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必要性分析

合集下载

我国地方非政府组织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地方非政府组织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地方非政府组织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伴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及规范化问题,已经提到政府管理的议程上来。

迫切要求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大力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并同政府的改革、政府职能转变相结合,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的非政府组织,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创造更加有利发展机制。

本文从非政府组织存在的数量、规模、非政府组织自身能力、特点以及国际化程度等方面提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政府在法律环境、规范化的管理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和非政府组织的自律机制等方面提出应对的措施,使之推动非政府组织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发展政府管理随着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地方政府承担着越来越多的管理公共事务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

由于地方政府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能力有限,地方政府不得不考虑如何面对繁重的社会性事务来加强管理。

总结世界各国经验,成功的途径就是输出政府职能,为地方政府寻求合适的职责伙伴,在政府的监控下,由社会为政府承担越来越多的社会管理和服务的职能,来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以提高政府本身的治理能力和竞争力。

为此,发展非政府组织就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所谓非政府组织,“就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各种志愿性的公益或互益活动的非政府的社会组织。

”[1]我国非政府组织主要包括社会团体(互益性社会中介组织)与民办非企业单位(公益性服务实体社会中介组织)。

一、我国地方非政府组织发展现存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非政府组织迅速得到发展,据民政部2004年统计,截止到2003年年底,中国民政部门共登记各类非政府组织26.66万个,年均增长34%;其中社会团体与基金会合计14.2万个,基金会1300多家;民办非企12.4万个,年均增长23%。

[2]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发挥的了前所未有的作用。

但与社会发展相比,还远未能满足社会各种群体、和各种利益集团的需要;而且与国外相比,我国的非政府组织总量、质量、作用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且发展不平衡,速度较慢,国际化程度不高。

浅析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困境及对策

浅析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困境及对策

浅析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困境及对策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中存在着种种困境,这些困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民参与的深度和广度。

我们需要深入分析这些困境,找出对应的对策,使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更加顺畅和有效。

一、困境分析1.信息不对称公民在参与公共政策过程中,常常面临信息不对称的困境。

政府等权力机构往往拥有更多的信息资源,而普通公民却往往缺乏必要的信息来进行准确的分析和决策。

这导致了公众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被动性和局限性。

2.权力不对等在公共政策过程中,政府和社会组织等权力机构通常拥有更大的资源和话语权,而普通公民往往处于弱势地位。

他们很难将自己的声音真正传达给政府,更难以影响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

3.参与渠道狭窄目前我国公民在参与公共政策过程中的渠道相对较为狭窄,主要依赖于政府主导的形式化参与模式,对于一些非政府组织以及个人来说,寻求参与的渠道相对受限,这也限制了公众对政策的监督和建议。

4.参与意识不强相对其他国家的公民,中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意识相对较低,很多人对政策的决定和执行缺乏关注和参与。

这也制约了政策的民主性和公正性。

二、对策建议1. 提升信息透明度政府应当加强信息公开工作,扩大信息的披露范围和深度,使更多的信息能够为公众所知晓。

政府还可以通过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实现信息的实时更新和便捷查询,提高公众对政策信息的获得和了解。

2. 增强互动平台政府可以建立更多的互动平台,与公众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对话和沟通。

通过建立公民参与的制度化渠道,政府可以更多地征集和采纳公民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3. 推动社会组织发展除了政府主导的渠道外,我国应当鼓励更多的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政府可以给予这些组织更多的资源支持和话语权,扩大参与的主体范围,增加公众对政策的监督和建议。

4. 强化公民教育政府、学校和社会组织等各方应当共同加强公民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政治和政策的认知,培养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和能力。

NGO参与公共政策研究初探

NGO参与公共政策研究初探
N G O参与公共政策的必要性 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 非政府组 织( N G O ) ; 参与 ; 公共政 策
中图分类号 : I ) 0 3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2 0 9 5— 2 5 6 2 ( 2 0 l 3 ) 0 2 — 0 0 2 6 —0 4
0 引 言
个, 比上 年增长 3 . 5 %, 其业 务范 围涉 及科 技 、 教育、 文化 、 卫生 、 劳动、 民政 、 体育 、 环境保护、 法 律服 务 、 社
会中介服务、 工商服务、 农村及农业发展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l l
“ 服务 ” 与“ 倡导” — —是 国际 上 比较 常见 的对 N G O类 型 或 者 功 能 的基 本 概 括 , 如同 N G O 的两 条 腿 。 “ 倡导 ” 指 的是 N G O影 响公共 资源分 配和 公共政 策制 定 的过程 。为 了给公共 政策制 定 或实 施提 供参 考 , 他
但在 中 国 N G O的发 展 中 , “ 服务 ” 功 能普遍 表现 较 为 突 出 , 而“ 倡导” 功 能则 显 得微 弱 和不 足 。 中科 院 国情
研究中心康晓光也指出, 政府鼓励 N G O提供社会服务 , 但不允许他们组织集体行动或成为利益集团的代 表, 其结果是我国 N G O在组织集体行动、 代表群体利益方面极为薄弱。 [ 2 因此 , 如何在中国社会政治、 经济
三是建立自主自治的网络体系这一网络要求各种治理主体从大局出发依靠各自的优势和资源通过对话等运行机制来增进理解确立共同目标互信互励并共同承担风险最终建立一种公共事务的管理联合体因此那些关注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问题且活动于特定公共政策领域中的ngo的发展已成为新型治理或善治的关键被视为超越传统善政和统治概念及其实践的必行途径ngo参与公共政策是政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保障公共政策理论表明公众作为公共政策运行的主体其实际需求和基本利益是公共政策制订和保护的出发点公共政策的执行常常需要影响对象与施政者的积极合作而且任何一项政策颁布后能否符合实际的需要是否需要调整优化只能以现实的需要和民间社会检验才能做出判断只有当政策制定者充分考量了政策相对人的态度利益得失公共政策才最能体现社会需要最能为社会公众所接受众主动参与公共政策过程不仅会增加公众对政策运行的理解和配合还能有效提高政府的政策效率ngo则可以有效实现这一目的一方面政策过程首先要发现和确认政策问题然而大多数政策者所了解的信息有限而信息难免存在误传失真等问题ngo的参与则可以改善这种情况保证了所需信息的充分度准确性因为ngo直接面对各种社会问题最了解情况其信息传达和利益整合表述最真实同时ngo参与政策过程与政策者直接交流不失为政府或政策者提取信息的捷径作为政策群体之一公民个体参与存在种种困难如参与途径有限信息传递周期长信息失真代表性缺价值观趋同的个体抱团或参与符合自己价值观的社会组织其自律性中立性代表性程度较高更好地参与ngo参与公共政策是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内容之一现代公民社会的出现是社会多元化发展的一个必然在这样一个倡导普遍参与的社会公民只有在普遍参与过程中现代化的行为方式思维理念才能得到培养才能够有组织有渠道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诉求公民社会的核心涵义认为社会应独立于国家而存在或国家与社会应分离由于公民社会强调公民对社会生活的参与强调公民自愿结成组织以维护自身的权益因此ngo就成为民主国家捍卫个人自由和权利的有力武器朱莉费希尔在通过对87个第三世界国家ngo的分析结果显示

最新公共管理学案例分析

最新公共管理学案例分析

(一)公共政策的规划是指在原则指导下,对政策方案进行的设计、分析、整理、选择等活动过程。

公共政策的原则是指政策规划需要遵循的基本的原则。

主要原则①公正原则:指在政策规划是要兼顾相对主体利益,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利益地成全另一部分人②受益原则:指政策规划要切合公民实际,有具体的政策目标,使公民能从中得到益处。

受益是普遍性的,也有局部性的③系统性原则:指政策规划要从社会不同范围、不同领域、不同社会层次存在着的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出发,综合地、辨证地规划政策④权变原则:指政策规划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地认识影响政策规划的环境因素,灵活客观地选择规划方案⑤优化原则:指对同一政策问题要有多个政策规划方案以备选择(二)从以上理论看分为①公正原则。

也就是要兼顾政策相对主体的利益,不能以偏私去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而成全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只有坚持公正的原则,政策规划才能被普遍认同②系统原则。

中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大,政策规划如果采取短期行为,急功近利,则忽视了事物之间的纵向系统性。

(一)该省直机关招考公务员时面试引入公民旁听制度,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这一改革措施是对传统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一次创新,避免在用人问题上的不正之风,使得整个过程体现出“公平,公正,公开”,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也使得此项工作受到全面有效的监督(二)完善公务员制度还需要做到①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前提②解放思想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保证:更新公务员思想观念和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③创新制度是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关键:主要有理论创新和机制创新两方面④队伍建设是完善公务员制度根本。

第一,加大培训国度,造就德才兼备的复合型国家公务员,第二,加强管理,造就一支高效廉洁,相对稳定的公务员队伍,第三,加强公务员职能专业化与身份职业化管理。

⑤健全法规体系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根本保障。

第一,公务员管理必须有法可依;第二,公务员行为必须用法律加以规范(二)建议(1)对公务员的监督要引入长效机制,仅仅是一次面试监督是不够的(2)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切实提高政府职能,形成良好的社会竞争氛围,加快配套改革的步伐(3)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制度创新,大胆吸收两方先进的成熟的公务员管理制度。

试论我国非政府组织政策参与存在的问题、原因及路径选择

试论我国非政府组织政策参与存在的问题、原因及路径选择

2 世 纪 8 @ 代 以来 .全 球 社 会 政 治 经 济 生 活 中 出 O o 现 的 新 格 局 深 刻 地 改 变 着 整 个 世 界 .那 就 是 非 政 府 组 织 ( GO) 速 发 展 并 作 为 国 家 、 业 之 外 的 社 会 治 理 N 迅 企
有 一 部 完 整 的 法 律 对 非 政 府 组 织 进 行 统 一 管 理 以 及 对 非 政 府 组 织 在 公 共 政 策 过 程 中 的 地 位 与 责 任 作 出 明 确 规 定 . 有 的立 法缺 乏针 对性 和 特定性 . 非 政府 组织 现 对 参 与 公 共 政 策 过 程 的 法 律 地 位 和 责 任 极 不 明 确 ,导 致

是 民 间 社 团 还 是 官 办 社 团 都 在 不 同 程 度 上 面 临 着 经 费
不 足 的 困 境 .我 国 约 有 5 %左 右 的 非 政 府 组 织 主 要 依 0 靠 政 府 的 财 政 拨 款 维 持 其 活 动 . 越 来 越 多 的 非 政 府 组 织 由 于 缺 乏 资 金 而 无 法 开 展 实 质 性 的 活 动 . 非 政 府 组 织 的 收 入 来 源 结 构 单 一 . 金 筹 措 能 力 不 足 。 国 每 年 资 全 以各 种 形 式 募 集 的 慈 善 捐 款 大 约 在 5 — 0 元 . 受 各 0 7亿 接
公 共 行 政
竹.j珏l t
埝寨圈珠吱府篡 吱策参与 鑫 阀重 、 较 箨 原固
口 秦 勃 .张 蕊2
桂林 5 1 0 ; 2湖 南 师范 大 学 ,湖 南 404 . 长沙 408 ) 1 0 1 【 广 西 师范 大 学 。广 西 l

要 :非 政 府 组 织 参 与 政 策 的过 程 对 于 平 衡 多元 社 会 利 益 推 动政 府 民 主 决 策 和 科 学 决策 并 实现 国 家政 治现 代

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服务对策研究

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服务对策研究
非政 府组 织 面对 两 个 主 管 部 门 , 在 决 策 的制 定 、
2 . 公 共 物 品的给 予 可满足 公 民的 需求
财务的审批 当 中都存在 重重阻碍。据 相关 资料
统计 , 中 国国内在 民政 部 注册 的 N G O 只有 2 0 0 0 个, 没有 在 民政 注 册 的 N G O有 2 0 0万 个 。这 2 0 0 万个 工商 注册 的 N G O, 需要 每 年像 企 业 一样 去 工
进行收集 、 整理, 并 用 民众最易懂 的语言传达 给
群众 。在 社 会实践 中 , 非政 府 组 织 作 为 一 个 承上 启 下 的中 间点 , 是 民众 与政 府 之 间进 行 沟 通 的 桥
梁。
认为非政府组织作用微弱的陈旧观念 , 导致我 国 对非政府组织仍然实行双管理体制 , 并缺乏相关 法律 法 规对 其 进 行 制 度 化 管 理 。双 管 理 体 制 使
民政部门的所谓 “ 民间组 织” ; 第 二类 , 未在 民政 部门登记注册的, 属于 民间 自发 的非法人资格组
织; 第三类 , 为外 国商会和外 国 N G O在 中国所设 的项 目机构 。
收 稿 日期 : 2 0 1 2—1 2—3 1
作者简 介: 黎丹 ( 1 9 8 9 一) , 女, 陕西咸阳人 , 硕士研究生 , 主要从 事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研究 。
公众联合起来 , 非政府组织作 为一个调节的缓 冲 环 节 和沟通 渠 道 的重 要 性 显 而 易见 。其 中 , 在 面 向政府时 , 非政府组 织作为 民众 的话语代 表 , 向 上反映群众 的状况 , 表达 民众 的要求 , 然后 对政 府 的政策过程做 出影 响; 在 面向民众时 , 非政府 组织又可 以作为一个政府 的民间辅助 , 把政府 的 公共政策及其他相关 民众 民生切身利益 的事情

中国非政府组织政策参与及其正向效应分析——以宁波市海曙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为例

中国非政府组织政策参与及其正向效应分析——以宁波市海曙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为例
等环节 。非政 府组织政 策参 与既可 能发 生在 政策 过 程 的所有 环 节 ,又 可能 发 生在 某 一 个环 节 巾 ,也 就
是 说没有 同定 的阶段 ,非政府组 织既 可 以参 与政府公 共政 策 的制定 ,也 可 以参与 政府 公共政 策 的执 行 , 还可 以参与政 府对公共 政策 的评估 监控 等环节 。
志愿性 、公益性 等特 征 。
改革 开放 3 的实践证 明 ,中 国社 会 由传统经 济 向现 代 经济 ,由计划 经济 向社 会 主义 市 场经 济 过 0年 渡的转型 ,使得 中国发生 了历史性 的变 革 ,经济取 得 巨 大发 展 ,经济 结 构发 生革 命性 变革 。与此 同 时 , 中国 的社 会 阶层 结构 也发生 了深 刻 的变 革 ,社会 阶层结 构 的构成 要 素 和 构成 部 分 的种 类 和 数量 明显增 多 ,社会 利益格 局 日益分 化和失 衡 。在社 会 利 益格 局 分化 和失 衡 的条 件 下 ,政 府 理所 当然 地必 须 代 表 全体公众 的利 益 ,并 且通 过各种政 治 决 策 和公 共政 策 使 社会 的利益 格 局 走 向均 衡 。政 府 代 表全 体 公 众 的利益 ,其前提 是全体 公众 的利 益 能够 充分 表 达 ,不 同群 体 的利益 能 够 被 充分 地 反 映 。在 这样 的背 景 下 ,作为 第三 部门 的非政 府 组织 应 运 而 生 ,一方 面它 在 调 整政 府 与 社会 的关 系 中 ,充 当一 个 “ 带 ” 纽 的作用 ;另一方 面在 社会 秩序 和制度 的压力 下 ,非 政府 组 织 以政 策 参 与 者 的身 份 作 为利 益 表 达和 利 益
北京 邮电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Junl f U T ( oi c ne dtn ora o P Sc l i csE io) B aS e i

中国非政府组织管理体制的问题及新发展方式研究

中国非政府组织管理体制的问题及新发展方式研究

题目(中文):中国非政府组织管理体制的问题及新发展方式研究(英文):Study on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Chinese NGO and NewDevelopment Methods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开始大量涌现,经过30年的实践,非政府组织的活动范围日益广泛,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国家对于非政府组织的管理主要是通过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进行。

通过这种双重管理体制,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得到了有效而全面的监督管理,但同时门槛高、管理弱等问题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发挥非政府组织的积极作用,政府必须要改革当前的管理体制,一方面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营造稳定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也要加强管理体制内部的改革,促进非政府组织自身的建设。

通过内外部的改革,形成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良好的关系,实现中国非政府组织的有序发展。

基于社会上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瞩目,在政府通过法规政策改善非政府组织管理的同时,也可以将非政府组织引入高校,不仅可以促进大学生就业,也可以更好的引导部分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服务职能,一举两得。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双重管理体制;问题;大学生就业;建议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Chinese NGO has sprung up. After 30 years of practice, the activities of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extensive and playing an important effect o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harmony. For the management of NGO is mainly through the competent department and registration administration. Through the double management system, China's NGO has been effectively and comprehensively managed,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 existence of problems also restricts the development of NGO in China, such as the high threshold and weak management.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and play the positive role of NGO, government must reform the current management system. on the one hand, the government should perfect the relevant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create a stable external environment; On the other hand, the government should also strengthen the internal management system reform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NGO itself. Through the reform of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hina can form a goo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NGO and achieve the orderly development of NGO.Keyword: NGO, double management system, problem, proposal目录一、绪论 (1)(一)文献综述 (1)1、文献来源 (1)2、主要观点 (1)3、辩证评析 (1)(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2)1.研究目的 (2)2.理论意义 (2)3.实践意义 (2)(三)理论基础与逻辑关系 (2)1.概念与理论 (2)2.思路与结构 (4)3.方法与创新 (4)二、中国非政府组织双重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4)(一)双重管理体制门槛高 (4)1.业务主管单位要求高 (5)2.业务主管单位可单方否定 (5)(二)管理部门管理弱 (5)1.业务主管部门规避风险 (5)2.登记管理部门力量薄弱 (5)三、中国非政府组织双重管理体制问题的原因 (5)(一)影响双重管理体制发展的自身原因 (5)1.管理部门之间协调难 (6)2.过度注重审批和把关 (6)(二)影响双重管理体制发展的外部原因 (6)1.管理主体职责划分不明确 (6)2.外部监督立法不完善 (6)四、中国非政府组织双重管理体制问题的对策 (7)(一)完善非政府组织双重管理体制的外部建议 (7)1.加大扶持力度,统筹协调 (7)2.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降低准入标准 (7)3.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健全监管体系 (8)(二)完善非政府组织双重管理体制的内部建议 (8)1.管理部门各司其职,协调联动 (8)2.健全自律机制 (8)(三)促进非政府组织双重管理体制发展的建议 (8)1.加强非政府组织自身发展 (8)2.完善非政府组织的监督机制 (9)3.健全非政府组织的责任追究制度 (9)五、引导非政府组织进入高校的新发展方式 (9)(一)非政府组织进入高校的必要性 (9)1. 非政府组织进入高校的背景 (9)2. 非政府组织进入高校的积极作用 (10)(二)非政府组织参与大学生管理的途径 (10)1.提供大学生就业岗位 (10)2.提供大学生就业培训及指导 (10)六、结论 (10)参考文献 (12)中国非政府组织双重管理体制的问题研究一、绪论(一)文献综述1.文献来源文献是关于非政府组织的双重管理体制以及非政府组织理论,来源有中国知网,中国行政管理杂志,南大核心文章,有的是论文包括学位论文和学者发表在期刊杂志上,还有公共管理著名学者的著作。

我国发展非政府组织(NGO)、非营利组织(NPO)研究

我国发展非政府组织(NGO)、非营利组织(NPO)研究

我国发展非政府组织(NGO)、非营利组织(NPO)研究当前我国存在着发展非政府组织(NGO)、非营利组织(NPO)的可能性,其主要原因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一、我国政府需要非政府、非营利组织作为其有益的补充,两者之间的合作存在着现实的基础。

1、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和政府公共机构都有相同的公共价值目标。

在为社会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公共服务这一共同目标上,双方是共同的、不冲突的。

任何一方对公共服务领域的垄断,都会直接影响公共物品供给的多样性、质量和效率。

我国政府对公共管理的根本理念定位是公众满意。

从政府角度来看,在利益分化的时代,实现公共利益是政府治理的价值目标,其最终利益是体现大多数民众的意志,保障他们的公共利益,同时又必须尊重个人、少数人、小集体的合法利益,谋求公共政策的公益目标与最大多数集体成员的私人利益相一致。

从社会角度来看,普通公众作为多元利益主体之一,有着日益清晰的利益诉求。

公众要求政务公开,以便对政府的公共政策过程实行有效的监督,行使作为国家主人的民主权利。

公民在参与公共政策的过程中,也强烈的要求向公共政策系统表达自己的意愿,使公共政策能够更为充分的代表自己的利益。

2、在全球化时代,公共事务的多元治理趋势为双方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现代政府的权力,一方面要向下级地方政府、社会中介组织和企业分权,另一方面又要向上转移到超国家机构或者国际组织中去。

这种政府公共权力的转移为追求公共目标的非政府、非营利组织与政府合作奠定了基础。

我国应当开始放开公共服务的治理边界,在那些管的太多又管不好的领域主动与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建立合作治理的格局。

3、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和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治理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

资源互补势必形成两者之间合作的动力。

公共部门与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则是积聚双方的资源和力量解决复杂问题的有效方式,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

二、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的重要作用是我国必须将其大力发展的原因。

公共政策的影响因素研究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与环境

公共政策的影响因素研究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与环境

公共政策的影响因素研究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与环境公共政策是指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规范和行动方案。

在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及环境因素都会对政策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公共政策的影响因素,以及利益相关者和环境在政策制定中的作用。

一、公共政策的影响因素公共政策的制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需求和问题:公共政策的制定往往是为了解决或应对某一社会问题而产生的,这些社会需求和问题会直接影响政策的制定方向和内容。

2.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公共政策制定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政策是否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是否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是政策制定者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3.技术因素: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技术因素对公共政策的影响也日益显现。

政策制定者需要关注新技术的引入是否能够促进政策的实施效果。

4.法律法规:公共政策制定需要遵循法律法规的要求,保证政策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法律法规对政策的制定过程和内容都具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

二、利益相关者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作用利益相关者是指受到公共政策制定影响的各个社会群体,包括政府、企业、民众、非政府组织等。

他们在政策制定中的积极参与和表达意见对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作用。

1.政府:政府是公共政策制定的主要参与者和负责执行者。

政府需要考虑各方利益,平衡各种因素,并制定出最符合社会需要的政策。

2.企业:企业作为经济实体,其发展与政府政策息息相关。

政府的政策制定会对企业的发展方向、竞争环境、市场准入等产生直接影响,因此企业需要积极参与政策制定过程,争取自身利益。

3.民众:民众是公共政策制定的直接受益者。

政策的制定应该符合民众的需求和利益,因此政府需要听取民众的声音,保证政策的民主性和公正性。

4.非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在公共政策制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他们代表各种利益诉求,为政府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推动政策制定的透明度和效力。

对非政府组织有效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思考

对非政府组织有效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思考
府 组 织 、公 共 政 策 。

8 9—
者们的研究 ,主要有 以下几种 : ( 一) 市场 失灵 和政 府 失灵理论 该 理 论最 早 由美 国经 济学 家 威斯 布 罗德 在
17 94年 提 出 ,由于 公 共 物 品具 有 不 可 分 割 性 和非 排他性 ,使得购买公共物品的人无法阻止别人享用
解决。


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 的理论依据
非政府 组织是英文 nn oe m n o ai t n (G ) 的中文译 名 ,一般认 为现代意义上 o —gvr et r nz i N O n g ao
的非 政府 组织 出现于 第二 次世 界大 战前 后 。关 于非 政府 组织 的定 义 ,不 同学 者有 不 同的说 法 ,较
2 世纪 以来 ,我 国公共危机事件频发 ,从 S R 病毒 和禽流感的肆虐 ,到南方特大雨雪冰 1 AS 冻灾害 ,从 3 l 拉萨打砸抢烧事件 ,到 5 1 汶川特大地震 , ・4 ・2 一系列的公共危机事件给我们的国 家和社会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不可估量 的经济损失 ,这一切在显示了中国人 民坚强意志的同 时 ,也使得人们对于如何应对公共危机予以更多的关注。政府作为传统意义上 的公共权力主体 , 理应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发挥主导作用 ,同时 ,非政府组织作为对应于公 民社会 的重要组织实体 , 在社会治理结构 中同样不可或缺 ,在参与应对公共危机时应该也能够发挥其重要的作用。有效防 范和化解公共危机 ,需要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积极协作 ,共同参与,从而推动公共危机的及时合理
间社会三分法基础上的公 民社会的概念 日益得到国 内外学 者 的普 遍接 受并 广泛 流行 。公 民社 会是 国家 和市场之外的所有 民间组织和民间关系的总和,其

论非政府组织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作用

论非政府组织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作用

论非政府组织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作用目录1非政府组织的概念和特征1.1非政府组织的概念1.2非政府组织的特征2非政府组织与公共事业管理2.1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2.2非政府组织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地位3非政府组织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作用3.1承担社会服务和部分管理职能,推进政府职能转变3.2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3.3制约政府权力,克服政府合法性危机3.4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成为多元化治理的重要力量3.5吸纳就业人员,扩大就业4我国非政府组织存在的问题4.1社会公信力低,法制体系不健全4.2资金不足4.3人员水平偏低摘要:非政府组织迅速发展成为全球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一股新生力量,影响着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人类活动。

非政府组织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它在提供公共事业产品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但其自身的不足和外部环境的弊端影响着非政府组织作用的发挥。

而非政府组织在中国作为体制改革不可缺少的组织形态确实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力量。

管理和培育好非政府组织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公共事业管理当前,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经济体制的变革,社会结构的变动,思想观念的变化,利益格局的调整,这些变革在给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的同时也由此产生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

在这矛盾凸显、困难重重的关键时期,仅靠原来的行政手段和工作方法已不能完全适应了。

这就需要新的治理模式来应对当下复杂的公共事务。

而非政府组织作为一种有影响力的社会组织形态,在弥补政府缺陷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了除政府和企业之外支撑社会发展的“第三支柱”。

正是因为其在人类的社会、政治、经济等领域中发挥着显著的作用,人们开始重视非政府组织,重视其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作用。

1 非政府组织的概念和特征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一词最早见于1945年6月签订的《联合国宪章》1.1非政府组织的概念关于非政府组织的概念世界各国依据不同的标准有着不同的界定。

论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公共政策参与

论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公共政策参与

对 社 会 价值 的权 威 性 分 配 。 即政 府通 过 政 被 “ 变 ”而 社 会 公 众 通 过 其 组 织 “ 政 府 政策 的安 排 。 实 践 中 , 改 . 非 在 以往 公 共 政 策 由政 策 过 程 将 各 种 价 值 分 配 给 政 治 系 统 的 成 组 织 ” 的参 与可 以改 善 此 种 情 况 。 政 府组 府 独 家 执 行 的 局 面 被 打 破 .形成 了 政 府 与 非 员 , 现 它 和 社会 的联 结 。 因此 . 为 多元 织 由于 其 广泛 的社 会 性 基 础 能 够 有效 的 将 第 三 部 门共 同 作 用 、既 相 互 合作 又 相 互 竟 实 作
信 息 并 非 易 事 。 由 于 多 数 政 策 制 定 者 了 解 者 、 排 者 ( 提 供 者 )要 根 据 公 共 服 务 提 安 或 ,
按 照 戴维 ・ 伊斯 顿 的概 括 , 共 政 策 是 的信 息 有 限 ,而且 许 多 信 息 在 传 递 过 程 中 供 和生 产 之 间 的 特 点 和 关 系 .来 确定 公共 公
维普资讯
论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公共政策参与
范 旭 刘 伟
( 华南理 工大 学政 治与公 共 管理 学院 广 东 广 州 5 0 4 ) 1 6 0
摘 要 公 共政 策 参 与 是 非 政 府 组 织 的 一项 重要 功 能 。 由 于 多方 面 的 原 因 . 目前 我 国非 政 府 组 织 的 政 策 参 与 程度 还 普 遍 较低 。讨 论 了我 国非 政 府 组 织 的政 策参 与 方 式 、 状和 问题 , 政 府 规 制 改革 和健 全 立 法 、 顺 政 现 从 理
府与非政府组 织的关系、 非政府组织的 自我认知和素质提升、 创新非政府组 织政 策参与 渠道 四个方面提 出一些

浅议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公共管理

浅议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公共管理
3 . 推 动 社 会 整 合 ,维 护 农 村 和
可选的政策建议
现 代 成 熟 的 法 治 国 家 ,非政 府
决实际 问题 ,弥补政府行为的不足。
组织在政治、经济、社会 舞台上充
当举 足 轻 重 的 角色 ,我 国 非 政 府 组
3 、非官方的特殊背景和 身份 ,
和 冲 突。 非政 府 组 织 不 具 有 实 际 的 政 治 权 力 ,也 不 是 政 府 组 织 的 构 成
防 相 关 违 法 行 为 的 发 生。 同 时 ,
乡一体化 发展战略 ,要 求政府和社 农 业 龙 头 企 业 。 非政 府 组 织 参 与 农
会 集 中更 多的政 策资 源投入 农村。 基 层 政 府作 为 农村 公 共 管理 的 主体 ,
不 可 能 包 揽 一 切 ,必须 善 于 借 力借 村 公 共 管 理 的 现 实 需 求 ,突 出 表 现 在 以下三个 方 面 : 1 、政 府 公 共 服 务 “ 缺位” ,需
2 0 1 4 . 0 5 f } 通 4 5 ,
圃 U 叫 : 撰 赫:
化 。 政 府 公 共 管 理 行 为 和 决 策 ,侧 重 于行 政 管 制和 制定 统 一 的 公 共政 策 ,非 政 府 组 织 可 以通 过 传 达 不 同 阶 层 的 利 益 诉 求 ,帮助 特 殊 群 体 解
有其 紧迫性 。 2 、农村 社 会 多元 化发 展 ,需要 非 政 府 组 织 开 展 针 对 性 的服 务 。改
持 持 续高 压 态 势 ,发 现一 起 查 处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起, 绝 不姑息 , 让 不法者付 出 “ 一
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 、自治性、

不可替代公共政策过程中的非政府组织

不可替代公共政策过程中的非政府组织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 NO.5,2012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 UR NA L OF YU N NA NI N ST I TU T E OFS O CI A L I S M 16不可替代:公共政策过程中的非政府组织 魏依娜 (吉林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阶层不断分化、利益格局不断调整,使非政府组织作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公共政策过程中也发挥着自身的优势。

本文通过分析非政府在公共政策过程中的作用和问题,提出改进非政府组织参与政策制定的对策。

关键词:公共政策;非政府组织;途径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2)05-0016-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化的社团革命”盛行,非政府组织——NGO 作为主要的社会力量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并不断发展。

社会转型为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小政府、大社会”的目标的确立为NGO 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中国社会团体数量增长趋势空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越来越多的NGO 活跃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从根本上讲,公共政策过程是涵盖政府进行政策问题分析、政策方案制定、执行既定政策、完善已有政策、终止陈旧政策等多个方面,它是一个不断调整的动态过程。

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中,各方利益主体受多方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其格局以多元化和差异化作为主要特点,非政府组织由于其具有非营利性等特点,代表广大公民的意志,对公共政策过程的参与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成为公共政策过程中无法或缺的成分。

一、公共政策过程中非政府组织进行参与的作用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力度的深入,受西方国家社会体制的影响以及先进理念的引导,我国目前正经历着重要的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与发展时期,社会中各方利益主体的竞争意识日益增强,社会大众对于社会民主与公平的意识也在持续升华,这使得我国政府各类政务信息的公开性、政策制定的公平性受到极大的挑战和承受较大的压力。

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管理的功能及路径

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管理的功能及路径

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管理的功能及路径作者:暂无来源:《经营者》 2018年第1期一、非政府组织概述非政府组织的定义和概述在学界有着或多或少的差异,其还被称为社会组织、民间组织、非营利组织等。

但学者们对其功能和定位的探讨在多年来已经达成一定的共识,即通过阐释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功能和原则,来界定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界限。

具体来说,非政府组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三个原则:其一,非政府性,即非政府组织并不为政府部门(包括其派出部门)等,代表政府权力和形象的组织,也不为政府所主导和控制支配。

其二,非营利性,非政府组织的建立目的并不是为了营利,尽管在实际中,非政府组织可能由于运行上的需求而存在一定的营利行为,但非政府组织的获利也不得进行分配。

其三,志愿性,即非政府组织的成员加入该组织是出于自愿,并不受强制力的要求。

其四,独立性,即非政府组织的组织成立、运行、解散均必须由其组织章程、各成员意愿决定,并不受政府和他人的干预。

与政府和企业相比,在社会公共治理结构中,非政府组织具有提供公共服务的功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管理,主要表现在经济、文化、教育领域,依靠其自身贴近基层、专业性强的特点,通过各种途径服务大众,参与到公共管理领域之中。

二、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管理的功能优势(一)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非政府组织的非营利性使其能够更好地保证公共服务的品质。

与此同时,非政府组织在运行方式上又可以采取企业制度,以降低成本。

另外,因非政府组织扎根基层,更贴近基层和群众,能够及时掌握公众的需求并较快地作出回应,使其承担公共管理的效率高于政府。

因此,加强非政府组织在政府“摸不着”的领域实行公共管理的水平,有助于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二)增强社会参与性,促进公共管理科学民主决策从本质上来说,非政府组织是社会人士和团体自发建立的组织,其成员大多是来自社会各界的精英、有志青年和中流砥柱。

政府实行公共管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政府制定、执行公共政策的全过程,其必然会由于未贴近公众、未充分了解等原因而存在决策科学性、民主性不足的问题。

非政府组织管理

非政府组织管理

非政府组织管理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非政府组织的社会作用非政府组织作为政府合作伙伴的五个原因是:它能够提高公共政策制定的质量:它适应信息时代的挑战:它成为汇总和整合公众选择意向的载体:它促使政府更加透明和负责:它提升了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

1社会多元治理结构的重要一员2吸引和整合各种资源的途径3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机制4政府职能转变中一些公共职能的承接者5增加社会凝聚力的粘结剂6参与国际事务的重要使者7培育公民精神和自治能力的重要场所非政府组织的某些消极因素主要存在如下方面:1以个别利益挤压公共利益2以错误的方式进行社会活动3成为消极政治势力的工具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必然性必然性就是自然,就是趋势,就是不以人得主观意志为转移1寓于人的社会属性中的必然性2寓于正确利益观念中得必然性(非政府组织的核心价值在于体现工艺或者互益的利他)3寓于公民社会体质中的必然性4寓于多元治理结构要求中得必然性内尔·吉尔伯特提出了“能力促进型国家”能力促进型国家的理念具体内容如下:1从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向民间提供公共服务转型2从国家直接拨款支持向国家间接支出转型3从劳动力非商品化向商品化转型“市场失灵”这一概念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巴托教授于1956年首次创造并使用“政府失灵”的概念是由以布坎南为首的公共选择学派于20世纪70年代“滞涨”时期提出。

那些对政府公共政策和提供的公共物品不满意的消费者可以有几种不同形式的替代性选择:1移民2形成较低层次的政府3求助于私人市场4求助于非政府组织合约失灵理论是美国法律经济学家亨利·汉斯曼提出的理论所谓“非分配约束”是指非营利组织不能把获得的净收入分配给包括组织成员、管理人员、理事等。

在汉斯曼看来,“非分配约束”(即不得分配盈余)是非营利组织区别于营利性组织的最重要的特征。

第三方管理理论又称为志愿失灵理论,由美国着名NGO组织研究专家莱斯特·萨拉蒙提出萨拉蒙提出了“志愿失灵”理论来说明非营利部门的缺陷,进而论证了政府支持志愿部门的必要性,在他看来,非营利部门的固有局限性在于:1慈善资源的供给不足2慈善实施的局限3慈善捐助者干预4慈善的业余性政府-NGO关系理论这是吉德伦、克莱默和萨拉蒙等人提出的理论他们认为,所有的福利服务中有两个关键要素:一是服务的资金安排和授权:二是服务的实际实施。

电大形考公共管理学作业二

电大形考公共管理学作业二

电大形考公共管理学作业二单选题:(共7道试题,每题3分)1.下面属于非营利组织的是()。

A.立法机关B.行业协会C.行政机关D.法院2.非营利组织有其内部自主管理的程序,不受任何部门与人员的操纵是指非营利组织的()。

A.组织性B.志愿性C.自治性D.非营利性3.公用事业组织属于【】A.基本非盈利型服务B.基本盈利型服务C.选择非盈利型服务D.选择盈利型服务4.“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

A.信息原则B.优选原则C.预测原则D.系统原则5.凡事要以大局为重,以公共利益与总体目标为基本准则,这是()。

A.整体原则B.自觉原则C.动态原则D.周密原则6.公共决策应该对整体与局部、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要紧目标与次要目标等关系,加以综合分析,然后进行决策,这是()。

A.目标性原则B.信息原则C.优选原则D.系统原则7.根据决策问题所处的客观条件与后果的确定程度,决策的类型能够分为()A.经验决策与理性决策B.确定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C.定性决策与定量决策D.单目标决策与多目标决策多选题:(共8道试题,每题5分)1.非营利组织的特征包含()。

A.非营利性B.志愿性C.公共性D.合法性E.非政府性2.1997年9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向联合国大会提交的报告中提出,影响全球未来进展的五大因素是冷战结束后全球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重组、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与()。

A.地方自治B.信息技术革命C.生态环境的保护D.温室效应E.非政府组织的兴起3.我国非政府组织存在的要紧问题包含()。

A.管理体制混乱,进展处于无序状态B.行为不规范,服务意识差C.缺乏公共意识与国际意识D.依附性强,“非政府性”弱。

E.法律法规不健全,对非政府监管不力4.立法机关对行政的操纵要紧通过()方式进行的。

A.弹劾权B.司法审查C.不信任表决权D.质询权E.调查权5.在各国实践中,公民参与促进政府责任方面的要紧机制有()。

A.咨询委员会B.公开听证C.利益集团D.提出批判建议E.民意调查6.计划的种类包含()等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才和智力 密集 , 往往能够依靠其组织成员 的 经验 、 智 慧、知识和技术资源优 势主动参 与
政策过程。可以 自 觉发挥专业技术特长 。 通 过 自主办学 、 开设讲座和组织培训及其他 咨 询活动 向公众普及政策知识 , 增强公众 的政 策参与意识和能力 , 从而有利 于政府决策科 学化 、民主化 目标的实现。
矛盾等。以西方非政府组织参与政策过程的方式 为借鉴 ,应从 立法机关 、行政机关、非政府组织 自身等方 面做 出改进 ,提 高我 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能
力 。以期真正实现 公共政策 的科 学化 、民主化和 法刺化 。
关键词 :非政府 组织 ;公共政策过程 ;公共政策参 与
引言 : 党的十八大提 出 ,“ 要坚持科 学决策 、 民主决策 、 依法决策 , 健全决策机制 和程序 , 发挥思想库作用 。随着我 国政治 民主化进程 的推进和政府与社会关 系的调整 , 政府在私 域范围内的放权 , 市民社会 日趋成熟 ,非政 府 组织在 承接政府 职能 获得 自身发 展机 遇 的同时必 然要求参 与到公 共政 策制 定 、执 行 、监督 、评估 的全过程 ,以保证公共 政策 的公共利益取向 , 实现 国家 、 集 体和个 人利 益 的整 合。“ 怛 是从 目前来 看 ,我 国非 政府 组织 由于历史原因和 自 身 问题 , 参 与公 共政 策过程 的水平不高 , 很 大程度 上都没有 充分 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所以 , 探讨 我国非政府 组织 参与公 共政策 过程是 一个 十分 现实 而 迫切的问题。 公共政策过程是指包括 问题界定 、 标准 设立 、方案搜 寻、结果预测、方案抉择、政 策执行和监测、结果评估 、 政策 终结 或变化 等一系列活动的动态过程 。 非政府组织 的公共政策参 与,即 “ 非政 府组织通过各种途径 ,向政府转达 民众利益 和要求 , 或者提 出各种政策意见和建议 , 协 助政府改进公共 政策 , 以保证公 共政 策过程 的公共利益取向 , 政策 的执行不偏离预 定的 轨道 ,实现国家 、集体 和个人 利益的整合” 。 相 信随着公民社会 的兴起 和公共治理 的多 元化趋势 , 把非政府组织 引人公共政策 过程 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
极的行为参与公共政策过程 , 可以增加公 民 利益表达的渠道及有效性 , 提高公 民参与政 策的积极性 ,有利于实现制度化 、 理性化的 政策参与 。 三、 增 进和 维 护 以公 共利益 为核心 的
社会利益,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追 求 以公 共利 益为 核心 的社会利 益最 大化是公共管理 的目标 , 也是公共政策执行 的 目标 。 社会利益包括具有社会分享性的公 共利益 、 组织分享性 的共同利益和私人独享 性的个人利益 。 公共政策经常由于对利益的 分配 不 当或其它 失误 而引起相 关社会群 体 的不满 , 从而可能造成公众对政策 的反对甚 至对抗行动 ,引起社会 的不稳定 , 非政府组 织可以代表不 同社会群体 的利益 , 通过有计 划的活动 向政府反映公民的需求 , 并对政府 经常性地施加压力 , 监督政府的行动,减少 和防止公共权力的 “ 寻租”行为的发生 ,保 证政策的公共利益性 , 有利于政策 的有效执 行, 进而有效地增进和维护以公共利益为核 心的社会利益 ,以实现包括公共利益、共 同 利益和个人利益在其 中的社会利益 的和谐。 非政 府组 织参 与公共 政策过 程作为 一种制 度性 的利益表达渠道 , 还可 以防范或减少游 行、 示 威、罢工等容易影响社会安定 的利益 表达方式 , ・ 缓解社会利益 冲突。因此 , 非政 府组织可 以作为吸纳和缓冲社会矛盾的 “ 调 节器”而发挥作用 , 是化解公共政策过程 中 产生 的社会矛盾 的一个重要渠道 , 促进社会 的和谐发展 。 四、结 语

在知识、信息、智 能等方 面受到种种限制 , 并非是无所不知 ,无所不 能。 非政 府组 织能 够在一 定程 度上弥 补 上 述决策难题 。 一方面 ,它通过多元化 主体 之 间的利益竞争和利益博弈 , 整合不 同的政 策 建议和要求 , 使公 民的利 益需求 和愿望得 到 充分表达 , 并在达成相对平衡的基 础上 以团 体组 织 的形式集 中反馈 到政 府的决 策系 统 之 中, 有效 降低 收集信息 的成本 , 提高决策 的科学性和 民主性 。 另一方面 , 作 为非政府 组织 主要 部分 的社会 团体 的最大优 势是 人
探索争鸣 2 0 1 4年 7月 ( 上 )
我 国非政 府组织参 与公共政策过程 的必要性 分析
邬明瑞 曹 青
( 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新疆 鸟鲁木 齐 8 3 0 0 4 6 )
摘要 :非政 府组织参与公共政策过程对 于弥补现有行政体 制缺 陷、建立广泛而理性的政治参 与机 制、实现社会 的和谐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 义。目 前 ,我 国非 政府组织在参与公共政策过程 中面临着 内外 困境 ,如 关于 NG O 的法律和制度 不完善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缺乏沟通 、 自身的 “ 非 营利性”和 “ 利益驱动”之 间存在
二 、建 立 广 泛 而 理 性 Nhomakorabea政 治 参 与 机
制 ,实现由 “ 群众社会”向 “ 参与社会” 的转 变
公 民社会 的重要 特征 是公 民参与 管 理 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意识 和能力 的提高 。表现 在公 共政 策方 面就是 指公 民参 与公 共政 策 的过程 , 然而现实 中公民直接参 与公共政策 过程是十分 困难的 :时间和距离上 的限制 、 政策信 息 的不对称 、 公民个人的素质 问题 等 构成 了公 民直接参与公共 政策 的层层 障碍 。 而非政府组织是公 民 参 与公共政策 的合理 、 有效 的途径 , 是公 民社会参与公共政策不 可 或缺 的细胞载体 。 非政府组织的公共政策参 与 ,是实现 由 “ 群众社会 ”向 “ 参与社会 ” 转换 的纽带 。 亨廷顿在 《 变 动中的社会秩序 》 一 书中 探讨社会的政治安定问题 时,曾提到过 两种 社会类型 :“ 群众社会”和 “ 参与社会” 。在 这两种社会里 ,都具有高水平 的政治参与 , 但 “ 在群众社会里 ,政治参与是无结构 的, 无常规的 ,漫无 目的的和杂乱无章的 ,因为 群众 缺乏 能够把 民众 的政治 愿望 和政治 活 动 与他们 的领袖 们 的政治 目 标 和决 定联 系 起来 的组 织结构 。 ”而 “ 参 与社会 的情形 则 恰好相反 , 政治参与是通过立法渠 道加 以组 织和安排起来的 , 能够消解政府 与民众 的对 立, 从 而保证社会 的稳定 。 ”我 国要实 现由 “ 群众社会 ”向 “ 参 与社会 ” 转变 ,建 立广 泛而有理性 的公众参与机制 , 就必须改 变政 治参与渠道不足的现状 , 在社会与公民之间 建立畅通 、完善 的参与途径 。而非政府组 织 作为公 民社会的载体 , 以其灵活的形式 和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