物】技术职能商务(经营)职能财务职能安全职能会计职能管理职能管理职能:【对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计划:统一性联系性灵活性精确性组织:确定人与物的结构指挥:保证企业各人员能履行企业给予的职能协调:企业中人员团结一致,使企业活动统一和谐控制:保证企业中的运动符合既定的计划方针管理的基本原则:共14条见P60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命令统一领导员工个人要服从整体报酬公平集权等级链秩序平等人员保持稳定集中精神3、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韦伯是组织理论之父其著作有《经济史》《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个人崇拜式权威—神秘化组织传统式权威—传统式组织合理化法律化权威—合理化法律化组织三、行为科学管理理论1、早期的行为学家运用自然科学中实践观摩的方法,研究对自然,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的科学,其目的是通过研究人的行为的产生发展行为变化规律来预测,控制,引导人的行为达到充分发挥人的作用,调动人的积极性。

方面:个人行为研究组织行为研究领导行为研究人物:I.雨果·闵斯特伯格“工业心理学之父”1912年《心理学与工业效率》Ⅱ玛丽·福莱特利益结合原则形势法则协作原则循环影响Ⅲ利连·吉尔布雷斯《管理心理学》传统管理风格—管理者表现为合格的驱动者过渡管理风格科学管理风格—仔细的甄选职工2、人际管理学说⑴梅奥、霍桑的结论:①企业的职工时“社会人”②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手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③企业中实际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是影响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

④管理者要有人事管理能力⑤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正式组织:是指企业组织体系中的环节,是指为了实现企业总目标而担当明确职能的机构。

非正式组织:企业职工在共同工作、共同生产中必然产生相互之间的人群关系,产生共同的感情,自然形成一种行为准则或惯例,要求个人服从。

⑵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具体见P70~71 1943年《人类的动机理论》五种需求:生理安全感情和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⑶麦格雷戈的XY理论见P73~74⑷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见P72评论:①对人性做出了新的假设②开辟了管理科学新的研究方向与理论③为行为科学的形成奠基了基础问题:①否定了“经济人”的观点,肯定了“社会人”的观点②过分强调“非正式组织”的作用③强调“士气”决定生产效率,而“士气”决定于员工的满足度备:士气——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协作精神等结合成一体的精神状态第四节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㈠“管理科学”学派的特点①生产和经营等领域以经济效果好坏作为标准,即以最小的消耗获得总体的最大收益。

②衡量标准定量化,借助数学模型找出最优实施方案和描述事物的现状及发展规律,摒弃单凭经验和直觉确定经营目标与方针的做法。

③依靠计算机进行各项管理。

④强调使用先进的科学理论和管理方法。

㈡“决策理论”学派的特点(以统计学和行为科学作为标准)①管理就是决策②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㈢21世纪的管理—是一个不断创新的管理①管理指导思想创新②管理原则创新③经营目标创新④经营战略创新⑤生产系统创新⑥企业组织创新㈣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发展的新趋势①由国内管理向国际化管理转化②由科学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变③由首长管理向人性化管理转变④由政府管理向民营管理转变⑤由封闭式实体管理向开放式虚拟管理转变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第一节原理----某种客观事物的实质及运动的基本规律㈠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①客观性—管理原理是对管理的实质及客观规律的表述②概括性—管理原理是对包含了各种复杂因素和复杂关系的管理活动客观规律的描述,或者说是在总结大量管理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舍弃了各组织之间的差别,经过高度综合和概括而得出的具有普遍性、规律性的结论。

③稳定性—管理原理会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但它不是变化多端而是相对稳定的。

管理原理是确定的、巩固的,具有“公理的性质”④系统性—系统原理是管理的基础,人本原理是管理的主体,责任原理是管理的保证,效益原理是管理的目的。

㈡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①掌握管理原理有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避免盲目性。

②有助于掌握管理的基本规律。

③对于管理原理的掌握有助于迅速找到解决管理问题的途径和手段。

第二节系统原理㈠系统的概念—是指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一个系统至少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子系统构成。

特征:①集合性(系统的最基本特征)——构成系统的子系统称为要素,也就是说,系统是由各个要素集合而成的。

②层次性③相关性——系统内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㈡系统原理要点①整体性原理——系统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关系以整体为主进行协调,局部服从整体,使整体效果最优。

即整体功能大于个人功能之和。

②动态性原理——系统作为一个运动着的有机体,其稳定状态是相对的,运动状态则是绝对的。

掌握系统动态原理,研究系统动态规律,可以使我们预见系统的发展趋势,树立起超前观念,减少偏差,掌握主动,使系统向期望的目标顺利发展。

③开放性原理——充分估计到外部对本系统的种种影响,努力从开放中扩大本系统从外部吸入的物质、能量和信息。

④环境适应性原理——系统与环境交流,能够保持最佳适应状态,则说明这是一个有活力的理想系统。

⑤综合性原理——一方面是系统目标的多样性与综合性,另一方面是系统实施方案选择的多样性与综合性。

第三节人本原理㈠职工是企业的主体㈡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实现有效管理的途径—高度集权、从严治厂和适度分权、民主治厂职工参与管理的形式—通过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代表参加企业最高决策机构管理委员会或董事会。

通过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代表参加企业最高监督机构监事会。

广泛参加日常生产管理活动。

㈢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㈣管理是为人服务的。

第四节责任原理㈠明确每个人的责任—职责界限要清楚,职责中包括横向联系的内容,职责一定要落实到每个人。

㈡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议要合理①权限—明确了职责,就要授予相应的权力②利益—权限的合理委授,只是完全负责所需的必要条件之一。

③能力—是完全负责的关键要素。

(职责和权限、利益、能力之间的关系应遵守等边三角形定理P135)㈢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第五节效益原理概念:效果:投入经过转换而产出的成果,其中有的有效益,有的没效益。

效率: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效果的数量。

效益: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