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盗窃犯罪的若干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盗窃案件的疑难问题研究

盗窃案件的疑难问题研究

盗窃案件的疑难问题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盗窃案件在社会中成为一个严重的犯罪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然而,由于盗窃案件的复杂性和隐蔽性,一些疑难问题常常困扰着执法部门和研究人员。

本文将对盗窃案件中的疑难问题进行探讨,旨在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盗窃手段的多样性盗窃案件的犯罪手段多种多样,犯罪分子常常随机应变,采用不同的手段进行盗窃。

比如,一些犯罪分子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如高科技破解密码或网络入侵等方式进行非接触式盗窃;而另一些犯罪分子则采用传统的物理窃取方式,如撬锁、砸窗等手段进行接触式盗窃。

这些多样化的盗窃手段给执法部门的侦破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针对盗窃案件中的手段多样性问题,执法机构需要加强对不同手段的研究和分析,并建立相应的应对措施。

此外,科技的不断发展也给犯罪分子提供了更多的可乘之机,因此,执法部门也应加强对技术手段的应对和反制。

二、证据的获取和固定在盗窃案件中,证据的获取和固定是执法部门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

由于盗窃案件多数发生在短时间内且受盗物品常常易于销赃或转移,使得执法机构在取证和固定方面面临诸多挑战。

例如,一些盗窃案件发现时犯罪分子已经离开现场,使得现场没有留下可靠的指纹或痕迹;另外,一些盗窃案件发现时涉案物品已经被洗劫一空,证据难以找到。

为解决盗窃案件中的证据获取和固定问题,执法部门应加强对现场勘查人员的培训和专业素养的提高,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调查能力。

同时,利用科技手段如视频监控、人脸识别等设备的普及和加密化,有助于提供更多的有效证据。

三、目击证人的陈述和可信度在盗窃案件中,目击证人的陈述和可信度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由于很多盗窃案件发生时在场的目击证人较少,即使有目击证人也存在记忆不准确或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偏见的情况。

犯罪分子也常利用盗窃案件发生时的紧张氛围来误导目击证人的陈述。

为增加目击证人陈述的可信度,执法部门可以加强对目击证人的采访和审问,提高目击证人的心理素质和协助犯罪侦查的意识。

盗窃 调研报告

盗窃 调研报告

盗窃调研报告盗窃调研报告一、引言盗窃是指非法擅自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

作为一种严重犯罪行为,盗窃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盗窃现象的特点、原因及其对社会的影响,以期为制定有效的防盗措施提供依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我们设计了一份涵盖人口统计学信息和相关问题的问卷,并在不同场所进行了发放和收集。

其次,我们前往了一些盗窃频发地点进行了实地观察,并分析了相关数据。

三、调研结果1. 盗窃现象的特点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以下几个盗窃现象的普遍特点:(1)大多数盗窃案件发生在人员密集、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如商场、车站等。

(2)盗窃手段主要包括扒窃、偷窃、抢劫等,其中以扒窃最为普遍。

(3)盗窃多发时间段集中在白天和夜晚,白天主要集中在上午和下午的人流高峰时段,夜晚主要在人流稀少的时候。

2. 盗窃的原因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我们得出了以下盗窃的主要原因:(1)经济原因。

经济压力是盗窃的一个重要驱动因素,一些贫困家庭或无业人员为了满足生活需要而选择盗窃。

(2)欲望驱使。

一些人渴望富足生活,通过盗窃获取他人财物来实现自己的欲望。

(3)社会环境原因。

一些盗窃犯罪分子受到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家庭、朋友圈中有盗窃行为的人。

3. 盗窃对社会的影响盗窃对社会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1)给人们的财产造成损失,使人们的经济利益遭受损失。

(2)破坏了社会安全和秩序,引起人们的不安和恐慌。

(3)挫伤了人们对社会正义和道德的信心,削弱社会的凝聚力。

四、防盗措施建议根据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防盗措施建议:(1)加强公共场所的安保措施,增加监控设施的覆盖面,增加警力巡逻频次。

(2)提高公众意识,加强自我安全教育和警惕,及时报案并配合警方侦查。

(3)加强对盗窃犯罪的打击力度,加大对盗窃犯罪的处罚力度与执法力度。

(4)改善社会福利,减少经济压力,为贫困家庭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五、结论盗窃问题对社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需要加强对盗窃犯罪的打击力度和防范措施。

办理网络犯罪案件适用刑事诉讼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

办理网络犯罪案件适用刑事诉讼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

办理网络犯罪案件适用刑事诉讼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关于办理案件适用刑事诉讼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公通字〔2014〕10号为解决近年来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办理案件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依法惩治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结合、起诉、审判实践,现就办理案件适用刑事诉讼程序问题提出以下意见:一、关于案件的范围1、本意见所称案件包括:(1)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犯罪案件;(2)通过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实施的盗窃、诈骗、敲诈勒索等犯罪案件;(3)在网络上发布信息或者设立主要用于实施犯罪活动的网站、通讯群组,针对或者组织、教唆、帮助不特定多数人实施的犯罪案件;(4)主要犯罪行为在网络上实施的其他案件。

二、关于案件的管辖2、案件由犯罪地公安机关立案。

必要时,可以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公安机关立案。

案件的犯罪地包括用于实施犯罪行为的网站服务器所在地,网络接入地,网站建立者、管理者所在地,被侵害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或其管理者所在地,犯罪嫌疑人、被害人使用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所在地,被害人被侵害时所在地,以及被害人财产遭受损失地等。

涉及多个环节的案件,犯罪嫌疑人为提供帮助的,其犯罪地或者居住地公安机关可以立案。

3、有多个犯罪地的案件,由最初受理的公安机关或者主要犯罪地公安机关立案。

有争议的,按照有利于查清犯罪事实、有利于诉讼的原则,由共同上级公安机关指定有关公安机关立案。

需要提请批准、移送审查起诉、的,由该公安机关所在地的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受理。

4、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关公安机关可以在其职责范围内并案,需要提请批准、移送审查起诉、的,由该公安机关所在地的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受理:(1)一人犯数罪的;(2)的;(3)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还实施其他犯罪的;(4)多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施的犯罪存在关联,并案处理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实的。

浅谈网络犯罪论文(1)

浅谈网络犯罪论文(1)

浅谈网络犯罪论文(1)
网络犯罪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网络环境下实施犯罪活动,如网络诈骗、网络侵权、网络盗窃等。

网络犯罪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安全领域的重大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诸多威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网络犯罪问题。

一、网络犯罪的常见类型
1.网络诈骗:诱骗受害人提供个人信息,进行网络购物或资金交易,实施非法盈利活动。

2.黑客攻击:利用漏洞,对他人电脑进行非法访问、篡改、破坏等行为。

3.网络侵权:利用网络平台传播、复制、销售侵权作品,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4.网络盗窃:利用网络手段窃取他人银行账户信息、网上支付密码、个人身份证等。

二、网络犯罪的危害
网络犯罪活动不仅危害个人和企业安全,而且可能引发社会和国家安全问题。

例如,黑客攻击可能导致国家网络基础设施的瘫痪,网络诈骗可能损害个人财产和信誉。

三、网络犯罪的防范措施
1.提高安全意识:加深人们对网络网络犯罪的认识和了解,学习安全知识,提升防范意识。

2.技术防范:加强网络安全技术建设,必要时采取加密、防火墙、安全认证等技术手段防范攻击。

3.政策法规防范:制定网络犯罪防范政策和法规,严厉打击网络犯罪活动。

四、网络犯罪在全球范围的应对
随着网络犯罪活动越来越普遍,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开始加强合作,构建网络犯罪应对的全球网络安全体系。

例如,美国在2009年成立了网络犯罪调查和协调中心,以应对其国内和外部的网络犯罪活动。

总之,网络犯罪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安全领域的重要问题,需要人们齐心协力加以防范和应对。

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应该加强合作,共同构建网络安全的全球体系。

关于盗窃案调研报告

关于盗窃案调研报告

关于盗窃案调研报告调查报告标题:盗窃案调查报告引言:盗窃案件是一种常见的犯罪行为,给社会治安和公民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深入了解盗窃案的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盗窃案的调查研究。

本报告旨在总结调查结果,提供对盗窃案的分析和对策建议,以促进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一、调查背景:通过分析公安部门提供的数据和报道,我们得知近年来盗窃案件数量逐渐上升,且犯罪手段日益狡猾。

为了更好地了解盗窃案件的特点和流行趋势,我们对盗窃案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法,调查对象包括警察、盗窃案的被害者和目击者。

我们使用了随机抽样的方式,确保样本的代表性。

三、调查结果分析:1.盗窃案发生的地点: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盗窃案发生在居民区和商业区。

其中,高峰期主要集中在夜间。

2.盗窃案的目标:我们调查发现,贵重物品、现金、电子设备和汽车是盗贼主要的目标。

这些物品易于转售和兑现。

3.盗窃案的手段:在手段上,调查结果显示,技术手段的使用越来越普遍。

例如,网络盗窃犯罪和电子设备的盗窃盗掘等新颖手段对盗窃案件的负面影响较大。

4.盗窃案的原因:调查结果显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压力和道德观念淡薄等因素是盗窃案件增加的主要原因。

一些盗窃犯罪分子为了满足物质需求,采取非法手段进行盗窃。

五、对策建议:基于我们的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以预防和打击盗窃犯罪:1.加强社会治安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犯罪防范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抵制盗窃犯罪的氛围。

2.加大警力投入,提高警力效能。

建议增加巡逻频次,加强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提高抓捕盗窃犯罪分子的成功率。

3.加强社区组织建设,推行邻里互助,促进邻里间的信息共享和联防联控,建立起安全稳定的社区环境。

4.完善法律和法规,加大对盗窃犯罪分子的处罚力度,提高打击犯罪的震慑力。

5.加强技术手段的应用,提高预警能力。

例如,加强信息技术在犯罪侦查中的应用,发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优势。

网络盗窃案件的问题研究

网络盗窃案件的问题研究

网 络而产 生 的新犯 罪 形式 。 网络对 于盗 窃 罪的 犯罪 对象 的 影响
有两 种方 式, 第一 种是现 实社 会中真 实存在 的物 品 , 用 汁算 机 、 利
网络 等技 术表 现在 网络 上 , 如 电子银 行 中的货 币。 例 对于 此类 物 部分 人 , 物 、 服对饥 寒交迫 的人有 意义 , 食 衣 汽车却 不能 使饥饿 的 品 网络上 的 处理 , 会直接 影 响现 实社会 中 的权属 划分 。 窃此 类 人不 再饥 饿 。 盗 物 品构成 盗 窃罪 , 无争 议 。第 二 种方 式 , 毫 利用 计 算机和 网络 等 2 网络虚 拟财 产具 有交 换价 值。从我 国大 陆地 区来看 , . 虚拟
技 术虚 构 出来 的 东西 , 能在特 定 网络 中存 在 , 仅 在现 实社 会 中没 财产 的交 易不 容 小视 。玩家 的虚 拟财 产 由于形成 了现 实 需求, 已
有 对应物 ( 网络 虚拟 财产) 此类 物 品代表 主要 是网络 游戏 中的 即 ,
经成 为可 以交 易 的一种 现实 化 的商品 。 部 分 网络虚拟 财产 的交 。
随着 社会 的发展 , 网络 逐渐 成 为现代 人生 活 中的一 部分 , 而 伴 随网络 而产 生 的侵犯 财产 案 件亦 侵入 人们 的 生活 。理 论是 灰
色 的, 生活之 树常 青 。网络 盗窃 案件 , 于新 生事 物, 传统 型 虚 拟 财产 凝 结 了网络 游戏 厂商投 入其 中的物质 和 非物 质 的生产 而 属 与 的盗 窃案 件既 有共性 , 也有 其个 性 , 以笔 者根 据 网络盗 窃 的特 要 素 。物 质 的生 产要 素包括 设备 、 所 资金 、 地产 等 资本, 于有 形财 属 点 , 网络 盗窃 的对 象 、 对 既遂标 准 、 管辖 问题 等进 行 了相 关 思考 。

盗窃案的分析与研究

盗窃案的分析与研究

盗窃案的分析与研究盗窃案是指以不正当手段获取他人财物的行为,是一种严重的刑事犯罪行为。

针对盗窃案的分析与研究是提高社会治安和预防犯罪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重点从犯罪动机、犯罪手段和预防措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

首先,犯罪动机是盗窃案研究的重要方面之一、犯罪动机可以分为经济动机、心理动机和社会动机等。

经济动机是指由于经济压力导致的财物盗窃行为,例如为了生活所需而进行的偷窃。

心理动机是指由于个人心理问题导致的盗窃行为,例如心理扭曲、求刺激等。

社会动机是指由于社会因素导致的盗窃行为,例如为了显示个人价值、攀比等。

通过对不同动机背后的因素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和预防盗窃案发生。

其次,犯罪手段也是盗窃案研究中需要关注的一个方面。

盗窃犯常常通过不同的手段获取财物,例如撬门、扒窃、抢劫等。

犯罪手段的多样性和变化性对于预防盗窃犯罪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警方和相关部门需要深入研究犯罪手段的特点和演变规律,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打击措施。

同时,公众也需要提高对于自身财物安全的意识,加强防范措施,避免成为盗窃犯的目标。

最后,预防措施是降低盗窃案发生率的关键。

从社会层面来说,加强公共安全建设是预防盗窃的基础。

社会治安环境好,将使犯罪分子对盗窃案望而却步。

从个体层面来说,培养良好的道德价值观和财物保护意识也是预防盗窃的重要方面。

同时,采取多种手段提高各类场所的安全性,例如加强监控设备的设施、加强对于重要场所的巡逻等,也能有效减少盗窃案的发生。

总之,盗窃案的分析与研究对于预防和打击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犯罪动机和手段,可以更好地制定和实施预防措施,减少盗窃案的发生。

同时,社会各个层面都需要积极参与到预防犯罪的工作中,共同营造安全的社会环境。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盗窃案的预防和治理。

盗窃类案件调研分析报告

盗窃类案件调研分析报告

盗窃类案件调研分析报告盗窃类案件调研分析报告背景信息:盗窃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夺取他人财物实施的犯罪行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盗窃类案件时有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危害。

为了深入了解盗窃类案件的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本次进行了盗窃类案件的调研分析。

调研目的:1. 了解盗窃类案件的发生频率和趋势。

2. 探讨盗窃类案件的犯罪原因和模式。

3. 分析盗窃类案件的危害和影响。

4. 提出预防盗窃类案件的对策和建议。

调研方法:1. 文献调研:查阅相关专业书籍、研究报告和学术文章。

2. 数据调研:收集并分析相关统计数据。

3. 实地调研:对盗窃案件多发地区进行实地走访,并与相关人员进行访谈。

调研结果:1. 盗窃类案件的发生频率和趋势:调研数据显示,过去几年盗窃类案件呈现上升趋势,并且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

这可能与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有关。

2. 盗窃类案件的犯罪原因和模式:a. 经济因素:经济困难、就业不稳定等经济压力是一些人参与盗窃的主要原因之一。

b. 社会因素:社会道德的缺失、法律意识淡薄等社会问题使得一些人更容易产生盗窃行为。

c. 技术手段: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盗窃团伙开始使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盗窃,例如使用扒手器具和网络技术进行非法入侵。

d. 内外勾结:一些盗窃案件涉及内外勾结,内部人员为外部盗窃团伙提供内部信息和便利条件。

3. 盗窃类案件的危害和影响:a. 经济损失:盗窃类案件给个人和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对小微企业的打击更为严重。

b. 社会不安:盗窃类案件的频发导致社会安全感下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受到威胁。

c. 法律道德失衡:盗窃行为的存在削弱了法律和道德的威信,对社会的法治建设产生了负面影响。

对策和建议:a. 加强社会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

b. 增加对盗窃类案件的打击力度,加大对犯罪分子的处罚力度,形成有力的震慑作用。

c.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减少经济因素对盗窃行为的诱导。

盗窃网络虚拟财产行为的定性研究——以张某等人盗窃案为例

盗窃网络虚拟财产行为的定性研究——以张某等人盗窃案为例
除引言之外,本文分为五个部分,共约 20000 字: 第一部分是案由。张某等人盗窃案。 第二部分是案情简介。张某等人盗窃网络虚拟财产久游币、联众币、魔兽点卡,价 值 292715.2 元,重庆市九龙坡区法院判决张某等人盗窃罪。 第三部分是案件争议焦点。网络虚拟财产是否属于我国刑法意义上的公私财产?盗 窃网络虚拟财产行为是否属于我国刑法中的盗窃行为?盗窃网络虚拟财产的数额的认 定问题。 第四部分是案件争议和分歧意见。对于张某等人被判处盗窃罪,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赞成和反对的意见都存在。控方和辩方就网络虚拟财产是否属于我国刑法保护的财产, 盗窃网络虚拟财产的行为是否适用我国传统的盗窃罪予以规制,盗窃网络虚拟财产的数 额认定等问题各抒己见,各执一词。 第五部分是法理分析。笔者通过对上述三个争议点的相关学说和司法实践处理的情 况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来自己的一些看法。笔者认为:网络虚拟财产属于我国刑法意义 上的公私财产,对于盗窃网络虚拟财产的行为应适用我国传统的盗窃罪予以规制,应当 成立一个权威的网络虚拟财产价值评估机构对盗窃的网络虚拟财产数额进行认定。 第六部分是结论。通过上一部分法理分析,结合本文案例的争议点,得出以下结论: 久游币、联众币和魔兽点卡属于我国刑法意义上的公私财产;犯罪嫌疑人盗窃久游币、
1
联众币和魔兽点卡的行为应适用我国传统的盗窃罪予以规制;久游币、联众币和魔兽点 卡属于有明确定价的网络虚拟财产,盗窃金额被认定为 292715.2 元。
关键词:网络虚拟财产;盗窃;刑法保护
2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progress,the network virtual property show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people's life.At the same time, violations of network virtual property are increasingly rampant,as the main means to steal,which hurt serious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network virtual property. As china's criminal law does not specify whether the network virtual property belongs to the significance of criminal law in our country's public and private property,how to regulate the act of stealing fictitious property,which lead to the emergence of many disput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theory and the judicial practice.Because,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legal status of network virtual property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stealing network virtual property are the need of development of era.I analyse the case、its focus and dispute,the legal status of network virtual property,the qualitative behaviour of stealing network virtual property,network virtual property theft amount determination,with a real case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法律法规对网络犯罪行为的规制研究

法律法规对网络犯罪行为的规制研究

法律法规对网络犯罪行为的规制研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犯罪问题也日益严重。

从网络诈骗、网络侵权到网络恶意攻击,各种形式的网络犯罪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规制和打击网络犯罪行为,法律法规在这个领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网络犯罪的形式与危害网络犯罪行为种类繁多,如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网络侵权、网络谣言等。

这些行为给个人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影响。

比如,网络诈骗让人们陷入经济损失,网络侵权影响创作人的权益,网络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网络攻击导致关键信息泄露等等。

二、我国网络犯罪的现状我国网络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技术手段的进步。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犯罪分子利用互联网进行作案的门槛降低,从而使得网络犯罪更容易实施。

二是法律法规滞后。

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制网络犯罪,但在新型网络犯罪的应对方面依然滞后。

三是执法力量的不足。

面对庞大的网络空间,警方等执法机构的力量仍然有限,很难对所有的网络犯罪行为进行及时打击。

三、我国法律法规对网络犯罪的规制为了应对网络犯罪问题,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制网络犯罪行为。

比如《网络安全法》、《刑法修正案(九)》等。

这些法律法规从不同角度对网络犯罪行为进行了规制,提供了法律支持和保护。

1. 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法》是我国网络犯罪规制的重要法律。

它规定了网络运营者的义务和责任,要求网络运营者采取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保护用户信息。

同时,该法律还明确了网络犯罪的行为和对应的处罚,如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网络攻击等。

2. 刑法修正案(九)刑法修正案(九)对网络犯罪行为进行了进一步规制。

其中,新增了对侵犯个人信息、网络数据诈骗等行为的惩处。

该修正案进一步强化了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扩大了网络犯罪的范围。

四、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网络犯罪行为进行规制,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1. 法律法规的完善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新型的网络犯罪行为也不断涌现。

网络犯罪的调查报告

网络犯罪的调查报告

网络犯罪的调查报告网络犯罪的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发展,网络犯罪问题日益严重。

网络犯罪既给个人和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对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更好地了解网络犯罪的现状和特点,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

调查对象包括个人用户和企业机构。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

首先,我们发现网络犯罪的种类繁多,包括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网络侵犯隐私等。

其中,网络诈骗是最为常见和普遍的一种犯罪行为。

通过虚假宣传、欺骗手段和技术手段,犯罪分子骗取他人的财产或个人信息。

其次,网络盗窃也是一个严重问题。

黑客通过入侵他人的计算机系统,窃取个人信息、金融账户等敏感数据,给受害者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心理压力。

此外,网络侵犯隐私也越来越多见。

个人隐私泄露、网络敲诈勒索等行为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困扰。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网络犯罪的背后往往有着复杂的组织和关系网络。

犯罪分子通过互联网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黑色产业链,包括技术支持、网络平台、贩卖个人信息等环节。

这些犯罪分子往往分工明确、层级分明,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工具进行犯罪活动。

他们通过隐藏身份、跨国作案等手段逃避打击和追踪,给执法机关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调查还发现,网络犯罪的受害者广泛存在于社会各个层面。

从个人用户到大型企业,无一幸免。

个人用户在网络购物、社交媒体等方面更容易受到网络犯罪的侵害。

而大型企业则面临着更加复杂和严重的网络攻击。

犯罪分子通过入侵企业的网络系统,窃取商业机密、破坏企业形象等手段,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声誉风险。

针对网络犯罪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

首先,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

网络犯罪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需要有针对性的法律和政策来加以规范和打击。

其次,提高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网络犯罪的认知和防范能力。

同时,加强技术手段和设备的研发和应用。

网络犯罪的技术手段日新月异,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网络犯罪的挑战。

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研究

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研究

网络犯罪的罪与非罪的界限
犯罪行为的违法性
判断某一行为是否构成网络犯罪,首先要看该行为是否具有违法 性,是否符合刑法的规定。
犯罪行为的主观故意性
构成网络犯罪的行为通常要求具有主观故意性,即明知自己的行 为侵犯了网络信息安全或社会公共利益,仍然实施该行为。
情节的严重性
不同的网络犯罪有不同的入罪标准和情节严重程度,判断情节是 否严重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犯罪手段、涉案金额、受害人数等 。
加强区域协作
加强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合作,共同制定区域性的网络犯罪防治规范和标准,协同开展网络犯罪防治工 作。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封禁、社交媒体禁入等,以便于更好地惩罚和预防网络犯罪。
建立网络犯罪的刑法执法机制
1 2 3
建立网络犯罪情报共享机制
应当建立网络犯罪情报共享机制,实现公安、 检察、法院等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以便于及 时发现和打击网络犯罪。
完善网络犯罪侦查和取证制度
应当完善网络犯罪的侦查和取证制度,明确侦 查和取证的方式和程序,以便于及时收集和固 定证据,打击网络犯罪。
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一系列关于网络犯罪 的司法解释,明确了相关罪名的构成要件、量刑标准等。
域外刑法规制网络犯罪的实践与经验
国际法律
国际社会制定了一系列关于网络犯罪的国际法律,如《网络犯罪公约》等,为各国提供了一个共同的法律框架 。
域外实践
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家在刑法规制网络犯罪方面有着不同的实践和经验,如英国的《网络犯罪法案》等。
网络盗窃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他人账户密码或金融机构信息,实施财产侵犯行为。
网络犯罪的种类
类型三:网络色情
网络色情是指在网络上传播色情内容的行为,包括色情图片、视频、文 字等。

盗窃分析报告

盗窃分析报告

盗窃分析报告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盗窃犯罪是一个普遍存在且具有严重危害的问题。

针对盗窃行为进行分析和研究,对于预防和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盗窃现象,提供对盗窃行为的详细了解,并就盗窃行为的原因、模式和预防措施进行探讨。

2. 盗窃行为的原因分析2.1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盗窃行为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某些人可能选择盗窃来解决经济问题。

失业、低收入和贫困等因素都会增加盗窃的发生率。

此外,社会经济差距也是盗窃行为增加的原因之一,因为一些人可能由于对社会不公平感到愤怒,从而选择盗窃来满足个人利益。

2.2 心理因素心理因素也是盗窃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人从心理上倾向于盗窃,可能是因为他们有着高度的冒险精神、自我中心、不尊重他人财产等特征。

同时,心理疾病、药物滥用和成瘾等问题也会导致盗窃行为的出现。

2.3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是盗窃行为的外部环境因素。

社会文化对盗窃行为有着重要影响,一些社会中存在着对盗窃犯罪的容忍度或者赞美,这会进一步鼓励人们从事盗窃行为。

此外,社会治安状况、社会道德观念和法律法规的有效性也会对盗窃行为产生影响。

3. 盗窃行为的模式分析3.1 抢劫抢劫是一种常见的盗窃模式,通常发生在公共场所或者个人身上。

抢劫分子利用武力或威胁来获取他人的财物,这种行为对被害人的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抢劫多发生在夜间或者人流密集的地方。

3.2 入室盗窃入室盗窃是指盗窃者通过进入他人的住宅或者办公场所来获取财物。

入室盗窃通常发生在主人不在家或者夜间,盗窃者通过破坏门窗、撬锁等方式非法进入目标场所,并悄无声息地寻找财物并盗取。

3.3 电子盗窃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盗窃也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盗窃模式。

电子盗窃主要通过黑客入侵、网络欺诈等手段,获取他人的财物或者个人信息。

这种盗窃模式往往需要一定的计算机技术知识和犯罪技能。

4. 盗窃行为的预防措施4.1 加强社会治安提高社会治安水平是防止盗窃行为的重要手段之一。

网络游戏盗窃案例盗窃网络虚拟财产案例

网络游戏盗窃案例盗窃网络虚拟财产案例

网络游戏盗窃案例盗窃网络虚拟财产案例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游戏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然而,与此同时,一些网络游戏盗窃案件也层出不穷。

网络游戏盗窃指的是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他人在游戏中的虚拟财产的行为,这些虚拟财产包括游戏中的金币、装备、道具等。

本文将以盗窃网络虚拟财产案例的视角,探讨网络游戏盗窃案件的背后原因以及对策。

案例一:张某的网络游戏虚拟财产被盗张某是一名中学生,他沉迷于一款网络游戏“剑侠情缘”。

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张某花费了大量时间和金钱来提升自己的角色实力,同时也拥有了许多珍贵的虚拟财产。

然而,有一天,当张某准备登录游戏时,惊讶地发现他的账号被盗了。

经过一番调查,张某得知自己的账号被黑客利用钓鱼网站盗取了密码。

他的游戏角色和虚拟财产全部被转移到了一个陌生的账号上。

这个案例并非个例,在网络游戏中,类似的盗窃案件屡见不鲜。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背后原因分析1. 涉及经济利益:网络游戏中,玩家通过努力获得的虚拟财产代表着他们付出的时间和努力。

对于一些玩家来说,虚拟财产已经成为一种有价值的资源,甚至可以转化为真实货币,因此,一些人将视图盗取他人的虚拟财产来获取经济利益。

2. 技术手段的进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盗窃手段也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

黑客利用钓鱼网站、木马病毒等恶意软件来获取他人的账号密码,进而盗取虚拟财产。

3. 缺乏有效监管:由于网络游戏产业的特殊性,相关监管措施相对薄弱。

游戏运营商在账号管理、安全保护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漏洞,这使得网络游戏盗窃案件得以滋生。

对策与建议1. 提高用户安全意识:玩家应该提高对网络安全的警惕,增强密码保护意识,不轻易泄露个人账号密码,同时定期更换密码。

此外,避免点击可疑链接,下载来路不明的软件,以防遭受恶意攻击。

2. 完善游戏平台安全措施:游戏运营商应加强账号安全管理,采用多层次的身份验证机制,例如短信验证码、指纹识别等,增加账号被盗窃的难度。

盗窃调研报告范文

盗窃调研报告范文

盗窃调研报告范文盗窃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犯罪行为也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

盗窃作为一种常见的犯罪行为,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存在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困扰。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盗窃犯罪的现状、原因和解决办法,为社会提供对策和参考。

二、调研目标1.了解盗窃犯罪的种类和形式;2.分析盗窃犯罪的原因和动因;3.探讨盗窃犯罪的预防措施和减少方法。

三、调研方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深入访谈相关人士,收集案例和数据来进行调研。

四、调研结果与分析1.盗窃犯罪的种类和形式盗窃犯罪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形式,如财物盗窃、汽车盗窃、电信诈骗等。

其中,财物盗窃是最常见的形式,主要涉及在公共场所或住宅中的财物被盗窃的行为。

2.盗窃犯罪的原因和动因盗窃犯罪的原因和动因是复杂而多样的。

一方面,经济困难和贫困是导致盗窃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社会道德观念的淡薄以及对法律意识的忽视也是盗窃犯罪频发的因素。

此外,个人心理因素和犯罪机会的存在也对盗窃犯罪产生了影响。

3.盗窃犯罪的预防措施和减少方法(1)加强社会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

通过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对盗窃犯罪的认识和警惕,可以减少盗窃犯罪的发生。

(2)加强公共安全管理,提高监控和警务的效率。

加强公共场所的安保力度,提升监控设备的覆盖范围和警务人员的应急能力,可以有效减少盗窃犯罪。

(3)加强社会救助和扶贫工作,帮助贫困人口走出困境。

贫困是导致盗窃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加大对贫困人口的帮助和扶持,可以减少盗窃犯罪的发生。

(4)加强法律的透明性和执行力度。

健全的法律体系和严格的执法力度将起到威慑犯罪的作用,减少盗窃犯罪的发生。

五、调研总结通过本次调研可以发现,盗窃犯罪的原因和动因是复杂而多样的。

为了减少盗窃犯罪的发生,除了加强对贫困人口的帮助和扶持外,还需要加强社会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强化公共安全管理,加强监控和警务的效率等。

盗窃调研报告

盗窃调研报告

盗窃调研报告盗窃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盗窃问题日益突出,给社会安全和人民财产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了解盗窃问题的现状和原因,本次调研对盗窃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提供一些有效的对策和建议,以减少盗窃行为的发生。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社会各界人士进行,以获取他们对盗窃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实地访谈主要采访了一些警察和相关从业人员,以了解他们在打击盗窃行为中的心得体会和困难。

三、调研结果1. 盗窃行为的普遍性:调研表明,盗窃行为在当今社会普遍存在,涉及的范围广泛,从家庭、商店到公共场所都有可能发生盗窃事件。

2. 盗窃行为的原因:调研发现,盗窃行为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是由于社会经济压力大、道德观念淡薄、监管不力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3. 盗窃行为的影响:盗窃行为给社会带来了不良的影响,一方面造成了经济损失,另一方面破坏了社会秩序和民众的安全感。

4. 盗窃行为的打击:调研发现,尽管警方对盗窃行为采取了一系列的打击措施,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如证据不足、群众配合度不高等。

四、调研建议1. 加强教育宣传:通过加强社会教育宣传,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增强人们的法治意识,从而减少盗窃行为的发生。

2. 完善监管机制:加强对商店、公共场所等重点区域的监管,增加监控设备的安装和使用,提高盗窃案件的侦破率。

3. 增加惩罚力度:加大对盗窃犯罪者的法律处罚力度,增加其犯罪成本,从而起到威慑作用。

4. 强化社会管控:加强社区巡逻和巡查力度,建立健全社会保安制度,加大对潜在盗窃犯罪的预防和打击力度。

五、总结通过本次调研,我们深入了解了盗窃问题的现状和原因,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对策和建议,以减少盗窃行为的发生。

但需要明确的是,消除盗窃行为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共同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网络盗窃案件的问题研究

网络盗窃案件的问题研究

Legal Sys t em A nd So c i e婶f苎垒』查塾垒一.:竺兰型!!。

:::震翟麓翟置网络盗窃案件的问题研究任国库摘要网络盗窃属于伴随网络产生的新型案件,网络虚拟财产是否属于盗窃罪的对象,网络盗窃的既遂标准等属于新问题,且存在争议.本文认为网络虚拟财产应当纳入刑法保护范围内,网络盗窃的既遂标准应当采取失控说.关键词网络盗窃网络虚拟财产既遂中图分类号:/39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9.059-02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逐渐成为现代人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伴随网络而产生的侵犯财产案件亦侵入人们的生活。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

网络盗窃案件,属于新生事物,与传统型的盗窃案件既有共性,也有其个性,所以笔者根据网络盗窃的特点,对网络盗窃的对象、既遂标准,管辖问题等进行了相关思考。

一、网络虚拟财产是否属于刑法盗窃罪的犯罪对象(一)网络对于盗窃罪犯罪对象的影响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网络盗窃则是伴随网络而产生的新犯罪形式。

网络对于盗窃罪的犯罪对象的影响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现实社会中真实存在的物品,利用计算机、网络等技术表现在网络上,例如电子银行中的货币。

对于此类物品网络上的处理,会直接影响现实社会中的权属划分。

盗窃此类物品构成盗窃罪,毫无争议。

第二种方式,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技术虚构出来的东西,仅能在特定网络中存在,在现实社会中没有对应物(即网络虚拟财产),此类物品代表主要是网络游戏中的物品,例如玩家所使用的宝甲、装备等。

对于此类物品,是否属于盗窃罪的犯罪对象,存在争议。

(二)网络虚拟财产是否属于盗窃罪的犯罪对象的争论网络虚拟财产是指游戏中的帐号、货号、装备、级别、段位、宠物等网上物资的总称。

对于网络虚拟财产是否属于盗窃罪的犯罪对象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否定说,主要理由有网络虚拟财产不是有体物,只不过是存储在网络服务器中的各种信息:虚拟财产对于不参与游戏的人而言毫无价值:虚拟财产的买卖并不存在规范的市场交易机制,使得虚拟财产的经济价值确定当前存在相当的难度。

当前盗窃犯罪的特点及防范对策研究

当前盗窃犯罪的特点及防范对策研究

当前盗窃犯罪的特点及防范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盗窃犯罪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如今,盗窃犯罪分为多种类型,包括财产盗窃、网络盗窃、车辆盗窃等。

为了应对这些犯罪行为,我们需要研究当前盗窃犯罪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本文将从犯罪特点、存在问题及防范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看当前盗窃犯罪的特点。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盗窃犯罪也在不断演变和创新。

以下是一些主要特点:1.高科技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盗窃犯罪日益增加。

盗窃者利用网络技术窃取他人个人信息或财产,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2.组织化:在一些地区,盗窃犯罪呈现出组织化特点。

犯罪团伙利用技术和资源,进行计划性的盗窃行为。

3.手段多样化:盗窃手段愈发多样化,包括偷盗、抢劫、撬锁等。

而且,一些盗窃犯利用新技术和工具,窃取财物更加隐蔽和高效。

在了解当前盗窃犯罪的特点后,我们需要思考如何防范这些犯罪行为。

其次,存在的问题及防范对策。

以下是一些常见问题及相应对策:1.安全意识不强:很多人存在安全意识不强的问题,容易成为盗窃犯的目标。

因此,我们应加强社会安全教育,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

2.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盗窃:因为网络盗窃犯罪难以侦破,不法分子通常感到兴奋。

因此,我们应采取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措施,以确保个人信息和财产的安全。

3.社会监管不足:加强社会监管对于打击盗窃犯罪非常重要。

社会各界可以参与到监控设备的安装,提高警方取证的效率。

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大对警察力量和执法力度的投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4.联防联控机制不够完善: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对于打击盗窃犯罪至关重要。

不同部门之间应该加强协作,共享信息,密切配合,形成有效的联防联控体系。

5.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一些盗窃犯是因为生活困难而转向犯罪。

因此,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社会矛盾和不平等,可以有效地降低盗窃犯罪的发生。

综上所述,当前盗窃犯罪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如高科技化、组织化和手段多样化。

盗窃案例法律问题分析(3篇)

盗窃案例法律问题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盗窃作为一种侵犯财产权的犯罪行为,在我国刑法中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盗窃案件的数量和种类也在不断增多。

本文将以一起盗窃案例为切入点,对盗窃案件的构成要件、法律适用、刑事责任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盗窃案件的司法实践提供参考。

二、案例简介2019年5月,被告人李某潜入某小区居民张某家中,窃取了张某的现金人民币5000元、笔记本电脑一台、平板电脑一台。

案发后,李某被公安机关抓获。

经审理,法院依法判处李某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

三、盗窃案件的法律问题分析(一)盗窃罪的构成要件1. 客体要件盗窃罪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

在本案中,被告人李某窃取了张某的现金和电子产品,侵犯了张某的财产所有权。

2. 客观要件盗窃罪的客观要件表现为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在本案中,被告人李某潜入张某家中,窃取了张某的财物,符合盗窃罪的客观要件。

3. 主观要件盗窃罪的主观要件是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仍然故意实施盗窃行为。

在本案中,被告人李某明知自己的行为是盗窃,仍然故意实施,符合盗窃罪的主观要件。

4. 主体要件盗窃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在本案中,被告人李某年满18周岁,符合盗窃罪的主体要件。

(二)盗窃案件的法律适用1. 刑法适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 刑事诉讼法适用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应当依法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遵循“疑罪从无”的原则。

在本案中,公安机关应当依法收集证据,证明被告人李某实施了盗窃行为,并依法对其采取强制措施。

(三)盗窃案件的刑事责任1. 被告人李某的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被告人李某犯盗窃罪,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盗窃犯罪的若干问题研究作者:朱旭菲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年第03期摘要盗窃罪一直以来是犯罪率高发的罪名之一,社会和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互联网的广泛应用,随之而来的还有利用互联网技术的盗窃,并且形式多样复杂。

本文结合相关理论从网络盗窃犯罪的概念、特征、对象、以及犯罪形态等方面来阐述网络盗窃犯罪犯罪的问题,根据网络盗窃行为的特征来分析网络盗窃的对象的特殊性,以及它们的既遂标准问题。

关键词网络盗窃虚拟财产中图分类号:DF625 文献标识码:A随着社会经济及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愈发成熟,人们的生活与网络的关联性也越来越融合,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比如,网上交易支付、网络游戏、网上银行的普及,以及一些邮件及社交软件的广泛应用,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在这种新的网络经济形势下,网络盗窃的行为也呈现出高发率。

研究“网络盗窃犯罪”的相关问题,也符合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有利于预防和打击犯罪,对于保护人民的财产安全起到积极作用。

1网络盗窃犯罪的概念“网络盗窃犯罪”在刑法上不是一个独立的罪名,与一般司法界和刑法学界所指的“青少年犯罪”、“毒品犯罪”、“经济犯罪”等名词一样,并非独立罪名,“网络盗窃犯罪”的这个名称,只是为了将其与传统规范的盗窃犯罪区别开来,是专门用于研究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盗窃的行为的总称。

一般可以认为拆分为“网络”和“盗窃”两个概念进行分析。

“网络”在我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规定的是指利用计算机实施盗窃犯罪的,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定罪处罚。

“盗窃罪”在我国刑法中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

结合以上这些法条,网络盗窃犯罪应当同时具备网络与犯罪的一些基本特征。

利用网络即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平台,此时将场所界定在网络空间内,需要一定的技术和场所限制。

如今除了计算机可以利用网络技术之外,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出现,也可利用这些技术,所以,除了计算机之外,还应当包括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一些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的智能产品。

学界的主流观点,也是通说,认为盗窃行为具有秘密性的特点,所以网络盗窃行为也应当是具有秘密性。

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所以盗窃的对象也有相应的特殊性,在网络上盗窃的对象种类繁多,诸如:网上银行存款,游戏点卡、游戏币、游戏装备、现金券等等。

所以结合以上的分析,可以将网络盗窃犯罪定义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计算机网络内,用网络技术以冒充合法身份、盗用账号密码等方式,将存于互联网的公私财产占为己有的犯罪行为。

2网络盗窃犯罪的特征2.1网络盗窃犯罪具有秘密性和虚拟性自古以来,我国的盗窃含义中都包含秘密性这一特征。

网络盗窃的也是盗窃的一种行为表现形式,当然也具有秘密性的特征,但网络盗窃是属于在虚拟空间内的盗窃行为,与之前的传统盗窃行为相比,其秘密性更胜一筹。

网络盗窃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在互联网平台进行秘密窃取公私财产的行为,一般包括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利用邮件、网页连接、应用软件等将木马等有毒程序植入电脑、手机等智能产品,进而窃取账号密码后转移财产数据;二是利用远程控制,植入键盘记录程序,录入被害人的账户和密码,窃取电子货币;三是通过攻击网络游戏的服务器,窃取运营商和玩家的游戏币、游戏装备等。

以上这些方式,都是从互联网中窃取被害人的财产数据,这些财物以数据形式存在,除非是专业人士利用一些方法,否则对于绝大部分的普通用户来讲,是否在遭受侵害,都是无法知晓的。

此外,在普通盗窃中财物的丢失,都会有物理性质上的有形的物品丢失,无论在盗窃时或盗窃后,都会容易察觉。

而在互联网中,利用技术秘密窃取的财物以数据形式存在,并非有形物体,所以难以发现踪迹。

互联网的虚拟性也导致了人们在互联网中也可以用虚拟的身份存在,一个人也可同时拥有几个不同的虚拟身份,所以难寻行为人的踪迹。

2.2网络盗窃犯罪的技术性较高互联网技术具有很高的技术性,并非人人可以轻易掌握,需要专业人士的专业技术进行。

网络犯罪需要运用木马等病毒技术,修改计算机源代码、远程控制等技术。

与传统的盗窃技术相比,体现出高智商、高技术的特征。

能掌握这些技术的,以年轻人居多。

计算机行业是新兴行业,年轻人知识面广、易于接受新兴事物,时代所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学习这一相关技术,所以网络盗窃犯罪的实施主体的主力军为年轻人。

2.3网络盗窃犯罪具有较大的危害性行为人在网络盗窃过程中除了盗窃受害人的财产外,还会窃取他人的信息、商业秘密等。

所以其行为在侵害财产性法益的同时,还侵害了公民的信息和扰乱经济秩序等。

具体包括:一是侵犯他人的通信自由。

在互联网盗取他人的个人信息、账户密码等,这些都属于个人信息和隐私,是侵犯隐私权的行为。

窃取邮件等行为,也是侵害了他人的通信自由;二是破坏金融系统。

行为人在窃取他人在网上银行账户的货币之时,首先要侵入网银系统,这便会侵害到我国的金融系统;三是侵犯他人的商业秘密、著作权等。

行为人利用网络技术进入受害人的电脑、手机里,窃取有利用价值的商业秘密专卖获利。

或者是获取他人电脑里的论文、作曲、作词等作品。

因此,不论是以上哪种情形,都会给社会秩序带来不小的危害。

2.4网络盗窃犯罪的超时空性传统的盗窃犯罪受时间和空间的因素制约,行为人即使能在很短时间内,对周边范围内实施一系列盗窃,但也不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

但是网络盗窃可以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短时间内对不同地区的不同对象同时实施盗窃,甚至可以同时对世界任何一个网络账户进行盗窃,犯罪效率被大大提高。

3网络盗窃犯罪的对象网络盗窃犯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为故意,客体为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由于网络盗窃的特殊性,其犯罪对象也有其特殊性,一是,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的财产形式,在计算机网络中,以一种虚拟的形式存在,比如网上银行中的货币。

在网络上通过技术窃取的货币,会导致人们现实中对此财物的归属区分。

这种盗窃行为,应当成立盗窃罪。

二是,在网络中虚构出来的一些东西,依赖网络的存在而存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对应的物品存在,这类物品,被称为是虚拟财产,典型代表是网络游戏中的游戏点卡、游戏装备等。

此类物品,是否能称为盗窃罪的犯罪对象,学界还存在争论。

第一种观点为否定说,其理由是:网络虚拟财产不是有体物,只不过是存储在网络服务器中的各种信息;虚拟财产对于不参与游戏的人而言毫无价值;虚拟财产的买卖并不存在规范的市场交易机制,使得虚拟财产的经济价值确定当前存在相当的难度。

第二种观点为肯定说,其理由是网络虚拟财产属于无形财产,具有商品属性,网络交易市场日趋形成。

笔者赞同肯定说,认为网络虚拟财产能成为网络盗窃的犯罪对象,理由如下:第一,网络虚拟财产具有使用价值。

否定说认为虚拟财产对不参与游戏的人来说没有使用价值。

其观点误认为了使用价值应是针对部分群体的。

比如我国的古代文物,对于文物爱好者来说视如珍宝,但对于饥寒交迫的人来说却不能驱寒充饥。

如游戏装备、游戏点卡等虚拟财产,对非玩家来说无一点使用价值,但对于游戏玩家来说,具有很大的使用价值。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只要是能满足人们需求的东西,都应当认为具有使用价值。

第二,网络虚拟财产具有经济价值。

在运营商开发虚拟财产的时,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需要资金、设备、人才等投入。

虽然这些虚拟财产在现实生活中没有相应的物品与之对应,但也需要成本的投入,因而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第三,网络虚拟财产具有交换价值。

比如,在网络游戏中,运营商推出的一些游戏装备等虚拟产品,为了游戏的可玩性,控制其产出量,成为供不应求的稀缺资源,成为了可以交易的一种商品。

目前社会出现了很多的游戏职业玩家,他们以此作为职业,谋求生计,通过打网络游戏,买卖账号、装备等赚取货币。

此时虚拟财产与现实的货币之间存在着一种不可分割的相互的关联性。

第四,法律并没有相关的禁止性规定。

法律并没有禁止人们创造、拥有、使用这些网络虚拟财产。

我国的刑法中只是规定了盗窃罪的对象为公私财产,但对公私财产并无具体明确的规定。

时代正在日新月异地发展,随着经济以及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各种新型财产,相继地新类型的犯罪行为方式也正悄然出现。

虚拟财产作为这种新类型的财产之一,可以成为网络盗窃的对象。

接着便是如何计算这些虚拟财产的价值?如果此虚拟物品经过网络交易,则以交易价格认定数额。

如果还未进行交易,可以通过市场供需关系提出报价进行确定。

如果前面两种方法都无法确定,那么可以参照同类虚拟财产的价值进行评估。

4网络盗窃的既遂标准盗窃罪的既遂标准有接触说、隐匿说、转移说、失控说、控制说、失控加控制说,我国目前认为的通说是“控制说”,是指以行为人取得被窃财物的实际控制为盗窃既遂的判断标准。

控制说是从行为人角度评价盗窃行为,当行为人以盗窃的故意实施了盗窃行为并控制财物后,即成立盗窃罪的既遂。

但是盗窃行为的过程应当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破坏原有的控制与支配关系,另一方面还应建立起新的支配占有关系,无论缺少哪一面,都不能评价为一个完整的盗窃行为。

网络盗窃不同于传统型的盗窃,网络盗窃中,没有实物在现实空间中的转移占有这一过程。

所以,在分析网络盗窃的既遂标准之前,先要需要了解其行为过程:首先利用网络技术获悉被害人的账户密码等,以解决自己的“合法身份”;然后再利用账号密码登录被害人的账户;最后将被害人在互联网的财产转移给自己或第三人,将其置于自己的实际控制之下。

从以上行为阶段可以看出,当行为人窃得账号密码登录时,其实受害人的账户已经被侵犯并且控制,但此时账户内的财产同时也在被害人的控制之下,就出现了双方“共同控制”的现象,但实际上此时被害人的财产并没有受到损失。

所以如果网络盗窃的既遂采用“控制说”并不十分妥帖,应当采取“失控加控制说”,即受害人失去对财物的实际控制,行为人又建立起对此财物的新的实际控制。

具体而言,大致可以分为如下情景:一是盗窃对象是电子货币的情形。

当行为人窃取到被害人的账号密码登录后,将被害人的资金转到自己账户内,在自己账户内显示被转入的资金额时为既遂。

这种划拨的方式可能会产生电子记录,并且能够利用这些电子记录可以追踪到所失款项的记录,但这就如传统盗窃中行为人实施盗窃时被监控所拍的画面,这些都可以成为证据和追赃的线索,对既遂的评价没有影响。

二是盗窃对象为游戏账号密码以及游戏装备、点卡。

当行为人登录后,没有修改密码,只有当他将游戏中的装备等虚拟财产转移到自己控制范围内或者出卖之后才能认定为既遂。

如果行为人登陆后修改了密码,受害人已经失去了对游戏账号以及账户内游戏装备等虚拟财产的控制,此时已在行为人的控制之下,此时修改密码时应当认定为盗窃的既遂。

三是盗窃对象为付费电子邮箱的账号密码。

如果行为人登陆后修改密码的,被害人失去了对其的控制,应当认定为既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