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命观渗透的《细胞的癌变》教学设计
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 细胞的癌变(教案)
《细胞的癌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的确定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四大杀手”为:心血管病、癌症、糖尿病、艾滋病,据不完全统计,因病死亡的总死亡率中,癌症居第二位,仅次于心血管病。
依据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制定的内容标准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时,知识目标不宜要求太高,定为“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即可(了解水平)。
本节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癌症的防治是社会关注的问题,因此,应突出“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讨论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癌症防治的关系”等情感教育目标。
二、教学设计思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在教学中如何落实,是本节课教学的关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绝不像知识目标,能依靠讲解或讲授的办法来达到,应通过各种教学活动的过程来体验、培养。
这是以往教学中的弱项,必须通过评价的激励机制和导向作用来实现,充分发挥过程性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本着以评促改的思想,在学期的评价体系中设计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关的研究课题供同学选择,经过一学期的自主研究,到本节课时,同学汇报研究成果并将评议结果记入期末成绩。
题目为:1.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比较研究。
2.癌症发病原因的调查(或致癌因子的研究)。
3.吸烟与肺癌是否相关的研究。
课前进行不同家族癌症发病情况的调查。
三、教学实施的程序四、教学中的其他问题及对策1.教材中“问题探讨”的使用问题。
本案例因为课前进行了关于癌症的调查,没有通过“问题探讨”导入新课,而是通过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导入的。
“问题探讨”的内容可在探讨物理致癌因子时使用,使学生对日光浴的利弊进行辩证思考,并引发学生关注臭氧空洞这一全球性环境问题。
如果课前没有进行调查,也可以直接用“问题探讨”引出新课。
2.如果不提前进行研究课题的布置,本节课的教学方式一定要注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切忌只进行接受式学习,要按照探究性学习的思路组织教学。
程序可以为:(1)提出问题:癌细胞与其他细胞有什么区别?引起细胞癌变的致癌因子有哪些?细胞为什么会发生癌变?怎样预防癌症?(2)按照班级四个自然分布组选择不同问题进行讨论;(3)各组汇报小组意见;(4)教师点评、总结。
高一生物上册必修1《细胞的癌变》教案.doc
高一生物上册必修1《细胞的癌变》教案高一生物上册必修1《细胞的癌变》教案【一】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②能够认识分辨一些常见的致癌因子③理解癌症是基因突变的累积效应2.过程与方法①引导学生运用癌细胞的特征解释癌症的相关症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②通过引导学生对癌症相关资料进行查询、整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讨论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癌症防治的关系,懂得如何预防癌症,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正确对待癌症。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①癌细胞的特征②致癌因子2.教学难点癌症是基因突变的累积效应教学过程【导入】第四节细胞的癌变1.展示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乔布斯以及著名歌手姚贝娜的图片,指出两位名人皆是因患癌症逝世;2.当今社会,癌症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古人谈虎色变,今人谈癌色变,癌症为何如此恐怖,而它又是因何而产生?引出课题:细胞的癌变【讲授】知识目标一:癌细胞的特征展示资料1:海拉细胞系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癌细胞的特征1:在营养充分条件下,可以无限增殖——不死资料2:癌细胞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癌细胞的特征2:形态结构发生改变——变态资料3:癌细胞转移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癌细胞的特征3: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可以扩散转移探讨:1.从癌症的特征的角度思考,癌症病人为何会消瘦?2.要治愈癌症,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时期?【讲授】知识目标二:细胞癌变的直接原因——致癌因子提问:生活中,不要过度暴露在紫外线的照射之下,我们强调少吃腌制食品,定期注射乙肝疫苗,这是为什么?PPT展示日常易诱发癌症的实例和图片,并引导学生按自然科学分类原则进行分类。
学生根据幻灯片的指示并联系实际生活碰到的致癌因子,进行分类归纳: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指辐射致癌,如紫外线、X射线等。
化学致癌因子:无机物如石棉、砷化物、镉化物等;有机物如甲醛、煤焦油、苯等。
病毒致癌因子:如Rous肉瘤病毒,(感染乙肝的人患肝癌的几率要比正常人高很多)。
细胞癌变教案25
细胞的癌变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细胞的癌变”是人教版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最后一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编排在“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正常细胞的生命历程”之后,讲述了癌细胞的特征、致癌因子、致癌机理等内容。
细胞癌变是社会关注热点,也是生物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因此,本节课是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范例。
二.学情分析:本节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学生在学习“细胞的癌变”这一节之前,已经学习了有关细胞的成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等知识。
本节内容和学生生活关系密切,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但是学生在理解癌变机理时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2、辨别一些常见的致癌因子。
3、了解细胞癌变的原因。
能力目标:尝试分析比较图文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讨论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癌症防治的关系,懂得如何预防癌症,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
四.教学的重难点重点:癌细胞的三大特征,细胞癌变的原因。
难点:致癌机理。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六.教学过程七.板书第四节细胞的癌变一、癌细胞的概念二、癌细胞的特征1、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3、细胞表面发生改变三、细胞癌变的原因1、外因:致癌因子(物理、化学、病毒)2、内因: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四、癌症的预防五、癌症的诊断和治疗八.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1)联系实际,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受到癌症并不陌生。
如通过用名人患癌症诶去世进行导入,让学生举例说出听说过哪些癌症等。
(2)通过小组合作与讨论癌症的预防,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关注癌症病人,增强社会责任感。
2、不足之处:(1)教学过程中,教师讲的部分太多,没有很好的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2)课堂的掌控能力不强,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
4细胞的癌变教学设计教案5篇
4细胞的癌变教学设计教案5篇第一篇:4 细胞的癌变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
(了解)(2)说出几种日常生活诱癌的例子。
(了解)(3)说出至少一种癌细胞诊断和治疗的方法(了解)2、能力目标:通过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的比较,学会比较分析,通过讨论癌症案例解析,提高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讨论癌症如何防治和如何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养成不吸烟、不酗酒的良好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公民道德观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2)、致癌因子。
教学难点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区3. 教学用具多媒体4. 标签生物,教案教学过程[情境创设]播放一个细胞的生长、增殖、衰老、凋亡的过程的动画。
从动画中学生深刻认识到细胞是有一定寿命的,细胞的生长、增殖、衰老、凋亡是细胞的正常生理过程。
人没有长生不老,细胞有长生不老吗?当今世界人们谈癌色变,患病的原因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师生互动]教师:提供自学讨论提纲和案例,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25~P127的内容,重新整理加工知识结构。
(用PowerPoint演示) 1.什么是癌细胞?癌细胞有何独具的特征?2.你认为引起细胞癌变的致癌因子有哪些呢?根据下列案例分析是哪种致癌因子引起癌症?(1)臭氧层破坏导致皮肤癌患者增多。
(2)日本长崎、广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受原子弹爆炸影响,幸存居民经过29年的观察,发现粒细胞性白血病发生率明显增高,距离爆炸中心越近,发生率也越高。
(3)我国西北地区居民冬季烧火炕取暖,有时臀部皮肤发生癌变形成所谓“炕癌”。
(4)我国华北地区食管癌患者中有50%~73%有好热食的饮食习惯。
(5)3、4-苯并芘是煤焦油的主要致癌成分,存在于吸烟时烟草燃烧的烟雾、工厂的煤烟、汽车等内燃机排出的废气中。
4_细胞的癌变_教学设计_教案.doc
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2)了解致癌因子的种类。
(3)明确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增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强化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细胞癌变》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癌症的危害,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在将来的生活中更加珍惜、热爱生命,采取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2、致癌因子。
难点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区别。
3.教学用具4.标签|教学过程一、导入用多媒体展出“罗京、姚贝娜、梅艳芳、奥黛丽赫本”的图片,让学生说出人物姓名,并告知这些名人分别陨于哪种癌症。
学生活动:识别图中人物说出他们的姓名。
设计意图:以名人导入,活跃课堂气氛,并激发学生对癌症的关注。
二、探讨癌细胞的特征组织“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比较研究”课题组汇报。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解答加以评价和引导概括。
学生活动:学生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经过全体同学的质疑和探讨得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恶性增殖的“不死的细胞”;2.形状显著改变的“变态的细胞”;3.黏着性降低的“扩散的细胞”(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4.失去接触抑制性。
设计意图: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三、研究致癌因子组织“致癌因子的研究”课题组汇报。
可由老师引导按自然科学分类原则分为: 物理、化学、病毒三方面。
学生活动:学生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分类归纳如下。
1.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指辐射,如紫外线、X射线等。
2.化学致癌因子:无机物如石棉、碑化物、铭化物、镉化物等;有机物如黄曲霉毒素、亚硝胺、联苯胺、烯环炷等。
3.生物致癌因子:如Rous肉瘤病毒。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细胞癌变的原因的分析分析细胞癌变的原因,引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概念。
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
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组织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高中生物 《细胞的癌变》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细胞的癌变》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一、教材依据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六章,第4节二、设计思想癌症是人类健康的四大杀手之一,是当今社会人类关注的焦点,也是学生想要探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教材所阐述内容——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致癌因子和癌症的防治都比较直接,也浅显易懂,所以完全可以通过学生的阅读整理出相关知识点。
这部分内容可以分成两部由两个小组负责整理,并以WORD或POWERPOINT的形式呈现。
而课本以外的很多内容学生也抱有很大的兴趣,而且互联网上有很多相关内容,应此可以通过学生搜索并整理,而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
这些内容可以选取两个如吸烟和癌症、饮食和癌症,以及青少年防癌建议分别有两小组搜集整理,同样以WORD或POWERPOINT的形式呈现交流。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
2.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能力目标熟悉通过网络搜索,整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网上搜索和小组讨论交流,对癌症形成正确的认识,并选择正确的生活方式。
四、教学重点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2.致癌因子。
五、教学难点1.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区别。
2.通过网络搜索,整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六、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收集学生提出的关于癌症的相关问题,选取2-3个备用;3.搜集专题网站;4.网络教学平台。
七、教学过程本课时分为四个模块,分别展开:模块一:课题导入通过提出学生熟知的问题,引出课题,也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设计目的:由于书本所介绍内容浅显易懂,完全可以通过学生阅读掌握,因此,就有两个小组的同学整理进行交流。
而课前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但也有比较集中的也是很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比如,吸烟与癌症、饮食和癌症以及青少年如何防癌等等。
选择这些问题,学生兴趣比较浓厚,而且互联网上相关信息也比较多,便于学生查找。
由于学生对网络相对比较陌生,因此需要教师事先查找一些专题网站的网址,便于学生搜索相关信息,避免浪费时间。
细胞的癌变教案(教学设计)
细胞的癌变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细胞癌变的概念,掌握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2. 引导学生了解癌症的成因及危害,提高预防癌症的意识。
3.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细胞癌变的概念及原因2.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3. 癌症的危害及预防措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细胞癌变的概念、原因及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2. 教学难点: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其在癌症发展中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细胞癌变的原因和危害。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件:细胞癌变的相关图片、视频和动画。
2. 案例材料:关于癌细胞特征的案例。
3. 小组讨论工具:白板、马克笔。
【导入】(部分,您可以引入与细胞癌变相关的问题或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细胞癌变的概念及原因。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案例分析】1. 教师呈现癌细胞特征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关键信息。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作业布置】1. 请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癌症的预防措施。
2.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部分,您可以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以便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我国癌症发病情况和防治政策。
2. 引导学生关注癌症患者的心理状况,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3. 邀请癌症患者或专家分享经验,增强学生的抗癌信心。
七、课堂实践1. 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份针对校园的癌症预防宣传活动。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建议。
3. 总结实践活动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细胞的癌变教案(教学设计)
细胞的癌变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其与正常细胞的不同。
让学生理解癌细胞形成的原因,包括内因和外因。
让学生掌握癌细胞的生长、扩散和转移的基本过程。
1.2 教学内容介绍癌细胞的基本特征,如无限增殖能力、形态结构改变、细胞表面变化等。
分析癌细胞形成的原因,包括基因突变、环境因素等。
讲解癌细胞生长、扩散和转移的过程,以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1.3 教学活动通过展示图片和案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不同。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癌细胞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癌细胞的生长、扩散和转移过程。
第二章:癌细胞的特征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其与正常细胞的不同。
让学生掌握癌细胞的形态结构、细胞表面变化等特征。
让学生了解癌细胞的无限增殖能力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2.2 教学内容介绍癌细胞的形态结构改变,如扁平细胞变为球形、细胞核增大等。
讲解癌细胞细胞表面的变化,如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粘附力下降等。
分析癌细胞的无限增殖能力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以及其对治疗的影响。
2.3 教学活动通过展示图片和案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癌细胞的特征。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形态结构差异。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癌细胞的特点及其对治疗的影响。
第三章:癌细胞形成的原因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癌细胞形成的原因,包括内因和外因。
让学生掌握基因突变、环境因素等导致癌细胞形成的原因。
让学生了解生活方式对癌细胞形成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讲解基因突变是导致癌细胞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基因突变的原因和机制。
分析环境因素对癌细胞形成的影响,如暴露于致癌物质、紫外线辐射等。
介绍生活方式对癌细胞形成的影响,如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
3.3 教学活动通过展示图片和案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癌细胞形成的原因。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对癌细胞形成的影响。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预防癌细胞形成的措施。
细胞的癌变说课稿(大全5篇)
细胞的癌变说课稿(大全5篇)第一篇:细胞的癌变说课稿《细胞的癌变》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大家上午好!我是理科组14号选手,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细胞的癌变》,下面我就来谈一谈我的教学设计和构思。
(教材分析)《细胞的癌变》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1第六章第4节的内容,本章的思路是让学生了解细胞完整生命历程的同时,又能够认识到癌变是细胞生命历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
癌症既是生物学的热点,又是医学界与社会的热点,因此本节课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范例。
(学情分析)由于高中学生已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强,勤于思考,对生物这一学科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认为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为:1、简述癌细胞的特征。
2、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的致癌因子。
3、说出治疗癌症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则为1、学会从书籍或网络中搜集有关癌症的相关信息。
2、能够制定健康的生活方案。
而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则是通过教学,让学生正确对待癌症,关注癌症病人,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
(重难点分析)基于以上教学目标和学生已有知识,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癌细胞的特征,癌症的治疗,而教学难点则是理解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关系。
(如何解决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结合问题探讨和生活实际,以事例、图片等方式进行引导和启发,从而使学生掌握癌细胞的特征。
癌症的预防和生活紧密相关,我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然后讨论、分析,自主得出结论。
难点知识是本节课的新内容,且比较抽象,我采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变抽象为形象。
(教法和学法)教有所法,贵在得法。
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重点,攻克难点,我将结合生活实际,带着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并结合课本和多媒体演示,加强学生对重难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为了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带着教师设计好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阅读教材,合作解决问题,不仅体现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和课本的互动,也使学生对癌细胞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同时也渗透了对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指导,通过以上手段培养学生继承、发展和探究的科学精神。
《细胞的癌变》教学设计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打算
教学流程图
七、教学评价设计
通过设计的问题反馈进行评价:
1、你能说出什么是癌细胞以及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吗?
2、本节课哪位同学的发言内容对你最有收获,为什么?
3、你觉得你生活习惯中有哪些行为不够健康?
4、如何预防癌症,对于这个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八、帮助与总结
课前提示学生预习并收集与癌症有关的资料•,有条件的学生要求他们从网络上收集资料,课堂上多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多沟通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刚好的赐予评价和激励。
《细胞的癌变》教学设计
《细胞的癌变》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细胞的癌变》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第四节的内容。
本章的思路使学生了解细胞的完整生命历程,同时了解细胞的癌变是细胞生命历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
癌症既是生物学热点,又是医学界与社会的热点,因此,本节课是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范例。
本节知识与当今许多科技新进展热点问题都有紧密联系,因此能联系实际了解或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就显得很重要。
也会激发学生了解科学的积极性,也是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良好契机。
因此,本节课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落实尤其重要。
二、学情分析本节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他们关注生活,对生活中熟悉事物易接受;在知识方面已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细胞学知识,有利于本节课的开展。
但学生不能将生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很难使知识内化成指导他们健康生活的准则,并在情感上认同;在专业术语、抽象知识理解方面存在缺陷。
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区别以及致癌机理确立依据:两个名词在字面上极为相似,极易让学生产生主观意向上的混淆,二者的作用机理涉及到必修二甚至是大学当中所涉及到的知识,不易理解。
知识目标:描述癌细胞的主要特征;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的致癌因子;构建细胞致癌机理。
能力目标:学会从书籍、视频等途径中查询的相关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等理性思维;小组合作学会构建概念模型等科学探究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癌症病人,增强社会责任感;基于对癌症的了解,正确对待癌症,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
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概念模型建构教学法五、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完细胞,理解细胞增殖分化等相关知识后,为细胞癌变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因此课堂中运用课件演示相关内容,创设氛围,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使学生掌握观察法、辨析法、讨论法、总结归纳法、模型建构等学习方法。
六、教学思路(1)从个体癌症症状例子,导入新课(2)观看视频,总结癌细胞的主要特征(3)资料分析,构建致癌机理概念模型(4)总结归纳癌细胞的概念●教具准备1.收集有关癌症的资料及相关的图片视频。
高中生物 《细胞的癌变》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细胞的癌变》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一、教材依据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六章,第4节二、设计思想癌症是人类健康的四大杀手之一,是当今社会人类关注的焦点,也是学生想要探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教材所阐述内容——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致癌因子和癌症的防治都比较直接,也浅显易懂,所以完全可以通过学生的阅读整理出相关知识点。
这部分内容可以分成两部由两个小组负责整理,并以WORD或POWERPOINT的形式呈现。
而课本以外的很多内容学生也抱有很大的兴趣,而且互联网上有很多相关内容,应此可以通过学生搜索并整理,而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
这些内容可以选取两个如吸烟和癌症、饮食和癌症,以及青少年防癌建议分别有两小组搜集整理,同样以WORD或POWERPOINT的形式呈现交流。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
2.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能力目标熟悉通过网络搜索,整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网上搜索和小组讨论交流,对癌症形成正确的认识,并选择正确的生活方式。
四、教学重点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2.致癌因子。
五、教学难点1.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区别。
2.通过网络搜索,整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六、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收集学生提出的关于癌症的相关问题,选取2-3个备用;3.搜集专题网站;4.网络教学平台。
七、教学过程本课时分为四个模块,分别展开:模块一:课题导入通过提出学生熟知的问题,引出课题,也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设计目的:由于书本所介绍内容浅显易懂,完全可以通过学生阅读掌握,因此,就有两个小组的同学整理进行交流。
而课前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但也有比较集中的也是很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比如,吸烟与癌症、饮食和癌症以及青少年如何防癌等等。
选择这些问题,学生兴趣比较浓厚,而且互联网上相关信息也比较多,便于学生查找。
由于学生对网络相对比较陌生,因此需要教师事先查找一些专题网站的网址,便于学生搜索相关信息,避免浪费时间。
《细胞的癌变》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细胞的癌变》教学设计及反思(汕头市东方屮学陈扬)•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H标:1.知识与技能(1)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
(2)讨论癌症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生命的运动性、体会内因和外因对生命进程的影响。
(2)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和人类的健康问题。
•教学难点:癌细胞的特征、致癌因子•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展示各项有关癌症的数据讨论让学生通过了解癌症对人类生命健康的影响,激发学生兴趣讲授新课【讲述】指出癌症的产生是由于细胞的癌变引起,从血引入癌细胞的概念思考讨论由问题探讨引入新课探讨癌细胞的特征【展示】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区别【总结】癌细胞的三大特征经过全体同学的探讨得出癌细胞的主耍特征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细抑癌基因突变控 皿原癌基因突变失用作研究致 癌因子【讲述】致癌因子的分类 【提问】提供案例给学生分析分析案例通过案例加强学 生对致癌因子的 记忆以及运用 细胞癌 变的原 因分析【分析】分析细胞癌变的原因,引出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概念。
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 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
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组织细胞不正 常的增殖。
理解知识点理解癌症是基因 突变的累积效 应。
讨论癌 症的预 防和治 疗【分析】自己和家人的日常生活屮, 哪些做法会增加患癌的机会?有哪 些做法有利于预防癌症?1.汇报吸烟与 肺癌是否相关 的研究结果。
2 .学生根据课 前调查,寻找 一些致癌的不 良生活习惯和 饮食习惯。
培养学生联系实 际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小结小结并做练习巩固检查学生对本节 课知识点的掌握•板书设计:细胞的癌变致癌因子 预防 健康的 生活方式细胞癌变(癌细胞的特征)•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好的地方有:联系实际,贴近生活,使学生感觉到癌症并不陌生。
《细胞的癌变》教学设计
《细胞的癌变》教学设计课标要求描述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对致癌因子进行分类,说出正常细胞发生癌变的原因,关注恶性肿瘤的防治,搜集和交流防治恶性肿瘤方面的资料。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2)能够认识分辨一些常见的致癌因子。
(3)举例说明细胞发生癌变的原因。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讨论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癌症防治的关系,懂得如何预防癌症,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正确的对待癌症。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2)致癌因子(3)癌症的预防2.教学难点: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区别教学策略及思路:本节课主要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来优化课堂学习与教学,实现课程教学目标,融合运用引导启发、观察分析、联系实例等方法,配以多媒体、投影仪辅助教学。
本节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癌细胞及其特点、细胞癌变机理以及癌症的防治。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对“癌细胞”感兴趣,促动学生认识、学习癌细胞;癌细胞特点及致癌因子这两个知识点的教学,注重学生对资料的分析整合,癌症的防治和治疗则注重学生的小组活动。
为了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一些问题,课后还布置学生拟订家庭防癌的建议书。
课时安排1个课时(共40min)教学内容及过程正常细胞癌变细胞生分析图1、2、3,对学生图说话”加以评价小结。
当堂练习幻灯片演示日常易诱发癌症的事例和图片,并引导学生按自然科学分类原则进行分类。
结合细胞癌变机理图精讲: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细胞中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原癌基因由抑制状态变为激活状态,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癌细胞大量增殖从而引发癌症。
注意:癌症是多个基因突变的累积效应。
当堂练习常的增殖。
(2)根据幻灯片的指示并联系实际生活碰到的致癌因子,进行分类归纳。
1、物理致癌因子:辐射(紫外线、X射线、电离辐射等)2、化学致癌因子:无机物—如砷化物、铬化物、镉化物等;有机物—如联苯胺、烯环烃、黄曲霉素、亚硝胺等;3、病毒致癌因子:Rous肉瘤病毒,感染乙肝病毒可诱发肝癌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生命观渗透的《细胞的癌变》教学设计作者:蒋晓霞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18年第03期
[摘要]癌症既是生物学热点,又是医学界和社会的热点。
对于《细胞的癌变》一课,除了引导学生掌握癌细胞的特征、诱因及机制外,还应强化癌症与健康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知道预防癌症发生的途径,提高学生的防癌意识和生命观念,同时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共建健康生活观,促使学生心怀责任,提升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细胞的癌变;生命观;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
(2018)08008102
一、教材分析
《细胞的癌变》是北师大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七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内容重在给学生介绍癌细胞的特征、细胞癌变的机制及癌症的预防措施等。
教学中,教师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外,还应强化癌症与健康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知道预防癌症发生的途径,提高学生的防癌意识,同时教会学生判断自己现有生活方式是否健康,进而树立学生的健康生活观和生命观。
提升学生对癌症的认识,实现从只在言语上防癌向从生活细节处着手防癌的转变,这才是本节课最终要达成的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
癌症既是生物学热点,又是医学界和社会的热点。
平时生活中,学生对癌症也较为关注,但都处于了解水平,他们对细胞癌变的机制及为什么不良的生活方式会导致癌症的发生知之甚少。
高一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高峰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对其身心健康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针对这一学情,教师可结合教材中的文字资料及学生的已有认知找出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积极讨论不良生活习惯是怎样诱发细胞癌变的等问题,从现象揭露本质,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生活观,养成健康生活习惯。
三、教学目标
1.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几种常见致癌因子及细胞癌变的机制。
2.运用资料分析,讨论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癌症防治的关系。
3.探讨恶性肿瘤的防治方法,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培养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2)致癌因子的种类;
(3)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的作用;(4)癌症的预防。
2.难点:癌症的预防、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因癌症去世的十大女星”视频。
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视频中的明星都是因为什么而离世的?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体会了明星抗癌的艰难历程,感悟到在癌症面前生命的脆弱。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电影明星抗癌事例为切入点,点燃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对癌症的学习兴趣,同时引起学生对健康的关注,进而引出课题。
(二)小组合作,揭露本质
1.癌细胞的特征
展示三组癌细胞特征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各组图片中正常细胞与癌细胞的差异,总结出癌细胞的特征:不死的细胞、变态的细胞、易扩散的细胞。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刺激学生的感官,锻炼学生观察、分析、提炼信息、阐明事实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图文转化,将学生对癌细胞的认识提升到理解层次;让学生在对比过程中,认同结构决定功能(即“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2.细胞癌变的诱因
癌细胞与正常细胞间存在的这些差异是怎样形成的?引导学生结合教材“阅读与分析”和生活经验展开讨论,归纳诱发细胞癌变的因素:物理致癌因素、化学致癌因素和生物致癌因素。
[设计意图]在教材图表分析的基础上,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引导学生分析细胞癌变的诱因,让学生认识到不良生活习惯是引发细胞癌变的重要因素之一,明确事物的因果联系。
3.细胞癌变的机制
教师质疑:致癌因素是否一定导致细胞癌变?它是如何导致细胞癌变的?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小组展开讨论,找出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使正常细胞变成癌细胞,并分析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作用。
教师启发学生结合癌细胞的特征和致癌因素的作用尝试归纳出癌细胞的概念。
[设计意图]运用问题串、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让学生知道细胞癌变是内外因共同作用下导致基因突变所致的,同时让学生学会区别并找出内外因间的联系,利用所学知识自行建构癌细胞的概念,从而一改传统概念生成模式,正确掌握科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三)走进生活,共建健康生活观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有哪些方式可以降低癌症的发病率。
各小组成员在分享自己生活经验的同时,联系所学内容,在卡纸上写下各种防癌措施并向其他小组展示。
如: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愉悦的心情等。
针对癌症是不是“不治之症”的问题,学生也能快速从生活中找出实例进行证明,并归纳出治疗途径:化疗、放疗、手术切除。
[设计意图]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明确癌症发生与不良生活习惯的关系,知道可以通过哪些途径降低癌症的发生率,理解“病从口入”“癌症就在身边”及“癌症并不可怕”的辩证关系。
同时,坚信健康生活方式对获取健康的重要性。
利用基因治疗、生物导弹等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探究生物学的欲望,培养学生立志除癌的社会责任感。
(四)角色扮演,心怀责任
教师创设情境:如果你是一名防癌大使,请用一句话或广告语或一幅漫画进行防癌宣传。
各小组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发挥特长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最简洁的一段文字、一幅画让他人体会到预防癌症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运用轻松的角色扮演方式提升学生理论知识的转化与运用能力,体现理论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强化团队合作的理念。
通过角色扮演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感染周围的人,明确自己的社会
责任
和义务,并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生活的意识,让防癌、抗癌社会化和全民化。
六、教学反思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在学生已有知识背景下,对《细胞的癌变》一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与延伸,将教材内容与生活相融合,让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找到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动
机得到激发。
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形式多样的沟通交流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并引导学以主人翁的身份呼吁更多的人健康生活、远离癌症,充分体现对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之“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的渗透。
(责任编辑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